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附睾功能基因的研究方法及进展

附睾功能基因的研究方法及进展

附睾功能基因的研究方法及进展
附睾功能基因的研究方法及进展

附睾功能基因的研究方法及进展

沈肖方X综述李建远审校

=摘要>精子的成熟不是靠自身来完成,而是通过与附睾管腔中的微环境相互作用而取得。搞清精子成熟的机制和调控,将为新的男性避孕药、诊断和治疗男性不育症、性传播疾病的防治等方面提供一系

列新的靶位点。本文分别从基因、蛋白、基因组与蛋白质组三个方面综述了附睾功能基因的研究方法及进展。

=关键词>附睾;基因

[中图分类号]R69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594(2005)04-0490-03

附睾是男性生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附属器官,是精子成熟、贮存和受到保护的场所。在睾丸中完成形态分化的精子在通过附睾的过程中获得运动能力达到功能上的成熟,这不仅依赖于雄激素的存在,而且与附睾上皮分泌的蛋白有关。附睾管腔中约200余种分泌蛋白,但大部分功能不清楚。因此,搞清精子成熟的机制和调控,将为新的男性避孕药、诊断和治疗男性不育症、性传播疾病的防治等方面提供一系列新的靶位点。回顾20世纪70年代至今,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1蛋白质水平的研究

从蛋白质水平而言,早期人们致力于附睾流体的主要蛋白的纯化。在纯化蛋白产生抗体后,用抗体筛选cDNA表达文库,首次获得了两个第一批大鼠附睾特异性基因的克隆E-RABP(B/C)和AEG (D/E);澳大利亚Holland实验室运用抗REP38多抗对兔附睾文库进行免疫筛选,得到了REP38-C1克隆[1];美国的Orgebin-Crist实验室应用2-D电泳技术发现了3个能和精子结合的附睾分泌蛋白,用微量蛋白测序技术测定它们的N端序列,发现其中18Kd蛋白MEP10是小鼠B/C,29Kd蛋白MEP7是小鼠D/E,25Kd蛋白MEP9是小鼠磷脂结合蛋白(Phospholipid-binding protein)。最近,应用同样的方法得到了一个新的RNA酶超家族成员-Train A,此蛋白有10个异构体,分子量在26KDa~33KDa范围内,PI在5~8.5之间。其免疫定位显示主要表达在附睾头部的上皮细胞,特别表达在高尔基带和基底细胞的顶浆中,但与管腔中的精子不结合[2]。虽然取得了一些结果,然而由于受分离分析技术的灵敏度的限制,进展不尽人意。

2基因水平的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几个实验室采用了不同的直接分子克隆战略来研究和克隆附睾特异基因。1利用动物同源序列设计探针,筛选人附睾cDNA文库,但由于物种间高度特异性,筛选工作很难成功;o德国的Kirchhoff 实验室应用差别筛选(Differential Screening)的方法,克隆人(老年前列腺癌患者)的附睾特异基因,该方法用人睾丸作负对照,用人附睾和人睾丸cDNA探针分别去筛选人附睾cDNA文库,第二轮用人肝和

-glycans:an epithelial permeability barrier.J Urol,1990,143:139-142.

14Demi rbilek S,Uguralp S,Gurbuz N,et al.The use of silver nitrate for chemical de-epitheliali zati on andurotheliali zati on of i ntestine in a rabbit model of augmentati on cys toplasty.Urol Res,2003,31(4):236-241. 15Aragona F,DeCaro R,Parenti A,et al.Structural and ultrastructural changes in ileal neobladder muc os a:a7-year foll ow-up.Br J Urol,

1998,81(1):55-61.

16Tonno FD,Fabris C,Mazz on E,et al.Ultras truc tural mucosal appear-ance in the ileal neobldder.Eur Urol,1997,31:108-111.

17Akerl und S,Aronsson EF,J onss on A,et al.Decreased absorpti on of22Na and36Cl in ileal reservoirs af ter expos ure to urine.Urol Res,1991,19

(1):249-252.

(收稿日期:2005-01-17)

作者单位:264000烟台,山东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烟台毓璜顶医院中心实验室

脑cDNA探针筛选,结果选出6个人的附睾特异性新基因被发现HE1-HE6[3~8]。其中HE2具有de-fensin-like结构,研究表明HE2A的C端片段具有抗大肠杆菌的活性[9]。用同样方法又对狗附睾进行了研究,与人相对应的CE1、CE4和CE5被克隆,后来在人附睾未被发现的CE7/GPX5和CE8-C E10也被克隆[10];?SH Hall实验室用附睾cDNA探针去筛选附睾cDNA文库,选出那些具有很强杂交信号的克隆(也就是具有较高丰度的克隆)进行下一步分析以得到编码附睾分泌蛋白的基因,在它们之间进行自身交叉杂交将它们分成若干个互不重叠的组,然后进行DNA测序和Northern杂交等。通过该途径它们首先得到4个互不重叠的大鼠附睾特异性的克隆,其中prE17对应于D/E,prE23对应于B/C,prE15后来被该实验室报道并命名为EAP-I。后来该实验室又得到猴CD52/HE5和猴ESP14.6/HE1。1999年,猴cy-ESP13.2又被克隆。利用此克隆筛选猴附睾cDNA文库,分离到12个不同的克隆,其中pcy -ESP13.2-a和pcy-ESP13.2-b序列最长[11];?由于差别筛选方法中所用cDNA探针的复杂性,只适合于筛选很高丰度的克隆,对中等丰度和低丰度的克隆基本不适合;2001年,上海生化研究所张永莲实验室与美国北卡大学实验室合作,采用差减杂交方法,构建了一个猴附睾+睾丸-的cDNA文库,用猴睾丸、肝和脑作负对照,进行与德国实验室类似的两轮筛选,除了筛选到一些已在人、猴和其它动物被报道的附睾特异基因如HE1、HE3、HE5、HE6、GPX5、EAPI和ARP外,还得到约30个新的猴附睾特异表达的克隆(11个是全长c DNA),其中ESC42在附睾头部高表达,定位在染色体20q11.1~11.22上,含半胱氨酸富集区,与三叶草家族同源,猴的mRNA与人cDNA有94%的同源性,且开放读码框架编码的蛋白有89%的同源,ESC42的N端与靠近HE2C端的57个氨基酸有48%的同源性,因此,具有抗菌功能[12];ESC461属于RNase A家族,其核糖核酸酶样功能未见报道[13]。

