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科课堂如何实施德育渗透方案

学科课堂如何实施德育渗透方案

学科课堂如何实施德育渗透方案
学科课堂如何实施德育渗透方案

学科课堂如何实施德育渗透方案

一、课堂德育因素

(一)课堂教学内容为德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首先,课堂教学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所以能促使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因为人类的活动并不像动物那样仅仅处于本能,而是受自己意志支配的。学生的道德行为,总是伴随着理智的思考,对任何一种思想的接受,都有一个认识的过程。例如:什么是爱国主义,就要进行正确的思考,就需要相应的文化知识。学生愈是较多地占有相应的文化知识,爱国主义意识往往就愈发展,就愈深刻。许多人正是由于愚昧无知,而陷于道德堕落的深渊。应当指出,这里说思想品德的基础而言。没有这个基础不行,有了这个基础思想品德也不一定形成和发展。知与行、知识与修养、知识与世界观虽有密切联系,但并不意味着它们是等同的,只是强调课堂教学要注意使知识向行动修养、世界观的转化。其次,通过教学内容,可以培养道德情感。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的课程,教材内容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思想品德的内容,可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直接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属于自然科学范畴的内容,虽然课程本身是自然科学知识,但是也可以通过这些课程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学习掌握这些知识内容并且进行正确的思索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确立和发展道德认识的过程。

(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和环节具有丰富的德育因素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上课、辅导、作业、成绩考核等形式和环节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这些环节中,学生会常常遇到掌握知识、技能和完成作业的难易以及成绩考核的好坏等问题。为了完成各个教学环节的任务,在各个环节的教学实践中既需要又能够培养为祖国现代化而学习的目的和动机、勤奋努力、不怕困难、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因此,在这些教学环节中通过评价和自我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有可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当然,不可能所有的评价以及影响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所以,必须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有目的、有计划的加以引导,以便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

(三)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和榜样在德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教师通过教学内容以及在教学的各种组织形式和环节中,进行德育的效果如何,不仅决定于教师对教材、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环节的选择和运用,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师本身的思想品德修养。一般来说由于教师掌握教育理论和教学艺术,他们能够遵循教育规律教育学生。他们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通过学生的外表活动,判断学生的内心世界,洞悉学生的情绪变化,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工作。他们具有运用语言的技巧,有说服力与感染力,能打动学生的心灵,有助于学生迅速掌握知识,并影响学生的情感、意志和行动。尤其是通过课堂教学进行德育已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更有利于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有效地实施德育。教书的过程必然是教人的过程。教师应从本学科的特点出发,通过实实在在的课堂教学,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当今这个时代赋予教师的职责。

(四)课堂教学在时空和可控性方面的优势是进行德育的有利条件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渠道,还因为课堂教学具有其它教育途径所不具备的特点。这就是课堂教学所占的时间比例大;可控性强。学生的大部分学习时间,是在课堂度过。自然,课堂教学活动不能完全代替各项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所起的作用,但是这种时间上的比例关系证明,如果在对学生进行德育中,忽视了占学生大部分时间的课堂教学活动的作用是不可思议的。课堂教学的可控性强,在教学活动中不仅有严格的组织纪律要求,而且要完成一定的作业、练习,还要进行严格的成绩考核。这就构成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外部的约束力,这种外部约束力与其主观上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相结合,有助于提高教学中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的各种组成形式、教学环节进行德育教育的效果。

