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怎么进行语用训练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怎么进行语用训练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怎么进行语用训练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怎么进行语用训练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以语用训练为中心

长久以来,我们的阅读教学重于分析,重于理解,重于人文内涵的挖掘,却唯独缺少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这样教学造成的结果是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低下,表现为说话和写作能力的低下——内容空洞,言之无物,言之无序,语病多多,词不达意,言不成文。而且,这是普遍现象。“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吕淑湘先生几十年前感叹的“拙拙怪事”到现在依然如故。这个中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占据了语文教学大半壁江山的阅读教学效率低下是主要原因之一。而阅读教学效率低效的主要原因就是着力方向搞错了——重分析、重理解,轻积累、轻运用,忽视了语用训练。要改变阅读教学“高耗低效”的困境,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在阅读教学中切实落实语用训练。

一、要有训练意识

针对阅读教学“高耗低效”的困境,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先生在在第七次全国阅读教学研讨会上发出了“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的呼声。他强调语文教学要体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特别是要加强语言的运用。“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书),提高人文素养。他说:“阅读教学要摒弃繁琐的内容分析和人文内涵上深挖洞的做法,把教学重点坚决地铆定在理解品味语言,特别是运用语言上。”

而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原浙江省小语会理事长沈大安先生指出,阅读教学告别“内容分析”,要实现多个“转向”,其中第一个转向就是走向语言积累和运用(第二个转向是走向阅读能力的培养;第三个转向就是让孩子领悟学习方法。)。他指出:“学语文首先是学语言,特别对小学生来说,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是小学语文教材的最基本的任务,语文可以工具性、人文性等各种不同的说法,但是首先的任务就是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会渗透着一些文学的、文化的等内容,但是我们的基本任务是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而且这种语言文字的学习重在人的积累和运用。”教育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了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在“课程设计思路”中也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故此,语文教师心中应时刻有语用训练的意识,并以此指导我们的阅读教学工作,以落实“课标”的要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二、捕捉训练点

要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就必须善于寻找和确定语言文字的训练点。所谓语言文字的训练点,就是在语文教学中,根据“课标”对不同年级的具体要求,结合课文的内在训练因素,按照学生的实际知识和能力水平所确定的语言文字的训练单位或部位。语言文字训练点确定得好,语言文字训练才会卓有成效。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即是要练成“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与技巧”)语文教材既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又是语言文字训练的凭借,教材中精当的用词、多变

的句式、丰富的修辞、生动的描述、严密的说理、巧妙的构思……这些语文因素都是训练的素材。

所以,我们应该根据课程年段目标、单元目标、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从字词句段篇和语修逻文等方面去捕捉和挖掘文章蕴含的语言文字的训练点,且各年段的训练重点应有所侧重。怎样确立语言文字训练点呢?

1.常规训练。常规训练是指传统语文教学经常采用的、基础性的语言文字训练,我们应当根据学段目标、教材特点、学生实际和课后练习题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

第一,从教材的重点、难点、特点和学生的疑点处去确定训练点。

第二,从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的角度去确定训练点。如:⑴理解文意;⑵字词辨析;⑶分析重点句子(或句群);⑷段落层次划分;⑸概括节意、层意、段意;⑹归纳主要内容;⑺归纳中心思想;⑻典型的写作方法(首尾呼应、对比烘托、托物言志、细节描写等);⑼读写结合;⑽朗读、默读、复述、背诵;⑾听话、说话训练;⑿查字典;⒀加标点符号;⒁语速测试;⒂赏析能力;⒃想象能力;⒄课内外知识融汇;⒅新旧知识联系、比较等等。

第三,从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高的高度出发,注意语言文字之间的内在联系,克服随意性。诚然,要找准每篇课文中语文知识和思维发展的结合点作为训练点有较大的难度,有时客观效果和主观认识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差距。但就整个小学阶段来说,利用析形索义法让学生形象识记汉字,让学生品佳词赏好句,积累锦言妙语,熟读背诵精彩句段篇章,设法让学生内化、运用语言,这些应该是语言文字训练的重点。只要我们围绕这些重点来捕捉训练点,设计相应的练习形式,我们就能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减少“水分”,真正地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其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这些常规训练有明确要求:

如,第二学段“阅读”目标: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第三学段“阅读”目标:

“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阅读和写作能力都以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为基础,作为常规训练项目的划分段落、概括段意、归纳中心思想等都是思维训练的重要途径,只要方法得当都会收到很好的效果。而为了达到揣摩文章表达顺序、领悟文章基本表达方法的目标,必须重视并正确进行划分段落、概括段意等常规训练。

2.生成训练。课堂上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出现了精彩的发言或发言中暴露出语言缺陷,这些都是训练的良好时机,也是宝贵的课程资粮。

三、确定训练重点

受时间所限,一篇文章我们不能每词、每句、每段都练,全面开花(这不可能、也没必要)。若然面面俱到,平均用力,则收效甚微、印象淡薄,只有作重点训练,才能收到较快、较好的效果。那么如何确定训练重点呢?

词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学生没有学过或虽然接触过,但理解不正确、容易用错的词语;

2、表现课文中心的关键词语;

3、用得特别贴切、富于表现力的词语;

4、多义词、近义词、成语、带有文言色彩的词语;

而下面的五种句子应当作为重点学习和训练的句子:

1、含义深刻的句子。这种句子往往深沉含蓄,有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2、结构复杂的句子。一些单句附加成份较长,主干成份不易显现;一些复句特别是多重复句,学生也不易弄清楚。

3、生动形象的句子。这些句子常常是用词准确贴切,表达细致生动,有的还使用了某些修辞方法,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4、表现中心的句子。课文的中心句画龙点晴地揭示了课文中心,在思想内容起关键作用。

5、地位重要的句子。这些句子是指在文章结构层次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有几种类型:提纲挈领的提起句、收束全段的小结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而段落、篇章方面,如总分、并列、顺承、因果、转折等典型段落,总起分述、首尾呼应、对比烘托、托物言志、细节描写等写作方法,以及朗读背诵、标点运用、复述大意、划分段落、概括段意、归纳中心思想、仿说仿写、缩写扩写改写等的知识和能力也应是阅读教学训练的重点。

以上是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抓住的训练重点。当然,每篇课文具体的训练重点,应根据课程年段目标、单元目标、教材特点、课后习题和学生实际去确定。

四、设计(生成)训练

张志公先生1994年在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座谈会上说:“思品教育、人文教育是自然就有的,需要讨论的、真见语文功底的是语言文字训练。”这说明语言文字训练要教师凭借自己的“语文功底”进行指导。也就是,训练点要凭借语言文字知识来发现;训练时机要凭借语言文字知识来捕捉;训练过程要凭借语言文字知识来调控;学生读、说、写的正误,要凭借语言文字知识来判断。

1.运用词汇知识指导词语训练。如:仿说词语,找近义词、反义词,词语归类……

2.运用语汇、语法、修辞知识进行综合训练。如:用词造句,仿说句式,句式变换……

3.运用篇章知识指导读写结合训练。如:仿说(写)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仿说(写)片段(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等的细节描写);仿说(写)典型段落(总分、并列、顺承、因果、转折等);仿习写作手法(总起分述、前后呼应、巧妙过渡、对比烘托、侧面描写、虚实结合、细节描写、托物言志等)……

【例1】“字”的训练

(一)于永正老师教学《翠鸟》片段

师:下面看于老师写课题。哎,这个“翠”字怎么写?提笔忘字,谁能提醒一下于老师?生甲:“翠”字上面是个“羽毛”的“羽”字。

生乙:不带钩的。

师:噢,明白了,谢谢大家的提醒。“羽毛”的“羽”字下面不带钩的。请同学们看于老师写,并且抬起手跟着于老师把课题写一写。

[一个“提笔忘字”的巧妙设计,不着痕迹地提醒了学生正确书写“翠”字。]

(二)广西南宁民族师范附小黄鸿老师执教《詹天佑》的教学片断

片断一

(读句子:“塞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

师:这里为什么用“坠入”深谷,而不用“掉下”或“滚下”呢?

