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促进校长专业化发展,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促进校长专业化发展,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促进校长专业化发展,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促进校长专业化发展,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促进校长专业化发展,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解读《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的几点思考

【摘要】校长作为教育第一线的领军人物,对学校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专注教育,创造良好教育环境。解读《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的几点思考,促进校长专业化发展,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校长学校教育提升专业化发展

《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给了我们校长一把尺子,是校长专业发展的重要指南,也是校长队伍建设的基本准则,更是提高校长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保障。它的颁布实施,为校长专业化成长起到了“建章立制”的作用,对于促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义务教育学校校长队伍,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及对于校长的选拔、任用、培训、考核等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以校长的专业化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故对《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五大理念有以下几点思考:

1、培养出好校长需要好的制度环境

目前,全国31万所普通中小学的校长,带领着1000多万名专职教师,教育和影响着近2亿名中小学生。“如何使标准不是一纸空文,这才是今后工作的重点。”由于要实施的是一个专业标准,关键要依靠专业的组织,通过定期专业的评估来促进校长专业水平的提高;同时,必须积极推进校长选拔与评价机制改革,积极推进由教师、家长委员会和政府多方参与的校长遴选机制的建立。真正的好校长是不可能完全用死标准压出来的,只有每个学校的当事人参考校长专业标准,用他们的心去度量,才可能迅速有效提高校长的质量和水平。简言之,好校长的培养,不仅需要专业的标准评价,更需要好的制度环境。

2、“以德为先”理念

“以德为先”是道德使命,它要求校长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热爱教育事业和学校管理工作,履行职业道德规范,立德树人,为人师表,自尊自律,关爱师生,尊重师生人格。

“以德立教,专注教育。”我认为校长们在平时工作中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全面加强学校德育教育。近阶段,网络媒体上经常报道一些关于学校校长和教师的负面新闻,这对学校冲击很大。社会对师德的讨论也越来越多。学校应是圣洁的殿堂,是守护儿童的天使,校长的正气就是学校的风气。所以,校长要有正气才能带出良好的学校风气。校长在学校内民主或专制,科学或愚昧,创新或刻板,好学或迂腐,甚至做人做事的细节都会影响到全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3、“育人为本”理念

“育人为本”是办学宗旨。做为校长,我们要坚持育人为本的办学宗旨,把促进每个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遵循教育规律,注重教育内涵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生活条件好了,有些学生没有学习的动力,他们不知道学习的目标是什么,来学校只是为了混日子,而老师们也不懂得去引导,任其自生自灭。做为校长我们应该教育老师爱岗敬业,以敬业的态度投身教育事业。要让老师们知道当老师是一种职业,是职业就要有职业道德心,而不能把它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这就要求校长要率先垂范,以人为本,投身教育事业。

4、“引领发展”理念

“引领发展”是角色定位。现在流行这么一句话:“一个好校长可以成就一所好学校”。校长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带头人,担负着引领学校和教师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重任;这是其他教师不能替代的。校长要将发展作为学校工作的第一要务,要秉承先进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实施科学管理、民主管理,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5、“能力为重”理念

“能力为重”是实践导向。在《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中对校长提出了六项专业能力职责。一是规划学校发展,二是营造育人文化,三是领导课程教学,四是引领教师成长,五是优化内部管理,六是调适外部环境。科学化、专业化的办学是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长要面对的新课题。做为校长,我们要精通业务、多加学习,将教育管理理论与学校管理实践相结合,突出学校管理的实践能

力和创新能力,随时掌握学校的教学动态,熟悉老师们的教学情况。校长要注重文化引领,讲究管理的艺术,用各种方式引领教师在“苦中作乐”、“乐中求发展”,老师发展了,学生才有可能发展,才能引领学校科学化、专业化发展。

6、“终身学习”理念

“终身学习”是个人素养。人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才是财富。学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终身学习是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由之路。做为校长,我们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观。当今时代要求人们必须终身学习,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劳永逸地拥有足够的知识。校长们要用开放的心态办好学校,对学校的未来发展要有超前合理的规划设计,这样才能既走得快又走得稳。要能够把握国内外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趋势,学习借鉴优秀校长办学的成功经验,胸怀大量,要能够采纳老师们对学校发展提出的合理建议。只有这样才能办好学校,使学校科学化、专业化发展。

通过解读《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和个人的成长轨迹,使我明白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是校长专业发展的重要指南,是校长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校长专业化的重要保障,对于校长的选拔、任用、培训、考核以及校长队伍建设等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今后我还要继续加强对《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的再学习,再领会,努力当一名合格的校长。

