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陕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会议精神传达提
纲
中国共产党陕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会议精神传达提纲
一、会议概况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于5月7日至11日在西安召开。来自全省各地的679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会议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加快富民强省步伐,奋力谱写陕西追赶超越的新篇章。
会议共有五项议程:一是听取并审议十二届省委工作报告;二是审议十二届省纪委工作报告(书面);三是选举陕西省出席党的十九大代表;四是选举中共陕西省第十三届委员会;五是选举中共陕西省第十三届纪律检查委员会。
5月7日上午,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隆重开幕,胡和平同志主持会议,娄勤俭同志代表十二届省委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小
康,加快富民强省,奋力谱写陕西追赶超越新篇章》的工作报告。 5月11日上午,大会举行第二次全体代表会议,娄勤俭同志主持会议,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了我省出席党的十九大代表44名,选举出由82名委员、16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共陕西省第十三届委员会,选举出由 49名委员组成的中共陕西省第十三届纪律检查委员会。我市陈俊和吴相琴当选为陕西省出席党的十九大代表,陈俊和郑光照当选为省委委员,张岗岭当选为省纪委委员。
5月11日下午,召开了省委十三届一次全会和省纪委十三届一次全会,选举娄勤俭、胡和平、毛万春、贺荣、张广智、梁桂、徐新荣、王永康、庄长兴、杜航伟、姜锋、钱引安同志为中共陕西省第十三届委员会常委,选举娄勤俭同志为省委书记,胡和平、毛万春同志为省委副书记;同时,还选举了新一届省纪委常委,选举贺荣同志为省纪委书记,王舸、刘曙阳、高山、卢力群同志为省纪委副书记。
会议期间,我市代表团37名代表(其中省上代表3名)除参加各次大会外,还参加了6次全团会议和3次讨论审议活动;毛万春、千军昌、阎庆文同志作为我团代表参加了代表团的会议和讨论审议活动;全体代表自觉遵守会议各项规定,按照要求充分履行职能,认真讨论审议报告,积极建言献策,扎实搞好选举,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
二、会议的主要精神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的主要精神,集中体现在娄勤俭同志所作的省委工作报告和书面印发的省纪委工作报告之中。
(一)省委工作报告的主要精神
省委工作报告共分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以“过去五年工作的基本总结”为题,全面回顾了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
报告指出,过去五年,胜利完成了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经济强、科教强、文化强、百姓富、生态美目标加速实现,富裕和谐美丽陕西建设全面推进,为全省今后更好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主要成就集中体现在七个方面:一是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二是全面改革深入推进,三是民主法治不断加强,四是文化建设成果丰硕,五是人民福祉明显增进,六是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七是管党治党扎实有效。
在此基础上,用“七个特别”,提炼了过去五年最突出的工作亮点。报告指出,回首过去五年,特别令人难忘的是,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两次来陕视察,给全省人民带来了巨大的鼓舞、激励和鞭策;特别令人振奋的是,经济总量由全国第17位提升至第15位,人均GDP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特别令人欣慰的是,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保障性安居工程使454万群众住进新居,移民搬迁让148万群众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新生活;特别令人自豪的是,交通瓶颈制约正逐步转变为促进发展的新优势,水的灵气正在全省聚流涌动,三秦大地更绿了,自然环境更美了;
特别令人高兴的是,科技创新继续保持全国领先,科技潜能加速释放,陕西经济腾飞的动力更加强劲;特别令人骄傲的是,我省在国家外交格局中的地位显著提升,古老的陕西吸引了更多世界目光;特别令人鼓舞的是,陕西自贸区、西咸新区、“米”字型高铁规划等先后获批,“三项机制”效能加速释放,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持续高涨。
同时,总结了干好工作的四条基本经验:一是必须弘扬延安精神,始终坚定正确政治方向,时时处处向中央看齐;二是必须立足欠发达的基本省情,做到发展与民生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三是必须把五大发展理念贯彻到工作的方方面面,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四是必须扭住全面从严治党不放松,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保障改革发展稳定。
最后,从“四个全面”的角度查找了全省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艰巨;二是全面深化改革还需系统发力;三是法治陕西建设任重道远;四是全面从严治党需要久久为功。
第二部分,以“陕西未来发展的根本遵循”为题,集中阐释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重要讲话精神的核心要义,深入分析我省当前发展面临的形势,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
报告指出,未来五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对陕西发展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全局、着眼长远,对陕西工作作出追赶超越的科学定位,提出“五个扎实”的明确要求,为我省发展指明了前
