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为何高度近视会致使视网膜脱落

为何高度近视会致使视网膜脱落

为何高度近视会致使视网膜脱落

视网膜脱落的前期征兆。

造成视网膜脱离的因素有哪些?视网膜脱落常见于高度近视的人,发生视网膜脱落的时候患者会突然感觉有很多飞蚊出现,眼前仿如有云雾遮挡,并有黑影由某一方逐渐向中央移动,慢慢的视力减弱。

造成视网膜脱离的因素有哪些?

随着年纪老迈,玻璃体会逐渐凝固而收缩、分离。如分离是突然而猛烈,玻璃体与视网膜产生扯力,促使变薄的视网膜形成破口,形成水泡,这就是视网膜脱落。如患有高度近视,曾进行眼部手术,或是眼内出血者,玻璃体收缩就会较平常人提早,增快破口,形成脱落。视网膜的作用就是能够接受外界信号,并将信号通过视神经传输到大脑,一旦视网膜不与眼球壁紧密接触,我们的眼睛就无法发挥正常的视觉功能,这就是视网膜脱落。由于人种和文化的特点,中国是近视眼的一个高发病国。据爱明天使调查报告显示,100个视网膜脱落的病人中约有70人是近视眼,尤其是高度近视眼。100个高度近视眼的病人中约有5人患有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脱落最常见的是裂孔源性视网膜脱落,它主要发生于高度近视在高度近视的情况下,视网膜可以发生变性、变薄,然后它的玻璃体可以和视网膜有异常的粘连。随着玻璃体的牵拉,可以产生视网膜的裂,视网膜产生裂孔之后,眼里边的液体进入视网膜之下,视网膜就可以发生脱离,这是最常见的原因。

其它视网膜脱离,可以由其它原因引起,比如说眼外伤,病人受完伤后,直接可以造成视网膜的破裂和脱离。另外,一些其它疾病,比如说高血压、糖尿病引起的眼底出血、还有一些眼底的血管病在眼底产生病变,都会引起视网膜脱落。

预防视网膜脱离的注意事项。

视网膜脱离是一种较严重的,较常见的致盲性眼病。视网膜是眼内一层半透明的膜,是感受外界光信息的重要组织,位于眼球内的底部,具有很精细的网络结构及丰富的代谢和生理功能。视网膜共分为十层,其中神经上皮层就有九层,是眼睛的感光层,在神经上皮层外为色素上皮层,两层之间存在着潜在的间隙。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的分离。视网膜脱离后得不到脉络膜的血液供应,色素上皮易游离、萎缩,如不及时重定复原,视力将不易恢复。视网膜脱离多见于40-70岁的人,多数有高度近视。近几年,年轻人患视网膜脱离呈上升趋势。

近视眼的预防与成因.doc

近视眼的预防与成因 在调节放松的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称为近视。因为这种眼只能看近不能看远。这种眼在休息时,从无限远处来的平行光经过眼的屈光系折光之后,在视网膜之前集合成焦点,在视网膜上则结成不清楚的象,远视力明显降低,但近视力尚正常。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工作励志语录经典段落故事”,欢迎大家阅读,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近视眼的预防与成因 一、成因 1.内因 (1)遗传因素近视眼已被公认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对高度近视更是如此。但对一般近视,这一倾向就不很明显。有遗传因素者,患病年龄较早,度数多在600度以上。但也有高度近视眼者,无家族史。高度近视眼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一般近视眼属多因子遗传病。 (2)发育因素婴儿因眼球较小,故均系远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眼轴也逐渐加长,至6岁后方发育正常。如发育过度,则形成近视,此种近视称为单纯性近视,多在学龄期开始,一般都低于600度。至20岁左右即停止发展。如幼年时进展很快,至15?20岁时进展更迅速,以后即减慢,这类近视常高于600度,可到2000?2500或3000度。这种近视称为高度近视或进行性近视或病理性近视。此种近视到晚年可发生退行性变,因此视力可逐渐减退,配镜不能矫正视力。但有极少数为先天性的,在出生时就有近视眼。 2.外因 即环境因素,从事文字工作或其他近距离工作的人,近视眼比较多,青少年学生中近视眼也比较多,而且从小学五、六年级开始,其患病率明显上升。这种现象说明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与近距离工作的关系非常密切。尤其是青少年的眼球,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调节能力很强,球壁的伸展性也比较大,阅读等近距离工作时的调节和集合作用,使内直肌对眼球施加一定的

(完整版)近视防治指南 .doc

近视防治指南 近年来,我国近视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近视已成为影响我国国民尤其是青少年眼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病理性近视视网膜病变已成为我国不可逆性致盲眼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为做好近视的防治工作,制定本指南。 一、近视的定义、分类、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 (一)定义 人眼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称为近视。 (二)分类 1.根据屈光成分分类: (1)屈光性近视:主要由于角膜或晶状体曲率过大或各屈光成分之间组合异常,屈光力超出正常范围,而眼轴长度基本在正常范围。 (2)轴性近视:由于眼轴延长,眼轴长度超出正常范围,角膜和晶状体等眼其他屈光成分基本在正常范围。 2.根据病程进展和病理变化分类: (1)单纯性近视:大部分患者的眼底无病理变化,进展缓慢,用适当的镜片即可将视力矫正至正常,其他视功能指标多

