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控制研究

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控制研究

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控制研究
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控制研究

目录

一、引言 (1)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

(二)相关文献综述 (2)

二、审计风险的概述 (3)

(一)审计风险的含义 (3)

(二)审计风险的特征 (3)

(三)审计风险导向理论研究 (5)

三、审计风险成因分析——以科龙事件为例 (6)

(一)来自审计环境的审计风险 (7)

(二)来自被审计单位的审计风险 (8)

(三)来自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 (9)

(四)来自事务所的审计风险 (10)

四.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11)

(一)完善审计环境 (11)

(二)加强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 (12)

(三)提升注册会计师的综合素质 (13)

(四)加强会计师事务所抗风险能力 (14)

五、结束语 (15)

参考文献: (16)

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控制研究

——以科龙事件为例

摘要: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这直接影响着审计的成败,而审计结果又影响着投资者、雇员等相关利益集团利益。近几年来,我国会计市场接连发生重大诉讼案件,许多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都被牵扯到经济案件中,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反响,如何规避审计风险成为业界普遍关心的问题。审计方法、法律环境、内部控制制度、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等影响着审计风险的产生,本文从审计环境、被审计单位、注册会计师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的角度入手,解决审计方法不合理、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不强、法律环境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不严密等问题,旨在审计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范围。

关键词:审计风险;风险成因;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9

Research on the Causes and Prevention Control of Audit Risk

—In the Case of Kelon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 Hubei Normal University,

Huangshi,China,435002)

Abstract:Audit risk refers to the accounting statements is a major error or omission, and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issued the possibility of improper audit opinions after the audit.This directly affects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the audit, audit results will affect the investors, employees and other related interest groups. In recent years, China's accounting market in major cases, many of the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and public accounting firms are involved in the economic case, which caused a great echo in the society. How to avoid the audit risk become a common concerned problem in the industry. Audit risk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audit method, legal environment,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is high, the auditor's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and so on, this article from the audit environment, audit, the CPA and the accounting firm of angle,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audit method is not reasonable, auditors' professional competency, legal environment is not weak perfect,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is not strict, in order to audit risk down to the acceptable range.

Keywords: audit risk;risk ;risk control

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控制研究

——以**事件为例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

审计行业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建立和维护资本市场的发展上,审计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没有审计的金融市场是难以想象的。近年来,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诉讼案频频爆发,不断缠身的官司和高额的诉讼费用使得审计行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困扰。毕马威、德勤和普华永道等会计师事务所在2007年一年中,收到的赔偿诉讼中,索要金额超过了10亿元。而据统计,在2001年至2006年间,有110多家会计师事务所和120多名注册会计师受到了行政处罚。

严重的财务舞弊和审计失败案件不断曝光,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遭到了有关部门的处罚,作为连接投资者和筹资者桥梁的注册会计师行业面临着严峻的信誉危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一度陷入低谷,使得投资者对证券市场的信心严重受损,证券市场融资功能下降。同时法律诉讼不断,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所作的虚假陈述直接危害到了投资者经济利益。

2.研究意义

审计行业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优化资源配置、维护投资者利益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针对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法律诉讼呈现日益高涨之势,如何处理与公众的关系、树立客观独立的职业形象是整个注册会计师行业亟待考虑的问题,而且随着业务的增大使得注册会计师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树立更好的职业形象,赢得社会公众的信任,这一切都需要不断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加强对审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相关文献综述

针对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业界有不同的看法,其中胡春元(2001)在《风险基

础审计》中从内外两个方面来解释,他认为审计风险的外部原因主要受到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法律环境的影响,环境因素的某些变化使得审计风险增大;而审计风险的内部原因则有很多种,主要是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控制制度、管理人员、注册会计师个人能力和自身素质等,另外,来自外界的压力和审计方法等也影响着审计风险。

针对上述问题要采用“内外兼修,标本兼治”的方法来进行防范和控制,陈少华(2001)在《论防范企业会计信息舞弊的综合对策研究》一文中从被审计单位的角度提出,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层出不穷,这些制度的颁发对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还存在信息失真等严重问题,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因素之一是信息披露制度不合理、不科学。

而刘仲文在《会计理论与会计准则问题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中从审计的环境的角度出发,提出改善审计的外部环境至关重要,可以通过营造健全的法律环境、加强宣传、加强与有光部门的沟通从而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降低审计风险。

李凤鸣(2001)在《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的新发展》中从会计师事务所的角度出发提出公司法人治理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审计风险防范和控制的基本前提,他认为恰当的运用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提高会计及其他信息的可靠性和可信性,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徐宏峰(2007)在《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改善》一文中在分析了审计风险及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从内部审计的角度出发认为应该从独立审计准则、充分重视审计重要性、优化审计人员素质、加强职业道德规范等方面加强审计风险的控制。

董春丽在《构架完整的风险导向审计体系防范审计风险的发生、探索与开拓》一文中对风险导向审计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她分析了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弊端,并在此基础上强调了宏观上可能导致审计人员产生风险的原因,并且也完全适合了现代风险模型的转变,即将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合并为重大错报风险,加重了审计人员的责任。

二、审计风险的概述

(一)审计风险的含义

关于审计风险,目前国内外都没有形成一个完全一致的定义。其中国际审计准则第25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实质上误报的财务资料可能提供不适当意见的风险”;《美国审计准则说明》第47号则认为“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无意地对含有重要错报的财务报表没有是当地修正审计意见的风险”;而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虽然以上的三个定义对误报的界定范围不同,但其基本的表述是一致的。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存有重大错报和漏报的财务报表审计后却认为该重大错报和漏报并不存在,从而发表与事实不符的审计意见的风险。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包括财务层次上的和认定层次上的重大错报风险;而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认定存在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它错报是重大的,但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

(二)审计风险的特征

审计风险大总体上呈现出某些特性或特征,在探讨了审计风险的含义后,接下来阐述一下审计风险的特征:

1、审计风险的必然性

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独立于人们的意识之外,审计人员不能够彻底消灭它。人们只能通过对审计风险的研究,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对审计风险加以控制,降低其发生率,以减少损失,但是不可能完全消除审计风险。

2、审计风险的普遍性

审计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导致风险因素的产生,我国国家审计程序通常包括制定审计项目计划、审计准备、审计实施以及审计终结。可以看出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要,当然审计实施阶段是最为重要的,因为其中涉及到审查

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等,但是之前的审计计划以及审计总结也非常重要,特别是在近几年上市公司的业务越来越复杂,审计风险也越来越高,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哪怕是在审计计划部分一个小小的失误都有可能对后续审计工作的展开产生影响。可以这样说,审计风险的存在是由各方面的因素引起的,有什么样的审计活动,就有与之相适应的审计风险,并会最终影响总的审计风险。

3、审计风险的潜在性

审计风险只是一种可能的风险,它对审计人员构成的损失是有一个过程的,而这一过程的长短受审计的内容、环境、经济环境以及客户和公众对审计风险的认识程度影响。举例来说,如果审计人员发生了偏离客观事实的行为,但没有造成不良后果,没有引起相应的审计责任,那么这种风险只停留在潜在阶段,而没有转化为实在的风险。而且审计风险是在错误形成后并经过验证才会体现出来的,倘若人们无意中接受了这种错误,那么就不再进行验证,由此而应承担的责任或遭受的损失实际没有成为现实。

4、审计风险的偶然性

审计风险是由于某些客观原因或者审计人员并未意识到的主观原因造成,即并非审计人员故意所为,审计人员在无意中接受了审计风险,又在无意中承担了审计风险带来的严重后果。倘若审计人员因某种私利故意提出与事实不符的审计结论,则由此承担的责任并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审计风险,因为这种审计人员故意的舞弊行为本身就受到职业道德的谴责,应承担法律责任,更谈不上对审计风险进行控制。

