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政协委员关于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建议

政协委员关于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建议

政协委员关于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建议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e15697245.html,

政协委员关于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高精尖经

济结构的建议

关于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建议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从增量扩能转向调整存量与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因素转向创新驱动的新常态,调整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

目前我区积极推动发展高精尖产业。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优势企业实施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鼓励帮助工业企业向总部和研发、营销、结算等产业链高端环节拓展;大力发展金融、科技、文创、影视、信息、商务等现代服务业;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促进旅游与科技、会议会展、文创影视等产业融合发展,快速推进高端精品酒店及乡村特色酒店建设,提高乡村旅游组织化、规模化程度;加快农业结构调整,调减高耗水农作物,推进现代高效节水果园和生态景观农田建设,促进一三产融合发展。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区高精尖产业占比还是较低,经济转型升级仍然任重道远。

每个行业都有高精尖内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就要挖掘出高精尖部分,并向此方向发展。因此建议如下:

1、鼓励传统企业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技艺,加大对特色工艺品和老字号产品扶持力度,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利用。支持传统企业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建立博物馆,申报非遗,并通过品牌授权、数字化应用等手段,促进文博非遗资源与创意设计、

浙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与对策分析

浙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与对策 陆根尧发布日期:2010/8/17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浙江新阶段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简要分析了浙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含义和路径,并着重从产业、企业、市场等多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浙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与对策。 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浙江新阶段经济发展之关键 改革开放以来,以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为特色的浙江经济发展迅速,全省人均GDP由1978年的381元,增加到2009年的44335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已达到6490美元。工业是浙江国民经济的主体,而传统产业又占相当高的比重。当前,浙江已形成一批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传统产业,出现了一批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的产业集群。其中,皮革、化纤、纺织、服装等行业的销售收入、利润和市场占有率都位居全国前列。 虽然浙江产业结构一直在优化之中,但传统产业在浙江国民经济中依然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2007年浙江制造业投资占工业投资总额的80%,而其中纺织业占了10.5%,位居第一,传统产业的投资规模依然较大。2007年,全国纺织服装等10个劳动密集型传统行业的产值比重是18.3%,而浙江是28.2%,比全国高9.9个百分点。《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指导意

见》(浙政办发[2009]72号)中所确定的产业集群试点20个行业中,也有12个属于传统产业。毫无疑问,浙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新阶段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 1、国内外发展环境迫使浙江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从国际环境来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当前国内市场已经国际化,国际竞争的影响也蔓延至国内市场,这迫使浙江企业必须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具体而言,一方面,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壁垒日益深化,如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等,并且低碳经济将加快发展,这对浙江对外贸易都将产生较大影响;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直接影响了浙江对外贸易的进程。以出口为主的浙江企业也往往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国际市场的压力从客观上要求浙江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才能继续保持出口增长的良好态势。尤其是金融危机使得国际市场需求萎缩,也使得不同国家、不同发展水平的传统产业竞争优势出现变化。以纺织产业为例,自20世纪80年代世界纺织产业生产中心转移到中国以来,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纺织生产地和出口地。这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很可能会加速中国沿海地区的纺织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或东南亚、非洲等地转移。 从国内环境来看,中国居民消费水平将普遍实现小康,更多的居民群体由“小康型”向“富裕型”消费结构过渡。以服装消费为例,居民消费总体上将从满足生活需要向重视服装质量转变,从追求物质消费向同时追求精神消费和服务消费转变。随着消费结构向高级化方向转化,一般品牌服装在总

产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

产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以下是产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我市机械制造、印刷装订、建筑材料、交通运输四大传统产业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逐步发展而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曾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在科学发展的新阶段,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需要看,从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看,我市四大传统产业竞争优势逐步弱化,发展后劲相对不足。如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助推我市科学协调发展,是推进繁荣幸福新**建设的重要课题。为此,市政协组织精干力量深入基层,采取走访座谈,调查问卷等形式就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具体调研与建议如下: 一、传统产业发展现状与制约因素 据统计,截止到“十一五”末,全市共有传统产业1153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安置就业人员59736人,占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纳税32098万元,占当年全市税收的%。分析“十一五”期间传统产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企业规模偏小。我市1153家传统产业中,规模以上企业(年产值XX万元以上)仅为47家,占总数的%。这表明传统产业中具有龙头带动作用、较大规模企业少,应适时转型升级。二是