属正常。 (2)病理性近视:视功能明显受损,远视力矫正多不理想,近视力亦可异常,可发生程度不等的眼底病变,如近视弧形斑、豹纹状眼底、黄斑部出血或形成新生血管膜,可发生形状不规则的白色萎缩斑,或有色素沉着呈圆形黑色斑(Fuchs斑);视网膜周边部格子样变性、囊样变性;在年龄较轻时出现玻璃体液化、混浊和玻璃体后脱离等。与正常人相比,发生视网膜脱离、撕裂、裂孔、黄斑出血、新生血管和开角型青光眼的危险性要大得多。常由于眼球前后径变长,眼球较突出,眼球后极部扩张,形成后巩膜葡萄肿。伴有上述临床表现者为病理性近视。 3.根据近视度数分类:低度近视:-0.50D~3.00D;中度近视:-3.25D~6.00D;高度近视:>-6.00D。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 需要综合考虑视觉症状、屈光度和屈光成分等,还要考虑到双眼视功能、近视性质、近视进展速度以及近视并发症等,具体如下: 1.远距离视物模糊,近距离视力好,初期常有远距离视力波动,注视远处物体时眯眼。 2.通过客观验光和主觉验光确定近视,并确定度数。 3.近视度数较高者,除远视力差外,常伴有夜间视力差、飞蚊症、漂浮物、闪光感等症状,并可发生程度不等的眼底改

近视眼的危险因素

近视眼的危险因素 一、环境因素 1. 近距离工作 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视近负荷是单纯性近视眼最重要的原因。视近负荷包 括过近用眼及视近时间过长。近距离工作和近视眼的发生及发展存在剂量梯度效应。研究发现阅读时间长的学生近视眼患病率表现高于阅读时间短的学生。阅读及近距离工作时间越多,近视眼进展越快(P<0.001);阅读距离越近近视眼进展越快(P=0.002)。同胞间屈光度一致性随其年龄差的增加而减小。相差2岁的比数比(OR)为5,相差10岁的只有2.5。因同胞之间无论差几岁,其遗传背景是相似的,对比数比随年龄差增加而减小最合理的解释是,年龄相差小的同胞比年龄相差大的同胞所暴露的环境更相近。 2. 营养及饮食 饮食对身体的发育起重要作用。不少人认为营养不良是引起近视的原因之一。营养不良的婴幼儿可过早出现正视化,从而容易发展成为近视眼。研究表明素食者近视眼的患病率高。近年来研究表明,高糖、高蛋白及某些微量因素缺乏和近视眼的形成可能有关。运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量发铜及锌含量发现弱视患者、异常眼轴者及远视力差者锌/铜比值明显低于正常视力(P<0.05)。另有研究发现发展成为近视眼的儿童在能量摄入、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B2和C、磷、铁和胆固醇等均显著低于未发展成近视眼组儿童。 3. 地区差异及社会经济因素 城市比乡村近视眼的患病率明显高,这个现象随年龄增加而变得更加明显。农村生活更接近自然,空气新鲜。这和其生活水平、居住环境及饮食营养均有关。并且农村学生看电视和用计算机的机会少。 4. 照明与阅读姿势 关于光线对人眼影响的研究意见不一致。上海曾观察10所重点中学学生使用台灯后的视力变化,指出不良的局部照明方式严重影响视力。环境与作业面的亮度对比越大,越易引起视力疲劳。白炽灯对视力的影响要比荧光灯大。也有研究认为照明和近视眼无关。 阅读姿势不良亦会造成视力减退。阅读距离越近,脖子倾斜度越大。这种姿势使离读者较近的视面受头的遮挡而变暗,引起同侧瞳孔扩大,影响视力。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不多,不能肯定阅读姿势不良是近视眼的原因还是结果。 二遗传因素 近视眼是一类和遗传有关的眼病。有关近视眼遗传问题的研究开始得很早,说法亦多。如隐性遗传、多因子遗传;低度近视眼为多因子遗传,高度近视眼为单因子遗传;单纯性近视眼及少数病理性近视眼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大多数病理性近视眼为隐性遗传。 Duke-Elder很早就提出遗传的作用。(1)屈光不正可以遗传;(2)遗传特性的传递由多因子决定;(3)低度和高度屈光不正的遗传性不同;(4)眼屈光性质主要由遗传而不是由环境因素决定;(5)双生子作为研究对象有很重要意义;(6)不同种类的屈光有不同的遗传类型;(7)<4D近视眼的遗传事实表现为单卵双生子的高度一致性,主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亦有人认为隐性遗传。双生子研究发现近视眼遗传率0.58-0.91。Zadnik 等分析结果表明父母近视眼史与孩子屈光不正的相关性比儿童近距离工作与其屈光不正的相关性密切。问题在于孩子在继承了眼球大小和形状等遗传因素的同时可能也沿袭了父母的习惯。 三、眼部因素 1. 视觉剥夺 先天性白内障、上睑下垂、角膜病变、晶体后纤维增生、视神经病变等,均可诱发近视眼,称为“视觉剥夺性近视眼”。推论婴幼儿期眼睑遮盖所引起的轴性近视眼是机械效应或热效应的结果,而不是视觉输入异常的结果。 2.角膜异常 角膜异常和近视眼有明显关系。角膜混浊伴发近眼是一普遍现象,主要见于早年发病者,且多表现为高度近视眼。角膜散光对近视眼的发生、发展意义也十分肯定。 3. 视网膜病变

