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四节光和颜色

第四节光和颜色

第四节光和颜色
第四节光和颜色

第四节光和颜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明确什么是光源,能确认生活中常见光源。

2、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能列举出生活中利用光的直线

传播的例子,并进行解释。

3、记住真空中的光速。

4、了解光的色散,知道白光是复色光。

5、确认红外线、紫外线的存在,知道他们在生活中的常见应用。

6、了解物体的颜色是怎样形成的。

能力目标:1、提高探究能力,要求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对问题进行有序探究,

得出结论或作出解释。

2、学习分析归纳的科学方法,逐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在主动探究学习中,激发学习热情,体验解决问题后的愉悦,逐渐

养成乐于思考,乐于动手实践的科学学习习惯。

【重点与难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色散、物体颜色的形成。

【教学准备】:手电筒、牛奶水、玻璃杯、激光教鞭、玻璃砖、小孔成象演示装置、课本P22图1-30、P23图1-33实验装置、橘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引入:

设问:在一个黑暗的教室中间能否看清黑板上的标题?

思考:人为什么在漆黑的屋子里看不见物体?

小结:人要想能看见物体必须有光射到眼睛里。只有五彩缤纷的光射入我们的眼睛,我们才能看到丰富多彩的世界。

(二)新课学习:

一.光源

1、提出问题:你知道我们周围那些物体能发光吗?(要求学生举例子)

学生举例:太阳、电灯、燃烧的蜡烛、手电筒、月球、钻石、荧火虫

2、想一想:你们所说的物体都是自己能发光的吗?(要求学生作出判断)

3、小结:光源:通常我们把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且光源是自身能发光的物

体。

4、思考:月亮是光源吗?刚才我们讲到的哪些是光源?钻石是光源吗?黑板上的

字能看到是光源吗?

小结:光源是指自己能发光,能看到的物体并不一定是光源。

过渡:声音的传播要依赖于介质,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同样光源发出的光也能在空气、水、玻璃等物质中传播,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生:水在水中也能看到物体;空气:看见各种物体;玻璃透过玻璃可以看到物体。那光在

这些物体里是如何向四周传播的呢?

二.光的传播

5、实验探究:光斑

实验a:打开手电筒,将一束光射向屏幕,上面形成一个圆形的光斑。然后用手遮住光路,在屏幕上形成影子。

问:屏幕上的影子是如何形成的?说明了什么?

初步得出:光在传播时不会拐弯到不透明的手后面去,被挡住了,说明光沿直线传播。

实验b:激光在空气里的传播(点支烟会更明显)

实验c:激光在水中显示直线光线。

实验d:激光在玻璃砖中显示直线光线。

思考:实验b、c进一步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学生可能会回答:光在介质里是沿直线传播的。

引导:这句话对吗?如果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会怎样呢?(如从空气到水里)

演示学生发现折了。那如何科学描述呢?

结论:1。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字:同一种、均匀)

6、如何形象的表示光的传播情况呢?

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常用一条带前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光线是人们假想的,实际是不存在的。

引入:2。光线:有箭头的直线。“→”(假想的线)

7、讨论:生活中那些地方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四人一组讨论)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阐明理由,教师对错误的,正确的均作分析,并用光线示范

画图说明。

教师准备:放映机、射击、看电影被他人、排队、手影、日、月食的形成。

补充事例:课本P20思考题、小孔成像(先实验演示,再作图解释)、影子的形成。3.光速:C=3×108米/秒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那么光在真空中能不能传播,请举例说明。

声音在介质中以一定的速度传播,在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复习声速。那么光的传播有多快呢?

视频: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

8、阅读课本P20“光的传播速度有多大”一段,请比较真空、空气及水中光速的

大小。在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是多少?(光速C=3×108米/秒,解释这单位

的意义。说明光速相当于1秒钟绕地球赤道7圈半,是目前最大的速度)由于光速非常大,所以我们平时觉察不出光是以一定的速度传播的,光速的测量较困难,可回去查阅测光速的方法。

思考:打雷时,为什么先风闪电后听雷声?短距离赛跑时,计时员为什么见到令枪冒烟就计时,而不是听到枪声才计时?

9、算一算:1光年= 千米(光年是长度单位)

【布置作业】:

必做:作业本课后练习

课外探究:1、阳光下树阴中的圆形光斑是怎样形成的?

2、做一做:在盛有水的脸盆里斜放一面镜子,然后,试着把太阳光反射到纸

上。不断调整镜子的角度,你有什么发现吗?

第2课时 光的色散

三.光的色散

引入:不知道同学们是否注意到雨过天晴,有时天空会出现美丽的彩虹,你知道它是怎样形

成的吗?

早在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就已经做过这个实验,教师介绍三棱镜上,演示实验。

(1)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另一侧的白纸屏上看到的还是白光吗?说明了什么?(白光是

由一些色光混合而成的)

(2)彩色光带中的颜色按怎样的顺序排列?(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 引导:这些光能再分吗,(不能),我们把这些光叫做单色光。而折光白光是由这些单色光

复合而成且能分的,叫复色光。

归纳小结:

2

.看不见的光

过渡: 刚才无论白光,红光、还是绿光也好,我们肉眼都是看得到的,红光、紫光的外侧

还有光吗?我们平时所说的红外线、紫外线是什么呢?

请学生阅读课本P22“看不见的光”一段,并回答下列问题:

(1) 什么是红外线?什么是紫外线?

(2) 肉眼看得见红外线和紫外线吗?什么实验证明了他们的存在?

(3) 红外线、紫外线在生活中分别有那些应用?

(4) 紫外线总是有害健康,对吗?

知识准备:应用:红外线---电视遥控器;自动门;浴室的取暖灯;电脑上的红外线端口;

红外线测温仪

紫外线—杀菌;验抄机(出示相应图片)

四.物体的颜色

提出问题:清晨,太阳冉冉升起,花园里的花朵在阳光的照射下争奇斗艳,粉红的,橙红的、

紫罗兰色等等。每朵花都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美丽色彩。阳光让你清晰的看到了每

种颜色,但阳光是白色的,究竟是什么使花朵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呢?即物体的颜

色是由什么决定的?