纳税贡献不够大。XX—XX年我市传统产业纳税分别为27454万元、26344万元、28948万元、30968万元、32098万元,分别占当年全部税收的%、%、%、%、%。总体看“十一五”期间传统产业纳税贡献呈增长趋势,但增长幅度不大,占当年全部税收比例呈逐年递减之势。与高新技术产业相比较而言,以XX年为例,XX年118家高新技术产业纳税52769万元,而1153家传统产业纳税额仅为32098万元,仅占传统产业个数10%的高新技术产业却创造了传统产业倍的税收,这表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三是吸纳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我市四大传统产业遍布城乡,截止XX年底共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近60000人,为新时期增加农民收入作出了积极贡献。四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前景可期。我市四大传统产业均属民营性质中小企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但是正所谓“船小好调头”,中小企业应对个性化、多样化、快速变化市场需求的反应能力比较强。加之,四大传统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相对稳定的市场,相对成熟的经营模式,有了比较坚实的发展基础,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根本条件。 通过全面分析传统产业发展现状,制约传统产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科技投入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差。我市绝大多数传统产业由于企业规模较小,原始资金不充裕,在市场行情

加快宁波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路教学提纲

加快宁波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路 加快宁波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路 发布处室:重项办发布日期:2011-08-10 点击数:3339 【字体:大中小】保护视力色: “十二五”时期是宁波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既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也面临着许多机遇与挑战,抢抓机遇,破解难题,实现宁波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牢牢抓住经济转型升级这条主线。对宁波而言,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战略任务。“十二五”时期,宁波全市上下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积极行动起来,走出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转型升级的新路子。 一、今后三年是决定宁波转型升级命运的关键时期 “十二五”时期宁波要实现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必须转型升级,而未来五年关键在前三年。当前,宁波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正经受着市场格局既有国外市场发生重大变化又有国内市场竞争激烈的双重考验,要素资源既有供给瓶颈又有价格上升导致成本不断推高的双重困扰,节能减排既要完成硬指标又要保证城乡居民生态权益的双重压力,产业升级既要压“旧”淘汰落后过剩产能又要上“新”发展新兴产业的双重任务。宁波只有加快转型升级才能经受住这一系列挑战与考验。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次转型升级不

能是局部性、策略性、缓慢性的转型升级,而是要全局性、战略性、紧迫性的转型升级。 (一)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市场倒逼和机遇 宁波经济出口比重大、外贸依存度高、国际市场依赖性强。“十二五”时期,假如我们不提高制造业附加值和服务业比重,GDP要保持10%左右的年均增长,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则分别要达到年均20%以上增速才能实现。在主要发达经济体消费模式改变、失业率居高不下、主权国家债务危机持续恶化和贸易摩擦加剧的情况下,今后5年外贸要达到年均20%的增速非常困难。 上述情况对高外贸依存度和货物贸易占主体的发展方式形成倒逼。宁波必须要抢抓国家实施扩内需战略的新机遇、国际市场新变化孕育的新机遇,从简单地卖低附加值的“仿制品”走向卖拥有专利、标准、品牌的高附加值“智造品”转变,从主要做“有形的货物贸易为主”向“有形的货物贸易与无形的服务贸易并重”转变,从主要面对国外生产向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生产转变。 (二)劳动力对象、利益等形成的成本倒逼和机遇 长期以来,宁波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了低成本竞争型和低附加值型的产业体系。现在这种比较优势越来越成为劣势,面临着难以为继的困境。一是土地资源难以支撑。二是人口承载力难以支撑。三是生产要素价格难以支