一般眼睛多少度数算是近视眼

现在的人用电子产品较多,多数人都有近视眼,而根据我国对近视眼的定义,成年人超过600度,儿童的话超过400度就算高度近视。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近视度数多少算高度近视。 高度近视:大于>600度的屈光不正叫高度近视,儿童>400度就成为高度近视; 超高度近视:一般指1000度以上的近视患者; 假性近视:视力变化是可逆的,通常几十度到两三百度都有,通过一些方法调节,可以恢复视力; 中度近视:近视度数在300-600度的,可以配眼镜矫正视力; 高度近视有哪些症状 (1)视力下降。 (2)近视发展速度快:不同于单纯性近视眼,有的高度近视眼即使到了成年后,近视还是继续发展,故也称为进行性近视。 (3)眼球突出:高度近视眼多为轴性,眼球明显变长,前房较深,睫状肌萎缩,部分人眼球向外突出。 (4)暗适应功能差:视网膜的色素上皮细胞发生病变,影响视细胞的光化学反应过程。 (5)眼前黑影:高度近视眼会引起玻璃体变性、液化、玻璃体后脱离等。 高度近视能戴隐形眼镜吗 可以,但是超过1000度者不宜戴。

戴隐形眼镜在一定程度上减去了厚重镜片的压迫感,解放了鼻梁和眼睛,还可以防止眼球外凸,帮助矫正近视散光。但是波阿斯视力康复中心提出:佩戴隐形眼睛后,容易出现眼睛干燥的情况,所以持续戴的时间不宜超过4小时。 由于隐形眼镜更容易磨损角膜,可能造成角膜上皮脱落或穿孔的严重后果。而超过1000度近视的人,由于眼角膜比较脆弱,最好不要戴。 以上就是为的大家的介绍的关于近视眼的一些简单知识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近视目前在我国越来越普及国家已经注意到了这方面的严重性,近视会影响每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甚至下一代。

高度近视防控的专家共识(2017)

高度近视防控的专家共识(2017) 我国就是一个典型的高度近视高发国家,而且我国青少年的高度近视患病率在6.69%~38.4%之间[8-10],呈现出 年轻化趋势。高度近视常导致永久性视力损害,甚至失明,目前已为我国第二大致盲原因。为了进一步规范和提高我国高度近视的诊疗水平,使高度近视的防控工作引起广泛重视,特撰写此专家共识。1 高度近视的定义及分类高度近视是 指近视度数在-6.00 D以上的屈光不正状态。 本共识将高度近视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纯性高度近视, 其近视度数高, 但成年以后可趋于稳定, 并且不伴有导致不可逆 视觉损害的眼底病变; 另一类是病理性近视, 表现为近视终 生进展, 可出现不可逆的视觉损害和眼底病变, 并伴有眼轴 不断地过度增长(> 26.5 mm)。2 高度近视的诊断2.1 症状[11] 2.1.1 单纯性高度近视的症状 (1)视力下降:大部分患者远视力下降的程度和视近清晰 的距离均与屈光度数有关, 近视度数越高, 远视力下降越明显, 视近清晰距离越近, 但矫正视力尚正常。 (2)飞蚊症:玻璃体变性、液化形成的漂浮物投影在视网 膜上引起黑影飘动的感觉, 似有蚊虫在眼前飞动, 可随年龄 增长而增多。

(3)视疲劳:多见于伴有散光、屈光参差的近视, 可表现为过度用眼后出现重影、闪光感、畏光、眼干、眼痒、眼异物感、眼部酸胀等。 2.1.2 病理性近视的症状在单纯性高度近视症状的基础上, 表现为更严重的视功能损害。 (1)视力下降:病理性近视的裸眼远视力有较大损害, 近视力在出现眼底及晶状体并发症时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区别于单纯性高度近视, 病理性近视的屈光不正度数会随着病程进展不断加深, 矫正视力进行性下降。 (2)视物遮挡:病理性近视会出现相应的视野改变, 引起视物遮挡感。尤其当并发视网膜脱离时, 可出现大片遮幕感。(3)视物变形:当病理性近视并发黄斑变性, 黄斑出血或黄斑裂孔时, 可出现视物变形。 (4)视物重影, 眼球转动受限:高度近视眼可发生固定性内斜视, 常表现为极度的内下斜视, 眼球转动受限。 (4)色觉异常:病理性近视可出现继发性色觉异常。常见有蓝色觉及黄色觉异常, 当病变累及黄斑部时, 可出现红色觉异常。 (5)光觉异常:病理性近视的光敏感性可能降低, 且较矫正视力更敏感。暗适应功能也可出现异常, 有不同程度的夜盲表现。 (6)对比敏感度下降:对比敏感度的下降可先于中心视力