同年,Katherine等从猕猴附睾中,克隆到CST11基因,用其重组蛋白50ug/ml与大肠杆菌37e培养2小时,可以观察到它的抗菌活性[14];?何彬等用DD-PCR的方法克隆到大鼠两个新基因Bin1b和Bin2a。其中Bin1b只在附睾头部表达,同源分析表明,它可能是B-defensin家族成员,并通过附睾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反义核酸技术证明了它的抗菌活性[15]。2002年,用同样的方法,Li等克隆到小鼠cystatin multigene家族的两个新成员,其中cystain TE -1在附睾和睾丸中表达,其结构含有高度保守的4个半胱氨酸残基,其功能尚不十分清楚[16];?目前,基因组计划已经完成。在数据库中含有>95%的人EST(Expression sequence tag),来自许多人正常和疾病组织的cDNA文库的克隆随机挑选并部分测序。Kirchhoff实验室通过EST电子克隆战略,相继发现了Me3/Re3、Me4/Re4和Re85个鼠附睾特异新基因[17]。这样随着分子克隆技术的发展,许多附睾特异基因被克隆和发现,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精子的附睾成熟过程的了解;?由于正常人的附睾组织来源困难,极大地限制了对人附睾基因的研究进展,虽然动物的附睾cDNA文库相继建立,但由于物种的差异,很难从动物的文库中筛选到全部人的附睾特异基因,尽管德国实验室已建立了人的附睾cDNA 文库,但由于是前列腺癌附睾组织,因此其文库也不代表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附睾文库;à基于以上想法,我室从正常年青人外伤死后捐献的附睾组织中建立了人附睾cDNA文库,运用大规模测序并通过生物信息处理筛选到新的附睾特异基因。

3基因组和蛋白质组水平

我室将把重点转向人附睾功能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的研究,采用生物芯片(biochip)和微阵列(microar-rary)等新技术,对成千上万的基因表达进行分析和比较。力图从基因组整体水平上对基因的活动规律进行阐述。此外,由于生物功能的体现是蛋白质,仅仅从基因的角度来研究是远远不够的,伴随着二维电泳和质谱技术的发展,在21世纪生命科学的领域的一个崭新时代-蛋白质组时代已经开始,虽然蛋白质组研究开展时间不长,但相关的技术手段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生殖医学领域,并取得了一些成果[18]。Chaurand等将小鼠附睾组织通过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结合质谱技术获得了400多个不同的蛋白[19]。其中有50多个蛋白可以明确地定位在附睾头、体部。我们也正在利用蛋白质组和质谱技术,进行人附睾蛋白质表达谱的研究。蛋白质技术非常直观,可以用来方便地研究附睾流体在不同发育阶段,生理状态和外界条件下的变化。当然目前它的

应用有很多限制,如低丰度蛋白进行探测和微量蛋白测序还存在很大困难。

尽管我们对附睾有了很多的认识,但精子的附睾成熟机制仍然是一个谜。2-D电泳的结果表明附睾能分泌约150~200种蛋白质,而已知功能的基因为数不多,这一结果提示了若与其他器官相比,附睾研究的难度相对较小。经MEDLINE上查询,迄今为止,只有16个附睾特异的蛋白的全长cDNA被克隆[20]。研究这些基因和蛋白的功能将比获得这些蛋白的cDNA序列任务更艰巨。完全弄清楚这种程序化的基因表达和精子成熟过程之间的关系还需要大量艰苦的工作。

参考文献

1Nixon B,Hardy CM,Jones RC.et al.Rabbit epidi dymal secretory pro-teins.III.Molecular cloning and c haracterization of the complementary DNA for REP38.Biol Reprod,2002,67(1):147-153.

2Castell a S,Fouchecourt S,Teixeira-G omes AP,e t al.Identi fication of a member of a new RNase a family specifically secreted by epididymal caput epi theli um.Biol Reprod,2004,70(2):319-328.

3Norton EJ,Diekman AB,Westbrook VA,et al.A male genital tract-spe-cific carbohydrate epi tope on human CD52:implicati ons for i mmunocontra-ception.Tiss ue Anti gens,2002,60(5):354-364.

4Seenundun S,Robaire B.Cl oni 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5[alpha]-Reductas e Type2Promoter in the Rat Epidi dymi s.Biol Reprod,2004.

5Ki rchhoff C,Araki Y,Huhtaniemi I,et al.Immortali zati on by large T-anti gen of the adult epididymal duct epi thelium.Mol Cell Endocrinol, 2004,216(1-2):83-94.

6Obermann H,Samalecos A,Os terhoff C,et al.HE6,a two-subunit hep-tahelical receptor as soci ated wi th apical me mbranes of efferent and ep-i didymal duc t epithelia.Mol Reprod Dev,2003,64(1):13-26.

7Kirchhoff C.Gene expression in the epididymis.Int Rev Cytol,1999,188: 133-202.

8von Hors ten HH,Derr P,Kirchhoff C.Novel Anti microbial Peptite of Hu-man epitidymal duc t origi n.Biology reproduction,2002,67(3):804-

813.

9von Horsten HH,Schafer B,Kirc hhoff C.SPAG11/isoform HE2C,an atypical anionic beta-defensin-like peptide.Pepti des,2004,25(8): 1223-33.

10Gebhardt K,Ellerbrock K,Pera I,et al.Di fferential e xpression of novel abundant and hi ghly regionalized mRNAs of the canine epidi dymi s.Jour-nal of Reproduction and Fertili ty,1999,116(2):391-402.

11Yudin AI,Tollner TL,Li MW,et al.ESP13.2,a member of the beta-defensi n family,is a macaque sperm surface-coating protein involved in the capacitati on proces s.Biol Reprod,2003,69(4):1118-28.

12Yenugu S,Hamil KG,Radhakrishnan Y,et al.The androgen-regulated epidi dymal s perm-binding protein,human beta-defensin118

(D EFB118)is an anti microbial beta-defensi n:Endocrinol ogy,2004,

145(7):3165-73.

13Liu Q,Hamil KG,Sivashanmugam P,et al.Pri mate Epidi dymi s-specific Proteins:Characteri zati on of ESC42,A Novel Protein Containi ng a Trefoil -Li ke M otif in Monkey and Human.Endocri nology,2001,142(10): 4529-4535.

14Hamil KG,Li u Q,Sivas hanmugam P,et al.Cys tatin11:A ne w member of the cystatin type2famil y.Endocri nology,2002,143(7):2787-2796. 15Li P,Chan HC,He B,et al.An antimicrobial peptide gene found in the 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of rats.Science,2001,291(5509):1783-1785.

16Li Y,Friel PJ,Robinson MO,e t al.Identificati on and charac terization of testis-and epididymis-specific genes:cys tatin SC and cystati n TE-1.

Bi ol Reprod,2002,27(6):1872-1880.

17Appler-Hanno K,Ki rchhoff C.Rodent epididymal cD NAs identified by sequence homology to human and cani ne counterparts.As ian J Androl, 2003,5(4):277-286.

18Yin L,Li J,Zhu H,et al.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 teri zati on of a gene coding novel i soform of DEAD-box protein.Reproduc tion,Fertili ty and Development2002,14(3):185-189.

19Chaurand P,Fouchecourt S,DaGue BB,et al.Profiling and imagi ng pro-teins in the mouse epididymis by i maging mas s s pectrometry.Proteomics, 2003,3(11):2221-2239.

