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检体诊断学名词解释汇总

检体诊断学名词解释汇总

检体诊断学名词解释汇总
检体诊断学名词解释汇总

1、嗜睡(somnolence):是最轻的意识障碍,是一种病理性倦睡,患者进入持续的睡眠状态,可以被唤醒,并能正确回答和做出各种反应,但当刺激去除后很快又再入睡。

2、意识模糊(confusion):是意识水平轻度下降,较嗜睡为深的一种意识障碍。患者能保持简单的精神活动,但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能力发生障碍。

3、昏睡(stupor):是接近于不省人事的意识状态。患者处于熟睡状态,不易唤醒。虽在强烈的刺激下(如压迫眶上神经,摇动患者身体等)可被唤醒,但很快又再入睡。醒时答话含糊或答非所问。

4、昏迷(coma):是严重的意识障碍,表现为意识持续的中断或完全丧失。按其程度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轻度昏迷:意识大部分丧失,无自主运动,对声、光刺激无反应,对疼痛刺激尚可表现出痛苦的表情或直系退缩等防御反应。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眼球运动、吞咽反射等可存在。二、中毒昏迷:对周围事物及各种刺激均无反应,对剧烈刺激可出现防御反射。角膜反射减弱,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眼球无转动。

三、深度昏迷:全身肌肉松弛,对各种刺激反应全无,深浅反射均消失。

心源性水肿与肾源性水肿的区别

肝源性水肿(hepatic edema):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主要表现为腹水,也可首先出现踝部水肿,逐渐向上蔓延,而头,面部及上肢常无水肿。门脉高压正、低蛋白血症、肝淋巴液回流障碍、继发醛固酮增多等因素是水肿与腹水形成的主要机制。肝硬化在临床上主要有肝功能衰退和门脉高压两方面表现。

腹痛的机制可分为以下三种

1、内脏性腹痛:是腹内某一器官的痛觉信号由交感神经传入脊髓引起,其疼痛特点为:(1)疼痛部位不确切,接近腹中线(2)疼痛感觉模糊,多为痉挛、不适、钝痛、灼痛;(3)常伴恶心、呕吐、出汗等其他自主神经兴奋症状。

2、躯体性腹痛:是由来自腹膜壁层及腹壁的痛觉信号,经体神经传至脊髓神经根,反映到相应脊髓节段所支配的皮肤所引起,特点(1)定位准确,可在腹部一侧(2)程度剧烈而持续(3)可有局部腹肌强直(4)腹痛可因咳嗽、体位变化而加重

3、牵涉痛:指内脏性疼痛牵涉到身体体表部位,即内脏痛觉信号传至相应脊髓节段,引起该节段支配的体表部位疼痛。特点是定位明确,疼痛剧烈,有压痛、肌紧张及感觉过敏。

强迫坐位,又称端坐呼吸(orthopnea),患者坐于床沿上,以两手置于膝盖获或扶持床边。该体位便于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加大膈肌活动度,增加肺通气量,并减少回心血量和减轻心脏负担。见于心、肺功能不全者。

常见的胸廓外形改变:

1.桶状胸(barrel chest):为胸廓前后径增加,有时与左右径几乎相等,甚至超过左右径,故呈圆筒状,肋骨的斜度变小,其与脊柱的夹角常大于45度,肋间隙增宽且饱满,腹上角增大,且呼吸时改变不明。见于严重肺气肿的患者,亦可发生于老年或矮胖体型者。

2.脊柱后突,脊柱畸形引起的胸廓改变,严重者因脊柱前凸、后凸或侧凸,导致胸廓两侧不对称,肋间隙增宽或变窄。胸腔内器官与表面标志的关系发生改变。严重脊柱畸形所致的胸廓外形改变可引起呼吸、循环功能障碍。常见于脊柱结核。

3.漏斗胸:胸骨剑突处显著内陷,形似漏斗

4.鸡胸:胸廓的前后径略长于左右径,其上下距离较短,胸骨下端常前突,胸廓前侧壁肋骨凹陷。

浮髌试验:患者取平卧位,下肢伸直放松,医师一手虎口卡与患者髌骨上极,并加压压迫髌骨上囊,使关节液集中于髌骨底面,另一手示指垂直按压髌骨并迅速抬起,按压时髌骨与关节面有碰触感,松手时髌骨浮起,即为浮髌试验阳性,提示有中等量以上关节积液(50ml)。

病理反射:

反射一样,用竹签沿患者足底外侧缘,由后向前至小趾近根部并转向足石Babinski征:取位与检查1、

内侧,阳性反应为母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Babinski。Oppenheim征:检查者用拇指及示指沿患者胫骨前缘用力由上向下压滑,阳性表观同2、。Gordon征:检查时用手以一定力量扭住腓肠肌,阳性表现同Babinski3、征是最典型的病理反射。以上三种体征临床意义相同,其中Babinski1胸髓7节-4、Hoffmann征:通常认为是病理反射,但也有认为是深反射亢进的表现,反射中枢为颈髓节。检查者左手持患者腕部,然后以右手中指与示指夹住患者中指并稍向上提,使腕部处于轻度过度拉伸。以拇指迅速弹刮患者的中指指甲,引起其余四指掌曲反应则为阳性。脑膜刺激征颈强直:患者仰卧,检查者以一手托住患者枕部,另一手置于胸前作屈颈动作,如这一被动屈颈检查1、时感觉到抵抗力增强,即为颈部阻力增高获颈强直。在出外颈椎或颈部肌肉局部病变后,即可认为有脑膜刺激征。征:患者仰卧,一侧下肢髋、膝关节屈直或呈直角,检查者将患者小腿抬高伸膝。正常人膝关Kernig、 2 度。如伸膝受阻且伴疼痛与屈肌痉挛,则为阳性。节可伸达135征:患者仰卧,下肢伸直,检查者一手托起患者枕部,另一手按其胸前。当头部前屈时,双Brudzinski、 3 髋与膝关节同时屈曲为阳性。

内体温24h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残留热(continued fever):是指体温恒定的维持在1.

℃。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波动范围不超过1℃,内波动幅度大于239℃以上,波动幅度达,24h2.弛张热(remittent fever):又称败血症热,提问常在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intermittent fever)3.间歇热(可持续一天至多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体温逐渐上升达到39undulant fever)4.波状热(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常见于布氏杆菌病。℃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39fever):体温急剧上升至5.回归热(recurrent

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可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等。: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6. 性胸膜炎。: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发热(fever7.

范围。):喉及喉部以下的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腔咯出。8.咯血(hemoptysis ):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改变的一种表现。9.发绀(cyanosis:一种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或心慌感,当心率加快时感到心脏跳动不适,心率缓)palptitation10.心悸(慢时则感到搏动有力。心悸时,心率可快可慢,也可有心律失常,心率和心律正常者亦可有心悸。:上消化道疾病,或全身性致病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常伴有)呕血(hematemesis11. 黑便,严重时可有急性周围循环衰竭。一般检查

1.生命征(vital sign);是评价生命活动存在与否及其质量的指标,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为体格检查时必须检查的项目之一。

2. 热型;许多发热性疾病时,体温曲线的形状可有一定规律性,称为热型。

3. 嗜睡(somnolence);是一种轻度的意识障碍。患者呈病理性持续睡眠状态,经刺激可唤醒,醒后能回答问题,能配合体格检查。刺激停止后又复入睡。

4. 意识模糊(confusion);是一种较嗜睡更重的意识障碍。患者虽能保持简单的精神活动,但对周围事物的刺激判断能力下降,出现定向力障碍,常伴有错觉和幻觉,思维不连贯。

5. 昏睡(stupor);是一种较严重的意识障碍。须强烈刺激方能唤醒,但很快又入睡。醒时回答问题含糊不清或答非所问,昏睡时随意运动明显减少或消失,但生理反射存在。

6. 谵妄(delirium);是一种以兴奋性增高为主的急性脑功能活动失调状态,其特点为意识模糊,定向力丧失伴有错觉和幻觉,烦躁不安,言语紊乱。可见于急性感染的发热期、颠茄类药物中毒、肝性脑病及中

枢神经系统疾病等。);病人不能自己调整和变换肢体和躯干的位置,见于极度衰弱和意识丧7. 被动体位(positive position 失者病人被迫采取的某种体位,称强迫体位。)8. 强迫体位(compulsive position;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苦,);走路时左右摇摆如同鸭步,见于佝楼病、大骨节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蹒珊步态(waddling gait9.

先天性双侧髋关节脱位等。);只有局部皮肤颜色变化,既不高起皮面也无凹陷的皮肤损害,见于斑疹伤寒、丹斑疹(maculae10.

毒、风湿性多形性红斑等。);是一种较小的实质性皮肤隆起伴有颜色改变的皮肤损害,见于药物疹、麻疹、猩红丘疹(papules1.

