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所认识的的“生态位”

我所认识的的“生态位”

我所认识的的“生态位”
我所认识的的“生态位”

我所认识的的“生态位”

专业:环境工程班级:12040141 学号:1204014115 姓名:王巧

摘要:生态位是一个既抽象,而又内涵丰富的生态学名词。它不仅已经渗透到了现代生态学研究的诸多领域,成为生态学中最重要的基础理论研究内容之一。而且,它日益广泛地应用于政治、经济、农业、工业、教育、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领域,并促使教育生态位、产业生态位、发展生态位等一系列专用名词的产生,形成了强有力的理论分析和实践工具。本文就生态位概念、应用实例进行介绍。

关键字:生态位、生态位法则、生态位现象、企业生态位

引言:在环境生态学第三章第三节种群关系的学习中,我第一次接触到“生态位”这个名词,但书中寥寥无几的介绍并未引起我对它的过多关注,偶然一次阅读得知“生态位”不只是书中介绍的那般简单,生态位理论不仅在自然界中才得以体现,也可以应用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并在各行业中作为指导。因此,在大赞奇妙之余开始了我对“生态位”的深入探索,下面是我所认识的生态位。

一、生态位的定义与发展过程

书中介绍到,生态位主要指生物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与栖息地、食物、天敌等多环境因素的关系。

生态位理论有一个形成与发展的过程。生态位的定义最早是由Grinnell(1917)给出的,他认为生态位是指“恰好被一个种或一个

亚种所占据的最后分布单位”,所以也称空间生态位。Elton(1927)给生态位下的定义是:一个动物的生态位表明它在生物环境中的地位及其与食物和天敌的关系,也就是所谓的营养生态位或功能生态位。应该说Hutchinson对现代生态位研究的影响最大,他利用数学上的点集理论,把生态位看成是一个生物单位(个体、种群或物种)生存条件的总集合,并提出了多维超体积生态位概念。Hutchinson(1957)认为生态位是每种生物对环境变量(温度、湿度、营养……)的选择范围,……。因为资源和环境变量是多维的,所以Hutchinson的生态位概念实际上是指种群在以环境资源或环境条件梯度为坐标而建立起来的多维空间中所占据的位置,称为多维超体积生态位。Whittaker(1975)认为,生态位是指每个物种在群落中的时间、空间位置及其机能关系,或者说群落内一个物种与其他物种的相对位置。这个定义既考虑到了生态位的时空结构和功能关联,也包含了生态位的相对性,是目前被认为比较科学而广为接受一种生态位概念。

二、生态位法则

生态位法则也称“格乌司原理”、“价值链法则”。原指在大自然中,各种生物都有自己的“生态位”:亲缘关系接近的,具有同样生活习性的物种,不会在同一地方竞争同一生存空间。

俄罗斯人格乌司,将一种叫双小核草履虫和一种叫大草履虫的生物,分别放在两个相同浓度的细菌培养基中,几天后,这两种生物的种群数量都呈s形曲线增长,然后,他又把它们放入同一环境中培养,并控制一定的食物。l6天后,双小核草履虫仍自由地活着,而大草

履虫却已消逝得无影无踪。经过观察,并未发现两种虫子互相攻击的现象,两种虫子也未分泌有害物质。只是双小核草履虫在与大草履虫竞争同一食物时增长比较快,大草履虫被赶出了培养基。接着,格乌司又做了相反的一种试验,他把大草履虫与另一种袋状草履虫放在同一环境中进行培养,结果两者都能存活下来,并且达到一个稳定的平衡水平。这两种虫子虽然竞争同一食物,但袋状草履虫占用的是不被大草履虫所需要的那一部分食物。大自然中,凡存在者就有自己的“生态位”,亲缘关系接近的,具有同样生活习性的物种,不会在同一地方竞争同一生存空间。若同时在一个区域必有空间分割,即使弱者与强者共处于同一生存空间,但弱者仍然能够容易地生存,所以鹰击长空,鱼翔潜底,没有两种物种的生态位是完全相同的。在食物依赖上也完全不同,有吃肉的就必有吃草的,吃肉吃草的分时供应,狮子白天显威,老虎傍晚横行,狼深夜觅食。这是一种“生态位”现象。人们把格乌司的这种发现称为“格乌司原理”。

三、自然界中的生态位

生态位是普遍的生态学现象,每一种生物在自然界中都有其特定的生态位,这是其生存和发展的资源与环境基础。其中天然林作为一种典型的生态位和生态位组合现象的案例,可以给我们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

天然林是指适合本地气候、土壤、地理、生物等因素,经过自然发育和演替形成的、具有相应群落组成和结构的林被。天然林的地上部分具有乔、灌、草层级结构,根系则由浅到深形成地下层级结构。

天然林所具备的这种完善的地上、地下层级结构可以充分利用多层次的空间生态位,使有限的光、水、气、热、肥等资源得以合理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资源效率。更为重要的是,天然林这种多层级结构在其内部形成一系列梯度分布的异质性小生境(光照、温度、湿度、食物、隐蔽所等),为多种多样的其它生物(各种动物、根际微生物等)提供了丰富的生态位,形成食物链、食物网等复杂的联系网络,促进了相互制约、协调关系的形成。系统具备了一定的自适应、自调节和抗干扰的特性,任何一种因素(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变化都处于群落因素的综合调节控制之下,天然林的整体稳定性和低(人工)成本或无成本运行能力显著提高,从而保障了天然林中多种生物的共生和协同演化。天然林也因此成为陆地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资源宝库。除此之外,天然林还在规模尺度上发挥水文调节,减轻灾害(洪、涝、风、火、病、虫、泥石流等)、增强土壤肥力、防治土壤侵蚀与沙漠化,调节区域与全球气候,净化污染、提供可再生资源等方面发挥广泛的生态效益。天然林中的每一种具体生物都在其中占据一定的结构和功能生态位,所有生物的生态位形成生态位组合,充分地利用自然资源和适应本地环境,保证了其欣欣向荣与持续发展。

