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跌打损伤当心骨筋膜室综合征

跌打损伤当心骨筋膜室综合征

跌打损伤当心骨筋膜室综合征
跌打损伤当心骨筋膜室综合征

跌打损伤当心骨筋膜室综合征

●跌伤青淤一片,需警惕软组织淤血不断增多导致的肿胀●皮肤伤口超过1厘米要到医院缝针,否则将来疤痕很大●破皮不宜搽红紫药水,应用清水或合适的药水大量清洗

不小心摔了跤,或者磕磕碰碰,是每个人都可能遇到的事。如果没有严重到骨折,只是软组织挫伤或破了点皮,很多人就会按照普通的“跌打损伤”来处理,搽上各种药油和各色药水。然而,这些做法有时并不能有效控制伤情,进一步恶化便是可怕的“骨筋膜室综合征”,弄不好终生残疾!

医学指导/朝阳区双桥正骨传人罗翠花主任

受伤肿胀过度可致终生残疾

跌跌碰碰导致身体青了一片,意味着发生了软组织挫伤。比较轻的情况是皮肤没破,也没有断骨,如何处理?

朝阳区双桥正骨传人罗翠花主任介绍,常见的淤伤也可以很严重,若不留意或处理不当,软组织中的淤血会越出越多,令局部压力越来越高,压坏肌肉和血管,严重时肢体远端可发生缺血性坏死,医学上称为“骨筋膜室综合征”,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可令伤者留下终生残疾或畸形。

这种情况以前臂和小腿最为常见,偶尔也会发生在手指上。地震中出现的“压榨伤”就常常导致骨筋膜室综合征。罗翠花提醒,平时睡觉老是用一个姿势,压住身体同一个部位,时间长了也可能出事,因此趴着睡觉、醉酒、昏迷的人很容易“中招”。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这么倒霉?罗翠花说,受伤后若保持休息状态,软组织会肿胀,在6~12小时内达到高峰并伴随有疼痛。过了这个时间,普通的淤伤能慢慢缓解。如果伤者感觉伤患处有脉冲式的搏动,慢慢地又没了搏动,从感觉很痛慢慢变得感觉不到痛,肢体逐渐变得苍白,这就是肿胀加重的信号,有可能进展为骨筋膜室综合征。

没破皮:

急性期遵循“大米原则”

罗翠花称,当软组织里持续出血,如果情况严重,伤者要及时去看专科,医生会做切开减压处理——在肿胀的部位一刀划下去,放出里头的淤血。

如果情况不太严重,可以自行处理,但不建议立刻按摩、揉散伤患处的血肿,那会使血管进一步破裂,令肿胀和身体苍白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如果伤患处伴有骨折,揉了就更严重了。罗翠花建议在受伤后24小时的急性期内不要动肢体,并且按照运动医学对急性损伤的应急措施——大米原则(RICE)来进行处理:休息(Rest)、冰敷(Ice)、压迫(Compression)和抬高(Elevation)。过了24小时后,有的伤者本来已经不肿了,但走路时又急性发作——罗翠花指出,伤患处反复肿胀说明里头有反应,在3~6天内仍需要重复大米原则。

过了急性期之后,伤者可以选择敷药或搽药酒、药油等。罗翠花认为,这些跌打药多含薄荷、冬青油、松节油等成分,可刺激血液循环,渗入皮肤后可能有一定的消炎镇痛作用。搽的时候要从远端抹向近端,把淤血揉散。揉的时候,手法应由轻到重,令身体逐渐适应,但避免“重手法”。

正规医院不用药酒、药油,取而代之的是消炎止痛药膏,如布洛芬乳膏、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膏,具有抗组胺作用,可减少血管和组织渗出,减轻血肿。此外,还可做热敷等理疗。如果皮肤出现过敏、肿胀,应马上停止治疗。

有的人担心淤伤会变成慢性,时间久了会不会癌变?罗翠花称,损伤会逐渐退化,即使不理它也会自己好,涂抹药膏主要是为了减轻症状。

破了皮:

不宜搽红药水和紫药水

如果皮肤出现损伤,原则上不搽任何跌打药酒或药油。

对于小范围的皮肤损伤,罗翠花建议用大量清水清洗。如果皮肤有裂伤,即伤及皮肤全层,伤口长度超过1厘米,不管什么伤在什么部位,都要到医院缝针,不然伤口愈合后留下的疤痕会很大,影响将来皮肤的外观。被刀割伤、玻璃刺伤者还要考虑深部的损伤,有没有异物残留在里头,有没有肌肉、肌腱破坏——这些都是自己判断不了的,最好到医院处理,医生还可给伤者打破伤风针。

如果只是表浅的擦伤,面积小于半只手掌左右,罗翠花建议在野外可用大量清水冲洗,可稀释伤口的污染物;有条件的话可用酒精、双氧水、碘酒、碘伏、黄药水、洗必泰等冲洗伤口并消毒,其中碘伏、黄药水和洗必泰对伤口的刺激性较小。不主张用红汞水(红药水)、紫药水(甲紫溶液)搽伤口,以免药水颜色影响对伤口情况的判断,而且搽红汞水还有汞中毒的危险。

罗翠花建议把伤口冲洗干净后,伤者可以搽没有颜色的药膏,例如莫匹罗星软膏、红霉素软膏之类的抗菌药膏。跌打万花油没有消毒的作用,还不如伤口自己渗出的保护液,这些血清成分会慢慢变成血痂。

伤口处理后要保持干爽,建议暴露便可。也可包裹伤口,可用干净的纱布包裹,最好用一次性不黏伤口的敷料,以免日后揭开时因粘连又增添痛楚。很小的伤口可以用止血贴,但结痂后贴不贴都无所谓了。