20张永莲.附睾功能基因研究进展.中国科学院院刊,2002,34-36

(收稿日期:2005-02-02)

植物基因功能研究方法的新进展

植物基因功能诠释研究方法的新进展 (东北农业大学,150030) 摘要:本文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总结了植物基因功能注释研究方法的最新进展。对每种方法的原理及优缺点做了综述,拟供初学者和作相关研究者参考。 关键词:基因功能;研究方法;新进展 基因组研究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以全基因组测序为目标的结构基因组学(struc tural genomics)和以基因功能鉴定为目标的功能基因组(functional genomics)。结构基因组学代表基因组分析的早期阶段,以建立生物体高分辨率遗传、物理和转录图谱为主。功能基因组学代表基因分析的新阶段,是利用结构基因组学提供的信息系统地研究基因功能,它以高通量、大规模实验方法以及统计与计算机分析为特征。功能基因组学(functional genomics)又往往被称为后基因组学(postgenomics),它利用结构基因组所提供的信息和产物,发展和应用新的实验手段,通过在基因组或系统水平上全面分析基因的功能,使得生物学研究从对单一基因或蛋白质的研究转向多个基因或蛋白质同时进行系统的研究。[1,2]这是在基因组静态的碱基序列弄清楚之后转入基因组动态的生物学功能学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基因功能发现、基因表达分析及突变检测。基因的功能包括:生物学功能,如作为蛋白质激酶对特异蛋白质进行磷酸化修饰;细胞学功能,如参与细胞间和细胞内信号传递途径;发育上功能,如参与形态建成等采用的手段包括经典的减法杂交,差示筛选,cDNA代表差异分析以及mRNA差异显示等,但这些技术不能对基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新的技术应运而生,包括基因表达的系统分析,cDNA微阵列,DNA芯片等。鉴定基因功能最有效的方法是观察基因表达被阻断或增加后在细胞和整体水平所产生的表型变异,因此需要建立模式生物体。 自华大基因启动“千种动植物基因组参考序列谱构建计划”和“千种植物转录组研究”以来,已完成水稻、黄瓜、马铃薯、白菜等植物的基因组序列图谱绘制,并通过对大豆的重测序研究建立了高密度分子标记图谱。这将是21世纪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3]本文将对研究基因功能的新技术及其新进展作一综述。 1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基因的功能 生物信息学是利用生物信息学和电子技术(互联网技术)寻找并克隆新的未知功能的基因,着重于技术和操作层面,利用生物信息学对新基因进行电子克隆,及克隆该新基因的序列后对其进行简单的功能分析,如基因的编码区、启动子区、内含子/外显子、翻译启始位点和翻译终止信号预测,基因的同源比对,编码的氨基酸辨识蛋白质,蛋白质的物理性质,蛋白质的二级/三级结构、特殊局部结构以及功能预测等[4]。 1.1 通过序列比对预测基因功能

如何正确诊断睾丸炎

如何正确诊断睾丸炎 睾丸炎的危害是很大的,睾丸炎患者还会出现睾丸疼痛,并向腹股沟放射,有明显的下坠感觉,并伴有高热、恶心、呕吐,严重影响了工作、生活。所以,如果有睾丸炎的症状一定要记住及时检查,及早治疗,否则会导致病情的加重,严重的会导致不育。 【检查项目】 1、抽血化验肿瘤标记物。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正常值<5微克/升)和甲胎蛋白(AFP.正常值<25微克/升),检查值超过正常值,应作进一步检查。 2、胸部X线检查。包括透视或拍胸片,以了解有无肺部转移。 3、睾丸自检。先洗个热水澡,使阴囊松弛,以便摸到硬块和异常。检查时,双脚站立,摸摸是否有肿块或其他异常。正常睾丸呈卵圆形,表面光滑,中等硬度。 4、医生仔细检查双侧阴囊内肿块。怀疑睾丸肿瘤后,不宜作睾丸肿瘤局部穿刺活检,因较轻易引起肿瘤转移。确诊睾丸肿瘤性质需依靠手术后的病理报告。 5、B超检查。可较准确测定睾丸的大小、形态及有无肿瘤发生。非凡是隐睾患者,可了解睾丸发育情况及是否肿大、恶变等。 6、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可较为精确地了解腹膜后有无转移,对尚未行隐睾摘除、可能已恶变的患者尤为有益。 【诊断】 一、睾丸炎症状诊断 1、睾丸炎急性期高热,寒战,睾丸痛向腹股沟放射,伴恶心呕吐。 2、睾丸炎多在腮腺炎发生后3-4日出现,高烧可达40℃常伴虚脱,阴囊红肿,睾丸肿大,鞘膜积液,明显压痛,如为腮腺炎性的还可查到腮腺肿大。 二、睾丸炎诊断依据 1、高热、寒战、睾丸疼痛。 2、局部阴囊红肿,睾丸肿大。 3.、白细胞升高。

三、睾丸炎鉴别诊断 1、本病应与睾丸扭转,嵌顿疝及睾丸肿瘤相鉴别,睾丸炎有炎症症状,急性发作时有红肿热痛,借助B超或CT等影像学手段可鉴别。 2、临床上需要与急性附睾炎相鉴别。急性疾病早期可发现发炎的附睾,但后期就容易模糊。尿道没有分泌物、脓尿组织没有全身性传染性疾病,可以帮助诊断。因此,当出现类似睾丸炎症状时,要到医院进行睾丸炎检查,以便确诊。 总之,通常情况下,睾丸炎多为附睾炎伴发病症,临床如不及时治疗,危害很大。睾丸炎易诱发各种严重疾病,如精索静脉曲张、静索炎、前列腺炎,内分泌疾病、肾炎等肾脏疾病、泌尿感染疾病、恶性肿瘤等,严重威胁男人生命。 原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b716223992.html,/gwa/2014/0804/187143.html