5、审计风险的可控性

众所周知,审计人员要为其报告的正确性承担责任,然而现代审计的发展表明,审计职业界被越来越多的审计风险捆住手脚从而失去其活力,我们应逐步向主动控制审计风险的方向发展。正确认识审计风险的可控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应克服对审计风险的恐惧感,虽然审计责任会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一旦其发生,会对是审计人员的职业带来重大影响,但我们可以通过识别风险领域,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避免,没有必要因为风险的存在,而不敢承接客户,这就好像人都会走向死亡,但生活还是要继续的。只要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仍可对客户进行审计。其次,我们意识到审计风险是可以通过努力降低其发生水平的,

这可以促使我们研究审计理论,提高审计质量。

(三)审计风险导向理论研究

传统审计风险模型是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1983年提出的,该模型是: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可以解决交易类别、账户余额、披露和其他认定层次的错报,并发现由于经济交易和事项本身的性质和复杂程度发生的错报,或者企业管理当局由于本身的认知和技术水平造成的错报,以及企业管理当局局部和个别人员舞弊和造假造成的错报。从而将审计风险(此时体现为检查风险)控制在比较满意的水平。但如果存在企业高层串通舞弊、虚构交易,也就是战略和宏观层面的风险,运用该模型便会捉襟见肘了。

现代审计风险模型是应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指导审计实务的工具,以被审计单位的战略经营风险分析为导向进行审计因此又被称为经营风险审计,或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按照战略管理论和系统论,将由于企业的经营风险所带来的重大错报风险作为构成审计风险的一个重要要素进行评估,是评估审计风险观念、范围的扩大与延伸。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审计委员会发布了一系列新的审计风险准则,对审计风险模型重新定义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现代审计风险模型是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继承和发展,在传统审计风险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形式上有所简化,但审计风险的内涵和外延却扩大了,其中重大错报风险(包括两个层次:会计报表整体层次和认定层次)。认定层次风险指交易类别、账户余额、披露和其他相关具体认定层次的风险,包括传统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认定层次的错报主要指经济交易的事项本身的性质和复杂程度发生的错报,企业管理当局由于本身的认识和技术水平造成的错报,以及企业管理当局局部和个别人员舞弊和造假造成的错报。会计报表整体层次风险主要指战略经营风险。把战略风险融入现代审计模型,可建立一个更全面的审计风险分析框架。战略风险是审计风险的一个高层次构成要素,是会计报表整体不能反映企业经营实际情况的风险。这种风险源自于企业客观的经营风险或企业高层通同舞弊、虚构交易。

1.从战略风险来看:传统审计风险模型是企业的交易和事项在本身真实的基

础上,怎样发现会计报表存在的错报,将重点放在各类交易和账户余额层次,并不从宏观层面考虑会计报表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这就很可能只发现企业小的错误,却忽略大的问题;而现代审计风险模型解决的却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管理层通同舞弊、虚构交易或事项而导致会计报表存在错报怎样进行审计的问题。

2. 从审计战略来看:现代审计风险模型是在系统论和战略管理理论基础上的重大创新。从战略角度入手,通过经营环境—经营产品—经营模式—剩余风险分析的基本思路,可将会计报表错报风险从战略上与企业的经营环境、经营模式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在源头上和宏观上分析和发现会计报表错报,把握审计风险。在将环境变量引入模型的同时,引入审计并创立了战略审计观。

3. 从审计的方法程序来看:现代审计风险模型注重运用分析性程序,既包括对财务数据的分析,也包括对非财务数据的分析;而且分析工具多样化,比如战略分析、绩效分析等。例如毕马威为应用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的理念与方法,特意研究制定了经营计量程序,用以分析企业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的经营情况,以确定经营风险对财务结果的影响。

4. 从审计的目标来看:现代审计的目的是为了消除会计报表的重大错报,增强其可信性。为达到此目标,注册会计师应当假定会计报表整体是不可信的,从而引进全方位的职业怀疑态度,在审计过程中把质疑都一一排除。

三、审计风险成因分析——以科龙事件为例

在对审计风险有了一个简要了解后,下面我将以德勤-科龙事件为例分析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来自审计环境的审计风险

1.法律环境的不健全

法律是审计工作的依据,审计人员必须依照既定的法律规定来行事,法律体系是不健全的,这就容易造成监管环节薄弱。特目前我国对于审计工作具有规范性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案例》、《审计准则》。《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把审计监督制度确立为国际财政经济管理中的一项基本制度,奠定了我国审计监督制度的基本框架。而《中华人民共

和国审计法》是仅次于《宪法》的法律,是实施法,审计实施条例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法律效力仅次于法律的规范性文件,《审计准则》则是按照《审计法》和《审计法实施条例》规定明确执行的具体要求,是审计人员实行审计工作的依据。同样的与注册会计师联系紧密的是1993年10月31日制定的《中国注册会计师法》和1996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独立审计准则》,在1996年施行后该准在一直不读那的修缮改进和新增内容,但随着近几年经济迅速发展,也暴露出我国法律法规的种种不足。就审计这一方面来讲,对待“四大”的超国民待遇,造成了违规成本极低也是“四大”频频出事的重要原因。在美国一旦出现审计问题,会受到有关机构的严惩,股民也会运用法律武器讨回损失。比如说是普华永道曾卷入上世纪80年代的国际商业银行倒闭案,赔偿了1亿多美元,在中国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违法行为偏重于行政处罚,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审计风险。

2.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大众对审计风险的理解与理论界对审计风险的理解存在着偏差,人们普遍认为注册会计师完全承担着审计风险带来的一切责任。同时随着各项审计事业的发展,人们看到了审计在维护社会经济环境的健康稳定中起到的作用,人们对审计工作的期望和依赖程度愈来愈大,加之我国实行的是审计报告公开公示制度,这使得审计工作面临着极大的风险和压力。

3.竞争环境的影响

“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近年来,事务所在数量上快速增加,存在着“小、多、差”的状况,虽然德勤是“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但激烈的竞争环境还是给其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当然发展和维系客户也是其首要任务。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事务降低了被审计单位的选择标准。2002年之前,科龙的审计机构是安达信。2001年底,顾雏军掌控下的格林柯尔入主科龙。当年“ST科龙”的财务报表显示,其共计提坏帐准备及存货跌价准备6.35亿元,导致巨亏15亿多元。时任审计师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由于无法执行满意的审计程序以获得合理的保证来确定所有重大交易均已被正确记录并充分披露”而出具了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2002年,安然事件后,安达信在我国内地和香港的业务并入普华永道,德勤走马上任,为科龙审计了2002年至2004年的年报。德勤

从普华永道的手中接过科龙这个烫手山芋,自然是利益的驱动。

(二)来自被审计单位的审计风险

1.被审计单位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企业的规模大小、经营范围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性,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上市公司的业务越来越复杂,审计人员的工作范围也相继地扩大,审计工作愈来愈超出了传统的财务审计。这就导致审计人员在工作中会遇到许多之前没有面对过的任务,从而加大了审计风险。

2.财务信息披露的真实程度

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信息、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可靠,是否存在故意的漏报、错报情形,是否存在会计数据的计算、抄写错误;是否存在对事实的书疏忽和误解;对会计政策的误用等都是审计风险产生的源泉。2005年8月2日,证监会经过调查公布了《关于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涉嫌证券违法违规案件调查终结报告》。报告指出,通过虚构销售收入、少提坏账准备、少计诉讼赔偿金等手段,科龙从2002年至2004年分别虚增利润1.1996亿,1.1847亿和1.4875亿元。经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德勤-科龙事件中科龙财务造假、现金流量表重大错误对此次审计产生了很大影响。

3.被审计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审计评价是建立在真实、完整、客观的会计信息资料的基础上的,审计结论也应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的。科龙财务造假给审计人员提供了失真的会计信息,直接影响到审计评价的公允性,加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风险。而科龙的造假根源在于公司的治理结构,2001年,科龙通过股权转让引入“格林柯尔”实现了重组,但在顾维军的把持下,科龙内部人控制现象并未得到改善,从2002年开始科龙的会计数字游戏、关联方交易以及公司资金被掏空等一系列事件更加突出科龙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表面上,科龙形成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之间的权力制衡机制”但实质上公司治理仍存在严重缺陷。顾雏军利用其对公司的超强控制力,以其他股东的利益为代价为格林柯尔谋利,导致科龙陷入新的危机,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也是名存实亡。

