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篆书篆刻试题

篆书篆刻试题

篆书篆刻试题
篆书篆刻试题

填空与选择:

1、广义的篆书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简牍、帛书、兵符、盟书文字和小篆。

2、根据线条的类型,篆书可分为玉箸篆、铁线篆和倒韭篆。

3、甲骨文最早是1899年由当时的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发现的,其出土地点在河南安阳小屯村。

4、甲骨文又被称为殷墟文字、甲骨卜辞、卜辞、殷契、契文、殷墟书契、甲文、甲骨刻辞。

5、金文又叫钟鼎文、钟鼎铭文、钟鼎款识。它产生于殷商时期,兴盛于西周。

6、毛公鼎是目前发现的铭文最长的青铜器。。

7、散氏盘、虢季子白盘、毛公鼎、大盂鼎被称为金文中的四大国宝。

8、石鼓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相传为周宣王太史籀所书,所以也叫籀文。又因其内容多为歌颂田猎、宫室美好的文字,又被称为猎碣文字。

9、魏晋时代的篆书具有代表性的是魏国的三体石经和吴国的天发神谶碑。10、唐代篆书成就最高的是李阳冰,他创造了铁线篆。

11、宋代最有名望的篆书作者是徐铉、徐锴。

12、清代邓石如是篆书创作史上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13、吴昌硕的代表作是“临石鼓文册”。

12、王懿荣的弟子刘鄂于1903年编辑出版了《铁云藏龟》,成为甲骨文的第一部著录。13、近现代罗振玉在

甲骨文书法创作方

面取得前无古人的

成就,对后学影响巨

大。

14、《金文编》作者

是著名的古文字学

家、考古学家、书法

篆刻家容庚。

15、篆变的几种方法

有:改易、减省、增

加、易位、综合、盘

曲。

简答题:

1、简述甲骨文和金

文及其出现的时期。

甲骨文是甲骨

文字的简称,即刻在

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金文是指铸造或刻

凿在青铜器上的铭

文,古代称铜为金,

所以叫金文。金文和

甲骨文并存于商周

两朝,商代以甲骨文

享誉,周代以金文著

称。

2、金文笔法的主要

特点是什么?

(1)、起笔:逆

入平出,其头可圆可

方,但须雄浑有力。

(2)、行笔:以

中锋为主,辅以粗

细、轻重、疾涩等节

奏上的变化,使线条

丰富多彩。

(3)、收笔:应

用回锋或留笔的方

法,将笔收紧,切勿

草率。

3、简述金文的章法

格局的类型及代表。

(1)、竖成行、

横无列,以《天亡

簋》、《毛公鼎》、《令

鼎》为代表。

(2)竖成行、照

顾到横向的有序与

顾盼,以《大盂鼎》、

《散氏盘》为代表。

(3)竖有列、横

成排,以《史强盘》、

《虢季子白盘》为代

表。

4、简述著名学者陈

梦家划分金文的类

型及特点。

(1)、齐鲁型、

中原型、江淮型、秦

型。

(2)、齐鲁型、

中原型金文,风格粗

犷、浑厚,成为黄河

流域文化的典范;江

淮型金文风格纤丽、

奇肆,则是长江流域

文化的典范;秦型金

文最封闭,也最保

守,它的风格趋向单

一、规整。

5、简述石鼓文在线

条、结构、章法上的

特征。

(1)、在线条表

现形态上,自然纯

厚、质朴遒劲,骨力

雄强。

(2)、在造型结

构上,略呈长方形,

匀称自然、舒展大

方。

(3)、在章法构

筑上,布白均匀,左

右相兼,开合有度,

气势壮阔。

6、简述《石鼓文》

在历史上的地位与

影响。

《石鼓文》在篆

书书体发展史上,具

有极为特殊的地位。

他与金文相比,无论

是线条、结构还是章

法上都呈现出一种

方整、严谨、肃穆、

卓然不凡的艺术格

局。他的生成,为秦

代篆书走向标准化

作了书体发展意义

上的铺垫工作。康有

为在《广艺舟双辑》

中称誉石鼓文为

“为篆之宗”。

7、秦篆的成熟及其

意义是什么?

篆书走向成熟,

是以小篆的体式完

备为标志的。《峄山

刻石》、《琅琊台刻

石》、《会稽山刻石》

即是小篆成熟时期

的代表作。小篆的走

向成熟,带来了中国

书法史上第一次书

体的标准化,古文字

学家认为这是一项

前所未有、值得庆典

的宏伟工程。因为中

国文字经过了商周

这一漫长的历史时

期,从繁杂、混乱、

无序的状态中终于

走向整齐、严谨与规

范,正是由于有了秦

篆的标准化,我们今

天的汉字才有了规

范化、统一化体系的

标准依据。因此说,

秦篆的标准化,是后

世汉字赖以支撑、生

存的根基。

9、清代篆书的复兴

标志是什么?有哪

些有成就的篆书书

家?

清代前期的篆书

发展虽然涌现了大

批篆书家如王尌、钱

玷、桂馥、洪亮吉、

孙星衍等,但均未能

摆脱小篆的笼罩,在

创作上没有更大更

宽的拓展。清代篆书

的真正复兴与发展,

是在清代中期以后,

碑学大兴,篆隶随之

大兴,涌现了大批的

篆书大家,最为杰出

的代表当推邓石如。

另外比较有代

表的篆书家还有杨

沂孙、徐三庚、赵之

谦、吴大澂、吴昌硕、

王福庵等等。

10.大篆与小篆在风

格上有什么区别?

西周后期,汉字

发展演变为大篆。大

篆的发展结果产生

了两个特点:一是线

条化,早期粗细不匀

的线条变得均匀柔

和了,它们随实物画

出的线条十分简练

生动;二是规范化,

字形结构趋向整齐,

逐渐离开了图画的

原形,奠定了方块字

的基础。大篆是对后

来的小篆而言的。

小篆也叫“秦

篆”。秦朝李斯受命

统一文字,这种文字

就是小篆。通行于秦

代。形体偏长,匀圆

齐整,由大篆衍变而

成。小篆的笔划较

细,所以也有“玉箸

篆”之称;在字形上

呈长方形,结构往往

有左右对称的现象,

给人挺拔秀丽的感

觉。

论述题:1、试述邓

石如篆书用笔及结

构特征。

邓石如对篆

书书体的发展,最大

的贡献在于他一改

古代书家长期运用

短峰、硬毫的用笔书

写习惯,运用长锋羊

毫书篆。在宗法秦篆

的基础上,融隶意于

篆书之中,极尽长锋

羊毫挥运过程中婉

转流畅、挥洒自如之

能事,充分发挥笔

尖、笔肚和笔尾部的

作用,方笔圆笔并用

而以圆笔为胜。以他

的《白氏草堂记》为

例,在用笔上,邓石

如最大的贡献是对

长锋羊毫毛笔笔性

的充分体现与运用。

线条多以逆锋入笔,

即速向下行笔,笔肚

中锋之毫全部铺开,

行笔至笔画末端,稍

用力驻笔,然后用力

收笔,收笔处稍有方

意又圆润饱满,有斩

钉截铁之妙。特别是

放纵的长线条,写来

生动自然,婉转流

畅,形成了独特的邓

石如家法。

结构特征上,

邓石如篆书的最大

特征是精而密,充分

运用疏与密、大与

小、长与短、圆与方

等矛盾的统一规律,

在对局部的点、线结

构的夸张中,强调字

形机构和整体风格

的协调、自然、生动。

故而后人称其篆书凝练茂密,浑然天成。

欣赏邓石如的篆书,常常使人联想起浓墨宰相刘墉,又使人感悟到具有商用金文的厚重凝练和秦代篆书的婉转流畅之风貌。

2、试论吴昌硕篆书的用笔、章法结构特征。

继邓石如之后,吴昌硕再次独领风骚于篆书书坛。他的书法得力于《石鼓文》,又以草法为之,敦厚朴拙,气度恢弘,在近现代书坛上堪称一代大师。

吴昌硕在用笔上最大特点在于他以草法为篆,一意孤行,率意、苍老、古拙的线条,极好的表现了他的恢弘气势。

以他所临的石鼓文为例,在结构上不局限于既有的法则,因势造型,因形取势,上下左右,顾盼得体。特别是上下结构、左右结构的字,写起来更是得心应手。

章法上,因势生情,因形就势,其间的揖让、穿插,尤其是空间结构的大胆处理,更显得参差错落之妙,后人喻之为“大珠小珠落玉盘”。

3、为什么把《散氏盘》称为金文中的草书?

