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精选串讲题纲及重点知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精选串讲题纲及重点知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精选串讲题纲及重点知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精选串讲题纲及重点知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

2.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可知论)。

3.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正是(实践性)。

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是(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5.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

6.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唯心主义哲学的科学态度是(批判的加以吸收)。

7.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1存在就是被感知.2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3物是感觉的复合)。

8.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1理在事先。2神创造和主宰一切。3生死有命、富贵在天。4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9“存在就是被感知”是(主观唯心主义)。

10.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的对立属于(根本点在于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1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纳为(水、土、风、气)。

12.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物质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

13.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14.“人为自然立法”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15现代西方哲学人本主义思潮发端于(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和尼采的唯意志主义)。16.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的物质机构理论的关系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7.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在于(它不懂得一般和个别的辨证关系)。P5

18.承认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的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19.首先提出世界的物质是世界本原的哲学派是(朴素唯物主义)。

20.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21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运动观)。

22.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本质上与感觉相近的反映特性,这是一种(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3.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没有语言就不会有思维和意识,这种观点属于(劳动产生了语

言)。

24.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和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25.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片面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26.“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意识的产生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

27.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28.能够证明时间、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统一的自然科学理论是(相对论)。

29.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时间空间的相对性)。

30.事物的规律是(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3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永恒发展的观点、普遍联系的观点)。

32.久旱缺雨时,下雨对庄稼生产有好处;雨涝成灾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害。这说明(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具体的)。

33.中国战国时期的庄子曾说过:“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句话是一种(相对主义观点)。

34.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5.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他们(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有强大的生命力)。

36.两种发展观的对立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37.系统的最本质特征是(整体性)。

38.统一规律揭示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39.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

40.事物的联系和运动的关系是(联系构成运动)。

41.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水果同苹果、梨、香蕉、橘子等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42.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并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主要矛盾)。

43.在一对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44.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性质)。

45.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

46.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的含义的是(实践是主体的改造和探索客体的活动)。小

47.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

4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是(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49.“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50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从根本上说,这是由(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

51.从本质上看,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52.感觉、知觉、表象,他们是(感性认识)。

53概念、判断、推理是(理性认识)。

54.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以实践中是否达到预想的目的定是非)。

55.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是(相互联结、相互渗透的)。

59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是因为(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60.在大脑中把有关事物的感觉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整体感性印象的形式是(感性认识)。

61.在从猿转变为人的过程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是(生产劳动)。

62从类人猿进化为人的内在根据是(类人猿的生理结构和生活特点)。

63提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一科学论断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恩格斯)。

64人类区别于动物界的根本特征是(制造使用工具)。

65.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是(生产劳动)。

66.人类同动物界的根本区别在于(生产劳动)。

67.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指(绿色植物和某些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化能作用的细菌)。

68.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才能实现)。

69自然条件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地理环境)。

70在人类的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社会生产关系)。

71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最基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72.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可以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

73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74.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把社会历史理解为(生产劳动发展史)。

75.社会运动的物质基础是(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

76.在劳动资料中,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因素是(生产工具)。

77.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78生产关系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方面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79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国家政权)。

80.国家的本质是(统治阶级的压迫被统治阶级的工具)。

81.国体问题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即国家政权究竟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掌握国家阶级的阶级联合什么阶级、压迫什么阶级)。

82.在下列属于社会心理的是(情感、情绪、愿望、要求、风俗、习惯、传统、自我倾向和社会风气)。

83.在下列思想体系中,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

84.群体意识是(人类群体的社会地位、社会经历以及共同利益和与整个社会生活的关系在该群体成员头脑中的反映)。

85.错误的意识、荒诞的观念(它是对社会存在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86.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

87.技术社会形态是指(就是以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为标准划分的社会形态)。

88.在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和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中(两种划分法都是马克思提出的)。

89.下列各组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系列的是(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90.“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句话说的是(社会发展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91.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关系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92.经济基础是指(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即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各种不同的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产品分配方式三个方面的总和)。

93.上层建筑的性质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94.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是(观念上层建筑)。

95.最早提出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的是(列宁)。

96.从阶级划分来看,阶级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

97.阶级的实质是(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生产体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各个社会集团,

其中一个集团剥削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98.阶级斗争源于(物质利益的对立)。

99.阶级斗争的作用表现在它是(1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最明显的表现在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中。2还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

100.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社会制度的根本质变,是用新的社会形态代替旧的社会形态)。

101.在阶级社会中,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国家政权问题)

102.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社会革命 )

103.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的根源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

104.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源是(生产力的发展 )

105.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经济基础)

106.人类社会的变化是(由低级向高级合乎规律发展的前进运动 )

107.社会进步的内在的根据是(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

108.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的、最高的标准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09.天赋人权的观点出自(文艺复兴思想家和法国启蒙思想家)

110.人的最根本的属性是(社会属性)

111.在阶级社会中,每个人的人性(是不断变化的)

112.“人性自私”观点的错误在于(违背了“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科学论断)

113.历史进步的曲折性和反复性的根本原因是(旧的社会势力和反动阶级顽强而持久的反抗)

114.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115.人在价值关系中(表现出来的二重性是人的价值的最高显著特点)

116.人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它们是(个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117.人的社会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个人对社会所作奉献的多少)

118.提高青年的思想政治素质,最根本的是解决好世界观和人生观问题。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系是(人生观是社会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119.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信念。其核心是(人生意义即人生价值)

120.奠定正确的人生观、明确人生意义的关键是(处理好贡献和索取的关系)

二、名词与简答

1.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什么: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唯物主义形态的发展经历了哪几种: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待唯心主义的态度应该是什么?:1批判的吸取了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辩证法思想。并对之进行了唯物主义改造。

3.下列观点属于唯心主义的有哪些:1存在就是被感知。2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3物是感知的复合。4理在事先。4神创造和主宰一切。5生死有命、富贵在天。6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4.哲学上的二元论是什么: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万物有物质和精神这两个彼此独立并存在的本原的哲学,是二元论,二元论是最终倒向唯心主义。

5.列宁的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2反对了唯心主义观点。3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4克服了旧唯心主义物质观的缺陷。5对自然科学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6.按照辨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物质怎么理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这就是说,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7.运动和物质不可分,运动是物质的什么?: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8.正确表述运动和静止关系的有哪些?答: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这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但同时又是静止的,这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2一切事物都是动和静的结合和统一,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9.动摇牛顿绝对时空观的有哪些?答:1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2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把时间和空间看作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时间和空间同物质运动不可分,物质运动是客观的、永恒的、绝对的,时间和空间也是客观的、永恒的、绝对的。

10.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什么?答:1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不可分。2时间空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3时间空间具有相对性。

11.事物的联系是复杂多机关样的,它们分别是什么:1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的不同。2内在联系和外在联系的不同。3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的不同。4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的不同。

13.反映事物之间客观联系的有哪些?答:1森林覆盖面的大小影响气候。2人口数量的多

少影响社会发展。3客观条件的好坏影响人们行动的效果。4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

14社会历史发展中,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是由于什么原因?答:1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而旧事物则不符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2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新事物克服了旧事物中一切消极的、腐朽的东西,吸收了旧事物中一切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旧事物不能容纳的富有生命力的新内容。3在社会领域中,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因而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15.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答: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6.唯物辩证法认为条件是什么?联系是相互区别的事物、现象或要素之间的联系,事物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区别是互为前提的。任何事物都有它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都有相对独立性,因而是与其他事物相区别的;同时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是同其他事物联系在一起的。事物之间即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这是事物的本来面貌。

17.实践的基本特点包括哪几点?答:1客观性,实践是客观的感性物质活动。2能动性,实践是主体的意识、有目的的活动。3社会历史性,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

18.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哪些?答:1生产实践。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2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是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活动,是为了配合生产实践所进行的活动。3科学实验。是从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的尝试性、探索性的实践活动。

19.认识的主体的属性有哪些?答:1自然性,主体是有血有肉的客观的人。2意识性,主体是有意识、能思维的人。3社会性,主体是社会的人。4实践性,主体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

20.认识的客体属性有哪些?1客观性,客体是客观存在的。2对象性,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3社会历史性,外部世界的哪些部分成为认识的客体,是同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相联系的,认识的客体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扩大和深化的。

21.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有哪些?1通过实践和调查研究获得十分丰富的感性资料。2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这些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和创造。

22.在猿变为人的过程中劳动所具有的决定性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劳动改变了古猿的生理结构,促进其前后肢分工,创造了人的手。2劳动创造了人脑,推动了语言和意识的产生和发展。3通过劳动形成了人类的各种社会关系和人类社会。

