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学第二章

教育学第二章

教育学第二章
教育学第二章

第二章练习题(包括教材第二章和第三章)

第一节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B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2、遗传因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D )。

A、现实性

B、必然性

C、方向性

D、可能性

3、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 D )的特点。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4、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C )

A、遗传素质

B、家庭环境

C、学校教育

D、社会人文地理条件

5、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求,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发展成熟机制决定的,该观点属于( A )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

D、白板说

6、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是(C )

A、荀子

B、孔子

C、孟子

D、老子

7、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成因,“白板说”观点属于(B )。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

D、平衡论

8、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D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9、从群体的角度看男女性别的差异;从个体角度看发展水平的差异,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A )。

A、个别差异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10、环境决定论认为,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 C )。

A、遗传因素

B、社会环境

C、教育活动

D、自然环境

11、人对环境影响的接受过程是(B )。

A、积极的过程

B、能动的过程

C、被动的过程

D、主动的过程

12、人的身心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D )。

A、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

C、教育活动

D、个体因素

13、人的身心发展速度在其整个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加速与平缓交替发展的状态,这体现的是身心发展的(C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14、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 A )

A、教育教学工作要抓关键词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有的放矢D、教育工作要根据不同年龄分阶段进行

15、“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B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16、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D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差异性

17、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是心理学家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 D )提出来的。

A、互补性

B、阶段性

C、顺序性

D、不平衡性

18、“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 )

A、差异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顺序性

19、“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强调的是( B )

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二因素论

20、盲人的触觉、听觉一般非常灵敏,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C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的观点有(ACD )

A、内发论

B、成熟机制

C、多因素交互作用论

D、外铄论

E、平衡理论

2、对于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正确说法的有(ABCE )

A、环境对个体发展有的影响可能是消极的

B、人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影响

C、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条件

D、人的发展完全由环境决定

E、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

种可能

3、以下属于个体差异性的是(ACDE )

A、男女性别差异

B、幼儿与少年的差异

C、同年龄人群内部差异

D、同一个体身心不同构成方面的差异

E、个体思维方式的差异

4、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表现在(ABCDE )

A、帮助人发现自身价值

B、使人认识并发挥自身潜能

C、发展人的精神力量

D、形成人格

E、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谐、充分的发展

5、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者做到(AB )

A、面向全体学生

B、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

C、抓住关键期

D、做好阶段间的过渡

E、提出高于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要求

6、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ABCDE )

A、遗传素质

B、成熟

C、环境

D、学校教育

E、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7、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ABCDE )

A、主体活动的创造性

B、主体活动的计划性

C、主体活动的预见性

D、主体活动的目的性

E、主体活动的选择性

8、身体的发展包括(BC )

A、个性特征的发展

B、体质的增强

C、肌体的正常发育

D、社会性的发展

E、成熟程度

9、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表现在(BCD )

A、同一方面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速度不同

B、不同方面发展的相互关系不同

C不同儿童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D、不同儿童的个性心理倾向不同

E、不同时代儿童成熟年龄不同

三、判断题

1人的身心发展只需学校教育而无需社会实践。(X )

2、外铄论者一般不注重教育的价值。(X )

3、一个遗传素质优良的儿童一定会转变为知识和才干优异的人才。(X )

4、我们既要注重大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更要注重小环境的影响。(V )

5、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的发挥是无条件的。(X )

6、初中教育在促进少年身心发展方向的任务可形象比喻为帮助少年起飞。(V )

7、洛克的“白板说”是内引论的典型代表。(X )

8、在教育教学中只要做到把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截然分开,就是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X )

9、个体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V )

10、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V )

12、面对人的遗传素质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决定作用,教育是无能为力的。(X )

11、遗传素质能使人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X )

13、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小环境的作用更直接,所以教育者应更注意小环境。(X )

14、如果个体对环境保持积极态度,就会克服环境中的消极阻力,扩大发展空间。(V )

15、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零星的、无计划的、没有系统的,甚至是互相矛盾的。(V )

16、学校教育的环境具有极大的人为性。(V )

17、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无条件的。(X )

18、学校教育影响的发挥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V )

19、人是一种不同于其他动物的有机整体,是因为人具有社会性。(X )

20、个体身心发展就是指个体的身心两方面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X )

四、材料分析题

某小学的几位教师在办公室闲谈,甲教师说:“我们班的XX这次数学考试又考了第一,

真不愧是工程师的儿子。”乙教师说:“我班的XX和上次一样,又没及格,没办法,父母都是小学文化。”甲教师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嘛,就是这个理儿。”试根据所学理论分析这段对话。

