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

独店中学李春艳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方面,说一下我对这节课的设计。

一、教材的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阿基米德原理是浮力知识学习中的重要内容,是浮力知识的核心,是在上一节内容“浮力的产生”和“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的基础上展开的,同时为下一节研究物体浮沉条件奠定基础。因此本节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也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2、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复述阿基米德原理并书写理解各物理量的意义。

(2).能利用公式F浮=G排和F浮=ρ液gV排计算简单的浮力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做到会操作、会记录、会分析、会论证。

(2).通过实验过程,初步进行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尝试从物理实验中归

纳科学规律,解释简单物理现象,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保持对物理和生活的兴趣,增强对物理学的亲近感,乐于探究科学奥秘。

(2).通过参与实验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3、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概括、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利用公式F浮=G排和F浮=ρ液gV排计算简单的浮力问题。

二、说教法

本节课应综合应用目标导学、分组实验、讲授和讨论等多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创设物理情景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边动手边思考,从实验数据总结结论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说学法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中需借助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四、说教学内容

(一)设置情境,引入新课

播放音乐,引出课题

(二)新课讲授

1、阿基米德灵感

活动一:学生阅读阿基米德灵感,知道物体进入液体中的体积就是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活动二:将空易拉罐按入水中的,体会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跟物体排开水的体积的关系。

活动三:请大家思考,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跟液体的质量有什么关系?跟液体的重力有什么关系?进一步思考浮力和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可能是什么关系呢?

2、浮力的大小

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1)引导学生思考设计实验方案需要解决的两方面的问题:

① 如何测量物体受到的浮力。

② 如何测量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

(2)在此基础上确定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步骤,需要记录的实验数据和表格。

实验所需的器材:弹簧测力计,圆柱形重物,盛有水的烧杯,溢水杯,小桶等。

指导学生按步骤实验: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空小桶的重力G

②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石块的重力G

③将石块体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

④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盛水小桶的总重力G

桶+水

⑤计算出小石块受到水的浮力F

浮和排出水的重力G

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

表达式:F

浮=G

导出式:F

浮= G

= m

g= ρ

gV

3、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有哪些收获?

4、课堂练习

5、作业布置

五、教学反思

1、本节课设置了一段录音,两个实验,充分显示物理的实验性。

2、探究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时,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操作实验和验证实验,让学生体验一次完整的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设计并进行实验的能力。

3、面对陌生的环境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配合显得不够融洽。

4、参加工作时间短,教八年级下册物理是新手,在引导学生的指令语言不够专业,不够规范。

5、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设计和安排,敬请各位评委、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10.2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10.2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 鹿泉市宜安镇中学崔素梅 一、教材分析: 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力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浮力是前面所学的力学知识的延伸扩展,是初中力学部分的又一个重点;浮力是本章的关键,为以后研究物体浮沉条件奠定基础;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由于这部分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学起来总有种望而生畏的感觉。因此,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实验、推理等方法,努力激发使这一部分教学不枯燥,争取调动全体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成绩。 二、学生情况分析: “浮力”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在日常生活的积累中和在小学自然常识课的学习中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说陌生,是因为要把有关浮力的认识从感性提高到理性,需要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如力的测量、重力、二力平衡、二力的合成等重要知识,还需要对这些知识进行科学的分析、推理、归纳等。在第一节浮力的教学过程中,已经学习了称重法求浮力的方法,学习了影响浮力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学习《阿基米德原理》做好了铺垫和准备。如何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是一个关键问题。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溢水杯等器材探究浮力的大小。 2、会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释简单的现象和计算。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科学探究,培养探究意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加对物理学的亲近感,保持对物理和生活的兴趣。 2.增进交流与合作的意识。 3.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勇于、乐于参与科学探究。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阿基米德原理。 (2)难点:①探索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设计及操作过程;②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五、教法的选择 1、将被动观察改为主动探究,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实验。 2、探究模式采用与物理研究方法相同的模式,猜想——设计——验证——分析归纳——评估。 六、学法的指导 在课堂上着力开发学生的三个空间 1、学生的活动空间。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分组试验,全体学生参与,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探究过程,得到发展。 2、学生的思维空间。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体验、感知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思维碰撞,培养思维能力。 3、学生的表现空间。通过把自己的想法、结果展示给大家,学习交流与合作,体验成功的愉悦。 七、教学准备 空易拉罐(自备,每组1个)、盘子每组1个、弹簧秤每组1只、小石块每组1块、溢水杯每组1套、细线、烧杯、水等 八、课堂主线设计: 知识线索:(隐线)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设计及操作过程。 情景线索:(明线)阿基米德鉴定王冠是否掺假 逻辑线索:(思维线索)在不损坏王冠的情况下,怎样才能测出王冠的体积,进而求出王冠的密度。 九、教学过程

