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2年县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县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县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县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县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新昌成功应对严峻考验、取得显著成就的五年,也是综合实力提升最快、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五年。五年来,县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和中共新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依靠全县人民,攻坚克难,奋发有为,合力建设富裕、秀美、创新、文明、和谐的新新昌,较好地完成了十四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县形成了经济稳健发展、城乡加快建设、民生不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五年来,我们致力转型发展,产业效益持续提升。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全县生产总值从2006年的133.57亿元增加到248.21亿元,年均增长10.4%;财政总收入从13.50亿元增加到33.9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从5.97亿元增加到16.99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0.3%和23.3%;固定资产投资从36.10亿元增

加到78.32亿元,年均增长16.8%;三次产业结构由7.6∶57.7∶34.7优化到7.3∶54.4∶38.3。以实业为基石的工业优势更加凸显。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抓好企业培育和总部经济发展,成功创建中国轴承之乡、国家科技兴贸(生物医药)基地、省级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产值超亿元企业从27家增加到54家,上市企业增加到6家,一批重点成长型企业和创新型苗子企业快速发展,以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为重点的“2+X”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达到35.2%。积极实施企业创新工程,引进培养专业技术人才1.48万人,申请发明专利1645件,新认定国家级创新型企业3家,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9家,新产品产值率保持在40%以上,成功创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新增中国驰名商标5件、中国名牌7只、中国出口名牌4只。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自营出口年均增长16.4%,创建为省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园区、省机电产品出口基地。加快产业平台建设,高新园区和新昌工业园区整合提升,基础配套更加完善,集聚效应更加显现,土地农转用报批1万亩,工业用地出让3954亩。加快建筑业发展,新增国家一级资质建筑企业5家,建安产值达到120亿元,是2006年的3倍。以品牌为战略的农业特色更加鲜明。坚持农业特色化、品牌化,茶叶主导产业地位更加突出,成为全国十大重点产茶县、全国茶叶科技创新示范县,“大佛龙井”荣膺中国驰名商标,进入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中国茶市被认定为全国百强商品市场和全省十大转型示范市场;小京生、高山蔬菜、名优水果、花卉苗木、特种畜禽等特色产业加快发展,改造提升和新

发展农业基地3.3万亩,“一乡一品、一片一品”格局初步形成。“两区”建设全面启动,2个现代农业综合区、5个主导产业示范区、17个特色农业精品园列入省级创建点。新增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33家。以旅游为龙头的服务业发展更加提升。加快景区开发建设,大佛寺景区综合提升工程全面启动,栖光净院、虎尾峡漂流等建成开放,天姥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省旅游经济强县成功创建,达利丝绸世界、中国茶市分别成为国家4A、3A级旅游景区,天姥山文化旅游节被评为全省最具实力旅游节庆品牌,接待游客年均增长18.2%,旅游收入年均增长21.4%。项目建设成效明显,绿城·雷迪森被评定为五星级饭店,耀达百货、达利商业广场、七星综合市场建成开业,新嵊海关监管点、国际物流中心基本建成,十里潜溪度假区等大项目成功落地,绍兴银行、浦发村镇银行落户新昌,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6%。

五年来,我们致力统筹发展,城乡面貌明显改观。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城乡融合取得明显成效。以完善功能为核心的城区建设力度加大。规划体系更加完善,城市框架逐步拉大,建成区面积达到19平方公里左右。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鼓山西路、江滨南路、南岩路、新中路北段、新和成路等主干道路基本建成,城北大桥建成通车,体育馆、金融大厦、城东客运站投入使用,江滨公园二期建成开放,江滨南路西段景观带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一批上档次的住宅小区相继建成。城市管理全面加强,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城市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通过复评。以中心镇为节点的城乡发展日趋协调。建立

健全发展机制,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中心镇特色镇设施逐步完善,发展全面提速,儒岙镇列入市小城市试点,澄潭镇升格为省级中心镇,其他乡镇立足自身优势,实现联动发展。以美丽乡村为载体的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首轮村庄建设整治全面完成,建成通村公路241.2公里,硬化村中道路250万平方米,疏浚河道262.1公里,除险加固水库394座,整治太平塘179座,18万群众饮水条件得到改善,13个中心村特色村完成建设任务,14个村成为省市级全面小康示范村,“沃洲茶香”美丽乡村示范区启动建设。深入实施奔小康工程,创新发展“一会三公司”服务体系,统筹抓好联建(购)物业项目,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增收能力明显提高。以节能减排为抓手的生态建设扎实推进。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切实强化环境保护,“三江”水质连续三年达到优秀,大气环境质量明显好转,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县和3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8个省级生态乡镇。以移民安置为重点的钦寸水库工作有序展开。各项报批工作基本完成,管理中心、输水隧洞、江拔线新昌段改建等工程加快建设,第一批外迁宁波移民安置工作和安置地建设加快推进。

五年来,我们致力和谐发展,各项事业全面进步。顺应民生需求,扎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投入累计超过48亿元,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7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132元增加到3080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7269元增加到13079元,年均分别增长10.0%和12.5%。以改善民生为目的的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实施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新增就业人员4.3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稳步提高城乡居民保障水平,实现养老保险全覆盖、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切实抓好困难群体帮扶工作,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95.4%,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深入实施。扎实推进住房保障工作,建成经济适用房848套,改造农村低收入家庭危旧住房864户,公租房、廉租房建设进展顺利,住房公积金制度进一步扩面。以文教卫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免费入学政策,全面化解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债务,设立职业教育、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创建市教育现代化乡镇12个, 完成校舍改造10万平方米,南岩小学和城南乡中心小学建成使用;持续提高办学水平,高考重点线上线率连年名列全市前茅;建成省体育强镇8个、省体育小康村154个,成功承办市七运会。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完成主体建设,建成12个乡镇文化活动中心和213个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广播电视实现村村通,廉政调腔剧《甄清官》进京汇演圆满成功。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新建改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6家,县公共卫生中心、中医院搬迁启用,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三级乙等中医院成功创建,卫生“四大中心”建成使用;率先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扎实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新农合筹资标准和补偿比例大幅提高,“看病难”问题得到较好解决。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创建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以促进和谐为目标的社会管理全面加强。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类犯罪活动,连续五年被命名为省级“平安县”。高度重视安全生产,

