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浅谈《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浅谈《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论文摘要:《水浒传》以它杰出的艺术描写手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过程的一些本质方面。《水浒传》的艺术成就是创造了一批栩栩如生、性格鲜明而饱满的英雄形象。《水浒传》描写人物的第一个艺术特点是:综合利用肖像、动作、情节、语言等手段,以白描手法去展开故事,在故事进行中塑造性格。第二个特点是:《水浒传》善于在近似性格与近似环境中突显不同性格。第三、作者的语言艺术有特殊的成就,特别是下层人物的语言。

关键词:水浒传、性格、人物形象、艺术成就、语言艺术

正文:

《水浒传》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水浒传》的主要艺术成就是创造了一批栩栩如生、性格鲜明而饱满的英雄形象。其中林冲、鲁达、武松、杨志、宋江、石秀、李逵六人写得最好。其他如西门庆、潘金连、阎婆惜、王婆、王伦……等一系列人物也是写得很有水平的。《水浒传》创造了一批下层社会和罪犯中的英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在社会中有着广泛的代表性,因此深受广大人群喜爱,久盛不衰!

《水浒传》描写人物的第一个艺术特点是:综合利用肖像、动作、情节、语言等手段,以白描手法去展开故事,在故事进行中塑造性格。

第二个特点是:《水浒传》善于在近似性格与近似环境中突显不同性格。这是非常的艺术成就。如鲁达、李逵、武松、史进、阮小七、焦挺都粗鲁,但各有不同。作者常常故意把相似的人和事对比来写,写来活灵活现,却是全然不同。如武松杀嫂与石秀杀嫂,林冲卖刀与杨志卖刀,林冲发配、武松发配与卢俊义发配,林冲误入白虎堂与武松误入后院,江州劫法场与大名府劫法场,林冲落难鲁达相救与卢俊义落难燕青相救……相似环境中的对比描写是大量的、不重复的。有时,作者也在相反的性格对比中描写人物。如杨雄与石秀,李逵与宋江……

第三、作者的语言艺术有特殊的成就,特别是下层人物的语言。

人物形象的创造

《水浒传》以巨大的文学天赋,综合有机地运用情节、动作、语言、肖像等文学手段,白描,塑造出一大批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形象。书中写得突出的形象多是下层社会的英雄和形形色色的人物,至于上层的高俅等人和知识分子吴用等人,没有达到高的艺术成就。

我们先说林冲。林冲是《水浒》众英雄中原来地位最高、因而也受官场生活影响最大的、心理最复杂的人物。他的内心深处充满英雄性的向往和憧憬,可又深知“在人屋檐下,怎能不低头”的道理。这样,就形成他独有的心理矛盾与性格矛盾,使他与鲁达、武松不同。初出场,见妻子被人调戏,气忿上前挥拳要打:却见是本官高衙内,先自手软了。等到发现卢虞候诱骗妻子的阴谋,他义忿填膺,拿了一把解腕尖刀等了三日。却又是“每日与智深上街吃酒,把这件事都放慢了”如果是武松、鲁达,不但三日等不得,就一刻也等不得,更不会“放慢了”。这是许多教训迫使林冲约束自己血性的结果,他不能不前思后想,不能不有顾虑。因为他有深爱着的妻子,他不愿一拼了之,他要考虑后路。后来,误入白虎堂,明知是中了奸计,还是忍辱偷生,含泪上路。

这里,《水浒传》作者表现出刻画英雄性格唯一的例外,深刻描绘了林冲对自己妻子的眷恋。书中虽没有大量、直接的爱情描写,却令人无时无刻不感到林冲对妻子的无限情意。要理解林冲在上梁山前的全部行动,只有理解他在被受欺凌后仍然存有与妻子重聚的幻想才可能,否则,他就不是真正的英雄了。

林冲来自上层社会,……长期的官场氛围和与妻子团聚的幻想,彻底把一位伟大英雄的本性麻痹了。前期的林冲完全是一付可怜像,谈不上什么英雄气慨;可正是这样,后来他的转变才那么动人。“逼”上梁山,;这个“逼”字,最集中地表现在林冲身上。这是作者的高

超文学技巧。

林冲的忍辱负重不是真正的无为,不是无条件的退让;如果是这样,林冲就不是英雄了。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作者把林冲描绘为一位非常精细的人。他在发配时休妻,似乎难以理解;却是苦心孤诣、万不得已的精心设计。他知自己走后,高衙内不可能放过妻子,而妻子不愿忍辱的结果只能是玉殒香消。唯一可能的办法是休妻,休妻之后,一个可能是妻子改嫁,保存性命,多情的林冲宁愿这样也不愿看着她无辜死去;也还有一个可能(哪怕是一可能)是逃脱迫害,留下将来团聚的机会。书中写这事令人泪下:……娘子在家,小人心去不稳,诚恐高衙内威逼这头亲事,况兼青春年少,休为林冲误了前程……若不依得小人之时,林冲便挣扎得回来,誓不与娘子相聚。

这里,林冲表现出的伟大的爱,是真正的大仁、大勇。

林冲的形象也许不如武松、鲁达令人那样印象深刻,而且他的一些作为也不尽为人理解,这是由于作者所写的林冲内心缠绵之情。

林冲故事写得最好的是他性格的发展变化,这也是在写其他英雄时少见的。火烧草料场,林冲知道妻子已死,一切顾虑全消,他久被压抑的英雄本色显露了。他一反常态,大开杀戒,一口气连杀陆虞候、差拨、富安三人,把三颗人头捆在一起上了贡,然后在雪地中找到一家庄客要酒喝不得,林冲竟然:把手中枪看着块焰焰的火柴头,望老庄家脸上只一挑将起来,又把枪去火炉里只一搅,那老庄家的髭须焰焰的烧着,众庄客都跳将起来,林冲把枪杆子乱打……林冲道:“都去了,老爷快活吃酒……”这里,林教头和以前判若两人;他的另一面更真实的性格开始显现。到林冲火拼王伦,发展到极点。

《水浒传》中,写人物性格发展变化写得最好的就是林冲。但也正因这一点,给人以不尽意之感。

鲁智深最主要的特色是不顾个人安危救援弱者与朋友的侠义精神。他天生血性,充满对不合理现象的义忿,性格粗放而幽默,急性而精细,慷慨豪爽,心直口快,真正爱煞人也。书中形容他:嘴缝边攒千条断头铁线,胸脯上露一带盖胆寒毛……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禅杖打开危险路,戒刀杀尽不平人。同情与救援被欺压的弱者,重视朋友义气,这是梁山英雄的一般特点。但鲁智深有三点特别显著。第一是救人须救彻底的精神。第二是行动时那不可忍耐的急性子。第三是他特有的幽默感。

除了在救林冲故事中表现的彻底精神之外,拳打镇关西也描写了他救人的彻底精神。他不是给了金老儿五十两银子便了事,又去店里打了拦阻金老儿的店小二,还拿了板凳在店门外坐了两个时辰,等金老儿去远了,才来找郑屠算帐。他作弄郑屠,一方面是出手狠辣、阔绰,一方面是充满幽默感。

武松显然是与众不同的--他是众英雄中最高大的形象。武松已经近乎神人,是别人断然难及的英雄。他是完美的英雄典型:既豪放、又精细,既武勇、又聪慧,既冲闯、又机变,既刚直、又风趣……作者创造了一位性格高度生动的英勇、豪迈、聪明、灵巧的少年俊杰形象。当然,不应该忘记作者在武松身上表达了他对社会不合理现象与坏人的怨毒之情,武松的行为、特别是在报仇时,表现了极端的狠辣。如果说打虎集中描写了武松的勇猛,那么,杀嫂则集中刻画了武松复仇的意志与智慧。当他回到家里时,哥哥已死。此时,他沉着冷静,对潘金莲提出了一系列高度精细、智慧的问题:“我哥哥端的是什么病死了?”“买谁的药吃?”“是谁买的棺材?”“谁来扛抬出去?”在极端愤怒中,绝不冤枉人,绝不早率从事,一定要找到确凿证据,细心去考虑问题,这就是武松。

他在怨毒复仇之前,必须找到确凿的证据。线索出在何九叔身上:

武松道:“且坐!”……更不开口,且只顾喝酒。何九叔见他不做声,倒提两把汗,却把话来撩他(活画),武松也不开言,并不把话来提起。酒已数杯,只见武松揭起衣裳,飕的掣出把尖刀来,插在桌子上。量酒的都惊得呆了,哪里肯近前,何九叔面色青黄……一句话

