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电子科大_计算机网络复习纲要_by_Sherlock

电子科大_计算机网络复习纲要_by_Sherlock

电子科大_计算机网络复习纲要_by_Sherlock
电子科大_计算机网络复习纲要_by_Sherlock

第1章复习纲要

1、什么是Internet

(1)、Internet 的具体构成?Internet 的服务描述?(了解)

由端系统、通信链路和路由器组成。

允许终端系统上运行分布式应用程序,并彼此交换数据;

提供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

(2)、理解什么是网络协议Protocol?(重点)

Internet中所有的通信活动均由协议来支配,协议定义了两个或多个通信实体间所交换的报文的格式与顺序,以及在报文发送、接受或者其他事件方面所采取的行动(响应)。

2、网络的边缘

(1)端系统上的分布式网络应用程序体系结构?(了解)

C/S、P2P、C/S&P2P。

(2)几种接入网络如电话线Modem 拨号、ADSL、HFC、以太网、无线接入网络特点?(了解)

电话线Modem拨号:直接介入边缘Router,不能同时上网和打电话(不能一直在线)。

DSL:需要特殊的调制调节器,下行速度大于上行速度,将家庭和ISP之间的通信链路划分为3个不重叠的频段(FDM),总是在线。

HFC:需要特殊的调制调节器(电缆调制调节器),共享广播媒体需要一个分布式多路访问协议以协调传输和避免碰撞,上下行非对称性,总是在线。

Ethernet:共享(共享式以太网)或独占(交换式以太网)链路链接端系统和边缘Router,使用共享媒体,端系统共享LAN的传输速率。

无线接入网络:无线局域网(IEEE 802.11)/广域无线接入网。

(3)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无线(局域、广域、地面微波和卫星通信)的特点?

双绞线:最便宜并且最为普遍的导引型传输媒体。

同轴电缆:被用作引导式共向媒体,许多端系统能直接与该电缆相连,而且所有端系统都能接收其他端系统发送的东西。

光纤:长途导引型传输媒体,成为跨海链路的首选媒体。

无线:以电磁频谱承载信号,没有物理连线,双向,受传播环境的影响,(卫星延迟高)。

(了解)

(4)典型家庭办公室网络的构建? (了解)

(ADSL/cable modem)+(router/firewall/NAT)+Ethernet+wireless access point)

3、网络核心

(1)电路交换的特点?电路交换中的两种多路复用技术?(一般)

每次会话预留沿其路径(线路)所需的独占资源,使用电话网。

频分多路复用:链路的频谱由跨越链路创建的所有连接所共享,为每一条连接专用一个频段。

时分多路复用:时间被划分为固定区间的帧,并且每个帧又被划分为固定数量的时隙。

(2)分组交换的特点?存储转发的理解?分组交换与电路交换的比较?数据报分组交换与虚电路分组交换的比较?(重点)

数据以离散的数据块通过网络来发送,使用互联网。

存储转发机制:指在交换机能够开始向输出链路传输该分组的第一个比特之前,必须接受到整个分组。

分组交换提供了比电路交换更好的带宽共享,它比电路交换更简单更有效实现成本更低,分组交换采用统计多路复用(按需共享资源)。

数据报网络:分组目的地址决定下一跳;会话期间路由可以改变。

虚电路网络:每一个分组有一个标签,标签决定了下一跳;连接建立时确定固定的路径,并将保持于整个会话期间;路由器必须为每个链接维护信息。

(3)ISP/Internet 主干结构组成(了解)

一级ISP构成Internet核心主干,二级ISP为区域级,三级ISP和本地ISP 为最后的接入网络(最接近端系统)。

4、分组交换网络的性能:延迟、丢失和吞吐量

(1)分组丢失与延迟产生的原因?延迟的4 种类型及各自特点?(一般)

分组到达输出链路的速度超过输出链路的容量,产生延迟甚至丢失。节点处理延迟:高速路由处理延迟在微秒级。

排队延迟:取决于路由器的拥塞程度。

传输延迟:L/R

传播延迟:d/s

(2)排队延迟与流通强度?端到端延迟?(了解)

R为链路带宽,L为分组长度,a为平均分组到达率

流通强度=La/R

La/R -> 0 :分组到达稀疏,无队列,平均排队延迟极小且接近于0.

La/R -> 1 :分组猝发到达,形成队列,队列长度迅速增加,排队延迟大幅增加。

La/R > 1 :输出队列平均到达率超过从该队列超出从该队列传输出去的速率,输出队列持续增长,排队延迟趋于无穷大。

假设源到目的端之间有Q-1个路由器且无拥塞(忽略排队延迟)

Dend-end = Q(Dproc + Dtrans + Dprop)

(3)理解因特网中Traceroute 观察真实路由与延迟?(了解)(4)吞吐量的影响因素(一般)

因特网中对吞吐量的限制因素通常是接入网,也就是瓶径链路的传输速率。

5、协议层次及其服务模型

1)、为什么要对网络体系结构分层? (了解)

利用分层的体系结构,我们可以讨论一个定义良好的、大而复杂的系统的特定部分。使得由层所提供的服务的实现易于改变。当某层的实现变化时,该系统其余部分可以保持不变。

2)、因特网所用网际协议栈有哪5 个协议层?每层的主要职责是什么?路由器与交换机分别处理的是网际协议栈中的哪几层?(重点)应用层:支持网络应用,报文传送。路由器

运输层:主机进程间报文段传送路由器

网络层:主机(源目的节点)间数据报传送路由器链路层交换机

链路层:相邻网络节点间的数据帧传送路由器链路层交换机

物理层:物理介质上比特传送路由器链路层交换机3)、数据在网络逻辑传输和物理传输以及协议数据单元的封装?(一般)

各层发方从上层到下层,收方从下层到上层传递数据

发方添加头部信息创建新的数据单元,收方去掉头部

传递新的数据单元到下层/上层

各层传送不同的协议数据单元PDU

6、主要的网络攻击类型有哪些?(了解)

恶意软件、拒绝服务攻击、嗅探分组、伪装、修改或删除报文。

7、计算机网络发展史4 个阶段?从历史理解技术产生、发展、演化的思想和原因?(了解)

分组交换原理的早期发展与演化,网际互连与新兴的专属网络,TCP/IP 新协议与网络数量激增,商业化, Web, 新的网络应用。

第2章复习纲要

1、应用层协议原理

(1)网络应用程序的体系结构?(重点)

C/S、P2P、C/S+P2P。

(2)网络进程间的通信机制?套接字及套接字API 概念?进程寻址需要哪些信息?(重点)

不同端系统上的进程通过跨越计算机网络交换报文实现通信。

进程通过套接字在网络上发送和接收报文,套接字是同一台主机内应用层与运输层之间的接口,套接字API对传输层的操作仅限于:选择运输层协议和也许能设定几个运输层参数。

IP地址和端口号。

(3)应用层协议的定义?公共与专属协议?(了解)

交换报文的类型,如请求报文和响应报文;

各种报文类型的语法;

字段的语义;

进程何时,如何发送报文以及对报文进行响应的规则。

公共协议:由RFC文档定义,用于公共领域。

专属协议:与上者相反。

(4)可供网络应用程序使用的4 类服务类型?(了解)

可靠数据传输,吞吐量,定时,安全性。

(5)传输协议提供的两种服务模型及特点?网络应用、应用层协议及传输协议关系?(一般)

TCP:面向连接的服务-在客户机程序和服务器程序之间必须建立连接;

可靠的传输服务-无差错、按适当的顺序交付发送的数据;

流量控制-发送方不会淹没接收方;

拥塞控制-网络出现拥塞时抑制发送方;

UDP:无连接服务-尽力传输,不需要建立连接;

不可靠传输-UDP协议不保证该报文能够被接收进程收到,接收进程收到的报文也可能是乱序到达。

无流量控制,也无拥塞控制。

应用层协议只是网络应用的一部分。运输层协议作为应用层协议的支撑。

2、Web应用和HTTP 协议(无状态协议stateless protocol)

(1)网页的基本组成及其URL 的结构组成?(了解)

Web网页由许多对象构成,对象可以是HTML文件,JPEG图像,Java applet,

音频文件等,网页由单个基本HTML文件和若干个所引用的对象构成。URL由存放对象的服务器主机名和对象的路径名组成。

(2)比较非持久HTTP 与持久HTTP、不带流水线的持久HTTP 连接与带流水线的持久HTTP

连接的特点差别?(一般)

非持久HTTP每个请求/响应对视经一个单独的TCP连接发送;

持久HTTP所有的请求以及响应经相同的TCP连接发送。

流水线方式的持久HTTP,客户遇到一个引用对象就发送请求报文,所有引用对象只经历一个RTT。

非流水线的持久HTTP,客户先确定响应报文收到,才发出新的请求报文,每个引用对象经历一个RTT.

(3)HTTP 报文的类型与格式?请求报文有哪几种请求方法或命令?(重点)

请求报文:请求行,首部行,空行,实体主体。

响应报文:状态行,首部行,空行,实体主体。

GET, POST, HEAD, PUT, DELETE.

