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0年1月试题 物理

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0年1月试题 物理

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0年1月试题 物理
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0年1月试题 物理

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0年1月测试

物理试卷

本试卷共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有关量子理论及相关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能量量子化的观点是爱因斯坦首先提出的

B.在光电效应现象中,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C.一个处于n=4激发态的氢原子向基态跃迁时,最多能辐射出3种频率的光子

D.α射线、β射线、γ射线都是波长极短的电磁波

15.如图所示,A、B两滑块质量分别为2kg和4kg,用一轻绳将两滑块相连后分别置于两等高的光滑水平面上,并用手按着滑块不动,第一次是将一轻质动滑轮置于轻绳上,然后将一质量为4kg的钩码C挂于动滑轮上,只释放A而按

着B不动;第二次是将钩码C取走,换作竖直向下的40N的恒

力作用于动滑轮上,只释放B而按着A不动。重力加速度g=

10m/s2,则两次操作中A和B获得的加速度之比为

A.2:1

B.5:3

C.4:3

D.2:3

16.如图所示,在与水平方向成θ角的匀强电场中有一绝

缘光滑细杆,底端固定一带正电的小球,上端有一带正电的

小环,在环由静止释放后沿杆向下运动的过程中,下列关于

小环能量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力势能与动能之和增加

B.电势能与动能之和

增加

C.机械能守恒

D.动能一定增加

17.空间存在如图所示的静电场,图中实线a、b、c、d、e

为静电场中的等势线,虚线为等势线的水平对称轴。一个带负

电的粒子从P点以垂直于虚线向上的初速度v0射入电场,开始一小段时间内的运动轨迹已在图中画出,粒子仅受电场力作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等势线a的电势最高

B.带电粒子从P点射出后经过等势线b时,粒子的速率可能等于v0

C.若让粒子从P点由静止释放,在图示空间内,粒子将在虚线上做往复运动

D.若让粒子从P点由静止释放,在图示空间内,粒子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18.如图所示,用材料、粗细均相同的电阻丝做成ab、cd、ef三种形状的导线,分别放在电阻可忽略的足够长的相同的光滑金属导轨上,匀强磁场的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在相同的水平外力F作用下,三根导线均向右做匀速运动,某一时刻撤去外力F,已知三根导线接入导轨间的长度关系满足l ab

A.三根导线匀速运动的速度相同

B.三根导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相同

C.匀速运动时,三根导线的热功率相同

D.从撤去外力到三根导线停止运动,通过导线ef的电荷量最

19.物体沿直线运动的x-t图象如图所示,oa、cd段为直线,

abc为曲线,设t1、t2、t3、t4时刻的速度分别为v1、v2、v3、v4,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v1>v2

B.v1=v4

C.v2<v3

D.v4最大

20.如图所示,用细线悬挂一块橡皮于O点,用铅笔靠着细线的左侧从O点开始沿与水平方向成30°的直线斜向上缓慢运动s=1m,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细线竖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过程中细线中的张力逐渐增大

B.该过程中铅笔受到细线的作用力保持不变

C.该过程中橡皮的位移为3m

D.该过程中橡皮的位移为5m

21.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线圈上串联一个定值电阻R0,副线圈上接一个滑动变阻器R,原线圈的输入端接在一个输出电压恒定的交流电源上,理想电压表V1、V2、V3的示数分别用U1、U2、U3表示,当滑动变阻器的触头P移动时,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向上移动滑动触头P,U3与U1的比值变大

B.向下移动滑动触头P,U3与U2的比值不变

C.移动滑动触头P,当U3减小时,R0消耗的功率也减小

D.移动滑动触头P,电阻R0与滑动变阻器R消耗的功率之比始终都等于1

21

U

U

三、非选择题:共174分。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

22.(7分)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利用米尺、打点计时器、纸带、轻绳、轻滑轮、轨道、滑块、托盘和砝码等器材来测定滑块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滑块和托盘上分别放有若干砝码,滑块质量为M,滑块上砝码总质量为m′,托盘和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为m,实验中,滑块在水平轨道上从A到B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

(1)为测量滑块的加速度a,须测出A、B之间的与,计算加速度a的运动学公式是。

(2)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得到a与m的关系为,该同学想通过多次改变m,测出相应的a值,并利用上式来计算μ。若要求a是m的一次函数,必须使上式中的保持不变,实验中应将从托盘中取出的砝码置于。

23.(8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从一个数码设备中拆下了一个旧电池,已知该电池的电动势约为12V 内阻约为2Ω,该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从实验室借来了如下实验器材:

A.电压表(量程为0~3V ,内阻为2kΩ)

B.电流表(量程为0~3A ,内阻约为0.1Ω)