产业结构升级的直接动力

理论 人民日报/2003年/01月/16日/ 产业结构升级的直接动力 张晖明丁娟 十六大报告指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0在经济发展中,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因素很多,如需求结构、供给结构、市场结构、技术变革等。在所有这些影响因素中,技术进步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直接动力。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可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进行分析。 从供给方面看,各产业出现的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影响其实际的生产过程,使要素投入配比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各产业产出的变化。这种变化由于在各产业是不相同的,会导致整个产业结构发生相应的改变。首先,技术进步通过更新完善原有的生产工艺和产业技术,促使该产业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其次,技术进步使得生产过程的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使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从而引起产业系统内不同产业比重的调整和变动;再次,技术进步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为企业效率的提高和新产业的兴起提供了高素质的劳动力。 从需求方面看,社会需求和需求结构的变动,直接影响到有关产业的要素投入,推动各产业部门出现不同程度的技术进步,促使产业结构发生相应变动。技术进步通常从以下方面引发产业结构变化:第一,技术进步促使新的机器设备和劳动对象大量出现,必然导致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需求结构和中间投入结构发生变动。原有的产业结构面临着新的技术结构选择,最终产业结构会发生适应技术进步要求的变化。第二,技术进步改善了产业的技术素质,提高了产品质量,增强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改善了出口产品的比较成本结构,从国际市场需求方面作用于国内产业结构和外贸结构,使其出现相应变动。第三,技术进步创造了新的产业部门,刺激和创造了新的需求,从需求方面拉动新兴产业的产生和发展。同时,技术进步还使原有产业的产品不断更新换代,使相应产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技术进步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反过来,产业结构升级也会通过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具体产业技术发展构筑高水平的操作/平台0,推进产业技术进步。有效发挥这种相互作用机制的作用,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都将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及中国经济新常态问题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及中国经济新常态问题 材料1 习近平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在战术上要高度重视和防范各种风险,早作谋划,未雨绸缪,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尽可能减少其负面影响。 摘自新华网 材料2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上半年经济总量增长7.4%,实属不易。经过30多年高速发展,中国经济已是一个巨人,总量基数很大,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所代表的增量不可小看。按今年的经济增速目标计算,全年经济增量就约达5万多亿元,约相当于1994年全年的经济总量。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按这个目标算每年7.5%左右的速度就够了。 持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成就巨大,难能可贵。还能不能继续保持那样的高速度?应该说,是做不到、受不了、没必要。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下降,制约着速度高不上去了。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也难以承受过高的速度。 摘自人民日报 材料3 新常态下,增长速度虽然放缓,但发展质量却上了一个台阶。随着资本、土地等要素供给下降,资源环境约束强化,要素投入和能耗污染较少的服务业脱颖而出,产业结构将不断优化;随着要素价格上涨、储蓄率下降,出口和投资增速放缓,消费需求持续较快增长,需求结构将不断优化;随着城镇化提速、产业转移,城乡区域结构将不断优化;随着劳动力供给减少,人力资源稀缺性凸显,收入分配结构也将不断优化。 摘自人民日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谈谈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新常态”的含义? (2)根据材料1、2、3谈谈如何在“新常态”下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答案】 (1)“新常态”是一个重大战略判断。“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速从高速转为中高速增长,速度虽放缓,但发展质量却上了一个台阶。它深刻揭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变化,标志着中国经济进入了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由此带来的影响总体上是正面、积极的。只要科学看待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中国经济发展必将频现新亮点。 (2)第一,新常态下,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更为迫切,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主攻方向是调整经济结构,要积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 第二,新常态下,经济发展从过去的传统粗放转为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这就要求我们在宏观调控上将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调控创新”,正成为中国经济巨轮的新舵盘。 第三,新常态下,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思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前者以后者为载体,工业化过程就是城镇化过程,互动才能实现良性发展: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城镇化发展的显著标志是城镇人口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而这是以

(完整版)东莞市关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东莞市关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东委发[2009]7号 为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推动我市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探索转型发展之路,2009年4月16日,我市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提出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目标、重点方向以及主要措施。 一、深刻认识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30年来东莞走的是一条典型的传统发展道路,尤其是集粗放型增长与外源型主导为一体的产业结构,带来了土地、人口、资源、环境等难以为继的突出问题。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已成为东莞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最核心任务,今天不主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明天就会被产业结构所调整。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持续加深,东莞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抗经济风险能力较弱等问题凸显,遇到了改革开放以来最严峻的挑战。同时,金融危机客观上带来了市场优胜劣汰的机会,利用时机重新洗牌,就能越洗越强。因此,我们必须坚定在金融危机条件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信心,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创造性地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广东团的讲话精神,强化机会意识,抓住国家政策更加有利、国际原材料大幅下跌和企业转型升级主动性更强、空间更大的时机,发挥我市软硬实力较为

雄厚的优势,继续坚持“四个忍得住”,下大气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矢志不移地抓转型升级,坚持保增长与调结构相结合,努力稳定加工贸易的增长,着力加快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再创竞争新优势,既为当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积极努力,又为今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条件。全市产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完成之日,就是东莞经济脱胎换骨之时,从而实现建设富强和谐新东莞的目标。 二、全面把握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和目标 工作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 年)》为指引,以省委省政府“三促进一保持”的决策部署为工作重点,以产业规划统领结构调整,以帮扶重点企业夯实产业基础,以企业转型带动产业链延伸,以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强化产业关键缺失项目招商,稳步推进低附加值项目有序转移,优化调整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确保全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双转型。 目标要求:通过实施科学有效的产业规划和政策,力争用10 年左右的时间,打造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并转”、高新技术产业和适度重化工业“两翼齐飞”、具有世界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通过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使产业发展转入自主化、高端化、规模化、集聚化、品牌化的轨道,实现三次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重点

