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ACE_AT_1R_eNOS基因多态性与重度子痫前期的相关性_邓婕

ACE_AT_1R_eNOS基因多态性与重度子痫前期的相关性_邓婕

ACE_AT_1R_eNOS基因多态性与重度子痫前期的相关性_邓婕
ACE_AT_1R_eNOS基因多态性与重度子痫前期的相关性_邓婕

·实验与基础研究·

A C E 、A T 1R

、e N O S 基因多态性与重度子痫前期的相关性①

邓 婕 有风芝②

 程国梅 许雅娟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52杨 琦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

中国图书分类号 R 71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4411(2010)35-5277-03

①863计划研究项目〔2006A A 02Z 33〕②通讯作者

【摘 要】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 C E )基因插入/缺失(I /D )多态性、血管紧张素Ⅱ受体Ⅰ(A T 1R )基因A 1166C 多态性和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成酶(e N O S )基因G 894T 多态性与重度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 C R 、D N A 测序技术检测50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病例组)与100例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A C E 、A T 1R 、e N O S 基因多态性。结果:病例组A C E 基因I D 基因型频率(32.0%)显著低于对照组(57.0%,P<0.01),D D 基因型频率(40.0%)显著高于对照组(20.0%,P <0.01);病例组A T 1R 基因A A 基因型频率(78.0%)显著低于对照组(94.0%,P<0.01),A C 基因型频率(22.0%)显著高于对照组(5.0%,P<0.01);相对于A A 基因型,携带A C 基因型者的O R 值为5.303,病例组C 等位基因频率(11.0%)显著高于对照组(3.5%,P<0.05),相对于A 等位基因,携带C 等位基因者O R 值为3.408;两组e N O S 基因各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基因型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 C E 基因I /D 多态性和A T 1R 基因A 1166C 多态性与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病有关,未发现e N O S 基因G 894T 多态性与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病有关,未发现基因间有协同作用。

【关键词】 重度子痫前期 基因多态性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Ⅰ 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成酶

C o r 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g e n e p o l y m o r p h i s m s o f A C E ,A T 1R ,e N O Sa n ds e v e r e p r e -e c l a m p s i a

D E N GJ i e ,Y O UF e n g -Z h i ,C H E N GG u o -M e i e t a l .T h e T h i r d A f f i l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o f Z h e n g z h o u U n i v e r s i t y ,Z h e n g z h o u 450052,H e n a n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T o e x p l o r e 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i n s e r t i o n /d e l e t i o n (I /D )p o l y m o r p h i s m o f a n g i o t e n s i nc o n v e r t i n ge n -z y m e (A C E )g e n e ,A 1166Cp o l y m o r p h i s mo f a n g i o t e n s i n Ⅱt y p e 1r e c e p t o r (A T 1R )g e n e a n d G 894Tp o l y m o r p h i s mo f e n d o t h e l i a l n i t r i c o x -i d e s y n t h a s e (e N O S )g e n e a n ds e v e r ep r e e c l a m p s i a .Me t h o d s :F l u o r e s c e n c eq u a n t i t a t i v eP C R a n dD N A s e q u e n c i n gw e r eu s e dt od e t e c t g e n ep o l y m o r p h i s m s o f A C E ,A T 1Ra n de N O Si n 50c a s e s w i t h s e v e r e p r e e c l a m p s i a (c a s e g r o u p )a n d 100n o r m a l p r e g n a n t w o m e n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R e s u l t s :T h e f r e q u e n c y o f I D g e n o t y p eo f A C E g e n e i nc a s eg r o u p(32.0%)w a s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l o w e r t h a nt h a t i nc o n t r o l g r o u p (57.0%)(P<0.01),t h ef r e q u e n c y o f D D g e n o t y p e o f A C Eg e n e i nc a s eg r o u p(40.0%)w a s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h i g h e r t h a nt h a t i nc o n t r o l g r o u p(20.0%)(P<0.01);t h e f r e q u e n c y o f A Ag e n o t y p e o f A T 1Rg e n e i n c a s e g r o u p (78.0%)w a s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l o w e r t h a n t h a t i n c o n -t r o l g r o u p(94.0%)(P<0.01),t h e f r e q u e n c y o f A Cg e n o t y p e o f A T 1Rg e n e i n c a s e g r o u p (22.0%)w a s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h i g h e r t h a n t h a t i n c o n t r o l g r o u p(5.0%)(P<0.01);c o m p a r e d w i t h A Ag e n o t y p e ,t h e O Rv a l u e o f A Cg e n o t y p e w a s 5.303,t h e f r e q u e n c y o f a l l e l e Ci n c a s e g r o u p(11.0%)w a s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h i g h e r t h a n t h a t i n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3.5%)(P<0.05);c o m p a r e d w i t h a l l e l e A ,t h e O Rv a l u e o f a l l e l e C w a s 3.408;t h e r e w a s n o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i n f r e q u e n c i e s o f g e n o t y p e s a n d a l l e l e s o f e N O S g e n e b e t w e e n t h e t w o g r o u p s ;t h e r e w a s n o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i nc o m b i n e d g e n o t y p e .C o n c l u s i o n :I /Dp o l y m o r p h i s mo f A C Eg e n e a n dA 1166Cp o l y m o r p h i s mo f A T 1Rg e n e a r e r e l a t e d t o o c c u r r e n c e o f s e v e r e p r e e c l a m p s i a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G 894Tp o l y m o r p h i s mo f e N O S g e n e a n d o c c u r r e n c e o f s e v e r e p r e e c l a m p s i a i s n o t f o u n d ,n o s y n e r g i s t i c e f f e c t b e t w e e n g e n e s i s f o u n d .

〔K e yw o r d s 〕 S e v e r e p r e e c l a m p s i a ;G e n e p o l y m o r p h i s m ;A n g i o t e n s i n c o n v e r t i n g e n z y m e ;A n g i o t e n s i n I I t y p e 1r e c e p t o r ;E n d o t h e l i -a l n i t r i c o x i d e s y n t h a s e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 y p e r t e n s i v ed i s o r d e r sc o m p l i c a t i n g p r e g n a n c y ,H D C P )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以及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国外报道发病率为7%~12%,我国发病率为9.4%~10.4%〔1〕。子痫前期(p r e -e c l a m p s i a )是妊娠期高血

压疾病患者全身的小血管收缩导致肾血流量减少的结果,以蛋白尿为重要依据。重度子痫前期(s e v e r ep r e -e c l a m p s i a )严重影响母婴健康〔2〕,是孕产妇及围生儿的主要死因之一。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与遗传因素、免疫因素、胎盘浅着床、血管内皮损伤、胰岛素抵抗等密切相关。近几年,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寻找易感基因是研究该病病因的热点,故现运用荧光定量P C R 、D N A 测序技术对A C E 、A T 1R

