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0-2021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圆的综合的经典综合题及详细答案.doc

2020-2021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圆的综合的经典综合题及详细答案.doc

2020-2021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圆的综合的经典综合题及详细答案.doc
2020-2021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圆的综合的经典综合题及详细答案.doc

2020-2021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圆的综合的经典综合题及详细答案

一、圆的综合

1.如图 1,以边长为 4 的正方形纸片ABCD的边 AB 为直径作⊙ O,交对角线AC 于点 E.

(1)图 1 中,线段AE=;

(2)如图 2,在图 1 的基础上,以点 A 为端点作∠ DAM=30°,交 CD 于点 M ,沿 AM 将四

边形 ABCM 剪掉,使Rt△ADM 绕点 A 逆时针旋转(如图3),设旋转角为α(0°<α<

150 °),在旋转过程中AD 与⊙O 交于点 F.

①当α =30时°,请求出线段AF 的长;

②当α =60时°,求出线段AF 的长;判断此时DM 与⊙ O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③当α=°时,DM与⊙ O相切.

【答案】( 1) 2(2)①2②2,相离③当α=90°时,DM与⊙O相切

AEB 是等腰直

【解析】( 1)连接 BE,∵ AC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 ∠BAC=45°,

∴△

角三角形,又∵ AB=8,∴ AE=4;

(2)①连接 OA、OF,由题意得,∠NAD=30°,∠ DAM=30°,故可得∠ OAM=30°,

∠DAM=30 °则,∠ OAF=60 ,°又∵ OA=OF,∴ △ OAF是等边三角形,∵OA=4,∴ AF=OA=4;

②连接 B'F,此时∠ NAD=60 °,∵ AB'=8,∠DAM=30 °,∴ AF=AB'cos∠ DAM=8×=4;此时 DM 与⊙ O 的位置关系是相离;

③ ∵AD=8,直径的长度相等,∴当 DM 与⊙ O 相切时,点 D 在⊙O 上,故此时可得

α=∠ NAD=90 °.

点睛:此题属于圆的综合题,主要是仔细观察每一次旋转后的图形,根据含30°角的直角

三角形进行计算,另外在解答最后一问时,关键是判断出点 D 的位置,有一定难度.

2.已知⊙ O 中,弦 AB=AC,点 P 是∠ BAC所对弧上一动点,连接PA, PB.

(1)如图①,把△ ABP 绕点 A 逆时针旋转到△ ACQ,连接PC,求证:

∠A CP+∠ ACQ=180 ;°

(2)如图②,若∠ BAC=60°,试探究 PA、 PB、 PC 之间的关系.

(3)若∠ BAC=120°时,( 2)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是,请证明;若不是,请直接写出

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不需证明.

【答案】( 1)证明见解析;(

2) PA=PB+PC .理由见解析;( 3)若 ∠ BAC=120°时,( 2)

中的结论不成立,

3 【解析】

试题分析:( 1)如图 ① ,连接 PC .根据 “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的性质

”即可证得结论;

( 2)如图 ② ,通过作辅助线 BC 、 PE 、 CE (连接 BC ,延长 BP 至 E ,使 PE=PC ,连接 CE )

构建等边 △ PCE 和全等三角形 △ BEC ≌ △ APC ;然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和线段间 的和差关系可以求得 PA=PB+PC ;

( 3)如图 ③ ,在线段 PC 上截取 PQ ,使 PQ=PB ,过点 A 作 AG ⊥ PC 于点 G .利用全等三

角形 △ ABP ≌△ AQP ( SAS )的对应边相等推知 AB=AQ , PB=PG ,将 PA 、 PB 、 PC 的数量关

系转化到 △ APC 中来求即可. 试题解析:( 1)如图 ① ,连接 PC .

∵△ ACQ 是由 △ABP 绕点 A 逆时针旋转得到的, ∴∠ ABP=∠ ACQ .

由图 ① 知,点 A 、 B 、 P 、C 四点共圆,

∴∠ ACP+∠ABP=180 (°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 ∴∠ ACP+∠ACQ=180 (°等量代换); ( 2) PA=PB+PC .理由如下:

如图 ② ,连接 BC BP 至 E PE=PC CE

,延长 ,使 ,连接 . ∵弦 AB=弦 AC , ∠ BAC=60 ,° ∴△ ABC 是等边三角形(有一内角为

60 °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A 、B 、 P 、C 四点共圆, ∴ ∠ BAC+∠ BPC=180 (°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 ∵∠ BPC+∠ EPC=180,°∴ ∠BAC=∠ CPE=60,°

∵ PE=PC ,∴ △ PCE 是等边三角形, ∴ CE=PC ,∠ E=∠ ECP=∠ EPC=60;°又∵ ∠ BCE=60°+∠BCP ,∠ ACP=60°+∠ BCP , ∴ ∠ BCE=∠ ACP (等量代换) ,

在△ BEC 和△ APC 中,

CE PC

BCE

ACP

AC BC

, ∴ △ BEC ≌ △ APC ( SAS ), ∴ BE=PA ,

∴ P A=BE=PB+PC ;

(3)若 ∠ BAC=120°时,( 2)中的结论不成立, 3 PA=PB+PC .理由如下:如图 ③ ,在线段 PC 上截取 PQ ,使 PQ=PB ,过点 A 作 AG ⊥ PC 于点 G . ∵∠ BAC=120 ,°∠ BAC+∠ BPC=180 ,°∴ ∠BPC=60 .°

P

A=PB+PC .

∵弦 AB=弦 AC,∴ ∠ APB=∠ APQ=30 .°

PB PQ

在△ ABP 和△ AQP中,APB APQ ,∴ △ABP≌ △AQP(SAS),

AP AP

∴AB=AQ, PB=PQ(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AQ=AC(等量代换).

在等腰△ AQC中, QG=CG.

在Rt△ APG中,∠ APG=30°,则 AP=2AG, PG= 3 AG,

∴PB+PC=PG﹣ QG+PG+CG=PG﹣ QG+PG+QG=2PG=2 3 AG,

∴ 3 PA=2 3 AG,即 3 PA=PB+PC.

【点睛】本题考查了圆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要能掌握和灵活运用圆心角、弧、弦间的关

系,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等.

3.如图,已知 BC 是⊙ O 的弦, A 是⊙ O 外一点,△ ABC 为正三角形, D 为 BC的中点, M 为⊙ O 上一点,并且∠ BMC=60°.

(1)求证: AB 是⊙ O 的切线;

(2)若 E, F 分别是边 AB, AC 上的两个动点,且∠EDF=120°,⊙ O 的半径为 2,试问BE+CF的值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这个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答案】( 1)证明见试题解析;(2) BE+CF的值是定值,为等边△ ABC边长的一半.

【解析】

试题分析:( 1)连结 OB、 OD,如图 1,由于 D 为 BC的中点,由垂径定理的推理得

OD⊥ BC,∠ BOD=∠ COD,即可得到∠ BOD=∠ M=60°,则∠ OBD=30°,所以∠

ABO=90°,于是得到 AB 是⊙ O 的切线;

(2)作 DM⊥ AB 于 M , DN⊥ AC 于 N,连结 AD,如图 2,由△ ABC为正三角形, D 为 BC

的中点,得到AD 平分∠ BAC,∠BAC=60°,利用角平分线性质得DM=DN,得

∠MDN=120 °,由∠ EDF=120 ,°得到∠ MDE=∠NDF,于是有△ DME≌ △ DNF,得到 ME=NF,

1 1 1 B C,即可判断 BE+CF的值

得到 BE+CF=BM+CN,由 BM= BD, CN= OC,得到 BE+CF=

2 2 2

定值,为等边△ ABC 边长的一半.

试题解析:( 1)连结 OB、 OD,如图 1,∵ D 为 BC 的中点,∴ OD⊥ BC,∠ BOD=∠ COD,

1

∴∠ ODB=90 ,°∵∠ BMC=∠BOC,∴∠ BOD=∠ M=60°,∴∠ OBD=30,°∵△ABC为正三

2

角形,∴ ∠ABC=60°,∴ ∠ ABO=60°+30°=90°,∴ AB⊥OB,∴ AB 是⊙O 的切线;(2) BE+CF的值是为定值.

作DM ⊥ AB 于 M, DN⊥ AC 于 N,连结 AD,如图 2,∵ △ABC 为正三角形, D 为 BC 的中点,∴ AD 平分∠ BAC,∠BAC=60°,∴ DM=DN,∠ MDN=120°,∵ ∠ EDF=120°,

∴∠ MDE=∠ NDF,在△ DME 和△DNF 中,∵ ∠ DME=∠ DNF. DM=DN,∠MDE=∠ NDF,∴△ DME≌ △DNF,∴ ME=NF,∴ BE+CF=BM﹣EM+CN+NF=BM+CN,在 Rt△ DMB 中,

∵∠ DBM=60 ° ∴ BM= 1 1 1 1 1

,BD,同理可得 CN=

2 2 2

2 OC,∴ BE+CF= OB+ 2 OC= BC,∴BE+CF 的值是定值,为等边△ ABC边长的一半.

考点: 1.切线的判定;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3.定值问题; 4.探究型; 5.综合题;6.压轴题.

