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培优锐角三角函数辅导专题训练及答案解析

培优锐角三角函数辅导专题训练及答案解析

培优锐角三角函数辅导专题训练及答案解析
培优锐角三角函数辅导专题训练及答案解析

一、锐角三角函数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在△ABC中,AB=BC,点O是AC的中点,点P是AC上的一个动点(点P不与点A,O,C重合).过点A,点C作直线BP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E和点F,连接OE,OF.(1)如图1,请直接写出线段OE与OF的数量关系;

(2)如图2,当∠ABC=90°时,请判断线段OE与OF之间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3)若|CF﹣AE|=2,EF=23,当△POF为等腰三角形时,请直接写出线段OP的长.

【答案】(1)OF =OE;(2)OF⊥EK,OF=OE,理由见解析;(3)OP的长为62

23

.

【解析】

【分析】(1)如图1中,延长EO交CF于K,证明△AOE≌△COK,从而可得OE=OK,再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即可得OF=OE;

(2)如图2中,延长EO交CF于K,由已知证明△ABE≌△BCF,△AOE≌△COK,继而可证得△EFK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OF⊥EK,OF=OE;

(3)分点P在AO上与CO上两种情况分别画图进行解答即可得.

【详解】(1)如图1中,延长EO交CF于K,

∵AE⊥BE,CF⊥BE,∴AE∥CK,∴∠EAO=∠KCO,

∵OA=OC,∠AOE=∠COK,∴△AOE≌△COK,∴OE=OK,

∵△EFK是直角三角形,∴OF=1

2

EK=OE;

(2)如图2中,延长EO交CF于K,

∵∠ABC=∠AEB=∠CFB=90°,

∴∠ABE+∠BAE=90°,∠ABE+∠CBF=90°,∴∠BAE=∠CBF,

∵AB=BC,∴△ABE≌△BCF,∴BE=CF,AE=BF,

∵△AOE≌△COK,∴AE=CK,OE=OK,∴FK=EF,

∴△EFK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F⊥EK,OF=OE;

(3)如图3中,点P在线段AO上,延长EO交CF于K,作PH⊥OF于H,

∵|CF﹣AE|=2,3AE=CK,∴FK=2,

在Rt△EFK中,tan∠3

∴∠FEK=30°,∠EKF=60°,

∴EK=2FK=4,OF=1

2

EK=2,

∵△OPF是等腰三角形,观察图形可知,只有OF=FP=2,

在Rt△PHF中,PH=1

2

PF=1,3OH=23

∴()2

2

12362

+-=

如图4中,点P 在线段OC 上,当PO=PF 时,∠POF=∠PFO=30°, ∴∠BOP=90°, ∴OP=

33OE=233

, 综上所述:OP 的长为62 或

23

3

.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直角三角形等,综合性较强,正确添加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

2.如图,AB 是⊙O 的直径,点C ,D 是半圆O 的三等分点,过点C 作⊙O 的切线交AD 的延长线于点E ,过点D 作DF ⊥AB 于点F ,交⊙O 于点H ,连接DC ,AC . (1)求证:∠AEC=90°;

(2)试判断以点A ,O ,C ,D 为顶点的四边形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若DC=2,求DH 的长.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四边形AOCD 为菱形; (3)DH=2.

【解析】

试题分析:(1)连接OC ,根据EC 与⊙O 切点C ,则∠OCE=90°,由题意得

,∠DAC=∠CAB ,即可证明AE ∥OC ,则∠AEC+∠OCE=180°,从而得出

∠AEC=90°;

(2)四边形AOCD 为菱形.由(1)得

,则∠DCA=∠CAB 可证明四边形AOCD 是

平行四边形,再由OA=OC ,即可证明平行四边形AOCD 是菱形(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

形是菱形);

(3)连接OD.根据四边形AOCD为菱形,得△OAD是等边三角形,则∠AOD=60°,再由

DH⊥AB于点F,AB为直径,在Rt△OFD中,根据sin∠AOD=,求得DH的长.

试题解析:(1)连接OC,

∵EC与⊙O切点C,

∴OC⊥EC,

∴∠OCE=90°,

∵点CD是半圆O的三等分点,

∴,

∴∠DAC=∠CAB,

∵OA=OC,

∴∠CAB=∠OCA,

∴∠DAC=∠OCA,

∴AE∥O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EC+∠OCE=180°,

∴∠AEC=90°;

(2)四边形AOCD为菱形.理由是:

∵,

∴∠DCA=∠CAB,

∴CD∥OA,

又∵AE∥OC,

∴四边形AOCD是平行四边形,

∵OA=OC,

∴平行四边形AOCD是菱形(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3)连接OD.

∵四边形AOCD为菱形,

∴OA=AD=DC=2,

∵OA=OD,

∴OA=OD=AD=2,

∴△OAD是等边三角形,

∴∠AOD=60°,

∵DH⊥AB于点F,AB为直径,

∴DH=2DF,

在Rt△OFD中,sin∠AOD=,

∴DF=ODsin∠AOD=2sin60°=,

∴DH=2DF=2.

考点:1.切线的性质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菱形的判定与性质4.解直角三角形.

3.在正方形ABCD中,BD是一条对角线.点P在射线CD上(与点C,D不重合),连接AP,平移△ADP,使点D移动到点C,得到△BCQ,过点Q作QH⊥BD于点H,连接AH、PH.

(1)若点P在线CD上,如图1,

①依题意补全图1;②判断AH与PH的数量关系与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

(2)若点P在线CD的延长线上,且∠AHQ=152°,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请写出求DP长的思路.(可以不写出计算结果)

【答案】(1)①如图;②AH=PH,AH⊥PH.证明见解析(2)或

【解析】

试题分析:(1)①如图(1);②(1)法一:轴对称作法,判断:AH=PH,

AH⊥PH.连接CH,根据正方形的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得:△DHQ等腰Rt△,根据平

移的性质得DP=CQ,证得△HDP≌△△HQ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得PH=CH,等边对等角得∠HPC=∠HCP,再结合BD是正方形的对称轴得出∠AHP=180°-∠ADP=90°,∴AH=PH且AH⊥PH.四点共圆作法,同上得:∠HPC=∠DAH,∴A、D、P、H共向,∴∠AHP=90°,∠APH=∠ADH=45°,∴△APH等腰Rt△.

(2)轴对称作法同(1)作HR⊥PC于R,∵∠AHQ=152°,∴∠AHB=62°,∴∠DAH=17°

∴∠DCH=17°.设DP=x,则.由代入HR,CR解方程即可得出x的值. 四点共圆作法,A、H、D、P共向,∴∠APD=∠AHB=62°,

∴.

试题解析:(1)①

法一:轴对称作法,判断:AH=PH,AH⊥PH

证:连接CH,得:△DHQ等腰Rt△,又∵DP=CQ,∴△HDP≌△△HQC,∴PH=CH,

∠HPC=∠HCP

BD为正方形ABCD对称轴,∴AH=CH,∠DAH=∠HCP,∴AH=PH,∠DAH=∠HPC,

∴∠AHP=180°-∠ADP=90°,∴AH=PH且AH⊥PH.

法二:四点共圆作法,同上得:∠HPC=∠DAH,∴A、D、P、H共向,∴∠AHP=90°,

∠APH=∠ADH=45°,∴△APH等腰Rt△.

(2)法一:轴对称作法

考虑△DHQ等腰Rt△,PD=CQ,作HR⊥PC于R,∵∠AHQ=152°,∴∠AHB=62°,

∴∠DAH=17°

∴∠DCH=17°.设DP=x,则.

