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叶螨简介

叶螨简介

叶螨简介
叶螨简介

叶螨简介

叶螨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害虫之一,各类经济作物大都有叶螨为害。严重时,常致使作物干枯落叶,生长停滞,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在经济上造成一定的损失。

叶螨体型微小,作物受害初期常无明显的被害状,因而常被忽视;只有虫口增多,对作物造成严重为害时才易引起重视。叶螨主要以破坏植物的营养器官—叶子为主。它们以锐利的口针刺入叶片组织,取食栅栏层细胞的叶绿体和细胞液而对植物造成损害。由于植物细胞的破坏,必然会引起植物生理机能的改变,从而对有机体造成一系列的损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分平衡失调,蒸腾作用加速,减少了叶片组织的水分,导致叶子干枯和脱落,削弱了植物的抗旱性。2. 减少了叶绿素的含量和组成的改变,叶片出现失绿症状,严重抑制了光合作用的进行,减少了碳水化合物,导致植物的营养恶化。3. 叶螨取食时,可以释放毒素或生长调节物质进入植物组织,因而引起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不均衡,致使植物生长停滞或延缓。由于上述一系列植物生理过程的破坏,最终将导致植物的果实、种籽、块根、纤维等产量和质量的降低。植物的被害程度,常随着作物种类、植物的生理状态、叶螨的种群数量以及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异。

叶螨的分类地位:蛛形纲、蜱螨亚纲、螨目、前气门亚目、叶螨总科。

叶螨为植食性螨类中种数较多的类群。根据文献资料,目前全世界已记载的叶螨约有900种以上。在我们国家现在危害比较严重的有以下几个类群:朱砂叶螨、二斑叶螨、柑橘全爪螨、苹果全爪螨、山楂叶螨、柑橘始叶螨、柑橘瘤瘿螨、柑橘皱叶刺瘿螨以及麦叶爪螨和麦岩螨。

朱砂叶螨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49℃,上限温度为42℃,完成1代的有效积温为

163.25℃,在平均温度为26℃左右时,发育历期最短。一般雌成螨的寿命比雄成螨长。雌成螨产卵前期在日平均温度26~31℃时为1.5天,20℃时为3天左右。每雌每日产卵量以日平均温度30℃时最高,每天可产卵3~20粒,平均6~8粒,最长产卵期为25天。有孤雌生殖习性,但其后代全为雄螨;在田间的雌雄比为5:l。

成、若螨均在棉叶背面吸食汁液。当叶背有螨1~2头时。叶面即显出黄色斑点;当叶背有螨5头时,叶面即出现红斑。螨的数量愈多,红斑愈大。棉叶受害后出现黄白斑到形成红斑,需要经历一个显症期。显症期的长短明显地随着温度的升高和虫量的增加而缩短。5、6月间由于朱砂叶螨从杂草寄主扩散到棉田的螨量不同,形成了显症期迟早的差别。在挑治叶螨时,提出“发现一株打一片”就是为了防治其周围尚未显示症状的有螨株。

朱砂叶螨在长江流域棉区的发生与为害每年有3~5次高峰。据湖北荆州记载,第1次高峰常在5月中、下旬,以蚕豆茬棉花和历年棉叶螨发生量大的棉田受害最重;第2次高峰在6月中旬,以麦茬棉花受害较重;第3次高峰在7月上、中旬,各类棉田都可发生,是猖獗成灾造成大面积红叶垮秆的时期:第4次高峰在8月上、中旬,如伏旱之后接着秋旱,前期防治不彻底的往往发生严重;第5次高峰在9~10月间,多在嫩绿的棉田为害,一般年份影响不大。

(2) 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朱砂叶螨种群的消长和扩散与气候、寄主、耕作制度及施肥水平等因子有关。

气候因子:气候因子是影响朱砂叶螨种群消长的决定因子,尤以5~8月份降雨量最为重要。而7~8月份的南洋风对种群增长起加强作用。干旱并具备一定的风力是其繁殖和扩散最有利的条件。暴风雨连带泥水的冲刷和黏附,常使朱砂叶螨的死亡率增大。因此,棉花生长期间降雨量的大小,往往成为衡量当年发生严重程度的重要标志。

从温度和风力来看,7~8月份正是长江流域高温和南洋风多的季节,因此,是其繁殖和外散的极有利的时机。朱砂叶螨扩散的距离和范围视风力的大小而定。一般2~3级南风扩散距离可达3~4m,5~6级则可达8m左右,加上此期朱砂叶螨的繁殖速度快,每扩散1次只需5~10天,故棉区有“天热少雨发生快,南洋风起棉叶红”之说,这正好反映了朱砂叶螨在高温条件下借风力猖撅蔓延的情景。从常年该螨的扩散规律来分析,5~6月份由于降雨的影响,扩散株率仅占全年总扩散株率的5%左右,7~8月份则占90%以上。扩散高蜂期最早出现在7月中旬,最迟在8月中旬,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据此规律,把朱砂叶螨控制在6月底以前,是至关重要的。

寄主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朱砂叶螨的螨源主要来自杂草寄主。凡杂草寄主多、分布广的地区,该螨的越冬种群基数和春季的繁殖数量就大。朱砂叶螨冬春的主要和次要寄主种类各地不尽相同,但在同一地区的种类比较稳定。因此,了解该螨在当地杂草寄主的种类和分布,采用相应的防治措施显得十分重要。

耕作制度:棉麦两熟地区,棉花收获后,经翻耕播种小麦和大麦的田块,朱砂叶螨的发生数量少、为害轻。不经拔秆和翻耕就套播夏收作物和绿肥的田块,则发生数量多、为害严重。另外,前茬为豆类的棉田发生早而重,油菜田次之,小麦田则轻。棉田内间作或邻作豆类、瓜类、芝麻等作物的受害亦重。

(1)冬春寄主螨情调查选择有代表性的不同前茬作物连、间、套作的棉田或冬闲地棉田各1块,在棉苗出土前。每7天调查1次,共2~3次,调查棉田前作和棉田内外主要杂草寄主50~100株,计算有螨株率,并按百株螨量(y)与有螨株率(x)之间的经验公式y=1.4269x1.4131换算成百株螨量。当螨量显著上升时,发出防治预报,以免叶螨侵害棉田。

(2)棉田有螨株率、红斑株率调查及防治指标的确定选择有代表性的各类棉田各1块,从齐苗后开始调查,每5天调查1次,直到棉叶螨不再为害为止。调查方法是在每块田内以5点取样法定点不定株,在定苗前每块田查200株,定苗后查100株,现蕾后,以上、中、下各1片叶取样,查50株,开花后,取样方法同现蕾期,查25株。计算有螨株率、红斑株率,并换算成百株螨量。结合气候情况,发出螨量消长预报。一般以红斑株率33%、38%分别作为苗期和蕾铃期的防治指标。

二斑叶螨年发生代数在我国辽宁8~9代,华北地区12~15代,南方20代以上。以雌成螨在土缝、枯枝落叶下、树皮裂缝等处吐丝结网潜伏越冬。3月中旬至4月中旬,当平均气温上升到10℃左右时,越冬雌成螨开始出蛰;当平均气温升至13℃左右时,开始产

卵,平均每雌产卵100多粒。卵经过15天左右孵化,4月底至5月初为第l 代孵化盛期。幼螨上树后先在长枝叶片上进行为害,然后再扩散至全树冠。7月螨量急剧上升,进入大量繁殖和发生期,发生为害高峰在8月中旬至9月中旬。进入10月份,当气温下降至17℃以下时,出现越冬雌螨,当气温进一步下降至1l ℃以下时,即全部变成滞育个体。

二斑叶螨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4~25℃,相对湿度为35%~55%。高温、于旱有利于大发生。二斑叶螨的生殖方式以两性生殖为主,在无雄螨时也可以进行孤雌生殖。该螨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1.65℃,完成1代所需的有效积温为162.19℃。短日照和低温是诱导二斑叶螨发生滞育的主要因子。种间竞争研究表明,二斑叶螨比山楂叶螨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但两者生态位并不完全重叠。

形态

特征:

(1)