甲乙两位教师对于学生的发展都持遗传决定论的观点,认为“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这是不正确的。遗传素质是一个人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除了遗传因素起影响外,教育、环境和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等也是影响人的发展

的重要因素。比如材料中甲乙两位老师所谈论的学生,工程师的儿子成绩优于父母小学文化

的孩子,难道除了遗传因素外,就同两人的家庭环境不同而导致的所获得的教育资源不同没有关系吗?同两人各自的努力程度没有关系吗?我想,答案是有关系的。遗传、教育、环境和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些因素形成一个整体系统,共同作用于人的发展。

第二节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C )

A、生产力

B、科学技术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

2、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D )

A、科学技术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生产力

3、影响受教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的因素是(B )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生产力

D、文化

4、教育的内容和手段受什么的制约(A )

A、生产力水平

B、生产关系

C、国家的社会制度

D、自然环境

5、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B )

教育学第二章 练习题与参考答案

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狭义的教育是指() A、社会教育 B、学校教育 C、家庭教育 D、网络教育 2.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这体现了教育的() A、永恒性 B、历史性 C、阶级性 D、相对独立性 3.19世纪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所倡导的教育起源论被称为() A、生物起源论 B、心理起源论 C、劳动起源论 D、相对独立性4.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 A、生物界 B、动物本能 C、人的无意识模仿 D、生产劳动5.学校的萌芽产生于() A、原始社会末期 B、奴隶社会早期 C、封建社会 D、奴隶社会晚期6.作为独立存在的社会实践部门的学校最早产生于() A、原始社会末期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早期 D、封建社会晚期7.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社会是() A、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 B、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 C、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8.中国近代教育制度建立的标志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私塾的出现 D、书院的产生9.教育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孟禄 B、霍尔 C、利托尔诺 D、华生 10.教育是一种()。 A、生物现象 B、自然现象 C、社会现象 D、心理现象11.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主要是() A、六艺 B、三科 C、四学 D、七艺 12.第一次提出普及义务教育的社会是()。 A、原始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二、多项选择题 1.教育的功能包括() A、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 B、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C、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D、政治功能与经济功能 2.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包括()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直接联系 B、没有阶级性 C、教育内容贫乏 D、非公共性质 3、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的是()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4.我国古代社会教育具有下列特点() A.产生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 B.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 C.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分离和对立 D.教育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 E.官学、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 5.我国近代教育的特征包括()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指导思想 B、“广开学校”创建新式学堂强调国民教育的重要性 C、确立近代教育体制,推动教育的发展 D、推行义务教育和重视职业教育 6.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特征包括() A、扩大了教育对象,初等义务教育开始实施 B、教育与生产劳动的联系逐渐紧密 C、教育内容日益丰富,产生了班级授课制 D、国家重视对教育的干预,以法治教 7.现代社会教育的变革的特征是() A、学校教育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 B、学校教育重视与生产劳动的结合 C、教育逐步一体化 D、终身教育思想开始发端

十二校联合《教育学基础》(第3版)章节题库(第4章 教育制度——第6章 课 程)【圣才出品】

第4章教育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于1971年制定了“使终身教育成为一项全国性的义务教育”的法案。 A.法国 B.美国 C.德国 D.中国 【答案】A 【解析】法国是最早使用“终身教育”这一术语的国家。1971年7月16日,法国国民议会通过并制定了《在终身教育的范围内有关继续职业教育组织的法律》,简称《终身职业教育法》,该法案第一条法规即“终身职业教育是国家的义务,……继续职业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一部分。”因此该题选A。 2.()的颁布,是中国实行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开始。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六三三制 D.五四学制 【答案】B 【解析】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旧历癸卯年)1月13日清政府颁布癸卯学制,它是中国近代由国家颁布的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系统学制。因此该题选B。

3.美国现行学制属于()。 A.单轨学制 B.双轨学制 C.混合学制 D.分支型学制 【答案】A 【解析】现代的学制无外乎由两种结构构成:一是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一是横向划分的学校阶段。不同的学制只不过是这个系统性与阶段性的不同的组合。由纵向学校系统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就是双轨制。例如,英国的学制。由横向划分的学校阶段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就是单轨制。例如,美国的学制。介于以纵向学校系统占绝对优势与横向学校阶段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两极之间的学制是中间型,叫分支型学制。例如,前苏联的学制。 4.新中国第一个学制颁布于()。 A.1949年 B.1950年 C.1951年 D.1952年 【答案】C 【解析】新中国成立后,于1951年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从此,我国学制发展开始走上了一个新纪元。这个学制包含着幼儿园到大学的完整体系,是新中国颁布的第一个学制。