四、生态位于人类

生态位现象对所有生命现象而言是具有普遍性的一般原理,同样适用于人类,因为生物所具有的各种属性人类都具有。每个人都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态位,即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经验、行业趋势、社会资源等,确定自己的位置。人们在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时,

往往喜欢从资金、产品、市场来寻找原因,很少有老板是从生态位的角度来寻找原因的。这里所说的“生态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己所处的生态环境,一是自己所需要的生态环境。所谓“生态位环境”,即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为气候、食物、土壤和地形;社会环境为文化、观念、道德、政策等。生态环境影响着一个人的性格,性格又对人的创业有直接影响。同时,“生态位法则”,对我们今天研究企业的发展战略及竞争谋略也有着很大的作用。按格乌司原理,一个物种只有一个生态位,但并不排斥其他物种的侵占,如一山不容二虎,并不是说A山的老虎不能到B山,老虎饿了哪里都能去,不过去了就会发生一场生死搏斗,这种现象在商界叫市场竞争。企业的产品在刚开始进入某个特定市场时,往往没有竞争对手,形成原始生态位或竞争前生态位或虚生态位。但是,只要市场是开放的,均衡的,很快就会有其他竞争者大举进入该市场,形成生态位的部分重叠。如果市场容量极大,大家尚能暂时相安无事,但随着市场份额的相对缩小,竞争就会日趋激烈。企业无论大小强弱,都要像狮子与羚羊一样训练快速奔跑,否则你就会被吃掉。

可以这么说,吃老鼠的猫即使成了老虎,充其量也只能吃狼吃狗,决不能吃狮子吞大象,这就是“生态位现象”。一个企业的成败的原因有很多,“生态位”应该是主要的原因之一,因为它要求的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好企业并不是一年能赚几个亿或几十个亿的企业,而是长盛不衰的企业。自然界检验一个物种成功的尺度,是看这个物种是否能延缓

下去,而检验一个企业的成功尺度是看这个企业能否生存下来,能否长久生存下来。做企业不是百米冲刺,而是马拉松赛跑。衡量企业成功的标准不是强大,而是生存,能生存就是最好的企业,偏离自己的生态位去做强者的企业,非垮不可。世界上的好企业都是百年不衰的企业。如美国的通用电气公司(120年)、可口可乐公司(115年)、吉列安全剃刀公司(100年)、法国的人头马白兰地酒业公司(241年)等。而这些百年不衰的公司往往都是选准了自己的生态位。这些企业既是强者又是适者。强者与适者的结合,是对自己“生态位”的高度发挥。在动物界,老虎是强者,但因为人们的开发,老虎在慢性饥饿中减少,而被视为弱者的老鼠,人们虽然天天灭,然而还是到处都有,因为老鼠的生态位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它可以避开老鼠药和人们的棍棒生存。因此,谁适应大自然创造的法则就可以生存下来,否则就灭亡。

生态位现象对所有生命现象而言是具有普遍性的一般原理,同样适用于人类,因为生物所具有的各种属性人类都具有。人们在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时,往往喜欢从资金、产品、市场来寻找原因,很少从生态位的角度来寻找原因的(这里所说的“生态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己所处的生态环境,一是自己所需要的生态环境)。所谓“生态位环境”,即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为气候、食物、土壤和地形;社会环境为文化、观念、道德、政策等。生态环境影响着一个人的性格,性格又对人的创业有直接影响。所以每个人都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态位,即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经验、行业趋势、

社会资源等,确定自己的位置,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

希望这篇对生态位的介绍对大家的工作生活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2009年35期《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年04期《林业勘察设计》

——《生态学法则》格乌司

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

1.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 答: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人类对生态文明的探索,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表现。生态文明与生态自然观有着紧密的联系,生态文明是生态自然观的应有之义,生态自然观对现今世界生态文明发展及实践有着广泛的指导意义。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人们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人类通过遵守可持续性、共同性和公平性等原则,通过实施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人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仍应以人类为主体,仍应包括改造自然的内容,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防灾减灾;生态自然界是天然自然界和人工自然界的统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目标,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人们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生态自然观指出,人与自然都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和谐共处、共同促进的关系。人类的发展应该是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协调发展。人类的发展不仅要讲究代内公平,而且要讲究代际之间的公平,不能以当代人的利益为中心,甚至为了当代人的利益而不惜牺牲后代人的利益。而必须讲究生态文明,牢固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观。 3.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是什么?科学研究中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答:(1)思维与想像的有机统一;(2)与创造性活动相联系;(3)常用“灵感”出现;(4)分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相结合;(5)分析思维与直觉思维的统一。其基本特征为敏感性、独特性、流畅性、灵活性、精确性、变通性。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科学探究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培养创新思维的过程。(一)整合思维的培养。整合思维所追求的目标是:做出正确的选择或者决策,并力求在最短时间内解决问题。(二)发散思维的培养。发散性思维包括流畅性思维、变通性思维、独创性思维、精致性思维等。(三)直觉思维的培养。直觉思维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判断或抉择,猜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四)想象思维的培养。想象性思维是对已有的表现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科学探究是一种创新活动,是推动创新思维的一种强烈和稳定的动力源泉,也是创新教育的关键环节。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运用科学探究的方式,采用科学探究的内容,学会发现新问题,发现新思路,形成科学的创新思维培养模式。 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种形态及其相互关系?答:系统自然观是在相对论、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特别是系统科学的基础上形成的。系统自然观主张自然界既存在着又演化着,既有确定性又有随机性,既是简单的、线性的又是复杂的非线性的。自然界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简单性与复杂性、线性与非线性的辩证统一。人工自然观是在工程技术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人工自然观主张人工自然界是人类通过采取、加工、控制和保障等技术活动创造出来的,它具有目的性、客观物质性、实践性、价值性和中介性等特征,它在总体上经历了一个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它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既遵循天然自然规律,有遵循其自身的特殊规律,它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生态自然观是人们面向生态环境问题,依靠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形成的。生态自然观主张自然界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非线性的生态系统;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要与自然界和谐