由得:,∴.即PD=

法二:四点共向作法,A、H、D、P共向,∴∠APD=∠AHB=62°,

∴.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直角三角形;正方形的性质;死电脑共圆

4.如图,已知点从出发,以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沿轴向正方向运动,以

为顶点作菱形,使点在第一象限内,且;以为圆心,为半径作圆.设点运动了秒,求:

(1)点的坐标(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2)当点在运动过程中,所有使与菱形的边所在直线相切的的

值.

【答案】解:(1)过作轴于,

,,

,,

点的坐标为.

(2)①当与相切时(如图1),切点为,此时,

,,

②当与,即与轴相切时(如图2),则切点为,,

过作于,则,

,.

③当与所在直线相切时(如图3),设切点为,交于,

则,,

过作轴于,则,

化简,得,

解得,

所求的值是,和.

【解析】

(1)过作轴于,利用三角函数求得OD、DC的长,从而求得点的坐标

⊙P与菱形OABC的边所在直线相切,则可与OC相切;或与OA相切;或与AB相切,应分三种情况探讨:①当圆P与OC相切时,如图1所示,由切线的性质得到PC垂直于OC,再由OA=+t,根据菱形的边长相等得到OC=1+t,由∠AOC的度数求出∠POC为30°,在直角三角形POC中,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表示出cos30°=oc/op,表示出OC,

等于1+t 列出关于t 的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得到t 的值;②当圆P 与OA ,即与x 轴相切时,过P 作PE 垂直于OC ,又PC=PO ,利用三线合一得到E 为OC 的中点,OE 为OC 的一半,而OE=OPcos30°,列出关于t 的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得到t 的值;③当圆P 与AB 所在的直线相切时,设切点为F ,PF 与OC 交于点G ,由切线的性质得到PF 垂直于AB ,则PF 垂直于OC ,由CD=FG ,在直角三角形OCD 中,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由OC 表示出CD ,即为FG ,在直角三角形OPG 中,利用OP 表示出PG ,用PG+GF 表示出PF ,根据PF=PC ,表示出PC ,过C 作CH 垂直于y 轴,在直角三角形PHC 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出关于t 的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得到t 的值,综上,得到所有满足题意的t 的值.

5.如图,某校数学兴趣小组为测量校园主教学楼AB 的高度,由于教学楼底部不能直接到达,故兴趣小组在平地上选择一点C ,用测角器测得主教学楼顶端A 的仰角为30°,再向主教学楼的方向前进24米,到达点E 处(C ,E ,B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又测得主教学楼顶端A 的仰角为60°,已知测角器CD 的高度为1.6米,请计算主教学楼AB 的高度.(3≈1.73,结果精确到0.1米)

【答案】22.4m 【解析】 【分析】

首先分析图形,根据题意构造直角三角形.本题涉及多个直角三角形,应利用其公共边构造等量关系,进而求解. 【详解】

解:在Rt △AFG 中,tan ∠AFG 3, ∴FG =

tan 3

AG AFG =∠,

在Rt △ACG 中,tan ∠ACG =AG

CG

, ∴CG =

tan AG

ACG ∠=3.

又∵CG ﹣FG =24m ,

33

=24m , ∴AG 3, ∴AB 3+1.6≈22.4m .

6.现有一个“Z“型的工件(工件厚度忽略不计),如图所示,其中AB为20cm,BC为

60cm,∠ABC=90,∠BCD=60°,求该工件如图摆放时的高度(即A到CD的距离).(结果精确到0.1m,参考数据:≈1.73)

【答案】工件如图摆放时的高度约为61.9cm.

【解析】

【分析】

过点A作AP⊥CD于点P,交BC于点Q,由∠CQP=∠AQB、∠CPQ=∠B=90°知∠A=∠C =60°,在△ABQ中求得分别求得AQ、BQ的长,结合BC知CQ的长,在△CPQ中可得PQ,根据AP=AQ+PQ得出答案.

【详解】

解:如图,过点A作AP⊥CD于点P,交BC于点Q,

∵∠CQP=∠AQB,∠CPQ=∠B=90°,

∴∠A=∠C=60°,

在△ABQ中,∵AQ=(cm),

BQ=AB tan A=20tan60°=20(cm),

∴CQ=BC﹣BQ=60﹣20(cm),

在△CPQ中,∵PQ=CQ sin C=(60﹣20)sin60°=30(﹣1)cm,

∴AP =AQ+PQ=40+30(﹣1)≈61.9(cm),

答:工件如图摆放时的高度约为61.9cm.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熟练掌握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得相关线段的长度是解题的关键.

7.关于三角函数有如下的公式: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①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②

tan(α+β)=③

利用这些公式可将某些不是特殊角的三角函数转化为特殊角的三角函数来求值,如:

tan105°=tan(45°+60°)==﹣

(2+).

根据上面的知识,你可以选择适当的公式解决下面的实际问题:

如图,直升飞机在一建筑物CD上方A点处测得建筑物顶端D点的俯角α=60°,底端C点的俯角β=75°,此时直升飞机与建筑物CD的水平距离BC为42m,求建筑物CD的高.

【答案】建筑物CD的高为84米.

【解析】

分析:

如图,过点D作DE⊥AB于点E,由题意易得∠ACB=75°,∠ABC=90°,DE=BC=42m,

∠ADE=60°,这样在Rt△ABC和在Rt△ADE中,结合题中所给关系式分别求出AB和AE的长,即可由CD=BE=AB-AE求得结果了.

详解:

如图,过点D作DE⊥AB于点E,由题意可得∠ACB=75°,∠ABC=90°,DE=BC=42m,

CD=BE,∠ADE=60°,

∴在Rt△ABC和Rt△ADE

AB=BC?tan75°=42tan75°=,

AE=,

∴CD=AB﹣AE=(米).

答:建筑物CD的高为84米.

睛:读懂题意,把已知量和未知量转化到Rt△ABC和Rt△ADE中,这样利用直角三角形中边角间的关系结合题目中所给的“两角和的三角形函数公式”即可使问题得到解决.

8.已知:如图,直线y=-x+12分别交x轴、y轴于A、B点,将△AOB折叠,使A点恰好落在OB的中点C处,折痕为DE.

(1)求AE的长及sin∠BEC的值;

(2)求△CDE的面积.

【答案】(1)2,sin∠BEC=3

5

;(2)

75

4

【解析】

【分析】

(1)如图,作CF⊥BE于F点,由函数解析式可得点B,点A坐标,继而可得

∠A=∠B=45°,再根据中点的定义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OC=BC=6,

2,

设AE=CE=x,则222-x,在Rt△CEF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x 的值即可求得答案;

(2)如图,过点E作EM⊥OA于点M,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则可得

S△CDE=S△AED=2

,设AD=y,则CD=y,OD=12-y,在Rt△OCD中,利用勾股定理求

出y,继而可求得答案.

【详解】

(1)如图,作CF⊥BE于F点,

由函数解析式可得点B(0,12),点A(12,0),∠A=∠B=45°,

又∵点C是OB中点,

∴OC=BC=6,CF=BF=32,

设AE=CE=x,则EF=AB-BF-AE=122-32-x=92-x,

在Rt△CEF中,CE2=CF2+EF2,即x2=(92-x)2+(32)2,解得:x=52,

故可得sin∠BEC=

3

5

CF

CE

,AE=52;

(2)如图,过点E作EM⊥OA于点M,

则S△CDE=S△AED=1

2

AD?EM=

1

2

AD×AEsin∠EAM=

1

2

AD?AE×sin45°=

2

4

AD×AE,

设AD=y,则CD=y,OD=12-y,

在Rt△OCD中,OC2+OD2=CD2,即62+(12-y)2=y2,

解得:y=15

2

,即AD=

15

2

故S△CDE=S△AED=

2

4

AD×AE=

75

4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涉及了勾股定理、折叠的性质、三角形面积、一次函数的性质等知识,综合性较强,正确添加辅助线、熟练应用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9.在等腰△ABC中,∠B=90°,AM是△ABC的角平分线,过点M作MN⊥AC于点N,

∠EMF=135°.将∠EMF绕点M旋转,使∠EMF的两边交直线AB于点E,交直线AC于点F,请解答下列问题:

(1)当∠EMF绕点M旋转到如图①的位置时,求证:BE+CF=BM;

(2)当∠EMF绕点M旋转到如图②,图③的位置时,请分别写出线段BE,CF,BM之间

的数量关系,不需要证明;

(3)在(1)和(2)的条件下,tan∠BEM=,AN=+1,则BM=,CF=.

