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古代汉语综合练习题

古代汉语综合练习题

古代汉语综合练习题
古代汉语综合练习题

《古代汉语》综合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用助词“之”字做标志而宾语前置的句子是()

A.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 B.姜氏何厌之有?

C.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D.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2.下列句中,介词“以”字引进动作行为的原因的是()

A.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B.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

C.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D.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3.《荀子·荣辱》:“通者常制人,穷者常制于人。”句中介词“于”字的作用是()A.引进比较的对象 B.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

C.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D.引进动作行为的原因

4.《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句中“怪”字的用法是()

A.动词的使动用法 B.动词的意动用法

C.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D.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5.下列各句中,“以”字用作连词的句子是()

A.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晧晧乎不可尚也。

D.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6.下列句子,有形容词用如意动用法的是()

A.相如素贱人。 B.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C.既来之,则安之。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7.下列加着重号的字,属于通假字的是()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C.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 D.甚矣,汝之不惠.。

8.下列句中,“以”字用作介词的是()

A.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B.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C. 焉用亡郑以倍邻?

D.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9.下列句中,“而”字用作连词,连接的前后两项为转折关系的是( )

A.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B.长驱到齐,晨而求见。

C.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

D.故令尹诛而楚奸不上闻,仲尼赏而鲁民易降北。

10.古注在辨析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别时,常用的术语是( )

A.谓之

B.谓

C.犹

D.之言

1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用作使动用法的是()

A、项伯杀人,臣活.之。

B、从左右,皆肘.之。

C、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D、故中御而从.齐侯。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作意动用法的是()

A、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B、鲁欲将.吴起。

C、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D、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13. 下列训诂学家属于汉代的是()

A.郑玄 B.陆德明 C.孔颖达 D.朱熹

14.下列句子,是判断句的是()

A.无乃尔是过与? B.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C.是社稷之臣也。 D.夫子欲之,吾二人者皆不欲也。

15.下列各句中,有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的句子是()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C.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

D.吾老矣,不能用也。

16.《说文·艸部》:“苹,萍也。无根,浮水而生者。”这里所用的的释义方式是()A.直训 B.义界 C.描写 D.譬况

17.下列句子中,“以”字用作连词,表示后一动作是前一动作的目的的是()A.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不忍杀之,以赐公。

B.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

C. 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D.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

18.下列句子中,有名词用作意动用法的一句是()

A.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B.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C.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 D.筑室百堵,西南其户。

19.下列句子中,是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

A.王曰:“子归,何以报我?” B.沛公安在?

C.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 D.西伯将何之?无欺我也。

20.下列古注术语,是注音术语的是()

A.曰 B.谓之 C.谓 D.如字

21.下列句中,介词“于”字引进比较的对象的是()

A.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 B.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

C.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22.下列句子,不是被动句的是()

A.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B.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C.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23.下列古注术语,是释义术语的是( )

A.之言 B.如字 C.读如 D.谓之

24.下列句子,包含有介词的宾语前置的是( )

A.许子奚为不自织? B.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C.若不许君,将焉用之? D.西伯将何之?无欺我也。

25.汉乐府《战城南》:“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句中所使用的修辞方式是()

A、互文

B、委婉

C、借代

D、夸饰

26.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字典是()

A.《说文解字》 B.《康熙字典》 C.《辞海》 D.《辞源》

27.下列各组汉字,全是通假字的一组是()

A、反返益溢莫暮

B、景影生性取娶

C、信伸畔叛距拒

D、先洗坐座贾价

28.《论语·先进》:“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句中“子”字古今词义发生的变化是()

A、词义扩大了

B、词义缩小了

C、词义转移了

D、词义没有变

29.下列句中,“者”字用在假设分句的后面,表示停顿的的是()

A、伍奢有二子,不杀者,为楚国患。

B、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C、陈胜者,阳城人也。

D、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

30. 下列句中,“之”字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限制关系的是()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B、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

C、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D、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A、厚者为戮,薄者见疑。

B、吾老矣,不能用也。

C、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D、下施万民,万民被其泽。

32.下列各句中,用助词“之”字作标志宾语前置的句子是()

A、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B、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C、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D、《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33.下列句中,用介词“于”字引进动作行为主动者的是()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B、遂置姜氏于城颍。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兵破于陈涉,地夺于刘氏者,何也?

34.下列各句中,“以”字用作连词的是()

A、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B、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晧晧乎不可尚也。

C、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D、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35.《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注:“萧之言肃也”,这一注释属以下训释方式中的()

A、义训

B、声训

C、形训

D、互训

36.《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句中所运用的修辞方式是()

A、互文

B、委婉

C、借代

D、夸饰

37.《诗经·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毛传:“妇人,夫不在,无容饰。”这条注释的作用是()

A.正字

B.注释音义

C. 疏通文义

D. 分析句读

38.下列句子,不是判断句的是()

A、梁父即楚将项燕。

B、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C、制,岩邑也。

D、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39.下列句子,不含有被动句的是()

A、人固不易知,知人亦不易也。

B、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C、止,将为三军获。

D、居缁车中,坐为计谋。

40.下列句中,“以”字用作连词的是( )

A.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B.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C.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

D.《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A.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B.若属皆且为所虏。

C.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D.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42.《左传·隐公元年》:“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句中运用的修辞方式是()

A.互文

B.并提

C.用典

D.借代

43.下面列举的词义变化的例子,其变化类型属词义缩小的是( )

A.响:回声—声音

B.理:治玉—治理

C.狱:案件—监狱

D.坟:土堆—坟墓

44.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子于时日哭,则不歌。”句中的“于”字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

B.“郤克伤于矢。”句中的“于”字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

C.“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句中的“畔”通“叛”。

D.“吾知所以距子也,吾不言。”句中的“距”通“拒”。

45.下列句子,助词“之”字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是( )

A.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

B.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C.《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D.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

46.下列句子,有宾语前置的是( )

A.吾谁欺,欺天乎?

B.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C.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D.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47.《韩非子·五蠹》:“故令尹诛而楚奸不上闻,仲尼赏而鲁民易降北。”句中运用的修辞方式是()

A.用典

B.委婉

C. 借代

D.夸饰

48.下列各组字,字与字的关系均属于同种类型的是()

A.陈阵迹跡共供

B.说悦受授惠慧

C.赴讣泪涙莫暮

D.距拒信伸矢誓

49.《左传·成公二年》:“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句中“集”字用的是()

A.本义:鸟群停在树上

B.引申义:一般事物的聚合

C.引申义:事情的成功

D.通假义:通“辑”,安定

50.下列句子,加着重号的字用其引申义的一句是()

A.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

B.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D. 项王亦被.十余创。 C.故不能推车而及.。

51.下列句中,介词“为”字引入行为动作的主动者的是()

A. 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

B.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C.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D.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52.下列句子,助词“之”字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是()

A.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B.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C.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D.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53.下列习惯句式,用来表示询问方式、方法、原因,或商量事情的可否等的是()

A. 无乃……乎

B. 得无……乎

C. 不亦……乎

D. 如……何

54.《左传·隐公元年》:“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句中“阙”字是“掘”的()

A.古字

B.异体字

C.简体字

D.通假字

55.下列句子,介词“于”字引入动作行为的对象的是()

A.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B.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于人。

C.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D. 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56.下列各组字,是通假字的一组是( )

A.惠慧

B. 辟避

C.共供

D.受授

57. 下列词语中的“兵”字,用其本义的是( )

A.兵不厌诈

B.短兵相接

C.兵临城下

D.兵贵神速

58.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是通假字是( )

A.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B.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C.项王亦被.十余创。

D.病未及死,吾子勉.之。

59.《史记·项羽本纪》:“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句中运用的修辞

方式是( )