八年级下册物理 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教案

第2课时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2.掌握计算浮力的几种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利用多种方法求浮力,建立用不同角度、不同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进行新课】 知识点1 浮力的计算 师同学们想想有哪些方法可以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 生1:称重法:F浮=G-F. 生2:二力平衡法:F浮=G(漂浮时). 生3: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 教师鼓励学生的回答,并用多媒体播放课件“浮力的计算”,并讲解. 浮力的计算(多媒体课件) ①公式法(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a.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V排=V物;物体的一部分浸在液体中时,V排<V 物. b.对于同一物体,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越大,物体所受的浮力就越大.当物体全部浸入液体中时,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不再变化,它所受的浮力大小也不再变化. c.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由于大气的密度是变化的,所以大气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也是变化的. ②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之差. ③称重法:F浮=G-F拉(或F浮=G-G′). 空气中测得物体所受重力为G,物体浸在某种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拉,则F浮=G-F拉(注:当物体处于漂浮状态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0,则F 浮=G). 例题 1 (用多媒体展示)某同学在实验室里将体积为 1.0×10-3m3的实心正方体木块放入水中,如图所示,静止时, 其下表面距水面0.06m.请根据此现象和所学的力学知识,计算 出两个与该木块有关的物理量.(不要求写计算过程,g取10N/kg) (1);(2) 答案:(1)木块所受浮力F浮=ρ水gV排=6N (2)木块所受重力G木=6N (3)木块质量m木=0.6kg (4)木块密度ρ木=0.6×103kg/m3 (5)木块下表面受到的压力F=6N (6)木块下表面受到的压强p=600Pa(任选两个) 知识点2 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测密度 师我们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ρ液gV排可以求浮力,反过来我们知道物体受到的浮力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是否可以求出液体的密度呢? 师请同学们思考,假如我们想测物体的密度,又该如何呢? 生:可以通过公式ρ=m/V计算得出. 师规则的物体可以通过测量计算出体积,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又如何求出呢?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教学文稿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说的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 一、教材分析 (一)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一个重要规律,是重要的教学内容。本节是对上节探究结果的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是本章教学内容的核心。上节探究浮力大小跟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已使学生明确了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液体的密度的定性关系。引导学生得出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做到会操作、会记录、会分析、会论证。 2、能复述阿基米德原理并书写其数学表达式。 3、能应用公式F浮=G排和F浮=ρ液gV排计算简单的浮力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就是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2、通过探究实验知道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重力大小相等得出

阿基米德定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猜想、设计、实验、分析,体验探究过程,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猜想——设计——验证——结论”。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2、学习阿基米德善于观察思考的精神。 (三)教材的重难点 (一)、教学的重点: 探究认识V排=V浸。让学生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概括、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 (二)、教学难点: 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关系的过程 二、学情分析 上节通过探究得到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两个因素有关,本节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教材通过阿基米德的故事,引导学生将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用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代替,使得决定浮力大小的两个因素可以表述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那么,这两个因素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学生不难想到,这两个物理量的乘积就是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由于浮力的大小跟这两个因素有关,那么浮力的大小自然也跟这两个物理量的乘积——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有关。学生对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跟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成正比的关系也不难确定。这就引出了本节要探究的课题:探究浮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阿基米德原理 设计 要素 设计内容 教学内容分析 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规律,是重要的教学内容,本节是对上节探究结果的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是本章教学内容的核心。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经历探究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做到会操作、会 记录、会分析、会论证。 2、能复述阿基米德原理并书写其数学表达式。 3、能应用公式 排 浮 G = F和 排 液 浮 gV Fρ =计算简单的浮力问题。 过程 与 方法 1、通过实验知道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情感态度 价值 观 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学习者特征分析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教学分析教学 重点 1、让学生经历探究浮力大小跟排开水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概括归纳 出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 难点 难点 1、让学生经历探究浮力大小跟排开水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概 括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 解决 办法 1、采用实验探究的方式,强化学生建立阿基米德原理的认识过程。 教学资源实验器材:溢水杯、烧杯、水、小桶、弹簧秤、细线、重物。多媒体教师用书、教科书、 板书设计 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 一、阿基米德原理 1、大量实验结果证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2、公式: 排 浮 G = F 1 / 4