【答案】(1)证明见解析(2)见解析(3)1,1+或1﹣

【解析】

【分析】

(1)由等腰△ABC中,∠B=90°,AM是△ABC的角平分线,过点M作MN⊥AC于点N,可得BM=MN,∠BMN=135°,又∠EMF=135°,可证明的△BME≌△NMF,可得BE=NF,

NC=NM=BM进而得出结论;

(2)①如图②时,同(1)可证△BME≌△NMF,可得BE﹣CF=BM,

②如图③时,同(1)可证△BME≌△NMF,可得CF﹣BE=BM;

(3) 在Rt△ABM和Rt△ANM中,,

可得Rt△ABM≌Rt△ANM,后分别求出AB、 AC、 CN 、BM、 BE的长,结合(1)(2)的结论对图①②③进行讨论可得CF的长.

【详解】

(1)证明:∵△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AC=∠C=45°,

∵AM是∠BAC的平分线,MN⊥AC,

∴BM=MN,

在四边形ABMN中,∠,BMN=360°﹣90°﹣90°﹣45°=135°,

∵∠ENF=135°,,

∴∠BME=∠NMF,

∴△BME≌△NMF,

∴BE=NF,

∵MN⊥AC,∠C=45°,

∴∠CMN=∠C=45°,

∴NC=NM=BM,

∵CN=CF+NF,

∴BE+CF=BM;

(2)针对图2,同(1)的方法得,△BME≌△NMF,

∴BE=NF,

∵MN⊥AC,∠C=45°,

∴∠CMN=∠C=45°,

∴NC=NM=BM,

∵NC=NF﹣CF,

∴BE﹣CF=BM;

针对图3,同(1)的方法得,△BME≌△NMF,

∴BE=NF,

∵MN⊥AC,∠C=45°,

∴∠CMN=∠C=45°,

∴NC=NM=BM,

∵NC=CF﹣NF,

∴CF﹣BE=BM;

(3)在Rt△ABM和Rt△ANM中,,

∴Rt△ABM≌Rt△ANM(HL),

∴AB=AN=+1,

在Rt△ABC中,AC=AB=+1,

∴AC=AB=2+,

∴CN=AC﹣AN=2+﹣(+1)=1,

在Rt△CMN中,CM=CN=,

∴BM=BC﹣CM=+1﹣=1,

在Rt△BME中,tan∠BEM===,

∴BE=,

∴①由(1)知,如图1,BE+CF=BM,

∴CF=BM﹣BE=1﹣

②由(2)知,如图2,由tan∠BEM=,

∴此种情况不成立;

③由(2)知,如图3,CF﹣BE=BM,

∴CF=BM+BE=1+,

故答案为1,1+或1﹣.

【点睛】

本题考查三角函数与旋转与三角形全等的综合,难度较大,需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求解.

10.如图,AB为O的直径,C、D为O上异于A、B的两点,连接CD,过点C ,交CD的延长线于点E,垂足为点E,直径AB与CE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作CE DB

(1)连接AC 、AD ,求证:180DAC ACF ∠+∠=?. (2)若2ABD BDC ∠=∠. ①求证:CF 是

O 的切线.

②当6BD =,3

tan 4

F =

时,求CF 的长. 【答案】(1)详见解析;(2)①详见解析;② 203

CF =. 【解析】 【分析】

(1)根据圆周角定理证得∠ADB=90°,即AD ⊥BD ,由CE ⊥DB 证得AD ∥CF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证得结论;

(2)①连接OC .先根据等边对等角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出∠3=2∠1,由已知∠4=2∠1,得到∠4=∠3,则OC ∥DB ,再由CE ⊥DB ,得到OC ⊥CF ,根据切线的判定即可证明CF 为⊙O 的切线;

②由CF ∥AD ,证出∠BAD=∠F ,得出tan ∠BAD=tan ∠F=BD AD =34,求出AD=4

3

BD=8,利用勾股定理求得AB=10,得出OB=OC=,5,再由tanF=OC CF =3

4

,即可求出CF . 【详解】 解:(1)AB 是

O 的直径,且D 为O 上一点,

90ADB ∴∠=?, CE DB ⊥, 90DEC ∴∠=?, //CF AD ∴,

180DAC ACF ∴∠+∠=?. (2)①如图,连接OC . OA OC =,12∴∠=∠. 312∠=∠+∠, 321∴∠=∠.

42BDC ∠=∠,1BDC ∠=∠, 421∴∠=∠, 43∴∠=∠, //OC DB ∴.

CE DB ⊥, OC CF ∴⊥.

又OC 为O 的半径, CF ∴为O 的切线.

②由(1)知//CF AD ,

BAD F ∴∠=∠,

3tan tan 4

BAD F ∴∠==, 3

4

BD AD ∴

=. 6BD =

4

83

AD BD ∴==,

226810AB ∴=+=,5OB OC ==.

OC CF ⊥, 90OCF ∴∠=?,

3

tan 4OC F CF ∴==,

解得203

CF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切线的判定、解直角三角形、圆周角定理等知识;本题综合性强,有一定难度,特别是(2)中,需要运用三角函数、勾股定理和由平行线得出比例式才能得出结果.

培优锐角三角函数辅导专题训练含详细答案

一、锐角三角函数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图1是一种折叠式晾衣架.晾衣时,该晾衣架左右晾衣臂张开后示意图如图2所示,两支脚OC=OD=10分米,展开角∠COD=60°,晾衣臂OA=OB=10分米,晾衣臂支架HG =FE=6分米,且HO=FO=4分米.当∠AOC=90°时,点A离地面的距离AM为_______分米;当OB从水平状态旋转到OB′(在CO延长线上)时,点E绕点F随之旋转至OB′上的点E′处,则B′E′﹣BE为_________分米. 【答案】553 【解析】 【分析】 如图,作OP⊥CD于P,OQ⊥AM于Q,FK⊥OB于K,FJ⊥OC于J.解直角三角形求出MQ,AQ即可求出AM,再分别求出BE,B′E′即可. 【详解】 解:如图,作OP⊥CD于P,OQ⊥AM于Q,FK⊥OB于K,FJ⊥OC于J. ∵AM⊥CD, ∴∠QMP=∠MPO=∠OQM=90°, ∴四边形OQMP是矩形, ∴QM=OP, ∵OC=OD=10,∠COD=60°, ∴△COD是等边三角形, ∵OP⊥CD, ∠COD=30°, ∴∠COP=1 2 ∴QM=OP=OC?cos30°=3 ∵∠AOC=∠QOP=90°, ∴∠AOQ=∠COP=30°, ∴AQ=1 OA=5(分米), 2 ∴AM=AQ+MQ=5+3 ∵OB∥CD, ∴∠BOD=∠ODC=60°