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当前,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破解资源环境制约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目标要求,都对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必须将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作为未来5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是经济发展方式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症结,所以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所在。而扩大消费需求,是调整需求结构的关键环节,是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根本途径。因此要不断增强消费拉动作用。不断提升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突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布局合理、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要推进服务业现代化发展。 突出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为科技创新提出了新的需求、提供了新的动力,科技重大突破和创新会极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我国要赶上和超过一些发达国家,就必须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制高点。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科技竞争的关键在人才,加快建设宏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是关键。 突出优化社会管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必然带来利益格局、社会结构的深刻调整,必须进一步优化社会管理模式,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目的和重要动力。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推进基本公

2018年新旧动能转换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满分作业

新旧动能转换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满分作业 1.佛山陶瓷业已经成为中国陶瓷产业发展最完善的产业集群地。 2.产业生态、大数据、生产性服务业是产业互联网的三要素。 3.旧动能有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需求侧的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旧动能在传统经 学特别是凯恩斯经济学里面有系统的阐述,大家也都很熟悉。过去多年来,中 经济主要依靠需求侧的“三驾马车”拉动增长,尤其是投资。现在这“三驾马车 都遇到了新问题。 第二个方面是大规模的要素投入,尤其是大规模的要素的粗放投入,这包括 劳动投入、资本投入、资源能源投入以及环境方面的投人。这种粗放投入现在看 来也是比较旧的动能 第三个方面是GDP导向的考核制度。包括我们长期以来以CDP、工业增 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等指标为主的一套干部考核体

系。通过这样一套考 核体系来引导GDP或者经济的高速增长,这也是旧动能 所以,我们把旧动能概括为需求侧的“三驾马车”、大规模的要素投入、CDP 导向的考核制度等三方面。 4.从发展阶段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有序转换是推动经济平 稳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5.第二次工业革命以20世纪初福特汽车公司大规模生产流水线诞生为标志,或者以电气化、石油、汽车为标志。 6.在电磁理论出现之前,技术的发展大致是遵循技术—理论—技术的循环路径。 7.当前,中国并未完成工业化发展阶段,也未进入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特定发展阶段。驱动服务业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只是金融业和房地产业这两大部门。 8.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F ' error)提出的,20世纪50年代初,他针对古典经济学家的均衡发展观点,指 出现实世界中经济要素的作用是在一种非均衡条件下发生的, 9.新技术革命给生产带来的变化 第一是生产方式变革。

新常态背景下中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新常态背景下中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导读: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工业面临的发展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全球产业格局面临重构,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方兴未艾,锁定在全球产业链低端的中国工业也站在了一个转折点上,“转型升级”便成为了中国工业发展的战略选择,传统支柱产业作为中国工业经济的“中流砥柱”也必将寻求自己发展之路。现实中,各地纷纷报道了传统支柱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的成功案例,但综合各区域传统支柱产业发展的现实,中国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过程并不顺利,其中各类资源纷纷从实体经济中逃离,表明产业发展缺乏新的投资机会和利润增长点,而个别成功的案例并不能形成中国整体工业转型的主力支出。为了适应常态的发展形势,中国传统支柱产业的转型升级已然成为一项重点工程。当前,中国的传统支柱产业的支撑力明显弱化,支撑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的新亮点明显缺乏。为此,中国传统支柱产业需要向创新化、集群化、服务化、绿色化转型。 一、产业转型升级的内涵 当前学界并没有非常严格地对产业转型升级进行完整定义,通常认为,所谓产业转型升级就是从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升级,从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向低污染低能耗产业升级,从粗放型产业向集约型产业升级。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关键是技术进步。不仅仅是引进先进技术,而且需要在此基础上消化吸收,对其进行改进,并实施技术创新从而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技术体系。 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两个概念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产业转型更多地强调的是“转”,包括由低附加值产业转向高附加值产业,由投资驱动型产业转向创新驱动型产业,由粗放型产业转向集约型产业,由资源消耗型产业转向资源节约型产业,由环境污染型产业转向环境友好型产业;产业升级更多地强调的是“升”,包括产业链条升级、产品升级、工艺升级、功能升级。产业转型实际上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类似,而产业升级其实质就是提升产业在价值链上的地位。当然,转型与升级不可分割,相辅相成,以转推升,以升促转。 ★工艺升级: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提升生产效率; ★产品升级:推出新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 ★功能升级:向上下游价值链延伸,主要是由加工环节向研发、设计和营销、品牌等环节延伸,提升产业附加值;