(4)用户与服务器交互跟踪技术Cookies?(了解)

(5)HTTP 报文内容?(了解)

(6)Web 缓存(Web Cache, Proxy server)技术的功能、原理?(一般)Web缓存器可以大大减少对客户机请求的响应时间,特别是当客户机与初始服务器之间的瓶颈带宽远低于客户机与Web缓存器之间的瓶颈带宽时更是如此。Web缓存器能从整体上大大强敌因特网上的Web流量,从而改善所有应用的性能。

Web缓存有自己的磁盘存储空间,并在该存储空间中保存最近请求过的对象的拷贝。

(7)Web 缓存的条件Get 机制?(一般)

因为存放在缓存器中的对象拷贝可能是陈旧的,所以引入条件Get机制。请求报文使用GET方法而且报文中包含一个If-modified-since: 首部行。

若没有改变则响应报文中状态码为304代表Not Modified,不包含请求的对象。

3、FTP 文件传输协议

(1)FTP 的工作原理?(为什么说FTP 发送“带宽之外的”控制消息?)(重点)

FTP使用两个并行的TCP连接来传输文件,一个是控制连接,另一个是

数据连接。控制连接用于在两个主机之间传输控制信息,数据连接用于实际传输一个文件。因为FTP协议使用一个分离的控制连接,所以称FTP的控制信息是带外传送的。

(2)FTP 的PORT/PASV 模式?(自学)

4、电子邮件系统

(1)概述电子邮件系统的组成以及邮件发送或接收的过程和使用的协议?(重点)

电子邮件系统由用户代理、邮件服务器和简单邮件传输协议组成。

邮件发送过程:从发送方的用户代理开始,传输到发送方的邮件服务器,再传输到接收方的邮件服务器,然后在这里被分发到接收方的邮箱中。SMTP是因特网电子邮件中主要的应用层协议,它使用TCP可靠数据传输服务,从发送方的邮件服务器向接收方的邮件服务器发送邮件,SMTP

有两部分:运行在发送方邮件服务器的客户机端和运行在接收方邮件服务器的服务器端。

SMTP 协议传输邮件报文的客户服务器交互过程?与HTTP 的比较?(了解)

(3)邮件报文的格式和MIME?接收的报文?(了解)

(4)POP3 协议邮件访问的客户服务器交互过程?(一般)

特许阶段:用户代理发送(以明文形式)用户名和口令以鉴别用户;

事务处理阶段:用户代理取回报文,在此期间,用户可以对报文做删除标记,取消报文删除标记以及获取邮件的统计信息;

更新阶段:出现在客户机发出了quit命令之后,目的是结束该POP3回话,此时邮件服务器删除那些被标记为删除的报文。

5、DNS 因特网目录服务

(1)什么是DNS? (重点)

一个由分层的DNS服务器实现的分布式数据库、一个允许主机出啊讯分布式数据库的应用层协议,它运行在UDP上。

(2)解释DNS 的各种名字服务器?DNS 的查询类型和解析过程?(重点)

根DNS服务器:在因特网上一共有13个根DNS服务器,每一台实际上是冗余服务器的群集;

顶级域(TLD)服务器:这些服务器负责顶级域名(com,org,net,edu

和gov)和所有国家的顶级域名;

权威DNS服务器:保存将主机名映射为IP地址的DNS记录;

本地DNS服务器:不属于DNS层次结构,当主机发出DNS请求时,该请求

被发往本地DNS服务器,它起着代理的作用,并将噶请求转发到DNS服务器层次结构中。

从请求主机到本地服务器的查询是递归的,其余是迭代的。

主机首先向它的本地DNS服务器发送一个DNS查询报文,本地DNS服务器将该报文转发到根DNS服务器,该根DNS服务器注意到其edu前缀(假设)并向本地DNS服务器返回负责edu的TLD的IP地址列表,本地DNS服务器则再次想这些TLD服务器发送查询报文,该TLD服务器发现了https://www.wendangku.net/doc/b616588210.html,的前缀(假设)并用权威DNS服务器的IP地址进行响应。最后本地DNS服务器直接向https://www.wendangku.net/doc/b616588210.html,重发查询报文,该权威DNS服务器响应主机需要的IP地址。

(3)DNS 记录类型?DNS 协议报文类型与格式特点?(了解)

RR TTL

A CNAME NS MX

6、P2P 应用(自学)

7、TCP 套接字编程

(1)TCP 客户/服务器套接字交互流程(重点)

服务器:对入请求创建套接字 port = x; welcomeSocket() = ServerSocket();

等待入连接请求 connectionSocket =

welcomeSocket.accpet();

客户机:创建与hostid、port = x 连接的套接字 clientSoxket = Socket();

使用clientSocket发送请求;

服务器:从connectionSocket读请求;

向connectionSocket写回答;

客户机:从clientSocket读回答;

关闭clientSocket;

服务器:关闭connectionSocket;

(2)TCP 客户/服务器套接字编程(一般)

8、UDP 套接字编程

(1)TCP 客户/服务器套接字交互流程(重点)

服务器:对入请求创建套接字 port = x; serverSocket = DatagramSocket();

客户机:创建套接字clientSocket = DatagramSocket();

创建地址(hostid, port = x) 使用clinetSocket发送请求;

服务器:从serverSocket读请求;

向serverSocket写应答指定客户机主机地址和端口号;

客户机:从clientSocket 读应答;

关闭clientSocket;

(2)TCP 客户/服务器套接字编程(一般)

第3章复习纲要

1、传输层服务

(1)传输层的基本职责与服务?Internet传输层的协议?(了解)

为两个不同主机上的应用程序(进程)提供逻辑通信功能。

TCP&UDP

(2)传输层与网络层的关系?(了解)

传输层为两个主机上的进程之间提供逻辑通信,网络层提供两个主机之间的逻辑通信,运输层依赖或局限于网络层,并增强网络层。

2、多路复用和多路分解

(1)多路复用和多路分解的原理?(一般)

主机接收到IP分组,每个分组有一个IP源地址,一个IP目的地址,每个分组有一个传输层报文段,每个报文段上由源和目的端口号,主机用IP地址和端口号将报文段传给一个合适的套接字。

(2)多路分解中无连接UDP和面向连接TCP的进程套接字标识?(重点)

UDP:目的地址+目的端口号

TCP:源IP地址+源端口号+目的IP地址+目的端口号

3、无连接传输:UDP协议

(1)UDP协议的特点、存在的必要性?UDP报文段格式?UDP的校验和?(一般)

尽力服务,无连接;

应用层能更好滴控制要发送的数据和发送时间,无需建立连接,无需维护连接状态,分组首部开销小;

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长度+校验和+应用数据(报文)共32比特;

4、可靠数据传输原理

(1)停止等待的可靠数据传输协议原理rtd1.0,2.0,2.1,2.2,3.0的演化思想?(了解)

Rdt1.0:完全可靠信道上的可靠传输→下层信道可能让传输分组中的bit受损→Rdt2.0:增加差错检测+接收方反馈(控制信息ACK,NAK),重传→ACK,NAK可能受损,可能导致重复→Rdt2.1:包上加序号(0,1),发送方必须检查ACK,NAK是否受损,状态加倍,接收方必须检查是否接受到重复的包(接收方并不知道上一个控制信号是否被发送方接受到)→简化控制信号→Rdt2.2:只用ACKS,不用NAKS,收到相同序号的ACKS则等同于一个NAK →下层信道可能丢失包→rdt3.0:超时重发机制→停等操作→流水线操作。

(2)基于滑动窗口的流水线可靠数据传输协议GBN与SR的原理(发、收方)?归纳概括实现可靠数据传输的基本机制?(重点)

GBN发送方:上层调用:检查窗口是否已满,如果满,指示上层,不发送,不满则发送;

ACK(n):累计确认,确认所有序号小于n的包;

超时:重发窗口中的所有已发送单位确认的包;

所有窗口中的包使用同一个定时器。

GBN接收方:只有ACK:总是为正确收到的最高序号的包发送ACK可能产生重复的ACK;

只需记住被期待接受的包的序号值;

失序的包:丢弃,接收方没有缓冲区;

用正确收到的包的最高序号i重发ACKi。

SR发送方:从上层收到数据:如果发送方窗口存在下一个可用序号,则将数据打包并发送;

超时:重发包n,重启其定时器;

收到ACK(n)在[sendbase,sendbase+N]内:标记包n被接受,如果n是最小未被确认包,则增加窗口继续号到下一个未被确认的序号。

SR接收方:包在[rcvbase,rcvbase+N-1]内:发送ACK(n);

失序包:缓冲;

有序包:交付上层(包括已经缓冲的有序包),提

高窗口基序号到下一个没有接受的包;

包在[rcvbase-N,recvbase-1]内:发送ACK(n)。

5、TCP面向连接的传输

(1)TCP协议的特点? 报文段格式?(一般)

点到点,可靠按序的字节流,流水线,有发送和接收缓冲区,全双工数据:同一连接上双向数据流,面向连接,拥塞控制,流量控制。

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校验和字段,32bit序号字段,16bit接收窗口,4bit首部长字段,可选与变长的选项字段,6bit标志字段。

(3)往返时延的估算和超时间隔的设定?(了解)

EstimatedRTT = 0.875 * EstimatedRTT + 0.125 * SampleRTT ;

