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方法及问题解决

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方法及问题解决

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方法及问题解决
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方法及问题解决

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方法及问题解决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主要原因是其课程教育中所独特的能力培养,这些恰恰也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及的。美术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美术教育影响人的思想、情感、意志、兴趣、爱好,乃至影响人的整个精神世界。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审美素养,在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为目的的素质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美术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人的主体性发展,主体性发展的最终结果则是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大背景下,美术教师如何走进美术新课程,如何在观念更新、知识更新和教学法实践中贯彻实施新课程,走符合新课程特点的美术教学模式,是中学美术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得好,将有利于美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效的实施教学策略,增强美术教学实效性,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审美能力作为人文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美育的地位也随之上升,美术教学愈来愈被重视。特别是农村学校的美术教学,由于受到学校的条件、学生的经验、地域特点的限制,学生在美术表现能力方面,与城里的孩子有较大的差距。要切实搞好农村中学美术课程的教学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势必影响到美术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每当学期开学,在我领到美术教学课本和参考书的时候,我总会为其中的学生范例所吸引,以至于流连忘返去反复地捉摸与欣赏。当我感叹其内容、形式的独特和完美的不可思议的时候也成为我一次次反省和深刻思考,努力实践的动力源泉。从而我认为:美术表达中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美术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学生独立思考、勤于动脑,德育与智育各项能力综合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创造性是人的本质特征。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造力一切将无从谈起,只有的是反反复复、停步滞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深深地感受到要切实搞好农村中学美术课程的教学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势必影响到美术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社会与家长方面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不害怕”几乎成为至理名言,而人们却把音体美称为副科、小三门,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做做画画的美术更是教学中的“调味品”,在这个大气候影响下,许多农村家长认为:孩子画画是‘不务正业’,既耽误学习又浪费钱财,只有学好文化课才是正路。有这种思想的家长即使发现孩子有美术方面的兴趣爱好,也不给予支持,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美术本身就是高消费,笔墨纸砚,开支较大,将来即使考上美术院校,相对较高的学费也令农村家长望“美”兴叹,有些学生因得不到经济和精神上的支持,看不到出路,只能“忍痛割爱”。学校与教师方面有些学校由于没有及时摆正美育与学生全面发展的关系,特别是在“升学率”决定一切的风气下,只抓主科教学,而把美术教学放到了次之又次的地位。对美术特长生不能与学习优胜者同等对待,客观上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方面,由于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在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师严重不足,美术教师的素质普遍不高,影响了美术教学的质量。有的学生在上小学期间,没正经上过一次美术课,扼杀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萌芽。在初中,有的教师教法陈旧,一味地死搬书本,照葫芦画瓢,使原本生动有趣、极富创新性的美术教学变得呆板、教条,学生感受不到创造的乐趣,一部分学生因此失去了学习美术的兴趣。学生自身的个别差异不可否认,热爱美、追求美是人的天性,少年儿童纯洁的心灵尤其如此,但由于传统教法的影响,美术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别差异,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有的学生本来自控力就较差,管不住自己,如果上课的内容、方式千篇一律,教师在课堂上又只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无法兼顾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接受能力,使这部分学生得不到同步发展,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然而,在比较偏僻的农村,目前中小学课堂教学方法仍然存在不合理性:缺乏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与审美能力培养、千篇一律对着课本临摹、“照葫芦画瓢”度过40分钟、还有的地区学校干脆不开设美术课。这种现状与我国义务教育所提出的素质教育目标相悖。有碍于创造力、想象力和视觉记忆力的发展及中小学生个性、意愿、情感的表达;更缺乏审美教育的意识,其结果仅极少数学生或凭天资或家庭因素保持着美术的兴味,而大部分学生收效甚微,基本毫无效果。笔者多年的农村美术教育教学实践探索到以下教学方法觉得切实可行。课堂教学中实施愉快教学。(1)导入方法新鲜多变。可以让学生在浓厚的猜谜之中,导入新课,这样既开发学生智力,又加深学生对所画物体的印象,将收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还可以对范画或临摹对象进行欣赏、评价、使学生充分感知作品的构图、造型,产生美的向住,激发强烈的作画欲望,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水到渠成,同时、还可以巧设悬念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而兴趣被激发所要达到的效果是“似难而易”,可谓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最后,使学生感到:“噢,我也会”的心灵感应。(2)示范指导力求浅显易懂。美术课的示范是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理解描绘对象,掌握作业要领的重要手段。示范引路要事半功倍,其方法很多,如播放些动画片,多适应于低年级某些技法难以掌握的画等,教师可一边讲解、一边做技法动作的示范,一边让学生在自备画纸上学着画。这样学生自练就不难了。(3)媒体语言形象具体。媒体语言指的是教学中常用的图片,实物、模型、音响、幻灯、语言描述等一些“辅助工具”。教学中媒体的使用,能使绘画内容变笼统为具体,变抽象为形象,变模糊为清晰,变难为易。如透视是比较抽象和复杂的,仅靠语言的描述很难理解,利用演变教具不仅让学生发现规律,理解规律,而且使美术课摆脱了理论知识教学中的枯燥说教。学生在心情愉快中积极思维,进入其境,接受美的教育。(4)习作评价进课堂且“宽”一点。分数是无声的语言表达、给学生一个较高的分数、或写一、二句简单评语:“真棒!”“构图准确!”、“大有进步!”诸如此类,都能使学生增加绘画的信心和热情,培养了学习兴趣,激发绘画欲望,为下一次作业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5)鼓励教学方法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鼓励审美个性,培养审美意识。在教学中,不能事先就给某一审美材料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我仅仅介绍了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况,便让学生看画,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并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怎么画?色彩、用笔有什么特色?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单纯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笔触形成的视觉冲击力;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则从作品中体会到生命被压抑而发出的呐喊;有的则感到每朵花就象一团火焰,这是爱的最强光。可见,鼓励学生的审美个性,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学生问题意识不是天生的,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浅到深,从孤立到整体,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需要开发和培养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在课堂上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问美术课是一个开放式的课堂,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互动,师生之间的平等合作,使教学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充满着“问题意识”的“研究性”的教学。主要形式如下:“学生”发现问题——分组合作研究——共同探讨交流“教师”引导提问——参与帮助指导——营造学习氛围——组织引导共析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对大胆提问的学生,不论问题质量如何都要给予鼓励,大加赞扬,树立榜样,课堂上应允许学生说错,如果教师出现错误,也无须尴尬,诚恳地道歉,让学生知道应该相信事实,要有信心为自己质疑的结论寻求理由。老师为学生的每一个提问感到高兴,要及时表扬敢于质疑的学生,大力赞赏高质量的质疑并且带动全班学生一起去探讨,在班级中形成质疑光荣的氛围。2.在教学中设置合情合理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爱问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有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才能调动思维的积极性,从而进行自主的探究活动。人的思维始于“问