师:(边写边解释)“阝”像一座悬崖峭壁,“人”不小心直直地从上而下掉了下去,掉到哪里呢?(学生:地上。)所以这个字得下面是个“土”。这个“坠”字形象地表现了一个“险”字。

[运用“析形索义法”析解“坠”字,生动而形象。]

片断二

师:这项伟大的工程终于在詹天佑设计并主持下,提前两年竣工了。“竣工”是什么意思?生:竣工就是完工,工程结束的意思。

师:那么竣工的“竣”字和我们学过的什么字很相近呢?

生:嵩山峻岭的“峻”,骏马的“骏”,俊俏的“俊”。

师:区别“峻、竣、骏、俊”,为什么偏旁不同?

生:“峻”是描写山的,所以用“山”字作偏旁:“骏”……“俊”……(方法一样)

师:那么“竣工”的“竣”为什么是“立”字作偏旁呢?

生:因为建筑物完工了,就矗立起来了,所以“竣工”的“峻”用“立”字旁。

[析形索义,形象理解]

【例2】运用词汇知识指导词语训练(课堂生成的训练)

一位教师在教《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学生问:“山上的积雪融化了”为什么不用“熔化”?教师利用这个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

首先让学生查字典,查出了三个读音为rónɡhuà的词语:“溶化”“融化”“熔化”。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弄明白三个词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都有“化开”的意思,但化开的条件不同,分别是在液体中化开,受热化开,在火中化开。学生又问:“溶”和“熔”有“氵”和“火”字旁,表示与水、火有关,“融”字哪部分表示与“热”有关呢?教师告诉学生:“融”是形声字,“鬲”是形旁,“虫”是声旁,表示近似读音。“鬲”是新古代煮食物的器具,有三个粗大的腿,便于受热,因此以“鬲”为形旁的“融”字具有“热”和“温暖”的意思,其他包含“融”字得词语,如融和、融汇、消融、融洽、其乐融融等都与温暖有些关系。

[这样的词语训练,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词汇积累,而且潜移默化地参透了语素、词义和汉字知识的教学。]

【例3】运用语汇知识指导词语训练

在人教版第六册课本《放风筝》一课中有四个形容词:橘红、墨绿、金黄、瓦蓝。它们都是由前面的名词性语素和后面的形容词性语素构成的合成词。教师凭借自己的语汇知识抓住了这个训练点,设计了如下训练:

先让学生把这些描写风筝和天空色彩的词语找出来,说说它们的意思;再让学生找一找这些词语形式上的共同点;接下来分别找出与这些词语结构相同的、表示色彩的词语,先口头回答,然后写出自己知道的这类词语全班交流。结果,学生找出了许多这样的词语,如,表示“红”的词语有:火红、粉红、枣红、血红;表示“绿”的词语有:翠绿、碧绿、草绿、葱绿、豆绿、鸭蛋绿;表示“黄”的词语有:杏黄、蜡黄、米黄、土黄;表示“白”的词语有:雪白、灰白、银白、乳白、鱼肚白等。

[这是一个根据汉语特点,运用语言文字知识指导训练的范例。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不但丰富了词汇,而且从中领会了汉语构词方式的灵活多样和汉语词汇的丰富多样,在训练里参透了热爱祖国文字的教育。]

【例4】运用词汇、语法、修辞知识进行综合训练

李吉林老师在《桂林山水》的教学中,有一个自觉地运用语文知识指导训练的例子:

师:这时,你们只想到桂林的山水吗?我们的祖国很大,像这样的山水各地都有。我们看到桂林的山水就会想到祖国的山山水水。“山水”这个词的意思还能用什么词来说?

生:山河、河山、江山。

师:这些词可以和那些词搭配起来表示祖国山河的美丽?

生:山河秀丽、大好河山、江山多娇、锦绣河山。

师:谁能从中选一个词组,说一句话来表示祖国山河的美丽?

生:祖国的山河很壮美。

师:改成感叹句成吗?

生:祖国的山河多么壮丽呀!:

[这一系列的语言训练,体现了自觉地运用语文知识指导语言训练的意义,从“山水”这个词扩展开去,从一个词到许多同类的词,再由词组成短语、成语;再把短语组成句子,并把陈述句改为感叹句,形成了完整的训练过程。]

【例5】运用篇章知识指导读写结合训练

片断一

支玉恒老师在《最珍贵的东西》的教学中成功的进行了读写训练。教材文本共9个自然段,其中2—7自然段以基本相同的表达方式逐一赞美六种“最珍贵的东西”,如:“阳光是免费的……”,“空气,是免费的……。”第8自然段列举了信念、希望、春风、细雨、月华、星辉等8种事物,但没有详细描述。

支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赏析课文的基础上要求他们从第8 自然段列举的事物中选取一种,仿照课文2—7自然段的的写法写一段完整的话,并且要求用上排比和反问的句式,写完后读给大家听。

学生A:月华是免费的,无论是乞丐、无论是富人、无论是老人、无论是孩子,在观赏月华时哪一个人付过一分钱?

学生B:细雨是免费的。当大地干旱时,它为花草送来甘露,不让你付一分钱。

教师听了学生B的朗读后说:“写得好。如果再加上‘当……时候,当……时候’构成排比就更好了。”这个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和鼓励下,把那段话修改得更完整而生动了——

细雨是免费的。当大地干旱时,它为花草送来甘露;当气候干燥时,它为人们送来湿润;当你专心读书时,他在窗外为你伴奏,它可曾让你付一分钱?

学生一个接一个地起来朗读自己写的话:“星辉是免费的,……”“信念,是免费的……”支老师这节课,可以说自始至终都是在训练。

片断二

支玉恒老师在《太阳》一课的教学中问学生: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开头的“一句话”三个字在这儿起到了什么作用?有的学生说:“起到总结的作用”,有的学生说“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师又问:在这个句子中,能起到这样作用的,还有哪些词?在教师的启发,学生陆续说出了“可以这样说”“总之”“总的来说”“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一言蔽之”“概括来讲”“综上所述”等词语。接着,教师用学生找出的词语,逐一替换“一句话”进行引读,使学生体会到汉语表达方式的丰富多彩。

【例6】综合训练:体会与运用有机结合

一教师在教《再见了,亲人》第一段时设计了如下的训练:

1.初读课文第一段,要求读准字音,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并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这

些词语。(语言文字)

2.细读第一段,想想:哪些词语能概括这一段的段意?哪些词句最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你是用什么方法体会这些词语的思想感情?(思想内容)

3.再读第一段,比较下列各组句子在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方面有什么不同,并选择带点的词语造句。(语言文字)

①是你带着全村的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来给我们吃的。这真使我们感动啊!

②是你带着全村的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来给我们吃的。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①您为我们失去了亲人。

②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

①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不会忘记。

②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

以上的语言文字训练体现了如下的教学模式:

语言文字→思想内容→语言文字

↓↓↓

弄清字词句→通过词句体会→领悟言语的

意思作者思想感情表达形式

↓↓↓

感知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

掌握方法

这种教学模式,始终以语言训练为核心,突出语言训练程序的整体性,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结合。

(更多教例请大家参阅《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小学语文》第二章中的“教学指导”部分。里面列举了许多“课例”来阐述“如何渗透阅读方法的学习与运用”、“”如何针对不同的阅读内容展开教学、“如何在阅读中落实词语学习”、“如何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如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实现听说读写的整合”等问题。所举“课例”都是来源于一线教学的老师,“课例”后还有“点评”和“建议”,阐述“课例”的得失。这些“课例”于我们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希望大家认真研读一下。)

五、体现训练层次

1.词语的训练。

词语的训练一般可分三步走,即析解形义、领略情味和学以致用。

析解词义一般可按以下三个步骤完成:①理解词语字面意思;②弄清词语的基本含义;③明白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讲到“雪中送炭”一词时,可先让学生理解“雪中送炭”字面上的意思: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然后理解其基本义: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予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最后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文中的“雪”是指战场上环境险恶、敌机封锁、供应困难,“送炭”是指大娘带着全村妇女冒着炮火,穿过硝烟,把打糕送到阵地上。