C.定值电阻4kΩ

D.定值电阻8kΩ

E.定值电阻1Ω

F.定值电阻3Ω

G .滑动变阻器0~20Ω H.滑动变阻器0~2kΩ I.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1)该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电阻R 1应选 ,电阻R 2应选 ,滑动变阻器应选 。(选填相应器材前面的字母)

(2)开关闭合以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至 (填“最左端”或“最右端”),

闭合开关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可得到多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U 和I ,利用

得到的实验数据作出U -I 图像如图乙所示,根据图像可知该电池的电动势E = V ,内阻r = Ω。(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4.(12分)如图所示,直角坐标系xOy 的第一象限内存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第四象限内有一半径为R 的圆形有界匀强磁场,磁场边界与x 轴相切于A(L ,0)点,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现有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带负

电的粒子,从y 轴上的P(0,2

L )点以速度v 0平行于x 轴射入电场中,粒子恰好从A 点进入磁场,然后从C 点离开磁

场(C 点图中未标出),若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02mv B qR

,不考虑粒子的重力,求C 点的位置坐标。

25.(20分)如图所示,木板B 静止于光滑水平地面上,在其左端放一可视为质点的木块A ,已知木块A 的质量M A =2kg ,木板B 的质量M B =6kg ,长L =4m 。某时刻,一块橡皮泥C 以速度v 0=12m/s 射向木块A ,并与A 粘在一起,在A 和C 一起滑动的同时,立即给B 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F ,已知橡皮泥C 的质量m c =1kg ,A 与B 的动摩擦因数μ=0.1,重力加速度g =10m/s 2。求:

(1)若F =15N ,A 相对B 向右滑行的最大距离;

(2)要使A 从B 上滑落,拉力F 大小应满足的条件。

(二)选考题:共45分。请考生从2道物理题、2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3.[物理-选修3-3](15分)

(1)(5分)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实际的是(选对一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单晶体并不是在各种物理性质上都表现出各向异性

B.液体的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具有扩张的趋势

C.气体的压强是由于气体分子间相互排斥而产生的

D.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且这两种力同时增大,同时减小

E.热量能自发地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进行传递

(2)(10分)如图所示,细玻璃管中的水银柱将两部分理想气体封闭在大小不同的两个玻璃泡中,大玻璃泡的体积是小玻璃泡的4倍,当外界温度为T 0

时,右侧水银面比左侧水银面高h ,现改变外界温度,使系统与外

界热平衡后,右侧水银面比左侧高3h ,则外界温度应升高还是降低?升高或降低的温度△T 是多少?(不考虑细玻璃管中气体的体积)

34.[物理-选修3-5](15分)

(1)(5分)要产生干涉必须满足一定条件,两列光的频率 ,振动方向 ,具有恒定的 。激光散斑测速应用了光的干涉原理,二次曝光照相获得的散斑对相当于双缝干涉实验中的双缝,待测物体运动速度与二次曝光时间间隔的乘积等于双缝间距,已知二次曝光时间间隔为△t ,双缝到屏的距离为L ,相邻两条纹间距为△x ,激光波长为λ,则运动物体的速度表达式为 。

(2)(10分)如图,某种透明材料做成的三棱镜ABC ,其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已知BC 的边长为a ,现用一束宽度为a 的单色平行光束,以垂直于BC 面的方向正好入射到该三棱镜的AB 、AC 面上,结果所有从AB 、AC 面入射的光线进入后全部直接到达BC 面。某同学用遮光板挡住AC ,发现光从BD 间射出(D 未在BC 边标出),已知该材料对此平行光束的折射率2n 。

①求:单色平行光束到达BC 边的范围BD 的长度;

②拿掉遮光板这些直接到达BC 面的光线从BC 面折射而出后,如果照射到一块平行于BC 的屏上形成光斑,则当屏到BC 面的距离d 满足什么条件时,此光斑分不成两部分?(结果可以保留根式)

可能用到的三角函数公式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完整word版)最新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实用版)