23.属于人类当今面临的环境问题的有哪些?1空气污染严重。2世界性水源危机。3森林惨

遭毁灭。4物种不断减少。5臭氧层变薄。

24.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包括哪些?:1人口因素。2地理环境。3生产方式。

25.属于生产方式方面的有哪几种?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6.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标志?生产工具是劳动资料的主要内容,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27.属于社会基本结构的有哪些?社会的经济结构、社会的政治结构、社会的意识结构。

28.属于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中的社会形态的有哪些?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它的第一阶段)。

29.属于社会政治结构的有哪些?:包括政党、政权机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和关于政权的组织形式、立法、司法、宪法的规程等。

30.属于思想体系的社会意识的有哪些?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和绝大部分社会科学。它们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从不同侧面、以不同的方式反映特定的经济基础并为之服务,在阶级社会里具有一定的阶级性。

31.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系列的有哪些?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32.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的内容是什么?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2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先进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3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3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表现是什么?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

34.从阶级起源来看,阶级的产生是由于什么?生产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出现了剩余产品,劳动力有了价值,为阶级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要是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还需要经过社会分工以及随着社会分工而产生的产品交换,出现生产资料所有制。阶级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35.经济基础在社会关系中属于什么?是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即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各个不同的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产品分配方式三方面的总和。

36.革命阶级反对没落阶级的阶级斗争是什么?1社会革命是人类社会的根本质变,是用新的进步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落后的社会制度。2社会革命是由被统治阶级发动的,目的是推

翻反动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建立新的革命阶级的政权。3社会革命就其一般规律而言,往往要通过武装斗争、暴力革命的形式,实现国家政权的转移。

37.社会进步是历史发展的趋势,这说明什么问题?社会进步离不开社会的发展,社会发展通常是指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生产力的发展,也就是说,偏重于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基本矛盾,它是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社会进步的最根本动力。

38.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有哪些?标准不可能是单一的,也应该是综合的,既有经济的、政治的、又有道德的、文化的等。有一个根本的、也是最高的标准,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个标准是客观的、科学的。

39.正确表述人的价值的有哪些?人的价值包括:个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社会价值是个人与社会、他人的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个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为满足他人或社会物质和精神的需要所做的贡献和承担的责任。人的社会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人对社会所作贡献的大小。自我价值是社会对个人和自己对自己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肯定的关系。

40.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什么?马克思所讲的自由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其一是说自由不是绝对的自由,自由总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其二,在阶级社会里,自由总是指一定阶级的自由,超阶级的自由总是不存在的。其三,自由不是头脑中想象、幻想的自由,而是必须实际驾驭客观必然性通过实践而实现的真正的自由。

41.共产主义含义的是什么?是无产阶级的事业。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理论即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同空想注意相对立的;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是人们最理想的社会制度,是同资本主义制度相对立的;作为一种运动,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实践。

42.人类解放是指什么?摆脱束缚而获得自由。人在哪个领域中获得自由,便意味着在该领域中不再受盲目必然性的控制和奴役,从盲目必然性下解放出来。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是分不开的,如果人不能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面前获得自由,人就不能获得真正的解放。三、问答题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1、简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条件?

答:①历史条件: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其固有的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矛盾越来越激化,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越来越激烈。

②自然科学条件:三大发现: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达尔文的进化论

③思想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辨证的合理内容;批判地吸取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

2、论述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为什么?并说明党的思想路线的正确性?

答:哲学的基本问题都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第一,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的?即何者是本原的,是思维还是存在、意识还是物质?第二,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做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为什么?①它是一切哲学派别都必须回答的问题②它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③它是哲学斗争的焦点,是划分哲学派别的标准④它是实践中的根本问题。

思想路线: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①党的思想路线体现了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唯物主义的回答。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坚持物质第一性的原理我们今天所面临的最大的社会实际就是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客观依据。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必须反对教条主义。教条主义者只知道背诵马克思主义书本上的个别结论和个别原理,完全不能应用,根本不去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当成僵死的教条。我们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并不是说读书和学习理论就不重要了。理论联系实际当然首先必须掌握理论。②党的思想路线体现了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唯物主义可知论的回答。‘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3、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答:首先,它们之间最明显的区别是研究对象不同,具体科学以世界的某一特殊领域的具体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而具有个别性和特殊性;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以自然界、社会、人类思维的最一般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而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

其次,它们之间又是密切联系的。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要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它深深植根于各门具体科学的沃土之中,没有各门具体科学发展的成就,马克思主义哲学既不可能产生,也不可能发展。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正确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实践性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显著特征,又是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显著标志。

5、论述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

答:首先,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

其次,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目的还在于提高理论思维的水平和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

再次,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还在于提高认得素质。

6、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引起了革命的变革?

答:第一,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自然、社会、思维的结合和统一;第二,唯物史观的发现,使得社会历史从空想变成了科学;第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7、什么是哲学?

答: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8、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答:世界观是人们对这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观点和看法。

方法论是人们关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关系:一般说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对世界的看法如何,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也会如何,既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伦;反过来说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使用的方法不同,也体现了不同的世界观。因此,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9、哲学的意义?

答:(1)指导我们在实践中要从客观出发而不要从主观出发,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2)指导我们在实践中积极主动地去认识和探索客观事物的规律。

10、唯物主义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

答: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特征:用物质的具体形态去说明整个物质世界。

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缺点是带有只管猜测的性质,缺乏科学的论证。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特征:克服了古代唯物主义的朴素性,在用宗教神学的斗争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1)机械性:用力学的尺度解释一切“任何动物都说成是机器”

(2)形而上学性:用鼓励、精致、片面的观点去观察世界,逗人世界的运动变化和发展。(3)不成地形: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3)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

达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是完备彻底的唯物主义。

11、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

答:1)社会根源: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剩余产品的出现,私有制的产生,积极的分化,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

2)紧急根源: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中,由于剥削者脱离生产,垄断了精神生产活动,因而总是片面夸大精神的作用,当他们把这种观点加以理论化,西永华以后就形成了唯心主义。

3)认识论根源;

第一,人们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的,主观与客观,人士与事件是对立的统一,如果把主观与客观相分离,片面夸大主观的作用,或者把认识的某一片断加以绝对化,就会导致唯心主义。

第二,夸大感性认识会导致主观唯心主义。

第三,夸大理性认识会导致客观唯心主义。

12、辩证法的几个历史发展阶段?

答:1)古代朴素辩证法:

特征:认为整个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但他们对世界的发展之提供了轮廓

的说明,对构成世界的具体细节缺乏论证,具有猜测性。

2)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

特征:把变化发展的主体看作是绝对精神获绝对观念;与唯心主义相结合;具有不彻底性。

3)现代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特征: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有机结合。

13、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它来自实践,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服务,并在实践中使自身不断获得丰富和发展。实践性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显著特征,又是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显著标志。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在实践中实现了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14、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答: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的反映了时代的潮流;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了以往哲学发展的优秀成果,并推进了哲学的发展;第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它不是僵死的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第二章世界统一于物质

15、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说成是某一种或某几种可直接感知的实物。

16、论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含义和意义。说明当的思想路线的正确性?

答: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含义: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

意义:第一,它回击了唯心主义哲学对唯物主义的攻击,有力地捍卫了唯物主义哲学路线。第二,他坚持了物质的可知性,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第三,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克服了形而上学物质观的局限性。

17、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答:首先,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哲学物质范畴揭示的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即客观实在性,这是普遍的。

其次,哲学物质范畴和物质结构理论又是相互联系的。一方面,哲学物质范畴要以物质结构理论基础,物质这个普遍性的范畴要以对具体事物结构的认识为前提,没有对具体事物的认识,没有对个别物体结构的认识,物质这种一般性、的认识也不可能产生。另一方面,哲学的物质范畴能给对物质结构的认识以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18、什么是运动?

答:运动,就它被理解为存在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起直到思维。

19、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和运动不可分: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世界上也不存在无物质的运动。形而上学错误在否认物质的运动;唯心主义错误在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认为是精神的运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共同特点是都把物质和运动相割裂,前者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后者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20、承认静止的意义:其一,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事物的多样性,区分开不同的事

物。其二,没有相对静止状态,事物的分化就失去了条件,也就不会有生命现象。其三,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绝对运动。

21、运动和静止是绝对与相对的关系,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是运动的,这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但同时又是静止的,这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

22、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的存在方式。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时间的突出特点是一维性即不可逆性。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空间的特征是三维性。23、时间和空间同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物质运动离不开空间和时间;空间和时间也不能脱离运动着的物质。

24、辨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把时间和空间看作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时间和空间同物质运动不可分,物质运动是客观的、永恒的、绝对的,时间和空间也是客观的、永恒的、绝对的。时间和空间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和相对的辨证统一。时间和空间无限性和有限性是辨证统一的。

25、由于科学时间观的确立,使得社会的物质性得到了正确证明:第一,劳动实践是人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第二,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实践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第三,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6、意识的起源?