环保宣传标语大全(337条)

环保宣传标语大全(337条) 1、保护蓝天碧水 2、环境与人类共存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 3、建设美丽的边疆爱护我们的家园 4、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平衡 5、拥有绿色人类将不会失去梦想 6、爱青山绿水爱蓝天白云让生命在爱中每时每刻充满活力 7、养殖业的环境安全准则 8、合理使用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9、同心关爱自然容颜携手描绘美好河山 10、发展以市场为本生产以环保为先 11、塑料包装用一次白色污染害几世 12、地球是我家爱护靠大家 13、失去生态平衡人类寸步难行 14、保护人类环境营造绿色家园 15、改善生态环境营造绿色家园 16、没有地球的健康就没有人类的健康 17、自然的绿色永远的选择 18、提高环保意识建设美好家园 19、多乘公交车少用私家车 20、让地球远离污染让绿色走进家园

21、今天节约一滴水留给后人一滴血 22、种树种草有利环保 23、购买尾气排放达标的汽车 24、口号:保护地球,保护环境! 25、环境保护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 26、一人一年一棵树绿山绿水绿山河 27、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境意识 28、草木无情皆愿翠行人有情多爱惜 29、巍巍中华环保行人人奉献巨龙腾 30、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31、生命只有一次地球只有一个 32、树成荫草成被花吐艳驻四季皆春山变绿水变清鸟歌唱迎八方清风 33、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碧水蓝天 34、人人参与环境保护个个争当绿色天使 35、得到的不是永恒的拥有失去的将永不会再来——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36、用行动护卫家园用热血浇灌地球 37、别让眼泪成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 38、关爱生命健康倡导环保时尚 39、自觉遵守环保法律加强企业污染治理 40、绿化祖国山青水碧千秋美平衡生态人杰地灵万里春

(完整版)绿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绿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近年来,旅游是无烟工业的论断被可持续旅游与绿色旅游所代替。绿色旅游是旅游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依据减量投入、重复利用与再循环的原则使用与利用资源与环境,实现资源利用的高效低耗与对环境损害最小化的经济发展模式。苏格兰的绿色企业计划指出:绿色旅游是一个用来描述旅游部门最佳环境实践的词,它包括经营效率、环境管理、废物、交通以及社会责任与生物多样性等话题。通过认同绿色旅游企业计划的行为准则以及对他们行为的独立审计,使企业承诺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 绿色工业旅游的运作模式:苏格兰绿色酿酒工业旅游的例证 酒厂旅游是苏格兰重要的旅游项目。苏格兰酒厂特别注重塑造绿色形象来吸引游客,即:酒厂环境安静、清新;接待中心是改建与再利用旧建筑而成;生产过程中尽可能使用可再生资源;在生产过程中坚持“3R”原则的循环原则,如:酿酒残余的麦渣在过去一般被遗弃、换东西或卖给当地农民作为动物冬季的饲料,今天通过把麦渣与蒸馏过程产生的酒糟混合形成黑渣(dark grain),广泛用于农业。酿酒过程中

产生的热水过去被排入河流,现在用于养鳗鱼、小龙虾和种植土豆。酒窖使用的橡木桶是雪莉酒、马德拉酒以及白兰地酒废弃的橡木桶,即使是第二次使用,橡木桶还要使用2~3次,历时30到40年。废弃的橡木桶也被用来做篱笆、酒吧的凳子或用来熏制鲑鱼。 绿色旅游者是苏格兰绿色旅游计划的守护神,他们不断对旅游景区开发中的环境行为进行质疑。游客对酒厂环境质疑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外部环境退化对酒的品质的影响,如大麦中的农药、酸雨对水质、植树造林对水质与水量的影响等;另一类是用铜器蒸馏是否会引发威士忌中铜含量超标、排烟是否污染环境、泥炭采掘是否过量、橡树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排放物管理是否有效等。 绿色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北京蟹岛度假村以产销“绿色食品”为最大特色,以生态农业为依托,以“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为经营理念。塑造绿色的主要手段就是发展旅游循环经济,保证绿色与循环利用的措施是:不烧煤、不烧油、不烧锅炉,用的是地热、太阳能和沼气,物资能量大循环,基本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 水循环利用:度假村地下温泉出水温度65度,先提供冬季采暖之用,降温后供应客房;水温降到20度就引入鱼塘、蟹池,最后灌溉蔬菜瓜果以及稻田,直至污水进入水处