不说,甚于说千百句,简单一段描写,令人惊心动魄,活画当时情景。找到骨灰,有了物证,武松还觉不够,他要找人证,要查明奸夫是谁?于是找到郓哥,尽知详情后,才带物证与两人去告官。去告官,这表明当时武松还没有对这个社会完全绝望,他还想通过正常手段解决问题。等到告官不准,断了用正常手段复仇的路,他才决心自己动手复仇。而武松是高度清醒的,他知道只剩下自己动手复仇一条路了。杀嫂充分表现出武松复仇的狠辣与精明。他先叫士兵留住何九叔,然后到街上买了纸笔墨砚、猪、鹅、鸡、酒等,藉口祭兄,把潘金莲、王婆和一干近邻请来。然后,他开始了惨酷的复仇。用“毒过砒霜”的刀杀了潘金莲、王婆与西门庆后,武松便到衙门自首。武松去自首,表明他还幻想这个社会不至于完全抛弃正义,完全抛弃他。

血的教训使武松抛却一切幻想,他的性格急速发生变化。武松性格的变化和林冲性格的变化,是《水浒传》中写人物性格发展的最好描写。林冲的性格变化来得太慢,他毕竟是久经官场的上层人物,思虑太多;武松则是少年任性的人,他一旦觉悟,就以极快速度适应现实,走上鲁达的道路。

对社会失去幻想与信任的武松,他的行为显得异常的潇洒、豪放,而复仇行动则是异常凶残、狠毒。

武松也有幽默,但和鲁达不同。鲁达是一个粗放的、年龄较大的、饱经风霜的英雄,他的幽默、是中年人的幽默;武松的幽默则明显带有少年人的风趣。在孟州道孙二娘的黑店里,武松看出破绽,心想:“这妇人不怀好意了,你看我先要耍他。”:那妇人……赤膊着便把武松轻轻提将起来。武松就势抱着那妇人,把两手一拘拘将拢来,当胸前搂住,却把两只腿望妇人下半截只一夹,压在妇人身上,那妇人杀猪似叫将起来。鲁达只会骑在小霸王身上,绝不会骑到一个妇人身上,武松却可以。英雄们的一言一行,都各有其特点。

武松的怨毒是仇恨逼出来的。他的本性是大度的、宽容的、讲礼貌的。懂得各种合理人情的。他和李逵的乱杀人、石秀的偏狭有所不同。他来到清河县,想到买礼物送嫂嫂,一言一语都有尺度、有分寸。对潘金莲的某些挑逗言行也能谅解,心胸开阔。有血性,不免爱表现。快活林为施恩出力,固然是因打抱不平,也有相当程度是因报私恩与表现欲。这容易被人利用,是一个少年血气方刚的英雄难免的弱点。

李逵也是一位写得非常生动的人物。他有明显的两面性:一方面是典型的游民或流氓代表,乱砍乱杀,应该给予否定评价;另一方面,却是一位心地纯良、憨直忠厚、杖义行事的英雄,这是应该给予充分肯定的。

李逵与其他英雄不同之处在于他的一切表现几乎都是出自天然。天然的粗鲁,天然的赤子之心,天然的耿直与天然的野性……

他来自民间,只有他才随时随地说得出要打倒赵家皇帝,让晁盖、宋江做皇帝;他顾不得许多社会伦理准则,只有他在初见宋江时赌钱输了会强抢别人的钱;只有他会自己扮县令取乐,也只有他才会一见天下不平事不问青红皂白就立即冲上去。大闹忠义堂一节突出表现了李逵的耿直与纯洁。,听到刘太公诉说假宋江抢夺女儿一事,因为粗鲁不善思考,信以为真,睁圆怪眼,拔出板斧,先砍倒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四字扯得粉碎。

李逵最尊敬、最热爱的人是宋江,但当发现宋江有过错时,他毫不留情。铁牛身上没有一丝奴颜媚骨,实是爱煞人。他的形象当令绝大多数官场人物汗颜。李逵朴实、直爽。

天真朴实憨直是李逵的特色,作者在描绘他的性格时取得了显著成功。什么是天真?一般说:天真可以定义为“不知道什么是罪恶。”但这是对孩子们而言。李逵不是孩子,他是明白是非善恶的,对他而言,天真意味着:不懂得弄虚作假,不懂得奸诡谲诈,不懂得损人利己,不懂得装腔作势……他性格直爽、性急、粗鲁,但并不笨,主要是作事欠考虑,文化太低,思维走直线……

宋江作为梁山泊英雄的领袖,有着若干与众不同的性格特征。

宋江和林冲一样深受传统伦理的支配,但因他是一个文人和孝子,所受的观念约束更深,已经成为一种深入骨髓的信仰,因此更难摆脱。宋江上梁山要比林冲更为困难、更为矛盾、更为曲折。但他是下层小吏,广泛接交天下英雄人物,与林冲不同,其内心潜意识里藏着更多的反抗意识。

林冲本性上是安分的;宋江本性上是不安分的。他的内心极端矛盾,一心想青史留名,报效朝廷,光宗耀祖;可沦为小吏,哪有青云直上的机会?他杖义疏财,私放晁盖,固然是义气使然,但还有存心观察、等待时机的一面。可真正机会到来,他又矛盾重重了。他看到严重的社会危机,以高度的敏锐感觉知道起义的必然到来;但他又很难下最后决心去做与传统忠孝大伦悖逆的“土匪”。做忠臣孝子的观念与进行反抗的意识尖锐冲突着。直到被绑上刑场,才终于走上梁山。

宋江有着过人的度量。当阎婆惜与张三偷情的事传到他耳里时,他不以为意,表现出真正大丈夫气慨。宋江对阎婆惜的宽容,是一般人绝对不能做到的;这是他胸怀大志的明显证据。

宋江本人雄才大略,因此不会像王伦那样轻易嫉妒人,他礼贤下士,爱才如命,他在这方面远胜晁盖、吴用等人。如杨雄、石秀来归,因时迁路上的偷窃行为,晁盖便不愿接受二人,宋江则坚决主张接纳。又如关胜初降,吴用不信任他,宋江却说:“吾观关胜义气凛然,始终如一,军师不必多疑。”宋江的大度更表现在他承认王伦等人对山泊开创有功,这都是了不起的。

杨志也是写得比较成功的人物。他和林冲都是高级军官出身,都同样受到官场习俗的严重影响,都有高强的武艺,都有进取的雄心……但从素质上说,杨志要比林冲低劣得多。林冲受官场影响,主要是太讲究礼节,怕惹事生非,有时流于仁弱屈辱。杨志则从内心到外表都打上了官场往上爬的烙印。杨志身为三代将门之后,一心想封妻荫子、青史留名,他加入梁山比林冲更困难。他作为英雄,主要只是武艺高强,在灵魂中有不少奴性,没有其他英雄的慷慨,也没有表现出更多的行侠杖义行为。

书中写杨志写得最好的地方是他的精细。书中一再提到杨志对梁中书“谨慎侍候”,以讨权贵欢心,梁山英雄中类似者不多见。押送生辰纲表现了他的精细。事先料事如神,以后在路上,他表现出令人敬畏的高度警惕性。

精细与奉承、苛残结合在一起,使杨志的形象显得灰暗,从卖刀情节中,发掘了杨志内心深处的英雄灵魂。他的迎合、奉承,是吸取了许多官场与人生不幸教训的结果,在内心深处仍然存在独立性。卖刀表现出他敢作敢为、勇猛刚强的一面;没有卖刀,杨志就不成其为英雄了。

石秀是平民出身的英雄。他胆大心细,勇敢泼辣。在单身跳楼救卢俊义中有突出表现,他在攻打祝家庄时也立下大功。不过,读者对他的印象主要是通过杀嫂获得的;在杀嫂中,石秀与杨雄的忠厚对比,表现出一个心胸狭窄、过于计较个人得失、高度精细,有着极度聪明智谋但过于狠辣的可怕形象,一开始,石秀就显出工于心计、多疑的特点,心计太多的人难免心胸狭窄。他与杨雄老丈人开屠坊发生误会,以为人家不要他:……自忖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哥哥自出外去做官,必然嫂嫂见我做了这些衣裳,以致背后有说话,又见我两日不归,必有人搬弄口舌……结果全然是他的多疑。这种太计较个人得失的心计在梁山好汉中是仅见的。后来,他发现了潘巧云的奸情,告诉杨雄,杨雄责骂妻子,被潘巧云反诬一口,杨雄耳软反而怀疑石秀。为促使杨雄杀妻,石秀用尽心机,令人感到此人的可怕。他决心杀潘巧云,可又不便自己动手,只能对杨雄进行不露声色的“诱”、”导“、“逼”:杨雄看了,心头火起。便道:“兄弟休怪,我今夜碎割了这贱人,出这口恶气”……石秀笑道:“你又来了,你既是公门中勾当的人,如何不知法度?你又不曾拿到他真奸,如何杀得人?倘若是小弟胡说时,且不是错杀了人。”杨雄道:“如此怎生罢休得?”石秀道:“哥哥只依