答: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就是说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意识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由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特性到生命物质的刺激感应性;由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由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类意识的产生。

27、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还是社会的产物。意识就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首先,劳动使猿脑变为人脑,从而为意思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器官。其次,劳动产生了语言。再次,劳动丰富了意识的内容,推动了意识的发展。总之,劳动是意识的物质器官形成和完善的基础,是意识产生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28、意识的本质?

答: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也说明物质对意识的依赖性)。第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第二,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29、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性。表现在:第一,意识活动是一种主动的创造过程;第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第三,意识的能动性突出表现在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上;

第四,意识能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体的生理过程和活动。

30、实践是意识能动性实现的根本途径。

31、世界的统一性问题就是关于世界万事万物本原的问题。所谓本原是指一切事物都由它构成,一切事物和现象最初都从它所出,最后又复归于它。

32、论述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说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答:规律是事物和现象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主观能动性是指主观对客观的能动作用,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活动和能力。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第一,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第二,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体现着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解放思想就是要从那种落后的传统观念和僵化的教条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辨证的统一:一方面,解放思想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前提,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切实做到实事求是。另一方面,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目的,解放思想是为了更好地做到实事求是。

33、物质概念的几个历史发展阶段?

答:1)在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者那里,把物质说成是某一种或某集中可直接感知的实物。2)到了近代,在声擦黑内和科学发展了的基础上,形而上学观点把原子当作不可再分的物质最小单位。

3)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总结以往唯物主义哲学对物质范畴探索的成果的基础上,利用生产和科学发展的新成就以辩正的思维方法,对物质范畴作出了科学的概括和规定。

34、如何理解列宁的物质定义?(如何理解辩证无为注意的物质观?)

答:列宁根据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在和唯心主义的斗争中,给哲学物质范畴下了一个完整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他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35、人工智能和人的意识的关系?

答:1)包括内容

人工智能的含义。1、人工智能是指用机械或电子计算机来模拟和代替人脑的某些智能。2、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意义。首先,它具有重大哲学意义;其次,它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3、人工智能和意识的关系。

2)二者区别:

其一,人脑和电脑的活动机制根本不同;其二,人的意识具有社会性,而人工智能没有社会性;其三,意识活动具有能动的创造性,人工智能不具有这种创造性。

第三章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与发展的科学

36、系统是指相互联系的若干个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的统一整体。

37、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第一,整体与部分相互依存,一方面,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离开部分就不存在整体。另一方面,部分离不开整体,离开整体的部分就失去其原来的意义。第二,整体不是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按一定联系或关系结合在一起的,整体不等于部分的总和,油画的系统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第三,整体和部分相互作用。

38、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9、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40、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是看它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

41、为什么新事物能战胜旧事物?

答:第一,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第二,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新事物吸收了旧事物中一切积极的合理的因素;第三,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42、两种对立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表现?

答:第一,唯物辩证法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则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第二,唯物辩证法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则用静止不变的观点看世界;第三,是否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43、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答: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第三,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第四,承认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

44、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45、矛盾是指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联系的性质:①矛盾双方相互依存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结的。

46、我们在认识和实践中,要把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结合起来,学会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47、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事物保持相对稳定性,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第二,矛盾双方互相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第三,矛盾的同一性规定了事物向着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

48、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第一,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第二,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第三,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49、内因与外因辨证关系的原理,是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

50、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简言之,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5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它们是辨证统一的。

5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问题,矛盾问题的“精髓”。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统一的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基本思想原则的理论基础。

53、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是矛盾特殊性的重要表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不平衡;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不平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抓经济建设的同时,还要“两手抓”。54、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对于指导我们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具有重要意义。55、掌握事物的度对于认识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只有认识了事物的度,才能准确把握事物的质;其次,只有准确把握事物的度,才能提出指导实践活动的正确准则,坚持适度

原则,防止“过”或“不及”。

56、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答:量变和质变是事物运动发展的两种状态,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在于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量变和质变是辨证统一的: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量变和质变是辨证统一的,割裂二者的统一,就会导致庸俗进化论或激变论,以及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改良主义和冒险主义。

57、量变和质变的复杂性主要表现为量变和质变的形式的多样性与量变的相互渗透。

58、量变和质变的相互渗透,表现为总的量变过程中包含着部分质变,质变过程中有量变,这也是量变和质变复杂性的表现。

59、马克思说:“辨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

60、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是:第一,辨证的否定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的自我否定;第二,辨证的否定具有两个重要特点:其一,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其二,否定是联系的环节;第三,作为发展环节与联系环节之统一的辨证的否定是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

61、形而上学的否定观错误在于:第一,它认为否定不是事物的自我否定;第二,它把否定看成是对事物的中断;第三,它把肯定和否定绝对地对立起来。

62、坚持辨证的否定观具有重要的意义。坚持辨证的否定观,就要对一切事物采取分析的态度。否定什么和肯定什么,批判什么和继承什么,都要从实际出发,进行具体分析,反对不加分析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我们既要吸收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又要批判和抵制外国资产阶级腐朽的、没落的东西;既要反对闭关自守、盲目排外的狭隘民族主义,又要反对崇洋媚外、全盘西化的错误倾向。

63、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克服了前两个阶段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保留了前两个阶段的积极因素。

64、把握否定之否定规律,坚持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对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其次要准备走曲折的路。

65、因果联系是时间上先后相继的、一种现象引起另一种现象的联系。

66、因果联系是普遍的,但具体表现是复杂多样的。主要类型:一因多果,同因异果,一果

多因,同果同因,多因多果,复合因果。

67、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性表现在:第一,必然性总是通过大量的偶然现象表现出来;第二,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必要补充,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并受其制约,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的偶然性。

68、必然性和偶然性是辨证统一的,把二者割裂开来就会导致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和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两种错误观点。掌握必然性和偶然性辨证关系的原理有重要意义:首先,必然性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和前途,我们必须努力发现必然性,按必然规律办事;其次,偶然性对事物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69、现实性(或现实)是指一切包含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是事物和现象的种种联系的综合。

70、为了全面理解可能性这个范畴,必须区分以下几种情况:第一,要分清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第二,要分清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的可能性。现实的可能性是指具备了充分的根据和必要条件,目前就可以实现的可能性。抽象的可能性是指虽有一定根据但当前无法实现的可能性;第三,要分清两种相反的现实可能性;第四,要分清可能性的大小。

71、掌握可能性和现实性辨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可能性不等于现实性,正确估计事物发展的各种可能性是必要的;其次,为了使好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我们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自觉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72、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不仅是对立统一关系,而且是相互作用的关系。

73、本质是事物的内在联系,这种内在联系是由事物本身所固有的特殊矛盾决定的。

74、现象是指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外部联系。现象与本质是一致的叫做真象,现象与本质很不一致的称为假象。错觉是主观的,假象是客观的。

75、本质和现象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首先,本质和现象是有区别的,对立的。其次,本质和现象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76、掌握本质和现象辨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本质和现象的对立,说明科学研究的必要性;本质和现象的统一,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可能性;其次,我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77、普遍联系的概念及意义?

答: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主

观意志为转移的。

联系是普遍的。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着;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也不能鼓励地存在,都同其他要素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万事万物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而不是各种孤立的事物的机械堆积、凑合。

78、联系的多样性及其意义?

答: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大体上说有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主要联系和次要联系、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等等。不同的饿联系,对事物存在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各不相同的。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和主要的联系,决定事物的根本性质及其发展的基本趋势,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外部的、非本质的、偶然的和次要的联系,则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事物的发展进程。我们必须对事物多种多样的复杂联系进行具体分析,抓住那些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和主要的联系,从而深刻地认识事物和有效地改造事物。

79、如何正确认识条件?

答:条件是指同某一事物相关联的、对他的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每一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以来周围的其他事物,这些事物就是这一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条件问题上坚持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在条件问题上坚持唯物主义,就是承认条件的客观性,承认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受各种条件制约的。任何事物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产生、存在和发展,也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会灭亡。条件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必须承认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条件是复杂多样的,有必要条件和非必要条件、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不要把条件简单化,要全面地、具体地分析各种不同的条件。条件也是可变的。改变和创造条件必须遵循事物本身发展变化的规律,并且也要依赖一定的条件。

80、系统的主要特征?