题情景”。在教学中把问题带进课堂,能鼓励学生解决现存知识与问题要求之间的矛盾,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虽然人有好问的天性,但主动积极的问题是靠后天培养的。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学过程是一个流程,它象一条江河,有时奔腾咆哮、一泻千里,有时峰回路转、润物无声。学生就是江河中的水,教师应该不断变换河道的形态,使河水呈现不同的形态,要区别对待每个学生提出的问题,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久而久之,学生会从一个一个不敢提问逐渐过度到爱问的学生。3.在教学中利用多种多样的方法,让学生善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设疑,其另一作用在于让学生学会质疑。“给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耐心予以解答,并应以不同的方式肯定并鼓励学生质疑,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应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具体来说,就是在讲解新课时要鼓励学生敢于追问;在知识的上下联系比较中要敢于反应;在总结知识时还要不断追问。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应以真诚的态度和热情对待学生,对学生的每一件作品、每一次尝试都怀着浓厚的兴趣和真诚的关注,特别注意在教学中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表现积极性,从而达到美育的目的。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心得体会完整版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心得 体会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物理实验教学从实入手 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主要方法, 也是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建立基本概念、培养科技 精神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要贯穿实验这一条主线, 要想达到这一目标, 必 须把握好“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探究实验”这三个关键环节。 1 演示实验教学要做到“精、真、显” 演示实验是指为配合教学内容而由教师操作示范的实验。它能化抽象为具体, 化枯 燥为生动, 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清楚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帮助他们掌 握物理概念和规律。“精”是要精心准备, 要在选题、仪器、教案、教法等各个方面进行 充分准备。在选题上, 对于教材中提供的演示实验要作为首选, 但要结合实际。在仪器上, 要在课前认真检查实验所需仪器的性能, 必要时可以先做一遍实验,确保仪器的完好。在 备课上, 教师要对教材进行认真分析, 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 对可 能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在教法上, 教师要对授课内容有整体把握, 对何时进行实验, 在 实验中有什么现象, 根据这些现象引导学生应归纳出什么规律或总结出什么结论, 学生会 提出哪些问题要在课前考虑清楚。“真”教师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也必须保证过程的真 实性和结论的可靠性。因此一定要尽可能保证实验的成功。要保证实验成功, 除了在课前 充分准备外, 还要求教师有深的理论功底和较刻苦的钻研精神。一旦实验中出现了问题, 教师一忌忙乱, 二忌简单, 三忌虚假, 教师对出现的问题要迅速地分析原因, 找出错误的 所在, 并向学生做出正确的解释, 尔后重新开始实验直到得出正确的结论。“显”是显明 易见, 演示实验的目的就是要使全体学生有直观的印象, 并通过其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 2 “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实验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 通过亲自实践, 验证物理规律、加深 对教材理解的教学手段。学生亲自操作、观察、记录、分析和总结物理现象, 是对知识的

在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解决办法

在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解决办法 任务型教学途径是一种与新课标理念相匹配的教学途径,它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和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学生的成就。学生有了具体的动机就能自主地学习,并且主动的运用所学的语言去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自然的使用语言,在使用所学语言做事中发展语言能力。形象的说,就是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了就用”,那么教师就应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的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他们积极参与,使学生能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教学任务。任务型教学途径不但适用于运用语言活动,也适用于学习语言技能和知识活动。不但可以独立操作也有利于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较大的实践空间,能较好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习动力,体验成功。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发现在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存在以下问题: 1.活动缺乏明确的目的,可操作性差。 2.内容和方式欠真实,学生没有生活经验和兴趣。 3.活动活动缺乏层次和梯度,不能满足不同能力学生的需要。 4.学生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