关于对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认识与思考

关于对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认识与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变。与此同时由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严重。环境污染引发的健康损害问题在局部地区已经相当突出,直接危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近年来,由环境污染导致健康问题在一些地区引发的群体事件造成了社会不稳定。到2020年,我国人口将继续增长。经济总量将再翻两番,资源能源消耗持续增长,环境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增强对生态文明理念的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就此,我通过调查和学习浅析个人体会。 回顾中外发展史教训深刻,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加速工业化,1953年起至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市先是发现一些猫突然跳水自杀,后来发现大批口齿不清,步态不稳。面部痴呆的病人。过段时间病人耳聋眼瞎,全身麻木,最后神经失常,身体弯曲,变声嚎叫着惨死。经过多方调查,发现是当地一些冶炼厂和化工厂将含汞污水排入水俣湾,午睡中有机汞也有甲基汞,水中的一些细菌把污水毒性较轻的无机汞转化成对人体有剧毒的甲基汞。鱼、贝通过食物链在体内富集甲基汞,含量超出水中汞含量的一千倍至十万倍。居民食用鱼后不知不觉甲基汞中毒,近万人中枢神经受损,七中确认甲基汞中毒的病人有283人,有60人死亡。1970年日本开始执行当时世界上最严格的环境标准,采取严厉的环保措施来控制污染。这起事件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细菌把无机汞转化成甲基汞。二是鱼、贝富集甲基汞。说明此时水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细菌)和消费者(鱼和贝)都在放大污染物。 我国也在加速工业化。2004年2-3月,四川化工集团公司违反规定进行改试生产,由于设备出现故障,使氨氮含量超标十倍的污水直接排入沱江。沱江干流受到严重污染,百万群众饮水中断26天,直接经济损失约3亿元,沱江生态至少需要5年时间才能恢复到事故前水平。2005年11月13日,中石化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本车间发生爆炸事故,上百吨硝基苯等有毒化学物随消防水排入松花江,哈尔滨宣布全市停水4天,沿江数百万群众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威胁。江水顺势危及到邻国俄罗斯后,国家打击实行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让不堪重负的江河湖泊休养生息。 2007年5月29日,无锡太湖突然发生大面积蓝藻暴发,受污染的湖水黑臭,生活在太湖边的无锡市喝不到自来水。蓝藻突然暴发和湖水发黑变臭是因为大量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农田经流水流入太湖,这三种水中都含有高浓度的氮磷元素,而氮磷元素是植物的营养物质。当过量的营养物质流入湖泊、海洋这些流动缓慢的水体后,水生生物特别是蓝藻和绿藻会大量繁殖。水面上会出现由这些藻类形成的一片片的“水花”,又称“藻花”,在海洋称为“赤潮”。这些藻类有恶臭,有的有毒,鱼不能吃又被藻类堵塞鱼鳃而死亡。大量繁殖的藻类遮蔽阳光,水地下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枯死。更可怕的是由于藻类不能被鱼类食用,自生自灭,死亡的藻类和产生生物尸体腐烂,分解,又将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重新释放进水中,再促使藻类生长,周而复始,恶性循环,使植物营养物质长期保存在水中。湖泊一旦出现富营养化,即使切断营养物质的来源,水体还是很难恢复。太湖蓝藻事件后,江苏省在7月1日全面施行新的排污费征收标准,成为全国首个调整派污染费的省份。 2008年6月11日,云南省有关环保部门在例行检测中发现一向水质优良的阳宗海被砷污染,经过两个月的排查,确定锦业公司是这次砷污染的主要来源,这些企业几年间产值有六个亿,纳税1000多万元。但治理阳宗海的污染要几十个亿,还影响了沿岸近3万人的饮水安全。锦业公司被勒令关闭。 2009年2月20日,江苏省盐城市城西自来水厂的水源地蟒蛇河被含酚废水污染,河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理解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理解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发达国家过去一、二百年中遇到的各种生态环境问题,我国在短短30年的发展中就集中暴露出来。可以说,口益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己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瓶颈。随着中国工业化、加快,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迅速扩大。2013年,“雾霆”成为中国的年度关键词。这一年的1月,4次雾霆过程笼罩30个省(区、市),在北京,仅有5天不是雾霆天。有报告显示,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1%的城市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与此同时,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在中国。在生态方面,上世纪80年代,沙漠化每年扩展2100平方公里。到90年代,每年扩展达2460平方公里,其损失难以估量;同时,生物多样性破坏严重。我国己有15}至20%的动植物受到威胁,高于世界10%至15%的平均水平;湿地丧失和功能退化的速度仍未得到有效遏制。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它强调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与生态保护相协调,把发展的速度和生态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生态文明建设,其必须立足于我国现阶段特殊的国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它的目标涵盖了经济、社会、资源、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相协调,使人们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即必须立足于当前的生态环境、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社会政治制度和人口状况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首先要彻底转变传统发展观,牢固树立科字发展理念,其次,大力推进文明生产,清洁生产,节约生产,再次是

文明环保标语大全

文明环保标语大全 篇一:生态环保标语大全 绿色环保标语大全 保护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追求绿色时尚拥抱绿色生活 同建绿色温馨家园共享清澈碧水蓝天 风调雨顺始自环境保护人寿年丰源于生态平衡 积德行善造福后代百年大计环保第一 我爱花我爱草我爱青青小树苗不摘花不踏草不折树枝不乱摇花草树木是朋友大家都要爱护好 治理环境污染重现丽日蓝天 爱青山绿水爱蓝天白云让生命在爱中每时每刻充满活力 当环保卫士做时代公民 保护生态环境造就秀美山川 人类靠环境生存环境靠人类保护

生命和绿色拥抱人类与生态共存 关爱生命健康倡导环保时尚 我环保我自豪 让环保扎根现在用绿色昭示未来 同在蓝天下共爱一个家 追求环保是你我的心愿参与环保是你我的责任 拥有绿色人类将不会失去梦想 青山绿水蓝天共创美好人间 还地球一片净土蓝天让人类永远幸福美满 珍爱生命保护环境造福人类 让地球远离污染让绿色走进家园 人人参与环保共创绿色世纪 保护碧水蓝天营造绿色家园 绿色是生命之源绿色是人类之根 百业要兴环保先行 改善生态环境营造绿色家园 用我们的双手栽下漫天的绿色用我们的心灵守望五彩的家园 争做环保使者共创绿色文明 人人播撒绿色爱处处享受环境美

成就绿色成就未来 崇尚绿色消费打造精彩生活 重视生态功在千秋保护环境造福万代 积攒绿色储蓄生命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有效保护生态平衡 地球我的家环保靠大家 环境是生存之 以法保护自然环境以德创建社会文明 环境与生命共存环保与健康同在 发展以市场为生存以环保为先 1 保环境爱家园健康生活每一天 爱山爱水爱林爱鸟爱人类护天护地护花护草护环境 绿色与生命时时相伴环境与健康息息相关 地球共同的家园环保人类的责任 “取之思尽、用之思绝”请珍惜我们有限的资源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和措施