【免费下载】真菌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真菌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真菌为低等真核生物,种类庞大而多样。据估计,全世界约有真菌150万种,已被描述的约8万种。真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存在于土壤、水、空气和生物体内外,与人类生产和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许多真菌在自然界的碳素和氮素循环中起主要作用,参与淀粉、纤维素、木质素等有机含碳化合物及蛋白质等含氮化合物的分解。有些真菌如蘑菇、草菇、木耳、麦角、虫草、茯苓等可直接供作食用和药用,或在发酵工业、食品加工业、抗生素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也有些种类引起许多植物特别是重要农作物的病害,如水稻稻瘟病、小麦锈病、玉米腥黑穗病、果树病害等。少数真菌甚至是人类和动物的致病菌,如白色假丝酵母Candida albicans等。因此,合理利用有益真菌,控制和预防有害 真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整理了已完成基因组序列测定的真菌的信息,并对真菌染色体组的历史、测序策略及其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 1真菌染色体组的研究历史和资源 1986年美国科学家Thomas Rodefick提出基因组学概念,人类基因组计划带动了模式生物和其它重要生物体基因组学研究。阐明各种生物基因组DNA中碱基对的序列信息及破译相关遗传信息的基因组学已经成为与生物学和医学研究不可分割的学科。由欧洲、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近百个实验室六百多位科学家通力合作,1996年完成第一个真核生物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基因组测序,这 对于酵母菌类群来说是一个革命性的里程碑,并且激起了真核基因功能和表达的第一次全球性研究(Goffeau etal,1996)。随后粟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Wood etal.2002)和粗糙脉孢 霉Neurospora crassa(Galagan etal.2003)染色体组的完成显露出酿酒酵母作为真菌模式生物的局限性。尽管如此,真菌染色体组测序的进展最初是缓慢的。为加快真菌染色体组研究的步伐,2000年由 美国Broad研究所与真菌学研究团体发起真菌基因组行动(fungal genome initiative,FGI),目的是 促进在医药、农业和工业上具有重要作用的真菌代表性物种的基因组测序。2002年2月FGI发表了第 一份关于测定15种真菌基因组计划的白皮书。2003年6月,真菌基因组行动发表了第二份白皮书,列 出了44种真菌作为测序的目标,强调对其中10个属即青霉属Penicillium、曲霉属Aspergillus、组 织胞浆菌属Histoplasma、球孢子菌Coccidioides、镰刀菌属Fusarium、脉孢菌属Neurospora、假丝 酵母属Candida、裂殖酵母属Schizosaccharomyces、隐球酵母属Cryptococcus和柄锈病菌属Puccin& 的物种优先进行测序。之后,经过FGI、法国基因组学研究项目联(G6nolevures Consortium)、美国能 源部联合基因组研究所(The DOE Joint Genome Institute,JGI)DOE联合基因组研究所、基因组研究 院(The Institute for Genomic Research,TIGR)、英国The Wellcome Trust Sanger InstimteSanger和华盛顿大学基因组测序中心等共同努力;得到包括美国国家人类染色体研究所、国 家科学基金会、美国农业部和能源部等的资助,也有来自学术界和产业集团如著名的 Monsanto、Syngenta、Biozentrum、Bayer Crop Science AG和Exelixis等公司的持续合作,在最近 的几年里,真菌基因组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至2008年6月1日,共有3734种生物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工作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公开发表812个完整的基因组,其中,70余种真菌基因组测序工作已经 组装完成或正在组装,分别属于子囊菌门、担子菌门、接合菌门、壶菌门和微孢子虫(Microsporidia) 的代表。此外,还有Ajellomyces dermatitidis和Antonospora locustae等20余种真菌基因组序列 正在测定中(Bemal etal.2001)。这些真菌都是重要的人类病原菌、植物病原菌、腐生菌或者模式生物,基因组大小为2.5—81.5Mb,包含酵母或产生假菌丝的酵母、丝状真菌,或者具有二型性(或多型性) 生活史的真菌,拥有与动物和植物细胞一样的的细胞生理学和遗传学特征,包括多细胞性、细胞骨架结

转录组学主要技术与应用研究

转录组学主要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姓名:梁迪 专业:微生物学 年级:2013 学号:3130179 二零一四年六月十五日

转录学主要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摘要:转录组(transcriptome)是特定组织或细胞在某一发育阶段或功能状态下转录出来的所有RNA的集合。转录组学研究能够从整体水平研究基因功能以及基因结构,揭示特定生物学过程以及疾病发生过程中的分子机理。目前,转录组学研究技术主要包括两种:基于杂交技术的微阵列技术(microarray)和基于测序技术的转录组测序技术,包括表达序列标签技术(Expression Sequence Tags Technology,EST)、基因表达系列分析技术(Serial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SAGE)、大规模平行测序技术(Massively parallel signature sequencing,MPSS)、以及RNA 测序技术(RNA sequencing,RNA-seq)。文章主要介绍了以上转录组学主要研究技术的原理、技术特点及其应用,并就这些技术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为其今后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转录组学;微阵列技术;转录组测序技术;应用 Study on the main technologies of transcriptomics and their application Abstract: The transcriptome is the complete set of transcripts for certain type of cells or tissues in a specific developmental stage or physiological condition. Transcriptome analysis can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molecularmechanisms involved in specific biological processes and diseases from the information on gen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Currently, transcriptomics technology mainly includes microarry -based on hybridization technology and transcriptome sequencing-based on sequencing technology, involving Expression sequence tags technology, Serial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 Massively parallel signature sequencing and RNA sequencing. The detailed principles,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s of the main transcriptomics technologies are reviewed here, and the challenges and application potentials of these technologies in the future are also discussed. This will present th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other researchers. Keywords: transcriptomics ; microarray ; transcriptome sequencing; application 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各种组学技术相继出现,其中转 录组学是率先发展起来以及应用最广泛的技术[1]。

急性附睾炎的治疗方法

急性附睾炎的治疗方法 急性附睾炎是男科常见疾病,是指睾丸及附睾的感染性疾病。临床中多见于中青年,以睾丸或附睾肿胀疼痛为特点。常由泌尿系感染和前列腺炎、精囊炎、性传播疾病扩散所致。如果治疗不及时,病灶容易迁延播散,若形成慢性附睾炎则容易久治不愈,给患者身心造成巨大的伤害。 笔者就最近我院附睾炎的相关病例,结合文献指南,对急性附睾炎的临床治疗方案及适用情况进行探讨。 一、急性附睾炎的手术疗法 近期有文献报道过急性附睾炎的手术疗法,研究对象为0-14岁的少年儿童。我院接诊的患急性附睾炎的患者多为成年人,年龄最低为16岁。针对少年儿童的特点,手术的优点可以总结为一下三个方面: ①快速缓解患者疼痛等症状; ②恢复患者睾丸、附睾的血供和氧供,避免相关组织的坏死; ③促进附睾炎性肿块的消除。 因少年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单纯应用非手术疗法的预后可能不佳,同时小儿的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因此笔者认为手术疗法可作为小儿附睾炎的优选方法。 二、急性附睾炎的非手术疗法 急性附睾炎的非手术疗法有很多种,笔者结合临床实践及近期文献报道筛选出一下几种效果