【参考文献】

中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

依托发展学校 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依托发展学校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 教师成长与学校发展是有很大关系的,教师的成长能够促进学校发展,学校的发展又能带动教师的进步,而这一切,都是首先以教师的成长为抓手的,教师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教师发展学校是借助高等学校的教育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中校、教学研共同体,是对教师教育改革与基础教育发展在思想与实践上的新探索,是教育专业化、终身化和一体化的新途径。自2004年起,学校先后与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学院、山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合作建立了教师发展学校,几年来,我们在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书香溢校园——教师发展的源泉 我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思想资源,当前的教育现状呼唤传统道德的精神,中国特色的学校教育应该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为此,学校以博大精深的孔子教育思想作为引领,“实行x型、三个1工程”的实施策略。x型发展路线,即确立两条培训路线,一条线为自主读书,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另一线为开展文史通识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养;两条路线同时从一个起点出发,形成立体交叉,聚焦教师的发展。 首先从创建浓郁的读书氛围入手,将国学文化融入校园,各教师办公室里,悬挂的是孔子的精典话语,三楼古典文化长廊,展示的是古代十大名家生平、作品简介及孔子故事等内容,浓厚的文化氛围无声地启迪着师生的心田。凭借浓郁的特色文化,2007年4月,学校获得“全国十佳创新学校”殊荣,校长荣获“全国十佳卓越校长”称号。 读书要有一个合适的场所。2005年1月,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创建了教师阅览室,阅览室采用开放式样管理方式,征订了教育管理、教学设计、娱乐休闲等方面的128种报刊杂志,使教师的读书真正做到了精而深,广而博。学校重点提倡阅读经典名著,尤其重视阅读国学经典,要求教师做好“六读”:提高认识,重视读;制定计划,自觉读;研讨交流,展示读;开展研究,深入读;撰写体会,实践读;评价导向,激励读,以此促进教师在读书中学以致用,不断提升自我,2007

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复习专题 一、有关新闻材料 1、党的十八大指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2012年7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 3、2012年12月12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发展循环经济; 4、2013年新年伊始,大范围的雾霾突袭我国中东部地区,盘踞不去,造成了大范围的严重污染。全国多个地区能见度不足200米,而最为严重的北京,10米之内看不见车灯,PM2.5指标一度逼近1000。 5、2012年1月17日,习近平就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作出重要批示,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遥相呼应、一脉相承,把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贯彻在实际工作和日常生活中,落实到具体行动上。 6、2013年1月,北京市一家民间公益组织推行了“光盘”行动。该活动的主题是:人们在饭店就餐打包剩饭。“光盘”行动,形成人人节约粮食的好风气。 7、2013年4月2日,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等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 8、2013年3月23日,上海市政府正式宣布加入2013年“地球一小时”活动,并启动“城市生活乐享低碳”2013年上海市民低碳行动

系列活动。这是上海连续第五年参加“地球一小时”活动。该活动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 9、2012年12月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八次缔约方会议和《京都议定书》第八次缔约方会议在卡塔尔举行。 二、与教材相联系的知识点∶ 1、建设更加全面的小康,就要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要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重要位置,使经济建设和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 3、资源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因为,资源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我国人均占有量资源量偏少这一状况,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而加剧,因此,我国必须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 4、环境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重大问题; 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含义以及如何建设) 6、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需要每个人的实际行动,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7、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有利于落实到创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形成勤俭节约光荣、铺张浪费可耻的社会风气。

中小学校长或将不再有行政级别

中小学校长或将不再有行政级别 12月24日,教育部公布《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2013年1月11日。《标准》明确要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选拔任用制,推行校长职级制。如今山东只有潍坊市试行了校长职级制改革,即校长不再有行政级别,工资按职级发。记者从济南市教育局了解到,目前济南尚未推行此政策。 标准出台,难在如何落实 今年2月份,教育部出台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教师要专业化,校长更应该如此。在世界各国促进校长专业化发展的诸多实践中,制订校长专业标准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就《标准》答记者问时介绍,《标准》首次明确了6项基本职责,即“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 此外,在《标准》实施建议中,教育部规定要“严格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任职资格标准,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选拔任用制度,推行校长职级制。”据悉,《标准》适用于全日制义务教育学校的正、副校长。“其实以前这些对校长的标准都有相关规定,但没有像现在这样明确,标准出台后,最大的难题还是怎么落实。”济南一中学副校长坦言,现在有些人当校长就是为当官,校长职级制推行会让校长淡化官本位思想,真正回归到教育本身。 潍坊2004年就摘了校长“官帽” “校长职级制”是近年来教育改革的热词,也是推行校长去行政化的一项力举。其实,校长有“官位”由来已久。1985年,国家在对机关事业单位实行工资制度改革中,提出了中小学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工资待遇与行政级别挂靠,即市重点中学、区县重点中学、初级中学和中心小学(完小)的校长分别挂靠行政机关的正处级、副处级、科级和副科级。目前全国中小学基本上都是先确定学校行政级别,然后中小学校长职务级别与学校行政级别挂钩,套用机关行政级别,并享受相应干部级别待遇。 2004年,潍坊市推出校长职级制改革,率先摘掉中小学校长头上的“官帽”,该市所有全日制中小学一律取消行政级别,全部由县市区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归口管理,实现了“事权”和“干部人事权”的统一,同时还将对校长评定职级。从此之后,校长不用再奔波于跟教育无关的各个会议,而有充足时间进入课堂听课。而在校长职级制推行的第4年,也就是2008年,潍坊市教育局专门作过统计,全市中学校长听课人均达到156节,听课最多的校长多达298节。 济南市目前尚未推行

