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图片新闻报道的重要性

图片新闻报道的重要性

图片新闻报道的重要性
图片新闻报道的重要性

[摘要]在传统的报纸编排中,报纸以文字传播为主。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进入了这样一个状态:文字让人厌倦,让人不过瘾。因此,在阅读方面,人们不可抗拒地走进一个新的时代——读图时代。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以及这种现象不断成为一种趋势,作为记录历史、反映现实的图片新闻,也越来越受到报刊的重视和读者的欢迎。

[关键词]读图时代;新闻图片;齐鲁晚报

在大众报业不断发展的今天,作为传统纸质媒体强大支撑的报纸进入了读图时代,人们也逐渐从“读文时代”向“读图时代”迈进。俗话说“有图有真相”,如果说真实是新闻的基石,新鲜是新闻的血液,那么图片就是新闻的眼睛。图片新闻作为现代报纸吸引读者的明亮视窗,在一张报纸中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在今天,图片已不再是简单的新闻形式和点缀版面的手段,而是一种吸引读者注意力的方式,甚至是一种捷径。它是提高新闻报道现场感和贴近性的一个亮点,是增强报纸市场竞争力的一大要素。因此规范和加强图片新闻在新闻报道中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选择了山东省发行量最大、最具社会影响力和媒体研究价值性的《齐鲁晚报》作为论述的依据和支撑点。

一、新闻图片及读图时代

(一)新闻图片的定义及发展历程

1、新闻图片的定义

新闻图片是指通过视觉手段来传达信息的新闻报道体裁,是新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具有纪实性,证实性,实感性等特点。广义的新闻图片主要包括新闻照片、新闻漫画、新闻图表。而狭义的新闻图片则仅仅是指新闻照片,是指对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景的拍摄,是重现人、物、景的原貌1[p211]。它的特性是显形,将照片制成图片主要是发挥新闻信息的传播作用,有些照片具有新闻美术价值,为美化报纸版面而制成图片。在此我们也只是讨论新闻照片在报纸版面中的作用。

2、新闻图片的发展历程

从黑白到彩色印刷,从点缀到共分天下,新闻图片在我国报端登场已经有挺长时间了,但长期以来始终是文字新闻的配角,有时主要是为了点缀版面,形式比较单一。近几年,图片新闻以及新闻图片在报纸版面中越来越被重视起来,大量运用新闻图片已经是当今报业竞争的一个重要的手段,许多新闻图片在题材重大、现场感强、形象直观的新闻报道中唱主角、挑大梁。这种以真实的纪实性、鲜明的形象性、强烈的感官刺激性的新闻图片吸引了大量的受众,为提升报纸的竞争力增加了砝码。

1990年8月,在银川举行了第一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摄影研讨会,邵华泽以人民日报总编辑的身份在会上发言,提出“两个提高一个关键”的思想,首先就是要提高对新闻摄影的认识,充分认识新闻摄影在整个报纸宣传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2。会后,“图文并重,两翼齐飞”开始成为我国报纸的共识。“图文并茂,两翼齐飞”的方针,标志着图片在我国报纸传播中的地位的提升。

媒体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媒体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20世纪中后期电视的出现加强了报纸对图片的重视,因为照片提供给读者的固定形象对于那些习惯图像的人们来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中国日报》从80年代中期开始,每天在第一版位置刊登一张大照片,强化一版的视觉冲击力,使报纸更有生气和吸引力。

到20世纪90年代,勃兴的“版面革新”浪潮几乎席卷了中国报业市场的各个角落。《齐鲁晚报》也是在全国晚报界较早实现彩色印刷,新闻图片以彩色图片为主,重点突出图片的真实性和视觉冲击力。

(二)新闻图片的作用

打开报纸,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无非是标题和图片,而笔者认为图片会更抢眼些,因为新闻图片直观、形象、生动、贴近生活,易读易懂,为读者所喜爱,这也是新闻图片重要的传播优势。一张优秀的新闻图片配以简洁的文字说明,它的直观性包含着丰富的信息和醒目的内容,读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读懂内容,获取图片传播的信息。在《齐鲁晚报》在报道考研占座和每年世界最大人口移动的春运报道中,一幅幅具有视觉冲击力照片映入人们眼帘,抓住了人们的眼球。这种现象新闻报道无需大篇幅的文字,几张高质量具有视觉美感度的新闻照片足以抓住受众的眼球,留住受众的脚步。

(三)读图时代的到来

1998年,花城出版社编辑钟洁玲为推广其策划出版的《红风车经典漫画丛书》,第一个提出了“读图时代”的到来。“读图时代”一词无疑是描述这样一种现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文字让人厌倦,让人不过瘾,需要图片不断刺激我们的眼球,激发我们的求知欲和触动我们麻木的神经。在传播方式上,原来的印刷媒介变成了现在的电子媒介和数字媒介,于是单纯的以文字占主导地位的获取新闻方式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被新闻图片的方式所取代3。读图时代的到来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传统媒体尤其是纸质媒体的变革和创新,报纸越来越从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新闻图片上入手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二、新闻图片在新闻报道中的使用

(一)报纸版面新闻图片的选择标准

新闻图片说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并不是谁随便简单的拍上几张图片就可以编排到版面上。一张高质量的新闻图片必须是真实的、自然的,层次丰富、对比清晰的。而且报道的题材具有新闻价值,具有正面的社会效果,具有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并且照片的内容和形式符合报纸的特点,便也后期版面编排。《齐鲁晚报新》闻图片使用标准和大多数其他的纸质媒体的选用方式大致相同。首先反映的内容是真实的,而不是拍摄者摆布或者制造出来的;其次新闻照片报道的题材具有新闻价值;画质清晰,具有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等等。所以高质量的要求使得《齐鲁晚报》在新闻图片上的拍摄、选择及后期编排上有着较大的影响力。

(二)新闻图片在报纸中的使用

现今,新闻图片在作用毋庸置疑,报纸对图片的运用更是达到前所未有的境界。从全国性的重大事件,如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到民生小事,春运、考研占座等的报道中,几乎所有报纸都采用了大量巨幅新闻图片,而且很多是彩色新闻照片,版面上流光异彩,气势夺人。另外,据统计,1992年全国47家大报中.每月采用照片200张以上的报纸有31家,其中用300张以上的有5家,平均每天每报7至10幅。而2003年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运用的图片较以上各报急剧增加4。

以《齐鲁晚报》为例,在2008年8月12日,奥运报道《运行天下》的封面选用了中国举重选举选手张湘祥获胜后的深情拥吻杠铃的照片,人们图片上看到了是一个强壮大力士的另外一面,坚毅的表情掩饰不了内心的喜悦,呈现的是心中各种复杂潜流的涌动,和标题《铁汉柔情》形成一个很好的契合,表达非常到位。随后在后期的奥运报道中,齐鲁晚报编辑部加大了对优秀图片的选择范围,重视图片的精心制作和印刷对图片效果的支撑作用。比如,8月13日下午男子双人三米板决赛最后一跳,山东籍运动员王峰紧握的胜利的拳头最先伸出水面的图片被选用,并放在以突出位置,这幅为山东夺得首金的“拳头”照片也成为了齐鲁晚报奥运报道的独家照片。