《散氏盘》的书法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扁圆的字形,野逸粗质,无一字不欹侧;而字间呼应,圆润拙劲,无一字不稳妥。其气势雄健欢腾,形质谲奇恣放,情趣真率稚拙,章法朴茂淳古,笔意自然浑厚。其线条凝重含蓄,将老辣与天真,沉稳与恣肆,灵

动和朴茂合而为之。

它的奇拙朴

茂、恣肆豪放的艺术

风格与西周晚期成

熟金文的规整纯熟、

华丽精美的风格形

成鲜明的对照。它既

不是西周晚期成熟

金文的规整形态,也

不是严整疏朗的装

饰性很强的线条构

形,而是别开生面,

呈现一派天机。因

此,它被称为“金文

中之草书”,可谓开

草篆之先河。

4、试论篆书在书

法史发展中的地位

与意义。

篆书在书法

史发展中的地位与

意义是任何一种书

体无与伦比,也无法

替代的:

(1)篆书作

为一种书体,他的萌

生和发展,启开了中

国文字发展演变的

先河。作为五体之

首,它的发展演变,

带来了隶书、楷书、

行书、草书四体逐渐

生成,并慢慢从这一

母体中剥离而形成

独立而又紧密相连

的书体风格。

(2)篆书书

体的发展演变,极大

地丰富了我国的书

法艺术宝库。

(3)以篆书

书体发展过程中所

使用的工具材料而

论,其中有龟甲、兽

骨、竹、木简牍、玉、

石、青铜、纸张等;

使用手段有锲刻、铸

造、书写;地域分布

和流传范围极为广

泛,充满浪漫、神秘

的色彩。

(4)完成了

以实用为目的“准

艺术行为”到艺术

为目的“纯艺术追

求”的转换。

(5)篆书书

体的生成过程中,孕

育出了大批书法家。

5、试论吴昌硕篆书

风格的演变。

从现存的作

品来看,吴昌硕40

岁前后所临写的《石

鼓文》点画瘦细平

直,由于用笔尚不够

熟练,显得软弱松

弛,时有迟疑板滞之

处。结字方正拘谨,

虽力求匀称但是左

右分布和疏密安排

往往失之突兀,力不

从心。可以看出,吴

昌硕年轻时篆书从

杨沂孙、吴大澂二人

得法较多,字形方

正。

60岁左右,在

用笔上已能熟练把

握,行笔、转折果断

遒劲,线条加粗变

厚,节奏变化也渐趋

丰富。结体上吸收秦

篆的特点,字形稍稍

拉长,上部相对紧

密,下部疏朗,垂笔

向左右微微开张,从

而将《石鼓文》与邓

石如、吴熙载的篆书

风格结合起来。

70岁以后,个

人风格进一步成熟

和强化。用笔浑朴厚

重,饱满鼓荡,起笔

藏锋回护,行笔圆润

充实,收笔或戛然而

起,或轻顿缓提,以

遒劲老辣为特征;结

字茂密紧凑,正欹互

用,体势上以纵取

势、左低右高的规律

非常突出,寓端庄于

错落之中。而在分布

上疏密有致,避让得

宜,在整体上仍能达

到雍容端庄的效果。

用墨则以浓湿为主,

饱墨铺毫,意蕴生

动,有时墨尽笔枯,

更添苍莽朴拙之趣。

从吴昌硕篆

书的发展过程上看,

基本上是由清逸渐

趋浑厚,由平稳渐趋

纵肆,由整齐转向参

差,最终形成恣肆老

辣、慓悍雄强的风

格。

书法篆刻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5*6’ =30 1、甲骨文 甲骨文是指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时代主要为殷商时期。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从其形态看,它已包含了均衡、对称、和谐、统一等形式美要素;从其作品看,书法艺术的用笔、结字、章法、风格等均已具备。中国近代四位著名地研究甲骨文的学者有郭沫若、董作宾、罗振玉和王国维,即甲骨四堂”。 2、金文 金文是指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金文应用的年代,上白早商,下至秦汉。商代到春秋时期的金文,一般是铸成的;战国秦汉时期的金文,大都是刻成或鎏成的。金文笔道肥粗,弯笔多,团块多。代表作品有〈〈大孟鼎》《毛公鼎》等。 3、小篆 小篆是秦代官方标准字体,是由秦丞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创制的统一文字书写形式。小篆的笔划较细,所以也有玉箸篆”之称;这种字体要求圆转而匀称的粗细相等的线条进行组合,不论多少笔画都要求组织在一个长方形体之内。结构统一定型,确立了偏旁的位置,使字形逐步固定下来。李斯被称为小篆的鼻祖,其代表作品有〈〈泰山刻石》〈〈琅琲台刻石》等 4、汉碑 汉碑即汉代碑刻。碑文字体以隶为主,碑额文字多用篆书。汉碑(包括拓本) 流传甚多,著名的有〈〈石门颂》〈〈乙瑛碑》〈〈张迁碑》、〈〈曹全碑》等。 5、x x 王羲之是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少从卫夫人学书法,后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博采众长,精研体势,一变汉魏以来波挑用笔,独创圆转流利之风格,隶、草、正、行各体皆精。其作品真迹无存,传世者均为临摹本。其行 书〈〈兰学集序》、草书〈〈初月帖》、正书〈〈黄庭经》等最者名。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土王”。

名家篆刻欣赏

名家篆刻欣赏 1.邓石如 邓石如(1743--1805)原名琰,字顽伯,号完白山人、完白、故浣子、游笈道人、凤水渔长、龙山樵长,安徽怀宁(今安庆)人。 他青少年时勤奋好学,因家贫,又住在僻乡,见闻有限。后在友人、师长的指导下,如饥似渴地把全心倾注于琳琅满目的碑拓之中,花了五年时间,临摹过几百本碑帖,学成了篆书;又花了三年时间,把隶书学到手终于成为清代杰出的书法家和篆刻家。他在书法上的苦心钻研,悟出了"求规之所以为圆,与方之所以为矩者"的妙理,并运用到篆刻艺术上,创造了"圆劲"的一派,后人称为"邓派",这在篆刻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创新。他还吸取罗聘"刚健婀娜"的画梅理论,灌注于自己的篆刻创作之中。"婀娜"是一种阴柔的美,如果片面地追求婀娜,容易变成纤弱;"刚健"是一种阳刚之美,把"刚"与"柔"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达到完美的境界。 邓石如的朱文印,如"燕翼堂"线条婉转,夸张屈曲,又很刚健;白文印也流动圆转,独创一格。他的篆刻艺术成就,在我国篆刻发展史上有其重要的意义,这就是"印从书出,书从印入",把篆刻与书法紧密联系起来。著有《完白山人印谱》。 笔歌墨舞 家在四灵山水间 春涯 江流有声 断岸千尺