4.经济利益的诱导程度

审计应具有客观、公正、独立的特征,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的关系应

该是完全独立,但在现行的制度和环境下很难实现这一点。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承担审计职责的会计师事务所是由被审计单位自行聘请的,也就是说被审计单位与事务所之间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一旦被审计单位不满意事务所的工作,则该事务所就可能被摒弃,被审计单位成了事务所的衣食父母和顾客,巨大的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事务所必然会为了迎合其雇主的要求,而做出使审计工作背离独立、客观、公正的要求,从而加大审计风险,导致审计失败。据悉,德勤在2002年到2004年间从科龙收取的年度审计费用合计高达1320港元,并且德勤在收取高额的费用后并未发表公允恰当的审计意见,也为揭示出科龙财务报告与实际情况的差异。

(三)来自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

1.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操守

审计人员是执行审计工作的主体,他们的职业胜任能力很职业操守直接影响到审计风险。审计工作是一个对知识性、专业性以及职业道德要求很高的工作,虽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脑能够代替人脑来完成许多的审计工作,但是仍然需要人工来完成许多的审计工作,比如:选择样本审计的范围、人工对账等,如果审计人员在职业操守和水准上有问题,会加大审计风险。德勤作为科龙的审计机构,其专业胜任能力毋庸置疑,科龙聘请国际“四大”之一的德勤会计师事务所来做审计,也相信其审计报告的公信力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者。然而,事实证明,如果审计师缺乏应有的职业谨慎和良好的职业操守,就可能成为问题公司粉饰其经营业绩的“挡箭牌”,并给事务所带来一连串麻烦。据报道,德勤为科龙审计中的两位注册会计师中的一位,自2002年以来同时为古井贡实施审计,巧合的是古井贡也在2005年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另一位注册会计师此前是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而中天勤由于在银广夏事件中存在重大审计过失,被财政部吊销了执业资格。

2.审计人员职业判断水平和职业谨慎性

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是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从被审计单位的选择、内部控制制度测试结果的评估、重要性原则运用、审计抽样方法的选择及审计评价等等这些都离不开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同时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谨慎性对审计成败也会产生影响。在科龙事件中,德勤在存货盘点的过程中显然缺乏必

要的职业谨慎,职业判断不准确,确定抽样盘点范围不适当,导致其未能发现科龙通过压库的方式确认虚假销售输入的问题,毕竟存货的监盘是审计程序的重要一环,若进行了账实核对,科龙虚增利润其实并不难发现。

3.审计方法本身的固有局限性

任何一种审计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作用的发挥,必须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现有的审计工作采用的是抽样审计的方式,通过样本审计进而推断总体,但是这种审计方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毕竟样本审计与总体审计之间是存在着误差的,若被审计单位本身内部控制制度很健全,则通过有限的样本审计就可以达到效果,相反,则有限的样本审计可能反应不了实质性的问题。另外,若审计人员未能选择合适的样本也会导致最终的审计结果不能代表总体的状况从而出现审计风险。

4.审计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指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独立于客户和其他单位之外,与客户和其他单位免除任何利益关系,以客观、公正的原则和立场分析、判断和处理问题。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的关系密切肯定会影响审计的独立性,审计工作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时,在实质上和形式上都应该独立于任何的委托单位和机构。

(四)来自事务所的审计风险

1.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

注册会计师行业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密集型行业,人力资源是会计师事务所最宝贵的财务,可以这么说导致财务舞弊风暴的最根本因素是人的因素,当然其中也包括会计师事务所的人。而这一切直接取决于执业人员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标准和知识背景,是否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以及事务所对人员的管理。众所周知,四大每年都会在我国高校大量招聘员工,但对专业要求不严,其中德勤、普华等反而更愿意招纳理工科员工。

2.内部监管制度的不健全

由于竞争的激烈,许多会计师事务所为了增加业绩而盲目地降低成本,没有建立严格的风险评估和业务质量控制机制,审计全过程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督,这就会造成审计风险失控。德勤从普华永道的手中接过科龙这个烫手山芋,自然是

利益的驱动德勤在2002年到2004年间从科龙收取的年度审计费用合计高达1320港元,并且德勤在收取高额的费用后并未发表公允恰当的审计意见,也为揭示出科龙财务报告与实际情况的差异,这让人怀疑德勤在科龙事件中是否卷入了科龙管理层舞弊中。

3.审计程序不合理

在执行审计程序方面,德勤出现了严重纰漏,对科龙的审计并没有尽职。据证监会调查显示:2001年10月1日至2005年7月31日,科龙及其主要附属的29家公司与格林柯尔公司或疑似格林柯尔系公司之间有不正常重大现金流40多亿元。而这些在德勤的审计报告中均为进行反映。通过调查可知:在02-04年间,德勤对科龙的期末存货及主营业务成本并不是通过有效的测试和充分抽样的进行审计确认的,而是直接按照科龙电器期末存货盘点数量和各期的单位平均成本确定期末存货余额,进而推算出其主营业务成本,这种审计方法和审计程序显然是不合理的。

四.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目前,审计界许多专家认为审计目标应向降低信息风险转移,这主要是因为社会公众对信息的需求量不断扩大。针对“科龙事件”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降低审计风险。

(一)完善审计环境

1.加强信息披露的监管,健全会计制度

持续的信息公开有利于消除证券市场上的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性,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科龙连续年度重要信息不披露,原因根植与我国上市公司缺乏自律,因此信息披露的真实性要在相关部门的监督下才能得以实现。所以应尽快建立和健全我国的会计制度,会计制度越健全,就越能够缩小上市公司在会计信息处理和披露中“自由”选择与主观判断的空间,从而建立健全公平公开公正的信息市场,使得上市公司公开的会计信息能准确的反应其实际的财务状况。

2.完善执业环境

净化和完善执业环境对审计行业的风险管理十分重要,要提供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保证信息的真实可靠,因为审计对象主要是会计信息,又采用抽样的方式,所以信息的真实可靠就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国家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职业资格的限制,提高入职门槛,挑选真正具备扎实的业务知识和综合素质的人才;并且加大对违法执业、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等行为的惩处力度;另外政府应减少对审计人员执业的干预,给审计行业创造一个真正独立的环境,从而达到控制审计风险的目的。

(二)加强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

1.全面衡量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

在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时,注册会计师应当首先了解关键的指标;业绩趋势;预测和预算分析;业绩考核和及利息政策等内容,从而从整体上把握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衡量指标的可靠性,判断相关信息是否可靠,并利用这些信息是否能够达到审计目标。如果被审计单位在没有合理基础的情况下,认为内部生成的财务业绩信息是准确的,而实际上信息有误,那么根据有误信息得出的结论也可能是错误的。因此,注册会计师应该全面的衡量评价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

2.全面评估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审计风险的构成要素包括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而重大错报风险的存在及其大小完全取决于被审计单位,注册会计师则只能控制检查风险。加强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评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判断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降低审计风险。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评价控制的设计来确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首先要考虑控制的设计,如果设计不当,不需要再考虑控制是否得到执行,同时可以公国调查询问观察控制的运用,并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测试等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全面评估,以防止或发现并纠正经济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达到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

3.谨慎选择被审计单位,严格把关签约环节

在这一点上德勤应向其他“三大”会计师事务所学习。在2005年普华永道被责令整改后,已下子放弃了原承接的京东方、黄山旅游等九家上市公司客户,

整改勇气令人钦佩;毕马威在锦州港出事后追溯调整该公司1995年至2001年年报。再看德勤,在科龙问题上,极力为自己开脱,声称是“某些固有局限”或者是被审计公司管理层造假等导致的。这种做法很明显是不正确的,在经过“科龙门”教训后,德勤应该严把承签约风险评估环节,可以通过设置专门的风险评估委员会和业务协调委员会,专门针对签约环节的审计风险进行评估和计量,出具低风险的风险评估意见报告后才能正式对该客户实施审计,否则就不接受该被审计单位的委托。