、e N O S 基因多态性与重度子痫前期的关系进行探讨。·

5277·邓 婕等 A C E 、A T 1R

、e N O S 基因多态性与重度子痫前期的相关性 第35期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09年8月~2010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住院分娩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50例为病例组。诊断标准依据乐杰〔1〕主编的第7版《妇产科学》教材。对照组为同期住院正常分娩妇女100例。病例组平均年龄(30.82±5.16)岁,对照组平均年龄(29.64±3.25)岁,两组年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排除肾病性高血压、脑部病变、糖尿病高渗性昏迷、低血糖昏迷等疾病。

1.2 方法 病例组在确诊后和对照组分别在剖宫产前或剖宫产后48h 采血,取肘静脉血2m l ,血液分别放入E D T A 抗凝试管中,

-20℃保存。使用D N A 提取试剂盒,用改良盐析法

提取D N A 。A C E 基因I /D 多态性与A T 1R

基因A 1166C 多态性检测方法参考文献〔3〕,e N O S 基因G 894T 多态性检测方法参考文献〔4〕。

1.3 统计方法 使用S P S S 17.0软件分析,组间基因型与等

位基因频率采用χ2

检验,患病风险以相对危险度(O R 值)

及95%可信区间(95%C I )表示。2 结果

2.1 两组A C E 基因I /D 多态性 见表1。

病例组D D 基因型频率为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0%(P <0.01),病例组I D 基因型频率为3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7.0%(P<0.01),D 等位基因频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1 A C E 基因型及等位基因

组别总例数A C E 基因型

I I 例数 频率(%) I D 例数 频率(%)

D D

例数 频率(%)等位基因

I 基因数 频率(%)

D

基因数 频率(%)

病例组501428.016①32.020①40.04444.05656.0对照组100

23

23.057

57.020

20.0103

51.5

97

48.5

O R 值1.000

0.4611.6431.000

1.41095%C I

0.194~1.096

0.662~4.076

0.869~2.288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1。

2.2 两组A T 1R 基因A 1166C 多态性 病例组A A 基因型频率为78.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4.0%(P<0.01),病例组A C 基因型频率为2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P<0.01),病例组C 等位基因频率为1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3.5%(P<0.05);相对于A A 基因型,携带A C 基因型者患重度子痫前期的O R 值为5.303(95%C I :1.728~16.270),相对于A 等位基因,携带C 等位基因者患重度子痫前期的O R 值为3.408(95%C I :1.279~9.083)。见表2。

表2 A T 1R

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组别总例数A T 1R

基因型A A 例数 频率(%) A C 例数 频率(%)

C C

例数 频率(%)等位基因

A 基因数 频率(%)

C

基因数 频率(%)

病例组5039②78.011②22.000.08989.011①11.0对照组100

94

94.05

5.0

1

1.0

193

96.5

7

3.5

O R 值1.000

5.3031.000

3.40895%C I

1.728~16.270

1.279~9.083

注:①P<0.05;②P<0.01。

2.3 两组e N O S 基因G 894T 多态性 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与对照组各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见

表3。

2.4 联合基因型 联合基因型分析未发现显著差别。

表3 e N O S 基因型及等位基因

组别总例数e N O S 基因型

G G 例数 频率(%) G T 例数 频率(%)

T T

例数 频率(%)等位基因

G 基因数 频率(%)

T

基因数 频率(%)

病例组504080.0918.012.08989.01111.0对照组100

82

82.017

17.01

1.0

181

90.5

19

9.5

O R 值1.000

1.085

2.0501.000

1.17795%C I

0.445~2.648

0.125~33.626

0.537~2.581

·5278·中国妇幼保健2010年第25

3 讨论

3.1 A C E 基因I /D 多态性和A T 1R 基因A 1166C 多态性与重度子痫前期的关系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 n g i o t e n s i nc o n v e r t i n g e n z y m e ,A C E )基因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 n g i o t e n s i n ⅡR e -c e p t o r ,A T R )基因:二者编码的产物A C E 和A T R 均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 n i n -A n g i o t e n s i nS y s t e m ,R A S )的重要组成部分,肾素是R A S 中的限速酶,它与血管紧张素原(A n g i o t e n s i n o g e n ,A G T )结合形成血管紧张素Ⅰ(a n g i o t e n s i n Ⅰ,A n g Ⅰ),后者在A C E 作用下形成血管紧张素Ⅱ(a n g i o t e n s i n Ⅱ,A n g Ⅱ),A n g Ⅱ具有强烈的缩血管作用。人类细胞膜上至少存在两种类型的A T R 即A T 1R 和A T 2R ,A T 1R 和A T 2R 除共同分布在肾上腺皮质及肾脏外,A T 1R 还广泛分布于内皮细胞、心肌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肺、肝、脑垂体及胎盘,A n g Ⅱ的绝大多数生物学效应是由A T 1

R 介导。有报道说明,A T 1

R 与A n g Ⅱ结合后通过其磷脂酶A 2、磷脂酶C 、磷脂酶D 、L -型钙离子通道的激活及腺苷酸环化酶的抑制等5条主要信号传导途径发挥血管收缩作用,还可通过促进血管舒张剂包括一氧化氮(N O )、前列环素等的合成而起血管舒张作用。血管收缩与舒张功能相互协调才能维持正常妊娠,A T 1R 从中起重要作用。

人类A C E 基因位于常染色体17q 23上,包括26个外显子和25个内含子,

16内含子由于存在或丢失一个287b p 的

D N A 片段而有插入(i n s e r t i o n ,I )、缺失(d e l e t i o n ,D )的多态性,形成I I 、I D 和D D 三种基因型。A C

E 基因型不同,循环中A C E 水平及活性有差异,血浆A C E 活性与基因型关系为D D>I D>I I 。A T 1

R 是经过7次跨膜的G-蛋白偶联受体,其编码基因定位于3号染色体3q 21~25。B n n o d a r a e u x 〔5〕等检测

到在A T 1R 基因非翻译区有5个多态性位点,并进一步研究证实A 1166※C 突变与人类高血压有关。目前国内外对这两个基因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存在分歧〔6~9〕。

本研究结果显示,病例组A C E 基因D D 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D D 基因型可能为重度子痫前期的易感基因,但并未造成患病风险明显升高,故其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病例组A T 1R 基因A C 基因型与C 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相对于A A 基因型,携带A C 基因型者患重度子痫前期的风险增加了5.303倍,相对于A 等位基因,携带C 等位基因者患重度子痫前期的风险增加了3.408倍。提示A T 1R 基因A 1166※C 突变与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病密切相关。3.2 e N O S 基因G 894T 多态性与重度子痫前期的关系 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成酶基因:一氧化氮(n i t r i c o x i d e ,N O )是一种无机小分子,在体内分布广泛,是一种很强的舒血管因子,内源性N O 通过激活鸟苷酸环化酶(g u a n y l a t e c y c l a s e ),使环化单磷酸鸟苷(g u a n i d i n ec y c l i cm o n o p h o s p h a t e ,c G M P )在胞内迅速积累,进而激活蛋白激酶G (p r o t e i nk i n a s e G ),后者使平滑肌肌球蛋白轻链去磷酸化引起平滑肌松弛和血管舒张。内源性N O 在体内的合成是通过“精氨酸-N O S -瓜氨酸”途径完成的,一氧化氮合酶(n i t r i cn x i d e s y n t h a s e ,N O S )是该途径中的唯一限速酶。已报道的人类N O S 分为两大类三种类

