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市盈率比较研究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市盈率比较研究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市盈率比较研究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市盈率比较研究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市盈率比较研究

王一萱才静涵

(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广东深圳518010)

摘要:本文通过对2000-2006年中国上市公司在境内外市场市盈率的比较分析,研究了我国企业境外上市的估值效果。文章发现,中国上市公司在境内市场的市盈率水平高于境外市场;香港和新加坡给予了中国公司以不同的评价:中国上市公司在香港主板的市盈率高于香港本地公司,而中国上市公司在新加坡主板的市盈率低于新加坡本土公司;没有证据表明A-H股的跨境上市形式提高了A股估值,但A-H股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H股的估值。

关键词:海外上市;市盈率;股票估值

作者简介:王一萱、才静涵,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研究员。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企业海外上市的浪潮发源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随着资本市场全球化成为趋势,为了满足跨国资本日益增长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选择跨境上市,进入国际资本市场融资。1992年9月10日,华晨中国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内地第一家海外上市公司,之后1993年内地10家国企试点在香港市场IPO集资,掀起了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浪潮。14年以来,大量中国企业在香港、美国、新加坡以及境外其他市场首发或买壳上市,形成了强大的海外上市兵团。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6年底,香港、美国、新加坡三个主要海外上市地共有401家中国企业上市挂牌,总市值和流通市值达9548.38亿美元。相比国内深沪交易所A股和B股1434家上市公司,总市值89403.90亿元(折合11449.26亿美元),流通市值25003.60(折合3202.02亿美元),海外上市公司流通市值超过了国内市场,总市值为国内市场的83.40%(见表1)。

表1:中国企业海外上市2006年存量统计(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Bloomberg,各交易所网站,中国证监会网站

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上市仍然保持了一个较为强劲的势头。在2005和2006的两年中,海外主要市场上市的中国企业数量和筹资规模均超过国内市场。2005年,海外上市融资204.28亿美元,是国内的29.05倍,2006年海外上市融资438.68亿美元,是国内的2.17倍。香港主板和新加坡主板是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首选地,香港主板两年上市76家中国企业,筹资602.97亿美元,新加坡主板主板两年上市44家中国企业,筹资15.39亿美元。新加坡主板吸引中国企业上市筹资额在2006年首次超过美国NYSE和NASDQ,成为第二大海外上市地。

本文以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数量最多的两个市场——香港和新加坡——的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比境内中国上市公司和海外本地上市公司的市盈率,

在控制了规模、行业、盈利能力等影响的基础上,形成对境内外中国上市公司股票估值和融资成本的实证分析。

文献回顾

企业为什么会选择海外上市及其海外上市效果,这一问题自1980年以来一直被学术界广泛关注,主要的研究集中在下述两个领域:

一是从企业的收益-成本角度来分析该问题。理论分析主要集中在传统的资本市场定价模型(CAPM),该类分析认为:企业海外上市可以克服海外投资者持有分散风险的证券的障碍,从而降低了企业的资本成本(cost of capital)。Black (1974)[5],Staplenton and Subrahmanyam (1977)[21],Stulz (1981)[22],Errunza and Losq (1985)[11]及Alexander et al (1987)[3]的理论模型显示,企业跨越两个分割的金融市场海外上市将带来企业股票更低的预期收益率(expected return),从而实现更高的均衡市场价格(equilibrium market price)和更低的资本成本(cost of capital)。相应的,实证文献则集中于求证海外上市是否达到提升股票价格(p)和降低资本成本(r)的效果。但其结果并不统一,Alexander et at (1988)[4],Foerster and Karolyi (1996)[12]以及Logue and Sundaram (1996)[18]的各国数据都显示以ADR方式在美国海外上市后出现显著的股价预期收益率(expected return)下降或股票估值(PE ratio)的提升。Varela and Lee(1993)[25]的研究显示美国企业海外上市后也实现了显著的股价超常收益率(abnormal return)的下降,即企业资本成本(r)的下降。但Jayaraman et al (1993)[14]的ADR数据,Rothman(1995)[19]的美国数据,Urias(1996)[24]的发展中国家数据则发现海外上市不仅没有提升股票价格,反而增加了股票的Beta值,也就是说增加企业的资本成本(r)。

第二类文献是在传统资本市场定价模型之外来研究海外上市其他动因。主要的结论是:企业在进行海外上市时除自身收益风险的考量之外,还会将投资者因素和其他非价格因素纳入考虑范畴之内。投资者因素包括企业的“本土溢价”(home premium)和投资者的“本土偏好”(home bias)等。“本土偏好”和“本土溢价”指投资者在相同价格条件下更愿意持有本国企业股票,或者在相同条件下给予本国企业更高的股票估值。Stulz (1981)[22], Alder and Dumas (1983)[2], Zhou and Schill(2000)[26]认为投资者更倾向于持有本国企业股票的原因是跨境投资限制,或者说是跨境投资成本。Coval and Moskowitz (1999)[8], Kang and Stulz (1997)[15], Dablquist and Robertsson (2001)[9], Grinblatt and Keloharju (2001)[13], Brainard (1997)[6]发现,海外投资者更愿意持有地理毗邻(geographic promixity)、经济一体(economic promixity)、文化相近(culture proximity)、行业相近(industry proximity)的企业的股票。Sarkissian and Schill(2004)[20]发现企业更愿意到那些熟悉的境外市场上市,以充分利用当地投资者的“本土偏好”。其他非价格因素包括公司治理结构、收购兼并、投资者保护等。Lel and Miller (2006)[18]发现跨境上市的公司更倾向于剔除表现不好的CEO,从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Doidge et al (2004)[10],King and Segal (2004)[16]研究证明外国企业在美国跨境上市可以提高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水平;Burns(2003)[7], Tolmunen and Torstila (2005)[23]认为海外上市有利于收购兼并的进行。

然而,作为一个新兴市场(emerging market),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动因和效果是复杂的。王一萱等(2005)[2]研究指出,中国企业海外上市主要是为了利用境外资本市场的融资便利,但同时不得不承受低市盈率的价格低估。在国内,对于中国企业的海外上市效果还没有系统的实证研究,本文从海外上市中国企业的市

盈率统计实证入手,力图回答以下问题:(1)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是否呈现出其他成熟市场提升股票价格和降低资本成本的效果?(2)主要海外上市地在提升中国企业股票价格和降低资本成本方面有何不同?(3)主要海外上市地对于中国企业股票是否显示行业偏好?

数据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报告的样本包括截至2006年底香港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1081家(其中中国公司181家),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622家(其中中国公司98家),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公司830家,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的公司102家。其中,上海A股、深圳中小企业板的日市盈率数据、财务数据和行业数据来源于万得数据库,香港上市公司和新加坡上市公司的日市盈率数据和财务数据来源于Datastream International,香港上市公司的行业数据来源于香港证券交易所数据库,新加坡上市公司的行业数据由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提供。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对于海外上市股票价值的衡量选取了市盈率(PE ratio)指标,这是Logue and Sundaram(1996)[20]研究以ADR形式在美国海外上市的企业价格反应时所使用的指标。选取这一指标的原因是:(1)传统的预期收益率(expected return)指标是间接反映企业的价值指标,由于其具有计量方面的优势特性(如:随机游走),因此在学术论文中采用较多;而市盈率(PE ratio)是反映企业价值和价格的直接指标,在实践运用和政策制定中更加常用,本文研究的目的是政策导向的,因此采用后者更为合适;(2)其他国家企业海外上市基本是先在国内上市,然后再在海外同时上市,海外上市的企业基本上是两地挂牌;而中国企业则大多数是先选择海外上市,然后再在国内上市,同时存在大量的只在海外上市而不在国内上市的企业。对于两地上市的企业,市盈率的“事件比较”方法可以较好地度量海外上市的价格效果,但对于中国这样拥有大量只在海外上市企业的情况,两地市盈率的静态比较才能反映市场估值全貌。