热、湿疹等。maculopapulae);在斑疹的底盘上出现丘疹为斑丘疹,见于猩红热、风疹及药疹等。2. 斑丘疹()、圆形斑疹,压之退3mm);常于胸腹部出现的一种鲜红色、小的(直径多为3. 玫瑰疹(roseolas2~色。这是对伤寒和副伤寒具有重要诊断价值的特征性皮疹。);又称风团,是局部皮肤暂时性的水肿性隆起,大小不等,形态不一,颜色苍白或urticaria4. 荨麻疹(淡红,消退后不留痕迹,是皮肤速发型变态反应所致,见于异性蛋白性食物、药物或其他物质过敏、虫咬伤等。者,称为瘀点。5. 瘀点(petechia);皮下出血斑点直径<2mm 者,称为紫癜。);皮下出血斑点直径径为3~5mm6. 紫癜(purpura ecchymosis瘀斑();皮下出血斑点直径>5mm者,称为瘀斑。7.

8. 血肿;片状出血伴皮肤显著隆起者称为血肿。9. 蜘蛛痣(spider angioma);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血管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病,形似蜘蛛,称为蜘蛛痣10. 肝掌;慢性肝病患者的大、小鱼际及指腹处,皮肤常发红,加压后褪色,称为肝掌。水肿(edema);皮下组织的细胞内及组织间隙内液体积聚过多称为水肿。1.

淋巴结;左侧锁骨上窝出现大而坚硬无压痛的淋巴结,应考虑胃癌或食管癌的转移所致。此处2. Wirchow 为胸导管进入颈静脉的入口,这种肿大的淋巴结称为Wirchow淋巴结,为胃癌、食管癌转移的标志。体型(habitus);是身体各部发育的外观表现,包括骨骼肌肉的成长与脂肪分布状态等。3.

mitral facies);面色晦暗,双颊紫红,口唇轻度发绀,见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4. 二尖瓣面容();面圆如满月,皮肤发红,呈多血质表现,常有座疮,唇可有小须。见于库满月面容(moon facies5.

cushing syndrome)及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患者。欣综合征();病人行走过程中,因下肢突发性酸痛,软弱无力,而被迫停间歇性破行(intermittent claudication6.

止行进,需小憩后方能继续走动。见于高血压、动脉硬化病人。)起步困难,起步后小步行走,双脚擦地,身体前倾,越走越快,有难以止festinating gait7. 慌张步态();是医.体格检查(physical examination步之势,双上肢缺乏摆动动作,见于震颤麻痹。基本检查法1生运用自己的感官或

借助于简便的检查器具(如体温表、血压计、叩诊锤、听诊器、检眼镜等)来了解和评估机体健康状况的一系列最基本的检查方法。);通过体格检查提出的临床判断称为检体诊断。2. 检体诊断(physical diagnosis );是以视觉来观察患者全身或局部表现的诊断方法。3. 视诊(inspection );是应用触觉来判断某一器官特征的一种诊法。4. 触诊(palpation);是用手指叩击身体某部表面,使之震动而产生音响,经传导至其下的组织器官,.叩诊(percussion.5然后反射回来,被检查者的触觉和听觉所接收,根据震动和音响的特点可判断被检查部位的脏器有无异常的一种方法。)听诊是医师根据病人身体各部分发出的声音判断正常与否的一种诊断方法胸部检auscultation6. 听诊(查1. Louis角,胸骨柄与胸骨体交接处向前突起而形成的夹角,即为胸骨角(sternal angle),又称Louis角。恰为胸骨与第2肋软骨连接处,为在前胸部计数肋骨顺序的标志。此处也是气管分叉.心房上缘及上.下纵隔的交界部位。

2. 锁骨中线(midclavicular line):为通过锁骨的肩峰端与胸骨端两者中点的垂直线。即通过锁骨中点向下的垂直线,左右各一条。

3. 腋前线(anterior axillary line):为通过腋窝前皱襞沿前侧胸壁向下的垂直线,左右各一条。

:为通过腋窝后皱襞沿后侧胸壁向下的垂直线,左右各一条。(posterior axillary line)腋后线4.

:为双臂下垂时通过肩胛下角与后正中线平行的垂直线,左右各一条。肩胛线(scapular line)5.

为两肩胛骨内缘之间的区域。后正中线将此区分为左右两部。interscapular region):肩胛间区(6.

7肩胛下角:肩胛骨的最下端称为肩胛下角。被检查者取直立位两上肢自然下垂时,肩胛下角可作为第7.

胸椎的水平。此可作为后胸部计数肋骨的标志。8肋骨水平的标志,或相当于第8或第肋骨与脊柱构成的夹角称为肋脊角。此前为肾脏和输尿管所在12肋脊角(costospinal angle):由第8.

的区域。:胸膜腔内每侧的肋胸膜与膈胸膜于肺下界以下的转折处称为肋膈窦,(sinus phrenicocostalis)9. 肋膈窦约有两三个肋间高度。由于其位置低,当深吸气时也不能完全被扩张的肺所充满。。以手按压可出现(subcutaneous emphysema)10. 皮下气肿:胸部皮下组织有气体积存时谓之皮下气肿埝发感或握雪感。多由于肺、气管或胸膜受损后,气体由破损部位逸出,积存于皮下所致。偶见于局部产气杆菌感染。)为胸廓前后径增加,有时与左右径几乎相等,甚或超过左右径,故呈barrel chest11. 桶状胸:桶状胸(。肋间隙增宽且饱满。腹上角增大,且呼吸时改变45o圆桶状。肋骨的斜度变小,其与脊柱的夹角常大于不明显。见于严重肺气肿的患者,亦可发生于老年或矮胖体形者。佝偻病串珠:在前胸壁沿胸骨两侧各肋软骨与肋骨交界处肥大隆起,形成串珠状,称为佝偻病串珠12.

)。(rachitic rosary )。漏斗胸:若胸骨剑突处显著内陷,使胸廓呈漏斗状,谓之漏斗胸(funnel chest13.

鸡胸:胸廓的前后径略长于左右径,其上下距离较短,胸骨下端常前突,胸廓前侧壁肋骨可凹陷,称14.

为鸡胸(pigeon chest)。腹部检查1、肋脊角(costovertebral angle):背部两侧第12肋骨与脊柱的交角,为检查肾脏叩痛位置。

2、腹部膨隆(abdonminal bulge):平卧时前腹壁明显高于肋缘至耻骨联合平面,外观呈凸起状。

3、蛙腹(frog belly):腹腔内有大量积液时,平卧位时腹壁松弛,液体下沉于腹腔两侧,致腹部呈扁而宽状,称为蛙腹。

4、尖腹(apical belly):见于结核性腹膜炎大量腹水时,因同时有腹膜炎症,腹肌紧张,腹部常膨隆呈尖凸型,称为尖腹。

5、腹围:让患者排尿后平卧,用软尺经脐绕腹一周,测得的周长即为腹围。

6、腹部凹陷(abdominal retraction):仰卧时前腹壁明显低于肋缘至耻骨的水平面。

7、舟状腹(scaphoid abdomen):仰卧时前腹壁明显凹陷几乎贴近脊柱,肋弓、髂嵴和耻骨联合显露,腹外形如舟状,见于恶病质的病人.

8、水母头(caput medusae):门脉高压症的体征之一,于脐部可见到一簇曲张静脉向四周放射,形似水母头。

9、胃型或肠型(gastral or intestinal pattern):胃肠道发生梗阻时,梗阻近端的胃或肠段饱满而隆起,可显出各自的轮廓,称为胃型或肠型。

10、Grey-Turner征:左腰部皮肤呈蓝色,为血液自腹膜后间隙渗到侧腹壁的皮下所致,常见于急性出血性胰腺炎。

11、Cullen征:脐周围或下腹壁发蓝,为腹腔内大出血的征象,见于宫外孕破裂或出血性胰腺炎。

12、紫纹:是皮质醇增多症的常见征象,好发生于下腹部和臀部,以及股外侧和肩背部,由于糖皮质激素引起蛋白分解增强和被迅速沉积的皮下脂肪膨胀,以致紫纹处的真皮萎缩变薄,上面覆

盖一层薄薄表皮,而此时因皮下毛细血管网丰富,红细胞偏多,故条纹呈紫色。

13、腹外疝:腹腔内容物经腹壁或骨盆壁的间隙或薄弱部分向体表突出,形成腹外疝。

14、板状腹(board-like rigidity):急性胃肠穿孔或脏器破裂所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时,由于腹膜刺激而引起腹肌痉挛,腹壁常有明显紧张,甚至强直硬如木板,称板状腹。

15、揉面感(dough kneading sensation):结核性腹膜炎发展较慢,对腹膜刺激缓渐,且有腹膜增厚和肠管、肠系膜的粘连,故导致腹壁柔韧而具抵抗力,不易压陷,称揉面感或柔韧感,亦可见于癌性腹膜炎。

16、McBurney点:脐与右髂前上嵴连线中、外1/3交界处,是阑尾病变的压痛点。

1、反跳痛(rebound tenderness):医师用手触诊腹部出现压痛后手指可于原处稍停片刻,使压痛感觉趋于稳定,然后迅速将手抬起,如此时患者感觉腹痛骤然加重,并伴有痛苦表情或呻吟,称为反跳痛,是腹膜壁层已受炎症累及的征象。

、肝脏的扩张性搏动:医师用手掌放于肝脏上面(或用两手分放于肝脏的左右上面),如感到其开合样2.