物理课程标准 一、科学内容 科学内容包括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三大主题。为了便于广大师生复习,结合我校教学情况,将科学内容的目标要求整合细化为18个知识板块,按照课本教学需求具体学习如下: 第一章:机械运动(4.物体的运动) (1)知道机械运动,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2)会根据生活经验粗略估测时间,会用钟表、秒表测量时间,会根据生活经验粗略估测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能正确读数。 (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能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4)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5)认识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 第二章:声现象(1.声现象)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了解乐音的特性。 (3)了解防治噪声的途径。 (4)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如超声波、次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简单应用等。 第三章:物态变化(11.物态变化) (1)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 (2)能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3)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 (4)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5)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第四、五章: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2.光现象) (1)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3)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本试卷共五道大题,43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4分,每小题2分) 1.下列物理量中,以科学家的名字欧姆作为单位的物理量是: A.电阻B.电流C.电压D.电功率 2.下列用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A.食用油B.陶瓷碗C.铅笔芯D.塑料勺 3.下列四种电器中,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A.洗衣机B.收音机C.电动机D.电熨斗 4.如图1所示的四个电路图中,当开关S闭合后,三盏灯属于并联的电路是: 5.在汽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A.做功冲程B.排气冲程C.压缩冲程D.吸气冲程6.如图2所示,小明家的四种家用电器,其中额定功率高于400W的是: 7.关于分子动理论及有关现象的叙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B.扩散现象表明分子是很小的微粒 C.只有气体和液体能发生扩散现象D.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 8.当温度一定时,比较两根铜丝电阻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长铜丝的电阻大 B.两铜丝粗细相同时,长铜丝的电阻大 C.细铜丝的电阻小 D.两铜丝长度相同时,粗铜丝的电阻大 9.关于安全用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湿布擦正在发光的白炽灯或日光灯 B.家庭电路应安装保险盒或空气开关 C.人跟火线接触,一定会发生触电事故 D.更换灯泡不必断开控制灯泡的开关 10.下列实例中,利用热传递的方式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 A.两只手相互摩擦使手掌发热 B.阳光照射下,地表的温度升高 C.水沸腾后,壶盖被水蒸气顶起 D.“神七”返回舱进入大气层与空气摩擦生热 11.如图3所示电路,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 后,在滑动变阻器滑片P由左端向右移到中点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电压表V和电流表A1、A2的示数都变大 B.电流表A1的示数与电流表A2的示数之差保持不变 C.电流表A1示数变大,电流表A2和电压表V的示数不变 D.电流表A2示数变大,电流表A1和电压表V的示数不变 12.把标有“6V 3W”的小灯泡L与最大阻值为100Ω的滑动变阻器R w连接在总电压恒为18V 的电路中,如图4所示。电流表和电压表选择的量程分别为 “0~0.6A”和“0~15V”。要求闭合开关S后,两电表的示 数均不超过所选量程的最大测量值,且灯泡L两端电压不超 过额定值(设灯丝电阻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路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0.6A B.电路消耗总电功率的最大值为27W C.小灯泡L消耗电功率的最小值为0.75W D.滑动变阻器Rw允许调节的范围是24Ω~40Ω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共12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测试试题及答案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测试 试题及答案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计15分) 1.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 A ) A. 科学素养 B.知识储 C.道德品质 D. 探究能力 2.下列属于课程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的是( C ) A.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B.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C.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能通过实验收集证据,会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D.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3.下列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是( A ) A.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勇于创新,有判断大众传媒信息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意识,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勇于放弃或修正不正确的观点B.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C.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D.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4.下列不属于探究活动中“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的要求的是( D ) A.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 B.尝试选择科学探究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 C.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意识 D.会阅读简单仪器的说明书,能按要求进行操作 5.下列不属于探究活动“交流与合作”环节的基本要求是( B ) A.有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意识 B.能关注探究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 C.能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有团队意识 D.能听取别人的意见,调整自己的方案 6.下列不属于“提出问题”这一探究环节的是( C ) A.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 B.能书面或口头表述发现的问题 C.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 D.了解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7.科学内容分为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及能量三大部分,我们将其称为一级主题,其下又分解为二级主题。下列各项中属于“运动和相互作用”的二级主题的是( B ) A.机械能 B.电和磁 C.电磁能 D.能量守恒 8.有关科学内容的二级主题,a机械运动和力;b内能;c声和光; d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e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f能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g机械能;h电磁能,属于能量主题下的二级主题有( B ) A.e、f、g、h B. b、d、f、g、h C.a、b、c、d D. a、c、e、h 9.下列行为动词,不是用来表示认知性目标的是( A ) A.独立操作 B.认识 C.理解 D.了解 10.下列行为动词,不是用来表示体验性目标的是( D ) A.经历 B.认同 C.内化 D.计算 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计10分) 1.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第十三章综合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第十三章 综合测试卷03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2013·福州)年初福州森林公园的梅花开得好美,小雪不禁想起“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漫步丛中,她闻到淡淡梅花香,其原因是( ) A .分子很小 B .分子间存在引力 C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 .分子间存在斥力 2.分别在冷水和热水中同时注入一滴墨水,5s 后的现象如图13-6所示,该现象说明( ) A .只有热水的分子在做热运动 B .热水有内能,冷水没有内能 C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D .扩散只能在液体中发生,不能在气体、固体中发生 3.下列实例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流星穿过大气层时发热发光 B .冬天,嘴对着双手哈气 C .早晨用热水烫牛奶 D .不锈钢汤勺放在热汤中 4.(2013·四川成都)小文在学做“开水煮白菜”这道菜的过程中,有以下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 A .放一点盐,汤就有了成味,说明分子只在液体中运动 B .菜做好起锅时,清香扑鼻,说明分子只在高温下运动 C .白菜的内能增加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实现的 D .白菜的内能增加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实现的 5.(2013·广州)图13-7是某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4t 时刻物体内能为0 B .2t 、3t 时刻物体内能相等 C .2t 时刻物体内能比3t 时小