明确和强调:我们看到物体是物体有发出光线或者反射光线到我们的眼睛

演示实验(图片介绍)

(1) 逐步完成课本P23实验1、2、3,并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结果。

(2) 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它能透过与它相同的颜色;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反射与它相同色光的颜色,吸收跟物体颜色

不同的色光。

讨论:课本20页思考题

补充材料:

物体的颜色取决于它所反射的光。例如花的颜色。每朵花能吸收某种波长的光,反射其他波长的光,花朵反射的这种光的颜色就是你所看到的花朵的颜色。当白光照射百合的花蕊时,花蕊主要反射橙色波长的光,吸收其他波长的光。因为橙色光线离开花蕊进入你的眼睛,所以你看到的花蕊呈橙色。

对于黑色物体和白色物体,情况又如何呢?白色物体是因为白光照射在上面时,所以颜色的光被反射,这些光组合在一起,于是你看到了白色。而黑色物体是因为所有的光都被吸收,没有任何颜色的光反射出来,于是你看到了黑色。

如果物体没有反射出任何光,即使有颜色或白色的物体也只能呈现黑色。例如,在一个漆黑的房间里,如果没有开灯,房间里的东西就不会反射任何光线,也就是说没有光线进入你眼睛,你的眼前只能是一片漆黑,如果远处有一点微弱的光透入,你可能分辨出某些物体的形状,但是你说不出这些物体的颜色。

彩色光下的物体

物体呈现什么颜色还与你在什么颜色光线中看他们有关。下图示意了在不同颜色光线下拍摄的台式电脑的2张照片。第一张照片是在白光下拍摄的,键盘呈现为黑色,文件夹为红色。另一张照片是在绿色的光线下拍摄的,在绿光下,物体要么反射绿色光,要么吸收绿色光。由于红光和蓝光物体仅仅反射红色和蓝色光线,吸收所以的绿色光线,因此,原本蓝色的装订机和红色的文件夹都呈现为黑色

【阅读】录像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如何来的?

光与黑洞

【布置作业】必做:作业本课后练习

选做:了解黑洞的有关知识:如形成等

光的色彩颜色

第3章 光现象 第一节 光的色彩 颜色 ●学习要求 1.通过色散实验,知道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通过实验让 学生体验色光的混合和颜料混合是不同的 2.能用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知识简单解释五光十色的世界,使学生对探索自然充满兴 趣 ●整体感知 ????? 光的色散光的色彩、颜色光的混合颜料的混合 ●相关知识 万物生长靠太阳但是人们发现不同颜色的光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不同的作用。因此,种植者只要对不同的色光作适当调整以便更高效地生产蔬菜如,红光可使作物光合作用更为活跃,蓝光可使萝卜等作物根部变大。利用对不同色光照射时间的调整.不仅可缩短作物的生长期,而且可使作物个头更大,从而大大提高了产量。此外,蔬菜中糖分和维生素的含量也会根据光线颜色的不同和照射时问的长短发生变化如:生菜只要多照红光.光合作用就会活跃起来,所占糖分随之增加,味道也会变得较甜;而大多数蔬菜照射较长时间红光.所占维生素都会增加掌握了这一规律,种植者便不难对所种蔬菜的营养成分和口味做出调整。 ●教材内容讲解 1.色散 在17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白色是最单纯的颜色,直 到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做了色散实验,才揭开了光的颜色的秘 密,我们看下面的色散实验:如图3-1所示,让一束白光射到 三棱镜上,通过三棱镜偏射后照到白屏上,出现了一条不同颜 色依次排列的彩色亮带,这条

亮带叫做光谱。 这个现象的产生表明: 第一,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 第二,不同的单色光通过棱镜时偏折的程度是不同的。实验中红光偏折的程度最小.紫光偏折的程度最大,各单色光偏折的程度从小到大按照红、橙、黄、绿、蓝、 靛、紫的顺序排列 2.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人们发现,红、绿、蓝三色光混合能产生各种色彩,因此把红、绿、蓝三种色光叫做光的三原色 彩色电视就是利用色光的混合调出各种色彩来的。彩色电视机的荧光屏上有很多微小的格子,分别涂有能发出红、绿、蓝色光的物质,当三束电子流分别打到这三种物质上时,就发出红、绿、蓝的光这三束电子流的强弱分别影响着三种色光的强弱,由此混合出绚丽多彩的各种色彩。看电视时,如果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的荧光屏,就能看到屏上红、绿、蓝的光点。 ●典型例题 例l 下列关于颜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B.将色光的三原色混合在一起会混合出黑色 C.将颜料的三原色混合在一起是白颜色 D.将颜料中的蓝、黄颜料混合在一起是绿颜料 分析:A中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B中光的三原色混合在一起会混合出白色;C中将颜料的三原色混合在一起是黑色;D是正确的 答案:D 例2为什么电影幕布的颜色都是白色的? 答案:因为白色的电影幕布能反射所有颜色的光,这样各种颜色的光就能到达人的眼中,真实地反映出影片原来的颜色了 例3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苏科版 初二物理 上学期 第三章 光现象第一节光的色彩颜色实验提优专题练习