我书意造本无法 意与古会 2.文彭 文彭(1498--1573)明代篆刻家。字寿承、号三桥,江苏苏州人。他饱读诗书。能书画,精研文字学。他的父亲文征明是著名的艺术家,也能篆印,在家庭的熏陶下,他曾自己在象牙的印材上篆刻,但刻不动,只好又请刻工刻。后来,他得到四筐青田冻石,始自己篆刻。 文彭刻的印在当时流传很多,但没有辑成印谱。后世所流传的,伪作极多。历来论者认为文彭的篆刻雅正秀润,风格遒劲。他的篆刻创作在当时有两个明显的作用:一、矫正了过去那种纤弱好奇、有悖篆法、气格低劣的恶习,使篆刻走上了雅正的道路;二、诱发许多文人投身到篆刻艺术中,产生了我国篆刻艺术的第一个流派--吴门派,他成为篆刻艺术流派的始祖。

书法篆刻艺术欣赏

书法的艺术欣赏 课型:欣赏·评述 课时安排:2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以欣赏、分析、评述书法与篆刻艺术作品为学习内容,让学生对书法与篆刻的艺术展开研究、分析、讨论、评述,增加学生对书法与篆刻艺术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锻炼学生用语言和文字评述书法与篆刻艺术作品的能力。对习惯于欣赏纯具象美术作品的学生而言,书法与篆刻的艺术完全是具象与抽象合二为一的统一体,是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学生对其的学习认识有一定的难度。 书法与篆刻的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是运用笔画、结构(结体、章法)、墨色等手段塑造艺术形象、表现审美情感的书写汉字的艺术样式。 书法与篆刻是视觉造型艺术,是以汉字形体为审美意味表现的媒介、载体,它不直接模拟客观物象,不再现、反映具体的自然、生活场景,具有抽象性的造型特点。 书法与篆刻不同于具象绘画,不模拟、再现客观物象,它又不同于纯抽象绘画,脱离文字结构形式。 书法与篆刻艺术形象是“形”、“势”、“义”统一的文字造型形象。其“形”是以汉字形体为基础的抽象形象。汉字形体具有丰富多样的造型审美条件,书法文字形象是具象与抽象的统一体。其“势”决定了书法形象的时序性定向连续空间。书法的空间形式具有时间性、运动性,书法造型结果凝结着一次性的不可重复的过程性特征。其“义”使书法形象成为形、义兼备的综合审美形态,字义因素对书法造型形式和审美情感内容产生极大的影响,书意与文义的和谐统一是书法美的理想状态。 书法与篆刻以汉字为表现载体。汉字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字体不断演变,先后出现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八种有代表性的字体。 课文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书法艺术作品欣赏。书法作品展示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八种有代表性的字体的精品供学生欣赏,并对八种字体的演变及艺术形式、艺术特点等作了概括的介绍。第二部分为篆刻艺术作品欣赏。课文对篆刻的意义、篆刻艺术的沿革作了概括性的介绍,并展示了各朝代的、各种风格的、不同形式的篆刻艺术作品供学生欣赏。 本课学习内容表现形式为学生常用的文字书写,学生最为熟悉。但作为一门艺术,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从文字的书写形式美的角度去分析研究、欣赏评述,让学生认识汉字的源流,字体的演变,帮助学生从美术的角度认识书法和篆刻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并非孤立地形成和演变,而是历史文化的凝缩和表现,是中

篆刻的基本技法

篆刻的基本技法 篆刻,是一种我国特有的传统艺术,是集书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结合的艺术品,具有实用与欣赏的双重价值,从古至今已有二、三千年的悠久历史。学习篆刻,首先要准备刻刀、印泥(书画专用印泥)、印床、毛笔、墨、拓包、拷贝纸、砂纸、牙刷、镜子、剪刀、胶水、宣纸。 选材 适宜学刻用的常规石印材有寿山石、昌化石、青田石,初学者可以用青田石来练习。 画中画 学习篆刻的基本步骤是:磨章料、写引稿、镌刻、刻边款、拓边款、钤盖(需要注意的是刻边款、拓边款要依据印章的风格来定,不是每方印章都需要的) 篆刻章法 章法主要是指如何设计和布置印文,一字印,主要是把笔画均匀分开,二字印分左右式和上下式,左右式要以右向左进行,笔画均匀、平整,上下式要注意字与字之间的疏密关系。对印面文字笔划多寡差别较大的印,古人有时以“宽可走马,密不容针”的方法处理,对多划字不让其占地多,

对少划字反给予较多的地位,从而使疏密对比更强烈,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有时还可调整文字的异体和繁体,人为地安排疏密要彼此统一。三字印分为右一左二式、右二左一式、右至左三字排列式。布局的时候,可根据印面的大小,改变字体的形状,使空间显得相对协调。四字印分为:顺序式,由右向左和由上到下。右一左三式、右三左一式、右一中二左一式。右一左三式和右三左一式布局,都需要拉长一个字,另外三个字响应缩小,右一中二左一式需要拉长两边的字,中间的字要缩小。要做到均匀,恰当、得体。使印文安排得匀称妥贴。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将笔划故作盘曲的姿态填满空间,也不能如铅字一样呆板。一般以笔划繁者不觉其繁,笔划少者不觉其少的处理手法为主。 写印稿 写印稿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书法好的可根据印面的大小,直接在印面上写或写到拷贝纸上,书法不好的,可把拷贝纸直接放在要描的字上,进行描摹。以“印”字为例,描的时候要用铅笔,依着印字的轮廓边缘描下来(注意:小的细节千万不能漏掉)。然后,依着“印”字的轮廓涂上墨,注意一定不要超过轮廓线。按顺序把“印”字涂抹好。然后要把印稿的上的字,上在石面上,上石的方法有两种: 1、水印法,方法是:首先准备一张透明的拷贝纸,然

篆刻基础知识

篆刻的基础知识 一、篆刻的起源: 篆刻,也叫刻印章,又名治印,因自古以来治印多用篆字,故称之为“篆刻”。 中国的篆刻与书法、绘画、雕刻一样,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篆刻具有悠久的历史,远在三千七百多年前的殷代,便盛行刻字艺术。至周代,以青铜为主的印章“周玺”大为兴起。周玺大、小各种形状都有,一般分为白文(阴文)、朱文(阳文)两种。韵味苍厚、结构严谨,表现了中华民族坚强朴实的性格。 秦代是中国文字由籀书演变成为篆书的时期,印的形式也更为广泛,印文圆润苍劲、字体完美、秀丽、笔势挺拔,结构舒适奇特,耐人寻味,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高度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汉代印章达到了空前的灿烂兴盛,史称“汉印”,字体由小篆演变为“缪篆”。汉印的印形、钮式等十分精美,而文字处理、章法变化等形成的艺术也一直被后代篆刻家们奉为典范。西泠八家之一的奚冈曾说:“印之宗汉也,如诗文宗唐、字文宗晋”。 十六世纪以后,金石学盛行,有些书画家以花乳石代替坚涩难刻的硬质印石,大大促进了篆刻艺术的发展,也涌现出了大批的著名金石家。 近代,中国篆刻艺术得到了发扬,名家林立,风格更加多种多样。 二、印章的用途: 印章的出现和使用大致始于春秋战国时代,那时,奴隶制社会急剧衰落,封建时代开始萌芽,社会处在动荡和复杂的勮时期。显示身份、地位的问题十分突出,俗话说:“口说无凭”,印章即成为一种象征性的物件,用以证明政治身份和行使、授与的权力(权力的象征)。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印章不仅是国家权力机构必备的评证,也是整个社会采用与检验的凭证了。 “印信”印证、信誉、印证人生。 至秦代,作为官印经过汉代继而形成了与传统中国书法并存的艺术体系。唐宋至元,元押的出现,演于明,它已成为与书法绘画艺术并存的姊妹艺术。