在学生理解词语意思后,还要引导学生领略其情味,体会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精妙之处,也即品味词语。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在词语的品味中,比较是极其重要的一种方法。我们可以通过“换词比较”、“删词比较”、“添词比较”等方法来品味词语。如,上面“雪中送炭”一词,在学生理解词义后,可让学生找一个近义词(如“急人之困、济困解危、济困扶危”等)替代进去句子中,朗读比较一番。学生通过比较,可以体会到“雪中送炭”在这里是用得很准确的,它准确表达了志愿军叔叔对朝鲜人民“冒死送打糕”的感激(感动)之情。第三步,学以致用。在学生理解“雪中送炭”的词义及领略情味后,可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联想填空:

在我们饥饿难忍时,大娘带着全村妇女冒着炮火,送来打糕,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在我们口干舌燥时,大娘带着全村妇女冒着炮火,送来茶水,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在我们衣不抵寒时,大娘带着全村妇女冒着炮火,送来衣物,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在我们缺医少药时,大娘带着全村妇女冒着炮火,送来药物,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或者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词造句,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至此,一个词语的学习才算完成。这样的词语学习体现了语言训练的层次性。

下面,我们再来看广西南宁民族师范附小黄鸿老师执教《詹天佑》的教学片断:

师:今天,许多到中国来旅游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都赞叹不已。“赞叹不已”是什么意思?

生:“已”就是“停、止”的意思,“赞叹不已”就是称赞不听,赞叹不止的意思。

师:请用“赞叹不已”说一句话。

生:很多游客看了桂林山水后都赞叹不已。

生:南宁市近十年城区建设变化非常大,真令人赞叹不已。

师:如果心情非常激动,激动得想停住都没办法停,那么用一个词来说,可以说成什么“不已”?

生:激动不已。

[学习“赞叹不已”历经了四个层次:①理解词义;②相像说词;③用词造句;④旁延扩词。由理解到运用,词语训练多层次的特色非常突出。]

而再如前文“例4”李吉林老师的教学片段,也同样体现了多层次的训练。

当然,不是每个词语都必须遵循这样的学习过程,这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总之,我们不能只满足于理解意思,领略情味,更要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内化运用的训练。

2.句子的训练。

理解句子不能停留在表层的认识上,一般应深入到如下几个层次。理解词义;疏通句义;弄清句式;了解作用;品味赏析;积累运用。而品味赏析一般也是用换句比较、增删比较的方法。

如教学《再见了,亲人》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可先让学生弄明“代价”的含义:原意是指为达到某种目的所耗费的物质或精力。课文是指大嫂为志愿军挖野菜而双腿至残;接着让学生弄懂句义:大嫂为志愿军挖野菜而双腿至残,这样高的代价足以表达大嫂对中国人民的友谊;然后让学生明白这是个反问句,放在段末强烈表现了中朝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和依依不舍之情。最后让学生把它改成陈述句,然后比较两句子的异同。经过比较,引导学生体会:原文运用反问句能更强烈表达出中朝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再看广西南宁民族师范附小黄鸿老师执教《詹天佑》的一个教学片断:

师:比较下面一组句子,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①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

②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弯度改小。

生:第二句读起来很不流畅。

生:第一句读起来朗朗上口。

师:那是什么原因?

生:第一个句子是按工作顺序来写,而第二个句子却把顺序打乱了,所以读起来很拗口。生:第一个句子词语很对称,所以读起来流畅。

师:所以我们说话或写文章时都要注意语言文字的对称和音韵美,这样读起来才流畅,琅琅上口。例如:“小红一边唱,一边跳舞。”这个句子这样说好吗?如果不好该怎样说?

生:小红高兴得一边唱歌,一边跳舞。或者是,小红高兴得一边唱、一边舞。

师:改得好。改完后文字对称了,读起来也流畅了。

师:课文这句话逻辑性很强,语句对称优美,写得多好啊!你们能把这句话背下来吗?(学生当场背诵“哪里……哪里……哪里……哪里……进行周密计算”这个句子,先自由朗读、背诵,后指名背诵,最后全班一起背诵。)

师:很好,同学们已经能背诵这个精美的句子了。过去,我们学了一个词就能够用它来“造句”,今天,我们背得这个好句子,看看谁能用它来“造段”,也就是用它来说一段话呢?(沉默——启发)现在,从我们南宁到昆明之间,正在修一条什么铁路?(联系生活)

生:南昆铁路。

师:对。从南宁到昆明,一路上环境怎样?铁路工人又是怎样干的?请用上这句话说说。生甲:从南宁到昆明,一路上也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可是,建筑工人们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的计算。相信,在他们的努力下,南昆铁路一定能修成全国一流的铁路。

生乙:……(略)

[这一教学片断极有层次:第一步是让学生进行整句和散句的比较,从而体会文中句子严谨的逻辑性和语言排列所具有的的节奏美;第二步趁热打铁,学以致用,让学生判断“一边唱,一边跳舞”这样表述为何不够好,该如何表述才好;第三步是让学生们熟读背诵文中这一精彩的语段,进行语言积累;第四步是让学生进行运用性的“造段”训练。教师能抓住精彩语段有重点地进行语言训练,由理解、品味、识记背诵到内化运用,体现了语言训练的层次性,所谓“训练”,正该如此。]

六、训练注意事项:

1.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要使“教”的目标内化为学生“学”的目标,让学生知道练什么、怎样练,通过练习达到怎样的要求。要严按目标要求进行严格的训练,直到达成目标为止。

2.要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不要脱离文本脱离语境单纯进行语言训练,所进行的训练应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会。我们来看一个教例:

一位教师教二年级语文上册《称赞》一文时,抓住“一个比一个好”进行的语言训练。她引导学生理解意思后,分别出示一大一小两个南瓜的图片和一粗一细两棵树的图片,让学生仿说句子:(南瓜)一个比一个大;(树木)一棵比一棵(大或粗)。

[这是机械的语言训练——因为它脱离了文本,无助于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会。教师在学生明白基本意思后,可引导学生换词说说什么是“一个比一个好”。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找到“好”的具体表象:不粗糙、光滑、整齐等等;还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好”的小板凳的样子,体会小獾做的小板凳“一个比一个好”。如此就将理解内容和语言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了。] 相反,前文《再见了,亲人》中的“雪中送炭”一词“学以致用”的训练,则是一个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的好例子。

3.要面向全体学生。训练形式多样化,可将训练题分为基本题、综合题和发展题,让不同起

点的学生均能得到提高。

4.要确保足够的时间。当一个问题提出或一道练习出示后,要让学生有较充足的思考时间,或独立思考、或交流讨论,然后再汇报。在回答问题时,要兼顾不同起点的学生,以确保训练真正落实到位。

七、教学结构模式

语文课要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势必要对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进行必要的改革。要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在教学模式上就必须堵住对内容情节的繁琐分析的路,把时间挤出来,放在语言文字训练上。

突出语言文字训练的阅读教学课一般形成这样的教学模式:

了解内容——品析语言——语言练习(1:1:1)

1.了解内容。

(1)学生自学生字、新词。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教师讲读、导读,梳理文路,着重理解课文内容。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主要通过引导、导读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讲读中教师要尽可能以读代讲、以读助讲、以读悟情,引导学生多读多思,要通过读使学生真正地体会课文的情味和情趣。这样,就要求读必须有时间保证(一节课一般不应该少于15分钟),读必须体现目的性和层次性(初读了解内容,再读品词赏句,三读体会感情),读必须因文而异,形式多样。尽可能杜绝单纯的情节内容分析,并且控制理解的深度,避免在挖掘课文的微言大义上花过多时间。

在这一环节中,重在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为使讲读方便,一般不进行词句方面的训练。2.品析语言。