4.已知: BD 为⊙O 的直径, O 为圆心,点 A 为圆上一点,过点 B 作⊙ O 的切线交 DA 的延长线于点 F,点 C 为⊙ O 上一点,且 AB= AC,连接 BC 交 AD 于点 E,连接 AC.

(1)如图 1,求证:∠ABF=∠ ABC;

(2)如图 2,点 H 为⊙ O 内部一点,连接OH, CH若∠ OHC=∠ HCA=90°时,求证: CH=

1

DA;

2

(3)在 (2)的条件下,若OH= 6,⊙ O 的半径为10,求 CE 的长.

【答案】 (1)见解析;( 2)见解析;( 3)21

.

5

【解析】

【分析】

1 由BD为 e O 的直径,得到D ABD 90o,根据切线的性质得到

FBA ABD 90o,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 C ABC ,等量代换即可得到结论;

2 如图2,连接OC,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得到ACO COH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OBC OCB ,ABC CBO ACB OCB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AB BD

2 ,根据勾股定理得到

3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

OC

OH

AD BD 2 AB 2 16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F BE ,

AF AE

,根据射影

定理得到AF 122

9 ,根据相交弦定理即可得到结论.16

【详解】

1 Q BD 为 e O 的直径,

BAD 90o

D ABD90o

Q FB 是 e O 的切线,

FBD 90o,

FBA ABD 90o,

FBA D ,

Q AB AC ,

C ABC ,

Q C D ,

ABF ABC ;

2 如图2,连接OC,

Q OHC

HCA 90o ,

AC / / OH ,

ACO

COH , Q OB OC ,

OBC OCB , ABC

CBO

ACB

OCB ,

ABD ACO ,

ABC

COH ,

Q H

BAD 90o ,

VABD ∽ VHOC ,

AD BD

2 ,

CH

OC

CH

1

DA ;

2

3 由 2 知, VABC ∽ VHOC ,

AB BD 2,

OH

OC

Q OH 6 , e O 的半径为 10,

AB 2OH 12 , BD 20,

AD BD 2 AB 2 16

在 VABF 与 VABE 中,

ABF ABE

AB AB

BAF

BAE 90o

VABF ≌ VABE ,

BF BE , AF

AE ,

Q FBD

BAD

90o ,

AB 2

AF AD

122

9 ,

AF

16

AE AF 9 ,

DE 7 , BE

AB 2

AE

2

15

Q AD ,BC 交于 E ,

AE DE BE CE ,

AE DE 9 7 21 CE

15

BE

5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圆周角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勾股定理,射影定理,相交弦定理,正确的识别图形是解题的关键.

5.如图 1,已知 AB 是 ⊙O 的直径, AC 是 ⊙O 的弦,过 O 点作 OF ⊥ AB 交⊙ O 于点 D ,交

AC 于点 E ,交 BC 的延长线于点 F ,点 G 是 EF 的中点,连接 CG (1)判断 CG 与⊙ O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求证: 2OB 2=BC?BF ;

(3)如图 2,当 ∠ DCE = 2∠ F , CE = 3,DG = 2.5 时,求 DE 的长.

【答案】( 1) CG 与 ⊙ O 相切,理由见解析;( 2)见解析;( 3) DE = 2

【解析】

【分析】

(1)连接 CE ,由 AB 是直径知 △ ECF 是直角三角形,结合 G 为 EF 中点知 ∠ AEO = ∠GEC =∠GCE ,再由 OA = OC 知 ∠ OCA = ∠OAC ,根据 OF ⊥ AB 可得 ∠ OCA+∠ GCE = 90 °,即

OC ⊥ GC ,据此即可得证;

( 2)证 △ ABC ∽△ FBO 得

BC AB ,结合 AB =2BO 即可得;

BO

BF

(3)证 ECD ∽ △ EGC 得

EC ED

,根据 CE = 3, DG = 2.5 知

3 DE

,解之可

EG

EC

DE 2.5

3

得.

【详解】

解:( 1) CG 与⊙ O 相切,理由如下:

如图 1,连接 CE ,

∵AB 是⊙ O 的直径,

∴∠ ACB=∠ ACF= 90 °,

∵点 G 是 EF 的中点,

∴GF= GE= GC,

∴∠ AEO=∠GEC=∠ GCE,

∵OA=OC,

∴∠ OCA=∠ OAC,

∵OF⊥ AB,

∴∠ OAC+∠ AEO=90 °,

∴∠ OCA+∠ GCE= 90 °,即 OC⊥ GC,

∴CG 与⊙ O 相切;

(2)∵ ∠ AOE=∠ FCE= 90°,∠AEO=∠ FEC,∴∠ OAE=∠ F,

又∵∠ B=∠ B,

∴△ ABC∽ △ FBO,

BC AB

∴,即 BO?AB= BC?BF,

BO BF

∵AB= 2BO,

∴2OB2=BC?BF;

(3)由( 1)知 GC= GE= GF,

∴∠ F=∠ GCF,

∴∠ EGC= 2∠F,

又∵∠ DCE= 2∠ F,

∴∠ EGC=∠DCE,

∵∠ DEC=∠ CEG,

∴△ ECD∽ △ EGC,

∴EC ED ,

EG EC

∵CE= 3, DG= 2.5,

∴3DE ,

DE 2.5 3

整理,得: DE2+2.5DE﹣ 9= 0,

解得: DE= 2 或 DE=﹣ 4.5(舍),

故DE=2.

【点睛】

本题是圆的综合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圆周角定理、切线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

性质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点.

6.如图,□ ABCD的边 AD 是△ ABC外接圆⊙ O 的切线,切点为 A,连接 AO 并延长交 BC于

点 E,交⊙O 于点 F,过点 C 作直线 CP 交 AO 的延长线于点 P,且∠ BCP=∠ ACD.

(1)求证: PC是⊙O 的切线;

(2)若∠ B= 67.5 °, BC=2,求线段PC, PF与弧 CF所围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S.

【答案】( 1)见解析;(2)1

4

【解析】

【分析】( 1)过 C 点作直径 CM,连接 MB,根据 CM 为直径,可得∠ M+ ∠ BCM=90°,再

根据 AB∥ DC 可得∠ ACD=∠ BAC,由圆周角定理可得∠ BAC=∠ M,∠ BCP=∠ACD,从

而可推导得出∠ PCM= 90°,根据切线的判定即可得;

(2)连接 OB,由 AD 是⊙O 的切线,可得∠ PAD= 90°,再由 BC∥ AD,可得 AP⊥ BC,从而

得 BE=CE=1

BC=1 ,继而可得到∠ ABC=∠ACB= 67.5 ,°从而得到∠ BAC= 45°,由圆周2

角定理可得∠ BOC=90°,从而可得∠ BOE=∠ COE=∠ OCE= 45 °,根据已知条件可推导得出OE= CE=1, PC=OC=OE2 CE2 2 ,根据三角形面积以及扇形面积即可求得阴影部分的面积 .

【详解】( 1)过 C 点作直径CM,连接 MB,

∵CM 为直径,

∴∠ MBC=90 °,即∠ M+∠ BCM= 90 °,

∵四边形 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 DC, AD∥ BC,

∴∠ ACD=∠ BAC,

∵∠ BAC=∠M ,∠BCP=∠ ACD,

∴∠ M =∠ BCP,

∴∠ BCP+∠ BCM= 90 °,即∠ PCM=90 °,

∴CM⊥ PC,

∴PC 与⊙ O 相切;

(2)连接 OB,

∵AD 是⊙ O 的切线,切点为A,∴OA⊥AD,即∠ PAD= 90 °,

∵BC∥ AD,∠AEB=∠PAD= 90 °,∴AP⊥ BC.∴ BE= CE=1

BC= 1,2

∴AB= AC,∴ ∠ ABC=∠ ACB= 67.5 ,°

∴∠ BAC= 180 -°∠ABC-∠ ACB= 45 °,

∴∠ BOC= 2∠ BAC=90 °,

∵OB= OC,AP⊥BC,∴ ∠ BOE=∠ COE=∠ OCE= 45 ,°∵∠ PCM= 90 °,∴ ∠ CPO=∠ COE=∠ OCE= 45 ,°

∴OE=CE= 1, PC= OC=OE2 CE2 2 ,

2

∴S=S△POC- S 扇形OFC=1

2

45π 2

π.

2 1

2 360 4

【点睛】本题考查了切线的判定与性质、圆周角定理、垂径定理、扇形面积等,综合性较

强,准确添加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

7.如图所示,AB 是半圆O 的直径,AC是弦,

P 沿BA 方向,从点 B 运动到点A,速度为 1cm/s ,若AB 10cm,点O 到AC 的距离为4cm .

(1)求弦 AC的长;

(2)问经过多长时间后,△ APC是等腰三角形.

【答案】( 1) AC=6;( 2) t=4 或 5 或14

s 时,△APC 是等腰三角形;5

【解析】

【分析】

(1)过O 作OD⊥ AC

D,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D 的长,再利用垂径定理即可求得AC 的长;( 2)分 AC=PC、 AP=AC、 AP=CP三种情况求t值即可 .