着兄弟的语言,教你做个好男子……把那妇人赚将出来,就带了迎儿同到山上,小弟先在那里候着,当头对面,把这是非都对得明白了,哥哥写一纸休书,弃了这妇人,且不是上着?”石秀极不坦率,他一心想杀潘巧云,却只教杨雄写休书,这是一步步地往前“诱导”:……杨雄说道:“你前日对我说道:‘叔叔多遍地把语言调戏你,又将手摸你胸前,’问你有原也未?今日这里无人,你两个对的明白。”那妇人道:“哎呀,过了的事,只顾说什么?”石秀睁着眼问道:“嫂嫂,你怎么说?这须不是闲话,正要哥哥面前对过明白。”……石秀掣出腰刀,便与杨雄说道:“哥哥得知么,这般语言,可不是兄弟教他说,请哥哥问嫂嫂备细原由。”……那妇人道:“我的不是了,你看我夫妻旧日情面,饶恕了我这一遍。”石秀道:“哥哥含糊不得,需要问嫂嫂一个明白备细缘由。”……石秀道:“今日三面说得明白,任从哥哥心下如何处置。”杨雄割下两条裙带来,亲自用手把那妇人绑在树上。石秀也把迎儿的手饰都去了,递过刀来说道:“哥哥,这个小贱人留他做什么,一发斩草除根。”

石秀早已胸有成竹,他把一切都精密策划安排好了,然后才一步步诱导杨雄按自己的意志行事,杀人是杨雄所为,实则全是在石秀一手操纵下进行的。他不是为杨雄出气报仇,而完全是为自己复仇。潘巧云罪不致死,迎儿更不该杀,石秀何其狠也。

在小人物的描写上,作者也显出出色的才能。唐牛儿与郓哥就是明显例子。唐牛儿是与阎婆相配。他感射宋江周济,为宋江打抱不平,挨了阎婆几耳光,十分着急,却办法不多。阎婆虽然厉害,差王婆得多。写郓哥就与王婆旗鼓相当,他和唐牛儿年龄差不多,可为人更机灵、更聪明,一付孩子赤子之心,却也富于幽默感,他语言生动、性格调皮,与王婆对阵,很好看:郓哥道:“聒噪阿叔,叫我去寻得他见,赚得三五十钱活得老爹也好。”……郓哥往里就走。那婆子一把揪住道:“小猴子哪里去,人家屋里各有内外,”……郓哥道:“干娘,不要独自吃啊,也把些汗水与我呷一呷,我有什么不理会得。”那婆子便骂道:“你那小猢狲,理会得什么?”郓哥道:“你正是‘马蹄刀木杓里切菜,’水池不漏,半点儿也没得落地,直要我说出来,只怕卖炊饼的哥哥发作。”那婆子吃他这两名句说着真病,心中大怒,喝道:“含鸟猢狲,也来老娘屋里放屁辣臊。”……这小猴子打那老虔婆不过,一头骂,一头哭,:“老蛟虫,我教你不要慌,我不去说与他--不做出来不信!”

语言艺术

语言艺术的最高成就表现在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这方面《水浒传》有巨大成就,主要是鲁达、李逵、西门庆、王婆等人的性格化语言的魅力。

李逵没有自己的传记。他的性格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分散在书中若干动作与语言塑造的。是一位性格朴直、真诚、天真、没心眼的很可爱的英雄,他的语言突出体现了上述特色。初见宋江,他才一露面就语出惊人:莫不是山东及时雨黑宋江……宋江之前加一黑字,直称之黑宋江,此语整个梁山,唯李逵方能说出。一个“黑”字,写尽李逵天真、直率。接着,戴宗要李下拜,李逵这时却显得过人的“精细”:若真个是宋公明,我便下拜,若是闲人,我却拜甚鸟……不要瞒我,拜了,你却笑我……妙极之处,正是不常有的精细反而更衬托出其人的憨厚。

但李逵并不笨,他的语言是很丰富的,极有人情味。上梁山后,见别人都去取家室,自己由不得伤心了:只见黑旋风就地下放声大哭起来……李逵道:“干鸟气么。这个也去取爷,那个也去取娘。偏铁牛是土掘坑里钻出来的……你的娘便要取上山来快活,我的娘,由他在村受苦,兀的不是气破铁牛的肚子!”李逵粗,没文化,直率勇敢,憨厚朴实……但他的语言却是很精彩的,有高度个性的;他越是想说假话,越是原形毕露;他的若干粗话,表现出极有创造力。

鲁智深的话语也很有趣,但和李逵的全然不同。李逵的话在别人听来十分可笑,他自己却不知。鲁智深则不同,他充满幽默感,他的话语是他自己幽默感创造出来的。……鲁智深扑倒便睡,上下肩两个禅和子推他起来,说道:“使不得,既要出家,如何不学坐禅?”智深

道:“洒家自睡,干你甚事。”禅和道:“善哉!”智深深道:“团鱼洒家也会吃,什么‘鳝哉。”禅和子道:“却是苦也!”智深便道:“团鱼大腹,又肥短甜好吃,哪得的“苦”也。”这里,鲁智深是带着浓厚的兴趣作弄人、和别人开玩笑的。

作者的语言艺术在王婆与西门庆的对话中也有出色的表现。

西门庆无意中透露了自己的心思:“好块羊肉怎地落在狗口里!”被王婆看出。西门庆心里明白,嘴里却说:“王乾娘,我少你多少茶钱?……你儿子跟谁过去……却不叫他跟我。”。这里,可以领会白描的妙处。西门庆见色起心,但还未到表露的时候,忽然问起王婆儿子的生活问题高明地描绘了人物的潜意识。王婆久经风尘,从简短几句话中猜出所以,便开始了挑逗:西门庆道:“王乾娘,你这梅汤做得好,有多少在屋里?”王婆笑道:“老身做了一世媒,那讨一个在屋里。”西门庆道:“我问你梅汤,你却说媒,差了多少。”王婆道:“老身只听得大官人问这梅做的好,老身只道是做媒。”西门庆道:“干娘,你既是撮合山,也与我做头媒,我自重重谢你。”王婆摸准了西门庆心事,便摸些甜头给他,让他舐不着,才舍得花钱。……老娘也不消三猜五猜,只一猜便猜个十分。大官人,……定是记着隔壁那个人。……休怪老身直言,但凡捱光最难,十分光时,钱使到九分九厘也有难处,我知道你从来悭吝,不肯胡乱使钱……等到西门庆答应给钱,王婆就讲出了众所周知的十分光景的周密分析,把如何一步一步勾引一个妇女的故事描绘得淋漓尽致。

王婆诱引西门庆是、直截了当,而诱引潘金莲则是通过间接性的语言和思维:王婆却指着这妇人对西门庆道:“难为官人与老身缎疋,放了一年,不曾做得,这位娘子与老身做成全了。真个是布机也似的好针线,又密又好。”……王婆笑吟吟的道:“便是间壁武大郎的娘子,前日叉杆打得不痛,大官人便忘了……”“……不是老身说是非,大官人舍里枉有那许多,哪里讨一个赶得上这娘子的……大官人休怪老身直言,你先前娘子,也没有武大娘这手针线。”西门庆道:“便是小人先妻,也没有此娘子这般人物。”那婆子笑道:“官人,你养的外宅在东街上,如何不请老身去吃茶?”………两人你一言,他一语,似乎旁边没有个潘金莲,实际上每句话都主要是针对她的、为挑动她的心而精心设计的。

参考文献:

1、《水浒传》

2、《水浒评论集》

3、《中国文学史纲要》

4、《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浅析《水浒传》人物塑造特色

浅析《水浒传》人物塑造特色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一般简称《水浒》,作于元末明初,是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是中国之一,也是中国四大奇书之一。作为经典著作的水浒,含蓄地概括了中国各个朝代的变迁和演变,客观地揭露了顽固的中国伦理道德,以及那些伦理道德对国人的愚弄和危害。 在这里除了该书在思想上的成就之外,文学写作方面的艺术成就也是非常值得称道的尤其是在人物刻画方面的成就。 在人物的塑造上,如善于组织生动曲折,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 通过矛盾冲突,以人物自己的言行来展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能够抓住并突出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注意写出人物思想性格的复杂性《水浒传》主要表现在写正面人物却敢于写他们的缺点和弱点,但仍然不妨碍写出让人尊敬和崇拜的一面;在具体的艺术表现形式上,渲染、烘托、对比等艺术手法的成功运用更突现了不同人物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水浒传》在人物塑造方面所表现的独特的艺术成就和特色。“水浒》人物描写的又一特点便是关于一切人物的一切都是由人物本身的行动去说明,作者绝不下按语” 金圣叹评《水浒传》的基本美学原则是三境"说。他在《贯华堂批第五才子书〈水浒传〉序一》中说:心之所至,手亦至焉者,文章之圣境也。心之所不至,手亦至焉者,文章之神境也。心之所不至,手亦不至焉者,文章之化境也。 中国的山水画有一个类别就是写意的,在《水浒传》也运用了中国这 一传统的文艺美学原则来描写人物,重形似而不拘于形似,达到了神 似。以形写神”,所以能使人物传神”、逼真”达到化境”。在第九 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金圣叹评施耐庵对雪景的描写是