D .1t 时刻物体分子动能比3t 时大 6.(2013·山东潍坊)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多 B .热量只能由内能多的物体转移到内能少的物体 C .物体内所有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不能同时存在 7.将肉片直接放入热油锅里爆炒,会将肉炒焦或炒糊,大大失去鲜味。厨师预先将适量的淀粉拌入肉片中,再放到热油锅里爆炒,炒出的肉片既鲜嫩味美又营养丰富,对此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炒肉片过程中,肉片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B .附着在肉片外的淀粉糊有效防止了肉片里水分的蒸发 C .在炒肉片过程中,肉片内能增加主要是通过做功实现的 D .附近能闻到肉香体现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8.(2013·广州)水的比热容比煤油的大。如图13-8所示,隔着石棉网同时加热规格相同、分别装上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煤油和水的试管,至管内液体升温到40℃,这个过程中( ) A .煤油温度先升到40℃ B .同一时刻水的温度比煤油高 C .加热相同时间,水吸收的热量多 D .升高相同的温度,煤油需加热较长的时间 9.“鸳鸯火锅”是用金属片将锅的内部空间隔成相等的两部分,一边放清汤卤,一边放红汤卤,清汤卤和红汤卤的质量、主要成分及初温几乎相同,但红汤卤一侧浮着一层具有麻辣风味的油,清汤卤则没有。小红在使用这种火锅时,发现两边的加热情况基本相同,但红汤卤一侧首先沸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红汤卤和清汤卤的比热容近似相同 B .红汤卤液面上方有一层油,能够减少热量的散失 C .红汤卤首先沸腾的主要原因是红汤卤的热量散失少 D .红汤卤首先沸腾的主要原因是红汤卤的沸点比清汤卤的低 10.(2013·山东泰安)关于温度、比热容、热量、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块0℃的冰没有内能,它的分子不会运动 B .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会升高 C .一个物体温度升高了,它的内能一定增加

初中物理新课标解读

初中物理新课标与传统教学大纲的区别传统初中物理教科书编写的基本理念是从物理学科本身出发,重点关注物理学中有哪些主要内容,物理学的学科体系和教学的逻辑结构。编写者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哪些知识是所谓的主干知识,哪些知识是初中学生应该学习的,哪些能力是应该训练的。在这种思维模式下设计出的物理课堂,对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往往关注不够。而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依据《课程标准》不再单纯地依据物理学本身的内容,结构为出发点而是首先考虑如何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有些在物理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在新教科书中可能并不强调。有些并不属于物理学的内容,在课程中却又安排在十分显然的位置。有些在物理学中通常认为很重要的能力,例如演绎能力,新课程并不强调。其编写的宗旨定位在以物理学的内容作为素材,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兴趣,习惯及一定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而不是向学生全面介绍物理学。下面以光的反射和折射为例就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与传统教科书作一对比分析。 一、降低要求的知识点。 1、“理解光的反射定律”降低为“了解光的反射规律” 从课标与大纲的角度看,层次降低了,由“理解”降低为“了解”,从光的反射内容上看,由“定律”降为“规律”,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强调的是探究活动,而对于反射规律的表述则是“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种表述,并没有提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共面,也没有提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尽管这

样的表述并不完整,但是由于初中生并不会遇到不“共面”的物理情境,所以这种处理丝毫不会妨碍学生对反射规律的应用,这种处理抓住了光在反射时最突出的特征,学生很好理解和记忆。 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的实像和成虚像的条件”降为“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中光学的重点,传统教科书对凸透镜成像规律提出的是具体的量的把握要求,而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重在学生的探究活动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结论,没有作硬性规定,学生重在探究对规律有定性的整体的了解即可,这种了解完全能够应付对凸透镜应用的需要。能够使学生从繁重、枯燥的题海练习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探究知识,联系生活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当然这个变化所引起的学生练习和习题变化是较大的。 3、将“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改为“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虽然没有强调“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但是有“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其区别在于对生活中这一现象,要经过学生自己的实验探究去澄清头脑中的潜科学概念和验证这一现象特点的猜想,重在探究平面镜成像“像物等大”“像物等距”两个特点的过程,对于平面镜成像的规律,课标中并没有提出“知道”,“理解”等终结性的要求,也就是说允许学生的探究不完整。 二、有增有删的知识点 1、删减了“知道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由“知道”层次升为“认识”层次,删减了“知道凸透