本文汇报的市盈率为年度数字,但为了充分消除股价异常波动而带来的影响,我们将按如下方式计算个股年度市盈率:首先,计算个股每日市盈率在一个月内的均值,如果该月度平均市盈率高于100或者低于0,我们将该股票本月市盈率观测值剔除,然后再计算各股票各月市盈率在一年内的均值作为该股票的年度市盈率。这一做法的好处是:一是充分保留了有效样本点;二是剔除了极值的影响。后文的所有市盈率均按此定义。

实证结果与分析

2006年末,香港主板、上海A股、深圳中小板和新加坡主板中国上市公司的平均市值分别为:17.6亿、9.4亿、0.96亿和0.89亿元人民币。可以看出,在四个市场中,中国上市公司的规模排序为:

香港>上海>中小板>新加坡

从这一排名链可以看出,香港和上海的上市公司具有较高的市值,且数量级较为接近,中小板和新加坡上市公司具有较低的市值,数量级同样较为接近。因此,在下文的研究中,我们将比较上海和香港,以及中小板与新加坡这两对市场的市盈率水平。

一、境内中国公司与境外中国公司的市盈率比较

本部分比较境内上市公司与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的二级市场市盈率。如果公司海外上市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股票估值,降低资本成本,那么,海外上市中国公

司的市盈率应该高于本土上市公司。或者,如果“本土偏好”或者“本土溢价”存在,则预期将出现到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的市盈率将低于本土上市公司的市盈率的情况。同时考察年度、公司行业、公司规模以及公司盈利情况是否可以解释境内外中国公司市盈率的差别。

1.境内外上市公司市盈率水平比较

表2显示了境内上市的中国公司与境外上市的中国公司2000~2006年间的市盈率比较。由表2可见,上海A股公司2000~2006年各公司平均年度市盈率为46.24倍,而香港中国公司的平均年度市盈率仅为17.24倍,两市场上市公司的市盈率均值相等在1%水平上被拒绝(t=35.35),说明上海上市公司市盈率显著高于香港的中国公司。中小板上市公司2000~2006年平均年度市盈率为33.94倍,而新加坡上市的中国公司年度平均市盈率仅为12.59倍,两市场上市公司的市盈率均值相等在1%水平上被拒绝(t=18.05),说明中小板上市的公司市盈率显著高于新加坡主板市场的中国公司。并且,在2000~2006的所有年份中,上海A股市盈率均高于香港主板的中国公司;在2004~2006的所有年份中,中小板公司的市盈率均高于新加坡主板的中国公司市盈率。对于本文中所有均值比较,我们均计算了对应的中位数比较,其结果与均值高度一致。受篇幅所限,本文未汇报中位数的对比结果。

2.回归分析

上述上海A股与香港主板中国公司,以及中小板公司与新加坡主板中国公司的实证结果说明:没有证据表明,海外上市可以提升股票价格;然而,上述实证结果能否支持“本土溢价”或“本土偏好”假说呢?此时做出此结论仍为时过早,仍需要进一步验证如发展趋势、行业分布等其他因素。

以行业为例,上文中市盈率的直接比较会忽略一种情况:各市场中国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不同,因此,其市盈率差异有可能是由于行业分布引起。如果某一市场中中国公司分布在高成长性、高盈率行业比重较大,该市场中国公司的平均市盈率将会偏高。因此,只是进行市场平均市盈率的比较将无法剔除行业分布的影响。我们比较了上海A股与香港主板中国公司,以及深圳中小板与新加坡主板中国公司的行业分布情况,比较结果发现(未汇报):在上海,估值高的行业公司相对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市场整体市盈率的提升,而在香港,估值高的行业中国公司相对少,从而影响了市场整体市盈率的提升。相对于上海和香港公司,中小板和新加坡的市盈率差异更少地是由行业分布引起。但总之,行业分布可能是影响境内与境外上市中国公司市盈率差异的潜在原因之一。类似可以的影响因素还包括公司规模、盈利水平等等。

为了同时控制住行业效应、规模效应与盈利能力效应,我们引入如下的回归

方程来比较在境内与境外上市的中国企业的市盈率。

ε+++=t i i t i Z c frdummy b a E P ,,**/

其中,P/E i,t 为公司i 在第t 年的P/E 值, frdummy 为境外上市虚拟变量,对于香港(新加坡)上市的中国公司,frdummy 取值为1,否则为0。Z 为控制变量矩阵,包括总资产(控制规模),市盈率行业中位数(控制行业影响),ROA (控制盈利能力)。

注:本表中t 值均已经White-heteroskadasticity 调整

表4:中小板公司与新加坡中国公司对比分析

注:本表中t 值均已经White-heteroskadasticity 调整

由上述回归方程发现,即使是在控制住规模、行业、盈利能力等的影响之后,上海A 股公司的市盈率仍然高于香港中国公司。对于2000~2006年所有样本来讲,二者的差距为28.93倍。上海A 股市场与香港中国股市盈率的差距自2000~2005年呈现出缩小的趋势,从2000年的44.55倍、2001年的49.22倍降至2005年的19.9倍,但于2006年略有提高,上升至21.62倍。该结果在所有样本及分年度的样本中均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

由上述回归方程发现,即使是在控制住规模、行业、盈利能力等影响之后,中小板公司的市盈率仍然显著高于新加坡主板的中国公司。2004到2006年的三年间,二者的差距为19.52倍,在1%的水平上显著。分年度的回归中,2004年二者差距为23.6倍,2005年差距略有缩小,降至11.84倍,但在2006年随着我国股市出现大牛市而重新达到25.07倍,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

由此可见,在上海与香港中国公司,以及中小板与新加坡中国公司的回归中,境外上市虚拟变量的系数无论是在总样本中还是在各年度的子样本中都为负值,而且在每个年度子样本中也表现出了显著性。这说明,即使在控制住盈利能力、规模和行业影响之后,在香港和新加坡上市的中国公司的运行市盈率还是显著低于在上海A 股与中小板上市公司。

二、境外中国公司与境外本地公司的市盈率比较

上文的跨市场比较发现,中国在香港和新加坡上市的公司从绝对市盈率上看低于在境内上市的公司,但是,这些境外上市的公司在当地市场上的表现如何?与当地非中国上市公司相比市盈率如何?当地市场对中国公司给予的态度如何?本部分将用数据说明相关问题。

1.境外中国公司与境外本地公司市盈率比较

表5由表5可见,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在2000~2006年间的平均市盈率为17.24倍,高于香港本地的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15.00倍(在1%的水平上显著)。在新加坡上市的中国公司的市盈率均值为12.59倍,低于新加坡本地的上市公司市盈率均值18.65倍。(在1%的水平上显著)。而分年度的比较结果也显示,两个市场本地公司与中国公司的市盈率变动情况与整体市盈率情况基本一致。

表2与表5的结果显示,虽然在中国境内上市公司市盈率远高于在中国境外上市的公司,然而,境外上市的中国公司和该市场本地公司之间的市盈率差距却并不那么显著。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市盈率甚至持续高于香港本地公司,说明在一定程度上中国公司在香港还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追捧。而在新加坡市场中即完全不同,在所有年度,新加坡中国公司的市盈率均持续低于新加坡本地公司。这与香港的情况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本小节的结果说明:香港中国公司市盈率持续而稳定地高于香港本地股公司,而新加坡中国公司市盈率持续而稳定地低于新加坡本地公司。为了控制行业因素,我们引入了一个新的指标:行业调整市盈率。其计算方法为:

t i t i t i E MedP E P E adjP ,,,///

其中,adjP/Ei,t 为公司i 在第t 年的行业调整市盈率,P/Ei,t 为公司i 第t 年的市盈率,MedP/Ei,t 为公司i 所在市场该年本行业所有上市公司市盈率的中位数。该指标显示了某公司的市盈率在当地市场同一行业中的排位情况。行业市盈率结果显示,在香港市场,中国上市公司的行业调整市盈率均值(1.559)和中位数(1.121)均高于香港本地上市公司(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1.370和0.969),其差距在1%的水平上显著。在新加坡市场,无论是从均值还是从中位数的角度,新加坡对本地公司(均值1.322,中位数1.007)均给出了明显高于中国公司的行业调整市盈率(均值1.038,中位数0.832),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这为绝对市盈率的比较提供了稳定性检验。