三、加强和规范新闻图片在报纸版面中的使用

从报纸编辑到受众,从网络到报纸,大家都对新闻图片在新闻报道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肯定,并积极努力寻求一条更宽广、更成熟的发展道路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但是有些媒体在文字报道和图片报道的侧重点上却有些偏差,不能很好的分清“图文并茂”和“图文并重”。

这里有三种较大的误区。一是重文轻图。报纸编辑及版面设计仍处于传统思维模式之中,认为文字是报纸的灵魂,文字是版面的主宰,应该一切向文字看齐。只有文字不够用了,才用几张照片来凑。二是重图轻文。某些报纸过分夸大图片作用,盲目追求视觉效果,对新闻图片的使用贪大求多。有的编辑认为视觉强势与图片大小成正比,为了销售量,不惜大量使用图片或使用大幅图片。三是随意更改新闻图片。有的编辑在处理版面时,正好版面空一块,为了不改排文字,就图省事把照片拉长或是压扁,使照片变形,借以填补空白。显然这里把新闻照片当成了哈哈镜,已经改变了新闻的真实客观的形象,新闻图片的真实性已不具备了5。

总结

报纸是传播新闻的工具,新闻图片作为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严格遵守新闻“真实性”,真正做到“图文并重,两翼齐飞”。

不同时代的报纸新闻应该满足不同时代人的精神需求、生活需求,在这个注意力经济时代,报纸需要以最快的时间抓住读者的眼球,就需要以更快捷、更鲜明的方式将新闻信息呈现给读者,图片新闻正是在充当着这个角色。

参考文献

1张子让《新闻编辑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许林《新闻照片不是哈哈镜》《人民摄影报》 2000年5月24日

3胡某、田静:《邵华泽在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上的发言》新华网4米虫《新闻图片的规范使用》新浪网

5许林《“图文并茂”不等于“图文并重”》《新闻战线》2003年第一期

新闻与文学的区别之

新闻与文学的区别之 新闻叙事与文学叙事的差别 新闻与文学,这两种有着各自发展轨迹和历史的两种文体,近来又出现了相互交融的争议。为了让这两种肩负不同使命的文体保持自己的纯洁性,为其划清泾渭的学者很多。然而随着受众媒介素养的提升,社会对文学和新闻的需求开始显现出新的特点,也有很多呼声要求两种文体取长补短。因此,厘清它们的差异,把握它们的基本目的和原则对于我们深入理解新闻与文学大有裨益。 80年代中期,叙事学理论开始被逐步介绍到中国,特别是杰姆逊在北大的演讲,带来了中国叙事学的繁荣。从新闻叙事角度研究新闻以及新闻与文学的差别,成为又一有效手段。 一、叙事目的的差异 在《新闻叙事学》里认为,“叙事是一种思维和表述方式,它能够引领我们认识和理解这个世界。新闻正是利用“叙事”的方式将“事实”这个本源进行传递和表述,从而影响人的价值观。新闻叙事策略是为了完成叙事行为,达到一定的叙事效果而使用的话语构建策略。”新闻的叙事目的,简单来说,就是将事实进行传递,获得一定的传播效果。因而,新闻叙事在视角、叙事模式、叙事速度的选择上,均以传播效果、和新闻价值实现的最大化为目标。 在这一追求中,无论不断更新的新闻报道手段有了多少文学化的趋向,新闻的真实性始终是其底线。而这一目的又统摄了新闻的叙事表达,整个叙事框架都将围绕着新闻“事件”来展开。 文学叙事从来不标榜自己的叙事“真实”。它选择的叙事模式,在根本上是为了表达作者的主观情感,而不是围绕某一件事件,努力还原其真实面孔。虽然,同新闻一样,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事件也来自实实在在的社会生活,但是作者可

以为了达到某种效果对事实本身修改加工,或者大胆想象。“事件”本身的修辞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在文学作品里,呈现的“事实”并不是叙事的目的,而是作者主体意识的载体,是作品抒情主体的主体意识的承载者。 二、叙事文体的差异 在叙事学里,叙事有三种形态:文学叙事、历史叙事、新闻叙事。文学叙事是种“艺术叙事”。新闻叙事虽也有“艺术化”的手法,但由于目的不同,大体是种“客观叙事”。有学者曾经用“叙事张力”来区别两者。所谓的“叙事张力”,是指叙事模式自身的表现力。也就是说,叙事文体是可以区别于叙事角度、叙事模式等,独立表现叙事特征的一个方面。 从事文学写作的人们应该都有这样的体验,无论自己将要下笔的是何种文体,艺术灵感、自由想象总是最最宝贵的创意来源。 文学叙事,因其艺术性,其实并没有普适的叙事类型,因而有学者称其为“非类型叙事”。这种叙事文体可以任由叙事者根据叙事者的主观意愿、表达情感的需要、艺术风格等采取各种各样的叙事文体。就像文学本身涵盖面很广一样,文学叙事的艺术手法是丰富多彩的,是只需服从叙事者思想表达、艺术追求的需要,而没有类型约束的,是自由化、个性化叙事。这种叙事文体本身就可以是审美的对象,并且带给读者的是超越了所述事件本身的情感体验或者艺术魅力。 再来看新闻叙事。相对于文学叙事,无论新闻报道本身的种类有多少,它的各种文体有一定的规范性,并且在创作新闻作品的时候,“艺术灵感”虽然重要,但围绕的中心仍然是事实本身,并且有着严格的原则性考量。 新闻叙事在本质上是一种“类型叙事”。如前所述,新闻叙事虽也可采取不同的叙事模式,但是文体并不是完全服从于叙事者的主观意图和叙事需要。不同的新闻叙事文体都是为了展现事实的不同层次和深度,因而本身并不能成为审美对象。如果新闻叙事采用的文体和写作方式激发了读者的“艺术想象”,并且带给读者的审美感受超越了其真实力量,那么这个新闻作品本身就会受到原则性的质疑。毕竟,还原真实才是新闻的初衷。 有的研究者认为,“近20年新闻形式创新的主要表现是:内容讲求意境与深

