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集体备课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集体备课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集体备课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集体备课

第 6 次集体备课

填写说明:中心发言要点以说课形式进行,要写好教学重点、难点及在教学设计时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补充发言后进行整理,形成二次备课。

人教版小学数学《长方形 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第97—98页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例1。在此之前,学生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单位,对面积单位有了一个较深的感性认识,学会了运用面积单位直接度量面积。学好这一部分内容,对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推导及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探究有着重要影响。在学习和研究这一内容后,让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计算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在小组合作,师生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突破重点,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得出采用让学生人人动手拼摆,列表观察,分析推导的方法进行。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大胆猜想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诱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思维。 2、学习目标: ⑴、认知目标: ①、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并能应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②、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渗透“实验——猜想——验证”的数学学习方法,为今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⑵、情感目标: ①、让学生动手实验操作、大胆猜想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②、通过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异同,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念。 3、学习重点: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面积计算公式。 4、学习难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三年级下册中的学习内容,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是在学生知道了面积的含义,初步认识面积单位和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度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初步练习运用公式进行面积计算。首先预测学生根据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会有不同的计量方法。在这堂课中主要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解决“为什么长乘宽就是长方形的面积”的问题,让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举例说明其正确性和运用价值,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长方形面积,并通过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迁移得到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说学法学生先猜猜长方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再分小组活动:用学具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观察拼成后图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面积是多少,并作好记录。小组汇报拼摆结果,观察统计的数据,小组讨论:通过摆一摆,你们有什么发现?小组合作进行操作,验证发现,讨论小结出长方形面计算的公式,在此基础上探究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让学生在“猜想、操作、发现、验证、应用”的学习过程中经历从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到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再创造,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经历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2.渗透“猜想—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以及相关事物之间都是有内在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3.让学生通过对数学内在规律的探索,来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成功探究的乐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观察比较,探究得出长、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教学难点:理解长、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用具: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尺子、课件等。 教学设想: 围绕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这个重点问题,我力图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公式是怎样被提出来的,又是怎样加以推导论证的。 1、复习中设置障碍,引出问题。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引发学生对数学 学习的兴趣乃是求知的前提。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中,让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宽之间存在的关系,再通过启发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为推导公式作铺垫。 2、在动手操作中,解决问题。学具操作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 掌握一些数学规律,有利于教给学生探究知识的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沿着具体——表象——抽象的过程发现问题,把握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中让学生利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拼成一个长方形,在操作思维基础上,进一步感知长方形面积与它的长和宽的关系。 3、在思考、讨论、分析、验证中,得到结论。在操作交流之后,让学生对面 积与长宽进行观察、比较、思考,组织学生围绕长方形面积和长宽之间有什么关系进行讨论,归纳分析问题,从而引导概括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4、在变化中,推导出正方形面积公式。充分利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懂得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也就迎

学校集体备课方案

学校集体备课方案 一、集体备课的意义. 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各位教师备课中的不足,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共同提高。集体备课有助于教师更深刻的领会教材及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更准确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更科学地设计教学环节,更灵活地实施教学方法,更有效地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二、集体备课的流程. 说明:每个集体备课小组要确定一名教师任组长,组长分配备课任务时确定主备人,主备人确定后同组其他教师即为参备人。 1.备课:主备人根据自己的教学设想,认真编写教案。主备人要提前一周备好课。 2.说课:主备人在备课小组内说课,说课内容包括教学的三维目标、重、难点、学情、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 3.议课:召开备课小组议课会,确定主发言人,在备课小组内对主备人编写的教案进行讨论。主发言人重点发言后,组内其他教师根据主发言人的发言情况,提出补充和修改意见。 4.复(定)课:备课组长根据教师们的议课,对主备人编写的教案提出明确的修改意见,主备人据此重新修订教案。 5.上课:集体备课小组成员用修订后的同一份教案在各自班级上课,集体备课组的其他(她)成员抽出时间听课。 6.评课:听课教师对授课教师授课情况进行评议,必要时确定主

