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四年级数学第2讲 小数加减法

四年级数学第2讲 小数加减法

四年级数学第2讲 小数加减法
四年级数学第2讲 小数加减法

第2讲小数加减法

第一部分知识整理

1.小数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不进位、不退位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即相同

数位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

数点,点上小数点。

拓展提高:1、计算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的方法有所不同,整数加法是从个位加

起,而小数加法是从末位加起。

2、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相同,只是计算数的范围扩大了。

2.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利用小数的这个性质,遇到小数的末尾是0的时候,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

小数化简;有时根据需要,也可以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还可以在整数个位的

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后再添上“0”把整数改写成小数形式。)

3.小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计算小数退位减法时,把小数点对齐,从末位减起。如果被减数的小数末尾

位数不够,可以添“0”再减。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上退1,在本

位上加10再减。

4.小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计算小数进位加法时,把小数点对齐,按整数进位加法计算,最后在得数里

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第二部分能力整理

能力1 小数加减法计算

1.口算

0.68+0.06= 5.2+0.48= 1-0.73= 4.9+5.1=

3.6+

4.8= 0.78-0.28= 20.9-9.7= 10-0.09=

3.8+0.12=

4.7-0.47=

2.列竖式计算

12.3+4.12 23.5-2.8 20-3.65

3.84-2.3 5.1-1.23 2.8+

4.65

3.用小数计算

(1)6米4厘米—3米60厘米= (2)13元—5元8角5分=

(3)6千克20克+420千克= (4)1吨5千克—850千克=

4. 列式计算

(1)19.3与6.9的和减去10.36,差是多少?

(2)49.16加上39.6和29.3的差,和是多少?

(3)从12里减去12.13与3.87的差,结果是多少?

(4)比17.5少5.4的数加上2.78,结果是多少?

(5)甲数是13.27,比乙数多5.863,甲、乙两数的和是多少?

能力2 小数加减法的应用

1.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约有3.61亿平方千米,比陆地面积多

2.12亿平方千米,陆地面积有多少亿平方千米?整个地球表面积是多少亿平方千米。

2.交通银行去年7月份储蓄存款384.6万元,8月份比7月份多办理存款157.6万元。两个月共办理储蓄存款多少万元?

3.航模小组进行纸飞机放飞比赛,王涛的纸飞机在空中飞行了15.6秒,比李

亮的纸飞机少飞了2.1秒,李亮的纸飞机在空中飞行了多少秒?

4.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中,卫冕冠军博尔特以9.63秒的成绩夺取冠军,这个成绩比他本人在北京奥运会创造的世界纪录快乐0.06秒。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创造的百米世界纪录是多少秒?

5.亮亮和妈妈比高矮,他站在凳子上比妈妈高0.12米。凳子高0.5米,妈妈身高1.64米。亮亮身高多少米?

6.在“保护地球,爱我家园”的主题活动中,王晶和张欣共收集废纸

7.85千克,已知张欣比王晶多收集了1.85千克,两人各收集了多少千克?

7.甲、乙、丙三个数的和是15.26,甲、乙两个数的和是6.12,甲乙丙两个数的和是13.47,甲数是多少?

第三部分拓展与提高

一.填空题

1.学校购进三批电脑,第一批消费4.2万元,第二批消费5.8万元,第三批消费

2.9万元,这三批电脑共用资金()万元。

2.比2.3多0.5的数是(),比5.6少2.1的数是()。

3.小明用两条长度都是2.83米的绳子接起来捆扎纸箱,接口处共用去0.32米,接好后的绳子长()米。

4.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一定要把()对齐。

5.9.8与10.32的和与

6.7与9.83的和相减的差是( )。

6.小数点左边第一位是()位,它的计数单位是( ),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位,它的计数单位是()。

7.比3.95多0.4的数是(),比4.83少1.5的数是()。

8.把3.0900化简是(),()化简后可能是5.4.

9.在□里填数,使它符合下列要求。

□.□6 (1)要使这个小数最大,这个数是()

(2)要使这个小数最小,这个数是()

二、选择题

1.用4.05减去3.06的差再加上它们的和,和是多少?下面算式()是正确的。

A.4.05—3.06+4.05—3.06

B.(4.05—3.06+4.05)+3.06.

C.(4.05—3.06)+(4.05+3.06)

D.4.05+3.06

2.下列算式中,与7.2—(1—0.2)的结果不相等的算式是( ).

A.7.2—1+0.2

B.7.2—1—0.2

C.7.2+0.2—1

D.(7.2—1)+0.2

3.1.2904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要求精确到千分位,得()

A.1.29

B.1.290

C.12.9

D.12.90

4.在6.85的小数点后添上三个0,成为6.00085,这个数与原数相比()。

A.大小不变

B.比原数小

C.比原数大

D.不能确定

5.《汪汪乐园》每本定价13.60元,《淘气历险记》每本定价19.62元,两本书相差()钱。

A.5.98元 B 6.02元 C.5.02元 D.5.88元

6..如果一个加数增加4.3,另一个加数不变,那么它们的和()。

A.增加4.3

B.减少4.3 C .不变 D 不确定

7.大于2.8,小于2.90的数有()。

A.9个

B.10个

C.100个

D.无数

三、应用题

1.甲乙两城的出租车数量和是1

2.4万辆,乙丙两城的出租车数量和是8.3万辆,甲丙两城的出租车数量是11.1万辆,甲乙丙三个城各有出租车多少万辆?

2.同学们献爱心捐款,三(1)班和三(2)班共捐了146.8元,三(1)班比三(2)班少捐了4.8元。两班各捐了多少元?

3.小明在计算1.6加一个两位小数时,错误地把两个数的末尾对齐计算了,得到的和是3.49.请你帮他求出准确的结果。

赛点题库

1.两个加数的和是76.8,其中一个加数增加了7.24,另一个加数减少了9.14,和变成了多少?

2.两个数的差是15.46,被减数减少

3.8,减数减少

4.6

5.所得的差是多少?

3.小明有人民币2.3元,小丽有人民币2.8元,小兰比小明多0.2元,小兰比小丽少多少元?

第四部分过关检测

一、填空题

1..根据要求,写出两个小数。

(1)与0.5相等的小数:(),()

(2) 在0.1和0.01之间的小数:(),( ).

(3) 大于0.34,小于

7

10

的小数:( ),()

2..把下面的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1)0.7 0.71 0.701 ()>( )>( ) (2)5.42 4.52 2.54 ()>( )>( ) 3..把下面个数都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两位的小数。

7.8=()0.500=()40.3=()

1=()9=() 2.500=()4.去掉下面各数中不影响该数大小的0.