新闻策划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性

新闻策划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性 富锦电视台韩世峰 随着传播媒介的不断发展,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媒介之间的市场化竞争愈演愈烈。赢得市场成为新闻报道中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因此,对于新闻报道而言,新闻策划显得尤为重要。 策划,就是在节目制作过程前,设计出栏目或节目的最佳方案。其中包括所有具体细节的策划,比如选题的策划,具体题材的分解,新闻报道形式的设计和同期声人物的确定以及采访问题等相关环节。电视台要想提高节目质量,创作出高品质的节目和栏目,就必须加强总体策划,那新闻策划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新闻策划有利于促进社会效益,达到更好的社会效果。 判断新闻报道的策划是否成功,要看其产生的社会效果如何。在没有新闻策划的前提下,纵使新闻工作者吃了很多苦,报道也很有艺术性,但却没有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这样的新闻报道是完全失败的。相反,在报道之前有了充分的策划意识和准备,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关注,产生了良好的宣传效果,这样的新闻策划才是成功的。因此,具有相当严谨、周密、完善的策划是报道成功的前提条件。2011年7月份,我们《关注》栏目组获悉富锦市大榆树镇种植的16000亩早大白马铃薯提前上市,收入非常可观。根据这一新闻线索,我们策划制作一期关于种植经济作物的专题节目。在采访前,我们精心策划了各个环节,尤其是为会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大华马铃薯专业合作社,我们从种薯研发、繁育、营销、储存各方面入手,确立了每个采访节点。由点及面,报道了大榆树镇成为富锦当地“经济作物之乡”的可喜成就。节目播出后,富锦各界都对此事非常关注,纷纷来信致电询问相关知识和细节,希望建立相应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为农民种植经济作物致富增收提供保障。节目虽小,反

图片新闻报道的重要性

图片新闻报道的重要性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摘要]在传统的报纸编排中,报纸以文字传播为主。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进入了这样一个状态:文字让人厌倦,让人不过瘾。因此,在阅读方面,人们不可抗拒地走进一个新的时代——读图时代。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以及这种现象不断成为一种趋势,作为记录历史、反映现实的图片新闻,也越来越受到报刊的重视和读者的欢迎。 [关键词]读图时代;新闻图片;齐鲁晚报 在大众报业不断发展的今天,作为传统纸质媒体强大支撑的报纸进入了读图时代,人们也逐渐从“读文时代”向“读图时代”迈进。俗话说“有图有真相”,如果说真实是新闻的基石,新鲜是新闻的血液,那么图片就是新闻的眼睛。图片新闻作为现代报纸吸引读者的明亮视窗,在一张报纸中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在今天,图片已不再是简单的新闻形式和点缀版面的手段,而是一种吸引读者注意力的方式,甚至是一种捷径。它是提高新闻报道现场感和贴近性的一个亮点,是增强报纸市场竞争力的一大要素。因此规范和加强图片新闻在新闻报道中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选择了山东省发行量最大、最具社会影响力和媒体研究价值性的《齐鲁晚报》作为论述的依据和支撑点。 一、新闻图片及读图时代 (一)新闻图片的定义及发展历程 1、新闻图片的定义 新闻图片是指通过视觉手段来传达信息的新闻报道体裁,是新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具有纪实性,证实性,实感性等特点。广义的新闻图片主要包括新闻照片、新闻漫画、新闻图表。而狭义的新闻图片则仅仅是指新闻照片,是指对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景的拍摄,是重现人、物、景的原貌

1[p211]。它的特性是显形,将照片制成图片主要是发挥新闻信息的传播作用,有些照片具有新闻美术价值,为美化报纸版面而制成图片。在此我们也只是讨论新闻照片在报纸版面中的作用。 2、新闻图片的发展历程 从黑白到彩色印刷,从点缀到共分天下,新闻图片在我国报端登场已经有挺长时间了,但长期以来始终是文字新闻的配角,有时主要是为了点缀版面,形式比较单一。近几年,图片新闻以及新闻图片在报纸版面中越来越被重视起来,大量运用新闻图片已经是当今报业竞争的一个重要的手段,许多新闻图片在题材重大、现场感强、形象直观的新闻报道中唱主角、挑大梁。这种以真实的纪实性、鲜明的形象性、强烈的感官刺激性的新闻图片吸引了大量的受众,为提升报纸的竞争力增加了砝码。 1990年8月,在银川举行了第一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摄影研讨会,邵华泽以人民日报总编辑的身份在会上发言,提出“两个提高一个关键”的思想,首先就是要提高对新闻摄影的认识,充分认识新闻摄影在整个报纸宣传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2。会后,“图文并重,两翼齐飞”开始成为我国报纸的共识。“图文并茂,两翼齐飞”的方针,标志着图片在我国报纸传播中的地位的提升。 媒体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媒体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20世纪中后期电视的出现加强了报纸对图片的重视,因为照片提供给读者的固定形象对于那些习惯图像的人们来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中国日报》从80年代中期开始,每天在第一版位置刊登一张大照片,强化一版的视觉冲击力,使报纸更有生气和吸引力。到20世纪90年代,勃兴的“版面革新”浪潮几乎席卷了中国报业市场的

新闻报道策划的本质及其作用

新闻报道策划的本质及其作用 董天策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闻报道策划迅速取代新闻报道计划而成为新闻传播中的经常性工作,其突出地位随着新闻竞争的加剧而日益突出。正确认识报道策划的本质及其作用,是搞好新闻报道策划的前提。 一、报道策划与报道计划的异同 对于新闻媒介来说,只要新闻事实一产生,就有一个如何报道的问题。在“报道策划”理念提出之前,我国新闻界运用得较多的概念是“报道计划”或“组织报道”(又称“报道组织”)。“报道计划”与“组织报道”异名同实。比较下面的两个解释,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报道计划”是“编辑根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读者要求,对一个时期或一个专题的报道内容和方法所作的统筹安排。一般包括报道的意图、报道的重点、报道的阶段、报道的重要选题以及报道方式的选择和报道力度的安排等。” ——“组织报道”是“编辑根据报纸编辑方针对每个时期报道的内容所进行的具体安排”,“它着重解决的是:这一时期整个报道的中心和重点、报道的规模、各项报道内容之间的关系、报道的各个阶段的安排、报道中所采用的各种形式的配合、报社内外的报道力量的部署,等等。” 到了20世纪90年代,“策划”理念由商业界引入新闻界,人们开始用“报道策划”来取代“报道计划”或“组织报道”。稍后,“新闻策划”这一术语又迅速取代了“报道策划”,但不少人都是在“新闻报道策划”的意义上使用“新闻策划”。因此,报道策划已成为大行其道的业务理念与操作行为。所谓报道策划,就是在新闻事实发生以后,新闻工作者对采访、写作、编辑、出版或播出等报道活动进行设计与谋划,以确定最佳报道方案,从而取得最佳社会效益的一种策划活动。 在语义上,“策划”与“计划”有相同之处,都是关于未来行动的谋划和安排,所以《辞海》把“策划”解释成“计划”、“打算”之意;但又有所差异,“策划”更强调“筹划”、“谋略”、“对策”等意思,《辞源》就把“策划”解释为“想办法”、“筹划”。现代研究者认为,“在古代,策划的名词性较强,与现在的计划、计策、计谋、对策的意思较为接近。而在现代,策划的动词性含义增强,信息、创意、点子、谋略、目标等要素为其内核,而‘策划’的全面含义为:如何在全面谋略上指导操作者去圆满地实施对策、计策或计谋,从而达到办事的目的。” 所以有学者强调,策划是一种谋略活动,“策划与计划的根本不同在于,前者要求根据目标和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创新,以使行动产生最佳的效果。” 从“策划”与“计划”的异同可以看出,用“报道策划”来取代“报道计划”,不仅转变了话语形式,而且改变了实质内涵。 第一,报道计划的前提是传者本位,而报道策划的前提是受众本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传媒走上了产业化运作的道路,传受关系也从传者本位走向受众本位。所谓传者本位,就是新闻传播活动是从传者的需要出发,以传者的愿望为中心,忽视乃至无视受众的需要,强调自上而下的思想灌输。受众本位则与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强调要从满足受众的需要出发,以受众为中心来