浅谈信息产业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

浅谈信息产业结构调整 摘要:结构调整是我国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保持稳定的重要保障。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有着内在的联系,经济总量的高增长率多会伴随着产业结构的高变动率。因此,只有依靠我们持续不断地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才有希望。 关键词:结构调整;信息产业;结构升级调整 引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信息产业做为当今世界的主导产业。它的发展与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经济发展紧密相连。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还处在大而不强的发展阶段,在一些关键技术的突破上、产业的创新和产业的布局的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要想发展信息产业,一个适合本地区发展的信息产业结构至关重要。 一、信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信息产业结构调整的市场依据 1、信息技术——国民经济增长的新源泉 信息产业是一种主要依靠信息技术进步而发展的产业。标志信息技术进步的是计算机工业的不断发展,包括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的发展。 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信息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的进步又推动了信息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服务业的发展。 (1).信息技术结构 当今美国信息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以电子技术为支撑技术,其中包括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等。以信息材料为基础,其中包括电子材料及光学材料技术,以通信技术为重要的直接组成部分。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的结合,代表着美国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 (2).信息技术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 新兴的信息技术及其产业化得到迅速发展,引起产业结构和就业需求的巨大变化,经济面貌随即发生了很大改变,增长方式由资源消耗型向知识型和技术型转化,实现了从物质经济向信息经济的转变。不仅对发达国家,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同样适用。 2、信息产业——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 重视信息技术、创新、开发与产业化。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的竞争,篇二:浅析商业银行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论文 题目浅析商业银行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院系商学院专业姓名班级学号学籍编号指导教师 二零零九年十一月 《选题报告》 院(系):商学院 摘要 本文围绕商业银行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影响究竟如何这一主题,运用产业结构理论、金融发展理论、投资理论、等方法,借鉴国外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金融支持经验,结合我国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影响现状商业银行由十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影响最大,其主要通过信贷活动筹集和分配资金、收集与生产对产业结构变动有关的信息、对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融资支持等机制来对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实施影响。 关键词:金融,商业银行,资本市场,产业结构升级调整。

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思考

**镇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思考 结合**镇现有产业的布局和结构,谈谈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出一些对策措施和建议。 一、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先说说什么是产业结构,理论上讲产业结构是指各个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内部的构成和相互关系。因为今天不是专业的学术讨论会,我就用最简单、最通俗的语言来描述,就是我们现在有那些产业,各自所占的比重如何?比如我们这里,农业上比较弱些,工业上主要有水泥、电解铝与铝的精深加工、碳素、石墨等,服务业上运输物流有一定基础等。这些构成了我们**镇产业结构的基本情况。 接下来就讲讲为啥要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转型升级。 大家都知道,2008年爆发了全球金融危机,全世界都受到了冲击,在座的有搞企业的,可能感触比较深,好像突然一夜之间,自己的产品不好卖了,销售市场出问题了,企业被迫减产甚至停产;也有不是直接搞企业的,同样受到了冲击,比如,股票等突然大幅贬值了。在这场危机发生之初,有经济学家讲,因为我们河南的产业出口占的比重较小,危机可能对我省经济的影响较小,GDP甚至有可能再往前移移位次。现在看来,这种看法错了。事实上,这场危机对我省经济的负面影响比沿海省份还要大,危机过后经济的回升也落后于沿海省份。原因是啥?答案有二:一是经济的结构不忧;二是产业的竞争力不强。比如,之前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主要走靠拼资源、拼能耗来做大做强的路子。走到现在,突然发现,这条路资源难以为继、环境难以为继,紧接着是民生难以为继。在这里主要说说资源,以和我镇产业紧密相关的煤炭和铝矾土为例,按照目前的开采速度,我省煤只剩几十年的开采时间,铝矾土只够开采17年。也就是说,到时候基本的资源都没有了,不及早调整、转型能行吗?既然找到问题了,怎么办呢?路子只有一条,那就是调结构,快转型。其实,最近几年,我国领导人从国家长远发展考虑,一直反复强调要走科学发展之路,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国家有关

产业结构的升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产业结构的升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产业结构升级包括几个方面: (1)由以轻纺工业为主要经济结构上升到以重化学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 (2)由以原材料为重心的经济结构上升到以加工组装为主的经济结构; (3)由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上升到以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 此外,从整个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变化看,产业结构升级还包括国民经济重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进而向第三产业的升级。 中国 第二三产业比例逐年增大,第三产业增长最快,第一产业比例下降

现代制造业推动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升级模式——芝加哥自1837 年设市以来,芝加哥作为五大湖的中心、国家