精心整理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和措施 人存在于自然,也可以说人是自然的一分子。因此对于我们人类而言,我们的存在并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而是应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的生存不能发展不能违背自然规律。自然生态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的基础条件和基本要素,自然生态的破坏,失衡,不仅会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发展,而且还可能会彻底毁灭人类。因此,爱护自然,只有通过生态文明建设,保障生态平衡,才能更好的保障人类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观,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密切联系、相互制约、融为一体的基本观点和思想,构成了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基础和指导思想。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核心命题是如何科学理解和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明重在建设、重在实践,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提高全社会对保护自然生态的重视及全人类共同保护和建设地球家园的认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声。把保护自然生态提到文明建设的高度,是对我国现代文明建设基本经验的深层次认识和理性升华,是检验执政能力的一项新标准,是生产方式的一项重要变革和拓展。它能够进一步引起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完善执政理念,增强生态意识,树立破坏生态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观念,从而促进现代文明建设全面、健康、协调、有序发展。在生态文明时代,人类活动将逐步由以经济活动为主转到以文化活动为主,科学、艺术、教育、信仰、道德、审美、健康、娱乐等方面的活动日益成为社会活动的主导内容,而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将从着力追求物质利益、过度消费日渐转为主要追求丰富多彩、简朴、清净的“绿色生活”。生态文明将使人类突破民族、国家、阶级的藩篱,超越狭隘的个人利益与集团利益,而强调整个人类对地球的共同责任和义务,促使人与人之间在更广泛领域实现一种平等的合作关系,共同保护和建设地球家园。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科学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体现了人类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理念。建设生态文明,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它有助于唤醒全民族的生态忧患意识,认清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持之以恒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尽最大可能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利用自然资源,改造自然环境,但我们不能无节制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不能忽视自然规律去改变自然环境,更不能牺牲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地球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它的资源也是有限的,它对人类活动的承载力更是有一定限度的。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人类的活动必须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中,才能得以长久地生存与发展。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形成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充分体现了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对于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由此可见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 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 第一,加强节能减排。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进一步形成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市 精心整理

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

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 近年来,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持续雾霾天气的出现,“生态文明”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一、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 生态文明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共生、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是人类在劳动过程中,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规律而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等方面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它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文明形态,是人类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走向更高文明形态的必然选择,人类从顺服、敬畏自然到盲目的征服自然,必然要走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合理状态。应当看到,在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世界各国都面临着:人口剧增、粮食紧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欠衡、贫富差距扩大化等诸多生态问题和社会问题。选择生态文明道路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已成为21世纪中国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三、建设生态文明面临的重大挑战 1.我国面临巨大的人口压力。一方面,我国历来是世界人口大国,这一点不容忽视。尽管我国从建国初期就将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但是庞大的人口基数仍然使我国人口每年急剧增长。另一方面,人口的素质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健康素质和道德素质亟待提高。 2.资源能源短缺问题突出。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资源能源。近几年,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大了对资源能源的需求,同时,由于长期粗放增长,导致我国资源的保障能力快速降低,资源的利用率不高,浪费现象屡见不鲜,资源能源在社会发展与进步中的瓶颈作用日益显著。虽说我国地大物博,资源总量较大,但人均资源拥有量相对不足,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资源短缺的压力将长期存在。 3.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为了追求经济快速发展,一些地区由于无序开发和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导致因盲目开发带来的自然对人类的报复越来越多,适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少,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下降。森林生态功能衰退;草地退化,湿地萎缩;水土流失逐年严重,土地沙化和石漠化加速,沙尘暴现象频现;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日益严重;大气污染加剧;生物多样性锐减,有害外来物种入侵频繁,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自然灾害频繁,导致各类自然资产损失与自然灾害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财产的直接经济损失日益增大。 四、努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既是理想的境界,也是现实的目标。建设生态文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渗透到物质、制度、思想等诸多层面,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在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应努力做好以下工作:1.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环境问题既是发展问题,又是民生问题,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面对的重大挑战。我们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大力倡导绿色消费,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把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容量作为经济

绿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绿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近年来,旅游是无烟工业的论断被可持续旅游与绿 色旅游所代替。绿色旅游是旅游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依据减 量投入、重复利用与再循环的原则使用与利用资源与环境,实现资源利用的高效低耗与对环境损害最小化的经济发展 模式。苏格兰的绿色企业计划指出:绿色旅游是一个用来 描述旅游部门最佳环境实践的词,它包括经营效率、环境 管理、废物、交通以及社会责任与生物多样性等话题。通 过认同绿色旅游企业计划的行为准则以及对他们行为的独 立审计,使企业承诺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 绿色工业旅游的运作模式:苏格兰绿色酿酒工业旅游 的例证 酒厂旅游是苏格兰重要的旅游项目。苏格兰酒厂特别 注重塑造绿色形象来吸引游客,即:酒厂环境安静、清新;接待中心是改建与再利用旧建筑而成;生产过程中尽可能 使用可再生资源;在生产过程中坚持“3R”原则的循环原则,如:酿酒残余的麦渣在过去一般被遗弃、换东西或卖 给当地农民作为动物冬季的饲料,今天通过把麦渣与蒸馏 过程产生的酒糟混合形成黑渣(dark grain),广泛用于农业。

酿酒过程中产生的热水过去被排入河流,现在用于养鳗鱼、小龙虾和种植土豆。酒窖使用的橡木桶是雪莉酒、马德拉酒以及白兰地酒废弃的橡木桶,即使是第二次使用,橡木桶还要使用2~3次,历时30到40年。废弃的橡木桶也被用来做篱笆、酒吧的凳子或用来熏制鲑鱼。 绿色旅游者是苏格兰绿色旅游计划的守护神,他们不断对旅游景区开发中的环境行为进行质疑。游客对酒厂环境质疑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外部环境退化对酒的品质的影响,如大麦中的农药、酸雨对水质、植树造林对水质与水量的影响等;另一类是用铜器蒸馏是否会引发威士忌中铜含量超标、排烟是否污染环境、泥炭采掘是否过量、橡树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排放物管理是否有效等。 绿色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北京蟹岛度假村以产销“绿色食品”为最大特色,以生态农业为依托,以“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为经营理念。塑造绿色的主要手段就是发展旅游循环经济,保证绿色与循环利用的措施是:不烧煤、不烧油、不烧锅炉,用的是地热、太阳能和沼气,物资能量大循环,基本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 水循环利用:度假村地下温泉出水温度65度,先提供冬季采暖之用,降温后供应客房;水温降到20度就引入鱼

