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曲式分析资料

曲式分析资料

曲式分析资料
曲式分析资料

绪论

一、音乐是什么

二、对于“曲式”的五种认识

三、曲式分析的几点说明

第一部分:曲式分析基础知识

第一章音乐语言的分类体系及分析要求

一、怀特音乐分析四元分类体系

二、节奏分析

三、旋律分析

四、和声分析

第二章曲式结构的单位及符号体系

一、三个基本名词

二、曲式结构的单位及符号体系

第三章句法结构

一、构成句法的基本要素

二、句法结构

第四章音乐主题与音乐形象

一、音乐主题

二、音乐形象

第二部分:典型曲式分析

第五章曲式发展的基本结构原则及陈述类型

一、曲式发展的结构原则

二、音乐的陈述类型

第六章一段体

一、一段体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

二、一段体的调性结构及其和声终止

三、一段体的从属部分

四、一段体的细部结构

思考与练习

第七章二段体

一、二段体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

二、二段体的基本类型

三、二段体的调性结构及其和声终止

四、二段体的长度比例及从属部分

五、二段体的声乐曲与器乐曲结构的异同

思考与练习

第八章三段体

一、三段体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

二、三段体的基本类型

三、三段体的再现段

四、三段体的调性结构及其和声终止

五、三段体的从属部分

六、三段体的声乐曲与器乐曲实例

思考与练习

第九章三部曲式与二部曲式

一、三部曲式的定义、特征及其它

二、三部曲式的中部及其基本类型

三、三部曲式的两端部分(首部和再现部)

四、三部曲式的从属部分

思考与练习

附:二部曲式

第十章变奏曲式

一、变奏曲式的定义、特征及其它

二、变奏曲的类型

三、变奏曲的分组问题

四、变奏曲的整体布局

五、变奏曲的实例分析

思考与练习

第十一章回旋曲式

一、回旋曲式的定义、特征及其它

二、古回旋曲(或“小型回旋曲式”)

三、维也纳古典主义时期的回旋曲(或“典型回旋曲式”)

四、浪漫主义以后回旋曲式的发展(或“回旋曲式的变体”)思考与练习

第十二章奏鸣曲式

一、关于奏鸣曲式的整体结构及其原则

二、奏鸣曲式的呈示部

三、奏鸣曲式的展开部

四、奏鸣曲式的再现部

思考与练习

附:回旋奏鸣曲式

主要参考文献

二、教案

绪论

一、音乐是什么

1、从技术的角度看音乐

(1)传统的:有调性的音乐

(2)现代的:非调性的音乐

2、从理论的角度看音乐

(1)来源方面:有个性、有情感的声音信息。

(2)接受方面:听众与作曲家、表演艺术家;听众与听众的一种交流。

二、对于“曲式”的五种认识

1、曲式是一个过程:

2、曲式是一种力量:

3、曲式是一种体裁:

4、曲式是一个系统:

5、曲式是一种符号:

三、曲式分析的几点说明

1、将整体解剖为局部,再进行分析与归纳

2、必需注重“实证”,对象应该是“乐谱”和“音响”

3、必需注重“比较”,可以是技法比较、体裁比较、风格比较等等

4、必需注重“结论”,要求是:能自圆其说的和相对科学的。

第一部分:曲式分析基础知识

第一章音乐语言的分类体系及分析要求

一、怀特[美]音乐分析四元分类体系

1、节奏:音乐中的一切时间因素。(持续、重音、速度、拍子、乐句等)

2、旋律:音乐中的一切横向音高因素。(包括旋律的节奏及音高关系等)

3、和声:音乐中的一切纵向音高因素。(和弦、和声、对位、复调等)

4、音响:包括音色、配器、力度、织体等直接诉诸于听觉的音乐因素。

二、节奏分析

1、节奏的概念

(1)狭义的“节奏”:指音符间时值的长短关系。

(2)广义的“节奏”:包括节拍和结构的含义。

[详见:彭志敏《音乐分析基础教程》p98]

2、几种常见的节奏组合(或称“音型模式”)

(1)顺分形组合:先长后短。特点:增强音乐的“歌唱性”。

(2)逆分形组合:先短后长。特点:增强音乐的“语言性”。

(3)等分形组合:时值相等。特点:增强音乐的“律动性”。

资料分析公式及例题最全

一、增长 增长量 = 现期量 — 基期量 增长率 = 增幅 = 增速 = 增长量 ÷ 基期量 =(现期量 — 基期量)÷基期量 年均增长量、年均增长率: 如果初值为A ,第n+1年增长为B ,年均增长量为M ,年均增长率为x?%,则: M= B?A n B =A(1+x ?%)n 增长量 = A 1+m%×m% , 当m >0 时,m 越大,m%1+m% 越大。 现期量高,增长率高,则增长量高。 同比增长、环比增长 同比增长:与上一年的同一时期相比的增长速度。 环比增长:与紧紧相邻的上一期相比的增长速度。 乘除法转化法: 当0

长38.7%。 问题:2009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约为( )万亿美元。 A.1.6 B.2.2 C.2.6 D.3.0 二、比重 比重 = 分量÷总体量×100% 已知本期分量为A ,增长率为a%,总量为B ,增长率为b%,则: 基期分量占总量的比重: A ÷(1+a%) B ÷(1+b%)=A B ×1+b%1+a% 如果a%>b%,则本期A 占B 的比重( A B )相较基期( A B × 1+b%1+a% )有所上升。 如果a%