切实抓好应急管理,连续五年实现事故总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零增长”。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成功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国防动员、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档案史志、妇女儿童、青少年、新闻、统计、科普、气象等工作均取得了新的成绩。

五年来,我们致力自身建设,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严格执行县委决定,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和政协通报,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89件、政协提案1086件。顺利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制定实施县政府工作规则,严格执行规划国土联席会议、重大事项决策听证等制度,不断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机制,行政行为更加规范高效。完善产业扶持系列政策,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及时兑现企业所得税优惠减免等政策。切实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健全督查通报、现场办公等制度,各项重点工作得到较好推进。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承诺时限比法定时限平均缩短75%,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重抓作风建设,实施组团服务,送政策、送信息、送服务活动受到好评。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强化效能监察及审计监督,廉政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11年,我们按照“拓平台谋发展、抓转型求提升、重民生促和谐”的总体要求,全力加快产业转型,扎实推进城乡建设,切实抓好民生工作,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全县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5%,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20.7%和25.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

长17.1%,自营出口增长25.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2.5%和16.1%,城镇登记失业率3.2%,人口自然增长率1.78‰,各项指标均好于预期。

一年来,我们重抓实体经济。完善扶持政策,编制产业规划,做强做大产业平台,兑现1.5亿元专项发展资金,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产值占比提高近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433.53亿元,增长21.6%,坚守主业做强实业的做法被中央媒体誉为“新昌范本”;“两区”建设扎实推进,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8378亩,新建休闲观光果园1565亩,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成效明显;一批现代服务业项目落地建设,投资增幅位居全市前列,商贸业态更加完善。我们重抓项目建设。征迁机制进一步理顺,重点项目涉及的土地征用和房屋拆迁得到较好推进,征迁力度为近年来最大;建设进度进一步加快,“以项目为抓手,以实绩论英雄”成为共识,“五个十大”项目完成投资32.73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03%;要素制约进一步缓解,向上争取到用地指标692亩、中央预算内资金近2亿元,县内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29.80亿元。我们重抓民生改善。社会保障各项政策全面落实,就业、就学、就医等民生工作得到较好推进,保障房建设全面开工。同时,县政府向全县人民承诺的八件为民实事全部完成:湖莲潭公园改造工程按计划推进;89辆公交车完成更新,公交IC卡优惠幅度提高到20%;67个村的饮用水安全工程全部实施,受益人口4.1万;84套经济适用房和104套公租房加快建设,完成农村住房改造2560户、农村困难家庭危旧房改造170户;鼓山新村等4个

旧住宅小区环境整治全面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6%,住院补偿比例提高到63%;镜岭、巧英卫生院完成改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施建设如期完成;新昌江七星橡胶拦水坝主体工程完工。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的发展成绩,是县委总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团结拼搏、奋勇争先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在各个领域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全县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热情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向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新昌建设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五年的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要做好新昌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发展为要,集中精力,统筹兼顾,咬定目标不动摇,创新举措不停步,全力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必须始终坚持项目为重,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推进项目建设,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尊重民意,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惠及全县人民。必须始终坚持勤政为民,牢记宗旨,合力干事,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敢于担当的勇气,推动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新昌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还不够大,产业发展还不均衡,土地、资金、环境等要素制约较为明显,转型升级任重道远;城乡发展差距较大,乡镇总体实力不强,农村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统筹城

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任务依然艰巨;公共服务、民生改善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依然繁重;政府服务和效能建设还需加强,少数部门和工作人员抓发展的能力还不够强,优服务的作风还不够实。所有这些,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是新昌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转型跨越的重要时期,是推进项目建设、提升城市品质的攻坚时期,也是促进城乡融合、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虽然国际形势严峻复杂,世界经济复苏的复杂性、曲折性超出预期,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没有改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特别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保持连续和稳定,调控更具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为我们促进县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和难得机遇。再加上新昌始终坚持调结构促转型、重投入兴实业、抓项目增后劲,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态势更加良好,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只要我们把握机遇,坚定信心,奋勇争先,就一定能够创造新昌发展的新辉煌。

根据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产业高端化、城市品质化、区域协调化、社会和谐化”战略,全力加快转型升级,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扎实推进城乡统筹,

高度重视民生改善,着力打造现代产业之城、山水品质之城、生态休闲之城,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今后五年的主要目标任务是:

——综合实力更强。坚持把转型升级作为工作主线,科学调整产业布局,着力提升产业层次,加快推进工业高新化、农业特色化、服务业集聚化,全面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到2016年,全县生产总值超过400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财政总收入6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2%左右;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30亿元,年均增长10%;自营出口年均增长10%;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达到50%;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42%左右。

——创新活力更足。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强大动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更加有力,科技创新水平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到2016年,园区发展水平和承载能力明显提高,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效益彰显,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力争达到40%左右,新产品产值率稳定在45%以上,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6万人。

——城乡发展更快。坚持把城乡融合作为重要任务,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加快建设基础设施,全力打造品质之城,基本形成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良好格局。到2016年,城市化水平达到56%,七星

新区基本建成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管理科学的现代新城,南岩区块和潜溪区块打造为宜居宜业新城区和生态休闲度假区,旧城区改造为现代与传统相融的中心城区,新民区块开发建设有序推进,城北台地加强规划控制并适时启动建设,乡镇实力明显增强,农村面貌较大改观,钦寸水库基本建成。

——生态环境更美。坚持把国家级生态县创建作为重要载体,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今后五年,“亩产效益”导向机制全面建立,资源利用更加集约高效,污染防治水平进一步提高,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明显下降,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森林新昌”建设扎实推进,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8%左右。

——人民生活更好。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自觉要求,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快发展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基本实现学有优教、劳有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今后五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和10%左右。

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

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承接之年。我们要按照“兴实业抓转型、重建设提品质、惠民生促和谐”的工作基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型提升为主线,以“六个十大”

为抓手,始终保持敢为人先的闯劲、攻坚克难的韧劲、为民造福的干劲,扎实开展“产业转型推进年、城市品质提升年、社会管理深化年”活动,努力推动新昌发展再上新台阶。

综合分析发展环境和自身条件,建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0%,财政总收入增长1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左右,自营出口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83‰以内,全面完成节能减排各项约束性指标。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要着力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加快转型升级,做强实业主业。牢固树立“工业强县”理念,坚定不移发展实体经济,全面提升工业整体竞争力。