【详解】

(1)如图 1,过 O 作 OD⊥ AC 于 D,

易知 AO=5, OD=4,

从而 AD= =3,

∴A C=2AD=6;

(2)设经过t 秒△ APC是等腰三角形,则AP=10﹣ t ①如图 2,若 AC=PC,过点 C 作 CH⊥ AB 于 H,

∵∠ A=∠ A,∠AHC=∠ODA=90 ,°

∴△ AHC∽ △ ADO,

∴AC:AH=OA:AD,即 AC:=5: 3,

解得 t= s,

∴经过s 后△APC 是等腰三角形;

②如图 3,若 AP=AC,

由PB=x,AB=10,得到 AP=10﹣ x,

又∵ AC=6,

则 10﹣ t=6 ,解得 t=4s,

∴经过 4s 后△ APC是等腰三角形;

③如图 4,若 AP=CP, P 与 O 重合,

则AP=BP=5,

∴经过 5s 后△ APC是等腰三角形.

综上可知当t=4 或 5 或s 时,△ APC是等腰三角形.

【点睛】

本题是圆的综合题,解决问题利用了垂径定理,勾股定理等知识点,解题时要注意当

△BPC 是等腰三角形时,点P 的位置有三种情况.

8.如图 1,是用量角器一个角的操作示意图,量角器的读数从M 点开始(即M 点的读数为 0),如图2,把这个量角器与一块30°(∠ CAB=30°)角的三角板拼在一起,三角板的斜边AB 与量角器所在圆的直径MN 重合,现有射线 C 绕点 C 从CA 开始沿顺时针方向以每

秒 2°的速度旋转到与CB,在旋转过程中,射线CP 与量角器的半圆弧交于E.连接(1)当射线CP经过 AB 的中点时,点 E 处的读数是,此时△BCE的形状是BE.

(2)设旋转 x 秒后,点 E 处的读数为 y,求 y 与 x 的函数关系式;

(3)当 CP旋转多少秒时,△BCE是等腰三角形?

【答案】( 1) 60°,直角三角形;(2) y= 4x(0≤x≤45);( 3) 7.5 秒或 30 秒

【解析】

【分析】

(1)根据圆周角定理即可解决问题;

(2)如图 2﹣2 中,由题意∠ ACE=2x,∠ AOE= y,根据圆周角定理可知∠AOE= 2∠ ACE,可得 y= 2x(0≤x≤45);

(3)分两种情形分别讨论求解即可;

【详解】

解:( 1)如图 2﹣ 1 中,

∵∠ ACB= 90 °, OA=OB,

∴OA=OB= OC,

∴∠ OCA=∠ OAC= 30 °,

∴∠ AOE= 60 °,

∴点 E 处的读数是60 °,

∵∠ E=∠BAC=30 °,OE= OB,

∴∠ OBE=∠E= 30 °,

∴∠ EBC=∠ OBE+∠ABC= 90 °,

∴△ EBC是直角三角形;

故答案为 60°,直角三角形;

(2)如图 2﹣2 中,

∵∠ ACE= 2x,∠ AOE= y,

∵∠ AOE= 2∠ACE,

∴y= 4x( 0 ≤x≤ 45).

(3)①如图 2﹣ 3 中,当 EB=EC时, EO垂直平分线段BC,

∵AC⊥ BC,

∵EO∥ AC,

∴∠ AOE=∠BAC=30 °,

1

∴∠ ECA=∠ AOE=15°,

2

∴x= 7.5.

②若 2﹣ 4 中,当 BE=BC时,

易知∠ BEC=∠ BAC=∠ BCE= 30°,

∴∠ OBE=∠OBC= 60 °,

∵OE= OB,

∴△ OBE是等边三角形,

∴∠ BOE=60 °,

∴∠ AOB=120 °,

1

∴∠ ACE=∠ACB=60°,

2

∴x= 30,

综上所述,当CP 旋转 7.5 秒或 30 秒时,△ BCE是等腰三角形;

【点睛】

本题考查几何变换综合题、创新题目、圆周角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

9.在直角坐标系中, O 为坐标原点,点 A 坐标为( 2, 0),以 OA 为边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边△OAB, C 为 x 轴正半轴上的一个动点( OC> 2),连接 BC,以 BC 为边在第一象限内作

等边△ BCD,直线 DA 交 y 轴于 E 点.

(1)求证:△ OBC≌ △ ABD

(2)随着 C 点的变化,直线 AE 的位置变化吗?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出直线

AE 的解析式.

(3)以线段BC为直径作圆,圆心为点F,当 C 点运动到何处时,直线EF∥直线 BO;这时⊙F 和直线 BO 的位置关系如何?请给予说明.

【答案】(1

)见解析;(

2 AE

的位置不变,

AE

的解析式为: y 3x 2 3 ;

)直线

(3) C 点运动到(4,0)处时,直线EF∥直线 BO;此时直线BO 与⊙F 相切,理由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到 OB=AB, BC=BD,∠ OBA=∠ DBC,等号两边都加上∠ABC,

得到∠OBC=∠ABD,根据“ SAS得”到△ OBC≌ △ ABD.(2)先由三角形全等,得到

∠BAD=∠ BOC=60 ,°由等边△BCD,得到∠ BAO=60 ,°根据平角定义及对顶角相等得到

∠OAE=60 ,°在直角三角形 OAE中,由 OA 的长,根据 tan60 的°定义求出 OE的长,确定出点 E 的坐标,设出直线AE 的方程,把点 A 和 E 的坐标代入即可确定出解析式.( 3)由

EA∥ OB, EF∥OB,根据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有且只有一条,得到EF与 EA重合,所以 F 为 BC 与 AE 的交点,又 F 为 BC 的中点,得到 A 为 OC 中点,由 A 的坐标即可

求出 C 的坐标;相切理由是由 F 为等边三角形BC边的中点,根据“三线合一”得到DF与BC 垂直,由EF 与 OB 平行得到BF 与 OB 垂直,得证 .

【详解】

(1)证明:∵ △ OAB 和△ BCD都为等边三角

形,∴OB=AB, BC=BD,∠OBA=∠

DBC=60 ,°

∴∠ OBA+∠ ABC=∠DBC+∠ ABC,

即∠ OBC=∠ ABD,

在△ OBC和△ ABD 中,

OB AB

OBC ABD ,

BC BD

∴△ OBC≌△ ABD.

(2)随着 C 点的变化,直线 AE 的位置不变,∵△ OBC≌△ ABD,

∴∠ BAD=∠ BOC=60 ,°

又∵ ∠ BAO=60°,

∴∠ DAC=60 ,°

∴∠ OAE=60 ,°又 OA=2,

在Rt△ AOE中, tan60 °= OE

OA

则OE=2 3,

∴点 E 坐标为( 0, -2 3 ),

设直线 AE 解析式为 y=kx+b,把 E 和 A 的坐标代入得:

0 2k b

2 3 b

k 3

解得,,

b2 3

∴直线 AE 的解析式为:y3x 2 3 .

(3) C 点运动到(4,0)处时,直线EF∥直线 BO;此时直线BO 与⊙F 相切,理由如下:∵∠ BOA=∠ DAC=60 ,°EA∥ OB,又 EF∥ OB,

则 EF与 EA 所在的直线重合,

∴点 F 为 DE 与 BC 的交点,

又 F 为 BC中点,

∴A 为 OC中点,又AO=2,则 OC=4,

∴当 C 的坐标为( 4, 0)时, EF∥ OB,

这时直线BO 与⊙ F 相切,理由如下:

∵△ BCD为等边三角形, F 为 BC 中点,

∴D F⊥ BC,又 EF∥ OB,

∴F B⊥ OB,

∴直线 BO 与⊙ F 相切,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直线与圆的位置关

系.熟练掌握相关性质定理是解题关键

.

10. 如图,在 △ ABC 中, AB = AC ,以 AB 为直径的 ⊙ O 与边 BC 交于点 D , DE ⊥ AC ,垂足为E ,交 AB 的延长线于点 F .

(1)求证: EF 是 ⊙ O 的切线;

(2)若 ∠ C = 60°, AC =12,求 BD ? 的长. (3)若 tan C = 2, AE = 8,求 BF 的长.

【答案】 (1)见解析 ;(2) 2 ;π(3)

10

.

3

【解析】

分析:( 1)连接 OD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得

∠ABC=∠ C ,

∠ABC=∠ ODB ,从而得到 ∠ C=∠ ODB ,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到 OD ∥ AC ,从

而得证 OD ⊥ EF ,即 EF 是⊙ O 的切线;

(2) 根据中点的性质,由

AB=AC=12 ,求得 OB=OD=1

AB =6,进而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

2

定得到 △ OBD 是等边三角形,即 ∠ BOD=600,从而根据弧长公式七届即可;

(3)连接 AD ,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由在

Rt △ DEC 中 , tanC

DE 2 设 CE=x,则

CE

AE 2 ,求得 DE 、 CE 的长,然后根据相似三

DE=2x ,然后由 Rt △ ADE 中 , tan ADE

DE

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求解即可

.