较为明显的方法: 1、阴囊托带/紧身内裤 急性附睾炎发病紧急,症状以局部肿胀和坠痛为主。指南中曾指出缓解附睾炎症状的方法可以采用上托阴囊的方式。具体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常用阴囊托带来上托固定阴囊。 方法是: 1)制作阴囊托带。 阴囊托带由椭圆形的纯棉布制成,包括兜套、衬垫和布带等部分。在兜套的底层做一个等边三角形衬垫,在衬垫的中间设置夹层。在衬垫三角形的顶端留置一个圆孔(使阴茎从此孔套出)。在衬垫的顶端缝制一条宽布带,在衬垫的两底角处各缝制两条布带。 2)使用阴囊托带。 指导患者用兜套将阴囊套好,将阴茎从衬垫顶端的圆孔处套出,将衬垫两侧底角的布带分别固定在其左右大腿上,将衬垫顶端的宽布带固定在其腰带上。 有条件者可在衬垫的夹层内放置冰袋对其阴囊进行冰敷。经过我们的临床观察,对附睾炎患者进行使用阴囊托带对其阴囊进行保护,可显著提高其治疗的效果,缓解其阴囊胀痛、沉坠感等症状,甚至提升了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部分地区无法制作托带可以采用穿着紧身内裤上托阴囊的方法,同样有效[1]。 2、中医特色疗法化热散外敷 附睾炎住院患者的常规疗法是使用抗生素点滴。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我院自行研制的

进化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研究进化基因组学进展 摘要:进化基因组学是利用基因组数据研究差异基因功能、生物系统演化、从基因在水平探索生物进化的学科。随着近年来基因组数据的不断增加,进化基因组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进化基因组学主要包括从基因组水平理解和诠释生物进化和新基因分析研究探索两方面的内容。本文介绍了进化基因组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较为常用的方法,以及近年来在细菌、酵母、果蝇进化基因组学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进化基因组学系统进化比较基因组学新基因 正文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基因组学的飞速的发展,人们积累了大量的基因组学数据,利用所得的大量的基因组数据与进化生物学相结合,在基因组水平研究生物进化机制,随即产生了进化基因组学。 近年来进化基因组学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研究差异基因功能、生物系统演化、从基因在水平探索生物进化的终极方式等方面有重大突破,对人类理解生命现象和过程有重要作用。 研究系统进化学通常包括两个关键步骤:一方面,在不同物种中鉴定同源性特佂,另一方面利用构建系统进化树的方法比较这些特征,进而重新构建这些物种的进化历史[1]。针对这两个关键步骤,传统系统进化学,常采用基于形态学数据和单个基因研究的同源性状鉴定和重建系统进化树(常包括距离法、最大简约法、概率法)[1]的方法来研究。在目前拥有丰富基因组数据的条件下,我们可以分析基因组数据,利用进化基因组学研究系统进化。 一、目前进化基因组学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1)在比较不同生物的基因数据的基础上,从基因组水平理解和诠释生物进化;(2)通过对新基因的分析研究探索基因进化过程的规律两个方面。在进行全基因组进化分析方面,进化基因组学主要集中于构建系统进化树、研究基因组进化策略、研究生物功能变化和进化机制、进化和生态功能基因组学、基因注释的等方面;在新基因方面

宏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

宏基因组学的研究状况及其发展 摘要:宏基因组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技术包括从环境样品中提取微生物混合基因组DNA、利用可培养的宿主菌建立宏基因组文库及筛 选目的基因。该技术可以克服传统培养技术的不足,是研究未培养微生物、寻找新功能基因和开发获得新资源的重要新途径。目前宏基因组学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并在医药、农业、能源开发、环境修复、生物技术、生物防御等方面有了较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宏基因组学、宏基因组、基因组文库构建、文库筛选、未培养微生物、研究进展 随着微生物学的发展,微生物基因组全序列测定计划正在全球被快速地推行,但现有技术条件下,自然界存在的可培养微生物不到总数的1%,阻碍了该计划 的发展,使得绝大多数的微生物资源不能被开发和利用。21世纪初,随着测序能力的提高和基因组学的发展,科学家提出了一种研究不可培养微生物基因组的新思路——直接对含有各种不可培养的微生物的群体进行基因组序列的测定。这类研究称为Metagenomics,前缀“Meta”源于希腊语。意思是“超越”。科学家选择它来表示这种基因组研究超越了传统意义上分析单一物种的基因组学,将研究对象定为由种类众多的微生物组成的整个菌落。国内的研究者也据此将该术语翻译为“宏基因组学”。 1 宏基因组的概念 宏基因组 (也称微生物环境基因组、宏基因组学、元基因组学、生态基因组学) 是由Handelsman等1998年提出的新名词, 其定义为“the genomes of the total microbiota found in nature”,即生境中全部微小生物遗传物质的总和。它包含了可培养的和未可培养的微生物的基因, 目前主要指环境样品中的细菌 和真菌的基因组总和。而所谓宏基因组学就是一种以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群体基因组为研究对象, 以功能基因筛选和测序分析为研究手段, 以微生物多样性、种群结构、进化关系、功能活性、相互协作关系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研究目的的新的微生物研究方法。一般包括从环境样品中提取基因组 DNA, 克隆DNA到合适 的载体,导入宿主菌体,筛选目的转化子等工作。宏基因组文库既包含了可培养的又包含了不能培养的微生物基因,避开了微生物分离培养的问题,极大地扩展了微生物资源的利用空间,增加了获得新的生物活性物质的机会,为新的医药产业和发现新的生物技术提供丰富的基因文库,并利于环境微生物有机群体的分布和功能的研究。 2 宏基因组学的研究过程 2.1 宏基因组文库的构建 宏基因组文库的构建沿用了分子克隆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并根据具体环境样品的特点和建库目的采用了一些特殊的步骤和策略。一般包括样品总DNA的 提取、与载体连接和克隆到宿主中。 2.1.1样品总DNA的提取 宏基因组文库构建的关键之一是获得高质量的目的样品的总DNA。目的样品 的采集是第一步,除了需严格遵循取样规则外,取样中应尽量避免对样品的干扰,缩短保存和运输的时间,使样品能更好地代表自然状态下的微生物原貌。 根据提取样品总DNA前是否分离细胞,提取方法可以分为原位裂解法和异位 裂解法。原位裂解法主要是通过去污剂处理(如SDS)、酶解法(如蛋白酶K)、机械