在Rt△OFK中,KO=OF?cos60°=2(分米),FK=OF?sin60°=23(分米), 在Rt△PKE中,EK=22 -=26(分米), EF FK ∴BE=10?2?26=(8?26)(分米), 在Rt△OFJ中,OJ=OF?cos60°=2(分米),FJ=23(分米), 在Rt△FJE′中,E′J=22 -(2)=26, 63 ∴B′E′=10?(26?2)=12?26, ∴B′E′?BE=4. 故答案为:5+53,4. 【点睛】 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2.在△ABC中,AB=BC,点O是AC的中点,点P是AC上的一个动点(点P不与点A,O,C重合).过点A,点C作直线BP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E和点F,连接OE,OF.(1)如图1,请直接写出线段OE与OF的数量关系; (2)如图2,当∠ABC=90°时,请判断线段OE与OF之间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3)若|CF﹣AE|=2,EF=23,当△POF为等腰三角形时,请直接写出线段OP的长. 【答案】(1)OF =OE;(2)OF⊥EK,OF=OE,理由见解析;(3)OP62 23 . 【解析】 【分析】(1)如图1中,延长EO交CF于K,证明△AOE≌△COK,从而可得OE=OK,再

人教数学锐角三角函数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附答案

一、锐角三角函数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6分)某海域有A ,B 两个港口,B 港口在A 港口北偏西30°方向上,距A 港口60海里,有一艘船从A 港口出发,沿东北方向行驶一段距离后,到达位于B 港口南偏东75°方向的C 处,求该船与B 港口之间的距离即CB 的长(结果保留根号).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作AD ⊥BC 于D ,于是有∠ABD=45°,得到AD=BD=,求出∠C=60°,根据 正切的定义求出CD 的长,得到答案. 试题解析:作AD ⊥BC 于D ,∵∠EAB=30°,AE ∥BF ,∴∠FBA=30°,又∠FBC=75°,∴∠ABD=45°,又AB=60,∴AD=BD= ,∵∠BAC=∠BAE+∠CAE=75°,∠ABC=45°, ∴∠C=60°,在Rt △ACD 中,∠C=60°,AD=,则tanC= ,∴CD= =, ∴BC= .故该船与B 港口之间的距离CB 的长为 海里. 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方向角问题. 2.如图(9)所示(左图为实景侧视图,右图为安装示意图),在屋顶的斜坡面上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先安装支架AB 和CD (均与水平面垂直),再将集热板安装在AD 上.为使集热板吸热率更高,公司规定:AD 与水平面夹角为1θ,且在水平线上的射影AF 为 1.4m .现已测量出屋顶斜面与水平面夹角为2θ,并已知1tan 1.082θ=, 2tan 0.412θ=.如果安装工人确定支架AB 高为25cm ,求支架CD 的高(结果精确到

1cm)? 【答案】 【解析】 于F,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用θ1、θ2表示出DF、EF的值,又可证过A作AF CD 四边形ABCE为平行四边形,故有EC=AB=25cm,再再根据DC=DE+EC进行解答即可. 3.如图,将一副直角三角形拼放在一起得到四边形ABCD,其中∠BAC=45°,∠ACD=30°,点E为CD边上的中点,连接AE,将△ADE沿AE所在直线翻折得到△AD′E,D′E交AC于F 点.若AB=6cm. (1)AE的长为 cm; (2)试在线段AC上确定一点P,使得DP+EP的值最小,并求出这个最小值; (3)求点D′到BC的距离. 【答案】(1);(2)12cm;(3)cm. 【解析】 试题分析:(1)首先利用勾股定理得出AC的长,进而求出CD的长,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进而得出答案: ∵∠BAC=45°,∠B=90°,∴AB=BC=6cm,∴AC=12cm.

最新锐角三角函数练习题及答案

锐角三角函数 1.把Rt △ABC 各边的长度都扩大3倍得Rt △A ′B ′C ′,那么锐角A ,A ′的余弦值的关系为( ) A .cosA=cosA ′ B .cosA=3cosA ′ C .3cosA=cosA ′ D .不能确定 2.如图1,已知P 是射线OB 上的任意一点,PM ⊥OA 于M ,且PM :OM=3:4,则cos α的值等于( ) A .34 B .43 C .45 D .35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3.在△ABC 中,∠C=90°,∠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则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 A .a=c ·sin B B .a=c ·cosB C .a=c ·tanB D .以上均不正确 4.在Rt △ABC 中,∠C=90°,cosA=23 ,则tanB 等于( ) A .35 B C .25 D 5.在Rt △ABC 中,∠C=90°,AC=5,AB=13,则sinA=______,cosA=______,?tanA=_______. 6.如图2,在△ABC 中,∠C=90°,BC :AC=1:2,则sinA=_______,cosA=______,tanB=______. 7.如图3,在Rt △ABC 中,∠C=90°,b=20,,则∠B 的度数为_______. 8.如图4,在△CDE 中,∠E=90°,DE=6,CD=10,求∠D 的三个三角函数值. 9.已知:α是锐角,tan α=724 ,则sin α=_____,cos α=_______. 10.在Rt △ABC 中,两边的长分别为3和4,求最小角的正弦值为 10.如图5,角α的顶点在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一边在x 轴上,?另一边经过点P (2,,求角α的三个三角函数值. 12.如图,在△ABC 中,∠ABC=90°,BD ⊥AC 于D ,∠CBD=α,AB=3,?BC=4,?求sin α,cos α, tan α的值.

培优锐角三角函数之欧阳光明创编

锐角三角函数 欧阳光明(2021.03.07) 题型:锐角三角函数基本概念(1) 例:已知α为锐角,下列结论: (1)sin α+cos α=1;(2)若α>45°,则sin α>cos α;(3)若 cos α>21,则α<60°;(4)ααsin 1)1(sin 2-=-。正确的有()A.(1)(2)(3)(4) B.(2)(3)(4) C.(1)(3)(4) D.(1)(2)(3) 变式: 1、下列各式中,不正确的是() A.160cos 60sin 0202=+ B .130cos 30sin 00=+ C.0055cos 35sin = D.tan45°>sin45° 2、已知∠A 满足等式A A cos sin 12=-,那么∠A 的取值范围是() A.0°<∠A ≤90° B.90°<∠A<180° C.0°≤∠A<90° D.0°≤∠A ≤90° 3.α是锐角,若sin α=cos150,则α= 4。若sin53018\=0.8018,则cos36042\= 题型:锐角三角函数基本概念(2) 例:已知 sin α·cos α=81,且45°<α<90°,则COS α-sin α的值为() A.23B.2 3- C.43D.23± 变式: 1、已知△ABC 中,∠C=90°,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sinA+cosB=sinC B.sinA+sinB=sinC C.2cos 2sin C B A += D.2tan 2tan C B A += 2、已知sin α+cos α=m,sin α×cos α=n ,则m,n 的关系式() A.m=n B.m=2n+1 C.122+=n m D.n m 212 -= 题型:求三角函数值 例:如图,菱形的边长为5,AC 、BD 相交于点O , AC=6,若a ABD =∠,则下列式子正确的是() A.sin α=54 B.cos α=53 C.tan α=34 D.cot α=34 变式:1、设0°<α<45°,sin αcos α=167 3,则sin α= 2、已知sin α-cos α=5 1,0°<α<180°,则tan α的值是( )43B.43- C.34D.34- 3、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M 为AD 的中点,E 为AB 上一点,且BE=3AE ,求sin ∠ECM 。 4、如图,在矩形ABCD 中,E 是BC 边上的点,AE BC =,DF AE ⊥,垂足为F ,连接DE 。 (1)求证:ABE △DFA ≌△;(2)如果10AD AB =,=6,求sin EDF ∠的值。 题型:三角函数值的计算(1) 例:计算:000020246tan 45tan 44tan 42sin 48sin ??-+= 变式:1、计算: 2002020010)60cot 4()60tan 25.0(?= 2、计算:0 000002000027tan 63tan 60cot 360sin 60cot 45cos )45sin 30)(cos 45cos 60(sin -++- 题型:三角函数值的计算(2)