(八年级物理教案)初二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

初二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教案 (一)教学要求: 1.知道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的目的、方法和结论。 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3.会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答和计算有关浮力的简单问题。 (二)教具: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溢水杯、烧杯、水、小桶、弹簧秤、细线、石块。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浮力是怎样产生的?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 2.如何用弹簧秤测出浸没在水中的铁块所受浮力的大小。要求学生说出方法,并进行实验,说出结果。 3.物体的浮沉条件是什么?物体浮在液面的条件是什么? ●二、进行新课

1.引言:我们已经学习了浮力产生的原因。下面来研究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系?下面我们用实验来研究这一问题。 2.阿基米德原理。 学生实验:实验 1。 ①简介溢水杯的使用:将水倒入溢水杯中,水面到达溢水口。将物体浸入溢水杯的水中,被物体排开的这部分水从溢水口流出。用空小桶接住流出的水,桶中水的体积和浸入水中物体的体积相等。 ②按本节课文实验 1的说明,参照图12-6进行实验。用溢水杯替代“作溢水杯用的烧杯”。教师简介实验步骤。说明注意事项:用细线把石块拴牢。石块浸没在溢水杯中,不要使石块触及杯底或杯壁。接水的小桶要干净,不要有水。 ③将所测得的实验数据填在下表中,(课上出示写好的小黑板)并写出实验结论。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⑤总结: 由几个实验小组汇报实验记录和结果。 总结得出:浸没在水中的石块受到的浮力跟它排开的水重相等。 说明:如果换用其他液体来做上述实验,结论也是一样。即使物体不是浸没,而是一部分体积浸入液体中,它所受的浮力的大小也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3.学生实验本节课文中的实验2。 ①明确实验目的:浮在水上的木块受到的浮力跟它排开的水重有什么关系? ②实验步骤按课本图 12-7进行 ③将实验数据填在下表中,并写出结论。(出示课前写好的小黑板)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⑤总结:

9.2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

《9.2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___号选手,我说课的题目是《阿基米德原理》,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这四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阿基米德原理》是沪粤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的主要内容有:一是探究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即阿基米德原理;二是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释有关现象和计算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阿基米德原理是解决浮力问题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本章教学的关键。从知识体系上看,本节内容是在上一节定性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基础上,进一步定量探究浮力的大小,是上一节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并为下一节进一步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奠定基础。本节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会用其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培养探究意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创新意识;通过运用知识决实际问题,意识到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阿基米德原理及其探究过程。 难点:正确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学生已学会“称重法”测量浮力和知道影响浮力大小的两个因素,已具备了力的测量、重力、二力平衡、密度等重要知识,具备观察、分析能力。但缺乏推理、归纳能力。 心理特点:学生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对探究物理知识具有一定兴趣,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正在发展之中。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为突出物理学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体现新课程“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基本理念,我将采用情景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演示教学法等方法相结合地进行本节课的教学。 学法:主要通过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和游戏学习法,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实验探究的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结合插图讲述小船的故事,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出问题,进入新课。 (二)师生互动,实验探究 1.实验引入,提出问题 让学生把塑料瓶向下慢慢压入水杯中,体会浮力大小的变化,注意观察实验现象(水溢出),并就此提出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将塑料瓶下按的过程中,塑料瓶所受浮力越来越大,排开的