优化产业结构。强化政策导向,完善推进体系,继续设立1.5亿元扶持资金,抓好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发展,确保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全力建设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加快轴承、制冷部件等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着力构建“龙头+集群”、“示范区+集群”发展模式,建设好省级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加快高新园区、新昌工业园区基础配套,推进儒岙、沙溪特色园区建设,规划建设中小企业发展区块,为企业入园、项目

落地创造条件。加快建筑业发展,新拓亿元区域市场3个,实现建安产值138亿元,新增国家一级资质建筑企业1家。

抓好企业培育。稳步推进“123”企业培育工程,鼓励和引导龙头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成长型企业和创新型苗子企业加快发展,形成结构合理的企业梯队,力争培育销售超百亿元企业1家,新上市企业2家。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大力实施“新商回归”工程,加快新和成、万丰、达利等总部建设,吸引更多企业把研发、销售机构设到新昌。切实加强中小微企业扶持,引导向“专、精、特、优”发展。支持企业并购重组和境外投资,鼓励医药、机电等产业向外拓展,完成服务外包3000万美元。

加强自主创新。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申报省级以上科技项目80项,引进科技成果45项以上。扎实推进企业创新工程,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成2家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技术)中心。加强质量强县建设,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标准化战略、知识产权战略,力争新增中国驰名商标2件。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争取培养和引进各类人才3000 名,引进国外智力项目2个。

加快项目建设。实施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为主体的“631”项目推进计划,确保限额以上工业投资增长15%以上,重点实施十大工业投资项目:①万丰汽车整车建设项目;②日发纺机新型纺织机械装备制造基地建设项目;③京新药业药品制剂质量保障体系升级及年产

50亿片(粒)药物制剂产业化项目;④三花股份年产3800万套制冷、空调自控元器件建设项目;⑤新和成新型医药生产基地改造项目;⑥中同科技医药新材料产业园建设项目;⑦新柴股份年产15万台多燃料发动机技改项目;⑧泰坦股份年产500台新型转杯纺纱机项目;

⑨新宝汽车年产1000万支汽车线束建设项目;⑩五洲新春年产50万套高速精密数控机床轴承建设项目。

(二)坚持建管并举,提升城市品质。加快城市建设,优化城市管理,丰富城市内涵,努力打造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品质城市。

完善城市规划。认真执行《新昌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按照“1234”城镇体系和“西建、中优、东延、北控”城市推进计划,科学谋划县域发展,实现城区规划全覆盖。加强城市重大区块规划编制,强化重点地段、重要节点城市设计,不断优化城市布局,精心打造城市亮点。严格规划审批管理,突出严肃性,强化约束力。

推进城市建设。加快七星新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基础配套,为“十二五”基本建成打实基础。加快村级留用地开发,加大拆迁工作力度,加强城中村环境整治,有效提升新区形象。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加快“退二进三”步伐,稳步推进旧城改造,适时启动成熟区块拆迁建设。科学谋划新民区块开发,完成青山大桥及连接道路前期工作,统筹安排上三高速城南互通前期工作。重点实施十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①全力推进钦寸水库工程建设,完成管理中心一期主体工程和坝区对外

连接公路建设,加快输水隧洞建设,力争大坝枢纽工程开工;②加快36省道江拔线新昌段改建工程(一期)建设,完成路基工程的20%;

③启动秀洲至路桥公路梅渚至澄潭段工程征地拆迁等政策处理工作;

④完成体育场路建设;⑤完成演溪路七星路至万丰大道段道路工程;

⑥完成桃源路南岩路至江滨南路段道路工程;⑦推进江滨南路东段改造,完成房屋拆迁和道路工程;⑧启动长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工程量的30%;⑨完成10KV电网建设与改造项目;⑩建成潜溪江大桥。

优化城市管理。以省级示范文明县城创建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市容市貌、环卫保洁、城市绿化等长效管理机制,打造整洁、优美、文明、有序的城市环境。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加大综合执法力度,探索建立“数字城管”工作平台。深入实施交通畅通工程,科学组织城区交通,改造一批交通节点,实施精细化管理,有效缓解行车难、停车难问题。

发展城市经济。加大旅游产业扶持和生态休闲产业培育,做深唐诗之路、佛教之旅、茶道之源文章,打响天姥山文化旅游品牌,办好第十四届天姥山文化旅游节。积极引进研发设计、文化创意等新型业态,探索发展风险投资、股权投资及会展经济,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进一步丰富城市内涵。重点推进十大服务业建设项目,争取完成投资超12亿元:①加快十里潜溪度假区建设;②推进茶文化休闲旅游中心建设;③抓好世贸广场建设;④完成美盛动漫文化创意基地

一期工程;⑤完成大佛寺景区综合提升一期工程;⑥启动新和成大厦建设;⑦推进万丰广场建设;⑧建设达利丝绸文化创意中心;⑨启动馨馨家园养老度假中心建设;⑩启动罗坑山省级森林公园圣水佛茶建设。

(三)加大统筹力度,促进城乡融合。加快城乡统筹步伐,强化中心镇村节点作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抓好水库移民安置。举全县之力,进一步落实“三联五包”责任制,加强与宁波方合作,加快安置点建设,完成年度移民安置任务,为大坝枢纽开工创造条件。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增强服务意识,维护库区群众利益,营造水库建设的良好环境。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切实抓好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和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施大佛龙井驰名商标保护利用计划,办好第六届茶文化节,全力建设现代茶业强县;巩固提升小京生、中药材、山地蔬菜等传统特色产业,鼓励扶持蓝莓、香榧、红豆杉等新兴潜力产业,发展特色基地1万亩,土地流转1万亩以上;加快发展生态休闲农业,规范提升农家乐,新建和改造10个休闲观光果园,完善10条森林休闲旅线,打造高效优质生态的现代农业特色强县。继续抓好农业主体培育,新增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0家,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以上。

壮大中心镇特色镇。深化扩权强镇,创新体制机制,抓好规划落实,扎实推进澄潭凤山大街二期建设工程、儒岙集镇配套综合整治工程、大市聚集镇道路建设工程、0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要素集聚、功能集聚、人口集聚,提升中心镇特色镇综合实力和带动能力,因地制宜推进其他乡镇建设发展。实施象西线部分弯道改直工程,做好104国道桃树坞至关岭段改建工程、磐新线双彩互通至植林段改建工程前期工作。

