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TP的结构式可以简写为()
A.A~P-P-P
B.A-P~P~P
C.A~P~P~P
D.A-P-P-P
2.ATP分子在细胞内能释放能量、储存能量,从结构上看(以腺嘌呤核苷为基点),其原因是()
①腺嘌呤核苷很容易吸收和释放能量
②第三个高能磷酸键极容易断裂和形成
③第三个磷酸基团很容易从ATP上脱离,第二个高能磷酸键断裂,使ATP转化为ADP
④ADP可以迅速与磷酸基团结合,吸收能量形成第二个高能磷酸键,使ADP转变为ATP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3.ATP和ADP的相互转化可表示为: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ATP的中文名称_______,结构简式为_______,简式中的A代表_______,P代表_______,3个ATP 含有______个高能磷酸键。
(2)上述反应中的酶Ⅰ和酶Ⅱ________(填“相同”、“不同”)。
(3)在植物细胞内,形成ATP的生理过程有________作用和_______;在动物细胞内,形成ATP的生理过程为_______。
4.科学家研究发现,向刚刚失去收缩功能的离体肌肉上滴葡萄糖溶液,肌肉不收缩;向同一条肌肉上滴ATP溶液,肌肉很快就发生明显的收缩。这说明()
A.葡萄糖是能源物质
B.ATP是能源物质
C.葡萄糖是直接供能物质
D.ATP是直接供能物质
5.ATP之所以被称为能量“通货”,是因为它是()
A.主要的能源物质
B.含有高能磷酸键
C.直接能源物质
D.储能物质
6.“ATP ADP+Pi+能量”中的能量不可能用于()
A.物质合成
B.肌肉收缩
C.被动运输
D.吸收和分泌
7.关于人体细胞内ATP的描述,正确的是()
A.ATP主要在线粒体中产生
B.它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
C.ADP转变为ATP的过程是一个释放能量的过程
D.细胞内储有大量的ATP,以供生理活动的需要
8.下列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ATP分子中的“A”指腺嘌呤
B.ATP分子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
C.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能产生ATP
D.ATP转化为ADP时要消耗水
9.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剧烈运动时需要消耗大量ATP,ATP之所以能保证需求,是因为在细胞内含量很多
②若细胞内Na+浓度偏高,为维持Na+浓度的稳定,细胞消耗ATP的量增加
③人在寒冷时,代谢会加快,则细胞产生ATP的量增加
④人在饥饿时,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难以达到动态平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在鸡胚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的ATP,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TP的末端磷酸基团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该现象能够说明的是()
①ATP中远离腺苷的磷酸基团容易脱离②32P标记的ATP是新合成的③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
④该过程中ATP既有合成又有分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如图是ATP与ADP之间的转化图,由此可确定()
A.A为ADP,B为ATP
B.能量1和能量2来源相同
C.酶1和酶2是同一种酶
D.X1和X2是同一种物质
12.下列现象会使ADP含量升高的是()
A.K+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
B.苯进入生物体细胞
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D.甘油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13.人体细胞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每天需要水解200~300摩尔ATP,但人体细胞中ATP的总量只有约
0.1摩尔。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ATP和ADP的相互转化保证了机体对能量的需求
B.ATP由3个磷酸基团和1个腺嘌呤构成
C.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为人体细胞活动提供的ATP最多
D.人体细胞内形成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14.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不一定含有线粒体但一定含有相关的酶
B.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C.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不是同一物质
D.人在寒冷时,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细胞产生ATP的量增加,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难以达到动态平衡
15.如图为腺嘌呤核苷三磷酸的一种表示方法,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腺嘌呤核苷三磷酸又叫_________,图中的“~”表示的是__________。
(2)三个ATP含有____个高能磷酸键;如果一个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形成AMP,AMP是_________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3)用三种符号分别表示磷酸、核糖与腺嘌呤,试写出这三种分子在ATP中的连接方式:__________________。
①酶是活细胞产生的;②酶都有催化功能;③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都是酶;
④酶具有特异性、高效性;⑤酶促反应与外界条件无关;⑥淀粉酶能促进淀粉水解;
⑦酶只有在生物体内才起催化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⑤
C.①②④⑥
D.①③⑥
17.将某种酶水解,最后得到的有机小分子是()
A.核苷酸
B.氨基酸
C.核苷酸和氨基酸
D.核苷酸或氨基酸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催化底物变成产物,酶同时转变为另一种物质 B.酶既可来自于食物,也可来自于体内物质的转化
C.酶只能催化细胞内的化学反应
D.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18.酶是生物催化剂。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所有酶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