搏动称扩张性搏动,见于三尖瓣关闭不全,由于右心室的收缩搏动通过右心房、下腔静脉而传导至肝脏产生。、肝-颈静脉回流征:右心衰竭引起肝瘀血肿大时,用手压迫肝脏可使颈静脉怒张更明显,称为肝-颈3 静脉回流征阳性。、肝区摩擦感:将右手的掌面轻贴于肝区,让患者做腹式呼吸动作,正常时掌下无摩擦感,肝周围炎时,4肝表面和邻近的腹膜可因有纤维素性渗出物而变得粗糙,二者相互摩擦所产生的振动可用手触知,称肝区摩擦感。):检查时用浮沉触诊法,当手指压下时可感到一种微细的震动感,见于肝包虫病,liver thrill5、肝震颤(由于包囊中的多数子囊浮动,撞击囊壁而形成震颤。征:医师以左手掌平放于患者右肋下部,以拇指指腹勾压于右肋下胆囊点(腹直肌外缘与肋Murphy、6征阳性,Murphy弓交界处),然后嘱患者缓慢深吸气,如因剧烈疼痛而致吸气终止(不敢继续吸气)称见于胆囊炎症。征:又称为无痛性胆囊增大征,见于胰头癌压迫胆总管时,致使胆道阻塞、黄疸进行性加Courvoisier7、Courvoisier

征阳性。深,胆囊也显著肿大,但无压痛,称8、游走肾:肾下垂明显并能在腹腔各个方向移动。),腹腔内有大量游离液体时,如用手触击腹部,可):又称波动感(fluctuation9、液波震颤(fluid thrill 有液体波动冲击的感觉。:胃内有多量液体及气体存留时可出现振水音,检查时患者仰卧,医生以、振水音(succession splash)10 一耳凑近上腹部,同时以冲击触诊法振动胃部,即可听到气、液撞击的声音。11、肝绝对浊音界:亦为肺下界,为肝脏贴近胸壁不被肺组织所遮盖的部分,叩诊时呈实音。区。位于左前胸下部肋缘以上,约呈半圆形,为胃底穹窿含气而形成,叩诊Traube12、胃泡鼓音区:即呈鼓音,其上界为横膈及肺下缘,下界为肋弓,左界为脾,

右界为肝左缘。以上,病人移动体位时,液体因重力而1000ml、移动性浊音(shifting dullness):腹腔内游离腹水在13 移动,浊音区也随之变动,这种因体位不同而出现浊音区变动的现象,称移动性浊音。):鉴别腹水与巨大卵巢囊肿的一种试验。方法是当患者仰卧时,用一ruler pressing test14、尺压试验(硬尺横置于腹壁上,检查者两手将尺下压,如为卵巢囊肿,则腹主动脉的搏动可经囊肿传到硬尺,使尺发生节奏性跳动;如为腹水,则硬尺无此种跳动。):肠蠕动时,肠管内气体和液体随之而流动,产生一种断断续续的咕噜声gurgling sound15、肠鸣音((或气过水声)。可将听诊器体件放在上腹部,:利用空腔脏器和实质性脏器传导声音的差别,(、搔弹音scratch sound)16:用手指轻弹或搔刮腹壁,听诊所产生声音的强弱改变。用于肝下缘及微量腹水的测定。1.问诊(inquiry),是通过医生与患者进行提问与回答了解疾病发生与发展的过程.2.症状即病史采集(history taking):是患:是患者患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和感觉.如疼痛.瘙痒.3.体征(sign)(symptom):(physical examination)者的体表或内部结构发生可察觉的改变,如皮肤黄染,肝脾肿大.4.体格检查是医生用自己的感官或传统的辅助器具(听诊器、叩诊锤、血压计等)对患者进行系统的观察和检查,解:是通过物理.化学和(laboratory examination)释机体正常和异常征象的临床诊断方法.5.实验室检查生物学等实验室方法对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细胞取样和组织标本等进行检查,从而获得主6.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全面分析的诊断方法.病原学、病理形态学或器官功能状态的资料,: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chief complaints)

诉因.[/post]

一般检查

1.生命征(vital sign);是评价生命活动存在与否及其质量的指标,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为体格检查时必须检查的项目之一。

2. 热型;许多发热性疾病时,体温曲线的形状可有一定规律性,称为热型。

3. 嗜睡(somnolence);是一种轻度的意识障碍。患者呈病理性持续睡眠状态,经刺激可唤醒,醒后能回答问题,能配合体格检查。刺激停止后又复入睡。

4. 意识模糊(confusion);是一种较嗜睡更重的意识障碍。患者虽能保持简单的精神活动,但对周围事物的刺激判断能力下降,出现定向力障碍,常伴有错觉和幻觉,思维不连贯。

);是一种较严重的意识障碍。须强烈刺激方能唤醒,但很快又入睡。醒时回答问题含糊stupor 昏睡(5.

不清或答非所问,昏睡时随意运动明显减少或消失,但生理反射存在。);是一种以兴奋性增高为主的急性脑功能活动失调状态,其特点为意识模糊,定向力delirium6. 谵妄(丧失伴有错觉和幻觉,烦躁不安,言语紊乱。可见于急性感染的发热期、颠茄类药物中毒、肝性脑病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病人不能自己调整和变换肢体和躯干的位置,见于极度衰弱和意识丧positive position7. 被动体位(失者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苦,病人被迫采取的某种体位,称强迫体位。强迫体位8. (compulsive position););走路时左右摇摆如同鸭步,见于佝楼病、大骨节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9. 蹒珊步态(waddling gait 先天性双侧髋关节脱位等。);只有局部皮肤颜色变化,既不高起皮面也无凹陷的皮肤损害,见于斑疹伤寒、丹10. 斑疹(maculae 毒、风湿性多形性红斑等。);是一种较小的实质性皮肤隆起伴有颜色改变的皮肤损害,见于药物疹、麻疹、猩红1. 丘疹(papules 热、湿疹等。斑丘疹(maculopapulae);在斑疹的底盘上出现丘疹为斑丘疹,见于猩红热、风疹及药疹等。2.

)、圆形斑疹,压之退~3mm3. 玫瑰疹(roseolas);常于胸腹部出现的一种鲜红色、小的(直径多为2 色。这是对伤寒和副伤寒具有重要诊断价值的特征性皮疹。);又称风团,是局部皮肤暂时性的水肿性隆起,大小不等,形态不一,颜色苍白或荨麻疹(urticaria4.

淡红,消退后不留痕迹,是皮肤速发型变态反应所致,见于异性蛋白性食物、药物或其他物质过敏、虫咬伤等。2mm者,称为瘀点。5. 瘀点(petechia);皮下出血斑点直径<5mm者,

称为紫癜。purpura);皮下出血斑点直径径为3~6. 紫癜(者,称为瘀斑。);皮下出血斑点直径>5mm7. 瘀斑(ecchymosis 血肿;片状出血伴皮肤显著隆起者称为血肿。8.

;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血管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病,形似蜘蛛,称为蜘蛛痣9. 蜘蛛痣(spider angioma) 肝掌;慢性肝病患者的大、小鱼际及指腹处,皮肤常发红,加压后褪色,称为肝掌。

10.

);皮下组织的细胞内及组织间隙内液体积聚过多称为水肿。1. 水肿(edema淋巴结;左侧锁骨上窝出现大而坚硬无压痛的淋巴结,应考虑胃癌或食管癌的转移所致。此处2. Wirchow 淋巴结,为胃癌、食管癌转移的标志。为胸导管进入颈静脉的入口,这种肿大的淋巴结称为Wirchow 体型(habitus);是身体各部发育的外观表现,包括骨骼肌肉的成长与脂肪分布状态等。3.

二尖瓣面容(mitral facies);面色晦暗,双颊紫红,口唇轻度发绀,见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4.

面圆如满月,皮肤发红,呈多血质表现,常有座疮,唇可有小须。见于库moon facies);5. 满月面容(cushing syndrome)及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患者。欣综合征();病人行走过程中,因下肢突发性酸痛,软弱无力,而被迫停间歇性破行(intermittent claudication6.

止行进,需小憩后方能继续走动。见于高血压、动脉硬化病人。)起步困难,起步后小步行走,双脚擦地,身体前倾,越走越快,有难以止慌张步态(festinating gait7.

步之势,双上肢缺乏摆动动作,见于震颤麻痹。基本检查法);是医生运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于简便的检查器具(如体温表、血.体格检查(physical examination1 压计、叩诊锤、听诊器、检眼镜等)来了解和评估机体健康状况的一系列最基本的检查方法。physical diagnosis);通过体格检查提出的临床判断称为检体诊断。2. 检体诊断(是以视觉来观察患者全身或局部表现的诊断方法。inspection视诊(); 3.