为学校可持续发展而努力

为学校可持续发展而努力 ——XX中心小学迎接教育局主题调研之汇报 一、学校基本情况 1、学校规模及生源构成情况(面积小学生多) 我校座落在红XX军组建地XX镇--村,占地面积9100平方米,建筑面积2703平方米,服务9个行政村及镇直街道,约10000人口。目前在校生含学前班共808人,其中正规班623人,学前班185人。共18个教学班,其中一至六年级14个班,学前4个班。这些学生大都是服务范围内的学生,随着XX集镇建设的发展,人口相对集中在镇街道,我校的生源将会越来越充足。 2、教师队伍情况(呈“三化”格局) 我校现有教职工X人,其中在编在岗教师X人。从年龄结构上看,老龄化比较严重,50岁以上有X人,占50%,55岁以上有6人,占20%,30岁以下的教师6人仅占20%;从学历层次上看,可算标准化,大学本科学历6人占20%,专科学历7人,中师学历15人,基本达到国家原定标准;从任教学科上看比较单一化,绝大部分是语数老师,只有英语一科专职教师,体音美教师都是由语数教师兼任。 3、学校特色及教育质量(体现“四个化”) 我校的特色可用“四个化”来概括: 校园精致化。我校校园小巧、精致、紧凑,初步达到了绿化、美化、亮化的标准,浓缩的是精华,置身其中给人以清新舒服的感觉。 氛围文气化。我校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民族美德的传播。具体体

现在对国学经典的弘扬。校园西头的文化长廊,教学楼道及室内的古诗词牌匾,都在说话,都在呼唤,学生目之所及倍受教益。 管理人性化。我校在对师生的管理上体现在“两个本”上,即办学师为本,育人生为本。对教师用情,情感管理;对学生给爱,爱护每一个学生。关心师生生活,关注师生疾苦,想师生之所想,急师生之所急。我校目前呈现一派和谐共处、友好共存、阳光进取的大好局面。 教育教学优质化。我校近年来教学质量不断上升,二0-年全县四年级抽考,进入全县前三名;二0--年六年级抽考跻身前三名。全镇调考位居前列,各项竞赛比赛都取得好成绩。二0--年我校学生陈XX同学参加全省农村小学英语口语比赛荣获第七名。近五年来,我校三次被教育局评为“先进单位”。 目前,我校尚存两大困难两大问题: 困难一,校园场地窄小,房屋严重不足,特别是缺学生生活用房和教学辅助用房。 困难二,教师的老龄化及工资低待遇带来的职业倦怠,加之体育美专职教师的缺乏给学校的发展套上绊脚绳。 问题一,大量的留守儿童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加上读书无用思潮泛起,给学校教育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学校成了独木船,前进缓慢还危机四伏。 问题二,学校根基不牢,软实力不足,办学深度不够,办学品位不高,没有形成有影响力的特色。 解决的思路:一个争取两个努力。 争取教育局领导的再关怀,解决硬件不足,补充专职教师。努力创

校园内的可持续发展

校园内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大学》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中国由来已久,从汉初的休养生息,到明末朱熹的“取之有时,用之有节”,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一直是重要的指导性思想之一。建国以来的高速发展或多或少地违背了发展的客观规律,使得人们在现代突变的环境状况中意识到可持续思想的重要性。 同济大学校长裴钢25日称,同济大学正着力建设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大学。什么是“可持续发展”的大学,怎样付诸行动?裴钢解释说,所谓建设“可持续发展”大学,就是要在“绿色校园”的基础上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实现可持续性校园的发展理念。“要实现校园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将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人才培养相融合。”【1】可持续发展最初于1972年提出,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早期认为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随着发展问题的进一步暴露以及认识的加深,人们对可持续发展认识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经济的发展(更不是经济增长的意思),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四大支柱是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只有四个方面协调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基地,作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前线,有很多的优势:首先大学为社会源源不断的输送人才,学生处于思维敏锐的青年阶段,学校采取的可持续发展措施很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使得学生在学习的阶段贯彻养成可持续的思维模式,这一点在后期社会时间的环节有奠基的作用;同时,大学学生的迭代使得可持续发展的思维方式更加显而易见,学生在大一的时候刚入学时接触到前几届学长留下的书本会自然而然的呢想到可持续,而即将升学的学生也会明白自己这么做的双重含意,作为学校方面,在各个专业领域中,可持续发展的精神也可以渗透进去,从科学、社会学、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可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教案