二、学科德育特点

(一)学科德育有共同特点又有各自学科的特点

学科德育的共同特点:一是以知识为载体。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核心,各学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都是同本门学科的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语文学科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文质兼美的爱国篇章的学习相结合;历史学科以祖国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实为载体,尤其是通过近代落后挨打的史实、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反侵略斗争和无数仁人志士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地理学科通过祖国的地理环境、辽阔的疆域、丰富的资源、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运用我国灿烂的科技文明史,我国历代科学家热爱祖国和创造发明的事迹,解放后我国在这些领域所取得的科技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等,以上这些事实充分说明,德育以知识为载体具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给予学生深刻的影响,形成强大的内化力量。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就在于更加重视知识载体的作用,而任何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总是同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相联系的。学科德育以知识为载体,体现了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二是面广量大时间长。初中有9门学科。这些学科遍布所有知识领域,其延续时间长。授课的时数,初中三年,9门学科2000课时。各门学科都具备德育渗透的功能,其教育力量是十分强大的。三是有切实保证。学科德育有固定的课程、相对稳定的教材、排进课表的课时、专职的教师和评价考核的制度,而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在学科的学习上。这些条件切实保证了各学科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在教学中实施德育。四是细水长流、潜移默化。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从品德行为的养成、基本观点的确立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知识经验的积累是基础,对教育内容的领会、接受、内化是关键,实践、认识不断反复由量变到质变是过程。各学科教学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知识经验,学科德育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有采取灌输的方式,不少又是采取渗透的方式,使学生在接受各科知识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潜移默化,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有利于学生吸纳,并在学习运用和实践活动中逐步深化。

学科德育又有各自学科的特点:文科类,包括语文、英语、历史、地理和作为史地综合课的“社会”,具有广泛的德育内容和很强的感染力,既有显性教育的特性,又有隐性教育的特性。理科类,包括数学、自然、物理、化学、生物和理化生的综合型课程“理科”,结合自然科学知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最具特色,说服力强,效果一般都比较好。学科德育渗透的具体内容思想政治:进行以“五爱”为中心的社会公德教育和中学生日常行

为规范教育,内容包括热爱祖国、尊敬师长、热爱集体团结友爱、遵纪守法、努力学习、礼貌待人、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爱护公物、诚实正直、同情宽容、认真负责坚毅勇敢、惜时守信、知耻自爱、热爱科学等17个德目,养成学生良好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具有辨别是非能力和健康心理。高中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的教育,初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的基本观点,初步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志向,为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本,能初步运用所学观点观察分析社会经济、政治现象,指导自己的思想行为。属德育显性课程和主要渠道。语文:根据语言思维密切联系、文道统一的原则,选择文质兼美的文章,使学生在学习语言和文章过程中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结合文章主题思想和形象感染,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良好道德、心理教育;在指导课外阅读和作文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审美情操。每册语文都有三十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某种程度上成为一本思想政治、道德、伦理、历史、生活的百科全书,给学生以多角度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和印象深刻的影响,既具有显性教育的特性,又有隐性教育的特性。英语:通过反复地进行学习英语的目的性教育,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在英语教材的内容和语言训练中,渗透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国际主义以及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规范教育。

三、学科德育渗透的实施

(一)重视提高教师在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意识和现代德育意识学科德育渗透,关键是各级行政领导,基础是教师。要使教育工作者能按《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学德育大纲》的精神和全日制中小学各学科教学大纲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育德育于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必须提高教师的德育渗透意识,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识,现代教育教学方法、技术手段、环境的意识。为此,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学德育大纲》和各学科教学大钢等。通过学习和讨论,使他们从培养跨世纪人才和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的高度,学科教学是德育工作最有效最经常的地位,来认识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意义,认识现代教学方法、技术手段,优化育人环境,对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作用,统一认识,自觉地有计划有目标地在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更好地教书育人。(二)加强组织管理,制订措施,保证学科德育渗透的正常进行,落到实处。为保证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全面、正常的开展,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中学德育大纲》指出,学科德育渗透,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为了使学科德育渗透规范化,学校按阶段、分年级,根据不同学科特点,提出了具体要求。(三)注意教学内容的高立意,激情感,深挖掘,促使学生进行深层次思索。教师除重视把握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专题教育,知识结构及其内在联系外,还注意教学内容的深层意义,坚持知识、能力、思想认识有机统一的教学目标。是学习的好机会,好方法。只有善于学习,才会有所收益和进步。(四)挑战二十一世纪,随时代前进,努力运用现代教学方法、技术手段,教书育人,提高学科德育渗透的实效性在此,以历史学科为例。我们开展了“方法、手段、内容、目标与德育实效性” 的教学实验,历史教师称之为“促成‘观念内化'的教学实验” 或“ 知识、情感、能力、理论与思想认识有机结合的实验” 。我们运用整体性观点和综合性方法,紧紧把握住促成“ 观念内化”的教学方法、手段、环节及其总和,处理实验变量及其各种因素。