TimeoutInterval = EstimatedRTT + 4 * DevRTT;

DevRTT = (1 - β) * DevRTT + β* [SmapleRTT - EstimatedRTT];

(4)TCP可靠传输原理?(重点)

TCP在IP不可靠传输上创建Rdt服务,

流水线发送报文段,

累计确认,

TCP使用单个重传定时器,

重传的触发:超时事件,重复的ACK。

(5)流量控制的概念与原理?(重点)

控制发送方发送速度,以避免接收方被淹没;

TCP通过让发送方维护一个称为接收窗口的变量来提供流量控制。

(6)连接管理(建立与撤除)?(重点)

建立连接:三次握手:步骤一:客户机发送TCP SYN报文段给服务器-随机化指定初始序号

client_isn, syn = 1, seq = client_sin, 没有数据;

步骤二:服务器收到TCP SYN报文段,回复TCP SYNACK报文段,服务器为该连接分配缓冲区和变量,指定服务器序号(server_sin),syn

= 1,seq = sever_sin,ack = client_sin+1,没有数据;

(7)步骤三:客户机收到SYNACK, 回复ACK报文段,可能包含数据,客户机也为该连接分配缓冲区和变量,syn = 0,seq=client_sin+1,ack=server_sin+1 关闭连接:三次握手:步骤一:客户及发送TCP FIN控制报文段到服务器

步骤二:服务器收到TCP FIN回复ACK,允许关闭连接,并发送FIN

步骤三:客户机收到FIN,回复ACK 进入定时等待,定时等待结束时释连接资源。

步骤四:服务器收到ACK,连接关闭。

6、拥塞控制

(1)拥塞的概念?(重点)拥塞的原因和开销?(了解)拥塞控制的原理方法?(重点)防止路由器被淹没,端到端的拥塞控制:TCP通过超时或3次冗余ACK得知网络拥塞后,相应地减小其窗口长度;网络辅助的拥塞控制:由路由器向发送方提供关于网络中的拥塞状态的显式反馈信息,通常采用一种阻塞分组的形式,另一种通过更新或标记从发送方流向接收方的分组中的某个字段来指示拥塞的产生。

(2)ATM ABR拥塞控制(自学)

7、TCP拥塞控制

(1)TCP拥塞控制原理及算法?(重点)

端到端控制,发送方限制发送LastByteSend - LastByteAcked <= min(congWin , RcvWindow), AIMD, 慢启动,拥塞事件的保守机制。

加性增,乘性减(congWin);

TCP初始阶段,初值为1MSS,指数增长,直到放生一个丢包事件,congWin减半,按线性增长(收到3个冗余的ACK后),但是如果因超时检测到丢包事件的话,则将congWin设为1MSS,然后拥塞窗口长度指数增长,直到超过阈值后线性增长,此处阈值为丢包事件发生时congWin的一半,其初始值很大没有什么作用。收到3个冗余ACK取消慢启动的行为称为快速回复。

(2)TCP的公平性?(了解)

第4章复习纲要

1、网络层的功能和服务

(1)数据报网络和虚电路网络各自网络层功能?转发与路由的关系?

(重点)

虚电路网络仅在网络层提供连接服务,数据报网络仅在网络层提供无连接服务;每台路由器具有一张转发表,路由器通过检查到达分组的首部中的一个字段的值,然后是同该值在该路由器的转发表中索引查询来转发一个分组。

(2)网络层的服务模型?(了解)

定义网络的一侧边缘到另一侧边缘之间分组的端到端运输特性。

2、虚电路和数据报网络

(1)虚电路和数据报网络的转发表有什么不同?(了解)

虚电路转发表中有VC号,数据报网络中是前缀匹配

(2)虚电路和数据报网络的异同?(一般)

在虚电路网络中,该网络的路由器必须为进行中的连接维持连接状态信息,数据报网络不用;

虚电路是提供连接服务的,数据报网络提供无连接服务;

虚电路转发表中用VC号与接口相对应,数据报网络中使用前缀匹配对应接口;

数据报网络中的转发表能够在任何时刻修改,从一个端系统到另一个端系统发送的一系列分组可能在通过网络时走不通的路径。

3、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1)路由器的结构组成?路由器的3种交换结构?(重点)

输入端口,交换结构,输出结构,选路处理器;

经内存交换,经一根总线交换,经一个互联网络交换。

(2)分组延迟和丢失可能发生在路由器的什么地方?(一般)

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

(3)现代高速路由器的输入端口为什么存储了转发表的拷贝?(了解)加快查找速度。

4、IP协议

(1)IP分组的格式?IP分组何时分片?何时重组?分片与重组的原理?(重点)

版本号、首部长度、服务类型、数据报长度、标志、标识、片偏移、寿命、协议、首部

验和、源和目的地址、选项、数据;

输入链路的数据报大于输出链路的MTU时,路由器将分组划分为若干分片,在最终目的

重组;

分组:不同连路由不同的MTU 重组:TCP和UDP都希望从网络层收到完整的未分片的报文为坚持使网络核心保持简单的原则,重组组装工作放在端系统上完成。

(2)IP地址的分类地址与CIDR的概念,辨别IP地址的类型、网络号与主机号?(重点)

IP地址的网络部分被限制长度为8、16、24比特,因为具有8、16、24比特子网地址的网络分别被称为A、B、C类网络;

地址的网络部分可以任意长度,地址格式a.b.c.d/x , x是抵制网络的部

分的bit数;

(2)什么是路由聚合与最长前缀匹配?有什么好处(了解)

使用单个前缀通告多个网络的能力成为路由聚合,在路由器的转发表中寻找最长的匹配项,并向与最长前缀匹配的链路接口转发分组。

(3)主机使用DHCP协议获得IP地址的过程原理?(重点)

DHCP服务器发现、DHCP服务器提供、DHCP请求、DHCP ACK。

(4)NAT的原理和作用?(重点)

网络地址转换,一个IP地址多个内部主机使用;

NAT转换表实现数据报的转发。

(5)Ping/traceroute程序基于ICMP协议的实现原理?(了解)

(6)IPv6的动机?IPv4与IPv6分组的不同之处?IPv4迁移到IPv6的推荐方法?(了解)

(7)Ipsec的运输模式和提供的服务(了解)

5、路由算法

(1)路由算法的分类? (一般)

链路状态算法和距离矢量算法、静态选路算法和动态选路算法、负载敏感算法、负载迟钝算法。

(2)链路状态算法的基本思想?链路状态算法求节点的最小路径树与路由表?(重点)

所有节点知道网络拓扑和链路代价;

(3)距离矢量算法的基本思想?(一般)

迭代、异步和分布式。

(3)距离矢量算法与链路状态算法的比较?(一般)

LS比DV报文复杂性更高,DV比LS收敛速度较慢,LS比DV更具有健壮性。

(4)层次路由的思想?域间路由与域内路由协议各自的作用?(一般)网络是立体的,路由器并不都一样;

域间路由协议:知道不同经过AS能到达哪些目的地,向本地AS内所有路由器传播可达信息。

域内路由协议:同一个AS内运行相同的选路协议,提供本地AS内的选路算法。

6、Internet的路由

(1)RIP协议的特点?OSPF协议的特点?对比两个域内路由协议?(一般)

RIP为距离矢量算法,OSPF为链路状态算法;RIP使用UDP发送通告,

OSPF直接通过IP传输。

(2)BGP协议的特点(一般)

BGP通过TCP交换报文,通告一个前缀时,也包括BGP的属性。(2)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域间和域内路由协议? (了解)

7、广播和多播路由(自学)

第5章复习纲要

1、链路层服务

(1)链路层的基本功能与服务?理解网络适配器(了解)

成帧、链路接入、可靠交付、流量控制、差错检测、差错纠正、半双工和全双工。

网络适配器也称为网络接口卡,实现链路层的主体部分,内核是链路层控制器,该控制器通常是实现了许多链路层服务的单个特定目的的芯片,链路层许多功能由硬件实现。

2、差错检测与纠错技术

(1)Internet校验和原理?(一般)

发送方把报文段内容看成16-bit的整数序列,将报文段的16比特整数求和,再求1的补码得到校验和,之后放入UDP的校验和域;接收方计算接受字段的校验和,之后检测计算得到的校验和和接收到的校验和是否一致。

(2)CRC循环冗余校验码原理及其检错和纠错能力?CRC校验码的计算?(重点)

也称为多项式编码,选择r位循环冗余位, R, 将它们添加到D后面 的d+r位二进制数使用模2运算能被r+1位的二进制数G整除

接收方用G去除接收到的的d+r位二进制数,如果余数非零:错误发生

能检测到少于r+1位的各种猝发错误。

3、多址访问协议和局域网

(1)链路的类型?共享介质(广播信道)的多址访问协议的分类?(了解)

点对点(PPP)、广播(有线或无线共享),信道划分协议、随机接入协议、轮流协议。

(2)信道划分的多址访问协议TDMA/FDMA/CDMA原理?(一般)TDM在时间上共享广播信道,FDM将R bps信道划分为不同的频段,并把每个频率分配给N各节点中的一个,CDMA对每个节点分配一种不同的编码,每个节点用他唯一的编码来对他发送的数据进行编码。(3)随机访问协议时隙ALOHA、纯(非时隙) ALOHA、载波侦听多址访问CSMA和CSMA/CD 原理与特点?(重点)

所有帧大小相同

时间被划分为相同大小的时隙,1个时隙=传送1帧的时间

节点只能在一个时隙的开始才能传送帧

节点需要时钟同步

如果一个时隙有多个节点同时传送,所有节点都能检测到冲突

没有冲突,节点可以在下一时隙发送新帧

如果有冲突,节点在随后的时隙以概率p重传该帧,直到成功为止。-----------------------------------------------------------------------------------------------

非时隙Aloha: 简单,不需同步

帧一到达

立即传输

冲突概率增加:

在t0发送的帧和在[t0-1,t0+1]的发送的其它帧冲突

------------------------------------------------------------------------------------------------

如果信道闲:传送整个帧

如果信道忙:延迟传送

类比人类行为:不打断他人!