(1)语言品析的内容:解字、品词、析句、赏篇。

(2)语言品析的要求:理解品味、识记积累、内化运用。

(3)语言品析的方式:听、说、读、写。

(4)语言品析的方法:比较法、联想法、深抠(kōu)法。

这一环节是阅读教学的主要阶段,它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的特质,即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通过对文中语言文字的品味、揣摩和内化,又进一步地理解课文内容。

3.语言练习。

(1)识记内化词语:①听写词语;②用所学的词语填空;③听写含有所学词语的简短短文;

④运用所学词语缩写课文。

(2)学习课文重点句段的结构方式进行仿说或仿写。

(3)语言学习总结:说说这一课自己学到了什么。

(4)熟读课文、背诵精彩片段或全文。

为了保证学生语言文字训练能扎实有效地进行,每篇课文的语言文字训练时间一般不少于25分钟,语言练习可以分散在第二环节“语言品析”中(读、品、练有机结合),也可以集中在后阶段进行。

了解内容、品析语言、语言练习的时段比例一般为1:1:1,语言品析和语言练习可交叉进行,这两者占用2/3的时间。这就从整体上保证了吧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一般来说,了解内容不必花太多时间,但一些文章的文意较艰深,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在分析理解内容时花的时间则会多些。

下面是《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的教学设计,这一教例设计的主旨就是淡化内容分析、突出语言文字训练,其主要特色是:⑴以读代讲,运用逻辑引读法了解内容,再用侧重理解内容的词语填空的方式识记浓缩的课文内容;⑵多法解词析句,多层次进行品析和内化语言;⑶

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进行听说读写的强化训练。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一、了解内容

在学生自读课文的基础上,主要采用提问式引读法,以疏通篇章脉络,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师(引读):祖国的西沙群岛是怎样的一个岛屿?

生(接读):祖国的西沙群岛,是南海上的一群岛屿,是我们的海防前哨。

师(引读):它是个怎么样的地方?

生(接读):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师(引读):作者为了表现这个地方的“可爱”之处,首先描写了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这些海水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呢?

生(接读):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师(引读):为什么这里的海水会“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呢?

生(接读):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师(引读):作者写了海水,然后写这里的海底世界,海底都有些什么呢?

生(接读):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

师(引读):这些珊瑚都是“哪种哪样”的呢?

生(接读):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师(引读):作者还写了海底世界的哪些水生动物?

生(接读):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大龙是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师(引读):作者最后重点描写了鱼。作者是怎样写的?

生(接读):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有的全部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好看极了;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刺儿,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师(引读):西沙海水里各种各样的鱼真是太多了,多到什么程度呢?

生(接读):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师(引读):作者写罢海底世界水产,然后又写美丽的海滩。海滩上有什么?

生(接读):海滩上有拣不完的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千奇百怪。

师(引读):海滩上最有趣的要数什么?

生(接读):最有趣的要算海龟了。每年四五月间,庞大的海龟成群爬到沙滩上来产卵。渔业工人把海龟翻一个身,它就四脚朝天,没法逃跑了。

师(引读):美丽的西沙群岛不但是水生物的海底世界,同时也是鸟的天下。作者怎样写的呢?

生(接读):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师(引读):展望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的明天,她的前景如何?

生(接读):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引读完毕,出示课件进行词语填空,加固朗读的认知成效,加深对课文基本内容和结构层次的理解。

总起:祖国的西沙群岛风景_________,物产_________。

分述:①海水_________,异常美丽;②海底有各种各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一群群的_________;③海滩上有美丽的_________和庞大的_________;④海岛上有茂密的_________和各种_________。

二、品析语言

1.作者用“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这两个词语来概括西沙群岛的特点。课文中哪些段落表现的是“风景优美”,哪些段落表现的是“物产丰富”,哪些段落既表现“风景优美”,又表现“物产丰富”?

(写西沙群岛的海水表现了“风景优美”,写海底水生物和海滩贝壳、海龟主要表现了“物产丰富”。写海岛的茂密的树林和各种海鸟,既表现了景色优美,又表现了物产丰富——有各种海鸟,遍地是鸟蛋,鸟粪是肥料。)

2.课文是笔力均分地写“风景优美”和“物产丰富”,还是侧重写其中的一项?(侧重写“物产丰富”)“富饶”是什么意思?课题《富饶的西沙群岛》中的“富饶”主要包含“风景优美”还是“物产丰富”?还是两者都有?(主要指“物产丰富”)你认为课题与课文内容关系怎样?还可以怎样命题?(课文重点写西沙群岛的物产丰富,故用“富饶”冠题。由于有相当篇幅描写“风景优美”,全文亦用“美丽富饶”收结,所以学生以《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为题也是可以的。)

3.请你找找“五光十色”一词在哪个自然段?(第2自然段)你能从这个段落中找出有关的语句来解释这个词语的意思吗?(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从课文中可见丰富的色彩就叫做“五光十色”。“五光十色”是不是指五种光、十种色呢?(不是,指颜色多种多样、很丰富。)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五光十色”的情景?请你用“五光十色”说一句话。(晚上,大街两旁的霓虹灯亮了起来,有红的、有绿的、有黄的、有蓝的,真是五光十色,好看极了!)

4.课文先写海水的色彩五光十色,然后再用“因为”介绍“异常”原因,即“先果后因”。请按先因后果的顺序调整,然后朗读这段课文,体会它有什么不同。(先果后因突出强调了海水的色彩异常美丽。再从观赏的角度讲,往往也是先看到这样不同寻常的景色,感到奇异,然后再询因追根的。)

5.海底世界分别描写了珊瑚、海参、大龙虾和一群群的鱼。作者重点写了什么?你从哪里看出?(重点写鱼。占了该段的大半篇幅,描写细致、具体。)为什么重点写鱼?(因为鱼是最多的、最主要的水生动物。)

6.作者怎样生动、具体、形象地描写珊瑚、海参、大龙虾和鱼的?你认为哪些词语用得最好,请简述理由。(结合语境着重引导学生体会下面词语运用的准确性和形象性。)

像绽开的花朵

(1)各种各样的珊瑚

像美丽的花朵

(2)词语离开了具体的语境,就很难表现其生动性和形象性。请体会括号内词语与加点词语的关系。想想:如果把括号内的词语去掉,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会怎样?

海参(懒洋洋地)蠕动。

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3)作者对鱼的描写生动形象,多处使用了比喻。如:

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

有的周身插着好些扇子

有的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请体会以上的比喻的形象性。

(4)对海滩上贝壳的描写,哪两个词最具有概括性?(颜色不一、千奇百怪)写海龟最能体现“趣”字的哪两个词语?(四脚朝天,没法逃跑)你能把这“趣”的情景画出来吗?(5)“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是个总起句,中心词是哪个?(鸟的天下)这个中心词还可以换一个说法吗?(鸟的世界)

(6)下面的句子之间有什么关系?句序能否变换?体会加点词语的准确性。

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句子间含递进性因果关系,因为有了“茂密的树林”,才能栖息着各种海鸟;又因为栖息了各种海鸟,所以才会是“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其表达的顺序极富逻辑性,要引导学生好好领会。)

三、语言练习

1.用所学的课文词语填空,或由老师读简缩的短文,学生边听边写词语,注意写准确。

祖国的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所以海水有深有浅,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海底的岩石上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海底懒洋洋地蠕动。大龙是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海滩上的贝壳颜色不一,形状千奇百怪。最有趣的要算海龟了,渔业工人把它翻一个身,它就四脚朝天,没法逃跑了。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2.运用下面的词语,根据文意写成短文(类似上文,不能抄书。)

(总述)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海水)山崖峡谷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珊瑚)绽放的花朵分枝的鹿角

(海参)懒洋洋蠕动

(大龙虾)全身披甲威武

(鱼)穿来穿去有的……有的……

(贝壳)颜色不一千奇百怪

(海龟)四脚朝天没法逃跑

(海鸟)茂密栖息堆积

(总收)美丽富饶

3.课文中“海底世界”一段有全面的描写(珊瑚、海参、大龙虾、鱼),又重点描写(鱼)。学习这种有主有次的写法,介绍几种动物(动物园里的或自家养的)