教育学第二章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第一节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一)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的享受权(受教育的权利) (二)政治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教育上培养什么人,是由社会政治所决定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同,教育目的也就不同。政治经济制度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教育活动与政治活动在学校合二为一。 (三)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种教育机构的体系。它是社会和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是这个国家政治制度的具体体现,有什么形式的政治制度就有什么形式的教育制度, 集权制国家:我国和法国;地方分权制美国、加拿大;中央和地方合作制的国家,英国。 2.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制度改革的方向 政治经济制度和教育的关系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性质。 (四)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是指学校不能忽视自身的办学规律而受政治经济制度所左右,不能放弃学校自身的教育任务而直接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具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二重表现。它可以表现为积极地创造条件,作出保证。也可以表现为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消极地限制,教肓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也具有双重性,它可以成为巩固政权的武器,也可以成为被统治阶级手中的武器, 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一)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 当前世界上出现了“专家政治”的倾向,一些专家学者进入了国家的领导集团,这就表明学校教育对政治的作用更为重大。 (二)宣传思想、形成舆论,学校的政治局势常常是社会政治的晴雨表(三)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 第二节教育与生产力 生产力是推动教育发展的根本性的社会动力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一)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 l 、生产力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人力与时间(有人、有闲) 2、生产力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财力与物力(有钱) 甚至每一个人的受教育的程度,也与家庭的经济状况或他可能获得的经济资助密切相关。 (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教育学基础 第一章 练习题与参考答案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世界最早得一部教育专著就是我国得( )。 A、《论语》 B、《学记》 C、《中庸》 D、《大学》 2.古罗马昆体良得教育著作就是( )。 A、《论演说家得教育》 B、《理想国》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 3.英国教育家洛克得教育著作就是( )。 A、《教育论》 B、《教育漫话》 C、《大教学论》 D、《爱弥尔》 4.《普通教育学》得作者就是(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斯宾塞 5.《民主主义与教育》得作者就是( )。 A、杜威 B、斯宾塞 C、布鲁纳 D、克鲁普斯卡娅 6.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得著作就是杨贤江得( )。 A、《教育学》 B、《论共产主义教育》 C、《新教育大纲》 D、《民主主义与教育》 7.提出结构教学理论与发现法得教育家就是( )。 A、赞科夫 B、布鲁纳 C、根舍因 D、杜威 8.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得教育学著作就是( )。 A、《教育学》 B、《论共产主义教育》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论》 9.最早对课堂教学从理论上加以阐述得教育著作就是( ?)。 A、斯宾塞得《教育论》B、洛克得《教育漫话》 C、马卡连柯得《教育诗篇》D、夸美纽斯得《大教学论》 10.标志着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诞生得《教育学》专著得主编就是( )。

A、凯洛夫B、赞可夫C、马卡连科D、苏霍姆林斯基 11、以教育现象与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得各门教育学科总体,就是我们所称得( )。 A、教育学 B、教育科学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原 理 12、产生教育得最具基础性得条件就是( ) A、人类学会制造工具 B、人类生产劳动得进行 C、语言得形成 D、教育起源于劳动 13、在一定意义上,教育就是人类一种特殊得( ) A、生产劳动 B、家庭活动 C、交往活动 D、社会现 象 14、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得、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确定年限得学校教育,这就是( ) A、学校教育 B、义务教育 C、学年教育 D、基础教 育 15、孔子就是中国古代最伟大得教育家与教育思想家,她得思想集中体现在( )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孟子》 16、《学记》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其中主张得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就就是( ) A、博学于文 B、开而弗达 C、强而弗抑 D、道而弗 牵 17、注意到儿童心理发展得自然特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得第一人就是(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夸美纽斯 D、赫拉克 利特 18、最早提出教育得目得在于按照自然得法则全面地、与谐地发展儿童得一切天赋力量得教育学家就是( ) A、裴斯泰洛奇 B、康德 C、杜威 D、夸美纽斯 19、认为根据社会要求加给儿童得教育就是坏教育,让儿童在自然中顺其自然发

教育学的第二章课后练习题及答案(附答案)

教育学的第二章课后练习题及答案(附答案)

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填空题 1.广义的学校包括、、学校教育等部分。 2.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 3.教育的基本要素为教育者、受教育者和。 4.按照教育的目的是否正确,指导思想是否明确来看,教育的功能可 以分为正向功能和。 5.从教育功能的呈现形式来划分,教育可分为显性功能 和。 6.教育的“生产力说”是是建立在人力资本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其代 表人物为美国著名经济学家。 7.教育的生物起源论由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首倡,认为教 育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 8.教育的心理起源论由美国学者首倡,认为教育起源于原始 公社中儿童对成人的本能的无意识的。 9.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是由前苏联学者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认为 教育产生于社会的。 10.从教育的演进过程看,教育大致经历了原始形态的教 育、、近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四个阶段。 11.在我国奴隶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是指。 12.学校教育的产生是古代社会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学校教育是形式 化教育与非形式化教育的分水岭,它产生于社会时期。 13.“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我国近代教育总的指导思想,提出这一 思想的清末湖广总督。 14.1904年颁布的“葵卯学制”是我国近代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学制, 它为我国后来学制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5.德国皇帝腓特烈二世于年,颁布了《乡村学校规程》,规定5 至13岁儿童必须接受义务教育。 16.终身教育的思想始于20世纪60年代,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