【物理】人教版物理初三年级上册期末精选试卷测试卷(解析版)

【物理】人教版物理初三年级上册期末精选试卷测试卷(解析版) 一、初三物理电流和电路易错压轴题(难) 1.小敏和小英通过实验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的关系”.她们连接的电路如图所示. (1)当小敏用开关“试触”时,发现电流表A1无示数、电流表A2的指针快速右偏,两灯均不发光.由此可知,她们连接的电路发生了________故障;若闭合开关S,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 (2)小英只改接了电路中的一根导线,电路便连接正确了,请你在图中画出她的改法.(在错接的导线上画×,然后画出正确的接线) (___________) (3)她们利用改正后的电路进行实验:闭合开关S后,读出两块电流表的示数,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 【答案】短路电流表A2被烧坏在并联电路中, 干路电流大于支路电流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电流表A1无示数、电流表A2的指针快速右偏,两灯均不发光,由此可知电路发生了短路故障,若闭合开关S,由于电路发生短路,电路中电流过大,可能造成的后果是电流表A2被烧坏. (2)改正电路如图: (3)利用改正后的电路进行实验,闭合开关S后,读出两块电流表的示数,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大于支路电流. 【点睛】

电路中发生短路的危害,可能烧毁电流表或电源,为避免短路发生,可采用试触法. 2.实验小组用如图1所示的电路来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其实验思路如下∶接好电路后,把电流表分别接入到A、B、C三处,测出第一组数据;为了防止个别偶然因素的影响,他们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之一来重复实验,并完成第二次和第三次测量: 方法一∶改变电源电压 方法二∶更换其中一条支路中的灯泡(规格不同) (1)如图2是某同学连接的并联电路的局部图,某次实验中,测量完干路电流之后,某同学想测量通过L1的电流,为接入电流表,a、b、c、d四个接点中最方便的导线拆接点是 ________点,同时注意,在拆接电路时,开关必须________。测量过程中,电流表出现图3中的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_; (2)该同学表格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 A处的电流I A B处的电流I B C处的电流I C 第一次测量0.100.120.22 第二次测量0.200.240.44 第三次测量0.250.300.55 (3)表格补充完整后,通过对上面数据的分析,后面两次实验是采用方法______(选填“一”或“二”)进行的,可以得出结论∶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述结论,应用到如图4中,图中已标明了电流的方向,若b、c、d中的电流大小分别为0.3A、0.6A、0.2A,则a中的电流大小为__________A。 【答案】d断开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电流没有单位一各支路电流之和 0.1 【解析】 【分析】 【详解】 (1)[1][2]为接入电流表,a、b、c、d四个接点中最方便的导线拆接点是d点,在拆接电路时开关必须断开。 [3]由图3所示电流表可知,电流表指针反向偏转,这是由于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造成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和第十四章练习题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和第十四章练习题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十三章和第十四章练习题一、选择: 6、在图中所示的电路中,欲使灯泡L熄灭,必须( D ) A、将S1打开 B、将S2打开 A、接通S1、S2 B、接通S2、S3

C、只接通S2 D、接通S1和S3 9、将一段导线对折绞接后接入电路中,对折后的导线的电阻与原导线的电阻相比,则( B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因通过的电流大小不知道,无法确定 1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合上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b经c向a滑动时,灯泡的亮度变化是( B ) A、由亮变暗 B、由暗变亮 C、亮度不变 1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是由4节干电池串联而成的电池组,已知灯L2两端的电压是2.5V,则电路中电压表的示数是( A ) A、2.5V B、3V C、3.5V D、6V

B、灯泡被烧坏 C、电压表被烧坏 D、不会发生事故 18、对式子R=U/I的理解,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导体的电阻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导体的电阻跟通过它的电流强度成反比

C、导体的电阻跟它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强度无关 D、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则通过它的电流为零,此时导体的电阻为零 2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当开关S闭合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由a滑到b的过程中,电流表A的示数和电压表V的示数变化是() A滑到B 6V,电路中可能出现的故障是() A、L1开路 B、L1短路 C、L2开路 D、前面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然哲学,到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直至现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都是物理学家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有形体现。 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一、课程性质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物理学由实验和理论两部分组成。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物理学理论则是人类对自然界最基本、最普遍规律的认识和概括。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

(2)通过基本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使学生能逐步客观地认识世界、理解世界。 (3)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4)通过科学想像与科学推理方法的结合,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分析概括 1 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5)通过展示物理学发展的大体历程,让学生学习一些科学方法和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关心科技发展的动态,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要目标,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 (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三)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鼓励将信息技术渗透于物理教学之中。 (四)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初三物理测试卷