答:首先是整体性,这是系统的最本质特征。

其次是结构的有序性。

最后是内部结构趋向优化的特性。

81、什么是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答:世界上纷繁复杂的万事万物不仅是普遍联系的,而且是运动发展的。永恒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又一个总特征。

知识产权法自考重点

知识产权法 知识产权:人们对于自己的创造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依法享有的权利 知识产权法:调整因知识产品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是一种专门的国际制度 原是主体:在作品创造完成后,直接根据法律的规定或者合同的约定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著作权的人。 继受主体;通过受让、继承、或法律规定的其他地方式取得全部或一部分著作权的人 委托作品:委托人向作者支付约定的创作报酬由作者按照他人的意志和具体要求而创作的特定作品 合作作品:两人以上共同创作的作品 作品:指文学、文艺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孟中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造成果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在一国国土上,由该国的民族创作,经世代相传,不断发展而构成的作品 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程序及有关文档 文档:用来表述程序的内容、组成、设计、功能等 著作人生权:作者基于作品创作所享有的各种与人生相连而无直接财产内容权利 发表权: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 署名权;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

修改权:修改或者授予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 著作财产权:著作权人自己使用或者授予他人以一定方式使用作品而获得物质利益权益 复制权:以印顺、复印、录音、录像等方式将作品制成一份或者多份的权利 领接权:指玉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 出版权;出版者对出版的作品所享有的一系列权利的统称 表演者权利:依法对表演所享有的权利 广播组织:通过无线电播由或图像构成录音作品的人 合理使用在特定条件下法律允许他人自由使用享有著作权的作品 植物新品种:经过人工培育或则对发现的野生植物可以开发,具备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 植物新品种权:育种者对于植物新品种所享有的专有权利 著作权的转让:著作权人将其作品财产权全部转移给他人的法律行为 著作权行政管理;国家著作权行政管理机关,代表国家对著作权工作进行管理的行为 著作权集体管理;著作权人授权有关组织,代为集中管理著作权、领接权的制度 著作权侵权行为:未经著作权人的同意,擅自对著作权作品进行使用

防洪防汛培训知识

防洪防汛培训知识(第一期) 一、什么是洪水?我国的洪水有哪几种类型?主要的是哪种? 洪水是指江河水量迅猛增加及水位急剧上涨的自然现象。洪水的形成往往受气候、下垫面等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因素的影响。按地区可分为河流洪水、融雪洪水、注川洪水、冰凌洪水、雨雪混全洪水、溃坝洪水等六种。 我国河流的主要洪水大都是暴雨洪水,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南方一些地区春季也可能发生。以地区划分,我国中东部地区以暴雨洪水为主,西北部地区多融雪洪水和雨雪混合洪水。'98长江大洪水'和'98嫩江、松花江特大洪水都是由暴雨洪水形成的。 二、如何定量描述洪水? 由于暴雨、急剧的融冰化雪、水库垮坝、风暴潮等原因,使得江河、湖泊及海洋的水流增大或水面升高超过了一定限度,威胁着有关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或造成不同程度的灾害,这种自然现象,一般称为洪水。定量描述洪水的指标有洪峰流量、洪峰水位、洪水过程线、洪水总量(洪量)、洪水频率(或重现期)等。洪峰流量是指洪水通过河川某断面的瞬时最大流量值,以立方米每秒(m3/s)为单位;洪峰流量相应的最高水位,称为洪峰水位,以米(m)为单位。以时间为横坐标,以江河的水位或流量为纵坐标,可以绘出洪水从起涨至峰顶再回落到接近原来状态的整个过程曲线,称为洪水过程线。一次洪水过程通过河川某断面的流量总和(水量),称之为该次洪水的洪量,常以亿每立方米为单位;水文上也常以一次洪水过程中,通过一定时段的水量最大值来比较洪水的大小,如最大3天、7天、15天、30天、60天等不同时段的洪量。 三、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是如何划分的? 暴雨是指在短时间内降很大的雨。一般根据24小时降雨量的大小划分为: (1)降雨量在50mm~100mm之间,称为暴雨。 (2)降雨量在100mm~200mm之间,称为大暴雨。 (3)降雨量大于200mm时,称为特大暴雨。 四、我国的暴雨洪水有哪些特点? (1)季节性明显,时空分布不均匀。随着副热带高压的北移、南撤过程,夏季我国雨带也南北移动,出现明显的季节性特点。一般年份,4月至6月上旬,雨带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6月中旬至7月上旬,是长江、淮河和太湖流域的梅雨期。7月中旬至8月,雨带从江淮北部移到华北和东北地区。9月,副热带高压南撤,随即雨带也相应南撤,部分年份也会造成洪水,如汉江等地的秋汛。我国大部分地区降雨季节性明显。当台风登陆我国和深入内陆时,高强度的狂风暴雨,也可形成暴雨洪水。 据统计,4月~10月全国大部分地区降雨量占全年平均降雨量的70%以上,6月~8月降雨量可占全年平均降雨量的50%左右。所以说,我国暴雨洪水多发生在春夏秋季节。 (2)洪水峰高量大,干支流易发生遭遇性洪水。我国地形的特点是东南低、西北高,有利于东南暖湿气流与西北冷空气交绥的加强,地面坡度大,植被条件差,造成汇流快,洪水量级大。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相同流域面积的河流,我国暴雨洪水的洪峰流量量级接近最大记录。 我国几条主要河流面积较大,干支流洪水经常遭遇,区间来水多,洪峰叠加,易形成峰高量大的暴雨洪水。 (3)洪水年际变化大。我国七大流域洪水年际变化很大,各年洪峰流量相差甚远,北方

防洪防汛安全知识培训

防洪防汛安全培训 一、遇到险情么办 在冷静沉着、果断应对,防止和延缓险情、灾情扩大的情况下,及时拨通城市防汛办公室的值班电话和项目部急救电话,或拨打12319热线电话寻求帮助,说明事发的详细地点,险情程度,被困人数,联系电话,施救要求等,以便及时派人派车携带器材实施紧急援救。也可及时拨打其他社会求助电话,由他们转告我们以便联合开展救援行动。 二、如何应对暴雨山洪 1、暴雨洪水发生前:(1)施工人员要避免在低洼地带、山体滑坡威胁区域活动,避免将房屋建在受河道出槽洪水顶冲的地方。不要人为侵占河道自然行洪断面。每年夏初要对房前屋后进行检查,留心附近山体变化,看山上是否有裂缝滑坡迹象。(2)各单位要熟悉周围环境,自备必要的防水、排水设施,如帆布、编织袋、沙石、木板、抽水泵等。注意收听当地气象防汛部门的预报。在居住区和施工积聚区等人群密集区要及时做好人员疏导转移工作。 2、暴雨洪水发生后:(1)发现重大征兆或已经发生灾害时,尽快将消息传递出去,引起政府重视,争取控制灾害发展和救援。 (2)在紧急情况下,头脑冷静,行动快速,果断放弃。暴雨洪水突发性强,陡涨陡落,持续时间短。当发现河道涨水,要迅速撤离,不可麻痹迟疑。汛期河道涨洪时,千万不要强行过河,要耐

心等河水退了以后过河,或长距离绕行过河。(3)在发生暴雨洪水时,行人避雨要远离高压线路、电器设备等危险区域,雷雨时要关闭手机。学校要视情况临时放假或统一留校避洪,安排好临时食宿,并通知家人,避免家长在接应寻找孩子的路上发生意外。 (4)及时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等紧急救护等。 三、协助保护防汛设施 保护好公共防汛设施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如果发现有偷盗或破坏防汛设备,破坏河道沟渠,往里面倾倒垃圾渣土,向排水沟里倾倒污物,擅自拆卸或肆意损坏防汛设备、器械,擅自填埋、棚盖占用河道的人和事,或因自然力的影响而造成的河岸坍塌、河道堵塞、防汛设备设施的自然损坏,应及时报告给有关防汛管理部门,使之得到及时的制止和尽快的修复。 四、被水围困怎样求救 在山丘区环境下,无论是孤身一人还是聚集人群突遭洪水围困于基础较牢固的高地或砖混结构的住宅楼房时,只要有序固守等待求援或等待陡涨陡落的山洪消退后即可解围。如遭洪水围困于低洼处的溪岸、土坯或木结构的住房里,情况危急时(泥石流另述),有通讯条件的,可利用通讯工具向当地政府和防汛部门报告洪水态势和受困情况,寻求救援;无通讯条件的,可制造烟火或来回挥动颜色鲜艳的衣物或集体同声呼救,不断向外界发出紧急求助信号,求得尽早解救;同时要寻找体积较大的漂浮物,主动采取自救措施。