2.回归分析

与上文相似,单纯的市盈率比较忽略了由于行业、规模或者盈利水平等因素可能的影响。以行业为例,香港的中国企业主要集中在服务业、工业制品业和消费品制造业之中,其比例占所有香港中国公司的样本总数的55%。而新加坡的中国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服务业之中,其比例占样本总数的70%以上。这一行业分布情况与香港和新加坡的本地企业行业有明显的差别。香港中国公司市盈率高于香港本地股公司和新加坡中国公司市盈率低于新加坡本地公司的结论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受行业、公司规模和盈利水平的影响?如果考虑到这些影响,上述结论是否还成立?本部分引入回归方程来控制公司所在行业、公司规模和公司盈利能力。

ε+++++=t i t i t i i t i roa e IndMed d TA c cndummy b a E P ,,,,****/ (5)

其中,P/E i,t 为公司i 在第t 年的P/E 值, cndummy 为中国公司虚拟变量,对于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cndummy 取值为1,对于海外上市的本地公司为0。TA 为公司资产规模,indMed 为公司所在行业当年的市盈率中位数。回归结果参见表6的A 部分。

表6:回归分析

A 部分:香港本地公司与香港中国公司

注:本表中t 值均已经White-heteroskadasticity 调整

表6的结果显示,在控制了行业、规模与盈利的影响之后,香港的中国上市公司仍然表现出了显著(1%)高出本地公司的市盈率约2.26倍;而新加坡的中国上市公司的市盈率要低于新加坡本地公司(在5%的水平上显著)3.53倍。

本小节比较了海外本地股与海外中国股的表现。实证发现,香港和新加坡两个海外市场给予了中国上市公司以不同的评价。从市盈率角度评价,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表现持续优于香港本地公司,而新加坡的中国公司则持续劣于新加坡本地公司。

三、A-H 股跨境上市股票市盈率分析

A-H 股跨境上市为我们研究中国企业海外上市与国内上市提供了一个最直接的天然试验组(natural experiment )。分析A-H 股对应的市盈率会对两个市场对同一家公司给出的评价做出最直接的比较。由于A 股与S 股同时上市的公司只有一家,因此,只能选用A-H 股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为了和上文保持一致,所选择的

研究对象为截止2006年末同时在上海和香港上市超过一个月的A-H公司共29家。

A-H两地上市的股票是否提升了其各自在A股和H股市场的估值?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以下比较国内市场A-H股市盈率与其他非A-H股的A股市盈率,同时比较香港市场A-H股市盈率与其他非A-H股的H股市盈率,观察其是否有显著区别。

表7)来衡量,A-H 股的市盈率要显著低于其他A股股票的市盈率,对于分年度数据而言,A-H股市盈率在除2005年外的其他年份均低于非A-H股,但其差距在统计上并不显著(统计结果未汇报)。

然而,在香港市场中,A-H股与其他H股的P/E值有显著区别。用2000~2006年全部数据统计,A-H股市盈率均值与中位数均显著高于其他H股。用分年度的数据统计结果也高度一致,在多数年份中,A-H股市盈率显著高于其他H股市盈率(统计结果未汇报)。

与上文类似,我们进行回归分析的结果(略)表明,在控制了行业、规模和盈利能力的影响之后,AHdummy仍然均不显著。说明在国内股市中,没有证据证明A-H股的形式提升A股估值。B部分的回归证明,在香港市场中,A-H股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H股上市公司的估值。

结论

1.中国上市公司在境内市场的市盈率在绝对数量上高于境外市场,显示出中国上市公司在本国市场存在“本土溢价”,相对于本土上市,海外市场没有显示出提升中国企业股票估值和降低资本成本的效果。上海和深圳A股市盈率在2000年到2005年存在一个回归的过程,2006年重新反弹。行业分析显示,相对于上海和香港公司,中小板和新加坡的市盈率差异更少地是由行业分布引起。在2000~2006年间,上海A股的平均市盈率为46.24倍,在1%的水平上高于香港的中国公司市盈率(17.24倍);深圳中小板企业的平均市盈率为33.94倍,在1%显著水平上高于新加坡上市的中国公司市盈率(12.59倍)。分年度的回归分析和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

2.中国上市公司在香港市场的绝对市盈率高于香港本地上市公司,显示香港投资者对中国企业的“本土偏好”,中国企业在香港上市的估值高于香港本地上市公司,其资本成本低于香港本地上市公司。行业分析显示,在香港市场,中国上市公司的行业调整市盈率(均值为1.559)高于香港本地上市公司(均值为1.370),

其差距在1%的水平上显著。即使是在进一步控制住规模、行业、盈利能力等可能的影响之后,这一差距仍在1%的水平上显著。香港市场对中国上市公司的估值具有较好的持续性。

3.新加坡市场给予中国上市公司的绝对市盈率显著低于新加坡本地上市公司,显示新加坡市场对本地企业的“本土偏好”,中国企业在新加坡上市的估值低于新加坡本土上市公司,其资本成本高于新加坡本土上市公司。行业分析显示,新加坡主板市场对本地公司(均值1.322)给出了明显高于中国公司的行业调整市盈率(均值1.038),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在进一步控制住规模、行业、盈利能力可能带来的影响后,二者的差距仍在1%的水平上显著。分年度的结果表明,新加坡市场对中国上市公司的估价表现为持续低估。

4.在上海市场中,A-H两地上市的公司市盈率并不显著区别于其他A股公司,A-H股较其他A股的市盈率低2.04倍,但在统计上不显著;而在香港市场中,A-H 两地上市公司的市盈率高于其他H股3.03倍,在1%的水平上显著。没有证据证明A-H跨境上市的股票显著影响其A股估值,但A-H两地上市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H股的估值。

参考文献:

[1]王一萱等.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研究[R].深圳证券交易所深证综内字0001号,2005.

[2]Adler, M. and B. Dumas, 1983, Internantional Portfolio Choice and Corporation Finance: A

Synthesis, Journal of Finance, 38, 925-984

[3]Alexander, G.., C. Eun and S. Janakiramanan, 1987, Asset pricing and Dual Listing on Foreign

Capital Markets: A Note, Journal of Finance 42, 151-158

[4]Alexander, G.., C. Eun and S. Janakiramanan, 1988, International Listing and Stock Returns:

Some Empirical Evidence,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23, 135-151

[5]Black, F., 1974, International Capital Market Equilibrium with Investment Barrier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 337-352

[6]Brainard, S. L., 1997, An Empirical Assessment of the Proximity-Concertration Trade-Off

Between Multinational Seals and Trad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7, 520-544

[7]Burns, N., 2003, The Role of Cross-Listed Stock as an Acquisition Currency: Evidence from

Takeovers of US Firms, Ohio State Univ. Working Paper

[8]Coval, J., and T. Moskowitz, 1999, Home Bias at Home: Local Equity Preference in Domestic

Portfolios, Journal of Finance, 54, 2045-2073

[9]Dahlquist M., and G. Robertsson, 2001, Direct Foreign Ownership,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and

Firm Chaaracteristic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59, 413-440

[10]Doidge, C., A. Karolyi, and R. Stulz, 2004, Why are Foreign Firms Listed in the U.S. Worth

Mor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V ol 71 205-238

[11]Errunza, V., and E. Losq, 1985, Internantional Asset Pricing Under Mild Segmentation: Theory

and Tests, Journal of Finance, 40, 105-124

[12]Foerster, S., and G.A. Karolyi, 1996, The Effects of Market Segmentation and Illiquidity on

Asset Prices: Evidence from Foreign Stocks Listing in the U.S., Ohio State Univ. Working Paper

[13]Grinblatt, M., and M. Keloharju, 2001, Distance, Language, and Culture Bias: The Role of