龙眠白描,庶凡有此”,龙眠”指北宋画家李公麟。白描是绘画中一种朴素自然的艺术表现方法,不作繁琐的渲染,只用简单的数笔描绘出对象的形象文章中只有写出人物性格中的同中之异”,才能使人物形象逼真传神。金圣叹之前,容与堂本评《水浒传》曾提出同而不同处有辨”, 认为人物性格的特殊性是在对比中显示出来的,既要写出相同之处,又要写出不同之处。 鲁达、史进、李逵等这些人物都有共同的特点粗卤” 如鲁达 粗卤是性急,史进粗卤是少年任气,李逵粗卤是蛮,武松粗卤是豪杰不受羁靮,阮小七粗卤是悲愤无处说,焦挺粗卤是气质不好。金圣叹根据个人不同的生活经历、文化教养、思想品质等精确地道出他们粗卤的不同之处,显示出人物的不同个性。 《水浒传》的人物塑造合乎人情物理”,没有将英雄拔高、神化,认为他们既是理想的英雄,也是现实中活生生的人。将英雄人物的行为写得合情合理,给人以真实的感觉,显得自然可信。 人物形象塑造的个性化”,即善于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行为、动作、举止、处事方式,来表现其性格的特殊。 《水浒传》中英雄人物的描写善于抓住人物的个性,赋予人物个性化的语言,个性化的行动,个性化的生活态度,塑造出丰满鲜活的人物形象。 施耐庵对《水浒传》中英雄人物的描写之所以被后人所称道,这还应归功于他善于抓住人物的个性 施耐庵善于抓住人物性格的关键点,并以此为中心塑造人物。杨志便是这些人物中的一个比较成功的典型,他的成功也证明了施耐庵个性化人物描写艺术的成功。

鲁迅小说的艺术特点

鲁迅小说的艺术特点 鲁迅先生一生写下了800多万字的著译,他的文章特别是他的小说给后人们带来了一笔宝贵的财富。鲁迅先生的小说具有鲜明的阶级观念、生动的文学性以及丰富的艺术特点。毛泽东认为:鲁迅是“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是“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本文就鲁迅先生小说的艺术特点展开讨论。 一、鲁迅小说的艺术特点首先在于真实。鲁迅先生主张文学创作用“白描”的手法,也就是主张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但这里的简练并不代表简单,而是用一条条细线勾勒出事情和事物的真实面貌。比如说在《祝福》中,小说一开头写“送灶的爆竹”,这既是点了“祝福”的题,同时也表现了鲁镇当时浓厚的节日气氛。这几句话也借自然环境写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揭示了当时的中国农村依然充溢着迷信的思想。接着,作者又进一步比较简要地写了一下“福礼”的过程:“拜的却只限于男人”、“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也自然如此”。这些描写充分说明了在“祝福”中充斥着封建礼教、“三纲五常”的内容,还点明了封建迷信在农村的流毒之久,影响之深,以至于在辛亥革命成功多年之后,还“家家如此”。最后,作者还对“祝福”的现场作了几笔描述“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这寥寥几笔的环境描写,既渲染了浓烈的“祝福”气氛,也和下文中祥林嫂凄凉悲惨的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反衬了祥林嫂的悲剧命运。鲁迅先生曾说,作文章要有真情,去粉饰,少做作,勿买弄。而在其作品中所展现出来的生活场景、水乡风情、民俗风貌、城镇景致、人物的言行姿态,确实像生活本身那样真实、自然、使人犹如身临其境。 二、鲁迅先生也十分擅长于发掘蕴涵深刻社会意义的生活片段和生活场景,来集中突出地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在他的大多数作品中,并没有对人物的生平作过详细的描绘,甚至不注意故事情节的完整性。通常在人物出场的时候来一段外貌描写,像《孔已己》中的“孔已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带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寥寥数笔,就使读者对孔已己有了一种大致的印象。接着通过情节的发展使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与原先的印象相互叠加。于是乎一个生动的人物就诞生了。我们从孔已己的破烂长衫,接着联系到他的所谓“君子固穷”,以及知道“回”的四种写法,可以清晰地看出孔已己是个穷酸迂腐的落第秀才,而这使人们对孔已己最后的“大约的确死了”没有太大的意外。又如《故乡》中也没有对闰土的具体生活状态作出过详细的描写,而是通过闰土少年时“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了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和闰土长大后的“灰黄的圆脸,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都肿得通红……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很薄的棉衣”作对比。闰土从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变成了一个在海边种田,终日劳苦的人,这很明显地写出了闰土的近况不佳,从而使他的性格也发生了变化。也写出了但是的社会背景是十分严峻的。鲁迅小说的这个艺术特点,使这些短小的篇目得以展现出更加丰富的社会内涵,达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给予人们强烈的艺术感受。 三、鲁迅先生擅长用“画龙点睛”的手法描写人物形象,运用具有特征性的细节刻画人物的性格。像《药》中用夏瑜被狱卒打了嘴巴反而说打人者可怜的细节,突出了革命者夏瑜大义凛然的品格。又如《阿Q正传》用阿Q被闲人们打了,说是“儿子打老子”或是认为“自己是能自轻自贱的第一人,除去这‘自轻自贱’便是‘第一人’了”等等细节描写,鲜明地表现了阿Q自欺欺人的性格特征。再如《风波》中的九斤老太一次又一次地说:“真是一代不如一代”来反映出辛亥革命后农民的愚昧无知没有发生改变,又说明了辛亥革命的妥协性,没有联合起真正受苦受难的底层百姓。鲁迅先生用“画龙点睛”的艺术手法,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使小说的内涵更加明白无误,令人难以忘怀。 四、鲁迅先生是现代文学语言大师,他的文学语言纯净、简洁、生动,富有感染力。他善于根据作品的内容,调整语言色调,营造艺术氛围,增强作品的感染力。有的作品鲁迅先生运用抒情的笔调。像《社戏》中“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地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这段优美的环境描写是为了写出孩子们当时轻松的心情,与下文中难以看下去的社戏作对比,也写出了孩

浅析《水浒传》人物塑造的艺术特色

浅析《水浒传》人物塑造的艺术特色 [提要]:《水浒传》杰出的艺术成就集中地表现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上。《水浒传》塑造的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系列性格鲜明,光彩照人的英雄群体。《水浒传》任务塑造的突出艺术特色在于人物细腻而涵蕴丰富的细节描写。研究《水浒传》的任务塑造更有助于我们 理解此书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人物塑造现实主义个性化发展变化细节《水浒传》这部书,自成书以来,在我国广泛流传,是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一部古典文学作品,他的影响极为广泛。《水浒传》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水浒传》通过对梁山一百单八人的言行外貌的描写,活生生的刻画了每一个人的思想和性格。对于《水浒传》的人物塑造的研究,更有助于我们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水浒传》人物塑造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 在人物塑造上,作者对英雄人物总是满腔热情地歌颂、赞美,总是赋予他们美好的高尚的品德,强烈的反抗精神和高强的武艺,使得他们一个个光彩照人,但同时,作者又并未将他们神化,而总是从生活出发,实事求是地写出他们的性格与心理,因而让读者感到这些英

雄有血有肉,真实可信。从而达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这个特点在武松和鲁智深的形象塑造上尤为突出。下面就以这两个人 为例试作分析。 (一)武松的人物形象的塑造。 武松在作者的笔下实力和勇的化身。景阳岗打虎就集中渲染了武松的大力和大勇。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一只曾经伤害三十二条大汉性命的吊睛白额猛虎,作者显然作了艺术的夸张,是理想化的。但细读整个过程,却并未落里生活,而是写的入情入理,真实可信。 第一,作者对于武松打虎前在酒店里喝了酒及进行了理性化的描写,同时植根现实生活。在上岗打虎前,小说用了将近全节一半的篇幅来写武松在酒店喝酒,写得很细,不厌其详。这些描写都是为了打老虎作准备的。在作者心里,写喝酒就是写打虎。那种一般人喝两三碗就要醉倒,因此被称为“三碗不过岗”、“出门倒”的好酒“透瓶香”,武松却连喝了十八碗而不倒,还同时吃了四斤熟牛肉。这般大的酒量和食量确实令人惊叹而不禁想到如此的大汉子是有可能把老虎打死的。这种描写是夸张的,是作者描写的理想化。但是作者却未将武松神化,而是依据事实合情合理的来描写吴淞酒量。也许我不说大家也知道,喝酒可以壮胆、添力,当一个人在喝了足量的酒以后,醉醺醺的,可以变得更加胆大和勇猛。连《儒林外史》中范进的丈人胡屠户,要给女婿治“痰疯”,因为兴人老爷是文曲星下凡,不敢下手,还是喝了酒壮胆后。才敢下手打那一个耳刮子的。因此,从现实的方面说,没有这十八碗的烈酒下肚,武松不会有打虎的胆量,也许

