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一化学必修一 详解总结 元素化合物知识整合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一 详解总结 元素化合物知识整合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一 详解总结 元素化合物知识整合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一 详解总结 元素化合物知识整合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一.金属钠

(一)钠1.物性金属钠是一种柔软,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金属,是热和电的良导体;它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比煤油的密度大,熔点为℃、沸点为℃

2.化性

(1)跟非金属反应:4Na+O2=2Na2O,(空气中钠的切面变暗 2Na+O2Na2O2(黄色火焰) Na2O2比Na2O 稳定 2Na+Cl2 NaCl(白烟) 钠与水反应:2Na+2H2O =2NaOH +H2↑

现象:①浮:钠投入水中并浮在水面上②声:钠立即跟水反应,并放出热量,发出嘶嘶响声,产生气体。③游:同时钠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并在水面上向各方迅速游动最后消失,④红:反应后的水溶液使酚酞变红。钠与CuSO4溶液反应2Na+2H2O+CuSO4=Na2SO4 +Cu(OH)2↓+H2↑

3.钠的制取和存放

(1)制备:2NaCl(熔融) 2Na+Cl2↑(2)钠的存放:少量金属钠可保存在煤油里。

(3)用途:强还原剂,工业用它还原金属钛、锆、铌等;如:4Na+TiCl4(熔融)=Ti+4NaCl,钠和钾的合金在常温下呈液态,是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钠也可用于制高压钠灯

(二).钠的化合物

1

2.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3.氢氧化钠

(NaOH)是常见的强碱,是一种白色片状晶体,。极易溶于水(并放出大量热),易吸水而发生潮解,在空气中还易变质,反应为:2NaOH+CO2=Na2CO3+H2O。

俗名:苛性钠、烧碱、火碱,氢氧化钠有很强腐蚀性,具有碱的通性。

保存:密封保存。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应用橡皮塞。因为烧碱能与玻璃成分中的SiO2发生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生成的Na2SiO3使玻璃塞与瓶口粘结。

二、镁的性质

(1)物理性质:镁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密度小,只有铝密度2/3,熔点较低,硬度较小,镁合金的强度高、机械性能好。金属镁有“国防金属”的美誉。在冶金工业上,金属镁常做脱氧剂和还原剂。

(2)化学性质(还原性)

①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2Mg + O2点燃

2MgO

3Mg + N2点燃

Mg3N2 Mg + Cl2

点燃

MgCl2

②与酸反应

与镁与非氧化性酸如稀硫酸、盐酸等反应生成氢气:Mg + 2H+=Mg2+ + H2↑与镁与氧化性酸,如浓硫酸、硝酸等反应,但不生成氢气:

Mg + 2 H2SO4(浓) = MgSO4 + SO2↑+ 2H2O

③与某些氧化物反应2Mg + CO2点燃

2MgO + C

现象:燃着的镁条在CO2中继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在集气瓶的内壁有黑色固体附着。

四、铁

1.原子结构:地壳中含量居第四位,其常见离子有Fe2+、Fe3+。

2.物理性质:⑴纯铁呈银白色,抗蚀能力强;常用铁含碳等杂质熔点降低,抗蚀力减弱。

⑵具有一般金属的物理通性:延展性、导电、导热性较好。它还有与其它金

属不同的物理性质,能被磁铁吸引。

3.化学性质(较活泼)

⑴铁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①与O2反应:a:常温下,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被腐蚀,其腐蚀过程可用化学方程式表

示如下: 2Fe+O2+2H2O=2Fe(OH)2;4Fe(OH)2+O2+2H2O=4Fe(OH)3

2Fe(OH)3=Fe2O3·xH2O+(3-x)H2O

b:铁在氧气中燃烧,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3Fe+2O2Fe3O4

②铁与S反应:Fe+S FeS ;③铁与Cl2反应:2Fe+3Cl2 2FeCl3

⑵铁在高温下与水蒸汽反应:3Fe +4H2OFe3O4+4H2↑

⑶铁与酸的反应

①与非氧化性酸(如HCl、稀H2SO4等)反应: Fe+2H+=Fe2++H2↑

②与氧化性酸反应(如HNO3、浓H2SO4)反应:

与足量稀HNO3反应:Fe+4HNO3=Fe(NO3)3+NO↑+2H2O

与少量稀HNO3反应:3Fe+8HNO3=3Fe(NO3)2+2NO↑+4H2O

③常温下,浓H2SO4、浓HNO3能使铁、铝钝化。

⑷铁与盐溶液的反应

与CuCl2溶液反应:Fe+CuCl2= Cu+FeCl2与FeCl3溶液反应:Fe+2FeCl3 =3FeCl2

☆知识运用

1.把金属铁加入含FeCl3、FeCl2、CuCl2的混合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出不溶物有铜,则滤液中肯定有阳离子Fe2+,肯定不存在阳离子Fe3+,可能有阳离子Cu2+(若铁过量呢?)

2. 2.8克铁与160ml 1mol/L稀硝酸作用放出NO气体,则在反应中HNO3共得电子摩。

★考点三铁的氢氧化物

1.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

实验3-9:在2支试管内分别加入少量FeCl3和FeSO4溶液,然后滴入NaOH溶液。观察并描述发生的现象.

2.

探究性学习:

在实验3-9中,使Fe(OH)2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的氧气来源有哪些?如何消除或减少氧气的这些来源,以确保Fe(OH)2不被氧气氧化,观察到持续时间长的白色沉淀?

i.氧气来源有:FeSO4溶液及NaOH溶液及空气。

ii.消除或减少氧气来源的方案设计。

(1)实验3-9中减少氧气来源的方案:将装有NaOH溶液的滴管伸入到试管底部.目的是避免生成的Fe(OH)2沉淀接触空气中的O2。

(2)方案欣赏:仔细体会以下方案的设计原理与思路并回答相关问题

用下面两种方法可以制得白色的Fe(OH)2沉淀:

方案一:用不含Fe3+的FeSO4溶液与用不含O2的蒸馏水配制的NaOH溶液反应制备。

①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O2常采用煮沸的方法。

②生成白色Fe(OH)2沉淀的操作可采用长滴管吸取不含O2的NaOH溶液,插入FeSO4溶液液面下,再挤出NaOH溶液。这样操作的理由是避免生成的Fe(OH)2沉淀迅速接触到空气。

方案二:在如图装置中,用NaOH溶液、铁屑、稀H2SO4等试剂制备。

①在试管Ⅰ里加入的试剂是稀H2SO4铁屑。

②在试管Ⅱ里加入的试剂是NaOH溶液。

③为了制得白色Fe(OH)2沉淀,在试管Ⅰ和Ⅱ中加入试剂,打开止水夹,

塞紧塞子后的实验步骤是:检验试管Ⅱ出口处排出的氢气的纯度。当排出

的H2纯净时,再夹紧止水夹。

④这样生成的Fe(OH)2沉淀能较长时间保持白色,其理由是:试管Ⅰ中反

应生成的H2充满了试管Ⅰ和试管Ⅱ,且外界空气不容易进入。

+

2+

五、铜及其化合物

(一)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它们的合金,可分为黑色金属材料和有色金属材料。(l)重要的黑色金属材料

①黑色金属材料:通常包括铁、铬、锰以及它们的合金。

②钢是用量最大、用途最广泛的合金。

(2)几种有色金属材料

①有色金属材料: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各种金属材料及其合金。

②几种有色金属材料

(二)、铜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1)物理性质:紫红色,不能被磁铁吸引。

(2)化学性质:

·5H2O

CuSO4·5H2O为蓝色晶体,俗称蓝矾、胆矾。无水CuSO4为白色粉末,遇水变蓝色(生成CuSO4·5H2O)可作为水的检验依据。

【注】①溶液中的Cu2+常为蓝色(浓CuCl2溶液为绿色,稀CuCl2溶液为蓝色),可作为Cu2+的判定依据。如CuSO4溶液为蓝色。②Cu2+与碱反应生成蓝色沉淀[Cu(OH)2],这是鉴定Cu2+的原理之一。

六、碳硅

碳硅

存在形态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主要单

质有:金刚石、石墨、C60等同素异

形体

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全部以化

合态存在;主要单质有:晶体硅和无

定性硅两大类

单质的物理

性质金刚石熔点很高,硬度很大;石墨

熔点很高(比金刚石高)硬度较小,

能导电,有滑腻感。

晶体硅,灰黑色,有金属光泽;与金

刚石相似,熔点很高,硬度很大;是

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化学性质

与非

金属

单质

反应

与O2反应:

2C+O22CO

C+O2CO2

与O2、Cl2反应:

Si+O2SiO2

Si+2Cl2SiCl4

与氧

化物

反应

与Fe2O3、H2O、SiO2反应:

3C+2Fe2O33CO2+4Fe

2C+SiO22CO↑+Si

与酸

反应

与浓硫酸、浓硝酸反应:

C+2H2SO4(浓)CO2↑+2SO2↑+2H2O

C+4HNO3(浓)CO2↑+4NO2↑+2H2O

只与氢氟酸反应:

Si+4HF==SiF4↑+2H2↑

与碱

反应

与碱不反应

与NaOH溶液反应:

Si+2NaOH+H2O==Na2SiO3+2H2↑

用途

金刚石用作切割工具;

石墨用作电极、铅笔芯。

计算机芯片;含硅4%的硅钢具有很

高的导磁性,主要用作变压器铁芯;

含硅15%的硅钢具有很好的耐酸性

能,作为耐酸材料;制光电池等

二、CO2和SiO2的比较

物质二氧化硅二氧化碳

物理性质硬度大、熔沸点高、常温下为固

体、不溶于水

熔沸点低,常温下为气体,微溶

于水

①与水

反应

不反应CO2 + H2O H2CO3

②与酸

反应

SiO2 + 4HF = SiF4↑+ 2H2O不反应

③与碱

反应

SiO2 + 2NaOH = Na2SiO3 + H2O

盛碱液的试剂瓶用橡皮塞

CO2 + 2NaOH = Na2CO3 + H2O或

CO2 + NaOH = 2NaHCO3

④与盐

反应

SiO2 + Na2CO3 =Na2SiO3 + CO2↑

SiO2 + CaCO3 = CaSiO3 + CO2↑

Ca(ClO)2 + CO2 + H2O

= CaCO3↓ + 2HClO

CO2 + Na2CO3 + H2O = 2NaHCO3

⑤与碱

性氧化

物反应

SiO2 + CaO = CaSiO3CO2 + Na2O = Na2CO3

三、硅酸及硅酸盐

1.硅酸⑴物理性质:与一般的无机含氧酸不同,硅酸难溶于水。

⑵化学性质:①弱酸性:是二元弱酸,酸性比碳酸弱,

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iO3+2NaOH== Na2SiO3+2H2O。

②不稳定性:受热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H2SiO3 H2O+ SiO2。

⑶制备:通过可溶性硅酸盐与其他酸反应制得,如Na2SiO3溶液与盐酸反应:

Na2SiO3+2HCl== H2SiO3↓+2NaCl

⑷用途:硅胶可用作干燥剂、催化剂的载体等。

2、硅酸盐

⑴硅酸盐:硅酸盐是由硅、氧和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是构成地壳岩石的主要成分。

高温

高温

高温

高温

⑵硅酸钠:硅酸钠溶液俗称水玻璃,是无色黏稠液体,常用于制备黏合剂、防腐剂、耐火材料。

⑶硅酸盐组成的表示

通常用二氧化硅和金属氧化物的组合形式表示硅酸盐的组成:如硅酸钠(Na2SiO3)可表示为Na2O·SiO2。长石(KAlSi3O8)可表示为K2O·Al2O3·6SiO2。(注意:硅酸盐写法与氧化物写法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保持不变,原子个数比相等;表示顺序一般为:活泼金属的氧化物·较活泼金属的氧化物·二氧化硅·水)。

四、无极非金属材料

1.传统的无极非金属材料

硅酸盐材料是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玻璃、水泥、各种陶瓷等都是以黏土、石英和长石等为原料生产的硅酸盐制品,比较如下

【要点名师透析】

1. 硅及其化合物的特殊性质

(1)硅①非金属单质一般为非导体,如硫,但Si却为半导体;②非金属单质与碱反应一般是非金属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而Si与碱反应只作还原剂;③C、Si同属ⅣA族,还原性是Si大于C,而C却能将Si从SiO

2

中还原出来(条件是高温),原因是产物CO气体迅速从反

应体系中逸出,SiO

2

+2CSi+2CO↑;④非金属单质一般不跟非氧化性酸作用,而Si能与HF

发生反应, Si+4HF==SiF

4

↑+2H

2

↑;

(2)硅的化合物

①酸性氧化物一般不与酸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但SiO

2

却能与HF作用,

SiO

2

+4HF===SiF

4

↑+2H

2

O;

②无机酸一般可溶于水,而H

2

SiO

3

及H

4

SiO

4

却难溶于水;Na

2

SiO

3

水溶液俗名为“水玻璃”,

但它与玻璃却大相径庭,Na

2

SiO

3

水解显强碱性,俗名“泡花碱”,但它却不是碱,而是盐。

二、CO2与碱的反应及HCO3-、CO32-的检验

与强碱反应

反应原理: NaOH Na2CO3 NaHCO3

反应后溶质成分的判断可用数轴表示:

1∶1

X=2∶1Na2CO3

X>2∶1NaOH、Na2CO3

-、CO

3

2-的检验

(1)CO32-的检验①原理:CO32-+Ca2+===CaCO3↓

②方法:向待检验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的 Ca2+或 Ba2+的可溶性盐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适量的盐酸.白色沉淀溶解且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则待检溶液中有 CO32-。

(2)HCO3-的检验

①原理:HCO3-+H+===H2O+CO2↑

②检验方法:向待检验溶液中滴加足量的 Ca2+或 Ba2+可溶性盐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酸。若溶液中有无色、无味的气体生成,则待检溶液中有 HCO3-。

七、硫

(一)单质硫

1.存在形态

(1)游离态:硫单质俗名硫黄,主要存在于火山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里。

(2)化合态:主要以金属硫化物和硫酸盐的形式存在,如硫铁矿(FeS2)、黄铜矿(CuFeS2)、石膏(CaSO4·2H2O)和芒硝(Na2SO4·10H2O)等。

2.物理性质:硫为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用于洗去试管壁上的硫);硫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如单斜硫、斜方硫等。

3.化学性质:硫原子最外层6个电子,较易得电子,表现较强的氧化性。

①与金属反应(与变价金属反应,均是金属氧化成低价态)2Na+S===Na2S (剧烈反应并发生爆炸)2Al+3S Al2S3(制取Al2S3的唯一途径)

Fe+S FeS(黑色) 2Cu + S Cu2S(黑色)

②与非金属反应 S+O2 SO2 S+H2H2S(说明硫化氢不稳定)

③与化合物的反应S+6HNO3(浓)H2SO4+6NO2↑+2H2O

S+2H2SO4(浓) 2SO2↑+2H2O

3S+6NaOH 2Na2S+Na2SO3+3H2O(用热碱溶液清洗硫)

4.用途:大量用于制造硫酸、硫化天然橡胶,也用于制药和黑火药。

二、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1.二氧化硫:

(1)物理性质:SO2是无色而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容易液化,易溶于水。(2)化学性质:①SO2是酸性氧化物,能跟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是中强酸。

②强还原性:如:SO2 + Cl 2 +2H2O == H2SO4 + 2HCl 2SO2+O22SO3

③氧化性: 2H2S + SO2 == 3S↓ +2H2O

④漂白性,能跟有色有机化合物(如品红)生成无色物质(可逆、非氧化还原反应)

2.三氧化硫

(1)物理性质:熔点℃,沸点℃,常温下为液态,标准状况下为固态。

(2)化学性质:酸性氧化物,与H2O、CaO、Ca(OH)2、NaHSO3反应的方程式为:

H2O+SO3=H2SO4 (放出大量的热) CaO+SO3=CaSO4 Ca(OH)2+SO3=CaSO4+H2O

2NaHSO3+SO3=Na2SO4+2SO2↑+H2O(除去SO2中的SO3)

3.硫的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

(1)来源:含硫化石燃料的燃烧及金属矿物的冶炼

(2)危害:危害人体健康,形成酸雨(pH<。

(3)治理:燃煤脱硫、改进燃烧技术。

三、硫酸

1.硫酸的物理性质

纯硫酸是一种无色黏稠的液体,常用的浓硫酸的质量分数为%,其密度为 g/cm3,物质的量浓

度为 mol/L。硫酸是一种高沸点、难挥发的强酸,易溶于水,能以任意比与水混溶。

特别提醒:浓硫酸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稀释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加入水中,边加边搅拌。