(三)提升注册会计师的综合素质

1.加强风险意识

审计风险管理,其优点在于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对待风险积极和主动的态度上,加强风险意识,是审计风险管理的基础。审计风险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中,加强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能使得他们在审计过程中始终保持谨慎的态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审计风险;同时会计事务所应加强内部治理,实行统一管理。在接受审计委托、计划和设计审计方法、实施审计过程、完成审计工作、出具审计报告等阶段进行质量控制,对审计业务的全过程实行多级督导和复核制度,设置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对各个分所审计质量进行监督,逐级负责,逐级把关,以确保工作质量那些没有风险意识或者是风险意识浅薄,在业务上自我满足、不思进取,不注重审计质量控制,没有审计风险管理概念的会计师事务所终将会被淘汰。

2.重视审计独立性

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的等鉴证业务的灵魂,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应考虑经济利益、自我评价、关联关系和外界压力等因素对审计独立性的威胁,加强审计执业过程的独立性能搞有效的降低审计风险。

3.提高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操守

注册会计师要面向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除了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还应具备较强的专业胜任能力。专业胜任能力是指注册会计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具有足够的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谨慎能力。

4.与被审计单位保持良好的沟通

审计工作的开展也是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在整个

审计业务中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程度将直接影响着审计的效率和效果。业务承接过程中通过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从而减少审计委托的盲目性,避免接受风险较大的客户;在审计执行过程中,通过与客户的沟通可以判断被审计单位内部审计情况,发现被审计单位内部审计的缺陷与问题;而在出具审计报告的过程中,通过沟通交流指出被审计单位内部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介绍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可以避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不必要的问题。

(四)加强会计师事务所抗风险能力

1.采用合理的审计方法

采用合理的审计方法和审计程序能够有效的控制审计风险,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的过程中实施有效的审计程序减少审计风险的产生,并通过审计程序将审计风险降低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在这里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引进风险导向性审计模式,集中有限的资源在重点地方,有效控制和提高审计效率,使得审计人员有被动承受审计风险的发生到主动控制审计风险,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2.聘请高级法律经济顾问,减少审计风险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

对一些重大项目、有争议的审计问题及法律责任等进行专项研究和监管。有了专家委员会的参与,如果有审计诉讼发生,事务所也可有备而战,进行合理合法的抗辩,以减少审计风险引起的法律责任,将审计风险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3.提取风险基金、购买职业保险

有效防范审计风险投保充分的责任保险是会计师事务所一项极为重要的保护措施,尽管保险不能免除可能受到的法律诉讼,但能防止或减少诉讼失败时会计师事务所发生的财务损失,极大地增强了其风险防范的能力。

4.重视执业人员的选聘与培训

每年需招聘的人员应经过统一的培训,试用期结束后按表现决定是否签约该员工。同时严把公司职员的升迁,规定各个级别的员工根据其工作成绩和工作经验可以逐级晋升,既保证了内部员工的积极性又控制了审计风险。

五、结束语

面对目前审计行业的系统性高风险,无论国际还是国内均难幸免。导致出现审计风险的原因很复杂,从德勤—科龙案件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德勤在本案件中不仅违反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从多方面来看也没有尽职谨慎,在对科龙的三年年报中出现的重大错误让人不得不怀疑德勤在科龙事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是否涉嫌舞弊;而科龙的财务舞弊毋庸置疑应该对此次的审计失败负有责任;同时中国整个审计环境的不健全、政府监管部门的不作为也是此次事件的发生的一个原因, 2002年以来科龙的经营业绩出现剧烈波动,已经引起公众的普遍关注和质疑,现已查实公司所披露的财务报告与事实存在严重不符,但它居然能够利用财务数字游戏在中国证券市场上“混”了近5年。可以说,科龙是“自我曝光”在前,公众质疑在先,而证监会立案调查明显滞后,作为市场监管者的证监会没有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的苗头,进行有效监管,反映出当前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效率有待提高。

德勤对科龙审计失败,再次说明了审计风险防范的重要性。目前审计活动面临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组织形式纷繁复杂和经营活动多元化要求审计师们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风险防范能力,更要求事务所强化审计质量控制,同时对被审计单位的信息披露也有很高的要求,而审计环境的完善也是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胡春元.风险基础审计[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陈少华. 防范企业会计信息务必的综合对策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M],

2003年版

[3]刘仲文.会计理论会计准则问题研究[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4]李凤鸣.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的新发展[J].中国内部审计2001年第9期

[5]徐宏峰.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完善[J],财经月刊,2007年第25期

[6]董春丽.构架完整的风险导向审计体系防范审计风险的发生、探索与开拓[J],

2008,611

[7]林启云.注册会计师非审计五福研究[M]长春: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1

[8]张连起、丁勇.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分析探讨[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4年第10

[9]董大胜.审计技术和方法[M].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年版

[10]邓利华.独立审计风险控制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同等学历硕士学位论文,

2004,10

[11]蔡春.审计理论结构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2]李维安.公司治理[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3]叶少琴.中国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年版

浅谈审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措施

浅谈审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措施 近年来,企业的经营环境正在持续发生变化,国内外公司相继曝出的会计舞弊丑闻使人们开始质疑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公信力度及其存在的价值。审计人员也面临着空前的风险压力,正确评价审计风险,进一步发挥审计监督在防范和控制风险中的积极作用,对促进审计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审计发展的早期,审计的重心是资产负债表,注册会计师将大部分精力投向会计凭证和账簿的详细检查,此时的审计方法是详细审计。随着股权投资方式在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重点也从检查受托责任人对资产有效使用转向检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是否真实和公允,因为注册会计师对企业风险、样本取舍、误差范围乃至误差率的估计都有相当的难度。为了进一步提高审计效率,改变抽样审计的随意性,注册会计师将审计的视角转向会计信息赖以生成的内部控制,将内部控制与抽样审计结合起来。风险是指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从审计模型发展的过程看,审计风险认为是由于从事审计业务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审计实施过程中,由于有不同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可供选择和运用,同时加上审计人员的主观判断,从而决定审计风险的不可避免性。其外在表现形式是“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该意见也是审计人员承担责任的法律依据。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和主观努力的结合:客观存在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去调节,但主观努力又受成本效益原则的约束,因此,审计风险是客观

存在的,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只有正确理解和把握审计风险的内涵本质、成因和特征,才能积极有效地控制审计风险的扩大和蔓延。 一、审计风险成因分析 企业审计风险,是对企业审计所承担的有关责任,即可能发生的潜在危险。审计风险可分为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审计人员一般难以控制,而检查风险是由审计主体行为本身所造成的,因而可以由审计部门、审计人员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加以控制或防范,它与审计主体在实施过程中所运用的程序、证据、方法等要素密切相关。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影响或形成审计风险的因素很多,主要有: (一)被审单位内控管理存在漏洞在实际工作中,受外部环境及企业本身经济业务的复杂性、内控薄弱等因素影响,一些企业内控制度不完善、流程不合理以及不相容职务未分离等,形成企业的控制风险。随着经济的发展,内部控制测试成为抽样审计的重点内容在西方国家得到广泛应用,以防范企业风险,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二)审计方法选择不恰当由于审计内容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受审计成本限制,不能将审计事项全部查清。因此,在审计方法上一般采用抽样审计,从而加大了审计的潜在风险。目前,审计一般采取判断抽样,受审计人员经验水平限制,抽样时可能出现:一是对被审单位一些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大的项目选择的样本量过小;二是只求样本