------------------------------------------------------------------------------------------------

在一个短时间内检测冲突

放弃冲突传送,减少带宽浪费

(4)轮转协议中轮询协议和令牌环协议的原理与特点?(了解)

主节点轮流“邀请”从属节点传送数据

关注:

轮询开销

延迟

主节点失效,整个网络失效

---------------------------------------------------------------------------------------

控制令牌从一个节点顺序传到下一个节点

令牌消息

关注:

令牌开销

延时

令牌失效,整个网络失效。

(5)、多址访问协议在局域网技术中的应用?(了解)

多址访问协议广泛应用于局域网

基于随机访问的CSMA/CD广泛应用于局域网

基于令牌传递技术的令牌环和FDDI在局域网技术中变得次要

链路层技术的发展,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的概念变得越来越模糊和不重要

4、链路层编址和ARP

(1)、MAC地址?(一般)

链路层地址,长度为6字节,共有2的48次方个可能的LAN地址,通常采用16进制表示法,尽管MAC地址被设计为永久的(固化在配适器的ROM内),但还是有可能通过软件改变一块配适器的MAC地址。MAC地址用于把数据帧从一个接口传送到另一个接口。(注意:并不是网络节点具有MAC地址,而是节点的网络适配器即网卡具有链路层地址=w=)

(2)、ARP地址解析协议的原理?相同子网和不同子网主机链路层的寻址过程?(重点)

每个节点(主机或路由器)的ARP模块都在它的RAM中有一个ARP 表(ARP table),这张表包含IP地址到MAC地址的映射关系,还包含一个生存期(TTL)值,它指示了从表中删除每个映射的时间。(注意ARPtable不必为该子网上的每个节点都包含一个表项)

假设222.222.222.220要发送一个数据波,该数据报要IP寻址到本子网上的另一个节点:

在给定目的节点的IP地址的情况下,发送节点需要获得它的MAC地址,如果ARP表中有该目的节点的MAC地址映射则寻址成功,若没有,发送节点用ARP协议来解析这个地址。首先,发送节点构造一个

称为ARP分组的特殊分组,包括发送节点和接收节点的IP地址和MAC 地址。节点222.222.222.220向它的适配器传第一个ARP查询分组并且指示要求适配器应该用MAC广播地址(FF-FF-FF-FF-FF-FF)来发送这个分组,适配器在链路层封装这个ARP分组,用广播地址作为帧的目的地址,并将该帧传输进子网中,并被所有的自网上的其他适配器所接受,每个适配器都把该帧里的ARP分组向上传递给节点中的ARP模块。每个节点检查他的IP地址是否与ARP分组中的目的地址相匹配,(最多!)一个匹配的节点给查询节点发送回一个带有所希望映射的响应ARP分组。之后222.222.222.220节点就能够更新它的ARP表,并发送它的IP数据报了。(注意ARP是即插即用的,一个节点的ARP表是自动建立的,并且如果某节点与子网断开连接,他的表项最终会从留着在子网中的节点的表中删除掉)

节点A通过路由器R向节点B发送分组,假设A直到B的IP地址:注意,在路由器R中有两个接口,所以又两个IP地址、两个ARP模块、两个适配器,每个适配器有自己的MAC地址。路由器R由两个ARP表,每个对应一个IP网络(LAN),A创建一个分组,源地址为A,目的地址为B;

A使用ARP得到R的对应A所在子网的接口的MAC地址=W=;

A创建一个链路层帧,该帧以R的MAC地址作为目的地址,并包含一个A-TO-B的IP数据包;

A的适配器发送帧;

R的适配器收到帧;

R从Ethernet帧中提取IP数据包,得知目的地址是B;

R使用ARP得到B的MAC地址(同子网内方法);

R创建一个包含A-TO-B的IP数据包的帧发送给B, THX GOD!

5、以太网

(1)、Ethernet帧格式?(重点)

数据字段(46~1500字节,注意,以太网MTU为1500字节),目的地址(6字节),源地址(6字节),类型字段(2字节),循环冗余检测(CRC, 4字节),前同步码(8字节)。

(2)、以太网的CSMA/CD协议算法原理?(重点)

适配器从网络层得到一个数据报,准备一个以太网帧,并把该帧放到适配器缓冲区中;

如果适配器侦听到信道空闲,他开始传输该帧。如果适配器侦听到信道

忙,他等待到侦听不到信号量,然后开始传输该帧;

在传输过程中,适配器见识来自其他适配器的信号能量的出现。如果该适配器传输了整个帧,而没有检测到来自其他适配器的信号能量,他就完成了该帧的传输;

如果适配器在传输中检测到来自其他适配器的信号能量,他就停止传输它的帧,而代之以传输一个48比特的阻塞信号;

在中止以后,适配器进入一个指数后退阶段。特别是,当传输一个给定帧时,在该帧经受了一连串的第N次碰撞后,适配器随机地从{0,1,2 (2)

的m次方减一}为K选择一个值,其中m=min{n, 10}。然后适配器等待K*512比特时间,并返回第二步。

(3)、以太网技术: 10Base-T、100Base-T、1000Base-T、10G Base-T? (了解)

6、链路层交换机

(1)、交换机原理?交换机与路由器的比较(重点)

本质是多口网桥,有冲突隔离性能,具有透明性,即插即用,自学习,支持网管。

当交换机接收一数据帧时:

根据接收帧的目的MAC地址匹配交换表

if 目的MAC地址的表项被发现

then{

if 如果MAC目的地址与源地址MAC在同一网段(接口)

then 丢弃该帧(过滤)

else 转发该帧到指定的接口(转发)

}

else 广播(广播)

路由器和交换机:

都是存储转发设备!

路由器:网络层设备,目的IP地址匹配路由表,转发数据报;

交换机:链路层设备,目的MAC地址匹配交换表,转发数据帧;

路由器由路由算法维护路由表;

交换机由自主学习算法维护交换表;

路由器可以隔离广播信息;

交换机不能隔离广播信息。

7、PPP点对点协议

(1)、PPP协议的功能?帧格式?(一般)

需要:

分组成帧: 把网络层分组封装到数据链路层帧中

可以同时承载任何网络层协议数据单元

可以向上多路分解,服务于各种网络层协议

位透明性: 在数据域中可以装载任何位模式

错误检测(不纠错)

连接的存活: 检测链路层故障,并通知网络层

网络层地址协商: 通信双方能获知/配置各自网络地址

不需要:

错误纠正/恢复

流量控制

顺序提交

支持多点链路

------------------------------------------------------------------------

标志字段(都是用职位01111110的一字节的标志字段作为开始和结束,注意,字节填充,控制转义字节),

地址字段(唯一可能值为11111111),

控制字段(唯一可能值为00000011),

协议(2或4字节),

信息(可变长),

校验和(2或4字节)。

8、链路虚拟化:网络作为链路层

(1)、ATM(异步传输方式,不是Auto-Teller-Machine =.=)的目标、网络体系结构和各层的功能?(一般)

目标是设计一种单一的网络技术,传输实时音频、视频以及文本、电子邮件和图像文件。

ATM是一种分组交换,虚电路(VC)网络体系结构,总体体系结构组织为3个层次(AAL,ATM,PHY)。

ATM适配层(AAL):在ATM网络的边缘,不在交换机中

数据分割和重组(类似Internet的传输层)

ATM层:信元(Cell)交换,路由。类似网络层

ATM物理层(PHY):处理物理介质上的电压、比特定时、成帧。有两个子层:TCS(传输汇聚子层),PMD(物理介质相关子层)

(2)、网络链路虚拟化的概念?ATM上传输IP (IP-Over-ATM)(了解)(3)、MPLS的目标与标签交换路由器原理?(了解)