待中国作为一个一次性筷子出口大国这件事? 引导学生思考这一流程图:一次性筷子大量使用——生产商为了牟取利益大量生产——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危机人类自身的生存。在此基础上结合教材所设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并交流自己的看法。 (2)结合课文重点内容提出问题:我国的资源状况是什么?引导学生总结。 小结:通过活动导入,结合课文中“相关连接”和“名人名言”引导学生认识到我国面临的严峻的自然资源形势及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树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真正认识到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联系前面学过的人口问题,环境问题和今天学习的资源问题,引导学生懂得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 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板书) 学习目标2 活动二:牧场的发展方案 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引导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活动三:引导学生探究课文活动二,引导学生在探讨其三个观点的基础上,设计一条宣传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的公益广告。 看投影,师生共同赏析几条好的广告语:“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大地需要绿色,人类心灵需要绿色”通过欣赏对比帮助学生了解公益广告的一些基本特点,鼓励学生从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进行思考,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广告语设计完成后,分别在可堂上进行交流、评比,评出优秀作品贴在教室的选出栏中。 2. 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结合课文的“相关链接”,引导学生总结: 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3.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1)引导学生在面对人口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国情,我们在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实施什么战略? (2)看投影,如何更好的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4.活动四:以矿产资源为例,让学生认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要性,提出问题: a如果旧的矿产资源已经消耗完毕,新的能源又没有及时被发现或发明出来,人类会面临怎样的境遇。 b如果自己国家没有了资源,单纯依靠国际市场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c如果资源在我们这一代手中用完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怎么办? 引导学生讨论回答。使学生达成共识:即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小结:重点从我国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这一国情出发,讲述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真正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的发展道路。 活动与探究(看投影) 课本P58生态农业循环图:围绕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现状,展开讨论: 1.你认为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是什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加快我国经济发展。) 2.发展循环经济体现了我国正在实施的什么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5学习目标3 为了更好的发掌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国家和个人应该怎么做?国家:①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实行计划生育,严格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使人口增长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生态环境相协调。②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人口、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 个人:①树立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意识。②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如不使用一次性筷子,节约水电,垃圾分类等。③积极与一切破坏可持续发展的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这份年度报告以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为主题,集中讨论在现阶段中国城市发展的战略背景、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和战略设计;对于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和落实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大力推进城市反哺农村、工业支援农业、缓解城乡差别、实现社会公平、完成城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系统的研究成果。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 究要点一、城际之间、城乡之间是一个区域系统在一个地域中,平面上的空间充填是一个有序的体系。人为的分割,虽然有利于行政管理,但却与真实的系统行为运行有很大的背离,既不符合几何原则,也不符合生产原则。因此,大、中、小城市之间的城际关系,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城乡关系,必须如实地看作是一种结构有序、功能互补、具有统一基础的复杂系统。从地理结构看,城际之间与城乡之间应当符合空间充填原理,它们在宏观 上是可辨识的,在微观上是随机的,实际上可以把大、中、小城市看作是立足于乡村平面上的、具有等级特点的一组空间充填物,共同构成一个区域综合体,并相应地发挥各自的功能。从社会结构看,城际之间与城乡之间符合社会分布原理,它们在本质上是由于社 会分工的不同和创造能力的差异,产生了在获取财富、分配财富、消费财富上的差异,但最终它们必须服从一个临界阈值,即作为区域内社会成员的每一个人,都至少应当获得作为体面生活标志的最低门槛,满足基本人权所赋予的“机会平等”。从产业结构看,城 际之间与城乡之间符合产业升级原理,它们在产业链形成与产业集群形成上,既有外在的联系与制约,又有内在的联系与制约。农村作为第一产业的集中地,提供了生存支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育功能。城市作为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集中地,提供了产品、服务及相应供需支持系统,从区域的整体上是互补的和不可分的,因此,不应单以“结果平等”的眼光去对待。从智力结构看,城际之间和城乡之间符合人口流动原理,乡村提供了人力 资源的丰厚土壤,不同等级的城市对于人才的吸纳和创造“生态位”的条件差异,表现出宏观可识别的吸附特征。由以上的阐述,可以发现只有把城市融入到区域的整个体系之中,并且始终把农村作为区域的基底平面,才能对于城市的发展和城乡统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二、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两大转折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经验指出,必须慎重把握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的两大基本转折。第一个转折,是在财富分布空间相对平衡的 区域内,形成大小不等的点状分布(亦可视为区域增长极),随之发生了急剧的人口集聚能力、经济密度集聚能力、二三产业集聚能力和资本集聚能力的中心。这一个转折,表现在城市开发度急剧增强,工业化利用土地的规模急剧增强,固定资产投资的集中度急剧增强,科技含量和创新步伐等的急剧增强。这类急剧增强的结果,就在地理区域的空间平面上,形成了大、中、小城市等级布局的空间充填,使得广大农村与城市之间在财富创造、生活质量、社会保障等方面差距扩大,二元结构系数加大,形成了以农村支持城市、农业支持工业的基本格局,在力度和流向上“以农补工”占据主导地位。第二个转折,是在财富 分布空间已经相当不一个重大标志,其增长过程与财富积累呈非线形的对应关系。中国 从建国开始的发展战略中就有“积极推进工业化,相对抑制城市化”的主导思想,加上长期“恐城症”的制约,中国城市化50年的变迁,一直都在寻找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道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速度达到同期世界城市化进程速度的两倍,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城市化程度仍然十分落后。根据世界银行统计,在2002年世界高收入国家城市化率平均为75%,中等收入国家为62%,低收入国家为30%,而中国城市化率尚未达到40%。至2000年底,中国城市化率比世界平均低12个百分点,比世界发达国家平均低40个百分点。虽然从1949年全国建市67个增长至目前的600多个,但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的说课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教法设计,四、学法指导,五、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包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三部分。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教版教材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三框题。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已是世界性的问题,也是当今社会注重的热点。学生通过前面学习,已经了解了我国的人口、环境的相关知识,理解了我国社会面临严峻的人口和环境形势。在此基础上,本框题将使学生了解掌握我国资源的现状及特点,能准确理解到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协助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并付诸行动。为下一框《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本框题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包括: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我国资源的现状、特点及其严峻性;通过对具体材料的分析,理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解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理解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水平目标:让学生参与活动,协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培养用实际行动保护水平目标环境、关爱自然的水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珍惜资源,协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保护环境的情感。 3、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及其要求。 当前,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这不但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而且对子孙后代的生存也将构成威胁。所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及其要求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 本框题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他们对我国面临的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理解不足,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解不深刻,在生活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浪费资源、破坏环境。 三、教法设计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依据新课程标准,我将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直观演示法:使用图片、录像等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欲望。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水平。