浅谈如何拍好新闻图片

浅谈如何拍好新闻图片(一) 一、新闻图片的重要性 进入信息时代以来,新闻也伴随着新时代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进入了读图时代,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新闻图片作为一种视觉传达形式,已成为新时代新闻报道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形式。因为它可以使读者在短时内一目了然地读出各种信息,相较于单一的文字报道来说,更直接、更具体、更形象、更有说服力。 一张恰当的图片能成为新闻报道的“点睛”之笔,不仅能对文字报道起到说明和补充的作用,还能给人以“眼见为实”的证明效果,增强新闻的真实可靠性,甚至能配合并突出文字新闻报道的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而一张不当的、失败的新闻图片,除了无法为报道添彩之外,有时反而会“帮倒忙”——骤减新闻的点击率或图不达意甚至图片与文字主题相悖。 因此,拍好新闻图片对于一篇新闻的成败是重要的,对于做敏感的复杂的涉藏新闻的记者来说,尤其重要。 第五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 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母爱·地震》

二、如何拍好新闻图片 1、掌握使用相机的基本技能(单反数码相机) ①理解基本概念 曝光:简单来说,“正确的曝光”是图片曝光结果(拍出的实际效果)和你想要的一致;“曝光过度”指底片曝光的表现比你希望的要亮;“曝光不足”指曝光结果比你希望的暗。 快门速度:指快门开闭的时间长短,通过秒或几分之一秒来表示。有些相机的速度会使用简略方式,如把1/30秒标记为“30”。 光圈:镜头的孔径的大小。简单的说,光圈越大,同一时间内进入镜头的光线越多。光圈值在镜头上用“f”值表示,如f/1.4、f/2、f/2.8,数值越小则表示光圈越大。 感光度:数码相机的感应器(CCD或CMOS)对光线的敏感程度。感光度用ISO值表示,如ISO100、ISO1600,数值越大,感应器对光线的感应越快。 快门速度、光圈和ISO感光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即快门速度提高一倍,镜头的通光量就会减少一半;光圈每增加一档,和快门速度提高一倍时一样,通光量也会减少一半;ISO感光度增加一倍,通光量即使减半也能够用同样曝光量曝光。曝光不足时可以通过设置更大的光圈、更慢的快门速度、更高的感光值或者使用闪光灯来调整。避免曝光过度,则可以通过设置更小的光圈、更快的快门速度、更低的感光值来调整。 更多摄影术语可参考博客: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f16324727.html,/user1/7693/archives/2006/9857.html ②使用合适的拍摄模式: 全自动曝光(□档) 自动曝光是数码相机根据光线情况,自动分析并选择曝光强度的一种曝光方式,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傻瓜式操作。这种方式没有任何技术性可言,一切都依靠数码相机自动识别。根据拍摄现场光线的具体情况自动设置所使用的光圈和快门速度。当光线不足时,相机将自动打开机内闪光灯。在一些新闻报道和突发事件中为了抢时间,一般都采用全自动曝光。 程序自动曝光(P档) 在这种模式下,光圈快门还是由相机自动设置,但是除此之外,白平衡、感光度、闪光灯、曝光补偿等等都可以手动设置。

论电视时政新闻的作用

论电视时政新闻的作用 在电视新闻报道中,时政新闻占有重要的位置,中央电视台和各省级卫视的新闻节目中,时政新闻仍是主要被报道的内容。时政新闻地位如此突出的原因与我国的实际政治经济情况密切相关。我国的新闻媒体仍隶属于国家管理的范围内,各级电视台报道的新闻内容,特别是政治要闻都要经过政府的宣传部门监管,由此新闻报道的内容与国家的党政工作紧密相连。 一、时政新闻的界定 时政新闻,顾名思义,就是新近发生的有关时事、政治的新闻,旨在把握时代脉搏,关注国计民生。 以中央电视台为例,《新闻联播》是报道时政新闻的一个典型范例,1982年9月1日起,中共中央明确规定,重要新闻首先在《新闻联播》中发布,由此开始奠定节目为官方新闻发布管道的重要地位。在《新闻联播》中,时政新闻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会见、外交、会议、领导活动、宣传重点、公告等6 类。会见新闻,指领导人会见、接见国内知识分子、农民、工人等;外交新闻指,领导人出访、接见外宾,国外来访领导人等;会议则是围绕党政的各大重要会议,如政协会议、人民代表大会等;领导活动就是指领导人的考察、视察等活动;宣传重点则指国家政策在某一时间内的主要话题,如宣传“三个代表”思想时,对一些突出人物、现今事迹进行重点宣传。时政新闻在《新闻联播》中的占有重要的报道比例,以1999年和2000年11月的《新闻联播》为样本中可见,“时政新闻共有129 条, 占新闻总数的41.6 %;总时长210 分38 秒(12638 秒),占新闻总长度的52.3 %,即每天平均播出15 分02. 7 秒(902. 7 秒),超过节目一半的时间(1725. 3 秒);平均时长为1 分38 秒。时政新闻无论是播出条数还是播出时间, 都超过新闻联播三分之一的比例。”①由此可见,时政新闻一直都是电视新闻报道的重中之重,而其报道内容也有自己的特点和方式。 二、时政新闻的特点 由时政新闻的定义可以看出,时政新闻可以理解为时事政治类新闻的报道,这首先就要求新闻要具有时事的特性。时效性一直是新闻价值的重要要素之一,而时事与时效性有所区别,尽管也要求在报道时间上与事实发生的时间趋近,但适宜性和时机性都是 ①新闻联播样本分析及研究