鲁迅小说的艺术特色

鲁迅小说的艺术特色 鲁迅的小说创作,先后结成《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三个短篇小说集。中学语文教材选用过《社戏》、《故乡》、《孔乙已》、《药》、《祝福》、《阿Q 正传》和《狂人口记》等。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拨动了千百万读者的心弦,使青少年一代受到感染和教育,永远不能忘怀。本文试从题材、人物、结构、思辩、讽刺和语言等方面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 一、自觉选择反映时代风云的题材 鲁迅主张“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他的每一篇小说都深刻发掘题材的内在意义,突出一个或几个与社会和人民有关的问题。如《药》、《阿Q正传》、《风波》等,是以辛亥革命、张勋复辟等政治事件为背景,反映此政治事件的影响和后果。《孔乙已》、《祝福》、《伤逝》、《孤独者》、《明天》等,作者把人物的悲剧原因与社会制度联系起来,揭示出这此人物的悲剧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社会制度。可以说《呐喊》和《彷徨》从不同侧面描写了从辛刻革命到“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社会生活的风云变幻,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本质和时代的精神。 鲁迅小说中所写的农民或知识分子的不幸遭遇:有孔乙己受酒店里顾客和掌柜的嘲笑,后挨打伤残致死(《孔乙己》);阿Q求爱被断了生计,进城当了小偷,最后要“革命”,被枪决了(《阿Q正传》);祥林嫂一生勤劳,夫死,子被狼吃了,最后被赶出鲁四老爷家,沦为乞丐,死在除夕夜的街头(《祝福》)。这些人的死亡悲剧,是旧社会封建统治势力的迫害、封建迷信和礼教对人们的毒害所造成的。《呐喊》和《彷徨》中的小说反映了人民在受苦和挣扎,中国要革命和解放,它反映了当时中国的时代精神。 二、以典型化手法塑造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 鲁迅说他的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采取许多内在的神貌相同或近似的人物,突出其性格的本质的、主要的方面,塑造成为一个新的典型人物形象。 鲁迅采用“画眼睛”和“勾灵魂”的手法,仅用一个特征、一句话,就勾勒出一个人物的性格特征来。例如狂人、孔乙己、闰土、阿Q、祥林嫂、娟生……等,还有《阿Q正传》中的赵太爷、《祝福》中的鲁四老爷等封建顽固派人物,成了现代文学人物画廊上第一流的艺术形象。请看《阿Q正传》中的阿Q,头戴破毡帽,拖着黄辫子,长着癞疮疤,他遭打后不敢反抗,贴上酒钱后骂:“儿子打老子。”这就把一个落后的农民的“精神胜利法”的性格写得活灵活现。《孔乙己》中写孔乙己穿着又脏又破的长衫,满口“之乎者也”,偷书被打,申辩说:“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揭示了一个没落的封建知识分子的悲剧的性格。 二、以显示个性为准则的小说结构形式 鲁迅小说不以故事情节的曲折离奇取胜,而是以塑造栩栩如生的个性著称。他的小说结构以显示人物个性为准则,结构形式丰富多彩。 鲁迅小说的结构形式主要有: 1、单一线索结构。以一个中心线索贯串整个故事情节。如《一件小事》分撞车前和撞车后来写,结构分明。《社戏》从看戏前写到看戏后,按时间顺序组织结构。《肥皂》围绕着“肥皂”与孝女的关系展开故事情节,巧妙地揭穿了四铭的假道学而目。 2、两条线索结构。可以主线和副线出现,也可以明线和暗线出现。《故乡》主线写“我”,副线写闰土。《药》有明线和暗线两条线索,明线是华老栓买人血馒头给小栓治痨病,暗线是革命者夏瑜被反革命者残杀,两条线索通过人血馒头

艺术成就与影响

艺术成就与影响: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话》)。 一,发展了慢词。他是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作家。 二、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改委婉含蓄的小令手法为铺叙和白描的手法,既淋漓尽致,又层次分明。 三、大量吸收俗语入词,使词更接近下层人民 四、柳永在词史上的贡献 词至柳永一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开拓了词的内容题材。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其词大多写享乐与风情,但将视线转向市井青楼中的现实生活与实在人物,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还有描绘繁华的城市风光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的词作,扩大了词的题材。(二)对词体的创制与开拓,“变旧声作新声”。创作了大量慢词。柳永213首词中用了133种调,在宋代880多种词调中,有100多种为他首创或首次使用。100多个词调大多为当时流行的新曲调。 (三)在词作的审美趣味上,尝试变“雅”为“俗”(即以俗语写俗情)。以赋法入词,运用白描手法进行铺叙点染,善于利用时空转换写景抒情,自创独特的结构方式。 (四)大量地使用词体进行自我感情的抒发。 五、柳永词的影响 柳永词在当时就受人欢迎,“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话》)。又对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慢词被后人普遍接受;很多人在批评他“俚俗”的同时,也暗受其影响,如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也都经常以俗入雅。而像周邦彦一类的作家更“多从耆卿处夺胎”(周济《宋四家词选》)。 三、枊永词的语言特色 “细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 1.善于化用前人诗歌中的语汇、意象,如“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出于谢朓,雅化,而不深涩;《八声甘州》中的“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被苏轼誉为“不减唐人高处”(赵令峙《侯鲭录》)。 2.善于运用口语、俚句,《昼夜乐》:“早知恁地难拼,悔不当初留住”,直白浅易。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变雅为俗。陈师道说柳词“骫[wěi]骳[bèi]从俗,天下咏之。”俗语多,如恁、争、怎、伊、自家、阿谁、看承、滑得等。 从1127年到1160年左右的这段时间,是宋词发展史上由北宋词向南宋词的过渡期。 从作家队伍来说,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多是由北宋入南宋的词人,如李清照、陈与义、朱敦儒、李纲、张元干、岳飞、叶梦得、胡铨、赵鼎等。 另一方面,从创作来说,也鲜明地体现了过渡期的特点,即这一时期的词人虽然有一定的个性,但更多的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他们早期的词一般多是婉约词,和平安定,吟风弄月,这显然承接了北宋后期的特点,而后期的词表现战乱、苦难与个体理想失落的苦闷。这一时期的词则往往将国家的命运与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结合在一起,忧伤与愤慨成为最普遍的情绪,进一步扩展了词体抒情言志的功能,增强了词的时代感和现实感。 苏轼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认为诗词同源,从而为词向诗风靠拢提供了理论依据,苏轼也因此开拓了词境,确立了词的尊体地位,使词由歌筵酒会的助兴小曲成为士大夫案头的雅文学。

水浒传的语言艺术特色

浅谈《水浒传》的语言艺术特色 谢琴08 文秘单班31 号[ 摘要] :《水浒传》是一座蕴藏丰富的艺术宝库,其语言艺术尤为突出。作者熟练地驾驭了明快、生动、形象的语言,用字准确、精当,或生动地显示出人物的性格,或恰到好处地传达出人物彼时彼地彼境的心理状态,或巧妙地烘托出人物活动的环境氛围,或清晰的叙述了故事情节,或准确地描摹了人物的行为动作,为后人提供了值得模拟的语言标本。[ 关键字] :水浒传语言艺术人物描写场面描写人物对话 《水浒传》艺术方面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不仅在结构艺术上有很大的成就,在语言上的成就也十分的显著。由于它从话本发展而来,因此先天就有口语化的特点。施耐庵又在人民口语的基础上进行了巨大的艺术加工,使其成为优秀的文学语言。状人叙事,多作白描,能够抓住主要特征和细节,洗练而传神。《水浒传》则能娴熟地运用白话来写景、叙事、传神,比如第十回“林教头风雪神庙” 中的“那雪正下得紧” 一句,鲁迅就称赞它“比‘大雪纷飞' 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因为“紧”字不但写出了风雪之大,而且也隐含了人物的心理感受,烘托了氛围。特别是在人物语言个性化方面,《水浒传》能“一样人,便还他一样说话” ,从对话中能看出不同人物的性格。例如第七回写高衙内调戏林冲娘子,鲁智深赶来要打抱不平,林冲道: “原来是本官高太尉的衙内,不识得荆妇,时间无礼。林冲本待要痛打那厮一顿,太尉面上须不好看。自古道:‘不怕官,不怕管。'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这一次。”而鲁智深则道:“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鸟!”两句话,鲜明、准确地反映了林冲和鲁智深两人不同的处境、不同的性格:一个是有家小,受人管,只能委曲求全、逆来顺受;另一个是赤条条无牵挂,一无反顾。又如李逵初见宋江时的一段对话非常精彩,就是一些次要人物的语言也表现得很出色。例如武松打虎后,遇见两个猎户,他们吃了一惊道:“你那人吃了忽律(指鳄鱼)心,豹子肝,狮子腿,胆倒包着身躯,如何敢独自一个,昏黑将夜,又没器械,走过冈子来!不知你是人是鬼?”这就非常切合猎户的身分和他们当时的心情。此外像差拨语言的两面三刀,阎婆惜语言的刁钻泼辣,王婆语言的老练圆滑,都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水浒传》作为一部长篇小说,就是用这种民间口语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净化了的文学语言,塑造了一大批传奇的英雄。这不但标志着我国古代运用白话语体创造小说已经成熟,而且对整个白话文学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水浒传》的画面所以显得那样光辉夺目,绚丽多彩,人物形象所以表现得那样活灵 活现。呼之欲出。就是因为作者熟练地驾驶了明快、生动、形象的语言。用字准确、精当。或生动地显示出人物的性格,或恰到好处地传达出人物的彼时彼地彼境的心理状态,或巧妙烘托出人物活动的环境氛围,或清晰地叙述了故事情节,或准确地描摹了人物的行为动作。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节,写店小二不放金老走时,“鲁达大怒,揸开五指,去那小二脸上只一掌,打得那店小二口中吐血;再复一拳,打落两个当面门牙。小二扒将起来,一道烟跑向店里去躲了。”鲁达是个急性子的人,干什么事都是大咧咧的,打人亦此你看他还没说上几句话。便“大怒” ,不由分说就打起来。“揸开五指”如见其伸出大手, 往小二脸上打去。“只一掌” ,清脆响亮之声,响于耳际。“再复一拳” ,是一掌不足于解恨。“小二扒将起来,一道烟跑向店里去躲了。”店小二的狼狈相活现于眼前。作者以幽默、