(完整word版)公务员资料分析总结,推荐文档

资料分析 精算基础是理解知悉每一个问题的信息和问法。 列式子是直接舍入的抄(第一次就抄整数) 做题标记法: 提干注意1.2017年城镇消费品零售比农村消费品零售多多少倍? 2017年全国平均每位网民月均使用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约为多少M(注意1024M=1G、平均、月均记得直接在试卷写上12) 一、陷阱 1.(时间):给2014年,求2013年;求增长率跨度两年;给1-7月,求7月;给年均,求月均 2.(单位):民航区别万吨和亿吨;人口增长单位区别百分号和千分号----结合现实生活 3.(概念):六大行业中,全国中的东、中、西 4.选项:问下面哪一年增长率最快? 先看选项(在对应的题目年份标注:用打勾、画圆圈...) 5. 按照2015年水产品产量从多到少,以下排序正确的是? 注意:产量后的单位的不同;从大到小还是从小到大,做题时标上升降图标;还有主题词的变化;注意时间段*(题目给出1-12个月,还有12月的,问1-11个月的)

陷阱:主题词、单位、时间,范围:“累计”问其中一个时间段、特殊表述 2012年末,中国全年出生人口1635万人,2012年末,0-14岁(不含15周岁)人口为22287人。问:2012年,中国1-14岁(不含15周岁)的人口数量为多少?() 利润(和我们数量关系不一样) 6.营业利润率= 营业收入 7.增长率:可正可负,且负的小于正的 8.变化幅度:直接比较增长率的绝对值。例如a增长率为-10%,为8%,则a的变化幅度大于b 9.增长(了)n倍=是原来的n+1倍、增长到n倍=原来的n倍。例子:2014年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额超过2012年的1.8倍(即为间隔增长率为80%) 10、比例:比重:占、比重、贡献率、利润率、产销率 资料分析:利润率=利润÷收入 成数:几成=十分之几 翻番:翻n番=2的n次方 11.选项首位不同截取两位,首位不同截取三位。(结合具体选项) 12.增长率

事业单位考试---资料分析全攻略

资料分析全攻略 资料分析测验主要考察应试者对各种资料(主要是统计资料,包括图表和文字资料)进行准确理解与分析综合的能力。资料分析测验的基本方式是:首先提供一组资料,或是一段文字,在资料之后有几个问题,要求考生根据资料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处理,然后,从问题后面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找出正确答案。 资料分析主要是对文字资料、统计表、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圆形统计图、曲线图、网状图)等资料进行量化的比较和分析,这种类型的题目主要考察应试者对各种资料分析比较和量化处理的能力。需要提醒应试者注意的是,做这类题目的直接依据是试题提供的资料,切记不要脱离资料本身所提供的信息,不要凭自己个人的经验或非试题提供的同类信息作出判断,否则会严重影响考试成绩。 第一节文字资料分析 一、文字资料分析测验的解题技巧 (一)文字资料分析测验的考试内容 文字资料分析题是用陈述的方式将一系列相关信息罗列出来,要求考生对所提的问题进行解答,主要考查应试者对一段文字中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加工的能力。 文字资料分析题是资料分析测验中较难、较复杂的部分,因为它不像统计图像那样具有直观形象、一目了然等特点,其数据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因为众多数据都隐藏包容在一段陈述中,需要应试者从中将需要的数据逐一找出,并将相关的数据串起来。这就要求应试者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而准确地把握字里行间包含的各种数量关系及其逻辑关系,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才能得出准确的答案。通常要小心的是文字中的细节、伏笔,有些文字陷阱会误导应试者做出错误的选择。 (二)、文字资料分析测验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在所有的资料分析题中,文字资料题是最不易处理的一种。在遇到这类题时,切忌一上来就找数据。因为这种题是一种叙述,叙述就有语意,有语意就可能让人误解。如果一上来就直奔数据,而对材料陈述的内容不屑一顾的话,很可能背离材料的本意和要求,造成失误。 做文字资料分析题,在拿到题目之后,首先要将题目通读一遍,用大脑分析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然后仔细看一下后面的问题,与自己原先想的印证一下,接下来再有针对性的认真读一遍材料,最后,开始答题。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准确地把握材料;另一方面,对材料中的各项数据及其各自的作用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 有些人可能不喜欢做那些统计表的问题,面对大堆的数据觉得无从下手,而以为文字资料非常容易,这种想法常会导致在文字资料题上丢分。前面就已经说过,在资料分析中,最难的一类就是综合性的判断,统计表分析题只涉及对数字的比较和处理,虽说复杂点,却相对比较容易得分;而文字资料题却加上了对语意的把握和理解,也就是说,它比统计表又多了一个环节。这对那些急躁而又轻视文字资料的考生来说,确实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二、文字资料分析测验典型例题分析 [例题1] 请根据下面的文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从垂直高度来看,世界人口分布的不平衡性十分明显。海拔200米以下的陆地面积占27.8%,而居住在这一高度内的人口比重却占到56.2%,200米—500米高度的陆地面积占全部陆地的29.5%,而居住在这一高度内的人口为24%,500米—1000米高度的陆地占总面积的19%,人口占11.6%。也就是说,世界人口90%以上是居住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比较低平的地区。尽管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永久性居民已达海拔5000米的高度(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区和我国西藏),最高城市也达到海拔3976米(波利维亚的波托西)。 1.居住在海拔200米—500米这一高度内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是:

最给力的资料分析技巧总结

以下是各个数的倒数,约等于的,最好牢记1.10到1.30以内的,把除法变为乘法就好算多了 0.9X 分之一 = 1 + (1- 0.9X) X可以取0 到9 的数 1.11=0.9 1.12=0.89 1.13=0.885 1.14=0.877 1.15=0.87 1.16=0.862 1.17=0.855 1.18=0.847 1.19=0.84 1.20=0.83 1.21=0.826 1.22=0.82 1.23=0.813 1.24=0.806 1.25=0.8 1.26=0.794 1.27=0.787 1.28=0.78 1.29=0.775 1.30=0.77 1.35=0.74 1.40=0.714 1.45=0.69 以上是重点,必须背下来, 资料分析四大速算技巧 1.差分法”是在比较两个分数大小时,用“直除法”或者“化同法”等其他速算方式难以解决时可以采取的一种速算方式。 适用形式: 两个分数作比较时,若其中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都比另外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分别仅仅大一点,这时候使用“直除法”、“化同法”经常很难比较出大小关系,而使用“差分法”却可以很好地解决这样的问题。 基础定义: 在满足“适用形式”的两个分数中,我们定义分子与分母都比较大的分数叫“大分数”,分子与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小分数”,而这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做差得到的新的分数我们定义为“差分数”。例如:324/53.1与313/51.7比较大小,其中324/53.1就是“大分数”,313/51.7就是“小分数”,而324-313/53.1-51.7=11/1.4就是“差分数”。 “差分法”使用基本准则—— “差分数”代替“大分数”与“小分数”作比较: 1、若差分数比小分数大,则大分数比小分数大; 2、若差分数比小分数小,则大分数比小分数小; 3、若差分数与小分数相等,则大分数与小分数相等。 比如上文中就是“11/1.4代替324/53.1与313/51.7作比较”,因为11/1.4>313/51.7

资料分析比重增长率问题秒杀公式总结11

资料分析比重增长率问题秒杀公式总结 比重增长率问题 比重增长率问题题型表现形式: 已知今年量A,增长率是X;今年量B,增长率是Y. 求今年A占B的比重比去年增长了()% 神算老周分析:此类题型曾在历年国考、省考中多次出现,虽然近年来出现的频率降低,但仍是一类经典题型,而且此类题有一定难度,如果不掌握方法,往往会被出题人的这个问法给绕晕或者解出来要较长时间。今天,老周在前几天给大家总结比重增长量的基础上,再来对这一类题型做一个总结。 公式总结:(a-b)/b (这里a=A对应的增长率X + 1 b= B对应的增长率Y + 1)

关于求比重增长率的题型示例 2009年国考行测真题 全国2007年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共计220868项,同比增长7%;总成交金额2226亿元,同比增长22.44%;平均每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突破百万元大关,达到100.78万元。 136、2007年平均每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同比增长率为多少() A.8.15% B.14.43% C.25.05% D.35.25% 神算老周解析: 公式应用:(a-b)/b= (1.2244-1.07) /1.07 =0.1544/1.07 比15.44%小一点,显然是AB之间,A太小,不可能是A。选B 在计算过程中,a-b中的1相互抵消,因为我们计算分子时,直接拿两个增长率一减就 行. (22.44%-7%)

(或直接用截取法把1.07变为1.00,分子0.1544变为0.1444.选B。关于截取法的应用这里不详述,我在论坛里有相关帖子,大家可找找,也可下载附件,里面我附上视频讲解地址。) 2011年江苏B类行测真题 东部地区2010 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增长情况 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 (万平方米) 销售面积增速 (%) 商品房销售额 (亿元) 销售额增速 (%) 东部地区50822.01 4.133203.34 10.1 东部地区2010 年商品房单位面积平均售价增速为()。

资料分析之常见名词汇总

资料分析之常见名词汇总 备战事业单位行测考试,资料分析是常见的题型之一,但是大多数考生对这类试题望而却步。因此,中公教育对资料分析题中常见的名词解释进行归纳与总结,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1、百分数 完成数占总量的百分之几=完成数÷总量×100% 比去年增长百分之几=增长量÷去年量×100% 2、百分点 和百分数基本类似,但百分点不带百分号! 3、成数 相当于十分之几。 4、倍数 例:某地最低生活保障为300元,人均收入为最低生活保障的4.6倍。则人均收入为300×4.6 =1380元。 5、翻番 翻一番为2倍;翻两番为4倍;依此类推,翻n番为2n倍。 1980年国民生产总值为2500亿元,到2010年要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翻三番的目标,即2500×2×3=15000亿元。 6、增长率 增长率=增长量÷基期量×100% 某校去年招生人数2000人,今年招生人数为2400人,则增长率为400÷2000×100%=25% 7、年平均增长率(复合增长率) 期望值=基期值× (1+增长率)n,其中n为相差年数 某公司1999年固定资产总值4亿元,固定资产年平均增长率为20%,则其2002年固定资产总值为4×(1+20%)×3=6.912亿元。 8、增速 增长速度=增长量÷基期量

9、增幅 增长了百分之几=增长量÷基期量 增长了几个百分点=增速-基期增速 增幅和增速的关系,容易混淆,意义一样。 10、同比 与历史同期相比较 去年三月完成产值2万元,今年三月完成2.2万元,同比增长(2.2-2)÷2×100%=10% 11、环比 现在统计周期和上一个统计周期相比较,包括日环比、月环比、年环比。 今年三月完成产值2万元,四月完成2.2万元,环比增长(2.2-2)÷2×100%=10% 12、指数 用于衡量某种要素变化的,指标的相对量,一般假定基期为100,其他量和基期相比得出的数值。 常见指数包括:纳斯达克指数、物价指数、上证指数和区域价格指数。 某地区房地产价格指数,1998年平均价格4000元为基准指数100。 到2005年,平均价格为8400元,则当年的房地产价格指数为8400÷4000×100=210。 13、基尼系数 用来衡量收入差距,是介于0-1之间的数值,基尼系数越大,表示不平等程度越高;基尼系数为0表示绝对平等,为1表示绝对不平等。一般来说:0.2以下表示绝对平均,0.3-0.4之间表示比较合理,0.5以上表示差距悬殊。 14、恩格尔系数 指食品支出总额(生活必需品,非奢侈品)占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百分比例,是国际上通用的、用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常用指标。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为: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15、平均数 一组数的和,和它们的个数之间相除;即位数字总和?数字个数。