《_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1]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力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浮力是前面所学的力学知识的延伸扩展,是初中力学部分的又一个重点;浮力是本章的关键,为以后研究物体浮沉条件奠定基础;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由于这部分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学起来总有种望而生畏的感觉。因此,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实验、推理等方法,努力激发使这一部分教学不枯燥,争取调动全体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成绩。 二、学生情况分析: “浮力”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在日常生活的积累中和在小学自然常识课的学习中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说陌生,是因为要把有关浮力的认识从感性提高到理性,需要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如力的测量、重力、二力平衡、二力的合成等重要知识,还需要对这些知识进行科学的分析、推理、归纳等。在第一节浮力的教学过程中,已经学习了称重法求浮力的方法,学习了影响浮力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学习《阿基米德原理》做好了铺垫和准备。如何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是一个关键问题。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溢水杯等器材探究浮力的大小。 2、会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释简单的现象和计算。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科学探究,培养探究意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加对物理学的亲近感,保持对物理和生活的兴趣。 2.增进交流与合作的意识。 3.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勇于、乐于参与科学探究。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阿基米德原理。 (2)难点:①探索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设计及操作过程;②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五、教法的选择 1、将被动观察改为主动探究,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实验。 2、探究模式采用与物理研究方法相同的模式,猜想——设计——验证——分析归纳——评估。 六、学法的指导 在课堂上着力开发学生的三个空间 1、学生的活动空间。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分组试验,全体学生参与,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探究过程,得到发展。 2、学生的思维空间。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体验、感知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思维碰撞,培养思维能力。 3、学生的表现空间。通过把自己的想法、结果展示给大家,学习交流与合作,体验成功的愉悦。 七、教学准备 空易拉罐(自备,每组1个)、盘子每组1个、弹簧秤每组1只、小石块每组1块、溢水杯每组1套、细线、烧杯、水等 八、课堂主线设计: 知识线索:(隐线)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设计及操作过程。 情景线索:(明线)阿基米德鉴定王冠是否掺假 逻辑线索:(思维线索)在不损坏王冠的情况下,怎样才能测出王冠的体积,进而求出王冠的密度。 九、教学过程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2.知道用实验研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公式和适用条件. 4.能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推导阿基米德原理. 5.能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和解决简单问题. 教具: 量筒、弹簧秤、金属块、装有水的烧杯、橡皮泥、体积相同的实心铁块和铝块 教学过程: 一、教师演示实验,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 (a)用这些器材怎样测量金属块浸入水中的浮力? 用称量法求浮力的公式F浮=G-G'(G代表金属块在空气中的重力,G'代表金属块在水中的视重) (b)怎样知道金属块浸入水的体积(即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 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公式:V排=V2-V1(V1代表没浸金属块时量筒中水的体积,V2代表浸入金属块时水面到达的刻度) (c)怎样计算金属块排开水的重力? 金属块排开水的重力的计算公式:G排液=p液Gv排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强调:注意测浮力时金属块不能与容器底、壁接触.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例如:学生根据游泳体会到人身体浸入水中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物体浸在液体中越深受到浮力越大;物体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根据曹冲称象的故事,象或石头越重,船吃水深度越大,船排开的水越多,受到浮力越大等等. 教师乘机导入新课:你们当中到底谁说得对,请自己动手做实验,探索分析得出结论.二、学生通过实验,找出规律,认识新知 先请学生依次做以下几个实验: (a)用实验桌上的仪器:量筒、弹簧秤、金属块,并根据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算出金属块排开水的重力.

(b)用实验一的器材,测出金属块排开水的重力. (c)把实验一中量筒里的水倒出改装酒精,把金属块浸没到量筒里的酒精中,测算出此时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和它排开酒精的重力,并请学生将实验数据填入预先设计印发的表格里.如下所示: 以上三个实验完成后,提问:“浮力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出液体的重力) 教师讲解:大家通过实验探讨得到的结论,二千多年前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就研究了这个问题,并总结了一条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请学生看书上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引导他们推导出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G排液=G排=ρ液gV排. 根据这个公式可知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只跟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三、学生做实验,排除生活错觉,加深理解新知 教师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思考实验前自己对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的认识上有哪些观点是错误的,并根据自己的情况选用桌子上的实验仪器动手做实验验证其错误. 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启发学生选做了以下的五个实验: (a)在量筒中多装些水,用一定长度的细线系着金属块挂在弹簧秤钩上,让金属块浸没在水中不同的深度,看弹簧秤的示数是否变化,从而看出金属块受到的浮力是否变化.(b)将体积相同的实心铁块和铝块分别挂在弹簧秤上,浸没到水中,看两金属块受到的浮力有何关系,从而看出浮力的大小和物体的重力及做成物体的物质密度有无关系.(c)将同一橡皮泥做成圆的、方的、扁的、三角形的分别挂在弹簧秤上浸没到量筒里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下册《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仁,大家好! 我要说的课题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我准备从四个方面谈一谈对本节课的教学构思: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浮力是前面所学的力学知识的延伸扩展,是初中力学部分的又一个重点; 浮力是本章的关键,为以后研究物体浮沉条件奠定基础; 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2、学习目标的确定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浮力及测量浮力的两种方法; (2)、知道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及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3)、知道阿基米德原理,并能应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2)、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2)、学习阿基米德善于观察思考的精神。 (3)、教材的重难点 (一)、教学的重点: (1)、探究认识浮力,会测量浮力的大小。 (2)、实验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二)、教学难点: 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关系的过程 二、学情分析 “浮力”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在日常生活的积累中和在小学自然常识课的学习中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说陌生,是因为要