(完整版)论欧阳修词的艺术成就

论欧阳修词的艺术成就 欧阳修,在人们的印象中首先是一位散文家,他在散文领域的光芒掩盖了他在诗词领域的成就。其实,他在词领域是有着重要的开拓作用的。冯煦在《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中评说:“宋至文忠(欧阳修),文始复古,天下翕然师尊之,风尚为之一变。即以词言,亦疏隽开子瞻(苏轼),深婉开少游(秦观),本传云:‘超然独鹜,众莫能及。’独其文乎哉,独其文乎哉!”①可见他的词成就并不亚于他的散文成就。他在词领域的诸多探索和实践为词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直接启发了以苏轼为代表的词学革新。 一、以深沉、细腻的手法讴歌男女情爱,是欧阳修在继承南唐词风基础上的深入和发展。词为“艳科”,张炎有云:“簸弄风月,陶写性情,词婉于诗。”②欧阳修在北宋平庸的士大夫群体中,个性更为张扬,他对待男女情爱的态度更为大胆,敢爱敢恨,异于流俗。宋人笔记中记载了很多关于欧阳修与歌妓之间的风流秩事。欧阳修自己也在《浪淘沙》中公然告白曰:“纵使花时常病酒,也是风流。”在欧阳修的词作中绝大多数是描写男女情爱、讴歌爱情的作品。他率直大胆地描写歌女的容貌、体态,抒发对歌女的爱慕之情。 罗大经说欧词类花间,事实上欧阳修的言情词并非简单地袭承“花间”或南唐词风,他的词中有更为自我的个性表现。刘熙在《艺概·词曲概》中说:“冯延巳词,晏同叔(晏殊)得其俊,欧阳永叔(欧阳修)得其深”③。这个评价更为中肯。欧阳修已在继承南唐词风的基础上,向着更为深沉、细腻的层次发展了。他的词中多将笔墨着于对人物体貌神态的描摹上,通过细腻的描摹来刻画人物的美丽和恋情的美好。如《好女儿令》中便细致地描写了女子的容貌——“眼细眉长”、“姿姿眉眉端正好”;妆扮——“宫样梳妆”、“一身绣出两同心字,浅浅金黄”;体态动作——“靸鞋儿走向花下立著”。再如《减字木兰花》中的“楚女腰肢天与细”,《南乡子》中的“浅浅画双眉。取次梳妆也便宜,洒着胭脂红扑面”,《鹧鸪天》中的“学画新眉细细长,芙蓉出水斗新妆”,等等。 欧阳修往往能通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刻画人物心理层面的情感波动。如《浣溪沙》中的“托腮无语翠眉低”的神情,含有多少思念道不尽。而《玉楼春》中的“青门柳色随人远,望欲断时肠已断”,则是从另一个角度刻画离人伤心欲绝的苦楚。欧阳修这种对人物心理的准确把握,使他的言情词中另有一番沉郁的气质。如《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暧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这首词借离别两人眼中景色寄寓相思之情,随着离人渐远,离愁愈浓。视线的“尽处是春山”,而相思却还在春山之外,可见思之甚。词中蕴涵的情感深厚、沉郁,情感的抒发委婉、含蓄,这正是欧词向着抒情层面的发展和深入。 二、突破“艳科”传统,在更为广阔的空间率意抒发情怀,是欧阳修创作中的情感升华。欧阳修是继承李煜抒情词风的第一人。李煜抒情词的形成源于他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正是这样惨痛的经历使李煜写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千古绝响。而北宋词人大多高官厚禄、生活闲适,他们的词作多在风花雪月之中流连,很少抒发“艳情”之外的情感。欧阳修恰是北宋词人中的一个例外,他本身是个有个性、有理想之人,也因此使他在北宋力求平庸的政治体制下备受打压、屡遭挫折。这些经历使他对人生坎坷、仕途险阻有着更深的理解。他在郁郁不得志的苦闷中吟下了“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之句,这句取自李白的“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之意境,打破了“诗言志,词言情”的传统,以词状志,抒发怀抱。 欧阳修在散文理论中提出的“道胜至,文不难而自至”④,同样可以应用于他的抒情词创作中,只是这里的“道”是以“情怀”为主。欧阳修正是以他至情至性的情怀来倚声填词,情怀所至诗意盎然。在他的抒情词中,有着感慨人生的悲怆情怀,有着与友人送别重逢时相惜

浅析《水浒传》人物塑造特色

浅析《水浒传》人物塑造特色《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一般简称《水浒》,作于元末明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是中国四大名着之一,也是中国四大奇书之一。作为经典着作的水浒,含蓄地概括了中国各个朝代的变迁和演变,客观地揭露了顽固的中国伦理道德,以及那些伦理道德对国人的愚弄和危害。 在这里除了该书在思想上的成就之外,文学写作方面的艺术成就也是非常值得称道的尤其是在人物刻画方面的成就。 在人物的塑造上,如善于组织生动曲折,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通过矛盾冲突,以人物自己的言行来展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能够抓住并突出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注意写出人物思想性格的复杂性《水浒传》主要表现在写正面人物却敢于写他们的缺点和弱点,但仍然不妨碍写出让人尊敬和崇拜的一面;在具体的艺术表现形式上,渲染、烘托、对比等艺术手法的成功运用更突现了不同人物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水浒传》在人物塑造方面所表现的独特的艺术成就和特色。“《水浒》人物描写的又一特点便是关于一切人物的一切都是由人物本身的行动去说明,作者绝不下按语” 金圣叹评《水浒传》的基本美学原则是“三境”说。他在《贯华堂批第五才子书〈水浒传〉序一》中说:心之所至,手亦至焉者,文章之圣境也。心之所不至,手亦至焉者,文章之神境也。心之所不至,手亦不至焉者,文章之化境也。? 中国的山水画有一个类别就是写意的,在《水浒传》也

运用了中国这一传统的文艺美学原则来描写人物,重形似而不拘于形似,达到了神似。“以形写神”,所以能使人物“传神”、“逼真”,达到“化境”。在第九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金圣叹评施耐庵对雪景的描写是“龙眠白描,庶凡有此”,“龙眠”指北宋画家李公麟。白描是绘画中一种朴素自然的艺术表现方法,不作繁琐的渲染,只用简单的数笔描绘出对象的形象 文章中只有写出人物性格中的“同中之异”,才能使人物形象逼真传神。金圣叹之前,容与堂本评《水浒传》曾提出“同而不同处有辨”,认为人物性格的特殊性是在对比中显示出来的,既要写出相同之处,又要写出不同之处。 鲁达、史进、李逵等这些人物都有共同的特点“粗卤”,如鲁达粗卤是性急,史进粗卤是少年任气,李逵粗卤是蛮,武松粗卤是豪杰不受羁靮,阮小七粗卤是悲愤无处说,焦挺粗卤是气质不好。金圣叹根据个人不同的生活经历、文化教养、思想品质等精确地道出他们粗卤的不同之处,显示出人物的不同个性。 《水浒传》的人物塑造合乎“人情物理”,没有将英雄拔高、神化,认为他们既是理想的英雄,也是现实中活生生的人。将英雄人物的行为写得合情合理,给人以真实的感觉,显得自然可信。 人物形象塑造的“个性化”,即善于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行为、动作、举止、处事方式,来表现其性格的特殊。