A.借代

B.夸饰

C.委婉

D.互文

60.下列各句中,含有被动句的是( )

A.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B.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D.赵盾士季见其手, 问其故,而患之。

61.《汉书·贾谊传》:“平居不可屈信。”古注指出“信”是“伸”的通假字,所用

注释术语应是( )

A.读为

B.如字

C.之言

D.谓之

62.下列各句,“之”字用作助词的是( )

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D. 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晧晧乎不可尚也。

63.下列句子,有名词用作一般动词的一句是()

A.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

B.曹子手剑而从之。

C.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D.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64.《楚辞·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句中“被”是()

A、“披”的通假字

B、“披”的异体字

C、介词,引入行为动作的主动者

D、遭受的意思

65.下列各句中,没有前置宾语的一句是()

A、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

B、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C、《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D、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66.《论语·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之,是知也。”对句中“是”字的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句中作主语

B.指示代词

C.近指代词

D.在句中作谓语

67.古书中的专名“单于”、“可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Dān yú;Kě hàn

B.Chán yú;Kě hàn

C.Chán yú;Ka hán

D.Dān yú;Ka hán

68.下面几组字,不属于古今字的一组是()

A.火伙

B.莫暮

C.归馈

D.赴讣

69.下列古注术语,常用来解释形容词或动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行为的状态的是()

A.貌

B.谓

C.犹

D.曰

70.下列句中的“是”字,作判断句主语的是()

A.《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B.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C.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D. 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

71. 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声训词典是()

A.《说文解字》 B.《尔雅》 C.《释名》 D.《辞海》

72.《荀子·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这种判断句的主语和谓语之间,

在意义上所表示的是()

A.类属关系

B.同一关系

C.比喻

D.某种结果的原因

73. 司马迁《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句中所用的修辞

方式是()

A.夸饰

B.并提

C.借代

D.委婉

74.王昌龄《从军行》:“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句中运用的修辞方式是()

A.用典

B.借代

C.互文

D.并提

75.下列各组汉字,两字为古今字的是()

A、共供B、信伸C、具俱D、早蚤

76.下列句中,连词“而”字连接的前后两项之间在意思上相反或不一致,表示转折

关系的一句是()

A.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B.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C.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

D.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77.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词典是()

A.《说文解字》 B.《尔雅》 C.《辞海》 D.《辞源》

78.下列习惯句式,用来表示委婉的反问的是()

A、无乃……乎

B、得无……乎

C、不亦……乎

D、何……为

79.下列各句中,“为”字用作动词的是()

A、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将为戮乎?

B、禹之时,十年九涝,而水弗为加益。

C、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

D、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80.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是通假字的是(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

C.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

D. 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晧晧乎不可尚.也。

81.《诗经·鄘风·柏舟》:“之死矢靡它。”句中“矢”是“誓”的( )

A.通假字

B.古字

C.异体字

D.简体字

82.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使用通假字的是( )

A.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B.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C.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D.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

83.下列古注术语,用来区别同义词和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的是( )

A.谓之

B.谓

C.之言

D.犹

84.下列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是( )

A.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毙于车中。毙:仆倒

B.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宦:做官

C.臣辱戎士,敢告不敏,摄官承乏。敏:聪明

D.赦之,以劝事君者。劝:鼓励

85.《礼记·乐记》:“武王克反商。”郑注:“‘反’当为‘及’,字之误也。”这条注解的作用是()

A.正字

B.注释音义

C. 疏通文义

D. 分析句读

86.《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曾不容刀。”句中运用的修辞方式是()

A.借代

B.用典

C.委婉

D.夸饰

87.下列习惯句式,用来表示猜度语气的是()

A.无乃……乎

B.不亦……乎

C.何……为

D.如……何

88.下列各组汉字都属于通假字关系的是()

A.修脩采采取娶

B.畔叛蚤早信伸

C.说悦亡无昏婚

D.拒距益溢原源

89.下列句中,“以”字用作介词,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的是()

A.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B.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C.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D.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

90.下列句子,不是判断句的是()

A.董狐,古之良史也。B.相如素贱人。

C.荀卿,赵人。D.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91.下列各句中,运用并提这种修辞方式的是()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C.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D.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92.连词“则”字连接的前后两项,前项表示条件,后项表示结果的是()

A.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 C.美则美矣,而未大也。

D.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93.《战国策·赵策》:“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句中运用的修辞方式是()A.委婉 B.借代 C.用典 D.夸饰

94.下列句子中,介词“于”字引进行为动作的时间的是()

A.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B.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C.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D.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95.下列各句,有疑问代词作宾语而前置的句子是()

A.王者孰谓?谓文王也。 B.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C.姜氏欲之,焉辟害? D.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

96. 下列句子,有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A、若不许君,将焉用之?

B、有事而不告我,必不捷矣。

C、齐侯将许之。

D、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97.《孟子·梁惠王上》:“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句中“夺”

字应解释为()

A.夺取

B.争

C.失

D.改变

98.古代汉语中,用在判断句中否定谓语和主语的关系的是()

A、不

B、未

C、无

D、非

99.下列习惯句式,主要用来表示反诘语气的是()

A.不亦……乎

B.得无……乎

C.无乃……乎

D.何……为

100.《列子·说符》:“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句中省略的句子成分是()

A.主语

B.谓语

C.宾语

D.定语

二、填空题

1.古代汉语中,助词可以分为三类:、、衬音助词。

2.《史记·殷本纪》:“箕子惧,乃详狂为奴。”句中的“详”是的通假字。

3. 注解古书的工作开始于。、、和

郑玄等,都是当时著名的注解家。

4.古代汉语的判断句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的句子,主要用来对事物进行解释或分类。

15.《论语·季氏》:“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其中前置的代词宾语是,后一个“是”字的词性是。

6. 古代汉语的被动句是指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动作行为的的句子。

7. 据音韵学家的考证,先秦古韵共分个韵部。

8. 在秦汉以前,判断句一般不用,而是在谓语后面用字来帮助判断。

9.《诗经·豳风·七月》:“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其中“剥”是的通假字。

10. 音韵学上所说的“五音”是指五类,这是按照的不同来分的。

11. 一个字按它原来的读音即本音来读,古书注解的术语叫,改变原来的读音以区别意义或词性的方法则叫。

12. 传统音韵学称声母为“”、“”或“”。13.中古韵书的代表是《》,它是由隋代编纂的。此书早佚,它的体例与分部基本保存在宋代人编纂的《广韵》中。

14.“传”是指,“笺”有,“疏”、“正义”指的是。

15.汉语字典辞书编排的方式主要有三种:(1);(2);(3)按编码排列。

16.《诗经·豳风·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句中使用的省略方式是。

17. 古音通假的原则是本字与通假字之间读音,而在上却毫无联系。

18.古代汉语最突出的特殊语序是宾语在一定条件下要放在动词谓语的前面,如否定句中代词作往往前置,疑问句中作宾语前置。

19.为了强调宾语,可以把宾语提到动词谓语的前面,条件是在宾语的后面加上结构助词“是”“”、“”、“”等作前置的标志。

20.《荀子·天论》:“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句中“党”是______的通假字;“常”是______的通假字。

21. 连词“则”字一般用来连接中的分句,表示条件的分句在,表示结果的分句在_______。这种用法的“则”字可以译为“”或“”。

22. 古人作注也可以对前人的注进行补充订正,这种注一般叫做__________,如郑玄对《诗经》毛传就作过这样的补充订正。

23.《孟子·梁惠王上》:“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句中“颁”是________的通假字。

24.连词“而”字的作用是连接、或动词性的词组,表示两种_________和两种的联系。

25.用反切给汉字注音,反切下字同被切字在语音上的关系是_____ ____。26.“恶”字主要用作形容词,意为“丑恶”,读a。但当用作动词表示“厌恶”义时,则改读wù。这种改变一个字的原来读音以区别意义或词性的作法,称作______ ___。