2.稀H2SO4

硫酸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H2SO4===2H++SO42-,

溶液呈强酸性,与指示剂、碱、碱性氧化物、活泼金属、盐等物质发生反应。

3.浓H2SO4的特性

(1)吸水性(常用作干燥剂)

①中学化学中常用浓H2SO4干燥的气体有H2、O2、CO2、SO2、Cl2、HCl等。

②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有:碱性气体,如NH3 ;还原性气体,如H2S 等。

③干燥气体常用盛浓H2SO4的洗气瓶,其装置为

(2)脱水性

脱水性:指浓H2SO4将有机物里的氢、氧元素按原子个数2∶1的比例脱去的性质。

(3)强氧化性

①常温下,铁、铝遇浓H2SO4发生钝化。

原因:常温下,铁、铝遇浓H2SO4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所以常温下可用铝槽车装运浓硫酸。

②能氧化不活泼的金属,如与Cu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③能氧化非金属单质,如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2H2SO4(浓) CO2↑+2SO2↑+2H2O。

一、SO2与CO2的比较与鉴别

2. SO2与CO2的鉴别

①可根据物理性质,CO2无色无味,SO2具有刺激性气味。

②利用SO2的强还原性,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水鉴别。SO2褪色,CO2不褪色

③利用SO2的漂白性,用品红溶液鉴别。SO2褪色,CO2不褪色。

二、浓硫酸与稀硫酸的鉴别及SO2-4离子的检验。

1. 浓硫酸与稀硫酸的鉴别

方法一:取少量蒸馏水,向其中加入少量试样硫酸,如能放出大量热则为浓硫酸,反之则为稀硫酸。

方法二:观察状态,浓硫酸为粘稠状液体,而稀硫酸为粘稠度较小的溶液。

方法三:比较同体积试样质量,因为浓硫酸的密度较大,相同体积的浓硫酸和稀硫酸,浓硫酸的质量大得多。

方法四:取少量试样,向其中投入铁片,若产生大量气体则为稀硫酸(Fe+2H+=Fe2++H2↑),若无明显现象(钝化)则为浓硫酸。

方法五:用玻璃棒蘸取试样在纸上写字,立即变黑(浓硫酸的脱水性)为浓硫酸,另一为稀硫酸。

方法六:将胆矾晶体(CuSO4·5H2O)分别投入少量试样内,若有颜色改变(蓝色消失或变无色),则为浓硫酸(浓硫酸的吸水性),另一为稀硫酸。

方法七:取少量试样,分别投入一小块铜片,稍加热,发生反应的(有气泡产生、溶液变蓝)为浓硫酸,无现象的是稀硫酸。

的检验

(1)检验SO2-4时要防止其他离子的干扰

①Ag+干扰:

先用盐酸酸化,能防止Ag+干扰,因为Ag++Cl-===AgCl↓。

②CO2-3、SO2-3干扰:

因为BaCO3、BaSO3也是白色沉淀,与BaSO4白色沉淀所不同的是这些沉淀能溶于强酸中。因此检验SO2-4时,必须用酸酸化(不能用HNO3、H2SO4酸化)。例如:BaCO3+2H+===H2O+CO2↑+Ba2+。

所用钡盐不能用Ba(NO3)2溶液,因为在酸性条件下,SO2-3、HSO-3、SO2等会被溶液中的NO-3氧化为SO2-4,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2)正确操作

被检液—————→

加足量

盐酸酸化取清液————→

滴加BaCl2

溶液

有无白色沉淀(判断有无SO2-4)。

八、氯

(一)氯气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氯气

(1)物性:黄绿色、有刺激性、能溶于水、比空气重、易液化、有毒(尾处:NaOH溶液)(2)化性:①与金属反应(与变价金属反应,均是金属氧化成高价态)

+Cl22NaCl(产生白烟)+Cl2CuCl2(产生棕黄色的烟,溶于水得蓝绿色溶液)

+3Cl22FeCl3(产生棕红色的烟,溶于水得黄色溶液)

注:常温下干燥的氯气或液氯不与铁反应,所以液氯通常储存在钢瓶中。②与非金属反应

H2+Cl22HCl(发出苍白色火焰,有白雾生成)——可用于工业制盐酸

H2+Cl22HCl(会发生爆炸)——不可用于工业制盐酸

③与水反应:Cl2+H2O = HCl+HClO(离子方程式:Cl2+H2O = H++Cl-+HClO)

④与碱反应

Cl2+2NaOH = NaCl+NaClO+H2O(实验室用于除去多余的氯气、工业制取“84”)

2Cl2+2Ca(OH)2 = Ca(ClO)2+CaCl2+2H2O(用于制漂白粉)

⑤与某些还原性物质反应

+Cl2 = 2FeCl3

+Cl2 = 2KCl + I2(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色,用于氯气的检验)

+Cl2+2H2O = 2HCl + H2SO4(离子方程式:SO2+Cl2+H2O = 4H++2Cl-+SO42-)

⑥与某些有机物反应

+Cl2 CH3Cl + HCl(取代反应)

=CH2+Cl2→ CH2ClCH2Cl(加成反应)

2.次氯酸

①一元弱酸,比H2CO3弱

HClO的基本性质②不稳定,2HClO === 2HCl + O2↑

③强氧化性;

④漂白、杀菌能力,使色布、品红溶液等褪色,可用作自来水消毒。

3.漂白粉

(1)主要成分是CaCl2和Ca(ClO)2,有效成分是Ca(ClO)2

(2)漂白原理是:Ca(ClO)2+CO2+H2O===CaCO3↓+2HClO,产生的HClO具有漂白性和强氧化性,由于Ca(ClO)2能与空气中的CO2、H2O反应生成HClO且HClO见光易分解,所以漂白粉应密封保存。

(3)工业上常用氯气和石灰乳制取漂白粉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溶液呈碱性,具有强氧化性。 (二)、氯气的制备 1.实验室 ⑴反应原理

MnO 2+4HCl(浓)MnCl 2+Cl 2↑+2H 2O (离子方程式:MnO 2+4H +

+2Cl -Mn 2+

+Cl 2↑+2H 2O )

n(氧化剂):n(还原剂)=1:2;浓变稀问题

⑵发生:固体+液体气体。 ⑶净化:饱和食盐水或水洗(除去HCl )

⑷干燥:浓H 2SO 4 ⑷收集:向上排空气法或排饱和食盐水法。

⑸尾气处理装置:多余Cl 2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环境污染,用强碱溶液(NaOH 溶液)吸收。(7)注意事项:①若没有浓盐酸时,可用浓硫酸和固体食盐代替;若没有MnO 2时可用KMnO 4代替,此时可不加热。另外KClO 3、K 2Cr 2O 7、Ca(ClO)2、PbO 2等也可代替MnO 2;②加热温度不宜过高,否则制得的Cl 2中HCl 气体杂质较多。③实验结束时,先使反应停止并排出残留的Cl 2,再拆卸装置,避免污染空气。④尾气吸收时不能用澄清石灰水吸收。

2.工业:电解饱和食盐水。(离方程式:2Cl -

+2H 2O=====电解Cl 2↑+H 2↑+2OH -

(三)、Cl -

检验:1.所用试剂:AgNO 3溶液和稀硝酸。 2.现象:白色沉淀 【难点透析】

1.氯水的性质:氯气溶于水得黄绿色的溶液----氯水。在氯水中有少部分氯分子与水反应,

2.