资料分析重点考察题型及各类题型解题技巧

资料分析重点考察题型及各类题型解题技巧 众所周知,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主要包括三种题型:文字类资料、表格类资料和图形类资料。虽然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更常见的题型是三大类材料的综合形式,但是无论是单一材料还是综合材料,分析材料的技巧都是一样的。对于这三大类材料,我们应该如何去解读才能迅速把握关键信息,及时准确地列出计算式呢? 一、文字类的材料分析 对于文字类的材料分析应该是很多同学不愿意面对的题型,字数多,数据多。并且其中大部分都是无用数据,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这一类材料如何解读呢。建议熟练掌握“结构阅读法”,主要两个策略:一,关键名词定位法,二,段落大意概括。一般而言,文字资料分为两种结构:多段式、一段式。 (1)多段式材料:1.关键名词定位,把材料中后面紧跟数据或者和数据有关的名词标注出来; 2. 二,段落大意概括。看每段第一句话,通过每段第一句话判断这篇资料是一段说一个主题,还是全篇说一个主题,并大概知道全篇资料讲述的是什么方面的问题。例如:2003年6月份,“国房景气指数”达到107.04,比5月份上升0.76点,比去年同期上升2. 39点,具体的各分类指数情况如下: 6月份竣工面积分类指数为111.46,与5月份基本持平,比去年同期上升7.42点。1-6月份,全国累计完成房屋竣工面积818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0.4%,增幅比去年同期增加20个百分点。 6月份资金来源分类指数为108.47,比5月份上升2.41点,比去年同期上升4.68点。1-6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到位资金达5723亿元,同比增长48.4%,增幅比去年同期高13.4个百分点。 看到上面这个题目后,首先用5秒钟确定这篇文字资料的结构,是一个典型的“总分式”。然后在20秒钟内,把每一段的关键词找出来,并在下面划横线作标记。做完标记后直接看题目,题目中问到哪个关键词,就在相应的段落里面寻找对应的数据,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做题的速度。 (2)独段材料:通过目测将文章按长度大概分为三部分或四部分,不需要精确。只看每部分的第一句话,而这句话是半句话,还是完整的一句话也没有关系,目的同(1),只需要大概了解。例如: 2007年,我国七大水系的408个水质监测断面中,有50.0%的断面满足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26.5%的断面为Ⅳ~Ⅴ类水质;超过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占23.5%。与上年相比,七大水系水质状况无明显变化。近岸海域296个海水水质监测点中,达到国家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监测点占62.8%,比上年下降4.9个百分点。三类海水占11.8%,上升3.8个百分点;四类、劣四类海水占25.4%,上升1.1个百分点。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14.5万平方公里,比上年减少0.4万平方公里,其中,严重污染海域面积为2.9万平方公里。渤海严重污染海域面积0.6万平方公里。全年平均气温为10.1°C,比上年高0.2°C。在监测的557个城市中,有3 89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含二级)标准,占监测城市数的69.8%;有152个城市为三级,

资料分析最全公式

资料分析 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表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的能力,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1~5个问题,报考者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推测和计算,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1、统计术语 ◆现期与基期 资料题目中,作为对比参照的时期称为基期,而相对于基期的为现期。 描述基期的具体数值我们称之为基期量,描述现期的具体数值我们称之为现期量。 ◆同比与环比 同比:与历史同期相比较 如:今年五月与去年五月相比较;今年第一季度与去年第一季度相比较;今年上半年与去年上半年相比较。 环比:环比实际上即指“与紧紧相邻的统计周期相比较”,包括日环比、周环比、月环比、年环比等。 【例1】2009年全年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8288.8亿元,增长18.9%,增幅

同比提高4.2个百分点。 【例2】2010年上半年,全国原油产量为9848万吨,同比增长5.3%,上年同期为下降1%。 ◆增长率 增长率指的是现期与基期的差值与基期之间的比较。 增长率=(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 【特别提示】 增速、增幅:一般情况下,均与增长率相同。(但在特殊语境下,增幅是指具体数值的增加,例如:某企业9月份的产值和上月相比,有了200万元的增幅,这里增幅就是指具体数值的增加。) 【判别特征】: 增长率:(现在)……比(过去)……增长(下降)……% 式子1:给基期值,现期值,求增长率?增长率=; 式子2:给基期值,增长率,求现期值?现期值=基期值×(1+增长率);

式子3:给现期值,增长率,求基期值?基期值=。 【例1】1959年与1958年比较,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 A. 提高了151.8% B. 提高了51.8% C. 提高了251.8% D. 提高了105% ◆百分数与百分点 增长率之间的计算只能用百分点,不能用百分数。 【例1】与上年同期相比,2010年6月汽车零售同比增幅() A.回落42.3个百分点 B.加快42.3个百分点 C.回落42.3% D.加快42.3%

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公式大全

在资料分析题目中涉及很多统计术语和公式,小编已经整理好了,拿去背吧。 No.1 基期、现期、增长量、增长率 ①基期量:对比参照时期的具体数值 ②现期量:相对于基期量 ③增长量:现期量相对于基期量的变化量 ④平均增长量:一段时间内平均每期的变化量 ⑤增长率:现期量相对于基期量的变化指标 No.2 年均增长率 如果基期量是A,经过n个周期变为B(末期量),年均增长率为r,则可得出: 注意:利用上述公式算出的年均增长率略大于实际值,且当|x|>10%时,利用上述公式计算存在一定的误差。No.3 间隔增长率 已知第二期和第三期的增长率,求第三期相对于第一期的增长率。