27.《史记·项羽本纪》:“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句中“蚤”是的通假字。

28.古代汉语句子成分省略的种类主要有、、,此外还可以省略定语、兼语。

29.《论语·阳货》:“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句中“归”是的通假字。

30. 古代汉语句子成分省略的方式主要有、和背景省。

三、释词题:解释下列各句加着重号的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如果没有实在意义,则说明它的用法

1. 庄公寤生,惊姜氏。寤:

2.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矣。斯:

3. 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实:

4. 穆公访诸蹇叔。诸:

5. 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独:

6. 物皆然,心为甚。然:

7.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怜:

8. 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夫:

9.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勤:

10.良愕然,欲欧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欧:

11.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地方:12.姜氏欲之,焉辟害?焉:

1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而:

14.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也:1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于:16.制,岩邑也,虢叔死焉。焉:17.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之:18.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之:

19.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于:

20. 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莫:

21.(张)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业:

22. 足反居上,首顾居下。倒悬如此,莫之能解。顾:

23.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以:

24. 宣子未出山而复。复:

25.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见:

26.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辟:

27. 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则:

28.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毙:

29. 下臣不幸,属当戎行,无所逃隐,且惧奔辟而忝两君。忝:

30.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者:

31.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况:

32.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被:

33.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而:

34.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无乃……乎:

35. 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施:

36.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何以……为:

37. 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则:

38. 幸而得之,坐以待旦。以:

39.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城

40. 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称解狐。称:

41. “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其:

42.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大:

43. 故以十二月晦,论弃市于渭城。以:

44. 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焉:

45.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乎:

46.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睡:

47. 夫人将启之。启:

48. 子为正卿, 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亡:

49.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亟:

50.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庠序:

四、简答题:简要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举例说明古代汉语中介词“于”字的用法。

2、举例说明古代汉语中连词“以”字的用法。

3、举例说明古代汉语中助词“之”字的用法。

4、古代汉语判断句有什么特点?

5、古代汉语的被动句式主要有哪几种?举例说明。

6、古代汉语的特殊语序主要有哪几种?举例说明。

7、古代汉语中,常见的习惯句式有哪一些?

8、古代汉语的借代功夫哪几类?

9、什么是破读?举例说明。

10、标点古书要注意哪些方面?

五、阅读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良尝从容步游于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欧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史记·留侯世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直:

②良愕然,欲欧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为:

③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业:

④良殊大惊,随目之。殊:

⑤与老人期,后,何也?期:

⑥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则:

⑦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其:

2、分析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①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②良殊大惊,随目之。

③良因怪之,跪曰:“诺。”

④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於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亦被十余创。

(《史记·项羽本纪》)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地方:

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无以:

③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之:

④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怜:

⑤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独:

⑥项王亦被十余创。被:

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姪昆弟之状。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

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丈人望其真子,拔剑而刺之。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夫惑于似士者,而失于真士,此黎丘丈人之智也。

(《吕氏春秋·慎行论·疑似》)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焉:

②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之:

③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也:

④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夫:

⑤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逝:

⑥丈人望其真子,拔剑而刺之。而:

⑦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于:

⑧夫惑于似士者,而失于真士。夫:

2、写出下列句中的异体字、古今字、通假字的本字

①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部:

②喜效人之子姪昆弟之状。姪:

③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责:

④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端:

3、指出“扶而道苦之。”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叁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左传·隐公元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于:

②亟请于武公,公弗许。亟:

③制,岩邑也,虢叔死焉。焉:

④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城:

⑤姜氏欲之,焉辟害?辟:

⑥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毙:

⑦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若之何:

⑧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以:

⑨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诸:

⑩《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锡:

2、对下列句子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①“庄公寤生,惊姜氏,”句中“寤”通“牾”。

②“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句中“大”通“太”。

③“姜氏何厌之有!”句中“厌”字应解释为厌恶。

④“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句中“蔓草犹不可除”是被动句式。

⑤“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句中“以”字是连词,连接两个动词。

⑥“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句中“何患”是宾语前置句式,即患何,意思是担忧什么。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彫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 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

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 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 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呜呼!《诗》曰:‘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盾,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

(《左传·宣公二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则:

②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骤:

③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辟:

④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之:

⑤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与:

⑥宣子未出山而复。复:

⑦《诗》曰:“‘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之:

2、写出下列加点字的今字

①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辟:

②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孰:

③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田:

④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大:

⑤子为正卿, 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竟:

3、对下列句子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①“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莫之继”是宾语前置句,即莫继之。

②“君能补过,衮不废矣。”“衮不废”是被动句,“衮”是“废”的对象,受事者。

③“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饮”是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饮酒。

④“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为”字是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对象。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孟子·梁惠王上》)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之:

②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加:

③王好战,请以战喻。以:

④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或:

⑤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于:

⑥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夺:

⑦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庠序:

⑧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斯:

2、对下列句子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①“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句中“直”通“特”。