5.不太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交际语 言能力。 6.活动不能积极促进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 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没能得到充分发展。 7.没能及时检查活动结果,并给出恰当评价,使学生没有成就感。 创新精神没能得到充分发展。 8. 活动仅限于课堂教学,没能延伸到课外的学习生活。 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如果我们能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恰当的运用任务型教学途径,就能使学生在使用语言中发展语言能力,提高英语水平。 五解决办法 我就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What should I do? Sectoin B 4为例,提出在教学中恰当的运用任务型教学途径的教学模式与设计及实施骤 1、要有明确的活动目的。(Leading-in) 下面以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What should I do? Sectoin B 4为例:本单元围绕“谈论问题”及“提出建议”设计了相关的语言情景。在Sectoin B 4部分的任务活动中首先明确提出本次活动目的:目的(1)在活动中学会谈论自己生活、学习和与人交往中所遇到的问题. 目的(2) 学会真诚的给别人提出合理的建议。

浅谈如何开展农村小学美术课教学

浅谈如何开展农村小学美术课教学 【摘要】美术教学就是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习。如今的美术课不再是以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进入美术教学,在课堂中以发展学生为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美术课堂就好像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那么该如何来培养农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美术课堂的创造能力?应该采取些什么措施呢? 【In this paper】Art teaching is to make students learn painting and production ability; Can cultivat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give play to students in all aspects of talent; Can make students feel the beauty; Can make students love learning. Today's art is no longer as before, the teacher in the above picture, the students in the following picture; Quality education has entered the fine arts teaching, to develop the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make students become the master of learning; In the process of operation, pay more attention to students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to explore, lets the student is easy to learn, to learn happily. The fine arts classroom is like a paradise,

小学美术课堂常规

小学美术学科常规教育 摘要 探索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挖掘学生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意识。从美术学科常规教育着手,加强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的有序变化,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准备习惯、上课习惯、作业习惯,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有效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美术教学常规教育习惯养成 上海二期课改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将美术课程定位为:美术教学是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学习艺术的基础课程。以视觉形象为载体,体验感悟为途径,审美教育为核心,美术知识和技能为基础,陶冶学生的情操,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美术素养和实践能力,对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 本文就小学美术学科常规教育中学习准备、上课、作业三个主要方面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作一些探索。 小学美术常规教育之一——学习准备习惯 一、学习准备的概念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或参加某一新学习活动之前,引导学生进行的相关学习的一组教和学的、有序变化的准备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相关的旧知识将变得清晰、稳定和可利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新学习所需要的旧技能得到复练,变得熟练准确,有利于开展实践性、探究性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新材料的了解而产生的兴趣和疑问组成了强烈的学习心向,知道学什么,怎么学,如何算学好。 二、学习准备习惯养成的具体要求和内容 1、学习工具的准备 美术课的学习是一定要借助于工具的,“赤手空拳”不能完成学习目标,而且根据学习内容的差异性课前所准备的工具也不尽然。因此在每个新学期初要求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本学期美术课使用的学习工具,如:包装好的书本、笔(HB铅笔、黑色勾线笔、蜡笔、水彩笔)、剪刀、胶水等。告诉学生美术学习用品放置的位置,要求听到预备铃声,及时放好用品,并在唱歌声中,调节心情,等候上课。 2、“双基”学习的准备 (1)根据美术课程创造性、实践性的特点,通过学生策划、设计、制作以及对多种工具、材料的感知、应用,使学生了解新材料,知道将要学什么,如何学,怎样算学好。因此很多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自己准备材料,如:《拆开的纸盒》一课就要求学生课前收集废旧的纸盒进行重新装饰,既复练了相关的剪、裁、粘等美术技能,又让学生感悟美,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创造热情。 (2)引导学生自觉查寻与美术课内容相关的信息材料,可以通过上网查寻或到图书馆查阅等多种途径,鼓励学生多角度收集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信息,美术作品的的欣赏信息,并与已知的美术知识作比较而产生联想,使原有的美术知识更清晰、稳定和可利用。教师要在美术课上留出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交流收集到的各种材料,同时了解学生认知准备情况,调整教学设计。 本文得到上海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张汉涛老师多次悉心指导,在此深表感谢。 小学美术常规教育之二——上课习惯

用结构化问题回答方法,解决日常教学问题

在日常教学中常常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让老师不知所措,不知道应该怎么处理才是最恰当的。 为了帮助各位老师排忧解难,提供一些参考意见,阿尧特别整理了一些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这些问题在教师资格证面试中也会被面试官问到,即将参加面试的同学们可以特别注意下解题思路。 问题1 作为班主任,你发现你班的某个任课教师正和班里某位同学的家长在激烈争吵, 这时候你应该怎么办?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从下面几点来说。 首先,安抚情绪很重要。 当一个人情绪处于激动状态的时候,说什么都是听不逬去的,所以此刻不要试图去讲道理或者指责某一方,而是去尽量安抚二人的情绪,让他们尽快冷静下来。 安抚过程中,切记要用恰当的语气、合适的语言,并且不可有偏向于某一方的倾向,否则可能会反而激化矛盾.

其次,平静沟通,找明原因。当家长和老师情绪稳定下来,再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法。此刻,就需要分别和老师、家长逬行平静有效地沟通,让每个人阐述一下事情发生的经过,从中去找到引起二人激烈争吵的根本原因。 最后,根据具体情况做岀处理。 从沟通中纂握了事情大概的经过后,对于怎样解决也便心中有数了。 如果错在这位老师,对家长不够尊重或者教育方式不对,那么应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并且主动向家长道歉,保证之后一定改正。 同时,作为班主任也不要忘了向家长表达歉意,希望家长继续支持老师的工作, —起为孩子的学习而努力。 如果家长对老师的做法存在误解,那此刻应耐心地向家长解释,让家长消除误会,同时也安抚那位老师,让老师和家长握手言和。 总结起来就是: 安抚情绪——平静沟通、找明原因——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措施 问题2 作为老师你怎样看待有的老师只提问好学生,不提问差学生?