评人,授课教师写教学反思。 三、主备人的任务. 1.主备人要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认真阅读课标、教材,搞清所备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即纵、横向联系:纵向是给什么内容作铺垫的,横向与那些内容有联系。 2.准确把握所备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编制的教案要重点突出。 3.提出教学目标。编制的教案要从三个纬度上体现教学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备教法和学法。教师采取的教法必须有效,学生的学法诸如小组学习法、探究法等必须符合教学实际。 5.备教具及多媒体教学。根据学校实际,寻找或自制教、学具;搜寻、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作。 6.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科学合理。诸如新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的体现,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的使用,教学重点的突出,教学时间的分配,学生课内外作业的设计,教具、多媒体课件使用的时机,对学生的评价等等,都必须考虑周全。 7.主备人的备课发言和编制的教案,是个人能力、学识等“本事”的具体体现,必须精心准备,不得抄袭。如引用了他人的教案,必须注明出处。 四、参备人(各科教师)任务. 参备人除认真履行好主备人的职责外,还必须做到: 1.认真学习课标,通读教材,了解全册教材的内容、结构、知识点及重点,做到宏观上把握本册、年级及学科教材,微观上重点吃透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根 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 样教为思路,分别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 计六个方面具体阐述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是本单元 “面积”中的教学重点。学好这一内容,对于以后平行四边形面积 等的公式推导及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探究有着重要作用。鉴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本节课不仅与实际相结合,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据新课程标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 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理解并掌握长方形、 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经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定了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 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发现、推导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二、学情分析 (一)心理特征:三年级的学生好学好动,以形象思维为主,联系 和模仿能力较强,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创造条件和机会,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感受 成功的快乐。 (二)认知状况: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对长 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理解,学 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加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 的分析。 三、教法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鉴于本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确定了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法、设疑诱导法、类比法。 (一)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本课探究的难度不大,结论比较容易发现,而且便于展开直观的操作实验,因此我让学生通过“实验—— 猜想——验证——概括” 的过程来学习。 (二)设疑诱导法:在讲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推导时,需要 老师给予设疑诱导,深入浅出的帮助学生理解。 (三)类比法: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得出,是由一个长方形渐变成正 方形,求面积的过程中得来的。 教具:多媒体、投影仪 四、学法分析 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动手操作法 在学生的学习方面,我将小组合作探究作为首选。学生分小组进行“猜想”、“实验”、“验证”、“概括”等活动,探索出长方形 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 概括能力,又体现了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学具:学讲稿、表格纸学具盒中的1平方厘米卡片、直尺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 测试题

西师版《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测试题 班级姓名成绩 一、计算题(34分) 1、直接写出答案(10分) 32×30= 11×50= 20×40= 57—19= 52×37≈ 37+8= 40×21= 90÷3= 78×61≈620÷6≈ 2、列竖式计算(12分) 95×37= 45×86= 98÷9 = 43×90= 3、计算(9分) 234+17×40 192+84÷7 60×(19+77) 4、求出下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3分)

二、填空题(24 分) 1、21个14的和是();80里面有()个5。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 )、和( ),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 3、一个长方形长是15厘米,宽是5厘米,面积是(),周长是 ()。 4、用合适的单位填空: 小红家的楼房的占地面积大约是123()一张课桌高6 () 一台电视机的屏幕的面积是20() 5、3㎡=( )d ㎡400 dm =( ) m 200 c㎡ =( ) d㎡ 6、一个正方形桌面的周长是32分米,面积是( )平方分米。 7、王师傅平均每小时做18个零件,那么他一天共做了()个零件。(一天按8小时算) 8、56×32的积有()位数,45×40的积的末尾有()个0。 9、按规律填空

1 1 2 3 5 ( ) ( ) 10 30 90 ( ) ( ) 10、一个长方形的边长扩大到原来的5倍,那么,它的周长会扩大到原来的( )倍,面积会扩大到原来的( )倍。 11、边长为14厘米的正方形纸,可以剪成( )个面积是4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三、判断题(5分) 1、长度单位的进率是10,面积单位的进率是100。( ) 2、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4平方厘米。 ( ) 3、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面积一定相等。 ( ) 4、爸爸把一个西瓜分成了4份,小明吃了其中的1份,也就是这个西瓜的41。( ) 5、边长为4 分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四、选择题(5分) 1、实验小学操场面积4000( )。 A 、平方米 B 、平方分米 C 、平方厘米 2、下面说法是正确的是( ) A 、两个长方形的面积相等,周长也一定相等。 B 、用同一根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它们的周长相等。 C 、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它们的面积也一定相等。 3、52×13的积是( )。