近视眼的分类

近视眼的分类 近视是很常见的一种眼病了,走在街上都能看能很多戴着眼镜的人。 近视眼的种类,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很多种。 一:按屈光成分,近视眼的种类有: 1、轴性近视眼,是由于眼球前后轴过度发展所致。 2、弯曲度性近视眼,是由于角膜或晶体表面弯曲度过强所致。 3、屈光率性近视眼,是由屈光间质屈光率过高所引起。 二:按照近视的程度,近视眼的种类有: 1、低度近视:屈光度低于等于-300度者。 2、中度近视:屈光度在-300~-600度之间的近视。 3、高度近视:屈光度高于-600度者。 三:按照眼睛调节作用的影响,近视眼的种类有:此类近视一般属于单纯性近视范畴。 1、假性近视:亦称调节性近视,其眼球轴径长度正常,但屈光间质的屈折力超出常度,一般为晶状体调节过度,因此远处的光线入眼后成像于视网膜前。散瞳后近视的屈光度完全消失,表现为正视眼或远视眼。 2、真性近视:也称轴性近视,其屈光间质的屈折力正常,眼轴的前后径延长,远处的光线入眼后成像于视网膜前。 3、混合性近视:真假性近视同时存在的状态。散瞳后近视屈光度有较多的降低,但仍为近视。青少年近视学子在学习任务繁重和身体发育过程中,多为此种近视状态。 四:按照临床病理,近视眼的种类有: 1、单纯性近视:即一般性近视,屈光度通常在600度以下的中低度近视,近视的进行性发展缓慢。眼球组织正常,不出现病理性改变。 2、进行性近视:即所谓的高度近视,也称病理性近视,其屈光度超过600度,最高可达4000度。一般发病较早,眼球轴径不断加长,眼球的许多组织可发生一系列的病理改变。

近视按照近视程度可分为,轻度近视(300度以内)、中度近视(300度-600度)和高度近视(600度以上),人人都知道,高度近视给患者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高度近视能引起一些并发症,这些并发症若不积极治疗是会导致失明的。 轻度近视引起的并发症有以下几个: 1.视力减退 近视眼主要是远视力逐渐下降,视远物模糊不清,近视力正常,但高度近视常因屈光间质混浊和视网膜、脉络膜变性引起,其远近视力都不好,有时还伴有眼前黑影浮动。 2.视力疲劳 近视眼患者调节力很好,但在近距离工作时需要过度使用辐辏力,这样破坏了调节与辐揍之间的平衡协调,导致肌性视疲劳症状。其表现为眼胀、眼痛、头痛、视物有双影虚边等自觉症状。 3.眼球突出 高度近视眼(通常激光治疗近视)由于服轴增长,眼球变大,外观上呈现眼球向外突出的状态。 4.外斜视 中度以上近视患者在近距离作业时很少或不使用调节,相应地减弱辐揍作用,可诱发眼位向外偏斜,形成外斜视。 高度近视是指近视度数大于600度、伴有眼轴延长、眼底视网膜和脉络膜萎缩性等退行性病变为主要特点的屈光不正。很多中低度近视患者若仍不注意用眼,就很容易演变成高度近视,高度近视对患者的危害是很大的。 1、高度近视眼会形成豹纹状眼底:视网膜的血管离开视盘后即变细变直,同时由于脉络膜毛细血管伸长,可影响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的营养,以致浅层色素消失,而使脉络膜血管外露,形成似豹纹状的眼底。 2、高度近视眼弧形斑视盘周围的脉络膜在巩膜伸张力量的牵引下,从乳头颞侧脱开,使其后面的巩膜暴露,形成白色的弧形斑。如眼球后极部继续扩展延伸,则脉络膜的脱开逐步由乳头颞侧伸展至视盘四周,终于形成环状斑。此斑内可见不规则的色素和硬化的脉络膜血管。 3、巩膜后葡萄肿:眼球后部的伸张,若局限于一小部分时,从切片中可以看到一个尖锐的突起,称为巩膜后葡萄肿。这种萎缩性病灶如发生在黄斑处,可合并中心视力下降。

眼睛高度近视怎么办

眼睛高度近视怎么办 一、高度近视的简介 近视按程度分,近视度数大于600度(儿童>400度)的屈光不正叫高度近视。因近视度数进行性增加,眼底视网膜脉络膜病变逐年加重,从而产生许多严重的并发症。因此高度近视又称为病理性近视、恶性近视、变性近视、进行性近视和遗传近视等。其发病原因尚不确知。病理性近视的发生于遗传关系较大。后天环境对于近视眼的发病有重要作用。 二、高度近视的症状 1、视力下降。 2、近视发展速度快:不同于单纯性近视眼,有的高度近视眼即使到了成年后,近视还是继续发展,故也称为进行性近视。 3、眼球突出:高度近视眼多为轴性,眼球明显变长,前房较深,睫状肌萎缩,部分人眼球向外突出。 4、暗适应功能差:视网膜的色素上皮细胞发生病变,影响视细胞的光化学反应过程。 5、眼前黑影:高度近视眼会引起玻璃体变性、液化、玻璃体后脱离等。 三、高度近视的危害主要在于并发症 1、由于眼结构异常、营养障碍引起的玻璃体、脉络膜及视网膜变性。