苏科版初二物理第三章光现象 第一节光的色彩颜色实验提优专题练习 实验探究题 1.小红在学习了光学的相关知识后,在暗室进行了一些实验探究。 (1)实验一:让一细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射出的光射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如图所示,白屏Ⅱ区上出现了彩色光带,这是光的______现象。将灵敏温度计放在______(选填“Ⅰ”;或“Ⅲ“)区,温度计示数会明显升高,是因为______。 (2)实验二:将一束蓝光照在穿白上衣、红裙子的洋娃娃身上,小红看到了洋娃娃上衣呈______色,裙子呈______色。 (3)实验三:通过学习,小红知道红、______、蓝是光的三原色,它们自身 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由其它色光混合而成。她将亮度相等的这三种色光叠加在一起,看到了______光。 2.如图所示,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射到白屏上,被分解 成七种颜色的光: (1)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其中A处是______ 光,此现象叫______; (2)将一支温度计的玻璃泡涂黑后放在红光的外侧,过一会儿,发现温度计的示数升高,太阳光中色散区域红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做______,以上现象说明它具有______效应; (3)如果将白色光屏换成绿色纸板,纸板上我们能看到______光,再在绿色纸板前放置一块红色玻璃,纸板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光。 3.如图所示,在暗室中做光的色散实验. (1)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白屏上出现彩色光带,其中A端是______色光. (2)在三棱镜与白屏之间插一块玻璃,发现白屏上的各种色光分布没有任何变化,则该玻璃的颜色是______色的. (3)换一块红色玻璃加在三棱镜与白屏之间,则白屏上将会呈现______色光.(4)拿掉玻璃,将白屏换成蓝色屏,我们______(选填“仍能”,“不能”)看到彩色光带. (5)综上所述,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______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4.(1)太阳的热主要以______(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 的。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色光。将三种色光适当混合能产生其它任何色光,这三种色光分别是红光、______和蓝光。 (2)如图,让一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射出的光射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如果我

第一节《光的色彩 颜色》教案(苏科版初二上) (6)

第一节《光的色彩颜色》教案(苏科版初二上)(6) 光的色彩颜色人眼看不见的光 一.教学目的: 1.明白白光是由红、橙、绿、青、蓝、紫七种色组成的,了解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不同; 2.明白光具有能量; 1.物体的颜色的决定因素; 2.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光的色散和色光的混合; 2.物体的颜色的决定因素; 三.教学过程: 1.光源 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太阳、闪电、萤火虫发出的光、含磷矿物发出的光,这些是自然光源;篝火、火把、点燃的油灯和蜡烛、发光的电灯,这些是人造光源. 2.光的色散 白光不是单色的,它通过三棱镜后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 第一用实验研究光的色散现象的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 3.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电视机的三原色确实是光的三原色. 4.物体的颜色的决定因素 (1)透亮物体颜色的决定因素:由透过的色光决定的,其它色光被它吸取了. (2)不透亮物体颜色的决定因素:由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其它色光被它吸取了. 5.光能 光具有能量,这种能叫做光能.光能能够转化为其它能.如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太阳能发电站是光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热水器是光能转化为内能. 6.人眼看不到的光 (1)红外线:太阳光中色散区域红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做红外线,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太阳的热要紧确实 是以红外线的形式传送地球上的. (2)紫外线: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它在日常生活中有专门多应用.如医院常用紫外灯灭菌、验钞机. 适当的紫外线照耀对人体有益;过量的紫外线照耀却对人体有害,它能引发白内障,导致皮肤过早衰老,甚至发生癌变. 3.课堂练习: (1)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的__________实验计明了白光不是单色光,它是由七种 色光混合而成的,传播方向改变最大的是__________色光。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光源,光源可分为 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色光的三原色是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颜料的三原色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规律_________(〝相同〞或〝不同〞) (4)透亮体的颜色是由__________决定的,白色光通过绿色玻璃照在绿色的树叶上,树叶上呈 __________色,照在小白兔身上,小白兔呈__________色,小白兔的红眼睛呈_______色. (5)依照信息库中的色光混合原理图回答:如将红色光与青色光混合,会是什么光? (6)以下仪器利用红外线来工作的是 __________ ( ) A.验钞机 B.夜视仪 C.灭菌灯 D.三棱镜 (7)太阳射到地球的紫外线大部分是被空气中的 __________ ( ) A.二氧化碳所吸取 B.氧气所吸取 C.臭氧所吸取 D.水蒸气所吸取 (8)现有两个光源,一个能产生红外线,一个能产生紫外线,光源上无任何标志,你有什么方法能够区 分出来它们中哪一个是红外光源,哪一个是紫外光源吗?请讲讲你的方法,以及你那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七年级科学光和颜色教案

教师备课记录表

小结:板书:光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正在发光;2、光必须是自身发出的。如太阳是光源,而月亮不是光源;台灯只有在打开时才是光源。以上的月亮、宝石、电影屏幕、镜子类似光源却不能称为光源。我们却能看到它,是因为它能反射光,反射光再进入我们的眼睛,所以就看到了,并不是他们自身发光。而火柴、电视、火炬、各种霓虹灯,如果没有说明点燃过点亮也不能算作光源。 提问:你可以把它们按一定的共同特征分类吗? 答:光源还可分为天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夜光石)和人造光源(如篝火、点燃的蜡烛、照明灯、激光手电筒、手电筒) 【例1】:生活中许多物体可以发光,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C) A.水母 B.萤火虫 C.月亮 D.发光的霓虹灯 练1、下列物体中一定属于光源的是(D) A.电灯 B.蜡烛 C.钻石 D.太阳 【知识点2】:光的传播 一、光的传播 设问:1、你是怎么区分白天和黑夜的?太阳光从哪儿发出来的?太阳离我们近吗?那么太阳发出的光是怎么传播到地球表面的呢? 2、打开电灯时,整个房间都会亮吗?那么光是怎么从电灯传到各个角落的? 问:同学们看到过光传播的路径吗?那你能否作出一种假设,假设光在空气中是以什么路径传播的?你能否举出生活中你曾经能明显地看到过光的传播路径的例子? (放映机的光束;穿过森林的太阳光束;雾天车灯的光束) 提问:光能在什么物质中传播?(空气、水、玻璃……所有透明物质) 这些物质有什么共同特点?光总是沿着这样的路线传播吗?有没有条件限制呢? 演示:激光的图片(用激光手电,将光的红点射在墙上。) 活动:1. 将一束激光射到空气中,观察激光在空气中传播的路径。 2. 将一束激光射到水中,观察激光在水中传播的路径。 3. 将一束激光射到玻璃中,观察激光在玻璃中传播的路径。 小结:从这些实验可以得出:板书2、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提问:①那在不同的物质中呢?(在同一种物质中光线是直的,但射到两种物质的界面上时会弯折。)②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那光的传播需不需要介质呢?(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能够在真空中传播。)