①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及氢化物的稳定性 HF > HCl > HBr > HI

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HClO4 > HBrO4

5、溴单质的氧化性介于Cl2 和I2之间,因此在海水提溴的化工生产中可以选用Cl2作氧化剂。从海水中提取溴,一般要经历浓缩、氧化,提取 三个步骤。

6、溴的应用

①工业上:制造燃料的抗爆剂;溴化银常被用做 感光 材料。 ②农业上:制含溴的杀虫剂。如薰蒸剂,杀虫剂,抗爆剂

③医药上:红药水的主要成分就是含溴和汞的有机化合物 。KBr 和NaBr 则常被用做镇静剂;碘也是一种重要的药用元素,可治疗口腔溃疡,如碘甘油,华素片(还可制加碘盐)。 AgI 可用于人工降雨,使空气里的水蒸气凝聚成雨。 如何鉴别Cl-、 Br- 、 I- ? 7、Cl -、 Br - 、 I -

的鉴别

Cl -

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Br -

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淡黄色沉淀 I -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黄色沉淀

九、氮

(一)氮气及氮的氧化物 1.物理性质 (1)氮气 ①与氧气反应

②与氢气反应

(2)NO与O2反应:2NO+O2===2NO2 (NO的检验,NO与O2不共存)

(3)NO2与H2O反应:3NO2+H2O===2HNO3+NO(n(氧化剂):n(还原剂)=1:2)

3.氮的氧化物对环境的影响

(1)形成硝酸型酸雨。(2)形成光化学烟雾。(3)破坏臭氧层。

(二)氨和铵盐

1.氨气(NH3):(1)分子结构:由极性键形成的三角锥形分子, N -3价,为N元素的最低价态

(2)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

1体积水能溶解700体积的氨气(喷泉实验,尾气处理需防倒吸),易液化(可作致冷剂)

氨气的喷泉实验:①原理(极易溶于水使内外形成较大气压差)②引发操作③现象

④成功关键:烧瓶干燥、装置气密性好、氨气集满

(3)化学性质:

①与水反应:氨水呈碱性,原理:NH3+H2ONH3·H2ONH4++OH-

氨气是中学阶段唯一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常用此性质检验氨气。

(饱和氨水中存在的平衡体系:溶解平衡, NH3·H2O、H2O的电离平衡)

(氨水中微粒:NH3、H2O、NH3·H2O;NH4+、OH-、H+)

NH3·H2O化学性质:弱碱性、不稳定性。(氨水易挥发:越热、越浓越易挥发)

②与酸反应:与挥发性酸(如浓盐酸、硝酸)的反应:NH3+HCl=NH4Cl 现象:产生白烟(也可检验NH3)与硫酸反应:2NH3+H2SO4=(NH4)2SO4

③与盐溶液反应:向AlCl3溶液中滴加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l3++3 NH3·H2O=Al(OH)3↓+3 NH4+

④NH3具有还原性,能被O2、CuO、NO x、Cl2等物质氧化。

+5O24NO+6H2O (工业制硝酸的基础) 4NH3+3O22N2+6H2O(置换反应)

+3CuO3Cu+N2+3H2O +8NH3==N2+6NH4Cl(白烟)

(4)制备:工业:实验室:(见要点透析)

2.铵盐

(1)物理性质:白色晶体,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①热解: NH4HCO3= NH3↑ + H2O + CO2↑(30℃以上可分解),

NH4Cl = NH3↑+ HCl↑

②碱解: Ca(OH)2 + 2NH4Cl = CaCl2 + 2NH3↑ + 2H2O

铵盐与碱溶液的离子方程式:NH4+ + OH-= NH3↑+ H2O(该性质可用于氨气的制取和铵根离子的检验)(3)NH4+的检验:取少量样品,与碱混合于试管中,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管口,试纸变蓝色,说明样品中含有NH4+;也可以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管口,若有白烟产生,说明样品中含有NH4+。

三、硝酸

1、物理性质:无色、易挥发(在空气中遇水蒸气呈白雾状),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2、化学性质⑴强酸性:稀硝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浓硝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色后褪色。

⑵不稳定性

由于浓硝酸溶有分解出的NO2气体,所以浓硝酸一般为黄色,可通空气或氧气转化

其保存方法是:棕色细口瓶(玻璃塞)置于阴凉处。

⑶强氧化性①与金属(Au、Pt以外的所有金属)(部分化学方程式,注意离子方程式)

Cu+4HNO3(浓)= 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3Fe+8HNO3(稀、少)=3Fe(NO3)2+2NO↑+4H2O Fe+4HNO3(稀、足)= Fe(NO3)3+NO↑+2H2O

金属Al、Fe在冷的浓硝酸中发生钝化(不是不反应)。故可以用铁、铝容器运输冷的浓硝酸。

②与非金属的反应碳与浓硝酸:C+4HNO3(浓)CO2↑+4NO2↑+2H2O

③与某些还原性物质反应

3FeO+ 10HNO3(稀)= 3Fe(NO3)3+NO↑+5H2O 3Fe2++ NO3-+ 4H+ = 3Fe3++NO↑+2H2O

3、工业制备4NH3+5O24NO+6H2O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4、NO3-离子检验:固体或浓溶液与浓硫酸、Cu共热时,若产生红棕色气体则含NO3-;

若为稀溶液则先浓缩。

【要点名师透析】

一、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1、实验室制法

Ⅰ、一般方法⑴装置图(如右图):

⑵反应原理:2 NH4Cl+Ca(OH)2CaCl2+2NH3↑+2H2O

⑶装置类型:固体+固体气体(与KClO3或KMnO4制O2相同)

⑷收集:向下排空气法。⑸干燥:用碱石灰(NaOH和CaO固体的混合物)

⑹检验:①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若试纸变蓝色,说明氨已收集满了;②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若有白烟产生,说明收集满了。

⑺尾气处理①在导管口放一团用水或稀硫酸浸湿的棉花团吸收多余的氨气。

②用水或稀硫酸吸收多余的氨气(注意防倒吸,如图)

Ⅱ、两种简易方法⑴加热浓氨水法

①反应原理:NH3·H2O NH3↑+H2O ⑵浓氨水中加固态碱性物质

浓氨水中存在平衡:NH3+H2ONH3·H2ONH4++OH-

加入碱性物质(如:NaOH、CaO、碱石灰等),使平衡逆向移动,同时反应放热,促进NH3·H2O 的分解。

【提醒】:①制氨气所用铵盐不能用硝铵、碳铵。因加热过程中NH4NO3可能发生爆炸性的分解反应,发生危险;而碳铵受热极易分解产生CO2,使生成的NH3中混有较多的CO2杂质。②消石灰不能用NaOH、KOH代替,原因是:a、NaOH、KOH具有吸湿性、易结块,不利于产生NH3;b、在高温下能腐蚀大试管。③因氨气比空气轻,易与空气发生对流,所以收集时,导气管应插入收集气体的试管底部附近,管口塞一团干燥的棉花团,来防止NH3与空气对流,确保收集到纯净的氨气。④制备NH3也可以通过加热浓氨水的方法,利用NH3·H2ONH3↑+H2O原理制备。也可以利用往浓氨水中加入烧碱制备,原理:烧碱溶于水为放热反应,促进NH3·H2O的分解,增大c(OH)使上述可逆反应向左移动,而产生NH3。

二、金属与硝酸反应计算题的思维模型

1.思维模型

2.计算中的守恒思想的应用

(1)原子守恒法:HNO3与金属反应时,一部分HNO3起酸的作用,以NO-3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一部分作为氧化剂转化为还原产物,这两部分中氮原子的总物质的量等于反应消耗的HNO3中氮原子的物质的量。

(2)得失电子守恒法:HNO3与金属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HNO3中氮原子得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金属失电子的物质的量。

(3)电荷守恒法:HNO3过量时反应后溶液中(不考虑OH-)则有:

c(NO-3)=c(H+)+nc(M n+)(M n+代表金属离子)。

(4)离子方程式计算法:金属与H2SO4、HNO3的混合酸反应时,由于硝酸盐中NO-3在H2SO4提供H +的条件下能继续与金属反应,因此此类题目应用离子方程式来计算,先作过量判断,然后根据完全反应的金属或H+或NO-3进行相关计算,且溶液中要符合电荷守恒。

第一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知识点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 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细胞内的含量与在非生物 界中的含量明显不同 二、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 大量元素:C、O、H、N、S、P、Ca、Mg、K等; 微量元素:Fe、Mn、B、Zn、Cu、Mo; 基本元素:C; 主要元素;C、O、H、N、S、P; 细胞含量最多4种元素:C、O、H、N; 水 无机物无机盐 组成细胞蛋白质 的化合物脂质 有机物糖类 核酸 三、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85%-90%);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7%- 10%);占细胞鲜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O、占细胞干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C。 知识梳理: 统一性: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差异性:元素含量有差异 2.组成细胞的元素 大量元素:C、H、O、N、P、S、K、Ca、Mg 微量元素:Fe、Mn、Zn、Cu、B、Mo主要元素:C、H、O、N、P、S 含量最高的四种元素:C、H、O、N基本元素:C(干重下含量最高) 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O(鲜重下含量最高) 3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水(鲜重含量最高的化合物) 无机盐, 糖类 有机化合物脂质 蛋白质(干重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 核酸 4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常用材料:苹果和梨 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 乙液:0.05g/ml的CuSO4) 注意事项: ①还原糖有葡萄糖,果糖,麦芽