2、由于眼轴延长、巩膜伸长、生物力学异常作用。 四、近视眼的表现 近视是眼睛看不清远物、却看清近物的症状。在屈光静止的前提下,远处的物体不能在视网膜汇聚,而在视网膜之前形成焦点,因而造成视觉变形,导致远方的物体模糊不清。常见的症状表现如下: 1、远视力下降,近视正常。近视眼最突出的症状是远视力降低,但近视力可正常。虽然,近视的度数愈高远视力愈差,但没有严格的比例。一般说,3.00d以上的近视眼,远视力不会超过0.1;2.00d者在0.2~0.3之间;1.00d者可达0.5,有时可能更好些。 2、视力疲劳。近视度数低的人常见的就是视力疲劳。系由于调节与集合的不协调所致。高度近视由于注视目标距眼过近,集合作用不能与之配合,故多采用单眼注视,反而不会引起视力疲劳。 3、眼位。由于近视眼视近时不需要调节,所以集合功能相对减弱,待到肌力平衡不能维持时,双眼视觉功能就被破坏,只靠一眼视物,另一只眼偏向外侧,成为暂时性交替性斜视。若偏斜眼的视功能极差,且发生偏斜较早,可使偏斜眼丧失固视能力,成为单眼外斜视。 4、眼球。低度、中度近视眼的眼球一般无变性改变。而高度近视,多属于轴性近视,眼球前后轴伸长,其伸长几乎限于后极部。天津眼科故常表现眼球较突出,前房较深,瞳孔大而反射较迟钝。由于不存在调节的刺激,睫状肌尤其是环状部分变为萎缩

近视眼的分类以及临床表现

一、近视眼的分类 1、按照近视的程度 ⑴3.00D以内者,称为轻度近视眼。 ⑵3.00D~6.00D者为中度近视眼。 ⑶6.00D以上者为高度近视眼,双称病理性近视。 2、按照屈光成分 ⑴轴性近视眼,是由于眼球前后轴过度发展所致。 ⑵弯曲度性近视眼,是由于角膜或晶体表面弯曲度过强所致。 ⑶屈光率性近视眼,是由屈光间质屈光率过高所引起。 3、假性近视眼,又称调节性近视眼。是由看远时调节未放松所致。它与屈光成分改变的真性近视眼有本质上的不同。 二、近视眼的临床表现 1、视力近视眼最突出的症状是远视力降低,但近视力可正常。虽然,近视的度数愈高远视力愈差,但没有严格的比例。一般说,3.00D以上的近视眼,远视力不会超过0.1; 2.00D者在0.2~0.3之间;1.00D者可达0.5,有时可能更好些,参见。 2、视力疲劳特别在低度者常见,但不如远视眼的的明显。系由于调节与集合的不协调所致。高度近视由于注视目标距眼过近,集合作用不能与之配合,故多采用单眼注视,反而不会引起视力疲劳。 3、眼位由于近视眼视近时不需要调节,所以集合功能相对减弱,待到本文转载自新葡京https://www.wendangku.net/doc/ba18089733.html, 原创文章肌力平衡不能维持时,双眼视觉功能就被破坏,只靠一眼视物,另一只眼偏向外侧,成为暂时性交替性斜视。若偏斜眼的视功能极差,且发生偏斜较早,可使偏斜眼丧失固视能力,成为单眼外斜视。 4、眼球高度近视眼,多属于轴性近视,眼球前后轴伸长,其伸长几乎限于后极部。故常表现眼球较突出,前房较深,瞳孔大而反射较迟钝。由于不存在调节的刺激,睫状肌尤其是环状部分变为萎缩状态,在极高度近视眼可使晶体完全不能支持虹膜,因而发生轻度虹膜震颤。 5、眼底低度近视眼眼底变化不明显,高度近视眼,因眼轴的过度伸长,可引起眼底的退行性改变。 ⑴豹纹状眼底:视网膜的血管离开视盘后即变细变直,同时由于脉络膜毛细血管伸长,可影响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的营养,以致浅层色素消失,而使脉络膜血管外露,形成似豹纹状的眼底。 ⑵近视弧形斑视盘周围的脉络膜在巩膜伸张力量的牵引下,从乳头颞侧脱开,使其后面的巩膜暴露,形成白色的弧形斑。如眼球后极部继续扩展延伸,则脉络膜的脱开逐步由乳头颞侧伸展至视盘四周,终于形成环状斑。此斑内可见不规则的色素和硬化的脉络膜血管。 ⑶黄斑部可发生形成不规则的、单独或融合的白色萎缩斑,有时可见出血。此外,在黄斑部附近偶见有变性病灶,表现为一个黑色环状区,较视盘略小,边界清楚,边缘可看到小的圆形出血,称为Foster-Fuchs斑。 ⑷巩膜后葡萄肿眼球后部的伸张,若局限于一小部分时,从切片中可以看到一个尖锐的突起,称为巩膜后葡萄肿。这种萎缩性病灶如发生在黄斑处,可合并中心视力的操作。 ⑸锯齿缘部囊样变性。

近视的分类

近视的分类 (一)轴性近视 由于眼轴变长,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在视网膜前聚焦,而且眼内的屈光成分基本正常。轴性近视是近视的主要类型,眼睛有一定的调节功能,如 果长期处于过度调节,睫状肌的功能就会下降从而引起集合功能下降,此 时眼外肌对眼球施加压力导致眼内压增高,眼球壁因受压而逐渐延伸,使 眼球的前后轴变长,逐渐就形成了轴性近视。 表1 不同程度近视患者眼轴长度的比较(只)[4] 近视程度眼轴长度≥24.50mm 眼轴长度<24.50mm 低度近视10 46 中高度近视36 18 低度近视组患者中眼轴长度≥24.50mm与眼轴长度<24.50mm的比例 为5:23,中高度近视组患者中眼轴长度≥24.50mm与眼轴长度<24.50mm 的比例为2:1。调查结果显示中高度近视患者的眼轴长度明显比低度近视 患者的眼轴长度偏长,也就是说近视屈光度越高眼轴越长。 (二)屈光性的近视