书法篆刻进校园

书法篆刻进校园 根据冀教政体〔2015〕5号文件《关于在全省学校开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篆刻艺术进校园”主题实践活动的通知及冀教明电〔2015〕15号文件《关于举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篆刻艺术进校园”主题实践活动作品大赛的通知》要求,我校积极响应和落实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会议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篆刻的保护汉字作用,深入开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篆刻艺术进校园”主题实践活动,并积极投送作品参与了作品大赛。 我校做为一所以音体美为主的艺术高中,除了扎实开展基础课程之外同时还设有五大工作室;雕塑、书画、版画、摄影、动漫。艺术学科氛围浓厚,篆刻艺术的普及与书画艺术较好的结合进行。在书法面向高考教学的基础上开展篆刻艺术普及,二者相辅相成,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还提高了书法课堂的教学效率。在选送作品大赛中,篆刻,软笔书法,硬笔书法均有。 在篆刻艺术进校园工作中,我校开展了以下活动: 一、教师配备。 我校现有郭树兵、任晓云两名毛笔书法教师,主要负责书画工作室,篆刻与书法教学穿插进行。 二、课堂具体实施 (一)工具及成本。

1.刻刀。价格2--20元。数量1把,中号为宜。(啄木鸟牌) 2.印石。以浙江青田石、福建寿山石为宜,价格5-20元。数量5块左右,底面积2.5--4厘米左右。 3.印床。价格10元左右。数量1个。 4.印泥。朱砂或朱膘颜色。价格20—50元。数量1盒。 5.印规。T型或者L型。价格10—20元。教学用的T型尺可以代替。 6.砂纸。500号上下,价格1元。数量2张或以上。 7.毛笔。中小号,兼毫,价格5元左右。数量1支。 8.墨汁。一得阁品牌墨汁,价格10元。数量1瓶。 9.宣纸。半生半熟最佳 10.刻刀、印床、印泥能用5—10年以上,印石能够反复磨刻10次左右。 (二)了解篆刻艺术的四个特征: 1.书法性。 2.绘画性。 2.工艺性。 4.文字性。 (三)主要教学内容: 1.篆法。提前学习篆字,以小篆为主。参考《篆刻字典》 2.刀法。掌握最基本的冲刀、回刀、切刀法。 3.章法。掌握2字、3字、4字印的章法规律。 (四)具体教学:

小学(篆刻)校本课程教材

篆刻(试用)本小学校本课程教材

【目录】 第一章:中国篆刻史 1、中国篆刻史 2、篆刻分类 3、篆刻欣赏 第二章:篆刻入门 4、了解篆刻 5、什么时候学习篆刻 6、篆刻所用工具及材料 7、篆刻规则 第三章:如何篆刻 8、印章上怎样写反体篆字 9、篆刻分几个步骤 10、篆刻技法 第四章:篆刻误区 11、学习篆刻易进入的误区

卷首语 篆刻是一种特有的传统艺术,从古至今已有二、三千年的悠久历史。篆刻,顾名思义,即是用篆书刻成的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它又称为“玺印”、“印”或“印章”等,这些称呼都因时而异。早在殷商时代,人们就用刀在龟甲上刻“字”(即我们现在称为甲骨文)。这些文字刀锋挺锐,笔意劲秀,具有较高的“刻字”水平。在春秋战国至秦以前,篆刻印章称为“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玺”为天子所专用,大臣以下和民间私人用印统称“印”。这就形成了帝王用印称“玺”或“宝”,官印称“印”,将军用印称“章”,私人用印称“印信”。 在设计课程编排形式上,让学生从欣赏到实践操作,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实践能力得到锻炼,素质得到提高、知识得到增长,更重要的是体验劳动的幸福,同时提高学生生活实践能力。 教材的内容主要有四大方面: 1、中国篆刻史。2、篆刻入门。 3、如何篆刻。4、篆刻误区。 计划建立活动教学体系,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和自主动手的能力。以全校老师的共同努力将此学科延续下去。 现阶段的教材仅是一个雏形,很不完善,恳请各位领导、广大师生、家长给予指正,以便修订。

第一章:篆刻艺术 第一课中国篆刻史 1、殷商 中国篆刻史即是一部印章的历史。有一种观点认为,印章起源于夏、商、周时期,其证据为出土于河南安阳(商朝晚期都城殷墟所在地)的三枚殷铜玺。不过也有很多质疑的声音,认为这三枚铜玺并非殷商之物。 2、战国时期 现存最古老的印章,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先秦时期的印章叫做鉥,故这一时期的印章统称为古鉥。这些印章的材质多为铜质,但亦有采用银质或玉质。朱文(阳刻)、白文(阴刻)印均有发现,印文书体使用六国古文。在战国时期政治、经济大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印章成为君臣关系、商品贸易的重要凭证,并广泛用与竹简与木简的封泥上。除文字印外,还多见内容为绘画图案,特别是动物图案的装饰性肖形印。这种肖形印的存在延续到六朝时期,随后逐渐消失。 篆同瑑,篆是一种书体,一般说法就是用篆书来刻制印章便是篆刻。印章由文人自己动手刻制,传说是在明末,传说王冕发现用花乳石可以刻印,继而文彭、何震大力投入,篆刻一艺于是广为发展。比较可靠的资料,酷爱印章艺术的文彭,原先自己写印稿子请工匠雕琢;偶然机会遇到市场上有人卖一种叶蜡石,是种青田石的灯光冻,发现这种石质可以雕琢,于是自己动手刻印。 后起之苏宣、朱简、汪关等带领,风气大盛,篆刻遂与书、画分

书法篆刻艺术资料

《书法篆刻艺术》

“抒性情”人格艺术的不同表现:1、王羲之:飘若浮云,蛟若惊龙、俊逸内敛2米芾:八面出锋3、王铎:连绵奔放;4颜真卿:浑博开张 用笔:1、王羲之提出“侧笔取势;2、方笔:阳刚:放纵:露锋3、圆转:阴柔;收敛;藏锋(阴阳调和,中庸为美,与传统道家的中庸调和思想契合。 三、书法的人文精神及哲学内涵 1、实质:人的思维、精神、性情、习惯、情感等综合状态的表现, “独立的艺术语言” “以书寄情”表现为一种纸张上呈现的特殊意境,为观者提供一个广阔的审美空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小楷、细腻、精微;草书豪放绵延;隶书天骨开张等,均为“人格的写照” 2、综合状态:“人品”“品质”“人品与书品合一” 1、生理状态(物质层面) 〖1〗年龄(1)儿童少年:生长发育期,手指肌肉不健全→生、拙、笨、难看→天真、无知、幼稚、无心机、不遮掩 (2)青年:蓬勃、有朝气;心智健全、思维独立(讲才气、积累人生经验、悟性)、有追求、理想、抱负→张扬、自由、奔放、个性→有理想、敢破敢立、无畏、锋芒毕露、易轻浮 (3)老年:生理迟暮期;心性内敛、沉稳包容、智慧(讲学养、才学兼备、鸿儒饱学→自然上升至高的艺术境界。长寿时间积累→返朴

归真(内敛、浑厚、老辣→人生经验丰富、多理解、思想深刻。〖2〗肌体状态 (1)健康:生命力旺盛、有朝气、积极、鲜活、强烈 (2)病态:生命力衰弱、无朝气、消极、孱弱 2、心理状态 〖1〗感性→情绪化、宣泄、抒情、昂扬、悲愤 (1)《兰亭序》抒情怡性、感悟人的生死价值、意义。 (2)《祭侄文稿》发泄悲愤。痛斥奸权 〖2〗理性 (1)胸襟:宽广、狭隘、“大象无形”“大智若愚”“大音稀声”; 庄子《逍遥游》胸襟、想象力“鹏程万理”鲲、鹏 (2)个性:个体差异、千人千面、不可重复、如:毕加索抽象艺术(3)修养:文化底蕴、个人经历、“文化”→“文而化之”,思考、善悟、变通、活用 (4)学识:知识面宽广、触类旁通 (5)世界观:价值观、判别是非的标准、人文思想、理念(个人审美情趣)体现一个人精神追求的高度,巧→拙:美→丑;《巴黎圣田院》表象→实质(简单、外在的漂亮是短暂的如:外貌、刘文西)厚→薄 性情、性格、习惯(惯性思维、技法的惯性) 书写艺术→回归至人性抒发的层面 3、审美