铁路干线枢纽,处于盛产钢铁、牲畜和农产品的中西部,其 北美大陆的核心地理位置成就了城市长达一个多世纪的 繁荣。但是自20 世纪60 年代末以来,作为“锈带”之都,芝加哥也没能逃脱席卷整个中西部的经济危机。 为应对严重的经济危机,从60 年代开始,芝加哥就研 究新一轮的城市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问题,80 年代最 终确定并贯彻执行了“以制造业为依托、服务业为主导的 多元化经济”发展目标,顺利实现了由制造业基地向全球 化城市的转型。这一成功转型带来了明显的成效,2003 年 城市人口回升到290 万人,市区面积591 平方公里,成为 国际航空运输中心、国际(美洲)光缆通讯的中心,被称为美 国的制造之都、金贸之都、会展之都、文化教育和工业中 心,基本形成以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中心的多元化 经济发展。2003 年芝加哥生产总值1100 亿美元,人均4.1 万美元。 在全球经济中处于战略位置的城市往往倾向于脱离 其所在的地区,在广泛的世界范围内寻求发展,但芝加哥 是个例外,它同地区经济的联系极其紧密。大芝加哥地区 的内地贸易要多于世界贸易,其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有 赖于制造、仓储和交通业的发展。中西部的很多小型工业 城市仍然是机械、机床、汽车配件和其他产品的强有力的 出口方。芝加哥正是依靠综合、密集和多样化的中西部经 济,完成了其全球化城市的转型。 与美国其他特大城市相比,芝加哥是一个非常巨大的 制造商。中西部的资本货物(如农用机械、重型卡车、建设 机械等)以及耐用消费品(汽车等)产业的就业和总产出仍 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中西部制造业的密集对芝加哥有直 接和间接影响,直接影响是芝加哥都市地区仍保留了制造 业,其产量和海外出口仍很可观;间接影响是芝加哥很多 商业服务来源于或关联于地区制造业甚至是农业。芝加哥 与中西部各州之间相互依存度高,这也是城市得以保持活 力的一个原因。中西部制造业产品贸易极度繁荣,促使高 度专业化的生产部门必须实行跨越各州的密切协作,这就 进一步推动了陆地交通的兴盛。而芝加哥是全美交通改革 速度和力度最大的城市,它作为中西部货物运输、配给的 枢纽地位一直就未曾动摇过。

关于加快我省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关于加快我省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大力发展优势传统产业,初步建立了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家具制造、家用电器、金属制品、轻工造纸及中成药制造等8个行业为支柱的优势产业体系,为推动我省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省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提升我省优势传统产业竞争力,促进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核心任务,以企业为主体,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信息化为手段,以各类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等为载体,大力推进技术改造、研发设计、品牌提升、渠道拓展和产业链整合,促进优势传统产业走上创新型、效益型、集约型、生态型发展道路,加快做大、做优、做强。 二、主要目标 到2015年,我省优势传统产业发展实现以下目标: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以上,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18%,开展技术改造企业达到90%以上;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 9%,省级以上研发机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等)达到600家,产品技术含量国内领先,技术出口占产品出口比例进一步提高;形成5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建成10个左右广东商品国际采购中心,打造一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品牌;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企业2-3家,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5万元/人以上;信息技术应用率达到90%以上;节能技术进一步应用,“十二五”优势传统产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0%。 到2020年,我省优势传统产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2.2%,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企业达5家以上,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8万元/人以上。广东成为引领全国传统产业科学发展的示范区和全球传统产业研发、设计、制造、采购和营销的中心之一。 三、主要任务 (一)强化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鼓励优势传统产业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抓好核心技术产业化、先进装备更新、信息技术应用、品质提升、工业设计等主要环节的升级突破。制定发布《广东省鼓励进口产品和技术目录》,鼓励传统产业企业扩大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国内短缺资源和节能环保等产品进口,落实《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11年本)》鼓励类内资项目进口设备免关税,以

浅谈产业结构转型的发展和趋势

浅谈产业结构转型的发展和趋势 摘要:产业结构转型是现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用工成本不断提高、金融危机的冲击、环境污染的严重,原来的粗放型经济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发展形势,经济转型势在必然。产业调整是经济转型的关键环节,它的好坏关系着下一轮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产业结构转型关系着千千万万个企业的生死和老百姓的就业形势。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和趋势在文中进行分析。 关键词:产业结构转型、服务业、市场、创新