浅谈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治疗

浅谈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治疗 发表时间:2012-12-26T10:35:16.12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6期供稿作者:刘世超1 林丽2 [导读] 结论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后果十分严重,神经干及肌肉坏死致肢体畸形及神经麻痹,且修复困难。避免这种后果发生的惟一办法就是早期诊断并早期治疗。 刘世超1 林丽2(1内蒙古海拉尔区人民医院 021000;2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医院 158100) 【中图分类号】R686.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6-0168-02 【摘要】目的讨论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后果十分严重,神经干及肌肉坏死致肢体畸形及神经麻痹,且修复困难。避免这种后果发生的惟一办法就是早期诊断并早期治疗。如治疗及时且措施正确,则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可免于坏死、神经功能可不受损害而完全恢复。【关键词】骨筋膜室综合征治疗 四肢的肌肉和神经都处于由筋膜形成的间隔区之中,这是一个闭合的空间,当其中的压力增加时,会影响血液循环及组织功能,最后导致肌肉坏死,神经麻痹,严重时可引起肾功能衰竭。过去临床上对这些情况已有所注意,诸如Volkrnarm缺血性挛缩、胫前肌综合征、急性肌肉缺血坏死等,均属于此类病变,但缺乏统一的名称,对其发病原因也了解不够深入。近年来经过研究,提出了“骨筋膜室综合征”这个名词,以包括各个部位的病变,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下面将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治疗分析如下。 1.治疗时机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一种具有恶性循环、进行性坏死的疾患,伤后24h即可形成,故应按急症治疗,不可拖延。一般认为在发病24h内治疗者,可以完全恢复。另外,进行手术切开减压的时间对预后也至关重要,有1组病例显示,早期即24h内切开减压的病例,除合并有神经本身损伤外,均可完全恢复。晚期切开减压的病例,因时间早晚而预后不同,36h切开的病例,前臂深层肌肉尚未坏死,术后手功能仍可恢复正常;3~8天切开的病例,深层肌肉已大部分坏死,但浅层肌肉尚好,术后留有轻度缺血挛缩畸形;伤后18天至3个月切开的病例,对肌肉缺血挛缩无改善。 2.非手术治疗 对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或可疑病例,先采用保守方法治疗,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切开,因为切开将使闭合伤变为开放伤,增加感染机会,影响对骨、关节损伤的及时治疗,也导致大量的体液、蛋白丢失,加重肾脏负担。保守方法包括:①制动。②抬高患肢。③脱水:20%甘露醇250ml静脉快速输入,2h后再输入1次,之后再每隔8h输入1次,共使用3~5天。④使用激素如地塞米松30~60mg/d,共使用3~5天。⑤其他药物使用如β-七叶皂苷钠、克炎肿等。进行保守方法治疗时,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观察6~8h症状无改善,甚或加剧,应毫不犹豫地及时中转手术治疗。 3.手术治疗 骨筋膜室综合征发展迅速,后果严重,早期充分切开深筋膜是中断其恶性循环的有效措施,因此骨筋膜室综合征一经确诊应及时手术切开减压,24h之内切开者肌肉功能多可恢复。 3.1手术指征 3.1.1肢体明显肿胀与进行性剧痛。 3.1.2受累骨筋膜室张力大及压痛明显。 3.1.3肢体末端被动牵拉引起被牵拉肌肉疼痛。 3.1.4受累神经分布区出现功能障碍。 3.1.5骨筋膜室测压在3.99kPa(30mmHg)以上。 3.1.6已做切开治疗,因切口小、浅减压不充分而症状无明显改善者。具有以上这些指征者,应立即行手术切开减压。 3.2手术方法:一般选用局麻,也可选用臂丛或硬膜外麻醉,手术禁用止血带。沿肢体长轴于肿胀最严重且肌肉丰厚的部位做纵形或“S”形切口,筋膜切口与皮肤切口一致或略大;肌膜也应切开,以充分减压。切口位置:上臂前侧于肱二头肌上,后侧于肱三头肌上;前臂掌侧于屈肌群上,背侧于肱桡肌及桡侧伸腕肌之间,前臂一般以掌侧为主,主要切开掌侧就可以使掌背两侧得到减压;手的大鱼际间隙于大鱼际与第2掌骨之间,掌中间隙于小鱼际及第4掌骨之间;大腿前侧于股四头肌上,后侧于股二头肌内侧,内侧于内收肌上;小腿前侧于胫前肌群上,外侧于腓骨肌上,后侧浅层经后内侧切口于腓肠肌上,后侧深层则将腓肠肌与比目鱼肌向中线牵开做胫骨后内侧缘切开。如小腿4个骨筋膜室均受累,则4个室均应切开减压,可采用小腿双切口切开减压,如行小腿前外侧皮肤切口近小腿全长,可切开前侧与外侧室减压,即向前牵拉,可显露胫前外筋膜,将其全长切开达到前室减压目的,再将皮肤切口向外侧牵拉,在外侧筋膜上做近全长切开,以达到外室减压目的;小腿后浅、深两室的减压,可通过胫骨内缘后侧的皮肤切口,在大隐静脉后切开,于腓肠肌前缘处切开筋膜使浅室减压,再将腓肠比目鱼肌向后牵开,显露附着于胫骨内后缘的深室筋膜,做全长切开,使深室得以减压。手骨间筋膜室的减压则在手背、两掌骨之间切开减压。足背则在足背前外侧,注意切断足背上方的小腿横韧带及十字韧带;足底则在足的内、外侧缘进入。 术中要求每个受累骨筋膜室均应打开,不要遗漏,而且减压要充分。要确认坏死的肌肉组织并予彻底清除。应避开及保护重要的神经、血管,创面上重要的神经、血管、肌腱裸露时应一期缝合或减张缝合,其余创面以3%高渗盐水湿敷。怀疑有血管损伤时,用热盐水纱布湿敷,观察肌肉颜色是否转红润,否则要探查血管并适当处理。 3.3术后处理:切口应敞开,松松包扎,待消肿后二期缝合(一般在切开后4天~2周内)。勤换药,及时清除坏死组织。注意分泌物性质、颜色,并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全身应用支持治疗,脱水、给氧及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并注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防止毒素进入全身引起中毒性休克和肾功能衰竭。 4. 讨论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后果十分严重,神经干及肌肉坏死致肢体畸形及神经麻痹,且修复困难。避免这种后果发生的惟一办法就是早期诊断并早期治疗。如治疗及时且措施正确,则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可免于坏死、神经功能可不受损害而完全恢复。参考文献 [1]过邦辅,孙建民译.骨与关节损伤(上册).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1958,57.