浅析鲁迅小说的的艺术特性

浅析鲁迅小说的的艺术特点 恩格斯针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说过:“这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同样,我国的“五四”运动时期也是一个需要巨人,并且也产生了巨人的时期。鲁迅就是这个时代所产生的巨人之一。“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创作作品数量丰富,影响深远,在诗歌、小说、杂文等领域都取得了重大成就,并且他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特点,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鲁迅的小说创作,先后结成《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三个短篇小说集。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拨动了千百万读者的心弦,使青少年一代受到感染和教育,永远不能忘怀。本文试从语言、结构、人物形象、题材等方面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 一、简笔传神的语言风格 “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在鲁迅手中成熟”固然是一个奇迹,中国现代白话文学语言在鲁迅手中开始,在鲁迅手中成熟则是一个更大的奇迹。 鲁迅是新文学运动以来第一个用白话写小说的。他主张:“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他的小说的语言具有文约意深、简笔传神的风格。具体来说,有以下三点特色。 (一)锤炼字句,准确、精炼。例如《药》中写:“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这一段话用了“掏”、“掏出”、“交给”、“抖抖的”、“装入”、“按了两下”等动词和形容词,形象地描写勤劳俭朴的华老栓夫妇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血汗钱,要拿去买人血馒头治儿子的痨病时小心谨慎地沉重心情。 (二)联辞结采,出神入化。鲁迅运用比喻、借代、对比、排比和反复等修辞手法,使作品出神入化,耐人寻味。 1.比喻:如《药》中写:“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用提着颈子的鸭来比喻人们踮着脚伸着头,拥挤在刑场周围看斩首的情形,反映了他们愚昧、麻木。比喻新奇、贴切。 2.借代:如《孔乙已》中写:“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喝。”用“短衣帮”指代穷苦的人,用“穿长衫的”指代当时有钱的上层分子。用不同的衣衫代替不同的人们,发人深思。 3.对比:如《故乡》中写闰土少年形象是“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项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二十年后的闰土形象是“他头上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采用对比手法描写闰土的少年和二十年后变成一个“木偶”人,表现了鲁迅对闰土的无限同情。 4.反复:如《孔乙己》中第三、第四和第六节有:“才可以笑几声”、“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反复了三次,说明孔乙己在人们的心目中只是一个笑料。还有掌柜讲:“还欠十九个钱呢!”“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等四次反复,说明掌柜不关心孔乙已的死活,只关心孔乙己“欠十九个钱”,表现孔乙己的可悲命运。 5.排比:如《伤逝》中有几处排队比句式:五个“这样的”、二个“我憎恶”、三个“我要”,表现涓生倾吐对子君的思念和悲伤的心情,抒情色彩很浓。 (三)标题简洁,高度概括。例如《伤逝》可以理解为“伤悼死去的子君”,也可以解释为“伤怀流逝的时光和逝去的子君”。《药》,不是治病的药方,是由革命烈士的血染的馒头作“药”治痨病,含义深长。《故事新编》八篇的标题是《补天》、《奔月》、《铸剑》、《起

【课外阅读】谈《红楼梦》柳絮词的谶语艺术 (2)

【课外阅读】谈《红楼梦》柳絮词的谶语艺术 《红楼梦》中诗词曲赋,往往暗示着人物未来的命运。在第七十回中,湘云见柳花飘舞,偶成小令,宝钗、黛玉看了,都觉新鲜,请来众人趁兴填词,以柳絮为题,限各色小调,拈阄决定。 湘云写的是《如梦令》:“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此词以拈来柳絮借喻占得春光,实为对湘云未来的暗示。湘云后来嫁给卫若兰,新婚美满。但此词从占春一转而为惜春、留春,情绪上是那样无可奈何,预示着她所谓的美满婚姻好景不长。 探春拈到《南柯子》,只写了半首:“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宝玉拈到《蝶恋花》,写不出来想认输,读了探春这半首,续道:“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莺愁蝶倦晚芳时,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探春只写半首,原因之一是,“探春后来远嫁不归”的意思已在前半阙四句中说完,原因之二是,“空挂”、“难羁”也可预示宝黛将来生离死别,即使宝玉填出词来,别离内容难免重复,“落去”正可喻黛玉逝去,“莺愁蝶倦晚芳时”就是说“红颜老死”,“隔年期”说得隐曲,是说要与柳絮再见,除非它重生,要与人再见,除非是来世。黛玉拈到《唐多令》,写的是:“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逑。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这首词寄寓着黛玉对自己不幸身世的深切哀愁,以柳絮之白比人因悲愁而青春老死,隐含黛玉对爱情理想行将破灭而发自内心的悲愤呼声。 宝钗拈到《临江仙》,写的是:“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宝钗一向高洁,在欢娱之词中以“解舞”、“均匀”自诩,她的处世、她的思想性格与黛玉不同,黛玉死后,客观上必然造成“金玉良缘”的机会而使宝钗青云直上,但宝钗最终不免被弃,词中“本无根”即寓此意。 写柳絮,其实在写人,隐约之间描绘出作词者各自遭遇,暗示着人物的未来命运。从这种谶语式的表现手法,可以看出曹雪芹每写一人一事,都是胸中有全局,目光贯始终。

浅谈《水浒传》人物塑造的艺术特色

浅谈《水浒传》人物塑造的艺术特色 浅谈《水浒传》人物塑造的艺术特色 [提要]:《水浒传》杰出的艺术成就集中地表现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上。《水浒传》塑造的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系列性格鲜明,光彩照人的英雄群体。《水浒传》任务塑造的突出艺术特色在于人物细腻而涵蕴丰富的细节描写。研究《水浒传》的任务塑造更有助于我们理 解此书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人物塑造现实主义个性化发展变化细节《水浒传》这部书,自成书以来,在我国广泛流传,是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一部古典文学作品,他的影响极为广泛。《水浒传》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水浒传》通过对梁山一百单八人的言行外貌的描写,活生生的刻画了每一个人的思想和性格。对于《水浒传》的人物塑造的研究,更有助于我们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水浒传》人物塑造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 在人物塑造上,作者对英雄人物总是满腔热情地歌颂、赞美,总是赋予他们美好的高尚的品德,强烈的反抗精神和高强的武艺,使得他们一个个光彩照人,但同时,作者又并未将他们神化,而总是从生活出发,实事求是地写出他们的性格与心理,因而让读者感到这些英雄有血有肉,真实可信。从而达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这个特点在武松和鲁智深的形象塑造上尤为突出。下面就以这两 个人为例试作分析。

(一)武松的人物形象的塑造。 武松在作者的笔下实力和勇的化身。景阳岗打虎就集中渲染了武松的大力和大勇。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一只曾经伤害三十二条大汉性命的吊睛白额猛虎,作者显然作了艺术的夸张,是理想化的。但细读整个过程,却并未落里生活,而是写的入情入理,真实可信。 第一,作者对于武松打虎前在酒店里喝了酒及进行了理性化的描写,同时植根现实生活。在上岗打虎前,小说用了将近全节一半的篇幅来写武松在酒店喝酒,写得很细,不厌其详。这些描写都是为了打老虎作准备的。在作者心里,写喝酒就是写打虎。那种一般人喝两三碗就要醉倒,因此被称为“三碗不过岗”、“出门倒”的好酒“透瓶香”,武松却连喝了十八碗而不倒,还同时吃了四斤熟牛肉。这般大的酒量和食量确实令人惊叹而不禁想到如此的大汉子是有可能把老虎打死的。这种描写是夸张的,是作者描写的理想化。但是作者却未将武松神化,而是依据事实合情合理的来描写吴淞酒量。也许我不说大家也知道,喝酒可以壮胆、添力,当一个人在喝了足量的酒以后,醉醺醺的,可以变得更加胆大和勇猛。连《儒林外史》中范进的丈人胡屠户,要给女婿治“痰疯”,因为兴人老爷是文曲星下凡,不敢下手,还是喝了酒壮胆后。才敢下手打那一个耳刮子的。因此,从现实的方面说,没有这十八碗的烈酒下肚,武松不会有打虎的胆量,也许会有打虎的力气。武松上山以后,作者特意多次写到酒的作用:写他在申时时分,“横拖着哨棍,便上了岗子来。”这一“横”字,便生动得写出了武松的醉态。后面又写了:“武松正走,看看酒涌上来了。