Investor Sophistication, Journal of Finance, 56, 1053-1073

[14]Jayaraman, N. , K. Shastri and K. Tandon, 1993, The Impact of Internantional Cross Listings on

Risk and Return: Evidence from American Depositary Receipts,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17, 91-103

[15]Kang, J. K. and R. Stulz, 1997, Why is There a Home Bias? An Analysis of Foreign Portfolio

Equity Ownership in Japan,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46, 3-28

[16]King, M. and D. Segal, 2004, International Cross-Listing and the Bonding Hypothesis, The Bank

of Canada Working Paper

[17]Lel, U. and D. Miller, 2006, International cross-listing, firm performance and top management

turnover: a test of the bonding hypothesis, Internatinal Finance Discussion Papers 877. [18]Logue, Dennis , and Anat Sundaram, 1996, V aluation effects of Foreign Company Listings on

U.S. Exchange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7, 67-88

[19]Rothman, M., 1995, The International Dual-listing of Stocks and Tests of Capital Market

Segmentation, Univ. of Chicago Working Paper

[20]Sarkissian S., and M. Schill, 2004,The Overseas Listing Decision: New Evidence of Proximity

Preferenc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17, 769-809

[21]Staplenton R. and M. Subrahmanyam, 1977, Market Imperfections, Capital Market Equilibrium

and Corporate Finance, Journal of Finance 32,307-319

[22]Stulz, R., 1981, On the Effects of Barriers to Internantional Asset Pricing, Journal of Finance,

25,783-794

[23]Tolmunen, P., and Sami Torstila, 2005, Cross-Listings and M&A Activity: Transaction Evidence,

Financial Management, 34, 123-142

[24]Urias, M., 1994, The Impact of Security Cross-Listing on the Cost of Capital in Emerging

Markets, Stanford Univ. Working Paper

[25]V arela O. and S. Lee,1993, International Listings, the Security market Line and Capital Market

Integration:The Case of U.S. listing on the London Stock Exchange, 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and Accounting 20,843-863

[26]Zhou, C., and M. Schill, 2000, Currency Risk and Internantional Asset Pricing, Beijing

University and University of Virginia Working Paper

《我国股票市场市盈率的统计分析》行业平均市盈率

我国股票市场市盈率的统计分析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金融学系牛鸿 市盈率是衡量股票投资价值和管理层据以调控股市的重要参考指标。科学地界定市盈率及其变化, 是对证券市场实施有效监管的重要内容, 也是投资者进行理性投资的基础。 然而, 由于人们忽视了市盈率的适用范围,使得该指标在运用的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也日益增多。例如,不加考证地以发达国家股市20倍的市盈率标准来评判中国股市的市盈率是否合理或者把不同行业的公司的市盈率相互比较来确定待估公司的价值。 本文就我国股市市盈率的一些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引出市盈率指标的适用性及其发挥的作用。 一、我国股市市盈率水平的统计分析 长期以来,国外公认的合理市盈率为15 - 25倍, 即通常所说的20倍左右市盈率标准,这一指标通常用于发达国家或地区(见表-1)。如果市盈率低于15倍, 即可认为其有投资价值, 投资风险较小;如果一只股票的市盈率高于25倍, 则可认为其没有投资价值, 投资风险较大。 表-1 世界主要证券市场的市盈率比较

我国股票市场的市盈率在大部分时间内都远远高于以上标准(见表-2), 因此,大部分人认为目前我国股票市场的市盈率过高。为了解释市盈率偏高的现象。 表-2 沪深证券交易所近几年平均市盈率

影响一国股市市盈率有以下几个因素: 1.基准利率。基准利率是人们投资收益率的参照系, 也反映了整个社会资金成本的高低。一般来说,基准利率的倒数与股市平均市盈率存在正相关关系。如果基本利率低,合理的市盈率可以高一点, 如果基准利率很高, 合理的市盈率就应该低一些。 2.经济增长率。从下面两个表可以看到,不同国家经济增长率不同市盈率也大不相同。通常来说,发达国家的经济已经处于较为成熟的阶段,增长率相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比较低,而市盈率水平也比较低。因此,不能说发展中国家市盈率水平较高就是不合理的。 表-3 1992年发达国家市盈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

中国公司境外上市一览表

中国公司境外上市一览表 (截至到: 2007 年 3 月 10 日共747家中国企业在境外上市)出处:美国世界企业上市融资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 一、NYSE—纽约证交所(共25家中国企业) 1、中芯国际(交易代码:SMI;地域:上海;行业:电子) 2、兖州煤业(交易代码:YZC;地域:山东;行业:煤炭采选) 3、广深铁路(交易代码:GSH;地域:广东行业:港口交通) 4、华能国际(交易代码:HNP;地域:北京;行业:电力热力) 5、中海油(交易代码:CEO;地域:北京;行业:石油化工) 6、上海石化(交易代码:SHI;地域:上海;行业:石油化工) 7、中国人寿(交易代码:LFC;地域:北京;行业:金融) 8、东方航空(交易代码:CEA;地域:北京;行业:港口交通)

9、南方航空(交易代码:ZNH;地域:广东;行业:港口交通) 10、中石化(交易代码:SNP;地域:北京;行业:石油化工) 11、中国联通(交易代码:CHU;地域:北京;行业:通讯设备) 12、中国电信(交易代码:CHA;地域:北京;行业:通讯设备) 13、中国网通(交易代码:CN;地域:北京;行业:通讯设备) 14、中国移动(交易代码:CHL;地域:北京;行业:通讯设备) 15、华晨汽车(交易代码:CBA;地域:辽宁;行业:汽车制造) 16、中国石油(交易代码:PTR;地域:北京;行业:石油化工) 17、中国资金(交易代码:CHN;地域:北京;行业:金融) 18、玉柴国际(交易代码:CYD;地域:广西;行业:汽车及配件)

19、中国铝业(交易代码:ACH;地域:北京;行业:金属) 20、飞鹤乳业(交易代码:ADY;地域:黑龙江;行业:生活消费品) 21、亚太卫星(交易代码:ATS;地域:北京;行业:通讯设备) 22、亚洲卫星(交易代码:SAT;地域:北京;行业:通讯设备) 23、无锡尚德(交易代码:STP;地域:江苏;行业:电力热力) 24、新东方(交易代码:EDU;地域:北京;行业:教育) 25、深圳迈瑞(交易代码:MR;地域:广西;行业:医疗器械) 二.美国证交所——AMEX(共6家中国企业) 1、中国科兴(交易代码:SVA;地域:北京;行业:医药) 2、海南金盘(交易代码:JST;地域:海南;行业:机械材料) 3、天狮国际(交易代码:TBV;地域:北京;行业:医药)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调查报告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调查报告 班级:05秋MBA学号:姓名:谢辉2004年12月22日,北青传媒的H股股票在香港联交所正式挂牌,伴着一声清脆的锣声在香港联交所交易大厅内响起,2004年中国企业赴海外上市的年度征程终于落下了帷幕。在这值得纪念的一年里,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进了海外的资本市场。总体上,2004年延续了2003年国际资本市场上刮起的“红色旋风”,国外投资者在看好中国经济的同时,也更加关注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这些企业是中国最优秀、最活跃与最有潜质公司的代表,投资这些公司便可以间接分享中国经济的发展成果,因此很多中国企业成为海外资本市场的“宠儿”。但是,回首2004年国内企业海外上市之路,我们可以看到,在鲜花与掌声的背后,也有一些隐忧与不安。 2003年中国企业海外新上市(IPO)的数量为48家,筹资金额约70亿美元;2004年的数量为84家,筹资金额111.51美元。在海外新上市数量方面,2004年比2003年增长了75%;在筹资额方面,2004年比2003年增长了59%。图1 说明近两年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增长速度较快,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将目光转向海外资本市场。国外的投资者与外资的投资银行也都迫不及待地关注来自中国的上市公司,希望从中找到更好的投资或者业务机会。 而反观国内证券市场,2004年深沪两市发行的98只新股共募资353.46亿元,约42.7亿美金,创下1997年以来首发募资额的最低点,而同期海外IPO