4.学了这篇课文后,请你说说哪些词语或句式运用得特别好,给你留下印象特别深刻,并简要说说理由。

5.用“我的家乡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开头,模仿课文“总—分—总”的写法,说或写几段话。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摘要:无论在什么学段,阅读教学都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行之有效?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延伸这三个方面进行了简单的策略探讨。 关键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不可否认,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课堂比过去开放了,气氛比过去活跃了。然而,在新课程实施中,我们也发现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追求形式上的热闹,使阅读教学犹如空中楼阁,不能根据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求真务实,不能做到合理高效。因此,我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就如何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行之有效,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延伸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课前准备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语文也是如此。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在这里我主要探讨学生备学的作用。学生备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为课堂教学扫清障碍,做好准备。我认为学生的备学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重视课前预习,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容和情感。 无论哪个学科,无论什么学段,预习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是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任务是复习、巩固旧知识,初步感知新教材,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预习的这种作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有很多老师无意之中就忽视了对学生预习文章的要求和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测。有好多时候,我们会看到,学生才初读了一遍课文,生字词语还没解决,教师就匆匆地让学生说说喜欢哪一句,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就开始让学生谈体会、说感悟。看起来,好像教学效率很高,节奏很快,其实不然,这样组织教学的直接后果就是“欲速则不达”。 由此看来“书不读通不开讲,书不读熟不可讲。”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心得体会 语文教学改革已提了多年,新的课程标准的出台,改变了语文教学观念,改革了考试方法和教学评估体系,而作为教师,最实在的变化应是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改变语文教学现状,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一环。要把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向40分钟要质量,更应该注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一、培养阅读能力,首先要加强词句训练。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重点应引导学生说,也就口头运用。为了是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祖国丰富的语言,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课文中词语、句式变换说法。 二、教给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1、指导预习,采用扶放结合式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扶放结合式是语文课堂中常用到的一种教学。“扶”,采用引导和指点的方式,如提示重点、提供范例、提出问题、点明规律、指导方法、帮助总结等。放”是指增强独立性,放手让学生阅读实践,读懂课文。学生刚上三年级,不会预习,我就把预习拿入课堂,集中上好预习指导课,教给学生预习方法:①读熟课文,要求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②边读边想,读后能比较准确地回答出课文的主要内容;③要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随着阅读训练项目的进行,预习要求也相应提高,在上述训练的基础上,再给学生布置方向性预习提纲,让学生有所遵循,使预习由扶向放过渡。学生课前做了充分预习,不仅提高了教效果,为大量阅读创造了条件,而且学生通过预习,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提高了自学能力,使阅读起步训练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2.、上好课,以精读带略读,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有重点地、有计划地训练学生,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因此,要用主要精力上好精读课,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待不同的类型的课文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可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教学:①采用“筛选精彩段落—品读”式。新课标强调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尊重学生不同的感受,而这种方法正是建立在信任、尊重学生的基础之上的,“筛选精彩段落—品读”的教学方式适用于写景或某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语感培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抓住了这个核心与牛鼻子,语文教学才能走出“少慢差费”这一令人尴尬的困境。叶圣陶早就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吕叔湘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的能力。”这两位我国当代语文教育家言明了语感培养对发展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 学习语文的过程,实际上是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新课标指出:语言内化要多读书,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语感呢?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生活积累,是积累语感的基础 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单靠翻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惟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滴积聚起来,积聚得越多,了解越见深切。”从叶老的这段话中,我们也感知到:生活经验与语感积累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我们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让他们为每一天的生活都留下美好、愉快的回忆。热爱生活,才会追求美好的生活。在小学生的眼中,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意识、有目的地组织各种活动,更能积累语感。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组织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低学段重在词语的积累,简单内容事件的描述。中高学段重在对事件过程的描述,且能抓住要点。在大量的活动中,建立词语与生活的联系。如:只要说到公鸡,学生会说出不同颜色、不同性情的公鸡的特点,好斗的鸡、生活中带着一群母鸡的公鸡,其特点各不相同。春天里欣赏的美丽景色,是那样的美丽;夏天里看到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现状 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虽然在形式上日益活泼,教学手段不断更新,容量大、亮点多、节奏快、追求新异。然而,透过现象看本质,真正在促进学生言语发展上下功夫、有实效性的课堂教学并不多见。不少的课堂教学实际上是将一篇课文演绎成一个展示教师才华的课堂表演剧,以教师本身的优良素质掩盖了语文教学学理上的贫乏。这表明语文教学的现有形态与应有形态之间仍存在着一定的剪刀差。就阅读教学的现状看,变味的阅读教学依然顽固地表现在我们的课堂上,表现在: “例子”并未当例子用,“听说读写”顾此失彼,人文就是爱国,活动就是探究;此外,还有主体性和主导性的关系问题,共性和个性的关系问题,积累、感悟和分析、训练的关系问题,教师角色转换的不适应,对语文教育目标认识的不适应,教学方法上的不适应,教学评价上的不适应,“单元教学”并未单元化,“目标教学”目标分散,整合就是叠加等问题,造成了语文阅读教学的低效,让教师和学生背上本不应该背负的罪恶,付出的代价是无数少年的生机和灵气! 二、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

推进,语文教学必然会发生一场意义深远的变革,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出死亡之谷。就阅读教学而言,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语文教学的理论正处于新旧更替时期,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指导语文教学改革的大都是一些抽象的上位概念和理论,如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综合实践、创新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等等。这些理论是各门学科普适的共性理论,有的并不十分切合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却不成文地演绎成直接指导语文教学的主流观点,导致语文课堂教学偏离了语文课程的母语教学本位目标,陷入了新的误区。 二是语文教学本身的复杂性和教学规律尚未得到充分的揭示。上世纪的语文教学尚有许多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新课程改革后又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新时期的语文教学既要解决老问题,又要探索新问题,就难免出现一些暂时的混乱现象。 三是语文学科固有的思想性、人文性等形象易感的外显特征,使语文教学不自觉地演变成了得意忘形式的一般性阅读行为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未能有效触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世界,加上滥用多媒体技术,以外在的视觉画面刺激替代了文本阅读,使阅读教学变得内涵空泛,华而不实。 四是教学空间的封闭。学习语文不应只局限于小课堂内,封闭的教学空间只会降低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新课程理念要求打

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的运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的运用 教学的语言是教学中最重要的工具,它可以改变学生的精神世界,三尺讲台四十分钟,对于每位教师都是相同的,但效果却迥然不同,有的情趣横生,让学生觉得时间过得快,有的平淡无奇,让学生昏昏欲睡,这两种不同的教学效果与教师的教学语言的艺术运用有着极大的关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语言如何运用应进行探讨和分析。 标签:小学语文教学;教师语言艺术;精神世界 教师的语言对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话语沟通为师生互动的有效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让师生互动的内容更加的丰富多样,让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促进了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升。 一、小学语文教学教师语言运用的重要性 (一)实现学习快乐 小学生年龄均相对较小,大多数都属于一个爱玩、爱闹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并不能适应枯燥、沉闷的课堂教学氛围,大多数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低下。学生在教师言语鼓励下能够感受学习过程中的快乐,让课堂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并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实现语文学习的有效性 目前,我国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均存在着教学效率低下的情况,虽然整个学习过程是持续上升的,但在某个环节将呈现螺旋态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并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而在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在师生互动中教师运用激励语言可以让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需要,进而针对性的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和授课以点带面,既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同时也可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 (三)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大多较为单一,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依然采取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而话语沟通在小学语文教学师生互动中的运用给予了学生发表自己观点和想法的机会,发挥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同时也丰富了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二、小学语文教学教师语言运用的实施策略