把有关浮力的认识从感性提高到理性,需要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如力的测量、重力、二力平衡、二力的合成等重要知识,还需要对这些知识进行科学的分析、推理、归纳等。 三、教法和学法:学案引导法,实验探究法等; 我们学校在推广使用学案导学法,所以本节课我仍然用学案引导学生学习本节课 教学案在课前能引导学习进行目的明确的预习,解决基本知识及基本实验操作;在课堂上能引领学生进行有序的学习! 本节是一节实验探究课,主要通过探究让学生获得新知,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合作能力,动手实验能力! 教师用具: 1杯清水、1杯盐水、1只氢气球、乒乓球、石块、钩码、橡皮泥体积相同的铝块、铜块及组装好的铁架台弹簧称、水槽等 学生用具:1杯清水、1杯盐水、1只水球、乒乓球、石块、钩码、橡皮泥、体积相同的铝块及铜块组装好的铁架台弹簧称、水槽、小烧杯及溢水杯等 四、课堂设计 依据本节教材编排的顺序,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的学习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程序和相应的具体操作:环节一: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有位科学家曾发出豪言壮语:“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大家知道他是谁吗?学生回答!他的成就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解决浮力问题的----阿基米德原理! 通过此互动环节,能够烘托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环节二、动手实验,体验浮力: 这个环节我通过几个活动让学生认识浮力! 活动一:把实验台上的一些物体放入水槽中,哪些物体漂着?为什么呢?你还有什么发现?接着启发: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吗?引入活动二! 活动二:探究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

《阿基米德原理》的教案设计

《阿基米德原理》的教案设计 (1)教材分析 本节的主要内容有: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释轮船漂浮的原因,学习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阿基米德原理是流体静力学中的一条基本定律,是解决浮力问题的重要依据之一。从知识体系上来看,本节内容是在定性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基础上,进一步定量探究浮力的大小,是上一节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并为下一节进一步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奠定基础 (2)教法建议 本节是让学生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阿基米德原理,所以让学生做好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是学好本节课的关键。浮力的产生及阿基米德原理的学习向来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难点之一。为了在这部分给学生的学习做好铺垫、搭好台阶,修订教科书利用前面学过的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压强不同的知识,分析了浮力产生的原因;另外,从浮力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引导学生得出与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有关。这样就较原教科书的设计梯度更小些,

利于学生理解。不然学生在得出排开的液体越多所受的浮力越大后,总是很难想到为什么要称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3)学情分析 教材通过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当然,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的数学表达式F浮=G排液,还可推导出F浮=,从而了解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其它因素无关。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初二学生的思维多停留在感性阶段,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学生很难完全理解这一点,更不能熟练应用。因此,进行阿基米德原理内容教学之前,首先安排了一课时时间,让学生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通过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使学生亲身感受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材料、形状、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深度无关。同时,通过该探究活动,也可培养学生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索问题的精神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这一切,都能为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打下很好的基础。 (4)学法建议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 一、使用教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 二、实验器材 自制教具:自制溢水杯、自制小桶、改装铁架台。 普通弹簧、水、物块、升降平台。 三、实验创新要点 首先,是贴近生活,就地取材。我用普通弹簧替代了测力计,改装了铁架台、自制了溢水杯等实验器材。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去进行物理小实验。 其次,定量关系的得出过程也与原教材实验不同。不用具体的数据支撑,而是对实验现象的直观观察。普通的一根弹簧虽然不能读数,但可以让学生去亲身体会弹簧缩短再变长的过程,并引导思考弹簧的长度变化正好反应了物块(包括小桶)的受力变化。这就是等效替代法和转换法在物理学中的完美应用。 四、实验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创新设计灵感主要来源于2012年天津中考的第21题。该题独特的设计思路在于没有用弹簧测力计这一主要器材对浮力和排开液体重力进行直接的测量,而是采用了将排开的水再倒入系统中,从而对比弹簧的长度变化来得出结论。为了便于操作和准确收集数据,我又采用了通过升降台调节溢水杯的高度来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这得益于2012年重庆中考第18题的提醒。整个设计及探究过程正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中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体现。 五、实验教学目标

基于培养学生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 优化教材中的经典实验,并掌握阿基米德原理。 (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 从经典实验中提取精华,完成对创新实验的设计、进行、评估的完整流程。 (三)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 增强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六、实验教学内容 在第一节浮力的教学过程中,已经学习了称重法测浮力等相关实验,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究。在从阿基米德的灵感引入新课后,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自制或改装实验室器材,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探究,介绍等效替代法在物理学中的运用,最终得出定量关系。 七、实验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通过以下六个活动展开,我将重点阐述活动四和活动五: 活动一:创设情景 由教材中阿基米德的灵感引入课题。首先给学生讲述阿基米德鉴定王冠的故事,直接引入新课阿基米德原理。 通过此活动,能够烘托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二:感受浮力,提出猜想 把一个易拉罐按入水中,越往下按,越吃力,学生自己感受浮力与排开液体的关系? 通过此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排开的液体的多少有一定的关系。 在此引导学生,浮力是一个力,它与排开的液体如果在数量上有关系,那么我们应该用一个相同的物理量来表示排开液体的多少,那么我们用G排来表示排开液体的多少。 提出猜想:F浮与G排在数量上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初中物理专题阿基米德原理教案