No.4 混合增长率 已知部分的增长率,求整体的增长率。 如果A的增长率是a,B的增长率是b,“A+B”的增长率是r,其中r介于a、b之间,且r数值偏向于基数较大一方的增长率(若A>B,则r偏向于a;若A<B,则r偏向于b)。 No.5 同比增长和环比增长 同比增长:与历史同期相比的增长情况。 环比增长:与相邻上一个统计周期相比的增长情况。 No.6 百分数、百分点 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者百分比,例如10%,12%。 百分点:以百分数形式表示相对指标的变化幅度,增长率之间作比较时可直接相加减。 No.7 平均数 现期平均数 基期平均数:A为现期总量,a为对应增长率;B为现期份数,b为对应增长率。

平均数的增长率 No.8 比重 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百分比,用个百分数或者“几成”表示。 “一成”代表的是10%,“二成”代表的是20%,以此类推。 No.9 倍数 A是B的多少倍,A÷B; A比B多多少倍,(A-B)÷B=A/B-1。 No.10 翻番 翻几番变为原来数值的倍。例如,如果翻一番,是原来的2倍;翻两番是原来的4倍;翻三番就是原来的8倍。 No.11 指数 描述某种事物相对变化的指标值。(假设基数为100,其他值与基期相比得到的数值) 资料分析是行测考试中非常重要的一大模块,对于这一模块而言,难度适中,但计算量偏大,许多小伙伴会花费大量的时间。 做题的速度和准确率是建立在领略题意并熟悉统计术语的基础上,因此,公考通(https://www.wendangku.net/doc/be7515436.html,)就资料分析中容易混淆且尤为重要的统计术语作简要的辨析。 百分数与百分点 1.百分数(百分比) 表示量的增加或者减少。 例如,现在比过去增长20%,若过去为100,则现在是120。 算法:100×(1+20%)=120。 例如,现在比过去降低20%,如果过去为100,那么现在就是80。

资料分析公式汇总

资料分析公式汇总

速算技巧 一、估算法 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进行粗略估值的速算方式。选项相差较大,或者在被比较的数字相差必须比较大,差距的大小将直接决定对“估算”时对精度的要求。 二、直除法 在比较或者计算较复杂的分数时,通过“直接相除”的方式得到商的首位(首一位、首两位、首三位),从而得出正确答案的速算方式。 常用形式: 1.比较型:比较分数大小时,若其量级相当,首位最大∕小数为最大∕小数 2.计算型:计算分数大小时,选项首位不同,通过计算首位便可得出答案。 难易梯度:1.基础直除法:①可通过直接观察判断首位的情形; ②需要通过手动计算判断首位的情形。 2.多位直除法:通过计算分数的“首两位”或“首三位”判断答案情形。 三、插值法 1.“比较型”插值法 如果A与B的比较,若可以找到一个数C,使得A﹥C,而B﹤C,既可以判定A﹥B;若可以找到一个数C,使得A﹤C,而B﹥C,既可以判定A﹤B; 2.“计算型”插值法 若A﹤C﹤B,则如果f﹥C,则可以得到f=B;如果f﹤C,则可以得到f=A; 若A﹥C﹥B,则如果f﹥C,则可以得到f=A;如果f﹤C,则可以得到f=B。

四、放缩法 当计算精度要求不高时,可以将中间结果进行大胆的“放”(扩大)或者“缩”(缩小),从而迅速得到精度足够的结果。 常用形式: 1. A﹥B,C﹥D,则有A+C﹥B+D;A-D﹥B-C; 2. A﹥B﹥0,C﹥D﹥0,则有A×C﹥B×D;A÷D﹥B÷C 五、割补法 在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值或总和值时,首先选取一个中间值,根据中间值将这组数据“割”(减去)或“补”(追上),进而求取平均值或总和值。 常用形式: 1.根据该组数据,粗略估算一个中间值; 2.将该组值分别减去中间值得到一组数值;

资料分析------名词解释汇总

资料分析名词解释汇总。 ◆百分数 完成数占总量的百分之几=完成数÷总量×100% 比去年增长百分之几=增长量÷去年量×100% ◆百分点 和百分数基本类似,但百分点不带百分号! ◆成数 相当于十分之几 ◆倍数 例:某地最低生活保障为300元,人均收入为最低生活保障的4.6倍。则人均收入为3 00×4.6 =1380元。 ◆翻番 翻一番为2倍;翻两番为4倍;依此类推,翻n番为2n倍。 1980年国民生产总值为2500亿元,到2010年要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翻三番的目标,即2 500×2×3=15000亿元。 ◆增长率 增长率=增长量÷基期量×100% 某校去年招生人数2000人,今年招生人数为2400人,则增长率为400÷2000×100%=25%

◆年平均增长率(复合增长率) 期望值=基期值×(1+增长率)n,其中n为相差年数 某公司1999年固定资产总值4亿元,固定资产年平均增长率为20%,则其2002年固定资产总值为4×(1+20%)×3=6.912亿元。 ◆增速 增长速度=增长量÷基期量 ◆增幅 增长了百分之几=增长量÷基期量 增长了几个百分点=增速-基期增速 增幅和增速的关系,容易混淆,意义一样 表达的含义不同,增速表达速度,增幅表达大和小 增长了百分之几,相对;增长了几个百分点,绝对。 ◆同比:与历史同期相比较 去年三月完成产值2万元,今年三月完成2.2万元,同比增长(2.2-2)÷2×100%=10% ◆环比:现在统计周期和上一个统计周期相比较,包括日环比、月环比、年环比。 今年三月完成产值2万元,四月完成2.2万元,环比增长(2.2-2)÷2×100%=10%