第七版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pdf

考点1:internet和Internet的区别。(1章) nternet是互联网,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网络间的通信协议是任意的。Internet是因特网,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的特定的计算机网络,使用TCP/IP协议作为通信规则。 考点2:因特网的核心部分。 核心部分: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负责为边缘部分提供高速远程分组交换。 考点3: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ternet的核心网。(2)城域网:城市范围,链接多个局域网。(3)局域网:校园、企业、机关、社区。(4)个域网PAN:个人电子设备按用户:公用网:面向公共营运。专用网:面向特定机构。 考点4: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RTT,利用率 考点5: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五层协议。 1.物理层 2.数据链路层 3.网络层 4.运输层 5.应用层 作业:1、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答:连通性和共享 3、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7、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m/s。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1)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s (2)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s。 从上面的计算中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解:(1)发送时延:ts=107/105=100s。传播时延:tp=106/(2×108)=0.005s (2)发送时延:ts =103/109=1μs。传播时延:tp=106/(2×108)=0.005s 结论:若数据长度大而发送速率低,则在总的时延中,发送时延往往大于传播时延。但若数据长度短而发送速率高,则传播时延就可能是总时延中的主要成分。 1-20 网络体系结构为什么要采用分层次的结构?试举出一些与分层体系结构的思想相似的日常生活。答:分层的好处: ①各层之间是独立的。某一层可以使用其下一层提供的服务而不需要知道服务是如何实现的。②灵活性好。当某一层发生变化时,只要其接口关系不变,则这层以上或以下的各层均不受影响。③结构上可分割开。各层可以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④易于实现和维护。⑤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与分层体系结构的思想相似的日常生活有邮政系统,物流系统。 考点6:有关信道的几个基本概念。(2章)

2014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MS_Office高级应用考试大纲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MS Office高级应用考试大纲 (2014年新版) 基本要求 1.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及计算机系统组成。 2.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病毒及防治的基本概念。 3.掌握多媒体技术基本概念和基本应用 4.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因特网网络服务和应用。 5.正确采集信息并能在文字处理软件Word、电子表格软件Excel、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中熟练应用。 6.掌握Word的操作技能,并熟练应用编制文档。 7.掌握Excel的操作技能,并熟练应用进行数据计算及分析。 8.掌握Powerpoint的操作技能,并熟练应用制作演示文稿。 考试内容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 1. 计算机的发展、类型、特点及其应用领域。 计算机的发展:1943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教授莫克利和他的研究生埃克特开始研制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1946年研制成功。 发展的四个阶段: 阶段部件第一阶段 (1946-1959) 第二阶段 (1959-1964) 第三阶段 (1964-1972) 第四阶段 (1972年至今) 主机电子器件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 路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内存汞延迟线磁芯存储器半导体存储器半导体存储器 外存储器穿孔卡片,纸 袋磁带磁带,磁盘磁带,磁盘,挂 盘等大容量存 储器 处理速度几千条几万至几十 万条几十万至几百万上千万至万亿 条 计算机的类型: 按处理数据的类型分:模拟计算机,数字计算机,数字和模拟计算机 按用途分: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 按计算机的性能、规模、处理能力分:巨型机、大型通用机、微型计算机、工作站及服

计算机网络基础复习资料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习题 1.什么叫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就是利用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将不同地理位置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连接起来用以实现资源共享和在线通信的系统。 2.计算机网络有那些功能? 计算机网络主要的功能是通信功能和对硬件、软件和数据等资源共享。 3.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分为哪些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包括四个阶段: 1)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络:特点是计算机为网络的中心和控制者,各终端分布在各处,终端通过通信线路共享主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2)计算机网络互联阶段:特点是计算机与计算机直接直接通信,计算机网络分成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分别完成数据通信和数据处理两大功能; 3)具有统一的体系结构、遵循国际化标准协议的计算机网络:特点是遵循OSI/RM,是计算机网间网互联的要求; 4)高速网络互联阶段:特点是使用TCP/IP体系,完成了网间网高速通信和资源共享。 4.计算机网络按地理范围可以分为哪几种? 计算机网络根据所覆盖的地理范围不同分为:局域网(几米到几公里)城域网(十公里到几十公里)广域网(百公里道几千公里) 5.计算机网络常见的拓扑结构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包括星形结构、总线形结构和环形结构: 1)星形结构的特点是:控制简单、故障诊断容易、扩展容易; 2)总线形结构的特点是:安装容易,故障隔离性好、易扩展和维护; 3)环形结构的特点是:适合于光纤高速传输,单方向数据传输,一个节点出现故障影响其它节点数据传输。 6.计算机网络系统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 7.一座大楼内的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属于LAN。 8.计算机网络中可以共享的资源包括硬件、软件、数据、通信信道。 第二章 数据通信基础 习题 一、 1.将一个信道按频率划分为多个子信道,每个子信道上传输一路信号的多路复用技术称为频分多路复用。 2.调制解调器的作用是实现数字信号在模拟信道中的传输。 3.接收端发现有出差错时,设法通知发送端重发,直到正确的码字收到为止,这种差错控制方法称为自动请求重发。 4.在同一信道上的同一时刻能够进行双向数据传送的通信方式是全双工。 5.在CRC码计算中,可以将一个二进制位串与一个只含0或1两个系数的多项式建立对应的关系。与位串101110对应的多项式为x5+x3+x2+x。 6.在码元传输速率为1200波特的调制解调器中,采用4相位技术,可获得的数据传输速率为2400b/s。 7.下列编码中,属于自动编码的是曼彻斯特编码。

电子科大15秋学期《计算机网络安全》期末大作业参考答案

电子科技大学网络教育考卷(A 卷) (20 年至20 学年度第 学期) 考试时间 年 月 日(120分钟) 课程 计算机网络安全 教师签名 钱伟中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 保密性:是指网络信息不被泄露给非授权的用户、实体或过程。即信息只为授权用户使用。保密性是在可靠性和可用性基础之上,保障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 2.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3. 身份识别:身份识别是指用户向系统出示自己身份证明的过程。 4. 计算机漏洞:是指应用软件或操作系统软件在逻辑设计上的缺陷或在编写时产生的错误,这个缺陷或错误可以被不法者或者电脑黑客利用,通过植入木马、病毒等方式攻击或控制整个电脑,从而窃取电脑中的重要资料和信息,甚至破坏整个系统。 5. 入侵检测:就是对入侵行为的发觉。它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或计算机系统中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网络或系统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被攻击的迹象。

二、判断正误(正确打√,错误划×,每题1分,共10分) 1.应用代理防火墙可以实现基于用户级别的控制。( √) 2.最小特权.纵深防御是网络安全原则之一。( √) 3.密码保管不善属于操作失误的安全隐患。( × ) 4.主机入侵检测软件安装在网络边界路由器上。( × )

5.DES属于流密码的一种。( ×) 6.禁止使用活动脚本可以防范IE执行本地任意程序。( √ ) 7.只要是类型为TXT的文件都没有危险。(×) 8.发现木马,首先要在计算机的后台关掉其程序的运行。( √ ) 9.数字签名可以和加密结合使用。( √) 10.应用代理防火墙实现应用层数据的过滤。( √) 三、填空(每空2分,共10分) 1.对明文块的加密,DES算法需进行 ( 16 )轮加密过程。 2.( 数字签名 )技术可以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用户身份的确定性。 3.( CA )的核心职能是发放和管理数字证书。 4.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检测点位于( 内外网络边界)。 5.包过滤防火墙可以实现基于( 网络 )级别的控制。 四、选择题(单选或多选)(每题2分,共30分) 1.( B )防火墙实现网络层数据的过滤 A. 包过滤 B. 应用代理 C. 网络地址转换 D. 硬件 2.网络安全的完整性是指( B ) A. 对信息加密 B. 保护信息不被破坏 C. 合法用户正常使用 D. 身份认证 3.下面哪种攻击属于被动攻击 ( A ) A. 网络窃听 B. 拒绝服务 C. 缓冲区溢出 D. 端口扫描 4.( D )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为保证提供一定级别的安全保护所必需遵守的规则 A. 防火墙规则 B. 入侵检测规则 C. 管理制度 D. 安全策略 5.用某种方法伪装消息以隐藏它的内容的过程称为( A ) A. 加密 B. 解密 C. 数字签名 D. 认证 6.关于DES算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 是非对称加密算法 B. 是分组加密算法 C. 可用于身份认证 D. 加密过程包括15轮运算 7.密钥管理过程中,错误的做法是( D )。 A. 密钥长度应该足够长 B. 选择好密钥,避免弱密钥 C. 定期更换密钥 D. 使用较长的数字串作为密钥 8.对散列函数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