初中物理实验常用的十二种方法

中学物理实验常用方法 一、观察法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记录总结数据和思索得来的。例如: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通过观察几匹马拉不开半球,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二、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指一个物理量与多个物理量有关, 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 分别加以研究, 例如: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时, 控制导体的电阻不变, 改变导体两端电压, 看导体中电流的变化, 得出欧姆定律I=U/R。

三、转换法 一些比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的微观现象,要研究它们的运动等规律,使之转化为熟知的看得见的现象来认识它们。这种方法在科学上叫做“转换法”。如:分子的运动(通过观察花粉证明水分子的热运动) 例如:1.测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我们转换成测排开水的体积(阿基米德原理) 2.在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转换成测拉力的大小,(二力平衡原理) 3.大气压强的测量(无法直接测出大气压的值,转换成求被大气压压起的水银柱的压强)(托里拆利实验) 4.在研究物体吸热能力(比热容)时,我们通过温度计示数判断热量的多少。 5.通过铁钉数量来判断磁性的强弱(我们无法直接看到磁场)等, 四、累积法 积累法是指在测量微小量的时候,常常将微小的量, 积累成一个比较大的量。 比如在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的时候,我们先测量100张纸的厚度在将结果除以100。 五、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是指抓住两个看似不同的物理过程, 寻求其共同效果。如用合力替代物体所受几个力时, 合力与原来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研究串、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时, 用总电阻大小代替分电阻大小;在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由于我们无法真正的测出物与像的大小, 所以利用了一个完全相同的另一根蜡烛来等效替代像的大小, 从而验证物与像的大小相同。 六、归纳法 是通过样本信息来推断总体信息的技术。要做出正确的归纳,就要从总体中选出的样本,这个样本必须足够大而且具有代表性。 在验证导体的电阻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时候,经过多次的实验我们得出了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材料,横截面积,温度有关,也是将实验的结论整理到一起后归纳总结得出的。即多次实验使实验具有普遍性

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学校是一个育人的圣地,课堂是它的阵地,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舞台。不过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太多,以下是我在教学中总结的一些不足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一、问题:教师知识陈旧 产生问题的原因:个别教师年龄偏高,虽然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是文化水平偏低,教育观念陈旧,接受新知识较慢,虽然参加了进修学习,或进行了短期培训,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本不考虑或考虑的较少,只凭自己掌握的有限的知识和经验上课,教学质量较低,对推进素质教育不利。 解决建议:1、教育教师要坚持自觉学习和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一方面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和修养,实现教育思想现代化;另一方面要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兼收并蓄,达到广厚实的程度,掌握开展素质教育的原理和方法,学会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2、深化师训改革。要做到“博”与“专”的统一,由以知识更新为主向知识更新与能力增长并举转

变,切实提高教师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3、教师必须树立创新观念,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从新的角度新的视野看问题,以新的论点,新的语言,新的境界进行理论思考和理论总结。教师只有具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4、教师必须由经验型向科研型、专家型转变,这样才能适应现代化教育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二、问题:教师教法陈旧,教学手段滞后 产生问题的原因:在教学过程中,个别教师重智轻德,忽视对学生其他方面素质的培养,课堂上采取“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陈旧的教学方法根本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更不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兴趣,影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解决建议:优化教学过程。1、培训并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改变“填鸭式”、“满堂灌”、以讲代练的旧模式,尽可能地以启发学生探索等方式,使学生进行多样化、个性化的合作式学习,促使学生多动手,多动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2、要求教师尽可能多的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例如广播、电视、因特网、卫星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同时加大信息技术课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力度,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3、严格控制班级人数。只有限制一定班容量,才能顾及到全体学生,按照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地实行因

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兴趣培养的开题报告.doc

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兴趣培养 的开题报告 1.选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2. 研究的目标、内容及思路。 3. 研究基础 4. 课题研究步骤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美术课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很多农村学校的家长认识不到美术教育是对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培养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这不仅需要社会、学校的努力,更需要我们一线的美术教师为之付出努力,来发展农村的美术教育。一些客观因素我们无法改变,我们能改变的就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从自身出发,了解学生,转变观念,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农村美术教学中,由于教学设施、场地、认识等方面的限制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逐渐降低,使许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也是束手无策,这就造成了教学上的低效率后果,并逐渐进入到教--学的低效恶性循环,无法适应当代学生健康、活泼、创造性地发展的需要。 二、研究的目标、内容及思路。 1.理论知识直观化,引起兴趣;当我们在教学中遇到美术知识技能难度较高的绘画课时,我们要把理论知识的讲解渗透到每一个

有趣的小环节中,把枯燥的理论知识通俗化,学生就会乐学,会学了。 2.表现手法多样化,培养想象力;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求,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是不同的,对同一课题的表现形式也就会有所偏好。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利用身边的资源,因势利导,采用多种表现手法,激发学生创作兴趣小组合作对学生的学习和认知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它能激发学生的创作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学生之间学习、认知方面的交流、沟通 3.把握好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培养想象力新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注重“创造力”的培养,主张变革传统的教学,使教师的作用不是“一团知识的明了化和教案”,而是鼓励、指导学生去想象和创造,把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教师在这一教学中,不是命令学生学习,而是教授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不再让学生被动地去学习,而是主动地去想象。 三、研究基础 课题组成员是来自于教学一线的教师,他们对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有着切身的体会,同时由于他们都在教学、科研等各方面努力打造自己,探寻着一条适合自身的专业成长的道路,这些都为本课题的研究积累了相当的实践基础。为了本课题的顺利申报和研究,已经收集、查阅了一部分相关的研究资料。本课题无论对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还是对于自身美术素养的提高都有十分重要的实用价