资料分析复习全攻略及例题分析

资料分析复习全攻略及例题分析 资料分析测验主要考察应试者对各种资料(主要是统计资料,包括图表和文字资料)进行准确理解与分析综合的能力。资料分析测验的基本方式是:首先提供一组资料,或是一段文字,在资料之后有几个问题,要求考生根据资料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处理,然后,从问题后面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找出正确答案。 资料分析主要是对文字资料、统计表、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圆形统计图、曲线图、网状图)等资料进行量化的比较和分析,这种类型的题目主要考察应试者对各种资料分析比较和量化处理的能力。需要提醒应试者注意的是,做这类题目的直接依据是试题提供的资料,切记不要脱离资料本身所提供的信息,不要凭自己个人的经验或非试题提供的同类信息作出判断,否则会严重影响考试成绩。 第一节文字资料分析 一、文字资料分析测验的解题技巧 (一)文字资料分析测验的考试内容 文字资料分析题是用陈述的方式将一系列相关信息罗列出来,要求考生对所提的问题进行解答,主要考查应试者对一段文字中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加工的能力。

文字资料分析题是资料分析测验中较难、较复杂的部分,因为它不像统计图像那样具有直观形象、一目了然等特点,其数据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因为众多数据都隐藏包容在一段陈述中,需要应试者从中将需要的数据逐一找出,并将相关的数据串起来。这就要求应试者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而准确地把握字里行间包含的各种数量关系及其逻辑关系,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才能得出准确的答案。通常要小心的是文字中的细节、伏笔,有些文字陷阱会误导应试者做出错误的选择。 (二)、文字资料分析测验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在所有的资料分析题中,文字资料题是最不易处理的一种。在遇到这类题时,切忌一上来就找数据。因为这种题是一种叙述,叙述就有语意,有语意就可能让人误解。如果一上来就直奔数据,而对材料陈述的内容不屑一顾的话,很可能背离材料的本意和要求,造成失误。 做文字资料分析题,在拿到题目之后,首先要将题目通读一遍,用大脑分析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然后仔细看一下后面的问题,与自己原先想的印证一下,接下来再有针对性的认真读一遍材料,最后,开始答题。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准确地把握材料;另一方面,对材料中的各项数据及其各自的作用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 有些人可能不喜欢做那些统计表的问题,面对大堆的数据觉得无从下手,而以为文字资料非常容易,这种想法常会导致在文字资料题

资料分析历年真题归类汇总

资料分析历年真题归类汇总

资料分析历年真题 1999年国家真题 第五部分资料分析 (共15题,参考时限15分钟) 所给出的图、表或一段文字均有5个问题要你回答。你应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和判断处理。 根据下文回答以下5题。 根据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的材料,在全国约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中,每平方公里的平均人口为107人,比1964年人口普查时的每平方公里74人,增加了33人。中国在世界上属于人口密度较高的国家之一。但人口分布很不平衡。大陆29个省、市、自治区中,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20.6人,比1964年的232.7人,上升37.8%。内地18个省、市、自治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71.4人,比1964年的47.3人,上升50.9%;其中人口稀少的西藏、青海、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从每平方公里7.2人,增加到11.8人,上升63.9%。 86.从第二次人口普查到第三次人口普查,人口增长的趋势为: A.人口密度越稀的地区,人口相对增长幅度越大。 B.工业越发达的地区,人口相对增长幅度越大。 C.人口在原来密度的基础上,增长的幅度大致相同。 D.工业相对落后的地区,人口的绝对数量增长较大。

87.根据第三次人口普查的资料,1982年我国的人口比1964年增加了约: A.27.6% B.33.4% C.44.6% D.50.1% 88.根据1964年人口普查的结果,我国当时的人口约为: A.6亿5千万 B.7亿1千万 C.7亿4千万 D.7亿8千万 89.青海省的人口从1964年到1982年,增加了多少? A.60% B.64% C.70% D.无法计算 90.从1964年至1982年,全国人口平均每年递增多少? A.2.1% B.2.4% C.2.5% D.2.6% 下面的三角形表示某省五种产业的数量按地域划分(城区、效区、乡村)所占百分比。图上的字符表示各种工业,三角形的顶点表示100%,与该顶点相对的基线表示0%。例如,该省所有的加工企业中,约有70%地处城市,5%位于乡村,25%在郊区。 F - 加工业 G- 金融业 H- 农业 J - 服务业 K- 地产业

资料分析常用公式

●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 量 资料分析常用公式 一尧基本概念中常用公式(一)增长量 1.定义 增长量:说明两个同时期发展水平增减差额的指标。它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增长(或减少)的绝对量。 2.计算公式 增长量计算公式为:对比期水平-基期水平 (二)同比和环比 1.定义 同比指本期发展水平与去年同期发展水平相比较的变化幅度。环比指本期发展水平与上期发展水平相比较的变化幅度。2.计算公式 同比增长速度(即同比增长率本期数-去年同期数×100% 环比增长速度(即环比增长率)=本期数-上期数上期数 ×100% (三)平均增长量/平均增长率 1.定义 平均增长量:又称“平均增减量”,用来说明某种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期增长的数量。平均增长率:一段时间内某一数据指标平均每段时期的增长幅度。当这个时期为年时则为年均增长率,公务员考试中通常考查的是平均增长率。 年均增长率是指一段时间内某一数据指标平均每年的增长幅度。2.计算公式 平均增长量计算公式为:总增长量 时间 如果第一年的数据为A ,第n +1年为B ,则年均增长率x = B A n √ -1。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四)比重 1.定义 比重指的是总体中某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 2.计算公式 比重=分量 总量×100% (五)百分数/百分点 1.定义 百分数也称百分比,是相对指标最常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将对比的基数抽象化为100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用“%”表示。它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增加,也可以表示数量的减少。运用百分数时,也要注意概念的精确。 百分点是指不同时期以百分数形式表示的相对指标,如:速度、指数、构成等的变动幅度。它是分析百分数增减变动的一种表现形式。 倍数是关于两个有联系的指标的对比,将对比的基数抽象化为1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就是倍数,常常用于比数(分子)远大于基数(分母)的场合。 翻番是指数量加倍。如1变为2(1×2),2变为4(2×2),3变为6(3×2)……A变为A×2,翻两番为(A×2)×2=A×22,是指原基数在翻一番的基础上再翻一番。 2.计算公式 一般来说,同一组数据的倍数和增长率存在如下关系:增长率=(倍数-1)×100%。 2