知识产权法复习重点重点讲义资料

知识产权法复习重点 注意问题 驰名商标是指在中国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并享有较高声誉的商标。我国对驰名商标一般采取个案认定与被动认定方式。驰名商标的认定机构是商标局、商标评审委员会、人民法院。认定驰名商标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1、相关公众对该商标的知晓程度; 2、该商标使用的持续时间; 3、该商标的任何宣传工作的持续时间、程度和地理范围; 4、该商标作为驰名商标受保护的记录; 5、该商标驰名的其他因素。 商标法明确保护驰名商标,根据其是否在我国取得注册,给予不同的保护措施。 复习中注意掌握的问题 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是一种特殊的民事权利,这是知识产权的法律性质。 其特征表现为: 1、识产权的法律确认性; 2、识产权的专有性; 3、知识产权的地域性; 4、知识产权的时间性。 知识产权的范围 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第一部分第一条所界定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范围是: (1)版权与邻接权;(2)商标权;(3)地理标志权;(4)工业品外观设计权; (5)专利权;(6)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拓扑图)权;(7)未公开的信息专有权。 知识产权制度 知识产权制度是国际上通行的各个国家普遍采用的确认、保护和利用知识产权的管理制度。知识产权法是调整因确认、行使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而发生的各种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商标的概念 商标,是指在商品或者服务项目上所使用的,用以识别不同生产、经营者所生产、制造、加工、拣选或者经销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有显著的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位标志、颜色组合或者上述要素的组合构成的可视性标志。它是表彰商品或者服务的一种标志,是一种识别性标志,是由经营者使用的一种标志。 商标的构成要素,2001年《商标法》规定,“任何能够将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商品与他人的商品区别开的可视性标志,包括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和颜色组合,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均可以作为商标申请注册。” 商标权的概念、法律特征 商标权,也可称为商标专用权,是指商标注册人对其注册商标所享有的专用权利。所谓注册商标,是指经国家商标主管机关核准注册之商标。.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名称、国旗、国徽、军旗、勋章相同或者近似的,以及同中央国家机关所在地特定地点的名称或者标志性建筑物的名称、图形相同的。 (2)同外国的国家名称、国旗、国徽、军旗相同或者近似的,但该国政府同意的除外。 (3)同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名称、旗帜、徽记相同或者近似的,但经该组织同意或者不易误导公众的除外。 (4)与表明实施控制、予以保证的官方标志、检验印记相同或者近似的,但经授权的除外。

《安全教育》之防洪防汛安全知识培训

防洪防汛安全知识培训 一、遇到险情么办 在冷静沉着、果断应对,防止和延缓险情、灾情扩大的情况下,及时拨通城市防汛办公室的值班电话和项目部急救电话,或拨打12319热线电话寻求帮助,说明事发的详细地点,险情程度,被困人数,联系电话,施救要求等,以便及时派人派车携带器材实施紧急援救。也可及时拨打其他社会求助电话,由他们转告我们以便联合开展救援行动。 二、如何应对暴雨山洪 1、暴雨洪水发生前:(1)施工人员要避免在低洼地带、山体滑坡威胁区域活动,避免将房屋建在受河道出槽洪水顶冲的地方。不要人为侵占河道自然行洪断面。每年夏初要对房前屋后进行检查,留心附近山体变化,看山上是否有裂缝滑坡迹象。(2)各单位要熟悉周围环境,自备必要的防水、排水设施,如帆布、编织袋、沙石、木板、抽水泵等。注意收听当地气象防汛部门的预报。在居住区和施工积聚区等人群密集区要及时做好人员疏导转移工作。 2、暴雨洪水发生后:(1)发现重大征兆或已经发生灾害时,尽快将消息传递出去,引起政府重视,争取控制灾害发展和救援。(2)在紧急情况下,头脑冷静,行动快速,果断放弃。暴雨洪水突发性强,陡涨陡落,持续时间短。当发现河道涨水,要迅速撤离,不可麻痹迟疑。汛期河道涨洪时,千万不要强行过河,要耐心等河水退了以后过河,或长距离绕行过河。(3)在发生暴雨洪水时,行人避雨要远离高压线路、电器设备等危险区域,雷雨时要关闭手机。学校要视情况临时放假或统一留校避洪,安排好临时食宿,并通知家人,避免家长在接应寻找孩子的路上发生意外。(4)及时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等紧急救护等。 三、协助保护防汛设施

保护好公共防汛设施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如果发现有偷盗或破坏防汛设备,破坏河道沟渠,往里面倾倒垃圾渣土,向排水沟里倾倒污物,擅自拆卸或肆意损坏防汛设备、器械,擅自填埋、棚盖占用河道的人和事,或因自然力的影响而造成的河岸坍塌、河道堵塞、防汛设备设施的自然损坏,应及时报告给有关防汛管理部门,使之得到及时的制止和尽快的修复。 四、被水围困怎样求救 在山丘区环境下,无论是孤身一人还是聚集人群突遭洪水围困于基础较牢固的高地或砖混结构的住宅楼房时,只要有序固守等待求援或等待陡涨陡落的山洪消退后即可解围。如遭洪水围困于低洼处的溪岸、土坯或木结构的住房里,情况危急时(泥石流另述),有通讯条件的,可利用通讯工具向当地政府和防汛部门报告洪水态势和受困情况,寻求救援;无通讯条件的,可制造烟火或来回挥动颜色鲜艳的衣物或集体同声呼救,不断向外界发出紧急求助信号,求得尽早解救;同时要寻找体积较大的漂浮物,主动采取自救措施。 五、怎样救助被困人群 洪水汇集快、冲击力强、危险性高,所以必须争分抢秒救助被洪水围困的人群。任何一个社会公民,当接到被围困的人发出的求助信号时,首先应以最快的速度和方式传递求救信息,报告当地政府和附近群众,并直接投入解救行动;当地政府和基层组织接到报警后,应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带领抢险队伍赶赴现场,充分利用各种救援手段全力救出被困人群;行动中还要不断做好受困人群的情绪稳定工作,防止发生新的意外;要特别注意防备在解救和转送途中有人重新落水,确保全部人员安全脱险;还要仔细做好脱险人员的临时生活安置和医疗救护等保障工作。 主讲人;齐心 20xx年6月

防洪防汛培训资料全

新建铁路至客运专线段TJ-13标防汛安全教育教案 中铁二十二局京客专段TJ-13标一工区

防洪防汛培训资料 培训容: 1洪水类型 ⑴暴雨洪水:由暴雨形成,取决于暴雨强度、笼罩面积及流域下垫面的影响。 ①暴雨:降雨量50毫米-100毫米; ②大暴雨:降雨量100-200毫米; ③特大暴雨:降雨量大于200毫米。 ⑵融雪洪水:由冰融水和积雪融水形成 ⑶冰凌洪水:由大量冰凌阻塞河道,在河道形成冰塞或冰坝,使上游水位明显壅高,当冰塞溶解,冰坝突然破坏时河道槽蓄的水量集中下泄,形成冰凌洪水。 2、洪水等级划分 ⑴一般洪水:重现期小于10年 ⑵较大洪水:重现期10年~20年(含20年) ⑶大洪水:重现期20年~50年(含50年) ⑷特大洪水:重现期超过50年的洪水 ⑸超标准洪水:超过工程设计标准的洪水 3、降雨的等级 ⑴小雨:指24小时降雨量小于10毫米; ⑵中雨:指24小时降雨量10.1~25.0毫米; ⑶大雨:指24小时降雨量25.1~50.0毫米; ⑷暴雨:指24小时降雨量50.1~100.0毫米; ⑸大暴雨:指24小时降雨量100.1~200.0毫米; ⑹特大暴雨:指24小时降雨量大于200.0毫米。 4、防汛工作重点 雨季来临之前,抓好矿井水仓、水沟清挖工作,地面采取防汛措施,保

证矿井排水系统的通畅。 4.1 应急响应等级和程序 ⑴Ⅰ级洪汛响应(暴雨>=50mm/d): 应急救援小组组长主持紧急会议,所有成员参加,作出防汛应急工作部署,加强工作指导,并将情况上报京公司、集团公司、项目部。应急小组设置专人值班,密切监视汛情,工情变化,与水文、气象部门会商分析,做好汛情预报预测工作,重点做好救灾协调工作。定期向上级防汛部门报告汛情及抗洪抢险措施,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 地面动员部署防洪工作,转移危险地区人员和设备、材料等,强化施工便道和临时场所的值班看守。 ⑵Ⅱ级洪汛响应(大雨25mm~50mm/d) 应急救援小组组长主持紧急会议,所有成员参加,作出防汛应急工作部署,加强工作指导,并将情况上报项目部。应急小组设置专人值班,密切监视汛情变化,与水文、气象部门会商分析,做好汛情预报预测工作,重点做好救灾协调工作。定期向上级防汛部门报告汛情及抗洪抢险措施,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 ⑶Ⅲ级洪汛响应(中小雨<=25mm) 应急救援小组组长主持会议,所有成员参加,作出防汛应急工作部署,加强工作指导,并将情况上报工区。应急小组设置专人值班,密切监视汛情,工情变化,与水文、气象部门会商分析,做好汛情预报预测工作。 5、防洪避险常识 (1)降暴雨时,要时刻观察房屋周围的溪河水位有无异常,随时做好安全转移的准备。 (2)发生大暴雨时,要加强对水位、渗漏等情况的观测,如有异常,要迅速转移受威胁人员。 (3)洪水迅速上涨时,不要沿着河谷跑,应向河谷两岸高处跑。