中小学美术教学的基本方法

中小学美术教学的基本方法 “没有审美教育就不会有任何教育。”而美术课是中小学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所设置的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目标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以学生的智力和才能培养为核心。 1.课堂教学中实施愉快教学。 导入方法新鲜多变。可以让学生在浓厚的猜谜之中,自然导入新课,这样既开发学生智力,又加深学生对所画物体的印象,分数是无声的语言表达、给学生一个较高的分数、或写一、二句简单评语:“真棒!”“构图准确!”、“大有进步!”诸如此类,都能使学生增加绘画的信心和热情,培养了学习兴趣,激发绘画欲望,为下一次作业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2.鼓励教学方法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鼓励审美个性,培养审美意识。在教学中,不能事先就给某一审美材料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我仅仅介绍了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况,便让学生看画,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并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怎么画?色彩、用笔有什么特色?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单纯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笔触形成的视觉冲击力;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则从作品中体会到生命被压抑而发出的呐喊;有的则感到每朵花就象一团火焰,这是爱的最强光。可见,鼓励学生的审美个性,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鼓励艺术表现,激发艺术创造。教学中,我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在教学中我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因为美术不同于某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所以,不管学生的作品显得夸张还是平淡,细腻还是粗犷,热情还是宁静,奔放还是含

浅谈“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

浅谈“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解决能力就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数学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素质。本课题力图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寻找“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与课程教材知识体系学习之间的互补与平衡,形成稳定简明的教学理论框架及其操作性较强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数学意识、逻辑推理、信息交流、思维品质等数学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发展个性打下良好基础。 “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 在一定的问题情境背景下,学生可以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借助教师和同伴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主动获得知识。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供动力,而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保障。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与数学知识体系的建构两者之间的互补与平衡有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 学生和教师是教学活动中能动的角色和要素,师生关系是互为主体、互相依存、互相配合的,师生双方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都应得到发展和发挥。 学生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中。 教师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教学活动进行科学认识的过程中,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是发挥主体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 “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功能目标: 学习发现问题的方法,开掘创造性思维潜力,培养主动参与、团结协作精神,增进师生、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形成自觉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目标: 会审题——能对问题情境进行分析和综合。 会建模——能把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数学模型。 会转化——能对数学问题进行变换化归。 会归类——能灵活运用各种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进行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并能进行总结和整理。 会反思——能对数学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 会编题——能在学习新知识后,在模仿的基础上编制练习题;能把数学知识与社会实际联系起来,编制数学应用题。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从生活情境入手,或者从数学基础知识出发,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符合学生实际的基础知识之中,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探讨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探讨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既是物理知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主要渠道和有效手段。然而,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很大范围内物理实验教学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处于”讲起来重要,教起来次要,考起来不要”的状态。实验教学因长期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而成为物理教学中的薄弱环节。采取”以讲代做”的实验教学方式大有人在。教学大纲上规定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未得到真正的重视和落实,导致实验室和仪器设备使用效率十分低下,教育资源严重浪费。实践证明:只有通过训练有素的实验教学,才能使学生在获取物理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如: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LL 同样,只有加强实验教学,才能培养出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学生。而这种能力正是日后成为合格劳动者所必需的劳动技能素质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如何来加大实验教学力度,改进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以推进物理素质教育,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切实重视演示实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物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感受倍深。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作记忆效率比语言文字记忆效率要高好几倍。“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成绩优秀的物理尖子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具有很强的“悟性”,这种“悟性”源于对日常生活丰富的感性认识。对物理学习有障碍的人,其最大的障碍不在于智力因素,而在于缺少对日常生活的用心观察,头脑中缺乏感性经验,而这些感性经验恰恰是物理思维的基础。因此,作为一名物理教师,首要任务就是:尽一切可能,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出丰富多采的物理现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景。教师不仅要用好课程标准上规定的演示实验,甚至教材上的一段话、一幅插图、一道习题也可以将它搬上“讲台”,进行演示。演示的形式不能仅仅是“教师演,学生看”,还可以是“教师导,学生演”?即边学边实验。 例如:利用鸡蛋做实验。鸡蛋很容易找到,若引导学生利用鸡蛋做实验,既可说明物理道理,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做压强的实验 鸡蛋握在手中,使劲握也难以破碎,但手拿鸡蛋在碗边轻轻一敲即破。说明:鸡蛋紧握在手中时,受力面积大,

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分析报告

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分析 作者:夏冬 单位名称:平桥区家湾乡中心校 2015.5.