②甲乙液必须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样液中,现配现用, ③③必须用水浴加热(50—65) 颜色变化: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2)脂肪的鉴定 常用材料:花生子叶或向日葵种子 试剂: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 注意事项: ①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 ②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 ③需使用显微镜观察 ④使用不同的染色剂染色时间不同 颜色变化:橘黄色或红色 (3)蛋白质的鉴定 常用材料:鸡蛋清,黄豆组织样液,牛奶 试剂:双缩脲试剂( A液:0.1g/ml的NaOH B液: 0.01g/ml的CuSO4 )注意事项: ①先加A液1ml,再加B液4滴 ②鉴定前,留出一部分组织样液,以便对比 颜色变化:变成紫色 (4)淀粉的检测和观察 常用材料:马铃薯 试剂:碘液颜色变化:变蓝

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大全非常实用

1.单质硫的颜色_______,______溶于水,______ 于酒精,易溶于_______________。 2.SO2漂白的原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CO2(SO2)除杂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制S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设计实验证明SO2气体中含有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一个体现SO2具有氧化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写出两个体现CO2具有氧化性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SO2通入FeCl3溶液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SO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SO2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Cu与S加热条件下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写出两种鉴别CO2与SO2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检验SO2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验水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CO2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检验Clˉ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SO42-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Cl2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SO2通入BaCl2溶液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SO2通入Ba(NO3)2溶液中的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___,SO2通入FeCl3和BaCl2溶液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SO2和Cl21:1混合通入品红溶液中,现象为__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S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体现了SO2的________性。 18. Cl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SO2使溴水褪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Na2SO3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证明Na2SO3具有氧化性的试剂是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Na2SO3具有还原性的试剂是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常见离子的还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六个)。 22. SO2使碘水褪色,说明SO2具有__________________性。 23. 氢气在氯气__________燃烧,发出_________色火焰,集气瓶口有__________产生。 24. 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氯气的水溶液叫_______________,Cl2___________溶于水,溶于水的Cl2约有________ 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新制氯水的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颜色为___________________, 溶质为_____________,久置氯水的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家用消毒液的制备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有效成分 为__________________。 28. 工业漂白粉的制备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主要成分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效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漂白粉久置在空气中失效的原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增强漂白粉和家用消毒液的漂白消毒作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 Cl2的尾气处理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 除去Cl2中的HCl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验满Cl2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

2019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2019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方法适用范围主要仪器注意点实例 固+液蒸发易溶固体与液体分开 酒精灯、蒸 发皿、玻璃 棒①不断搅拌;②最 后用余热加热;③ 液体不超过容积 2/3 NaCl(H2O) 固+固结晶 溶解度差别大的溶质 分开 NaCl (NaNO3)升华 能升华固体与不升华 物分开 酒精灯I2(NaCl) 固+液过滤易溶物与难溶物分开漏斗、烧杯①一角、二低、三 碰;②沉淀要洗 涤;③定量实验要 “无损” NaCl (CaCO3) 液+液萃取 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 剂里,溶解度的不同, 把溶质分离出来 分液漏斗①先查漏;②对萃 取剂的要求;③使 漏斗内外大气相 通;④上层液体从 上口倒出 从溴水中提 取Br2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液体分液漏斗 乙酸乙酯与 饱和Na2CO3 溶液 蒸馏 分离沸点不同混合溶 液 蒸馏烧瓶、 冷凝管、温 度计、牛角 管 ①温度计水银球 位于支管处;②冷 凝水从下口通入; ③加碎瓷片 乙醇和水、I2 和CCl4 渗析 分离胶体与混在其中 的分子、离子 半透膜更换蒸馏水淀粉与NaCl

盐析加入某些盐,使溶质 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 烧杯 用固体盐或浓溶 液 蛋白质溶液、 硬脂酸钠和 甘油 气+气 洗气易溶气与难溶气分开洗气瓶长进短出CO2(HCl) 液化沸点不同气分开U形管常用冰水NO2(N2O4)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iii、分液和萃取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 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 iv、升华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利用某些物质具有升华的特性,将这种物质和其它受热不升华的物质分离开来,例如加热使碘升华,来分离I2和SiO2的混合物。 2、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 对物质的分离可一般先用化学方法对物质进行处理,然后再根据混合物的特点用恰当的分离

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易错知识点辨析

1. 碱金属元素原子半径越大,熔点越高,单质的活泼性越大 错误,熔点基本是随着原子半径增大而递减 2. 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有机酸则较难溶于水 错误。有机酸是否难溶于水,主要看有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有机酸越难溶于水。如CH3COOH易溶于水,而高级脂肪酸难溶于水。 3. 在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加入足量浓硫酸产生蓝色固体 正确,浓硫酸吸水后有胆矾析出 4. 能与冷水反应放出气体单质的只有是活泼的金属单质或活泼的非金属单质错误,比如2Na2O2+2H2O→O2↑+4NaOH

5. 将空气液化,然后逐渐升温,先制得氧气,余下氮气 错误,N2的沸点低于O2,会先得到N2,留下液氧 6. 把生铁冶炼成碳素钢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除去生铁中除Fe以外各种元素,把生铁提纯 错误,是降低生铁中C的百分比而不是提纯 7. 虽然自然界含钾的物质均易溶于水,但土壤中K%不高,故需施钾肥满足植物生长需要 错误,自然界钾元素含量不低,但以复杂硅酸盐形式存在难溶于水 8. 制取漂白粉、配制波尔多液以及改良酸性土壤时,都要用到熟石灰 正确,制取漂白粉为熟石灰和Cl2反应,波尔多液为熟石灰和硫酸铜的混合物

9. 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酸溶液 错误,SiO2能溶于氢氟酸 10. 铁屑溶于过量盐酸,再加入氯水或溴水或碘水或硝酸锌,皆会产生Fe3+ 错误,加入碘水会得到FeI2,因为Fe3+的氧化性虽然不如Cl2,Br2,但是强于I2,在溶液中FeI3是不存在的 11. 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来源:学科网ZXXK] 错误,钝化是化学性质,实质上是生成了致密的Al2O3氧化膜保护着铝罐 12. NaAlO2、Na2SiO3、Na2CO3、Ca(ClO)2、NaOH、C17H35COONa、C6H5ONa等饱和溶液中通入CO2出现白色沉淀,继续通入CO2至过量,白色沉淀仍不消失

元素化合物知识点归纳与练习

专题一元素及其化合物 1.重要无机物的特性 (1)常温下呈液态的非金属单质是; (2)能与二氧化硅反应而能雕刻玻璃的是; (3)能与水剧烈反应生成非金属单质是; (4)能与NaOH溶液反应放出氢气的是; (5)遇淀粉变蓝色的是;(6)具有磁性的是。…… 2.重要无机物的工业制法 (1)漂粉精: (2)硫酸的制法(接触法): (3)硝酸的制法(氨氧化法): (4)氯气的制备: (5)钠、镁、铝的制备: (6)工业制玻璃: (7)煅烧石灰石: (8)工业制粗硅: (9)工业制水煤气: (10)工业制纯碱(侯德榜法): 3.常见物质燃烧时的火焰颜色 (1)苍白色——(2)蓝色—— (3)淡蓝色(4)黄色—— (5)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4.重要物质的用途 (1)呼吸面具和潜水艇的供氧剂; (2) 用于自来水的消毒杀菌; (3) 用于制造发酵粉; (4) 在医疗上作造影剂; (5) 用作感光材料;(6) 用于焊接钢轨、冶炼难熔金属; (7) 用于腐蚀印刷电路板。 5.物质结构方面 熟悉常见的分子或单质、化合物的结构(水、氨气、二氧化碳、金刚石、二氧化硅的结构

特点)。 (1)具有正四面体结构的有甲烷、白磷、NH+4等; (2)不含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为铵盐; (3)组成为1∶1型的化合物可能为H2O2、C2H2、Na2O2、C6H6等。6.物质的特有颜色 常见的有颜色的物质 7.特殊反应条件 (1)高温:铝热反应,制水煤气,制粗硅,水蒸气与Fe反应等。 (2)高温高压、催化剂 N2+3H2 (3)加热、催化剂 2KClO3 2SO2+O2 4NH3+5O2 (4)放电 3O2 N2+O2 8.三角关系