的中国企业数量为84家,共筹集资金111.5亿美金,募集资金量约为国内的3倍。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尽管2004年国内首发上市的公司数量大于海外新上市中国公司数量,但是中国公司海外新上市募集的资金量远远大于国内。这说明在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大多为大型企业,募集的资金量较大。由此,我们可以推论出:大型中国企业更倾向于到海外上市。这与国资委的支持态度、海外资本市场巨大的资金存量以及国内证券市场的低迷等因素是密不可分的。 2004年中国企业赴海外上市的数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主要原因在于国内融资渠道的进一步减少。自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以来,很多过热行业得到了抑制,作为国内主要融资方式的商业银行贷款规模大幅缩减。很多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对于资金的渴求度进一步上升。由于国内上市的审批与时间上的难度并没有丝毫的降低,加上国内证券市场持续低迷,很多企业由此走上海外上市之路。 尽管市场热盼多年的国内中小企业板在2004年中终于推出,但是由于上市的标准与主板完全相同,加之随后暴露出的新上市公司的种种丑闻,中小企业板并没有真正缓解国内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前不久,在询价制下的第一支新股华电国际开始招股,经过77家机构投资者的询价,其发行价最终定为 2.52元,发行市盈率约为14.8倍,与询价期间华电国际的H股价格相差无几。询价制的采用,使国内发行体制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削弱了国内证券市场在发行市盈率上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也为中国企业赴海外上市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关于境外IPO公司员工激励计划的案例分析

关于境外IPO公司员工激励计划的案例分析(精简版) 在本文中,我们对2012年以来境外IPO公司的员工激励计划进行了初步分析、归纳和整理,以供有关各方参考。 一、境外IPO公司的员工激励计划基本情况 经对2012年至今在IPO的小红筹项目(下称“小红筹”)和在美国IPO的中国概念股项目(下称“中概股”)进行案例研究,我们注意到: 通常小红筹架构下于IPO前采纳的员工激励计划包括三种类型:期权计划(Share Option Scheme)、股份/股息奖励计划(Share Award Scheme)和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Restricted Share Unit Scheme),其中期权计划是最常见的类型,此外招股书对员工激励计划是按照不同类型分别披露的原则进行披露。而中概股于IPO前采纳的员工激励计划包括的类型有:options(下称“期权”),restricted shares(下称“限制性股份”),restricted share units(下称“限制性股份单位”),dividend equivalents(下称“股息等价物”),share appreciation rights (下称“股份增值权”),share payments(下称“股份支付”),其中期权、限制性股份和限制性股份单位是最常见的三种类型,此外中概股招股书是根据通过的时间对员工激励计划进行披露,即招股书披露的员工激励计划通常以通过的年份命名(例如2014年激励计划),而每个计划采纳的激励类型可能包括了期权、限制性股份和限制股份单位和其他。 二、小红筹的员工激励计划 如上所述,IPO前小红筹的员工激励计划通常包括三种类型:(1)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例如博雅互动、天鸽互动、百奥家庭互动及科通芯城;(2)股份/ 股息奖励计划,例如协众国际控股、永达汽车、新城发展控股、旭辉控股、新晨动力、景瑞控股、世纪睿科、万洲国际;以及(3)期权计划。以下将重点对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和股份/股息奖励计划的容、落实方式和相关的境居民自然人外汇登记情况进行介绍。 主要容: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的主要容包括:目的或背景、涵、参与者(授予对象)、年限、授出及接纳(即要约及承诺)的方式、授出限制、受限制股份单位所附权利(是否能转让、就其相关的股份是否有投票权及分红权问题)、股份所附权利、归属(一般情况下,公司会在计划明确约定董事会或董事会授权的管理委员会有权确定归属标准、条件及时间表等问题)、管理、受托人的委任、失效/注销情况、变更及终止的规定等。而股份/股息奖励计划的主要容包括:目的或背景、对象、客体、有效期、管理、授予(包括授予程序、授予条件及享有决定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动因及问题研究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动因及问题研究 【摘要】1993年青岛啤酒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揭开了国内企业赴海外上市的序幕。在以后的近20年中,中国企业在海外上市己渐成风起云涌之势,企业类型从最初的国有企业发展到现在的中小民营企业;上市地点也从香港发展到美国、新加坡,英国、加拿大等地,上市公司领域涉及能源、电力、钢铁、原材料、运输、金融、科技、电信等多个领域。在这20年中,我国企业海外上市经历了怎样的历程?这些历程又说明了我国企业海外上市的哪些问题? 【关键词】中国企业海外上市 一、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历程 自从1993年青岛啤酒在香港上市,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已有近20年的历程,纵观这20年,中国企业海外上市之路经历了些许曲折,我们列举近10年的数据,来分析中国企业海外上市之路,表1是清科研究中心统计的截止到2012年12月31日的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数量和融资金额,从表中可以看出,中国企业2006年、2007年海外上市数量和融资金额都有很大的上升,但是2008年进行海外上市公司的数量明显减少,融资金额也锐减,2009年不管是上市数量和融资金额都大幅回升,到2010年达到新一轮的顶峰,而2011年到2012年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数量和金额又更急速的减少。

通过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中国企业进行海外上市经历了几个阶段: 2001年12月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使得我国的经济进一步开放,更多的外国投资者了解中国,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吸引着全球各大证券交易所争先恐后的来我国争取客户。所以,2002年至2007年期间,中国企业境外上市数量急速增长。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引起资本市场大幅波动,几大金融机构倒闭,欧美及亚洲各主要股指大幅下挫,这些使得中国企业境外资本市场IPO 2009年,伴随着国际资本市场逐步好转,各国经济逐渐复苏,许多国内企业重启了境外上市计划,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数量出现增加的趋势,呈现一个“V”的反弹,到2010年中国企业更掀起上市狂潮,进行海外上市的企业数量创造了历史新高,共有129家中国企业在海外上市,合计融资332.95亿美元。 2011年欧债危机愈演愈烈,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下降,世界资本市场低迷,另外,中国企业遭遇诚信危 二、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动因 (一)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企业境外上市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筹集发展所需资金。通过境外上市,企业在境外发行股票及上市筹集资金扩大了资金来源,有效缓解了我国企

我国股票市场市盈率的统计分析报告

我国股票市场市盈率的统计分析 大学岭南学院金融学系牛鸿 市盈率是衡量股票投资价值和管理层据以调控股市的重要参考指标。科学地界定市盈率及其变化, 是对证券市场实施有效监管的重要容, 也是投资者进行理性投资的基础。 然而, 由于人们忽视了市盈率的适用围,使得该指标在运用的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也日益增多。例如,不加考证地以发达国家股市20倍的市盈率标准来评判中国股市的市盈率是否合理或者把不同行业的公司的市盈率相互比较来确定待估公司的价值。 本文就我国股市市盈率的一些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引出市盈率指标的适用性及其发挥的作用。 一、我国股市市盈率水平的统计分析 长期以来,国外公认的合理市盈率为15 - 25倍, 即通常所说的20倍左右市盈率标准,这一指标通常用于发达国家或地区(见表-1)。如果市盈率低于15倍, 即可认为其有投资价值, 投资风险较小;如果一只股票的市盈率高于25倍, 则可认为其没有投资价值, 投资风险较大。 表-1 世界主要证券市场的市盈率比较

我国股票市场的市盈率在大部分时间都远远高于以上标准(见表-2), 因此,大部分人认为目前我国股票市场的市盈率过高。为了解释市盈率偏高的现象。 表-2 沪深证券交易所近几年平均市盈率 影响一国股市市盈率有以下几个因素: 1.基准利率。基准利率是人们投资收益率的参照系, 也反映了整个社会资金成本的高低。一般来说,基准利率的倒数与股市平均市盈率存在正相关关系。如果基本利率低,合理的市盈率可以高一点, 如果基准利率很高, 合理的市盈率就应该低一些。 2.经济增长率。从下面两个表可以看到,不同国家经济增长率不同市盈率也大不相同。通常来说,发达国家的经济已经处于较为成熟的阶段,增长率相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比较低,而市盈率水平也比较低。因此,不能说发展中国家市盈率水平较高就是不合理的。 表-3 1992年发达国家市盈率与国生产总值增速