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分析摘要: 从我区现有情况可以看出目前存在于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师师资力量配比不够。美术教学课时分配偏少。美术教学器材近年有所缓解,但是从质量上来看有些稍差,并且有些器材不够,很多类型教师无法掌握应用。美术教师培训机会几乎没有。 关键词: 美术教育条件,设施设备配置。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课程改革的调查以及评价。 教育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发布实施以来,全国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逐步走上规化轨道,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除了对中小学学校的艺术教育设施进行规化配置,还在很多会议以及文件上对艺术教育的具体实施下发了指导性建议。中小学各个年级阶段的美术教材相对与以前版本来说容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不仅让学习容多样化,而且把过去的一些专业性很强、要求过高、难度过深的部分加以调整,使教材既要体现出时代发展新的要求和新的变化,还能在学习中体会到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 (一)、对我区农村中小学的美术器材配置情况调查 在2013年,根据上级均衡教育发展的要求,我区全部中小学按照标准配备了部分艺术教育方面的器材,从我所了解的附近农村中小学的配置来看,其中美术方面共下发了33类,包括从

教师用制图工具各种绘画工具到学生用手工制作工具,甚至还有了如拉坯机、电窑、练泥机、云台等,可谓类型丰富。但是有好多工具作为农村美术教师根本不会使用,如木工工具、金属制作工具、泥塑制作工具,拉坯机、电窑、练泥机、云台等原来就没有见过。建议上级主管领导能够组织农村美术教师参加这些工具使用的培训,如果把美术器材拉回之后,放在那里睡大觉,实在是对国家辛苦购置的这些器材的浪费。本来农村中小学的美术课程受制与条件的限制,学生可以学习的容比较单一,如果能够合理利用上这些器材,相信对于丰富教学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拓展农村学生视野会有极大的帮助。 (二)、我区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的分析 结合我区目前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来看,比以前的美术教育条件有很大的提高,然而我们需要做到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从我所任教的农村中学各个方面状况可以略窥一斑。 1.首先是在美术资源配备上。由于我们区的经济条件与文化水平相对落后于全国很多地方,教育部门在对于学生的艺术教育理念方面相对滞后,并且没有一个主导性的意见,从而造成现在农村美术教师配备不够,教师专业水平不达标等等问题。在区级重点中小学中艺术教师配备情况是差强人意,很多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无法达到标准要求。美术教师的教育培训也是基本上没有。农村学校中甚至有的根本没有美术老师。每年在其他重要学科上教师培训的力度比较大,每个月都有市级、省级项目的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方法及措施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方法及措施 摘要:数学是一门重要的教学科目,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新课改理念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不但要传授学生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知 识应用能力,鼓励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基于此,对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 方法及措施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小学教学 引言 小学数学作为教育中基础科目之一,教学效果的好坏关系到今后学习的深入 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问题解决教学作为学习的一部分,教师应该让学生认识 到数学知识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在实践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 探究能力、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 一、问题解决教学的反思性概述 所谓问题解决的反思性,具体指的就是教师在不同的教学实践中对自己的教 学行为进行反思,针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优化和调整。该教学模式立足于反思— 实践—再反思,彻底代替了应试化、模式化教育,其目的就是引导学生理解问题 情境,然后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进一步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解决教学的反思性实践 (一)生活化教学,增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知识来源于生活,知识的有效应用可以帮助解 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培养学生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知识比较复杂,学生学习 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让复 杂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体现出来,缩短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不仅可以增 强数学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还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优化教学效果。 例如,学习“完美的图形——圆”这节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问题帮助学 生更好地学习,如“某个学校有一个圆形操场,学校要在操场铺塑胶,每平方米塑胶的价格是480元,已知操场的半径是45米,请问操场铺塑胶一共需要花费多 少钱?”教学过程中,教师把贴近生活中的问题引进课堂上,实现生活化教学,帮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优化教学效果。 (二)引导思考,培养理解能力 很多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大多依赖书面思维,整个思维过程缺乏深度。数学知 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许多知识内容本身具有一定的深度,依靠语言来描述是很 苍白的,学生很难更好地理解相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突破传统教学观 念的束缚,结合待解决问题的特点,为学生创造更活跃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有更 强的思维深度,利用周界知识来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多媒体课件,帮助 学生思考土地的具体形状,然后根据专题的一部分安排学生独立作画,使学生更 好地理解问题的含义,有效地解决问题。 (三)教师引导,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发现问题 小学学生因为生活经验有限,对事物的认知还不够全面,所以,教师在教学 中可以有意识地交给学生一些技巧或方法,帮助学生快速获取有效信息。在解答 和数量有关的题目时,为了避免计数发生重复或者遗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 从上到下或者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观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掌握这种计数的方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心得 体会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物理实验教学从实入手 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主要方法, 也是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建立基本概念、培养科技精神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要贯穿实验这一条主线, 要想达到这一目标, 必须把握好“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探究实验”这三个关键环节。 1 演示实验教学要做到“精、真、显” 演示实验是指为配合教学内容而由教师操作示范的实验。它能化抽象为具体, 化枯燥为生动, 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清楚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帮助他们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精”是要精心准备, 要在选题、仪器、教案、教法等各个方面进行充分准备。在选题上, 对于教材中提供的演示实验要作为首选, 但要结合实际。在仪器上, 要在课前认真检查实验所需仪器的性能, 必要时可以先做一遍实验,确保仪器的完好。在备课上, 教师要对教材进行认真分析, 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 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在教法上, 教师要对授课内容有整体把握, 对何时进行实验, 在实验中有什么现象, 根据这些现象引导学生应归纳出什么规律或总结出什么结论, 学生会提出哪些问题要在课前考虑清楚。“真”教师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也必须保证过程的真实性和结论的可靠性。因此一定要尽可能保证实验的成功。要保证实验成功, 除了在课前充分准备外, 还要求教师有深的理论功底和较刻苦的钻研精神。一旦实验中出现了问题, 教师一忌忙乱, 二忌简单, 三忌虚假, 教师对出现的问题要迅速地分析原因, 找出错误的所在, 并向学生做出正确的