雌成

螨 体长

0.3~

0.4mm ,卵

圆形。暗红

色,背毛

13对,全

着生在瘤

状突起上,粗刚毛状。

肛后毛2

对。足4

对,足I

跗节上的

2对双毛

十分接近。

爪退化,各

生黏毛1

对;爪间突

爪状,腹面

对。

(2)雄成

螨体较雌成螨小。鲜红色,体呈菱形,后端较狭窄。阳茎无端锤,钩部与柄部背缘的长度约相等。

(3)卵直径约

0.13mm。球形略扁,红色有光泽,顶部有一垂直长柄,从柄端向四周散射10~12根细丝,黏于叶面。

(4)幼螨体长约

0.2mm。淡红色,足3对。

(5)若螨体形和色泽近似成螨,但体较小,足4对。幼螨蜕皮后为前期若螨,体长0.2~

0.25mm;第

后为后期

若螨,体长

0.25~

0.3mm;第

3次蜕皮

后为成螨。

发生规律:

(1)生活史和习性柑橘全爪螨1年发生代数,随各地温度高低而异。年平均气温15℃地区发生12~15代;18℃地区可发生16~17代。世代重叠。多以卵和成螨在叶片背面或枝条裂缝及潜叶蛾为害的卷叶内越冬,冬季温暖地区无明显越冬休眠现象。全年以春、秋两季发生严重,特别是春季发生更重。一般在3月上旬开始为害,4~5月春梢抽发,新叶伸展,全爪螨从老叶转移到新梢、新叶上为害。由于嫩叶营养丰富,加上这一时期环境温度适宜,天敌不多,使全爪螨迅速繁殖,易暴发成灾。6—7月间,当旬平均温度超过25℃,螨口即明显下降。7~8月高温季节发生量更少。9~10月秋季螨口又复上升,若秋季长期干旱,也能成灾。

柑橘全爪螨繁殖方式以两性生殖为主,其后代绝大多数为雌螨。也能行孤雌生殖,但后代绝大多数为雄螨。雌螨出现后即交配,一生可交配多次。每雌螨日平均产卵2.9~4.8粒,一生平均产卵31.7~62.9粒。春秋世代产卵多,夏季世代产卵少。卵多产于叶片及嫩梢上,叶片正、背面均有,但以叶背中脉两侧居多。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8.2℃,有效积温为109.6℃,孵化的最适温、湿度分别为25~26℃和60%~70%。柑橘全爪螨各虫态发育历期与温度变化有密切关系。卵期在夏季4.5天,冬季可达2个月以上。雌成螨寿命夏季平均为10天左右,冬季平均为50天。

幼螨孵化后即取食为害。成螨行动敏捷,在叶背和叶面均有分布。夏季高温有越夏习性。越夏场所主要在枝干裂缝、上翘的树皮下及树冠内部的夏梢基部等处。亦有喜阳光和趋嫩绿习性,多在向阳方向为害。因此,以树冠中、上部和外围叶片受害较重,并常从老叶转移到嫩绿的枝叶、果实上为害。

(2)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该螨的发生和消长,受气候、越冬虫口基数、食料、天敌和人为(如施用农药、栽培管理)等诸多因素影响。其中温、湿度常起主导作用。

气候:柑橘全爪螨发育和繁殖的适宜温度——般在20~30℃之间,25℃为最适温度,低于20℃,活动减弱。春季高温、干旱、少雨是柑橘全爪螨猖獗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夏季高温(当温度超过30℃以上)则对柑橘全爪螨生存繁殖不利。如安徽省观察,气温30~32℃时,卵的孵化率只有61.97%~69.37%;气温25~28℃时,孵化率可高达80.49%~81.14%。在温度条件适宜时,若降雨频繁,则对其发生也不利。降雨强度大时,对该螨有直接冲杀作用;而且降雨提高了相对湿度,有利致病微生物蔓延流行;同时降雨使柑橘叶片表面在相当长的时间保持着水膜,在水的物理性质和表面张力作用下,阻碍了柑橘全爪螨的取食和爬行及其生殖行为,使死亡率上升。

食料:柑橘全爪螨在柑橘树上的分布,常随枝梢的抽发而转移。这是由于新梢、新叶

根据橘园的不同类型,设立标准地,采取棋盘式布点确定10株标准树,每年春季从4月初、秋季从8月上旬开始,每隔5~7天检查1次。每标准树冠按东、南、西、北、中随机各取叶片4张,共20张。一般在春季日平均气温20℃左右时,每张叶片上有成、若螨7~8头(百叶天敌数不足5头时),应考虑进行防治。在秋季即使每张叶片上有害螨7~8头,但天敌与害螨之间益、害比达1:20左右时,进行监视可暂缓施药,以保护和发挥天敌控制害螨的作用。只有待柑橘全爪螨螨口急剧增加时,当每张叶片上有害螨10头以上时,应及时进行防治。一般春梢芽长1~3cm时,正值害螨越冬卵盛孵期,且害螨尚未上春梢嫩叶为害时,全园喷第1次药,以后视

螨情发展和天敌及气候条件等情况,隔7天后喷第2次药。

形态

特征:

(1)成

螨 雌成

螨有冬、

夏型之

分。冬型

体长

0.4~

0.6mm ,朱

红色,有

光泽;夏型体长

0.5~

0.7mm ,紫

红或褐

色。体背

后半部两

侧各有1

大黑斑,

足浅黄

色。体均

卵圆形,

前端稍宽

体背刚毛细长,有26根,横排成6行。雄体长0.35~

0.45mm,纺锤形,第3对足基部最宽,末端较尖;第1对足较长。体浅黄绿至浅橙黄色,体背两侧各有l黑绿色斑。

(2)卵球形。初产时黄白色或浅橙黄色,孵化前为橙红色。(3)幼螨足3对,体圆形,黄白色,取食后卵圆形,浅绿色,体背两侧出现深绿色长斑。(4)若螨足4对,浅绿至浅橙黄色,体背出现刚

有深绿斑

纹,后期

与成螨相

似。

发生规律:(1)生活史和习性各地山楂叶螨年发生代数,主要受气候条件和营养条件等因子的影响而

有差异。在北方果区,1年发生5~13代,如辽宁5~6代,山西6~7代,河南12~13代。以受精雌成螨在枝干树皮裂缝内、粗皮下及靠近树干基部3cm深的土块缝里越冬。在大发生的年份,还可以潜藏在落叶、枯草或石块下面越冬。年生活史(以在苹果树上为害为例):翌春日平均气温达9~10℃,苹果芽膨大露绿时出蛰为害芽,展叶后到叶背为害,此时为出蛰盛期,整个出蛰期达40天之多。取食7~8天后开始产卵,产卵盛期通常与果树的盛花期相一致。卵期8~l0天,落花后7~8天卵基本孵化完毕。同时出现第1代成螨。第2代卵在落花后30天以上达孵化盛期,此时各虫态同时存在,世代重叠。一般6月前温度低,完成1代需逾20天,虫量增加缓慢;夏季高温干旱,9~15天即可完成1代,其中卵期4~6天。全年为害高峰在7月中旬至8月中、下旬。9月下旬可见越冬成螨,11月中旬后全部越冬。

成、若、幼螨喜在叶背群集为害,有吐丝结网习性,并可借丝随风传播,卵产于丝网上。两性生殖或孤雌生殖,田间雌螨占60%~85%。春、秋季世代平均每雌产卵70~80粒,夏季世代20~30粒。非越冬雌螨的寿命,春、秋两季为20~30天,夏季7~8天。

山楂叶螨以刺吸式口器刺吸寄主植物绿色部分的汁液。主要为害叶片、嫩梢和花萼,破坏气孔构造、栅栏和海绵组织以及叶绿体,使果树在生理上表现气孑L开张不正常,影响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加剧,大大减少叶组织内的水分,消弱抗旱性,叶片易干枯;降低叶绿素含量,抑制光合作用,减少光合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碳水化合物和氮化合物的含量,使二者比例失调;增加了镁的含量等。山楂叶螨只在叶片的背面为害,主要集中在叶脉两侧。树体轻微被害时,树体内膛叶片主脉两侧出现苍白色小点,进而扩大连成片;较重时被害叶片增多,叶片严重失绿;当虫口数量较大时,在叶片上吐丝结网,全树叶片失绿,尤其是内膛和上部叶片干枯脱落,甚至全树叶片落光。

(2)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气候条件:山楂叶螨喜高温、干旱。北部果区春季干旱,有利其繁殖为害,如果遇到夏季干早的年份,容易暴发为害。

天敌:山楂叶螨的天敌种类很多。主要有食螨瓢虫、六点蓟马、中华草蛉、小花蝽和捕食螨等。天敌对其发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农药、化肥和水:浇水、施肥、修剪、中耕除草、施药、耕作制度的变更等,都能引起山楂叶螨种群的变化。如果果树施氮肥过多,树体内的有机氮增加,刺激叶螨产卵量大,虫口密度增加很快;浇水多,使果园内的小气候相对湿度增大,不利其生活繁殖;不合理的使用广谱性杀虫剂,杀死叶螨的大量天敌,破坏生态平衡,使山楂叶螨得不到自然控制而发生严重,同时,还容易使其对农药产生抗性,造成防治上的困难。