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报告强调,追赶超越是科学定位,“五个扎实”是根本路径,反映了陕西发展的大势所趋、使命所系、民心所向。奋力追赶超越、落实“五个扎实”,必须把握四个方面基本要求:即,一定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一定要扬长补短、提质增效;一定要统筹兼顾、系统提升;一定要解放思想、埋头苦干。
报告确定全省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通过培育新动能、构筑新高地、激发新活力、共建新生活、彰显新形象,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富民强省步伐,建设富裕和谐美丽陕西,奋力谱写追赶超越新篇章。经济转型升级取得重大成效,总量突破3万亿元;民主法治建设持续加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文化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社会文明程度全面提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赶上全国平均水平,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治污降霾实现突破性进展;管党治党更加有力有效,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
第三部分,以“努力推动陕西发展实现新的跨越”为题,围绕“五新”战略任务,全面部署了未来五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关于培育新动能。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部署:一是紧扣主导产业提质扩能,大力实施产业技术创新工程,提升能源化工产业,做强装备制造产业,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二是围绕创新链条兴业释能,大力支
持国家创新平台和国家实验室建设,发挥高新技术开发区辐射带动作用,将技术平台作为产业发展的核心,促进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创新成果和产业发展紧密对接。三是立足优势领域挖潜蓄能,发挥科教资源优势,学科优势,科技门类齐全、技术领先优势,以及高校和院所优势,保持科技创新领先地位,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四是紧贴市场需求增效补能,深入推进“互联网+”行动,实施现代服务业提升行动、特色现代农业建设、新经济新业态壮大、信息化助推计划,创造新供给、带动新需求,提高供给侧质量和效益。
关于构筑新高地。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了部署:一是打造“一带一路”核心区,用好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欧亚经济论坛、丝博会暨西洽会等平台,依托区位优势,建设“一带一路”交通商贸中心、核心物流枢纽、国际产能合作中心、科教中心、文化旅游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二是打造高水平自贸试验区,深化投资领域改革,有序扩大保税物流、融资租赁等领域深度开放,推动贸易转型升级,构建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重点的外贸竞争新优势。三是打造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以关键领域、基础设施为重点,以重大项目、重大工程为抓手,搭建“军工+”平台,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新格局。四是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坚持向改革要红利,深化“放管服”、国资国企、文化体制和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改革试点,力争部分领域改革走在全国前列。五是打造区域特色
发展引领区,按照差异化、特色化思路,推动全省三大区域找准定位、发挥优势、各展其长、协调发展,尤其是陕南要突出绿色循环发展,做到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同步推进。
关于激发新活力。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部署:一是切实增强企业活力,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善待各类市场主体,大力发展非公经济,积极实施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工程、民营经济转型示范工程,努力培育“参天大树”与“茵茵绿草”共生共济的市场生态。二是有效提升县域活力,打造一批特色农业大县、新型工业强县、魅力旅游名县,扩大县一级自主权,支持有条件的县撤县改区设市、特大镇设市,建设沿黄河、沿汉江生态城镇带和特色小镇,构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相得益彰的城镇体系。三是充分激发市场活力,统筹推进商事、财税、金融、产权等改革,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规范政府行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四是积极调动人才活力,深化人才管理体制改革,改进人才培养支持机制,创新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人才规模、质量、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相协调。
关于共建新生活。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了部署:一是促进就业增收、让群众生活更宽裕,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统筹做好各类重点群体就业工作,落实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缩小收入差距。二是改善基础条件、让群众生活更便利,紧扣市市通高铁目标推进“米”字型高铁网建设,完善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