公司上市被否原因典型案例分析

银泰科技上市被否案例分析 证监会对于企业上市的审批愈来愈公开透明严格务实,在财富效应的驱动下,很多企业无视自身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及纷纷启动上市,但被否后往往给企业以后的运营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和财务负担。以下以银泰科技上市被否为例,说明可导致企业上市流产的较为普遍的一些硬伤,以期作为拟上市企业避免不测的借鉴。 一、银泰科技上市被否过程简介 1、公司概况 (1)基本情况 公司名称:武汉银泰科技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8,280 万元 法定代表人:孙爱军 设立日期:2008 年3 月27 日 注册地址: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沌口小区特2 号 经营范围:电源及电源智能化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新能源系统的研发、制造、销售(国家有专项规定的经审批后方可经营);货物进出口。(不含国家禁止或限制进出口的货物或技术) (2)股权情况 武汉银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持有银泰科技3,312万股股份,占本公司股份总数的40.00%,为公司控股股东。楚雄机电持有银泰控股79.64%的股权,孙爱军持有楚雄机电98%的股权而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公司前5名股东如下:

3 广州兴隆投资发展有限公司610.27 7.37% 4 曹润500.00 6.04% 5 武汉火炬科技投资有限公司433.02 5.23% 公司股权结构如图: (3)组织结构 公司组织结构如图:

(4)员工情况 截止2009年6月30日,公司共有员工661人。 员工专业结构如下: 专业构成人数比例 生产人员467 70.65% 销售人员76 11.50% 技术人员72 10.89% 财务人员9 1.36% 行政管理人员37 5.60% 总计661 100% (5)业务概况 公司主要从事高容量阀控电池((或称“高容量密封型免维护铅酸蓄电池”)的研发、生产、销售,是国内五大通信备用电池供应商之一,在通信运营商市场,公司的竞争优势日益明显。 近三年公司通信用市场占有率: 指标2008年2007年2006年国内通信用市场占有率8.10% 7.02% 6.56%

中国企业在境外上市的状况的利弊分析和策略建议

中国企业在境外上市的状况的利弊分析和策略建议 摘要 伴随着中国加入WTO,在国内市场逐渐对外开放,世界经济渐趋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一些垄断型企业强烈地需要尽快走出国门,积累国际化发展的经验,以期扩大国际影响,提升国际竞争力,境外证券市场为这一要求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但境外上市道路并不平坦,无论是改革中大型国企,还是成长中的中小民企,境外上市都并非一帆风顺。如何从众多的问题中汲取教训以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诸多已境外上市和准备境外上市的企业在境外上市后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妥善地安排企业境外上市,都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思考的。论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对中国企业境外上市进行了概述,接着研究境外上市迅速发展的原因,然后对我国企业境外上市的利弊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我国企业境外上市的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上市公司;原因;优势;弊端;策略 Abstract In addi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hina accession to the WTO, domestic market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the gradually integrated international economy, some monopoly enterprise ugly need go out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accumulate internationalized experience, in the hope of expanding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promoting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The overseas security market has offered the broad stage for these companies. Although the tide of overseas listing is surging, being in the ascendant, for the medium-and-large-sized state-owned enterprise and growing medium and small private enterprises, the road is uneven. How to draw the lessons from numerous problems? Which questions should we pay attention to while listed or to be listed? How to arrange overseas IPOs properly? It is worth for us to study and think conscientiously. In foundation of the summary of the predecessor research result, first, The paper carried on the outline of the cross-border listing of our country, then studied cause of the rapidly growth of cross-border listing, and analysis the advantages and defects of cross-border listing ,finally gave suggestions and the countermeasure of cross-border listing for our enterprise .

中国企业选择海外上市分析

为什么很多中国企业选择海外上市 一.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概况 这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境内外上市公司年度统计数据,第一行是境内AB股上市公司数,总体呈现不断增加,但是增长速度有放缓的趋势。下面我们可以看到B股上市数是在减少的,而相对的H股却是不断增长的。总体来看,外资在撤回而国内的资本外流在增多。 我们看到上面的统计数据似乎很小,这是因为国家统计局对境内外的定义是很严格的,所谓境外上市的公司,必须是注册地在国内而公司在海外上市。而我们素质的很多企业,比如阿里巴巴,他的注册地在国外的一个小岛,上市地点是美国,这样的情况是不予统计的。 下面我们对今年的情况做一个大致的了解。从统计中我们可以得知今年第一季度一共有24家企业国内上市,12家在海外上市,分布于香港主板、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香港创业板三个海外市场。香港主板依然是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市场的绝对主力,共有10家企业上市。 2016年第一季度海外上市的12家中国企业具体来看,,分别占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总数的83.3%和融资总额的95.2%;平均每家企

业融资额达21.87亿元,也为三个市场里最高。1家中国企业“百济神州”在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上市,融资10.56亿元。1家中国企业“火岩控股”在香港创业板上市,融资0.43亿元。 下面来对中国企业选择海外上市进行分析。 由于国内企业选择境外上市的最大去处是香港,和美国,所以我选了国内,香港和美国三个地点进行研究。 首先我们看下大环境。 市场分析: 从市场条件看,香港和美国总体比国内更有优势。 下面我们进行各地方的上市政策分析。 先了解看看中国内陆主板的上市要求: 可以看到在国内上市对公司的股本和资产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份额不超过20%,看出我国对上市公司的风险把控也是比较严苛的。 接着我们来看香港主板上市条件,香港主板主要是为较大型、基础较佳以及具有盈利纪录的公司筹集资金,所以他的上市条件也比较高,对比差别不是很大。但是发行人的市值超过40亿港元,可降低至10%,这个对实力雄厚的企业是一个很大的优势。

上市公司的一些财务分析指标-市盈率28页

市盈率 百科名片 计算公式 市盈率指在一个考察期(通常为12个月的时间)内,股票的价格和每股收益的比例。投资者通常利用该比例值估量某股票的投资价值,或者用该指标在不同公司的股票之间进行比较。“P/E Ratio”表示市盈率;“Pri ce per Share”表示每股的股价;“Earnings per Share”表示每股收益。即股票的价格与该股上一年度每股税后利润之比(P/E),该指标为衡量股票投资价值的一种动态指标。 目录[隐藏] 基本介绍 指标缺陷 注意问题 市盈率的应用 市盈率与股票 相关规律 正确看待市盈率[3] 基本介绍 指标缺陷 注意问题 市盈率的应用 市盈率与股票

相关规律 正确看待市盈率[3] [编辑本段] 基本介绍 市盈率(Price to Earning Ratio,简称PE或P/E Ratio) 市盈率是某种股票每股市价与每股盈利的比率。市场广泛谈及的市盈率通常指的是静态市盈率,通常用来作为比较不同价格的股票是否被高估或者低估的指标。用市盈率衡量一家公司股票的质地时,并非总是准确的。一般认为,如果一家公司股票的市盈率过高,那么该股票的价格具有泡沫,价值被高估。当一家公司增长迅速以及未来的业绩增长非常看好时,股票目前的高市盈率可能恰好准确地估量了该公司的价值。需要注意的是,利用市盈率比较不同股票的投资价值时,这些股票必须属于同一个行业,因为此时公司的每股收益比较接近,相互比较才有效[1]。 计算方法 市盈率(静态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场价格÷普通股每年每股盈利 市盈率越低,代表投资者能够以较低价格购入股票以取得回报。每股盈利的计算方法,是该企业在过去12个月的净收入除以总发行已售出股数。假设某股票的市价为24元,而过去12个月的每股盈利为3元,则市盈率为24/3=8。该股票被视为有8倍的市盈率,即每付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调查报告