集体备课方案

集体备课方案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思政教研室集体备课方案 集体备课是实现资源共享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我院一项基本的教学工作制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教研室承担着2015级本科“概论”课,2016级本科、2016级高职“基础”课的教学任务,教学层次和课程涵盖各专业,学情复杂。为更好的贯彻和坚持学院这一基本教学工作制度,思政教研室结合课程特点,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特制订本方案,力求通过集体参与,共同讨论,互相启发,彼此交流,集思广益,创新教研形式,提高此项制度的实效性,从而有利于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较好地掌握课堂教学背后和根源性的东西,有利于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进行教学研究和讨论,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指导思想 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为指针,以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中教学内容的专题化、教学实施的小组化、教学方法的问题化为内容,实现课程考核评价的过程化目标。以我校本专科学生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结合我校学情、师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以“集体备课,资源共享,讨论吸收,课后反思,经验共享”的集体备课思路,创设研究氛围,形成一种研究的工作习惯,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全面提升教师素养。 二、主要内容

1、结合课程改革,尤其是课程评价体系改革,关注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关注教学结构的优化组合,注重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符合度,注重教学内容和学生需要的符合度,注重学情和教学方法的符合度。 2、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吃透教材,研究教法,关注学法,关爱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个学生的发展。 3、充分体现应用型本科的目标定位,重点探究教学过程,引导重难点突破和问题探讨;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如何让学生在动中体验感悟,展示思维,发展个性,提高素养。 4、注重教案的理论框架、基本观点、基本概念,应突出的重点、新意,应解决的难点,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实效性,达到资源共享,教学相长。 三、组织安排 集体备课负责人:孙宗魁 15级本科概论组(3人)组长:姚晶晶,组员:张新刚、冯春娜 16级本科基础组(3人)组长:孙宗魁,组员:黄玉艳、赵金兰 16级专科基础组(6人)组长:李李,组员:杨晓、商健健、文秀菊、李培培、刘高山 四、集体备课时间 每周一、四下午16:30以后教研室办公室2#305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优秀说课稿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优秀说课稿 一、教学指导思想 本节课的教学本着以学生自主发展为宗旨,以合作探究为主线,充分利用多媒体的音像效果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最大限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中注意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并充分给予学生思维时间和创新空间,展开“猜想—实验—发现—验证”的探究学习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操作、概括的能力,努力利用信息技术环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科学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说教材 1、教材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P97、98)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的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和会用面积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会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平面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空间观念。 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通过观察与实验,自主发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猜想—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今后学习科学知识打好基础。 4、本节课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关键是理解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等于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 三、说教法和学法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方法比知识更重要”,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解决关键,本节课采用网页型课件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创设氛围,使学生从探究中自主感知、体验长方形面积与边长的关系,促进知识的迁移。 1、充分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发和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前提。西谚说:“你可以把马拉到河边,但你却无法迫使它饮水。”虽然教师可以通过纪律或训斥的方式把学生“拴”在教室里,你却无法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状态,因此,我充分运用多媒体来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给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为其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借助多媒体分析事物的特征,有利于学生形成丰富的表象和完整的概念。 在教学中,许多无法用语言描述的事物,或者对学生来说是高度抽象的知识,就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显示出来,将复杂问题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问题。如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用动画动态展示了长2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变化过程,让学生形成丰富的表象,马上就猜想出长方形的面积的变化可能和它的长和宽有关。 3、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教学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肖浩淼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认识到探求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必要性,激发其学习动机。 2、让学生通过参与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全过程,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发展其抽象概括能力。 3、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关键: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 教学准备:每位学生1平方厘米正方形纸片15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1.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照片。 师:大家认识他们吗?想对他说什么?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是一张什么形状的照片? 生:是一张长方形的照片。 师:老师很喜欢这张照片,想把它保存的久一点,老板向我建议:可以去塑封,就是在表面贴上一层薄膜。要知道这张薄膜有多大? 2、我们要求它的什么?生:求面积。 3、师:对,我们必须知道这张长方形照片的面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的面积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现在请你估计一下这张长方形照片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师:你们觉得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系呢? 师: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就一起来做个实验吧。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验证长方形的面积。 要求:(1)用15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任选几个拼成长方形,看哪小组的摆法最多。 (2)请把结果填入表格。(3)聪明的你会发现什么? (4)(小组操作、交流并汇报) 师:请仔细观察这些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你发现了什么?(老师引导学生去观察摆小正方形的个数和长方形的宽有什么关系?) 学生会发现每行摆5个,可以摆3行,共摆3个5,面积是3乘5等于15 师:通过实验大家证实了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2.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学生在拼摆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老师有意识地观察学生有没有在记录表上记录长和宽的数据是相同的情况。如果没有,可指导学生去想,可不可以摆成每排的个数和排数的数据相同呢?学生在汇报时,老师引导学生:长和宽相同那是什么图形?(正方形)在正方形里,长和宽相等,我们就把长和宽统称为边长。 提问:那么你们能知道正方形面积怎么求吗? 老师板书: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集体备课步骤