关于当今新闻编辑工作中图片存在的重要性

关于当今新闻编辑工作中图片存在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11-07-29T11:01:09.230Z 来源:《魅力中国》2011年6月上供稿作者:何卫华[导读] 在人们的常识中,一般认为新闻图片即是新闻照片,偶尔也包括了新闻漫画。何卫华睢县文化广电旅游局,河南睢县 476000 中图分类号:G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6-0000-01 随着21世纪生活节奏的加快,单纯的新闻文字已经无法适应当代人们的需求,新闻图片则以其的易读性和简明性,在现代新闻事业中产生了日益重要的作用。有些媒体报道了甚至采用新闻图片专版.专题以吸引受众,这也说明新闻图片的功能以大大的超过了以前,成为了现今世界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渠道。 在人们的常识中,一般认为新闻图片即是新闻照片,偶尔也包括了新闻漫画。事实上,新闻图片的覆盖范围很广,其涵盖了新闻照片.新闻漫画.新闻地图.新闻图表等很多种形式,在媒体中,出了广播不需要视觉符号外。其他的媒体均需要考虑视觉符号这一项内容,毕竟在报纸.电视.网络乃至新兴的手机媒体中,视觉都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鲍德里亚认为,“物品要被消费,首先要成为符号,只有符号化地产品,例如为广告所描绘,为媒体所推荐,成为一种时尚,为人们所理解,才能成为消费品”。显然,在他看来,视觉符号已经构成了消费者的主体地位,视觉符号构造了消费社会的现实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在我工作的几年里关于当今新闻编辑存在的问题,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增强社会责任感。不单纯追求新闻效果的感官刺激,不片面追求新闻的市场效应。 我们传统的新闻学认为,遇到一切新闻线索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一切蛛丝马迹,层层剥茧,条分缕析。一定要抓大鱼,不断深挖。可是我们从现代人文关怀的角度,现代的许多新闻又往往需要适可而止,否则对于处于新闻事件中的当事人往往是杀害更深,对社会的深远影响也常常是不可逆转。譬如,对于河南上蔡爱滋病村的报道,这些年来一直是我们报纸的热点,据说今年参加全国新闻摄影十佳的摄影记者有七八人参赛的作品就是关于河南爱滋病村的报道。这在报业完全市场化的今天原本也无可厚非,可是我们又有谁想过河南上蔡的爱滋病村的村民的心理承受能力,又有谁去想过全国受众中那么多的爱滋病患者以及家人的心理感受。大家做新闻时惟恐不火,不刺激,那么我们新闻责任感又体现在哪。 二、现对于文字来说,图片能够更直白的传递信息的原始状态,直观而形象,因此其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能够让更多潜在的.无法用语言或表达力度不够的信息传递出来,并为更广泛的群体所接受。这也是当今媒体越来越重视图片运用的重要原因。随着“新闻快餐时代”和“读图时代”的到来,图片地位提高的表现不仅在于新闻照片的采用数量与规模,更表现为新闻漫画.图片在媒体中开始逐渐形成一种常态,其真正成为了新闻的常规变现手法. 三、新闻图片的编辑原则: 图片新闻直观的形象,有时甚至可以说,一副好的图片,就是一篇重要的社论,所以,如何巧妙地编辑好新闻图片用以发布形象性的“新近发生的事实”,或者以图片的可视形象进行通讯报道,在新闻编辑中显得十分重要。 四、纪实作用: 作为独立报道题材的新闻照片本身具有再现新闻现场.记载真实瞬间的作用,这使得改类照片成为当今各大媒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能使读者得以最直观,最全面,最真实的看到实物的全貌,所以有人说:“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而新闻照片无意是一种最生动,最真实的历史纪实”。 五、动感: 事物运动过程中某一个瞬间的定格,以及时间,空间和状态的凝结,都更容易的反应报道主题,这是由于具有动态的照片能够激发受众的想象,会对该运动的发生和延续产生强烈的好奇,因此也会是照片更加的具有感染力。“新闻图片的特征在于它的瞬间形象性,直观的瞬间正是图片的优势所在。 六、冲击力: 新闻照片能够逼真的展现新闻事件发生的场景,省去了大量的文字描述。“照片上拍出的人物、事件、场景给读者细心观察.揣摩每一细微处,提供了可能,让人在瞬间收到了震撼的同时又能长久地观察.体味从而对之印象深刻、回味悠长”。 总的要在编辑中都要考虑到这样的几点:一.要通俗易懂,专业性不要太强,以便于理解;二.条理清晰.简明,避免内容重复或太复杂;三.画面要简洁,追求活泼新颖;四图示内容的数据.内容要准确,避免错误或模糊,最后一定要注意在对新闻地图进行选择编辑时,需要注意其绘制日期,以确保选择的是最新的版本.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首先要关注弱势群体。真正想为读者所想,急读者所急。在图片新闻涉及到个人隐私的问题上必须要经过本人的同意,采纳当事人的意见,真正的做到扎扎实实为社会最底层的老百姓办实事。增加新闻的厚度和耐嚼性。从而使一次性消费的新闻纸变成有丰富人文内涵的文化产品。

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深度评析

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深度评析 新年新面孔。《传媒周刊》从本期起开辟新栏目《版话版语》,每周遴选出3~4个版面供读者赏析。这些版面,让人眼前一亮甚至过目不忘;这些版面,记录一周来的大事或变革。欢迎各报同行为我们推荐优秀版面。 编者按中国新闻奖——全国性年度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这是很多新闻媒体、新闻工作者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是检验和推出新闻精品的最佳激励。2012年12月19日~22日,在由中国记协主办、中国记协新闻培训中心承办的第七届中国新闻奖暨长江韬奋奖高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以及媒体人对获得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的新闻作品进行了评析,希望通过对获奖作品的解析为提高新闻作品引导力、传播力提供借鉴。 这些获奖作品,有对宏大主题的精确把握,有对社会问题的真实展示,也有对热点话题的前瞻思考,但不论哪一篇,背后都凝聚了创作单位的集体智慧、倾注了编辑记者的大量心血。本期《传媒周刊》在6版刊登部分获奖作品的创作体会,以期从中汲取经验与读者共飨。 从获奖作品中感受真实的中国 对于荣获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的新闻作品来说,它们究竟有哪些与以往不同的特点和令人眼前一亮的“色彩”,又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在此次高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以及媒体人对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深度评析,让我们为这些问题找到了答案,也让我们读懂了这些作品以及蕴涵在其中的那个真实的中国。 小场面也能牵动大主题 2011年对中国新闻界来说似乎格外“重大”,这一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新中国成立62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也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在这一年中,还发生了很多至今依然令我们记忆犹新的大事:“7·23”动车追尾、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