审计风险的成因分析及控制论文

审计风险的成因分析及控制 【摘要】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审计风险的承受对象,属于一个高风险、高社会责任的行业。审计风险的控制是任何一家会计师事务所管理的核心问题,也是审计理论界研究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审计风险的发生,在误导使用者投资导向的同时,也在总体上制约市场运行效率和社会资源的配置效果,更会殃及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本人,影响会计行业的生存和健康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在于认为被审计单位舞弊、管理结构不完善,注册会计师未能正确执行审计程序,审计环境存在不良影响等。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以减少企业舞弊发生、加强注册会计师的风险防意识、完善相关法规制度以及其他方面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以保障注册会计师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注册会计师审计具有独立、客观、公正的特征。这种特征,一方面保证了注册会计师审计具有鉴证职能。另一方面也使其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权威性。目前,注册会计师职业在经济发达国家备受重视,注册会计师审计已成为经济发达国家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这是经济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所形成的必然趋势。有审计就有审计风险。但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活动越拉越多,审计所承担的责任也就越大,审计难度就越高,审计风险也就随之增大。那么,如何规避审计风险也就成为一直以来人们不断探讨的问题。 一、审计风险的含义 所谓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这里对审计风险的阐述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注册会计师认为公允的会计报表,但实际上却是错误的,即已经证实的会计报表实际上并未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

最新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措 施

摘要 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审计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随着市场经营风险的加剧,审计风险日益突出。因此,注册会计师应正确认识审计风险,增加审计风险意识,积极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审计风险,使审计在经济发展中起到相应的作用。 本文详细介绍了审计风险的三种类型: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并针对这三种风险分别提出了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一改大部分论文针对审计风险的原因提出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的套路,为本文的一大创新点。 关键词:审计风险;注册会计师;防范

ABSTRACT Audit risk is the accounting statements free of material misstatement or omission, inappropriate audit opinion on the possibility of the CPA Audit. In recent years, with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audit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economic life. However, with the market, the intensification of the business risk, audit risk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erefore, the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 should be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audit risk, to increase awareness of audit risk, positive and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udit risk, audit to play a corresponding role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three types of audit risk: inherent risk, control risk, detection risk. For these three risk audit risk prevention measures, a change most of the papers for the reason of the audit risk, audit risk prevention measures routine for a major innovation in this article. Key words:Audit risk;CPA;Prevention;To prevent

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摘要 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审计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随着市场经营风险的加剧,审计风险日益突出。因此,注册会计师应正确认识审计风险,增加审计风险意识,积极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审计风险,使审计在经济发展中起到相应的作用。 本文详细介绍了审计风险的三种类型: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并针对这三种风险分别提出了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一改大部分论文针对审计风险的原因提出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的套路,为本文的一大创新点。 关键词:审计风险;注册会计师;防范 ABSTRACT Audit risk is the accounting statements free of material misstatement or omission, inappropriate audit opinion on the possibility of the CPA Audit. In recent years, with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audit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economic life. However, with the market, the intensification of the business risk, audit risk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erefore, the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 should be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audit risk, to increase awareness of audit risk, positive and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udit risk, audit to play a corresponding role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three types of audit risk: inherent risk, control risk, detection risk. For these three risk audit risk prevention measures, a change most of the papers for the reason of the audit risk, audit risk prevention measures routine for a major innovation in this article. Key words:Audit risk;CPA;Prevention;To prevent 导论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2007年最新公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第十七条中对“审计风险”的定

开题报告论审计风险的避免与控制

一、选题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 (一)理论意义 通过对于本文的研究,从而成功完成审计的过程,丰富了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企业时,通过识别、评估审计风险,有针对性的设计、实施控制测试或实质性程序进行风险点防范的实务指导方面的研究。 (二)实际意义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企业时,可供参考的权威资料并不多,财政部2007年颁布的1633号审计准则的修订版是其中之一。这一审计准则主要论述了电子商务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但其仅提示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面对被审计单位时候,应考虑该业务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产生的影响。而对于具体的审计细则和审计体系并没有做出说明。因此,财政部颁布的1633号审计准则仅能为注册会计师提供方向性的指导,但具体到实务工作中的应用指导,该准则的作用就极其有限了。通过对于本文的研究能够有效的降低会计风险发生的概率,具有一旦的现实意义。 二、论文综述 国内外有关的学者对于审计风险的避免与控制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的结果,具体的研究的结果如下所示: (一)国内研究现状 韩玲玉(2018)研究了B2B模式的电子商务企业发现,注册会计师在对B2B模式的电子商务企业审计过程中,其审计环境、范围及内容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必须不断更新审计方法与审计程序以应对审计风险。针对电子商务企业的特点,发掘新而有效的审计技术,如使用数据处理技术等,能有效降低审计风险 冷晓(2018)对网络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企业审计职业判断的关系进行研究,建立两者之间的模型,并选取中间变量展开调查,研究注册会计师信息技术及系统管理的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其审计电子商务企业时的职业判断产生的影响程度。研究认为,注册会计师应全面掌握审计会计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方面的相关知识。 陈婧(2018)在审计风险模型里,重大错报风险与被审计单位有关,审计人员只能对其水平进行评估。而审计风险又存在客观性,这时审计机构和被审计单位就应该约定双方都可以接受的程度。并不是每一位委托人都知道,仅仅通过一场审计,是不可能发现企业的所有问题之所在的。而预先设定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就是审计业务中的三方关系人就理解和诉求的差异达成共识。 薛松(2018)认为:审计作为一种检查监督的机制,对国家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类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财务收支等各方面的财务活动进行审核与监督,以提高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效益。

浅谈审计风险成因及其控制

浅谈审计风险成因及其控制 论文关键词:风险;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审计 论文提要:审计风险理论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审计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它制约着,影响审计实务的发展。近年来,国内外一系列的造假丑闻和审计失败的案例接连发生,更加紧了对此问题研究的迫切性。如何降低审计风险,怎样防范审计风险,正在成为审计理论和审计实践面临的主要课题。本文从审计风险的概念出发,系统分析审计风险的特征、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改进对审计风险的控制,以便提高审计信息质量。 一、审计风险概述 “风险”一词,英文拼写是“risk”,表示“遭遇危难、受损失或伤害等等的可能和机会”。现代词典的解析:“风险”的一般意思是“可能发生的危险”。显然,风险可以归于上的可能性或偶然性的范畴。将风险引入审计这一研究领域,便被赋予了一种全新的涵义。但到目前为止,对审计风险的涵义国内外审计职业界还存在不同的看法。国际审计准则第6号《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指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师对含有重要错报的报表表示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的风险。比如,审计人员在那些他们所不知道的情况下,可能对实质上错误的财务报表提供无

保留审计意见的风险。《美国审计准则说明》第47号指出:审计风险是审计师无意地对含有重要错报的财务报表没有恰当修正审计意见的风险。中国师协会《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指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综观国内外审计职业界对审计风险下的定义,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将审计看作是财务报表没有公允地揭示而审计人员人为已经公允揭示的风险。这样的定义只是为了给审计实务操作中的具体操作提供规范,而对于审计理论研究来说,这只能说明审计风险的表面现象,而未触及审计风险的本质。 具体来看,审计风险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组成,它包括误拒风险和误受风险两种。因此,一个完整的审计风险定义应该包括以下三个层次:审计人员未能觉察出重大错误的风险、审计人员发表了一个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审计职业风险。 二、审计风险成因及其表现 审计风险与审计活动相伴而生。哪里有审计活动,哪里就有审计风险。审计活动在形式上表现为审计主体搜集审计证据、评价审计证据的一系列活动;在本质上体现为审计主体对审计客体的主观活动的反映活动,审计信息则是这种反映的结果。由此看来,审计风险取决于审计信息的准确程度,而审计信息的准确性则取决于审计活动的开