“千克和克”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洪泽外国语实验学校三年级数学备课组 活动时间:2009年10月15日 活动地点:学校小会议室 参加人:三年级数学备课组成员:万田丰、吕玲凤、孙容清、梁翠玲、严芹 活动内容:集体备课----数学第五册第三单元“千克和克” 活动过程: 主持人:今天我们三年级数学备课组在这里共同研究第五册第三单元“千克和克”单元的教材,并就“认识千克”这一课时的教学进行集体备课,同时一起探讨一下在本单元教学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请各位老师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教学设想。 一、介绍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单元编排特点和单元“评价目标”-------发言人:吕玲凤 千克和克都是质量单位,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是它的质量。我国人民在生活中习惯以“物体有多重”代替“质量是多少”,因此本单元没有使用“质量”这个词,仍然讲“有多重”。 全单元教材按“导入—教学千克—教学克—实践活动”的线索编写。 1 从生活实例引发学习热情,引起注意。 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有多重”这样的事情,并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在一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单元“比一比”中也比过哪个物体重、哪个物体轻。教材把这些作为教学的起点。 第29页照片中有两袋形状和大小都差不多的食品,问学生“哪一袋重一些?”这个问题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教材紧接着用秤称的方法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磅秤、台秤、弹簧秤、电子秤以及天平等,让学生知道这些都是称物体有多重的工具。 用秤称物体有多重,还需要计量单位。教材通过“称一般物体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这句话激起学生学习“千克”的愿望,把学习注意力集中到“千克”上来。 2 教学“千克”的活动多样。 第一,让学生知道“千克”。教材在告诉学生“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的同时,让学生观察台秤。左边的台秤上没有放东西,秤面的针指向“0”;右边的台秤上有1袋红枣,秤面的针指向“1”。两幅图连起来看,这袋红枣重1千克。这是教材让学生第一次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 一、说教材儿童网站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77、78页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是根据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的有关知识,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量一量,摆一摆,初步得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与长和宽之间的关系,然后再进一步推广到任意长方形的面积都可用长×宽=面积的方法计算。 二、说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会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归纳、推理、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4、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充分感受事物之间存在着联系。 三、说重、难点 1、重点是使学生经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应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难点是让学生学会自行探索,概括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理解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等于长方形所含的厘米数与宽所含的厘米数的乘积。

四、说教法与学法: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形式正处在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阶段。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尽量运用直观教学和操作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手、眼、脑)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好学。 2、创设操作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会学,在学习过程中有意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 3、运用电脑辅助教学和直观教学等多种手段,以便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乐学。 三、教学过程: 1.课前谈话,复习导入 通过复习面积和面积单位,用面积单位铺满的方法可以知道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面积的谈话来导入课题。使学生明白要学什么,知道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 2.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为了让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学习新知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特点,让学生在回忆常用面积单位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得出时,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采取以下的方式进行:

集体备课美术

集体备课美术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集体备课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美术下册第十四课 友谊卡 初稿 吴家学校小学部 李京玉 友谊卡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剪、贴、画等方法制作一张新颖的友谊卡。 2、学习掌握友谊卡的制作方法。 3、赠送给自己的好朋友,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 教学重点 掌握友谊卡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友谊卡的设计构思,材料运用的巧妙,作品有创意。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各种卡片、范作、剪刀、胶水等。 学生:各种彩色纸,剪刀、胶水、绘画笔等。