曲率性的近视是由于晶状体和角膜的前表面的曲率过强,平行光线进入 眼内提前在视网膜聚焦。 指数性的近视是由于屈光介质的屈光指数过高使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在视 网膜之前聚焦。 四、近视与双眼视功能 (一)近视与视疲劳 近视眼的患者常常会主诉头疼、眼睛疲劳的症状,这是由于近视眼在看近时不用或少用调节,但是仍然需要集合来维持双眼单视,因此调节与集合的功能不协调从而引起睫状肌的痉挛,眼睛事物就会感到视疲劳。近视容易合并外斜视。 (二)近视性的屈光参差 近视眼[5]中双眼屈光参差的现象比较多,而且大多数是复性近视性的 屈光参差,由于屈光参差在视网膜上成像的大小和像的清晰度不一样,对患 者的双眼视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对于视觉还没有发育成熟的儿童来说,近视 性的屈光参差可以导致弱视,这是我们验光师和医生需要特别注意的。

近视知识(附图解)

什么是近视眼 近视眼是指眼球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一般认为来自5m以外)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产生远距视物模糊。根据近视度数分类: 1.轻度近视:低于-3.00D; 2.中度近 视:-3.00D---6.00D; 3.高度近视:高于-6.00D。 病因: ①轴性近视:是指眼轴较长而眼的屈光力正常,这是最常见的一 种近视。常见为发育和遗传有关,不良的卫生习惯加速发展,如阅 读时灯光照明不合理,坐姿不端正,距书本及工作目标太近,以及 过度用眼等。 ②屈光性近视:是指眼轴正常但眼的屈光力增强。常见有a.角膜膨隆,圈袍角膜。B.晶状体异常,球悬晶体,晶体位置倾斜。C.睫状肌痉挛,引起晶体过度调节。 症状:①视远模糊,视近物清晰。②易疲劳。③部分病人可有外斜或外斜视。④眼底改变:轻度近视(—3.00D以下),其变化往往仅表现在视乳头呈近视性视乳头弧形斑。高度近视其变化豹纹状环视乳头脉络膜萎缩多呈白色,边缘不规则形成后巩膜葡萄肿,有时可见黄斑出血,随着出现Fuchs 斑,周边部视网膜可呈囊祥变性,玻璃体发生变化,有时产生视网膜裂洞引起视网膜脱离.⑤玻璃体混浊和液化,多出现在中度以上近视眼。⑥其它,有高度近视眼,因眼轴较长,眼球变大呈现眼球突出状态。

治疗:①轴性近视应验光配镜,配戴合适的凹球镜矫正,配镜原则是获得最好视力的最低度数的镜片。 ②因睫状肌痉挛引起的屈光性近视,应注意休息或药物治疗使调节放松。③对大于—8.000D以上高度近视,尤以初次配镜者,应适当减低度数,以避免不适感,并能适应近距离工作。 预防:①从小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阅读的姿势要正确,眼与阅读物相距30~35cm,不要歪着头、躺着、乘车走路看书。应有良好的照明,阅读物字迹清楚,不应在暗处或太阳光直接照射下看书,尽量避免长时间近距离阅读,工作和看电视,应每隔一小时休息10分钟以松弛调节功能。②建立眼的保健制度,定期作视力及眼部检查。③增强体质,注意营养,使眼部与全身均发育正常。对验光后确诊的真性近视,应戴合适的眼镜,而且要经常戴,以便保持良好的视力和正常调节集合功能。

近视眼相关知识

近视眼相关知识 【概述】 近视眼(myopia)也称短视眼,因为这种眼只能看近不能看远。这种眼在休息时,从无限远处来的平行光,经过眼的屈光系折光之后,在视网膜之集合成焦点,在视网膜上则结成不清楚的象。远视力明显降低,但近视力尚正常。 【治疗措施】 1.真性近视眼 ⑴镜片矫正在配镜之前,首先要通过检影难光弄清近视的真实度数。对于青少年配镜验光要在睫状肌麻痹下进行,以控制调节作用,排除假性近视。配镜的原则应采取同样可使近视眼的视力矫正到最佳视力的最低度镜片。一般低于6.00D的近视眼,要充分矫正并经常配戴;高度近视者,既要完全矫正以获得较好视力,但又往往不能耐受,因此,只好降低镜片度数(一般在1.00D~3.00D 之间),争取能够保持舒适和双眼视觉功能。 ⑵角膜接触眼镜配戴接触镜可以增加视野,有较佳的美容效果,又可使两眼屈光参差明显减少,使之维持双眼视觉功能。青少年近视者,不但可用接触镜增加视力,还可以压迫角膜防止近视继续发展。但一定要注意清洁卫生,按要求消毒保养和经常更换。 ⑶望远镜式眼镜极高度近视患者或有黄斑部病变,借望远镜式眼镜,常能读书或做近工作。这种眼镜的放大程度为1.8倍,因