越冬。预测越冬雌成螨出蛰是指导早春防治的根据。预测的方法采用以下两种。

定芽查螨法:选择发芽前苹果树2~4株,不进行喷药防治。调查树的螨口密度不宜太大,越冬雌成螨以中等的密度为宜。在每株树的中、下部固定花芽20个,分别编号。从4月上旬开始,每隔2~3天在固定的花芽上调查1次出蛰的雌成螨数。查后将雌成螨全部消灭,一直到雌成螨全部出蛰为止。

固定调查法:越冬雌成螨未出蛰前,在树皮比较光滑的树干上,寻找2~3个有越冬雌成螨的窝,每窝有螨100~200头为宜。在选定的每窝雌成螨的周围,把树皮刮光滑,再涂上一圈3~5cm的白瓷油的内圈,调查每日出蛰的成螨数,查后将出蛰的成螨杀死取出。记载出蛰成螨数,一直到出蛰结束为止。

(2)山楂叶螨田间发生量消长调查在果园内选2~3株苹果树,做好标记(不喷任何化学药剂)。从5月开始,每隔3~5天,在调查树上按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在发育枝上的第3~5叶片中任取一片,共查100片叶,调查有螨叶数、雌成螨数。再从此100片叶中,任意选10~15片有螨的叶片,用双目解剖镜检查叶片上的雌成螨数、若螨数(包括幼螨)、卵数。

柑橘锈螨年发生18~30代,世代重叠。柑橘锈螨的越冬虫态和越冬场所因各地冬季的气温高低而有所不同。四川和浙江以成螨在柑橘腋芽内、潜叶蛾和卷叶蛾为害的僵叶

或卷叶内、柠檬秋花果的萼片下越冬;在福建以各种螨态在叶片和绿色枝条上越冬;在广东,多在秋梢叶片上越冬;湖南主要以雌成螨群集在枝梢上的腋芽缝隙中和病虫为害的卷叶内越冬。柑橘锈螨一般营孤雌生殖,至今尚未发现雄成螨。其繁殖力特别强。卵一般为散生,多产在叶片背面和果面凹陷处。初孵若螨静伏不动,后渐活跃,2龄若螨活动较强,成螨活跃;如遇惊扰迅速爬行,还可弹跳。成、若螨均喜阴、畏光,在叶上以叶背主脉两侧较多,叶面较少;在柑橘树上,先在树冠下部和内部的叶上发生,然后转移至果面和外部的叶片上为害。柑橘锈螨终年在柑橘树上活动,其发生和消长的规律随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柑橘品种不同而异。当日间温度达15℃以上时,便可活动取食。日均温达15~C左右,春梢萌发时开始产卵,4月上旬开始爬上新梢嫩叶,聚集在叶背的主脉两侧为害,5月中旬以后虫口密度迅速增加,5、6月蔓延至果面上,7~8月螨口发展到当年的最高峰,7~10月为发生盛期,多时一叶和一果有螨、卵数达几百至千余头。在叶和果面上有大量虫体和蜕皮壳,似一薄层灰尘,在这个时期以前,是药剂防治的适宜时期。8月以后部分螨口转移至当年生秋梢叶上为害,直到11月力伯岜见到其在叶片和果实上取食。在7~9月高温、低湿条件下常猖獗成灾。柑橘锈螨个体小,可借风力、昆虫、雀鸟、器械、苗、果的运输传播蔓延。该螨的天敌有多种,其中多毛菌是最重要的天敌之一。

形态特征:

(1)麦叶爪螨

雌成螨:体长0.65~0.8mm。背面观椭圆形,腹背隆起,深红色或黑褐色。足4对,几乎等长,足上密生短刚毛。肛门位于末体部背面。

雄成螨:尚未发现。

卵:长0.2mm。椭圆形。初产时暗红色,后变淡红色,表皮皱缩,外有1层胶质卵壳,表面有五角形网纹。

幼螨:圆形。初孵时淡红色,取食后变草绿色,足3对,红色。

若螨:分前若螨和后若螨2个时期。足4对,体色、体形似成螨。

(2)麦岩螨

雌成螨:体长0.62~0.85mm。背面观阔椭圆形,紫红色或褐绿色。背毛13对,粗刺状,有粗绒毛,不着生在结节上。足4对,第1对足短于体长,第2、3对足短于体长的1/2,第4对足长于体长的1/2。

雄成螨:体长0.46mm。背面观梨形,背刚毛短,纺锤形,具茸毛。

卵:有二型。一为红色的活性卵,长约0.15mm,圆球形,表面有10多条隆起纵行纹;另一为白色的滞育卵,长约0.18mm,圆柱形,表面被白色的蜡质层,顶端向外扩张,形似倒放草帽,顶面有放射状条纹。

幼螨:圆形。足3对。体长宽皆约0.15mm。初为鲜红色,取食后变暗褐色。

若螨:分第1若螨和第2若螨2个时期,足4对,似成螨。

发生规律:

(1)生活史和习性麦叶爪螨1年发生2~3代。以成螨和卵在麦株或田间杂草上越冬。翌年2月中、下旬成螨开始活动并产卵繁殖,越冬卵也陆续孵化。3月下旬至4月上旬田间虫口密度最大,是为害盛期。通常4月中、下旬田间密度开始减退,至小麦孕穗后期成螨已极少见,此时出现大量越夏卵。10月中旬越夏卵开始孵化,在秋播麦苗或田边杂草上为害或取食。11月上旬出现成螨并陆续产卵,后随气温下降进入越冬阶段。完成1代需时46~80天,平均57.8天。

麦岩螨1年发生3~4个重叠世代。以成螨或卯在麦田土块下、土缝中或田中枯枝烂叶中越冬。翌年2月中、下旬至3月上旬,月平均气温达到8℃以上时,成螨开始活动,越冬卵孵化。田间为害盛期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此时正值小麦孕穗至始穗期,因而被害较重。5月中旬后麦株逐渐黄熟,气温上升,螨量急剧下降,并产滞育卵越夏。秋苗出土后,滞育卵陆续孵化,在秋苗上一般可完成1代,12月以后即产活性卵或以成螨越冬。部分滞育卵也能直接越冬。完成1代15℃时需70天,26℃时仅需l5天。

这两种麦螨的共同习性:都以成螨和卵越冬,以滞育卵越夏;春、秋两季为害,以春季为害严重;有群集性和假死性;在叶背为害;可借风力、雨水和爬行传播。不同处:麦叶爪螨性喜阴湿,怕高温、干燥;麦岩螨性喜温暖干燥。在1天内的活动时间上,麦叶爪螨于6~8时和18~22时出现2次活动为害高峰,小雨天仍能活动;麦岩螨一般多在9~17时活动,其中以14~16时麦株上数量最大,“时左右气温较高时麦岩螨在麦株上的分布相对偏下,多集中在倒二、三叶上。对大气湿度较为敏感,遇小雨或露水大时即停止活动。

此外,麦岩螨滞育卵在卵壳上有一层较厚的白色蜡质,能耐夏季的高温、多湿和冬季干早严寒,有多年滞育习性。麦叶爪螨至今尚未发现雄螨,营孤雌卵生。卵多集聚成堆或成串产于麦丛分蘖茎近地面或干叶基部或土块上。麦岩螨主要也营孤雌卵生,但在陕西武功地区小麦上曾发现过极少雄螨,说明部分营两性生殖。卵多数产于硬土块、土缝、砖瓦片、干草棒等物上,产滞育卵时有登高上树、上墙,在直立物上产卵的习性,阳面的卵量显著高于阴面的卵量。麦岩螨活动和产卵有一定的趋光性。

(2)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麦叶爪螨发生的最适温度为8~15℃,最适湿度在80%以上,故水浇地、地势低洼、秋雨多、春季阴凉多雨以及在壤土、黏性土壤麦地易成灾;麦岩螨发生的最适温度为15~20℃,最适湿度在50%以下,因此,秋丽少、春暖干旱以及在砂壤土麦田发生为害严重。

麦螨在连作麦田靠近村庄、堤堰、坟地等杂草较多的田块,发生为害重,水早轮作和麦后耕翻的田块发生轻;推广免耕有加重为害的趋势。在安徽萧县、砀山,春季麦田天敌十分子富。据实验室测定,在24℃条件下,一头七星瓢虫高龄幼虫一昼夜可取食150头麦岩螨成螨,是麦岩螨的优势天敌种类。