计算机网络复习资料

《计算机网络》复习大纲 第一章概论 1.计算机网络得定义与组成,几种常见得网络拓扑结构得名称。 (1)定义:把分布在不同地点且具有独立功能得多个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与线路连接起来,在功能完善得网络软件运行环境下,以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为目标得系统。 (2)组成:通信子网-网络信息得传输与交换 终端系统-负责信息得处理 (3)网络拓扑: 星形结构、层次结构或树形结构、总线形结构、环形结构 2.计算机网络得体系结构概念 概念: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就是计算机网络得分层及其服务与协议得集合,也就就是它们所应完成得所有功能得定义,就是用户进行网络互连与通信系统设计得基础。 3.协议得概念、协议三要素与服务访问点得概念。 (1)协议概念:协议就是指通信双方必须遵循得、控制信息交换得规则得集合,就是一套语义与语法规则,用来规定有关功能部件在通信过程中得操作,它定义了数据发送与接收工作中必经得过程。协议规定了网络中使用得格式、定时方式、顺序与检错。 (2)三要素:语法:指数据与控制信息得结构或格式,确定通信时采用得数据格式,编码及信号 电平等,回答“怎么讲”。 语义:协议得语义就是指对构成协议得协议元素含义得解释“讲什么” 同步:规定了事件得执行顺序 (3)服务访问点:SAP实际上就就是(N)层实体与上一层(N+1)层实体之间得逻辑接口。 4.OSI七层模型名称,物理层(传输得基本单位:比特)、数据链路层(传输得基本单位:帧)、网络层(传输得基本单位:分组)、传输层、应用层得基本功能。 物理层:利用传输介质为通信得网络节点之间建立、维护与释放物理连接,实现比特流得透明传输,进而为数据链路层提供数据传输服务。 数据链路层:在物理层提供服务得基础上,在通信得实体间建立数据链路连接,传输以帧(frame)为单位得数据包,并采取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得方法,使有差错得物理线路变成相对无差错得数据链路。 网络层:为分组交换网络上得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为以分组为单位得数据报通过通信子网选择适当得路由,并实现拥塞控制、网络互连等功能。 传输层:向用户提供端到端(end-to-end)得数据传输服务,实现为上层屏蔽低层得数据传输问题。 会话层:负责维护通信中两个节点之间得会话连接得建立、维护与断开,以及数据得交换。 表示层:用于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得表示方式,主要包括数据格式变换、数据得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恢复等功能。 应用层:为应用程序通过网络服务,它包含了各种用户使用得协议。 5.TCP/IP体系结构(知道各个协议在哪一层),OSI与TCP/IP得比较。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复习要点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复习要点 一、计算机网络概论 1、计算机网络形成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计算机终端网络(终端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计算机通信网络(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以传输信息为目的)、计算机网络(以资源共享为目的)。 计算机网络与计算机通信网络的硬件组成一样,都是由主计算机系统、终端设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四大部分组成的。 2、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凡将地理位置不同,并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且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 使用计算机网络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共享资源和进行在线通信。例如:共享外围设备、共享数据、共享应用程序、使用电子邮件等。(软件、硬件、数据、通信信道) 3、计算机网络与计算机通信网络的根本区别是:计算机网络是由网络操作系统软件来实现网络的资源共享和管理的,而计算机通信网络中,用户只能把网络看做是若干个功能不同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之集合,为了访问这些资源,用户需要自行确定其所在的位置,然后才能调用。因此,计算机网络不只是计算机系统的简单连接,还必须有网络操作系统的支持。 4、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应用的最高形式,从功能角度出发,计算机网络可以看成是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两部分组成的;从用户角度来看计算机网络则是一个透明的传输机构。 5、计算机网络具有多种分类方法。按通信距离可分为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和局域网(LAN);按网络拓扑结构可分为星形网、树形网、环形网和总线网等;按通信介质可分为双绞线网、同轴电缆网、光纤网和卫星网;按传输带宽可分为基带网和宽带网;按信息交换方式分为电路交换网、分组交换网、综合交换网。 广域网(WAN),又称远程网,最根本的特点就是其分布范围广,常常借用传统的公共传输网络(例如电话)来实现。广域网的布局不规则,使用权限和网络的通信控制比较复杂,要求必须严格遵守控制当局所制定的各种标准和规程,传输率低,误码率高。 城域网(MAN)规模介于广域网和局域网之间,其大小通常覆盖一个城市。传输介质主要是光纤。 对于局域网(LAN),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的局部地区网络标准委员会曾提出如下定义:“局部地区网络通信一般被限制在中等规模的地理区域内,是专用的,由单一组织机构所使用。”局域网大多采用总线及环形拓扑结构。 1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复习试题带答案

第一章 1、( 09-33)在OSl参考模型中,自下而上第一个提供端到端服务的层次是() A. 数据链路层 B.传输层 C.会话层 D.应用层 2、( 10-3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网络体系结构中所描述的内容是() A.网络的层次 B. 每一层使用的协议 C.协议的内部实现细节 D. 每一层必须完成的功能 3、( 10-34)在下图所示的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分组的交换网络中,所有链路的数据传输速度为100MbPS分组大小为1000B,其中分组头大小20B,若主机H1向主机H2发送一个大小为980000B的文件,则在不考虑分组拆装时间和传播延迟的情况下,从H1发送到H2接收完为止,需要的时间至少是() A: 80ms B : 80.08ms C : 80.16ms D : 80.24ms 4、( 11-33)TCP/IP参考模型的网络层提供的是() A.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B ?无连接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C.有连接不可靠的虚电路服务 D .有连接可靠的虚电路服务 5、( 12-33)在TCP/IP体系结构中,直接为ICMP提供服务协议的是:() A. PPP B. IP C. UDP D. TCP & (13-33)在OSl参考模型中,下列功能需由应用层的相邻层实现的是() A.对话管理 B.数据格式转换 C.路由选择 D.可靠数据传输 7. (13-35)主机甲通过1个路由器(存储转发方式)与主机乙互联,两段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均为10Mbps,主机甲分别采用报文交换和分组大小为10kb的分 组交换向主机乙发送1个大小为8Mb (1M=10)的报文。若忽略链路传播延迟、分组头开销和分组拆装时间,则两种交换方式完成该报文传输所需的总时间分别为()

2020年计算机网络考试大纲

2020 年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本科插班生招生入学考试 《计算机网络》课程考试大纲 I.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本科插班生考试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本大纲适用于所有需要参加《计算机网络》考试的各专业考生。 n.考试内容 一、考试基本要求《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互渗透、密切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科 学, 是计算机专业、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课程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Internet 网络服务的建构与应用。 二、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要求学生从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学习相关内容。了解:指对所列 知识要熟悉其内容及含义。(单项选择题)理解:指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单项选择题、问答题)掌握:指对所列知识能深入理解,并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推理和 判断等过程中综合运用。(单项选择题、问答题、综合应用题) 第一部分计算机网络概述 1. 考试内容 (1)网络发展阶段的划分; (2)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 (3)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4)线路交换、存储转发交换及其特点,数据报与虚电路交换特点; 2. 考试要求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2)掌握计算机网络定义、分类、组成; (3)掌握数据交换技术。 第二部分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 1. 考试内容 (1)什么是网络协议,协议的三要素是什么; (2)网络体系结构为什么要分层,什么是接口,网络体系机构的定义; (3)OSI参考模型的分层及其各层的主要功能; ( 4 )什么是面向连接的服务和无连接的服务; (5)TCP/IP模型的分层及其各层的主要功能,TCP/IP体系结构的主要协议。 2. 考试要求 (1)掌握网络协议、层次、接口等概念; (2)掌握OS、TCP/IP体系结构及其各层功能; (3)了解网络体系结构在网络通信中的作用。

计算机网络基础总复习题

一、简答题: 1、画出总线型、星型、树型和环型网络的拓扑结构图。 2、何谓局域网?局域网有何特点? 在较小地理范围内,利用通信线路把若干数据设备连接起来,实现彼此之间的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的系统称为局域网。特点:1.局域网覆盖有限的地理范围,它适用于机关、公司、校园、军营、工厂等有限范围的计算机、终端与各类信息处理设备联网的需求。2.局域网具有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低误码率的高质量数据传输环境。3.传输介质较多,既可用通信线路又可用专线,还可以用无线介质等。 4.决定局域网特性的主要技术是网络拓扑结构、传输介质和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3、简述OSI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 物理层:物理层是OSI分层结构系统中的最低层,建立在通信介质基础上,实现设备之间的物理接口。 数据链路层:主要包括链路管理、帧同步、差错控制、流量控制、透明传输、识别数据和控制、寻址及通信控制规程。 网络层:实现端到端通信系统中中间节点的路由选择,将数据从源主机传输到目的主机。 传输层:建立在网络和会话层之间的一个层次。 会话层:在传输层服务的基础上增加控制会话的机制,建立、组织和协调应用进程之间的交互过程。 表示层:提供数据之间的转换服务,保证传输的信息到达目的端后其意义不变。应用层:最终用户与计算机网络之间的接口,为网络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完成特定网络服务功能所需的各种应用协议。 4、什么是多路复用,多路复用有哪几种? 多路复用在网络中是一个基本的概念,是指在一条物理线路上传输多路信号来充分利用通道资源。频分多路复用、时分多路复用、波分多路复用、码分多路复用5、数据通信系统有哪几部分组成?并说明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信息源:产生信息的设备 发送设备:基本功能是匹配信息源和传输介质 传输系统:连接源和目的地的复杂网络,传输过程中必然引入各种干扰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复习题集(带答案).doc

第一章 1、(09-33)在OSI参考模型中,自下而上第一个提供端到端服务的层次是()A.数据链路层 B.传输层 C.会话层 D.应用层 2、(10-3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网络体系结构中所描述的内容是() A.网络的层次 B.每一层使用的协议 C.协议的内部实现细节 D.每一层必须完成的功能 3、(10-34)在下图所示的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分组的交换网络中,所有链路的数据传输速度为100Mbps,分组大小为1000B,其中分组头大小20B,若主机H1向主机H2发送一个大小为980000B的文件,则在不考虑分组拆装时间和传播延迟的情况下,从H1发送到H2接收完为止,需要的时间至少是() A:80ms B:80.08ms C:80.16ms D:80.24ms 4、(11-33)TCP/IP参考模型的网络层提供的是() A.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B.无连接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C.有连接不可靠的虚电路服务 D.有连接可靠的虚电路服务 5、(12-33)在TCP/IP体系结构中,直接为ICMP提供服务协议的是:() A. PPP B. IP C. UDP D. TCP 6、(13-33)在OSI参考模型中,下列功能需由应用层的相邻层实现的是() A.对话管理 B.数据格式转换 C.路由选择 D.可靠数据传输