建设生态文明从你我做起

建设生态文明你我协力同行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以造福自身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取得的全部成果。它表征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协调、共存共荣的进步状态,是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超越了敬畏自然、反思了征服自然,最终走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性的价值取向。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城市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环境保护与建设隐患大、矛盾突出,生态环境建设任重道远。 建设生态文明不仅仅是国家政府的任务,也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与义务,是关乎我们切身利益的大事。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为建设生态文明出谋划策,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用自身能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 一、走向生态文明的意义 所谓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这种文明观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这种文明观同以往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具有相同点,那就是它们都主张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展物质生产力,不断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但它们之间也有着明显的不同点,即生态文明突出生态的重要,强调尊重和保护环境,强调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和爱护自然,而不能随心所欲。 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 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国民的生活水平也极大提高,然而——这也给我们的生 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我国目前面临的生态环境严重恶化:首先是水体污

染严重。目前我国每年废水排放总量为400多亿吨,大大超过了环境容量,导致全国约有50%的地区浅层地下水受到污染,约有一半城市市区地下水污染比较严重,还有3.6亿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卫生标准的水。其次是大气污染严重。在实行环境统计的300个城市中,70%处于或超过大气环境质量三级标准。再次是水土流失严重。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超过20亿亩,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6,涉及近千个县。此外,还有荒漠化和沙漠化威胁,海洋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与日俱增。因此,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在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等经济目标的同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坚持绿色发展 保护环境首先要重视环境的防治。目前造成全国水污染十分严峻形势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由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污染物排放量大,大大超过水环境容量;二是生态用水缺乏。目前,黄河、海河、淮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都超过50%,其中海河更是高达95%,超过国际公认的40%的合理限度,严重挤占生态用水;三是水污染防治立法不够健全,处罚力度小,执法不够有力,干部群众的环保意识和守法意识不高。所以我们应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在享受环境权益的同时,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我们要充分认识并维护自己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对重点区域、流域环境污染进行社会监督,检举揭发各种环境违法行为,推动环境公益诉讼顺利开展,积极推行绿色消费。我们应该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做到随手关水龙

带数字环保标语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带数字环保标语 篇一:环保标语大全(共238条)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1. 42. 43. 44. 45. 46.实施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战略。1998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主题是:"为了地坏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保护蓝天碧水。建设美丽的边疆,爱护我们的家园。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境意识。保护环境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责任。环境保护从我身边做起。保护环境,造福人民。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破坏环境,就是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土壤不能再生,防止土壤污染和沙化,减少水土流失。环境与人类共存,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保护水环境,节约水资源。保护戈壁植被,防止沙尘污染,保护大气环境。树立大环境意识,保护生态环境。无污染旅游——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除了记忆,什么都不要带走地球资源有限,尽量不用一次性消耗品世纪拒绝含铅汽油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拒食野生动物提布袋购物是一种时尚多 乘公交车,少用私家车请选用无磷洗衣粉废旧电池随处丢弃的危害使用农药化肥农膜的环境安全准则养殖业的环境安 全准则农村面源污染的危害选用无氟制品,保护臭氧层酸雨

是地球万物的共同敌人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环境,禁止向海洋倾倒有毒有害废弃物购买尾气排放达标的汽车种树 种草,有利环保口号:人人齐参与,创建绿色家园!口号:环境与人共存,开发与保护同步!口号:保护地球,保护环境!口号:我们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口号:让我们拥有美好的明天,世界从此没有污染!保护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追求绿色时尚拥抱绿色生活同建绿色温馨家园共享清澈碧 水蓝天风调雨顺始自环境保护人寿年丰源于生态平衡积德 行善造福后代百年大计环保第一我爱花我爱草我爱青青小 树苗不摘花不踏草不折树枝不乱摇花草树木是朋友大家都 要爱护好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谈谈我对旅游的认识

我对旅游的认识

如今,生态旅游已成为许多人的时尚。不少人在富裕之后,把钱花在旅游上。这反映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追求也有了质的提高。怎样玩得好、玩得痛快,成为一些人的目标追求。不过,大多数人可能认为旅游就是游山玩水,是有钱人的时尚。其实不然也。那么,旅游的意义何在?旅游的实质何在?旅游不仅仅是消遣和娱乐,旅游更是一种学习。可以说,旅游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锻炼的过程、陶冶的过程。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有机会接触各种各样的事物,采掘各种各样的知识。通过旅游,可以使我们提高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身体,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事业心;陶冶性情,提高审美情趣和意识。单独旅游,可以锻炼坚韧不拔的毅力扣性格;集体旅游,可以培养团结友爱的品质和相互帮助的团队精神。 我国的旅游胜地数不胜数,其中我国最著名的十大旅游胜地是:人间天堂是杭州---浙江杭州;桂林漓江独秀美---广西桂林;心驰神往张家界---湖南张家界;苏州园林甲天下---江苏苏州;心灵圣地在西藏---西藏;黄山归来不看岳---安徽黄山;九寨归来不看水---四川九寨沟;风光旖旎海南岛---海南;锦绣丽江如仙境---云南丽江;见证历史兵马俑---陕西西安。 人生也是一种旅游,寻找旅游的意义就尤其重要了。概而言之,一是大自然中的美,它能陶冶性情,净化心灵,使人忘忧去烦,消除杂念,到达纯净自由的精神境界。恩格斯在这方面有过真切的体验与启人深思的精壁见解:“你抓住船头桅杆的缆索,望一望那被龙骨冲开的波浪,它们溅起白色的泡沫,远远地飞过你的头上。你再望一望