型:第一类是C a 2+

/钙调蛋白依赖型(又称为结构型),包括

神经型(n e u r o n a l N O S ,n N O S )和内皮型(e n d o t h e l i a l N O S ,

e N O S );第二类是非C a 2+依赖型(又称为诱导型,i n d u c e d

N o s ,i N O S ),在三种N O S 中,e N O S 是唯一一种能在血管内皮细胞呈结构型表达的同工酶。编码e N O S 蛋白的基因定位于人类染色体7q 35~36,含有26个外显子,位于外显子7上的G 894T(即G l u 298A s p )位点上的G /T 交换,使e N O S 蛋白的第298个氨基酸由谷氨酸(G l u )变成天门冬氨酸(A s p ),其结果是e N O S 蛋白容易在298A s p-299P r o 处发生断裂,形成100k D a 和35k D a 两部份,最终使酶活性降低,产生低水平的N O ,从而使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危险性增高。但多数研究认为e N O S 基因G 894※T 突变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无关〔7~10〕。本研究结果亦显示,e N O S 基因G 894T 多态性与重度子痫前期无相关关系。

3.3 联合基因型 联合基因型分析未发现各基因间的协同作用,应加大样本量进行进一步研究。4 参考文献

1 乐 杰主编.妇产科学〔M 〕.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92~96

2 胡昭怡.2000~2008年重度子痫前期常见并发症流行病学调查分

析〔J 〕.中国妇幼保健,

2009,24(33):4710

3 李宏芬,沈志霞,常延河e t a l .中国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

与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A~(1166)-C 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3,26(2):89

4 魏丹宏,李 伟,胡颖红e t a l .我国汉族正常人群内皮型一氧化

氮合酶基因G 894T 突变的观察〔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32(5):415

5 B o u n a r d e a u xA ,D a v i e s E ,J e u n e m a i t r e Xe t a l .A n g i o t e n s i nt y p e 1r e -c e p t o r g e n e p o l y m o r p h i s m s i nh u m a ne s s e n t i a l h y p e r t e n s i o n 〔J 〕.H y p e r -t e n s i o n ,1994,

24(1):632

6 L i H ,M a Y ,F u Qe t a l .A n g i o t e n s i n -c o n v e r t i n g e n z y m e i n s e r t i o n /d e -l e t i o n(A C EI /D )a n d a n g i o t e n s i n I I t y p e 1r e c e p t o r (A T 1R )g e n e p o l -y m o r p h i s m a n d i t sa s s o c i a t i o n w i t h p r e e c l a m p s i a i n C h i n e s ew o m e n 〔J 〕.H y p e r t e n s P r e g n a n c y ,2007,26(3):293

7 A g g a r w a l P K ,J a i nV ,J h a V .E n d o t h e l i a l n i t r i c o x i d e s y n t h a s e ,a n g i o -t e n s i n -c o n v e r t i n ge n z y m ea n da n g i o t e n s i n o g e ng e n ep o l y m o r p h i s m s i n h y p e r t e n s i v e d i s o r d e r s o f p r e g n a n c y〔J 〕.H y p e r t e n sR e s ,2010M a y ,33(5):473

8 崔洪艳,陈 叙.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I /D 多态性与早发型重

度子痫前期的关系〔J 〕.中国妇幼保健,2008,

23(11):1545

9 牛建清,沈志霞,张蕴霞e t a l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血管紧张素

转换酶基因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医药,

2006,1(10):601

10 H o c h e r B ,C h e n Y-P ,H u g l eSe t a l .I m p a c t o f m a t e r n a l e n d o t h e l i a l

n i t r i c o x i d e s y n t h a s e g e n e p o l y m o r p h i s m s o n b l o o d p r e s s u r e ,p r o t e i ne x -c r e t i o na n d f e t a l o u t c o m e i n p r e g n a n c y〔J 〕.J o u r n a l o f H u m a nH y p e r -t e n s i o n ,2008,22(9):641

(2010-07-09 收稿)

〔编校 刘鹏博〕

·

5279·邓 婕等 A C E 、A T 1R

、e N O S 基因多态性与重度子痫前期的相关性 第35期

前列腺癌中雄激素受体的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

前列腺癌中雄激素受体的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 尚芝群马 媛田晶韩瑞发牛远杰 摘要 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 ,AR )作为核内转录因子是前列腺癌中最常见的治疗靶标,在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 (castration 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CRPC )中雄激素受体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是当前的研究热点。表观遗传学的改变在前列腺癌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甲基化、乙酰化及非编码RNA 可以通过对雄激素受体信号通路的调控促进或者抑制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本文将近期关于前列腺癌雄激素受体信号通路表观遗传学的调节机制进行综述。 关键词 雄激素受体表观遗传学超甲基化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 doi:10.3969/j.issn.1000-8179.20141146 Epigenetic regulation of androgen receptors in prostate cancer Zhiqun SHANG,Yuan MA,Jing TIAN,Ruifa HAN,Yuanjie NIU Correspondence to:Yuanjie NIU;E-mail:niuyuanjie9317@https://www.wendangku.net/doc/be17570576.html, Department of Surgical Urology,The Second Hospital of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Tianjin Institute of Urology,Tianjin Key Laboratory of Urology Based Medicine,Tianjin 300211,China 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Youth Project (No.81302211,81202024)and Na-tional Special Project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2012DFG32220)Abstract The androgen receptor (AR),a nuclear hormone and transcription factor,is the most therapeutic relevant target in pros- tate cancer (PCa)and in the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CRPC).Significant efforts have been focused on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s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CRPC.Recent work has revealed the importance of epigenetic events in-cluding the regulation of AR signaling by methylation,acetylation,and non-coding RNA in the tumorigenesis and development of PCa.We summarize recent findings on the mechanisms of epigenetic regulation of AR signaling in PCa. Keywords:androgen receptor,epigenetics,hypermethylation,castration 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天津市泌尿外科研究所,天津市泌尿外科基础医学重点实验室(天津市300211) 本文课题受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编号:81302211,81202024)和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编号:2012DFG32220)资助通信作者:牛远杰niuyuanjie9317@https://www.wendangku.net/doc/be17570576.html,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 ,PCa )是西方国家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在2013年已经超过肺癌占据首位[1]。尽管大多数前列腺癌在早期就可以被诊断出来,但是当前对前列腺癌的治疗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前列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和致死率也逐年升高,与欧美国家不同,由于我国对易感人群行普查工作的相对滞后,大多数的初诊前列腺癌患者是晚期前列腺癌。对这类患者采用雄激素阻断治疗(androgen ablation therapy ,ADT )是当前公认的治疗手段。然而,在经过1.5至2年的雄激素阻断治疗有效期后,几乎所有的患者均进展为对去势不敏感前列腺癌阶段,即“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几乎所有前列腺癌患者的死因归根结底都是由于现有的医学手段不能有效控制和治愈转移性进展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而最终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的机制是国际泌 尿外科学界研究的难点和热点,也是提高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关键。 雄激素受体是一种细胞核内的性激素受体,通过与其配体雄激素结合而被激活。与雄激素结合后,雄激素受体与胞浆内热休克蛋白90解离,转移至细胞核内。在细胞核内,雄激素受体与雄激素反应元件(androgen response elements ,AREs )结合,激活下游靶基因[2]。在所有关于雄激素受体在前列腺癌中功能的研究中,雄激素受体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雄激素受体信号通路在大多数来源于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的细胞内仍然具有重要作用[3]。 表观遗传学是指在不改变基因DNA 序列的前提下,通过某些机制引起可遗传基因表达或细胞表型的变化[4-5]。表观遗传学主要包括DNA 甲基化、染色质改变、X 染色体失活、非编码RNA 调控等内容。DNA 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 在去势抵抗 ·国家基金研究进展综述 ·