7.(13-35)主机甲通过1个路由器(存储转发方式)与主机乙互联,两段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均为10Mbps,主机甲分别采用报文交换和分组大小为10kb的分组交换向主机乙发送1个大小为8Mb(1M=106)的报文。若忽略链路传播延迟、分组头开销和分组拆装时间,则两种交换方式完成该报文传输所需的总时间分别为() A.800ms、1600ms B.801ms、1600ms C.1600ms、800ms、 D、1600ms、801ms 8.(14-33)在OSI参考模型中,直接为会话层提供服务的是() A.应用层 B表示层 C传输层 D网络层 参考答案:

考研《计算机网络》考试大纲

考研《计算机网络》考试大纲 西安邮电大学2016考研《计算机网络》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827 科目名称:《计算机网络》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和软件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现状与技术发展动向,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理解典型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掌握常用网络设备的连接与配置方法。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理论基础,较好的网络应用操作能力,以及基本的网络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概述 基本要求:了解网络发展及标准化工作,掌握网络组成、了解网络分类,熟练掌握网络性能指标,掌握网络体系结构。 教学内容: 1.1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 1.2因特网概述 网络的概念、因特网发展阶段、因特网的标准化工作、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 1.3因特网的组成 因特网的边缘部分、因特网的核心部分 1.4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 1.5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1.6计算机网络的性能(重点) 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等计算机网络性能指标 1.7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重点) 协议与划分层次、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协议与服务、TCP/IP体系结构。 第二章物理层 基本要求:掌握物理层的基本概念,了解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了解网络传输媒体,掌握信道复用技术,数字传输系统及宽带接入技术。 教学内容: 2.1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2.2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有关信道的基本概念、信道的极限容量、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 2.3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 导向传输媒体、非导向传输媒体 2.4信道复用技术(重点) 频分复用、时分复用和统计时分复用、波分复用、码分复用

计算机网络基础复习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每部分的作用是什么?答:根据网络的定义,一个典型的计算机网络主要由计算机系统、数据通信系统、网络软件及协议三大部分组成。计算机系统是网络的基本模块,为网络内的其它计算机提供共享资源;数据通信系统是连接网络基本模块的桥梁,它提供各种连接技术和信息交换技术;网络软件是网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在网络协议的支持下,为网络用户提供各种服务。 网络协议主要由哪些要素组成?简述一下目前用的最多的几种常用网络协议?答; 所谓计算机网络协议,就是通信双方事先约定的通信规则的集合。目前用的最多的几种常用网络协议有:OSI参考模型, TCP/IP 网络协议,局域网参考模型,ATM网络协议等等 什么是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 答:数据传输按信息传送的方向与时间可以分为:单工、半双工、全双工三种传输方式单工数据传输指的是两个数据站之间只能沿一个指定的方向进行数据传输。半双工数据传输是两个数据之间可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数据传输,但不能同时进行。全双工数据传输是在两个数据站之间,可以两个方向同时进行数据传输。 什么是基带传输和宽带传输?二者相比较宽带传输的优点有哪些? 答:在信道上直接传输基带信号,称为基带传输,它是指在通信电缆上原封不动地传输由计算机或终端产生的 0 或 1 数字脉冲信号。将信道分成多个字信道,分别传送间频、视频和数字信号,称为宽带传输。宽带传输与基带传输相比有以下优点:能在一个信道中传输声音、图像和数据信息,使系统具有多种用途;一条宽带信道能划分为多条逻辑基带信道,实现多路复用,因此信道的容量大大增加;宽带传输的距离比基带远,因为基带传输直接传送数字信号,传输的速率愈高,能够传输的距离愈短。 分别简述数字调制的三种基本形式? 答:数字调制的三种基本形式:移幅键控法 ASK、移频键控法FSK、移相键控法PSK。在ASK 方式下,用载波的两种不同幅度来表示二进制的两种状态。ASK 方式容易受增益变化的影响,是一种低效的调制技术。在电话线路上,通常只能达到1200bps 的速率。在FSK 方式下,用载波频率附近的两种不同频率来表示二进制的两种状态。在电话线路上,使用FSK 可以实现全双工操作,通常可达到1200bps 的速率。在PSK 方式下,用载波信号相位移动来表示数据。PSK 可以使用二相或多于二相的相移,利用这种技术,可以对传输速率起到加倍的作用。什么是多路复用技术?简述时分多路复用的工作原理? 答:在数据通信系统或计算机网络系统中,传输媒体的带宽或容量往往超过传输单一信号的需求,为了有效地利用通信线路,希望一个信道同时传输多路信号,这就是所谓的多路复用技术。时分多路复用TDM 技术,也即将一条物理信道按时间分成若干个时间片轮流地分配给多个信号使用。每一时间片由复用的一个信号占用,而不像FDM 那样,同一时间同时发送多路信号。这样,利用每个信号在时间上的交叉,就可以在一条物理信道上传输多个数字信号。 报文交换和电路交换相比较优点有哪些? 答:报文交换比起电路交换来有许多优点:(1)线路效率较高,这是因为许多报文可以分时共享一条结点的通道。对于同样的通信容量来说,需要较少的传输能力。(2)不需要同时使用发送器和接收器来传输数据,网络可以在接收器可用之前,暂时存储这个报文。(3)在电路交换网络上,当通信量变得很大时,就不能接受某些呼叫,而在报文交换网络上,却仍然可以接收报文,但传送延迟会增加。(4)报文交换系统可以把一个报文发送到多个目的地,而电路交换网络很难做到这一点。 分组交换的特点有哪些? 答:分组交换的特点主要有:(1)线路利用率高。分组交换以虚电路的形式进行信道的多路复用,实现资源共享,可在一条物理线路上提供多条逻辑信道,极大地提高了线路的利用

《计算机网络》考试大纲.

《计算机网络》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的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叙述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本课程包括四个部分:数据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原理、计算机网络规划管理和应用、网络操作系统与应用模式。数据通信技术是学习计算机网络理论和基础,计算机网络原理是本课程的核心部分,网络操作系统与应用模式是本课程向网络应用方面的延伸,使本课程与迅猛发展的网络技术的结合更加直观。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理解相关的较抽象的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并为具有计算机组网全过程所需基本技能打下理论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 系统掌握数据通信的主要技术概念和指标,如多路复用技术,调制技术,交换技术,差错检测和控制技术等。 2 理解数据通信规程(协议)的基本原理和功能,各标准化组织的沿革和工作范围,掌握若干重要数据通信规程的工作原理。 3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方法,理解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RM)理论基础及应用的基本方法。 4 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及现状,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上具有前瞻性。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计算机文化基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网络操作系统(NOS)是管理计算机网络资源的一种系统软件,是对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扩充,也包含了网络设备的驱动程序,因此需要了解计算机原理和操作系统。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1章概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概述介绍了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的作用,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 要求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二)课程内容 1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的作用 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 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4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的作用,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4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第2章计算机网络的协议与体系结构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理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协议与划分层次,计算机网络的原理体系结构。 重点是掌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协议与划分层次。难点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协议与划分层次。 (二)课程内容 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 2 协议与划分层次 3 计算机网络的原理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基础总复习

《计算机网络基础》总复习 考试方式:开卷 考试题型为:填空题、名词解释和问答题,其中问答题占的比例最大。 大家可以先收看我的录制复习课,然后再看下面的复习资料。 复习内容、要求和思考题 一.计算机网络或Internet的组成 分为两个主要部分: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即书上p.8所说的边缘部分和核心部分。要求大家有一定的了解。如下图: 二.什么是客户服务方式? 可以看p.9。 考虑如下问题:客户服务器方式的简称是什么?简述客户服务器方式,并说明它们的主要特点。 C/S --- 全称呢? 客户和服务器都是指计算机网络通信中所涉及到的两个应用进程。客户服务器方式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例如,在WWW服务中,客户端进程IE通过服务器地址访问服务器,而服务器端处理远程客户端的请求,并返回处理结果。访问结束后,C和S自动断开,释放网络资源。客户服务器方式是Internet应用中的主要服务模式,如:WWW服务,FTP服务、远程登录服务等….. 客户程序特点可以看p.9的客户程序和服务器程序…….。 三.简述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技术,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电路交换是指通过网络中的节点为通信双方建立一条专用的通信线路,这种交换方式必须经过“建立连接”→“通话”→“释放连接”三个步骤。 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把一个报文划分为一个个更小的等长分组。每次转发以分组为单位,传送到相邻结点,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然后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它们的特点可以看p.11和P12…..。 四.计算机网络定义、几种不同类别的网络、数据通信和计算机网络性能的若干概念(p.17) 1.把一群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及传输媒体互连起来,在通信软件支持下,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交换。 2.如果按网络覆盖的范围,则可以有:LAN、MAN和WAN 3.数据通信和计算机网络性能的若干概念 (1)什么是数据传输速率(比特率)? 单位是bps或b/s,如果有人说某星型网是100M,是指100Mb/s,与Kb/s是1000倍的关系。注意与计算机存储数据的单位B和KB、MB的换算关系有点区别。 (2)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所谓半双工通信是指通信双方既能发送又能接收,但不能同时进行,换句话说只能轮流进行;所谓全双工通信是指通信双方在发送数据的同时又能进行数据接收。 (3)带宽 有两层意思:(a)…(看p.19)…(b)…看p.19..,其单位是b/s,目前我们家庭上网的带宽是2M或4M属于中等带宽。但口头上经常会说,这是宽带上网。(4)时延(或延迟):是指数据(可以是报文或分组)从网络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要的时间。 (5)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 所谓网络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各设备或节点之间的连接方式。 看p.77,常有:星型拓扑、总线型拓扑、环型拓扑、树型拓扑。其中星型和总线型连接方式是以广播方式工作的,我们称为总线网,目前总线网基本上演进为星型网,即以星型结构为主要连接方式,如下图: 称为集线器或交换机 在局域网的协议中,规定了采用CSMA/CD原理工作的网为以太网络,属于总线网,即以广播方式工作,且有如下几种结构:10Base5、10Base2、10Base-T,它们分别表示: 10Base5 ----- 10M以太网,采用粗同轴电缆线,最大网段距离为500米。 10Base2 ----- 10M以太网,采用细同轴电缆线,最大网段距离约为200米。 10Base--T ----- 10M以太网,采用双绞线,中央节点与站点连接距离最大为100米。