中国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

中国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 (一)前言 我国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建设优秀的中小学校长队伍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党和政府的教育方针政策,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和学校管理水平的关键。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中小学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要求:“在普通中小学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全面推行校长聘任制和校长负责制,建立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择优聘任的校长选拔任用机制,健全校长考核、培训、激励、监督、流动等相关制度。”因此,制定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已成为改革与完善我国中小学管理制度,实现教育家办学理想的客观要求。校长专业标准可以为校长的遴选、培训、评价和绩效管理等标准的制定提供基本依据,有助于校长的专业发展,并使政府、教职工、学生及其家长和社会明确校长的角色期待,从而更有效地参与和监督学校管理。 中小学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是学校的领导者、教育者和管理者,对外代表学校。校长的基本职责是在上级党组织和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或(民办学校)学校董事会的领导下,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行政工作全面负责,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校长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有效的领导、教育和管理,以

学生发展为本,保证学校的所有工作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确保教育质量,具体包括:校长有责任领导学校教职工,对学校发展进行内外部环境分析,确立学校的办学理念,构建学校的愿景和目标,制定学校的发展战略,规划学校的未来,培育有特色的学校组织文化;领导和管理学校的课程、教学和德育工作,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为学生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运用合适的方法和技术对学校的人员、财务、时间、信息等进行全面管理,建立与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提升学校的组织效能;通过建立和维持与学生家长、其他学校、社区及机构等的广泛联系,为学校的发展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发挥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保证教职工代表大会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二)原则与构建 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的制定遵循了以下基本原则:以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党和政府的教育方针政策为指导;同校长基本职责的要求相衔接;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确立校长专业发展目标;为校长遴选、培训、评选和绩效管理等提供专业衡量的框架。 校长专业标准的构建应该以校长的核心目标为统领,以校长的基本职责为依据、充分反映校长职业角色必须具备的基本专业素养,包括个人素养和职业素养。

学校如何才能创新驱动,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校如何才能创新驱动,促进可持续发展当今的国际形势对于 培养和造就我国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同样给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新的使命。面对困难和挑战,基础教育要保持健康稳步的发展势头,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将可持续发展思想渗透到中小学学校的办学思想、队伍建设、学校管理等方面。中小学校可持续发展有助于适应教育的发展变化,有助于学校自主管理的形成,有利于校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以及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谁先认识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谁先构建并实施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策略,谁就能使学校健康持续快速地发展。 我们正面对着一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未来的一切挑战和压力将集中在人的发展这一主要的和决定性的因素上。21 世纪的国际竞争将主要表现为教育竞争、人才竞争。教育将从社会边缘走向社会大舞台的中心。这种形势对于培养和造就我国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同样给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新的使命。处于这样的时代,基础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使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随着学校办学体制的多元化和学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学校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学校如何才能创新驱动,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各学校都在积极探索发展之道。 、学校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教育模式制约学生可持续发展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原因很多,除了与教师的教育方法有关外,还存在着以下问

题: 一是学生对所学专业无兴趣。在我国,可谓是“一考定终身” ,学生在高考填志愿时往往对大学专业一无所知,因此所选专业常常不是自己感兴 趣的专业,等进了大学,学习过一定时间,对专业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之后,却又由于我国现行高校管理制度的限制,无法转专业,改学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虽然现在我国有些高校已对此进行了一些改革,如辅修专业、跨专业学习甚至允许一部分学生转专业等,但数量也是极为有限的。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无兴趣,专业选择度不高,不愿学习,影响其可持续发展。二是课程设置不尽合理。我国在大中专教育阶段就过早实行了所谓的“专业教育”。这种“专业教育”变相演变为一种急功近利的“就业教育”。三是评价指标单一。考试仍然是教师考察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武器”,分数仍然是学生的“命根儿” 。四是学校管理和课程内容缺乏个性和弹性,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国传统的教学管理过于模式化,缺乏适应性。这千篇一律的模式似乎是面向全体学生,实际却事与愿违,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二)教育与实际相脱节不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传承知识、培养人才、造福于社会。学校专业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社会中各行业提供人力资源,整个专业教学课程设置应该与社会实际相结合,以 适应市场的需求,而不会造成人才的隐性 失业。受教育者不仅要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和其他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还要学习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必要的专业实际可操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缩短工作实习时间和减少就业压力,提高整个社会的工作效率和节约社会资源,从实际当中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但在当前学校教学中,课程设置与实际脱离甚远,注重的理论成分(甚至是重复过滥的理论),缺乏专业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另一方面是课本过时导致了知识的滞后,学生掌握不了最新的前沿专业知识。这些都不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特性学校可持续发展是指学校内各主要方面和要素有