怎样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怎样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有效对话的表现形式 通过对日常教学的观察,对典型课例的分析,发现在语文课堂中实施有效对话的形式并不局限于教师讲学生听这一固定的模式,而是多种对话形式并存的多维模式。 在阅读课堂中,要学生有感受,教师首先要有感受;要学生能体验,教师首先要能体验;要学生能动情,教师首先要能动情。因此在进行教学之前,教师首先要陶醉在文学大师们丰富多彩的作品中,解读文本,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教师要深入研读文本,自己要沉下心来,反复阅读,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教师就是课程”,师本对话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设计教学思路的过程。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忽略这一点,只是对照教参,大致浏览一下课文,然后在备课本上把教案抄一遍,就算备好了。以为这样就能驾驭课堂,就不会出现知识性错误。 在语文教学中,作为文本的教材是语文学习的凭借,因此学生不可避免地要与之进行交流和对话。我们要着重培养学生愿意读、喜欢读、相信自己能读好的积极情感,敞开心扉,主动接纳每一篇课文。激活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阅读中来,在阅读中形成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指导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时,以“你看见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你体会到了什么”等话题进行提问,唤起学生各种感官参与阅读,观其形,听其音,闻其香,尝其味。让学生凭借个人的生活经验和相关经验积累,以自己的方式解读文本,参加文本的意义建构。这种阅读不再是教师强加的分析,真正实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3、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一直以来,语文教学几乎是教师一个人独白,包办替代了学生的思考权和话语权,学生没有主动性和自主性,教师与学生之间是认识与被认识、灌输与被灌输的主客体关系。应该将师生关系定位为一种对话交往关系,两者在对话中相互碰撞、相互回应、相互融合、相互创生,双方之间互相倾听和言说,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在理解和对话中获得精神的交流和意义的分享,阅读对话的价值得以凸现出来。 4、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学生的知识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同伴。正如肖伯纳所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相互交换,每个人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相互交换后,每个人则都有两种思想。”因此,我们应积极搭建学生之间的对话载体,使多方面的信息得以沟通,阅读的经验得以交流,学生的知识得以互补。在有效对话中,鼓励学生彼此对话、相互交流。在对话的氛围中,学生可以不受框框的束缚,充分自由地表达各自的意见,从而打破自己的封闭状态,走出自己的小圈子,进入更加广阔的领域。通过学生个体之间思维的碰撞和交融,来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情感。 (二)有效对话的实施途径 1.营造对话氛围,使学生想说 在教师与学生交流时,教师居高临下的发问甚至责问,学生会产生畏惧紧张的心理,学生的思维、语言、表情等都会呈现出一种僵化的状态。这时与学生的交流就难以开展。因此,要开展师生对话,教师首先要积极地创设一个学生乐于对话的氛围,使主体沉浸于积极的对话状态中。 (1)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提问提问是一种古老而又重要的教学方法,希腊著名的教育家苏格拉底的“助产”式教学即是以提问为核心,通过问答的方式艺术地引导谈话者逐步反思所探讨的问题,让自以为知者知其所不知。现代的课堂教学中,提问仍是教学的关键,教师能够用精心设计的、充满思想的问题轻轻推动学生的思考、激活学生的想象,不但让学生体会到表达自己的成功感,也对自己的思维予以反思。 小学语文中阅读时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尤其是到了高年级之后,阅读所占的比例和比重都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如何才能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水平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在阅读教学这个环节中我们教师如何去设计问题,然后让学生能够根据你所提的问题去实行阅读。 在教学中几乎每一位教师都会用到提问这种教学方法。即教师针对自己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略加思考后回答这中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提得是否符合学生的要求,是否拔高了或者简单了等等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发挥。也就是问题的有效性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思考和教师的课堂效果,同时这还是一个老师教学水平的体现。所以,对于问题的有效性就显得非常重要,怎样才能使有效的提问呢?那是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的。 一设置有价值的问题

教师设问的内容和形式决定着学生思考的方向,绝绝绝大部分情况下,教师提出的问题都是些低水平的、连珠式的记忆性问题,学生通常只需要一两句话便能回答。真正有价值的问题是教师和学生都想探讨的问题,而且能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沟通不同主体之间的知识建构。教师应该以促成有意义的对话教学为目标,从广阔的问题视阈出发设置开放式的、有逻辑性的系列问题。提问是否有效要根据所提问题的价值来判断。如果一个问题设置的时候就没有价值那它有没有效就没有再讨论的意义了。 1、设问要具有超越性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会发现这样一种情况就是老师所提的问题,学生不用思考就能够回答出让老师满意的答案来,而且还是异口同声的。是不是真的是学生已经学好了呢?肯定不是。我们注意听,仔细去看就知道老实所设的问题仅仅让学生复述课本上的内容,只要是有书的学生他们都能够从书上找到老师所想要的答案,所以说这跟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及知识的拓展是没有任何关系的。真正有效的提问时提出来之后,需要我们的学生实行思考之后才能回答出来的。当然也不是说学生思考几十分钟甚至几天,而是“跳一跳,够得着”这个种情况。 2、设置开放性的问题 学生对于问题的回答是否具有自己的思考在里面,以及是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摘要] 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阅读教学,同时也是六年小学语文教学时光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当前我国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对于阅读缺乏基本的兴趣、未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小学语文教师对于教学目标把握存在偏差、小学教师对于文本的解读和运用存在不当等问题。此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承担着知识、思想以及情感等多项教学任务,所以绝对不可以采用机械的灌输式的阅读教学模式,只能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的出发点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进行阅读所需要的最根本的能力就是理解,如果只是在阅读而没有进行理解,那么这样的阅读是无效的。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着片面性和随意性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对策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在儿童阶段的阅读对于儿童的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童年时代所读的书可以让孩子一生铭记,从而对孩子的未来发展产生显著的影响。所以想要完成语文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和手段,同时良好的阅读能力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阅读教学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并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成果与学生语文的水平高低成正比,并且具有直接的关系。 二、当前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全面推动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全体师生严格遵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领导,共同努力,使得我国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上一层楼。但是语文教学的新的发展只是相对的,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仍然具有很大一部分受到传统的知识管理和教育观念的影响,这也是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直存在问题的原因,针对该问题我们应当深刻反省自己。 (一)小学语文教师对于阅读教学的目标把握有偏差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所需要完成的任务和要求被称作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基础教育定的,能否完成教学目标以及完成教学目标的质量如何都是检验教学任务完成质量的标准。适当的教学目标对日常教学具有导向、激励、调控和评价作用。所以在进行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之前,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充分明确新课程改革对于当前自己所教授的阅读教

汉语言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汉语言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在课程改革新形势下,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汉语言文学特有的艺术体征和美学品格,已然成为小学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汉语言文学作品符合汉语言的语文认知水平,符合汉语言的内心发展特征。小学语文教材中汉语言文学与其他教材的教学要求不同,需要教师教出童真的感觉,让小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特有的美感。然而,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改进。结合教材和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汉语言文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汉语言文学教材应用研究