问题教学法研究内容

三、问题教学法的基本内容 1、问题教学法中老师怎样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问题都重要,那么,在教学中老师怎样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在问题教学法使用初期显得非常重要,因为学生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教学生学,问题是老师提的,答案是老师讲的,知识是学生记的,何必劳神费力找问题呢?由于这一长期形成的学习习惯,一下子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首先思想转不过弯,其次是不会质疑,在这里老师既要走在学生的近旁指导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而不是像过去一样走到学生的前面让其学生发现问题。实施问题教学,老师一定要转变观念,学生能走的路让学生自己走,学生能说的话让学生自己说,绝不越俎代庖。就这一问题,有的老师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提前备课,提出能落实文章重点难点的问题,然后教育学生讨论解决,我觉得这种教学方法没有抓住问题教学法的精髓,因为问题教学法的精彩之处就是问题,而问题从哪里来,自然是来自学生,这才能体现新课程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教学理念,老师只起到组织引导的作用,不能越俎代庖,在老师的精心备课下,巧妙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学生会深入到文本的可疑处,问题不是存在在文本的本身中,而是存在于学生的大脑中,是由于知识水平,生活阅历不同,对文本的理解不同而产生不同层次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老师的主导作用才能有效的发挥,同时学生的主体作用可得到很好的落实,不像有些老师认为的那样,实际上那样做还是传统的教学方法的体现,只不过是改进版而已。 2、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提出的问题 通过老师的指导,学生认真的预习,问题提出来了,但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有价值的,有些问题显得很幼稚或很浅显,可以说不是问题的问题,对这一现象老师要从保护学生问题意识的大前提出发,给与肯定,给与指正。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J。W。盖泽尔巴“问题”分为三类,即呈现型、发现型和创造型。呈现型问题指的是教科书或老师给定的问题,其思路和答案都是现成的,直接体现着教材或老师的思考或意图,只要思考就可以找到答案。显然,这类问题并非学生主动参与的思考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没有质疑的精神。相比之下,“发现型”和“创造型”问题就具有创造的价值,使学生思考探索的结果。所以说老师面对学生形形色色的问题,要认真分析分类,就一些呈现型的问题教给学生自己去解决,而对一些有价值的“发现型”“创造型”问题要结合文本认真备课,做到对答案心中有数,对背景资料掌握充分,对有些问题要作文字上的加工或提问方式上的调整,是指外延更明确,更便于学生作答。 3、问题教学法中对学生问题的整合及教学步骤 问题教学法在实验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的问题提出了,但有些问题的层次太低,在课堂讨论占用大量的时间,实际上是课文知识的呈现,只要学生更深入的阅读文本,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为此我在教学中改变了教学流程,具体步骤如下:(1)学生初读,老师指导学生边读边做标志,将自己读不懂的地方找出来,读完课文后整理自己的问题,写在纸上。 (2)学生研读,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继续研读,或同座位讨论,解决相对简单的问题,其目的是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师生研讨,如果自己解决不了,同桌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到班级,有老师组织引导解决。 这样做的好处有三:①、能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文本,发现问题,实际上只要认真阅读文本,一定会发现问题,学生问的问题就反映了没有认真阅读。②、能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独立探讨,是培养一个人思维能力的有效方式,许多学生不愿思考等待同学或老师的现成的答案,长期就形成思维的惰性,这样做就是督促他们完成自己的问题,体验成功,慢慢的质疑

中小学美术课堂各环节具体操作

中小学美术课堂各环节具体操作 一节美术课的教学行为一般分为课堂教学导入、讲析新课、课堂训练指导、美术课堂教学测试、对学生评价等五个主要环节。 一、课堂教学导入 (一)课堂教学导入的意义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巧妙有效的课堂教学导入,这是教师应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它是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导人没有固定的模式,它因教学的对象、内容、氛围等的不同而有所改变。 一堂好课如果没有成功的开端,会讲得枯燥无味,学生也很难进入学习状态,课堂教学的其他环节也就很难进行下去。因此,不少有经验的教师,非常注重这一环节,将现实生活与课堂紧密地结合,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到恰当的教学气氛中,以引人入胜的开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从而收到最佳效果。所以,我十分注意导课方法的设计,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导课环节中几种常用的方法与大家共同交流。 、《美丽的叶子》教学评价 师:秋天到了,秋姑娘托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美丽的礼物。你们猜猜是什么? 师把信封分到各个小组,让学生触摸,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 生:里面是生封祝福的信。 师:你真是富有想象。是啊!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她给人们带来丰收的喜悦。 生:是叶子。 师:猜对了,是叶子。真聪明,你是怎么猜对的。 生:我是通过摸和听声音感觉到的。 师:你真了不起,通过触觉和听觉来知道信封里的东西。 接着教师让学生打开信封,摸一摸、看一看树叶的形状、色彩、纹理。 师:你们收到的是什么叶子?形状怎样?好看吗? 生:我们组收到的是黄色的枫叶,形状象带牙齿的鹅掌,好看极了。 生:我们收到的是银杏叶,形状小,有点圆,是金黄色的。 生:我们收到的是樟树叶,形状象颗心,是绿色的。