0.05=( ) 1.040=( )

10.100=( ) 0.020=( )

5.005=( ) 0.0500=( )

4.00=( ) 0..800=( )

200.030=( ) 2020.030=( )

二、选择题

1.在59.631中,3在()上。

A.十分位

B.百分位

C.千分位

D.万分位

2.把1506000000吨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

A.15.06亿吨

B.151亿吨

C.1506亿吨 D 15061亿吨

三、判断题

1.把1.3,1.53,1.40,

2.01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2.01>1.53>1.40>1.

3. ( )

2.1.1和1.10的大小相等,计数单位也相同。()3.数位越多的小数越大。()

4.淘气100米赛跑成绩是17.06秒,关关的100米赛跑成绩是17.060秒,两人的名次并列。

5.0.12在0.1和0之间。()

6.整数中的各种四则运算法则在小数四则运算中同样适用。()

7.从一个书中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 )

8.8.03—(4.06+2.83)的结果是12.09. ()

9.12.89与28.3加上12.9的和相差40.1. ()

四、解答题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6.8+4.6= 13.0—5.9=

10—8.2= 6+13.8=

0.2+0.9= 5 —0.6=

2.先化成小数,再列竖式计算,并验算。

9元7角3分—6元1角4千米500米+98米

3.列式计算。

(1)一个数比2.01与2.29的和

(2)从102.58里减去12.58与3.42少1.35,这个数是多少?差,得多少?

(五)解决问题

(1)四年级向灾区捐款658.3元,五年级比四年级多捐132.7元。两个年级共捐款多少元?

(2)一辆卡车运化肥,上午运走9.5吨,下午比上午多运1.8吨,全天共运了化肥多少吨?(3)李老师买书用去76.8元,买5千克苹果共用去12元,她带了100元,还剩下多少元?

(4)两个工程队合修一段公路。甲队每天修2.82千米,乙队每天修3.18千米,10天后两队之间还剩下3千米没有修。这段公路长多少千米?

(5)一根铁丝长28.82米,剪下一段长8.9米,剩下的比剪下的多多少米?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讲义-第八讲平均数(含答案)

四年级上册平均数辅导讲义 学员姓名:年级:四年级辅导科目:小学数学学科教师:上课时间 授课主题平均数 平均数

一.平均数的意义及求平均数的方法. 1.平均数的意义: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叫做平均数,它是描述数 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 2.平均数的求法: (1)公式法: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2)移多补少法:多的数量中拿出一部分给少的数量,使它们的数量相等. 3.平均数与平均分的区别:平均数并不是实际每份的数量,它不是一个实际的数,而是借助平均分的意义通过计算得到的.平均分的结果是真实存在的,使每个数量都一样多;平均数的结果是“虚拟”的,是假设各个数量都一样多的情况. 二.用平均数比较几组同类数据的方法. (1)计算出每组数据的平均数. (2)对比各个平均数,综合分析. (3)进行正确判断,解决问题. 典型例题(1)某小队4名同学收集矿泉水瓶情况是小红手机14个,小兰12个,小亮11个,小明15个,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 (2)下面是第4小组男生队和女生队踢毽比赛的成绩.哪个队的成绩好? 男生队女生队 姓名踢毽个数姓名踢毽个数 王小飞19杨羽18

刘东15曾诗涵20 李雷16李玲19 谢明明20张倩19 孙奇15 名师学堂理解题意.(1)“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中的平均数量不是指每名学生实际收集到的矿泉水瓶的数量,而是指“假设”4名学生收集的矿泉水瓶的数量同样多,每人收集了 多少个. 方法一:移多补少法. 小红给小兰1个,小明给小亮2个,移多补少后,每人的矿泉水瓶数量同样多,都是13个,所以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 方法二:公式法. 要使每人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同样多,可以先把该小队收集的矿泉水瓶的总数量求出来, 再平均分成4份,求1份是多少.因此可先求出这组数据的总数量,再用总数量除以这组 数据的总份数,求得平均数.,. 正确解答.,. 理解题意.(2)方法一:比较每个队踢毽的总数量.缺点:男生队踢毽的总数量多,是因 为男生队的人数多;女生队踢毽的总数量少.是因为女生队的人数少,两队的人数不一样,这样比较不公平. 方法二:比较每个队的平均成绩.优点:比较平均成绩,实际上就是比较“平均每人踢了多少个”.相当于所有男生踢的一样多,所有女生也踢的一样多,这样用一个男生成绩与一个女生成绩比较,结果公平. 男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 女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 因为19>17,所以女生队成绩好. 正确解答.男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 女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

四年级数学第七讲小数的意义和性质.doc

四年级数学第七讲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一,填空 1、 0.85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这样的个计数单位,再添上( ) 个这样的单位就是lo 2、 己知一个数的十位上的数字是7,十分位上的数字是8,其余数位上的数字是 0,这个数是( )o 3、 直接写出得数。 10. 56X10= 3. 15X1000= 0. 101X100= 12. 1^100 = 0. 001X10= 8. 65:10X100= 1. 8X10-^100= 360^100X10 = 4) 根据 0. 056X 13=0. 782 试求 56X 1. 3= ( ) 0. 56X0. 13=( )。 5) 把小红的身高先缩小10倍,再扩大1000倍,是145米。小红的身高是 () 米。 6、把下面各数的小数点都移到最高位数字的左边, 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③ 2.01 ⑥ 100. 82 ①2.3 ④400 ② 61.04 ⑤ 763.5 7、60平方分米二( )平方米 80 克二( )千克 4千米150米=( )米 7080 克二( )千克( ) 克 8. 35平方分米二( )平方厘米 5吨90千克 二( ) 吨 9) 在适当的位置点上小数点,使式子成立。6 2 4>7 8 8>9 8 3>8 9 6 10) 一种药每100片装一瓶,那么3500片能装()瓶,需要装满4000瓶,需 要()片药。 11、 在。里填上“X”或“:”,()里填上适当的数: 0.730 ( ) =73 1000 ( ) =0. 1 0.670 ( ) =0.0067 12、 按要求改写。 (1)把下面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253600 2314080 人 4328000 吨 9600000 平方米 (2) 把下面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93827100000 9740 万吨 683000000 千克 260500000000 米 (3) 把下面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后,再保留一位小数.