试论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

论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 摘要:“可持续发展”亦称“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关于自然、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理论和战略。最早出现于1980年国际自然保护同盟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中国政府编制了《中国21世纪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白皮书》,首次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的战略。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可持续发展是以保护自然资源环境为基础,以激励经济发展为条件,以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发展理论和战略。它是一种新的发展观、道德观和文明观。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战略措施基本国策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以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重要条件的,其目的是使经济发展同人口增长、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适应,实现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相互协调中推动经济建设发展,并在发展的进程中带动人口、资源、问题的解决。把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结合起来,统筹安排,综合协调,便成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为:(1)突出发展的主题,发展与经济增长有根本区别,发展是集社会、科技、文化、环境等多项因素于一体的完整现象,是人类共同的和普遍的权利,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享有平等的不容剥夺的发展权利;(2)发展的可持续性,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3)人与人关系的公平性,当代人在发展与消费时应努力做到使后代人有同样的发展机会,同一代人中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应当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4)人与自然的协调共生,人类必须建立新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学会尊重自然、师法自然、保护自然,与之和谐相处。 中共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把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以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指出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从忽略环境保护受到自然界惩罚,到最终选择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文明进化的一次历史性重大转折。 二.邓小平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1.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人口问题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兴衰成败,关系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对计划生育极为关注,并逐步从人口、环境、资源和发展相互关系的高度,来认识控制人口的重要性。邓小平指出:"人多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在生产还不够发展的条件下,吃饭、教育和就业就都成为严重的问题。"他在谈我国现代化建设战略时反复讲到,人多是我国最大的难题,"人口问题是个战略问题,要很好控制"。 2.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自然资源相对短缺,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合理利用资源,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我们地大物博,这是我们的优越条件。但有很多资源还没有勘探清楚,没有开采和使用,所以还不是现实的生产资源,土地面积大,但耕地很少。

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剑门关高中校本研修实施情况 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的提高。学校为了更有实质性的进行校本研修工作,立足教研,聚焦课堂,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益,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对校本研修进行了改革,用课堂实践来提升教学。我校本研修工作总体思路是:以教师岗位大练兵为主线,以“构建有效课堂,提升实践能力”为主题。根据《关于深入推进中小学校本研训工作的通知》、《中小学校本研训指南》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次校本研训实施方案。 一、现状总结: 在各位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一方面我校已经基本形成了以教研组为中心的集体研训体系以及个人自主发展为基础的自我专业发展体系,在学科教研中语文组以省级资源开发课题为载体基本上形成了具有一定水准的研修模式,但是,各个教研组的集体研训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部分研修组还存在许多低效甚至是无效的研修;另一方面,我们许多个人教师能够通过专业阅读、自我反思、博客撰写、交流学习、参与专业竞赛等形式自主的发展自己,同时也存在着非常大的发展不均衡问题。教师的自我发展动力和自觉性有待提升。 二、研训目标: 本学期着眼我校的长期教师发展规划,主要围绕以下目标展开我校的校本研训 1.提高教师自我发展的主动性 这是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和根基,只有每位教师具有了自我发展的自觉性,才能够为教师间的高层次的交流与分享提供保障,也只有在教师的交流与共享形成了一定的文化制度,教师的发展才能够步入快车道。 2.构建教师间合作交流,资源共享的共同发展体系,形成一种内在的文化机制。只有建立了一套高水平的教师间的合作交流体系,才能快速提升教师的个人素养,推动并相互影响教师走向新的高度。

对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对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郭元镇郭元初级中学沙春华 作为人类对社会漫长发展历程的一种深刻反思,作为人类对自身发展条件提出的新的展望观,“可持续发展”这一推动社会继续发展的重要理论将不可避免地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必将对教育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它一方面要求教育充分发挥其在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基础作用;另一方面则要求教育变革自身原有的生产方式,注重教育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拟从教育自身发展的角度对学校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坚持正确科学的教育理叙是确保学校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观念问题是一切行动的纲领,更新观念是一切教育改革的首要工作。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的教育行为是盲目的、低效的。看看教育的现实,我们一些学校的工作不可谓不卖力,但办学水平却总是在低谷徘徊,即使偶或成功,也是昙花一现。究其原因大多是教育群体在教育理念上出了问题,导致教育行为的偏差或出现追求短期效益的倾向。而反观一些在社会上久负盛名的学校,其成功没有一个不是在正确、先进的教育理念的强大推动下促成的,洋思初中的成功,平潮中学、白蒲中学的崛起,通中、如中等校的长盛不衰无不昭示着坚持正确科学的教育理念是学校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那么,如何形成正确教育理念并使之最终成为教育群体的自觉行为呢?(1)领导集体尤其是校长要致力于先进科学教育理念的宣传、倡导、身体力行,明诏大呼与无言之教有机结合,以最大限度地辐射、影响教育群体的思想。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要有强烈的教育、引导教师群体认同先进、科学教育理念的意识。要充分利用一切宣传阵地和宣传机会,利用多种传播形式宣传先进教育理念,使全校上下人人熟知。可采用的方式有:其一,同一性教育的方式。领导集体要形成共识,坚持用同一个“声音??说话,在不同的场合或同一场合,传递同一种教育理念的信患。其二,根据分工不同对教职工分门别粪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思想的教育与管理。其三,发挥骨干的作用。通过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等骨干力量上下沟通,带动教职工认同并实践先进教育理念。(2)努力营造一种凝聚型的“信任文化环境??,以期使全体教育成员形成共识,成为一个具有共同价值观念的真正的“组织体??。达成此目标的基本方法有二。第一是展开对话,学校管理者除了要