详解:( 1)连接 OD ∵ AB=AC ∴ ∠ ABC=∠ C

∵OD=OB ∴∠ ABC=∠ ODB

∴∠ C=∠ ODB ∴ OD ∥ AC

又∵ DE ⊥ AC ∴ OD ⊥ DE ,即 OD ⊥ EF ∴EF 是 ⊙ O 的切线

1

( 2) ∵ AB=AC=12 ∴ OB=OD= AB =6

2

由( 1)得: ∠ C=∠ ODB=600

∴△ OBD 是等边三角形

∴∠ BOD=600

∴ ?

60

6

? 的长

2

2

BD =

180

BD

( 3)连接 AD ∵DE ⊥AC ∠ DEC=∠ DEA=900

在 Rt △ DEC 中, tanC

DE 2 设 CE=x,则 DE=2x CE

∵AB 是直径 ∴∠ ADB=∠ ADC=900

∴∠ ADE+∠ CDE=90 在 Rt △ DEC 中 ,∠ C+∠ CDE=90

AE 2

∴∠ C=∠ ADE 在 Rt △ ADE 中 , tan ADE DE

∵ AE=8,∴ DE=4 则 CE=2

∴ A C=AE+CE=10即直径 AB=AC=10 则 OD=OB=5

∵ O D//AE ∴ △ ODF ∽ △AEF

OF OD 即: BF 5 5

AF AE

BF 10 8

解得: BF=

10

即 BF 的长为 10 .

3

3

点睛:此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与判定、圆周角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辅助线的作法,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11. 如图,等边 △ ABC 内接于 ⊙ O , P 是弧 AB 上任一点(点 P 不与 A 、B 重合),连 AP ,BP ,过 C 作 CM ∥BP 交 PA 的延长线于点 M ,

( 1)求证: △ PCM 为等边三角形;

( 2)若 PA = 1, PB = 2,求梯形 PBCM 的面积.

【答案】( 1)见解析;( 2)

15

3

4

【解析】

【分析】

(1)利用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即可求得题目中的未知角,进而判定△ PCM为等边三角形;

(2)利用上题中得到的相等的角和等边三角形中相等的线段证得两三角形全等,进而利用

△PCM 为等边三角形,进而求得PH 的长,利用梯形的面积公式计算梯形的面积即可.

【详解】

(1)证明:作PH⊥ CM 于 H,

∵△ ABC是等边三角形,

∴∠ APC=∠ABC=60 ,°

∠BAC=∠ BPC=60 ,°

∵CM∥ BP,

∴∠ BPC=∠ PCM=60 ,°

∴△ PCM 为等边三角形;

(2)解:∵ △ ABC是等边三角形,△ PCM 为等边三角

形,∴∠ PCA+∠ ACM=∠ BCP+∠ PCA,

∴∠ BCP=∠ ACM,

在△ BCP和△ ACM 中,

BC AC

BCP ACM ,

CP CM

∴△ BCP≌ △ ACM(SAS),

∴PB=AM,

∴CM=CP=PM=PA+AM=PA+PB=1+2=3,

在 Rt△ PMH 中,∠ MPH=30°,

∴PH= 3 3 ,

2

梯形 PBCM =

1 1

3 3

15

∴S (PB+CM ×PH= 3 .

)×( 2+3)×=

2 2 2 4

【点睛】

本题考查圆周角定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是

一道比较复杂的几何综合题.

12.在中,,,,分别是边,的中点,若等腰

2020-2021备战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初中数学 旋转的经典综合题附详细答案

2020-2021备战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初中数学旋转的经典综合题附详细答案 一、旋转 1.操作与证明:如图1,把一个含45°角的直角三角板ECF和一个正方形ABCD摆放在一起,使三角板的直角顶点和正方形的顶点C重合,点E、F分别在正方形的边CB、CD上,连接AF.取AF中点M,EF的中点N,连接MD、MN. (1)连接AE,求证:△AEF是等腰三角形; 猜想与发现: (2)在(1)的条件下,请判断MD、MN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得出结论. 结论1:DM、MN的数量关系是; 结论2:DM、MN的位置关系是; 拓展与探究: (3)如图2,将图1中的直角三角板ECF绕点C顺时针旋转180°,其他条件不变,则(2)中的两个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加以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参见解析;(2)相等,垂直;(3)成立,理由参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正方形的性质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证明出CE=CF,继而证明出△ABE≌△ADF,得到AE=AF,从而证明出△AEF是等腰三角形;(2)DM、MN的数量关系是相等,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即可得出结论.位置关系是垂直,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和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性质,及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即可得出结论;(3)成立,连接AE,交MD于点G,标记出各个角,首先证明出 MN∥AE,MN=AE,利用三角形全等证出AE=AF,而DM=AF,从而得到DM,MN数量相等的结论,再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和三角形全等,等腰三角形性质以及角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得到∠DMN=∠DGE=90°.从而得到DM、MN的位置关系是垂直. 试题解析:(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AD=BC=CD,∠B=∠ADF=90°,∵△C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90°,∴CE=CF,∴BC﹣CE=CD﹣CF,即BE=DF, ∴△ABE≌△ADF,∴AE=AF,∴△AEF是等腰三角形;(2)DM、MN的数量关系是相等,DM、MN的位置关系是垂直;∵在Rt△ADF中DM是斜边AF的中线,∴AF=2DM,∵MN 是△AEF的中位线,∴AE=2MN,∵AE=AF,∴DM=MN;∵∠DMF=∠DAF+∠ADM, AM=MD,∵∠FMN=∠FAE,∠DAF=∠BAE,∴∠ADM=∠DAF=∠BAE,

中考数学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圆的综合综合附答案

一、圆的综合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如图,⊙M交x轴于B、C两点,交y轴于A,点M的纵坐标为2.B(﹣33,O),C(3,O). (1)求⊙M的半径; (2)若CE⊥AB于H,交y轴于F,求证:EH=FH. (3)在(2)的条件下求AF的长. 【答案】(1)4;(2)见解析;(3)4. 【解析】 【分析】 (1)过M作MT⊥BC于T连BM,由垂径定理可求出BT的长,再由勾股定理即可求出BM的长; (2)连接AE,由圆周角定理可得出∠AEC=∠ABC,再由AAS定理得出△AEH≌△AFH,进而可得出结论; (3)先由(1)中△BMT的边长确定出∠BMT的度数,再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CG 的长,由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判断出四边形AFCG为平行四边形,进而可求出答案.【详解】 (1)如图(一),过M作MT⊥BC于T连BM, ∵BC是⊙O的一条弦,MT是垂直于BC的直径, ∴BT=TC=1 2 3 ∴124 ; (2)如图(二),连接AE,则∠AEC=∠ABC,∵CE⊥AB, ∴∠HBC+∠BCH=90° 在△COF中, ∵∠OFC+∠OCF=90°, ∴∠HBC=∠OFC=∠AFH, 在△AEH和△AFH中,

∵ AFH AEH AHF AHE AH AH ∠=∠ ? ? ∠=∠ ? ?= ? , ∴△AEH≌△AFH(AAS), ∴EH=FH; (3)由(1)易知,∠BMT=∠BAC=60°, 作直径BG,连CG,则∠BGC=∠BAC=60°, ∵⊙O的半径为4, ∴CG=4, 连AG, ∵∠BCG=90°, ∴CG⊥x轴, ∴CG∥AF, ∵∠BAG=90°, ∴AG⊥AB, ∵CE⊥AB, ∴AG∥CE, ∴四边形AFCG为平行四边形, ∴AF=CG=4.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如图,△ABC的内接三角形,P为BC延长线上一点,∠PAC=∠B,AD为⊙O的直径,过C作CG⊥AD于E,交AB于F,交⊙O于G. (1)判断直线PA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求证:AG2=AF·AB; (3)若⊙O的直径为10,55△AFG的面积.

2015中考数学分类汇编圆综合题学生版

2015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圆综合题 一.解答题(共30小题) 1.(2015?大连)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D在⊙O上,且AD平分∠CAB,过点D作AC的垂线,与A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与AB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 (1)求证:EF与⊙O相切; (2)若AB=6,AD=4,求EF的长. 2.(2015?潍坊)如图,在△ABC中,AB=AC,以AC为直径的⊙O交BC于点D,交AB于点E,过点D作DF⊥AB,垂足为F,连接DE. (1)求证:直线DF与⊙O相切; (2)若AE=7,BC=6,求AC的长. 3.(2015?枣庄)如图,在△ABC中,∠ABC=90°,以AB的中点O为圆心、OA为半径的圆交AC于点D,E是BC的中点,连接DE,OE. (1)判断DE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求证:BC2=CD?2OE; (3)若cos∠BAD=,BE=6,求OE的长. 4.(2015?西宁)如图,已知BC为⊙O的直径,BA平分∠FBC交⊙O于点A,D是射线BF上的一点,且满足=,过点O作OM⊥AC于点E,交⊙O于点M,连接BM, AM. (1)求证:AD是⊙O的切线;

(2)若sin∠ABM=,AM=6,求⊙O的半径. 5.(2015?广元)如图,AB是⊙O的弦,D为半径OA的中点,过D作CD⊥OA交弦于点E,交⊙O于点F,且CE=CB. (1)求证:BC是⊙O的切线; (2)连接AF、BF,求∠ABF的度数; (3)如果CD=15,BE=10,sinA=,求⊙O的半径. 6.(2015?北海)如图,AB、CD为⊙O的直径,弦AE∥CD,连接BE交CD于点F,过点E作直线EP与CD的延长线交于点P,使∠PED=∠C. (1)求证:PE是⊙O的切线; (2)求证:ED平分∠BEP; (3)若⊙O的半径为5,CF=2EF,求PD的长. 7.(2015?莆田)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对角线AC,BD交于点E,点O 在线段AE上,⊙O过B,D两点,若OC=5,OB=3,且cos∠BOE=.求证:CB是⊙O的切线.