教学过程 一、出示贺卡,导入新课 1、老师收到一份小礼物,你们看,是什么? 2、你送过或收到过同学、好朋友的卡片没有传递卡片有什么意义呢 3、揭示课题 友谊卡传递着同学、朋友之间的友谊,它是感情的使者,也是团结的象征。让我们快快动手动脑,为自己的同学制作友谊卡。 二、观察感悟,探究技法 1、学生赏析卡片图片,讨论交流,汇报结果 (1)卡片有哪些种类? (生日贺卡、新年贺卡、尊师卡、圣诞卡、祝贺卡、节日卡、友谊卡等) (2)卡片的设计形式: (单页式、折叠式、开门式、抽动式;平面式、立体式;横式、竖式;几何形、实物形、不规则形等) (3)装饰方法 绘画、粘贴、剪切等。 (4)制作材料 色卡纸、包装纸、丝带等。 2、自学课本,了解制作方法 折叠镂空式:

(1)对折卡纸,呈竖式卡片; (2)封面对折剪出心形,成镂空状; (3)用瓦楞纸剪出较“小窗”大些的心形,粘贴内页; (4)图形、文字装饰,注意预留写祝词的空白处。 3、视频演示其它卡片制作过程 小结:友谊卡的形式,造型、装饰,材料运用各种各样,制作之前要先确定赠送对象,有个巧妙构思、创意设计,再进行认真制作。 三、设计制作、实践体验 作业:为好朋友设计制作一张友谊卡。 要求: 1、学生可自行选定贺卡的类型及形式。 2、根据所定贺卡,设计图案色彩及外形。 3、每个学生应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贺卡的设计与制作。 4、安全使用刀具、保持教室卫生。 四、作品展评: 评出最佳制作奖、最佳创意奖。 友谊卡写寄语赠送给好朋友。 五、小结拓展 祝愿所有小朋友和好朋友健康、快乐成长。 板书: 装饰方法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评课稿 今天有幸听到孙老师讲的《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正方形与长方形的基本知识以及面积和面积单位。 孙老师的这节课精彩纷呈,让我感触比较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重复又有变化 在学生探索长方形面积的过程中,孙老师设计了多次操作的机会,加深学生对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印象,获得探索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实际经验。设计的多次操作机会重复又有变化,可谓用心良苦。从刚开始的小正方形格子迁移操作,让学生直观数出面积的多少。接着用小正方形的分摆,得出面积的多少。再到只出示长度刻度的长方形,算出长方形的面积。最让我欣赏的,通过课件演示由长方形转变成正方形的过程,让学生在这演示的过程理解了正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是一样的原理。学生通过这个过程思维从“直观——半直观——半抽象——抽象”得到了升华,真正理解到了长方形面积的公式。 (二)练习设计具有层次性,适合不同程度的学生 孙老师的这节课,后面练习比较多,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多而不杂,层次分明,训练的目的性明确。练习设计涵盖四个层次,首先是基础练习,让学生通过使用面积公式解决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第二个层次是应用练习,让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容于”实际,培养学生从应用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能力,也能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第三个层次是综合练习,这个练习首先要转化,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起到很好的作用。最后一个层次是拔高练习,孙老师设计了一道题目让学生用多种方法摆一个面积为24平方厘米的长方形,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孙老师的课精彩纷呈,还有很多教学的细节值得我好好学习!

(完整版)集体备课方案

上高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方案 一、指导思想 备课是搞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为了加强备课管理,切实提高备课效益,学校决定进一步改进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活动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备课与上课的一体化,实现集体备课与教科研活动的有机结合,使备课过程成为教师合作、实践、创新的研究过程,从而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实现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二、基本原则 集体备课的开展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合作性:同教研组教师要加强合作与交流,互相学习,共同研究,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2、实效性:备课力求从实际出发,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让备课真正为上课服务。 3、创新性:要解放思想,用新课程精神来指导备课,探索既符合教改精神又适应班级学生实际的教学模式。 4、研究性:参与集体备课的教师要把参与集体备课当作是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积极参与、主动研究,在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针对性:每次集体备课都要确定主题内容,作针对性的研讨,以免流于形式。 三、流程与方法