基因多态性

基因多态性 多态性(polymorphism)是指在一个生物群体中,同时和经常存在两种或多种不连续的变异型或基因型(genotype)或等位基因(allele),亦称遗传多态性(genetic polymorphism)或基因多态性。从本质上来讲,多态性的产生在于基因水平上的变异,一般发生在基因序列中不编码蛋白的区域和没有重要调节功能的区域。对于一个体而言,基因多态性碱基顺序终生不变,并按孟德尔规律世代相传。 基因多态性分类生物群体基因多态性现象十分普遍,其中,人类基因的结构、表达和功能,研究比较深入。人类基因多态性既来源于基因组中重复序列拷贝数的不同,也来源于单拷贝序列的变异,以及双等位基因的转换或替换。按引起关注和研究的先后,通常分为3大类:DNA片段长度多态性、DNA重复序列多态性、单核苷酸多态性。 DNA片段长度多态性DNA片段长度多态性(FLP),即由于单个碱基的缺失、重复和插入所引起限制性内切酶位点的变化,而导致DNA片段长度的变化。又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这是一类比较普遍的多态性。 DNA重复序列多态性DNA重复序列的多态性(RSP),特别是短串联重复序列,如小卫星DNA和微卫星DNA,主要表现于重复序列拷贝数的变异。小卫星(minisatellite)DNA由15~65bp的基本单位串联而成,总长通常不超过20kb,重复次数在人群中是高度变异的。这种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NTR)决定了小卫星DNA长度的多态性。微卫星(microsatellite)DNA 的基本序列只有1~8bp,而且通常只重复10~60次。 单核苷酸多态性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即散在的单个碱基的不同,包括单个碱基的缺失和插入,但更多的是单个碱基的置换,在CG序列上频繁出现。这是目前倍受关注的一类多态性。 SNP通常是一种双等位基因的(biallelic),或二态的变异。SNP大多数为转换,作为一种碱基的替换,在基因组中数量巨大,分布频密,而且其检测易于自动化和批量化,因而被认为是新一代的遗传标记。 遗传背景知识遗传和变异各种生物都能通过生殖产生子代,子代和亲代之间,不论在形态构造或生理功能的特点上都很相似,这种现象称为遗传(heredity)。但是,亲代和子代之间,子代的各个体之间不会完全相同,总会有所差异,这种现象叫变异(variation)。遗传和变异是生命的特征。遗传和变异的现象是多样而复杂的,正因为如此,才导致生物界的多种多样性。

雄激素及受体与卵巢癌的相关研究

雄激素及受体与卵巢癌的相关研究 发表时间:2018-02-04T11:59:23.493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11月上第21期作者:郑威 [导读] 约70%患者确诊时已为晚期(FIGO分期 III期和IV期),且复发后治疗效果差,5年生存率仅为30%-40%,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1]。 (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溧水分院,江苏南京 211200) 摘要:卵巢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约70%患者确诊时已为晚期(FIGO分期 III期和IV期)。目前关于卵巢癌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卵巢癌是性激素敏感性肿瘤。研究表明,雄激素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雄激素以依赖或非依赖AR信号通路的方式促进人卵巢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提示或可将AR作为卵巢癌的治疗靶点。综述雄激素及其受体与卵巢癌的关系及抗雄激素治疗现状。 关键词:雄激素;雄激素受体,卵巢癌 卵巢癌(ovarian cancer,OC)是严重威胁妇女生命的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其发病隐匿和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约70%患者确诊时已为晚期(FIGO分期 III期和IV期),且复发后治疗效果差,5年生存率仅为30%-40%,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1]。 目前关于卵巢癌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涉及持续排卵、炎症反应、促性腺激素、雄激素/孕激素等多个假说。而大量流行病学、遗传学及生物学等研究表明,内分泌因素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雄激素的过度刺激能够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侵袭和转移,增加卵巢癌的发生风险[2]。而抑制雄激素的生物合成、代谢,利用雄激素受体拮抗剂,作为治疗雄激素及其受体相关肿瘤,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关注与研究。 因此,本文将回顾雄激素受体及抗雄激素治疗与卵巢肿瘤的研究成果,以期对其应用于临床,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一、雄激素受体 雄激素主要通过与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s,AR)相结合而发挥其调节细胞生长和分化等重要作用。AR是类固醇激素受体,属于核受体(nuclear receptor,NR)超家族成员的一种配体依赖型的反式转录调节蛋白。在多种人体正常组织及病变组织中均可检测到AR的表达。AR包含AR-α和AR-β2种受体亚型,以及DNA 结合域(DNA binding domain,DBD)、配体结合域(ligand binding domain,LBD)、铰链区域(HD)和核定位区域(nuclear localization domain,NLD)4个结构域。 通常情况下,AR存在于细胞质中与多种细胞因子,如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相结合,以稳定的复合物形式存在。除了与雄激素结合发挥转录因子的作用,在某些病理条件下,被雄激素激活的AR还可与胞质中特定的蛋白分子相互作用,调节相关信号通路中一系列下游蛋白的表达,继而导致细胞功能的改变。此外,细胞质中多种蛋白激酶可通过磷酸化直接激活AR,调控靶基因的表达,而此过程并不依赖于AR与雄激素的结合而实现。 二、雄激素受体与卵巢癌 研究表明,卵巢癌是性激素敏感性肿瘤,具有降低雄激素水平特点的治疗方案,如使用口服避孕药,输卵管结扎和子宫切除术等,均能够降低卵巢癌的发生风险。而具有高雄激素水平特点的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 (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患者,发生卵巢癌的风险增加。此外,卵巢癌多见于绝经后,此时卵巢类固醇激素平衡由雌激素转向雄激素,也提示了雄激素与卵巢癌的相关性。 基因分析表明,编码AR基因中CAG重复序列的多态性影响AR活性。随着CAG重复序列编码的谷氨酰胺数量的增加,AR的反式激活能力下降。而根据一系列关于CAG重复序列多态性与卵巢癌发生风险的大样本研究表明,含较长CAG重复序列的AR似乎能够降低罹患卵巢癌的风险。 三、抗雄激素治疗与卵巢癌 多种体内外研究均表明,雄激素以依赖或非依赖AR信号通路的方式促进人卵巢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提示在靶向治疗中,或许可以将AR作为卵巢癌的治疗靶点。目前,激素疗法在乳腺癌、子宫内膜癌临床治疗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临床上最为常见的AR拮抗剂,多为非甾体类药物,与甾体类AR拮抗药物相比,因其抗雄激素的活性较好,且无甾体类药物的激素样副作用得到广泛研究。 然而,迄今为止,只有有限数量的临床试验评估了抗雄激素治疗在卵巢癌中的疗效。如研究表明,采用具有抗雄激素作用的非类固醇类药物氟他胺(flutamide),对于已行铂类为基础的一线化疗患者进行治疗,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甚至部分患者的病情有所进展,且氟他胺具有严重的肝毒性,部分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药物不良反应[3]。总而言之,AR拮抗剂作为卵巢癌可行的治疗方案尚未得到验证,而卵巢作为一种内分泌器官,抗雄激素疗法在卵巢癌中的应用值得研究和期待。明确卵巢癌的组织及病理学类型、肿瘤的进展阶段及AR的表达情况,结合特殊的分子标记物,使抗雄激素有效治疗卵巢癌成为可能。 综上所述,雄激素及受体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可作为卵巢癌患者预后的预测指标。由于卵巢癌的组织来源不同、病理类型不同,因而雄激素受体表达情况不同,且对抗雄激素疗法的反应不同。因此,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评估雄激素受体及抗雄激素在临床中的诊断及治疗价值,以期对其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卵巢癌提供更为可靠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Syrios, J., S. Banerjee, and S.B. Kaye, Advanced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 from standard chemotherapy to promising molecular pathway targets--where are we now? Anticancer Res, 2014. 34(5): p. 2069-77. [2] Siegel, R., et al., Cancer statistics, 2011: the impact of eliminating socioeconomic and racial disparities on premature cancer deaths. CA Cancer J Clin, 2011. 61(4): p. 212-36. [3] Lukanova, A. and R. Kaaks, Endogenous hormones and ovarian cancer: epidemiology and current hypotheses. 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 2005. 14(1): p. 98-107.