知识产权法期末复习重点详解

知识产权法期末复习重点详解 第一编知识产权法导论 ●知识产权 ◆含义P3:知识产权是人们基于创造性智力成果和工商业标记(商业信誉)依法享有的权利的统称。 该定义反映了知识产权的如下几点特征: 第一,“智力成果”的概念使之与“智力活动”划清了界限。 第二,“创造性的智力成果”的概念,使之将非创造性的智力成果排除在知识产权的保护对象之外。 第三,知识产权之所以划分为创造性的智力成果权和工商业标记权,是因其作为财产权,创造性的智力成果权的价值与工商业标记权的价值来源截然不同。 第四,强调知识产权依法产生,是指法律对它所要提供保护的创造成果和工商业标记是有选择的。 ◆特征:(注意同知识产权客体的特征相区分) ①专有性:也称独占性、排他性,要求同一项智力成果不得有两项或两项以上同一性质的知识产权并存,权利人独占地享有知识产权利益,未经权利人同意,没有法律依据,任何人不得利用其智力成果。 包含以下两层含义:其一,权利的专有性、独占性、排他性是绝对的,相同的智力成果只能依法产生一项知识产权,只能有一个权利人;其二,利益的专有、排他,只有权利人在法定期限内能够行使权利,其他人未经许可,不得行使该项知识产权。 ②地域性: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取得的知识产权,原则上之在该国或该地区有效,在另一个国家或地区并不当然地受到保护。 ③时间性:知识产权在法律规定的有效期限内受法律保护;一旦期限届满,权利归于消灭,其智力成果进入公有领域成为公共财富。 ◆性质P15: (一)“知识产权是私权”。 私权,就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的私人权益。 《知识产权协议》第一次明确界定了知识产权的本质属性,即以私权名义强调知识财产私有的法律形式。这种私权包括两方面内容:首先是创造者对自己的智力创造成果所享有的权利,其次是社会公众分享智力创造活动所带来利益的权利。 《民法通则》的第五章民事权利的第三节就为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的民事权利的基本属性被各国所认同。 (二)知识产权与物权的共性与差异。 知识产权与物化、外化表达的有体物(或称有形物)发生关系。 ◇与物权的共性:①都属于财产权;②都具有对世性,即权利人特定而义务人不特定; ③都具有公示性,除著作权的产生不需要履行特定的手续外,其他知识产权的产生均需要到国家机关进行登记,而后公告;④都是独立处分权,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由处分。 ◇与物权的区别: ①客体(标的)不同; 物权:物,包括有体物和无体物。 知识产权:知识的构造或信息的集合,具有非物质性、知识性。客体的非物质性是知识产权区别于财产所有权的本质特性。 ⑴在排他性上,物权绝对排他;知识产权在占有上具有社会公共性的特点。 ⑵物权客体本身有形损耗、损毁灭失;知识产权具有永存性。

防汛救灾应急管理知识培训资料

防汛救灾知识培训材料 一、防汛的基本概念 为防止和减轻洪水灾害,在洪水预报、防洪调度、防洪工程运用、抢险救灾等方面进行的有关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天气形势预测、洪水水情预报、防洪工程调度运用、抢险及救灾、非常情况应急措施等。 汛期是指江河、湖泊洪水在一年中明显集中出现,容易形成洪涝灾害的时期。根据洪水发生的季节和成因不同,我国的汛期分为伏汛、秋汛、凌汛和春汛(桃汛)四种。海河流域一般以伏汛为主,有些年份也会发生秋汛。汛期时间为6—9月份,其中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主汛期,是暴雨洪水相对集中的时期。 二、防汛工作的基本任务 (一)防汛的基本任务 密切监视天气形势,做好洪水预报,制定各类防汛预案。当洪水位超过警戒水位,威胁防汛工程安全时,采取有力措施,日夜防守,及时抢险,确保防洪工程安全;当遇到工程设计标准洪水时,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全面防守,全力抢护,保证重要目标度汛安全;当遇到超标准洪水时,要充分利用工程设施的防洪潜力,应采取紧急有效的非常措施,尽最大努力减轻洪水灾害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建设的顺利发展。 (二)防汛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防汛工作总的目标和任务是:积极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确保大江大河、大中水库安全度汛。强化措施,力保中小河流、小型水库安全。最大限度地减轻洪水灾害的影响和损失,保障经济建设顺利进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遇标准以内洪水大江大河堤防不决口、大中型水库不垮坝、大中城市保安全、重要交通干线不中断,遇超标准洪水,采取非常措施,尽量减少灾害损失。 (三)防汛工作主要内容 防汛工作分为汛前准备、汛期工作、汛后总结三个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汛前准备 (1)组织准备:落实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建立健全各级防汛指挥机构和防汛抢险队伍,明确职责分工,

安全防汛知识培训

防洪防汛安全知识 一、预防事故,减少灾害,关注民生,构建和谐,是我们的共同愿望。当下,公众对防灾减灾知识的掌握以及对自救互救技能的运用程度如何,已成为评估施工单位减灾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遇到险情怎么办: 在冷静沉着、果断应对,防止和延缓险情、灾情扩大的情况下,及时拨通城市防汛办公室的值班电话和项目部急救电话,或拨打12319热线电话寻求帮助,说明事发的详细地点,险情程度,被困人数,联系电话,施救要求等,以便及时派人派车携带器材实施紧急援救。也可及时拨打其他社会求助电话,由他们转告我们以便联合开展救援行动。 如何应对暴雨山洪 1、暴雨洪水发生前: (1)施工人员要避免在低洼地带、山体滑坡威胁区域活动,避免将房屋建在受河道出槽洪水顶冲的地方。不要人为侵占河道自然行洪断面。每年夏初要对房前屋后进行检查,留心附近山体变化,看山上是否有裂缝滑坡迹象。 (2)各单位要熟悉周围环境,自备必要的防水、排水设施,如帆布、编织袋、沙石、木板、抽水泵等。注意收听当地气象防汛部门的预报。在居住区和施工积聚区等人群密集区要

及时做好人员疏导转移等工作。 2、暴雨洪水发生后: (1)发现重大征兆或已经发生灾害时,尽快将消息传递出去,引起政府重视,争取控制灾害发展和救援。 (2)在紧急情况下,头脑冷静,行动快速,果断放弃。暴雨洪水突发性强,陡涨陡落,持续时间短。当发现河道涨水,要迅速撤离,不可麻痹迟疑。汛期河道涨洪时,千万不要强行过河,要耐心等河水退了以后过河,或长距离绕行过河。 (3)在发生暴雨洪水时,要避雨要远离高压线路、电器设备等危险区域,雷雨时要关闭手机。 (4)及时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等紧急救护等。 四、协助保护防汛设施 保护好项目部防汛设施是每个施工人员应尽的义务。如果发现有偷盗或破坏防洪防汛设备,破坏河道沟渠,往里面倾倒垃圾渣土,向窨井或下水道里倾倒污物,擅自拆卸或肆意损坏防汛设备、器械,擅自填埋、棚盖占用河道的人和事,或因自然力的影响而造成的河岸坍塌、河道堵塞、防汛设备设施的自然损坏,应及时报告给项目部、使子得到及时制止和尽快的修复。 五、被水围困怎样求救 无论是孤身一人还是聚集人群突遭洪水围困于基础较牢固的高地或砖混结构的住宅楼房时,只要有序固守等待求

【Selected】2018年党史党建公共基础知识题库1000题.docx

党史党建公共基础知识题库1000题 一、单项选择题(525道) 1.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 A.共产主义 B.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发展先进生产力 D.?中国梦? 标准答案:A 2.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A.官僚主义 B.官僚资本主义 C.半殖民地主义 D.殖民主义标准答案:B 3.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和()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 A.党风问题 B.信念问题 C.民主问题 D.思想问题标准答案:A 4.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的主线是()。 A.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B.加强先进性、纯洁性建设和时代性建设 C.加强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D.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标准答案:D 5.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 A.实现?四个现代化? B.实现共同富裕 C.为党员干部服务 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标准答案:D 6.中国共产党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以改革 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整体推进党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 A.队伍建设 B.组织建设 C.理论建设 D.政治建设标准答案:B 7.党坚持()、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持不懈地反对腐败,加强党风建设和廉政建 设。 A.标本兼治 B.从严从紧 C.抓早抓小 D.一抓到底标准答案:A 8.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的领导。 A.理论 B. 路线 C.组织 D.经济 -1-