2004年中国企业海外上市调查报告 2004年12月22日,北青传媒的H股股票在香港联交所正式挂牌,伴着一声清脆的锣声在香港联交所交易大厅内响起,标志着2004年中国企业赴海外上市的年度征程终于落下了帷幕。在这值得纪念的一年里,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进了海外的资本市场,开始在国际资本市场的舞台上书写长袖善舞的历程。总体上,2004年延续了2003年国际资本市场上刮起的“红色旋风”,国外投资者在看好中国经济的同时,也更加关注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这些企业是中国最优秀、最活跃与最有潜质公司的代表,投资这些公司便可以间接分享中国经济的发展成果,因此很多中国企业成为海外资本市场的“宠儿”。但是,回首2004年国内企业海外上市之路,我们可以看到,在鲜花与掌声的背后,也有一些隐忧与不安。 图1 2003年与2004年中国企业海外IPO数量与筹资额比较 2003年中国企业海外新上市(IPO)的数量为48家,筹资金额约70亿美元;2004年的数量为84家,筹资金额美元。在海外新上市数量方面,2004年比2003年增长了75%;在筹资额方面,2004年比2003年增长了59%。图1说明近两年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增长速度较快,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将目光转向海外资本市场。国外的投资者与外资的投资银行也都迫不及待地关注来自中国的上市公司,希望从中找到更好的投资或者业务机会。 而反观国内证券市场,2004年深沪两市发行的98只新股共募资亿元,约亿美金,创下1997年以来首发募资额的最低点,而同期海外IPO的中国企业数量为84家,共筹集资金亿美金,募集资金量约为国内的3倍。(见图2) 图2 2004年中国企业海内外IPO数目与筹资总额对比

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四个阶段企业,上市,并购.doc

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四个阶段-企业,上市,并购-商务指南- 我国企业赴境外上市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第一阶段1993~1995年间,境外上市企业主要以传统的工业、制造业为主。如青岛啤酒、上海、马鞍山、哈尔滨动力设备等。 第二阶段1997年前后,集中在航空、、交通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一批有代性的优质企业陆续在境外上市,如东方航空、华能电力、深高速、广深铁路、大唐发电等。 第三阶段1999年前后,赴境外上市的中国企业,除了以石油、类为代表的特殊垄断行业的大企业外,一大批民营高科技企业加入进来,如福建、新浪、搜狐、等以互联网、为特色的一批企业。第四阶段自2001年以来,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出现了新的趋势、新的浪潮,上市公司的构成、选择上市的地区、方式开始多元化。如2001年中海油的IPO(首次公开上市)、在美国借壳上市的浙江万向集团等。上市的企业中也括了中国人保、中国人寿、平安、交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行股份有限公司等金融企业。

中国企业境外上市法律结构重组- 近年来,去境外上市融资的国内企业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时至今日,仅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包括小资本市场)上市的国内企业已达到32家之多。由于国内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发展迅速,融资需求非常大,而国内融资渠道却不甚顺畅,同时境外上市具有诸多比较优势,比如资本市场多层次化,上市程序透明,上市制度健全等等,让企业在上市融资的同时,亦有助于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加速公司的国际化进程,因此国内企业纷纷加快了海外上市融资的进程。 作为境外上市主体的企业或者企业集团因为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会采取特定的法律结构或者组织框架。由于不同的资本市场对于企业申请上市的条件和规则有不同的规定,中国企业(集团)的法律结构或组织框架未必符合美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未必符合美国各大证券交易所上市条件和规则,因而欲求在美国证券市场顺利上市融资,上市则为必然。 此外,基于股票流通性、企业商业模式、市场拓展等因素的考量,国内企业在境外上市前,对企业法律结构作必要的重组亦甚为重要。 在详细介绍境内企业海外上市法律结构重组方案之前,先行了解一下现在国内外常用的各种企业并购重组方式或许会有所裨益。主要有以下几种: 1、换股式并购重组。意指并购公司与目标公司(被并购公司)之间通过交换股票的方式完成并购重组。并购完成之后,只有并购公司存续,目标公司消失,其股票注销。目标公司的股东放弃原目标公司股票,换取并购公司新发行的股票。并且目标公

境外战略投资者投资上市公司相关法律问题及案例分析

境外战略投资者投资上市公司相关法律问题及案例分析 一、主要法律规定 截止2020年10月,A股上市公司境外战略投资者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主要以下: 战略性并购投资,取得该公司A股股份的行为(以下简称“境外战投”),需要适用《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2015年修正)》(以下简称《战投管理办法》)。 2013年9月,商务部发布《关于<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投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以下简称“《2013年征求意见稿》”)。《2013年征求意见稿》对外国投资者的资质等作出了放宽规定;2018年7月30日,商务部发布了《关于修改〈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的决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2018年征求意见稿》”);由于《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于202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商务部于2020年6月18日发布了《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2020年征求意见稿》”)《2020年征求意见稿》的主要修订内容

二、境外战投的主要方式 商务部发布的《外国投资者战略投资上市公司交易基本情况》明确如下四种方式:定向增发、协议转让、要约收购、其他。 目前生效的2015年修订版《战投管理办法》中无明确规定要约收购是境外战投的方式,但在实践中要约收购一直也是境外战投 A 股上市公司的方式之一。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2019年12月修订)(以下简称“《证券法》”)第62条所明确规定的要约收购是上市公司收购的主要方式之一;鉴于此,《2020年征求意见稿》明确将要约收购纳入外资战投的方式。《2018年征求意见稿》和《2020年征求意见稿》中未对外国投资者间接取得上市公司股份的情况作出明确规定。《2020年征求意见稿》规定因战略投资开立的证券账户,只能进行战略投资,或者在限售期

上市企业盈利模式国内外研究现状-

上市企业盈利模式国内外研究现状- 上市企业盈利模式国内外研究现状* 论文导读:: 准则体系于 2007 年 1 月 1 日起在上市公司中执行。 上市企业盈利模式国内外研究现状*。 论文关键词: 上市公司,盈利模式,研究现状传统的理论和企业经营实践中的误区,使得我们对企业盈利模式认识不到位。 难以有效地指导企业的发展战略,尤其是难以培育出有高盈利能力的企业。 而这正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宗旨是相违背的。 企业的盈利模式是在与竞争对手的角逐中,设计和实施的可为企业带来显著、持续利润的经营方式,是其特有的赖以盈利的商务结构及其对应的业务结构 1。 成功的盈利模式必须能够突出一个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独特性 2。 上市公司是企业形态中的特殊群体。 上市公司群体不仅对于促进建立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优化资源配置、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提升企业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这使得我们对上市公司盈利模式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有关盈利模式的研究开始不断涌现。 这些研究成果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本文通过对企业盈利模式以及上市公司盈利模式的相关研究进行汇总、梳理和分析,指出盈利模式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一、我国有关盈利模式研究概述通过对 CNKI 博硕士论文及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 以盈利模式为检索关键字,在文献标题中进行检索,检索出文献共计 733 篇上市公司,其中期刊论文 622篇,博士论文 0 篇,硕士论文 95 篇,会议论文 16 篇。 在检索结果里,搜寻有关上市公司的相关研究,只有 3 篇期刊论文,针对性研究文献非常少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见表 1)。 表 1 盈利模式相关文献检索情况另外,还有众多国内学者有关盈利模式的研究集中于证券公司的盈利模式。 他们分别从券商的经营模式、企业战略、资源投入和企业竞争行为等来分析券商的盈利来源,盈利结构,探索新的盈利模式。 目前,我国证券公司经营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如资产规模小,业务单一、创新能力不足上市公司,且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等(王开国,2003) 17。 吴晓求(2004) 18 认为我国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存在很多弊端,券商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缺乏财富积累机制。 他提出中国券商盈利模式应该向服务盈利模式转变,从而带动