一、汉语言文学符合小学生的语言思维发展特点 下面是武汉映辉教育网小编搜集整理的小学阶段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学生的语言词汇通过模仿和交流不断得到积累,并开始在语境中使用这些词语。这个阶段的汉语言处于前运算阶段,他们的思维依靠具体形象的事物,呈现出间断性和记忆的简短性,他们在学习生活规范和记忆时,采用单事件学习和记忆法。他们的思维呈现习得事物的累积学习。这个思维特点,要求语言的表达要短小精干,学生只有在简单句的语言表达中才能体会情感,习得知识。 汉语言文学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形式之一,它以小学生为主要对象,通过富有情趣、短小生动、贴近生活的语言表达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具体包括: 1.听过一些故事,解释一些事物的基本特征,例如《狼和小羊》一文,通过狼和小羊抢水的故事,告诉学生狼这种动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故事传递做人的基本道德要求,例如《孟母三迁》传递母爱的问答,《爱你本来的样子》一文教育学生要喜欢自己、爱护自己等。从上述的文章中可以看出,汉语言文学的内容比较简短,语言比较通俗,基本没有理解和阅读的难点,这个表现形式是与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发展特点相适应的,因此学生容易接受。 汉语言文学的表现形式十分丰富,包括童话、寓言、小说、散文、诗歌等,学生在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中感受着语言的优美,学生在模仿中慢慢掌握词汇和语言。因此,通过这种文学形式来进行语文教学,是有效开展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 二、汉语言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一)教师缺乏汉语言文学素养 就现阶段来看,我国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大多出于汉语言文学作品,因此,教师的汉语言文学素养会直接影响教学成效,但是,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都缺乏汉语言文学素养,他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很多教师的教学观念依然还停留在几年甚至十几年前的思想中,没有储备完善的汉语言文学理论,也不了解汉语言文学的美学内涵、功能价值与体裁特征,难以进行深层次的教学活动。 (二)未抓住汉语言文学的特征 对于小学语文中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很多教师都抓不住汉语言文学的特征,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汉语言文学工具化关于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很多教师还采用“字词句段”教学法,仍然将汉语言文学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进行讲解,没有意识到汉语言文学的审美价值。 第二,汉语言文学教学成人化一些教师对于汉语言文学作品与成人文学作品采用相同的教学模式,过于强调汉语言文学的内涵与主题,导致本应该生动有趣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变得晦涩难懂。 第三,未注意到汉语言文学的文体特征很多教师没有深刻地把握好汉语言文学的文体特征,使用与成人文学相同的处理方式进行处理,例如,很多教师在讲解诗歌与儿歌时,就没有注意到儿歌的趣味性与押韵性,严重影响了教学活动的趣味性。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技巧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技巧 华凤学校陈华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 【摘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一种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从某种意义上说,学 生的朗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表征着其语文能力。如何通过加强朗读训练,切实有效地优化阅 读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是一个需要在理论上、实践上着力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朗读训练教学效益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书,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读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朗读是 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内容、培养语感、 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从低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实践 使我体会到,要切实加强朗读教学,必须精心设计朗读训练。 一、读前有要求,读中重技巧 阅读教学中设计朗读训练,总是有一定的目的。为了促进阅读教学、加强朗读训练,读前必 须提出明确的要求,读中重视朗读技巧的指导。对抒情性、欣赏性和理解性等不同类型的读,应有不同的要求。 抒情性的读重在“情”。就是通过读抒发自己的爱憎感情。如指导学生朗读《凡卡》一文时, 要读出作者对沙俄统治的痛恨和对凡卡同情的感情。这就是读的要求。为了达到这个要求, 首先抓住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重点段落。如课文的第八自然段描写凡卡如何挨打受折磨,请 求爷爷接他回家的部分。读前可提出一些帮助理解、体会感情的要求。(1)在文中用“[]”划出描写凡卡受苦的语句来;(2)用“()”划出描写凡卡很可怜,迫切请求爷爷接他回家 的语句。接着让学生自读体会,初次明白凡卡在鞋店里老板摧残折磨他,伙计们捉弄他,吃 不饱、睡不好,过着非人的学徒生活。使学生达到理解的目的。然而,理解是认识,朗读是 技能。如何把理解了的东西恰如其分地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知道语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语句的停顿、语速的快慢等在朗读中如何随着表情达意的需要而变化,从而渗透理解, 提高朗读的表现力,这就是一种朗读技巧。仍以《凡卡》一文中第八自然段为例来谈。如:“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读这些语句时语气要悲伤,语调要低, 语音要轻,语速可慢些。对描写老板摧残折磨凡卡的动词“挨、揪、拖、揍”等要重读。这样 有感情地朗读,就会进一步再现了老板的狠毒和伙计对他的捉弄。又如“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要不,我就要死了!……”读时则要用迫切请求的语气读。语调要高一些,语速稍快,逗号停顿的时间比一般停顿短一些,而且语速由慢变快,声音由强变弱,最后几乎只用气流而不出声。这样就可读出小凡卡 哭泣着向爷爷诉说受苦的情景和迫切请求爷爷接他回家的心情。更能激起学生对凡卡的同情 和对沙俄黑暗统治的痛恨。最后达到了读的要求,同时又掌握了朗读的技巧。 二、欣赏性的读和理解性的读的技巧 1、欣赏性的读重在“赏”。就是写景状物的文章,通过读欣赏所描绘的优美景物、秀丽风光。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重点指导学生品味、欣赏描写漓江水“静、清、绿”特点的语句 和描写桂林山“奇、秀、险”特点的语句。如写漓江水特点的语句:“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 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 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如何教学生品味欣赏这段话达到赏的目的。首先,注意三个“啊” 发生音变后的不同读法。前两个“啊”应受前一个音节末尾音素的影响发生音变后应读[nga](汉字写作啊)。第三个“啊”发生音变可读作[ya](汉字写作呀)。其次,注意朗读技巧 的指导。读这组排比句时,语调要低,声音要轻,逗号和分号停顿的时间比一般稍长,语速 稍慢。对“静、清、绿”可重音轻读,并适当拖长字音。最后,分析作者在语法上的妙用。文

怎样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怎样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一定要教学生必要的阅读技能,语文练习,重要内容之一是语文技能的练习。如何尽快地使学生把握良好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果呢?下面谈谈我个人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点看法。 一、营造氛围,使学生“敢读” 首先,教师与学生应角色平等,变“一言堂”为“群英会”。突出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在阅读教学中,基本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但是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而不是我们教师。教师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要形成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为创造性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与众不同,有创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须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上阅读课文时,只要

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就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二年级时,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读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至理解全篇内容。 教师应把机会让给每一位学生,使他们通过朗读来尽情地诉说自己的心声,表达内心的情怀。教师要在课堂上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引导他们一起进入“角色”和“状态”,让学生在声情并茂、情景交融的艺术氛围中去感受语言美。特别是对“双差生”更应倾注以爱心和关注,从而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角色距离,建立朋友式的关系。这样同学们才能在更广阔的天地中积极地美化课堂。 其次,要允许学生阅读“出错”。这是学生敢于阅读的前提。学生阅读出错是很常见的现象,教师要采用语言的激励、手势的肯定、眼神的默许等手段对学生的错误给予充分的理解和鼓励。一个人如果体验到一次成功的乐趣,就会勇气倍增,激起无数次的追求。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畏惧错误、不敢表现自己就是放弃进步,学生一旦具有这样的意识,就会消除自卑心理,毫无顾忌地勇于展示自己。 最后,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入手,精心设计阅读导入环节。我们可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 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学生要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需要学习和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比较阅读是提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在教?W实践中,我们归纳了几种较 易把握的比较阅读的方法。 一、深入语言,细细推敲词语 (一)替换比较中领略词语运用的适切性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从词语含义的差异上感受在同一个语境中不同词语所具有的不同表达效果,让学生通过替换比较,体会作者在用词上的独具匠心。如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比较“一根”与“一把”的表达效果。学生经过讨论很快明白作者的用意:小女孩之所以擦燃一整把火柴,是极度渴望留住这世上唯一疼她的奶奶,反映了她多次失望后孤注一掷的心情,是表现绝望的绝佳描写。 (二)增减比较中知晓词语运用的准确性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同一语句在去掉某一词语前和去掉某一词语后的比较阅读来品味语言运用的准 确性。如有学生在读《记金华的双龙洞》时,将“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读成了“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教师可让学生讨论去掉“似乎”一词后意思有什么区别,让学生明白这只是作者的错觉,如果去掉这个词语,就变成真的了。 (三)褒贬比较中品味词语运用的独创性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从词语的褒贬等感情色彩上领会作者在课文语言运用中的妙处,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课文《珍珠鸟》中,“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神气十足”本身是个贬义词,但用在这里却刚好表现出小鸟的生气勃勃。 (四)词义比较中理解词语运用的情景性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根据语句中词语的本义,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引申、比喻等相关联的理解,体会作者在文中运用语言的技巧能力,感受语言在文章中的表达作用。如《七律?长征》中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暖”“寒”就要从句子中去体会,不能照本意去理解。 二、由内而外,潜心品读句子 (一)从修辞比较中感受语句的意境 指导学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体会和感悟作者在语句