B.酶不一定只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
C.高温、低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永久失活
D.一般说来,活细胞都能产生酶
19.下列有关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不是所有的酶都在核糖体上合成 B.酶在化学反应前后自身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C.酶都是活细胞产生的 D.细胞环境是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的必要条件
20.某种蛋白酶是由129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蛋白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蛋白酶分子结构中至少含有129个氨基和129个羧基
B.该蛋白酶溶液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C.该蛋白酶的催化效率总是高于无机催化剂
D.用含该蛋白酶的洗衣粉洗除油渍,效果比其他类型加酶洗衣粉好
21. 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了一种RNaseP酶,是由20%的蛋白质和80%的RNA组成,如果将这种酶中的蛋白质除去,并提高Mg2+的浓度,他们发现留下来的RNA仍然具有与这种酶相同的催化活性,这一结果表明()A.RN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B.酶是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
C.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D.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22.能使植物细胞壁和细胞膜结构均破坏的一组酶是()
A.淀粉酶、纤维素酶、溶菌酶
B.纤维素酶、果胶酶、蛋白酶
C.果胶酶、溶菌酶、纤维素酶
D.磷脂酶、淀粉酶、蛋白酶
23.如图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反应温度由t2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下降
B.当反应温度由t1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上升
C.酶活性在t2时比t1时高,故t2时更适合酶的保存
D.酶活性在t1时比t2时低,表明t1时酶的空间结构破坏更严重
24.在测定胃蛋白酶活性时,将溶液pH由10降到2的过程中,胃蛋白酶的活性将()
A.不断上升
B.没有变化
C.先升后降
D.先降后升
25.科学家研究发现水稻细胞内合成的某物质,能够在常温下高效分解淀粉,该物质()
A.在4℃条件下易变性
B.只含有C、H
C.也能催化淀粉合成
D.含有羧基
A.高温和低温均能破坏酶的结构使其失去活性B.酶是活细胞产生并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C.细胞质基质中有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D.细胞质中没有作用于DNA的解旋酶
27.为了认识酶作用的特性,某同学以20%的过氧化氢溶液为反应底物进行了一组实验,其方法及结果如下表所示,通过分析实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酶的催化效率有高效性
B.酶的催化条件有温和性
C.酶的催化对象有专一性
D.高温会使酶失去活性
28.在一块含有淀粉的琼脂块的四个圆点位置,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如图所示。将上述实验装置放入37℃恒温箱中,保温处理24小时后,用碘液滴在琼脂块上,可见其上面呈蓝色的斑块个数是()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9.如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酶催化反应的速度(或生成物)变化情况。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图①能用来表示反应物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②图②虚线表示增加酶浓度后,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关系的变化情况
③若图②中的实线表示过氧化氢酶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率,则虚线表示Fe3+的催化效率
④图②也可以用来表示不同温度下,反应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30.下图表示细胞中某条生化反应链,图中E1~E5代表不同的酶,A~E代表不同的化合物。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若E1催化的反应被抑制,则A的消耗速度加快
B.若E5催化的反应被抑制,则B积累到较高水平
C.若E3的催化速度比E4快,则D的产量比E多
D.若E1的催化速度比E5快,则B的产量比A多
31.如图表示不同温度下酵母菌发酵时气体产生量与反应时间的关
系。由图可知()
①有多种酶参与②最适pH是7
③最适温度是40 ℃④50 ℃时酶逐渐失活
⑤0 ℃时酶逐渐失活
A.①③
B.②⑤
C.③④
D.④⑤
32.某同学在研究化合物P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一定范围内,底物浓度影响着酶促反应速率
B.曲线①作为实验对照
C.P对该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
D.若反应温度不断升高,则A点持续上移
33.甲图表示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乙图是将一定量的唾液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麦芽糖积累量随温度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0表示淀粉酶催化该反应的最适温度
B.图甲中,T a、T b时淀粉酶催化效率都很低,但对酶活性的影响却有本质的区别
C.图乙中T b至T c的曲线表明随温度升高,麦芽糖的积累量不再上升,酶的活性已达到最高
D.图乙中A点对应的温度为T0
34.已知,可以通过观察反应过程中O2的生成速度(即气泡从溶液中释放的速度)来判断H2O2分解反应的速度。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使其能同时验证过氧化氢酶具有催化作用和高效性。要求写出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与用具:适宜浓度的H2O2溶液,蒸馏水,二氧化锰,0.01%的过氧化氢酶溶液,恒温水浴锅,试管。
(1)实验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整个实验中不同处理的试管中O2的释放速度从快到慢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仅将实验中的恒温水浴改为80 ℃,重做上述实验,O2释放的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