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答案) 一、填空题 1.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2.学校教育 3.教育措施 4.负向功能 5.隐形功能 6.西奥多·舒尔茨 7.利托儿诺,本能 8.孟禄,模仿 9.生产劳动 10.古代社会的教育 11.诗、书、礼、乐、易、春秋 12.奴隶社会 13.张之洞 14.葵卯学制 15.1763 16.保罗·朗格朗 二、单项选择 1. B.1995年 2.A.奴隶社会初期 3.B.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分离和对立

《教育学基础》第七、八章

《教育学基础》第七章课堂教学 一、填空题: 1.清末著名改良主义教育家提出趣味教学思想,主张“乐知”,推行自主、自动、自治、自立的教学方法。 2.著名教育家认为:“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 3. 教学理论是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既是一门理论科学,也是一门应用科学。 4. 学习理论是的分支学科,同时也是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和基础学科。 5. 是最早论述教学理论的专著,它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我国古代教学思想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 6.在西方教育文献中,最早使用“教学论”一词的是德国教育家和捷克教育家。 7. 是科学化教学理论的标志,是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过程最初尝试的典范。 8.赫尔巴特及其弟子提出的著名五段教学法,即、、、、。 9. 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源于苏格拉底和的“知识即道德”的传统。 10.哲学取向教学理论的教学目的观是。 11. 在他的著作《论演说家的教育》中,主张对儿童进行早期训练,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因材施教,反对 体罚等。 二、选择题: 1.下列哪些是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ABCD ) A教育目标B教学内容C教学策略、教学媒体D教学评价 2.教学设计常用的模式有(ABC ) A系统分析模式B目标模式C过程模式D效果果模式 3.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儿童成长过程的年龄分期,主张体育、德育、智育的和谐教育思想的人是( D )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卢梭 D 亚里士多德 4.关于教学理论与课程理论之间的关系,北美的观点是( B ) A大教学小课程B大课程小教学 C 胎连式关系D二者等同 5.行为主义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C ) A华生B布鲁纳C斯金纳 D 罗杰斯 6.认知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B ) A 奥苏贝尔B布鲁纳C斯金纳 D 罗杰斯 7.情感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D ) A华生B布鲁纳C斯金纳 D 罗杰斯 8.下列属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教学模式有(ABD ) A抛锚式教学B支架式教学C探源式教学 D 随机进入式教学 9.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ABCD ) A教学目标设计B教学内容和时间设计C教学措施设计D 教学评价设计 10. 教学设计的常用模式有(ABC ) A系统分析模式B目标模式C过程模式D评价模式 三、辨析题:(先判断正误,后说明理由。) 1. 教育工作是学校教学的中心工作。

教育学第七章教学练习题

第七章教学<上.>练习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以下关于教学的正确论述应该是( D ) A、教学就是传授知识 B、教学就是上课 C、教学就是智育 D、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 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思想的提出者是( D ) A、孔子 B、杜威 C、昆体良 D、思孟学派 3、“最近发展区”的含义是( C )。 A、很快要达到的水平 B、明天要达到的水平 C、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 D、理想永远达不到的水平 4、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A ) A、认识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 D、课堂活动 5、在杜威看来,教学过程的实质在于( B ) A、将教材上的学科知识内化为儿童的认知结构 B、从儿童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儿童的现有经验向着教材所包含的逻辑经验不断前进和发展 C、将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与培养品格统一起来 D、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矛盾运动 6、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D ) A、赫尔纽斯 B、杜威 C、凯洛夫 D、夸美纽斯 7、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间接性主要是指( B ) A、间接地获得知识 B、获得间接经验 C、在教师帮助下获得知识 D、在同学帮助下获得知识 8、教学过程的结构指的是教学进程的( D ) A、基本部分 B、基本内容 C、基本途径 D、基本阶段 9、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 B ) A、引起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10、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 D ) A、熟悉教材 B、分析教材 C、巩知识 D、理解教材 1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 D ) A、获得直接经验 B、进行科学实验 C、进行社会实践 D、学习间接经验 12、“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B ) A、知识的传授 B、发展学生的能力 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13、取得教学成功的内因是( D ) A、教师的主导作用 B、学科的管理作用 C、教材的媒体作用 D、学生的主体作用 14、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 C ) A、发展智力 B、培养思想品德 C、传授知识 D、发展个性 15、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A ) A、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力才能 C、培养品德和审美情趣 D、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16、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是( C ) A、卢梭 B、洛克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17、关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说法错误的是(C ) A、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B、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教育学第七章课程(附答案)