(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时代最全版

(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时 代

可持续发展时代 ——论宇宙和人类社会中组织及规律的 可持续发展条件及对未来的预测 徐朝 《易经》:"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黄帝阴符经》:"天人合发,万变定基。" 中国在《二十壹世纪白皮书》中提出了中国二十壹世纪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在发达国家的带动下,世界各国也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和实践。在人们的心目中,可持续发展似乎就是环境保护、控制人口等等。可持续发展真的就是这样简单吗?可持续发展究竟要把人类带向何方? 笔者在这篇文章里提出了宇宙中自组织及其运动规律的可持续发展条件,且援引人类社会中组织和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条件,在俩者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认为人类即将进入壹个有史以来最辉煌的时代——可持续发展时代。 壹、宇宙 由热力学第二定律我们得知,虽然能量是守恒的,但所有的能量转化都是不可逆的,都会产生作为热量而出现的不可逆的能量耗散。比如机器作功,人体运动等,都会产生热量,而这些热量不可能完全回收再转化回机械能或化学能。针对此性质,热力学第二定律引入了壹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熵。

熵是这样壹个量,它在物体作功有耗散,即有热量散失的情况下不停地增长,当所有进壹步作功的潜力都已耗尽,它就达到了极大值。按照热力学第二定律,在壹个孤立系统中自然发生的任何过程,都壹定伴随着系统熵的增加。当熵达到它的极大值时,这时系统处于它最无序的状态,系统已耗尽了它所有发生变化的能力——它已达到了热力学平衡。 举个例子,壹杯咖啡里加入牛奶,搅拌壹下,咖啡杯里会出现无数复杂的咖啡色、白色相间的花纹旋转着。最终,由于搅拌咖啡的机械能壹方面作功,壹方面摩擦转化为热能耗散掉,咖啡杯中的液体运动逐渐停下来,成为平静的淡咖啡色的浑沌的液体——达到了热力学平衡。 我们身处的宇宙也是如此。宇宙中的能量在作功过程中不断转化为热,最终宇宙中将没有可供作功的能力,宇宙就达到了被称作“热寂”的死亡状态,宇宙中的壹切运动都停止了。宇宙的热寂是宇宙无法避免的,最终将达到的状态。 系统熵随着时间流逝只会增大不会减小。这里引入熵速度这个概念,熵速度即系统熵增大的速度,是单位时间系统的熵量。很明显,某系统的熵速度越大,该系统就会越快进入热力学平衡。如果宇宙的熵速度极大,宇宙刚刚诞生,就会在瞬间消耗掉所有的作功的能力,能量都转化为废热,达到热寂,人类也就不会出现了。 那么,熵速度和什么有关呢? 举俩个例子就能够说明熵速度是如何被影响的。人类采集石油,燃烧供动力使用。石油的化学能转化成机械能作功,其中壹部分转化成热能耗散掉了。这些热能耗散从整个宇宙来见虽是微不足道的,但却使宇宙的熵速度增大。树木吸收太阳的光能,把它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使光能不致变成无用的热能耗散掉(例如太阳光照在沙漠上),使宇宙的熵速度减

提升校长管理能力,促进校长专业化发展

提升校长管理能力,促进校长专业化发展 ——全区中小学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培训班综述 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培训班于4月22日至4月28日在大兴安岭教师进修学院开班,来自全区各地73名中小学校正职校长、园长参加了培训。这次培训是我区“十一五”期间首期培训班,是贯彻落实“十一五”期间教育行政干部培训规划,全面提升全区中小学校长的管理能力,扎实推进我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在行署教育局的高度重视下,地区教师进修学院的认真组织下,以及全体学员的共同努力下,培训班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收到了良好效果。 一、基本做法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培训工作。 这次培训班得到了教育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悉心指导。教育局与教师进修学院共同研究培训方案,并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培训课程设臵与安排、教师的聘请等问题。我们精心组织,认真规划,做了多方面准备工作。在调研校长培训需求的基础上,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一系列培训规章制度和学员考核评价制度。为了增强学员学习的自觉性,我们印制学员研修日志,要求学员每学一专题都要进行总结反思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为了保证学员的自我研修活动顺利进行,我们还为