中考数学圆综合题汇编

25题汇编 1. 如图,AB 是⊙O 的直径,BC 是⊙O 的切线,切点为B ,AD 为弦,OC ∥AD 。 (1)求证:DC 是⊙O 的切线; (2)若OA=2,求OC AD 的值。 2. 如图,⊙O 是△ABC 的外接圆,∠B=60°,CD 是⊙O 的直径,P 是CD 延长线上的一点,且AP=AC (1)求证:直线AP 是⊙O 的切线; (2)若AC=3,求PD 的长。 3. 如图,已知AB 是⊙O 的直径,AM 和BN 是⊙O 的两条切线,点E 是⊙ O 上一点,点D 是AM 上一点,连接DE 并延长交BN 于点C ,连接OD 、BE ,且OD ∥BE 。 (1)求证:DE 是⊙O 的切线; (2)若AD=1,BC=4,求直径AB 的长。 D C B A O C B M N E D B A O

4. 如图,△ABC 内接于⊙O ,弦AD ⊥AB 交BC 于点E ,过点B 作⊙O 的切线交DA 的延长线于点F ,且∠ABF=∠ABC 。 (1)求证:AB=AC ; (2)若EF=4,2 3 tan = F ,求DE 的长。 5. 在△ABC 中,AB=AC ,以AB 为直径作⊙O ,交BC 于点D ,过点D 作DE ⊥AC ,垂足为E 。 (1)求证:DE 是⊙O 的切线; (2)若AE=1,52=BD ,求AB 的长。 6. 如图,AB 是⊙O 的直径,C 是⊙O 上一点,AD 垂直于过点C 的直线,垂足为D ,且AC 平分 ∠BAD 。 (1)求证:CD 是⊙O 的切线; (2)若62=AC ,AD=4,求AB 的长。 A

7. 如图,AB 为⊙O 的直径,C 为⊙O 上一点,AD 和过C 点的切线互相垂直,垂足为点D ,AD 交⊙O 于点E 。 求证:(1)AC 平分∠DAB ; (2)若∠B=60°,32 CD ,求AE 的长。 8. 如图,⊙O 是△ABC 的外接圆,AC 是⊙O 的直径,弦BD=BA ,AB=12,BC=5,BE ⊥DC 交DC 的延长线于点E 。 (1)求证:BE 是⊙O 的切线; (2)求DE 的长。 9. 如图,在Rt △ABC 中,∠C=90°,CB=CA=6,半径为2的⊙F 与射线BA 相切于点G ,且AG=4,将Rt △ABC 绕点A 顺时针旋转135°后得到Rt △ADE ,点B 、C 的对应点分别是点D 、E 。 (1)求证:DE 为⊙F 的切线; (2)求出Rt △ADE 的斜边AD 被⊙ F 截得的弦PQ 的长度。 A E A D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 一、函数与几何综合的压轴题 1.如图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 、CD 都垂直于x 轴,垂足分别为B 、D 且AD 与B 相交于E 点.已知:A (-2,-6),C (1,-3) (1) 求证:E 点在y 轴上; (2) 如果有一抛物线经过A ,E ,C 三点,求此抛物线方程. (3) 如果AB 位置不变,再将DC 水平向右移动k (k >0)个单位,此时AD 与BC 相交于E ′点, 如图②,求△AE ′C 的面积S 关于k 的函数解析式. [解] (1)(本小题介绍二种方法,供参考) 方法一:过E 作EO ′⊥x 轴,垂足O ′∴AB ∥EO ′∥DC ∴ ,EO DO EO BO AB DB CD DB '''' == 又∵DO ′+BO ′=DB ∴ 1EO EO AB DC '' += ∵AB =6,DC =3,∴EO ′=2 又∵DO EO DB AB ''=,∴2 316 EO DO DB AB ''=?=?= ∴DO ′=DO ,即O ′与O 重合,E 在y 轴上 方法二:由D (1,0),A (-2,-6),得DA 直线方程:y =2x -2① 再由B (-2,0),C (1,-3),得BC 直线方程:y =-x -2 ② 联立①②得02x y =??=-? ∴E 点坐标(0,-2),即E 点在y 轴上 (2)设抛物线的方程y =ax 2 +bx +c (a ≠0)过A (-2,-6),C (1,-3) 图① 图②

E (0,-2)三点,得方程组42632a b c a b c c -+=-?? ++=-??=-? 解得a =-1,b =0,c =-2 ∴抛物线方程y =-x 2 -2 (3)(本小题给出三种方法,供参考) 由(1)当DC 水平向右平移k 后,过AD 与BC 的交点E ′作E ′F ⊥x 轴垂足为F 。 同(1)可得: 1E F E F AB DC ''+= 得:E ′F =2 方法一:又∵E ′F ∥AB E F DF AB DB '?= ,∴1 3DF DB = S △AE ′C = S △ADC - S △E ′DC =1112 2223 DC DB DC DF DC DB ?-?=? =1 3 DC DB ?=DB=3+k S=3+k 为所求函数解析式 方法二:∵ BA ∥DC ,∴S △BCA =S △BDA ∴S △AE ′C = S △BDE ′()11 32322 BD E F k k '= ?=+?=+ ∴S =3+k 为所求函数解析式. 证法三:S △DE ′C ∶S △AE ′C =DE ′∶AE ′=DC ∶AB =1∶2 同理:S △DE ′C ∶S △DE ′B =1∶2,又∵S △DE ′C ∶S △ABE ′=DC 2∶AB 2 =1∶4 ∴()221 3992 AE C ABCD S S AB CD BD k '?= =?+?=+梯形 ∴S =3+k 为所求函数解析式. 2.已知:如图,在直线坐标系中,以点M (1,0)为圆心、直径AC 为22的圆与y 轴交于A 、D 两点. (1)求点A 的坐标; (2)设过点A 的直线y =x +b 与x 轴交于点B.探究:直线AB 是否⊙M 的切线?并对你的结论加以证明; (3)连接BC ,记△ABC 的外接圆面积为S 1、⊙M 面积为S 2,若 4 21h S S =,抛物线 y =ax 2 +bx +c 经过B 、M 两点,且它的顶点到x 轴的距离为h .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解](1)解:由已知AM =2,OM =1, 在Rt△AOM 中,AO = 122=-OM AM , ∴点A 的坐标为A (0,1) (2)证:∵直线y =x +b 过点A (0,1)∴1=0+b 即b =1 ∴y=x +1 令y =0则x =-1 ∴B(—1,0),

人教中考数学 圆的综合综合试题附答案

一、圆的综合 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已知O 的半径为5,弦AB 的长度为m ,点C 是弦AB 所对优弧上的一动点. ()1如图①,若m 5=,则C ∠的度数为______; ()2如图②,若m 6=. ①求C ∠的正切值; ②若ABC 为等腰三角形,求ABC 面积. 【答案】()130;()2C ∠①的正切值为3 4 ;ABC S 27=②或 432 25 . 【解析】 【分析】 ()1连接OA ,OB ,判断出AOB 是等边三角形,即可得出结论; ()2①先求出10AD =,再用勾股定理求出8BD =,进而求出tan ADB ∠,即可得出结 论; ②分三种情况,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垂径定理以及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1如图1,连接OB ,OA , OB OC 5∴==, AB m 5==, OB OC AB ∴==, AOB ∴是等边三角形, AOB 60∠∴=,

1 ACB AOB 302 ∠∠∴==, 故答案为30; ()2①如图2,连接AO 并延长交 O 于D ,连接BD , AD 为O 的直径, AD 10∴=,ABD 90∠=, 在Rt ABD 中,AB m 6==,根据勾股定理得,BD 8=, AB 3 tan ADB BD 4 ∠∴= =, C ADB ∠∠=, C ∠∴的正切值为3 4 ; ②Ⅰ、当AC BC =时,如图3,连接CO 并延长交AB 于E , AC BC =,AO BO =, CE ∴为AB 的垂直平分线, AE BE 3∴==, 在Rt AEO 中,OA 5=,根据勾股定理得,OE 4=, CE OE OC 9∴=+=, ABC 11 S AB CE 692722 ∴=?=??=; Ⅱ、当AC AB 6==时,如图4,