高考化学基础复习知识点总结:元素及其化合物

元素及其化合物 1、元素化合物知识包括金属和非金属两部分,是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之一。知识特点是作为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实验和计算的载体,其信息量大,反应复杂,常作为综合试题的知识背景或突破思维的解题题眼。 2、注意处理好两个关系,必须先处理好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内部关系,方法是:“抓重点,理关系,用规律,全考虑”。 ①抓重点:以每族典型元素为代表,以化学性质为抓手,依次学习其存在、制法、用途、检验等“一条龙”知识,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 ②理关系:依据知识内在联系,按单质→氧化物→氧化物的水化物→盐的顺序,将零碎的知识编织成网络,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结构,做到滴水不漏 ③用规律:用好化学反应特有的规律,如以强置弱等规律,弄清物质间相互反应。 ④全考虑:将元素化合物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系统理解,从而达到解综合试题时能将所需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信手拈来。 另一方面是处理好元素化合物知识与本学科理论、计算或跨学科知识间的外部关系,采取的方法是“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 ①分析:将综合试题拆分思考。 ②综合:将分散的“点”衔接到已有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块”中。 ③抽象:在分析综合基础上,提取相关信息。 ④具体:将提取出的信息具体化,衔接到综合试题中,从而完整解题。 (一)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规律 ⑴常见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如下:F、O、Cl、N、Br、I、S、P、C、Si、H。 ⑵元素非金属性与非金属单质活泼性的区别: 元素的非金属性是元素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影响其强弱的结构因素有:①原子半径:原子半径越小,吸引电子能力越强;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越大,吸引电子能力越强;③最外层电子数:同周期元素,最外层电子越多,吸引电子能力越强。但由于某些非金属单质是双原子分子,原子是以强列的共价键相结合(如N N等),当参加化学反应时,必须消耗很大的能量才能形成原子,表现为单质的稳定性。这种现象不一定说明这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弱。 ⑶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及其应用 元素的非金属性的本质是元素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原子半径、核

2020高一上学期化学重点知识点精编

2020高一上学期化学重点知识点精编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 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 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 里的溴、碘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 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 离NaCl和KNO3混合物 三、离子检验 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 Cl-AgNO3、稀HNO3 产生白色沉淀Cl-+Ag+=AgCl↓ SO42- 稀HCl、BaCl2 白色沉淀SO42-+Ba2+=BaSO4↓ 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 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 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 =N/NA 5.摩尔质量(M)(1)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 或g..mol-1(3) 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 n = m/M ) 六、气体摩尔体积 1.气体摩尔体积(V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

必修一元素化合物知识总结

1、钠和水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钠原子与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写出钠和水、盐酸、乙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2H 2O=2NaOH+H 2 ↑2Na+2HCl=2NaCl+H 2 ↑ 2C 2H 5 OH+2Na→2C 2 H 5 ONa+H 2 ↑ 2、将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现象是怎样的? 钠浮在水面上,熔成一只闪亮的小球,在水面上不定向地迅速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 发生轻微的爆炸,并产生蓝色沉淀 写出相关方程式 2Na+2H2O═2NaOH+H2↑;2NaOH+CuSO4═Cu(OH)2↓+Na2SO4. 3、将钠投入氯化铁溶液中现象是怎样的? 钠浮在水面上,熔成一只闪亮的小球,在水面上不定向地迅速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 发生轻微的爆炸,并产生红褐色沉淀 写出相关方程式 2Na+2H2O=2NaOH+H2↑ 3NaOH+FeCl3=Fe(OH)3↓+3NaCl 4、用铝箔包住一小块金属钠,然后投入水中,写出相应的方程式 2Na+2H2O=2NaOH+H2↑ 2Al+2NaOH+6H2O=2Na[Al(OH)4] +3H2↑ 5、金属钠着火,为什么不能用水、二氧化碳灭火,用方程式解释 2Na + O2 = Na2O2 2Na2O2 +2H2O = 4NaOH + O2↑ 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6、过氧化钠为什么可以做供氧剂,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Na2O2 +2H2O = 4NaOH + O2↑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7、二氧化硫通过过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 SO2+Na2O2=Na2SO4 8、将过氧化钠加到氯化亚铁溶液中的现象 有气泡产生,放出大量的热,溶液中先有白色沉淀产生,然后颜色迅速变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 将过氧化钠加到品红溶液中的现象 有气体产生,溶液褪色 将过氧化钠加到酚酞试液中的现象 有气体产生,溶液先变红,然后再褪色9、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钠,相关化学方程式 2Na+2H2O=2NaOH+H2↑3NaOH+AlCl3=3NaCl+Al(OH)3↓ Al(OH)3 + NaOH = Na[Al(OH)4] 10镁在空气中燃烧发生的反应方程式 2Mg+O2=2MgO 2Mg+CO2=2MgO+C 3Mg+N2=Mg3N2 (条件都是点燃,自己加上) 11蒸干氯化镁溶液得到氯化镁固体需要注意什么,并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首先是蒸发浓缩,得到氯化镁晶体MgCl2·6H2O ,过滤洗涤, 然后把晶体放入硬质玻璃管中,(两端都是通的,可以耐受一定温度的玻璃仪器),在氯化氢气流中加热可以得到无水MgCl2氯化镁的水解MgCl2+2H2O?Mg(OH)2+2HCl 因为氯化镁是强酸弱碱盐,加热时促进了氯化镁的水解。而生成的氯化氢易挥发,加热使氯化氢气体挥发,从而减少了生成物中HCl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进而使水解彻底。 若要得到氯化镁固体需要在氯化氢抑制镁离子水解 12、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一般有:CaCl2,MgCl2,Na2SO4等,在精制时,需要加什么试剂?加 入的顺序是什么? 除杂方法: 1.加入BaCl2,产生白色沉淀,至白色沉淀不再增加时停止,滤出沉淀BaSO4,除去杂质SO42-;Ba2+ + SO42- =BaSO4↓ 2.加入Na2CO3,产生白色沉淀,至白色沉淀不再增加时停止,滤出沉淀CaCO3,除去杂质Ca2+和过量的Ba2+; Ca2+ + CO32- =CaCO3↓Ba 2+ + CO32- = Ba CO3↓ 3.加入NaOH,产生白色沉淀,至白色沉淀不再增加时停止,滤出沉淀Mg(OH)2

高一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1.元素的存在形式有两种:游离态和化合态。 (1)钠镁铝只以化合态形式存在:钠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氯化钠,镁元素的存在形式有菱镁矿,铝元素的存在形式有铝土矿。 (2)铁元素有两种存在形式:游离态的陨铁和化合态的铁矿石。 2.金属单质的用途: (1)利用钠元素的特征焰色(黄色)制高压钠灯,高压钠灯的透雾力强,可以做航标灯;利用钠单质的熔点低,钠钾合金常温下呈液态,做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利用钠单质制备过氧化钠,利用钠单质还原熔融态的四氯化钛制备金属钛。 (2)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用来做照明弹。 (3)利用铝的良好导电性,做导线。利用铝块和铝粉的颜色都是银白色,铝粉制成银粉(白色涂料)。 3.金属化合物的用途: (1)过氧化钠做漂白剂,过氧化钠做水下作业、坑道下作业的供氧剂;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做食品添加剂;氯化钠做为制备单质钠和氯气的原料,氯化钠做为制备氢氧化钠、氢气、氯气的原料。 (2)氧化镁的熔点高,做耐高温的材料:耐火管、耐火坩埚、耐高温的实验仪器。 (3)明矾做净水剂。 4.金属的分类: (1)根据冶金工业标准分类:铁(铬、锰)为黑色金属,其余金属(钠镁铝等)为有色金属。 (2)根据密度分类:密度大于4.5g/cm3的金属是重金属:如铁、铜、铅、钡,密度小于4.5g/cm3的金属是轻金属:如钠、镁、铝。 5.氧化物的分类:二元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并且氧元素呈负二价的化合物是氧化物。 (1)氧化物(根据氧化物中非氧元素的种类)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2)金属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 (3)非金属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知识点汇总