着力培育美丽乡村。以“新田园风光之旅”为抓手,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以农村人口向中心镇、中心村集聚为重点,积极探索农民异地建房、下山移民新途径。加快推进村庄连片整治,完成40个省待整治村建设任务,创建5个市级示范村。切实抓好“洁净家园”工程,完善农村环卫设施,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加快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污水、垃圾处理,垃圾收集率达到90%,行政村污水处理覆盖率达到60%。加大水利重点项目建设力度,争取列入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深入推进奔小康工程,稳定增加欠发达村和低收入农户经济收入。

合力抓好重点项目。加大投入力度,重点实施十大农业农村建设项目,进一步提升农业发展水平,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①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完成10个中心村特色村和“丹霞风情”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②推进农业“两区”建设,建成8200亩粮食生产功能区,抓好烟山台地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③完成1400亩休闲观光果园建设;

④实施现代林业园区建设,新发展林业特色基地5000亩,新建林区道路100公里;⑤推进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10座小(二)型水库、27座小(三)型水库和36座山塘整治工程;⑥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基本完成澄潭江沃西大桥至上山泊段、新昌江望江山跌水至青山跌水段治理,启动澄潭江镜岭大桥至蔡家段治理;⑦抓好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改善145个村9万人的饮水条件;⑧推进农村公路路网建设,建成10公里农村联网公路和25公里农村公路安保设施;⑨推进澄潭异地联建物业项目建设,完成2万平方米物业用房主体工程建设;⑩启动大市聚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

(四)着眼普惠共享,持续改善民生。加大民生投入,确保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达到71%以上,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促进文化繁荣。大力建设学习型社会,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和文明程度。落实扶持政策,培育壮大动漫影视、信息传媒、丝绸文化、茶文化等文化产业。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创建省市文化示范镇村,创作一批文化艺术精品,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强文化保护和传承,打响“新昌调腔”品牌,争取大佛寺石弥勒像成为国家级文保单位。

发展社会事业。优化教育网点布局,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完成育才学校改建;持续提升教育质量,创建省级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省标准化学校创建完成率达到

50%。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加快省级体育强县创建,举办全民运动会,积极备战省运会。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扩大基本药物制度覆盖面,启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省级试点工作,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抓好等级医院创建工作,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水平。深化优生促进工程,推进流动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保持出生人口性别比基本平衡。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着力缓解企业招工难和劳动者求职难问题。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落实社保新政策,扎实推进城乡医疗保障制度整合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扩面提质工作。重视老龄事业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

实施重大项目。加大财政保障力度,重点推进十大社会事业建设项目,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①基本完成“三馆”建设工程;②启动七星小学建设;③完成3万户数字电视整体模转数;④完成卫生信息化建设工程;⑤启动烈士陵园迁建;⑥完成看守所与武警中队迁建项目主体工程;⑦基本完成人民法院审判综合大楼建设;⑧启动大市聚消防站建设;⑨基本完成国家轴承及零配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实验用房建设;⑩完成残疾人综合服务大楼主体工程建设。

(五)创新工作机制,实现科学发展。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工作举措,努力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深入推进“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行科学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健全落后产能退出和生态补偿机制,严格新上项目

能评、环评审批,抓好排污许可证管理、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加快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项目建设,关停、淘汰20家落后产能企业,节约标煤2万吨以上,落实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措施,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健全环境保护长效机制,重点抓好县城、中心镇村、公路沿线和旅游景区绿化美化,进一步优化城乡生态环境。启动标准化垃圾终端处理工程前期工作,加大城东区块废气整治,进一步改善“三江”水质和空气质量。

强化要素保障。认真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强化项目投资强度履约管理,切实构建土地管理长效机制。大力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继续抓好低丘缓坡开发,加大转而未供土地处置力度,多渠道争取用地指标,努力缓解用地供需矛盾特别是中小企业用地需求。深化“亩产效益”导向机制,按照单位用电、用地、排污纳税情况对企业进行综合排名,尝试有保有压的差别化管理。创新政府投融资机制和平台,改善政府债务结构,全力争取公司债券发行。拓展金融产品,优化信贷结构,扶持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村镇银行,引进商业银行1家以上。

深化平安创建。高度重视社区建设,推进镇村综治工作规范化,抓好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夯实社会管理基层基础。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工作,提高人民群众法制意识。深化完善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加快各类调解组织建设,加大矛盾纠纷调处力度,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畅通信访渠道,规范信访秩序,

县政府工作报告起草说明

《政府工作报告》起草说明 2012年XX月XX日 各位领导: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起草情况向常委会作简要汇报。 一、《报告》的起草经过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是新一届政府第一个报告,县政府领导对起草好《报告》十分重视,成立了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XXX同志为组长的《报告》起草领导小组,从10月下旬开始起草工作。起草小组认真学习研究了县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开展了大量的调研,经过反复研究讨论,确定了《报告》的提纲,根据乡镇和部门总结形成了初稿。在这个过程中,XXX县长,XXX县长、XXX县长等政府领导对《报告》进行了具体的指导,XXX县长多次亲自召开专题会议对《报告》反复讨论,研究修改。初稿基本定稿后,起草小组下发了《报告》(征求意见稿),征求乡镇和部门意见,并根据征求到的意见建议进行修改完善。12月X日,我们将报告提交第51次政府常务会研究讨论修改。12月XX日,县政府召开全体会对《报告》再次进行了研究讨论和修改。可以说,今天提交县委常委 - 1 -

会讨论的这个报告,是在政府领导反复研究修改和充分征求乡镇部门意见基础上形成的,凝聚了集体的智慧。 二、《报告》的框架结构说明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是按照中共XX县第XX次代表大会精神来起草的,并注意了与“十二五”规划的衔接,指导思想、奋斗目标都与党代会精神保持高度一致。为了体现《报告》的严肃性和紧密性,《报告》采用了传统的写作格式。同时,为了体现政府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起草小组在报告中很少用穿靴戴帽的东西和大话、空话、套话,力求让人民代表、让老百姓看得懂,愿意听,还要能管用。 今天提交常委会讨论的《报告》约12100字,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过去五年工作回顾,共分为三个板块。第一板块,我们用了“六个越来越”全面回顾了过去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成绩。一是发展态势越来越好,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二是产业聚集越来越快,发展基础更加坚实;三是城乡面貌越来越新,承载能力大幅提升;四是创新力度越来越大,统筹城乡突破发展;五是群众受益越来越多,幸福高陵进程加速;六是推动发展能力越来越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完善。第二板块是总结提炼。我们用“六个必须”对过去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了总结归纳。第三板块是客观地分 - 2 -