中考数学圆的综合-经典压轴题及答案

中考数学圆的综合-经典压轴题及答案 一、圆的综合 1.如图,点A、B、C分别是⊙O上的点, CD是⊙O的直径,P是CD延长线上的一点,AP=AC. (1)若∠B=60°,求证:AP是⊙O的切线; (2)若点B是弧CD的中点,AB交CD于点E,CD=4,求BE·AB的值. 【答案】(1)证明见解析;(2)8. 【解析】 (1)求出∠ADC的度数,求出∠P、∠ACO、∠OAC度数,求出∠OAP=90°,根据切线判定推出即可; (2)求出BD长,求出△DBE和△ABD相似,得出比例式,代入即可求出答案. 试题解析:连接AD,OA, ∵∠ADC=∠B,∠B=60°, ∴∠ADC=60°, ∵CD是直径, ∴∠DAC=90°, ∴∠ACO=180°-90°-60°=30°, ∵AP=AC,OA=OC, ∴∠OAC=∠ACD=30°,∠P=∠ACD=30°, ∴∠OAP=180°-30°-30°-30°=90°, 即OA⊥AP, ∵OA为半径, ∴AP是⊙O切线. (2)连接AD,BD,

∵CD是直径, ∴∠DBC=90°, ∵CD=4,B为弧CD中点, ∴BD=BC=, ∴∠BDC=∠BCD=45°, ∴∠DAB=∠DCB=45°, 即∠BDE=∠DAB, ∵∠DBE=∠DBA, ∴△DBE∽△ABD, ∴, ∴BE?AB=BD?BD=. 考点:1.切线的判定;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2.如图,已知△ABC内接于⊙O,BC交直径AD于点E,过点C作AD的垂线交AB的延长线于点G,垂足为F.连接OC. (1)若∠G=48°,求∠ACB的度数; (2)若AB=AE,求证:∠BAD=∠COF; (3)在(2)的条件下,连接OB,设△AOB的面积为S1,△ACF的面积为S2.若 tan∠CAF= 1 2,求1 2 S S的值. 【答案】(1)48°(2)证明见解析(3)3 4

2017上海历年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项训练

24.(本题满分12分,第(1)小题满分3分,第(2)小题满分4分,第(3)小题满分5分) 如图,已知抛物线2y x bx c =++经过()01A -, 、()43B -,两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 求tan ABO ∠的值; (3)过点B 作BC ⊥x 轴,垂足为点C ,点M 是抛物线上一点,直线MN 平行于y 轴交直线AB 于点N ,如果M 、N 、B 、C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点N 的坐标. 24.解:(1)将A (0,-1)、B (4,-3)分别代入2 y x bx c =++ 得1, 1643c b c =-?? ++=-? , ………………………………………………………………(1分) 解,得9 ,12 b c =-=-…………………………………………………………………(1分) 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9 12 y x x =- -……………………………………………(1分) (2)过点B 作BC ⊥x 轴,垂足为C ,过点A 作AH ⊥OB ,垂足为点H ………(1分) 在Rt AOH ?中,OA =1,4 sin sin ,5 AOH OBC ∠=∠=……………………………(1分) ∴4sin 5AH OA AOH =∠= g ,∴322,55 OH BH OB OH ==-=, ………………(1分) 在Rt ABH ?中,4222 tan 5511 AH ABO BH ∠==÷=………………………………(1分) (3)直线AB 的解析式为1 12y x =- -, ……………………………………………(1分) 设点M 的坐标为29(,1)2m m m --,点N 坐标为1 (,1)2 m m -- 那么MN =2 291 (1)(1)422 m m m m m - ----=-; …………………………(1分) ∵M 、N 、B 、C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MN =BC =3 解方程2 4m m -=3 得2m =± ……………………………………………(1分) 解方程2 43m m -+=得1m =或3m =; ………………………………………(1分)

圆的综合复习测试题

图 3 图6 《圆》综合复习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图1是北京奥运会自行车比赛项目标志,则图中两轮所在圆的位置关系是( ) (A )内含 (B )相交 (C )相切 (D )外离 2.如图2,点A 、B 、C 都在⊙O 上,且点C 在弦AB 所对的优弧上,若72AOB ∠=?,则A C B ∠ 的度数是( ) (A )18° (B )30° (C )36° (D )72° 3.已知1O 和2O 的半径分别为3cm 和2cm ,圆心距124O O =cm ,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 (A )相切 (B )内含 (C )外离 (D )相交 4.如图3,已知CD 是⊙O 的直径,过点D 的弦DE 平行于半径OA ,若∠D 的度数是50o ,则∠C 的度数是( ) (A )50o (B )40o (C )30o (D )25o 5.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半径是( ) (A) 3 3 (B) 3 (C)2 3 (D)2 3 3 6.一个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形是半径为8cm ,圆心角为120°的扇形,则此圆锥的底面半径为 ( ) (A)3 8 cm (B) 3 16cm (C)3cm (D) 3 4cm 7.如图5,P 为⊙O 外一点,PA 切⊙O 于点A ,且OP=5,PA=4,则sin∠APO 等于( ) (A)5 4 (B)5 3 (C)3 4 (D)4 3 8.如图6,AB 是⊙O的直径,弦CD⊥AB,垂足为E,如果AB=20,CD=16, 那么线段OE 的长为( ) (A)10 (B)8 (C)6 (D)4 9.如图7,扇形纸扇完全打开后,外侧两竹条AB,AC 夹角为120 ,AB 的长为30cm ,贴纸部分 BD 的长为20cm ,则贴纸部分的面积为( ) 图1 O C B A 图2 P O A · 图5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专题1:抛物线中的等腰三角形 基本题型:已知AB,抛物线()0 2≠ bx y,点P在抛物线上(或坐 c ax =a + + 标轴上,或抛物线的对称轴上),若ABP ?为等腰三角形,求点P坐标。 分两大类进行讨论: =):点P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 (1)AB为底时(即PA PB 利用中点公式求出AB的中点M; k,因为两直线垂直斜率乘积为1-,进利用两点的斜率公式求出AB 而求出AB的垂直平分线的斜率k; 利用中点M与斜率k求出AB的垂直平分线的解析式; 将AB的垂直平分线的解析式与抛物线(或坐标轴,或抛物线的对 称轴)的解析式联立即可求出点P坐标。 (2)AB为腰时,分两类讨论: =):点P在以A为圆心以AB为半径的圆 ①以A ∠为顶角时(即AP AB 上。 =):点P在以B为圆心以AB为半径的圆 ②以B ∠为顶角时(即BP BA 上。 利用圆的一般方程列出A(或B)的方程,与抛物线(或坐标轴,或抛物线的对称轴)的解析式联立即可求出点P坐标。 专题2:抛物线中的直角三角形

基本题型:已知AB ,抛物线()02≠++=a c bx ax y ,点P 在抛物线上(或坐标 轴上,或抛物线的对称轴上),若ABP ?为直角三角形,求点P 坐 标。 分两大类进行讨论: (1)AB 为斜边时(即PA PB ⊥):点P 在以AB 为直径的圆周上。 利用中点公式求出AB 的中点M ; 利用圆的一般方程列出M 的方程,与抛物线(或坐标轴,或抛物线的对 称 轴)的解析式联立即可求出点P 坐标。 (2)AB 为直角边时,分两类讨论: ①以A ∠为直角时(即AP AB ⊥): ②以B ∠为直角时(即BP BA ⊥): 利用两点的斜率公式求出AB k ,因为两直线垂直斜率乘积为1-,进而求出 PA (或PB )的斜率k ;进而求出PA (或PB )的解析式; 将PA (或PB )的解析式与抛物线(或坐标轴,或抛物线的对称轴)的解 析式联立即可求出点P 坐标。 所需知识点: 一、 两点之间距离公式: 已知两点()()2211y ,x Q ,y ,x P , 则由勾股定理可得:()()221221y y x x PQ -+-= 。 二、 圆的方程: 点()y ,x P 在⊙M 上,⊙M 中的圆心M 为()b ,a ,半径为R 。 则()()R b y a x PM =-+-=22,得到方程☆:()()22 2R b y a x =-+-。 ∴P 在☆的图象上,即☆为⊙M 的方程。

中考数学综合题专题【圆】专题训练含答案

中考数学综合题专题【圆】专题训练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北京市西城区)如图,BC 是⊙O 的直径,P 是CB 延长线上一点,PA 切⊙O 于点A ,如果PA =3,PB =1,那么∠APC 等于 ( ) (A ) 15 (B ) 30 (C ) 45 (D ) 60 2.(北京市西城区)如果圆柱的高为20厘米,底面半径是高的 41,那么这个圆柱的侧面积是 ( ) (A )100π平方厘米 (B )200π平方厘米 (C )500π平方厘米 (D )200平方厘米 3.(北京市西城区)“圆材埋壁”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菱《九章算术》中的一个问题,“今在圆材,埋在壁中,不知大小.以锯锯之,深一寸,锯道长一尺,问径几何?”用 现在的数学语言表述是:“如图,CD 为⊙O 的直径,弦AB ⊥CD ,垂足为E ,CE =1寸,AB =寸,求直径CD 的长”.依题意,CD 长为 ( ) (A )2 25寸 (B )13寸 (C )25寸 (D )26寸 4.(北京市朝阳区)已知:如图,⊙O 半径为5,PC 切⊙O 于点C ,PO 交⊙O 于点A ,PA =4,那么PC 的长等于 ( ) (A )6 (B )25 (C )210 (D )214 5.(北京市朝阳区)如果圆锥的侧面积为20π平方厘米,它的母线长为5厘 米,那么此圆锥的底面半径的长等于 ( ) (A )2厘米 (B )22厘米 (C )4厘米 (D )8厘米 6.(天津市)相交两圆的公共弦长为16厘米,若两圆的半径长分别为10厘 米和17厘米,则这两圆的圆心距为 ( ) (A )7厘米 (B )16厘米 (C )21厘米 (D )27厘米 7.(重庆市)如图,⊙O 为△ABC 的内切圆,∠C = 90,AO 的延长线交BC 于点D ,AC =4,DC =1,,则⊙O 的半径等于 ( )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 动点问题