组成细胞的元素 1.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根据含量的多少,分为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 2.大量元素有_等。 3.微量元素有_等。 4.构成细胞的元素中,最基本的元素就是;其中4种元素含量最多。 鲜重状态下,4种基本元素的含量就是O > C > H > N ; 干重状态下,4种基本元素的含量就是C > O > N > H。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1.细胞中的化合物包括:________与________。 细胞中的无机物主要包括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______________大多数以___________的形式存在。 2.水在细胞中以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两种形式存在,其中_____________就是细胞 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_____________占细胞中水的绝大部分,以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 3.细胞中无机盐的主要功能包括维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维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中的水 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对生命活动的影响 (1)当自由水/结合水比值高(即自由水含量高时),代谢强度高,抗寒、抗旱性等抗逆性差。如种子萌发时,先要吸收大量的水分,以增加自由水的含量,并加快代谢速度。 (2)当自由水/结合水比值低(即结合水含量高时),抗寒、抗旱性强,代谢强度差。如冬季,植物吸水减少时,细胞内结合水相对含量升高,由于结合水不易结冰与蒸腾,从而使植被抗寒性加强。 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存在及其功能的验证 (1)鲜种子放在阳光下暴晒,重量减轻―→自由水散失,代谢减弱。 (2)干种子用水浸泡后仍能萌发―→失去自由水的种子仍保持其生理活性。 (3)干种子放在试管中,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壁上有水珠―→失去结合水。种子浸泡后不萌发―→失去结合水的细胞丧失生理活性。 [特别提醒] 一般情况下,温度略升高,自由水含量将升高,反之则自由水含量降低。相同条件下,自由水含量高的细胞,代谢旺盛。结合水含量高的细胞代谢较弱。 环境恶化——自由水↓,结合水↑。 细胞衰老——自由水↓,结合水↑。生命活动增强——自由水↑,结合水↓。 细胞中的无机物 1、含量:无机盐在生物体中含量很少,仅占细胞鲜重的1%-1、5%。 2、存在形式:大部分以离子形式存在。少数无机盐与其她化合物结合,如Mg2+就是叶绿素的成分

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复习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 一、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⑴.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实质 多种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产生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同离子之间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等。 ①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化学反应。 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规律)——物质之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如Ba2+与CO32-、Ag+与Br-、Ca2+与OH-、Mg2+与CO32-、OH-等之间发生离子反应。 生成气体或挥发性物质:如NH4+与OH-,H+与CO32-、HCO3-、HSO3-、SO32-等之间发生离子反应。 生成弱电解质:如H+与CH3COO-、CO32-等生成弱酸;OH-与NH4+等生成弱碱;H+与OH-生成水(水也是种弱电解质)。 ⑵.离子方程式 ①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步骤 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拆:将化学方程式中易溶解于水且能完全电离的物质拆写成阴、阳离子符号;而难溶于水的物质、气态物质和水仍用化学式表示; 删:删去方程式等号两边重复的离子; 查:检查是否满足元素原子守恒、反应前后电荷守恒等。 ②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方法 化学式与离子符号使用要正确,其规律是:一般易溶于水的强酸(H2SO4、HNO3、HCl、HBr、HI)、强碱(NaOH、KOH、Ba(OH)2、Ca(OH)2)、大多数可溶性盐均写成离子符号(拆);而单质、氧化物、弱电解质、非电解质极难溶于水的物质均写成化学式(不拆)。 判断离子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注意两守恒:方程式两边的原子数、电子数必须守恒。 5. 离子共存题易错点: ⑴在题目中告知是无色溶液,应排除具有颜色的离子 Fe2+(浅绿色)、Fe3+(黄色)、Cu2+(蓝色)、MnO4—(紫色)等离子。 ⑵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能与H+、OH—大量共存HCO3—、HSO3-、 6.元素化合价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 ⑴氧化还原反应: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凡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就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⑵氧化还原反应特征(判别方法):化合价发生变化。 8.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⑴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实质:化合价升高,该元素原子在反应中失去电子; 化合价降低,该元素原子在反应中得到电子。 ⑵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反应过程中有电子得失(或偏移)。

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总结

一、特征结构 01. 直线型分子:C2H2CO2CS2 02. 平面型分子:C6H6C2H4 03. V字型:H2O 04. 三角锥型:NH3 05. 正四面体型分子:CH4SiH4CCl4SiCl4P4 06. 10e- 微粒:O2-F-Ne Na+Mg2+Al3+CH4NH3H2O HF NH4+H3O+OH-NH2- 07. 18e- 微粒:Ar F2 C2H6 SiH4 PH3 H2O2 H2S HCl CH3OH CH3F K+Ca2+HS-S2-Cl-O22--Cl 08. 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Na2O2FeS2等。 09. 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C 二、特殊物性 01. 有色物质 [固体]黄色系列:S黄FeS2黄Na2O2浅黄AgBr浅黄AgI黄Au黄CuFeS2黄TNT淡黄 红色系列:Cu紫红Cu2O红Fe2O3红棕 黑色系列:C黑CuO黑CuS黑Cu2S黑FeS黑FeO黑Fe3O4黑MnO2黑Ag2O黑 紫色系列:I2紫黑KMnO4紫黑 白色腊状:白磷 [溶液]Cu2+蓝MnO4- 紫红Fe2+ 浅绿Fe3+ 棕黄Fe(SCN)3血红 氯水浅黄绿色溴水橙黄色碘水棕黄色溴的有机溶液橙红→红棕I2的有机溶液紫色→紫红 [气体]F2浅黄绿Cl2黄绿Br2 蒸气红棕I2蒸气紫色NO2红棕 02. 特殊状态 气态单质:H2 O2 Cl2 N2 F2 稀有气体 气态化合物:HX H2S SO2 NH3 NO NO2 C X H Y CO CO2 液态单质:Hg Br2 常见液态化合物:H2O 03. 特殊气味 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 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l2 SO2 HCl NH3大蒜气味:C2H2(不纯) 04. 焰色反应 Na黄K浅紫(通过蓝色钴玻璃)Cu绿Li紫红Rb紫Ca砖红Ba黄绿Rb 紫Sr洋红 三、特殊现象 01. 遇酚酞显红色或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3(碱性气体) 02. 遇空气变为红棕色的气体:NO 03. 加碱产生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必有Fe2+ 04. 加苯酚显紫色或加SCN-显血红色或加碱产生红褐色沉淀,必有Fe3+ 05. 遇BaCl2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可能是:SO42- Ag+ SO32- SiO32- 06. 遇HCl生成沉淀,可能是:Ag+ SiO32- AlO2- S2O32- 07. 遇H2SO4生成沉淀,可能是:Ba2+ Ca2+ S2O32- SiO32- AlO2- 08. 与H2S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的气体:Cl2 O2 SO2 NO2 09. 电解时阳极产生的气体一般是:Cl2 O2,阴极产生的气体是:H2 10. 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可能是:Cl2 SO2;加热恢复原颜色的是SO2,不恢复的是Cl2 11. 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物质可能有:NaClO Ca(ClO)2等次氯酸盐氯水过氧化钠过氧化氢活性碳 12. 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H2S和SO2及它们相对应的盐、活泼金属、不饱和烃、酚、醛、碱

非金属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碳族元素基础知识点 一、知识网络 1.碳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 2.硅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 二、基础知识 1.碳族元素 ①特征:最外层电子数为4,既不容易失去电子,又不容易得到电子,易形成共价键。 碳族元素形成的单质在同周期中硬度最大,熔沸点最高(如金刚石、晶体硅)。 C CO 2 CaCO 3 CaC 2 C 2H 2 CO 有机物 NH 4HCO 3 CH 4 H 2CO 3 Na 2CO 3 NaHCO 3 O 2 SiC 、CCl 4 不完全燃烧 O 2(不足) O 2 ( 不足 ) ①O 2 ②CuO 炽 热的碳 NH 3·H 2O O 2 ( 点 燃 ) △ H 2O CaO △ Si 、Cl 2 (△) Mg (点燃) ①O 2 (点) ②CuO (△) C 、CO Na 2O 2 NaOH H 2O NaOH H + C a (O H )2 ①高温②H + Ca 2+ CO 2 、H 2O △ C a (O H )2 CO 2 (水) ①OH ― ②加热 Na 2SiO 3 CO 2,H 2O NaOH H 2SiO 3 SiH 4 Si SiO 2 CaSiO 3 SiF 4 H 4SiO 4 SiC SiCl 4 O 2 (自燃) H 2 ①O 2(△) ②FeO (高温) F 2 HF Cl 2 (高温) H 2 (高温) C( 高温) C(高温)足量 Na 2CO 3 ( 高 温 ) NaOH( 溶液) ①CaO(△) ②CaCO 3 (△) Ca 2+ -H 2O C(适量)