正文:1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新起点 ■我国产业结构应由原来的低收入国家水平向中等收入国家发展水平提升。 ■进一步的发展就是以城市为主导,促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走到了新的起点,这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在我国的GDP总量达到世界第二之后,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已由经济总量转向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也就是说,在这个新起点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需要由速度转向结构。去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将结束持续30多年的10%左右的高速增长期,转向8%左右的中高速增长期。增长速度减缓固然有外部市场的原因,但更多的是我们的主动调整。特别是,这个“调速”为调整产业结构、争取长期的稳定增长提供了机会。 过去人们特别重视企业竞争力,这是个需要通过改革和企业制度创新来解决的问题。发展的实践已经证明,产业竞争力比企业竞争力更重要。就如波特所说的,竞争力以产业为度量单位。对企业来说,产业的机会与威胁决定了竞争环境的优劣。当然,就竞争环境来说,它既伴随着风险,又隐含着回报。在这里,我们不妨看看企业竞争力与产业竞争力的关注点和落脚点有何不同?企业的竞争战略目标是让公司在产业内部处于最佳位置。但对国家来说,国家的竞争力在于产业创新与升级的能力。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竞争优势,最为重要的是发展同时代处于领先地位的新兴产业,特别是对主导产业进行持续更新,最终要形成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

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 新桥中学程小平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图掌握上海改革开放后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情况;了解我国的、松江 的产业结构调整情况。 2.举例说明产业结构升级、转移与优化的意义;认识产业结构升级与转移 之间的内在联系。 3.提高从图表资料中获取信息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方法与过程: 通过阅读各种相关的图表资料,采用学生讨论、独立思考等方式,认识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过程,突出学生在教学的主体地位。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根据区域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协调发展三大产业;在发展经济过程中要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教学重点:改革开放后上海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 教学难点:产业结构升级与转移之间关系。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比较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农民工 二、产业结构 1、读“中美两国产业结构比较”图,思考: 中国产业结构呈现怎样的特点?中美两国产业结构不什么不同? 2、师生共同分析。 三、产业结构升级与转移: (一)产业结构升级: 1、阅读教材P101第一段,理解产业结构升级的涵义。 2、读“中国产业结构变化图”:

改革开放后中国产业结构和就业人口如何变化?为什么会这样变化? 3、师生共同分析。 (二)产业转移: 1、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读“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图”,并与全国比较。 2、案例分析——上海的纺织工业。 3、产业转移原因分析。 4、近十年来我国的产业转移:沿海企业向内地、台湾产业向大陆。 案例分析——吸引台湾企业在松江投资办厂因素可能有哪些? 小组讨论,师生交流归纳。 5、上海产业结构调整。 四、产业结构优化: 1.西藏与上海产业结构比较:结构异同点?原因分析。 小组讨论——师生交流归纳。 2.产业结构优化涵义。 3.学生观看“中国产业结构”的视频,思考。 4.读图分析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情况。 五、小结本课: 六、练习: 教学说明: 本节课采用较多的数据资料,在设计教学时,紧密结合上海“十一五”规划及松江的外资(尤其是台资)企业多情况,采用学生讨论、比较、读图分析等方法,使学生理解产业结构升级、转移与优化的意义。 通过中外、上海与西藏产业结构的对比分析,认识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协调发展三大产业,在发展经济过程中要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方向和动力_洪银兴

经济学报 二○一四年 第一期 转型与发展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方向和动力 洪银兴 (南京大学商学院,江苏南京210093) 摘要:中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也就是进入新的起点。经济发展的着力点需要由速度转向结构,经济长期增长的引擎由外转内,扩大内需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点。与此相应,我国的产业结构也应该由外需型结构转为内需型结构。产业结构定位就要由比较优势转向竞争优势,通过产业创新培育产业的竞争优势。内需型产业结构的重要特征是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增长。创新和市场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两个杠杆。市场选择和优胜劣汰淘汰过剩产能。产业创新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产业结构升级;创新驱动;新兴产业 作者简介:洪银兴,男,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宏观经济研究。 中图分类号:F06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504(2014)01-0057-06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阶 段。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的主攻方向。其中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结构调 整的中心任务。市场和创新将成为现阶段产业 结构转型升级的两大杠杆。 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新起点 在当前阶段研究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明确 经济发展的新起点。中国GDP的总量达到世界 第二。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由经济总 量转向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在这个新起 点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需要由速度转向结构。 从现在起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将结束持续多年 的10%左右的高速增长期,转向8%左右的中高 速增长期。增长速度减缓固然有外部市场的原 因,但更应看作是主动调整。这是产业结构调整 给长期的稳增长提供的机会。 过去人们特别重视企业竞争力,这是需要通 过改革和企业制度创新来解决的问题。发展的 实践证明,产业竞争力比企业竞争力更重要。就 如波特所说的,竞争力以产业为度量单位。对企 业来说,产业的机会与威胁决定了竞争环境。这 种环境既伴随着风险,又隐含着回报。一个企业 的竞争战略目标在于使公司在产业内部处于最 佳定位。对国家来说,国家的竞争力在于其产业 创新与升级的能力。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竞争优 势,最为重要的是发展该时代处于领先地位的新 兴产业,特别是主导产业的更新,形成具有自主 创新能力的现代产业体系。[1] 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直接决定我国产业结