浙教版七下科学第四单元第4节光和颜色练习含答案

第4节光和颜色 例1 下列物体中不是光源的有( ) A.太阳B.月球C.萤火虫D.猫头鹰的眼睛 例2 在“小孔成像”的实验中,如果使烛焰靠近小孔一些,那么,小孔后光屏上烛焰 的像将( ) A.变小B.变大C.大小不变D.不能确定 例3 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 A.日食和月食B.影子的形成 C.小孔成像D.先看到闪电而后听到雷声 图2-7 图2-8 图2-9 【探究】影子和小孔成像两个现象都是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的典型例证,是我们必须掌握的。例4绿色植物里的叶绿素是绿色的,所以( ) A.绿色光对绿色植物生长最有利 B.绿色光对绿色植物生长最不利 C.各种色光对绿色植物生长的作用相同 D.绿色开花植物最喜欢绿色光 (自贡中考题)在没有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舞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 A.全身呈蓝色B.全身呈红色 C.上衣呈红色,裙子呈蓝色D.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 【答案】D 答案1、B、D。2、B。3、D。4、B。 达标练习 1.下列是光源的是() A.月亮B.钻石C.放电影时的银幕D.燃烧的蜡烛 2.一个人沿马路行走时,经过一盏路灯,路灯照射出的人的影子长短会发生变化,其变 化的情况应该是( ) A.逐渐变长B.逐渐变短C.先变长,再变短D.先变短,再变长3.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的是() A.霓虹灯的灯光五颜六色B.彩色电视机的荧屏向面五彩缤纷 C.色彩丰富的中国水彩画D.雨后天空出现美丽的彩虹 4.下列有关紫外线的说法哪一个是不真实的() A.它使一些物质发荧光,B.它能晒黑皮肤 C.它由太阳发出·D.它的传播速度比可见光快 5.戴黄色眼镜看白纸,白纸变成黄色,这是由于( ) A.白纸反射的光通过黄色镜片时,被镜片染上了黄色 B.白纸能反射黄色的光 C.通过黄色镜片看一切有颜色的物体都是黄色 D.黄色镜片只透过白纸反射光中的黄光

第一节《光的色彩 颜色》教案(苏科版初二上) (4)

第一节《光的色彩颜色》教案(苏科版初二上) (4) 【教学设计】: 本节为新授课。教学内容有光的色散〔实验〕、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的对比和光具有能量,它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光知识的基础。在往常的教材中,该节为选修课,现在的教材为必修课,教学方式也起了大变化,教师是引导者通过启发引导,引发学生用直觉思维进行〝猜想〞,提出咨询题可能的结果,然后再通过实验方法对提出的咨询题和猜想进行探究和验证。 在教学设计上,课前组织学生收集材料内容包括生活中的光源、光的色散现象、光具有能量的相关资料,布置学生走访照相机馆了解滤色镜的相关知识,课堂上让每小组同学上台汇报,整个教学过程突出学生的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猜想,调动其主动探究的积极性,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成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光源,明白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了解光的色散现象,认识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3明白〝对比〞也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4认识光具有能量,了解太阳能的作用。 能力目标:1能够识辨自然界和生活中哪些物体属于光源。 2培养动手实验能力。 3搜集资料,组织整理材料的能力。 4小组成员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5体验对比的研究方法。 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爱好、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适应。 2激发学生进一步探求颜色之谜的爱好,使学生领会色彩世界的缤纷多彩,感受到热爱自然、靠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光的色散和色光的混合 【教具学具器材】 教具:幻灯机、蜡烛、电灯、三张玻璃纸〔红、绿、蓝〕、颜料工具一套、太阳能小电扇 学具:三棱镜、平面镜、太阳能帽、肥皂泡泡盒,太阳能运算器、光盘、颜料工具一盒、三张玻璃纸〔红、绿、蓝〕 器材:彩色电视机、放大镜 【教学过程】 教学时期与 时刻分配 教师引导学生活动讲明 一、引入 课题 〔3’〕当我们走进一间暗室,通常会 形容黑得伸手不见五指,那如 何样才能看到手指呢? 什么缘故? 生活中有哪些发光的物体? 生1:打开房间的灯 生〔齐〕:因为有光线进入我 们的眼睛 给学生展现 几幅图片,让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浙教版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第4节光和颜色-教案

2.4光和颜色 课题 2.4光和颜色(2)日期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了解太阳光的组成,知道白光是复色光 2.了解光的三原色是:红、蓝、绿及三原色的组合后的颜色 3.了解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4.知道看不见的光:紫外光和红外光 5.知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和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 重点 难点分析白光是复合光,三标棱镜对白光的折射作用,物体颜色的成因 理解白光的色散现象及规律;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和透明物体颜色的成因 课程资源 的准备 教学预设调控对策[准备引入] 打开窗帘让学生判断射入的光是什么颜色的? [课题揭示]让学生玩用肥皂水吹泡泡的游戏。同时观察泡泡的颜色? 展示图片:彩虹图片 演示:让一位学生上台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反射到白墙上,并观察白墙上光的颜色。[新课展开] 四、光的色散 提问:白色的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和肥皂泡后,为什么会出现七色色呢?经过三棱镜后也出现了七种颜色,说明白光是单色光吗?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呢? 讲述: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七种颜色的现象称为光的色散,是由英国物理学家牛顿首先发现的;生活中的哪个现象就是光的色散现象?——彩虹 观察: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电视屏幕上的颜色。能看到几种颜色。 太阳光的组成——太阳光是一种复合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注意与生活中说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不同。 五、物体的颜色小游戏 找一找墙上出现了几种颜色? 动画演示:光的三原色及