2012年区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2月29日在***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区人民政府区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一年工作回顾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区开拓进取、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区政府坚持科学发展,秉持市区共建,紧紧围绕“两个中心”建设不动摇,团结和依靠全区各族人民,抢抓机遇,团结拼搏,超额完成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区工作呈现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城市更加宜居宜业,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良好发展态势,为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经济增长进一步加快,综合实力显著提高。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98.5亿元,同比增长22.3%;财政总收入完成29亿元,同比增长67.3%;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16亿元,同比增长23.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5.4亿元,同比增长101.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84亿元,预计同比增长19.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0251元,同比增长17%。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14315元,同比增长22.1%。三次产业结构演进为3.6 : 48 : 48.4。多项指标总量位居全市第一,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与质量均创历史新高。 (二)项目带动成效凸显,工业经济增势强劲。全年实施工业重点项目38个,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3.1亿元,同比增长74.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达54个,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35.4亿元,同比增长50.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86.3亿元,同比增长29.8%。产业基地、装备制造园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产业承接能力进一步增强,被确定为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的产业承接基地。园区上划和整合工作顺利完成,辖区内的园区收益分成机制初步确立,工业企业财源贡献进一步提高。引进大企业带动大项目入驻成效显著,大唐集团在我区投资超5亿元的项目已达4个,大唐1830化肥、大唐5万千瓦风电项目按期完工;冀东物贸集团年产3000辆专用车项目顺利开工,填补了全市汽车装配制造业的空白。蒙西煤矿扩能改造、顺兴煤矿改造复产全面完成,煤炭产量达到150万吨。重点项目按期推进,古纳河酒业等22个项目顺利投产;天富城市燃气、产业基地220千伏变电站等项目进展顺利。工业企业效益不断攀升,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高。 (三)第三产业发展强劲,集聚辐射能力持续增强。商贸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商业规模不断扩大,商贸流通持续繁荣。全

2016年县《政府工作报告》目标任务落实分解表

2016年县《政府工作报告》目标任务落实分解表 目标任务责任领导责任单位落实情况一、更加注重发展质量,确保工业健康持续发展。(共11项) (一)突出招商成效。 1、围绕塑料制品、汽车部件、现代纺织、新材料等优势产业,绘制好产业发展的“鱼骨图”,对龙头企业、骨干企业、配套企业实施精准招商。戴彬 县招商局 县工信委 2、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充分论证,坚决摒弃“捡到篮子都是菜”的思想,积极引进投资大、规 模大的“航母企业”,产业集聚、产业链延伸的关联企业,科技创新、外向度高的优质企业。 戴彬县招商局 3、严格把好入园关,强化企业入园合同管理。戴彬县工业园区管委会 4、对关停较长的闲置厂房,定期开展清理整顿,加大“腾笼换鸟”力度,提高土地使用效益。戴彬 杨越武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县国土资源局 5、力争全县新引进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30个,投资总额36亿元以上。戴彬县招商局(二)做强骨干企业。 6、重点支持洁美电子、新恒丰塑业、盛达隆科技等一批优势企业上规模、上台阶。戴彬县工业园区管委会 7、支持企业创新、技改,做大做强,积极引导帝玛实业等有条件的企业申报省级技术中心;鼓 励企业兼并重组、靠大联强,以存量引增量;积极推动企业上市融资,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上“创业板”、“新三板”。戴彬 县工信委 县工业园区管委会 8、扶持创业创新,实施“才子返乡”工程,做大做强本土企业,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力 争培育纳税超500万元企业10家以上,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以上。戴彬 人社局 县工信委 县工业园区管委会 (三)创优发展环境。 9、加快园区平台建设,抓好杨树林三期、丰C区的土方平整及路网、污水处理厂二期建设,力 争9月份园区新水厂竣工投入使用。 戴彬县工业园区管委会 10、切实做好“财园信贷通”、“企业过桥资金”工作,着力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余娜 县财政局 县工信委 -1-

政府工作报告(2012.1.3定稿)

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1月8日在利辛县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县人民政府县长程修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圈点2011:攻坚突破,亮点纷呈 2011年,是我县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民本民生明显改善的一年。一年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坚定信心,直面困难,扬优成势,开拓奋进,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质量提高、后劲增强、运行稳健、不断向好的发展势头。初步统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13亿元,较上年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51亿元,增长53.8%;财政收入6.7亿元,增长5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亿元,增长18%;进出口总额3800万美元,增长66.7%;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31.4亿元、贷款余额42.6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27亿元和11.8亿元;城镇在岗职工人均工资28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54元,分别增长15%和22%。 一年来,我们坚持扩张园区、做大总量,工业经济增势强劲。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亿元,新修道 — 1 —

路7条,园区面积拓展到9.5平方公里,园区承载能力不断增强。着力抓好特色产业园建设,恒盛食品产业园主体工程、丝网纱门产业城一期工程基本完工。县工业园新入园企业20家,其中投资亿元以上的10家。加快9个乡镇工业功能区和7个农民工创业园建设,累计入园项目68个,吸纳社会就业3000多人。进一步加强骨干企业培育,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3家,全县规模工业企业达50家,实现规模工业产值41亿元、增加值9.5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05%和75%。深入推进全民创业,全年新增私营企业550家、个体工商户4200户。 一年来,我们坚持招大引强、集聚要素,发展后劲不断增强。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全年新引进项目148个,实际到位资金89.7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35.8%。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实施重点项目168个,完成投资50.5亿元。其中,列入省“861”行动计划项目26个,完成投资5.87亿元;列入市考核重点项目48个,全部完成年度投资计划。板集电厂项目运作顺利,省发改委已正式向国家能源局申报“路条”。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新批外资项目2个,新增获权自营进出口企业8家;全年利用外资3760万美元,较上年增长70%。 一年来,我们坚持三区联动、提升品位,城镇建设日新月异。不断完善规划体系,编制了滨河新区、老城拓展区等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给排水、园林绿地等11项专项规划,并完成了城市规划馆扩建工程。去年,我县《滨河新区概念性规划和城市设计》荣获“全国人居经典建筑规划设计方案竞赛”规划、环境双金奖,《县城总体规划(2009-2030)》荣获全省优