防洪防汛安全知识培训模板

防洪防汛安全知识 一、遇到险情么办 在冷静沉着、果断应对,防止和延缓险情、灾情扩大的情况下,及时拨通作业区防汛办公室的值班电话和防洪防汛指挥部急救电话,说明事发的详细地点,险情程度,被困人数,联系电话,施救要求等,以便及时派人派车携带器材实施紧急援救行动。 二、如何应对暴雨山洪 1、暴雨洪水发生前:(1)生产现场人员要避免在低洼地带、山体滑坡威胁区域活动。每年夏初要对防洪设施进行检查,留心附近河道及涵洞油污堵塞迹象。(2)各基层单位要熟悉周围环境,自备必要的防水、排水设施,如帆布、编织袋、沙石、抽水泵等。注意收听当地气象防汛部门的预报。要及时做好生产现场人员的疏导转移工作。 2、暴雨洪水发生后:(1)发现重大征兆或已经发生灾害时,尽快将消息传递出去,争取控制灾害发展和救援。(2)在紧急情况下,头脑冷静,行动快速,果断放弃。暴雨洪水突发性强,陡涨陡落,持续时间短。当发现河道涨水,要迅速撤离,不可麻痹迟疑。汛期河道涨洪时,千万不要强行过河,要耐心等河水退了以后过河,或长距离绕行过河。(3)在发生暴雨洪水时,行人避雨要远离高压线路、电器设备等危险区域,雷雨时要关闭手机。 (4)及时对溺水者进行人工

呼吸等紧急救护等。 三、协助保护防汛设施 保护好公共防汛设施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因自然力的影响而造成的河岸坍塌、河道堵塞、防汛设备设施的自然损坏,应及时报告给有关防汛管理部门,使之得到及时的制止和尽快的修复。 四、被水围困怎样求救 在山丘区环境下,无论是孤身一人还是聚集人群突遭洪水围困于基础较牢固的高地或砖混结构的住宅楼房时,只要有序固守等待求援或等待陡涨陡落的山洪消退后即可解围。如遭洪水围困于低洼处的溪岸、土坯或木结构的住房里,情况危急时(泥石流另述),有通讯条件的,可利用通讯工具向当地政府和防汛部门报告洪水态势和受困情况,寻求救援;无通讯条件的,可制造烟火或来回挥动颜色鲜艳的衣物或集体同声呼救,不断向外界发出紧急求助信号,求得尽早解救;同时要寻找体积较大的漂浮物,主动采取自救措施。 五、怎样救助被困人群 洪水汇集快、冲击力强、危险性高,所以必须争分抢秒救助被洪水围困的人群。任何一个社会公民,当接到被围困的人发出的求助信号时,首先应以最快的速度和方式传递求救信息,报告当地政府和附近群众,并直接投入解救行动;当地政府和基层组织接到报警后,应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带

防洪防汛培训

防洪防汛培训 ?培训时间:2014年4月25日20:00 ?培训地点:工区三楼会议室会议室 ?参会人员:工区及各架子队管理人员 ?主讲人:刘元峰 ?内容如下: 一、防洪防汛相关法律规定 第三条防汛工作实行"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遵循团结协作和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参加防汛抗洪的义务。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第五十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防洪、救灾资金和物资。 第六十二条阻碍、威胁防汛指挥机构、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 第六十三条截留、挪用防洪、救灾资金和物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给予行政处分。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49条有下列行为之一者,视情节和危害后果,给予行政处分、治安处罚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一)拒不执行经批准的防御洪水方案,或者拒不执行防洪指挥部的防洪调度方案、防洪抢险指令者; (二)玩忽职守,或者在防洪抢险中临阵退缩者; (三)非法堵塞桥涵等排水孔道或扒决路基者; (四)挪用、盗窃、贪污防洪物资或钱款者;

(五)阻碍防洪指挥部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者; (六)盗窃、毁损或者破坏铁路路基、桥涵及其调节建筑物等防洪工程设施以及水文监测、气象测报、通信照明设施者; (七)其他危害防洪抢险者。 摘自——《铁路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细则》二、洪水的相关知识 1洪水类型 ⑴暴雨洪水:由暴雨形成,取决于暴雨强度、笼罩面积及流域下垫面的 影响。 ①暴雨:降雨量50毫米-100毫米; ②大暴雨:降雨量100-200毫米; ③特大暴雨:降雨量大于200毫米。 ⑵融雪洪水:由冰融水和积雪融水形成 ⑶冰凌洪水:由大量冰凌阻塞河道,在河道内形成冰塞或冰坝,使上游 水位明显壅高,当冰塞溶解,冰坝突然破坏时河道槽蓄的水量集中下泄,形成冰凌洪水。 2、洪水等级划分 ⑴一般洪水:重现期小于10年 ⑵较大洪水:重现期10年~20年(含20年) ⑶大洪水:重现期20年~50年(含50年) ⑷特大洪水:重现期超过50年的洪水 ⑸超标准洪水:超过工程设计标准的洪水 3、降雨的等级 ⑴小雨:指24小时内降雨量小于10毫米; ⑵中雨:指24小时内降雨量10.1~25.0毫米; ⑶大雨:指24小时内降雨量25.1~50.0毫米; ⑷暴雨:指24小时内降雨量50.1~100.0毫米;

知识产权法期末复习重点

知识产权法期末复习 一、考试题型 1、单项选择题;2 多项选择题;3、名词解释; 、 4、简答题;5 论述题;6、案例分析 、 、重点内容 第一编导论 1、知识产权的概念(P4) 答:知识产权是基于创造成果和工商业标记依法产生的权利的统称。 2、知识产权的分类(P18-19) 答:(1)以知识的功能为标准,分为着作权和工业产权; (2)以各自获得财产的手段不同,分为创造成果权和工商业标记权。 3、知识产权与物权的区别(P22-23) 答:(1)权利的对象或标的不同:物权的对象是动产和不动产以及其他实实在在的物理学意义上的 “物”;知识产权的对象是“知识”,是不含物质实体的思想或情 感的表现形式,是非物质的客观存在。 (2)权利的独占、排他性程度不同:知识产权在独占性、专有性和排他性上要弱于物权。 (3)实现利益的方式不同:物权人的利益既可以借助法律实现对利益的控制,也可以通过事实 上物权对象的占有来实现其利益。 (4)权利效力不同:当知识产权与物权发生冲突时,知识产权通常要让位于物权(须以接触或 使用作品原件为前提)。 (5)期限不同:知识产权的期限不同于物权的期限。 (6)价值衡量(定位方法)不同:知识产权作为一种财产权,其价值无论是质的规定性还是量 的规定性,都不同于物权。 4、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笔记) 答:(1)寻求一种创造者的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 (2)保护知识产权人的利益; (3)可以有效地配置资源; (4)促使知识产权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 5、世界范围内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知识产权法律(P38) 答:(1)1883年由比利时、法国和瑞士等十多个国家签订的《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 (2)1886年以欧洲为主导的国际间相互保护着作权的《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 (3)1952年以美国为主导的又一着作权多边条约《世界版权公约》;

防洪防汛安全知识培训

防汛防洪安全知识学习资料培训 一、防汛防洪工作介绍 防汛是人们同灾害性洪水作斗争的一项社会工作。由于洪水危害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涉及到社会的稳定,国家、地方政府和企业,历来都把防汛作为维护社会安定、企业稳定的一件大事。 为了做好防汛工作,避免或减轻灾害的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一下简称《水法》、《防洪法》和《防汛条例》)等有关法规,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明确责任,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各项防汛准备工作,全力做好防汛抗洪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 防汛工作的方针是“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也就是说在防汛工作中要立足于在“防”字上下功夫,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忧患意识,从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防患于未然,做好防大汛、抢大险、抗大灾的各项准备。 防汛工作的基本任务是:积极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洪水灾害的影响和损失,保障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认真贯彻执行《水法》、《防洪法》和《防汛条例》等有关法规,提高全社会的防洪减灾意识; (2)严格实行防汛工作负责制,对汛前准备、汛期抗洪抢险、