是应用触觉来判断某一器官特征的一种诊法。palpation);4. 触诊();是用手指叩击身体某部表面,使之震动而产生音响,经传导至其下的组织器官,percussion.叩诊(5.然后反射回来,被检查者的触觉和听觉所接收,根据震动和音响的特点可判断被检查部位的脏器有无异常的一种方法。听诊是医师根据病人身体各部分发出的声音判断正常与否的一种诊断方法)听诊(auscultation 6.

胸部检查

1. Louis角,胸骨柄与胸骨体交接处向前突起而形成的夹角,即为胸骨角(sternal angle),又称Louis角。恰下纵隔的.心房上缘及上.为在前胸部计数肋骨顺序的标志。此处也是气管分叉,肋软骨连接处2为胸骨与第

交界部位。):为通过锁骨的肩峰端与胸骨端两者中点的垂直线。即通过锁骨中点向锁骨中线(midclavicular line2.

下的垂直线,左右各一条。(anterior axillary line):为通过腋窝前皱襞沿前侧胸壁向下的垂直线,左右各一条。3. 腋前线:为通过腋窝后皱襞沿后侧胸壁向下的垂直线,左右各一条。4. 腋后线(posterior axillary line) :为双臂下垂时通过肩胛下角与后正中线平行的垂直线,左右各一条。肩胛线(scapular line)5.

为两肩胛骨内缘之间的区域。后正中线将此区分为左右两部。interscapular region):6. 肩胛间区(7肩胛下角:肩胛骨的最下端称为肩胛下角。被检查者取直立位两上肢自然下垂时,肩胛下角可作为第7.

胸椎的水平。此可作为后胸部计数肋骨的标志。8肋骨水平的标志,或相当于第8或第肋骨与脊柱构成的夹角称为肋脊角。此前为肾脏和输尿管所在12肋脊角(costospinal angle):由第8.

的区域。:胸膜腔内每侧的肋胸膜与膈胸膜于肺下界以下的转折处称为肋膈窦,(sinus phrenicocostalis)9. 肋膈窦约有两三个肋间高度。由于其位置低,当深吸气时也不能完全被扩

临床诊断学名词解释和问答题(归纳版)

第三章 三、名词解释 1、问诊:是医师通过对患者或有关人员的系统询问而获取病史资料的过程,又称为病史采集。 2、主诉:为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 3、现病史:是病史的主体部分,它记述患者患病后的全过程,即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经过。 四、简答题 1、问诊包括哪些容: 问诊包括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家族史。 2、试述问诊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⑴.从礼节性的交谈开始。 ⑵.问诊一般由主诉开始,逐步深入进行有目的、有层次、有顺序的询问。 ⑶.避免暗示性提问和逼问。 ⑷.避免重复提问。 ⑸.避免使用有特定意义的医学术语。 ⑹.注意及时核实患者述中不确切或有疑问的情况。 第二篇体格检查 第一章基本检查法 三、名词解释 1、视诊:是以视觉来观察患者全身或局部表现的诊断方法。 2、触诊:是应用触觉来判断某一器官特征的一种诊法。 3、叩诊:是用手指来叩击身体表面某部表面使之震动而产生音响,经传导至其下的组织器官,然后反射回来,被检查者的触觉和听觉所接收,根据振动和音响的特点可判断被检查部位的脏器有无异常。 4、听诊:是以听觉听取发自机体各部的声音并判断其正常与否的一种诊断技术。 5、嗅诊:是以嗅觉来判断发自患者的异常气味与疾病之间关系的方法。 6、清音:是音响较强,振动持续时间较长的音响。是正常肺部的叩诊音。揭示肺组织的弹性,含气量,致密度正常。 7、过清音:是介于鼓音与清音之间的一种音响、音调较清音低,音响较清音强,极易听及。 8、鼓音:其音响较清音强,振动持续时间亦较长,在叩击含有大量气体的空腔器官时出现。 四、简答题 1、简述触诊的正确方法及临床意义。 触诊分浅部触诊法和深部触诊法,浅部触诊法适用于体表浅在病变、关节、软组织以及浅部的动脉、静脉、神经、阴囊和精索等。深部触诊法用于诊察腹脏器大小和腹部异常包块等病变。

诊断学名词解释重点全

1.问诊(inquiry):即病史采集 (history taking),是通过医生 与患者进行提问与回答了解疾 病发生与发展的过程. 2.症状(symptom):是患者患病 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 体验和感觉.如疼痛.瘙痒.3.体征(sign):是患者的体表或部 结构发生可察觉的改变,如皮 肤黄染,肝脾肿大. 4.体格检查(physical examination):是医生用自己 的感官或传统的辅助器具(听 诊器、叩诊锤、血压计等)对患 者进行系统的观察和检查,解 释机体正常和异常征象的临床 诊断方法. 5.实验室检查(laboratory examination):是通过物 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实验室方 法对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 物、排泄物、细胞取样和组织 标本等进行检查,从而获得病 原学、病理形态学或器官功能 状态的资料,结合病史,临床症 状和体征进行全面分析的诊断 方法. 6.主诉(chief complaints) :患者 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 症状或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 最主要的原因. 7.现病史:记述患者病后的全过 程,即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 经过. 8.系统回顾:指各系统疾病均有 其各自的特有症状,初学者必 须按系统逐一询问,以便了解 病人过去的健康状况和所患疾 病. 9.婚姻史:指询问未婚或已婚,结 婚或离婚年龄,对方健康状况, 夫妻关系如何,若已故要询问 死因. 10.发热(fever):当机体在致热源 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 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 高超出正常围,称发热. 11.中枢性发热:炙热因素不通过 源性致热源而直接作用与体温 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后 发出调节冲动,使体温升高,称 为. 12.稽留热(continued fever):体 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 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 小时体温波动围不超过1摄氏 度,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 寒及伤寒高热期. 13.弛热(remittent fever):又称 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以 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波动 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 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 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14.波状热:体温逐渐上升至39度 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 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 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多见于布 鲁氏菌,称. 15.症状(symptom):患者主观感 受到不舒适或痛苦的异常感觉 或病态改变称症状. 16.体征(sign):医生或其他人能客 观检查到的改变称体征. 17.水肿(edema):人体组织间隙 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 称为水肿. 18.咯血(hemoptysis) :喉及喉以 下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经 口排出者称咯血. 19.牵涉痛(referred pain):是指 脏器官或深部组织的疾病引起 的疼痛,可在体表的某一部位 也发生痛感或痛觉过敏区. 20.发绀(cyanosis):又称紫绀,是 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 使皮肤、粘膜呈青紫色的表现. 21.中心性发绀:由于心肺疾病导 致SaO2降低所指的发绀. 22.呼吸困难(dyspnea):是指患者 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 表现呼吸运动用力,重者鼻翼 扇动,口耸肩,甚至出现发绀, 呼吸辅助肌也参与活动,并伴 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异 常. 23.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由于睡 眠中迷走神经兴奋刺激冠状动 脉收缩,心肌供血减少或者仰 卧时肺活量减少肺淤血加重, 因这种呼吸困难多在夜间睡眠 中发作,故称. 24.呕血(hematemesis):是上消 化道疾病(指屈氏韧带以上的 消化器官,包括食管、胃、十二 指肠、肝、胆、胰疾病)或全身 性疾病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 血,血液经口腔呕出. 25.腹泻(diarrhea):是指排便次 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带有粘液. 脓血或未消化的食物. 26.黄疸(juandice):由于血清中 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 巩膜黄染的现象称黄疸.它是 症状,也是体征. 27.血尿(hematuria):尿液离心沉 淀后,镜检下每高倍视野有红 细胞3个以上,即为血尿. 28.少尿(oliguria):正常成人如果 24小时尿量小于400毫升,或 每小时尿量小于17毫升,称为 少尿. 29.多尿:正常成人24小时尿量超 过2500毫升者称为多尿 (polyuria). 30.尿三杯试验:患者一次排尿,将 最初10~20毫升尿液留于第 一杯中,中间30~40毫升尿液 留在第二杯中,终末5~10毫 升留在第三杯中. 若第一杯尿 液异常,病变部位可能在前尿 道;第三杯尿液异常,病变在膀 胱或后尿道;若三杯尿液均异 常,病变在膀胱颈以上,称. 31.膀胱刺激征:膀胱区或后尿道 病变,出现尿频、尿急、尿痛, 也称尿道刺激征. 32.晕厥(faint):由于一时性广泛 性脑供血不足所致的短暂意识 丧失状态,发作时病人因肌力 消失不能保持正常姿势而倒地. 一般为突然发作,迅速恢复,少 有后遗症. 33.昏睡:指接近于不省人事的意 识状态,患者处于熟睡状态,不 易唤醒.虽在强烈性刺激下可 被唤醒,但很快又入睡.醒时答 话含糊或答非所问. 34.抽搐(tic):指全身或局部成群 骨骼肌非自主地抽动或强烈收 缩,常可引起关节运动和强直. 35.惊厥(convulsion):全身或局 部成群骨骼肌收缩表现为强直 性和阵挛性时,称为惊厥. 36.意识障碍(disturbance of consciousness):是指人对周 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 觉察能力出现障碍.多由于高 级神经中枢功能活动受损引 起. 37.低热:体温在37.3~38摄氏度. 38.高热:体温在38~40摄氏度. 39.超高热:体温在41摄氏度以 上. 40.放射痛:某一器官有病变.除患 病器官局部疼痛外,还可防射 到远离该器官的某部相应体表 出现疼痛感觉. 41.绞痛:反腐剧烈疼痛及缓解交 替出现. 42.心悸(palpitation):指患者自 觉心中悸动,甚至不能自主的 一类症状.发生时,患者自觉心 跳快而强,并伴有心前区不适 感. 43.恶心:指上腹部一种特殊不适 的主观感觉. 44.柏油便:消化道或小肠出血并 在肠停留时间较长,则因红细 胞破坏后,血红蛋白在肠道与 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使 得粪便呈黑色,更由于附有黏 液而发亮,类似柏油,故又称柏 油便. 45.体格检查(physical examination):是医生运用自 己的感官或借助于简便的检查 器具(如体温表、血压计、叩诊 锤、听诊器、检眼镜等)来了解 和评估机体健康状况的一系列 最基本的检查方法. 46.检体诊断(physical diagnosis):