前列腺癌与雄激素受体基因_CAG_n重复多态性的关系

#论著# 前列腺癌与雄激素受体基因(CAG)n 重复多态性的关系 王钢 陈光椿 王晓慧 夏冰 张金山 卢建 =摘要>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PC)与雄激素受体(AR)基因(CAG)n 重复多态性的关系。 方法 应用DNA 双链循环测序方法对34例PC 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2例PC 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内的A R 基因(CAG)n 重复数进行测定。 结果 同一PC 患者的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CA G)n 重复数相同;36例患者癌组织A R 基因(CAG)n 呈重复多态性,平均20.06,显著低于正常组织,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 <0.05);不同分化程度的癌组织(CAG)n 重复数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 >0.05)。 结论 A R 基因(CAG)n 重复数改变的体细胞突变在PC 癌细胞中罕见,该重复数的减少可能与PC 发病相关。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癌; 受体,雄激素; 基因 Study on the polymorphism of (C AG)n repeats within androgen receptor gene in patients with prostate cancer WA N G Gang ,CH EN Guangchun,WA N G X iaohui,et al.Dep ar tment of Pathop hysiology , Second M illitary M 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China =Abstract > Objective T o study t 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ymorphic (CAG)n repeats of androgen r eceptor(A R)gene and occurrence o f prostate cancer (P C). Methods (CA G)n repeats of both malig -nant cells and adjacent nonmalignant cells from 34paraffin -embedded PCs,and that of peripheral blood cells from 2PC patients w ere assessed using dsDN A cycle sequencing. Results T he number of (CAG )n re -peats in malignant cells w as equal to that in adjacent nonmalig nant cells from the same par affin -embedded PC;the mean of (CAG)n r epeats in the 36P C patients was 20.06w hich w as sig nificantly smaller than t hat of normal men (P <0.05),althoug 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 he po lymorphic distributio n of (CA G)n was found among various grades of PC (P >0.05). Conclusions Shortening of (CAG )n re -peats w ithin AR gene may be associated with the occurrence of PC. =Key words > Prostate neoplasms; Carcinoma; R eceptor,androg en; G enes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670300) 作者单位:200433上海,第二军医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前列腺癌(PC)为雄激素依赖性肿瘤,雄激素受体(AR)作为介导雄激素生物学效应的关键大分子在PC 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地位。AR 由位于 X 染色体q 11-12的单拷贝AR 基因编码,后者含有8 个外显子和7个内含子。其中第一外显子内含有(CAG)n 三核苷酸重复/微卫星序列,该重复序列在人群中呈现出多态性[1] 。近年来研究发现,该多态 性重复序列与PC 发病之间存在相关性[2,3] ,但也 有不同结论 [4] 。我们在研究了中国正常男性AR 基 因(CAG)n 多态性的基础上[5],对该重复多态性与 PC 发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材料与方法 一、试剂 C -32P -ATP 系北京亚辉医学工程公司产品,DNA 测序试剂盒为美国Epicenter 公司产品。 二、标本 34例PC 病理石蜡切片标本及2例PC 患者外 周血标本,病理诊断为浸润性腺癌。其中高分化8例,中分化13例,低分化15例。 三、方法 1.组织细胞DNA 提取:石蜡切片经HE 染色后在显微镜下划分开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以此为