五年级数学小数加减法计算题简便计算

五年级数学小数加减法计算题(简便计算) 13.6+7.84+6.4 38.7-14.47-5.53 8.5+9.9 1.31+4.7+0.69+5.3 1.25+3.7+0.75 5.6-0.18-1.2 7.08+16+8.2 10+0.009+0.191 3.75-0.75-1.25 80-19.4-8.09-3.51 5.6+0.5-5.6+0.5 7.2+5.6-2.8 34.5-(17.2+4.5) 27.3+73.2+72.7 585+189+215 5.85-1.75- 0.25 768-274-126 5.85+1.89+2.15 24.8+14.6+15.4 42.5-22.17-7.83 3.8+1.37+6.2+12.63 45.55-(6.82+15.55) 34.52-17.87-12.23

4.57+3.17+3.43+ 5.83 23.75-8.64-3.36 17.83-9.5-7.83-0.5 3.45+8.7+16.55+1.3 8.54-5.96 27.38-5.34+2.62-4.66 21.63-(8.5+9.63) 45.55-(6.82+15.55) 34.52-17.87-12.23 4.7+3.17+3.43+ 5.83 23.75-8.64-3.36 17.83-9.5-7.83-0.5 3.45+8.7+1 6.55+1.3 2 7.38-5.34+2.62-4.66 21.63-( 8.5+ 9.63)

4.32-(1.26+2.34) 2.5+3.25+0.75+7.5 2.53+1.79+ 3.47 10.08- 4.79-1.21 17.05-(2.05-6.4) 3.73+5.28+ 4.27+4.72 103 +10017+100029 108米-1008米-1000 8米 3元5角+2元5角-1元8角3分 9.4+0.3-6.4 15.25+4.72+4.75+5.28 34.82-(4.82+15.2) 12.7-4.8-5.2 3.1+25.78+6.9 73.8-1.64-13.8-5.36 45.55-(6.82+15.55) 34.52-17.87-12.23 4.57+3.17+3.43+ 5.83 23.75-8.64-3.36 17.83-9.5-7.83-0.5

(完整版)四年级奥数第四讲_等差数列含答案

等差数列 一、知识点: 1、数列:按一定顺序排成的一列数叫做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项,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数列中共有的项的个数叫做项数。 2、等差数列与公差: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与它前一项的差都相等,这样的数列的叫做等差数列,其中相邻两项的差叫做公差。 3、常用公式 等差数列的总和=(首项+末项)?项数÷2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末项=首项+公差?(项数-1) 首项=末项-公差?(项数-1) 公差=(末项-首项)÷(项数-1) 等差数列(奇数个数)的总和=中间项?项数 二、典例剖析: 例(1)在数列3、6、9……,201中,共有多少数?如果继续写下去,第201个数是多少? 分析:(1)因为在这个等差数列中,首项=3,末项=201,公差=3,所以根据公式: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便可求出。 (2)根据公式:末项=首项+公差?(项数-1) 解:项数=(201-3)÷3+1=67 末项=3+3?(201-1)=603 答:共有67个数,第201个数是603 练一练:在等差数列中4、10、16、22、……中,第48项是多少?508是这个数列的第几项? 答案: 第48项是286,508是第85项 例(2 )全部三位数的和是多少? 分析::所有的三位数就是从100~999共900个数,观察100、101、102、 (998) 999这一数列,发现这是一个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要求和可以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来解答。 解:(100+999)?900÷2 =1099?900÷2 =494550 答:全部三位数的和是494550。 练一练:求从1到2000的自然数中,所有偶数之和与所有奇数之和的差。 答案: 1000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8讲:相遇问题(教师版)

第八讲相遇问题 1.通过实际演示,理解“相向运动”“相遇”及“速度和”。 2.掌握相向运动中求路程的解题方法:速度和×时间=路程。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会解决与此有关的含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分析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一:使学生掌握相向运动中秋路程的解题方法。 二:理解“速度和”。 例1.甲乙两艘轮船分别从A、B两港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船每小时行驶18千米,乙船每小时行驶15千米,经过6小时两船在途中相遇.两地间的水路长多少千米? 解析:要求两地间的水路长多少千米,先求出甲船与乙船的速度和,再用速度和乘相遇时间,问题即可解决. 解:(18+15)×6, =33×6, =198(千米);

答案:两地间的水路长198千米. 例2.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分别从相距900千米的甲、乙两地出发,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50千米.8小时后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解析:此题四种情况:(1)两车相向而行,8小时后两车之间的距离等于甲乙两地距离减去两车行的路程; (2)背向而行,8小时后两车之间的距离等于甲乙两地距离加上两车行的路程; (3)摩托车追汽车,两地距离减去8小时摩托车追汽车的距离即两车距离; (4)汽车追摩托车,两地距离加上8小时汽车追摩托车之间的距离,即两车距离. 解:(1)相向而行. 900﹣(40+50)×8, =900﹣720, =180(千米); (2)背向而行. 900+(50+40)×8, =900+720, =1620(千米); 答:8小时后两车相距1620千米. (3)摩托车追汽车. 900﹣(50﹣40)×8, =900﹣80, =820(千米); 答:8小时后两车相距820千米. (4)骑车追摩托车. 900+(50﹣40)×8, =900+80, =980(千米); 答:8小时后两车相距980千米. 例3.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480千米的A、B两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车从A城到B 城需6小时,乙车从B城到A城需12小时.两车出发后多少小时相遇? 答案:两车出发后4小时相遇. 例4.王欣和陆亮两人同时从相距200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王欣每分钟行110米,陆亮每分钟行90米.如果一只狗与王欣同时同向而行,每分钟行500米,遇到陆亮后,立即回头向王欣跑去;遇到王欣后再回头向陆亮跑去.这样不断来回,直到王欣和陆亮相遇为止,狗

四年级数学级上册思维训练题(全)

第一讲方阵问题(一) 学生排队,士兵列队,横着排叫做行,竖着排叫做列.如果行数与列数都相等,则正好排成一个正方形,这种图形就叫方队,也叫做方阵(亦叫乘方问题)。 方阵的基本特点是: ①方阵不论在哪一层,每边上的人(或物)数量都相同.每向里一层,每边上的人数就少2。 ②每边人(或物)数和四周人(或物)数的关系: 四周人(或物)数=[每边人(或物)数-1]×4; 每边人(或物)数=四周人(或物)数÷4+1。 ③中实方阵总人(或物)数=每边人(或物)数×每边人(或物)数。 例1:有一条公路长900米,在公路的一侧从头到尾每隔10米栽一根电线杆,可栽多少根电线杆? 分析:要以两棵电线杆之间的距离作为分段标准.公路全长可分成若干段.由于公路的两端都要求栽杆,所以电线杆的根数比分成的段数多1。 解:以10米为一段,公路全长可以分成 900÷10=90(段)共需电线杆根数:90+1=91(根)

练习与作业 1.四年级同学参加广播体操比赛,要排列成每行11人,共11行的方阵。这个方阵里有多少同学? 2.用棋子排成一个6×6的正方形,共需用棋子多少枚? 3.有1764棵树苗,准备在一块正方形的苗圃(实心方阵)里栽培。这个正方形苗圃的每边要栽多少棵树苗? 4.576人排成一个实心方阵,这个方阵每边多少人? 5.棋子若干只,恰好可以排成每边6只的正方形,棋子的总数是多少?棋子最外层有多少? 6.在大楼的正方形平顶四周装彩灯,四个角都装一盏,每边装25盏,四周共装彩灯多少盏?