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句中“颁”通“斑”。

③“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句中“未之有”是宾语前置句,即未有之。

④“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句中“检”应解释为检查。

⑤“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句中“发”应解释为离开。

⑥“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句中“岁”应解释为年。

古代汉语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 一、单项选择题: 1.“六书”名称最早见于 [ ] A.《左传》 B.《汉书》 C.《周礼》 D.《说文解字》 2.作为书面语的文言文,其基础是 [ ] A.先秦口语 B.两汉口语 C.先秦书面语 D.两汉书面语 3. 专门收集唐代以前各种古书注释的大型工具书是 [ ] A.《康熙字典》 B.《经籍籑诂》 C.《辞源》 D.《词诠》 4.列出“六书”细目,并且下了定义,做出了界说的是 [ ] A.《周礼注》 B.《汉书》 C.《左传》 D.《说文解字》 5.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考求本义的字典是 [ ] A.《康熙字典》 B.《说文解字》 C.《尔雅》 D.《正字通》 6.《诗词曲语辞汇释》的作者是 [ ] A.杨树达 B.张相 C.朱起凤 D.符定一 7.下列四组字中全是指事字的一组是 [ ] A.亦寸甘下 B.犬上本州 C.夕末刃及 D.朱又曰目 8.下列四组字中全是衬体象形字的一组是 [ ] A.页须瓜果 B.犬牢本州 C.夕末刃文 D.聿眉曰目 9.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 [ ] A.亦降甘下 B.犬信本州 C.牧末刃及 D.敝寇逐取 10.下面几个部首,可以表示房屋意义的是 [ ] A.宀 B.厂 C.示 D.邑 11.下列为古今字的一组是 [ ] A.泪淚 B.早蚤 C.後后 D.责债 12.“夫寒之于衣,不待輕煖”中“煖”是“暖”的异体字,其结构上的差别是 [ ] A.一为会意字,一为形声字 B.同是会意字,成分不同 C.同是形声字,形符不同 D.同是形声字,声符不同 13.下列为通假字的一组是 [ ] A.寶宝 B.村邨 C.无毋 D.竟境 14.汉字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主持推行的规范化字体是 [ ] A.小篆 B.楷书 C.大篆 D.隶书 15.被称为古汉字与今汉字分水岭的是 [ ] A.楷书 B.隶书 C.大篆 D.小篆 16.“缤纷”一词是 [ ] A.叠韵联绵词 B.双声联绵词 C.双声叠韵联绵词 D.音译外来词 17.下列四句中有偏义复词的是 [ ] A.苟富贵,无相忘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从左右,皆肘之 D.无羽毛以御寒暑 18.下面列举的词义变化的例子,其变化类型属词义缩小的一例是 [ ] A.色:臉色—颜色 B.汤:开水—菜汤 C.狱:案件—监狱 D.子:子女—儿子 19.“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句中“莫”的詞性是 [ ] A.副词 B.名词 C.形容词 D.无定代词 20.下面各句,“之”是结构助且用于主谓之间的是 [ ] A.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B.今陛下能得项籍之头乎 C.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 D.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大学古代汉语练习题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答案 练习四 一解释下列名词: 疏:古人给古书作注解时,除了解释古书原文(经)之外,还给前人的注作注解,这种经注兼释的注释就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 读为:古人注解古书常用的以本字说明假借字的训诂术语。其特点是,既注音又释义。 读若:古人注释字、词的术语,主要作用是注音,有时也用来说明假借字。 衍文:校勘学术语,也叫“衍字”,简称“衍”,是指古籍因传抄、刻印等误加的文字。 句读:古人读书,常在句末一个字的旁边加个点或圆圈,叫做“句”;在句中停顿处字的下面加一个点,叫做“读”。两者合称句读。 正义:又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是一种经注兼释的注释。义疏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出于思想统一和科举考试的需要,由官方以指定的注本为基础把经书的解说统一起来,这种新的注疏唐人称之为“正义”。 十三经注疏:宋代学者为了便于查阅,把儒家十三部经书的注和疏加上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刊成一部书,即《十三经注疏》。这十三部经书的注疏包括:《周易正义》(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正义)、《尚书正义》(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正义)、《毛诗正义》(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正义)、《周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礼记正义》(汉·郑玄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晋·杜预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汉·何休解诂,唐·徐彦疏)、《春秋谷梁传注疏》(晋·范宁集解,唐·杨士勋疏)、《论语注疏》(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孝经注疏》(唐玄宗注,宋·邢昺疏)、《尔雅注疏》(晋·郭璞注,宋·邢昺疏)、《孟子注疏》(汉·赵岐注,宋·孙奭疏)。 古文辞类纂:清代姚鼐编的一部古文选集,选录战国至清代的古文辞赋等,依据文体分为十三类:论辨类、序跋类、奏议类、书说类、赠序类、诏令类、传状类、碑志类、杂记类、箴铭类、赞颂类、辞赋类、哀祭类。所选古文大部分是应用文,而且多数选文社会意义不大。书首有序目,略述各类文体特点及其义例,书中并有评点,宣扬桐城派的文学观点。 二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带△的词或词组(教材引文下加△处,此处改为下加点): 1.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论语·侍坐》) 译文:怎么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 解词:安,疑问代词,怎么。 2.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庄子·逍遥游》) 译文:穿过云层,背负青天,然后计划着向南飞翔,将要飞到南海去。 解词:绝,动词,穿过。 图,动词,计划、谋划。

古代汉语试题6及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6)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古代汉语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2×10) 1、在古汉语中有许多谦词,如:辱、敝、孤等,除此之外,下列是谦词的有:() A 不谷 B 惠 C 令 D 陛下 2、许慎所谓“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指的是:()A 象形B 指事C 会意D 形声 3、从古汉语词汇复音化的语言现象分析下列句子的加点词,不属于联绵词的是:() A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B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C凡民有丧,匍匐救之D子慕予兮善窈窕 4、下列句中不属于判断句式的句子是:() A 制,严邑也。 B 是皆秦之罪也。 C 南冥者,天池也。 D 颖考叔为颖谷封人。 5、下列汉字中,形符相同的一组形声字是:() A 然煮烹烧 B 遵道建造 C 鄙阶阵都 D 物特牢牺 6、《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 A 贾逵 B 郑玄C许慎D 马融 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之“已”的用法或意义是:() A 动词“停止”B同“矣”,语气词。C 副词“已经”D 而已、罢了 8、下列几组字中属于异体字的有:() A 迹、跡 B 知、智 C 详、佯 D 沽、酤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属于意动用法的有:() A 王者贵乎?士贵乎?B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也。C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D 小国寡民 10、下列句子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是:() A姜氏何厭之有?B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C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D莫之夭阏者。 二、填空题(把正确的答案写在空格上)(1ⅹ10) 1、我国第一部专门解释词义的辞典是(),它共分十九篇,包括: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等等。 2、《老子》一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下篇《德经》,所以又称为()。 3、在《北冥有鱼》一文里,庄子运用()的艺术手法刻画了鲲鹏的高大形象,使之与渺小的斥鴳形成强烈对比。 4、词义引申的方式主要有链条式引申和()。 5、《诗经》的语言以()为主,兼用杂言,显得参差变化,错落有致,有一种形式美。 6、汉字产生的途径有记号和()。 7、“为酒甚美,縣帜甚高”的“縣”与()构成古今字。 8、《郑伯克段于鄢》这篇文章选自(),原书本无题目,这一题目是选者后来加的。 9、尽管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但它仍然是汉字的(),而不是源。 10、“離毁辱之非,堕先王之名者”的“離”与()构成通假字。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1×10) 1、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2、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3、寡人有疾,寡人好货。 4、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5、宋人有酤酒者。 6、泾以渭浊,湜湜其止。 7、多行不义,必自斃,子姑待之。8、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9、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10、水击三千里,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四、指出下列汉字属于“六书”中的哪种类型(1×10) 自:北:眉:上:莫:吠:雲:三:其:霜:

古代汉语练习题与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上册) 练习一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如:目、舟、鸟、手、网。 指事的主要特点是用记号指出事物的特点。如:亦、寸、本、刃、上。 会意的主要特点是组合两个以上的形体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如:从、北、莫、休、明。 形声的主要特点是由意符(也叫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意符表示意义畴,声符表示读音。如:吐、忙、胡、破、故。 关于转注,学术界看法还不一致。一般认为,它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同部,字义同源。如:考与老,呻与吟,讽与诵,空与窍,谀与谄,忧与愁等。它不是一种造字方法,而是一种释义条例。 假借的主要特点是有词无字,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示。如:“然”是“燃”的古字,本义是燃烧,后假借为代词“然”;“新”是“薪”的古字,本义是砍柴,后假借为新旧之“新”;“莫”是“暮”的古字,后假借为无定代词;“其”是“箕”的古字,本义是簸箕,后假借为代词;“而”本义是胡须,后假借为连词。

五什么是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了解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有什么意义?怎样辨别词的本义? 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由于汉语历史久远,我们所说的本义只能是有语言文字材料所证明的本义。所谓引申义,就是从本义发展、演化出来的意义,它是造成一词多义的根本原因。 了解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的重要意义是:其一,可以辨析古今词义的异同,精确地掌握词义。其二,可了解词义演变的不同情况及其规律,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其三,可详知一个词意义的古今演变情况,明白它为什么有这样的意义。其四,可以了解字形与意义、古义与今义的联系,理性地掌握词的意义。 辨析词的本义,首先要从分析字形入手。因为汉字的形体结构与意义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字形所反映出来的意义往往是其本义。这就需要了解字形演变的历史,特别要当心字体传讹的情形。其次,确定词的本义,还必须要有实际的语言资料加以证实。一般说来,一个字的字形所表现出来的意义与实际语言中作为词的意义相符合时,就是它的本义。必须把以上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较为准确地辨别词的本义。 六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属于六书的哪一类?根据字形判断它们在句子中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1.北山愚公长息.曰。(《列子·汤问》) 息,会意字,从自从心。“自”即“鼻”,古人认为心气必从鼻出,所以字形表示的本义是呼吸。此处是“叹息”义,为引申义。