新闻摄影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性

新闻摄影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性 “新闻摄影”在《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中,对其的定义是“以图片的直观形象和简要文字说明结合起来报道新闻、传播信息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从这一定义不难发现,新闻摄影的特点在于新闻和信息传播,单纯的一张没有任何意义的图片并不能称之为新闻摄影。 一、新闻摄影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性 新闻摄影对于新闻报道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图片往往可以发挥一些文字表述无法达到的功用,使新闻报道更加圆满、富有情感。新闻摄影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使新闻报道的页面排版更加美观 人们在形容一篇好的文章时,经常会用到“图文并茂”这个词。从编辑美学角度来说,图和文的搭配使用,的确能使排版的界面更加整洁好看。而从人的行为心理学来说,图文搭配,也能让人的视线更加舒适。在看了一段文字后,来一张直观的、美丽的图片,可以让人的眼睛得到短暂的舒缓,神经也能得到一定的休息。因此,图文搭配的新闻信息往往要比大块大块的文字更易于接受。 (二)补充说明新闻事实,使新闻报道更具可读性 图片不仅仅是美学效果的意义,新闻图片本身就具有大量的可读信息,承担着重要的传递信息的任务。尤其是在一些现场性的、震撼性的画面表现上,文字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即便是一篇洋洋万言的文字也难以还原真实的画面,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而图片则不同,一个经典的抓拍镜头配合简短的文字说明,就可以轻松地把读者拉近现场的情境,带给读者不一样的感觉。比如在体育新闻报道中,一场激烈的球赛往往需要配上大量的拼抢、进球庆祝和其他具有代表性画面的镜头,而通过这些图片的展现,配合文字说明,读者就好像在阅读一整场完整的比赛一样,这也让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和视觉冲击力大大增强。此外,图片还能比文字描述更迅速、直白地让读者了解新闻的内容,有利于提高读者的阅读和理解效率。 (三)使新闻报道更具情感,引起读者共鸣 小小的一张图片,没有任何赘言,却能起到比长篇累牍文字更有震撼力、更深入人心的效果,这就是因为新闻图片具有情感,它在无声地诉说当时的场景、画面。这种情感功能在应急性新闻事件、灾难性新闻事件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比如我国汶川大地震、玉树大地震等灾难一线的新闻报道,也不乏这种情感表达的优秀作品。新闻摄影的情感功能,使得新闻摄影对新闻报道而言更加不可或缺了。当前的社会面临着冷漠、无归属感、社会心理问题严重的严峻现实,摄影的这种情感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抚慰、舒缓读者的心灵,引起读者共鸣。 二、如何做好新闻摄影工作 如何做好新闻摄影工作,使其更好地为新闻报道服务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则: (一)真实性 新闻图片的真实性是其最重要的属性,一张经过篡改的图片,是不具备新闻功能的,自然不能称作是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比如在前几年中国某地发生的华南虎事件,事后证明其存在PS图片的嫌疑,引起了轩然大波。所以,在新闻界,真实是衡量一张图片好坏的第一要素。 (二)图文搭配性

如何选择新闻报道的角度

如何选择新闻报道的角度 新闻无时无刻不在发生。一个新闻事件,记者站在 什么立场、什么角度去寻找和选择新闻报道的侧重点影响着新闻事实的表现,其新闻价值也会相距甚远。好的新闻角度不仅能使受众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易于接受新闻,更能大大提升新闻信息的传播速度,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反之,新闻报道简单化等现象则极有可能发生。 记者面对纷繁复杂的新闻素材,应该选取怎样的主题、选用哪些材料、采用何种结构报道新闻事件,关键是要把握好新闻的主题角度、新闻的选材角度和新闻的表现角度这三要素。 新闻的主题角度是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报道中不可轻视 的重要环节。选择新闻的主题角度应把握好以下两方面:报纸被称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新闻要有强烈的政治性和导向性,因此,新闻的主题角度也就必须紧扣党和政府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中心工作,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新闻报道的主题角度。受众是媒介产品的消费者,也是新闻信息流通的终端接受者;媒体不懈努力希望得到的是受众的注意力,所以媒体要想与受众建立一个有效的传播体系,新闻报道不仅要有指导性和引导性,而且必须具有针对性。现在新闻界有一

个说法,人们的注意力是世界最宝贵的资源,有人把媒体的竞争称为眼球争夺战,而新闻媒体要想获得胜利,就必须面向受众。受众关心的、有利害关系的和能引起共鸣的,新闻报道就必须针对这些做出选择,确定主题。 在具体的采访写作中,新闻工作者一定要把受众放在首要位置,写受众想看的东西,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对新闻素材进行堆砌。 新闻主题决定了新闻素材的选取,选择什么样的主题就需要与之相应的素材作支撑。不同的主题需要不同的素材,因此报道的主题一旦确定,新闻素材就必须围绕主题作出选择,凡是有助于说明、烘托和突出新闻主题的材料一定要抓住不放,凡是与新闻主题无关的材料则坚决割舍,一切素材都为表现主题服务。 新闻的表现角度,指记者对同一主题、同一材料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从而达到最佳的新闻效果。语言怎样表达、结构如何安排、怎样构思新颖,都是表现角度涉及的范畴,它们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能否成功地吸引住受众的注意力。在主题突出、素材充分的基础上,巧妙的安排素材和新颖的构思才能写出别具一格的新闻作品;反之则可能导致报道的 一般化等情况。因此,新闻报道的成功离不开好的主题角度和选材角度,但表现角度也是不容忽视的。 新闻贵在“新”,无论是新闻的主题角度、选材角度还

浅谈新闻中的文学

浅谈新闻中的文学 浅谈新闻中得文学 新闻与文学属于两个不同得人文学科,两者之间有较大得差距.新闻报道得客观性、真实性以及平铺直叙一直被视为新闻得全然,而对文学作品来讲,它却是一大忌讳.但由于两者都依附语言文字这一工具进行叙述和表现,因此两者之间又不可幸免地存在着某些共同特性.专门是在当代新闻追求细节化得过程中,一些文学元素或文学得表现手法常常被新闻报道所借鉴. 一、新闻中得文学性特征 新闻得本质是信息,然而随着新闻事业得不断进展,以及受众水平得不断提高,受众不仅仅满足于猎取信息,猎取知识,同时还需要一种审美得享受.受众只有在对具有审美趣味得新闻得阅读和观赏过程中,心理才能得到共鸣和满足.新闻在报道过程中所呈现出来得审美意味,事实上确实是一种文学性得表现,这和新闻本身得真实性并不矛盾.新闻和文学真实性得不同要紧表现在:对文学作品而言,需要通过艺术加工,使报道对象具有审美价值,这是文学作品最差不多得要求.对新闻而言,则既要恪守新闻得真实性原则,又要体现一种审美情趣,这是对新闻“报道”这一过程提出得更高要求.也确实是讲,新闻如何表达信息,差不多超越了新闻自身得范畴,让新得信息“报道”附着上文学性得特征. 新闻和文学这是两个不同范畴看似矛盾得概念,实际上有着内在得联系.首先,二者基本上以语言文字为工具来反映客观现实得,即便是新闻图片也要用语言文字来加以讲明.其次,文学作品得表现手法常常被新闻报道所借鉴,一些新闻报道事实也常常为文学创作提供素材.C新闻中不但具有文学性,而且文学性也使新闻具有了更高得价值意义.文学中生动得语言、丰富得色彩和独特得叙事方式,都使新闻在报道中具有独特得艺术神韵和美学价值,成为吸引受众得重要因素. 二、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得一致性 从语言学角度来衡量,文学论文联盟语言与新闻语言具有同一性.两者都具有语言得一般特征,基本上对客观世界得文字表述.作为新闻写作得主角,也有可能同时成为文学创作得主角,兼有新闻写作主角和文学创作主角得双重身份.在语言运用上,新闻与文学都要求准确、生动、鲜亮. 从新闻得功能上看,新闻要“传递信息沟通情况”,因此“新闻语言必须要准确,概念明确,论断正确,确实是要恰如其分地反映客观情况,报道事实,描写人物容不得半点模糊不清,讲一是一,是二确实是二.”同样,文学语言也必须准确. 鲜亮性也是所有文体得共同要求.新闻媒体是社会得瞭望哨,媒体应通过那些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得、有典型意义得和有新闻价值得事实报道,使用生动鲜亮得语言去维护公众得切身利益和疏导群众得情绪.而文学语言得鲜亮性,则要紧表现在形象和意境得制造上. 生动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一切叙事性作品具有艺术魅力得差不多特征.新闻语言得生动,要求使用典型、准确、简洁、具体得语言,而且不断地从事件背后提供出尽可能多得价值和材料.文学语言得生动,要紧表现在细腻描写客观事物时,以合理得想象和夸张来抒发主观情感. 三、新闻中文学手法得运用 新闻写作文学化手法是指在新闻写作中借助文学写作中生动形象得叙事方式和技巧,从而增强新闻得可读性,使新闻作品既具有报道性,又具有文学性;既具有有用性,又具有审美性得一种报道写作方式.而新闻稿件中常用得文学表现手法要紧有以下几种: 1描写手法.在新闻写作中,恰当运用描写能够把新闻稿件写得生动形象,富有文采,能再现新闻事件发生得环境营造气氛;同时能够用实景代替虚言,剔去空洞无物得叙述,增添新闻得形象美,更能托物寓意,形成含蓄得意境.然而,把一堆华丽辞藻胡乱堆砌在新闻报道中,也会