第二讲方阵问题(二) 例3:某校五年级学生排成一个方阵,最外一层的人数为60人。问方阵外层每边有多少人?这个方阵共有五年级学生多少人? 分析:根据四周人数和每边人数的关系可以知: 每边人数=四周人数÷4+1,可以求出方阵最外层每边人数,那么整个方阵队列的总人数就可以求了。 解:方阵最外层每边人数:60÷4+1=16(人) 整个方阵共有学生人数:16×16=256(人) 答:方阵最外层每边有16人,此方阵中共有256人。 例4:晶晶用围棋子摆成一个三层空心方阵,最外一层每边有围棋子14个.晶晶摆这个方阵共用围棋子多少个? 分析:方阵每向里面一层,每边的个数就减少2个。知道最外面一层每边放14个,就可以求第二层及第三层每边个数。知道各层每边的个数,就可以求出各层总数。 解:最外边一层棋子个数:(14-1)×4=52(个) 第二层棋子个数:(14-2-1)×4=44(个) 第三层棋子个数:(14-2×2-1)×4=36(个) 摆这个方阵共用棋子:52+44+36=132(个)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逻辑思维 第八讲 和差问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逻辑思维第八讲和差问题 【一】有两筐苹果,第一筐重50千克,第二筐比第一筐少20千克,两筐苹果共有多少千克? 练习 1、有两筐水果共重80千克,第一筐重30千克,第二筐比第一筐重多少千克? 2、甲数是39,乙数比甲数多17,求甲、乙两数的和是多少? 【二】小红家养了30只鸡,母鸡比公鸡多8只,小红家养母鸡、公鸡各有多少只? 练习 1、甲、乙两个数,和为42,已知甲比乙大12,甲数是多少? 2、两数之和为25,这两个数相差7,求其中的大数是多少?

【三】小明有两本动漫书,共67元,其中一本比另一本便宜5元,这两本动漫书分别是多少元? 练习 1、甲、乙两筐共有苹果80千克,甲筐比乙筐多10千克,甲、乙两筐各有苹果多少千克? 2、两筐西瓜共重900千克,如果第一筐取出60千克放入第二筐中,两筐重量相等。原来第一 筐和第二筐各有西瓜多少千克? 【四】今年弟弟和爸爸两人的年龄和是30岁,2年前,弟弟比爸爸小22岁,问今年弟弟和爸爸各多少岁? 练习 1、今年姐姐和妹妹两人的年龄和是28岁,1年前,妹妹比姐姐小4岁,问今年姐姐和妹妹各多少岁? 2、胡银和陈婷两人今年的年龄和是41岁,5年后,胡银将比陈婷大3岁,问今年胡银和陈婷各多少岁?

【五】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4米,长比宽多3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练习 1、把长100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使宽比长少8厘米。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2、秦大爷沿长和宽相差30米的游泳池跑5圈,做下水前的准备活动,共跑了800米,问游泳 池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 【六】甲、乙两个仓库共有货物1000吨,如果从甲仓库中取出50吨放到乙仓库中,那么甲、乙仓库的货物同样多,求两个仓库原来各有多少吨货物? 练习 1、甲、乙两箱洗衣粉共有100袋,如果从甲箱中取出5袋放入乙桶中,则甲箱比乙箱还多8 袋,求两箱原来各有多少袋? 2、甲、乙两筐香蕉共重60千克,如果从甲筐中取出5千克放入乙筐,结果甲筐比乙筐还多2 千克,求两筐原来各有多少千克香蕉?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讲

祝博士学习吧教学教案学生姓名年级学科 授课老师 上课 时间 教学课 题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二 总课时30课时课时计 划 2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概括教学重难点 小数与单位的换算、小数的 近似数。 1、掌握名数之间互化的方法,能正确 进行名数的改写。 2、掌握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3、掌握把大数必定成用“万”或 “亿”作单位的小数的方法。 【知识点一】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或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 高级单位的单名数。 知识回顾名数分成单名数与复名数,只含有一个单位名称的名称叫单名数;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名称的名数叫复名数。 例1 把90cm、3m55cm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数。 例2 把5元7角8分改写成用元作单位的数。 归纳总结 1、把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单名数的方法:用这个数除以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如果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100、1000……,可以直接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二位、三位……。 2、把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单名数的方法:复名数中高级单位的数不动,作为小数的整数部分;把复名数中低级单位的数必定成高级单位的数,作为小数部

分。 名数改写的意义:在实际生活中,有时需要把不同计量单位的数据改写成相同计量单位的数据,以便于计算或比较。 考点题库一 1.(重点题)填一填。 8米25厘米=()米 6千米45米=()千米 1千克21克=()千克 3吨45千克=()吨 61元8分=()元 32元5角9分=()元 2.(难点题)改一改。 (1)世界上最大的石陨石重1吨770千克,改写成用吨作单位是()吨。 (2)一只大象的身高是2米30厘米,改写用米作单位是()米。 (3)小明买那个玩具车用了32元7角8分,改写成用元作单位是()元。 3.(易错题)在里填上“>”、“<”或“=”。 45cm 562g 3t320kg 元 3元4角1分 4.(变式题)易建联、朱芳雨、丁锦辉和周鹏都是我国男篮2012年伦敦奥运会代表队中的队员,下面是他们的身高。 姓名易建联朱芳雨丁锦辉周鹏 身高213cm2m6cm (1)四名队员中,最高的是(),最矮的是()。 (2)把他们按从高到矮的顺序排列以来。

四年级下册数学试题-专题培优:第四讲 逆推问题(无答案)全国通用

第四讲逆推问题 在分析应用题的过程中,倒推法是一种常用的思考方法,这种方法是从所叙述应用题或文字题的结果出发,利用已知条件一步一步倒着分析,直到解决问题。 学习探究: 例1、老师心中想了一个数,对他的学生说:“给这个数加上9,再取和的一半应是5”,他叫学生们把这个数算出来,你会算吗? 例2、小马虎在做一道数学题时,把个位上的5看成了9,把十位上的看成了3,结果得到的和是123。问:正确的结果是多少? 练一练:某数加上6,乘以6,减去6,除以6,最后结果等于6,问这个数是几?