初中数学锐角三角函数的真题汇编含答案

初中数学锐角三角函数的真题汇编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将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点C在FD的延长上,AB∥CF,∠F=∠ACB=90°,∠E=30°,∠A=45°,AC=122,则CD的长为() A.43B.12﹣43C.12﹣63D.63 【答案】B 【解析】 【分析】 过点B作BM⊥FD于点M,根据题意可求出BC的长度,然后在△EFD中可求出∠EDF=60°,进而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过点B作BM⊥FD于点M, 在△ACB中,∠ACB=90°,∠A=45°,AC=122, ∴BC=AC=122. ∵AB∥CF, ∴BM=BC×sin45°= 2 12212 ?= CM=BM=12, 在△EFD中,∠F=90°,∠E=30°, ∴∠EDF=60°, ∴MD=BM÷tan60°=43, ∴CD=CM﹣MD=12﹣43.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难度较大,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根据题意建立直角三角形利用所学的三角函数的关系进行解答. 2.在课外实践中,小明为了测量江中信号塔A离河边的距离AB,采取了如下措施:如

图在江边D 处,测得信号塔A 的俯角为40?,若55DE =米,DE CE ⊥,36CE =米, CE 平行于AB ,BC 的坡度为1:0.75i =,坡长140BC =米,则AB 的长为( )(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sin 400.64?≈,cos400.77?≈,tan 400.84?≈) A .78.6米 B .78.7米 C .78.8米 D .78.9米 【答案】C 【解析】 【分析】 如下图,先在Rt △CBF 中求得BF 、CF 的长,再利用Rt △ADG 求AG 的长,进而得到AB 的长度 【详解】 如下图,过点C 作AB 的垂线,交AB 延长线于点F ,延长DE 交AB 延长线于点G ∵BC 的坡度为1:0.75 ∴设CF 为xm ,则BF 为0.75xm ∵BC=140m ∴在Rt △BCF 中,()2 220.75140x x +=,解得:x=112 ∴CF=112m ,BF=84m ∵DE ⊥CE ,CE ∥AB ,∴DG ⊥AB ,∴△ADG 是直角三角形 ∵DE=55m ,CE=FG=36m ∴DG=167m ,BG=120m 设AB=ym ∵∠DAB=40° ∴tan40°= 167 0.84120 DG AG y ==+ 解得:y=78.8 故选:C 【点睛】 本题是三角函数的考查,注意题干中的坡度指的是斜边与水平面夹角的正弦值.

培优锐角三角函数

锐角三角函数 题型:锐角三角函数基本概念(1) 例:已知α为锐角,下列结论: (1)sin α+cos α=1;(2)若α>45°,则sin α>cos α;(3)若cos α> 2 1 ,则α<60°;(4)ααsin 1)1(sin 2-=-。正确的有( )A.(1) (2)(3)(4) B.(2)(3)(4) C.(1)(3)(4) D.(1)(2)(3) 变式: 1、下列各式中,不正确的是( ) A.160cos 60sin 0 2 2 =+ B .130cos 30sin 0 =+ C.0 55cos 35sin = °>sin45° 2、已知∠A 满足等式A A cos sin 12=-,那么∠A 的取值范围是( ) °<∠A ≤90° °<∠A<180° °≤∠A<90° °≤∠A ≤90° 3.α是锐角,若sin α=cos150,则α= 4。若sin53018\=,则cos36042\= 题型:锐角三角函数基本概念(2) 例:已知sin α·cos α= 8 1 ,且45°<α<90°,则COS α-sin α的值为( ) A. 23 B.23- C.4 3 D.23± 变式: 1、已知△ABC 中,∠C=90°,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sinA+cosB=sinC +sinB=sinC C.2cos 2sin C B A += D.2 tan 2tan C B A += 2、已知sin α+cos α=m,sin α×cos α=n ,则m,n 的关系式( ) A.m=n =2n+1 C.122 +=n m D.n m 212 -= 题型:求三角函数值 例:如图,菱形的边长为5,AC 、BD 相交于点O ,AC=6,若a ABD =∠,则 下列式子正确的是( ) A.sin α= 54 α=53 α=34 α=3 4 变式:1、设0°<α<45°,sin αcos α= 16 7 3,则sin α= 2、已知sin α-cos α= 51,0°<α<180°,则tan α的值是( )43 B.43- C.34 D.3 4- 3、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M 为AD 的中点,E 为AB 上一点,且BE=3AE ,求sin ∠ECM 。

锐角三角函数练习及其答案

解直角三角形 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学习目标】 1.理解直角三角形中五个元素的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2.会把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从而会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决. 【重点难点】 1.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2.三角函数在解直角三角形中的灵活运用. 3.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 知识概览图 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元素求未知元 素的过程 三边关系:a 2+b 2=c 2(勾股定理) 两锐角关系:两锐角互余 边角关系:三角函数 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 半 两边一角:由勾 股定理求另一边,再求角 一边一角:由三 角函数求另两边,再求角 新课导引 【生活链接】如右图所示,要想使人安全地攀上斜靠在墙面上的梯子的顶端,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α一般要满足50°≤α≤75°,现有一个长6 m 的梯子. (1)使用这个梯子最高可以安全攀上多高的墙?(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2)当梯子底端距离墙面2.4 m 时,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a 等于多少?这时人 解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的有关性质 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类型及方法

是否能够安全使用这个梯子?(结果保留整数) 【问题探究】对于问题(1),当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α为75°时,梯子顶端与地面的距离是使用这个梯子所能安全攀到的最大高度,即在Rt△ABC中,已知∠A=75°,斜边AB=6,求∠A的对边BC的长.由sin A=BC AB ,得BC=AB2sin A=6sin75°.由计算器求得sin 75°≈0.97,∴BC≈630.97≈5.8(m).那么对于问题(2),该如何求解呢? 教材精华 知识点1 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 如图28-30所示,在Rt△ABC中,∠C=90°,∠A=50°,c =5,如何求∠B,a,b呢? 由∠A+∠B=90°,∠A=50°,得∠B=90°-∠A=40°. 由sin A=a c ,得a=c2sin A=52sin 50°≈530.7660=3.83. 由cos A=b c ,得b=c2cos A=52cos 50°≈530.6428=3.214.上述问题中,除直角外,已知一条边和一个锐角,求另外两条边和一个锐角,于是有: 一般地,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共有5个元素,即3条边和2个锐角,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已知元素,求出其余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拓展直角三角形中一共有六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三个角,除直角外,另外的五个元素中,只要已知一条边和一个角或两条边,就可以求出其余的所有未知元素. 知识点2 解直角三角形的理论依据 在Rt△ABC中,∠C=90°,a,b,c分别为∠A,∠B,∠C的对边. (1)三边之间的关系:a2+b2=c2(勾股定理). (2)两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 (3)边角之间的关系:sin A=a c ,cos A=b c ,tan A=a b ,sin B=b c ,cos B=a c ,tan B=b a . (4)直角三角形中的有关定理.

锐角三角函数知识点及试题(含答案).