资料分析公式总结

资料分析公式总结 1 现期值=基期值*(1+增长率)基期值=现期值/1+增长率 2 增长量: ?增长量=现期值-基期值=(现期值/1+增长率)x增长率 ?考点识别:增长(增加)+具体数值?(多少)+单位(元、吨…) ?常用方法:特殊分数化简法 1/2=50% 1/3=33.3% 1/4=25% 1/5=20% 1/6=16.7% 1/7=14.3% 1/8=12.5% 1/9=11.1% 1/10=10% 1/11=9.1% 1/12=8.3% 1/13=7.7% 1/14=7.1% 1/15=6.7% 2/7=28.6% 3/8=37.5% 2/9=22.2% 2/11=18.2% ?增长量=现期值/1+增长率x增长率=(现期值/1+1/n)x1/n=现期值/n+1 (注意:增长率为正数时,n取正数,增长率为负数时,n取负数) ?特殊题型:增长量比大小 口诀:大大则大,一大一小看倍数 1)大大则大:现期值大,增长率达,则增长量一定大; 2)一大一小看倍数(乘积),分别计算两者现期值之间的倍数关系与增长率之间的倍数关 系,锁定倍数关系明显大的那一组(如现期值是5倍关系,增长率是3倍关系,就看现期值),其中数值大的(在刚才那个例子中就是现期值)增长量大。 (注意:口诀适用于增长率小于50%的题目) 3 增长率=现期值/基期值-1 4 年均增长量=现期值-基期值/增长次数(年份差) 5 年均增长率=现期值/基期值开根号下年份差次方 -1 (年均增长率约等于 (a/b-1)/n) 6 隔年增长量=现期值-基期值 7 隔年增长率=现期增长率+基期增长率+现期增长率x基期增长率 比重:A(部分)占B(整体)的比重 比重=部分/整体x100% 基期比重=现期比重x(1+整体增长率/1+部分增长率) 比重变化=现期比重x(部分增长率-整体增长率)/部分增长率

资料分析解题技巧(不看你会后悔的)

㈠资料分析解题技巧 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中,各种信息、资料不仅来得快,而且数量庞大,特别是处于社会中枢的国家行政管理机关,是信息收集、加工、处理、传递的基地。它所接收的信息和资料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复杂程度上,以及广泛性上,都是一般单位和部门所无法比拟的。因此,作为国家公务员,必须具备对各种资料进行准确理解与快速分析综合的能力,才能胜任其工作。 资料分析测验主要考查应试者对各种资料(主要是统计资料,包括图表和文字资料)进行准确理解、转换与分析综合的能力。它是随着社会高度信息化及管理科学化的发展以及对人的素质要求愈来愈高,而逐步从其他测验中分离出来的。 资料分析测验的内容一般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对某项工作或任务的进展或完成情况做出评价和判断,如对政策、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和监督;二是对被研究现象的统计规律、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及依存程度的规律等加以揭示和阐述;三是对被研究现象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其变化特征进行预测或推断。 资料分析测验的基本方式是:首先提供一组资料,这组资料可能是一个统计表,一个统计图,或者是一段文字。在资料之后相应地有3~5个问题,要求应试者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观察、分析、比较、计算、处理,然后,再从问题后面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找出正确的答案来。可以说,资料分析测验的试题着重考查应试者以文字、图形、表格三种形式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加工的能力,应试者不但要能读懂统计图表,即准确地把握各项数据的含义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而且要能通过简单的数学运算把握数据的规律,从而对我们的工作和学习起到指导、定向以及调整的重要作用。 资料分析测验共有20道题,一般来说,问题的难度有三级:第一是简单题,这种题在阅读资料之后只需要通过观察就可以在资料图表中直接找到答案,比如判断最大值,最小值或资料中某一具体数值等:第二级是中等难度题,常常要经过一定的运算或对资料进行一定的分析组合之后才能得出答案;第三级是较难的题,往往给出一组判断,要求应试者判断这组判断的正误,这类题一般带有一定的综合性,需要对资料进行比较复杂的分析与综合,有时甚至要用到资料上没有直接给出的相关背景知识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需要提醒应试者注意的是,答题的直接依据是试题提供的资料,切记不要脱离资料本身所提供的信息,不要凭自己个人的经验或非试题提供的同类信息作出判断,否则会严重影响考试成绩。 统计表是把获得的数字资料,经过汇总整理后,按一定的顺序填列在一定的表格之内的任何一种统计表格与统计数字的结合体。利用表中所给出的各项数字指标,可以研究出某一现象的规模,速度和比例关系。 统计图是根据统计数字,用几何图形、事物形象和地图等绘制的各种图形。它具有直观、形象、生动、具体等特点。统计图可以使复杂的统计数字简单化、通俗化、形象化,使人一目了然,便于理解和比较。但统计图与前面所说到的统计表与文字资料有着很大的不同。统计表主要是大量数据的罗列,要求考生在复杂的数据中针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量化比较和趋向分析,它主要是对数据的驾驭。文字资料蕴涵大量相关数据于一大段材料中,它需要你按照给出的要求,