例3、小勇拿了妈妈给的零花钱去买东西,他先用这些钱的一半买了玩具,之后又买了1元5角钱的小人书,最后还剩下3角钱,你知道妈妈给小勇多少钱吗? 例4、小亮拿着1包糖,遇见好朋友A,分给了他一半;过一会又遇见好朋友B,把剩下的糖的一半分给了他;后来又遇见了好朋友C,把这时手中所剩下的糖的一半又分给了C,这时他自己手里只有一块了。问在没有分给A以前,小亮那包糖有几块? 例5、农妇卖蛋,第一次卖掉篮中的一半又1个,第二次又卖掉了剩下的一半又1个,这时篮中还剩1个,问原来篮中有蛋几个? 练一练:有一筐苹果,甲取出一半又1个;乙取出余下的一半又1个;丙取出再余下的一半又1个,这时筐里只剩下1个苹果。这筐苹果共有多少个?

例6、有一位老师,他的年龄乘以2减去16后,再除以2加上8,结果恰好是38岁,这位老师今年多少岁? 例7、有一种昆虫,由幼虫长到成虫,体长每天增长1倍,20天后正好长到20厘米,请问长到5厘米时用了几天? 能力训练: 1、一个数加上8,乘以8,减去8,除以8,结果还是8,求这个数?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逻辑思维 第八讲 数数图形(二)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逻辑思维第八讲数数图形(二)【一】数一数,图中有多少个长方形? 练习 1、数一数,图中有多少个正方形? 2、数一数,图中有多少个三角形? 【二】数一数,图中有多少个长方形? 练习 1、数一数,图中有多少个三角形? 2、数一数,图中有多少个正方形?

【三】数一数下图中有多少个长方形? 练习 数一数图中有多少个长方形? (1) 2、 【四】数一数,下图中有多少个正方形?(每个小方格为边长是1的正方形) 练习 数一数,下图中分别有多少个正方形(每个小方格为边长是1的正方形)?(1) (2) 【五】数一数下图中有多少个正方形(每个小方格为边长是1的正方形)?

练习 1、数一数下图中有多少个正方形(每个小方格为边长是1的正方形)? 2、下图中有多少个长方形,其中有多少个是正方形? 【六】从深圳到北京的某次快车中途要停靠6个大站,铁路局要为这次快车准备多少种不同的车票?这些车票中有多少种不同的票价? 练习 1、从中山到香港的航运线上,有4个停靠码头,航运公司要为这段航线准备多少种不同的船票? 2、从广州至南昌的某次直快列车,中途停靠5个大站,这次列车有几种不同的票价? 【七】求下列图中线段长度的总和。(单位:厘米)

练习 1、求下列图中线段长度的总和。(单位:米) 2、求下列图中线段长度的总和。(单位:厘米) 课外作业 1、数一数,图中有多少个长方形? 2、数一数图中有多少个三角形? 3、数一数,图中有多少个长方形? 4、数一数图中有多少个正方形?

5、数一数图中有多少个长方形? 6、从广州至上海的快车,中途要停靠7个大站,这次列车有几种不同的票价? 7、一条线段上有21个点(包括两个端点),相邻两点的距离都是4厘米,所有线段长度的总和是多少?

四年级数学下册竞赛第七讲格点图形的计算

哪个图形的面积与其他图形不一样? 同学们已经学过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及梯形的面积公式,掌握了用公式求面积这一基本方法.随着几何学习的步步深入,大家会发现除了用公式法直接求面积之外,还有很多间接求面积的方法.尤其是对于不规则图形,我们并不知道这些图形的面积公式,但是可以把它们通过分割、添补等各种方式变换为规则的图形. 怎么做到这一点呢?请大家看下面的例题. 分析 这两个多边形都不规则,我们能不能把它们切成很多规则的小块,一块一块地求面积呢?注意切成的每一小块面积都要能通过最小正方形或最小正三 米.这个多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最小正三角形的面积为米.这个多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角形的面积来计算,大家动手试一试吧. 练习 1.(1)左图中相邻格点围成的最小正方形的面积为1.这个多边形的面积是多少?(2)右图中相邻格点围成的最小正三角形的面积为1.这个多边形的面积是多少? 例题1中我们把大图形分成了好几块规则的小图形,这种方法称为“分割法”.但是不一定每个图形都很容易分割,有一些图形就是这么奇怪,想把它们分割成规则图形非常不容易,但是如果在它们的周围添上几小块规则图形,恰好能补成一块很大的规则图形.这时我们采用“添补法”就更合适了. 分析 对于这两个图形,像例题1那样的分割法究竟好不好用呢?尝试用添补法会不会更容易?除了图形的形状之外,还有没有什么条件看上去和例题1不一样呢? 练习 2.图中每个最小正方形或三角形的面积都是2,请分别求出两个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分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形的面积是分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 (2)

分割法,正所谓“大事化小”,把不规则的大图形化为规则的小图形. 添补法则正好相反,是“以小见大”,把不规则图形周围添上规则的小图形,使总面积便于计算. “割”一题,“补”一题,“割割补补”又一题.下面的例题中,分割法和添补法哪个更好用呢? 分析 大家分别用分割法和添补法试试看吧. 练习 3.图中每个最小正方形的面积都是10,请求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对于复杂的格点图形,使用割补法一定能计算面积.但是割补法有时显得有些繁琐,有没有更简单明了的方法呢?有的.如果图形恰好是顶点都是格点的多边形,即格点多边形,就好办了! 例如,我们要计算如右图的格点多边形面积(假设最小的正方形面积为1). 割补的方法是可以求出这个图形的面积的,同学们可以自行尝试一下. 我们还有另一种方法,从格点数入手:围成阴影部分的边线,经过了一些格点.这些边界上的格点(图中标成黑色圆点)叫做边界格点,一共有12个;格点图形还完全盖住了一些格点,这些图形内部的格点(图中标成白色圆点)叫做内部格点,一共有1个. 一般的,在最小正方形面积为1的正方形网格中,我们有: 这样,按122116÷+?=计算,我们就得到图中格点图形的面积了. 方厘米.阴影部分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小学数学五年级小数加减乘除法口算练习题