无精症睾丸穿刺护理方法及效果分析

无精症睾丸穿刺护理方法及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无精症睾丸穿刺护理的方法和发挥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 在2015年3月~10月诊治的无精症患者96例进行治疗护理分析,根据护理方法 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8例,研究组患者选择综合护理干预 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临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中共有42例手术成功,对照组患者有34例手术成功,研究组患者的 手术成功率更高,从术后伤口情况上看,研究组患者的伤口渗血、敷料脱落等情 况也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精 症睾丸穿刺的治疗中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升手术治疗的成功率,术后不易出 现伤口渗血等不良情况,选择BD敷贴进行术后伤口覆盖可提升患者的舒适度, 有着积极的护理价值。 【关键词】无精症;睾丸穿刺;护理方法;效果分析 无精症是男性不育疾病的一种,发病率占据男性不育疾病的10%,分为梗阻性无精症和 非梗阻性无精症,对患者进行睾丸穿刺活检可以进行准确的病理学诊断,了解患者的生精能力,了解疾病出现的原因,是当前临床治疗无精症的重要手段[1]。睾丸穿刺具有安全性高、 操作简单的特点,并且手术可重复进行,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能够提升治疗的 效果,本文对此进行了总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5年3月~10月收治的无精症患者96例进行护理分析,根据护理方法的 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患者符合临床上诊断无精症的标准,并进行睾丸 穿刺治疗,本次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均签署治疗知情书。患者的年龄在25~35岁 之间,婚后不育的时间在2~7年之间,两组患者的年龄、不育时间等数据资料不进行统计分析,并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护理方法 研究组患者选择综合临床护理干预,首先是心理干预护理,进行睾丸穿刺的治疗需要承 受很大的心理压力,不仅来自于医疗,还有社会和家庭,并且很多患者需要反复治疗,因此 稳定患者的情绪,缓解患者出现的恐惧、焦虑等负面心理情绪[2]。在手术之前要加强与患者 的沟通,态度语气温和,解决患者提出的问题,告知患者手术的时间和过程,取得患者的配合,让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更高。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隐私,保护患者的自尊心。手术前准备好 手术用具,比如针头、注射器、麻醉药等,对疼痛敏感、初次穿刺的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在 手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状态,稳定患者的紧张,手术操作要熟练,穿刺完成后匀速拔 出注射器枕头,对穿刺点进行压迫和敷料覆盖。本文研究组患者选择BD敷贴和无菌纱布, 覆盖后再次消毒,避免敷料四周粘合等[3]。 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临床护理,根据手术治疗要求和临床护理规范进行,选择无菌纱布 进行伤口覆盖。 1.3护理效果判定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成功情况,并且统计术后伤口敷料情况,结合患者的护理满意 度进行综合的效果判定。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5.0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并且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数 据进行差异检验,其中计数资料用(n,%)表示,差异进行卡方检验,当检验结果P<0.05时 可以表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患者中共有42例手术成功,手术成功率为87.5%,对照组患者有34例手术成功,手术成功率为70.8%;慈宁宫术后伤口敷料情况上看,研究组患者共有4例出现敷料脱落、 伤口渗血等情况,对照组患者共有17例出现术后渗血、敷料不适等情况,数据见表一。

基因组学研究的应用前景

基因组学研究的应用前景摘要:基因组学是一门研究基因组的结构,功能及表达产物的学科,基因组的结构不仅是蛋白质,还有许多复杂功能的RNA,包括三个不同的亚领域,及结构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和比较基因组学。近几年,基因组学在微生物药物,细菌,病毒基因,营养基因方面都有进展,其前景是光明的。 关键词:基因研究未来结构 一、微生物药物产生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微生物药物是一类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多样的次级代谢产物,近年来多个产生菌基因组序列已经被测定完成,在此基础上开展的功能基因组研究方兴未艾,并在抗生素生物合成,形态分化,调控,发育与进化及此生代谢产物挖掘等方面有着新的发现,展现出广阔的研究前景,青霉素及其衍生的《》内酰胺类抗生素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的卫生保健和生活质量,并促进研究人员不断对其工业生产菌株类黄青霉进行遗传改良和提高其产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经过60年的随机诱变筛选,当前青霉素产量至少提高了三个数量级,同时,青霉素的生物合成机理也得到了较为清晰的阐述,其pcbAB编码的非核糖体肽合酶ACVS~DPcbc编码的异青霉素N合成酶IPNS位于细胞质中,而苯乙酸COA连接酶PenDE编码的IPN酰基转移酶位于特殊细胞器一微体中。 研究发现,青霉素合成基因区域串联扩增,产黄青细霉胞中微体含量增加都可显著提高青霉素产量。然而随机诱变筛选得到的黄青霉工业菌株高产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为此,2008年荷兰研究人员联合国美国venter基因组研究所对黄青霉wisconsin54—1225进行了基因组测试和分析,并进一步利用DNA芯片技术研究了wisconsin54—1255及其高产菌株DS17690在培养基中是否添加侧链前体苯乙酸情况下的转录组变化,四组数据的比较分析发现,有2470个基因至少在其中一个条件下是差异表达的,根据更为严格的筛选标准,在PPA存在的条件下,高产菌相比测序菌株有307个基因转录是上调的,和生长代谢,青霉素前体合成及其初级代谢和转运等功能相关,另有271个基因显著下调,主要是与生长代谢及发育分化相关的功能基因。 二、乳酸菌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

进化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进化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刘超 (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济南250100) 摘要:进化基因组学是利用基因组数据研究差异基因功能、生物系统演化、从基因在水平探索生物进化的学科。随着近年来基因组数据的不断增加,进化基因组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进化基因组学主要包括从基因组水平理解和诠释生物进化和新基因分析研究探索两方面的内容。本文介绍了进化基因组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较为常用的方法,以及近年来在细菌、酵母、果蝇进化基因组学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进化基因组学系统进化比较基因组学新基因 前言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基因组学的飞速的发展,人们积累了大量的基因组学数据,利用所得的大量的基因组数据与进化生物学相结合,在基因组水平研究生物进化机制,随即产生了进化基因组学(Evolutional Genomics)。 近年来进化基因组学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研究差异基因功能、生物系统演化、从基因在水平探索生物进化的终极方式等方面有重大突破,对人类理解生命现象和过程有重要作用。 1进化基因组学研究内容 研究系统进化学通常包括两个关键步骤:一方面,在不同物种中鉴定同源性特佂,另一方面利用构建系统进化树的方法比较这些特征,进而重新构建这些物种的进化历史[1]。针对这两个关键步骤,传统系统进化学,常采用基于形态学数据和单个基因研究的同源性状鉴定和重建系统进化树(常包括距离法、最大简约法、概率法)[1]的方法来研究。在目前拥有丰富基因组数据的条件下,我们可以分析基因组数据,利用进化基因组学研究系统进化。

目前进化基因组学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1)在比较不同生物的基因数据的基础上,从基因组水平理解和诠释生物进化;(2)通过对新基因的分析研究探索基因进化过程的规律两个方面[2](如图1)。在进行全基因组进化分析方面,进化基因组学主要集中于构建系统进化树、研究基因组进化策略、研究生物功能变化和进化机制、进化和生态功能基因组学[2]、基因注释的等方面;在新基因方面主要分析基因产生机制和新基因固定及其动力学研究。 图1 进化基因组学主要研究内容 目前进化基因组学的研究有力的解决了一些基础性的进化问题,但也出现了一些未来需要急需解决的挑战。例如生物进化的本质和目前重建系统进化树方法的限制[1]。 2研究进化基因组学的方法 研究进化基因组学的方法主要包括利用基因组数据分析和研究新基因的产生和演化两种。 2.1利用基因组数据进行系统进化分析 利用基因组数据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常有基于基因序列的方法和基于全基因特征的方法。(如图2)