论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审计的范围逐渐拓宽,人们对审计的期望越来越高,审计职业的责任也越来越大。社会经济生活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增加了审计的难度,相应产生了一定的审计风险。为此,人们应正确认识审计风险,增强审计风险意识,积极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审计风险,使审计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下面笔者就从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及风险的控制与防范等方面作一浅析。 一、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存在的主要环节 (一)审计风险的主要成因 1.审计机构自身不当形成的。如审计人员素质、能力的差别造成同类审计业务结论不同;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品质的高低决定审计行为的偏差,导致审计结论的偏差;审计人员在取证和选用证据上,都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如果取证不充分,其结论也就不一定合理;审计操作不规范、审计程序脱节、主观臆断、凭经验办事,就增加了审计的失误率;审计方法选择不当,也将影响审计结论的是否正确等。 2.社会环境对审计风险的影响。这主要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或执行不力,而审计人员又不能觉察所造成的风险。即使审计人员确认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合理或在关键环节上失控,其提出的修正建议是否能够真正适合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也会形成一种修正风险。如果社会及公众审计意识增强,企业便会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严格会计核算,其审计风险就会降低。反之则升高。 3.经济环境对审计风险的影响。市场经济成份的多元化,被审计单位行为的不稳定性,如企业改组、兼并、重组等,使审计人员对企业的情况难以全面地反映和评价,获得正确结论的难度加大,从而增加了审计风险。 4.法律环境对审计风险形成的影响。法律是审计工作的依据,如果法律体系不完备或不衔接,审计人员就失去统一的判断标准,增加风险机会。我国先后颁布的《审计法》、《注册会计师法》等明确规定,对审计人员的失职行为和违章行为分别追究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 5.审计方法对审计风险形成的影响。一是审计方法模式滞后,仍停留在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阶段,而国外已发展到风险导向审计阶段;二是无论采用判断抽样还是统计抽样,它都是根据审计人员的经验主观判断,极易遗漏重要的项目;三是审计操作不规范,如审计人员为了降低审计成本随意放弃一些自认为不必要的审计程序,审计方法的选用不科学,审计报告的编写不明确、不公允等。 (二)审计风险存在的主要环节 1.签订审计约定书环节的风险。签订审计约定书,是委托人与被委托机构之间明确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过程,约定书一旦确定,就对双方均具有约束力。作为审计方,必须按约定的内容、要求按时出具审计报告,否则就构成违约。一般情况下,除老客户外,会计师事务所对被审计单位内部财务制度和内控系统是否健全和有效并不了解,而这些方面的状况又恰恰是审计机构和注册会计师能否得出客观、真实审计结论,发表客观、真实审计意见的基础。

关于审计风险的成因及控制

关于审计风险的成因及控制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审计以及内部审计的范围都逐渐拓宽,人们对审计的期望越来越高,审计职业的责任也越来越重。由于社会经济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对审计来讲增加了难度,同时也相应产生了一定的审计风险。为此,正确认识审计风险,增强审计风险意识,积极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审计风险,使审计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以及本单位经营管理等方面起到控制与防范的作用。文章从当前审计风险的成因入手,探讨防范审计风险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风险;成因;防范;思考 审计风险及控制是近年来社会和企业广泛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审计风险的产生有内外两个原因,内在原因取决于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而外在原因取决于审计人员的审计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相应地,审计风险的控制对策也涉及到审计风险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个方面。但在实施操作过程中,严格按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来划分是无法做到的,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审计风险涵义及分类 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实质上误报的财务资料可能提供不适当意见的风险,给被审计单位造成损失或侵犯其合法权益而应承担的一种风险和责任。审计风险伴随着审计活动而存在,随着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复杂程度的增加,审计风险也不断加大,成为审计人员无法回避的现实。这就要求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审计风险进行科学分类,切实增强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正确认识和评估风险,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从而保障审计工作质量,提高审计效率。 由于审计风险具有贯穿于审计过程始终的特点,又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内容复杂,表现形式多样,所以,从审计理论和审计实践的不同角度,可对审计风险作如下科学、系统的分类。 (一)按审计风险形成的主体不同分类 1.被审计单位潜在的审计风险,指由于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未建立、健全或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或因种种原因有意作弊,导致管理失控或会计信息失真而形成的审计风险,具体又包括:(1)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不全不严,经营管理不完善而形成的审计风险。(2)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资料不完整、不充分,而形成的审计风险。 另外,被审计单位业务量大和人事变动,以及内部管理制度变更等,都可能成为其潜在风险。 2.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引发的审计风险,主要指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在审计监督过程中,因审计技术限制,或本身行为不当,业务能力及职业道德低等原因

审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审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由于“社会公众是注册会计师唯一的委托人”,突出了注册会计师这一职业责任的重大,所以,对于注册会计师的责任而给使用人带来的损失,注册会计师及所在的事务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现代审计是建立在对内部控制制度评审的基础上,运用抽样审计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大量的审计实务问题。因此,审计风险必然存在。那么如何防范与控制审计风险(即把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避免造成审计损失呢?本文提供以下对策仅供对参考。 一、清理改制中遗留下来的问顺,强化杜会审计的独立性 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成立时,大多是由一个或多个以上的国家机关,事业组织或大专院校发起设立,长期以来,会计师事务所“挂靠”再发起单位之下,显然其能否做到独立就令人十分怀疑,更难以表明其所持立场的客观公正性.这种传统管理体制严重阻碍了事务所功能的正常发挥,所以,国家规定所有的事务所在98年底要与原挂靠单位脱钩,向合伙制或有限责任制发展。性质转变了,但其中遗留的问题却很多,因此,我们要随着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将审计推向市场,在行业协会的管理和指导下,树立风险管理的观念,使其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法人主体。 二、审慎选择被审计单位 大量的审计诉讼案例说明,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背景对审计风险的形

成有重要影响。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环境,业务状况,内控制度及管理人员的素质,管理方式等都会带来审计风险。因此,注册会计师在接受委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委托业务的可接受性。 (一)客户品行端正,信誉良好。客户具有正直的品格,则出现差错和舞弊行为的可能性就小,固有风险就低;反之,固有风险就很高,即使扩大审计测试的规模,审计人员也难以使总体审计风险降低到社会可接受的水平内。 (二)应尽可能详细了解委托单位的业务状况。注册会计师面临着许多形形色色的行业,每个行业都有其经营特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业务越复杂,审计的相对风险就越大,有时既使注册会计师能搜集到很多有说服力的审计证据,但也很难揭示经济业务的实质,因此,在承接业务时,注册会计师应充分估计这一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患于未然。 (三)对财务状况不佳的委托单位要尤其加以注意。过去大部分审计诉讼案都集中在陷入财务困境的审计客户。当其面临破产或偿债出现问题时股东或债权人总想把损失转嫁他人,而目前的法律常常判有赔偿能力的一方败诉,故这种客户的审计风险很大,一般最好拒绝;否则,执行较详细的审计,提高审计费用。 三、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提离自身紊质 社会公众对审计的要求与审计能力所达到的程度之间有一个期望差。审计由于所应用的工具和术手段的局限性及其审计人员自身素质的影响,使得它在满足公众需求方面,始终处于被动位置,这也使得审