10位著名印人的边款老李刻堂189

10 位著名印人的边款老李刻堂189 自从有了文人篆刻,印章边款就成了文人们记录印人际 往来、抒发胸臆、记录印学理论的主要形式,大部分印人刻而不述,我们看不到他们成本成册的治印理论,他们重要的制印理论也存在于他们的边款里,因此,学习这些边款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但许多边款因为拓本和印工的原因,往往字迹漶漫,后来学习者没办法看清楚,也无从学起,今天我们把自有篆刻流派以来,对于篆刻初学者有意义的边款收集 过来,配以释文,目的主要是为了方便初学者。最不济,也 可以做一个资料留存起来。闲言少叙,正文来也。1、文彭文彭刻“琴罢倚松玩鹤” )(顶款,下边的小字是王福厂的观款)(边款)释文:余与荆川先生善,先生别业有古松株,畜二鹤于内。公余之暇,每与余啸傲其间,抚琴玩鹤,洵可乐也。余既感先生之意,因检匣中旧石,篆其事于上, 以赠先生,庶境与石而俱传也时嘉靖丁未(1547)秋,三桥彭识于松鹤斋中。2、何震(何震刻“笑谭间气吐霓 虹” )(边款)释文:甲辰歲得古鼎一,是日心神舒暢,乃有此作,何震為蘭嵎老翁一覽。(何震刻“听鹂深处”及边款)释文:王百榖兄索篆赠湘兰仙史,何震3、汪关 汪关刻“消摇游”及边款)释文:万历甲寅二月作于琴河水榭汪关4、程邃

程邃刻“一身诗酒债千里水云情”及边款)释文:癸卯冬 丁敬刻“玉几翁” )释文:庚申正月刻充玉几先生文房 农丁敬记 6、邓石如(邓石如刻: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释文: 顽石耳,癸卯菊月客京口,寓楼无事,秋多淑怀,乃命童子 置火具,安斯石于洪炉。倾之,石出幻如赤壁之图,恍若见 苏髥先生泛于苍茫云水间,噫!化工之巧也如斯夫。兰泉居 士吾友也,节《赤壁赋》八字,篆于石赠之,邓琰又记。 吴让之 吴让之刻“惧盈斋主”及边款)释文:惧盈斋者,甘泉岑 君茶伯藏书所也。君既刻《旧唐书》及《舆地纪胜》 ,艺林 珍之, 信其必传。 旧有钤书印已轶。 今为补刻归至令侄仲陶, 以钤旧藏,俾来者见之知有主名尔。咸丰九年,岁在已末, 仲夏中旬,故友吴熙载记于海陵。 8、赵之谦(赵之谦刻“悲 盦”及边款)释文:家破人亡更号作此,同治壬戌四月六日 也 撝叔记。(赵之谦刻“会稽赵之谦字撝叔印” )释文:息 心静气, 乃得浑厚, 近人能此者扬州吴熙再 (载) 一人而已。 赵之谦刻“餐经养年” )释文:同治三年上元甲子正月 有六日佛弟子赵之谦为亡妻范敬玉及亡女蕙榛造像一区愿 苦厄悉除往生净土者。 (赵之谦刻“何传洙印” )释文:汉铜 印妙处不在斑驳而在浑厚。学浑厚则全恃腕力,石性脆,力 月仿此于卧云阁吾酉有华茵之间,黄海垢道人。 5、丁敬 7、

篆刻的基本常识

篆刻的基本常识 印章的内容很广,特征也因不同的印材而异,刻法也有种种术语,了解这些知识对于收藏和鉴赏都有很大用处。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些常识。 1.阴(白)文印、阳(朱)文印、阴阳间文印。印章上文字或图像有凹凸两种形体,四下的称阴文(又称雌字),反之称阳文。但古代的称法和现在正相反,因为古人是按照印章印在封泥上的印记来称阴阳文的,在封泥上呈现的阴文,在印章上却是阳文;在封泥上是阳文的,在印章上却是阴文。因此,为了避免误会,就把阴文称为白文,阳文称为朱文。有的印章中杂有白文朱文,就称“朱白间文印”。一般说来,古印中多为白大印,字体幽雅有古意,笔势壮健,转折处宜一气呵成。白文印字体一般肥而不失之于臃肿,瘦而不失之于枯槁,得心应手,妙在自然,最忌矫揉造作。朱文印始于六朝,盛行于唐宋,字体清雅,笔锋尽露,但笔迹不能粗、粗则显俗气。 2.铸印、凿印。金属印章,不论官私,一般是先雕泥范,然后用翻砂法或拔蜡法冶铸而成,这就称为“铸印”。古代印章大多是连印文一起铸成的。非金属印如玉石等,不能冶铸,只能用刀凿刻。也有金属印章先铸成形,然后凿刻印文的,一般称这种印为“凿印”。凿印有工整和粗劣之分,有官印因急于封拜,不待范铸而匆匆凿成应用、因而被称为“急就章”。 3.两面印、多面印、子母印。一面刻字,另一面刻姓名,或一面刻姓名,另一面刻职位称号,或一面刻姓名,另一面刻吉语、图像等,凡两面都刻有印文的则称为两面印。多面印即类推。两面印、多面印一般不能有印钮,只在中间凿一小孔以便穿带,所以又称“穿带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印章套在一起以便携带的称为“子母印”或“套印”。 4.名印、字印、名字合印、总印。古人认为印章是作为信用的象征,故把名印作为正印,字印作为闲印杂用。名印就是只刻姓名,一般只在名下加“印”、“印信”、“印章”、“之印”。“私印”等字样,而“氏”字与其他的闲字杂字都不用,用之则表示不敬。字印亦称表字印。汉晋时代的字印必连姓,后代或连或不连。字印一般只加“印”字或姓字,如“赵氏子昂”。姓名、字并刻为一印的称为“名字合印”。也有将籍贯、姓、名、字、号、官职等并刻一印的称为“总印”。

[篆刻,平面设计,形式]篆刻的艺术表现形式及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篆刻的艺术表现形式及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篆刻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从古至今一直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同时,篆刻与文学、书法、国画等领域是不可分割的,所以自古文人雅士“诗书画印”样样精通才能称之为才子,一幅作品“诗书画印”样样都有,并且协调搭配才能称之为优秀的作品。篆刻艺术中篆法、章法、刀法诸要素在方寸之间能够达到和谐统一的才能视为上品。章法是研究印文的布局排列,而这些布局方法与现代平面设计的编排表现方式有很多共通之处,值得研究和比较。同时,对传统印章元素进行研究有利于艺术家理性的掌握和欣赏篆刻艺术。本文重在探索篆刻的艺术表现形式及其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这将为现代设计的设计理念和造型语言提供有益补充,对研究传统篆刻艺术以及对传统篆刻艺术的元素进行新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篆刻艺术;表现形式;平面设计;应用分析 1 篆刻艺术发展简况 篆刻艺术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自起源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这个漫长的历程中,当属战国、秦汉、魏晋时期的篆刻发展最为鼎盛,材质多种多样。对玉、金、银、铜、兽骨、牛角、象牙等的运用比较常见,自此之后由于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演变,篆刻在唐宋时期曾走过下坡路,直至明清时期,篆刻发展才再次回到一个高峰,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诗书画印的结合达到空前的和谐统一,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族艺术体系。 2 篆刻艺术表现形式 书画讲求章法、治印亦然,讲求经营布局之势。篆刻必须了解篆书并考究篆书的正确写法,然后依据印文字形来设计安排。篆刻中文字的布局要讲求疏密关系、讲求平衡、协调、注重朱白对比等诸多因素。可因地制宜地改变字形大小、疏密、偏旁部首,或合并笔画或分离字形等,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具有强烈的装饰美感,追求“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艺术效果。印章方寸之间包含了篆刻的布置,印文有一字成文、二字成文、三字至九字成文者,章法不一,但均体现了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统一等形式美法则。 2.1 对称与均衡 篆刻中对称包含上下、左右、斜角对称三种形式,为达到对称效果,有的字将笔画直接设置为边框。或将字位置加大,占据一半的位置,并将文字的笔画当作边框进行处理,更加生动灵活。大多数篆刻家在印文的设计中为达到印面文字之间的均衡效果,往往将笔画多的字适当加长或加宽,笔画少的字,使其缩窄或变小,使印文顾盼有情,互相对应。有些上下或左右结构的文字设计出的印文并不美观,可以对文字偏旁部首或结构进行处理。可以根据异体字的写法,将偏旁部首进行错位,对整个文字的造型进行改变,让印面变得鲜活、生动。 2.2 节奏与韵律 在一些闲章的设计过程中,经常会遇见同一方印中两个字同时出现的情况,也就是叠字。为了避免印文的字形重复,可以把第二个叠字部分写成“=”。有时候也会遇见印文字数多的