1、电阻是导体________的一种性质,当两个电阻串联时,相当于增加了导线的________;当两个电阻并联时,相当于增加了导线的________。 2、在家用电路中,开关和用电器是_______联,马路上的路灯是一起亮一起灭,是________联的。 3、普通电冰箱用电的电流约:______A ;我们用的电子计算器的电流约:____μA; 人体的电阻约:_________Ω;只要不高于:________V 的电压,对我们人体来说是安全的。 4、如图: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变阻器上滑动时 电流表的读数_______( 不变、变大、变小), 6v 电压表的读数变化范围是____________V . 5估计小灯泡的电阻约10Ω,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时,电流表应选的量程_______ A,电压表的量程应选用___________V .。 6、一只电灯的灯丝断了后,灯丝接好后电灯的亮度比原来的要亮,是因为电灯的灯丝电阻比原来的______了,但电灯的灯丝在连接处却再次容易烧掉,这是因为灯丝连接处的电阻比原来________了的缘故。(填:不变、变大、变小) 7、在电子制作中,我们所取的器材往往不一定符合我们的要求,一个“6V 、0.3A ”的小灯泡接到9V 的电源上时,我们必须在电路中_______联一个______Ω电阻才行;而当一个额定电流为10A 的用电器接在只能通过6A 电流的导线上时,我们必须用“6A 电流的导线”两股________联,来连接电路,才可使电器正常工作。 8、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6v 时,通过导体的电流是0.15 A ,则导体的电阻是______,如电压改为9V ,则导体的电阻是________,通过的电流是_______A 。 9、如图当滑动变阻器R 1(0—50Ω)的滑片在R 1上滑动时, 为使A 1不超过0.6A ,A 2不超过3A ,变阻器的 阻值变化范围是________Ω,当P 向下滑动时,

2011版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测试试题(含答案)

2011年版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测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计15分) 1.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 A ) A. 科学素养 B.知识储备 C.道德品质 D. 探究能力 2.下列属于课程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的是( C )A.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B.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C.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能通过实验收集证据,会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D.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 3.下列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是( A ) A.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勇于创新,有判断大众传媒信息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意识,敢于提出与别人不

同的见解,勇于放弃或修正不正确的观点 B.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C.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D.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4.下列不属于探究活动中“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的要求的是( D ) A.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 B.尝试选择科学探究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 C.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意识D.会阅读简单仪器的说明书,能按要求进行操作 5.下列不属于探究活动“交流与合作”环节的基本要求是( B ) A.有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意识 B.能关注探究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 C.能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有团队意识 D.能听取别人的意见,调整自己的方案 6.下列不属于“提出问题”这一探究环节的是( C )A.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如图所示,在试管内装适量水,用橡胶塞塞住管口,将水加热至沸腾一段时间后,橡胶塞被推出,管口出现大量“白气”。此实验中,主要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过程是 A.试管变热的过程 B.水变热的过程 C.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 D.水蒸气推出橡胶塞的同时变成“白气”的过程 2 . 如图所示,是由微颗粒(1﹣50nm)制备得到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与此现象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A.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间隙 B.油与“纳米纸”分子间有斥力没有引力 C.“纳米纸”可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 D.纳米纸上互相靠的很近的两滴油能自动结合成一滴是因为分子引力的缘故 3 . 甲、乙两杯水温度分别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加热才能使水升温 B.甲杯中水的内能一定比乙杯中的小 C.乙杯中水的温度降低,水的内能随之减小

D.甲杯中的水分子运动一定比乙杯中的剧烈 4 . 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A.春天柳枝摇曳B.冬天瑞雪飘飘 C.秋天落叶纷飞D.夏天荷花飘香 5 .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随着科技的发展,永动机是可能制成的 B.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但照射到宇宙的能量就消失了 C.“既要马儿跑,又让马儿不吃草”的想法是违背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的 D.有种“全自动”手表,不上发条,也不用任何形式的电源,却能一直走动,说明能量也可以无条件的产生 6 . 荷叶上的两滴小露珠相互接触时,自动融为一滴大露珠,这一现象表明()。 A.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 B.分子之间存在着斥力 C.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D.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 7 . 某科学探究小组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某种液态物质放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假设每分钟物质向外放出的热量相等,忽略物态变化过程中的质量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物质一定是晶体,它的液化温度是60℃ B.该物质的液化过程持续了10min C.该物质气态时的比热容比液态时的比热容大 D.该物质液态时的比热容比固态时的比热容大 8 . 如图所示,在空气压缩引火仪的玻瑞筒底部,放入一小团干燥的棉花,用力将活塞迅速下压,可以看到玻