集体备课的流程为“三段五环”。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提升阶段。五个环节分别为: 1、个人初备。首先由各个教研组组长制订集体备课计划(包括“五定”,即定地点、定时间、定主备人员、定记录人员、定内容)。组内成员明确内容后,即开展个人初备:研读教材课标,明确重难点,考虑教学法,安排教学过程,设计反馈作业等。初备要做到每一环节安排都有理论依据,并形成书面资料,以便集体备课议课时发言。主备人员要撰写完整的教学预案并打印,做到教研组人手一份。 2、集体议课。在个人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召开集体议课。 3、集体观课。主备人根据教师集体议课,结合教者教学风格、班级的实际,执教研讨课。 4、修订教学预案。组内人员经过集体备课、议课、观课后,教师要根据本班学情,对教学预案进行补改,使之适应本班的实际后再付诸教学实践。 5、反思总结提升。在教学结束后,教研组及时组织教师交流教学情况,反馈教学效果,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改进措施。 以上共五个环节,其中第1个环节为“准备阶段”,第2、3、 4、个环节为“实施阶段”,第5个环节为“总结提升阶段”。 四、管理措施 1、加强领导。教务处、教研组要做好集体备课的组织领导,统筹安排,灵活组织,确保活动有序、高效地进行。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机会,让他们经历动手实践探索新知识。”“探索课堂教学方法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我们必须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设计关注的重点。”这是我今天这堂说课----《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的设计理念。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是九年义务教育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面积中第五课时的内容, 本课是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初步练习运用公式进行面积计算,发展学生的图形及空间能力。 本课教材首先安排学生通过操作活动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归纳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教材接着安排学生依据正方形的特征,运用知识迁移直接探索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运用公式进行面积计算。 (二)说学情

《新课标》指出:学生学习活动不能简单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形式正处在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阶段。所以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主要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探索、交流,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并能应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能区分面积和周长。 2、技能目标: 经历面积公式的推导,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数学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实验——发现——验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渗透事物间相互迁移类推的唯物主义观念。 (四)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关键: 教学重点:掌握公式,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 教学关键:借助学具操作,找出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的关系。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本课我主要运用“情景创设法”,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第二课时。 这部分教学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居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本节课将进一步学习面积的计算方法,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与应用,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方法打下坚实基础。 二、说教学内容 根据新课标三维一体的目标要求,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通过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探究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迁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探索和总结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面积计算公式。 2、教学难点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四、说教法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在教学中采用以观察发现为主,以演示法为辅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注意设计启发性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说学法 在学习过程中,我改变以往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采用分小组活动,合作学习,并亲身经历实验—发现—验证的过程,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六、说教学过程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有了好的开头才意味着有好的结尾将出现。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即:①谈话激趣、设疑导入②观察比较、提出猜想③小组合作、验证猜想④多层训练、深化知识⑤质疑总结、反思评价。每个环节的具体教学设计如下:第一个环节:谈话激趣、设疑导入 首先,我巧设导入语:同学们愿不愿意和老师玩一个游戏?(愿意)老师比划,你们猜猜老师大概比划的是哪个单位?我分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并提问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各有什么作用。 其次,出示一张长方形纸张,要求学生估一估它的面积,并测量出它的面积,让学生感知如果每次都要用面积单位来测量图形的面积非常麻烦,那么我们能不能使用公式计算呢?从而揭示本课的课题。 第二个环节:观察比较、提出猜想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练习题(1)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练习题(共26页)A组 1、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120分米,求正方形的面积. 2、一个正方形花园的边长是6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3、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80 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4、一块正方形玻璃,边长是8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5、操场长80米、宽50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6、学校操场长120m,宽80m,它的面积和周长各是多少? 7、希望小学操场,长60m,是宽的2倍,它的面积是多少? 8、一块彩色地板砖的面积是9平方分米,合多少平方厘米? 9、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40厘米,长70厘米,求它的面积? 10、一个正方形周长是60厘米,那么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11、一块长方形木板,长80分米,宽30dm,它的面积是多少?

12、一个正方形的花坛,周长是16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13、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20分米,长是36分米,求长方形的面积? 14、一块边长是30厘米的正方形手绢,它的面积和周长各是多少? 15、学校足球场宽45米,长是宽的2倍,这个球场占地多少平方米? 16、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102平方分米,宽是6分米,周长是多少? 17、一个长方形长20厘米,比宽多5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18、有一间教室,长8米,比宽多2米,这个教室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9、一个长方形水池,长50米,宽36米,它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0、一个方桌边长9分米,给它配一块同样大小的玻璃,玻璃需多大? 21、一块长方形菜地面积是680平方米,长是34米,它的宽是多少米? 22、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88cm,长是30c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说课稿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说课稿 三、说教学流程 通过对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的把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我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一条主线、两个重点、三个“一”、四个环节。(课件)一条主线即始终以活动探究为主线;(课件)两个重点: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面积计算公式;(课件)三个“一”即教学过程中的用到的“猜一猜、摆一摆、验一验”;(课件)四个环节即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动手操作,探索新知、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总结反思,深化认识。具体环节如下:(课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激发学生兴趣,为了跳出陈旧的数学课单纯讲知传道的框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生活的快乐。在新课伊始,我结合生活实际设疑导入,让学生在一个生动的教学中开始探究活动。 首先,我用课件出示乌龟和兔子比赛画画的图画,问学生,你能想办法比较出他俩谁画的面积大一些吗?有的同学说放在一起比较,有的说用面积单位去测量,这时我就追问:如果想知道游泳池的面积、学校操场的面积也用面积单位去测量,你们觉得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就引起了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是呀,用面积单位去量长方形的面积在实际生活中太麻烦,也是行不通的,怎么办呢?这样就引