虫情调查和预报:春季小麦返青后,选择当地历年发生较重的小麦田2~3块,5点取样,3天查1次,每点调查33cm内的麦行,在麦螨日活动高峰期,目测小麦地上部分发生的螨数,或轻拍麦株,使其坠落在白色塑料布或盛水的脸岔中或血球计数器中,再统计虫数。当每33cm长麦垄有成螨200头以上,上部叶10%以上叶面有被害斑点时,应及时开展防治。

乙螨唑与螺螨酯的区别与使用技术

乙螨唑与螺螨酯的区别与使用技术 乙螨唑是由日本住友化学株式会社研究开发的一种具有独特结构的杀螨剂,1998年在日本上市,不仅具有良好的杀卵效果,而且对各种发育状态的幼螨及若螨均具有良好的防效,且持效期长,与常规杀螨剂无交互抗性。正常情况下,在果树上使用的持效期可达50天以上,在棉花、蔬菜、观赏植物上的持效期可以达到30天以上,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杀螨剂。目前在我国登记的乙螨唑农药有115种,以悬浮剂为主。 一、杀螨机理 乙螨唑属于二苯基恶唑啉衍生物。其作用方式主要抑制几丁质的合成,抑制螨卵的胚胎形成以及从幼螨到成螨的蜕皮过程,对卵及幼螨有效,对成

螨无效,但是对雌性成螨具有很好的不育作用。因此其最佳的防治时间是害螨危害初期。耐雨性强,持效期长达50天。 二、主要特点乙螨唑为非感温性、具独特结构的触杀型、选择性杀螨剂。没有内吸性,喷雾时要全株喷雾,对于棉花叶片,要喷施叶片背面防效更佳。安全高效持效期久,能有效防治现有杀螨剂产生抗性的害螨,且具有较好的耐雨水冲刷性,药后2小时如不遇大雨,无需补喷。 三、适用范围 主要用于防治柑橘、棉花、苹果、花卉、蔬菜等作物。 四、防治对象 主要防治苹果、柑橘的红蜘蛛,对棉花、花卉、蔬菜等作物的叶螨、始叶螨、全爪螨、二斑叶螨、朱砂叶螨等螨类也有卓越防效。

五、乙螨唑与螺螨酯的区别 目前来看,乙螨唑与螺螨酯都是持效期比较长的杀螨剂,对卵、幼若螨有效,但都对成螨无效,持效期都可达30天以上,但螺螨酯常年使用的部分地区叶螨有些抗性,乙螨唑是近两年兴起的长效杀螨剂,乙螨唑在低温条件下防效稳定,这两种杀螨剂复配阿维菌素或助剂都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并在螨害发生初期使用效果更佳,如今年部分棉农在5-6月使用一遍乙螨唑或螺螨酯,全年螨害在较低的水平。

叶螨的生物防治方法有哪些

叶螨的生物防治方法有哪些 在干燥、多尘的气候期间需要特别留意叶螨侵扰。叶螨在这样的气候下可造成最大伤害,因为它们口渴并急需从植物的叶子寻找水分。这也意味着它们会受在玻璃下生长的任何植物所吸引,包括摆放在窗台上的植物,那么如何防治农作物虫害呢?物理机械防治虫害方法有多种,包括光学、电学、声学、力学、放射物理等各方面,不过农村普通的种植户,最适宜常采用的还是一般在春季~夏初还未发生螨害时进行释放,释放用选择在阴天或者傍晚(要避免雨天)。木本植物释放方式,大型树木可以直接将纸袋钉在树干上;草本植物或小型木本,直接用别针或夹子,固定在叶片中或枝条上即可。每袋防治有效期一般是一个季度。 2、利用深点食螨瓢虫。 ①9~10月份在果树主干束草诱集天敌越冬。越冬后释放食螨瓢虫等,杀死叶螨。 ②调查食螨瓢虫和山楂叶螨比例为1∶50时,可以不喷药,依靠天敌控制螨害。

③人工饲养瓢虫。用蜂蜜饲养成虫,或从田间捕捉成虫在15℃或10℃条件饲养5~7天,再降到3℃~5℃低温滞育备用。 ④在叶螨密度大时,可隔行喷施保护天敌的杀螨剂。 3、利用中华草蛉。 ①果园不使用广谱杀虫剂,保护自然天敌。 ②果园种绿肥(如毛叶苕子、三叶草、黑豆等),幼园可间作低秆经济作物,丰富果园生物多样性,为天敌提供更多食物,天敌和叶螨比例为1∶10至1∶50时即可控制叶螨危害。 ③人工繁殖中华草蛉。在5月上旬山楂叶螨平均达到5头/叶时,每株放草蛉卵1000~2000粒,若山楂叶螨达到5~10头/叶时,

则每株放卵2000~3000,可有效地控制叶螨危害。 4、利用六点蓟马。 树上不喷广谱杀虫剂,保护自然天敌。在温室栽植菜豆繁殖叶螨和六点蓟马,释放于果园。

乙螨唑与螺螨酯的区别与使用技术

乙螨唑与螺螨酯得区别与使用技术 乙螨唑就是由日本住友化学株式会社研究开发得一种具有独特结构得杀螨剂,1998年在日本上市,不仅具有良好得杀卵效果,而且对各种发育状态得幼螨及若螨均具有良好得防效,且持效期长,与常规杀螨剂无交互抗性。正常情况下,在果树上使用得持效期可达50天以上,在棉花、蔬菜、观赏植物上得持效期可以达到30天以上,就是一个非常出色得杀螨剂。目前在我国登记得乙螨唑农药有115种,以悬浮剂为主。 一、杀螨机理 乙螨唑属于二苯基恶唑啉衍生物。其作用方式主要抑制几丁质得合成,抑制螨卵得胚胎形成以及从幼螨到成螨得蜕皮过程,对卵及幼螨有效,对成

螨无效,但就是对雌性成螨具有很好得不育作用。因此其最佳得防治时间就是害螨危害初期。耐雨性强,持效期长达50天。 二、主要特点 乙螨唑为非感温性、具独特结构得触杀型、选择性杀螨剂。没有内吸性,喷雾时要全株喷雾,对于棉花叶片,要喷施叶片背面防效更佳。安全高效持效期久,能有效防治现有杀螨剂产生抗性得害螨,且具有较好得耐雨水冲刷性,药后2小时如不遇大雨,无需补喷. 三、适用范围 主要用于防治柑橘、棉花、苹果、花卉、蔬菜等作物。 四、防治对象 主要防治苹果、柑橘得红蜘蛛,对棉花、花卉、蔬菜等作物得叶螨、始叶螨、全爪螨、二斑叶螨、朱砂叶螨等螨类也有卓越防效。

五、乙螨唑与螺螨酯得区别 目前来瞧,乙螨唑与螺螨酯都就是持效期比较长得杀螨剂,对卵、幼若螨有效,但都对成螨无效,持效期都可达30天以上,但螺螨酯常年使用得部分地区叶螨有些抗性,乙螨唑就是近两年兴起得长效杀螨剂,乙螨唑在低温条件下防效稳定,这两种杀螨剂复配阿维菌素或助剂都有一定得增效作用,并在螨害发生初期使用效果更佳,如今年部分棉农在5-6月使用一遍乙螨唑或螺螨酯,全年螨害在较低得水平。

红蜘蛛生活习性及防治方法

红蜘蛛生活习性及防治方法 在栽培花卉过程中,红蜘蛛是常见的破坏者,受其害的有月季、米兰、茉莉、金桔、海棠、桂花、佛手等花。这种虫子个体很小,不到1毫米,圆形或卵圆形,桔黄色或红褐色,由于体小不易发现,一旦发现其为害时,往往花卉受害已是比较重了。这种虫子为害方式是以口器刺入叶片内吮吸汁液,使叶绿素受到破坏,叶片呈现灰黄点或斑块,叶片桔黄、脱落,甚至落光。 红蛛蜘繁殖能力很强,最快约5天,就可繁殖一代,此虫喜欢高温干燥环境,因此,在高温干旱的气候条件下,繁殖迅速,为害严重。虫子多群集于花卉叶片背面吐丝结网为害。红蜘蛛的传播蔓延除靠自身爬行外,风、雨水及操作携带是重要途经。 防治红蜘蛛为害,平时应注意观察,发现叶片颜色异常时,应仔细检查叶背,个别叶片受害,可摘除虫叶;较多叶片发生时,应及早喷药,常用的农药有克螨特、三氯杀螨醇、乐果、花虫净、速灭杀丁等。家庭养花可备花卉喷雾器,在400毫升水中,克螨特或速灭杀丁或花虫净可滴入4滴(相当于2000倍药液),用三氯杀螨醇或乐果可滴入8滴(相当于1000倍药液),加药后摇匀,随即喷洒,喷药要求均匀、周到,尤其要注意喷好叶背。喷药时,最好将盆花移到室外进行,若在室内喷药,切勿接近食物、用具。每次用毕,把多余的药液倒出,用清水把喷雾器洗净。 ------------------------------------------------------------------ 红蜘蛛为红色或红黄色细小蜘蛛,多在夏季高温干燥季节发生,