骨筋膜室综合征详细(仅供参考)

骨筋膜室综合征 又称急性筋膜间室综合征、骨筋膜间隔区综合征。骨筋膜室是指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所构成。骨筋膜室内的肌肉、神经因急性缺血、缺氧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多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是创伤骨科领域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和医生都构成严重的威胁,一旦发生并延误诊治将造成灾难性后果,这在某种意义上说骨筋膜室综合征比骨折本身的医疗风险更大。因此,作为一名创伤骨科医生要对其有足够的重视。 病因: 1.骨筋膜室容积骤减 (l)外伤或手术后敷料包扎过紧。 (2)严重的局部压迫:肢体受外来重物或身体自重常时间的压迫。 2.骨筋膜室内容物体积迅速增大 (1)缺血后组织肿胀:组织缺血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强,液体渗出、组织水肿、体积增大。 (2)损伤、挫伤、挤压伤、烧伤等损伤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渗出增加、组织水肿、容积增加。 (3)小腿剧烈运动,如长跑、行军。 (4)骨筋膜室内出血,血肿挤压其他组织。 病理: 骨筋膜室的壁坚韧无弹性,当内容物体积增大或室的容积减少,使室内压力增加,循环受阻,造成室内肌肉、神经缺血、缺氧。因缺血、缺氧毛细血管通透性进一步增强,液体渗出增加,组织水肿严重、室内压力进一步增加,形成恶性循环,如不及时处置将发生: 1.频临缺血性肌挛缩在严重缺血早期,肌肉尚无坏死或少量坏死,若此时立即进行治疗,重建血液供应,可避免发生大量肌肉坏死,恢复后不影响肢体的功能。 2.缺血性肌挛缩缺血持续以致有较多的肌肉坏死。此时开始治疗,恢复血液供应尚可恢复,但由于肌肉坏死较多,虽经纤维组织修复,但将发生瘢痕挛缩及神经损坏,发生特有的畸形——爪形手、爪形足。 3.坏疽缺血不能纠正,大量肌肉发生坏死,已无法修复,只能截肢否则会发生严重并发症,可危及生命。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指频临缺血性肌挛缩阶段或稍稍重些。 前壁骨筋膜室内组织正常压力为 12kPa(9mmHg)当压力升至866kPa(65mmHg),组织内的血循环完全中断。小腿间定正常压力为2.0kPa(15mmH),当压力升至733kPa(55mmHg)时,血循环完全中断。间室内神经缺血30分钟,其功能发生异常,缺血12~ 24小时,则发生永久性的功能损坏。间室内肌肉组织缺血2~4小时发生功能改变,缺血8~12小时,则发生永久性损坏(肌坏死)。 肌肉坏死时可释出大量K+、肌红蛋白。组织缺血缺氧进行的无氧酵解可产生大量酸性代谢产物。受累组织发生无菌性炎症,在炎症过程中产生大量毒性介质。这些物质当血循环改善以后进入血循环,会引起全身的损害,如休克、心功能障碍、心律紊乱等. 骨筋膜室综合症的临床表现:

骨筋膜室综合征健康教育

骨筋膜室综合征健康教育 筋膜间隙综合征是骨科急症,是最为严重的急重症之一,常伴发于四肢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血管损伤。特别是肱骨髁上骨折和小腿外伤合并胫、腓骨骨折的患者,应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 一、早期诊断筋膜间隙综合征最快可在创伤发生30 分后出现,临床表现: (1)疼痛:创伤后肢体持续剧烈疼痛,且进行性加剧,为本征最早期的症状。至晚期,感觉消失,可无疼痛。 (2)指或趾呈屈曲状态,肌力减弱。被动伸指或趾时可引起剧痛。(3)患室表面皮肤略红,皮温稍高,有严重压痛,触诊可感到室内张力增高。 (4)远侧脉搏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正常。若不及时处理,将发展成缺血性肌挛缩,其主要表现为:①由疼痛转为无痛;②苍白或发绀、大理石花纹等;③感觉异常;④肌肉瘫痪;⑤无脉。 三、心理指导 1、患者因突然受伤、疼痛,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有恐惧感,不愿意接受切开减压的再创伤,因此要多与患者交谈,给予安慰,消除患者焦虑、恐惧感,耐心解释切开减压是最有效的治疗措施,以及延误治疗的严重后果,使其消除顾虑,树立信心,密切配合治疗护理。 2、对于截肢的患者及时做好关于病情、治疗、护理方面的解释工作,给予确实的心理安慰,尽量使患者短期内勇敢的面对现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逐渐顺利康复,并做好家属的工作,以利于配合。 四、各种手术后指导保持肢体功能位,各肢体功能位分别为:(1)、股骨干骨折:保持髋关节前屈15~20度,外展10~20度,外旋5~10度,呈外展中立位。 (2)、胫腓骨骨折:保持肢体患肢抬高过心脏,踝关节趾屈5~10度。 (3)、胫骨平台骨折:保持膝关节屈曲5度或伸直0度。 (4)、前臂骨折:保持肘关节屈曲90度或伸直0度。 (5)、踝关节骨折:趾屈5~10度。 五、功能锻炼功能锻炼为治疗性运动,可以维持及恢复关节功能,预防肌肉萎缩,避免和减轻后遗症的重要措施。功能锻炼应在术后第1天就开始进行规律性的指导,主要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为原则。 1、患肢锻炼方法主要包括: (1)、股四头肌等长等张收缩:每次50下,3次/日。检查锻炼方法是否正确,可将双手放于髌骨两侧并推动髌骨,应不能活动,则股四头肌坚强有力。 (2)、直腿抬高5~10cm,并保持1~5min,3次/日。 (3)、负重锻炼:开始时,踩称15~20kg,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渐增加力量。 (4)、牵引锻炼:从5kg逐渐加至25kg,3次/周。 (5)、前臂旋转练习:旋转是前臂的主要功能,也是评价尺桡骨骨折治疗效果的主要依据。根据生物力学力矩的概念,把尺桡关节作为受力点,旋前方肌与支点力臂长,功能锻炼省力。而旋后方肌与支点力臂短,则功能锻炼费力。其旋前动作应由前臂的旋前方肌为主动肌,

骨筋膜室综合征

骨筋膜室综合征 概念 骨、骨间膜、肌间隔、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当骨筋膜间室内压力增高,造成毛细血管灌注减少,低于组织成活所需要的血供水平,而产生的早期征候群称为骨筋膜室内压达血供水平综合征。 症状 常由创伤骨折的血肿和使其室内内容物体积增加或外包扎过紧,局部压迫使骨筋膜室容积减小而导致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所致。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前臂(65mmHg),小腿(55mmHg)】可使供应肌肉的关闭,形成缺血--缺血的恶性循环,根据其缺血的不同程度而导致 1.濒临---缺血早期,及时处理恢复血液供应后,可不发生或仅发生极小量肌肉坏死,可不影响肢体功能。 2缺血性肌挛缩-较短时间或者程度较重的不完全缺血,恢复血液供应后大部分肌肉坏死,形成挛缩畸形,严重影响患肢功能。 3----广泛,长时间完全缺血,大量肌肉坏疽,常需截肢。如有大量毒素进入血液循环,还可导致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临床表现 的早期临床表现以局部为主。只在肌肉缺血较久,已发生广泛坏死时,才出现全身症状,如体温升高、增快、血压下降,增多,血沉加快,尿中出现等。 1.疼痛:创伤后肢体持续性剧烈疼痛,且进行性加剧,为本征最早期的症状。是骨筋膜室内神经受压和缺血的重要表现。对缺血最敏感,感觉纤维出现症状最早,必须对此予以足够重视,及时诊断和处理。至晚期,当缺血严重,神经功能丧失后,感觉即消失,即无疼痛。 2.指或趾呈屈曲状态,减弱。被动牵伸指或趾时,可引起剧烈疼痛,为肌肉缺血的早期表现。 3.患室表面皮肤略红,温度稍高,肿胀,有严重,可感到室内张力增高。