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网络期末试题

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网络期末试题 .单项选择题(10分): 1. 在OSI参考模型中,数据链路层的数据服务单元是( A.帧 B.报文 C.分组 D.比特序列 2. 下列各项中数据单元关系描述错误的是( A. (N+1 ) _PDU W( N) _SDU< (N-1 ) _SDU B.B. ( N+1 ) _PDU< ( N) _PDU< ( N-1 ) _PDU C. (N+1 ) _SDU< (N) _PDU W( N-1 ) _SDU D.D. (N+1 ) _PDU< ( N ) _PCI< ( N-1 ) _PCI 3. 若信道的复用是以信息在一帧中的时间位置(时隙)来区分,不需要另外的 信息头来标志信息的身份,则这种复用方式为( A.异步时分复用 B.频分多路复用 C.同步时分复用 D.码分多路复 4. 下列不属于应用层协议的是( A.UD P B. SNMP C. TELNET D. HTT P 5.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路由器可以分割冲突域 B.路由器和网桥均能扩展工作站平均带宽 C.网桥可以分割广播域 D.共享式集线器一个端口只能支持一个MAC 地址 二.填空题(24分): 1. 计算机网络的两大基本功能是 2. 计算机网络从逻辑上划分为 3. 网络协议三要素分别为: 4. 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信道分为两大类,其中有线信道所用的传输介质主要是 ,另一类无线信道包括

5. 调制解调器把 为调制,而把 称为解调。 6」Pv6 对IPv4的改进主要在 7.在OSI模型中,端到端的四层是: 三.简答题(20分): 1.请按照TCP/IP参考模型简述该模型的层次结构及各层的基本功能。 2.简述无连接服务和面向连接服务及其优缺点。

2013 北工大 计算机网络应用 复习提纲(整理版)

复习提纲 1.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四个阶段及每个阶段的特征 第一阶段: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 由于终端没有独立处理数据的能力,因此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网络。但在这个阶段中,逐步开始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是当代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基础。第二阶段:多主机互联计算机网络 处于这个阶段的计算机网络,主要特征在于运用了分组交换技术。 第三阶段:标准计算机网络 主要特征是网络中所有的计算机遵守同一种网络协议,突出了资源共享。 第四阶段:国际化的Internet 信息综合化和传输高速化是第四代计算机网络的特点。 2.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通常采用的定义是: 计算机网络是用通信线路将分散在不同地点并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系统相互连接,按照网络协议进行数据通信,实现资源共享的信息系统。 功能: 资源共享(硬件共享、软件共享、信息共享)、数据通信、提高系统可靠性和可用性、分布计算与协同工作。 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网络交换功能分类: 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按网络拓扑结构分类: 总线型结构、星型结构、环型结构 按网络作用范围分类: 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4.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的原理以及三种交换方式的比较 常用的数据交换技术有三种: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 电路交换:发送方和接收方在开始传输数据之前必须建立一条专用的物理通路,通信双方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一直占用该通路,在数据传输完成后才释放该通路; 报文交换: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不需要建立专用的物理通路,发送方在发送报文时,要将接收方的地址添加到报文中一起发送,也称为存储转发; 分组交换:在发送报文前要将较长的报文划分为多个较小的等长数据段,然后以分组为单位采取存储转发方式传输。 比较 电路交换建立通路后,传输延迟短并固定,适用于实时信息、大容量且连续的数据传输;报文交换适用于线路带宽比较高的情况,可靠灵活,但延迟大; 分组交换缩短了延迟,也能满足一般的实时信息传送。在高带宽的通信中更为经济、合理、可靠。是目前公认较(最)好的一种交换技术。 5.虚电路工作方式和数据报工作方式的比较书P33 虚电路交换方式是一种面向连接的服务提供方式。在数据传输之前要建立一条逻辑连接、虚电路方式建立了逻辑通信连接,适合持续时间段的数据通信 数据报交换方式是一种无连接的服务提供方式。分组数据报方式具有灵活性。有效性。尤其对于网络状况不稳定或者拥塞情况具有极好的适应功能,数据报方式避免建立线路的额开销,尤其适合小量分组的情况。 6.计算机网络的逻辑结构 从逻辑上计算机网络可以划分为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两层。 7.资源子网与通信子网的组成、功能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组成 通信子网包括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等 资源子网主要包括主机、终端、通信子网接口设备以及软件等

计算机网络考试大纲.doc

谢谢你的阅读 谢谢你的阅读2019年《计算机网络》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本科插班生考试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本大纲适用于所有需要参加《计算机网络》考试的各专业考生。 Ⅱ考试内容 总体要求:《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互渗透、密切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科学,是计算机专业、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课程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Internet网络服务的建构与应用。 第一部分概述 1. 考试内容 (1)网络发展阶段的划分; (2)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 (3)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及性能; (4)线路交换、存储转发交换及其特点,数据报与虚电路交换特点; 2. 考试要求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2)掌握计算机网络定义、分类、组成、性能; (3)掌握数据交换技术。 第二部分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 1. 考试内容 (1)什么是网络协议,协议的三要素是什么; (2)网络体系结构为什么要分层,什么是接口,网络体系机构的定义; (3)OSI参考模型的分层及其各层的主要功能; (4)什么是面向连接的服务和无连接的服务; (5)TCP/IP模型的分层及其各层的主要功能,TCP/IP体系结构的主要协议。 2. 考试要求 (1)掌握网络协议、层次、接口等概念; (2)掌握OSI、TCP/IP体系结构及其各层功能; (3)了解网络体系结构在网络通信中的作用。 第三部分物理层 1. 考试内容 (1)物理层的功能和提供的服务; (2)信息、数据与信号的概念;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网络A卷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生考试卷(A)卷 第1 部分: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20 分) 1、计算机网络的目标是实现()。 A. 资源共享与数据传输 B. 文献查询 C. 信息传输与数据处理 C. 数据处理 2、管理计算机通信的规则和约定称为()。 A. 服务 B. ISO/OSI C. 协议 D. ASP 3、下列内容中不属于Internet 基本功能的是()。 A. 文件传输 B. 远程登录 C. 电子邮件 D. 实时监测控制 4、计算机网络中可以共享的资源包括( )。 A. 硬件、软件、数据 B. 主机、外设、软件 C. 硬件、程序、数据 D. 主机、程序、数据 5、在各种交换技术中,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 )。 A. 电路交换 B. A TM交换 C. 分组交换 D.帧中继交换 6、在因特网协议栈中,数据从应用层到链路层所经历的PDU 格式分别是( )。 A. 报文或字节流—>IP数据报—>帧—>报文段 B. 报文段—>IP数据报—>帧—>报文或字节流 C. IP 数据报—>报文或字节流—>帧—>报文段 D. 报文或字节流—>报文段—>IP数据报—>帧 7、一个小区内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属于( )。 A. PAN B. MAN C. LAN D. WAN 8、Web 的应用层协议为(),它是Web 的核心。 A. FTP B. HTTP C. WWW D. HTML 9、DNS协议主要用于实现哪种功能( )。 A. 网络域名到IP地址的映射 B. 网络域名到网络硬件地址的映射 C. 进程地址到网络硬件地址的映射 D. IP地址到进程地址的映射 10、在电子邮件的接收和发送过程中,下列哪个协议没有使用到()。 A. SMTP B. HTTP C. POP3 D. IMAP 11、设主机A通过TCP连接向主机B连续发送两个TCP报文段。现已知第一个报文段的序号为 报文段中有1000字节数据,则第二个报文段序号为()。 A. 1001 B. 2000 C. 1999 D. 2001 12、TCP协议属于协议分层中()的协议。 A.应用层 B. 网络层 C. 运输层 D. 数据链路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