实验诊断学考试试题 (1)

一、单项选择题 1.成人女性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为多少g/L A.100~140 B.140~170 C.120~160 D.110~150 E.170~200 2.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均增高的心脏病是 A.高血压性心脏病 B.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C.冠心病 D.贫血性心脏病 E.风湿性心脏病 3.网织红细胞减少见于 A.上消化道出血 B.缺铁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白血病 4.下列正常值中错误的是 A.网织红细胞0.005~0.015 B.白细胞计数 (4.0~10.0)X109 C.嗜酸性粒细胞0.5%~5% D.嗜中性粒细胞20%~40% E.血小板数(100~300)×109 5.中度贫血是指血红蛋白量为: A.>90g/L B. 90g/L~60g/L C.60g/L~30g/L D. <60g/L E. <30g/L 6.下列哪项属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A.缺铁性贫血 B.溶血性贫血 C.急性失血性贫血 D.巨幼细胞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 7.中性粒细胞增多最常见的原因是: A. 急性溶血 B. 急性中毒 C.急性感染 D.大面积烧伤 E.恶性肿瘤 8.下列哪种疾病引起白细胞总数减少:A.尿毒症 B.急性中毒 C.化脓性感染 D.伤寒 E.急性心肌梗死 9.有关白细胞计数,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A.>10×109/L为白细胞增多 B.<4×109/L为白细胞减少 C.化脓性感染,白细胞增多 D.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白细胞可减少 E.白细胞增多和淋巴细胞增多常一致 10.急性失血时血象最早的变化是: A.血小板减少 B.血红蛋白减少 C.白细胞升高 D.白细胞减少 E.血小板减少增高 1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 A.急性出血 B.急性感染 C.过敏性疾病 D.肺结核 E.伤寒 12.淋巴细胞增多见于 A.化脓性感染 B.寄生虫病 C.病毒性感染 D.皮肤病 E.过敏性疾病 13.下列除哪种情况外,都可引起血小板减少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急性大失血 C.放射病 D.脾功能亢进 E.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4.出血时间延长见于: A.上消化道出血 B.肺出血 C.脑出血 D.血小板减少 E.红细胞减少 15.凝血埋单缩短见于: A.血友病 B.严重肝病 C.无纤维蛋白血症 D.DIC E.纤维蛋白溶解活性亢进 16.网织红细胞明显增多最常见于: A.巨幼细胞性贫血 B.未治疗的缺铁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实验诊断学 名词解释 (包括英文)

1.核右移:外周血象中分叶核细胞分叶过多,分叶在5叶以上的粒细胞超过3%时,称核右移,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和应用抗代谢药物治疗后。 2.核左移:外周血象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多,甚或出现杆状核以前更幼稚阶段粒细胞的现象 ,称核左移。常见于感染,特别是化脓性感染。 3.中毒性颗粒: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出现较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深紫色或蓝黑色的颗粒,称中毒颗粒。常见于严重的化脓性感染及大面积烧伤等。 4.类白血病反应(leukemoid reaction):指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常见于感染和恶性肿瘤。 5.棒状小体(Auer小体):在Wright或Giemsa染色的血涂片中,白细胞胞质中出现呈紫红色细杆状物质,长约1-6μm,一条或数条不定,称棒状小体(Auer小体)。常见于急粒和急单白血病细胞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中不出现。 6.网织红细胞(reticuloyte):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的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因胞浆中尚残存多少不等的核糖核酸等嗜碱性物质,用煌焦油蓝或新亚甲蓝染色后形成蓝色网状结构,故称网织红细胞。 7.镜下血尿:尿沉渣镜检红细胞平均﹥3个/HP,而外观无血色者,称镜下血尿。 8.镜下脓尿:尿沉渣镜检白细胞平均﹥5个/HP,称镜下脓尿 . 9.蛋白尿(proteinuria):当某些因素引起尿蛋白含量﹥120mg/24h,尿蛋白定性试验呈阳性反应,称蛋白尿。 10.糖尿(diabetic urine):当某些因素引起尿糖含量升高,尿糖定性试验呈阳性反应,称糖尿。 11.白细胞管型(leukocyte casts):在管型的蛋白质基质中嵌入白细胞且所含白细胞的量超过管型体积的1/3时,称白细胞管型. 12.粒红比值:指粒系统各阶段百分率总和与有核红细胞各阶段百分率总和之比。正常约3-4:1。 13.骨髓增生程度:指骨髓中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之比。 14.裂孔现象:急性白血病时,可见大量原始细胞和少量成熟细胞而缺乏中间过渡阶段细胞的现象,称裂孔现象。 15.胆-酶分离现象:急性重症肝炎患者在病情恶化时,黄疸进行性加深,而酶活性反而降低,这种现象称“胆-酶分离”现象。提示肝细胞严重坏死,预后不佳。 16.oliguria:total urine volume of 24hour in adult is less than 400ml or urine v olume per hour is less than 17 ml. 17. MICM: Leukemias analysis by morphorlogy、 immunology、 cytogenetics and molecular biology . 18.Total serum bilirubin:Total serum bilirubin equals direct bilirubin plus indirect bilirubin. 19. Jaundice: Jaundice is the yellowish discoloration of the sclera, skin, mucous membranes, and body fluid caused by disorders of bilirubin metabolism。 20. leukopenia and neutropenia: The amount of WBC is lower than 4.0X109/L called leukopenia and theabsolute value of neutrophil is lower than 1.5 X 109/L called neutropenia。 21.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各凝血因子总的凝血状况的筛选试验。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中医诊断学》名词术语解释 1、审察内外:诊察疾病时,要有整体观念,既要审察其夕卜,还要审察其内;并要把病人与自然环境结合起来加以审察。 2、辨证求因:分析四诊所得的一系列具体症状,根据各种病因的致病特点,原因之所在,为临床论治提供依据。 3、症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病人出现的一些异常现象。如:发热、头痛等。 4、证:对疾病处于一定阶段的病因、病位、病热等方面作出病理性概括。 5、四诊合参:通过望、闻、问、切,将所搜集的症状、体征等有机地综合起来,全面系统地分析病情,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称为“四诊合参”。 6、舍脉从症:指辨证过程中,在症真脉假的情况下,必须舍脉从症。如症见痞、满、燥、实等,脉反见迟细。则症反映的是实热内结胃肠,是真;脉迟细是由于热结于里,阻滞血脉流行,属假,此时,当舍脉从症。 7、舍症从脉:指辨证过程中,在症假脉真的情况下,必须舍症从脉。例如:伤寒,热闭于里,症见四肢厥冷,而脉滑数,脉所反映的是真热,症所反映的是由于热邪内伏,格阴于外,出现四肢厥冷,是假寒,此时当舍症从脉。 8、得神:是精充、气足、神旺的表现。神志清楚,语言清晰,目光明亮,精彩内含,面色荣润含蓄,表情丰富自然,反应灵敏,动作灵活,体态自如,呼吸平稳,肌肉不削,见于正常人,或虽病但脏腑功能未衰,预后良好。 9、失神:是精损、气亏、神衰的表现。神衰的表现。神志昏迷,或言语失伦,或循衣摸床,撮空理线,目暗睛迷,瞳孔呆滞,面色晦暗,表情淡漠呆板,反应迟钝,动作不灵,强迫体位,呼吸异常,大肉尽脱。表示正气已伤,病情严重,预后不好。 10、撮空理线:患者神识不清,出现不由自主的动作,手臂向上伸举为撮空,两手呈理线状为理线。撮空理线是失神的一种表现。系病情危重,元气将脱。 ll、循衣摸床:形容神志昏迷的病人,用手摸弄衣被或抚摸床缘的症状,这是热伤心神,邪盛正虚的一种危候。 12、目暗睛迷:眼睛混浊晦暗,没有光彩,活动迟钝,反应缓慢或视物模糊。 13、回光返照:太阳将落时反射的光,比喻没落以前的景象。久病重病患者,本已失神,但由于精气衰竭已极,阴不敛阳,以至虚阳外越而暴露出一时“好转”的假象。这是阴阳即将离决的危候。 14、强迫体位:病人往往因病痛而被迫采取的体位,以求缓解痛苦。 15、神志异常:指精神失常的表现,包括烦燥不安,谵妄神昏以及癫、狂、痫等。 16、神气不足:是轻度失神的表现,症见精神不振,健忘、嗜睡、声低懒言,倦怠乏力,动作迟缓等,多属心脾两亏或肾阳不足以致神气不旺。 17、气色:主要是指病人面部色泽,气指生机,隐含于皮肤之内;色为血色,彰然于皮肤之表,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气由脏发,色随气华”。 18、色随气华:色、色泽,气,五脏之精气,华,外荣的意思。正常的色泽是五脏精气的外荣,上见于颜面,光泽明润,含蓄不露,这是五脏精气充足的征象。如果病重或久病,脏气已衰,则表现出枯槁而败露的各种病色。说明色泽是随五脏精气的盛衰而相应变化的. 19、气由脏发:气是机能活动的总称。五脏主藏精气,是生命活动的中心。故表露出来的各种机能活动——气,都是从五脏发生的。 20、常色:正常生理状况时人的面部色泽,应当是光明润泽,隐约微黄而含蓄不露。 2l、主色:人群中,每人的面色是不一致的,属于个体特征,其面色肤色一生不变者即为主色。 22、客色:指人的皮肤颜色,面色随着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的改变而产生相应的交化,属于生理正常现象。 23,瘸色:指人体疾病时的面部色泽。无论何色,或晦暗枯槁,或鲜明暴露,或虽明润但不应时应位或某色独见,皆为病色。 24、善色:五色光明润泽,说明虽病而脏腑精气未衰,胃气尚荣于面,称为“气至”,为预后良好。 25、恶色:五色晦暗枯槁,说明脏腑或有败坏,胃气己竭,不能荣润,又称为“气不至”,多预后不佳。 26、真脏色:五色枯槁而显露的色泽,反映脏腑精气已竭,精气外露。如面目全身枯槁如黄土或如千桔的枳实,为脾的真脏色,表示脾胃之气衰败。 27、病色相应:如肝病见青色,是正病正色,为病色相应,属病情发展的正常现象。 28、病色楣克:凡有病的脏腑与面部显现的色泽相克者,均称为病色相克。如肺病见赤色,一般多属逆证。 29、色克病:一般如肝病当见青色,而患者却表现为白色,根据五行相克规律,金克木,为色克病属难治,为凶中之逆。 30、臌胀:单腹肿大,腹大如鼓,四肢反瘦,多属肝郁或脾虚以致气滞、水停血瘀。 3l、脊疳:脊骨如锯,属脏腑精气亏损已极。