0.17+0.6= 0.83-0.6= 17×300= 0.98-0.09= 0.2+0.78= 0.6×0.7= 10.2+0.02= 0.15+0.7= 6.7+2.5= 10.2+0.2= 9.2-6.1= 8.5÷5= 3.2-3.2= 3.7+2.3= 2.5×100= 3.12-0.32= 2+2.8= 3.8-2.9= 0.35+0.5= 0.35+0.63= 3.5÷70= 3.1+3= 3.8+0.38= 7.5÷25= 3.8+1= 0.95-0.05= 4.5+7.8= 3.1+0.3= 3+0.3= 6.3÷9= 4.5-0.4= 9.5-5= 1.1×9= 9.53-1.53= 9.5-0.5= 3.5+ 2.4= 1-0.95= 0.3+0.27= 0.47+0.13= 4.5+4= 4-0.6= 0.95+0.05= 2.5+3.2= 0.74+0.16= 4.8÷40= 53÷100= 5.1+2.3= 1.25×80= 0.78÷10= 0.52+0.4= 7×1.2= 0.25×100= 3.4-2.8= 0.6-0.37= 0.052×10= 10+0.08= 1-0.75= 0.5×1000= 7.82+0.3= 13.5+6.5= 3.05×100= 1.2-0.8= 21.6-12.6= 63÷100= 0.83-0.5= 0.76+0.14= 80÷1000= 2.7+0.4= 0.72-0.42= 0×10.5= 0.92-0.2= 3.5+4.8= 3.5+2.4= 5+0.07= 1-0.61= 0.47+0.23= 0.25+0.75= 3.7+0.33= 0.51+0.33= 1-0.6= 8-4.6= 5.8-3.6= 0.52+0.4= 6.45+5.5= 4.5-1.3= 3.4-2.8= 9.53-1.53= 8.8-6.7= 10+0.08= 9.5-7.3= 7.2+0.8= 7.82+0.3= 8.8-6.7= 1-0.95= 3.4-2.8= 0.96-0.35=

数学四年级下册专题复习第4讲:运算定律(一)-加减

数学四年级下册专题复习第4讲:运算定律(一)-加减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一定长进不少,让我们好好检验一下自己吧! 一、选择题 1 . 和除法互为逆运算的是()。 乘法 B.加法 C.减法 二、填空题 2 . 245+177+155+23=(245+□)+(□+23),运用了()律和()律。 3 . 根据加法运算律填空. (1)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_______)和不变.这叫做(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是(_______________).(2)三个数相加,先把(____________)相加,或者先把(_____________)相加,(_______)不变,这叫做(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是(_________________) 4 . 根据加法运算律填空。 (1)在计算加法时,运用加法运算定律,把相加刚好得到(_______)、(_______)的数先相加,可以使计算简便。 (2)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等于这个数(_______)这几个减数的(_______),字母表示为:(____________)。 5 . (______)叫做加法,得数叫做(______),相加的两个数叫做(______)。 6 . 自然数37(),当()里填(______)时,它既是2的倍数,又是是5的倍数. 三、判断题 7 . 761+67+39=761+39+67,这个简便运算是用了加法交换律.(________) 8 . 455—(55+79)=455—55—79 (________) 9 . 5×99+5=99×6(_______)

四年级数学第七讲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练习题

四年级数学第七讲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练习题姓名: ●课前小测 递等式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1)(49+32)×(84÷6) (2) 320-76-124 (3)(136-87)×15÷3 (4) 542×6+158×6 (5) 98×101 (6)168+32÷8 (7)(365+85)÷(40-15) (8) 15-15÷5 (9) 25×27×4 (10) 373+27×16+68

●、巩固练习 一、填空题:(34空,每空1分,共34分) 1、10个0.1是(),10个0.01是(),72个0.01是(),26个0.1是()。 2、0.6是()位小数,它表示()分之()。0.008是()小数,它表示()分之()。0.15是()位小数,它表示()分之()。 3、0.4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0.138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4、小数点左边第二位是()位,它的计数单位是(),第四位是()位,它的计 数单位是()。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位,它的计数单位是(),第三位的计数单位是()。 5、5.376是由()个1、()个0.1、()个0.01和6个()组成的。 6、在4.04中,左边的4在()位,它表示(),右边的4在()位,它表示(), 左边的4是右边的4的()倍。 7、一个小数的十位是5,百分位是6,其它各位都是0,这个小数写作( ) 8、一个小数由7个一百,3个一,2个十分之一,5个千分之一组成,这个小数写作 () 二、写出下面各数:(8分) 零点零三七一千零二点零五五点八九四百点五八 写作: 三、读出下面各数:(8分) 0.052 100.009 32.32 48.095 写作: 四、判断题:(3分) 1、12.8和12.80的大小一样,但计数单位不一样。()。 2、小数点的未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908的未尾添上两个“0”,数的大小不变。() 五、写出下面各小数的意义:(8分) 83.6元 4.32米 5.08千克0.82米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第4讲:等积变形(教师版)

第4讲 等积变形 1、三角形的面积= 2 1 底边长 高;所以,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当底边相等时,高也相等;反之亦然。 2、当两个三角形高相等时,面积之比等于底边长之比。 3、当两个三角形的底边长相等时,面积之比等于高之比。 4、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5、底边之和等于平行四边形的一边,且高相等的所有三角形,面积之和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6、高之和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且分别以这条高的两边为底的所有三角形,面积之和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1、灵活运用三角形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2、掌握三角形的等积变形技巧 例1:如图,三角形ABC 的面积为1,其中AE=3AB,BD=2BC,三角形BDE 的面积是多少?