5.1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展示图片:展示几幅有关各种物体颜色的图片 讲述: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五光十色,美丽动人,有红色的花,绿色的草,蓝色的天空,白色的云朵……各种物体都具有 各自的色彩。可是,这些艳丽的颜色,在漆黑的夜里就统统消失了。这说明只有在阳光(白色光)的照射下,物体才呈现出颜色。那么,为什么在同样光源的照耀下,各种物体会有不同的颜色呢? 1.看到物体颜色的条件:哪种单色光能进入眼镜,看到的就是哪种颜色。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不同的物体,对不同颜色的光线,吸收能力和反射能力又各不相同。被物体吸收的光线,人们就看不见,只有被反射的光线,人们才能看到。因此,某种物体能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在我们看来,它就具有什么样的颜色。 演示:课件演示各种光的反射与颜色的关系。 讨论:现在你能说说:红色的花为什么会呈红色?白色的衣服为什么呈白色?黑色的布为什么呈黑色? 那么透明物体的颜色形成的原理也是这样的吗? 小实验:每个小组中的一个同学用一幅自制的眼镜,观察一张白纸。现象交流:思考:你认为透明物体的颜色的形成,是因为对太阳光的反射还是某种色光能透过形成的。透明物体的颜色:决定光透过的颜色,能透过什么颜色的光,就显示什么颜色。如:红色透明体只能透过红光。 观察:我们的教室玻璃窗用的是什么颜色的玻璃?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思考:你有没有见过家里的阳台上用的是蓝色玻璃?白天你在室内是感到亮还是较暗?为什么呢?家里物体的颜色有变化吗? 5.2.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讲述:电视屏幕上只能观察到三种颜色:红、绿、蓝。但是我们却能看到更多的七色。这是怎么回事呢? 红、蓝——品红色红、绿——黄色绿蓝——青色红、绿、蓝——白色六、看不见的光 演示:用摇控器转换电脑,让学生思考,摇控器是什么实验转换的?二色、三色的混合色。 课件演示:颜料三原色的混合结果。 回忆:耳能听到所有频率的声音吗?20——20000HZ

光和颜色教学设计

篇一:《光的色彩颜色》教学设计 《光的色彩颜色》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一)内容与地位 1、地位与作用 《光的色彩颜色》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是对颜色之谜的揭秘。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为知道级,与前后知识点联系不太紧密,而且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各种颜色,但对颜色成因知之甚少,有比较迫切的了解需求。因此,本节课确定为让学生掌握白光色散知识点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用实验来探究物理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了解了一定的光学基础知识,初步知道科学探究过程,在能力方面具备了一定的对现象的观察与分析能力,但在理论上对一些现象还不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光的色散和色光的混合 难点:色光的混合及物体的颜色 (四)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知道光的色散现象。(2)知道光的三原色。 (3)会用色光的混合和物体颜色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把白光分解成为各种色光的实验探究。(2)感受色光混合的实验过程。 (3)经历研究透明体和不透明体颜色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性活动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激发他们乐于交流、善于合作的能力和尊重他人的意见。 二、教法和学法 根据新课标,“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的理念。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们设计了以下的教法与学法: (1)教法(2)学法 引导启发观察体验实验探究阅读自学演示与多媒体结合演示实验探究 三、教具、学具 学生仪器:手电筒、装有水的圆形烧瓶、三棱镜玻璃砖、放大镜、彩色透明纸、三色陀螺、学生活动卡、计算机等。 教师仪器:三棱镜、投影仪、三基色演示仪、彩色透明纸等。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 一是播放世博会开幕式精彩片段,二是展示大自然中彩虹图片。 看到世博的五彩缤纷,同学们感到兴奋和骄傲。看到天空的彩虹,同学们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同学们在骄傲和激动时,你们有谁思考过人类和自然如何创造的这五彩缤纷世界的?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究颜色之谜。 【设计说明】这样的新课导入激发了学生对要学的内容的兴趣和求知欲。 板书:3.1 光的色彩颜色 (二)、新课教学 投影展示四幅图片,找出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什么?他们自身都能发光。这些物理学中把他们称为光源。板书:一、光源 板书: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再从这四幅图片分析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同学们生活中还见到过哪些天然光源,

2.4 光和颜色(1) 教案(浙教版七年级下)

第4节光和颜色(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从几个物体中找出哪些是光源; 2、理解光传播和声音传播的区别: 3、光在同一种透明物体中沿直线传播; 4、记住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5千米/秒;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分析、比较、探究实验,构建光源、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等概念与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比较、探究实验,正确认识光源、光的直线传播规律,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探索小孔成像的特征。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从几个物体中找出哪些是光源 教学难点:小孔成像的实验探究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激光手电筒、全反射器、太阳镜、微机、投影机。 学生准备:太阳镜、激光手电筒、太阳底下树荫下的光斑实验探究、蜡烛、水槽、烧杯、带孔的纸板、厚的玻璃砖、果冻、水、蚊香、可乐瓶 四、教学预设 (一、新课引入) 读图:展示图片,一些灯光的图片 问:你为什么能看到这些图片?请你闭上眼睛,你还能看见这些图片吗?为什么? 生回答,师过渡:我们看见物体是因为有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而闭上眼睛,光 就没有进入我们的眼睛,那么光从哪里来呢? (二、新课教学) 举例:生活中哪些东西会发光? 生回答,讲出生活中的例子(如:火柴、电灯、电视、太阳、闪电、萤火虫、月亮、镜子等等) 师:请把你讲出来的例子找出它们的规律进行分类 学生讲述自己的意见,教师小结: 1.能够自身发光而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反射光的物体并不是光源。 演示一:用激光电筒,将光的红点射到墙上