远方的碧绿的海面,波涛汹涌翻腾,永不停息。阳光从无数闪烁的镜子中反射到你的限里,碧绿的海水同蔚蓝的镜子般的天空和金色的太阳熔化成美妙的色彩,——于是你的一切忧思,一切关于人世间的敌人及其阴谋狡计的回忆,就会烟消云散,你就会溶化在自由的无限的精神的骄傲意识中。”二是在旅游中接触各地的文明,三是在旅游过程中发展自我素质,陶冶情操,锻炼身心健康。 旅游是人的天性,旅途是天才的摇篮。只有在旅途中,人类的天才智慧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这就是旅游人生的特殊意义。当今社会,现代化和城市化正在扼杀人类的天性,割断了自然的纽带,囚禁了人类的灵魂,精神错乱,性情浮躁,智慧泯灭,感觉麻木,于是,返璞归真,向往自然,这就成为人类的本能需求。在旅游过程中,置身于天地之间,融会在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宇宙之间波澜壮阔的旋律,在气势磅礴的生态流中获得智慧和力量的源泉,只有在广阔的生态旅游中才能实现人类灵魂的自由! 在旅途中,有新奇的感受,有神奇的发现,心旷神怡,离尘绝俗,生活的改观,人生的超越,进入一种新的境界,创造一种新的状态,在平凡中升华,塑造伟大的人生品格,这就是旅游的人生价值。 在旅游过程中感受“天人合一”的境界,激发灵感,孕育思想,培育豪情,创造奇迹,在旅途中感悟人生的真谛,在旅途中实现人生的升华,这就是人生之旅的伟大意义。 走出家门,来到远方,为什么要浪迹天涯?因为我们的灵魂在寻找家乡!

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

生态旅游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 ——新郑市龙湖镇泰山村发展模式调研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同时,也可以看到,全国各地城乡之间的差距(包括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消费差距、基础设施的差距、社会事业发展的差距等等)也正在加速扩大,城乡之间的矛盾也越积越深。近年来,党中央之所以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提出要形成城乡一体化的新格局,就是要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实现城市和农村的协调发展。在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的广大农村应如何作为?本文以新郑市龙湖镇泰山村发展生态旅游的实例,进行了调研和探索。现将主要成果报告如下: 一、城乡一体化的背景、内涵及重要地位 城乡一体化的思想,源于上个世纪的欧美发达国家,主要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使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从而使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空间、政策(制度)等方面逐步实现协调发展的过程。 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城乡之间隔离发展的影响,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在80年代末期),我国城乡之间的各种经济、文化等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城乡一体化思想受到我国领导、学者和社会群众的普遍重视。继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思想之后,十七大强调统筹城乡发展“必

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八大报告又明确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这充分体现了新时期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也深刻表明党中央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确、措施更加具体。 城乡一体化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等多种措施,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旅游的认识 为了更好的建设新农村,提高农村的经济收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需要转变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而生态旅游为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了一种绿色有效的发展路径。 (一)生态旅游以及农业体验生态旅游的内涵 生态旅游,即以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的旅游,主要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为准则,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的生态体验、

环保宣言口号大全

环保宣言口号大全 导读:本文环保宣言口号大全,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环保宣言口号大全【一】 1. 保护海洋环境,禁止向海洋倾倒有毒有害废弃物。 2. 环保做不好,生命就难保。 3. 垃圾回收,保护地球,举手之劳,参与环保。 4. 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 5. 小草对您微微笑,请您把路让一让。 6. 少一个脚印,多一份芳香。 7. 拒绝白色污染,从环保意识不再苍白开始! 8. 花草是我的朋友,请多一份爱护! 9. 节约能源做的好,后代子孙没烦恼。 10. 废塑料的用途。 11. 珍惜今天能源,拥有灿烂明天。 12. 心中有情,脚下留情。 13. 请让我们的腰杆永远挺直! 14. 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 15. 节能源自心中,环境大家爱护! 16. 鸟儿渴望洁净的天空,人类渴望绿色的家园。 17. 如果环境受到污染,再青翠的蒹葭也会枯萎,下一个凋谢的

将是您美丽的容颜。 环保宣言口号大全【二】 1. 心动不如行动,去怨不如去干。 2. 请让我们的校园永远充满绿色。 3. 花草树木都是宝,没它我就不行了。 4.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爱护自已。 5.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6. 请您爱护绿色,绿是生命之源。 7. 保护学校环境,共创学生圣地! 8. 小草青青,花香飘飘;青草鲜花,应当爱惜。 9. 绿色是我们的家园。 10. 我爱花,我爱草,我爱青青小树苗。 11. 创造绿色时尚,拥抱绿色生活。 12. 哭泣的草原,地球在哭泣。 13. 环保不分民族,生态没有国界。 14. 选用无氟制品,保护臭氧层。 15. 促绿色消费,做绿色选民。 16. 拒绝白色污染,对白色饭盒说不! 环保宣言口号大全【三】 1. 人类只有好好地对待大自然,大自然才能无限地回报人类。 2. 人人节约一点能源,世界增添绿洲无限。 3. 拯救地球,一起动手。 4. 劝君多走几步路,莫把草坪当马路。