锐角三角函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Rt △ABC 中 (1∠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A 的正弦,记作sinA = ∠A 的对边 斜边 (2∠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是∠A 的余弦,记作cosA = ∠A 的邻边斜边 (3∠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是∠A 的正切,记作tanA = ∠A 的对边

∠A 的邻边 (4∠A 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值是∠A 的余切,记作cota = ∠A 的邻边∠A 的对边 2.特殊值的三角函数: 锐角三角函数(1 基础扫描 1. 求出下图中sinD ,sinE 的值. 2.把Rt △ABC 各边的长度都扩大2倍得Rt △A ′B ′ C ′,那么锐角A 、A ′的正弦值的关系为( . A . sinA =sinA ′ B . sinA =2sinA ′ C . 2sinA =sinA ′ D . 不能确定 3.在Rt △ABC 中,∠C=90°,若AB =5,AC =4,则sinB 的值是( A . 35

B . 45 C . 34 D . 4 3 4. 如图,△ABC 中,AB=25,BC=7,CA=24.求sinA 的值. 25 24 7C B A 5. 计算:sin30°·sin 60°+sin45°. 能力拓展 6. 如图,B 是线段AC 的中点,过点C 的直线l 与AC 成60°的角,在直线上取一点P ,连接AP 、PB ,使sin ∠APB=1 2,则满足条件的点P 的个数是( A 1个 B 2个 C 3个

D 不存在 7. 如图,△ABC 中,∠A 是锐角,求证:1 sin 2 ABC S AB AC A ?= ?? 8.等腰△ABC 中,AB=AC=5,BC=6,求sinA 、sinB . l C B A (第7题图 85 F E D 创新学习 9. 如图,△ABC的顶点都是正方形网格中的格点,则sin∠BAC等于( A. B C.

锐角三角函数(培优)

知识要点 1、 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斜边的对边αα∠= sin 斜边的邻边αα∠=cos 的邻边的对边 ααα∠∠= t a n 的对边的邻边ααα∠∠=cot 2、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300 、450 、600 、的记忆规律: 3、 角度变化与锐角三角函数的关系 当锐角α在00∽900 之间变化时,正弦(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而增大;余弦(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而减少。 4、 同角三角函数之间有哪些关系式 平方关系:sin 2A +cos 2 A =1; 商数关系:sinA/cosA =tanA ; 倒数关系:tanA ·tan B =1; 5、 互为余角的三角函数有哪些关系式? Sin (900-A )=cosA ; cos (900-A )=sin A ; tan (900 -A )=ctan A ; 一、选择题 1.在Rt △ABC 中,∠C =900 ,∠A =∠B ,则sinA 的值是( ).A . 2 1 B .22 C .23 D .1 2.在△ABC 中,∠A =105°,∠B =45°,tanC 的值是( ). A . 2 1 B .33 C .1 D .3 3.在Rt △ABC 中,如果各边的长度都缩小至原来的 5 1 ,那么锐角A 的各个三角函数值( ). A .都缩小 5 1 B .都不变 C .都扩大5倍 D .仅tan A 不变 4.如图,菱形ABCD 对角线AC =6,BD =8,∠ABD =α.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sin α= 54 B .cos α= 53 C .tan α= 34 D .tan α= 4 3 5.在Rt △ABC 中,斜边AB 是直角边AC 的3倍,下列式子正确的是( ). A .423sin = A B .3 1 cos =B C .42tan =A D .tan 4B = 6.已知ΔABC 中,∠C =90?,CD 是AB 边上的高,则CD :CB 等于( ). A .sinA B .cosA C .tanA D . 1 tan A 7.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10㎝,周长为36cm ,那么底角的余弦等于( ).A. 513 B. 1213 C.10 13 D.512 8.如图,在△EFG 中,∠EFG =90°,FH ⊥EG ,下面等式中,错误..的是( ). A. sin EF G EG = B. sin EH G EF = C. sin GH G FG = D. sin FH G FG = 9.身高相同的三个小朋友甲、乙、丙风筝,他们放出的线长分别为300米、250米、200米,线与地面所成的角为30°、45°、60°(风筝线是拉直的),则三人所放的风筝( ).

《锐角三角函数》习题(含答案)正确无误版

《锐角三角函数》 一、选择题 1. 4 sin tan 5 ααα= 若为锐角,且,则为 ( ) 933425543 A B C D . . . . 2.在Rt △ABC 中,∠C = 90°,下列式子不一定成立的是( ) A .sinA = sin B B .cosA=sinB C .sinA=cosB D .∠A+∠B=90° 3.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6,8,则第三边的长为( ) A .10 B .22 C .10或27 D .无法确定 4.在Rt △ABC 中,∠C=90°,当已知∠A 和a 时,求c ,应选择的关系式是( ) A .c = sin a A B .c =cos a A C .c = a ·tanA D .c = tan a A | 5、 45cos 45sin +的值等于( ) A. 2 B. 2 1 3+ C. 3 D. 1 6.在Rt △ABC 中,∠C=90°,tan A=3,AC 等于10,则S △ABC 等于( ) A. 3 B. 300 C. 50 3 D. 150 7.当锐角α>30°时,则cos α的值是( ) A .大于 12 B .小于12 C .大于3 D .小于3 8.小明沿着坡角为30°的坡面向下走了2米,那么他下降( ) A .1米 B .3米 C .23 D . 23 3 9.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60°,∠B=∠D=90°,BC=2,CD=3,则AB=( ) (A )4 (B )5 (C )23 (D )83 3 \ 10.已知Rt △ABC 中,∠C=90°,tanA=4 3 ,BC=8,则AC 等于( ) A .6 B .32 3 C .10 D .12 二、填空题 11.计算2sin30°+2cos60°+3tan45°=_______. 12.若sin28°=cos α,则α=________. 13.已知△ABC 中,∠C=90°,AB=13,AC=5,则tanA=______.

锐角三角函数培优题目

锐角三角函数培优题目 三角函数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中边与锐角之间的关系,是数形结合的桥梁之一,有以下丰富的性质: 1.单调性; 2.互余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3.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平方关系:sin 2α+cos 2α=1; 商数关系:tgα=ααcos sin ,ctgα=α αsin cos ; 倒数关系:tgαctgα=1. 【例题求解】 【例1】 已知在△ABC 中,∠A 、∠B 是锐角,且sinA = 135,tanB=2,AB=29cm , 则S △ABC = . 思路点拨 过C 作CD ⊥AB 于D ,这样由三角函数定义得到线段的比,sinA= 135=AC CD ,tanB=2=BD CD ,设CD=5m ,AC =13m ,CD =2n ,BD =n ,解题的关键是求出m 、n 的值. 注:设△ABC 中,a 、b 、c 为∠A 、∠B 、∠C 的对边,R 为△ABC 外接圆的半径,不 难证明:与锐角三角函数相关的几个重要结论: (1) S △ABC =C ab B ac A bc sin 21sin 21sin 21== ; (2)R C c B b A a 2sin sin sin ===. 【例2】 在△ABC 中.∠ACB =90°,∠ABC =15°,BC=1,则AC=( ) A .32+ B .32- C .0.3 D .23- 思路点拨 由15°构造特殊角,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促使边角转化. 注:(1)求(已知)非特角三角函数值的关是构造出含特殊角直角三角形. (2)求(已知)锐角角函数值常根据定转化为求对应线段比,有时需通过等的比来转换.