初中物理新课标.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二、分目标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一、科学探究 二、科学内容 1.物质 2.运动和相互作用 3. 能量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附录 一、学生必做实验说明 二、行为动词说明 三、科学探究实例 第一部分前言 20世纪以来,物理科学不断在对宇观、宏观、微观世界探索中取得成就,这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改变了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引领了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当今,知识经济全球化,信息高度共享,这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观念更新、知识领域拓展、公民综合能力培养的需求增强等等,中学物理教育责无旁贷地肩负了提升公民科学素养、增强公民适应社会发展的应对能力、培养公民创新能力及创新精神的使命。 为此,《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继承我国中学物理课程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作为普通公民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需求,关注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关注物理科学的技术应用及带来的社会问题,关注时代发展对中学物理提出的需求等。《标准》确定了中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学习后应达到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

从古代的自然哲学,到17-18世纪的经典物理学,直至近代的相对论和量子论等,都反映了人类对大自然的不断探索,体现了探索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等。物理学作为一门主导学科,一直引领着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从多方面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模式发展,影响着公民科学素养的提升。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此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还应注重纳入物理科学的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注重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培养等。 二、课程基本理念 1. 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为每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平等机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得到发展。 2.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能将其运用于生活、生产实际,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 3. 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注意不同学科间知识的联系、交叉与渗透,以及研究方法的借鉴与移植,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关注科技发展给社会进步带来的影响,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4. 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在教学中,应注重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其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等。同时,应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鼓励将信息技术融于物理教学。 5. 注重评价改革导向,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在新的评价观念指导下,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发展性评价与甄别性评价结合,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教师的不断进步和物理课程的逐渐完善。 三、课程设计思路 1.《标准》遵循我国教育方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指导思想和《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要求,依据中学生的发展特点,将全面提升中学生科学素养作为物理课程目标设计的基本定位,在此基础上规定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学习要求。 2.《标准》继承了我国中学物理课程的优良传统,依据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目标定位,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分别从课程目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形成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江苏省江阴市初级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 初三物理试题

江苏省江阴市初级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初三物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 在生产生活中,利用如图所示的简单机械时,一定费力的是() A.笤帚 B.斜面 C.滑轮组 D.羊角 2. 一位同学用20s时间从一楼走到三楼,他上楼时的功率可能是 A.12 W B.120J C.150W D.3000J 3. 如图所示,粗细均匀的直尺AB,将中点O支起来,在B端放一支蜡烛,在AO的中点C放两支与B端完全相同的蜡烛,此时直尺AB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将三支蜡烛同时点燃,且它们的燃烧速度相同,那么在蜡烛的燃烧过程中,直尺AB将() A.A端将逐渐上升 B.始终保持平衡 C.B端将逐渐上升 D.不能保持平衡,待两边蜡烛燃烧完了以后,才能恢复平衡

4. 冲洗照片用的“曝光箱”内有红白两个灯泡,箱外有两个开关S 1、S 2 .根据 需要,当先闭合S 1时只有红灯L 1 发光,再闭合S 2 时红灯L 1 和白灯L 2 均发光; 并要求在S 1闭合前,即使先接通S 2 ,L 2 也不发光.根据上述要求设计的下列电 路图中正确的是 A.B.C.D. 5. 小明在探究“电阻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活动中,发现实验器材中电阻丝只有一根,其它器材足够,如果要他完成下面的实验探究活动,不可能完成的是() A.探究导体电阻与长度的关系 B.探究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C.探究导体电阻与材料的关系 D.探究导体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6. 如图所示,下列电器中不是应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A.电风扇B.电熨斗C.白炽灯D.电饭锅 7.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当开关S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8A.开关S 断开后,电流表的示数改变了0.5A.则R1与R2的阻值之比为() A.13:5 B.3:5 C.5:3 D.5:13 8.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和灯泡电阻都保持不变.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中点向右滑动时,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都减小,电路总功率变小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考试习题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考试习题 一、解释 1、物理学: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2、课堂日志:由教师和学生把课堂中发生的事情如实记录下来。 3、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依据教育教学理论、教学艺术原理,为了达到某阶段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需要使用的教学手段进行的策划。 二、填空 1、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培养目标定位为(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质) 2、物理学由(实验)和(理论)两部分组成。 3、物理课程内容标准由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两部分组成。 4、本标准的科学内容分为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以及(能量)部分。 5、《新课标》的主要特点是:(突破学科本位思想,注重学生的发展)、 (贴近学生的生活)、(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改革评价体系)。 6、科学探究过程包括(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7、新的物理课程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物理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物理、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8、物理课程中构建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一般要从哪四个方面进行即:(评价的功能上)、(评价的内容上)、(评价的形式上)、(价的主体上) 9、物理新教材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六个问题:(实验—躬身实验,增强探究体验)、(推理—因果演绎,练就探究品质)、(猜想—触“景”生情,扩展探究空间)、(阅读—消化理解,开辟探究领域)、(观察—丰富感知,提高探究效益)、(讨论—集思广义,升华探究成果)。