此可以增强2%~3.5%的远视力,看近最多可增强5倍。由于视野过小,所以在行路时不能使用。 ⑷放射形角膜切开术本法首先由苏联学者kranov(1970年)试用。我国现已有多处报道。其法为在角膜中央3~5mm以外与角巩缘之间,作8~16条放射形切口,切口深度为0.36~0.50mm。角膜表面切开后,使角膜弧度变平,因而减少其近视度。一般认为,可矫正3.00D近视。由于本法远期效果尚难肯定,并且要严格选择确定适应证和禁忌证,且有手术并发症的可能。因此,尚难普遍推行。 ⑸巩膜缩短术本法为最常用的手术疗法,从高度近视眼效果可靠,并已普遍应用。 ⑹角膜磨消术本法为用特殊设计的仪器从角膜中央作板层切除术,取下的角膜片经低温处理后,在极精细的车床上磨削达到所需要的屈光度后再缝回原处,用以矫正高度近视眼,但手术极为复杂,且有一定危险,故难以推广。 2.假性近视的治疗假性近视是由于眼睛在看远时,仍保持着一定程度的调节状态。也就是说,这是眼在由看近转为看远时,眼调节放松迟缓的屈光状态,它随同看近的时间延长和调节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看远和调节放松的程度而减轻或消失。所以假性近视具有治(含休息)则消失,不治又可复发,各种方法可能都有一定效果,但所有效果都不能持久的特点。因此,在治疗时应根据下列原则择优选用。①对眼无害,即使长期应用对视觉发育亦无影响。

近视防控试题题库

近视防控知识竞赛 一、判断题 1.铅笔的长短不会影响近视眼的发生、发展。(×) 2.得了近视就应立即配眼镜。(×) 3.在公共泳池游泳后要及时点滴眼药水。(√) 4.沙眼一般不会传染。(×) 5.少儿近视眼只需在看物品不清楚时配戴眼镜即可。(×) 6.做眼保健操时要注意力度,以有酸痛感为好。(√) 7.看电视时室内要亮一盏小灯。(√) 8.培养正确的看书写字姿势是预防脊柱弯曲的有效措施之一。(√) 9.假性近视长时间得不到治疗恢复即会转变为真性近视。(√) 10.阳光下光线好、亮度高,所以应在阳光下看书写字。(×) 11.预防沙眼要注意不与别人合用毛巾、脸盆和洗脸水。(√) 12.留长指甲也会有利于沙眼的传染。(√) 13.风把灰尘、小虫子吹进眼睛应马上用手揉眼睛。(×) 14.真性近视就是指视力低于。(×) 15.用阿托品一类的睫状肌松弛剂可以长期增进视力。(×) 岁以下青少年第一次配镜需要散瞳验光。(√) 17.近视眼的发生与家庭、遗传有关。(√) 18.一般屈光在在以上的高度近视都是遣传性的。(×) 19.视力表检查视力时的顺序应为从上而下,从左到右。(√) 20.检查一眼视力时另一眼用眼罩遮蔽,以免影响被测眼视力。(√)

21.弱视患者眼部有器质性改变。(×) 22.沙眼衣原体常附着于患眼的分泌物中,会反复感染发作。(√) 23.教室前排边座学生与黑板远端形成的水平视角应不小于30度。(√) 24.沙眼是沙子落人眼睛里而引起的。(×) 25.教室采光照明条件要好,光线应从人左侧来。(√) 26.多食蔬菜、海产品、动物肝脏可以保护眼睛、预防近视。(√) 27.做眼保健操可以保护眼睛,故眼睛发炎时更应操练。(×) 28.视疲劳除表现为视力模糊外,还可以表现为头痛、恶心等。(√) 29.近视眼的患者眼轴一定比正常视力者长。(×) 30.因看不清物体,眼长时间进行调节,就易引起视疲劳。(√) 31.少儿用眼镜矫正近视时,就应该充分矫正,看得越清楚越好。(×) 32.近视眼看远处不清楚,远视眼看近处不清楚。(√) 33.同学们都得了沙眼,为节省药膏,大家可以共用一支。(×) 34.写字看书所坐的桌椅要高度适宜,纸张要纯白。(×) 35.近视眼都是生长发育期间因用眼不当所引起的。(×) 36.少儿阅读书籍上的文字、插图及符号等要清晰够大。(√) 37.少儿书籍的文字和纸张颜色要有鲜明的对比。(√) 38.小学一年级课本汉字高度至少为毫米,高中课本也不能低于毫米。(×) 39.对黑板的卫生要求主要是表面平坦无反光,写字清楚。(√) 40.表少年发生近视的原因可归为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和体质因素等诸