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

?综述? 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 李玉娟 谢静燕 【提要】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至今不明。目前认为是一种多因素、多基因疾病,是由多 个基因位点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遗传疾病。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发展,寻找相关基因是目前的研究热点。许多相关基因已被发现,其中就包括雌激素受体基因,其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关。 【中图分类号】 R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323685(2009)0620714202 作者单位:210006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妇产科 子宫内膜异位症(EM )是育龄妇女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研究认为,EM 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疾病,雌激素在人体内是通过与雌激素受体(ER )相结合,进而调节一系列基因的表达,发挥其重要的生物学作用。而ER 受ER 基因编码控制,有多项研究显示,ER 的基因多态性与EM 有关。 一、ER 的结构与生物学功能 雌激素是一种类固醇激素,在人体内通过与其特异性受体ER 相结合,进行一系列基因的表达,发挥其重要的生物学作用。人ER 有两种亚型即ER α和ER β,且两者的生理作用各有侧重,Emmen 等[1]研究敲除了ER α基因(αER KO )和ER β基因(βER KO )的鼠,发现了ER α和ER β不同的生理作用,αER KO 鼠主要表现为不孕;而βER KO 鼠则表现为卵泡发育受影响。EM 是一种激素依赖性疾病,雌激素只有与内膜细胞上的相应受体ER 特异性结合,才能将雌激素信息传递至细胞内的特定部位,从而影响细胞的代谢过程或对基因表达进行调控[2]。研究发现,ER 基因具有遗传多态性,这可能直接影响到ER 的表达和功能,从而影响到个体内雌激素的最终生理效应,进而对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产生影响。 二、ER 基因的多态性研究 11ER α基因多态性 K obayashi 等[3]对ER α基因进行PCR 扩增,得到包括内含子1在内的一段长113kb 的靶 DNA ,经Pvu Ⅱ和X ba Ⅰ消化,分别获得3种ER α基因型:PP 、Pp 、pp 和XX 、Xx 、xx ,这就是ER α基因常见的限制性内切酶Pvu Ⅱ和X ba Ⅰ识别的两种突变位点。其中X ba Ⅰ识别了-351A →G 点的突变,Pvu Ⅱ识别了-397T →C 点的突变[4]。由于1号内含子中含有增强子、启动子等重要调节序列,因而在其中发生的点突变导致碱基置换将有可能影响到mRNA 的表达水平,从而影响转录的活性、基因产物的蛋白质合成和激素与受体的结合活力,最终影响到体内雌激素的最终生物学效应[5]。 21ER β基因的多态性 Sundarrajan 等[6]对ER β基因进行PCR 扩增,产物经Rsa Ⅰ和A l u Ⅰ消化,分别区分出3种基因型:RR 、Rr 、rr 和AA 、Aa 、aa 。其中Rsa Ⅰ识别ER β基因5号外显子配体结合区第1082号核苷酸发生的G →A 点突变,A l u Ⅰ识别了ER β基因8号外显子的3′非编码区第 1730号核苷酸发生的A →G 的点突变,这两种多态性与排 卵功能紊乱,特别是与原因不明的排卵缺陷有关联。 31ER 基因微卫星重复多态性 Y im 等[7]发现在ER α基因的上游约1kb 处存在着T 和A 的重复序列,即ER α基因(TA )n 重复多态性,并且(TA )n 重复多态影响韩国绝经后妇女应用雌激素替代治疗的效果。Hsieh 等[8]关于ER α(TA )n 重复多态与EM 关系的研究表明,重复14次者患病 风险增加,可作为预测EM 遗传易感性的标志。 三、ER 与EM 11ER 在EM 中的表达 EM 是一种激素依赖性疾病, 异位组织的激素受体表达状况直接影响EM 的发生、发展。异位组织表达的受体主要有ER 、孕激素受体(PR )、雄激素受体(AR )以及一些细胞因子的受体。由于EM 几乎只发生在生育年龄月经期的妇女,因此,Matsuzaki 等[9]认为雌激素可促进异位内膜组织的生长,他们也用R T 2PCR 及原位杂交方法证实,在位及异位内膜腺上皮和间质细胞均有ER α及ER βmRNA 表达,异位内膜中ER α与ER β的表达率均低于在位内膜。Kitawaki 等[10]研究发现异位内膜有ER 的表达,且不同种植部位的异位内膜ER 表达形式有差异,而ER 受ER 基因编码控制。因此,考虑ER 基因多态性与EM 的遗传易感性有关。故越来越多学者选择ER 基因作为候选基因,研究其基因多态性与EM 的关系。 21ER 在EM 发病的可能机制 分子遗传学的研究表 明,人群中的ER 基因有多处常可发生点突变,且这些突变位点位于的内含子包括增强子、启动子等重要调节序列。因而,在其中发生的点突变将有可能影响到ER 的表达与功能[5]。因此,人群中不同的ER 基因型有可能决定了不同个体间ER 的表达与功能上的差异,进而影响到体内雌激素的最终生物学效应。Matsuzaki 等[9]发现若长期使用GnR H 2α诱导低雌激素状态,可明显降低EM 内膜中ER α表达,对于在位和异位内膜,雌激素对它们的调节作用主要通过ER α

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

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 项目简介:CYP2C19是CYP450酶第二亚家族中的重要成员,是人体重要的药物代谢 酶,在肝脏中有很多表达。CYP2C19基因座位于染色体区10q24.2上,由9个外显子构成。CYP2C19具有很多SNP位点,最常见的是CYP2C19*2和CYP2C19*3。CYP2C19*2会导致转录蛋白的剪切突变失活,而CYP2C19*3能构成一个终止子,破坏转录蛋白的活性。据统计,CYP2C19*2和CYP2C19*3两个突变位点能解释几乎100%的东亚人和85%的高加索人种的相关弱代谢遗传缺陷,而其他两种等位基因CYP2C19*4和CYP2C19*5主要在高加索人种中分布。大量证据证实,不同人种在CYP2C19的底物的代谢能力有很大差异;2–5%高加索人是弱代谢者,而13–23%的亚洲人是弱代谢者。这是由于在亚洲人口中CYP2C19*2和CYP2C19*3等位基因的高频率造成的。通过CYP2C19基因检测,判断患者对相关药物的代谢能力,可以指导临床用方案的制定,实现个体化用药治疗。 临床上常用的经由CYP2C19酶代谢的药物: 1、治疗胃酸相关性疾病:如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omeprazole)、兰索拉唑(lansoprazole)、泮托拉唑(pantoprazole)、 雷贝拉唑(rabeprazole)、埃索美拉唑 (Esomeprazole)。 2、治疗心血管疾病:Clopidogrel、氯吡格雷、抗凝血药物。 3、抗真菌药物:Voriconazole、伏立康唑、广谱抗真菌药物。 4、神经类药物:①S-美芬妥英mephenytoin为乙内酰脲类抗癫痫药,在体内的羟化代谢主要由单基因CYP2C19编码表达的CYP2C19酶蛋白介导,由羟化酶CYP2C19氧化生成4’-羟基美芬妥英;②地西泮diazepam,一种长效的镇静、安眠药;③丙米嗪imipramine ,抗抑郁药,N-去甲基化和2-羟化;④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传统的抗癫痫药;⑤抗心律失常药,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β受体阻断剂,抗高血压药和止痛剂。 5、抗肿瘤药:环磷酰胺。 6、抗结核药:利福平。 7、孕激素:黄体酮。 8、抗疟疾药:氯胍。 9、HIV蛋白酶抑制剂。 10、抗移植排斥药物:他克莫司、兰索拉唑。 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标本采集及出报告时间:病人抽静脉血2ml(用 EDTA-K2抗凝)送检验科分子生物诊断室,4个工作日出报告。 电话:8801063 手机:余宗涛65327 高波 64444 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临床意义: 1、基因剂量效应。 2、CYP2C19基因多态性,导致了个体间酶活性的多样性。等位基因的突变使酶活性降低,对药物代谢的能力随着等位基因的不同组合而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表现出正常基因纯合子>正常基因与突变基因杂合子> 突变基因纯合子或杂合子的变化趋势。 3、对于不同代谢能力的个体,运用不同的药物剂量等策略是非常必要的,可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4、根据CYP2C19基因型给予个性化的药物和剂量可以降低副作用发生率-安全性;提高治