第七章课程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关于课程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课程”一词含有学习的范围和进程的意思 B.课程与教材、学科的涵义相同 C.课程随社会的发展而演变,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 D.狭义的课程概念是指某一门学科,如数学课程,历史课程 2.课程论研究的是()的问题。 A.为谁教 B.怎样教 C.教什么 D.教给谁 3.真正全面而系统地从理论上论证活动课程的特点和价值的是()。 A.克伯屈 B.杜威 C.卢梭 D.福禄培尔 4.课程论与心理学的联系,最早可以追溯到()。 A.柏拉图 B.毕达哥拉斯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5.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的过程是()。 A.课程分类 B.课程评价 C.课程实施 D.课程设计 6.最早提出“隐性课程”的学者是()。 A.杜威 B.叶圣陶 C.贾克森 D.苏格拉底 7.教育史上,课程类型的两大主要对立流派是()。 A.学科中心课程与活动中心课程 B.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C.核心课程和广域课程 D.接受课程和发现课程 8.综合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怀特海 B.杜威 C.布鲁纳

D.克伯屈 9.下列选项中,与现代课程改革的总趋势不一致的一项是()。 A.重视课程内容的功能化、分科化 B.强调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 C.重视智力开发与学习能力的培养 D.重视个别差异 10.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具备的以“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三基”指的是()。 A.读、写、画 B.读、画、算 C.画、写、算 D.读、写、算 11.以下关于活动课程主要属性的描述中不正确是()。 A.以儿童为中心,依据儿童当前的兴趣和需要来设置课程 B.打破学科界限,按活动主题来组织学习经验 C.课程组织心理学化,要求按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和特点来组织课程 D.活动课程即是通常所讲的课外活动 12.根据课程制定者的不同,可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A.分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学校课程 D.综合课程 13.从课程的任务来看,可把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和()。 A.社会中心课程 B.技能性课程 C.拓展型课程 D.地方课程 14.下列属于一级课程的是()。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学校课程 D.基础型课程 15.注重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课程是()。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 16.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 A.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B.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C.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科书 D.课程计划、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17.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 A.教学计划(课程计划)

(完整版)教育学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 ) A.达尔文 B.布厄迪尔 C.勒图尔诺 D.孟禄【精析】C 由教育理论可知,勒图尔诺(利托尔诺)是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 2.为了更好地选用天下人才,隋唐后建立了 ( ) A.聘任制度 B.科举制 C.录用制 D.任免制【精析】B隋唐建立科举制。 3.国际上理解教育实质是在教育中贯穿 ( ) A.主体教育观 B.精英主义价值观 C.知识主义价值观 D.多元主义价值观【精析】D 国际理解教育实质是在教育中贯穿多元主义价值观。 4.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 ( ) A.白板说 B.做中学 C.儿童中心主义 D.实质教育派【精析】C杜威主张儿童是教学过程的中心。 5.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精析】A孔子是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提出者,题干中的话反映的正是这一教育思想。 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下列哪部教育论著 ( ) A.《学记》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精析】C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7.现代的学校教育不再为少数剥削阶级所垄断,而是日益走向 ( ) A.社会化 B.民主化 C.大众化 D.自由化【精析】C教育大众化表明有更多的人接受到学校教育。 8.古代中国的教学学思想中主张“道法自然”的是 ( ) A.道家 B.发家 C.墨家 D.儒家【精析】A道家主张“道法自然”。道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顺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9.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为近代教育学的创立作出贡献的是( ) A.康德 B.裴斯秦洛齐 C.洛克 D.夸美纽斯【精析】B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明确提出了“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 二、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的内容) 1.瑞士教育家__________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裴斯泰洛齐 2.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的 __________。卢梭 3.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控制在__________和佛教手中。婆罗门教 4.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近代__________教育。学校教育 5.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__________教育。制度化 6. __________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是教育民主化的根本保证,是国家干预和管理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教育立法 7.提出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是__________教育的重要体现。非制度化 8.《教育漫画》是英国近代教育家__________的代表作。洛克 三、简答题 1.古代学校教育具体体现为哪些特征?