图片新闻报道的重要性

图片新闻报道的重要性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摘要]在传统的报纸编排中,报纸以文字传播为主。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进入了这样一个状态:文字让人厌倦,让人不过瘾。因此,在阅读方面,人们不可抗拒地走进一个新的时代——读图时代。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以及这种现象不断成为一种趋势,作为记录历史、反映现实的图片新闻,也越来越受到报刊的重视和读者的欢迎。 [关键词]读图时代;新闻图片;齐鲁晚报 在大众报业不断发展的今天,作为传统纸质媒体强大支撑的报纸进入了读图时代,人们也逐渐从“读文时代”向“读图时代”迈进。俗话说“有图有真相”,如果说真实是新闻的基石,新鲜是新闻的血液,那么图片就是新闻的眼睛。图片新闻作为现代报纸吸引读者的明亮视窗,在一张报纸中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在今天,图片已不再是简单的新闻形式和点缀版面的手段,而是一种吸引读者注意力的方式,甚至是一种捷径。它是提高新闻报道现场感和贴近性的一个亮点,是增强报纸市场竞争力的一大要素。因此规范和加强图片新闻在新闻报道中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选择了山东省发行量最大、最具社会影响力和媒体研究价值性的《齐鲁晚报》作为论述的依据和支撑点。 一、新闻图片及读图时代 (一)新闻图片的定义及发展历程 1、新闻图片的定义 新闻图片是指通过视觉手段来传达信息的新闻报道体裁,是新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具有纪实性,证实性,实感性等特点。广义的新闻图片主要包括新闻照片、新闻漫画、新闻图表。而狭义的新闻图片则仅仅是指新闻照片,是指对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景的拍摄,是重现人、物、景的原貌 1[p211]。它的特性是显形,将照片制成图片主要是发挥新闻信息的传播作用,有些照片具有新闻美术价值,为美化报纸版面而制成图片。在此我们也只是讨论新闻照片在报纸版面中的作用。 2、新闻图片的发展历程 从黑白到彩色印刷,从点缀到共分天下,新闻图片在我国报端登场已经有挺长时间了,但长期以来始终是文字新闻的配角,有时主要是为了点缀版面,形式比较单一。近几年,图片新闻以及新闻图片在报纸版面中越来越被重视起来,大量运用新闻图片已经是当今报业竞争的一个重要的手段,许多新闻图片在题材重大、现场感强、形象直观的新闻报道中唱主角、挑大梁。这种以真实的纪实性、鲜明的形象性、强烈的感官刺激性的新闻图片吸引了大量的受众,为提升报纸的竞争力增加了砝码。 1990年8月,在银川举行了第一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摄影研讨会,邵华泽以人民日报总编辑的身份在会上发言,提出“两个提高一个关键”的思想,首先就是要提高对新闻摄影的认识,充分认识新闻摄影在整个报纸宣传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2。会后,“图文并重,两翼齐飞”开始成为我国报纸的共识。“图文并茂,两翼齐飞”的方针,标志着图片在我国报纸传播中的地位的提升。 媒体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媒体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20世纪中后期电视的出现加强了报纸对图片的重视,因为照片提供给读者的固定形象对于那些习惯图像的人们来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中国日报》从80年代中期开始,每天在第一版位置刊登一张大照片,强化一版的视觉冲击力,使报纸更有生气和吸

新闻角度的魅力

新闻角度的魅力-新闻学 新闻角度的魅力 陶克强 清人张潮说过: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这是因为,文章出于人工创作,山水则为天工造化。何处为山,何处为水,何处是高耸入云的山峰,何处是蜿蜒连绵的伏脉,何处为涓涓细流,何处为汪洋大海,布局巧妙,景色宜人,正似上天的神来之笔。而被喻为“案头之山水”之“文章”,也能安排有序、新巧、独特、宜人,正最佳角度所释放出的神奇魅力。 角度选择得好,就能获得较好审美效果。“楼上看山,城头看雪,灯前看月,舟中看霞,月下看美人,另是一番情境。”何以会有如此绝妙效果?这是因为:楼上看山,看得高;城头看雪,极目远望,一片白茫茫;灯前看月,灯光与月光相映成趣;舟中看霞光,水天一色,水映霞光,更见迷离,平添几分朦胧之美。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欣赏自然景色,需要找准一个最佳角度。也就是说,你能找准一个最佳角度,就能看到绝美的风景:反之,则只看到人人眼里有的“平常之景”。这与新闻要找到最佳表现视角十分相似。 最佳视角是出佳作精品之关键 “一树梅花万首诗”。新闻事实往往是多面体的,有多个侧面、多个观察点、集合点和切人点。只有真正找到最佳表现角度,才能够把新闻事实的最大价值挖掘出来。 之所以要选取角度,这是因为一篇报道,文字有限,不可能将大干世界全