SNP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技术

1定义: 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主要是指在基因组水平上由单个核苷酸的变异所引起的DNA序列多态性。它是人类可遗传的变异中最常见的一种。占所有已知多态性的90%以上。SNP在人类基因组中广泛存在,平均每500~1000个碱基对中就有1个,估计其总数可达300万个甚至更多。SNP所表现的多态性只涉及到单个碱基的变异,这种变异可由单个碱基的转换(transition)或颠换(transversion)所引起,也可由碱基的插入或缺失所致。但通常所说的SNP并不包括后两种情况。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是指在基因组上单个核苷酸的变异,包括置换、颠换、缺失和插入。所谓转换是指同型碱基之间的转换,如嘌呤与嘌呤( G2A) 、嘧啶与嘧啶( T2C) 间的替换;所谓颠换是指发生在嘌呤与嘧啶(A2T、A2C、C2G、G2T) 之间的替换。从理论上来看每一个SNP 位点都可以有4 种不同的变异形式,但实际上发生的只有两种,即转换和颠换,二者之比为2:1。SNP 在CG序列上出现最为频繁,而且多是C转换为T ,原因是CG中的C 常为甲基化的,自发地脱氨后即成为胸腺嘧啶。一般而言,SNP 是指变异频率大于1 %的单核苷酸变异。在人类基因组中大概每1000 个碱基就有一个SNP ,人类基因组上的SNP 总量大概是3 ×106个。依据排列组合原理,SNP 一共可以有6种替换情况,即A/ G、A/ T、A/ C、C/ G、C/ T 和G/ T ,但事实上,转换的发生频率占多数,而且是C2T 转换为主,其原因是Cp G的C 是甲基化的,容易自发脱氨基形成胸腺嘧啶T , Cp G 也因此变为突变热点。理论

遗传病及遗传多态性

遗传病及遗传多态性 遗传病(hereditary disease)由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引起的疾病。已知的遗传病约有5000种,可分为3大类: 单基因遗传病由某一基因突变而引起,又分为:(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1~22号常染色体中的某一对上,且呈显性。如并指、多指、视网膜母细胞瘤、遗传性小脑性运动失调、先天性肌强直、多发性肠胃息肉、遗传性卟啉病等。(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1~22号常染色体中的某一对上,且呈隐性。如白化病、先天性聋哑症、苯丙酮尿症、半乳糖血症、先天性鳞皮病等。(3)伴性遗传病,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突变而引起。包括X连锁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呈隐性),如红绿色盲、血友病、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等;X连锁显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且呈显性),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遗传性肾炎等。 多基因遗传病受多对微效基因控制并易受环境因素影响的遗传病。如唇裂、腭裂、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幽门狭窄、早发性糖尿病、各种先天性心脏病等。 染色体异常病由先天性的染色体数目异常或结构异常而引起。又分为:(1)常染色体病,由1~22号常染色体发生畸变而引起。包括单体综合征,某一号染色体为单体,如21单体和22单体,这类病人极少见,大都于胎儿期死亡;三体综合征,某一号同源染色体不是两个而是三个,如21三体(又称先天愚型或唐氏综合征,核型为47XX或XY;+21)、18三体(Edward氏综合征)和13三体(Patan氏综合征)等;部分三体综合征(由某一片段有三份而引起)如9p部分三体综合征(9号染色体的短臂有三份);部分单体综合征(由某一常染色体的部分缺失而引起),如猫叫综合征(婴儿期哭声类似猫叫)就是5号染色体短臂部分缺失引起的。(2)性染色体病,由X和Y性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变异而引起。如女性的特纳氏综合征(45,XO),男性的克氏综合征(47,XXY)等。遗传病目前尚难根治,故应积极预防。预防的措施有检出致病基因的携带者与禁止近亲结婚,推行计划生育,开展遗传咨询,进行产前检查与中止有病胎儿的妊娠等。 遗传多态性(genetic polymorphism)在一个群体内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非连续变异类型,而其中最罕见类型的频率不小于0.01(或0.05)的现象。常见的不同水平上的遗传多态性有:(1)基因多态性(gene polymorphism)。经调查人类大多数群体的ABO血型系统的三种复等位基因I A、I B和i的频率,最高的不超过0.55,最低的不小于0.2,所以,ABO血型系统的基因座为多态基因座。据研究,大多数生物的多态基因座约占总数基因座的15%~50%,即约有1/4~1/2的基因座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等位基因。(2)染色体多态性(chromosome polymorphism)。在一群体中的同一染色体上可以发生不同的倒位或易位。例如拟暗果蝇(Drosophila pseudoobscura)的第三染色体上存在多种倒位,其自然群体中的倒位类型竟多达20余种。植物群体中的倒位多态性比动物的更普遍。在一些动植物群体中(如蟑螂、直果曼陀罗)还观察到易位多态性。此外,随着研究的深入,在分子水平上还发现核酸有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例如,在群体中用同一限制性内切酶“切割”DNA,可得到不同长度的DNA片段。 现在一般用自然选择理论来解释遗传多态性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杂合优势说和依赖 选择说。杂合优势说认为,杂合体(如Aa)在适应能力上要优于纯合体(如AA和aa),因此群体中的等位基因A和a的频率就会维持在一个既不过高也不过低的水平上。依赖选