阿基米德原理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的主要内容有: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释轮船漂浮的原因,学习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阿基米德原理是流体静力学中的一条基本定律,是解决浮力问题的重要依据之一。从知识体系上来看,本节内容是在定性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基础上,进一步定量探究浮力的大小,是上一节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并为下一节进一步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奠定基础 (2)教法建议 本节是让学生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阿基米德原理,所以让学生做好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是学好本节课的关键。浮力的产生及阿基米德原理的学习向来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难点之一。为了在这部分给学生的学习做好铺垫、搭好台阶,修订教科书利用前面学过的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压强不同的知识,分析了浮力产生的原因;另外,从浮力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引导学生得出与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有关。这样就较原教科书的设计梯度更小些,利于学生理解。不然学生在得出排开的液体越多所受的浮力越大后,总是很难想到为什么要称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3)学情分析 教材通过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当然,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的数学表达式F浮=G排液,还可推导出F浮=ρ液gV 排液,从而了解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其它因素无关。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初二学生的思维多停留在感性阶段,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学生很难完全理解这一点,更不能熟练应用。因此,进行阿基米德原理内容教学之前,首先安排了一课时时间,让学生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通过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使学生亲身感受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材料、形状、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深度无关。同时,通过该探究活动,也可培养学生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索问题的精神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这一切,都能为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打下很好的基础。 (4)学法建议

阿基米德原理 说课稿

第十章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 乌拉特前旗第三中学郭晓慧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阿基米德原理》是浮力本章重点,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规律,是初中物理的重要内容。由“阿基米德的灵感”和“浮力的大小”两部分内容构成。在学生认识浮力,理解物体浮沉条件中起承上启下作用。本节是对上节知识的进一步完善和深化。 2、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是在上一节《浮力》的定性认识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基础上深入学习浮力,依据《物理课程标准》中:“物理课堂应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注重探究性教学”的精神,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制定如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会用科学方法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2. 会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及推导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科学探究,得出阿基米德原理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培养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增长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乐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等科学探究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浮力的大小和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得出阿基米德原理难点:实验数据处理及结论的得出 二、说学情: 八年级学生对浮力现象不陌生,也很感兴趣,但对其规律认识往往停留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缺乏理性的思考和科学的探究,教材在第一节内容中用演示和分组实验让学生初步理解如何测浮力,知道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本节做了铺垫。教师如何积极引导学生从生活小实验构建物理知识,用科学的观点和态度来研究浮力是一个关键问题。 三、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为科学探究类型课,该节课经过:“想想做做”、“浮力的大小跟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探究实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分组实验,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使其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中,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从而有效地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所以,我选定本课的教法主要有:1、实验法。2、启发提问法。3、分析归纳法。学法主要有:1、实验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案例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案例 (二)教学要求 1.知道浮力的大小只跟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物体的形状等因素无关,阿基米德原理教案示例之二。进一步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2.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和解答有关浮力的简单问题。 (三)教具:弹簧秤、玻璃水槽、水、细线、石块、体积相同的铜块、铝块、木块、橡皮泥、烧杯。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学生笔答课本章后的“学到了什么”问题1和2。然后由一学生说出自己填写的答案。教师讲评。 2.270克的铝块体积多大?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多大? 要求学生在笔记本上演算,一名学生板演。教师巡回指导,并对在黑板上的计算进行讲评。 二、进行新课 1.浮力的大小只跟液体的密度和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物体的形状等因素无关。 ①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提问: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在不同深度受到的浮力是否相等? 学生回答并说出分析结果和道理。