古代汉语课后练习答案

练习一 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得部首: 丹(丶部) 之(丿部) 亚(二部) 常(巾部) 卍(十部) 受(又部) 严(口部) 隣(邑部) 巡(巛部) 希(巾部) 幽(幺部) 胡(肉部) 怡(心部) 攻(攴部) 书(曰部) 民(氏部) 煎(火部) 者(老部) 茁(艸部) 贰(贝部) 郊(邑部) 望(月部) 平(干部) 术(行部) 按:繁体字“隣”与“鄰”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与《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就是否一致?“行窳”得“行”读什么音? “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其中xíng、xìng、háng 、hàng就是一致得。《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得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行窳”得“行”读xíng。 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得虚词在句中得意义: 1.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列子?汤问》) 曾,副词,乃、竟。 2.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陶渊明《桃花源记》) 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水经注?巫山、巫峡》) 或,无定代词,有得。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水经注?巫山、巫峡》) 自,假设连词,苟、如果。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白居易《庐山草堂记》) 一,副词,皆、都。 四什么就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就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就是古人对汉字得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得理论总结。 象形得主要特点就是字形像它所表达得事物之形,就是以简单得线条把事物得轮廓或具有特征得部分描画出来。如:目、舟、鸟、手、网。 指事得主要特点就是用记号指出事物得特点。如:亦、寸、本、刃、上。 会意得主要特点就是组合两个以上得形体来表示一个新得意义。如:从、北、莫、休、明。形声得主要特点就是由意符(也叫形符)与声符两部分组成,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如:吐、忙、胡、破、故。 关于转注,学术界瞧法还不一致。一般认为,它得主要特点就是字形同部,字义同源。如:考与老,呻与吟,讽与诵,空与窍,谀与谄,忧与愁等。它不就是一种造字方法,而就是一种释义条例。 假借得主要特点就是有词无字,借用音同或音近得字来表示。如:“然”就是“燃”得古字,本义就是燃烧,后假借为代词“然”;“新”就是“薪”得古字,本义就是砍柴,后假借为新旧之“新”;“莫”就是“暮”得古字,后假借为无定代词; “其”就是“箕”得古字,本义就是簸箕,后假借为代词;“而”本义就是胡须,后假借为连词。 五什么就是词得本义与引申义?了解词得本义与引申义有什么意义?怎样辨别词得本义?所谓词得本义,就就是词得本来意义。由于汉语历史久远,我们所说得本义只能就是有语言文字材料所证明得本义。所谓引申义,就就是从本义发展、演化出来得意义,它就是造成一词多义得根本原因。 了解词得本义与引申义得重要意义就是:其一,可以辨析古今词义得异同,精确地掌握词义。其二,可了解词义演变得不同情况及其规律,提高阅读古文得能力。其三,可详知一个词意义得古今演变情况,明白它为什么有这样得意义。其四,可以了解字形与意义、古义与今义得联系,理性地掌握词得意义。

古代汉语第一册第一单元

古代漢語第一冊 第一單元文選 ?一、鄭伯克段于鄢 (1)孝子不匱,永錫爾類[注] 【注】見《詩經·大雅·既醉》孝子的孝沒有窮盡的,永遠把它(孝) 賜給你 (指孝子)的同類。匱kuì,盡。錫,賜,給輿。(P12) 既醉 既醉以酒,既饱以德,君子万年,介尔景福。 既醉以酒,尔殽既将,君子万年,介尔景明。 昭明有融,高朗令终,令终有俶,公尸嘉告。 其告维何,笾豆静嘉,朋友攸摄,摄以威仪。 威仪孔时,君子有孝子,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类维何,家室之壶,君子万年,永锡祚胤。 其胤维何,天被尔禄,君子万年,景明有仆。 其仆维何,釐尔女士,釐尔女士,从以子孙。 ?二、齊恒公伐楚 (2)無以縮酒[注](P13) 【注】沒有用來縮酒的東西。縮酒:滲酒,祭祀時的儀式之一:把酒倒在束茅上滲下去,就像神飲了一樣(依鄭玄說,見《周禮·甸師》注) 甸师,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三十人、徒三百人。 ?三、宮之奇諫假道 (3)皇天無親,惟德是輔[注](P18) 【注】所引《周書》早已亡逸,這兩句今見于偽古文《尚書·蔡仲之命》。大意是:上天對於人沒有親疏的不同,只是有德的人上天才保佑他。皇,大。輔:輔佐,這裡指保佑。 周书·蔡仲之命 蔡叔既没,王命蔡仲,践诸侯位,作《蔡仲之命》。 惟周公位冢宰,正百工,群叔流言。乃致辟管叔于商;囚蔡叔于郭邻,以车七乘;降霍叔于庶人,三年不齿。蔡仲克庸只德,周公以为卿士。叔卒,乃命诸王邦之蔡。王若曰:「小子胡,惟尔率德改行,克慎厥猷,肆予命尔侯于东土。往即乃封,敬哉!尔尚盖前人之愆,惟忠惟孝;尔乃迈迹自身,克勤无怠,以垂宪乃后;率乃祖文王之遗训,无若尔考之违王命。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同归于乱。尔其戒哉!慎厥初,惟厥终,终以不困;不惟厥终,终以困穷。懋乃攸绩,睦乃四邻,以蕃王室,以和兄弟,康济小民。率自中,无作聪明乱旧章。详乃视听,罔以侧言改厥度。则予一人汝嘉。」王曰:「呜呼!小子胡,汝往哉!无荒弃朕命!」 【譯文】 周公位居大宰、统帅百官的时候,几个弟弟对他散布流言。周公于是到达商地,杀了管叔;囚禁了蔡叔,用车七辆把他送到郭邻;把霍叔降为庶人,三年不许录用。蔡仲能够经常重视德行,周公任用他为卿士。蔡叔死后,周公便告诉成王封蔡仲于蔡国。 成王这样说:“年轻的姬胡!你遵循祖德改变你父亲的行为,能够谨守臣子之道,所以我任命你到东土去做诸侯。你前往你的封地,要敬慎呀!你当掩盖前人的罪过,思忠思孝。你要使自身迈步前进,能够勤劳不怠,用以留下模范给你的后代。你要遵循你祖父文王的常训,不要像你的父亲那样违背天命!“皇天无亲无疏,只辅助有德的人;民心没有常主,只是怀念仁爱之主。做善事虽然各不相同,都会达到安治;做恶事虽然各不相同,都会走向动乱。你要警戒呀!“谨慎对待事物的开初,也要考虑它的终局,终局因此不会困窘;不考虑它的终局,终将困穷。勉力做你所行的事,和睦你的四邻,以保卫周王室,以和谐兄弟之邦,而 第1頁第一單元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模拟题和答案

九、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大案 古代汉语试题(A) 一.填空题(每空2分,10空,共20分) 1.许慎六书“假借”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异体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字学家辨别汉字的本义主要依靠汉字的_________。 5.我国第一部字典是东汉许慎着的_________________。 6.判断句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作谓语。 7.上古汉语判断句很少用判断词_______来表示。 8.教材第一篇文章《郑伯克段于鄢》选自《十三经》中的_______。 9.“莫”的本义是______,“莫”的今字是________。 二.解释下列词语意义并指出词性(每题1分,共20题,共20分)1.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雉: 2.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诸: 3.一之为甚,其可再乎? 其: 4.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 5.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焉: 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克: 7.贼民之主,不忠。 贼: 8.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 殿: 9.虽然,必告不谷。 不谷: 10.晋侯问嗣焉,称解狐。 称: 11.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过: 12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 发: 13.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顾: 14.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秦必喜,罢兵去。 诚: 15.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 息: 16.君子于其言,无所茍而已矣。 茍:

古代汉语 课后习题答案18

1 1古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 练习五 四、分析下面两组句子中的对仗: 1.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王勃《滕王阁序》)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与“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双双相对,在句法结构上是主谓结构两两相对,即“北海虽赊”对“东隅已逝”,“扶摇可接”对“桑榆非晚”。词性上也基本上是相对的,即实对实(“北海”对“东隅”,“扶摇”对“桑榆”),虚对虚(“虽”对“已”,“可”对“非”),动对动(“赊”对“逝”,“接”对“晚”),静对静(“北海”对“东隅”,“扶摇”对“桑榆”)。 2.巡曾楹而空揜,抚锦幕而虚凉。(江淹《别赋》) 上下联的句法结构都是“而”字连接两个动词性结构。“巡曾楹”和“抚锦幕”是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空揜”对“虚凉”是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词性上是实词相对:动词对动词(“巡”对“抚”)、名词对名词(“曾楹”对“锦幕”)、形容词对形容词(“空”对“虚”);虚词相对:连词对连词(“而”对“而”)。 五、利用工具书查出下列典故的出处: 1.徐孺下陈蕃之榻。(王勃《滕王阁序》) 徐孺榻:《后汉书·徐稚传》:“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陈)蕃在鄙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后以徐孺榻表示对贤士的礼待。这里用来指洪州出人才。 2.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三径:东汉·赵岐《三辅决录·逃名》:“蒋诩,字元卿,舍中三径,唯羊仲、求仲从之游,皆挫廉逃名不出。”后因以三径代指隐士的家园,也指家园。 古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18

古代汉语 课后习题答案18 2 2 六、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修辞方式: 1.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诸葛亮《出师表》) 并提:“侍中”指郭攸之、费祎,“侍郎”指董允,并提为“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 代称:“良实”本都是形容词,这里指代贤良诚实的人,是以事物特征代本体。 2.将军身被坚执锐。(《史记·陈涉起义》) 代称:“坚”代“坚固的铠甲”,“锐”代“锐利的武器”,是以性质代本体。 3.鳏寡不闻犬豕之食,茕独不见牛马之衣。(《洛阳伽蓝记·王子坊》) 对偶:即“鳏寡不闻犬豕之食”对“茕独不见牛马之衣”。 互文:“鳏寡”与“茕独”、“不闻犬豕之食”与“不见牛马之衣”文义互相补充。 引用:改引董仲舒语:“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语见《汉书·食货志上》。 比喻:“犬豕之食”比喻食物粗劣,“牛马之衣”比喻衣着粗劣破旧。 4.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从上雍,恐卒然不可为讳。(司马迁《报任安书》) 委婉:“不测之罪”,这里指死罪;“不可为讳”,这里指任安被处死刑。 省略:“仆又薄从上雍”句省略述语“之(到……去)”,即“仆又薄从上之雍”。 5.故有志深轩冕,而泛咏皋壤。(《文心雕龙·情采》) 代称:“轩冕”代称官爵,“皋壤”代称隐者居住之地。 引用:“皋壤”见《庄子·知北游》:“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 6.未尝不心游目想,移晷忘倦。(萧统《文选序》) 倒置:“心游目想”是“目游心想”的倒置。 代称:以“目游心想”指代读书,以“移晷”指代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 7.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我国古代汉语第一册期末试题与答案

古代漢語試題(A) 一.填空題(每空2分,10空,共20分) 1.許慎六書“假借”的定義__本無其字,依聲託(托)事__。 2.本義__詞的本來意義,但不一定都是原始意__。 3.異體字__音義完全相同而形體不同的字__。 4.文字學家辨別漢字的本義主要依靠漢字的__字形_。 5.我國第一部字典是東漢許慎著的_《说文解字》_。 6.判斷句是以__名词或名词性词组_作謂語。 7.上古漢語判斷句很少用判斷詞__是_來表示。 8.教材第一篇文章《鄭伯克段于鄢》選自《十三經》中的_《左传》__。 9.“莫”的本義是(暮)傍晚_,“莫”的今字是_暮_。 二.解釋下列詞語意義並指出詞性(每題1分,共20題,共20分) 1.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雉:長三丈,高一丈。量詞 2.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諸:這事到(之於)。兼詞 3.一之爲甚,其可再乎? 其:难道,语气词 4.行之往來,共其乏困。 行:外交使者。名詞 5.必死是間,餘收爾骨焉。焉:到那(於之)。兼詞 6.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克:能夠。助動詞 7.賊民之主,不忠。 賊:殺害。動詞。 8.此車一人殿之,可以集事。殿:鎮守。動詞。 9.雖然,必告不穀。 不穀:我。謙詞。 10.晉侯問嗣焉,稱解狐。稱:推荐。動詞。11.於是乘其車,揭其劒,過其友。過:拜訪。動詞。12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後,書未發。 發:打開。動詞。 13.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 顧:囬頭看。動詞。 14.趙誠發使尊昭王為帝,必喜,罷兵去。 誠:如果。(假設)連詞。 15.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 息:兒子。名詞。 16.君子於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茍:隨便、隨意。形容詞。 17.齊人歸女樂,季桓子受之。 歸:饋(贈送)。動詞 18.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弟之義。 庠序:學校。名詞。 19.後稷教民稼穡,樹藝五穀。 藝:種植。動詞。 20.徴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徴:表現,显露。動詞。 三.指出下列句子類型,如判斷句、賓語前置句、被動句等(每題1分,20題,共20分) 1.彼者,棄禮義而上首功之國也。判断句 2.制,嚴邑也。判断句 3.虢,虞之表也。判断句 4.吾乃梁人也。判断句 5.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判断句 6.百乘,顯使也。判断句 7.郤克傷於矢。被动句 8.君能補過,袞不廢也。被动句 9.故不能推車而及。被动句 10.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被动句11.君何患焉?賓語前置句 12.許子奚爲不自識?賓語前置句 13.日月逝矣,歲不我與。賓語前置句 14.氏何厭之有?賓語前置句 15.“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其是之謂乎?賓語前置句 16.爾貢苞茅不入,無以縮酒,寡人是征。賓語前置句 17.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宾语前置 18.楚國方城以爲城,漢水以爲池。賓語前置句 19.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賓語前置句 20.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賓語前置句 四.指出下列句子中所活用的詞(如果有多個全部指出),並解釋詞義(每題2分,10題,共20分) 1.晉靈公不君。君:名詞用作動詞。行君道 2.從左右,皆肘之。肘:名詞用作動詞。用肘擊 3.鄂侯爭之急,辯之急,故脯鄂侯。脯:名詞用作動詞。做成幹肉。