几种同素异形体:碳:金刚石、石墨、C 60、C 70等;硅:晶体硅,无定形硅 2.碳 在常温下碳很稳定,只在高温下能发生反应,通常表现为还原性。 ① 燃烧反应 ② 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Cu CO CuO C CO CO C 22; 222+↑?→?+?? →?+? 高温 O H CO O H C 22+??→?+高温(CO 、H 2的混合气体叫水煤气); ↑+??→?+2CO Si SiO 2C 2电炉 ③ 与氧化性酸反应: C +2H 2SO 4(浓)?→?? CO 2↑+2SO 2↑+2H 2O ; C +4HNO 3(浓)?→?? CO 2↑+4NO 2↑+2H 2O 3.CO :不溶于水,有毒(CO 和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无法和O 2结合,而使细胞缺氧引起 中毒),但由于CO 无色无味因此具有更大的危险性。 ①可燃性 ②还原性:CO+CuO ?→? ? CO 2+Cu ,CO+H 2O(g)CO 2+H 2O 4.CO 2:直线型(O =C =O )非极性分子,无色能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可倾倒,易液化。 固态CO 2俗称干冰,能升华,常用于人工降雨。 实验室制法:CaCO 3+2HCl =CaCl 2+CO 2↑+H 2O 。 5.碳酸盐 ①溶解性:Ca(HCO 3)2>CaCO 3;Na 2CO 3>NaHCO 3。 ②热稳定性:Na 2CO 3>CaCO 3;碱金属正盐>碱金属酸式盐: Na 2CO 3>NaHCO 3。 ③相互转化:碳酸正盐碳酸酸式盐(除杂用) 6.硅 ① 硅在地壳中只有化合态,没有游离态。其含量在地壳中居第二,仅次于氧,是构成矿物和岩石的主要成分。 ② 晶体硅是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硬而脆的固体,是半导体,具有较高的硬度和熔点。 ③ 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只能与氟气、氢氟酸及强碱溶液反应: Si+2F 2→SiF 4、 Si+4HF →SiF 4+2H 2↑、Si+2NaOH+H 2O →Na 2SiO 3+2H 2↑; 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氯气等少数非金属单质化合:Si +O 2?→? ? SiO 2。 7.SiO 2 ①SiO 2为原子晶体,是一种坚硬难熔的固体,硬度、熔点都很高。 ② 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很稳定,不能跟酸(氢氟酸除外)发生反应。由于它是一种酸性氧化物, 所以能跟碱性氧化物或强碱反应 SiO 2+CaO ??→ ?高温 CaSiO 3 SiO 2+2NaOH →Na 2SiO 3+H 2O(碱溶液不能在使用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③ 二氧化硅是一种特殊的酸性氧化物 a .酸性氧化物大都能直接跟水化合生成酸,但二氧化硅却不能直接跟水化合,它的对应水 化物(硅酸)只能用相应的可溶性硅酸盐跟盐酸作用制得 b .酸性氧化物一般不跟酸作用,但二氧化硅却能跟氢氟酸起反应: SiO 2+4HF →SiF 4+2H 2O(氢氟酸不能盛放在玻璃容器中)。

高中化学必修一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一、常见物理性质: 1、颜色: A、红色世界 (1)基态:Fe2O3 (红棕色)、Fe (OH)3(红褐色)、[Fe (SCN)]2+(血红色)、Cu (紫红色)、Cu2O (砖红色)、NO2(红棕色)、P(红磷、暗红色)、Br2(深红棕色)、红色石蕊试纸、品红溶液。在空气中久置的苯酚(红色) (2)化学变化: ①紫色石蕊在酸性溶液(p H<5.0)中变红; ②润湿的蓝色石蕊试纸遇酸性气体(C O2、S O2、H2S、H C l)变红; ③酚酞在碱性溶液中呈浅红色(8.2<p H<10.0)或红色(p H>10); ④甲基橙在酸性溶液(p H<3.1)中呈红色; ⑤已经被二氧化硫褪色的品红溶液在加热时会出现红色。 B、橙色世界: (1)基态:浓溴水、甲基橙试剂、B r2(C C l4)呈橙红色。 C、黄色世界: (1)基态:工业盐酸(含有Fe3+)、Au 、S(淡黄色)、Na2O2 (淡黄色)、AgBr(淡黄色)、AgI、Ag3PO4、碘水(黄色)、三硝基甲苯(黄色)、蛋白质加浓硝酸 (2)激发态:钠元素焰色呈黄色 (3)化学变化:久置的浓硝酸因溶有自身分解产生的二氧化氮而变黄 D、绿色世界 (1)基态:F2(浅黄绿色)、Cl2(黄绿色)、Cu 2(OH)2CO3(绿色)、 CuCl2(浓溶液呈绿色)、F e S O4(浅绿色) (2)化学变化:F e(O H)2(白色)——灰绿色——F e(O H)3(红褐色)

E、青(黑)世界:F e F e O F e3O4F e S C u S A g2S M n O2石墨(灰黑) F、蓝色世界 (1)基态:C u S O4(溶液)、C u S O4·5H2O(晶体)、液氧、臭氧 (2)化学变化: ①紫色石蕊在碱性溶液(p H>8)中变蓝; ②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遇碱性气体变蓝; ③无水C u S O4(白色粉末)遇水变蓝; ④H2、H2S、C H4、C2H5O H燃烧火焰呈淡蓝色,C O燃烧火焰呈蓝色; ⑤S在空气中燃烧呈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燃烧呈现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⑥淀粉遇I2(a q)变蓝; ⑦C l2、B r2、N O2、O3遇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G、紫色世界 (1)基态:K M n O4(H+)、紫色石蕊、碘单质呈紫黑色; (2)激发态:钾元素的焰色呈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3)化学变化: ①I2升华生紫烟; ②N H4I受热生紫烟; ③紫色石蕊在(5.0<p H<8.0)溶液中呈紫色。 H、白色世界 (1)基态:Hg、铝粉、大多数块状金属、PbSO4、BaSO4、AgCl、BaCO3、Ba3(PO4)2、BaSO3、CaCO3、 Fe (O H)2(不稳定)、M g(O H)2、A l(O H)3等。 (2)化学变化:

高一上学期化学知识点总汇

第一章 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一.原子结构的发现历程 二.放射性实验 #结论:原子是有结构的。原子可以再分为带正电的粒子与带负电的电子. 三.原子与相对原子质量 1.原子的构成与结构示意图 1)微粒间的关系 3)四决定 A. 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序数 a. 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和“位置” B. 质量数 = 质子数 + 中子数 = 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 b. 中子数-决定原子的物性和质量数 C. 阳离子核外电子数 = 质子数 - 电荷数 c. 价电子-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D. 阴离子核外电子数 = 质子数 + 电荷数 d. 质量数-决定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说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 ,He 最外层电子数为2)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 ,Ne 均为稳定结构) 2. 同位素 1)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种元素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本质 性质 α辐射 氦核流 带正电,穿透性弱 β辐射 电子流 带负电,穿透性强 γ射线 电磁波 呈电中性,穿透性很强

2)性质:a、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虽然质量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b、在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里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各同位素所占原子百分率(丰度)不变 3.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对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各种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根据其所占的原子百分率计算而得的平均值。 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该元素各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各同位素所占的原子百分数。 4.十字相乘法算丰度 元素A有两种天然同位素X A、Y A,参考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B),估算X A,Y A的丰度. X B-Y ╲╱ B ╱╲ Y X-B X A的丰度= (B-Y)/(X -Y) ,Y A的丰度= (B-Y)/(X -Y) 四.核外电子 1.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1)宏观的运动规律: a. 可确定在某一时刻所处的精确位置 b. 有运动轨迹,即固定轨道 2)电子的运动规律 a. 无法确定在某一时刻所处准确位置 b. 不能确定其运动轨迹,即没有确定轨道 2.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A. 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2 n2 B. 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K层为最外层时,则不超过2个) 当最外层达到8个(K层为2),就达到了稀有气体稳定结构 C. 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 如:M层不是最外层最多可排18个电子; M层是最外层时最多可排8个电子。 总结:电子总是由里向外依次排布(能量低的电子层排满了才依次排能量较高的电子层) 3.元素性质与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 1)稀有气体元素不活泼性: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排满(He 2个),处于8电子,稳定结构,不易失电子,也不易得电子,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反应。 2)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最外层电子数结构的稳定性得失电子 金属元素原子比较少( < 4 ) 不稳定易失电子 非金属元素原子比较多( > 4 ) 不稳定易得电子 稳定结构一般不参加反应 稀有气体元素原子8个( He 2 个) 4.电子式 1)离子的电子式 a、简单阳离子的电子式:就是它们的离子符号如:Na+、Mg 2+、Al 3+ 复杂阳离子的电子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