基因组学的研究内容

基因组学的研究内容 结构基因组学: 基因定位;基因组作图;测定核苷酸序列 功能基因组学:又称后基因组学(postgenomics基因的识别、鉴定、克隆;基因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 蛋白质组学: 鉴定蛋白质的产生过程、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方式 遗传图谱 (genetic map)采用遗传分析的方法将基因或其它dNA序列标定在染色体上构建连锁图。 遗传标记: 有可以识别的标记,才能确定目标的方位及彼此之间的相对位置。 构建遗传图谱 就是寻找基因组不同位置上的特征标记。包括: 形态标记; 细胞学标记; 生化标记;DNA 分子标记 所有的标记都必须具有多态性!所有多态性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形态标记: 形态性状:株高、颜色、白化症等,又称表型标记。 数量少,很多突变是致死的,受环境、生育期等因素的影响 控制性状的其实是基因,所以形态标记实质上就是基因标记。

细胞学标记 明确显示遗传多态性的染色体结构特征和数量特征 :染色体的核型、染色体的带型、染色 体的结构变异、染色体的数目变异。优点:不受环境影响。缺点:数量少、费力、费时、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不利 生化标记 又称蛋白质标记 就是利用蛋白质的多态性作为遗传标记。 如:同工酶、贮藏蛋白 优点: 数量较多,受环境影响小 ?

缺点: 受发育时间的影响、有组织特异性、只反映基因编码区的信息 DNA 分子标记: 简称分子标记以 DNA 序列的多态性作为遗传标记 优点: ? 不受时间和环境的限制 ? 遍布整个基因组,数量无限 ?

不影响性状表达 ? 自然存在的变异丰富,多态性好 ? 共显性,能鉴别纯合体和杂合体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 RFLP ) DNA 序列能或不能被某一酶酶切,

植物功能基因组学及其研究技术_崔兴国

第9卷 第1期2007年3月 衡水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H e n g s h u i U n i v e r s i t y V o l.9,N o.1 Ma r.2007植物功能基因组学及其研究技术 崔兴国 (衡水学院 生命科学系,河北 衡水053000) 摘 要:植物基因组的研究已经由以全基因组测序为目标的结构基因组学转向以基因功能鉴定为目标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是利用结构基因组学积累的数据,从中得到有价值的信息,阐述D N A序列的功能,从而对所有基因如何行使其职能并控制各种生命现象的问题作出回答.近年来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技术主要包括表达序列标签、基因表达的系列分析、D N A微阵列和反向遗传学等.对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将有利于我们对基因功能的理解和对植物形状的定性改造和利用. 关键词: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技术 中图分类号:Q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65(2007)01-0023-04 基因是细胞的遗传物质,决定细胞的生物学形状,细胞的生物学功能最终是由大量的基因表达完成的.随着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的完成,生命科学研究的重点已经从结构基因组学转移到了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特别是模式植物拟南芥(A r a b i d o p-s i s t h a l i a n a)和水稻(O r y z a s a t i v a)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公共数据库中已经积累了大量基因序列信息,获得了许多与植物发育相关的功能基因,在此基础上应用实验分析方法并结合统计和计算机分析来研究基因的表达、调控与功能,并相应诞生和发展了一批新的研究技术,为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提供了必要而有效的技术支撑.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最终目标是解析所有基因的功能,即从基因水平上大规模批量鉴定基因的功能,进而全面研究控制植物生长发育及响应环境变化的遗传机制,在基因组序列与细胞学行为之间起到桥梁作用,共同承担起从整体水平上解析生命现象的重任. 1 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是一个有机体或有机体的一部分形态建成和功能按一定次序而进行的一系列生化代谢反应的总合,反应在分子水平上,它要求相应的遗传代谢途径必须按照特定的时空次序严格进行以保证正常发育.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就是要利用植物全基因组序列的信息,通过发展和应用系统基因组水平的实验方法来研究和鉴别基因组序列的作用;研究基因组的结构、组织与植物功能在细胞、有机体和进化上的关系以及基因与基因间的调控关系;从表达时间、表达部位和表达水平3个方面对目的基因在植物中的精细调控进行系统研究.当前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主要集中于一年生的拟南芥与水稻两个物种上,这主要是由于它们的遗传背景清楚,基因组较小,基因结构简单而且易于进行分子生物学操作.拟南芥研究组“2010计划”的宏伟目标是充分利用拟南芥基因组计划获得的序列信息并结合功能基因组研究技术来获知其25000个基因的全部功能,例如开花的诱导过程是植物生活周期中最奇妙的过程,目前从拟南芥中鉴定了提早开花和延迟开花的多种突变体,显示植物开花受多个遗传基因的控制,如延迟开花的两个突变体是由等位基因 C O(C O N S T A N S)和L D(C O L D L U M I N I D E P E N- D E N S)突变引起,这两个基因均已被克隆,并使其在转基因植物的叶片中进行表达,将C O基因转移到拟南芥中,高效表达C O蛋白的转基因植株即使处于短日照条件下也会开花,这说明C O基因具有激活开花基因的作用.对模式植物功能基因组的研究将有助于整个植物基因组学的研究. 目前的功能基因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c D N A全长克隆与测序;(2)获得D N A芯片 ①收稿日期:2006-10-12 作者简介:崔兴国(1963-),女,河北冀州市人,衡水学院生命科学系副教授.

男性不育患者经皮附睾或睾丸穿刺取精术的护理分析

男性不育患者经皮附睾或睾丸穿刺取精术的护理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男性不育患者经皮附睾或睾丸穿刺取精术(PETSA)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间入本院治疗的36例PETSA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均是18例。A组给予围术期护理,B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 护理效果。结果:A组的取精成功率为94.44%,B组为61.11%,两组对比,差异 显著(P<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B组为44.44%,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PETSA患者行围术期护理可提高其取精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男性不育;经皮附睾或睾丸穿刺取精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9-0180-01 男性不育的常见原因是无精子症,其是指在射精正常条件下,精液内无精子。其病因是输精管先天性发育缺陷或附睾阻塞等[1]。临床中多采用穿刺取精术明确 诊断及配合后期单精子卵泡浆内注射(ICSI)解决生育问题,其中以PETSA最为 常见。该术式具有操作简单、创伤性小和安全性高等优势,备受临床青睐。为确 保手术效果,临床中都为该术式患者行护理干预。研究中以2017年2月—2019 年2月间入本院治疗的36例PETSA患者为主体,旨在探究PETSA的护理效果, 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7年2月—2019年2月间入本院治疗的36例PETSA患者为研究主体。经伦理委员会直接审查,且得到批准。随机分成A组和B组,均是18例。其中,A组年龄范围是24~45岁,平均(30.25±0.18)岁;无精子原因为:输精管缺如 7例,附睾管或输精管堵塞4例,睾丸发育不全6例,其他1例。B组年龄范围 是23~48岁,平均(31.02±0.11)岁;无精子原因为:输精管缺如8例,附睾管 或输精管堵塞6例,睾丸发育不全3例,其他1例。上述数据对比并无差异(P >0.05),可比较。 1.2 方法 B组给予常规护理,即心理护理、明确注意事项、术前准备和应急处理等。A 组给予围术期护理,具体为: 1.2.1 PETSA术前护理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与心理状态,讲解疾病治疗知识,普及配合要点,提高其配合度。备好注射器(1ml、5ml)、针头、培养液与睾丸 穿刺包等手术物品。若患者的疼痛敏感度高或情绪过度紧张可使用利多卡因(1%)进行局部麻醉处理。穿刺前0.5h肌注30~50mg的哌替啶,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1.2.2 PETSA术中护理医生于穿刺附睾时托起患者阴囊,并在阴囊皮下有效 固定附睾。护理人员将规格为1ml的注射器接好5号针头,并抽吸培养液0.2~0.5ml传递给医生。由医生行附睾头部和体部穿刺处理,并抽吸其中液体,护理 人员立即将吸出液送至实验室镜检。若可见活动性精子则结束操作。若无精子或 无法清晰辨别附睾,则行睾丸穿刺处理。护理人员抽吸2ml的利多卡因(1%)与 培养液传递给医生,医生行局部麻醉处理。护理人员抽吸培养液传递给医生进行 睾丸穿刺,拔出针头后由护理人员使用纱布加压穿刺点。 1.2.3 PETSA术后护理叮嘱患者严格卧床1~2h,并定时观察阴囊变化,使用 冰水冷敷穿刺点,避免皮下血肿等情况。若患者伴有明显疼痛需对其行止痛治疗。