诊断学名词解释

发热 名词解释 1.发热(fever) 2.稽留热(ontinued fever) 3.弛张型(remittent fever)或败血症热型 4.间歇热型(intermittent fever) 5.波状型(undulant fever) 6.回归热(recurrent fever) 7.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 问答题 1.发热的分度有哪几种 2.临床上感染性发热的病原体常有那些 3.临床上非感染性发热主要有哪几类原因 4.对发热为主诉的患者问诊要点包括哪些 【参考答案及题解】 名词解释 1.当抗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2.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 3.指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且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4.指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5.指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 6.指体温急骤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 7.指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 问答题 1.①低热—38℃②中等度热—39℃③高热—41℃ ④趋高热41℃以上 2.感染性发热的病原体常见的有: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3.①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 ②抗原—抗体反应 ③内分泌代谢障碍 ④皮肤散热减少 ⑤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 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4.①起病时间、季节、起病缓急、病程、热度高低、频度、诱因; ②有无畏寒、寒战、大汗或盗汗 ③多系统症状询问

诊断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1、症状symptom:指患者主观感受到不适或痛苦的异常感觉或某些客观病态表现。 2、体征sign:指医师或其它人客观检查到底表现。 3、症状学symptomatology:研究症状的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及其在诊断中的作用。 4、发热fever:当抗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 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5、稽留热continued fever: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 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6、弛张热remittent fever:又称败血症热型。指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 内波动范围超过2℃,且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肺炎等。 7、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指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 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8、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指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可见于肺结核、风湿热、支 气管炎、渗出性胸膜炎等。 9、水肿edema:指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水肿可分为全身性与局部 性。当液体在体内组织间隙呈弥漫性分布时呈全身性水肿(常为凹陷性);液体积聚在局部组织间隙呈局部水肿;发生于体腔称为积液。 10、咯血hemopytsis:指喉及喉以下的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腔咯出称为咯血。 11、呕血hematemesis:是上消化道疾病(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胰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 12、便血hematochezia:指消化道出血,血液由肛门排出。便血颜色可呈鲜红、暗红或黑色。 13、柏油便:上消化道或小肠出血并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因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在肠道内与硫化亚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使粪便呈黑色,更由于附有粘液而发亮,类似柏油,故又称为柏油便。 14、隐血便:少量的消化道出血,每日5ml以下,无肉眼可见的粪便颜色改变,须用隐血试验才能确定者,称为隐血便。 15、呼吸困难dyspnea:指患者主观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表现呼吸运动用力,严重时可出现张口呼吸、鼻翼煽动、端坐呼吸,甚至发绀,呼吸辅助肌也与活动,并伴有呼吸频率、深度、节律的改变。 16、三凹征three deressions sign:上呼吸道部分阻塞患者,因气流不能顺利进入肺,当吸气时呼吸肌极度用力,造成胸腔负压增高,从而引起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向内凹陷,称为三凹征。 17、内脏性腹痛:是腹内某一器官的痛觉信号经交感神经通路传入脊髓引起,其特点为:(1 )疼痛部位不确切,接近腹中线;(2)疼痛感觉模糊,多为痉挛、不适、钝痛或隐痛;(3)常伴恶心,呕吐,出汗等其他自主神经兴奋症状。 18、躯体性腹痛:是由来自腹膜壁层及腹壁的痛觉信号,经体神经传至脊神经根,反映到相应脊髓节段所支配的皮肤所引起。其特点为:(1)定位准确,可在腹部一侧;(2)程度剧烈而持续;(3)可有局部腹肌强直;(4)腹痛随体位,咳嗽变化而加重。

诊断学名词解释和简答仅供参考

二、名词解释 1.症状:是患者患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和感觉,如疼痛、瘙痒。 2.管样呼吸音: 在正常肺泡呼吸音分布的区域内听到支气管呼吸音,即为病理支气管呼吸音,或称管样呼吸音。 3.牵涉痛: 即内脏器官疾病引起疼痛的同时在体表某部位亦发生痛感或痛觉有关。 4.三凹征 :上呼吸道部分阻塞患者,因气流不能顺利进入肺,故当吸气时呼吸肌收缩,造成肺内负压极度升高,从而引起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向内凹。 5.抬举性心尖搏动: 心尖部徐缓有力的搏动,可将手指指尖抬起且持续至第二心音开始的较大范围的外向运动,是左心室肥厚的指征。 6.脑膜刺激征: 为脑脊膜及神经根受刺激而引起的症状。常见于颅内感染和珠血等。临床表现为颈项强直、克匿格征(+)、布辛斯基征(+)。 7.生命征:是评价生命活动存在与否及其质量的指标,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为体格检查时必须检查的项目之一。 在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 8.脉搏短绌:9.窦性P波:Ⅰ、Ⅱ、avF, V4-V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余导联直立、倒置、或双相。 10.文氏现象:P波规律地出现,P-R间期逐渐延长,R-P间期逐步缩短,直到QRS波群脱漏,脱漏后的第一个P-R间期最短,然后逐渐延长,直到QRS波群再脱漏,如此周而反复 11.肾小球性蛋白尿:各种原因导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及电荷屏障受损,血浆蛋白大量滤入原尿,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致。 12.红细胞沉降率: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参考值男:0~15 mm/1h末,女:0~20 mm/1h末 13.高蛋白血症:指血浆中的CM、VLDL、LDL、HDL等脂蛋白一种或几种浓度过高的现象。 14.内生肌酐清除率:.肾脏在单位时间内能将若干毫升血浆中的内生肌酐全部清除出去,称为内生肌酐清除率。 15.中性粒细胞核左移:正常时外周血中杆状核与分叶核之间的正常比值为1:13,如比值增大,即杆状核粒细胞增多,甚至出现杆状核以前更幼稚阶段的粒细胞称为核左移。. 三、简答题 1.简述胸痛常见病因(一)胸壁疾病(二)心血管疾病(三)呼吸系统疾病(四)纵隔疾病(五)其他膈下脓肿、肝脓肿、脾梗死、肝癌等。常见的病因。 2.简述扁桃体肿大和甲状腺肿大的分度标准。 临床上把扁桃体肿大分为三度: I度:扁桃体肿大不超过咽腭弓 II度:超过咽腭弓 III度:肿大达咽后壁中线。 正常情况下甲状腺看不见,摸不着。 生理肿大:看不明显,特点是“摸得着”。 I度:看得见 II度:脖根粗 III度:颈变形 IV度:大等于或大于病人拳头时且多呈结节状 3.神经系统检查包括哪些内容?神经系统检查包括12对颅神经检查,意识障碍检查,感觉功能检查,运动功能检查,神经反射检查及植物神经功能检查等. 4.现病史包括哪些内容?