汛后水毁工程修复全过程负责,并层层落实各项防汛责任制; (3)认真开展汛前检查,切实做好防汛前各项准备工作,做到思想认识到位、防汛责任到位、组织措施到位、工程措施到位、通信设施到位、防汛物资到位、预案落实到位; (4)划分事权,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加大投入,提高防洪工程标准,尽快处理工程隐患,保证水利工程安全度汛; (5)全面掌握雨情、水情、工情、灾情等信息,搞好预测预报,进行科学决策,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抗灾效益; (6)一旦出现险情,采取果断措施,全力组织抢险,尽量减轻灾害损失; (7)及时修复水毁工程,开展灾后救助,尽快恢复生产; (8)讲大局,讲纪律,统一指挥,协同作战,团结抗灾; (9)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做到两不误。 防洪工作目标:早预防、早落实;减少灾害损失,保证工程建设、人身、设备、行车安全。 二、防洪组织及职责 1、防洪组织 在汛期前成立防洪领导小组。分部、架子队均应成立防洪领导机构,以便统一部署、统一指挥;同时,还应成立防洪抢险队伍或应急救援小组,要求在接到防汛命令后迅速集结投入抢险工作。 2、防洪工作职责 对本管段防洪防汛安全工作进行总体部署,全过程、全方位监

防洪防汛安全知识培训

防洪防汛安全知识培训 一、预防事故,减少灾害,关注民生,构建和谐,是我们的共同愿望。当下,公众对防灾减灾知识的掌握以及对自救互救技能的运用程度如何,已成为评估施工单位减灾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遇到险情怎么办 在冷静沉着、果断应对,防止和延缓险情、灾情扩大的情况下,及时拨通城市防汛办公室的值班电话和项目部急救电话,或拨打12319热线电话寻求帮助,说明事发的详细地点,险情程度,被困人数,联系电话,施救要求等,以便及时派人派车携带器材实施紧急援救。也可及时拨打其他社会求助电话,由他们转告我们以便联合开展救援行动。 三、如何应对暴雨山洪 1、暴雨洪水发生前: (1)施工人员要避免在低洼地带、山体滑坡威胁区域活动,避免将房屋建在受河道出槽洪水顶冲的地方。不要人为侵占河道自然行洪断面。每年夏初要对房前屋后进行检查,留心附近山体变化,看山上是否有裂缝滑坡迹象。 (2)各单位要熟悉周围环境,自备必要的防水、排水设施,如帆布、编织袋、沙石、木板、抽水泵等。注意收听当地气象防汛部门的预报。在居住区和施工积聚区等人群密集区要及时做好人员疏导转移等工作。 2、暴雨洪水发生后: 1

(1)发现重大征兆或已经发生灾害时,尽快将消息传递出去,引起政府重视,争取控制灾害发展和救援。 (2)在紧急情况下,头脑冷静,行动快速,果断放弃。暴雨洪水突发性强,陡涨陡落,持续时间短。当发现河道涨水,要迅速撤离,不可麻痹迟疑。汛期河道涨洪时,千万不要强行过河,要耐心等河水退了以后过河,或长距离绕行过河。 (3)在发生暴雨洪水时,要避雨要远离高压线路、电器设备等危险区域,雷雨时要关闭手机。 (4)及时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等紧急救护等。 四、协助保护防汛设施 保护好项目部防汛设施是每个施工人员应尽的义务。如果发现有偷盗或破坏防洪防汛设备,破坏河道沟渠,往里面倾倒垃圾渣土,向窨井或下水道里倾倒污物,擅自拆卸或肆意损坏防汛设备、器械,擅自填埋、棚盖占用河道的人和事,或因自然力的影响而造成的河岸坍塌、河道堵塞、防汛设备设施的自然损坏,应及时报告给项目部、使子得到及时制止和尽快的修复。 五、被水围困怎样求救 1、无论是孤身一人还是聚集人群突遭洪水围困于基础较牢固的高地或砖混结构的住宅楼房时,只要有序固守等待求援或等待陡涨陡落的山洪消退后即可解围。如遭洪水围困于低洼处的溪岸、土坯或木结构的住房里,情况危急时(泥石流另述),有通讯条件的,可利用通讯工具向当地政府和防汛部门和项目部报告洪水态势和受困情况,寻 求救援;无通讯条件的,可制造烟火或来回挥动颜色鲜艳的衣物或集体同声呼救,不断向外界发出紧急求助信号,求得尽早解救;同时要寻找体积较大的漂浮物,主动采取自救措施。

党员的基本知识考试题库

党的基本知识培训结业考试题库 一、填空题: 1.中国共产党是的先锋队,同时是的先锋队。 2.中国共产党是事业的领导核心。 3.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 4.中国共产党以、、和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5.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它的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6.中国共产党人追求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只有在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 基础上才能实现。 7.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 8.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走道路。 9.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之间的矛盾。 10.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但已经不是。 11.必须坚持和完善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12.必须坚持和完善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3. 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4.跨入新世纪,我国进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15.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事业中,必须坚持以为中心,其他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 16.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坚持,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17.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 18.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

19.要从根本上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体制。 20.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2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强大的和,创造良好的。 22.党按照“、”的方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23.中国共产党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紧密围绕党的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24.党的思想路线是。 25.党除了和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 26.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 27.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的问题。 28.党坚持不懈地反对,加强党风建设和廉政建设。 29.民主集中制是的集中和的民主相结合。 30.民主集中制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 31.党章规定,必须充分发扬,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 32.党章规定,必须实行正确的集中,保证全党行动的一致,保证得到迅速有效的贯彻执行。 33.在党的面前人人平等。 34.党在自己的政治生活中正确地开展,在原则问题上进行,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35.党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加强和改善。 36.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是、和 。 37.党必须集中精力领导,组织、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同心协力,围绕开展工作。 38.党必须在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39.党必须适应形势的发展和情况的变化,完善,改进,增强。

(完整版)知识产权法简答题汇总,推荐文档

一.知识产权法的特征 1.专有性,知识产权法是一种专有性的民事权利,具有排他性和绝对性。 2.地域性。效力限于本国境内。 3.时间性。知识产权仅仅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受到保护,一旦超过有效期限,这个权利自行消灭,相关的知识产品就变成全社会的财富,归全人类共同使用。 知识产品的概念和基本特点 知识产品是指依靠知识而产生出的成果,例如商标、专利、版权等等。具有文学艺术创作,发明创造,以及经营标志等多种形式。 创造性。即商标应具有显著特征,便于识别。2.非物质性。知识产品是知识形态的精神产品,虽具有内在价值和使用价值,但没有外在的形体。3.公开性。知识产品必须向社会公开公布,让公众知悉。是知识产品所有人取得知识产权的前提。4.社会性。从产生来说,一项知识产品,是人类智力劳动的结晶。并且可以同时为若干主体所占有利用。从归属看,知识产品既是创造个人的精神财富,也是社会财富的一部分。 著作人身权内容和保护期限 内容:1.发表权。是指作者决定将作品公之于众的权利。作者生前未发表的作品,如果作者没有明确表示不发表的,在作者死后50年内,其发表权可由继承人或者受遗赠人行使,没有继承人又受馈赠的,由作品原件所有人行使。 署名权。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 修改权。修改,或者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力。 保护作品完整权。保护作品完整,使作品不收歪曲,篡改的权利。 保护期限:1.著作人身权的保护期限: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期不受限制。发表权的保护期和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相同,是作者死后50年的12月1日。 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限:合作作品的著作财产权人的保护期,截止于最后死亡作者第50年的12月31日。合作作者之一死亡后,其对合作作品享有的著作财产权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馈赠的,由其他合作作者享有。软件著作权自软件开发完成之日起产生,自然人对软件享有著作权的,保护期为自然人的终生至其死亡后50年的12月31日。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其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为50年,从作品首次发表第50年的12月31日,作者身份一旦确定,适用著作权法的一般规定保护。 四:邻接权的概念和种类 概念:是指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即作品传播者所享有的权利。 种类:括表演者权,录音录像制作者权,广播组织权。 专利权授权条件新颖性的概念和判断标准 概念:是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不属于现有技术,也没有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就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申请日以前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或者公告的专利文件中。 判断标准: 第一:公开标准:是判断新颖性的首要标准。有书面公开(也叫出版物公开),使用公开,以及其他方式的公开。我国通过公开出版物进行判断。 第二:时间标准。一个是发明日标准,一个是申请日标准,即先申请原则,我国采取的以申请日判断是否有新颖性的时间标准。 第三:地域标准。地域标准是确定新颖性的空间标准。我国采用的是绝对新颖性标准,是指在专利审查中,专利主管部门可以引用世界范围内的任何出版物或实际活动去否定一项发明的新颖性。相对新颖性标准,在专利审查过程中,专利主管部门只引用一国之内的出版物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