透析鲁迅小说的文学艺术成就

透析鲁迅小说的文学艺术成就 摘要:鲁迅的小说既有现实主义的深邃性和史诗般的艺术概括力,又富有同时代作家所不能比拟的思想光辉,特别是小说的结构安排更是别具一格。 关键词:叙达方式结构形式象征意义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他发表于1918年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石。笔者就人称叙述方式、故事情节的展开及结构的简洁、凝炼试论述一下鲁迅小说的艺术成就。 一、在叙述方式上,鲁迅大量采用了第一人称写法 《狂人日记》、《阿Q正传》、《故乡》、《一件小事》、《社戏》、《孤独者》等都是用第一人称或和第三人称相结合的写法,但其中“我”的作用和位置是不同的。 第一,“我”在小说中是主人公的地位。《社戏》中无论前两回看戏还是儿时和小朋友到赵庄看戏都以“我”为中心,反映了作者对儿时的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狂人日记》中以“我”即狂人口气展开了故事情节。 第二,“我”是小说的叙述人。《一件小事》中通过“我”的思想及行动反衬了车夫的高尚。《故乡》中儿时的闰土与成年后闰土的不同形象及思想的变化,是通过与“我”是故事的引述者。“我”是小说的引言人,作用就是把人物引上场,然后由主人公自己展现或叙述主要情节或者以第三人称的写法展开人物的思想性格。《阿Q正传》中的“我”主要任务就是把主人公阿Q引出场,再由阿Q本人展现主要故事,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另外“我”在小说中还有衬托的作用。《兔和猫》中用“我”对动物的感受及心情,反衬了当时社会条件下人们的心理。 二、小说的主要目的是反映社会现实或主人公的思想内涵,而这都需要故事情节来展现 在组织安排故事情节展开方面,鲁迅先生采用的是以一个中心为线索贯穿整个故事的。《社戏》就是以“戏”为线索贯穿整个故事情节,展现了“我”对儿时生活的向往及对现实的不满。《药》就是把“药”作为主线,通过买药、吃药及结果来塑造了典型的人物形象华老栓。 三、鲁迅采取倒叙的笔法,先把故事的结果展现给大家,然后再叙述事情的起因和经过 《一件小事》先说“一件小事,却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我至今忘记不得”,然后再展出小事经过。《祝福》先把祥林嫂之死告诉大家,然后再补叙她死去的原因及经过。 四、用对比的方法来组织故事情节 《风波》通过“七斤”“赵七爷”及“七斤嫂”的“皇帝坐龙庭”与“不坐龙庭”的不同表现而加以对比展开故事的。《故乡》中也运用了对比的写法,通过写二十年前西瓜地里的小英雄闰土活泼、机灵、勇敢与二十年后,由于“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而麻木、凄苦的闰土的形象对比,反映了农民物质上的“病苦”,更侧重表现农民精神的“病苦”,少年时代的闰土叫“我”为“迅哥”,其关系亲密无间,成年后叫“我”为“老爷”,这称呼上的变化对比,突出反映了等级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的隔膜;然后又用宏儿和水生的关系与儿时的“我”与闰土关系的对比,说明了只有改变社会制度,才能不使宏儿和水生的关系步入“我”和闰土的覆辙,这样通过几个对比展现了故事主题,表达了“我”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鲁迅小说的结构形式很多,每篇小说都各具特色。《狂人日记》中作者通过对狂人变态心理的描写,以象征、暗示等手法“暴露礼教和家族制度的弊害”,小说把几千年来被奉为行为

论柳永词之雅俗

关于柳永词之雅俗及成因浅析 汉语言文学08级3班200802101334 罗坤 摘要:关于柳词的雅俗定位问题一直是历代文人争论较多的热点问题。多数文人总是持一种较为极端的观点——非俗即雅。而 本文作者则从比较理性的角度来看待柳词的雅与俗。即既有 俗的一面,也有雅的一面。并对柳词之雅俗的成因也做了简 明的解释。 关键字:俗及成因,意俗,庸俗,通俗,情雅及成因,意雅及成因,语雅及成因 翻开中国古代文学史,宋词是无法逾越的一章,而柳永在宋朝的词坛上更是无法忽视的。他是当时词坛上最为受人瞩目的词人之一,也是当时最为流行的词人。他的词曾造成了“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空前盛况。但是他也是两宋词坛备受争议的词人之一。争论的焦点主要在其词的雅俗归类上。大部分人均持一种极端的态度,而我认为柳永的词既有俗的一面,也有雅的一面。 一:俗及成因 历来论者对柳词之雅俗往往更倾向于吧柳词归于“浅近卑俗”一类。如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在《词论》中说:“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虽然肯定了柳永在词的创新上的成就,以及其词音律的和谐,但还是将其整体风格定为卑俗一体。文学史上,关于柳永这样的评论还有很多。如南渡初王灼《碧鸡漫志》,陈师道《后山诗话》,黄昇《花庵词选》

等。这样的评论虽有一定道理,但过于绝对。 我认为柳词的俗应该分为三部分——意俗,庸俗和通俗。毫无疑问,意俗和庸俗这两种会属于绝对意义的贬义,而通俗这个词则属于一个中性词,它可以是因为没有个性而大众化,也可以是因为其通俗易懂而受人欢迎。 1.意俗 就柳词而言,涉及到猥亵香艳的,对女性充满色相的,世俗化的“意俗”作品也是有的。如:《柳腰轻》中的“英英妙舞腰肢软”,《洞仙歌》中的“缱绻。洞房悄悄,绣被重重,夜永欢馀,共有海约山盟”,《小镇西》“百态千娇,再三偎着,再三香滑”,《凤栖梧》中的“旋暖熏炉温斗帐,玉树琼枝,迤逦相偎傍。 酒力渐浓春思荡,鸳鸯绣被翻红浪。”,等等,类似于这样低俗,浮艳之作还有很多。当然这是柳词被历代文人定位为卑俗浅近的最主要依据,同时这也是后代文人应该摒弃的诟病。 2.庸俗 词体进入晚唐五代后,经文士的改造和加工而日趋成熟,又经“花间鼻祖”温庭筠的创造和南唐词人冯延巳,李煜的强化,进一步确定了一柔情为主的题材取向,一柔软婉丽为美的审美规范。但随着词的发展,后世词人之作日趋庸俗,而柳词中的庸俗之作也是在这一文风影响下而形成的。如:《合欢带》中的“妍歌艳舞,莺惭口舌,柳妒纤腰”,《长相思》中的“雅态轻盈,娇波艳冶,巧笑依然,有意相迎”,《红窗听》中的“如削肌肤红玉

浅谈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浅谈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平玉霞张瑞静 内容提要柳永虽然社会地位低微,但他扩展并发展了慢词,开拓了词的题材,并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大量吸收市井口语入词,对推动宋词的转变和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关键词柳永慢词铺叙贡献 柳永,出身于福建崇安县世代官宦之家,从小就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不到20岁就作出《望海潮·东南形胜》这样脍炙人口的名篇。但他落拓不羁,常出入于秦楼楚馆,与妓女、乐工交往。因此屡试不第,还落了个“奉旨填词柳三变”的称号。 对柳永词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我们认为,惟有用文体发展的眼光,在北宋前期两种词风的对立并存之中,考察柳词从内容到形式所体现的革新意义,才能恰当地评价它在词史上的地位和发展贡献。 一、从形式上看,柳永的贡献首先在于把不少小令扩展为慢词,并发展了慢词,使词调构成发生了重要转变 从敦煌曲子词看,慢词早就在民间流行,但文人却很少染指。柳永长期生活在市民阶层中,接受了当时歌妓、乐工们的影响,大量地创制慢词。他一方面“变旧声,作新声”,将旧调名翻新,由小令、中调衍为慢词;另一方面“奏新曲,谱新词”,自己创制了大量新调慢词。这就为词家在小令之外提供了可以容纳更多内容的新形式。翻检一下《乐章集》,与唐五代词同调名的词作不少,但篇幅却长得多。如《定风波》,在敦煌曲子词中是六十字的小令,柳词“自春来惨绿愁红”已衍为一百字的长调。《女冠子》由原来的四十一字衍为一百十一字。他的《夜半乐》词描写“绣阁轻抛,浪萍难驻”的惆怅心情,就可以在长达一百四十四字的篇幅中,大开大阖,恣意铺张。属于这种情况的还有《十二时》、《长相思》、《望远行》等。柳永还因精通音律,能自创新调。如《笛家弄》、《满朝欢》、《迎新春》、《解连环》诸调,都是柳永新制的慢词。他还在单调、双调之外,创造了三叠的形式,如《戚氏》、《夜半乐》等,可说是词体中的“鸿篇巨制”。但是,柳永的贡献更在于,他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把慢词的艺术表达功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慢词因篇幅长,字数多,在表现手法上自然要有别于小令。一般说,小令以含蓄蕴藉、言简意丰见长,慢词则以铺叙取胜。 慢词铺叙之法,在后来周邦彦和豪放派苏、辛等人手中,得到充分发展,但作为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的词人,柳永实在是功不可没。在柳永的带领下,词人们才大量创作慢词,并取代了旧有小令的地位。 二、开拓了词的题材 词从晚唐以来,主要作为娱宾遣兴的工具,其内容总不出男欢女爱、离别相思。北宋前期词坛,文人填词大致承袭唐五代花间词风,而以晏殊、欧阳修为盟主。与晏、欧几乎同时,以柳永为代表的“歌者之词”,却另辟蹊径,把汉魏乐府中游子思妇题材同唐五代词中男女情爱与离愁别绪的描写结合起来,从词的内容、表现手法到语言风格,都令人耳目一新,给文人词输进了新鲜的血液。 首先,柳词多写当时市民的生活情景,涉及时事政治与人民疾苦者很少。但他或抒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