教育学基础 第一章 练习答案

1.结合从事教育工作或接受教育的实际,谈一谈对“教育”概念的理解 在教育学界,关于“教育”的定义多种多样,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教育的定义始终围绕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这一核心,将教育的范围扩大或者缩小,从不同的聚焦度形成了教育的不同概念。 (1)从社会角度定义教育 从社会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将教育看作是外在客体对个体产生的影响,无论这种影响是显性的,还是潜在的,以外在的因素促进了个体内在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广义的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将其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更狭义的教育是指思想教育活动,强调社会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把教育看成是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承担着一定的社会功能。(2)从个体角度定义教育 从个体角度定义教育,将教育看作是个体内在的发展历程,看重个体的能动性和主动性。把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教育是指成功地学习知识、技能与正确态度的过程。学习方式一般应使学习者能通过所学的知识表现自己的个性,并将所学的知识灵活地应用到学习时自己从未考虑过的境遇和问题中去。定义的出发点和基础是“学习”和“学习者”,而不是社会的一般要求,侧重于教育过程中个体各种心理需要的满足及心理品质的发展。 (3)对教育的综合定义 从社会角度和个体角度对教育的定义出发,将教育的个体化和社会化结合在一起,提出了综合性的定义,认为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将教育看作是某一类型的实践活动,而不是纯粹的理念或在某种理念支配下的一套规则。教育是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之间的耦合过程,教育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促进或加速的作用。同时还强调教育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之间的联系,体现出教育的社会性特征。 总之,教育的定义是和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发展结合在一起的。社会的发展进步,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得到进一步的扩展,更能顺应新时代的要求。因此,教育的定义是不断发展的,应该和教育实际情况结合在一起。 1.2.结合实际,谈谈对教育三要素时代内涵的认识。 作为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教育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子系统。这个子系统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 (1)教育者,即从事教育活动的人。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必须有明确的教育意图或教育目的,理解他/她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任务或使命。教育者意味着一种资格,是能够根据自己对于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状况或趋势的认识,来引导、促进、规范个体发展的人。教育者不仅仅是对从事教育职业的人的总称,更是对他们内在态度和外在行为的一种规定。 (2)学习者,即教育的对象。学习者有其自身的特征: 第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目的,即使两个人在学习目的的表述方面相同,也未必有着同样的理解和同样的理由;

十二校联合《教育学基础》(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 】第4章 教育制度【圣才出品】

第4章教育制度 1.名词解释: (1)教育制度 答: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中各种教育机构的体系。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如各种各样的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在教育学里,教育制度论述的重点便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教育制度不仅包括教育的各种施教机构与组织,而且包括教育的各种管理机构与组织。教育制度既有与其他类型的社会制度相类似的特点,又有自身独特的特点,主要包括客观性、取向性、历史性和强制性。 (2)学校教育制度 答: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校教育制度是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随着社会和生产力的发展,逐步形成为公共教育制度,形成了大、中、小学的严格区分,形成为现代学校教育系统。学校教育制度的组成内容包括:大学和高等学校、中学、小学、幼儿教育机构、研究生教育机构以及成人教育机构。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正在向终身教育制度发展,并将成为完善的终身教育制度。 (3)双轨学制 答:双轨学制是指以西欧为代表的一种现代学制类型,与单轨制相对。双轨制设有两套学校体系,一套为贵族和资产阶级子女设立,从小学、中学直至大学;另一套为劳动人民子

女设立,小学毕业只能升入各种职业学校,不能升入普通中学和大学。前者条件优越、学费昂贵;后者师资设备差,教学质量低。两套学校体系形同双轨,互不沟通。双轨制的优点是它的学术性一轨具有较高的水平,缺点是不利于教育的普及。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40年代以后,在民主化和现代化的口号下,通过改革教育制度,延长普及教育年限,双轨制已有所改变,小学阶段已经统一起来,中学阶段则按能力分流。 (4)单轨学制 答:单轨制是与“双轨制”相对的学校制度类型。以美国的学校制度为代表。单轨制只设一套学校体系,从小学到大学上下沟通。该学制自下而上的结构是:小学—中学—大学,其特点是各级学校形成一个系列、多种分段,即六三三、八四、六六、四四四等多种模式。与双轨制相比,这种学制形式有利于逐级普及教育,有更大的适应能力,因此被世界许多国家采用。 (5)终身教育 答:终身教育是与阶段性教育相对应的一种教育理念,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它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既有正规教育也有非正规教育;既有学校教育也有社会教育。终身教育的观念是二战后在成人教育的经验基础上形成的,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采纳了“终身教育”的理念。终身教育的原则是连续性—整体性(“一体化”)。其方法是:①重视作为教育基础的个人和小组,学习的主体是个人、小组,而不是课程和教师;②要求教育遵循兴趣原理——支配人类活动的重要规律;③广泛应用小组学习法;④广泛采用创造性、非指导性教育方法。终身教育对个体发展的重要意义主要包括:①终身教育作为与战后革新时代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的迅速变化相适应的现代教