关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初探

关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初探 发表时间:2017-01-13T10:48:37.88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7年1月总第216期作者:孙晓菊[导读] 你将如何实验,请画出电路图。”这样,学生在一系列符合自己认识水平的有梯度的问题诱导下,很容易完成了实验。 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店子镇昌里中学266753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物理实验和实践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初中学生的思维抽象能力还不高,因此对实验的设计、记录、分析一定会存在很多漏洞。教师应提前设计好教学实验方案,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前提下顺利完成实验,体验实验的乐趣。下面就教学实践谈一点体会: 一、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初中生来说,特别是独生子女、留守学生,由于受年龄的制约,受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学习主动性不高,学习动机不明朗,学生的“注意”学习时间持续较短,主动的、有目的的学习习惯有待于养成。因而,学生的学习动力在很大程度上还来源于兴趣,兴趣决定着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因而,教师在设计实验教学时,应着力于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有效地完成实验教学。 1.注重课堂情境的现实熟悉性。课堂情境的现实熟悉性是指教师所创设的课堂情境应是学生所熟悉的现实存在的情境。这样的情境,既符合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课程理念,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但是,教师创设的课堂情境不是对生活现象的原样照搬,而是对生活现象的抽象和加工。如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在学生弄清了什么是杠杆后,我展示了小敏和小虎玩翘翘板的图片(小虎在空,小敏在地),并提出问题:杠杆这时平衡了么?如果小虎想将小敏翘上去,你能帮他想个办法么?这些方法都是通过改变杠杆的什么要素来改变杠杆的平衡的?你能猜想出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么?玩跷跷板是我校学生的一大乐趣,这样,将现实抽象成图片,直观地显示出来,于抽象中有直观,学生再联系生活,就踊跃地回答了这一问题,从而顺利进入了实验。 2.注重课堂情境的可操作性和显象性。课堂教学的可操作性和显象性,是指教师设计的课堂情境操作起来简单,而所发生的现象明显可观。如在《探究大气压的存在》的实验时,我曾进行过两次情境设计。第一次,给每个学生发一个纸杯、一个纸板,让学生将纸杯灌满水,用纸板盖住,倒置后观察现象。很多同学的纸板掉了下来,水流了一地。情境创设基本失败,第二次试验,我给两个学生发一个皮碗,让他们使劲按在平滑的桌面上,再用力拉一拉,观察现象。这次同学们很容易地做了出来,并且现象很明显:使很大的劲才能将皮碗拉掉。接着,让学生将皮碗轻放在平滑桌面上,再挤压皮碗,会发现什么现象?(有气流声,皮碗里的空气被排出。)这样就很容易地体验了大气压的存在。上述两个情境,第一个失败的原因是可操作性较差;第二个成功的原因是器材少,便于操作,现象明显。 3.注重课堂情境的激励性。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双边活动,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是:点燃学生兴趣的火把,启迪学生智慧的钥匙。在设计实验教学时,教师一定要遵循课堂教学激励性原则,设计激励性问题,让学生在主动的情绪下互动,以优化实验教学。如在探究《怎样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的实验时,我出示了如下激励题:“你能使实验台上的灯泡亮起来么?比一比,看谁又快又好。” 在学生试验后,让学生展示,有的同学无法使灯亮起来(短路),有的同学连掉了开关(长明)。这时教师就要及时激励;“虽然有的同学没有使灯亮起来,但他给我们探究出了电路的错误状态——短路,他为我们以后的学习铺平了道路,也是很不简单的。”接着提出:“你能将你的实验方法说给大家听听么?试试看。”这些话语,看似平常,但它激励着学生产生想试一试的欲望(这就成功了一半),抚平了学生受挫的心灵。 二、转换教学观念,树立服务意识 新课程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服务者。要完成这一角色的使命,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换位思考。教师在设计教学流程时,一定要重视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充分考虑以往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出发,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设计课堂诱导题。如在进行《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时,我设计了如下诱导题:“导体有材料、粗细、长度、温度的区分么?”诱导学生从导体自身因素考虑,来进行猜想。“你猜想影响电阻的因素有几个?要探究其中的一个因素是怎样影响电阻的,你准备怎么办?要探究长度如何影响电阻,你准备选择什么器材?应选择什么样的导线?你将如何实验,请画出电路图。”这样,学生在一系列符合自己认识水平的有梯度的问题诱导下,很容易完成了实验。 2.全员参与,做好服务。教师要扮演服务角色,就必须允许学生犯错误。在学生实验时,根据不同实验小组所犯的错误,及时启发,及时纠正,及时反馈。这样,在学生全员参与的基础上,就能使实验教学得到优化。 3.交流互动,促进学生的试验评估能力。物理实验教学过程,是学生全员参与实验的过程,而不同学生的试验方法、实验所获是各不相同的。因而,在组织实验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小组内、班级内的合作交流引导,并让学生对自己的试验过程进行自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也评一评他人的实验设计。这样,学生在自评和他评中可以找出自己的不足,借鉴他人的经验,既完善了实验过程,又为以后的实验设计奠定了基础。在评价中,切忌教师大包大揽,要知道,教师的评价是教师的感受,和学生的感受是千差万别的。 三、注重知识应用,拓展实验天地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在实验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探究实验能力,而最终目的是将科学知识运用于学生的学习和科学实践之中。因而教学中,教师要激励学生自制实验教具,完成实验,并应将教材中的综合实践活动付诸学生的行动,做好检查、评比、展示,切不可忽视综合实践活动的作用而放任自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