2012年台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吴蔚荣市长在台州市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的政 府工作报告(摘要) 2011年工作回顾 吴蔚荣市长在报告中指出,2011年是国内外发展环境极其复杂的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履职的第一年。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四大战略”,抓好十件大事,办好十件实事,实现了“十二五”发展在转型升级中平稳开局。 (一)主要预期指标较好实现 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794.91亿元,增长9.1%。地方财政收入200.12亿元,增长2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04.08亿元,增长1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2.37亿元,增长17.9%。外贸自营出口170.35亿美元,增长22%。居民消费价格涨幅6.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49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108元,分别增长12%和15.9%。城镇新增就业7.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42%。人口自然增长率5.2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79%。 (二)十件大事取得重大进展 1.海洋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出台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实施方案和促进海洋经济科学发展政策意见,101个项目列入省海洋经济重大项目规划,沿海产业带投资53亿元,新增开发面积

440公顷、投产企业238家。“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和海洋新兴产业,13个项目列入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百项工程”计划。 2.产业集聚区建设和工业转型升级扎实推进。组建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和循环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编制集聚区总体规划和七大产业功能分区规划,建立“统分结合”开发机制,实施台州东部新区统一开发,与9家省级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进重点区块、重大项目建设和用海保障工作。 3.城市群构建与中心城市建设取得新成绩。台州城市群、综合交通和城市抗震防灾、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规划通过评审。中央商务区、东山湖片区、黄岩江北商务区、路桥新城等加快建设。城市管理体制不断理顺,“数字城管”扎实推进,城市街景综合整治有序开展,公共自行车系统加快推行,“多城同创”深入实施。 4.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出台加快服务业发展政策意见,服务业增加值1162.04亿元,增长8.6%。加快服务业重点企业培育,加强旅游产品推介和平台建设,推进家电以旧换新和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推动农贸市场改造提升,深入实施“千镇连锁超市、万村便利店”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村级连锁便利店新增1674个、覆盖率达80.9%。

2012年白河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白河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1月6日在白河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自县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至今,本届政府已任期届满。五年来,我们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鼎力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靠全县人民团结奋斗,紧紧抓住发展机遇,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推动了经济较快发展,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开启了科学发展、富民强县的新征程。 经济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到2011年底,预计全县生产总值24亿元,年均增长15%,比2006年翻了一番;财政总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6亿元和6800万元,均为2006年的3倍;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达到27.5亿元和8.9亿元,较2006年增长6倍和5.5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2亿元,是五年前的2.5倍。先后获得全省县域经济争先进位奖和工业增速前十名单项奖。规模特色效益农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逐步壮大,三产服务业稳步增长,三次产业比由34∶23:43调整为22∶42:36。人口向城镇社区集中、生产要素向能人大户集中、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深刻改变着传统发展模式。兴达公司的仓上天宝和庆华化工的城关中营统筹城乡试点探索了工农融合发展的新路,方宇药业联合重组拓展了发展空间,永宏化工循环发展试点破解了传统产业的困境,钰宏旺与汇丰公司合作促进了矿产资源整合。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先后关停耗能高、污染大的小矿小厂24个,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推广,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由46.1%提高到48.8%。五年新上产业项目110个,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6个,工业增值税由1573万元增长到3645万元,企业所得税由60万元增长到1046万元,企业用工总人数由859人增加到2261人。汉江白河电站、力神和圣宝汽车、金龙水泥、汉实矿业、安凯汽车检测线和肉制品深加工、通鑫花炮等重点工业项目的加快建设,显著增强了经济发展活力。 发展条件显著改变。止去年底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1亿元,比2006年增长19倍。五年交通运输业完成投资4.1亿元。襄渝铁路二线建成营运,十天高速公路正式通车,实现了镇镇通油路、村村通水泥路,完成了中环路、卡茅路硬化,建成40座桥梁和150座便民桥,交通事业取得突破发展。五年完成城镇建设投资15.59亿元。坚持规划引领,编制了白河县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启动了县城总规修编,强化了集镇和社区规划指导,推动城镇社区有序发展。以狮子山新区开发为代表的县城建设力度加大,城南片区综合改造工程正式开工,完成了人民路、桥儿沟、清风沟、长春路改造,实施了体育场、烈士陵园整修和绣屏山休闲步道建设,加强了绿化、亮化和美化工作,改善了市容市貌和城市形象。以扩容提质为重点的集镇建设得到加强,注重了街巷整修、供水、供电、垃圾、排污、路灯、公厕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市政配套设施建设,增强了承载能力;以安全生态为特征的社区新村建设成效明显,结合生态移民、易地扶贫、灾后重建、移民搬迁和“一事一议”政策,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启动建设了16个社区新村,成为白河大地上一道靓丽的风景。五年完成农业基础投入4.5亿元。新修基本农田2.3万亩,建成沼气1.55万口,完成耕地复垦1.5万亩;新建安全饮水工程190处,创建为省级电气化示范县。完成生态建设和环保治理投入2.6亿元。治理水土流失450平方公里,造林绿化26.3万亩,森林覆盖率由55.1%提高到58.36%;县城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垃圾填埋厂正式开工,12个镇的垃圾填埋场和公路沿线垃圾池建成投用。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8%,汉江水质保持国家Ⅱ类标准。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切实贯彻落实各项富民惠民政策,五年投入民生建设资金13.2

张家界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张家界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2月28日在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市长赵小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及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11年工作及“五年大变样”建设回顾 2011年既是“十二五”发展的开局之年,又是“五年大变样”建设的收官之年。面对国内外发展环境复杂多变和要素配置趋紧等严峻挑战,全市上下在市委的统一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紧扣建设世界旅游精品和富民强市总目标,踩准节奏,找准路径,奋力拼搏,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一是经济发展速度效益同步提升。2011年,预计(下同)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95亿元,比上年增长1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亿元,分别增长20%和18%;实际利用外资、内资分别增长17.1%和10%;财政总收入(含基金收入)达到31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7.3亿元,分别增长27.9%和2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03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08元,分别增长10.5%和12%;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5%左右;节能减排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二是旅游发展实现新突破。旅游市场竞争力日益增强,景点接待游客总量达到3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60亿元,分别增长25%和28%。过夜游客达到1330万人次,增长33%。东南亚客源市场迅速成