初三物理第十三章练习题

初三物理第十三章练习题九年级物理内能单元测试题 班级: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气体和液体才能发生扩散现象 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很小的 C.气体、液体、固体都会发生扩散现象,其中气体扩散最显著 D.扩散现象使人们直接看到了分子的运动 2、把装满空气的瓶子倒扣在装满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瓶口间先用 玻璃隔开。当抽 掉它们之间的玻璃片后,可以看到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颜色渐渐变淡,最 后两瓶中气体的颜 色变得完全相同。这是因 A.二氧化氮比空气密度大B.两种气体之间形成了对流为C.二氧化氮分子很小D.气体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3、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的距离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A.固体、液体、气体B.气体、液体、固体 C.固体、气体、液体D.液体、固体、气体 4、在长期堆放煤的地方,剥去一层地皮,可以看到里面一层仍是黑色,这 个现象是 A蒸发现象B扩散现象C升华现象D凝固现象 5、寒冷的冬季夜晚,许多人喜欢用热水将脚泡一泡才人睡。在此过程中, 脚的内能变化情况是 A.减小B.不变C.增大D.无法确定 6、下列现象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濛濛细雨从空中下落B.炒菜时,满屋飘香 C.扫地时灰尘四起D.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 7、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间存在着一个平衡位置,在此位置时分子间既没有引力也没有斥 力 B.当物体被压缩时,分子间只有斥力 C.当物体被拉长时,分子间只有引力 D.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总是同时存在同时消失的 8、一根钢棒很难被压缩,也很难被拉长,其原因是 A.分子太多B.分子间没有空隙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价值主要表现在 5 个方面。 包括了“爱国主义、科学态度精神和科学习惯、美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等几方面的教育。 说教教育存在问题 世界各学校的教师意识到直接灌输式的道德教育存在着许多难以克服的缺陷 . 缺陷:时间集中、观点鲜明,给学生一种“强迫灌输”的感觉,使容易困惑喜欢质疑、独立思考的学生尤其高年级的学生产生一种莫名的逆反心理,形成一定的障碍,从而制约他们对有关道德要求的理解和内化。 研究表明:人是凭借特有的“人类情感”、“人类技能”和“人类能力”来认识、把握和改造世界的。 实际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进行该方面的教育。 《哈佛报告》及其提出者认为,普遍的课程中蕴含的理性及道德的因素对于学生发展的积极影响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然的和巨大的。物理教育是整个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怎样在其中做好德育工作,应是广大物理教师关心的问题。 本课程目标: (1)充分挖掘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思想教育素材。 ( 2 )帮助教师能准确地分析、理解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 (3)探讨有效的思想教育实施方法,使教师能采取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第一部分物理教学中蕴含的教育因素 一、物理知识和物理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 物理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是物理学家凭借认识世界、造福人类的情感和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凭借物理学知识、方法和技能,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认识和改造物理世界的结果。纵观物理学的发展,其中融入了许多育人的成分,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

(一)物理学的发展过程 物理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生动的教育资源。 物理学各个分支的建立、完善蕴含着丰富的方法论和世界观。 例如:热的本质的研究过程本身就包含了否定之否定的方法论。 许多规律和概念的确立,经过了长期和激烈的斗争过程。 例如: 大家熟知的“日心说”和“地心说”的斗争,就经历了几百年,许多优秀的科学家。布鲁诺、哥白尼等都为此受到了残酷的迫害。 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科学观、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教育的良好素材。 (二)物理知识 物理知识本身就包含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了人类的美学追求。 例如: 通过学习物理会更深刻地理解“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分子动理论本身就包含了对立统一的思想。 物态变化则反映了量变与质变规律的内涵。 (三)研究方法 物理研究方法本身就包含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了人类的美学追求。 物理学的基本研究过程“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反映了科学的认识过程。 实验过程中运用的很多方法“控制变量法的运用、理想模型法”,其中包含了人类的美学追求。 (四)物理学家事迹和科学新成果应用 物理学家的事迹是绝好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必做20个学生实验及答案

其中 光学实验3个实验: 1.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2.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热学实验2个: 1.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2.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探究水的沸腾过程); 电学实验7个: 1.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连接两个用电器组成的串联、并联电路); 2.用电流表测量电流(使用电流表并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3.用电压表测量电压(使用电压表并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4.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探究欧姆定律;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5.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6.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7.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力学实验8个: 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 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用弹簧测力计测钩码的重力和用弹簧测力计木块的滑动摩擦力); 3.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4.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和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5.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探究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6.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建构密度的概念;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7.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8.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新课程标准初中物理必做20个实验答案 实验1、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方法与步骤: (1)如下左图所示,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 (2)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