高三历史的答题技巧分析_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

高三历史的答题技巧分析_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 高三历史的答题技巧分析_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 历史的答题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学生掌握答题的规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答题,减少不必要的失分,下面大范文网将为大家带来高考历史的答题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考历史的答题技巧 一、选择题:审清两个要素 无论是一般类型的单个选择题,还是专题式选择题,都要审清2个要素,即:条件限制和题目的主题内容。 1、审清条件限制:条件限制一般有时间限制、地点(或国别)限制、领域(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文化等)限制、人物限制(如唐太宗)等。就时间限制而言,通常有四种情况,一是有明确的时间限定,如20世纪四、五十年代,1861年等等;二是有上限,无下限,如秦代以来中央集权制的发展;三是有下限,无上限,如明朝中期以前我国对外关系的突出特征;四是上下限皆不明确,如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辛亥革命时期等。解答时间限制的题目时首先必须根据历史知识,准确判断时间的上下限制(也就是我平时所说的时间定位)。近年来文综试卷中出现的专题式选择题,除了总序中对时间有限定以外,每一道小题中均有指定的概念,所以做这一类选择题,既要把握总序中的时间限制,又要弄清楚每个小题的时间要求。 2、审清答题主题。答题主题就是指试题所提供的各种材料(材料的形式是多样的,比如图表、漫画、民谣、历史俗语、小说等),也就是命题人要求你所答的主题和主流价值取向。审清了这一要求,选择的方向就确定了。专题式选择题,每小题都有不同的答题主题,考查的主题内容可以是历史事物的原因、内容、目的、特点、性质、结果、影响等,选择的时候注意回答的方向,比如本题要求你回答某一措施的目的,你却选择了客观作用的相关选项。

资料分析公式

资料分析常用公式 考点 已知条件 计算公式 方法与技巧 基期量计算 (1)已知现期量,增长率x% x%1+= 现期量 基期量 截位直除法,特殊分数法 (2)已知现期量,相对基期量增加M 倍 M += 1现期量 基期量 截位直除法 (3)已知现期量,相对基期量的增长量N N -现期量基期量= 尾数法,估算法 基期量比较 (4)已知现期量,增长率x% 比较:x% 1+= 现期量 基期量 (1)截位直除法(2)如果现期量差距较大,增长率相差不大,可直接比较现期量。 (3)化同法 分数大小比较: (1)直除法(首位判断或差量比较) (2)化同法,差分法或其它 现期量计算 (5)已知基期量,增长率x% ) (基期量基期量基期量现期量x%1 x%+?=?+= 特殊分数法,估算法

(6)已知基期量,相对基期量增加M 倍 )(基期量基期量基期量现期量M M +?=?+=1 估算法 (7)已知基期量,增长量N N +=基期量现期量 尾数法,估算法 增长量计算 (8)已知基期量与现期量 基期量现期量增长量-= 尾数法 (9)已知基期量与增长率x% x%?=基期量增长量 特殊分数法 (10)已知现期量与增长率x% x%x% 1?+= 现期量 增长量 (1)特殊分数法,当x%可以被视为 n 1 时,公式可被化简为:n += 1现期量 增长量; (2)估算法(倍数估算)或分数的近似计算(看大则大,看小则小) (11)如果基期量为A ,经N 期变为B ,平均增长量为x N A B x -= 直除法 增长量比较 (12)已知现期量与增长率x% x%x% 1?+=现期量 增长量 (1)特殊分数法,当x%可以被视为 n 1 时,公式可被化简为:n += 1现期量 增长量 (2)公式可变换为: % 1%x x +? =现期量增长量,其中

资料分析公式汇总

资料分析公式汇总 考点已知条件计算公式方法与技巧备注 基期量计算已知现期量,增 长率x% 基期量= 截位直除法, 特殊分数法已知现期量,相 对基期量增加M 倍 基期量= 截位直除法 已知现期量,相 对基期量的增长 量N 基期量=现期量-N 尾数法, 估算法 基期量比较已知现期量,增 长率x% 比较: 基期量= 1.截位直除法 2.化同法(分数大小 比较) 3.直除法(首位判断 或差量比较) 4.差分法 如果现期量差 距较大,增长 率相差不大, 可直接比较现 期量 现期量计算已知基期量,增 长率x% 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x% =基期量×(1+x%) 特殊分数法, 估算法 已知基期量,相 对基期量增加M 倍 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M =基期量×(1+M) 估算法 已知基期量,增 长量N 现期量=基期量+N 尾数法, 估算法 增长量计算已知基期量,现 期量 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尾数法 已知基期量,增 长率x% 增长量=基期量×x% 特殊分数法 已知现期量,增 长率x% 增长量=×x% 1.特殊分数法,当x%可 以被视为时,公式可 被简化为:增长量 = 2.估算法(倍数估算) 或分数的近似计算(看 大则大,看小则小)如果基期量为 A,经N期变为 B,平均增长量 为x x= 直除法

增长量比较已知现期量,增 长率x% 增长量=×x% 1.特殊分数法,当x%可 以被视为时,公式可 被简化为:增长量 = 2.公式可变换为: 增长量=现期量× ,其中 为增函数,所以现期量 大,增长率大的情况 下,增长量一定大 增长率计算已知基期量,增 长量增长率= 截位直除法, 插值法 已知现期量,基 期量增长率= 截位直除法 求平均增长率: 如果基期量为 A,第n+1期 (或经n期)变 为B,平均增长率 为x% x%=-1 代入法, 公式法 B=A(1+X%) n 当x%较小时 可简化为B= A(1+nx%) 求两期混合增长 率:如果第一期 和第二期增长率 分别为r1和r2, 那么第三期相对 第一期增长率为 r3 r3= r1+r2+r1r2 简单记忆口诀:连续 增长,最终增长大于 增长率之和;连续下 降,最终下降小于增 长率之和(正负号带 进公式计算) 求总体增长率: 整体分为A,B两 个部分,分别增 长a%与b%,整 体增长率x% x%=x%=a%+ 已知总体增长 率和其中一个 部分的增长 率,求另一部 分的增长率求混合增长率: 整体为A,增长 率为a%,分为两 个部分B,C,增 长率为b%和c% 混合增长率a%介于b%和 c%之间 混合增长率大小居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