锐角三角函数练习题(含答案)

锐角三角函数练习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一段公路的坡度为1︰3,某人沿这段公路路面前进100米,那么他上升的最大高度是(D) A.30米 B.10米 C. 米 D. 米 2.如图,坡角为的斜坡上两树间的水平距离AC为,则两树间的坡面距离AB为 (C) A.B.C.D. 3.如图,小雅家(图中点O处)门前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公路,经测得有一水塔(图中点A处)在她家北偏东60度500m处,那么水塔所在的位置到公路的距离AB是(A) A.250mB.mC.mD.m 4.如图,在Rt△ABC中,CD是斜边AB上的中线,已知CD=2,AC=3,则sinB的值是(C) A.2 3 B. 3 2 C. 3 4 D. 4 3 (第2题)(第3题)(第4题) 5.如果∠A是锐角,且,那么∠A=(B) A. 30° B. 45° C. 60° D. 90° 6. 等腰三角形的一腰长为,底边长为,则其底角为(A) A. B. C. D. 7.若平行四边形相邻两边的长分别为10和15,它们的夹角为60°,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B) A.150 B.C.9 D.7 8.在△ABC中,∠C=90°,BC=2,,则边AC的长是(A) A.B.3 C.D. 9.如图,两条宽度均为40 m的公路相交成α角,那么这两条公路在相交处的公共部分(图中阴影部分)的路面面积是( A ) A. (m2) B. (m2) C.1600sinα(m2) D.1600cosα(m2) 10.如图,延长Rt△ABC斜边AB到D点,使BD=AB,连结CD,若tan∠BCD=,则tanA =(C) A.1 B. C. D. (第9题)(第10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1.已知为锐角, sin( )=0.625, 则cos =___ 0.625 。 12.如图,一架梯子斜靠在墙上,若梯子底端到墙的距离AC=3米,cos∠BAC= ,则梯子长AB = 4 米。 13.一棵树因雪灾于A处折断,如图所示,测得树梢触地点B到树根C处的距离为4米,∠ABC约45°,树干AC垂直于地面,那么此树在未折断之前的高度约为米 (答案可保留根号)。 14.如图,张华同学在学校某建筑物的C点处测得旗杆顶部A点的仰角为,旗杆底部

2020人教版中考数学《锐角三角函数》专题及答案详解

【2020】人教版中考数学《锐角三角函数》 专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如图,在△ABC 中,CA = CB = 4,cos C=1 4,则sinB 的值为(▲) A . B . C . D . 【答案】D 2..如图,一块矩形木板ABCD 斜靠在墙边(OC ⊥OB ,点A ,B ,C ,D ,O 在同一平面内),已知AB=a ,AD=b ,∠BCO=x ,则点A 到OC 的距离等于( ) A .asinx+bsinx B .acosx+bcosx C .asinx+bcosx D .acosx+bsinx 【答案】D 【解析】作AE ⊥OC 于点E ,作AF ⊥OB 于点F ,∵四边形ABCD 是矩形,∴∠ABC=90°,∵∠ABC=∠AEC ,∠BCO=x ,∴∠EAB=x ,∴∠FBA=x ,∵AB=a ,AD=b ,∴FO=FB+BO=a ?cosx+b ?sinx ,故选D . 3.如图,一个人从山脚下的A 点出发,沿山坡小路AB 走到山顶B 点.已知坡角为20°,山高BC =2千米. A. B. C. D. BC AB 2 sin 20sin 20BC .故按键顺序为 20° 2

4.已知∠α为锐角,且sinα=1 2,则∠α=() A.30° B.45° C.60° D.90° 【答案】A 【解析】∵∠α为锐角,且sinα=1 2,∴∠α=30°.故选A. 5.矩形OABC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B (32,2),点A 在x 轴上,点C 在y 轴上,P 是对角线OB 上一动点(不与原点重合),连接PC ,过点P 作PD ⊥PC 交x 轴于点D ,下列结论:①OA=BC= 32;②当点D 运动到OA 的中点处时,PC 2+PD 2=7;③在运动过程中,∠CDP 是一个定值;④当△ODP 为等腰三角形时,点D 的坐标为(33 2,0),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 1个 B. 2个 C.3个 D. 4个 【答案】D 【解析】已知B (32,2),所以OA=BC=32,故①正确;当点D 运动到OA 的中点处时, OD=3,而OC=2,所以OC 2=7,在直角三角形CPD 中,PC 2+PD 2 =7,故②正确;过点P 作PD ⊥ PC 交x 轴于点D ,所以在运动过程中,∠CDP 是一个定值,故③正确;当△ODP 为等腰三角形时, OC ⊥BD ,∠CDO=60°所以3 OD OC ,即OD=332,所以点D 的坐标为(332,0). 6. 如图,在△ABC 中,CA = CB = 4,cos C=1 4,则sinB 的值为(▲) A . B . C . D . 【答案】D 【解析】过点A 作AD ⊥BC 于点D ,∵cosC=1 4,AC=4,∴CD=1,∴BD=3, AD= B

锐角三角函数-基础+培优

A B C D α A (第7题) 1l 3l 2l 4l A D E B 图 C 一、锐角三角函数定义:sin αα∠= 的() ( ) cos αα∠=的()() tan α= () () 例1.在△ABC 中,∠C =90°,sinA =3 2 ,求cosA 、tanB . 例2.△ABC 中,已知∠ACB =90°,CD ⊥AB 于D ,AC =63,BD =3. (1)求cosA (2)求BC 的长及△ABC 的面积. 例3.如图,在△ABC 中,∠C =90°,∠B =30°,AD 是∠BAC 的角平分线,与BC 相交于点D ,且AB =43,求AD 的长. 例4.如图1,已知AD 是等腰△ABC 底边上的高,且tan ∠B=43 ,AC 上有一点E ,满足AE:CE=2:3则tan ∠ADE 的值是 练习.1.在7,35,90==∠=AB B 中,则BC 的长为( ) (A ) 35sin 7 (B ) 35 cos 7(C ) 35cos 7 (D ). 35tan 7 2.在Rt △ABC 中,斜边AB 是直角边AC 的3倍,下列式子正确的是( ). A .423sin = A B .3 1 cos =B C .42tan =A D .2tan B = 3.已知ΔABC 中,∠C =90 ,CD 是AB 边上的高,则CD :CB 等于( ). A .sinA B .cosA C .tanA D . 1 tan A 4. Rt△ABC 中,∠C =90°,a 、b 、c 分别是∠A 、∠B 、∠C 的对边,那么c 等于( ) A.cos sin a A b B + B.sin sin a A b B + C sin sin a b A B +. D.cos sin a b A B + 5. 如图,在Rt△ABC 中,∠ACB=90°,CD⊥AB,垂足为D .若AC=5,BC=2,则sin∠ACD 的值为 6. 在Rt △ABC 中,∠C =90°,把∠A 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叫做∠A 的余切,记作cot A = a b .则下列关系式中不成立...的是( )(A )tan A ·cot A =1 (B )sin A =tan A ·cos A (C )cos A =cot A ·sin A (D )tan 2A +cot 2A =1 7.如图,已知直线1l ∥2l ∥3l ∥4l ,相邻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都是1,如果正方形ABCD 的四个顶点分别在四条直线上,则sin α= . 8.如图,已知矩形ABCD 的两边AB 与BC 的比为4:5,E 是AB 上的一点,沿CE 将ΔEBC 向上翻折,若B 点恰好落在边AD 上的F 点,则tan ∠DCF 等于 C B A E F D 第8题 C M B A 第7题 D B C A C B 第2题

中考数学锐角三角函数(大题培优)及答案

中考数学锐角三角函数(大题培优)及答案 一、锐角三角函数 1.如图,山坡上有一棵树AB ,树底部B 点到山脚C 点的距离BC 为63米,山坡的坡角为30°.小宁在山脚的平地F 处测量这棵树的高,点C 到测角仪EF 的水平距离CF=1米,从E 处测得树顶部A 的仰角为45°,树底部B 的仰角为20°,求树AB 的高度.(参考数 值:sin20°≈0.34,cos20°≈0.94,tan20°≈0.36) 【答案】6.4米 【解析】 解:∵底部B 点到山脚C 点的距离BC 为6 3 米,山坡的坡角为30°. ∴DC=BC?cos30°=3 639=?=米, ∵CF=1米, ∴DC=9+1=10米, ∴GE=10米, ∵∠AEG=45°, ∴AG=EG=10米, 在直角三角形BGF 中, BG=GF?tan20°=10×0.36=3.6米, ∴AB=AG-BG=10-3.6=6.4米, 答:树高约为6.4米 首先在直角三角形BDC 中求得DC 的长,然后求得DF 的长,进而求得GF 的长,然后在直角三角形BGF 中即可求得BG 的长,从而求得树高 2.如图,某无人机于空中A 处探测到目标B D 、的俯角分别是30、60??,此时无人机的飞行高度AC 为60m ,随后无人机从A 处继续水平飞行303m 到达'A 处. (1)求之间的距离 (2)求从无人机'A 上看目标的俯角的正切值.