古代汉语胡安顺第一单元思考与练习答案

第一单元练习题 一、请说明下列工具书之间的差别。 (1)字典与词典。 字典主要是以解释单个字的形、音、义为出发点的。“字典”一词出现在《康熙字典》问世以后,在此之前,凡是解释汉字形、音、义的书,都笼统地称为字书。 词典是以词为解释对象的工具书。词典的类型有多种,如普通词典、专科词典、分类词典。 (2)类书与政书。 类书是一种分类汇编各种资料的工具书。其体例都是先分大类,后标子目,各种材料类聚于子目之下。类书的内容无所不包,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成为类书的大类或子目,所以有人将其比作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政书是记载历代政治经济、典章制度沿革变化的书籍。政书原本是一种历史着作,由于其中集中记载了典章制度,具有资料汇编的性质,人们就当做工具书来使用了。政书的特点是分门别类地加以叙述。一种典制系统是一个门类,每个门类之下再区分子目,与一般类书相同,只是一般类书门类子目无所不包,而政书的门类子目一般局限在典章制度的范围内。 (3)“十通”与会要、会典。 “十通”是通记历代典制的十部政书的总称,包括《通典》、《通志》、《文献通》等十部书。 会要、会典都属于断代政书。 (4)会要与会典。 会要以事类为纲,分门别类地记载一代典章制度;会典则一般以官署机构为纲,重点记述国家政令、官吏职掌,汇编有关事例。前者以类相从,后者以官统事。 二、常见的字典、词典中标出古音的主要有哪几部指出其标古音的方法。 常见的字典、词典中标出古音的有以下几部,其标音方法如下所述; (1)《说文解字》。部分字用“读若”这一术语注出了读音。 (2)《康熙字典》。其释字体例是先列本音本义,再列别音别义。注音以罗列《唐韵》、《广韵》、《集韵》、《韵会》、《洪武正韵》等古代韵书中的反切为主,辅以直音。 (3)《中华大字典》。在注音上,它以《集韵》的反切为准,每音只加一个反切,《集韵》中没有的字,再用《广韵》或其他韵书中的反切。反切之后加注直音和平水韵韵目。 (4)《汉语大字典》。其中对每个字,依次注出了今音、中古音和上古音。如一字多音则分列。其中,今音用汉语拼音字母标注;中古音用《广韵》或《集韵》的反切标注,同时表明声、韵、调;上古音只标韵部,采用的是近人考订的古韵三十部。 (5)《王力古汉语字典》。注音中不仅标出了上古的韵部,同时标出了中古的韵部、声母和声调。 (6)《辞源》。其注音同时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标注今音,用《广韵》的反切标注中古音,同时标出了中古的声调、韵部和声母。 (7)《汉语大词典》。单字的注音分为二段式:用汉语拼音字母注现代音,用《广韵》的反切标注中古音,同时标明声调、韵部和声母。凡产生于近代的字,一律依近代韵书、字书中的反切标音,只标明声调和韵部,不标声母。 (8)《中文大辞典》。注音先列反切,后列平水韵目,最后列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

古代汉语(四练习题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四)练习题一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纪传体,司马迁,八书、世家。裴骃集解、司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 2.32.30 3.发音部位 1.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 2.吕不韦,纪,论,览,八览 3.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 1.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 2.吕不韦,纪,论,览,八览 3.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 1.战国末期,吕不韦,纪,论,览,八览,吕览 2.32.30 3.发音部位 二.选择题 ADCBBCADDA 三.概念题 1.按照韵尾的不同,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大类。一类是以元音收尾或没有韵尾的,叫“阴声韵”. 2.古无轻唇音,即上古时没有轻唇音“非、敷、奉、微”,中古时的轻唇音“非、敷、奉、微”来自于“帮、滂、并、明”,由清代学者钱大昕提出。 3.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使用“貌”字时,被释的词往往是表示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的形容词 4.这个术语一般是用来注音,但有时也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 5.所谓拗救,就是指在律诗的一个句子中,本该用平声的地方却用了仄声,然后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平声,以便补救。 1.按照韵尾的不同,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大类。一类是以鼻辅音[-m]、[-n]、[-?]收尾的,叫“阳声韵”; 2.我国传统语音学按发音部位的不同,把声母分为: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五类,这就是音韵学上所谓的“五音”。 3.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使用“貌”字时,被释的词往往是表示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的形容词 4.正义:即注解经书而得义之正。唐人称“义疏”为“正义”,义疏即取疏通经注意义的意思。 5.所谓“粘”,指一首律诗中相邻两联的上联对句和下联出句的第二字平仄必须相同。所谓“对”,是指一首律诗中同一联内的出句和对句的平仄必须相反。 1.按照韵尾的不同,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大类。一类是以清塞音[-p]、[-t]、[-k]收尾的,叫:“入声韵”。 2.叠韵:双声是古汉语中常见的语音现象,就是两个字的韵相同。

古代汉语试题以及答案

《古代汉语》模拟试卷一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站点:_________ 姓名:学号:成绩: ___ 一、选择题(共20分) (以下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里) 1、1、下列各组字,都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 ) A、條倍脩休 B、特牧福祈 C、盆簋益孟 D、颖颍顿颈 2、2、下列各组字属于通假字的一组是( D ) A 说——悦 B 矜——鳏 C 歌——謌 D 昏——婚 3、3、下列各组字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A ) A 遁——遯 B 脩——修 C 辟——避 D 罢——疲 4、4、下列句子,有疑问代词做介词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 C ) A A 姜氏何厌之有? B B 敢问何谓也? C C 谁为为之?孰令听之? D D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5、5、下列句子,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一句是(D) A A 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B B 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C C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D D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6、6、下列句子,具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一句是(A ) A A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B B 从左右,皆肘之。 C C 乃幽武,置大窖,绝不饮食。 D D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7、7、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一句是( B) A A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B B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C C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D D 盍各言尔志? 8、8、下列句子,“于”为介词引进行为主动者的一句是(B ) A A 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B B 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C C 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

古代汉语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 选择题: 1.下面几种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成熟的隶书产生于秦代。 B.行书是由楷书发展而成的。 C.小篆的产生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D.汉字由篆书到隶书的变化叫“隶变”。 2.下列四组字中全是指事字的一组是() A.亦、寸、甘、下B.犬、上、本、州 C.夕、末、刃、及D.未、又、曰、目 3.“太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中,“兵”的词义保留在下列成语中的是()A.先禮后兵B.窮兵黷武C.短兵相接D.兵不厭詐 4.以下各项关于词义变化的例子,属于词义扩大现象的一项是() A.獄:原义为“案件”,引申为“监狱”。 B.丈夫:原义为“成年男子”,引申为“女子的配偶”。 C.臭:原义为“气味”,引申为“难闻的气味”。 D.裁:原义为“裁衣”,引申为“裁断,裁决”。 5.下列各句中的“也”,用在句中表示提顿语气的一句是() A.寡人之於國也,盡心为耳矣 B.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奚谷,不知地之厚也。 C.吾所欲者土地也,非斯言所謂也。 D.故言有召禍也,行有招辱也。 6.下列句子,含有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的一句是() A.脩道而不貳,则天下能禍。C.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 C.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D.沛公旦欲從百餘騎來見項王。 7.以下韵书中,作为近体诗押韵所遵循的诗韵、由南宋人根据唐诗用韵情况归并而成的一部是() A.《切韵》B.《廣韵》C.《平水韵》D.《中原音韵》 8.下列句子中,“以”作连词,表示后一动作是前一动作的目的或结果的一句是( ) 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不忍殺之,以賜公。 信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 9.下列句子中,属于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 許子奚爲不自織? 沛公安在? 且焉置土石? 臣實不才,又誰敢怨? 10.下列句子“責”用本义的一句是 亦恐二世誅之,故欲以法誅將軍以塞責。 責畢收,以何市而反?

古代汉语复习题及答案填空1古代汉语是指以前历代的汉语答

古代汉语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 1、古代汉语是指以前历代的汉语 答:五四以前 2、汉语自代就有了比较完整的书面语 答:商 3、古代书面语包括和两种形式 答:文言文、古白话 4、文言文是指 答:在先秦口语基础上形成的古代汉语书面语 5、古白话是指以来在北方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跟当时比较接近的一种书面语。 答:六朝、口语 6、古白话的代表作品有、、、等。 答:《朱子语类》《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 7、世界上最早的语法著作是公元前五世纪的。 答:《解释》 8、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语法著作是《》。 答:《笺书》(《班尼尼语法》) 9、古汉语中能够动化的名词包括。 答:事物名词,方位名词以及定名结构 10、古汉语中特殊的动宾关系包括、、。 答:使动、意动、为动 11、使动用法的本质就是。 答:动词对它的宾语含有致使性 12、意动用法的本质就是。 答:表示主语对宾语的认识和估计 13、为动用法的本质就是。 答:动词对宾语含有一种服务的性质 14、古代汉语的代词可以分为、、、四类,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无定代词。 二、简答题 古代汉语被动句的“于”字句和“被”字句中,“于”是否等同于“被”?为什么? 古代汉语被动句中的“见”字句和“被”字句中,“见”是否等同于“被”?为什么? 汉语语法学产生迟缓的主要原因是为什么? 词的兼类和词的活用有什么区别? 古代汉语中人称代词在整体上和现代汉语人称代词相比,有什么不同? 古代汉语中他称代词的不成熟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古代汉语为什么主语省略的现象那么多? 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 举例说明谦敬副词的特点。 举例说明现代汉语的“们”和古代汉语的“等”、“辈”、“曹”、“侪”有何区别。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并说明其活用方式。 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 戚夫人注,上曰:“为我楚舞,事为若楚歌”。