最新篆刻基础知识详解知识讲解

篆刻基础知识详解 工具和材料 经常会有初学篆刻的朋友询问需要配备哪些工具,说实话,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篆刻的工具实在不少,但并不是所有初学者都需要一次性全部配全,我们建议可以分阶段进行购买,如果是初学,您可以先买一些最基本的工具或材料,等学到了一定阶段再增加别的工具或者材料。 为了让篆刻初学者有不走冤枉路,我们特别整理了这篇文章,以供初学者们参考。我们认为篆刻初学至少需要配备以下几种工具或材料。 一、练习石 初学篆刻,练习石必不可少,比较常见和 实惠的练习石有青田石、萧山红、 墨绿冻、广西冻石(备注:广西冻石 硬度为1左右,质地较软,仅适合 18岁以下学生使用)等。 二、篆刻刀 初学篆刻,如果是中小学生, 可以买价格最低廉的碳钢刀。如果有 一定的经济能力,强烈建议购买硬度 更高的白钢刀或者钨钢刀。白钢刀一 般硬度在6,钨钢刀(也称硬质合金 刀)硬度7,这两种刀是最常见的篆 刻刀。至于白钢刀好还是钨钢刀好, 不能绝对化,白钢刀硬度低些,但韧 性好一些,价格也低一些,而钨钢刀 最硬,韧性也会略差一些,价格也比 白钢刀略高一些。目前国内用得最多,质量最好的当属四川生产的永字牌刻刀了,永字牌刻刀主要以硬质合金刀为主,永字牌刻 刀分好几个系列,有高级型、豪华型、豪华B型、超豪华型、纳米刻刀等几个品种,各系列刻刀的区别请见本坊另外一篇文章。

三、印泥 印泥建议配备两种,一种是普通的打稿印泥(10元以下,如姜思序堂的朱颜印泥),一种是好一些的书画印泥(如姜思序堂的八宝、朱膘印泥等)。篆刻完成后先用普通印泥打出印花,看看有哪些地方需要更改修饰,等全部修好以后再用上好的印泥打出来。这样可以节约印泥,延长印泥的使用寿命。对于自用书画印泥,可以分别购买袋装印泥和印缸,买回后自己搅拌调和。如果是送礼,则建议购买整装的印泥,显得大方美观。 四、印床 初学篆刻一定要配个印床来 固定印石。如果没有印床,篆刻 练习的时候既要握紧印石,还要 把握好用刀力度,对于初学者会 有一定难度。所以还是建议配一 个印床。印床有高低档之分,初 学只需购买最普通的实杂木印床 就行,虽然做工普通些,但价格 低,使用也方便。如果条件允许 或者对品相要求较严,也可以考 虑购买更高档的红木或金属印 床; 五、砂纸或磨盘 初学至少要配备号数不同的砂纸各几张,一般号数(粒度)越小,表面越粗,号数(粒度)越大,表面越精细。如1000号的砂纸就比600号的砂纸更精细。砂纸建议购买质量较好的德国勇士牌水磨砂纸,比传统的国产砂纸耐用。印坊新推出的一种网格的砂纸,抗阻塞,耐油耐水,双面循环使用,非常受欢迎。对于有志于长期学习篆刻的朋友,则建议再配备一个或两个金刚石磨盘。磨盘既可以用于磨印石,也可以研磨刻刀,使用寿命相当长。我手上有一个4年前淘的一个金刚石磨盘,到现在还在服役状态,相当给力,磨印面基本是靠它,如果是打磨印石,会先

【独家首发】“巾帼印人”——当代女性篆刻家20强

【独家首发】“巾帼印人”——当代女性篆刻家20强 (马青原篆刻:余是作印人) “巾帼印人”——当代女性篆刻精英20家 (北京)骆芃芃(浙江)吴莹(山西)阴凤华(浙江)沈颖丽(山东)程少彦(浙江)林如(黑龙江)芦海娇(内蒙古)顾景云(重庆)孙小平(重庆)杨瑾宁(湖北)张尤(浙江)胡朝霞(山东)袁朝霞(河南)陈春芳(上海)顾琴(江苏)蒋雪莲(江苏)方淩波(北京)马青原(山东)李莉(安徽)张林(排序不分先后)巾帼印人·骆芃芃骆芃芃,1958年生,籍贯浙江。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研究生导师。中国(广西)篆刻艺术馆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西泠印社理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文化部优秀专家”,“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称号获得者,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代表。2009年荣获“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人物”称号。2011年获中央国家机关“巾帼建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3年荣获中国文联推荐的“德艺双馨”·中国文明艺术家称号。2014年荣获文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作品多次参加全国书法篆刻展、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展、全国妇女书法篆刻展、

全国篆刻艺术展以及国际性书法篆刻展等。先后举办了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天翰云章金石永年——骆芃芃篆刻书法艺术展”和由新闻出版署、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在英国伦敦皇家艺术学院举办的“中国印”的世界——骆芃芃篆刻书法艺术展。曾赴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新加坡、印度等国家举办展览、讲学和艺术交流。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人民大会堂、中南海、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台湾鸿禧美术馆等机构收藏。编著、主编及编辑有《篆刻艺术教程》、《金石永年——骆芃芃篆刻书法作品集》、《青草芃芃——骆芃芃文论集》、《骆芃芃篆刻书法》、《中国印的世界——骆芃芃篆刻书法艺术展作品集》等书籍一百七十余部,并有“篆刻艺术展示方式的审美取向与当代转型”等多篇学术论文发表。骆芃芃篆刻人类非物质化遗产骆芃芃篆刻仁者乐山 骆芃芃篆刻巾帼印人·吴莹吴莹,女,1958年生,浙江杭州人。篆刻师从茅大容、余正,书法师从骆恒光,由传统入手循序渐进。印学秦汉,以西泠八家、王福庵、韩登安诸先辈为楷模,尤擅工稳一路。1988年加人中国书协,1991年加入西泠印社,作品多次参加各大书法篆刻展并获奖。现为西泠印社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浙江省女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印学博物馆常务副馆长。吴莹篆刻“痛饮读离骚”