问:你们看到光了吗?看到光传播的路径了吗?你能否做出一种假设,假设光有空气中是以什么路径传播的? 生:以直线传播。 问:你见过生活中的哪些例子吗? 生讲述,教师小结:(展示图片)放映机的光束;穿过森林的太阳光束;雾天车灯的光束;雨中车灯的光束…… 播放短片:1、一束光在水中传播的路线是怎样的? 2、一束光在玻璃中传播的路线是怎样的? 问:通过上面的实验,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生总结,教师小结: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资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问: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可以证明光是直线传播的? 生回答,教师小结: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激光准直等,并且用图片展示分析这些现象。 讨论:1、你们平时整队时,你们需要将队伍排整齐,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来判断队伍是否排整齐的? 2、有一个问题请大家讨论,凿火车隧道时最怕凿出的隧道不直,用今天的所学的知 识有办法解决吗? 3、在安装北京饭店电梯时,怎样使80多米高的电梯又正又直呢?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 1、看到前面一个同学的头,然后看不见前面的其他同学。 2、利用激光准直 3、工程技术人员用一束激光代替了铅垂线。在激光的帮助下,工程又快又好地竣工了。思考:用步枪瞄准射击时,当眼睛看到瞄准点、准星尖和缺口三者重合时,就认为三者处于同一直线上,这是什么道理? 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演示:准备三张带孔的纸板,中间还栓有细线,一位同学来观察一下灯光,看见灯光时细线处于的状态。 学生观看,教师解释:为了形象表示光的传播,我们可以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条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这种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叫做光线。(板图示范光线的画法) 讲述:光的传播速度很大,测光的速度是极困难的。第一个测量光速的科学家是伽利略,但遗憾的是他失败了,后来许多几代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测出的结果一次比一次准确,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较精确地测定了光速。现在公认的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299792458m/s近似等于3×108m/s

光和颜色教案1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实验中学七年级科学下册《1.4光和颜色》教案 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了解太阳光的组成,知道白光是复色光;了解光的三原色是:红、蓝、绿及三原色的组合后的颜色;了解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知道看不见的光:红外线和紫外线;知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和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和归纳方法探究光和颜色的关系,学会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科学观察、积极思考、相互合作的精神;通过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白光是复合光,三棱镜对白光的折射作用,物体颜色的成因。 【教学难点】 理解白光的色散现象及规律;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和透明物体颜色的成因。 【学习方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分析法、讲授法。 【学习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三棱镜、水、水槽、带狭缝的硬纸板、带圆孔的硬纸板、光屏。 学生准备:自制眼镜、完成光和颜料的三原色实验。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展示图片:彩虹图片 问:雨过天晴,有时天空会出现美丽的彩虹,你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吗? 演示:让一位学生上台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反射到白墙上,并观察白墙上光的颜色。 或演示书P19活动 [新课展开] 一、光的色散 提问:白色的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和肥皂泡后,为什么会出现七色呢?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呢? 讲述: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七种颜色的现象称为光的色散,是由英国物理学家牛顿首先发现的;生活中的哪种现象就是光的色散现象?——彩虹。 问:白光经过三棱镜后出现了七种颜色,说明白光是单色光吗? (不是,单色光是指不能再分解的光,复色光是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结论:太阳光的组成——太阳光是一种复合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注意与生活中说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不同)。

1.4光和颜色(第2课时)_教学设计

光和颜色(第2课时)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3节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了解太阳光的组成,知道白光是复色光;了解光的三原色是:红、蓝、绿及三原色的组合后的颜色;知道光的色散现象。 能力目标:知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和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培养学生用实验来展示科学现象、分析实验现象、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白光是复合光,三标棱镜对白光的折射作用,物体颜色的成因 三、教具准备 ppt课件、蜡烛、电灯、三张玻璃纸(红、绿、蓝)、颜料工具一套、太阳能计算器、电视摇控器一个、三棱镜。 四、课程设计 (一)课题引入:(展示彩虹图片)ppt02 提问:雨后见彩虹,你是知道它是怎样形成的吗? (二)光的色散 下面让我们来演示一下:ppt03 活动一:在盛有水的脸盆里斜着放一面镜子,试着把太阳光反射到纸上。不断调整镜子的角度,观察纸上出现的现象。 观察到的现象:纸上出现七色的光:红、橙、黄、绿、蓝、靛、紫;原因是水把光分解成七种颜色,再通过镜子反射出去。 活动二:将三棱镜放置于投影机光线前,并在黑板旁的幕布上仔细观察。 现象:在幕布上出现彩色光带:红、橙、黄、绿、蓝、靛、紫 (展示)光的色散原理图ppt04 分析图中一束白光经过三棱镜后在白纸屏上所成的各种颜色。 (师):ppt05 (1)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七种颜色的现象称为光的色散。 (2)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叫复色光。 (3)不能再分解的光叫单色光。如红光、蓝光等 介绍紫外线和红外线:展示遥控器,它是利用红外线的原理工作的,而验钞机是利用紫外线的原理进行工作的。资料:红光外侧存在一种人眼看不见的光,这种光具有明显的热效应,经过大量的资料证明,这就是红外线。 紫外线——在紫外光以外还有一种看不见的光。 讨论:你知道红外线与紫外线哪能些应用吗? 红外线的应用:红外测温仪;红外夜视仪、红外遥感、红外摄像仪、红外望远镜 紫外线的应用:荧光效应、杀菌、消毒的作用)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色彩颜色》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色彩颜色》教案2020-05-1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光源分类,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光的三原色及光具有能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太阳光的色散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以及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尊重客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光源的要领及知道白光是一种复合光。 2、色光的混合。 难点:物体颜色由谁决定的。 一、引入: 1、观看图片,切换幻灯片一片黑暗,引出光源。 二、新授: 光源 1、请学生例举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发光体,并展示图片观看常见的光源。 问题1:你刚才这些物体的共同点是什么吗?(光源的`定义) 教师引导对这些光源做一个简单的分类。 2、问题2:我这里还有个闪闪发光的宝石它是光源吗?并与学生讨论月亮、钻石、投影幕它们是否是光源。 观察光的色散

1、学生活动:下面让我们来再现一个伟大的实验――分解太阳光!学生利用手电和三棱镜完成光的色散实验。 问题3: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讨论太阳光是否是单一的色光。 2、教师利用“雨后彩虹”的例子,略加解释色散现象。 观察色光的混合 1、观看放大的手机和电视机屏幕,引出光的三原色,介绍色光的混合。 问题4:有没有一种简单的方法从白光中得到一种色光? 问题5(试一试):太阳光通过红色(蓝色或绿色)玻璃纸照到白纸上,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2、介绍滤色镜的作用 三、拓展延伸 物体的颜色 1、问题6:既然说到了玻璃纸这类透明物体,那么我们现在来讨论下这些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2、问题7:那么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谁来决定呢?(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并让学生回忆刚才的实验进而验证结论。 四、自主探究 活动3学生讨论结束后利用玻璃纸观看不同颜色的小兔子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五、自主学习 展示电筒点燃火柴。 光具有能量――光能 六、课堂小结、随堂反馈 七、作业布置