长,境外游客接待量达到175万人次,增长18%。天门山晋升为国家5A 级景区,黄龙洞注册“中国驰名商标”,翼装飞行穿越天门洞被评为近两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十大营销事件。武陵源区位居全省旅游强县之首。 三是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一批高档酒店建成营业或开工兴建,溪布街、市博物馆基本建成,体育生态公园、贺龙体育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快。全市完成工业投资39亿元,规模工业、园区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0.5%和70.3%,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上升47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6.5%,华天商贸城、逸臣盛世商业中心等大型商务项目落地兴建。农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蔬菜、油茶、烟叶、茶叶、畜禽、大鲵等生产规模和产业化水平提高。粮食高产创建成效明显,总产达到59.5万吨。 四是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专业专项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全面完成,市城区贸易路等7条城市主次干道和鸬鹚湾大桥建成通车,古人堤、庸都园、回龙观公园等绿化景观建设、两区“穿衣戴帽”和36条小街小巷整治改造完成,溪北路等12条主次干道启动建设。张花高速公路路基工程基本完成,张沅公路南段、S304慈利段建成通车,市中心汽车站投入运营,锦苏特高压输电线路、城乡电网、通信网络建设与改造计划全面实现。农村交通、水利、清洁能源等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大,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五是民生改善取得显著成效。42项省市为民办实事工程全面完成,新增城镇就业1.0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32万人、各类社会保险参保70.21万人,开工建设和改造保障性安居住房1.2万多套(户),退休职工养老金、职工最低工资、城乡低保补助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全面提高,桑植县参合农民乡镇住院实行全报销。“科技市厅会商”项目启动实施,义务教育合格学校、校舍安全工程、农村公办幼儿园等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城乡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人民群众文化体

听县政府工作报告审议发言材料汇总

听县政府工作报告审议发言材料汇总 ??的经济仍然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经历住了奥运安保、食品安全问题等多重考验,开创了改革开放30年来最好的发展局面,这说明**在推进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进程中,广大干部群众不仅见到了科学发展的成效,而且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把握。 二是思路清晰。科学发展观是报告的灵魂和主线,确定的目标是全省工作的指导思想和重要部署,这是在深刻领会**精神,准确把握省情特征的情况下科学谋划、科学 决策的结果,符合和切合**省经济发展的实际,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期盼和愿望。报告在明确发展目标的基础上,还提出了实现目标的具体途径和办法,思路清晰,措施有力,具有很强的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报告对今后的发展作了言简意赅的描绘,对有些指标提出了硬性的要求,任务分解明晰,措施更加具体,令人信心倍增,增强了做好各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三是定位准确。报告把我省放在全国和世界发展的大背景下,对**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准确定位。提出的奋斗目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丰富的发展内涵,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提出的发展定位,让全省人民看到了**又快又好发展的美好前景。特别是在当前严峻的国际形势下,进一步强化了“****”的措施,出实招、鼓实劲、求实

效,全力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从不同侧面对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行了细化和具体化,确保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高度敏锐的洞察力和在机遇挑战面前的战略清醒。 四是富于创新。报告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的现代化建设,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进一步深化坚持“创业富民、创新强省”,进一步加快科学发展、富民强省进程,是**争创新优势、推进新发展、实现新跨越的不竭动力。将节能减排作为一项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来抓,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拒绝理由的要求,强力推进这项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迫切需要。对“****”提出新的举措,体现了省委、省政府把握城镇化进程加快的趋势,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的战略眼光。 五是重点突出。报告突出了主要工作,兼顾了方方面面。报告中将解决好“三农”问题摆在关系全局的重要位置,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战略任务,科学决策,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力求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保持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实现全面小康,道出了老百姓对又好又快发展和建设幸福美好家园的期盼,描绘了**这个农业大省的美好未来。同时报告突出了建设和谐**这个重点,高度关注民生,努力改善民生,渗透着爱民、为民、富民的深厚情怀,体现了省委、省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可谓得民心、顺民意。 按照报告来联系**实际,谋划今后的工作,既鼓舞士气,同时感

县长在讨论市政府工作报告时的发言

在市人代会分团讨论时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刚才,**市长代表市政府所作的工作报告,客观总结了过去五年的辉煌成就,明确提出了未来五年的总体目标,全面部署了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七项任务”,目标明确、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措施有力。是一个科学发展、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报告,是一个鼓舞人心、深得人心、凝聚人心的报告,是一个令人振奋、催人奋进、增添力量的报告。聆听《工作报告》,让我感受颇多、感触颇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目标定位科学,既符合实际又催人奋进。《工作报告》紧紧围绕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实质,科学谋划**今后五年发展。《报告》全篇对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工业增加值、民生改善等重要工作提出了钢性工作目标和硬性工作要求,目标既体现了追赶跨越,又不好高骛远,既有工作压力,更有工作动力,令人振奋、催人奋进。 二是工作措施得力,既具体有力又切实可行。《工作报告》安排任务的同时,充分依靠政策的力量、市场的力量和群众的力量,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充分体现了主动性与科学性、跨越性与可行性、现实性与前瞻性的高度统一。我们坚信,通过这些措施的全面落实和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报告》确定的目标任务一定能够实现。

三是形势把握准确,既准确研判又科学部署。《工作报告》无论是确定目标,还是在安排工作,都完全符合全国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和**现阶段具体情况,尤其是根据**经济社会阶段发展情况,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为重点部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安排部署,充分体现了以**市长为班长的市政府一班人对**现阶段发展形势的准确把握,充分体现了以**市长为班长的市政府一班人与时俱进的开拓思维和能力。 回去后,**县人民政府将始终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发展战略,严格按照市“三会”精神和县“三会”确定的目标,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抓住发展机遇,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把**建成**。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坚持全域**,以城乡一体全域规划引领,深入实施“两化”互动、“三化”联动,加快交通、水利、信息、能源等基础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发展。二是围绕县城—特色镇—中心村和聚居点四级城镇体系,按照再造一座“产业新区、人居新城”的目标,加快建设以**为重点的**新城,纵深推进**等特色镇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三是按照“全域全程全面小康”的要求,大力实施区域扶贫、连片开发、“六大扶贫工程”,纵深推进职业教育攻坚,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打好打胜扶贫总体战和攻坚战。四是坚决破除“三论”,以开放的环境、开放的政府、开放的政策,纵深推进对外开工作,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支持全民创业创富,始终保持投资