中美两国上市公司市盈率的比较分析研究

中美两国上市公司市盈率的比较分析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2000-2006年中国上市公司在境外市场市盈率的比较分析,研究了我国企业境外上市的估值效果。文章发现,中国上市公司在境市场的市盈率水平高于境外市场;和新加坡给予了中国公司以不同的评价:中国上市公司在主板的市盈率高于本地公司,而中国上市公司在新加坡主板的市盈率低于新加坡本土公司;没有证据表明A-H股的跨境上市形式提高了A股估值,但A-H股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H股的估值。 关键词:海外上市;市盈率;股票估值 Abstract: Through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2000-2006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 in the domestic and overseas market earnings, studied the effect of the valuation of companies listed overseas. Article found that the level of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in the domestic market price-earnings ratio is higher than the foreign market; China, Hong Kong and Singapore, the company gave a different assessment: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in Hong Kong main board of the Hong Kong-earnings ratio is higher than local companies, while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in Singapore Motherboard the price-earnings ratio is lower than Singapore-based companies; there is no evidence that the AH-share listing in the form of improved cross-border valuation of A shares, but AH shares to some extent, enhance the valuation of H shares. Keywords: overseas listing; earnings; stock valuation

海内外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大全(精)

涉嫌隐瞒销售收入国税总局调查国美苏宁 2008-06-12 07:09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目前, 国家税务总局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专门针对国内三大家电巨头增值税存根联滞留票的核查行动。 《每日经济新闻》获悉,此次核查对象包括:2006年 1月 1日至 2007年 11月 30日期间,有存根联滞留票的国美(0493, HK 、苏宁(002024, SZ 、大中所属 461家电器零售企业。 昨日,广东省国税局流转税管理处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 “虽然工作进展因为节假日的原因有些延迟,但相关核查工作一直在进行之中。” 调查工作 4月份已展开 据悉,税务总局已下发了名为《关于开展部分大型电器零售企业增值税存根联滞留票专项核查的通知》 (国税函〔 2008〕 279号的文件。 昨日,税务总局信息中心人士表示:“相关文件的拟稿日期是 3月 5日、 6日和 7日。” 记者获得的一份该通知显示, 4月 7日, 国家税务总局已通过内部渠道下发了相关文件, 最迟在 4月 14日,文件已下发到了省一级国税部门。 有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上述通知曾在国税局网站上短暂挂出,但随后即被撤下, “主要是信息太过敏感。” 对于进行专项核查的动机, 国税总局在通知中这样表述, “在税收数据分析工作中发现, 国美、苏宁、大中等大型电器零售企业存在大量增值税专用发票存根联滞留现象, 滞留票份数较多且金额较大。”

仅以中等城市河北省邢台市为例。按照河北省邢台市国税局的内部文件显示, 该市国税系统共有 271张没有按期认证抵扣的增值税存根联, 其中与国美和苏宁等企业有关联的逾期未认证抵扣的发票存根共有 251张。 其中涉及的具体企业与增值税发票数额分别是:邢台市三泰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国美电器商城 3张, 河北国美电器有限公司邢台新汇源直营商场、北京市大中电器有限公司邢台分公司和河北苏宁电器连锁加盟有限公司邢台分公司总计 248张。 为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税务总局决定自 2008年 4月 1日起, 对上述企业全面开展存根联滞留票专项核查。” 原因直指隐瞒销售收入 增值税属于流转税的一种, 相关税率为 17%和 6%。国美、苏宁等都属于大型商业企业, 增值税统一按照 17%的税率进行抵扣。 税法规定,企业当期需缴纳的增值税税额,等于其当期销项税额减去其当期进项税额 (特殊情况下还需减去其上期留抵税额。也就是说,企业认证抵扣的进项税税额越多,其当期所需承担的增值税税额就越少。 换言之,进行进项税认证抵扣,可减轻企业税负,对企业有利。那么,此次被调查的461家国美、苏宁、大中门店为何还要滞留“份数较多且金额较大”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存根联,而不将其用于进项税抵扣呢? 对此, 贵阳市国家税务局税政管理处有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取得防伪税控系统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进项税额抵扣问题的通知》 ,企业要进行进项税额的抵扣,首先必须由纳税方在收到其销货方发票的开票日起 90日内到税务机关进行认证; 造成企业超过时间未进行认证的原因很多, 例如企业购进的产品属于固定资产本身就不能进行进项税抵扣, 或者企

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名单

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名单 1、美国:纳斯达克(NASDAQ) 纳斯达克(NASDAQ)是指美国"全国证券交易商协会自动报价系统",NASDAQ是其英文缩写。相对于纽约证券交易所严格的上市条件,Nasdaq一直以来被誉为“成长性公司的乐园”。其上市标准比其他全国性的交易市场更为宽松。对于规模稍小、缺乏深厚的营运历史和财力,尚不能达到全国交易市场的上市标准的外国公司来说,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在纳斯达克上市中国公司: 中华网、新浪网、搜狐网、网易、盛大网络、侨兴电话、空中网、前程无忧、金融界、携程网、亚信科技、掌上灵通、UT斯达康、九城关贸、第九城市、北京科兴、华友世纪、汽车系统、太平洋商业、分众传媒、德信无线、百度、杨凌博迪森、美东生物、e龙、中国医疗、中国科技. TOM集团[已退市] 2、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 纽约证券交易所(英文:New York Stock Exchange 缩写:NYSE 简称:纽约证交所 ), 是世界第二大证券交易市场。纽约证券交易所曾是最大的交易所,直到1996年它的交易量被纳斯达克超过。2005年4月末,NYSE和全电子证券交易所(Archipelago)合并,成为一个盈利性机构。纽约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的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州纽约市百老汇大街11号,在华尔街的拐角南侧。 在纽约证交所上市中国公司: 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华能国际、吉林化工、上海石化、中国铝业、广深铁路、兖州煤业、东方航空、南方航空、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联通、中国人寿、中芯国际、玉柴国际、中海油、中国移动. 3、新加坡:新加坡证券交易所

就规模大小而言,新交所或许还无法媲美英美等传统大规模证券市场,但目前在新交所上市的300间左右的外国公司中,有124家中国企业,所占比例将近一半,因此从大环境来看,新交所的中国板块比美国和伦敦交易所大。新加坡作为全球最主要的金融中心之一,正在采取积极措施,为中国优秀企业到新加坡融资打开大门。中国企业如果计划在海外上市,新加坡交易所便是很好的选择。 1 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上市中国公司: 八方电信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8TELECOM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汉铭科技有限公司 ACE ACHIEVE INFOCOM LTD、进升 AGVA CORPORATION LTD、亚细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ASA GROUP HOLDINGS LTD、亚洲创建控股有限公司 ASIA DEKOR HOLDINGS LTD、亚洲环保控股有限公司 ASIA ENVIRONMENT HOLDINGS LTD、亚洲电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ASIA POWER CORP LTD、虎威集团 ASIA TIGER GROUP LTD、亚洲水务有限公司 ASIA WATER TECHNOLOGY、亚洲制药 ASIAPHARM GROUP LTD、辰通智能 AUTOMATED TOUCHSTONE MACHINES LTD、妍华控股 BEAUTY CHINA HOLDINGS LTD、金迪生物科技 BIO-TREAT TECHNOLOGY LTD、东明控股 BRIGHT ORIENT (HOLDING) LTD、营养集团 CELESTIAL NUTRIFOODS LTD、成冠集团现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G TECHNOLOGIES HOLDINGS LTD、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 CHINA AVIATION OIL CORP LTD、中国乳业集团 CHINA DAIRY GROUP LTD、中国安利兴有限公司 CHINA ENERSAVE LTD、CES有限公司 CHINA ENTERTAINMENT SPORTS LTD、中国时装 CHINA FASHION HOLDINGS LTD、中国软包装控股 CHINA FLEX IBLE PACKAGING HOLDINGS LTD、中国食品工业有限公司 CHINA FOOD INDUSTRIES LTD、华地控股有限公司 CHINA GREAT LAND HOLDINGS LT CHINA INFRASTRUCTURE HOLDINGS LTD、招商局亚太D、中翔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