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路径研究

试析我国产业升级路径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10年GDP达39万亿人民币,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受各方面的约束,中国目前的产业结构竞争优势下降,新的竞争优势产业又还未形成,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迫在眉睫。 一、产业升级的必要性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一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离不开国际分工角色的转变。国际分工大致有三个层面:一是欧美发达国家,主要是国际科技创新的源泉和产品及服务的消费中心;二是人口众多或劳动力价格低廉的发展中国家,主要负责产品加工;三是资源丰富的国家,为全世界提供矿产资源。而中国基本处于国际分工的中上游,靠资源耗费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参与到国际生产中。这样的一种生产模式如今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首先,中国面临着越来越强的资源约束:一方面,低端工业巨大的资源需求和我国资源供给不足导致了资源供需矛盾尖锐:中国的耕地面积已经全线逼近18 亿亩的红线;仅正常年份中国的缺水量就已经达到400 亿立方米;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2010 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了54.8%,铁、铜、铝等矿产品的对外依存度均超过70%。另一方面,粗放型的工业生产模式无疑加速了资源约束的到来,中国万元产值能耗不仅远高于美国、日本、德国这些发达国家,甚至数倍于巴西、墨西哥这类新型发展中国家,单位资源产出效率仅为日本的1 /20,美国的1 /10,德国的1 /6。 其次,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基础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不再,人口红利逐渐丧失:一方面,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速大幅减缓,2004-2011年间,劳动年龄人口增量以每年13.6%的速度减少,2015年前后,劳动年龄人口将停止增长;城市劳动年龄人口增长主要靠流入的农村劳动力支撑,而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幅减少。另一方面,劳动年龄不断提高,中国目前是“未富先老”的状况。刘易斯拐点临近后,农村劳动力转移趋势逐渐下降,无限供给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劳动力工资、用工企业成本上涨,以低廉劳动力为立身基础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竞争力削弱,中国劳动密集型企业将无法与越南、印度等新兴世界工厂竞争。 最后,人民币升值带来出口竞争力的下降:近年来,人民币持续升值,在2005年7月21日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8.2765,而2014年1月2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0990。人民币升值降低了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阻碍我国出口增长。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一半以上的出口商品属于加工出口商品、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些产品完全依靠低廉的价格优势占据市场,人民币的升值意味着出口商品在国外的价格将要提高,对其国际竞争力有着极其不利的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资源密集型产业、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都不再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甚至是难以维系。唯有实现产业升级,才能带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而产业升级在于国际分工层次的升级——沿着工艺流程升级(Process Upgrading)、产品升级( Product Upgrading)、功能升级(Functional Upgrading)和部门升级(Inter- sector Upgrading)的路径进行(Hum- phrey,Schmitz,

关于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建议

关于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建议 【摘要】目前,在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和国内加快经济转型的背景下,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意义变得尤其重大。本文认为,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产业技术结构、产业组织结构、产业市场结构和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大调整期,中国经济已经到了只有转型升级才能持续发展的关键阶段。本报告建议,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产业转型、创新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产业转型、创新发展,提高第三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实施产业转型、创新发展,推动农民可持续增收等。 【关键词】产业升级创新发展第三产业 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面临的背景 众所周知,受国际金融与债务危机的不断深化和发达国家经济持续衰退的影响,我国GDP自2011年第四季度降至8.9%以来,直至2013年第四季度一直处于持续下降状态,同期投资、消费、外贸增长率也大都处于下降通道,财政收入增长率同样出现了持续下降(增长率已不足10%),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微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甚至出现了破产倒闭现象。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按照《决定》要求,“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正确把握机遇,力推转型升级,积极创新发展,具有特别重

要的意义。 二、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从2011年开始我国已经进入第四次产业大升级、经济大转型的新阶段。这是一次源于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全面深化改革《决定》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再工业化”。 第一,《决定》从制度、体制和政策实践等多个层面为企业、特别是中小微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例如,《决定》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通过“制定负面清单”打破玻璃门、弹簧门和旋转门,“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和“发展普惠金融”,“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等。 第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给我国产业升级经济转型提供的机遇。美国的“再工业化”,是其摆脱危机和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以高附加值高端制造业为重点再占全球实体经济产业链至高点的战略安排。为推进“再工业化”,美国加大了研发开支。发达国家越是“再工业化”,它们对我国传统工业制成品的需求就越无弹性。其挑战在于,如何使我国传统工业产品和装备制造进一步从低端转向中 端和高端,如何使我国各端产品高技术化和高附加值化。 第三,现代科学技术孕育着新的一系列重大突破给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