书法篆刻艺术

《书法篆刻艺术》 撰写人:童辉 <第一章> 书法艺术概述 <第二章> 楷书的源流及历代书家、代表作品<第三章> 楷书基本用笔

<第四章> 常用的基础笔画演示 <第五章> 楷书的用笔技法 <第六章> 欧楷的结体规律与节奏的审美 <第七章> 1、行书体的简要介绍、《兰亭序》文本解读 2、行书技法基础。 <第八章> 行书技法用笔 <第九章 > 行书各时期名家简介 <第十章> 书法史汉字书体演变简史(一) <第十一章> 汉字书体演变简史(二) <第十二章> 章法的美学意义及形式介绍 <第十三章> 书法欣赏的标准与书学审美 <第十四章> 篆刻的基础知识 <第十五章> 篆刻的刀法 <第十六章> 书法欣赏与学书修养 殷朝文字赏评 硬笔书法技法1 硬笔书法技法2 3硬笔书定分布规则 <第一章> 书法艺术概述 一、书法的概念与人文内涵; 1、定义:(1)"书"中国汉字;"法"书写汉字的方法;即写字方法 (2)哲学化的概括为:书写者人格精神、情感的完整体现。 它是书家修养、个性、才情、精神追求的物化载体。 2、特征:中西方思想,美学方面的比较"抽象的线性表现" "工具"决定书写性质:(1)笔、墨、纸、砚:"柔"、" 黑与白"简洁生动概括(2)硬笔:"硬性"单一、符号简单、强调形式,如拉丁字母大小写,黑体,罗马体。 符号形式:(1)中:真、草、隶、篆,形式丰富多样 (2)西:拉丁字母,符号形式单一 作品形式:(1)中:斗方、条幅、扇面、对联、条幅 (2)西:单一 3、三要素:(1)笔法:用笔之法(2)间架:结体、造型(3)章法:形式布白的规划设计书法的书写载体:→汉字(超方音,具有超越方言障碍的交流功能) 三要素(性质):书法与东方意识,是书法的录魂;抒情性;传统文化思想的物化载体。"抒性情"人格艺术的不同表现:1、王羲之:飘若浮云,蛟若惊龙、俊逸内敛2米芾:八面出锋3、王铎:连绵奔放;4颜真卿:浑博开张 用笔:1、王羲之提出"侧笔取势;2、方笔:阳刚:放纵:露锋3、圆转:阴柔;收敛;藏锋(阴阳调和,中庸为美,与传统道家的中庸调和思想契合。 结字:相互协调呼应,"避让" →"礼让""呼应" → "礼貌"有打招呼、有应答 章法:上笔连下笔"疏可走马、密不透风"。 二、书法的相关知识: 1、书法史:①文字的历史②人的历史○3书法家的历史 2、书法技法:①真、草、篆、隶、行、用笔技巧②构图技巧 ③笔墨技巧④抒情技巧

中国的篆刻艺术

中國的篆刻藝術 中國的篆刻藝術是從古代印章藝術發展而來的。瞭解篆刻藝術,必須首先瞭解印章藝術。 篆刻中國篆刻是以書法字體結合鐫刻製作印章的一種藝術。它于方寸之中、紅白之間創造各種美的結構和形式。因其字體多為篆書所以稱篆刻。篆刻藝術是由作為權力和憑證的古璽印發展而來的。明中葉以後發展成獨立的藝術式樣,並形成了各種風格流派,如明代以文彭為代表的吳門派和以何震為代表的徽派;清代以程邃厚重、凝煉風格為代表的皖派,以丁敬、鄧石如開創、黃易等西泠八家發揚光大的浙派。清末吳昌碩將古印、陶文、石鼓文等熔於刀法之中,以蒼勁古樸之風被尊為吳派。

書法與刻印的關係 傳統認為,篆刻必先篆後刻,甚至有"七分篆三分刻"之說。篆刻本身是一門與書法密切結合的藝術。篆刻家的作品與刻字鋪師傅刻出的領工資用的印章的根本區別,在于前者是"寫"的,講究章法篆法,後者是靠"描的",並不計較章法篆法。不研究篆刻不講究章法刻出的印必然十分僵板。故學習篆刻的同時一定要十分認真地選擇篆書碑貼臨寫,經過一個階段的訓練,便會明顯覺得篆印時的便利,不少初學者重刻輕寫,往往事倍功半。 秦前 據現有資料,中國最早出現的印章是商代的三顆璽印,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在春秋戰國時代,由於政治經濟的發展,手工業漸趨發達,璽印的用途也逐漸擴大。這些璽印大多和戰國銅器上的銘文相合,其中也有許多是春秋時代的,很難分辨。在戰國時,各國文字各不相同,反映在璽印中的文字也不相同。這些璽印的印形、文字的安排,表現出了強烈的藝術性,反映了戰國時代思想活躍的生動局面。 秦 秦印即秦統一中國後的官私印璽。"六王畢,四海一"。秦始皇統一了中國以後,在政治等各方面進行了改革。 戰國時,由於各國的文字不統一,因此要統一政令就極不方便。秦始皇命令丞相李斯等整理文字,力求簡潔、易認;制定了"小篆",作為全國統一的文字。這種文字,外形基本上是方的,筆劃是圓轉的。它第一次把漢字在結構上定型,固定了部首、偏旁。由於璽印基本上是方的,為了製造璽印的方便,又定出一種專門用字叫"摹印篆",以便以圓適方。把璽印的名稱也作了規定,天子用的叫"璽",臣民用的叫"印"。這種璽印的改革是在文字改革的軌道上進行的,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但秦始皇在位時間不長,所以這時的印章藝術尚不成熟,它只是在戰國璽印與漢印之間架起了一座過渡的橋樑。 漢代及魏晉南北朝 到了漢代及魏晉南北朝時代,印章的使用範圍更為擴大,印章藝術進入了一個繁榮的時代。開始,西漢印章承襲秦印制度,明顯的標誌是白文印用邊框,後來漸漸去掉邊框,在文字上也更方整、工致,表現出一種端正莊嚴的氣象,反映了漢代強大昌盛的威儀。到了東漢,由於手工業更為發達,印章製作趨於精緻。印章

《书法篆刻教学设计》

书法篆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认识《美术课程标准(试行)》,在书法·篆刻教学中积极贯彻美术教学改革新理 念。 2、通过书法·篆刻教学,充分掌握书法·篆刻教学的基本方法及教学组织、教学设计,合理 实施教学。 3、掌握对书法·篆刻课教学的评价分析方法,从中积累教学经验 教学重点: 1、在书法篆刻教学中积极贯彻《美术课程标准(试行)》的要求及美术教学改革新理念。 2、书法篆刻教学的基本方法、教学组织、教学设计与实施。 教学过程: 课程安排: 一、讲授和讨论书法篆刻教学的有关理论 1、书法篆刻教学的意义 2、《美术课程标准》对书法篆刻教学的具体要求 3、素质教育改革中的美术教育教学新理念 思考题:如何很好地将美术教育教学新理念贯穿于书法篆刻教学之中? 二、分析中等学校美术教材在书法篆刻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掌握书法篆刻教学的方 法和手段。 思考题:撰写书法篆刻教学教案一篇,课题内容可自定 三、赏析优秀的书法篆刻教学优秀课例及教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掌握书法篆刻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借鉴别人之优点,不断完美自己的教案。 思考题:在书法篆刻教学中,你将如何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 四、评讲和修改书法篆刻教学教案,制作教具和课件,为书法篆刻微格教学作充分准备。进行说课活动,加深学生对书法篆刻教学内容的认识 思考题:你将怎样组织、设计教学?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 五、学生进行书法篆刻微格教学实践,及时进行总结和评价。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掌握书法篆刻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思考题:评价一节书法篆刻教学要注意什么问题? 六、总结书法篆刻微格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指出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改进提高。 思考题:认真分析书法篆刻教学的体会,撰写一篇“对书法篆刻教学的个人认识” 教学内容: 一、书法篆刻教学的意义:

篆刻艺术学习心得

学习篆刻艺术的收获 在本学期开始时选课时,由于热门课很难被选上,在最后几轮补选时出现了“书法艺术”和“篆刻艺术”,篆刻对我来说简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在我的记忆当中,我只见过父亲的刻章,在一些合同上,他要盖上自己的印章,我实在不懂盖上这个有用吗啊,到大路边随便找人刻一个假的就可以以假代真了。在期待中,第十周,开始了我的篆刻生涯。 第一节课,看似严肃的给我们简单的讲述了他的经历和篆刻的的基本知识以及我们需要做的那些准备。我记得一句话特别清楚,是将书法和篆刻的关系,“好的书法家不一定是篆刻家,好的篆刻家一定是书法家”,听完这句话,我心想,完蛋了,这么算,成为篆刻家的前提就是成为书法家了,我这七扭八歪的字压根成不了书法家,也就是我压根成不了篆刻家。想到这心里陡然心灰意冷,可是又想,尽管如此,我要把篆刻当成一种可与课余爱好,在学习枯燥疲惫之后,当成一种驱赶枯燥,静心修养的好方式。不要想着让名利驱赶着你做事,而要把兴趣放在首位。 随着课程的深入,我对篆刻的了解亦不断地加深,篆刻,原来已经有两三千年的历史了。“篆刻艺术是书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结合,一方印中,即有豪壮飘逸的书法笔意,又有优美悦目的绘画构图,并且更兼得刀法生动的雕刻神韵。可称得上‘方寸之间,气象万千’。”没想到篆刻竟然有这么重要的地位。篆刻发于什么我没有搜到,不过我想,在数万年前,人类祖先在石壁上的刻画也许就是篆刻的最先起源吧,这和绘画、文字应该是一个同样的原始起源。当我刚刚接触石材时,从外表来看,以为是大理石呢,心想这么么坚硬怎么刻啊,以前读过齐白石练习篆刻时用完了好几担子石头,这工作比李白铁杵磨成针还要艰巨啊。可是,拿到手时,竟然这么松软,我以前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石头,我上网查了一下,原来篆刻的石材是需要特定的石头,又叫什么青田石、寿山石、冻石、鸡血石等等特别多。 其实学好篆刻精髓我想在于自己多加练习,老师在每周五一下午的课上并没有花很多时间讲怎么刻,他倒是花了大把时间来和我们每个人一对一的指导,这让我感到有特别的收获。我前几节课学习刻战国玉玺、汉代官印、姓名等,我在网上查找了网上的写法然后打印出来,印到石材上,然后小心翼翼的刻,在刻的时候真是有种不敢下手的感觉,老师多次强调要认真,还多次说过毛泽东一句名言:“共产党什么都不怕就怕认真。”老师要求我们在篆刻时一定认真对待每一个步骤,磨石、设计、临摹、印搞、刻石,每一步都要认真仔细,如果有错误了就必要要改正甚至重新再来一遍,这让我感到了严肃性。 篆刻我认为是非常容易入门的一门艺术,一下午的课程你就基本掌握了最基础的方法,适合每一个人,在这一点上近似于大众艺术,然而,越是看起来简单的东西你就越难以做好,并不是时间就能解决的问题,就像有些人写了几十年的汉子了,也不能成为书法家,这需要的是毅力加上领悟力。以印稿的布局为例,最让我感慨的也许是那些字的变形,加长,缩短,字与字的组合来迎合印稿布局的疏密,美感,也许这里融入了篆刻家们更多的对美的感受和理解。我的名字是三个字,本来打算刻四个字的印,发现自己的名字写出来疏密太过失调,于是我就把姓作为一个单独的字,把名字的两个字结合在一起,根据印面的需要做了些变形。小小的方寸之间,不仅仅能放映一个人的美术素养、书法艺术,还能反映他的刀工、态度、知识素养等等很多,小小的方寸之间果然有见天地的雄魄。 篆刻从春秋战国经汉唐再到宋元明清,一路走来不断地发展完善,是传统文化不可忽视的一脉,在现在传统文化衰败的现代,篆刻作为一门艺术与以前相比,被很多普通民众所忽视,可喜的是,北京奥运会会徽出现了篆刻的身影,在2009年篆刻被申请为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篆刻一路走来,当然,也会一路继续走下去。

篆刻印文的运用—篆刻内容排版布置及篆刻字体教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篆刻印文的运用—篆刻内容排版布置及字体教程 我们如果把篆刻比作是一个建造房屋过程的话,那么印文的运用就好比房子正式动工之前进行的总体造型的图样设计。这幢房子作何用途,采用什么建筑材料施工,对于印章来讲,就是印文内容的确定和入印字体的选用问题。前人曾说:“篆刻犹大匠造屋,先会人之意,随酌地势之宜,图象间架润然胸中,然后较量尺寸准绳,雕断结构,方称完屋。”这里的“会人之意”、“酌地之宜”指的便是印文内容和入印的字体。印文运用的适当及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一方印章的成功和失败。 (一)印文内容的确定 印章同书法、绘画作品一样,其内容虽然不直接表现为艺术,但内容却是被表现的对象。内容通过某一艺术形式的表现,产生其欣赏价值,而任何一项艺术形式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又是取决于具体的内容,同时又往往要受到内容的束缚和限制的。因此,印文内容的确定,是印文运用中首先碰到的问题。 1..根据用途确定内容 印章的用途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用于表明身份的姓名印。这类印章的印文除了为一般场合都可用的纯姓名外,还可根据不同的用途在姓名后加不同的词语。 ①如铃于创作书法作品的,印文可在姓名之后加“书印”、“书”或“墨迹”等(见图171-174)

②铃于绘画作品的则可加“画”、“画印“成“写生”等(见图175-176)。 "XX作”,"XX多少岁以后作”,或“xx书画”,可同时用于书和画的作品上(见图177-179). ③铃于所收藏的字、画或图书的印章,印文可为“xx收藏”、"xx珍藏”、“xx 藏书”或“xx之物”、"xx所有”、"xx珍玩”等(见图180-184)

中国书法篆刻艺术知识点汇总

中国书法篆刻艺术: 魏晋以前书法:(书法艺术发展到自觉阶段) 1.甲骨文,又称契文,是我国发现最早有比较成熟的文字,流行于商代和西周初期。 2.金文,又称钟鼎文,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3.大篆,现发现的“石鼓文”是迄今所知传世的最早的石刻大篆文字。 4.小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的文字。 5.隶书,特点是“蚕头燕尾”,“四代汉碑”是《礼器碑》.《曹全碑》.《张迁碑》.《史晨碑》。 6.草书,汉代新出现的书体,草书可分为章草和今草。22 魏晋南北朝书法: 钟繇,字元常,三国时期,代表作品《宣示表》.《荐季直表》。22 王羲之,被称为“书圣”,代表作品《兰亭序》.《快雪时晴帖》.《平安帖》.《丧乱帖》。22 王献之,代表作品《中秋贴》.《鸭头丸帖》。22 王珣,字元琳,代表作品《伯远帖》。22 隋唐书法:(书法达到新的高度,书法理论日趋成熟) 草书:张体、怀素 楷书: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柳公权楷书《神策军碑》.《玄秘塔碑》 颜真卿楷书《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行书有《祭侄文稿》。23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23 宋代书法:(书法艺术呈现市民化趋势) 出现各具情态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还有赵佶“瘦金体”。23 苏轼,代表作品《黄州寒食诗帖》.《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纸本行书墨迹,被誉为“苏书第一”,又被称为“天下第三大行书”。23 中国篆刻艺术: 中国篆刻是以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包括凿.铸)相结合来制作印章的艺术。23 文彭,明代,文徵明之子,尤以篆刻擅名,后来的篆刻家奉他为篆刻之祖。他对恢复汉印的传统作出了努力,他以“六书为准则”的主张,至今仍是篆刻家所遵循的法则。23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