2012阳信县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阳信县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及阳信县工作目标展望2012年02月27日10:31来源:滨州传媒网-鲁北晚报设置字体: 【小中大】 1月6日在阳信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阳信确定了2012年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44亿元,增长25%。三次产业比调整为13.3∶46.7∶40。地方财政收入确保实现5.08亿元,增长25%;力争实现5.28亿元,增长30%。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10亿元,增长2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350元,增长13.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8.4亿元,增长2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 发展环境友好型工业 年内重点抓好投资20亿元的滨阳燃化高硫重油综合利用、投资23亿元的科宇能源等大项目建设;促进投资10亿元的中环泰锐电子高压硅堆二期、投资5.3亿元的龙福环能科技五期等项目尽快开工,力争年内新开工投资过亿元工业项目达到15个。加强品牌建设,力争新增山东著名商标2个、山东名牌2个。加大节能减排审查力度,坚决禁止“两高两低”项目,年内新增市级环境友好型企业2家。 发展“休闲观光和乡村旅游”特色旅游 加强对鲁北大市场、广富冷链物流、阳城国际大酒店、银座商城等重点项目的跟踪服务。以火车站为依托,着力打造鲁北陆港物流园区。坚持外引内联,全力推进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的民俗文化产业园起步区建设,抓好“园中园”建设,投资8000万元,建设古典民俗文化创意园,着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青坡湖开发为重点,加快推进万亩梨园风景区建设,着

力发展“休闲观光和乡村旅游”特色旅游品牌。 打造河流民族经济产业园 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以畜产品加工、新型板材、古典家具、粮食加工、手工地毯、观光旅游为重点,突出抓好水落坡民俗文化产业园、温店循环经济产业园及陈楼皮革产业园等乡镇特色工贸园区建设,引导特色优势资源和各类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集聚发展,着力打造“一园一品”特色经济板块。依托刘庙肉牛产业优势,以广富、鑫源、亿利源、华胜等为龙头,规划打造集肉牛屠宰、加工、物流于一体的河流民族经济产业园。 加快九龙湖花园等社区建设 积极引导乡镇办运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全力推进合村并居,加快九龙湖花园、西湖花园、陈楼社区、洋湖社区及温新园小区等社区建设。 抓好路网建设 高标准实施好迎宾大道、内环东路等骨干道路工程;抓好滨温路改线的勘测设计、可研报告等,力争早日开工建设;抓好工业一路、三路、八路东延工程,加快开发区东扩步伐;强化服务,加快推进德龙烟铁路阳信段及站场建设。 着力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并抓好农村生态化建设 加大对白家、栗家及阳城八路沿线村庄的征收改造力度,完成对南香坊、行宫庙、唐家等村和物资公司、交通运输公司、党校等棚户区的改造,建设安置房4.5万平方米;进一步强化措施,坚决取缔各类乱搭乱建行为。加大投入力度,改善环卫工作条件,启用标准化垃圾处理场;坚持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重心下移,加快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进程,全力打造宜居环境。 加快建设新城区 确保商务中心、客运中心站等重点工程年内建成启用,抓好商务中心群楼、东郡阳城花园、九龙湖花园、盛世瀚海等重点项目建设。 继续办好梨花会 继续开展“回乡创业年”活动,围绕全县主导产业发展,面向国内外重点区域和知名企

2012年晋城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晋城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3月1日在晋城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市长王清宪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中共晋城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奋力拼搏,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全年完成生产总值895亿元,增长13.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4.1亿元,增长29.5%;财政总收入完成181.8亿元,增长18.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7.9亿元,增长22.4%;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11.4亿美元,增长11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24.5亿元,增长1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0127元,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7043元,增长19.4%。市五届人大八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和为民办的10件实事全面完成,在全省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我市综合排名第二,荣获优秀奖。 ——转型跨越思路更加明确。围绕打造全省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先行区和示范区,坚持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为先导,经过深入调研、反复论证,我们制定和完善了“十二五”规划,确立了推进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晋城的宏伟目标、战略重点和工作任务。围绕“十二五”规划的推进实施,我们立足实际,登高望远,在更大的空间谋划、设计、发展晋城,作出了一系列战略决策:提出了“对接上海,融入中原”的扩大对外开放战略,走出去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与大企业、大集团携手合作的氛围日渐浓厚,招商引资成为全社会的热点、焦点、兴奋点,“四个一千亿”的招商成果提振了我们转型跨越的信心;提出了要发挥晋城地处山西综改试验区、中原经济区和中部崛起三大国家战略的交汇点,辐射周边两小时半径内13个城市6000万人口的区位优势,建设区域性经济中心;提出了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实质是统筹城乡、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在工作安排上进一步理清了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按照全市一盘棋的思路,根据各地现有产业基础,进一步明确了产业发展方向和实现路径,科学确定了各

2012年1月5日昭通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2年1月5日昭通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2012年1月5日在昭通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长刘建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第二届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第二届市人民政府工作回顾 2006年到2011年,第二届市人民政府任期的六年,是昭通历史上发展步伐最快、群众受益最多的时期。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人民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

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富民强市奋斗目标,团结依靠全市各族人民,积极应对一系列重大挑战和严峻考验,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圆满完成“十一五”目标,启动实施“十二五”规划,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事业长足进步,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开创了昭通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局面。 ——攻坚克难、推进跨越,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六年来,我们遭受了历史罕见的干旱、破坏严重的地震、百年不遇的冰雪等多种自然灾害,遭遇了冲击巨大的国际金融危机等一系列复杂困难。面对灾害持续叠加、矛盾相互交织的严峻形势,我们凝心聚力,沉着应对,加快发展,经济总量连续六年保持了两位数增长。2011年,预计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58.6亿元,是2005年的2.1倍,年均增长12.7%;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750

元,是2005年的2倍,年均增长11.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2.6亿元,是2005年的3.8倍,年均增长25.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达到178.3亿元,是2005年的4.8倍,年均增长2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6.8亿元,是2005年的2.4倍,年均增长16.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073元,比2005年增加6504元,年均增长10.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94元,比2005年增加1994元,年均增长16.8%。 ——强化统筹、扩大投资,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多措并举增加投入,集中力量大搞建设,以交通、水利、电力、城镇为重点的城乡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6%,累计完成1540亿元,是改革开放以来到“十五”末总和的3.7倍。高速公路突破了零记录,县县通高等级公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