2020年整理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复习提纲.pdf

学海无涯 古代汉语复习提纲 一、文选 (一)《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烛之武退秦师晋灵公不君齐晋鞌之战楚归晋知茔祁奚荐贤子产不毁乡校 (二)《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赵威后问齐使江乙对荆宣王 (三)《礼记》:大同 复习要求: 1、所有文章要能逐句翻译、并能解释句中的重点词、文中的重点句; 2、识别其中的通假现象,即指出通假字并写出对应的本字。 3、齐桓公伐楚祁奚荐贤大同要求能够背诵(即默写) 二、通论 (一)汉字 1、什么是“六书”?它是如何分类的?象形自与指事自如何区分?形声自与会意字如何区分?前四书与后两书如何区分? 2、举例说明什么是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三者如何相区分? 3、《说文解字》是一部什么样的书?作者是谁?什么时代的人?此书共收字多少? 4、《说文解字》是怎样解说一个字的?先说什么?后说什么? (二)汉语中的词 5、可以将汉语的词按照哪些角度作不同的分类? 6、举例说明什么叫单音词、复音词、单纯词、合成词? 7、举例说明单纯词又可细分为哪几类? 8、举例说明合成词又可细分为哪几类? 9、举例说明如何区分古汉语中的同义词? 10、举例说明古汉语中的代词又可细分为哪几类? 11、在王力的语法系统中,“者”、“所”属于什么词?它们与一般代词有何不同之处? 12、如何区分“者字结构”和“所字结构”? 13、什么是谦称和尊称?古书中有哪些常见的谦称和尊称? (三)词类活用知识 14、什么叫词类活用?主要有哪几类词存在着词类活用现象? 14、什么叫动词的使动用法?它与动词的一般用法有什么不同? 15、什么叫名词的使动用法? 16、什么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17、什么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18、什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9、什么叫名词直接作状语?怎样区分名词是作主语还是作状语? 20、名词作状语又可细分为哪四种情况?试举例说明。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特别是词义的发展和演变

大学《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大学《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一、选择题1、下列字具有相同义符的一组是(A)A、條脩倏修B、福视神祈C、脾胡肺胃 D、颖颍顿颈2、下列字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D)A信——伸B遁——遯C说——悦D距——拒3、下列各组字属于通假字的一组是(C)A矜——鳏B歌——謌C辟——避D昏——婚4、下列句子,属于疑问代词做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B)A姜氏何厌之有?B敢问何谓也?C夫执舆者为谁?D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5、下列句子具有形容词用作意动用法的一句是(D)A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B上帝临女,无贰尔心。C恕思以明德,则令名载而行之。D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6、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一句是(C)A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B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C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D盍各言尔志?7、下列句子,属于被动句式的一句是(B)A象有齿以焚其身。 B 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 C 空自苦无人之境,信义安所见乎。D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8、下列句子为判断句的一句是(B)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B是非君子之言也。C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D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9、下列句中,“于”引进比较对象的一句是(D)A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B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C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0、下列句子,属于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工具的一句是(C)A惠等哭,舆归营。B文人相轻,自古而然。C收族陵家,为世大戮。 D 君为我呼入,吾将兄事之。二、填空题(共20分)1、《说文解字》的编排方式是按照部首,全书共分540个部首。2、《经传释词》的作者是王引之。3、近人张相所编,汇集唐宋元明清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语辞并加以解释的一部工具书是《诗词曲语辞汇释》。4、古书旧注中见到“东,德红切”的注解,这是采用了反切的注音方法,其中“东”和“红”两字在语音上具有叠韵的关系。4、根据“四书”分析,“綱”字的构造类型是形声,本义是鱼网上的总绳。5、根据“四书”分析,“亦”字的构造类型是指事,本义是腋窝。6、《说文解字叙》关于“六书”中的“象形”的解释是象形字的结构特点是依样画葫芦,即许慎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7、从造字结构分析“之”字的本义,可以知道在“姜氏欲之,焉辟害”句中,“之”用的是它的假借义;至于在“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句中,“之”字用的是它的本义。8、在《左传?子产说范宣子轻币》“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句中,“之”的词性是代词,其语法功能是复指前置宾语无贿无令名。9、在“文以五月五日生”句中,“以”的词性是介词,其语法作用是表示凭借某种原因。10、在“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句中,“与”的词性是介词,其语法作用或意义是介进动作行为的服务对象。11、在“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句中,“其”的词性是代词。三、释词题(共30分)(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20分)1、收族陵家,为世大戮。戮:羞耻2、愿无伐善,无施劳。伐:夸耀3、载玄载黄,我朱孔阳。阳:鲜明4、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贿:财物5、有先君之明与先大夫之肃,故捷。肃:敏捷6、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焚:毁灭7、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物故:死亡,“物”通“殇”,死8、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绝:穿过9、惟天为大,惟尧则之。则:效法10、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贳:赦免,宽大(二)说明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词性和意义,如无实在意义,则说明其语法作用(共10分)(1)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莫:莫:否定性无定代词没有谁没有什么(2)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所以:介词“以”和辅助性代词“所”结合构成的习惯格式表示用来……的方式、手段(3)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乎:表示处所(4)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为:介词在被动句中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被”。(5)吾孰与徐公美?孰与:疑问代词“孰”和介词“与”组合,表示比较,“哪一个更”。四、古文标点题(共10分)给下面一段短文加上新式标点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

古代汉语练习题答案

古代汉语(1)练习题答案 练习题一 一、论述题 1、什么叫宾语前置论述古汉语中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并举例分析说明。 宾语在谓语后面,这是古今汉语的一般句式。但古代汉语中在一定的条件下,宾语可以放在动词谓语或介词的前面(2分) . 主要有四种情况: (1)、疑问代词作宾语时。疑问代词可以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时前置. 如《孟子·滕文公上》:“‘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奚冠,即“冠奚”,戴什么帽子的意思)。 (2)、否定句里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前,宾语前置。 如《左传·宣公元年》:“我无尔虞,尔无我诈。”(无尔虞,即“无虞尔”,不欺骗你;无我诈,即“无诈我”,别欺诈我;现在的“尔虞我诈”就是这种用法。) - (3)、用助词“是”、“之”“焉”把宾语提前。即将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前,在宾语和动词或介词之间插进助词“是”、“之”、“焉”等。 如《墨子·公输》:“宋何罪之有” (4)、介词“以”的宾语提前。 如《左传·僖公四年》:“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此道题20分,概念2分,下面四点中每点的理论部分3分,每个例子分,若只举例不分析给1分) 2、什么是隶变论述隶变对汉字结构的影响,并举例分析说明。 隶变是指隶书对汉字形体的改变.汉字的隶变使汉字由象形的音节表意文字阶段,过渡到符号的音节表意文字阶段,彻底地改变了古汉字的象形面貌,进一步声化和符号化(2分)。最重要的标志是: 1、改曲为直(2分):把曲折婉转的线条变成了点、横、直、撇、捺、挑、钩的笔画,极大地摆脱了线条的束缚,整个字体方正平直,棱角鲜明,成了不象形的象形字(2分)。例子(2分) 如: “大”小篆中“横”还是一条象人双臂连在一起的弯曲的弧线,到隶书中变成平直的横.(2分) (只列出例子不分析扣1分,下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