A B E C 答案:三角形BDE 的面积是4 D 解析:连结CE.此时出现两个“同高”模型 因为AE=3AB ,所以AB:BE=1:2,所以三角形ABC 面积:三角形BCE 面积=1:2,三角形ABC 面积为1,所以三角形BCE 的面积为2,又因为BD=2BC ,所以BC:CD=1:1,所以三角形BCE 的面积:CDE 的面积=1:1,所以三角形CDE 的面积是2,所以三角形BDE 的面积是4. 例2:正方形ABCD 和正方形CEFG ,且正方形ABCD 边长为10厘米,则图中三角形BDF 面积为多少平方厘米? F E C 答案:50平方厘米 解析:连接CF.则C F ∥BD 。则三角形BCD 与三角形BDF 就是这两条平行线之间的等积模型。因为他们有一条公共的底边BD ,而他们的高的长度正好是这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这个是平行线之间距离的性质),所以这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 所以面积相等,而三角形BDC 的面积为10×10÷2=50(平方厘米)。 例3:图中三角形AOB 的面积为15平方厘米,线段OB 的长度为OD 的3倍,求梯形ABCD 的面积。 答案:80平方厘米 解析:三角形AOB 的面积为15平方厘米,OB:OD=3:1,所以三角形AOD 的面积为5平方厘米,而梯形中A D ∥BC,所以三角形ADC 与三角形ADB 是平行线间的等积模型,所以他们面积相等,而他们的重叠部分是三角形AOD ,所以都减去这部分之后就剩下三角形AOB 与三角形DOC,所以面积也相等,所以三角形DOC 的面积为15平方厘米。同样因为OD:OB=1:3,所以

四年级数学第八讲:数学游戏

四年级数学第八讲:数学游戏 基础班 1.桌上有30根火柴,两人轮流从中拿取,规定每人每次可取1~3根,且取最后一根者为赢。问:先取者如何拿才能保证获胜? 2.有1999个球,甲、乙两人轮流取球,每人每次至少取一个,最多取5个,取到最后一个球的人为输。如果甲先取,那么谁将获胜? 3.甲、乙二人轮流报数,甲先乙后,每次每人报1~4个数,谁报到第888个数谁胜。谁将获胜?怎样获胜? 4.有两堆枚数相等的棋子,甲、乙两人轮流在其中任意一堆里取,取的枚数不限,但不能不取,谁取到最后一枚棋子谁获胜。如果甲后取,那么他一定能获胜吗? 5.黑板上写着一排相连的自然数1,2,3,…,51。甲、乙两人轮流划掉连续的3个数。规定在谁划过之后另一人再也划不成了,谁就算取胜。问:甲有必胜的策略吗? 6.有三行棋子,分别有1,2,4枚棋子,两人轮流取,每人每次只能在同一行中至少取走1枚棋子,谁取走最后一枚棋子谁胜。问:要想获胜是先取还是后取? 7.甲、乙两人轮流报数,必须报1~4的自然数,把两人报出的数依次加起来,谁报数后加起来的和是1000,谁就取胜.如果甲要取胜,是先报还是后报?报几?以后怎样报? 习题答案 1.先取者取两根,以后每次把4的倍数根火柴留给对方取。先取者获胜。 2.乙胜。无论甲取几个球,只要乙接着取的球数与甲所取的球数之和为6即可。因为1999÷6余1,所以最后一个球被甲取走。 3.甲胜。甲先报3个数,以后每次与乙合报5个数即可获胜。 4.甲必胜。 5.甲先划,把中间25,26,27这三个数划去,就将1到51这51个数分成了两组,每组有24个数。这样,只要乙在某一组里有数字可划,那么甲在另一组里相对称的位置上就总有数字可划。因此,若甲先划,且按上述策略去进行,则甲必能获胜。 6.先取。从4枚棋子的行中取走1枚。 7.解:把胜利者报完数后累加起来的和倒着进行排列:1000、995、990、985、 (10) 5,这是一等差数列,公差d=5.且每个数都能被5整除.因此,胜利者第一次报完数后应为5,而进行的是1~4报数,所以甲要取胜,应让乙先报.然后根据乙报几,甲就报5减几,这样就能确保甲取胜.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例1. 6.28+5.74+3.72+5.26 4.36+14.8+5.64+5.2 16.9-5.6-4.4 38.2-7.09-20.6-2.31 9.08-(5.7+1.08)27.85-(7.85+3.4) 课堂练习: (1)27.3+73.2+72.7 (2) 585+189+215 (3) 5.85-1.75-0.25 (4)768-274-126 (5) 5.85+1.89+2.15 (6)24.8+14.6+15.4 (7)42.5-22.17-7.83 (8)3.8+1.37+6.2+12.63 (9)17.05-(2.05-6.4) (10)3.73+5.28+4.27+4.72 (11)10-3.6-1.4 (12) 1.2+2.5+1.8

(13)0.25+0.15+0.75+0.85 (14)0.5+1.5+1.5+0.5 (15)5.26+3+1.74 (16) 3.46+1.28+0.54+2.72 (17)24.8+14.6+15.4 (18)5.85-1.75-0.25 (19)21.32-(6.32+8.3)(20)12.45-1.35-0.65 (21)27.3+73.2+72.7 (22)42.5-22.17-7.83 (23)3.8+1.37+6.2+12.63 (24)(15.28+28.99)+20.72 (25)5.85+1.89+2.15 (26)24.8+14.6+15.4 小测: 小数加减法练习题 一、直接写得数。 1.5-0.5=1-0.9= 2.3+0.6=0.9+0.8=

四年级数学奥数培优第四讲:图形(一)

第四讲:图形(一) 爱学教育老师奥数2015·四年级·竞赛·秋 三角形种类: 面积公式: 三角形的高: 1、如图,?ABC面积是30平方分米,D是BC的中点,AE的长是ED的2倍。那么?BED的面 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如图,三角形ABC的面积是240平方厘米,D是BC的中点,AD的长是AE的3倍,EF 的长BF的3倍,那么三角形AEF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如图,三角形ABC中,D、E为两个三等分点,F是 AB的中点,若三角形DEF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那 么四边形AFEC的面积为多少平方厘米?

4、如图,BD=3AD, CE=4AE,三角形ADE的面积是2平方厘米,求三角形ABC的面积? 5、如图,在△ABC中,BD=2DC,AE=BE,已知△BDE的面积为6平方厘米,求四边形ACDE 的面积。 6、将三角形ABC的BA延长1倍到D,CB边延长2倍到E,AC边延长3倍到F。若三角形 ABC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求三角形DEF的面积? 7、如图,三角形ABC是正三角形,D、E分别是AB、BC的中点,已知三角形BDE的面积是6平方厘米,求三角形ABC的面积。 8、已知三角形ABC的面积为180平方厘米,D、E把三角 形分成两部分,BD=3AD,CE=2AE,求三角形ADE的面积。

9、如图,在平行四边形BCEF中,有一个直角△ABC,BC=8厘米,AC=7厘米,阴影部分面 积比△ADH大12平方厘米,求AH的长度。 10、如图所示,已知一个四边形的两条边的长度和三个角,求这个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 11、如图,边长为20厘米和30厘米的两个正方形拼在一起,求阴影△ABC的面积。

四年级 数学试题 奥数 第8讲 抽屉原理一 苏教版(2014秋) 无答案

第8讲抽屉原理一 内容概述 理解抽屉原理的基本含义,并能利用抽屉原理对一些简单问题进行说明,在考虑某些问题时,需要利用最不利原则进行分析. 典型问题 兴趣篇 1. 学校周末要组织四个班的同学去春游,有三个地点可供选择:石景山游乐园、植物园和动物园,如果一个班只能去一个地点,试说明:一定有两个班要去同一个地点. 2. 小悦,冬冬和阿奇到费步步家玩,费叔叔拿出许多巧克力来招待他们,他们一数,共有19块巧克力,如果把这些巧克力分给他们三人,试说明:一定有人至少拿到7块巧克力,但不一定有人拿到8块. 3. 任意40个人中,至少有几个人属于同一生肖?