出了一个数学问题:应该寻找一个简便的计算长方形的面积的方法,从而引出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课件)(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猜想 学生有了探索的愿望和兴趣,可是不能没有目标的去探索,那样只会事倍功半,甚至没有结果,这时我让学生大胆猜想,形成统一的认识,使后边的 探索和验证活动有了明确的目标。请看视频,(课件) 这里我为学生了一组感性学习材料,适当进行启发,使学生的思维有了一定的指向和集中。学生凭着对学习材料的直接反应作出了大胆的设想。避免了学生盲目的猜测,同时又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知识的欲望。当学生发现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宽时,老师问: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可以用“长×宽”计算呢?同学们想不想亲自动手去验证一下,这样再次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围绕猜想,验证猜想。(课件) 2、验证 学生形成基本的猜想后,我就把课堂大量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开展有针对性的数学探究活动(验证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请看视频,(课件) 教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课前,我在四年级挑选了两个班(60人)进行了一次调查问卷。l、长方形面积=?正方形面积=?2、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为什么是长乘宽?调查的结果令人吃惊:70%的

集体备课的基本要求

集体备课的基本要求 集体备课是发挥教师群体智慧,弥补教师个体备课不足,取长补短,将集体智慧与个体特长有机结合,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有效手段。为了不断提高我区集体备课的水平,特制定本要求。 一、集体备课的操作步骤 集体备课一般由教务处组织实施,学科备课组长负责具体操作。集体备课要做到“三定”、“五统一”。 “三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主备人;“五统一”即: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授课内容、统一检测标准、统一练习题目、统一课后作业。 集体备课一般有如下步骤:确定备课课题---主备人撰写备课提纲---主备人讲解---备课组教师集体审查讨论,提出修改意见---修改备课提纲并定稿---根据备课提纲,教师书写个性化的教案---实施教学,通过课后反思,再修改教案,供以后备课参考。 1.确定备课课题 备课组长在学期初将备课课题梳理,根据教师情况确定每个课题的主备人,并确定备课的具体时间、地点,报教务处备案,原则是提前一周备课,以便为教师书写教案预留充裕的时间。 2.主备人撰写备课提纲 主备人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并了解学情。撰写备课提纲前,至少要做到“六备”,即: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训练、备媒体。 (1)备课标: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它体现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它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

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所以要认真学习本学段本学科课程标准,把握学科课程性质、基本理念,吃透内容的具体要求及教学建议等。 (2)备教材。在吃透课标的前提下,反复研读教材,搞清楚所备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准确把握教学中对学生知识、方法、能力及未来继续学习的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学习兴趣、习惯以及特点等,对教材进行大胆的取舍和补充,最终构建一种处理教材的最佳方案。具体可分四个步骤:一是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具体、明确、可操作,既要符合课标要求,又要符合学生实际和认知规律。二是开发挖掘。挖掘知识的来龙去脉,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挖掘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思想方法,培养思维品质。三是调整重组。调整有类同关系的内容,揭示本质规律,便于知识迁移;调整有对比关系的内容,整体把握知识,便于灵活运用。四是变换改编,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通过对教材的处理,真正实现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 (3)备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有在全面了解每个学生,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一是准确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能力水平;二是准确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认知规律;三是准确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四是选择适宜的学法。 (4)备教法。教无定法,教师要根据自身、学生和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确定教法要坚持实用、实效的原则,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5)备训练。不论是课堂练习还是课下作业,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筛选出难度适宜、容量适当、类型全面、与教学重点吻合的题目。同时“作业设计”要努力实现多样化、科学化、趣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