4.脉搏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正常。但应特别注意,骨筋膜室内组织压上升到一定程度:前臂(65mmHg)、小腿(55mmHg),就能使供给肌血运的小动脉关闭,但此压力远远低于病人的收缩血压,因此还不足以影响肢体主要动脉的血流。此时,远侧动脉搏动虽然存在,指、趾毛细血管充盈时间仍属正常,但肌已发生缺血,所以肢体远侧动脉搏动存在并不是安全的指标,应结合其他临床表现进行观察分析,协助诊断。 以上症状和体征并非固定不变。若不及时处理,缺血将继续加重,发展为和,症状和体征也将随之改变。缺血性肌挛缩的五个主要临床表现,可记成5个"P",字: (1)由疼痛(pain)转为无痛。 (2)苍白(pallor)或、大理石花纹等。 (3)(paresthesia)。 (4)麻痹(paralysis)。 (5)无脉(pulselessness)。 治疗 一经确诊,应立即切开筋膜减压。早期彻底切开筋膜减压是防止肌肉和的惟一有效方法。切不可等到出现5"P"体征后才行切开减压术,从而导致不可逆的。切开的皮肤一般多因张力过大而不能缝合。可用凡士林纱布松松填塞,外用无菌敷料包好,待消肿后行延期缝合,或应用闭合伤口。切不可勉强缝合皮肤,失去切开减压的作用。 局部切开减压后,血循环获得改善,大量坏死组织的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应积极防治失水、、、、、等严重并发症,必要时还得行以抢救生命

骨筋膜室综合征

骨筋膜室综合征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骨筋膜室综合症 骨筋膜室综合症(osteofascialcompartmentsyndrome)即由骨,,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缺氧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的症状和体征。又称急性筋膜综合征、骨。 一、概述:骨筋膜室是指由骨、、肌间隔和深筋膜所构成。最多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 二、症状:常由创伤骨折的血肿和使其室内内容物体积增加或外包扎过紧,局部压迫使骨筋膜室容积减小而导致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所致。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前臂8.7kpa(65mmHg),小腿7.3kpa(55mmHg)】可使供应肌肉的关闭,形成缺血--缺血的恶性循环,根据其缺血的不同程度而导致 三、分型:1、濒临---缺血早期,及时处理恢复血液供应后,可不发生或仅发生极小量肌肉坏死,可不影响肢体功能。

2、缺血性肌挛缩-较短时间或者程度较重的不完全缺血,恢复血液供应后大部分肌肉坏死,形成挛缩畸形,严重影响患肢功能。 3、----广泛,长时间完全缺血,大量肌肉坏疽,常需截肢。如有大量毒素进入血液循环,还可导致和。 四、临床表现:的早期临床表现以局部为主。只在肌肉缺血较久,已发生广泛坏死时,才出现全身症状,如体温升高、增快、血压下降,增多,血沉加快,尿中出现等。 1.疼痛:创伤后肢体持续性剧烈疼痛,且进行性加剧,为本征最早期的症状。是骨筋膜室内神经受压和缺血的重要表现。对缺血最敏感,感觉纤维出现症状最早,必须对此予以足够重视,及时诊断和处理。至晚期,当缺血严重,神经功能丧失后,感觉即消失,即无疼痛。 2.指或趾呈屈曲状态,减弱。被动牵伸指或趾时,可引起剧烈疼痛,为肌肉缺血的早期表现。 3.患室表面皮肤略红,温度稍高,肿胀,有严重,可感到室内张力增高。 4.脉搏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正常。但应特别注意,骨筋膜室内组织压上升到一定程度:前臂8.66kPa(65mmHg)、小腿7.33kPa(55mmHg),就能使供给肌血运的小动脉关闭,