【阅读理解】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步骤、方法和技巧教学教材

【阅读理解】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步骤、方法和技巧 解题步骤 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主要题型解题方法 一、题型:段意、主要内容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二、选择或概括文章的中心(有很多的问答题都是根据中心解答的) 例如:谈谈你的收获;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有什么启发 有些文章可以直接在文中找到中心句。 写人的,主要是赞美主人公的某些优秀品质; 写景主要赞美景的美丽可爱。 写物比较复杂一点,单纯写物,就是表达对物的喜欢; 借物喻人和借物喻理的文章,在此类文章的结尾部分,仔细地揣摩,看它那些带有议论性的话,如果有写人的成分,那就是借物喻人;如果有说理的意思,那么一定就是借物喻理。 三、理解句子的含义

所谓的含义就是蕴含在文章里面的意思,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出来的,要通过我们仔细的揣摩,采取一找二写的方法来完成。句子的意思有明暗两种。明的就是在文章结束那些议论性的话,你把它拿过来,稍加整理,也能回答。暗的难度大一点,必须在通晓全文的基础之上,把文章中一些重要的事件所反映的思想感情等的关键词摘录出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总起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起下文 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篇末点题;照应开头 五、修辞手法的运用和作用: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六、联系上下问解释词语的意思: 方法1、顾名思义,采用扩充关键字的意思,然后连接成一句话 方法2、找近义词的方法,注意要能替代到文中,仍保持通顺 方法3、结合这个词所描述的对象具体描述 七、选择正确的读音 一般出现的是多音字,根据自己的积累和文章中的词语作出恰当的选择。 八、选择恰当的字词 1、仔细阅读字词所在的句子,了解句意,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 2、认真分辨两个词语的区别是什么,以1为依据作出选择。 九、标点符号的作用 1、——的作用 ①解释说明; ②话题的转换; ③表示话语的中断; ④时间或声音的延续。 2、……的作用 ①引文的省略;②列举的省略;③说话断断续续。

浅谈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浅谈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张玉会 近年来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关注越来越多,其中对阅读教学的关注尤其多。因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始终不放心、不放手,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满堂灌”,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这种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角色,以学生为中心 在阅读教学中,基本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但是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而不是我们教师。教师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要形成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为创造性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与众不同,有创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须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所

以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二、激发兴趣,变被动为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阅读的兴趣,学生才能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投入到书的海洋中去遨游。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但兴趣的培养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耐心地加以引导和培养。一般说来,学生对某科的学习目的是能够明确的,问题是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教师进行阅读目的教育时,学生就“热”一下,过一段时间,又“冷”了,这时需要教师注意适时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一是当学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差不多,没有什么可想的时候,就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二是当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就提出有点拨作用,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问题;三是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不愿思考问题时,就提出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以激发他们探讨的兴趣;四是当学生满足于自己能从一个角度提出问题时。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如小学四年级上册学了《语文园地二》中的成语故事“胸有成竹”,后来学生对成语很感兴趣,于是我让学生课外搜集更多的成语故事来读,读完后让学生来揣摩成语的意思,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指导阅读,授之以“渔” 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首先是指导精读。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学生先理解每字的意思,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

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新课标理念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新课标理念

————————————————————————————————作者:————————————————————————————————日期: 2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新课标理念 衡阳市珠晖区金甲小学张勤 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新课标理念,体现新教法?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读写结合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全国小语研究会理事长崔峦先生说过:“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新课标在目标定位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实践经验也告诉我们,朗读是学生领略课文蕴涵情感的最佳途径,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对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的表现。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指导有感情地读,读出音韵,读出意境,读出情味。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第一段,我是这样处理的:第一句:天/灰蒙蒙,又阴/又冷。指导学生用低沉、悲伤的语调朗读,让学生体会到环境描写侧面烘托了人民对总理的哀悼之情。第二句: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是那样长,人/是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挤满”、“长”、“多”三个词读重音,使学生在朗读中也和人们一样沉浸在对总理的崇敬和爱戴中。如此引导,学生品出了言中意,言中理,言中情,既丰富了语言库存,有陶冶了情操。

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理解性的吸收,才会有理解性的表达。反之,表达能力强了,又促进理解吸收能力的提高。特级教师李吉林说过:“阅读教学是学生心灵的对话,重在以情激情,情动而辞发。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在吸收文本中语言与精神营养的同时,富有灵性的奇思妙想就会即时产生。这种情况下,结合写的训练会让学生更深理解课文,提高智慧,在丰富和发展语言的同时,提升精神生活。如学了《小音乐家扬科》以《假如扬科生活在我们中间》为题写一篇文章,不仅激发学生的想象,还能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助人情怀,而且会使课文的语言文字和写作方法得到一次切实的运用。学了《航天飞机》引导学生写“漫游太空”,学了《海底世界》引导学生写“漫游海底世界”。此时,学生的脑海充满想象,心中萌发探究的欲望,笔下生发丰富的情感. 二、倡导自主合作、交流,重辩论。 新课标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叶圣陶也曾指出:“上课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工作,而共同的方式该如寻常集会,学生是报告和讨论,教师是指导和订正。”古语云:独学无友,孤陋寡闻。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讨论,相互进行思维的碰撞,语言的交流,可以诱发对言语的感悟,可以进一步感悟课文的一情一景,一人一物。在教学《骄傲的孔雀》一文时,先要求学生自己对照图文仔细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自编、自导、自演《骄傲的孔雀》的故事情节,看学生间的合作精神怎样,同时也可以看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何。结果学生把孔雀那种骄傲,认为自己漂亮,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论述了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课程中的应用方法及其作用。首先,对与多媒体的应用及其价值作了系统的介绍;其次,对多媒体应用中的问题进行了论述,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以防止对教学造成影响;再次,介绍了应用方法。有力的促进了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discusses shallowly multimedia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language classroom application wang yuanji 【abstract】this article elaborated the multimedia technologie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curriculum application method and the function. first, has made system's introduction to and the multimedia applications and the value; next, has carried on the elaboration to the multimedia application's questions, avoids the nonessential loss preventing to the teaching to have the influence; once more, introduced the application method. powerful promotion multimedia technologies in elementary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application.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技巧研究论文10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技巧研究论文10篇 第一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 小学语文阅读课程的开设是丰富学生学习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课程内容设计;但是在考试的压力之下,我国的小学语文阅读课程的教学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以及学习方法的教授等方面都存在需要加以改善的部分。本文主要立足于常年的阅读教学实践经验,简要分析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操作策略。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1.1教学内容的设计没有明确的目的性。经过实践分析表明我国现行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设计存在一定程度的随意性,主要体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课程本身没有明确的内容安排,学校对于该课程的讲授也没有明文规定,教师职员本身在具体的阅读教学实践中也没有设定个人的计划目标,所以我国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1.2教学方法的单调,模式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普遍采用集体教学的常规方法,主要以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的教学形式组织教学内容,大部分都是学生统一阅读同一本教材,以写

观后感或者在课堂上主动表达个人想法的方式检测阅读效果。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阅读过程基本上处于无指导的随意状态,忽视了学生间的个体性差异,难以有针对性的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准。 1.3学生的学习兴趣薄弱。阅读教学是一种需要建立自主学习氛围的课程,但是在实际的阅读教学操作中,由于阅读教材的单一性,教师教学方式的模式性以及教学目标的模糊不定等因素共同导致了学生缺乏阅读兴趣,甚至部分学生会对阅读产生抗拒心理。面对这一教学挑战,需要老师在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重新确定阅读教学的角色定位,设定准确而且具有可行性的教学目标,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在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个性。 2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操作方法 2.1注重老师素养的积累与优质阅读教材的开发:老师是教学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所以老师自身的知识积累与教学能力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在实际的阅读教学实践中,老师需要适应新课程教学改革对阅读教学所提出的新的教学挑战,综合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提升课程内容的教学效率,学校也可以定期提供教师进修以及获得教学培训的机会,更新教学的教学理念,在最大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