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2012年1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Januar y2012 第2期总第252期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Economy N o.2T o tal N o.252 审计风险及其防范X 黄利杰 (赛罕区统计局,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0) 摘 要:介绍了审计风险的概念及构成要素,分析了影响审计风险的因素,阐述了审计风险的特征,提出了防范措施。 关键词:审计风险;构成要素;特征;防范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2)02—0025—03 纵观审计发展的历史,审计始终与审计风险相伴。随着国家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经济活动领域的不断扩大,审计对象也越来越复杂,审计范畴也越来越广,这就导致审计难度的增加,审计风险也就随之增大。如何防范与控制审计风险也就成为审计机关尤为关注的问题。 1 审计风险的概念与构成要素 1.1 审计风险的定义 审计风险(Audit Risk,简称AR)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审计风险从最终意义上来讲,是针对审计人员所发表的不恰当的审计意见而言的。审计人员不恰当的审计意见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情况是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但是审计人员由于审计失误发表了有保留的或否定的审计意见,这种情况带来的风险叫做误拒险;另一种情况是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但由于审计人员的疏忽没有发现报表中的漏洞所造成的风险,称为误受险。 1.2 审计风险的构成要素 审计风险按其构成要素分类可分为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其中重大错报风险又分为财务报表层次与认定层次,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包括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 审计风险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三个要素构成。 1.2.1 固有风险。所谓固有风险(Inherent Risk,缩写为IR),是指假定不存在相关内部控制时,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 固有风险是审计人员无法控制的,其水平主要取决于财务报告中所体现的经济业务对差错或不法行为的敏感程度。敏感程度越高,固有风险越大;反之,固有风险越小。审计人员并不可以改变固有风险的实际水平,但可以通过获取有关的经济业务信息来评价应接受的固有风险水平。 在评估与会计报表层次有关的固有风险时,应着重考虑的因素有:管理人员的品行和能力;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的变动情况;管理人员遭受的异常压力;业务性质及被审计单位所在行业的环境因素。在评估与账户余额或交易类别层次有关的固有风险时应着重考虑的因素有:容易产生错报的会计报表项目;需要利用专家工作结果予以佐证的重要交易或事项的复杂程度;确定账户金额时需要运用估计和判断的程度;容易遭受损失或被挪用的资产等。1.2.2 控制风险。所谓控制风险(Co nt rol Risk,缩写为CR),是指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错报或漏报,而未能被内部控制防止、发现或纠正的可能性。 同固有风险一样,审计人员不能产生、控制控制风险,也无法改变控制风险的实际水平。审计人员仅仅只能评价控制系统和评估未能揭示重大错报的概率。控制风险取决于与财务报表编制有关的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由于控制的固有局限性,某种程序的控制风险始终存在。控制风险与内部审计密切相关,内部控制越有效,其控制风险水平越低。 1.2.3 检查风险。所谓检查风险(Det ect ion Risk,缩写为DR),是指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未能被实质性测试发现的可能性。与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不同,检查风险是由于现代审计方法本身的局限性造成的。它取决于审计程序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注册会计师应当合理设计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并有效执行审计程序,以控制检查风险。 审计风险的三要素之间的关系是: 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即AR=IR*CR*DR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下,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与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呈反向关系: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低;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低,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高。 2 影响审计风险的因素 2.1 主观因素 2.1.1 审计人员的执业水平。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不高是产生审计风险的主要原因。审计活动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活动,它不仅要求审计人员具有扎实的会计、审计、税务、法律知识和相关的政策理论水平,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和相关的政策理论水平。但由于现代企业经济活动面越来越广阔,使审计人员的能力和经验受到了一定的局限,并且许多审计人员即使通过了注册和继续教育,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仍然避免不了因为经验不足等原因而出现不能完全胜任的情况。不胜任的从业人员与胜任的从业人员所达到的风险审计水平自然不同。 2.1.2 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虽然执业水平对审计风险的产生起较大作用,但如若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较高,通过反复检查、观察、计算以及不断充实自己的审计知识,仍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 ? 25 ? X收稿日期:2011-11-25

浅析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成因及控制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浅析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成因及控制 系别会计学系 专业班级审计1002班 姓名段倩玲 指导教师张晓磊 2014年 4月 26日

内容摘要 目前,由于审计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企业经营的日益错综复杂,使会计业务更加复杂,审计风险也越演越烈,可能会给审计报告的相关使用者带来一系列的损失,同时也越来越加重注册会计师的责任。因此,对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进行研究,不仅可以有效控制、规避审计风险,还可以推动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增强其国际竞争力。本文通过对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含义及特点的简单阐述,引出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成因,并提出了一系列相关的控制措施。 关键字: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控制措施

Abstract Currently, due to the great changes of audit environment,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growing complexity of business, making the business more complex accounting, auditing risk is intensified, the audit report related to the user may bring tremendous losses, also increasingly heavier responsibility of CPA. Therefore, the Chinese CPA audit risk research, not only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audit risk aversion, but als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CPA industry and enhance it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This thesi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CPA audit risk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imple exposition leads to the causes of audit risk and made a series of related measures. Keywords: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 Audit Risk; Control Measures

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摘要:审计工作本身就是伴随着风险的,如何规避和降低审计风险一直是审计人员研究的重点问题,了解审计风险的特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有助于减少审计工作中的风险。 关键词:审计风险原因防范措施 一、审计风险的含义及其特征 (一)审计风险的含义 对于审计风险,国际间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根据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其为审计风险的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通俗的讲,审计风险就是当审计人员面对实际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的财务报表,经过审计后,却认为这些错报和漏报不存在,从而发表了与实际并不符合的审计意见。 (二)审计风险的特征 1、审计风险的客观性 现代审计的方法主要采用的是统计学上的抽样审计的方法,抽样审计即从审计对象总体中随机选取一部分样本,根据样本的特征分布来推断总体特征的方法。由于样本的特征和对象总体的特征总是会存在一定的误差的,虽然通过统计学的方法可以控制这种误差,但却是难以消除的,误差的存在具有客观性。因此,通过抽样审计的方法进行审计总是会存在一定的误差的,审计人员需要对错误的审计结论承担相应的风险。而通过对审计风险的研究,审计人员可以有效的识别和控制审计风险,从而降低审计风险,但不能完全消除风险。 2、审计风险的普遍性 审计风险从形式上看是审计结论与实际结果的偏差,而引起偏差的原因则是多方面的。审计活动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等产生偏差从而导致风险产生。因此,审计风险的产生与审计过程是密不可分的,有什么样的审计活动,就有可能产生相对应的审计风险,并进而影响到总的审计风险。一般来说,在审计过程中可能产生风险的因素有:内部控制能力较弱、重要财务数据的遗漏、对项目的错误注释、抽样统计方法运用不当等。因此,要控制总的审计风险,就要对审计各环节的风险进行提前的控制。 3、审计风险的潜在性 审计风险是指审计结论与事实不符而形成的风险,而这种不符只有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得到验证,即审计风险是在错误形成以后经过验证才会体现出来,假如这种错误被人们无意中接受,即不再进行验证,则由此而应承担的责任或遭受的损失实际没有成为现实。所以,审计风险只是一种可能的风险,它对审计人员构成某种损失有一个显化的过程,这一过程的长短因审计风险的内容、审计的法律环境、经济环境、以及客户、社会公众对审计风险的认识程度而异。 4、审计风险的偶然性 一般来说,审计风险的产生都是源于客观原因或审计人员非故意的主管原因造成的,具有偶然性。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只有是在客观或非故意情况下的审计误差,才是审计人员竭力想要控制和避免的,这样才能控制审计风险,而如果是审计人员故意的舞弊行为,则与审计风险无关,应属于被职业道德谴责或被法律惩处的行为。 5、审计风险的可控性

防范控制审计风险的策略和措施

防范控制审计风险的策略和措施 现代审计是建立在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研究评价基础之上的,审计过程乃至审计意见的形成与表述都受众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审计人员不可能发现财务报告中所有的错误和舞弊,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避免的。而由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自身原因造成的审计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审计人员在职培训不足,业务知识及专业水平不能胜任业务发展的需要,是形成审计风险的内在原因。审计人员专业技能不足及实务经验、风险意识欠缺,使其难以做出适当的专业判断,从而不能把握审计风险。另一方面,审计人员违背审计职业道德,未能遵守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廉洁奉公、恪尽职守的要求,更是审计之大忌。 2、现行审计模式存在缺陷。账户基础审计模式与制度基础审计模式关注的重点是差错风险,对欺诈风险、财务危机或经营失败风险则关注较少;而现行审计模式还是建立在账户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之上的,防范和控制因财务危机、经营失败和财务欺诈而导致审计风险的系统体系还未建立。 3、审计风险点控制不利,导致审计失败。如,审计人员没有了解被审计单位所从事的经营活动;审计计划和审计程序不当、审计测试范围不充分;审计范围受到被审计单位的限制;依赖未经证实的被