中药治附睾结节偏方

中药治附睾结节偏方 当男性患附睾炎时间较长时,附睾就会在炎症的长期刺激下出现增生、纤维化,最终形成附睾结节,而很多男性会因为附睾结节而产生很大的心理负担,他们一方面担心会影响性生活,另一方面也担心会影响身体健康,因此他们想知道有没有中药偏方能够使附睾结节消失的,那么究竟有没有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中医认为治疗附睾结节要以活血化瘀、软件散结为主,因此中医在治疗时多用以下的偏方: 1.大补阴丸 大补阴丸是由银花30g、荔枝核20g、黄柏15g、熟地15g、知母12g、龟板12g和猪脊髓1匙(蒸熟兑服)组成的。此方具有滋阴清热,活血祛瘀,理气止痛的功效,因此可治疗附睾炎结节。 2.加味枝橘汤 枝橘汤是由茵陈20g、秦艽15g、车前子15g、荔枝核12g、广橘核12g、泽泻12g、柴胡10g、赤芍10g、川楝子10g、胆草10g和生甘草6g组成的。此方具有疏肝理气,化湿清热的功效,因此可治疗附睾结节。 3.柴橘乌贝汤 柴橘乌贝汤是由海藻12g、大贝母12g、白芥子12g、橘核9g、附片9g、柴胡6g、乌药6g和青皮6g组成的。此方具有软坚散结、疏肝理气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附睾结节。 虽然以上的中药偏方能够用于附睾结节地治疗,但由于其疗效是否

确切还尚无定论,因此若想能够有效的治疗附睾结节最好选择由武汉李小平中医发明的专利方中药利尿消炎丸来治疗。 李中医认为要想彻底的消除附睾结节就要从两个方面来入手,一是要能够有效地治疗附睾炎,从源头防治结节的形成;二是要能够消散已经形成的结节。而要想达到以上这两个目的则需要治疗的药物要具备清热利尿和活血化瘀的功效。 而利尿消炎丸是由车前子、滑石、瞿麦、扁蓄、鱼腥草、当归、红花、桃仁、王不留行等五十几味中药成分配伍而成的,而这些中药成分不但使利尿消炎丸具备了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和利尿通淋的功效,而且还使其具备了抗增生、抗纤维化、抗钙化和消肿的功效,因此不但能够有效地治疗附睾炎,防止附睾出现增生、纤维化,而且还可以通过帮助患者调节内里、平衡气血来化解已经产生的结节,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所以大家不妨试试。

环境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环境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贾海鹰 张徐祥 孙石磊 赵大勇 程树培*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南京,210093) E-mail(jhy194@https://www.wendangku.net/doc/b716223992.html,) 摘 要:本文系统地介绍了环境基因组学的基本概念、研究的主流技术平台及其在环境污染控制、健康风险检测与评价等方面地应用,并阐明了环境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学两者之间的关系。环境基因组学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了环境污染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为检测、控制环境污染维护环境健康注入了新的活力。 关键词:环境基因组学 生物信息学 健康风险评价 环境污染 环境健康 1.引言 2003年4月14日,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顺利完成。HGP成功地绘制出了遗传图谱、物理图谱、序列图谱和转录图谱4张图谱。这标志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所有目标全部实现。至此,HGP的研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从结构基因组学研究时代进入了功能基因组(后基因组)时代[1-2],因此也就有了“人类后基因组计划”。HGP正朝着生物信息科学、计算机生物技术、数据处理、知识产权及社会伦理学研究等多方面发展,对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医疗卫生、食品制药、人文科学各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环境基因组学(environmental genomics)是在人类基因组基础上发展的功能基因组内容之一,由基因组学和环境科学交叉融合而成,是一个近期发展起来的新型边缘学科,是基因组学技术和成果在环境污染保护与控制和生态风险评价中的应用,在其发展的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已渗透到环境科学研究的各个研究领域并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环境基因组学的概念与定义 至今,国内外学者对环境基因组学还没有统一明确的定义。但是,大多数学者认为,环境基因组学(environmental genomics)的概念与毒理基因组学(toxicogenomics)密切相关。自从1999年Nuwaysir等[3]首次提出毒理基因组学概念至今,在短短的八年的时间里这一概念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着。目前人们普遍采纳的定义有两种,一种是美国国家毒理学规划机构给出的定义[3]:毒物基因组学是研究外来化学物对基因活性和基因产物的影响及相互作用的科学;另一种是由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定义[3],认为毒物基因组学是一门与遗传学、基因组水平上RNA表达(转录组学) 、细胞和组织范围的蛋白表达(蛋白质组学)、代谢谱(代谢组学) 、生物信息学和常规毒理学结合,以阐明化学物作用模式和基因-环境相互作用的潜在意义的科学。1998年4月4日,美国国会顾问环境卫生科学委员会正式投资专项基金进行环境基因组计划研究,其目的是专门研究与环境相关疾病的遗传易感性,寻找对化学损伤易感的基因,鉴定对环境发生反应基因中有重要功能的多态性,并确定它们在环境暴露引起疾病的危险度方面的差异;在疾病流行病学中研究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从而改善遗传分析技术,优化研究设计,建立样品资源库,把公用的多态性应用于社会、法律和伦理学[4-7]。2001年,Miller 提出环境基因组(Environmental Genomics)是在人类基因组(HGP)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 - 1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