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正确读写四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3.通过反复朗读,了解少年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

教学重点:

了解当时社会背景,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你们读书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读书?你知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哪位名人说的吗?(周恩来)大屏出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读了课题之后,你有什么疑问?

为什么要为中华的崛起而读书?(你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

“崛起”是什么意思?兴起、振兴。

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周恩来总理资料。

3、周总理为什么这么小就立下这样远大的志向?那就让我们学习课文来解答这个疑问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写了少年周恩来的几件事?

2.大屏出示需要认识的生字.谁会读谁起立,当小老师领读,其他人跟读。

3、汇报学习生字的成果,教师相机点拨指导。生字中“嚷、惩、铿、锵”是后鼻韵,“范、巡”是前鼻韵。

4、交流记字方法、写字、读词,写在课本124页。

5、小组交流汇报:说一说课文写了少年周恩来的几件事?

课文写了三件事。第一件事讲12岁的周恩来刚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第二件事讲周恩来在租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敢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话的含义;第三件事讲周恩来在修身课上,表明自己的心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三、精读课文,感悟中华不振

1、再读课文小组讨论:使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

2、师:周恩来离开家乡来到东北,满怀憧憬,他想象中的中国是非常美好的,但他亲眼看到的却是中华不振。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疑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弄个明白。因而他背着伯父和同学来到了租界,大屏出示,了解租界。请你找找租界给他的印象是什么?用横线划出来。

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4、这一场景足以让我们气愤不已,但更气愤的还在后头。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正大声吵嚷着什么。请你默读第八自然段,把周恩来看到的事情用横线划出来。

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想一想当时这位妇女、中国巡警、那个大个子洋人以及围观的中国人都会说些什么?学生说一说,把当时的情景表演一下。

国家落后就要挨打,作为中国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欺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请你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

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齐读)

正因为中华不振,我们中国人才到处受欺负;正因为中华不振,我们中国才会成为帝国主义瓜分的对象;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振兴中华。

5、身为中国人,亲眼目睹这样的事情,我们怎能不激动不愤怒呢?其实发生这样的事情,在当时的中国,又何尝只有一件、两件呢?大屏幕出示补充材料《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四、总结

从租界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常思……12岁那年的沉思,决定了他一生道路。他在沉思什么呢?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五、板书:

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与伯父的对话

租界事件振兴中华

立志报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