2012年全国中考数学(续61套)压轴题分类解析汇编 专题01:动点问题 25. (2012吉林长春10分)如图,在Rt△ABC中,∠ACB=90°,AC=8cm,BC=4cm,D、E分别为边AB、BC的中点,连结DE,点P从点A出发,沿折线AD-DE-EB运动,到 点B停止.点P在AD的速度运动,在折线DE-EB上以1cm/s的速度运动.当点P与点A不重合时,过点P作 PQ⊥AC于点Q,以PQ为边作正方形PQMN,使点M落在线段AC上.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 (1)当点P在线段DE上运动时,线段DP的长为______cm,(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当点N落在AB边上时,求t的值. (3)当正方形PQMN与△ABC重叠部分图形为五边形时,设五边形的面积为S(cm2),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 (4)连结CD.当点N于点D重合时,有一点H从点M出发,在线段MN上以2.5cm/s 的速度沿M-N-M连续做往返运动,直至点P与点E重合时,点H停止往返运动;当点P 在线段EB上运动时,点H始终在线段MN的中心处.直接写出在点P的整个运动过程中,点H落在线段CD上时t的取值范围. 【答案】解:(1)t-2。 (2)当点N落在AB边上时,有两种情况: ①如图(2)a,当点N与点D重合时,此时点P在DE上,DP=2=EC,即t-2=2,t=4。 ②如图(2)b,此时点P位于线段EB上. ∵DE=1 2 AC=4,∴点P在DE段的运动时间为4s, ∴PE=t-6,∴PB=BE-PE=8-t,PC=PE+CE=t-4。 ∵PN∥AC,∴△BNP∽△BAC。∴PN:AC = PB:BC=2,∴PN=2PB=16-2t。 由PN=PC,得16-2t=t-4,解得t=20 3 。 综上所述,当点N落在AB边上时,t=4或t=20 3 。 (3)当正方形PQMN与△ABC重叠部分图形为五边形时,有两种情况:

中考数学圆的综合综合经典题及详细答案

中考数学圆的综合综合经典题及详细答案 一、圆的综合 1.如图,四边形OABC 是平行四边形,以O 为圆心,OA 为半径的圆交AB 于D ,延长AO 交O 于E ,连接CD ,CE ,若CE 是⊙O 的切线,解答下列问题: (1)求证:CD 是⊙O 的切线; (2)若BC=4,CD=6,求平行四边形OABC 的面积. 【答案】(1)证明见解析(2)24 【解析】 试题分析:(1)连接OD ,求出∠EOC=∠DOC ,根据SAS 推出△EOC ≌△DOC ,推出∠ODC=∠OEC=90°,根据切线的判定推出即可; (2)根据切线长定理求出CE=CD=4,根据平行四边形性质求出OA=OD=4,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2△COD 的面积即可求解. 试题解析:(1)证明:连接OD , ∵OD=OA , ∴∠ODA=∠A , ∵四边形OABC 是平行四边形, ∴OC ∥AB , ∴∠EOC=∠A ,∠COD=∠ODA , ∴∠EOC=∠DOC , 在△EOC 和△DOC 中, OE OD EOC DOC OC OC =?? ∠=∠??=? ∴△EOC ≌△DOC (SAS ), ∴∠ODC=∠OEC=90°, 即OD ⊥DC , ∴CD 是⊙O 的切线; (2)由(1)知CD 是圆O 的切线, ∴△CDO 为直角三角形, ∵S △CDO = 1 2 CD?OD , 又∵OA=BC=OD=4,

∴S△CDO=1 2 ×6×4=12, ∴平行四边形OABC的面积S=2S△CDO=24. 2.如图,⊙M交x轴于B、C两点,交y轴于A,点M的纵坐标为2.B(﹣33,O),C(3,O). (1)求⊙M的半径; (2)若CE⊥AB于H,交y轴于F,求证:EH=FH. (3)在(2)的条件下求AF的长. 【答案】(1)4;(2)见解析;(3)4. 【解析】 【分析】 (1)过M作MT⊥BC于T连BM,由垂径定理可求出BT的长,再由勾股定理即可求出BM的长; (2)连接AE,由圆周角定理可得出∠AEC=∠ABC,再由AAS定理得出△AEH≌△AFH,进而可得出结论; (3)先由(1)中△BMT的边长确定出∠BMT的度数,再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CG 的长,由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判断出四边形AFCG为平行四边形,进而可求出答案.【详解】 (1)如图(一),过M作MT⊥BC于T连BM, ∵BC是⊙O的一条弦,MT是垂直于BC的直径, ∴BT=TC=1 2 3 ∴124 ; (2)如图(二),连接AE,则∠AEC=∠ABC,∵CE⊥AB, ∴∠HBC+∠BCH=90°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专题1:抛物线中的等腰三角形 基本题型:已知AB,抛物线()0 2≠ bx y,点P在抛物线上(或坐 c ax =a + + 标轴上,或抛物线的对称轴上),若ABP ?为等腰三角形,求点P坐标。 分两大类进行讨论: =):点P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 (1)AB为底时(即PA PB 利用中点公式求出AB的中点M; k,因为两直线垂直斜率乘积为1-,进利用两点的斜率公式求出AB 而求出AB的垂直平分线的斜率k; 利用中点M与斜率k求出AB的垂直平分线的解析式; 将AB的垂直平分线的解析式与抛物线(或坐标轴,或抛物线的对 称轴)的解析式联立即可求出点P坐标。 (2)AB为腰时,分两类讨论: =):点P在以A为圆心以AB为半径的圆 ①以A ∠为顶角时(即AP AB 上。 =):点P在以B为圆心以AB为半径的圆 ②以B ∠为顶角时(即BP BA 上。 利用圆的一般方程列出A(或B)的方程,与抛物线(或坐标轴,或抛物线的对称轴)的解析式联立即可求出点P坐标。 专题2:抛物线中的直角三角形

基本题型:已知AB ,抛物线()02≠++=a c bx ax y ,点P 在抛物线上(或坐标 轴上,或抛物线的对称轴上),若ABP ?为直角三角形,求点P 坐标。 分两大类进行讨论: (1)AB 为斜边时(即PA PB ⊥):点P 在以AB 为直径的圆周上。 利用中点公式求出AB 的中点M ; 利用圆的一般方程列出M 的方程,与抛物线(或坐标轴,或抛物线的对称 轴)的解析式联立即可求出点P 坐标。 (2)AB 为直角边时,分两类讨论: ①以A ∠为直角时(即AP AB ⊥): ②以B ∠为直角时(即BP BA ⊥): 利用两点的斜率公式求出AB k ,因为两直线垂直斜率乘积为1-,进而求出 PA (或PB )的斜率k ;进而求出PA (或PB )的解析式; 将PA (或PB )的解析式与抛物线(或坐标轴,或抛物线的对称轴)的解析式联立即可求出点P 坐标。 所需知识点: 一、 两点之间距离公式: 已知两点()()2211y ,x Q ,y ,x P , 则由勾股定理可得:()()2 21221y y x x PQ -+-=。 二、 圆的方程: 点()y ,x P 在⊙M 上,⊙M 中的圆心M 为()b ,a ,半径为R 。 则()()R b y a x PM =-+-= 22,得到方程☆:()()22 2 R b y a x =-+-。 ∴P 在☆的图象上,即☆为⊙M 的方程。

九年级《圆》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圆》测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来) 1.如图,点A B C ,,都在⊙O 上,若34C =o ∠, 则AOB ∠的度数为( ) A .34o B .56o C .60o D .68o 2.已知两圆的半径分别为6和8,圆心距为7, 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 A .外离 B .外切 C .相交 D .内切 3.如图,圆内接正五边形ABCD E 中,∠ADB =( ). A .35° B .36° C .40° D .54° 4.⊙O 中,直径AB =a , 弦CD =b ,,则a 与b 大小为( ) A .a >b B .a <b C .a ≤b D . a ≥b 5.如图,⊙O 内切于ABC △,切点分别为D E F ,,. 已知50B ∠=°,60C ∠=°,连结OE OF DE DF ,,,, 那么EDF ∠等于( ) A .40° B .55° C .65° D .70° 6.边长为a 的正六边形的面积等于( ) A . 2 4 3a B .2a C . 2 2 33a D .233a 7.如图所示,小华从一个圆形场地的A 点出发,沿着与半径OA 夹角为α的方 向行走,走到场地边缘B 后,再沿着与半径OB 夹角为α的 方向折向行走。按照这种方式,小华第五次走到场地边缘时 处于弧AB 上,此时∠AOE =56°,则α的度数是( ) A .52° B .60° C .72° D .76° 8.一个圆锥的高为33,侧面展开图是半圆,则圆锥的侧面积是( ) O C B A (第1题图) O A F C E (第5题图) E A B C D (第3题图) (第7题图)