【答案】(1)120米;(2)23 5 . 【解析】 【分析】 (1)解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到结论; (2)过'A 作'A E BC ⊥交BC 的延长线于E ,连接'A D ,于是得到'60A E AC ==, '30CE AA ==3,在Rt △ABC 中,求得DC= 3 3 AC=203,然后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解:(1)由题意得:∠ABD=30°,∠ADC=60°, 在Rt △ABC 中,AC=60m , ∴AB=sin 30AC ? =6012 =120(m ) (2)过'A 作'A E BC ⊥交BC 的延长线于E ,连接'A D , 则'60A E AC ==, '30CE AA ==3, 在Rt △ABC 中, AC=60m ,∠ADC=60°, ∴DC=3AC=203 ∴DE=503 ∴tan ∠A 'A D= tan ∠'A DC= 'A E DE =503= 2 35 答:从无人机'A 上看目标D 的俯角的正切值是 2 35 .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添加辅助线建立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3.如图,在△ABC 中,AB=7.5,AC=9,S △ABC = 81 4 .动点P 从A 点出发,沿AB 方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B 点匀速运动,动点Q 从C 点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CA 方向向A 点匀速运动,当点P 运动到B 点时,P 、Q 两点同时停止运动,以PQ 为边作正△PQM

中考数学锐角三角函数综合题含详细答案

中考数学锐角三角函数综合题含详细答案 一、锐角三角函数 1.图1是一种折叠式晾衣架.晾衣时,该晾衣架左右晾衣臂张开后示意图如图2所示,两支脚OC=OD=10分米,展开角∠COD=60°,晾衣臂OA=OB=10分米,晾衣臂支架HG =FE=6分米,且HO=FO=4分米.当∠AOC=90°时,点A离地面的距离AM为_______分米;当OB从水平状态旋转到OB′(在CO延长线上)时,点E绕点F随之旋转至OB′上的点E′处,则B′E′﹣BE为_________分米. 【答案】553 【解析】 【分析】 如图,作OP⊥CD于P,OQ⊥AM于Q,FK⊥OB于K,FJ⊥OC于J.解直角三角形求出MQ,AQ即可求出AM,再分别求出BE,B′E′即可. 【详解】 解:如图,作OP⊥CD于P,OQ⊥AM于Q,FK⊥OB于K,FJ⊥OC于J. ∵AM⊥CD, ∴∠QMP=∠MPO=∠OQM=90°, ∴四边形OQMP是矩形, ∴QM=OP, ∵OC=OD=10,∠COD=60°, ∴△COD是等边三角形, ∵OP⊥CD, ∠COD=30°, ∴∠COP=1 2 ∴QM=OP=OC?cos30°=3 ∵∠AOC=∠QOP=90°, ∴∠AOQ=∠COP=30°, ∴AQ=1 OA=5(分米), 2 ∴AM=AQ+MQ=5+3 ∵OB∥CD, ∴∠BOD=∠ODC=60°

在Rt △OFK 中,KO =OF?cos60°=2(分米),FK =OF?sin60°=23(分米), 在Rt △PKE 中,EK =22EF FK -=26(分米), ∴BE =10?2?26=(8?26)(分米), 在Rt △OFJ 中,OJ =OF?cos60°=2(分米),FJ =23(分米), 在Rt △FJE′中,E′J =2263-(2) =26, ∴B′E′=10?(26?2)=12?26, ∴B′E′?BE =4. 故答案为:5+53,4. 【点睛】 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2.如图,△ABC 内接于⊙O ,2,BC AB AC ==,点D 为?AC 上的动点,且10 cos B =. (1)求AB 的长度; (2)在点D 运动的过程中,弦AD 的延长线交BC 的延长线于点E ,问AD?AE 的值是否变化?若不变,请求出AD?AE 的值;若变化,请说明理由. (3)在点D 的运动过程中,过A 点作AH ⊥BD ,求证:BH CD DH =+. 【答案】(1) 10AB (2) 10AD AE ?=;(3)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1)过A 作AF ⊥BC ,垂足为F ,交⊙O 于G ,由垂径定理可得BF=1,再根据已知结合RtΔAFB 即可求得AB 长; (2)连接DG ,则可得AG 为⊙O 的直径,继而可证明△DAG ∽△FAE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

中考数学锐角三角函数(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附详细答案

中考数学锐角三角函数(大题培优易错难题)附详细答案 一、锐角三角函数 1.图1是一种折叠式晾衣架.晾衣时,该晾衣架左右晾衣臂张开后示意图如图2所示,两支脚OC=OD=10分米,展开角∠COD=60°,晾衣臂OA=OB=10分米,晾衣臂支架HG =FE=6分米,且HO=FO=4分米.当∠AOC=90°时,点A离地面的距离AM为_______分米;当OB从水平状态旋转到OB′(在CO延长线上)时,点E绕点F随之旋转至OB′上的点E′处,则B′E′﹣BE为_________分米. 【答案】553 【解析】 【分析】 如图,作OP⊥CD于P,OQ⊥AM于Q,FK⊥OB于K,FJ⊥OC于J.解直角三角形求出MQ,AQ即可求出AM,再分别求出BE,B′E′即可. 【详解】 解:如图,作OP⊥CD于P,OQ⊥AM于Q,FK⊥OB于K,FJ⊥OC于J. ∵AM⊥CD, ∴∠QMP=∠MPO=∠OQM=90°, ∴四边形OQMP是矩形, ∴QM=OP, ∵OC=OD=10,∠COD=60°, ∴△COD是等边三角形, ∵OP⊥CD, ∠COD=30°, ∴∠COP=1 2 ∴QM=OP=OC?cos30°=3 ∵∠AOC=∠QOP=90°, ∴∠AOQ=∠COP=30°, ∴AQ=1 OA=5(分米), 2 ∴AM=AQ+MQ=5+3 ∵OB∥CD, ∴∠BOD=∠ODC=60°

在Rt△OFK中,KO=OF?cos60°=2(分米),FK=OF?sin60°=23(分米), 在Rt△PKE中,EK=22 -=26(分米), EF FK ∴BE=10?2?26=(8?26)(分米), 在Rt△OFJ中,OJ=OF?cos60°=2(分米),FJ=23(分米), 在Rt△FJE′中,E′J=22 -(2)=26, 63 ∴B′E′=10?(26?2)=12?26, ∴B′E′?BE=4. 故答案为:5+53,4. 【点睛】 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2.在△ABC中,AB=BC,点O是AC的中点,点P是AC上的一个动点(点P不与点A,O,C重合).过点A,点C作直线BP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E和点F,连接OE,OF.(1)如图1,请直接写出线段OE与OF的数量关系; (2)如图2,当∠ABC=90°时,请判断线段OE与OF之间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3)若|CF﹣AE|=2,EF=23,当△POF为等腰三角形时,请直接写出线段OP的长. 【答案】(1)OF =OE;(2)OF⊥EK,OF=OE,理由见解析;(3)OP62 23 . 【解析】 【分析】(1)如图1中,延长EO交CF于K,证明△AOE≌△COK,从而可得OE=OK,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