环磷酰胺对雄性生殖系统的毒副作用的综述

环磷酰胺对雄性生殖系统的毒副作用的综述 02(医)七任怡2002207221 摘要:通过对1989年至2006年关于环磷酰胺对雄性生殖系统毒副作用资料的查阅,从环磷酰胺对生精细胞,干细胞因子,精原干细胞,精子的发生、形态,数量,以及睾丸染色体的毒副作用等方面分类进行综述,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有关环磷酰胺的生殖毒副作用。 关键词:环磷酰胺生殖系统毒副作用 环磷酰胺(CTX)是一种烷化剂,1958年首次人工合成,主要用于肿瘤免疫,对多种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增殖细胞群的各期均有杀伤作用。进入人体后肝脏或肿瘤组织内存在的过量磷酰胺酶或磷酸酶水解,释放出氮芥基而杀伤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主要的毒性反应有恶心、食欲减退、脱发、白细胞减少、中毒性膀胱炎、肝功能损伤。我通过对资料文献的查阅发现他对雄性生殖系统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不可忽视,故查阅1989年至今文献现做综述如下: 1对不同发育时期睾丸生精细胞毒性损伤 岳丽琴等将环磷酰胺分别作用于处于不同发育时期的1周龄、3周龄、5周龄、9周龄雄性大鼠,应用HE染色法、TUNEI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急性期生精细胞凋亡,bcl2蛋白表达,细胞增殖能力变化及远期组织学损害结果用药后24h,除1周龄组外,各实验组生精细胞显著凋亡(P<0.()1),bcl2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膜型干细胞因子均有显著增加(P<0.05)。 (2)同一时期各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分泌型干细胞因子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但膜型干细胞因子表达均有显著降低(P<0.05);同一时期各实验组间比较,随环磷酰胺剂量增加,膜型干细胞因子表达有显著降低(P<0.05)。(3)同一剂量三个时期比较,各实验组分泌型干细胞因子无显著差异(P>0.05);膜型干细胞因子比较,大剂量组中无显著差异(P>0.05),中、小剂量组中24h较4w、8w均有显著降低(P<0.05),4w与8w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4)增殖指数检测,4w时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降低(P<0.O1),并与剂量

基因多态性及其生物学作用和医学意义doc资料

基因多态性及其生物学作用和医学意义

基因多态性及其生物学作用和医学意义 一、基因多态性: 多态性(polymorphism)是指处于随机婚配的群体中,同一基因位点可存在2 种以上的基因型。在人群中,个体间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存在着差异性称为基因(DNA)的多态性(gene polymorphism)。这种多态性可以分为两类,即DNA位点多态性(site polymorphism)和长度多态性 (longth polymorphism)。 1.位点多态性:是由于等位基因之间在特定的位点上DNA序列存在差异,也就是基因组中散在的碱基的不同,包括点突变(转换和颠换),单个碱基的置换、缺失和插入。突变是基因多态性的一种特殊形式,单个碱基的置换又称为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 SNP通常是一种二等位基因(biallelic)或二态的变异。据估计,单碱基变异的频率在1/1000-2/1000。SNP在基因组中数量巨大,分布频密,检测易于自动化和批量化,被认为是新一代的遗传标记。 2. 长度多态性:一类为可变数目***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s, VNTRS),它是由于相同的重复顺序重复次数不同所致,它决定了小卫星 DNA(minisatellite)长度的多态性。小卫星是由15-65 bp的基本单位***而 成,总长通常不超过20bp,重复次数在人群中是高度变异的。另一类长度多态性是由于基因的某一片段的缺失或插入所致,如微卫星DNA (microsatellite),它们是由重复序列***构成,基本序列只有1-8bp,如(TA)n及

细胞色素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药物相互作用_张平平

[10]Illouz S,Nakamura T,Webb M,et al1Comparison of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and ET-Kyoto preservation solutions for t he cryopreservation of primary human hepatocytes1Transplant Proc,2008,40(5):1706~17091 [11]Colaco C,Sen S,Thangavelu M,et al1Extraordinary stability of enzymes dried in trehalose:simplified molecular biolo2 gy1Biotechnology(N Y),1992,10(9):1007~10111 [12]Mat suo T1Trehalose protect s corneal epit helial cells from deat h by drying1Br J Opht halmol,2001,85(5):610~6121 [13]Mat suo T,Tsuchida Y,Morimoto N1Trehalose eye drops in t he treat ment of dry eye syndrome1Opht halmology,2002,109(11): 2024~20291 [14]Mat suo T1Trehalose versus hyaluronan or cellulose in eyedrops for t he treat ment of dry eye1Jpn J Opht halmol,2004,48(4):321~3271 [15]胡宗利,夏玉先,陈国平,等1海藻糖的生产制备及其应用前景 1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4,24(4):44~481 [16]Takanobu H1Novel functions and applications of trehalose1Pure Appl Chem,2002,74(7):1263~12691 细胞色素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药物相互作用 张平平,王明波,张鉴1,李军1 (山东万杰医学院,山东淄博255213;11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临床药理中心,山东济南250012) 摘要:C YP2C19酶是一种重要的药物代谢酶,参与多种药物的体内代谢。本文综述了C YP2C19酶的基因多态性及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经C YP2C19代谢的药物在联合用药时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可能出现的临床后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C YP2C19 代谢 抑制 诱导 药物相互作用 中图分类号:R9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738(2009)06-0352-04 The gene polymorphism of CYP2C19and drug interaction ZHAN G Ping2ping,WAN G Ming2bo,ZHAN G Jian1,L I J un1 (Wanjie Medical College of Shangdong,Zibo255213;11The center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Shandong Provincial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dong University,Ji′nan250012) ABSTRACT:C YP2C19enzyme is an important drug-metabolizing enzyme involved in the metabolism of a variety of drugs in vivo1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progress of the gene polymorphism of CYP2C19enzym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linical1The interaction and possible clinical consequences of the drugs metabolized by C YP2C19in combination were also illustrated which provided the reference for the clinical rational administration1 KE Y WOR DS:C YP2C19;metabolism;inhibition;induction;drug interactions 细胞色素P450是由一组结构和功能相关的血红蛋白超家族基因编码的同工酶,是药物在体内的主要代谢酶系。在C YP450超家族中,C YP2是最大的家族,有15个亚家族,而C YP2C是其中最大的亚家族,该亚家族中C YP2C9、2C19与药物代谢关系密切。 1 C YP2C19与药物代谢 现已证实C YP2C19酶主要参与药物在体内的羟化反应。C YP2C19酶活性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和种族差异,表现为遗传多态性,导致酶变异,酶活性下降,代谢药物的能力下降,从而使多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产生个体差异,导致血药浓度的个体差异,血药浓度升高,故常引起与血药浓度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同时服用经C YP2C19代谢的药物,可能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影响临床治疗效果。 2 C YP2C19的基因突变与表型研究进展 C YP2C19酶又称为S-美芬妥英羟化酶,定位于10号染色体上(10q2411-10q2413),有9个外显子。现已发现其至少存在18种等位基因,较常见的2个等位基因多态性位点为C YP2C19m1和C YP2C19m2。其外显子5发生的单个碱基突变(G→A)称为M1突变,突变的基因称为m1等位基因。其外显子4发生的单个碱基突变(G→A)称为M2突变,突变的基因称为m2等位基因。这些突变导致酶活性下降,代谢能力减低,易引起药物不良反应。另外在研究白种人的C YP2C19基因时,发现了一例较罕见的新突变,即外显子9发生了单碱基突变(C→T),不过该突变频率极低(0125%),其是否会改变个体的酶蛋白含量,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C YP2C19酶具遗传多态性,代谢速度快者为强代谢者(extensive metabolism EM),代谢速度慢者为弱代谢者(poor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