中考数学圆的综合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附详细答案

中考数学圆的综合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附详细答案 一、圆的综合 1.如图,点P在⊙O的直径AB的延长线上,PC为⊙O的切线,点C为切点,连接AC,过点A作PC的垂线,点D为垂足,AD交⊙O于点E. (1)如图1,求证:∠DAC=∠PAC; (2)如图2,点F(与点C位于直径AB两侧)在⊙O上,?? BF FA =,连接EF,过点F作AD 的平行线交PC于点G,求证:FG=DE+DG; (3)在(2)的条件下,如图3,若AE=2 3 DG,PO=5,求EF的长. 【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EF=32. 【解析】 【分析】 (1)连接OC,求出OC∥AD,求出OC⊥PC,根据切线的判定推出即可; (2)连接BE交GF于H,连接OH,求出四边形HGDE是矩形,求出DE=HG,FH=EH,即可得出答案; (3)设OC交HE于M,连接OE、OF,求出∠FHO=∠EHO=45°,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出 EH∥DG,求出OM=1 2 AE,设OM=a,则HM=a,AE=2a,AE= 2 3 DG,DG=3a, 求出ME=CD=2a,BM=2a,解直角三角形得出tan∠MBO= 1 2 MO BM =,tanP= 1 2 CO PO =,设 OC=k,则PC=2k,根据OP=5k=5求出k=5,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即可求出答案.【详解】 (1)证明:连接OC, ∵PC为⊙O的切线,

∴OC⊥PC, ∵AD⊥PC, ∴OC∥AD, ∴∠OCA=∠DAC, ∵OC=OA, ∴∠PAC=∠OCA, ∴∠DAC=∠PAC; (2)证明:连接BE交GF于H,连接OH, ∵FG∥AD, ∴∠FGD+∠D=180°, ∵∠D=90°, ∴∠FGD=90°, ∵AB为⊙O的直径, ∴∠BEA=90°, ∴∠BED=90°, ∴∠D=∠HGD=∠BED=90°, ∴四边形HGDE是矩形, ∴DE=GH,DG=HE,∠GHE=90°, ∵?? BF AF =, ∴∠HEF=∠FEA=1 2 ∠BEA=190 2 o ?=45°, ∴∠HFE=90°﹣∠HEF=45°, ∴∠HEF=∠HFE, ∴FH=EH, ∴FG=FH+GH=DE+DG; (3)解:设OC交HE于M,连接OE、OF, ∵EH=HF,OE=OF,HO=HO, ∴△FHO≌△EHO, ∴∠FHO=∠EHO=45°,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训练

2018中考数学压轴专题一、动点与面积问题 例1 如图,抛物线y =ax 2+bx +c (a ≠0)与x 轴交于A (-1, 0),B (4, 0)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0, 2).点M (m , n )是抛物线上一动点,位于对称轴的左侧,并且不在坐标轴上.过点M 作x 轴的平行线交y 轴于点Q ,交抛物线于另一点E ,直线BM 交y 轴于点F .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并写出其顶点坐标; (2)当S △MFQ ∶S △MEB =1∶3时,求点M 的坐标. 例2如图,已知抛物线2 12 y x bx c = ++(b 、c 是常数,且c <0)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与y 轴的负半轴交于点C ,点A 的坐标为(-1,0). (1)b =______,点B 的横坐标为_______(上述结果均用含c 的代数式表示); (2)连结BC ,过点A 作直线AE //BC ,与抛物线交于点E .点D 是x 轴上一点,坐标为(2,0),当C 、D 、E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3)在(2)的条件下,点P 是x 轴下方的抛物线上的一动点,连结PB 、PC .设△PBC 的面积为S . ①求S 的取值范围; ②若△PBC 的面积S 为正整数,则这样的△PBC 共有_____个. 例3如图,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O (0,0)、A (4,0)、B (43 2,3 -),M 是OA 的中点. (1)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设P 是抛物线上的一点,过P 作x 轴的平行线与抛物线交于另一点Q ,要使四边形PQAM 是菱形,求点P 的坐标; (3)将抛物线在x 轴下方的部分沿x 轴向上翻折,得曲线OB ′A (B ′为B 关于x 轴的对称点),在原抛物线x 轴的上方部分取一点C ,连结CM ,CM 与翻折后的曲线OB ′A 交于点D ,若△CDA 的面积是△MDA 面积的2倍,这样的点C 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出点C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例4如图,直线l 经过点A (1,0),且与双曲线m y x = (x >0)交于点B (2,1).过点(,1)P p p -(p >1)作x 轴的平 行线分别交曲线m y x =(x >0)和m y x =-(x <0)于M 、N 两点. (1)求m 的值及直线l 的解析式; (2)若点P 在直线y =2上,求证:△PMB ∽△PNA ;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十动态几何问题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十动态几何问题 试题特点 用运动的观点来探究几何图形变化规律的问题称为动态几何问题,此类问题的显著特点是图形中的某个元素(如点、线段、三角形等)或整个图形按照某种规律运动,图形的各个元素在运动变化过程中互相依存、和谐统一,体现了数学中“变”与“不变” 、“一般” 与“特殊”的辩证思想.其主要类型有:1.点的运动(单点运动、多点运动);2.线段 (直线)的运动;3.图形的运动(三角形运动、四边形运动、圆运动等). 方式趋势 动态几何题已成为中考试题的一大热点题型.在近几年各地的中考试卷中,以动点问题、平面图形的平移、翻折、旋转、剪拼问题等为代表的动态几何题频频出现在填空、选择、解答等各种题型中,总体呈现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入口宽、难易适度、梯度分明,考查同学们对图形的直觉能力以及从变化中看到不变实质的数学洞察力. 热点解析 一、点的运动 4 【题1】(2011 盐城)如图1,已知一次函数y=-x+7 与正比例函数y=x 的图象3 交于点A ,且与x 轴交于点B. (1)求点A 和点B 的坐标; (2)过点A 作AC⊥y轴于点C,过点B 作直线l∥y 轴,动点P 从点O 出发,以每秒1 个单位长的速度,沿O-C-A 的路线向点A 运动;同时直线l 从点B 出发,以相同速度向左平移,在平移过程中,直线l 交x 轴于点R,交线 段BA 或线段AO 于点Q.当点P 到达点A 时,点P 和直线l 都停止运动.在运 动过程中,设动点P 运动的时间为t 秒. ①当t 为何值时,以A、P、R 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为8? ②是否存在以A 、P、Q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说明 理由. 求t 的值;若不存在, 4 【思路】(1)联立方程y=-x+7 和y=3x 即可求出点A 的坐标,令-x+7=0 即 3 可得点B 的坐标. (2)①只要把三角形的面积用t 表示,求出即可.应注意分P 在OC 上运动和P 在CA

九年级数学圆的综合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含详细答案

九年级数学圆的综合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含详细答案 一、圆的综合 1.如图,点A、B、C分别是⊙O上的点, CD是⊙O的直径,P是CD延长线上的一点,AP=AC. (1)若∠B=60°,求证:AP是⊙O的切线; (2)若点B是弧CD的中点,AB交CD于点E,CD=4,求BE·AB的值. 【答案】(1)证明见解析;(2)8. 【解析】 (1)求出∠ADC的度数,求出∠P、∠ACO、∠OAC度数,求出∠OAP=90°,根据切线判定推出即可; (2)求出BD长,求出△DBE和△ABD相似,得出比例式,代入即可求出答案. 试题解析:连接AD,OA, ∵∠ADC=∠B,∠B=60°, ∴∠ADC=60°, ∵CD是直径, ∴∠DAC=90°, ∴∠ACO=180°-90°-60°=30°, ∵AP=AC,OA=OC, ∴∠OAC=∠ACD=30°,∠P=∠ACD=30°, ∴∠OAP=180°-30°-30°-30°=90°, 即OA⊥AP, ∵OA为半径, ∴AP是⊙O切线. (2)连接AD,BD,

∵CD是直径, ∴∠DBC=90°, ∵CD=4,B为弧CD中点, ∴BD=BC=, ∴∠BDC=∠BCD=45°, ∴∠DAB=∠DCB=45°, 即∠BDE=∠DAB, ∵∠DBE=∠DBA, ∴△DBE∽△ABD, ∴, ∴BE?AB=BD?BD=. 考点:1.切线的判定;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2.如图,在⊙O中,AB为直径,OC⊥AB,弦CD与OB交于点F,在AB的延长线上有点E,且EF=ED. (1)求证:DE是⊙O的切线; (2)若tan A=1 2 ,探究线段AB和B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3)在(2)的条件下,若OF=1,求圆O的半径. 【答案】(1)答案见解析;(2)AB=3BE;(3)3. 【解析】 试题分析:(1)先判断出∠OCF+∠CFO=90°,再判断出∠OCF=∠ODF,即可得出结论;(2)先判断出∠BDE=∠A,进而得出△EBD∽△EDA,得出AE=2DE,DE=2BE,即可得出结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