名词解释诊断学

名词解释诊断学 1、恶病质:体躯极度消瘦。全身营养及内脏器官出于衰竭状态,预后大多不良。 2、共济失调:各个肌肉收缩力正常,而在运动时肌群动作互不协调所导致动物体位和各种运动的异常表 现。 3、皮下水肿:皮下水肿的部分,皮肤表面紧张,指压留痕,呈现捏粉样感觉。 4、皮下气肿:气体积存于结缔组织内,触压患部产生捻发音。 5、发热的综合症候:可见患畜精神沉郁、皮温分布不均、末梢有冷感、呼吸脉搏增加,消化紊乱,食欲 减损,尿量减少,尿中出现蛋白质,甚至可出现各种管型和白细胞增多等。 6、过清音:叩诊音的音调高于清音而低于鼓音 7、心音:指由心肌收缩、心脏瓣膜关闭和血液撞击心室壁、大动脉壁等引起的振动所产生的声音。 8、心搏动:心室收缩,撞击左侧心区的胸壁而引起的震动。 9、支气管呼吸音:支气管呼吸音是类似于喉及气管的呼吸音,较粗厉的“赫”,正常动物肺区不应听到。 10、窦性心动过速:大动物心跳60次以上,小动物心跳120次以上可称为心动过速,心跳快但节律整齐, 兴奋来自于窦房结。 11、里急后重:动物频频摆出排粪姿势,并且强力怒责,但每次只能排出少量的带有粘液的粪便。见于直 肠炎,阴道炎。 12、体位平衡失调:动物站立时体驱偏斜,四肢叉开,关节屈曲,力图保持体态平衡,见于小脑或前庭疾 患。 13、运动失调:动物运动的步幅、强度及方向发生异常。临床表现为提取摇摆、步态不稳、举止笨拙,四 肢运步过度抬高,肢体落地用力,似涉水动作。见于脊髓神经疾患,小脑疾病,前庭疾病。 14、直接胆红素:又称肝性胆红素、结合胆红素,指经过肝脏处理后,并且与血液中葡萄糖醛酸结合,所 生成的一种水溶性物质,遇偶氮试剂可产生红色或紫红色的偶氮胆红素 15、间接胆红素:又称血性胆红素、游离胆红素,指在血液中与血浆中白蛋白结合而被转运,未经肝脏处 理并且表面富有类脂质或球蛋白的非水溶性物质,它不与偶氮试剂发生反应,要先加入助溶剂处理后,才产生颜色反应 16、轻度感染:“白总”轻度增多+嗜中性杆状粒细胞增多+出现嗜酸性粒细胞 17、尿管型:是一种炎性渗出物,有肾小球滤出的蛋白质在肾小管变性凝固或蛋白质与其它细胞成分相互 而成的管状物 18、黄疸:是因胆色素代谢障碍,血浆中胆红素含量增高而使血浆、皮肤、可视黏膜等出现黄染的一种病 理现象。 19、严重感染:“白总”高度增多+嗜中性杆状粒细胞显著增多+嗜酸性粒细胞绝迹 20、人工诱咳:用手捏住动物气管起始处的第一二软骨环正常动物只表现吞咽唾沫的动作,而咳嗽患病动 物会产生连续不断的咳嗽。 21、综合症候群:某些症状常依固定的关系而联系在一起,并同时或在同一病程中先后显现,称为综合症 候群。 22、呼吸类型:动物呼吸时,胸壁和腹壁的运动,大多数动物正常状况为胸腹式呼吸,胸壁和腹壁的欺负 强度基本相等,但后者稍强于前者。 23、发绀:即可视粘膜呈蓝紫色,是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或形成大量变性血红蛋白的结果。 24、呼吸运动:动物呼吸时,鼻翼、胸壁及腹壁同时有节奏的协调动作 25、肠痉挛:呈现间歇性腹痛,听诊时肠音增强,连绵不断,排出稀软便,口腔湿润,耳鼻发凉,体温、 脉搏、呼吸变化不大。 26、肠臌气:又分为原发性肠鼓气和继发性肠鼓气。原发性肠鼓气:腹疼剧烈,腹围膨大,动物呼吸困难, 结膜潮红,腹围膨大与腹痛时间基本一致。继发性肠鼓气:腹痛剧烈,腹围膨大,动物呼吸困难,结膜潮红,腹痛数小时后腹围逐渐膨大。 27、反刍:反刍动物采食后,可出现周期性的将食物通过呃逆现象把食物重新排入口腔,并且重新进行咀 嚼、吞咽的现象。 28、嗳气:是反刍兽的一种生理现象,由瘤胃内容物产生的气体(H2,CO2,CH4等),压迫瘤胃背囊使液面 向下推移,反射性的使瘤胃胃壁发生收缩,与此同时网胃胃壁迟缓,瘤胃中的液面下降,而使气体超过食管沟及贲门括约肌松弛,气体即由食管沟排除。 29、代偿性碱/酸中毒:机体的缓冲体系、呼吸及肾脏在酸碱失衡不很严重的请款下通过调节作用,使[HCO3-] 与[H2CO3]比值仍维持在正常范围之内,血液PH也不会发生显著变化的情况。 30、渗出液:因局部组织受到损伤、发炎所造成的积液。 31、漏出液:因机械作用所引起的液体积聚。 兽医临床诊断学的概念:系统地研究检查病畜、分析症状和认识疾病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科,称为兽医临床诊断学。其研究的对象是各种家畜、家禽,也包括动物园动物及野生动物。 )症状的概念动物有机体在病理情况下,由于组织器官的结构、机能发生变化,所反映在临床上的一系列异常表现,称为症状。在人医临床上,常把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变化称为症状;而把病理性的机能紊乱称为症候。\ 诊断的概念通过询问、检查、调查,对动物的疾病作出概括性判断,即为诊断。

内科学诊断学

内科学诊断学 名词解释1.震颤:又称猫喘,为触诊心脏时手掌感到的一种细小震动感,与在猫喉部摸到的呼吸震颤类似,为心血管器质性病变的体征。震颤的发生机制与杂音相同,系血液经狭窄的口径或循异常的方向流动形成湍流造成瓣膜、血管壁或心腔壁振动传至胸壁所致。 2、MurPhy征阳性:医师以左手掌平放于患者右胸下部,以拇指指腹勾压于右肋下胆囊点处,然后嘱患者缓慢深吸气,在吸气过程中发炎的胆囊下移时碰到用力按压的拇指,即可引起疼痛,此为胆囊触痛,如因剧烈疼痛而致吸气终止 3.呼吸衰竭: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在海平大气压下,于静息条件下呼吸室内空气,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血量降低等情况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低于8kPa(60mmHg),或伴有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6.65kPa(50mmHg)。 4.高血压脑病:严重高血压时,脑血流灌注过多引起脑水肿,引起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 简答题 1.二狭患者在视、触、叩、听检查时可有何发现? 视诊:心尖搏动点向左移位。触诊:心尖部可触及舒张期震颤。叩诊:心浊音界梨形心。 听诊:①心尖区可闻及舒张中晚期递增性隆隆样杂音,局限不传导;②心尖区S1增强可有开瓣音,P2可亢进、分裂。 2.简述肝脏触诊的内容?(1)大小:正常成人肝下缘肋弓下1cm以内,剑突下3cm以内。 (2)质地:一般将肝脏质地分为三级:质软如口唇、质韧如鼻尖(中等硬度)和质硬如前额。分别及见于正常、肝炎、肝硬化(3)表面状态和边缘:触及肝脏时应注意肝脏的表面是否光滑、有无结节。正常光滑、肝硬化和肝癌结节状(4)压痛:肝包膜有炎性反应或因肝肿大受到牵拉,则肝有压痛。当右心衰竭引起肝淤血肿大时.用手压迫肝脏可使颈静脉怒张更明显,称为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hepatojugular reflux sign)。(5)搏动:单向性常为传导性搏动,系腹主动脉的搏动,扩张性搏动为肝脏本身的搏动,见于三尖瓣关闭不全。(6)肝区摩擦感:说明肝表面和邻近的腹膜有纤维素性渗出物,用听诊器听到时称肝区摩擦音(7)肝震颤:检查时需用浮沉触诊法。当手指掌面稍用力按压片刻肝囊肿表面时,如感到一种微细的震动感,称为肝震颤(liver thrill),可见于肝包虫病。由于包囊中的多数子囊浮动,撞击囊壁而形成震颤。五论述题回答:1.初步考虑诊断?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 2. 诊断依据:(1)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2)腹胀、食欲不振、蜘蛛痣、腹水征阳性、脾大(3)B超所见(4)化验室检查提示肝功能异常,A/G倒置,白细胞减少、血小板降低 3、腹水的治疗措施:①限制水钠的摄入。②增加水钠的排出:a.利尿剂:利尿速度不宜过快,以每周体重减轻不超过2kg为宜,排钾利尿药需补充氯化钾;b.导泻:口服甘露醇,通过肠道排出水分;c.腹腔穿刺放液。③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定期输送血浆,新鲜血、白蛋白;④腹水浓缩回输;⑤减少腹水生成和增加其去路,腹腔—颈静脉引流术及胸导管—颈内静脉吻合术。