造成近视眼的各种原因分析

造成近视眼的各种原因分析 近视眼的人现在越来越多,有人说是压力,有人说是遗传……众说纷纭让许多人傻傻分不清真假。现在就请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中心姚靖教授为大家拨开云雾,让大家清晰的了解什么是近视。 一、发病原因 引起近视眼的原因,至今看法仍不统一,但归结起来不外于遗传和环境两大因素。人的视觉器官是适应外界光的不断变化而变异和进化的。现就遗传和环境对眼的影响分述如下。 1.遗传因素(hereditary factor) 根据群体调查,已证明各民族之间近视眼的发病率差别很大,亚洲人中以中国人和日本人多发近视。欧洲犹太人较英、德等国本地人的近视眼为多见。Stephoson于1919年调查伦敦儿童的眼屈光状态,犹太人儿童的近视眼比本地儿童者约多10倍。 (1)高度近视:胡诞宁等对61个家系调查发现:①双亲均有高度近视,子代12人均为高度近视(100%);②双亲之一有高度近视,子代又有人发病者(指示双亲中另一方为杂合子),在40个子女中23人高度近视(57.5%),与预期的发生率(50%)相比,P>0.05;③双亲表现正常,子代有人发病的25个家庭(指示双亲均为杂合子),在197个子女中68人发病,经用Winburg 和Lenz矫正法后,其发病率分别为21.3%和22.2%,与预期的25%相比,P>0.05。此三者均符合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规律,但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其表现程度减轻或外显不全。高度近视者,如与表现型正常者结婚,有18%~24%的机会是与杂合子者通婚,有可能生出高度近视的子女。因此,可较有把握地认为我国的高度近视为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 (2)单纯近视:即低、中度近视,系指屈光度在6.0D以下的近视或近视散光。一般无明显的眼底变化,矫正视力可以正常,是最常见的一种屈光不正。在双生子调查中发现,无论近视一致率还是屈光度差值,都是同卵间的相同程度大于异卵,统计学处理有显着性意义,并提示遗传因素在近视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根据本组相关系数计算,近视遗传度为61%。进行双生子测定,得出遗传指数为65%。眼轴、角膜曲率半径和前房深度的遗传指数分别为55.5%,49.1%,72.1%。有人在上海高中学生一级亲属调查计算遗传度为50.5%,即遗传和环境对近视的发生约各占一半。因此推论,单纯近视为多因子遗传。 综上所述,高度近视眼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一般近视眼为多因子遗传,既服从遗传规律,也有环境因素的参与。 2.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 factor) 某些环境因素可以增加眼部调节形成一定程度的屈光性近视眼,是否可使眼轴变长形成轴性近视,仍然存在疑问。Duke-Elder的眼科教科书中已有报道幼小动物养在笼中比野生者增加近视的例子。近年来国外和国内学者将幼小动物放在人工设计的特殊视觉环境中喂养,用以观察环境对眼球发育的影响,已取得一些成就。如Wiesel将猕猴的眼睑缝合,形成上下睑缘粘连,在眼前形成半透明的遮盖膜,在明亮处喂养。其中5号猴是单侧眼睑缝合18个月后,打开缝合,在睫状肌麻痹后做带状光检影和眼球摘除后测定其屈光度和眼球长度。结果表明缝合眼形成-1 3.5D的近视,眼的前后轴长亦增加20%。8号猴因已发育成熟,喂养17个月屈光度和眼轴均无变化。2号猴刚生后就将眼睑缝

攻略指南近视眼如何从800度降到100度

近视(尤其是高度近视),眼球会被眼周肌肉拉长(不是睫状肌拉长的,睫状肌只能纵向调节晶状体)。导致视远时,晶状体的屈光的焦点不能落在视网膜上。但通过练习,可以有意识地控制眼周肌肉压缩眼球(主要依据是可以让眼前有一段清晰地时间,也是实现可控的唯一方法)。在掌握技巧之后,逐步降低眼镜的度数,最后能将眼球压缩回正常的水平,近视就自愈了。 其实上面这一段,就是近视自愈的原理和整个过程。以下是更为详细节论述。 注意:本方法只适用于轴性近视中的单纯性近视。即眼睛屈光间质的屈折力正常,但眼轴的前后径延长,远处的光线入眼后成像于视网膜前所造成的近视,并且近视成因与遗传无关。格物篇 实际上就是技巧篇,写作格物篇更为形象些,大部分操作过程来自于我的经验,也算是一种例证吧,具体理论根据在后文会有列出。 第一阶段视觉恢复闪现 什么是视觉恢复的闪现 《完美的视力》(贝茨主办的杂志)1923年5月写到:

问:我正在按照你的方法纠正视力和散光,有的时候,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我的视力很好,但很快又变回老样子,这是怎么回事? 答: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视觉恢复的闪现”,这些良好视觉的闪现随着练习,会越来越频繁地出现,直至固化成习惯和稳定的恢复后视力。 可以看出,在贝茨及相关的视力恢复书籍中,这种视觉闪现只是在一个不起眼的章节里出现,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作为一个自愈视力的亲历者,我认为视觉恢复的闪现非常重要。相关理论在后文会做出详细的解释,这章只讨论相关技巧。 正确的视觉恢复的闪现技巧: 养成望远的习惯,这里指的望远是相对的:视近的情况下,即工作看书或者用电脑的时候,尽量保持在看清和看不清的临界状态,如果戴眼镜矫正视力比较好的话,就要靠在椅子上,然后找一个足够远的距离,距离所视清晰与模糊的临界为标准。外出的时候,在保证绝对安全的时候,适当望远,比如远处的山峰或者建筑。在室内的话,也尽量养成向窗外远眺的习惯。视远的环境以光线适中为宜。我一般上网和刷论坛的时候,都会把显示器屏幕调到比最暗高一格。远眺的话,尽量选择阴天,且不要在阳光非常刺眼的情况下远眺或者直视太阳,那样会加重眼睛的疲劳程度。当习惯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种视觉上的瞬间清晰现象会自然的出现。如果长时间找不到这种感觉也不要强求,现在还不到可以自由控制眼部肌肉压迫眼球的阶段,慢慢找感觉,不要过于急功近利。 望远需要说明的是,这个阶段不要摘眼镜。当然你熟练了以后,不戴眼镜也可以让眼前瞬间清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