4. 有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小珠子放在同一个口袋里,每种颜色的珠子都足够多,一次至少要取几颗珠子,才能保证其中一定有两颗颜色相同? 5. 某校的小学生中,年龄最小的6岁,最大的13岁,从这个学校中至少选几个学生,就能保证其中一定有三个学生的年龄相同? 6. 有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铅笔各10支,拿的时候不许看铅笔的颜色,那么一次至少要拿多少支,才能保证其中一定有4支是同一种颜色的铅笔? 7. 口袋里装有红、黄、蓝、绿这4种颜色的球,且每种颜色的球都有4个,小华闭着眼睛从口袋里往外摸球,那么他至少要摸出多少个球,才能保证摸出的球中每种颜色的球都有?

8. 一副扑克牌共54张,其中有2张王牌,还有黑桃、红心、草花和方块4种花色的牌各13张,那么: (1)至少从中摸出多少张牌,才能保证在摸出的牌中有黑桃? (2)至少从中摸出多少张牌,才能保证至少有3张牌是红桃? (3)至少从中摸出多少张牌,才能保证有5张牌是同一花色的? 9. 把40块巧克力放入A、B、C、D四个盒子内,如图8-1,A盒中放的最多,放了13块,且四个盒子内装的巧克力的数量依次减少,那么: (1)D盒最少可以装几块? (2)D盒最多可以装几块? 10. 圆桌周围恰好有12把椅子,现在已经有一些人在桌边就坐,当再有一人入座时,就必须和已就坐的某个人相邻,问:已就坐的最少有多少人?

学而思四年级第七讲(环形跑道)

第七讲 环形跑道问题 一、行程问题三要素 环形跑道问题属于行程问题的一类。对于行程问题,同学们一定要马上反应出路程(S)、速度(V)、时间(t)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S=V·t V=S÷t t=S÷V ……公式变形 即,在行程问题中,只有知道S、V、t中的其中两个要素,一定能求出第三个! 二、行程问题基本型 1、相遇问题 关键词:同时、反向 公式: S和 = V和 ·t遇 2、追及问题 关键词:同时、同向 公式: S差 = V差 ·t追 注:我们判断是相遇还是追及主要就是看方向,但要注意的是不管是相遇还是追及,其过程一定是二人同时进行的,所以抓住“同时”也很重要。当题目中不是同时发生的,要学会如何转化为“同时”。 三、环形跑道问题 环形跑道问题不过是把“行程”的过程搬到了环形跑道上进行,它仍然符合行程问题的公式。但要注意S与跑道有关系。 做题时,我们要注意 1、确定方向: (1)反向即为相遇问题,就有S和 = V和 ·t遇 (2)同向即为追及问题,就有S差 = V差 ·t追 2、确定起始点 (1)同地:周期现象 反向(相遇), 第1次相遇,共合跑1圈 第2次相遇,共合跑2圈 …… 第n次相遇,共合跑n圈 同向(追及), 第1次追上,共多跑1圈 第2次追上,共多跑2圈 …… 第n次追上,共多跑n圈 (2)异地:第1次特殊,从第2次开始即为周期现象

四、例题解析 课前回顾 小张和小王各以一定速度,在周长为500米的环形跑道上跑步,小王的速度是200米/分,(1)小张和小王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反向跑步,1分钟后两人第一次相遇,小张的速度是多少米/分?(2)小张和小王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同一方向跑步,小张跑多少圈后才能第一次追上小王? 解析:(1)同时同地反向,是相遇问题。 S和 = V和 ·t遇 500米 1分钟 第一次相遇,即合跑一圈,即合跑500米,S和、t遇都知道, 那么就可求速度和,得500÷1=500(米/分) 小张的速度: 500-200=300(米/分) (2)同时同地同向,是追及问题。 S差 = V差 ·t追 500米 300-200 第一次追上,即小张比小王多跑一圈,即S差是500米,速度差也可算出来, 那么可求追及时间:500÷(300-200)=5(分) 小张共跑了多少米:300×5=1500(米) 小张跑了多少圈:1500÷500=3(圈) 例1 在300米的环形跑道上,田奇和王强同学同时同地起跑,如果同向而跑2分30秒相遇,如果背向而跑则半分钟相遇,求两人的速度各是多少? 解析: 同时同地同向——追及问题,S差 = V差 ·t追 300米 2分30秒 同时同地反向——相遇问题。S和 = V和 ·t遇 300米 半分钟 根据分析,根据追及过程可求出速度差,根据相遇过程可求出速度和,接着再用和差问题即可求出两人的速度了。只是注意单位要统一,时间单位我们统一为秒。 速度差:300÷150=2(米/秒) 速度和:300÷30=10(米/秒) 快的速度:(10+2)÷2=6(米/秒) 慢的速度:(10-2)÷2=4(米/秒) 或 6-2=4(米/秒) 例2 巍巍、铮铮两人骑自行车从环形公路上同一地点同时出发,背向而行。这条公路长2400米,巍巍骑一圈需要10分钟,如果第一次相遇时巍巍骑了1440米。 请问:(1)巍巍的速度是多少米/分? (2)从出发到第一次相遇用时多少分钟? (3)铮铮骑一圈需要多少分钟? (4)再过多久他们第二次相遇? 解析:我们做行程问题要敏感,任何一个行程过程,只要知道三要素的两个,一定要反应出马上能求出第三个。 (1)“公路长2400米,巍巍骑一圈需要10分钟”,可知巍巍的速度:2400÷10=240(米/分)(2)“第一次相遇时巍巍骑了1440米”,那么可知巍巍用时1440÷240=6(分),这个也是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