学员选购了一批学校管理方面的书籍。培训班开班之时,教育局局长王晓霞同志出席了开班式并做了重要讲话。行署教育局和学院领导亲自为培训班授课,刘福副局长做了《学校管理与校长能力建设》讲座,肖银顺院长做了《校园文化管理与学习型学校建设》讲座,焦德文副院长做了《义务教育法解读》讲座。 (二)立足需要,创新设计培训内容。 学院非常重视中小学、幼儿园(园)长培训工作,多次组织有关人员召开各种类型会议,更新培训观念,就中小学校长、园长的知识结构、培训需求、培训方式、培训内容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取得共识,一致认为,十一五期间校长培训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心,以切实提升学校管理能力为重点,而能力的提升是一个过程。为此,校长培训班采取集中培训和自我研修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培训开设必修课,培训返校之后还要进行自我研修。必修课突出这样几个方面:第一,突出校长职业修养类的课程。校长修养既包括品德、人格修养,也包括政治理论素养,这是立身治校的基本保障和前提。这方面开设了党风廉政建设、学校管理与校长能力建设、教育政策法规等专题;第二,关注学校管理问题。开设了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校园文化管理与学习型学校建设、发展性评价等系列专题讲座;第三,关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校管理新策略;围绕校本管理安排了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校本课程开发与课程领导等专题。

加强学校管理制度建设-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加强学校管理制度建设,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重庆市巫山大昌中学校戴直楷 学校规章制度是学校各项工作全面落实的基本保障。对全校各部门与师生起着约束、规范、激励和引导作用,既能促进教师不断自主学习,提升业务,又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不自觉的成为了学校的一种深层次的校园文化。加强学校管理制度建设,能够有效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所谓学校管理制度是调节和控制学校各部门与师生员工行为的的统一准则,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管理部门管理的权限和职能不同,所以,学校管理制度又是一个多种类、多层次、多职能的完整的约束、规范、激励和引导体系。如何加强学校管理制度建设呢? 一、深刻领悟学校教育内涵,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明确学校制度建设目的意义。 学校教育的真正内涵,就是价值引导和自主建构的统一。从学生的成长过程来说,是精神的唤醒、潜能的激发、内心的明朗、主体性的弘扬和个性的彰显。从师生共同活动的角度来说,是经验的共享、世界的融合和灵魂的感召。教育源于生活,教育不光是要培养一个人的生活技能,增加其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安顿其灵魂,并使其灵魂变得高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教育要着力培养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人。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问题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关涉教育的方向和本质;怎么培养人的问题关系到教育的途径和方式方法。 加强学校制度建设是学校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依法办学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提高教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必由之路,是教育事业适应新发展、面向新世纪的必然要求。加强学校管理制度建设,能够约束、规范、激励和引导学校及师生的行为和发展方向,推进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 二、转变观念,创新学校管理体制,确保学校制度建设的实效性。 学校管理制度就是学校的办学法规,也是学校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基本保障。建章立制的目的一是服务,二是规范,三是最大限度的挖掘教育的潜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四是优化教育资源,使学校健康、全面、和谐、稳步快速发展。学校在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时,务必遵循相应教育教学原则,创新学校管理体制,彰显学校管理特色。 (一)明确新时期学校管理制度的内涵,确定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的流程与措施。

校长专业化成长,关键提升核心素养

校长专业化成长,关键提升核心素养 摘要本文结合当前我国教育发展和校长专业化成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阐明当前背景下我国普通中小学校长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即目标管理素养,要求校长对“培养什么人”有準确的定位;综合管理素养,要求校长推动学校发展方式的整体性变革;现代管理素养,要求校长进行科学管理、民主管理和依法管理。促使校长的核心素养从专业化成长中凸显出来,便于校长抓住重点,自我认知、自主发展,以促进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 关键词校长提升核心素养专业化成长 核心素养是指人借助教育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素养与能力,是支撑“有文化教养的健全公民”形象的心智修炼或精神支柱。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校长的办学思想决定了学校的办学方向,校长的能力素质决定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因此,作为校长,必须找准角色定位、明确责任担当、提高自身核心素养、专业化成长,才能肩负起促进学校发展、引领师生成长的历史重任。 1明确校长职业定位 核心素养是作为客体侧面的教育内容与作为主体侧面的学习者关键能力的统一体而表现出来的。因此,核心素养不是先天遗传,而是经过后天教育习得的。

1.1管理者在其位必谋其政 教育者在新课改背景下,校长应该做一个教育者,应该进课堂,“常听课,会评课”,上课有钢性,听课有弹性,评课讲得出名堂。校长把握大局,将学校核心业务放在课堂教学上。到课堂上去把脉,在课堂上诊断学校的发展情况。校长专业发展的目的是提高校长的领导力与执行力,把正确的事做正确。校长跳出学校进行战略思考,视野才会变得宏观。校长应该做一个教育者,深入课堂开展教学研究,意味着校长的看法也更微观了。 1.2做内涵发展型知名校长 管理为教学服务,与学校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校长的管理是为了教师的教,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即“上”是为了“下”服务。学校的内涵发展就是以课堂为平台的学生、教师、校长的共同发展。在一个共同的平台里,学生、教师、校长互动,共同发展,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处。 2提升校长核心素养 2.1智者巧用智慧 优秀校长与普通校长有着根本的区别。区别就在于思维水平和方式。优秀校长看问题看得很远,很深入。理论与实践哪个重要?校长的实践经验往往是比较丰富的。实践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理论培训。优秀校长的理论思维的触角比较远,理论思维的深度比较深。精神世界、主观世界越丰富,改造学校的水平就越强,管理学校的水平也就越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