“装”进去,必须有所取舍,有所选择,有所侧重。而找准了最佳角度,就能够把该“装”的一切 “装”进去,把不该“装”的一切“筛”出去。 这里以第21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作品《八卦话题“打败”抗日老兵》为例,一个描写中国远征军的电视剧发布会,竟然出现如此尴尬的场面:92岁的中国远征军老战士被媒体晾在一边,留下蹒跚步出会场的孤独背影,甚至没有人上去搀扶一把,扮演远征军的演员却被娱记们簇拥着大谈私生活。冷静观察现场发生这一切的另外两位记者,以意味深长的细节和对比强烈的事实,反映了电视剧《滇西1944》新闻发布会现场的这一真实情景。而此文最让人警醒的一段话是:眼看着娱记们将探求明星私生活作为“己任”乐此不疲,而民族历史中真正有价值的片段却只能从背影里看到,这是何等悲哀。这篇最佳视角表达的通讯既有立场又有深度,有力地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经刊登后便迅速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从而收到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同样一件新闻事实,由于选择的角度不同,因而写出来的作品“高下立见”。比如.2004年11月7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召开庆功会,庆祝袁隆平院士获世界粮食奖。 当地四家媒体报道了这一新闻。第一家媒体从《50万元奖给“杂交水稻之父”》视角切入;第二家媒体从《湖南50万元奖励袁隆平》视角着手;第三家媒体从《省长三祝袁隆平》视角聚焦;第四家媒体从《袁院士,请您坐中间》视角突破。 谁抓取的角度最好?不比不知道,一比就知晓。第一家与第二家强调的是“50万元的奖励”。重奖科学家当然可以作为报道的价值依据,但这样的报道

浅析新闻策划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毕业论文06 论文题目:浅析新闻策划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专业:新闻采编制作 班级:06高职4班学号:0601060182 作者:黄书铨指导教师:徐漠

内容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得新闻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各个媒体要想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保持自己的地位,就必须拥有自己独特的吸引受众的法宝。新闻策划作为当今比较流行的新闻运作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变得炙手可热,各个媒体在不同程度上越来越重视新闻策划,特别是在重大的新闻事件中,更加离不开新闻策划。然而对于什么是新闻策划?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在本文中的新闻策划是指新闻采编人员在充分尊重新闻事实第一性的前提下,对已经发生、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新闻(它既可以是单个的新闻事实,也可以是一组系列式的新闻)进行有创意的组织报道。其目的是采用最合适的新闻手段,更好地配置新闻资源,获得最佳新闻效果。 关键词:策划新闻策划策划要领策划意义 一、策划 策划,古代称之为“策画”。古汉语,“画”通“划”。《后汉书·瑰器传》中说:“是以功名终申,策划复得”。《晋书·策划总论》中记载:“值魏太祖创基之初,策功军国,嘉谋类中。”这里的“策功”也就是“策划”之意。《孙子·虚实》篇中说:“策之而知得失之计”,意思是说,通过策划可以找到由失败到成功的办法。 根据《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策划就是筹划、谋划。而“谋划”,《辞海》解释为“制订工作计划”,《现代汉语词典》则解释为“想办法”。 二、新闻策划 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主场经济的新时期,新闻传播事业迅速发展,新闻媒介作为传播者的主体性日益凸现,新闻传播运作开始突破传统以简单、直接配合上级宣传精神为主的工作模式,媒介迈向了日趋激烈的新闻竞争市场。自1993年新闻界开始研究和讨论新闻策划问题以来,策划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介所认同,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介推行新闻策划。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策划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媒体在新闻竞争中的成败。 新闻策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策划是指“新闻媒体运作策划”,是对新闻传媒生存发展的战略规划,包括对传媒的受众定位、经营方针、产品(通讯社新闻、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节目等)设计、制作与营销、广告经营、员工构成、内部管理、资产资金、技术设备,以及传媒的其他种类经营活动和社会活动等等,进行运筹和规划。①也就是说,广义的新闻策划已经不局限于新闻报道本身,而是囊括了所有与信息传播活动有关的行为。新闻策划作为一种设计、决策和组织手段,贯穿于新闻活动的全过程。大到一张报纸、一个台的风格定位、

新闻文体

一、通讯的含义 通讯是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详细深入而又生动形象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 二、通讯的特点 (一)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通讯是消息的扩大和加深。相同处: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不同处:1.内容上。消息侧重于事情;通讯既可写人,也可写事;2.表述上,消息用准确、概括和举例方法叙述新闻事实,不展开情节与细节; 通讯用多种手法,详尽报道人物言行、事迹和事件发展过程;3.形式上,消息的结构相对固定,写作的程式性较强,多采用“倒金字塔结构”; 通讯的结构自由灵活,不拘泥于固定格式,采用多种结构形式;消息标题有引题、正题和副题;有消息头和导语;通讯只有一个标题,有时有副题,用破折号引起;没有消息头和导语; 4.篇幅上消息通常是一事一稿,篇幅较短;通讯在一个主题贯穿下,容纳丰富的材料,写较多的人和事;多方面表现,篇幅较长; 5.时效上,消息要分秒必争,时效性强;通讯不如消息严格;不必分秒必争,时效性不强;重大事件、重要会议新闻要迅速见报,先进人物、典型经验可以稍后见报。 (二)通讯的特点 1.文学性 通讯,尤其是优秀的通讯,它给读者的,不仅是新鲜的事实,而且有生动的形象,使它比消息更生动,更富感染力。 2.真实性 凡是进入通讯的内容,不允许任何虚构和“合理想象。” 3.评论性 在通讯中,议论几乎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表达方法,无论是人物通讯还是事件通讯,无论是风貌通讯还是工作通讯,都融进了记者对新闻事实的观点、评价。 4.生动性、形象性 通讯不仅要用事实说话,还要用形象说话,要有活灵活现的人物活动,有生动的场景、环境描写,有曲折的故事情节,有类似电影的特写场面。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三、通讯的种类 按报道的内容,通讯分为: (一)人物通讯:人物通讯,是指以反映人物的活动、言行、事迹及其思想为对象的通讯。它在通讯中占有重要位置。 (二)事件通讯:它以报道具有典型意义的典型事件为主。通过对典型事件发生、发展、结局的描述,反映时代精神和事物本质。 事件通讯有这些种类:1.举世瞩目的巨大事件。2.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体现时代主旋律的社会新风尚和人们新的思想境界、道德水准的重大事件。3. 暴露生活中的阴暗面,揭露社会不正之风及官僚主义等造成了的不该发生的事件。4. 发人深省的事件。 (三)工作通讯:工作通讯就是报道和分析工作中的新鲜经验、探讨工作中的新鲜问题,从中找出某些带规律性的东西,以此指导、推动实际工作的通讯。 (四)风貌通讯:风貌通讯,又称概貌通讯、旅途通讯、旅行通讯。是指着重描绘现实生活的变化、日新月异的面貌,以及社会变化、时代风尚、社会现状、建设情况、风土人情的通讯报道。 它往往采取点面结合、对比衬托的手法,以舒展轻快的笔触,将人、事、景、物融于风貌之中,展示一幅幅“风景画”、“风土画”、“风情画”、“风俗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