诊断学名词解释(物理诊断部分)

诊断学名词解释(物理诊断部分) 诊断学: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科学。 诊断学内容:病史采集症状和体征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问诊是医师通过对患者或有关人员的系统询问而获取病史资料的的过程又称病史采集问诊内容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家族史。 发热:正常人体温因受大脑皮层及下部体温中枢的控制,通过神经、体液因素调节产热与散热过程,而保持相对恒定,在某种情况下,体温中枢兴奋或功能紊乱或产热过多,散热过少,致使体温高出正常范围. 稽留热:恒定在39~40以上高水平,数天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大于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上。 间歇热:聚升到高峰后持续数小时,迅速下降到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一天到数天,高热和低热反复交替出现!见于捏积。 波状热:逐渐39以上,数天逐渐下降到正常,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声高,反复!见于布鲁病。回归热:聚升到39以上,持续数天后又聚然下降到正常。高热器和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可件于回归热病。霍奇金病,周期热。 水肿: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分类:心,肾,肝源性,营养不良性,其他原因的全身性水肿如粘液性水肿和特发性水肿. 因素:1钠水潴留2毛细血管滤过压增高3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4血浆交替渗透压降低5淋巴回流受阻,心源性水肿,右心衰竭的表现。 机制:有效循环量减少,肾血流量减少,继发性醛固酮增多引起钠水储留以及静脉淤血,毛细血管滤过压增高,组织液回吸收减少所致。 毛舌:也称黑舌.舌面敷有黑色或黄褐色毛,故称毛舌,此为丝状乳头缠绕了真菌丝以及其上皮细胞角化所形成.见于久病衰弱或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的病人. 地图舌:舌面上出现黄色上皮细胞堆积而成的隆起部分,状如地图称为地图舌. 咯血:喉及喉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出血经口排除。(呕血上消化道疾病后全深省疾病所制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 机制:1支气管疾病2肺部疾病3心血管疾病4其他。 胸痛:1.呼吸系统疾病肺炎、气胸、胸膜炎(干性或少量渗出液)及胸膜粘连、肺梗塞、胸膜肿瘤2.心脏血管疾病心肌梗塞、心绞痛、主动脉瘤、心肌炎及心包炎4.纵隔纵隔肿瘤纵隔炎5其他阁下浓重,干浓重,脾梗塞。 牵涉痛:病变内脏雨分布提表的穿如神经进入脊髓同一节段并在后角发生联系,故来自内脏的痛觉冲动直接激发脊髓提表感觉神经元,引起相应提表区域痛感。(疼痛程度强烈,部位明确,局部有压痛,肌紧张及感觉过敏) 发绀: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粘摸呈青紫色表现,即紫甘。毛犀血管血液的还原血红蛋白超过50G/L时就出现。 呼吸困难:主要原因为1呼吸系统疾病2心血管疾病3中毒4血液病5神经精神因素。 临床表现:肺源性~,心~,中毒性,神经精神性~,血液病。心源性呼吸困难主要右左心或右心衰竭引起,两者机制不同,左较为严重,左心衰竭发生呼吸困难的重要原因是肺淤血和肺泡弹性降低,其机制为1肺淤血,使气体弥散功能降低2肺泡张力增高,刺激牵张感受器,通过米走神经反射兴奋呼吸中枢3肺泡弹性减退,其扩张与收缩能力降低,肺活量减少4肺循环压力升高对呼吸中枢的反射性刺激。 意识障碍: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觉察能力的障碍。

实验诊断学考试名解简答论述汇总_给力版

第一部分血液的一般检验 名词解释 1.核右移:周围血中若中性粒细胞核出现5 叶或更多分叶,其百分率超过3%者,称为核右移,主要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及造血功能衰退,也可见于应用抗代谢化学药物治疗后。2.核左移:周围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包括出现晚、中、早幼粒细胞及杆状核粒细胞等)的百分率增高(超过5%)时。常见于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中毒及急性溶血反应等。 3.棒状小体:白细胞细胞质中出现呈红色的杆状物质,长约1-6um,1 条或数条不等,称为棒状小体,其对急性白血病类型的鉴别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如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部分亚型呈阳性,而急淋则不出现棒状小体。 4.网积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尚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中尚残存核糖体等嗜碱性物质。表明骨髓造血功能的指标。 5.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沉降的速率,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血浆中各种蛋白的比例改变;红细胞数量和形状等 6.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是反映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由血细胞分析仪测量而获得。对贫血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7.中毒颗粒: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出现较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的深蓝紫色或蓝黑色的颗粒称为中毒颗粒,多见于较严重的化脓性感和大面积烧伤等情况。 8.贫血: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血细胞比容低于参考值低限,称为贫血。9.小红细胞:红细胞直径小于6μm,中央淡染区扩大,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见于低色素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 10.血细胞比容:又称血细胞压积(PCV),是指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 问答题 1.网织红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答:网织红细胞计数(Ret)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 (1)判断骨髓增生能力,判断贫血类型:①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造血 功能旺盛。常见于溶血性贫血(尤其急性溶血)、急性失血;造血恢复期可见Ret 短暂和迅速增高,是骨髓功能恢复较敏感的指标;②网织红细胞减少,表示骨 髓造血功能低下,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危 象。(2)评价疗效,判断病情变化:Ret 是贫血患者随访检查的项目之一。(3)骨髓移植后监测骨髓造血恢复。 2.红细胞沉降率(血沉)病理性增快的临床意义: 答:病理性增快可见于:①各种炎症:感染是血沉加快最常见的原因,如急性 细菌性感染;结核病、结缔组织炎症、风湿热等慢性炎症于活动期血沉增快,病 情好转时血沉减慢,故血沉(ESR)可动态观察病情变化。②组织损伤及坏死: 见于较大范围组织损伤或手术创伤。心肌梗死时血沉增快,而心绞痛时血沉多正 常,可作为两者鉴别指标。③恶性肿瘤血沉增快,而良性肿瘤血沉多正常。④高 球蛋白血症。⑤贫血。⑥高胆固醇血症。血沉是较为常用而缺乏特异性的指标, 血沉常作为疾病是否活动的监测指标。 3.试述中性粒细胞病理变化的临床意义。 答:1)急性感染,特别是化脓性球菌感染如败血症,大叶性肺炎等;2)严重的组织损伤,如手术创伤,大面积烧伤,急性心肌梗死等;3)急性溶血;4)急性大出血,特别是内出血如脾破裂,肝破裂等;5)急性中毒,如代谢性中毒或化学性药物中毒;6)恶性肿瘤和白血病。 4.何谓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其临床意义是什么?

诊断学名词解释

诊断学名词解释 症状:疾病过程中机体内的一系列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所引起的病人主观上的异常感觉称为症状。 体征:是医生给病人检查时发现的具有诊断意义的征候。 问诊(inquiry):是医师通过对患者或相关人员的系统询问获取病史资料,经过综合分析而做出临床判断的一种诊法。 主诉(chief complaints):是患者感受最主要或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也是本次就诊最主要原因和持续时间。多于一项就按照发生的先后次序列出,并记录每个症状的持续时间。主诉要简明精炼,不超过1—2句,20字左右。 现病史(history of present illness):是病史中的主体部分,围绕主诉进行描写,记述患者患病的全过程,即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经过。 既往史(past history):包括患者以往健康状况和过去曾患过的病(包括各种传染病),外伤、手术及输血史,预防接种、药物过敏,特别是与本病有关疾病。 病历记录:是将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等资料经过医学的思维归纳、分析和整理,加工成书面记录 咯血(Hemoptysis):是指喉及喉一下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排出者。 牵涉痛:是指除患病器官的局部疼痛外,还可见远离器官某部体表或深部组织的疼痛。 发绀: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改变的一种改变。 三凹征:是指严重吸气性呼吸困难出现的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明显凹陷的体征。 心源性哮喘:是指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表现为睡眠中突感胸闷气急,咳粉红色泡沫痰,重者可有端坐呼吸、面色发绀、出汗、哮鸣音及肺底湿罗音。 恶心:为上腹部不适、紧迫欲吐的感觉,可伴有迷走神经兴奋的症状,如皮肤苍白、出汗、流涎、血压降低及心动过缓等,常为呕吐的前奏。一般恶心后随之有呕吐,但也可仅有恶心而无呕吐,或仅有呕吐而无恶心。 呕吐:是通过胃的强烈收缩迫使胃或部分小肠内容物经食管、口腔而排出体外的现象。 呕血(Hematemesis):上消化道疾病(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胰疾病)或全身性疾病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