潜伏于叶背,刺吸叶汁,起初引起叶片失绿,逐渐产生黄色或白色小点,严重时使叶片枯焦脱落;在花期也为害花瓣,使花很快凋谢。已发现红蜘蛛,可采取以下方法之一进行杀除: 手除法 家庭养花不多,发现红蜘蛛时,可以逐张叶子用手指抹除,或用刷子刷除。 水除法 此法特别适用于阳台或窗前栽花,可免除室内空气受杀虫药污染。具体做法是:将受红蜘蛛危害的枝叶浸入水中泡洗,水中可加入少量洗衣粉或肥皂水,以提高水的黏附去虫能力,浸泡后随即用清水瀑洗。以后每日水洗一次,数日后便可基本清除。 辣椒水喷杀法 家庭养花可用煮辣椒水放凉后喷杀,也可使用烟草水或烟头浸水喷洒叶片。 药水喷洒法 ---------------------------------------------------------------------- 红蜘蛛高发于高温不通风环境,预防第一。预防第一! 红蜘蛛它繁殖率惊人,7-10天繁殖一代。所以,发现感染严重的植株,要连土包扎扔到垃圾箱,否则会在周围小区传染开的。 我家香草是抗拒农药的,所以我曾经用“剃头修剪”+“每周喷新鲜牛奶”这样的办法治疗红蜘蛛,效果还是不错的,但还是很费精力的,忙起来就顾不到喷牛奶了。

怎么防治青菜上的叶螨

怎么防治青菜上的叶螨 早春气温回升到10℃在菜田,先点片发生,气温升高后大量繁殖并向周围扩散。秋天气温降至15℃以下时,便开始进入越冬场所,那么如何防治农作物虫害呢?物理机械防治虫害方法有多种,包括光学、电学、声学、力学、放射物理等各方面,不过农村普通的种植户,最适宜常采用的还是 2、搞好预报预测及时检查叶片背面,最好借助放大镜或把叶螨弹落到白纸上,以便于观察,发现害螨及时处理;在旱季,应降温增湿、及时浇水,以补偿树木因干旱和螨害所造成的失水。 3、生物防治:叶螨的天敌很多,捕食害螨的昆虫有食螨蓟马、大小草蛉、深点食螨瓢虫、小黑瓢虫、小花蝽等,捕食性螨类有植绥螨目中的长毛钝绥螨、拉哥钝绥螨、智利小植绥螨等,它们常与害螨生活在一起,个体稍大,体色较红,除捕食害螨外,还捕食蚜虫和介壳虫等,应加以保护和利用。有条件的可进行繁殖和释放天敌。 4、在螨量不影响树木生长的情况下,有条件时可喷清水冲洗或0.1至0.2度波美石硫合剂冲剂。

5、化学防治:生长季节叶片螨口密度大时,应及时喷药,是防治和控制后期猖獗危害的关键,可喷20%的三氯杀螨醇乳油600 至800倍液,对成螨、若螨、幼螨、卵均有很好的触杀效果,且对天敌较安全,此药不可与碱性农药混用;或用20%的三氯杀螨砜可湿性粉剂800至1000倍液,对幼螨及卵触杀效果较好,能使成螨不能生育;或用5%的尼索朗乳油1500至2000倍液,对若螨、幼螨、卵具有强烈的杀伤作用,一般在每片叶子上有2至3头害螨时用药最好;也可喷20%的扫螨净可湿性粉剂2000至4000倍液,该药也杀伤天敌,可在害螨大发生时喷洒此药,最好一年只用一次。

红蜘蛛防治方法

三氯杀螨醇双甲脒(螨克)马拉硫磷乐斯本大决杀 以上任何一种都对叶螨(红蜘蛛)有特效。 用法很简单:用“娃哈哈”纯净水瓶盖装一盖药,兑一瓶水。(上面的药都是这样兑) 偏方:1、喷洗衣粉溶液。比例1 :250 2、喷肥皂液。比例1 :50 3、喷烟草液。10 :250 (取烟丝20克,加水500克浸泡24小时后过滤,取滤液喷施) 4、喷辣椒液。(取干红辣椒50克,加水10倍煮沸20分钟后过滤,用滤液喷洒) 5、用柑桔皮加水10倍左右浸泡1昼夜! 过滤后喷洒植株! 可防治蚜虫、红蜘蛛,如浇花可防治土内的线虫。 6、洗衣粉15克,20%的烧碱15毫升,水7.5千克,三者混匀后喷雾,一两天后检查,红蜘蛛的成螨,若螨死亡率为94%—98%。 7、取50克草木灰,加水2.5千克充分搅拌! 浸泡2昼夜过滤,再加3克洗衣粉调匀后喷洒,每日1次,连续3天,隔1周再喷洒,可消灭第二代害虫,也可防治蚜虫、介壳虫等刺吸式害虫,浇入土中可防治蛆虫。 9、点燃蚊香一盘,置于病株盆中,再用塑料袋连盆扎紧,经过1小时左右的烟熏后,不论虫卵或成虫均可杀死,这是既省时又见效的好方法。 湿度大易生菌,干燥易生虫。过多使用氮肥,通风差、浇水少、干旱

易招致红蜘蛛的大发生。 切花月季红蜘蛛朱砂叶螨和二斑叶螨是目前我国切花月季生产中普遍发生的最严重的两种害虫。它们以刺吸式口器刺入叶片、枝条及花蕾, 吸取汁液及叶绿素, 被害叶片严重时变灰白色, 失去光泽, 直至枯黄而脱落。切花月季红蜘蛛在温室内可周年发生, 春、夏季为红蜘蛛的发生高峰期。 73%克螨特乳油( 科聚亚美国公司)、24%螨危悬浮剂( 德国拜耳科学公司) 、9. 5% 螨即死乳油( 美国杜邦公司) 、3. 0% 浓缩阿维( 深圳市瑞德丰农药有限公司) 、5%阿维. 哒乳油( 西安瑞特农药有限公司代理)、15% 扫螨净乳油( 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 三氯杀螨醇乳油( 山东农药股份有限公司)、1. 8%阿维菌素乳油( 辽宁利农达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和0. 2%阿维虫清乳油( 河北石家庄华北制药公司) 。 在所用参试药剂中克螨特1 500倍稀释液对红蜘蛛防治效果最好, 而且药效时间长, 对红蜘蛛的控制力强, 是一种防治红蜘蛛的理想药剂; 24% 螨危悬浮剂3 000 倍稀释液, 9. 5% 螨即死2 000 倍稀释液和3. 0%浓缩阿维800 倍稀释液处理2 d 后的防治效果极显著地高于其他处理, 表现了很好的速效性, 在5~ 10 d 的防治效果也很好, 均可以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危害月季(Rosa chinens)的红蜘蛛主要为二斑叶螨