教育学 第七章 教学(上)

第一节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任务 1.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2.教学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它包括有: (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 (2)教学由教与学两个方面活动组成;(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同性与多样性的统一。3.(教学的意义)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不仅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德育、体育、美育等的基本途径,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内居于中心地位。 4.教学的主要作用:(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教学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5.学校工作应坚持以教学为主。 6.教学任务的决定,要受教育目的、学生年龄特征、学科的特性、教学的时空条件等因素的制约。 7.教学的一般任务有:(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8.一般来说,知识的掌握是形成技能、技巧的基础,而技能、技巧的形成又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 9.智力是人们的认识的能力,即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那些稳定的心理特征。 10智力主要包括:注意力、想像力、记忆力、思维力、观察力等,其中思维力是核心。

第一节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任务 1. 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2.教学是的基本途径,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它包括有:(1); (2);(3)。 3.(教学的意义)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不仅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德育、体育、美育等的基本途径,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内居于中心地位。 4.教学的主要作用:(1); (2); (3)。 5.学校工作应坚持以为主。 6.教学任务的决定,要受、、、等因素的制约。 7.教学的一般任务有: (1);(2);(3);(4)。 8.一般来说,的掌握是形成技能、技巧的基础,而技能、技巧的形成又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9.智力是: 10智力主要包括:、、、、等,其中是核心。

《教育学基础》(第3版)课后习题答案_第一章

《教育学基础》(第3版)课后习题答案_第一章 1、结合从事教育工作或接受教育的实际,谈一谈对“教育”概念解。 答:在教育学界,关于“教育”的定义多种多样。对教育的定义始终围绕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这一核心,将教育的范围扩大或者缩小,从不同的聚焦角度形成了教育的不同概念。 (1)社会:从社会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将教育看作是外在客体对个体产生的影响。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①广义的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 动; ②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将其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③更狭义的教育是指思想教育活动,强调社会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把教育看成是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承担着一定的社会功能。 (2)个体:从个体角度定义教育,将教育看作是个体内在的发展历程,看重个体的能动性和主动性。把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教育是指成功地学习知识、技能与正确态度的过程。 (3)综合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强调教育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之间的联系,体现出教育的社会性特征。总之,教育的定义是不断发展的,和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发展结合在一起的。 2、结合实际,谈谈对教育三要素时代内涵的认识。 答:教育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子系统,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教育这个系统应该包括三种基本要素,即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 (1)教育者 ①从广义上说,教育者就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 ②从教育综合性的定义出发,教育者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 体社化和社会个性化的人。 (2)学习者学习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以其接受教育影响后发生合乎目的的变化来体现教育过程的完成。不同的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学习背景或基础、在学习过程中所遭遇的问题与困难、对于自身学习行为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均不同。 (3)教育影响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从内容上说,主要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从形式上说,主要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这三个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缺一不可。教育是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系统,是上述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

教育学第二章

第一节人的发展概述 一、人的发展的含义 个体发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个体发展是指,个人从胚胎到死亡的过程,其发展持续于人的一生。狭义的个体发展则是指,个人从出生到成人的变化过程,只要是指儿童的发展。 定义分析:多种因素的影响;身体的发展和心理发展;积极地、肯定的、好的方向;终身所发生的变化(终身学习的理念)。 三、人的发展的规律性(简答) 1、顺序性(循序渐进) 2、不平衡性(抓住关键期) 3、阶段性(有针对行的教育)弗洛伊德、皮亚杰、埃里克森 4、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5、整体性(德智体美) 第二节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 一、遗传(柏拉图、高尔顿、霍尔)提供物质基础 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二、环境(荀子、爱尔维修、华生):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提供外部条件 作用是杂乱、无系统、无目的的 1、环境是人发展的外部条件 2、环境的给定性与主题的选择性 3、环境对人的发展作用离不开人对环境的能动作用 三、个体的能动性调节作用 1、个体的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 2、个体的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 3、个体的能动性影响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 第三节教育对发展的主导作用(欧文教育万能论)统一系统有目的的 教育影响: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性活动 2、是系统的、长期的且经过精心设计的影响 3、是由经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施教的 问题:1、从教育作用的对象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社会功能 2、教育所遵循的规律是:社会发展规律、人心发展规律 总结 论述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 1、人的发展是———————————————————————— 2、ABCD