审计单位的陈述或解释;被审计单位欺骗审计人员;此外,过于信赖自身工作也会导致审计失败,审计师可能会认为任何重大错报都不能逃过他的耳目,由此导致在时间预算和工作日程表中排除了对审计质量的考虑。这些因素可能全部或部分同时存在。 如何更好地履行审计职责以避免审计失败是审计机关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此应当从以下方面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 1、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审计队伍素质的高低是防范审计风险的关键。审计人员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审计工作质量。随着经济环境的发展,审计对象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审计难度和风险有攀升的趋势。这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精通财务会计知识,还要掌握经济管理、信息技术、法律等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审计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包括知识结构和行业经验,以不断满足审计对象日益发展的需求。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审计质量水平,才能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 2、强化审计风险意识,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

审计风险研究

审计风险研究 审计风险是指审计师对含有重要错误的财务报表表示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1996年底公布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一一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中对审计风险定义为:所谓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对于审计风险的概念,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积极的探讨,但由于理解的角度不同,结论并不完全一致。其中《柯勒会计词典》把审计风险解释为:一是已鉴定的财务报表,实际上未能按公认会计原则公允地反映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可能性;二是在被审计单位或审计范围中存在重要的错误,未被审计人员觉察的可能性。《美国审计准则说明》第47号则认为:“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无意地对含有重要错报的财务报表没有适当修正审计意见的风险。”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的观点是:审计风险是审计程序未能觉察出重大错误的风险,而国际审计准则第25号《重要 性和审计风险》又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实质上误报的财务资料可能提供不适当意见的风险。”虽然各自的表述不一样,但是我们可以看出,这里对审计风险的阐述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注册会计师认为公允的会计报表,但实际上却是错误的,即已经证实的会计报表实际上并未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变动情况,或以被审计单位或审查范围中显示的特征表明其中存在着重要错误而未被注册会计师察觉的可能性;二是注册会计师认为的错误的会计报表,但实际上是公允的。它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由此可见,各国独立审计准则对审计风险的定义基本上是相同的。本文主要介绍审计风险的基本特征、组成要素,并对审计风险的成因和控制与防范作简要分析。 一、审计风险的基本特征 审计风险的性质总表现为某些特质或特征,在前文简单介绍了审计风险的内涵之后,下面笔者将阐述审计风险的特征,并说明在我国社会

审计风险的成因及规避措施

审计风险的成因及规避措施 关于审计风险的定义有许多,但较具有代表性的一般认为是《国际审计准则》和我国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国际审计准则》的定义是“审计风险是指审计师对含有重要错误的财务报表表示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固有风险是指不考虑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情况下,会计检查工作本身发生重大错误的可能性。控制风险是指与被审计业务有关的内部控制未能预防和检查出账户金额或业务中重要错误的可能性,它可以通过条例性测试进行测量。检查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和审计工作方面出现问题所导致的风险。如审计人员经验不足、责任心不强等。 一、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 (一)源于审计客体方面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 审计风险从根源讲来自审计客体方面,而固有风险则是审计客体根本的方面,它是审计主体进行审计活动直接考察的对象与依据,一切审计风险均与之有关。固有风险的形成直接同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及会计资料的形成密切相关。因此,考察审计风险的起点,可以追溯到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制度及其规范化管理等问题上来。 1.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制度是否健全及会计工作是否规范是固有风险

形成的根本原因作为审计主体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并不直接参与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对于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资料(凭证、账簿、报表)和其他资料(计划、协议、内部控制制度等)是否真实可靠,不十分清楚,往往是事后以这些资料为媒介进行间接审计。因此,审计主体在以会计资料作为主要审计对象时,其审计的质量完全依赖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问题在于,一些所谓的会计资料极有可能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应付外界机构和人员而精心炮制的。审计中常常发现这样的问题,一些长期亏损、经营状况较差的企业,为了某种需要或达到经营过程的一定目的,虚报企业财务状况表,人为调节某些资产和费用账户,导致企业资产不实。如:由于企业管理混乱,内控制度难以正常发挥作用,一些潜亏隐藏的账户中:“白条子”顶库,有账无物,账账、账实不符;一些费用该摊不摊,应提不提;多转、少转产品成本等等。从而使会计信息失真,导致审计人员产生错判,作出偏离事实的审计结论。 2.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否完善、经营状况是否稳定是控制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审计机关实施审计监督的基础,如果没有内部控制制度,或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或者内部控制执行不力,都会直接导致控制风险水平增高。在这种情况下开展真实性审计等审计项目要求得出客观公正的审计结论简直是不可想像。如果内部控制制度较健全,执行较严格,就可以真正起到内部监督的作用,从而有效地降低控制风险。影响控制风险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状况。企业经营方式越复杂,内部管理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及防范(一)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及防范(一) 随着会计师事务所体制改革的深入,注册会计师(CPA)将成为审计风险的承受对象。审计风险的控制是任何一家会计师事务所管理的核心问题,也是审计理论界研究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笔者从审计风险的涵义出发,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及其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控制审计风险的措施。 一、对审计风险的理解 关于审计风险的涵义,国外学者有不同的理解1].在《Auditing—AnIntegratedApproach》一书中认为,审计风险是在财务报表事实上有重大错误时,审计人员认为财务报表公允表达,并因此提出无保留意见的风险;《国际会计准则》认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事实上错误的财务资料可能提供不适当意见的那种风险;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认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于存在重大错误的财务报表未能适当发表他的意见的风险;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认为,审计风险是审计程序未能察觉出重大错误的风险。 上述观点都认为,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没有公允表达而审计人员却认为公允表达的风险。而我国有些学者认为审计风险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最狭义的审计风险——未能察觉出重大错误的风险;二是狭义的审计风险——发表了不适当意见的审计风险;三是广义的审计风险——审计职业风险,即审计主体损失的可能性2]. 笔者对审计风险的广义和狭义之分有更深入的理解。狭义的审计风险是指在审计活动中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使审计工作中存在错误从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或审计人员作出错误审计结论而造成损失的概率。包括误拒风险和误受风险。误拒风险是指将正确或无重大错误的被审事项指为错误而形成的风险。一般情况下这类风险很少发生,在实务中一般不予考虑。误受风险是指将有重大错误的事项指为正确而形成的风险。相对于误拒风险,该类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要大得多。因此,在审计实务中,审计人员特别注重对误受风险的控制。广义的审计风险不仅包括狭义的审计风险,而且还包括经营风险。它是由于第三者的控告而承担的风险。近20年来,经营风险有日益增长的趋势。由于审计只限于抽样,在审计未能发现重大错报并提出错误的审计意见时,因审计人员过失而受损失的人,可望从会计师事务所处得到补偿。当某一公司破产或无力偿还债务时,报表使用者通常会指责审计失误。遭受损失的人们由于对其经济利益的关注而对审计人员提出过高要求,一旦受损就希望得到补偿,而不管错在何方。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深口袋”概念。 二、审计风险的成因分析 无论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审计风险,都反映了引发审计风险的三个相关方面:或者与审计客体有关,或者与审计主体有关,或者与第三者有关。这说明审计风险有不同的成因。 1.注册会计师审计环境的影响 审计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三个方面:法律环境、社会环境和审计职业界自身。 按照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法律在赋于审计职业专门鉴证权利的同时也让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以社会公众为服务对象,合理保证企业的财务报表公平对待有关各方,不牺牲任何一方的利益。如果其在执行业务中由于疏忽大意或故意行为而导致对委托人或第三者的损害,那么其中任何一方都可以依照法律追究CPA的法律责任。在国外,审计人员由于表示了错误的审计意见而引起诉讼的案件日益增多,而且随着法庭的判决,审计的服务对象以及审计责任有扩大的趋势,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也不断加强。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从“克雷格对安荣事件”,到“巴罗·韦德和格斯理的赔偿案”和“厄特马斯公司对杜罗斯公司案”,再到近年来的“巴·克里斯事件”和“韦斯特克事件”,无一不昭示了这一趋势3].在我国,《刑法》、《注册会计师法》、《公司法》、《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都规定了CPA所应承担的行政及刑事的法律责任。近年来的“原野”、“中水”、“忠诚”、“石油大明”、“琼民源”和“东锅”等事件都是这些法律产生效果的产物。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