“光的色彩颜色” 教学设计

“光的色彩颜色”教学设计 顾永健姜忠年姜孝春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六中学(215126) 一、设计思路: “光的色彩颜色”是苏科物理八上的内容,主要包括“光源、光的色散、色光的混合、物体的颜色、光具有能量”等多个知识点。它们之间看似分散,实际暗藏了人类认识、发现和利用“光”的历史。因此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设计了一条“历史之旅”,既让学生看“风景”,较好地激发了探究物理的愿望,又让他们扮演小“科学家”,进一步增强了研究物理问题的兴趣、提高了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光源及分类 ②知道色散现象,知道白光是由七种色组成 ③知道光的三原色和物体的色彩形成原因 ④了解光具有能量,以及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太阳光的色散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②探究色光的混合和物体色彩的形成原因,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尊重客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通过亲身体验和感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科学知识打下基础。 ③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颜色之迷的兴趣,使学生领略色彩世界的缤纷多彩,培养他们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光的色散、色光的混合、探究物体颜色的形成 四、器材准备: 三棱镜、各种有色玻璃纸、手电筒、暗箱、布若干(红、白、蓝、绿、黑等) 五、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分别将红、黄、蓝三种颜料中的任意两种涂在课本P60WWW-1各方格内的两个圆圈中,观察重叠区域的颜色。 2.用放大镜观察正在播放节目的彩电屏幕,你能看到什么现象? 3、向父母请教(或通过网上搜索)了解彩虹是如何形成的? 设计意图: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物理学习的。设置课前预习作业,一方面可以唤醒学生已有经验,另一方面也能有效引导学生进行预习,为新课的学习作好准备。 课堂教学: (一)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国庆天安门夜景 国庆天安门夜景非常壮观,点缀其中的是就各种各样、色彩丰富的灯光。除此之外,你还见过哪些物体能发光? 设计意图:探究之旅从欣赏国庆60周年庆祝晚会上天安门广场美丽夜景开始,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其他发光的物体,充分激起学生参与的兴趣。 (二)新课教学 1.光源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展示一些图片,如“太阳”、“闪电”、“烟花”、“极光”、“发光的水母”、“完全燃烧的煤气火焰”、“不完全燃烧的煤气火焰”等。 结合课本内容,学生将以上发光物体的特点进行归纳:①可以自行发光(称为光源); ②可分为人造光源和天然光源;③不同的光源发出光的色彩也不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争论:月亮与太阳一样也能普照大地,月亮是光源吗? 设计意图:有关光源的知识比较简单,教师充分提供机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中再抛出“月亮是不是光源”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作出正确的判断,而不是教师去暗示谁对谁错。 2.光的色散 太阳是我们看到的最大的天然光源,太阳光是什么颜色的?给你一块三棱镜,你能通过哪些办法来获得太阳光的彩色光带?并交流各自的做法: ①通过三棱镜观察开着的日光灯; ②学生走到教室外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引到教室墙面上…… 学生观察,并初步获得太阳光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色光、“太阳光不单纯”等结论。

(八年级物理教案)光的颜色教学设计

光的颜色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教案 光的颜色”教学设计 _______ (省、市、区、县)_(省、市、区、县)第五 中学刘洪玉 设计理念 本课力图体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本课安排的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具有知识浅、实验操作方便的特点;结论易获得,适宜初中生探究。学生通过进行过程的自主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受到科学探究方法的教育;从收集的证据中,总结和归纳规律性的知识;从中获得成功的愉悦。 教材分析 光学是有用的,表现在它的知识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光可以分解也可以合成,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光学知识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诞生了彩色电视机; 光学知识与颜料混合的知识相结合展现出七彩的世界。本节教材尽量多地安排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观察、体验,获得最直接、最生动的实验事实资料,感悟实验方法对物理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成长。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跟颜料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二、过程与方法 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重点难点 学生自主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通过制定实验方案,自选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表格,记录实验发现,获得最生动的实验事实资料,总结和归纳规律性的知识,感悟实验方法对学习物理的重要性,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成功的愉悦。 教学准备 、器材准备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1章第4节光和颜色教案浙教版.doc

第四节光和颜色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习完感觉:声音一一“听”等知识点后,继续学习有关“看”方面的知识。山于小学的常识学习,对光的直线传播的性质,学生己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学生对光源的理解还是较弱的、对同一介质的理解还是欠缺的。也就是说光直线传播的前提条件他们根本不知,要不断的强调。 如果有条件,在室外有阳光的地方探究“大树光斑”实验、在暗室里探究“物体的颜色”实验是很能吸引学生兴趣的活动课。 本节在讲述过程中参插了好多探究实验,并一步一步深入,是很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处理的好,这节上起来会很有意思。 教学目标: 1、能从儿个物体中找出何种物体是光源。 2、理解光的传播与声音传播的区别。 3、记住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3X108米每秒。 4、通过观察了解太阳光的组成,知道白光是复色光。 5、知道不透明的物体和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 重点: 理解光的传播与声音传播的区别 记住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3X1O S米每秒 不透明的物体和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 难点:不透明的物体和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 复色光和单色光的区分 课时:2课时 知识点(板书设计) 1、光源:正在发光的物体 2、光的传播:同一均匀介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的传播速度: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V真= 3X10千米) 4、光的色散:红橙黄绿蓝靛紫(单色光和复色光) 5、物体的颜色:取决于它所反射的光 6、紫外线和红外线: 新课:

设置情境:一幅美丽的日出阳光图,激发兴趣。 『师』多美丽的阳光呀,它是谁发出的呀? 『生』太阳 『师』那你知道我们周围还哪些物体能发光呢? 引出课题:第四节光和颜色 大量图片,让学生来选择“哪些是正在发光的物体?” (教师纠正) 1、光源:正在发光的物体 提问:光源发出的光能在空气、水、玻璃等物质中传播,它的传播路线是怎样的? 让学生思考后,设计实验 小实验: 1、观察用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线是怎样的?-------------------- 2、观察用手电筒发出的光,在水中传播的路线是怎样的?---------------------- 3、观察用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玻璃中传播的路线是怎样的?-------------------- 『师』从以上实验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示例第4节光和颜色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各种不同颜色的玻璃片。 各种光源(蜡烛、手电发等)、水槽、玻璃砖、平面镜、光的色散演示仪、三棱镜、带圆孔的硬纸板,红、绿、蓝三种透明的塑料薄膜,红、绿、蓝三块有色玻璃,红、绿、蓝、黑四种纸屏。 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引入 设疑激趣:我们看到的物体的颜色为什么有的是红色、有的是蓝色、而有的又是黑色,夏天雨过天晴,天上为什么会出现彩虹?带上蓝色的有色眼镜看物体会是什么样子? 新课教学

光源: 设问:哪些物体能够自己发光?哪些是人照的?哪些是天然的? 学生举例归纳:能够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分为:人照光源、天然光源。 人照光源简介。 光的直线传播 设问:光发出后是如何传播的?直线、曲线?在水中呢?玻璃中又如何?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1: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线是怎样的? 观察并得出结论:光在空气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2:观察用手电筒发出的光在水中传播的路线是怎样的? 实验3:观察用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玻璃中是怎样传播的? 注意:可以在最后使光斜射到水面或玻璃面上,让学生观察到:虽然光在空气、水中、玻璃中传播的路线都是直的,但在空气与水、空气与玻璃的分界面处,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以加深对“光沿和直线传播”的条件——同一种均匀介质的理解,同时也为下一节讲述光的折射现象打下伏笔。 结论: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应用:“三点一线”,射击、站队、栽树。 光速 演示:闭合开关整个教室几乎同时被照亮。 设问:是离灯近的地方和远的地方,哪个先被光照亮?光传播需要时间吗? 讲解光速:光在不同的物质传播的快慢是不同的,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每秒达3×105千米,相当于每秒钟围绕地球赤道七圈半;在空气中传播比在真空中稍慢一点;在水中每秒钟传播的距离为真空中的3/4。 设问:光在一年可以传播多远?L=9。4608×1012千米。打雷时,为什么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百米比赛时,记时员,是见到发令枪冒烟就记时,还是听到枪声记时? 设疑:光速是如何测出来的?谁最先测出来?请同学们下去查找有关资料,下节交流。 光的色散 设问:雨过天晴,有时天空会出现美丽的彩虹,它是如何形成的?白光和红光比较哪个更简单一些? 实验探究1:在盛有水的脸盆里斜放着一面镜子,然后,把太阳光反射到纸上,不断调整镜子的角度,会看到七色光。 设问:七色光从哪里来的?水会变色?镜子会变色? 实验探究2:光的色散实验:让太阳光穿过一条狭缝,射到三棱镜上,从棱镜的另一侧的白纸屏上看到一条彩色的光带:且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4节 光和颜色教案

《第1节感受世界》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从几个物体中找出哪些是光源。 2、理解光传播和声音传播的区别:光在同一种透明物体中沿直线传播。 3、记住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5千米/秒。 4、通过观察了解太阳光的组成。 (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掌握课题解决的思维程序步骤,初步学会用光路图形象表示光现象的物理方法。 2、培养学生用实验来展示科学现象、分析实验现象、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 1、认识在同一种物体中光以直线传播,并能解释某些现象。 2、知道什么叫光的色散。 3、知道光源的概念以及光的传播速度。 4、了解红外线与紫外线及其应用。 三、教学难点 1、认识在同一种物体中光以直线传播,并能解释某些现象。 2、知道什么叫光的色散。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各种不同颜色的玻璃片。各种光源(蜡烛、手电发等)、水槽、玻璃砖、平面镜、光的色散演示仪、三棱镜、带圆孔的硬纸板,红、绿、蓝三种透明的塑料薄膜,红、绿、蓝三块有色玻璃,红、绿、蓝、黑四种纸屏。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利用媒体展示有关光的一些图片,在学生欣赏时提问:你为什么能看到这些图片?(因为有光进入了人的眼睛)请你闭上眼睛,你还能看见这些图片吗?(不能)为什么?(光没有进入我们的眼睛。) 新课讲解: 一、光源 问:那么光从哪里来?(学生举例) 你能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吗?(能够自身发光) 我们把能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观看媒体上播放出的一些物体,判断是否是光源)提问:我们经常说皎洁的月光,月亮是不是光源?光彩夺目的钻石是不是?为什么? 可我们明明看到了月亮钻石了,我们不是说看见物体必须有光从这个物体上射入我们的眼睛吗?(能反射光) 所以月亮钻石包括桌子、椅子也不是光源,我们却能看到它,因为它能反射光,光再进入我们的眼睛,所以就看到了。(为下节课引导) 二、光的直线传播 图片展示:放映机的光束;穿过森林的太阳光束;雾天车灯的光束;雨中车灯的光束。 设问:光发出后是如何传播的?直线、曲线?在水中呢?玻璃中又如何?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要想确切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的规律,同学们必须用实验自己去研究,实验中要注意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光可以在哪些物质中传播?这些物质有什么共同特点? (2)光在这些物质中是沿什么路线传播的? (3)光总是沿着这样的路线传播吗?有没有条件限制呢? 实验1: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线是怎样的? 观察并得出结论:光在空气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2:观察用手电筒发出的光在水中传播的路线是怎样的? 实验3:观察用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玻璃中是怎样传播的? 注意:可以在最后使光斜射到水面或玻璃面上,让学生观察到:虽然光在空气、水中、玻璃中传播的路线都是直的,但在空气与水、空气与玻璃的分界面处,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以加深对“光沿和直线传播”的条件——同一种均匀介质的理解,同时也为下一节讲述光的折射现象打下伏笔。 结论: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为了形象表示光的传播,我们可以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条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这种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叫做光线。(板图示范光线的画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