教师演示实验:把铁块用较长一些的细线拴好,挂在弹簧秤上。先称出铁块重(可由学生读值)。将铁块浸没在水中,弹簧秤的示数减小,问:这是什么原因?由学生读出弹簧秤的示数,计算出铁块受到的浮力。将铁块浸没在水中的深度加大,静止后,由学生读出此时弹簧秤的示数,求出浮力的大小。比较两次浮力的大小,得出: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没有关系。换用其他液体进行实验,可得出同样的结果。 教师从理论上分析: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无论物体位于液体中的哪一深度,由于液体的密度和它排开的液体的体积不变,所以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大小不改变。因此,这个物体无论处于液体中的哪一深度,它受到的浮力都是相等的。 ②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无关。 提问:浸没在同一种液体中的物体体积相同,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是否相同? 演示实验:取一块橡皮泥,将它捏成立方体,用细线拴好,用弹簧秤称出橡皮泥重。将它浸没在水中,读取此时弹簧秤的示数。求出它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以上读值和计算由学生完成)将橡皮泥捏成球形,按上述实验步骤,求出它浸没在水中时,它受到的浮力。 总结:比较两次实验测得的浮力大小,得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无关。 提问:由学生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释上述实验结果。教师总结。

探究 阿基米德原理 教案

6.4科学探究阿基米德原理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学会一种计算浮力的方法。 2.进一步练习使用弹簧秤测力。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科学探究,培养探究意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加对物理学的亲近感,保持对物理和生活的兴趣。 2.增进交流与合作的意识。 3.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勇于、乐于参与科学探究。 教学准备 空易拉罐(自备,每组2/5个)、小容器(自备,每组至少1个)、弹簧秤2×9只、纸杯9只、固体物块9个、溢水杯9只、橡皮泥9块、钉子若干。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浮力,并且得到了三种计算浮力的方法,它们分别是(师生共同回忆,教师板书): 1.当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其所受浮力F浮=G物; 2.用弹簧秤测定物体浮力。把物体挂在弹簧秤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为F1,将物体浸入水中,弹簧秤的示数为F2,则物体所受浮力为F浮=F1-F2; 3.利用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求得浮力:F浮=F下-F上。

师生讨论:这三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第一种只适用于计算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所受浮力,第二种不适用于质量过大的物体,第三种不适用于形状不规则的物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既简单又普遍适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是2000年前由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发现的,所以称之为阿基米德原理。(板书:阿基米德原理)。 二、进行新课 1.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首先,我们一起来做两个实验: 实验一: 每组分发一块大小相等的橡皮泥(当众分发,增加可信度),给大家3-5分钟的时间,利用橡皮泥做一条小船,看哪一组的船装“货物”最多“货物”是规格相同的钉子。 分组实验: (由于问题具有挑战性且贴近学生实际,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各组成员分工协作,争先恐后,开始行动。有的用手捏,有的先用笔杆轧成“饼”,再把四周折起,做成“船”,做完后纷纷放入水中,投放“货物”。“……10、11、12……20……”。在这九个组中,有八个组“装货”在十个以上,有两个组在20枚钉子以上。在整个过程中,同学们兴奋不已,继而每个同学却为自己的“小船”最终“沉没”而惋惜顿足。虽然老师还没有提出做船的目的,但事实上他们在做的过程中都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怎样做,才能装货更多?”) 实验二: 请同学们拿出自备的空易拉罐,慢慢地压入水中,感受手掌受力变化。(教师示范表演) 2.提出问题 教师:通过前面的两个实验,请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浮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3.猜想与假设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前面的两个实验作出自己的猜想,并说出猜想的根据。 (正如课前预料,同学们纷纷作出反应) 学生:底面积,因为把船底做大,“货物”装的才多;物体密度,有些物体在水中漂浮,有些物体则会沉底;液体密度,因为同一物体在水中可以沉底,在水银中则可以漂浮;浸入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 【教材和学情分析】北师大段金梅老师利用“教材对学生思维水平的要求与学生成绩相比较”方法,对初中物理的内容进行了定量研究,发现阿基米德原理是整个初中物理教学中属于最难的一个知识点。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初中学生的思维大多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然后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按照皮亚杰的认识发展阶段理论来衡量, 初中学生的物理思维基本上还处在具体运算阶段和前运算阶段,即这个阶段的思维一般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 思维还要依靠物体、实物和能观察到的事物来进行, 不能仅仅依靠词语、假设等来进行。基于以上认识,如何通过恰当地处理教材内容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思维水平与教材要求相对应是进行阿基米德原理有效教学的关键。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建构并理解阿基米德原理2.会灵活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简单的运算3.经历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过程,提高自身的观察、动手实验、分析和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1.理解阿基米德原理2.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实验,帮助学生定量地获得F浮、V排和G排的关系 【教学过程】1.复习浮力的测量方法用烧杯取一定量的水,将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其重力G,然后将石块缓慢地放入到水中,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同时引导学生观察烧杯中水面的变化。