叶螨的鉴别和防治

叶螨的鉴别和防治 叶螨是花卉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之一。叶螨幼虫靠吃叶片的叶肉细胞为生,导致叶面上出现斑斑点点或弯弯曲曲的痕迹。不同种类的叶螨幼虫食用不同位置的叶肉细胞。此外,叶面被蚕食的纹理和位置根据叶螨种类、叶片生长水平和寄主植物的不同而不同。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叶螨幼虫可以钻到叶柄或茎中。叶螨的雌成虫用产卵器插入叶片,将叶片刺出许多小孔,产下单个、半透明、白色的椭圆形卵,这就是叶片上出现白色小斑点的原因。被刺伤叶片的植株光合作用减少,幼小的植株可能导致死亡。另外,这些伤口为各类病害敞开大门,如菊花细菌性叶斑病。 叶螨成虫很小,一般2-3.5毫米长,具有发亮的黑色双翼,腹部有黄色斑纹。在孵卵过程中,雌虫和雄虫都是以植株伤口处渗出的汁液为食。每个雌虫在它一生中,2-3周平均可以孵化60个卵。孵卵的数量根据食物的多少、温度条件是否适宜而改变。卵孵化至亮黄色,然后形成白色的幼虫,这些过程中叶螨都是吃叶片细胞的叶肉层,从而导致叶片内形成弯弯曲曲的孔洞。 随着叶螨幼虫的成长,对叶片造成的孔洞也变得更大。孔洞形成的图案、位置和被侵蚀的植株也根据叶螨种类的不同而不同。在化蛹之前有3-4个幼龄阶段,而这个过程需要5-8天。最后阶段的幼虫通常把叶片切成半圆形,落到土壤里化蛹。蛹都是长椭圆形,从褐色变成金黄色。叶螨化蛹要在黑暗中进行,因此可以根据这个特点在土壤深处找到它们。从蛹到成虫需要9-10天。温度适宜的条件下,整个过程需要16-24天。 植株上方垂直放置黄色粘虫板可以控制叶螨成虫,也可以将黄色粘虫板放在易感病植物(像菊花、马鞭草、耧斗菜、非洲菊、瓜叶菊)的周围,或是放在温室入口的周围。检查植株上活动的幼虫,用肉眼观察顶端叶片是否出现白色的斑点和小孔。 生物防治要避免过度施肥,尤其是氮肥。氮肥施用过量时,植物会变得更易受到叶螨侵害。及时除掉温室内和户外的杂草可以减少叶螨的寄主植物。去除植株上的老叶、残叶也是减少叶螨出现的方法。 物理防治要在叶螨化蛹前去除已出现危害的植株,这是减少叶螨数量的重要措施。另外,除掉正在孵卵的雌虫也是减轻危害的方法。 化学防治可以用杀虫剂应对虫害,但是这样会使越来越多种叶螨对杀虫剂产生抗性,使以后控制虫害变得更为棘手。其实,叶螨幼虫在叶片中是很好防治的,因此要尽量减少杀虫剂的使用。如阿巴汀、赐诺杀等对幼虫很有效,因为这些药剂可以进入叶片中杀死幼虫。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如苄氯菊酯、甲氰菊酯对成虫很有效,但对幼虫没有太大作用。杀虫剂使用的频率受当前叶螨数量、成长周期的影响。为了扰乱叶螨的习性,可以在早上雌虫产卵时喷杀虫剂,虽然赐诺杀对叶螨很有效,但要尽量避免使用。西花蓟马通常和叶螨一同出现,观察西花蓟马的数量多少就可以看出杀虫剂使用的效果如何。另外,新烟碱类杀虫剂对温

联苯肼酯与三种杀螨剂混配对朱砂叶螨的联合作用研究

联苯肼酯与三种杀螨剂混配对朱砂叶螨的联合作用研究 朱砂叶螨不仅是一种世界危险性害螨,也是我国热区蔬菜、果树、木薯、花卉等作物的重要有害生物之一,近年来在热带作物生产中呈加重发生为害趋势, 造成的损失日益严重,严重制约了我国热带作物安全、高效、规模化生产。目前热带作物生产中对于朱砂叶螨的防治仍依赖于化学防治,但由于该螨繁殖力强、生活史短、世代重叠严重、寄主达100多种,药剂防治难度大,因化学杀虫(螨) 剂的过量、高频率使用不仅会导致的害螨抗药性不断加剧,而且还对非靶标生物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联苯肼酯为美国科聚亚公司于2008年在我国获得登记的的一种新型酰基乙腈联苯肼类杀螨剂,迄今为止尚未见到害虫对联苯肼酯产生抗药性的报道。因此,科学合理使用联苯胼酯,延长其使用寿命,充分发挥其在害螨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成为目前联苯肼酯应用推广与高频率使用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因此,适应“绿色食品”和热带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本研究系统开展了与联苯肼酯轮换、混配使用的高效杀螨剂的筛选,并从代谢解毒酶的角度初步阐明联苯肼酯混配药剂增效的生理生化机制,取得的结果如下:1.40%哒螨灵乳油、200g/L双甲脒乳油、73%炔螨特乳油对朱砂叶螨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室内24h 校正死亡率和田间防治效果均达90%以上,可以与联苯肼酯轮换使用防治朱砂叶螨,并可在田间广泛推广应用。2.联苯肼酯分别与双甲脒按有效成分129:20、43:4混配的共毒系数分别为129.7和122.3,均对朱砂叶表现出良好的增效作用;联苯胼酯与炔螨特按有效成分215:73混配的共毒系数为135.1,对朱砂叶螨也表现出良好的增效作用;而联苯肼酯与哒螨灵按有效成分43:8混配的共毒系数为90.76,对朱砂叶螨表现出相加作用。

棉叶螨

棉叶螨 中文名称:棉叶螨 英文名称:Two spotted spider mite 中文别名:朱砂叶螨、截型叶螨和土耳其斯坦叶螨 拉丁学名: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tarinus(Boisduval)]截型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 Ehara)土耳其斯坦叶螨[Tet ranychus turkestani(Ugarov et Nikolski) 分布区域: 形态特征:朱砂叶螨雌成螨梨形,o.5毫米大小,体红褐色或锈红色。雄成螨0.3毫米大小,腹部末端稍尖。卵球形,0.1毫米大小,初产时无色,以后变黄色,带红色。初孵幼螨3对足,蜕皮后变为若螨,4对足。雄若螨比雌若螨少蜕一次皮就羽化为雄成螨,雌若螨蜕皮成为后若螨,然后羽化为雌成螨。截形叶螨和土耳其斯坦叶螨外部形态与朱砂叶螨十分相似,只能从雄虫的阳具来区分。 为害作物:棉花 为害症状:棉叶受害初期叶正面出现黄白色斑点,3~5天以后斑点面积扩大,斑点加密,叶片开始出现红褐色斑块(单是截型叶螨危害,只有黄色斑点,叶片不红)。随着危害加重,棉叶卷曲,最后脱落,受害严重的,棉株矮小,叶片稀少甚至光杆,棉铃明显减少,发育不良。 分类属性: 发病特点:在辽河流域棉区一年约发生12代,在黄河流域12~15代,长江流域15~18代,华南棉区20代以上。以雌成螨在土缝中、杂草、枯枝落叶下或树皮裂缝中蛰伏过冬。早春越冬雌螨开始活动,将卵产在杂草上,孵化后在杂草上取食和生长、繁殖,棉花苗期转移到棉苗上为害,在棉花生长中期有几次发生高峰。棉花衰老后转移到杂草上生活。棉叶螨在20~28℃温幅中,温度越高发育越快。少雨有利于其发生。大雨有抑制作用,小雨对它扩散有利。棉花与粮、油作物间作套种,会加重它在棉花上的危害。合理增施氮、磷肥和及时除草可以减轻危害。 天敌有塔六点蓟马、草蛉、食螨瓢虫和捕食螨等。 危害特点与发生规律 主要以成螨和若螨在寄主背面结网,在网下刺吸寄主汁液。被害叶片正面初呈黄白色斑点,逐渐变为红色,蔓延到全叶,叶背面布满丝网,严重者造成棉株叶片变红脱落,使棉株生长停滞和延缓生长,造成大量减产,严重者甚至绝产。棉叶螨在我垦区1年发生9~11代,以雌成螨在寄主附近的土缝、枯枝败叶、杂草根部、铃壳、树缝等处吐丝结网,群集越冬。翌年早春,当平均气温达5~6℃时,越冬成螨便开始在萌芽较早田旋花、苦苣菜、独行草、小蓟等杂草上活动,进行孤雌生殖并产卵。气温达10℃以上时,卵相继孵化,在田边路旁的杂草上可见,当棉苗出土后,棉花叶螨便由邻近棉田边缘上的寄主转入棉田,在棉叶背面吐丝结网,并大量产卵繁殖。 棉叶螨的发生蔓延和繁殖速度与温、湿度有明显的正相关。土耳其斯坦叶螨是高温活动型,高温干燥对其发生有利。在15~30℃的条件下,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发育速度加快,而发育历期缩短。当气温升高到30℃以上时,产卵量就下降,升高到34℃时就停止产卵。当气温在23.0~27.5℃时,对土耳其斯坦叶螨生长、繁殖最有利。5月中下旬至6月初,随着气温逐渐升高、繁殖速度随之加快,并集中开始危害棉花,棉叶上很快出现红斑,6月中旬至7月中旬的繁殖和传播蔓延速度最快,于是6月中旬至7月初便出现第1个危害高峰期,7月中下旬会出现第2个高峰期。这2个时期如得不到有效控制,到8月下旬会使棉田呈现一片红,对棉花生产造成严重损失。9月份以后,随气温下降,棉株开始衰老,棉叶螨逐渐转移到杂草上为害,并准备进行越冬。土耳其斯坦叶螨要求的湿度范围在40%~65%最有利,当湿度超过78%以上时,对其繁殖不利。因此,大的降雨可以抑制棉叶螨的发生数量,如果连续下1~2场大雨或暴雨,可以抑制棉叶螨10~15d。 发生原因