论环境保护对生态旅游的重要性

生态旅游及其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潘景梅 摘要: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模式,是随着资源利用与环境矛盾的日益突出,应运而生的。其发展的关键在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大力提倡和发展生态旅游的同时,必须正确的认识到旅游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辨证统一关系,并遵循生态旅游的发展规律,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二者相互协调,做到对不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才能达到资源的永续利用,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旅游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们逐渐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各种影响,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成为生态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生态旅游因其倡导人们认识自然、保护自然,强调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以及其与社区的共同发展,被认为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之一。相对于传统旅游,生态旅游既能满足旅游者对大自然风光的需求,又能够降低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促进生态保护、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最终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共同发展。但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是旅游业对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的危害。特别是目前有的人打着生态旅游的旗号,而实际上却做着破坏环境的旅游。因此,必须对生态旅游的真正内涵加以研究,结合我国的实际制订出生态旅游的法制法规和管理措施,保护我们的环境,使生态旅游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特征和存在的问题 1、生态旅游的概念 早在1965年,美国学者贺兹特便倡导所谓的“生态旅游”,而后被加拿大学者克劳德·莫林在《有当地居民和社团参与的生态和文化旅游规划》一文中使用。1992年“联合国世界环境和发展大会”的召开使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得到世界范围内推广。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的定义是:生态旅游是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民众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国际资源组织认为生态旅游是“以欣赏自然美学为初衷,同时表现出对环境的关注”。我国学者卢云亭的定义是:“以生态学原则为指标,以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为取向所开展的一种既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又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边缘性生态工程和旅游活动”。 2、生态旅游的特征 生态旅游具有比较高的科学文化内涵,这就要求旅游的项目、路线、设施和服务的设计均要体现出很强的专业性。生态旅游建立在传统旅游基础上,只要以欣赏自然景观、了解生态旅游地的文化和自然历史知识为旅游目的,自觉地保护和珍视生态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旅游者都可以成为生态旅游者,具有明显的普及性。同时生态旅游具有很强的原始性,其吸引人之处就在于它的原汁原味。开展生态旅游的场所通常是保有大量自然生态景观和民间风情风俗之处。此外,生态旅游将资源的价值纳入成本核算谋求可持续的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的协调发展和长久的最佳综合效益,具有明显的保护性特征。 3、生态旅游所存在的问题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调研报告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调研报告

编号:FS-DY-20735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调研报告 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乡村旅游成为了一种大规模的旅游形式。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的一项新亮点,它以非常快的速度,迅速在各国发展起来。我国乡村旅游业起步比较晚,大约是在20世纪50年代,是适应外事接待的需要,在山东省石家庄村率先开展了乡村旅游活动。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势头十分强烈,现代的乡村旅游首先在经济发达的省份和大城市展开。 乡村旅游的发展初期是属于自发型,主要是城市居民在双休日到附近的农村旅行,以一日游为主,旅游方式简单,主要为全家或者和好友一起出游,自主性强。乡村旅游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到现在进入了自觉阶段。 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一)国际乡村旅游发展形式 1.休闲、观光、度假旅游。欧美发达国家的旅游者喜欢

到乡村度假,尤其是那些风景优美、远离喧嚣城市的农村甚至是比较偏僻的地方,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修养身心,体验另外一种生活方式。许多旅游者住在当地农民的家里,和他们一起生活,吃着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一起在农场里劳动。例如在美国西部的许多农场,都有为那些来自大城市的旅游者提供住宿休息的设施,这些旅游者还可以和农场主一起放牧、割草或者采集水果、农产品。在劳动中,他们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增加感性认识。 2.乡村民俗文化旅游。这种模式下的乡村旅游主要是将乡村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起来,使游人在欣赏美丽的田园风光的同时还体味着几千年历史积累下来的民族文化。参与这种旅游的消费者群体的文化水平比较高,他们来到乡村主要是体验和欣赏传统的文化,而这些文化在工业文明的浪潮中早就被湮没。来到乡村的旅游者是要以发现的眼光去寻觅传统的文化和古老的习俗。比如乡村的民居、他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流传着的乡村戏曲、武术、杂耍等。对于这些旅游者来讲,到乡村去旅游主要是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和满足,是获取高层次生活的需要。乡村旅游成为一种更高档次的旅游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谈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谈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 谈到人与自然的关系,首先要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文明作为反映物质生产成果和精神生产成果的总和,是标志人类社会开化状态与进步状态的范畴,也标志着人类社会生存方式的发展变化。人类社会的文明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个时代。探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时可以发现,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人与自然之间的角色与地位是随着人类对于自然的认识水平及生产力的变化而变化的。 原始文明大约经历了400万年时间,在这漫长的发展历史中,人与自然之间基本处于一种相对和谐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对自然的依赖,自然对人类的主宰。这一时期,人类对自然的创造力非常有限,即使造成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自然环境从总体上也能较快的恢复平衡。社会发展到一万年左右,人类开始进入农业文明时代,这时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产生了初步对抗,出现了相互竞争和相互制约的局面。随着对自然界认识的发展和“原始经验”的积累,人类组建以栽培作物和驯养动物取代采集和渔猎的部门,于是农业和畜牧业就发展起来,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完全依赖、顺从自然的状况。但在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整个社会中,人类的生活方式主要以农牧为主,活动范围较小,而且该时期人口密度不大,所以人对自然的破坏和冲击力较小,在大多数情况下尚未超出环境容量,生态系统仍可维持大体上的平衡,人类仍能与自然界和谐相处。300多年前,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文明是人类利用科学技术控制和改造自然的时代。尤其20世纪以来,人类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对自然界进行强力征服和探索,以至于在短短的300多年间人类创造了比过去几千年农业文明所创造的财富总和还要多的物质成果。人们不再盲目崇拜自然,而是把自然当做被征服的对象,“人定胜天”、“人类中心论”成为人类与自然关系的主导理论,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人类开始了对大自然的掠夺和破坏,以至于全球出现极其严重的自然资源枯竭、人口膨胀、大气污染、土地荒漠化和沙化、森林锐减、垃圾成灾、水污染等等,这些事实使人类逐渐认识到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负面效应,从而对工业文明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人类想要在地球上继续生存下去,则社会经济发展必须与自然的承载力相协调,必须转换人类的价值取向,从根本上调整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并制约自身的行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而使社会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生态文明时代。 从工业文明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可以看出,人类已处于主导地位。当人的行为违背自然规律、资源消耗超过自然承载能力时就将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因此,人类要想实现文明的持续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就必须充分认识自然规律。从深层次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看到人类本身就是自然的产物,人的生存、繁衍、发展都系要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与能量。人与自然自始至终都应保持一种共存共荣的关系,而不应相互对抗。因此,建立生态文明,必须着力培养人们正确的资源观念、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教育人们自觉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形成新的生态伦理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