骨筋膜室综合症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骨筋膜室综合症 骨筋膜室综合症(osteofas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即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缺氧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的症状和体征。又称急性筋膜间室综合征、骨筋膜间隔区综合征 最多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 临床表现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临床表现以局部为主。只在肌肉缺血较久,已发生广泛坏死时,才出现全身症状,如体温升高、脉率增快、血压下降,白细胞计数增多,血沉加快,尿中出现肌球蛋白等。 1.疼痛:创伤后肢体持续性剧烈疼痛,且进行性加剧,为本征最早期的症状。是骨筋膜室内神经受压和缺血的重要表现。神经组织对缺血最敏感,感觉纤维出现症状最早,必须对此予以足够重视,及时诊断和处理。至晚期,当缺血严重,神经功能丧失后,感觉即消失,即无疼痛。 2.指或趾呈屈曲状态,肌力减弱。被动牵伸指或趾时,可引起剧烈疼痛,为肌肉缺血的早期表现。 3.患室表面皮肤略红,温度稍高,肿胀,有严重压痛,触诊可感到室内张力增高。 4.远侧脉搏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正常。但应特别注意,骨筋膜室内组织压上升到一定程度:前臂8.66kPa(65mmHg)、小腿7.33kPa(55mmHg),就能使供给肌血运的小动脉关闭,但此压力远远低于病人的收缩血压,因此还不足以影响肢体主要动脉的血流。此时,远侧动脉搏动虽然存在,指、趾毛细血管充盈时间仍属正常,但肌已发生缺血,所以肢体远侧动脉搏动存在并不是安全的指标,应结合其他临床表现进行观察分析,协助诊断。 以上症状和体征并非固定不变。若不及时处理,缺血将继续加重,发展为缺血性肌挛缩和坏疽,症状和体征也将随之改变。缺血性肌挛缩的五个主要临床表现,可记成5个“P”,字: (1)由疼痛(pain)转为无痛。 (2)苍白(pallor)或发绀、大理石花纹等。 (3)感觉异常(paresthesia)。 (4)麻痹(paralysis)。 (5)无脉(pulselessness)。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观察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观察 骨筋膜室综合征: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早期证候群,是一种严重损伤后的反应性疾病。 临床表现:患肢疼痛,麻木,手指或足趾不自觉屈曲,被动牵拉可引起剧烈疼痛,患肢肿胀触痛明显。多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 病因:一、骨筋膜室容积骤减 1、敷料包扎过紧:四肢损伤或骨折应用绷带石膏,随着患肢创伤性水肿的发展,使原松紧适中的包扎物变得过紧而形成压迫。 2、严重的局部压迫:在地震或建筑物倒塌,肢体长时间被重物挤压,或者昏迷、安眠药过量、酗酒等原因致肢体长时间被压在身下 二、骨筋膜室的内容物体积剧增: 1、任何原因致肌肉缺血后,发生缺血、水肿的恶性循环; 2、挫伤、挤压伤等损伤性室内肌肉严重水肿。 3、小腿的激烈运动和过度疲劳的长途跋涉。 4、有凝血机制障碍或严重骨折移位,引起的骨筋膜室内大血肿。 5、毒蛇、毒虫咬伤而引起的严重水肿。 三、血供障碍:大血管受压损伤痉挛梗塞血栓形成如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肱动静脉损伤,断肢再植或血管术后血流不畅,止血带使用时间过长等造成组织缺血—渗血—水肿恶性循环而发生本征 观察要点:是否出现“5p”征象 1剧烈疼痛(painless):发病部位出现持续性深部胀痛呈刀割样针刺样烧灼样痛,一般止痛药不能缓解,晚期严重缺血后神经麻痹即转为无痛。 2肌肉麻痹(瘫痪)(Paralysis)(被动牵拉疼痛):患肢进行性肿胀,肌腹处发硬,肌肉僵硬似条索状,肢体甚至呈圆筒状僵硬;手指处于屈曲位,主动或被动牵伸时疼痛加剧。 3患肢苍白(pallor)或发绀:早期受累区远侧的指(趾)苍白发绀或潮红后期呈暗红或暗紫色或成大理石花纹状皮肤菲薄光亮有水泡花纹状皮肤菲薄光亮可有水泡。 4感觉异常(paresthesia):患处局部麻木感和异样感,两点分辩觉消失和触觉异常 5无脉(pulselessness).: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但是此项指标并非可靠,因为骨筋膜室内压力上升时,首先阻断毛细血管和小静脉,但此压力尚不足以影响肢体主要动脉的血流,因此肢体远端脉搏依然存在,指趾毛细血管充盈时间仍属正常,但肌肉可能早已发生缺血,只有大动脉损伤者一开始便无脉 治疗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