叶螨有哪些防治措施

叶螨有哪些防治措施 叶螨主要以成螨、若螨在叶片上刺吸植物汁液,使叶片变色失绿,呈现斑点、斑块,最易造成叶片枯黄、早期落叶。叶螨的寄主很广,在危害植物过程中传播病毒。近年来,叶螨的危害有上升趋势,现已成为华北地区园林绿化中的一种主要害虫,那么如何防治农作物虫害呢?物理机械防治虫害方法有多种,包括光学、电学、声学、力学、放射物理等各方面,不过农村普通的种植户,最适宜常采用的还是氮肥施用过量时,植物会变得更易受到叶螨侵害。及时除掉温室内和户外的杂草可以减少叶螨的寄主植物。去除植株上的老叶、残叶也是减少叶螨出现的方法。 捕食性的螨类一般具有较长的脚、行动敏锐,捕食的对象包含小型节肢动物及其卵、线虫等,其中最重要的种类为捕植螨科的种类,捕植螨科(Phytoseiidae)属中气门目,大多数的种类都是肉食性,种类约有一千二百种,其中约有十余种为重要的生物防治天敌,例如智利捕植螨 已在欧美防治二点叶螨达三十年 捕植螨之所以可以成为防治叶螨的有效天敌,是因为捕植螨具有高增殖率、发育速率快、伪孤雌产雄、密度依变的性比变换率、

滞育等生物习性,使其可与叶螨 的族群增长及分布相配合。一般捕食者与食饵二者族群的数量变化是相互控制,当食饵族群数量开始增加时,捕食者因食物来源增加,而慢慢加速增加其数量,当捕食者数量快速增加后,因食饵大量被捕食,其食物来源减少了,故使捕食者数量快速减少,当捕食者的数量减少后,食饵存活的机会增加,故其族群数量又慢慢增加,如此,捕食者与食饵就重覆进行者上述的数量关系。但如果捕食者因食饵大量减少后,没有替代食物来源,或其它不适的生态环境,都可能造成捕食者在田间的消失,或因捕食者数量太低,及对食饵族群增加反应太缓,都可能造成农作物的重大损失,此时就需适时、适地施放大量天敌或提供捕食者替代食物。 2、物理法 物理防治要在叶螨化蛹前去除已出现危害的植株,这是减少叶螨数量的重要措施。另外,除掉正在孵卵的雌虫也是减轻危害的方法。 3、化学法

叶螨简介

叶螨简介 叶螨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害虫之一,各类经济作物大都有叶螨为害。严重时,常致使作物干枯落叶,生长停滞,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在经济上造成一定的损失。 叶螨体型微小,作物受害初期常无明显的被害状,因而常被忽视;只有虫口增多,对作物造成严重为害时才易引起重视。叶螨主要以破坏植物的营养器官—叶子为主。它们以锐利的口针刺入叶片组织,取食栅栏层细胞的叶绿体和细胞液而对植物造成损害。由于植物细胞的破坏,必然会引起植物生理机能的改变,从而对有机体造成一系列的损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分平衡失调,蒸腾作用加速,减少了叶片组织的水分,导致叶子干枯和脱落,削弱了植物的抗旱性。2. 减少了叶绿素的含量和组成的改变,叶片出现失绿症状,严重抑制了光合作用的进行,减少了碳水化合物,导致植物的营养恶化。3. 叶螨取食时,可以释放毒素或生长调节物质进入植物组织,因而引起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不均衡,致使植物生长停滞或延缓。由于上述一系列植物生理过程的破坏,最终将导致植物的果实、种籽、块根、纤维等产量和质量的降低。植物的被害程度,常随着作物种类、植物的生理状态、叶螨的种群数量以及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异。 叶螨的分类地位:蛛形纲、蜱螨亚纲、螨目、前气门亚目、叶螨总科。 叶螨为植食性螨类中种数较多的类群。根据文献资料,目前全世界已记载的叶螨约有900种以上。在我们国家现在危害比较严重的有以下几个类群:朱砂叶螨、二斑叶螨、柑橘全爪螨、苹果全爪螨、山楂叶螨、柑橘始叶螨、柑橘瘤瘿螨、柑橘皱叶刺瘿螨以及麦叶爪螨和麦岩螨。

朱砂叶螨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49℃,上限温度为42℃,完成1代的有效积温为 163.25℃,在平均温度为26℃左右时,发育历期最短。一般雌成螨的寿命比雄成螨长。雌成螨产卵前期在日平均温度26~31℃时为1.5天,20℃时为3天左右。每雌每日产卵量以日平均温度30℃时最高,每天可产卵3~20粒,平均6~8粒,最长产卵期为25天。有孤雌生殖习性,但其后代全为雄螨;在田间的雌雄比为5:l。 成、若螨均在棉叶背面吸食汁液。当叶背有螨1~2头时。叶面即显出黄色斑点;当叶背有螨5头时,叶面即出现红斑。螨的数量愈多,红斑愈大。棉叶受害后出现黄白斑到形成红斑,需要经历一个显症期。显症期的长短明显地随着温度的升高和虫量的增加而缩短。5、6月间由于朱砂叶螨从杂草寄主扩散到棉田的螨量不同,形成了显症期迟早的差别。在挑治叶螨时,提出“发现一株打一片”就是为了防治其周围尚未显示症状的有螨株。 朱砂叶螨在长江流域棉区的发生与为害每年有3~5次高峰。据湖北荆州记载,第1次高峰常在5月中、下旬,以蚕豆茬棉花和历年棉叶螨发生量大的棉田受害最重;第2次高峰在6月中旬,以麦茬棉花受害较重;第3次高峰在7月上、中旬,各类棉田都可发生,是猖獗成灾造成大面积红叶垮秆的时期:第4次高峰在8月上、中旬,如伏旱之后接着秋旱,前期防治不彻底的往往发生严重;第5次高峰在9~10月间,多在嫩绿的棉田为害,一般年份影响不大。 (2) 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朱砂叶螨种群的消长和扩散与气候、寄主、耕作制度及施肥水平等因子有关。 气候因子:气候因子是影响朱砂叶螨种群消长的决定因子,尤以5~8月份降雨量最为重要。而7~8月份的南洋风对种群增长起加强作用。干旱并具备一定的风力是其繁殖和扩散最有利的条件。暴风雨连带泥水的冲刷和黏附,常使朱砂叶螨的死亡率增大。因此,棉花生长期间降雨量的大小,往往成为衡量当年发生严重程度的重要标志。 从温度和风力来看,7~8月份正是长江流域高温和南洋风多的季节,因此,是其繁殖和外散的极有利的时机。朱砂叶螨扩散的距离和范围视风力的大小而定。一般2~3级南风扩散距离可达3~4m,5~6级则可达8m左右,加上此期朱砂叶螨的繁殖速度快,每扩散1次只需5~10天,故棉区有“天热少雨发生快,南洋风起棉叶红”之说,这正好反映了朱砂叶螨在高温条件下借风力猖撅蔓延的情景。从常年该螨的扩散规律来分析,5~6月份由于降雨的影响,扩散株率仅占全年总扩散株率的5%左右,7~8月份则占90%以上。扩散高蜂期最早出现在7月中旬,最迟在8月中旬,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据此规律,把朱砂叶螨控制在6月底以前,是至关重要的。 寄主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朱砂叶螨的螨源主要来自杂草寄主。凡杂草寄主多、分布广的地区,该螨的越冬种群基数和春季的繁殖数量就大。朱砂叶螨冬春的主要和次要寄主种类各地不尽相同,但在同一地区的种类比较稳定。因此,了解该螨在当地杂草寄主的种类和分布,采用相应的防治措施显得十分重要。 耕作制度:棉麦两熟地区,棉花收获后,经翻耕播种小麦和大麦的田块,朱砂叶螨的发生数量少、为害轻。不经拔秆和翻耕就套播夏收作物和绿肥的田块,则发生数量多、为害严重。另外,前茬为豆类的棉田发生早而重,油菜田次之,小麦田则轻。棉田内间作或邻作豆类、瓜类、芝麻等作物的受害亦重。