引入问题:在得到浮力大小的同时,我们可以发现浮力变大时,水面在发生如何变化? 2.构建浮力大小与所排开水的体积的直观关系选择弹簧测力计(最小刻度为0.1牛)、量筒、体积为20厘米3的小石块A、体积为40厘米3的小石块B以及体积为20厘米3的小铁块各一块、细线等实验器材。用称量法测出不同体积的小石块A和B、小铁块浸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用排水法测出小石块A和B、小铁块所排开的水的体积。初步建立浮力大小与排开的体积的关系。数据记录如下表:物体实验序号物体的重力(牛)物体在水中的视重(牛)物体受到的浮力(牛)物体的体积(厘米3)浸入水中的体积(厘米3)排开水的体积(厘米3)石块A 1 0.5 0.5 0 20 0 0 2 0.5 0.4 0.1 20 10 10 3 0.5 0.3 0.2 20 20 20 石块B 4 1.0 1.0 0 40 0 0 5 1.0 0.8 0.2 40 20 20 6 1.0 0.6 0.4 40 40 40 铁块7 1.6 1.6 0 20 0 0 8 1.6 1.5 0.1 20 10 10 9 1.6 1.4 0.2 20 20 20 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可得:结论1.浮力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物体的重力和体积大小无关;结论2.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成正比。3.构建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直观关系在步骤1的实验器材中,增加两杯100毫升的酒精(密度为0.8克/厘米3)和食盐水溶液(密度为1.2克/厘米3)。按照步骤1,把小石块A 和B、小铁块分别放在酒精和食盐水溶液中,测出浮力大小,然后构建浮力与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液体种类实验序号物块种类物体的重力(牛)物体在水中的视重(牛)物体受到的浮力(牛)物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

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 整体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实验探究,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教材在对阿基米德原理这一部分内容的编排上基本突出了探究过程,体现了让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思想,与《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一致的。本节设计的过程首先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活动体验浮力的存在及其变化,联系上一节课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通过交流猜想,得出浮力的太小跟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也有密切关系,进而自然过渡到实验设计的环节,再通过学生实验得出结论(即阿基米德原理)。 本节设计采用探究教学方法,使学生明白阿基米德原理这一知识的生成过程,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这一原理的内涵,同时有利于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学生通过讨论并在动手实验的基础上去验证猜想,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的方法提出物体所受的浮力跟它所排 开液体的垂力相等的假设。最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去检验这一假设。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要促进学生主动地思考并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机会。在整个教学过程 中,教师还要注意利用学习性评价方法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评价。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会求浮力的大小; 2.尝试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浮力有关的物理现象。过程与方法 1.经历科学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培养探究意识,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3.经历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过程,进一步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阿基米德原理的探究活动,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 2.通过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意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探究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实验探究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正确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教学方法 观察、讨论、实验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用的实验器材包括:弹簧测力计、木块、石块、细线、橡皮泥、溢水杯、量筒、大烧杯、 小桶、塑料瓶、水、酒精等。 教师演示用器材:铁架台(1个)、大弹簧测力计(1个)、石块(1个)、细线、大小烧杯(各1 个)、溢水杯(1个)。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2、会用公式F 浮=G 排 =p 液 gV 排 求浮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科学探究,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的资料,了解浮力的社会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2. 以极度热情参与课堂,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教具:容器、金属块铝、铁、铜、弹簧测力计、细线、溢水杯、小烧杯等。教学重点: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难点:用阿基米德原理解答和计算有关浮力的问题。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由阿基米德原理的灵感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阿基米德原理(重难点) 问题 1:通过教材图 10.2–1 的操作,试试看,当饮料罐浸入水中更深、排开的水更多时,浮力是否更大? 结论:物体排开液体体积越大所受浮力越大 问题 2: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猜想: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讨论: 过程:弹簧测力计的每小格为 0.5N(请将空白处补充完整): 甲乙丙丁

a. 如图 甲,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铝块重 G. b. 将铝块浸入烧杯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变小 _, 铝块排开的水从溢水口 流到小桶中,当铝块完全浸没时, 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 拉 c. 测出小桶和排开水的重力 G 1。 d.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空桶重 G 2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所 受到的重力 ,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用公式表示是: F 浮=G 排 问题3:推导理解公式 F 浮=G 排= p 液 gv 排 适用于 液体和气体 1、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与排开液体的体积大小有关(注:与物体密度、物体体积无关) 2、单位:牛顿( N ) 3、关于 v 排: (1)完全浸没,如甲: V 排 = V 物 (2)未完全浸没:V 排 < V 物 ,如 乙 针对训练: 1. 关于阿基米德原理,正确的叙述是:( B ) A. 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B.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质量 C.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