教育学基础 整理 第一章

1.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异:如果片面强调个体社会化一面,强调个体发展需要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无条件一致,忽视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培养,就会出现机械的灌输 日常家庭生活中的抚养养育行为多是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在个体和社会的关系方面起不到一种引导促进和加速的作用 教育虽然包含着学习但不是所有的学习都是教育例如完全独立自主的自学就很难说是教育同:以上概念的基本要素都是以青少年及幼儿为主体,都是个体社会化实践活动。 3.教育的三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 教育者是指能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人。一个真正的教育者(1)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理解其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使命(2)能够根据自己对个体身心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或趋势的认识来引导,促进规范个体发展。因此,教育者这个概念是对其内在的态度和外在的行为的一种规定。 学习者,使用学习者这个概念的原因,(1)受教育者将教育对象看做是被动的存在,在实践中是有害的;跟“学生”比学习者更能概括多种教育对象。 学习者的特征:(1)不同的学习者有不同的学习目的;不同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或基础;不同人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同(这是提出因材施教或个性化教学原则的一个重要基础);不同的人对于自身学习行为的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不同。 教育影响: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和内容的同一。 从内容上说,主要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和教科书;从形式上说,主要是教育收到、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三者关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实践系统。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能展开,学习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指导;没有学习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无的放矢;没有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再好的教育意图再好的发展目标也就无法实现。 三要素当代的新特征:(1)越来越多的师范类院校,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具有专业性质的教育者;时代的进步对教育者也不断有新的要求,促进教育者不断更新知识,时刻关注个人及社会发展需求。(2)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知识社会和终身教育时代的来临,教育对象已经从青少年扩大到成人乃至所有社会公民,学习者的年龄扩大逐渐增大;学习者对教育者职业技能的要求也在不断细化和提高。(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等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教育手段、教学方法、教育组织形式有了巨大的改变,使得教育影响更加多样化 4.教育形态的划分:(1)按教育系统自身的标准:可分为非制度化教育与制度化教育(2)根据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标准,可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3)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可分为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与信息社会的教育。 非制度化教育是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人类学校产生以前的教育就属于这种非制度化教育。 制度化教育是指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具有组织化、制度化和仪式化的特点。

第七章教育学习题参考答案

第七章教学(下) 一、单选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学记》中说:“不陵节而施。”下列哪条教学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 C )。 A、启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2.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 D )。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3.《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要求教学中贯彻( A )。 A、启发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4.《学记》中要求“学不躐等”,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 A )。 A、循序渐进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5.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地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称( D)。 A、讲授法 B、实验法 C、参观法 D、演示法 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 B )教学原则。 A、循序渐进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巩固性原则 7.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称为( B ) 。 A、讨论法 B、谈话法 C、讲授法 D、练习法 8.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D )。 A、备课 B、布置作业 C、课外辅导 D、上课 9.( C )主要以笔试进行,是考核、测定学生成绩的基本方法,它适用于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成绩评定。 A、观察法 B、调查法 C、测验法 D、自我评价法 10.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 B )。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 C、分组教学 D、道尔顿制 11.(D )把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在同一堂课内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A、现场教学 B、分级授课 C、分组教学 D、复式教学 12.教学活动中师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 A )。 A、教学组织形式 B、教学模式 C、教学方法 D、教学策略 13.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到的结果一致性较高,说明该测验的( A )较高。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14.一个测验能够正确地测量出它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称为测验的( B )。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15.如果高水平学生在测验项目上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学生只能得低分,那么就说明下列哪种质量指标高( D )。 A、效度 B、信度过 C、难度 D、区分度 16.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班级上课制的教育著作是( B )。 A、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17.第一个为班级授课制奠定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B )。 A、孔子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杜威

完整版山香版教育学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简答论诉) 1.与政治经济制度 与生产力发展水平2. 与科学技术3. 与文化(学校文化)4.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5. 一、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一)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 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的取舍 5.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体制 6.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二)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教育的政治功能) 1.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3.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二.教育与生产力水平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结构——比例关系) 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

4.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手段 5.教育相对独立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2. 人力资本理论: 由美国舒尔茨提出,指的是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的能力。他是相对于物质资本而言的,是人的资本形态。 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三.教育与科学技术 (一)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简答)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变现为对教育的动力作用 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3.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4.科学技术影响教育技术 动字推荐记忆:倒过来记忆,看到科学技术,就一个 (二)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教育的科技功能) 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 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4.教育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 四.教育与文化 从广义上说,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但教育又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文化,因为教育既是文双重文化属性。化的构成体,又是文化的传递、深化与提升的手段。这就是教育的 (一)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 1.文化对教育具有价值定向作用 文化发展促进学校课程的发展2. 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确立3. 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4. 文化影响着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5. (二)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能够活化、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 2.教育能够传播和交流和融合文化教育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