如何用生物方法防治叶螨

如何用生物方法防治叶螨 一般来说,大棚蔬菜病毒病高发于通风口下,该处湿度小,害虫易聚集传毒,因此也是病毒病发生最严重的地方。而大棚前脸种植韭菜等蔬菜的大棚,病毒病却是从棚前脸处开始发生的,通风口下反而发病极少。近年来,大棚前脸蔬菜病毒病暴发较严重,而这些多年生蔬菜、杂草就是“罪魁祸首”,那么如何防治农作物虫害呢?物理机械防治虫害方法有多种,包括光学、电学、声学、力学、放射物理等各方面,不过农村普通的种植户,最适宜常采用的还是一般在春季~夏初还未发生螨害时进行释放,释放用选择在阴天或者傍晚(要避免雨天)。木本植物释放方式,大型树木可以直接将纸袋钉在树干上;草本植物或小型木本,直接用别针或夹子,固定在叶片中或枝条上即可。每袋防治有效期一般是一个季度。 2、利用深点食螨瓢虫。 ①9~10月份在果树主干束草诱集天敌越冬。越冬后释放食螨瓢虫等,杀死叶螨。 ②调查食螨瓢虫和山楂叶螨比例为1∶50时,可以不喷药,依

靠天敌控制螨害。 ③人工饲养瓢虫。用蜂蜜饲养成虫,或从田间捕捉成虫在15℃或10℃条件饲养5~7天,再降到3℃~5℃低温滞育备用。 ④在叶螨密度大时,可隔行喷施保护天敌的杀螨剂。 3、利用中华草蛉。 ①果园不使用广谱杀虫剂,保护自然天敌。 ②果园种绿肥(如毛叶苕子、三叶草、黑豆等),幼园可间作低秆经济作物,丰富果园生物多样性,为天敌提供更多食物,天敌和叶螨比例为1∶10至1∶50时即可控制叶螨危害。 ③人工繁殖中华草蛉。在5月上旬山楂叶螨平均达到5头/叶

时,每株放草蛉卵1000~2000粒,若山楂叶螨达到5~10头/叶时,则每株放卵2000~3000,可有效地控制叶螨危害。 4、利用六点蓟马。 树上不喷广谱杀虫剂,保护自然天敌。在温室栽植菜豆繁殖叶螨和六点蓟马,释放于果园。

40种杀螨剂优劣对比

40种杀螨剂优劣对比 农业害螨是一类植食性的节肢动物,属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蛛形纲(Arachnida)、蜱螨目(Arachnoidea)。其具有形体微小、活动范围广、繁殖快、世代周期短、强耐药性等特点。农业害螨是世界上公认的难以防治生物类群之一。在我国农业害螨有40余种,其中较为常见的螨害主要有叶螨和瘿螨,其对果树、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有极强的破坏能力。每年用于防治植食性害螨的农用杀螨剂数量与销售额在农用杀虫杀螨剂中仅次于鳞翅目(Lepidoptera)和同翅目(Homoptera)居第三位。 杀螨剂是现代农业防治害螨的主要手段。但是近年来杀螨剂新品种上市少,很多品种已使用多年并且多种杀螨剂品种存有交互抗性,并且由于人为使用不当等原因,农业害螨抗药性问题曰趋严重。因此开发结构新颖、作用机制独特的新型高效杀螨剂,合理使用杀螨剂,成为农业害螨的防治关键。本文将就现有的杀螨剂及正在研发中的杀螨剂做相关综述,为相关研发人员提供参考。 现有杀螨剂 根据中国农药信息网杀螨剂登记信息显示,我国己登记的现有杀螨剂在结构上主要有:有机锡类、甲脒类、氨基甲酸酯类、有机硫代磷酸脂类、苯甲酰基类、吡啶类、噻唑类、噻

嗪类、四嗪类、吡唑类、吡咯类、喹唑啉类、恶唑啉类、侨联二苯类等。其中按来源分类又可分为人工合成产物及天然产物两大类,共计40余种化合物。一、人工合成类杀螨剂 01 有机锡类 已登记的有机锡类杀螨剂有苯丁锡和三唑锡两种,为长效感温型杀螨剂,均具有良好的触杀作用及胃毒作用。此外,苯丁锡还具备内吸及渗透作用。其主要通过所含的锡元素来破坏害螨神经系统来达到防治效果。在防效方面,三唑锡对防治螨卵、幼螨、若螨和成螨均表现良好且抗药性仍处于低抗性水平。苯丁锡的杀螨能力及害螨抗性与三唑锡类似,但对螨卵效果不佳。 02 甲脒类 已登记的甲脒类杀螨剂有单甲脒和双甲脒两种,为中低毒、广谱、高效、感温型杀虫杀螨剂,具有触杀、熏蒸、胃毒等多种杀螨作用,但在20℃以下时杀螨效果较差。单甲脒和双甲脒对螨卵、幼螨、若螨和成螨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25%单甲脒水剂及200g/L双甲脒乳油的1000倍液防效均可在90%以上。双甲脒的杀螨机制主要通过抑制害螨单胺氧化酶活性,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引起神经的强兴奋,最终使害螨麻痹死亡来达到防治效果。 03 氨基甲酸酯类 己登记的氨基甲酸酯类杀螨剂有联苯肼酯、异丙威、硫双威、甲萘威,均为杀虫杀螨剂,具有触杀及胃毒作用,同时异丙威还具有植物内吸传导性。在杀螨机制方面,除联苯肼酯是以抑制γ一氨基丁酸(GABA)受体以及抑制线粒体的呼吸作用为主外,其

叶螨防治

叶螨及其防治 叶螨也称红蜘蛛、红叶螨、棉红蜘蛛,俗称“火龙”、“火蜘蛛”、“砂龙”等。蔬菜上发生的叶螨主要有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oisduval)]、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 Ehara]和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三种叶螨既可单独危害,又能复合发生。叶螨主要危害瓜类、豆类、茄子、辣椒等多种蔬菜。以成螨、若螨在叶片背面刺吸寄主汁液。受害叶片出现灰白色小点。发生严重时,成螨和若螨可危害植株地上各个部位,吐丝结网、聚集成团,致整个叶片灰白或灰黄色、干枯,直至全株死亡。 形态特征 1.朱砂叶螨雌成螨0.55毫米×0.33毫米,椭圆形,锈红色或深红色,肤纹突三角形至半圆形;雄成螨0.36毫米×0.20毫米。 2.截形叶螨雌成螨0.53毫米×0.31毫米,椭圆形,深红色,足及腭体白色,体侧有黑斑;雄成螨0.37毫米×0.19毫米。 3.二斑叶螨体形似朱砂叶螨,体色淡黄或黄绿色,雌螨肤纹突呈宽阔半圆形。 发生规律叶螨在山东每年发生10代以上,以成螨群集在土缝、树皮和杂草根部越冬,翌年气温 10?C以上时,即开始大量繁殖,4~5月份迁入菜田危害。叶螨危害主要集中在叶片背面,发生严重时,可在寄主植物地上任何部位危害。叶螨有吐丝结网的习性,常吐丝结网,栖息于网内刺吸植物汁液和产卵;有群集的习性,发生严重时,可见在植株叶片尖端、叶缘和茎、枝端部聚集成球或厚厚的一层。成螨羽化后即可交配产卵,卵多产于叶片背面,孵化后的幼螨和前期若螨不甚活动,后期若螨活泼贪食,并有向植株上端爬行危害的特点。叶螨除有性生殖外,还可进行孤雌生殖,但其后代多为雄螨。叶螨靠爬行和吐丝下垂作近距离扩散,借风和农事操作的携带作远距离传播。气温29~31?C、相对湿度35%~55%最有利于叶螨的发生与繁殖,相对湿度超过70%时不利于其繁殖。田间杂草丛生、管理粗放,叶螨发生重。 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及时清除田间及周围杂草,蔬菜收获后,及时清理残株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并深翻土地,破坏叶螨越冬场所,减少越冬虫源。天气干旱时,应增加灌溉,改变田间适于叶螨发生的干燥小气候。 2.化学防治在叶螨点片发生时,及时喷药防治,喷药要注意喷叶片背面。常用药剂有1.8% 农克螨乳油2000倍液、20%复方浏阳霉素乳油1000倍液、73%克螨特乳油2000倍液、20%双甲脒乳油1500倍液、5%尼索朗乳油1000倍液、50%溴螨酯乳油1000倍液、10%联苯菊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