(五)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或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情绪情感、求知需要、毅力恒心、自信心甚至性格,或多或少受到学习方式方法的影响。在一定的学习策略指导下培养、形成的。而好奇心、求知动机、进取性格、丰富的情感、创新的意向、良好的自我概念和较高的自信心等,都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因素,是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训练,“大处着眼,小处入手” ,“润物细无声”,并持之以恒。讲究方法;采用激励法,如目标激励、兴趣激励、竞争激励和荣誉激励等;采用识别法和排除法,如感情障碍、情绪障碍、思维障碍、语言表达障碍、文化、环境的消极影响等的识别与排除;采用调节法等,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控、忍耐、坚毅等品格。学校许多学科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与研究,同时重视“ 让学生用内心的体验和主动参与、去学习”的思想,开展愉快教育、和谐教育、成功教育、情景教育等探索,开展“学为主体,教为主导”为指导思想的启发式教学实验研究、知识与情感和谐发展的教学实验研究等,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方案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一、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学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掌握基本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会主义觉悟,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激励他们为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把他们培养成为新一代的有用人才。“德育、智育、体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的三个重要方面,德育属于教育目的的范畴,德育不是学校的一种工作,而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归宿,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最终目的。”诚然,德育有相对的独立性,学校可以开设思想品德课,有进行道德教育的班会及其他措施等。但这些以直接进行道德教育为目的的上课或活动,毕竟是在时间上是有限的,内容上也是不足以完成德育的。因此,在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要把德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育当中去,特别是作为人文学科的语文课,更应该做到相互联系,密切协调,把德育教育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当中去。 高中语文教育属于基础教育,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所担负的任务则更具特殊性。从语文学科的特点来看,语文学科以“文”为主,内容形象化、情感化、审美化,“以文载道”、“寓道于文”,其中的思想教育要因“文”而施。语文学科的思想性、文学性、知识性,意味着它不仅在智育方面,而且在德育、美育等方面,都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

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更加强调加强德育,在教学中渗透德育,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语文教学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 二、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途径及方法 高中语文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利用各种契机,积极进行德育渗透,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语文是德育的最好的载体,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语文自身的德育资源,真正做到不仅教书,更要育人。依据语文自身的特点,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妙加组合,巧于安排,精当点化,使语文和德育的结合成为水到渠成的自然之作,就是语文教学的至高境界,也是德育教育的至高境界。 (一)潜移默化,移德育之花接教材之木。 “文以载道”,课文中的许多内容都是非常好的德育材料,可以直接进行德育渗透。充分利用教材本身的德育功能,造取恰当的时间,适宜的机会,巧借材料,融德育于其中,纳思想在其里,如春风化雨,于悄无声息中,让学生在欣赏享受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得到培养。 语文教材选编的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而这些文章往往凝结着作者本人的情感精华。因此,每次上新课之前,教师抓住“激趣导入”这一环节,恰当巧妙地设计导语,可以引发学生的阅读动机,调动学生内心的积蓄,隐埋的情感,从而认真地去阅读体会,去认识文章的精神内涵,思想上得到升华。在对文本的品读感悟中,教师更应该自然贴切地进行德育渗透。可以以情激情,教师表现出来的鲜明爱憎,会深深地影响学生,使他们的思想感情和教师产生共鸣,情操得以陶冶。也可以借助于朗读和表演,通过生动的朗读,能把文中内在的深刻含义和丰富情感表达出来。朗读前,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情感,提示朗读的要求,再加上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很容易使学生自觉地感受

德育学科渗透方案

德育学科渗透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推广为契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原则,是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概括了德育的实践经验,反映了德育过程的规律性。 1、方向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灌输正确的思想观点和道德规范,培养健康的感情和积极的行为;要注意将思想品德教育与我国现实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劳动结合起来,由小见大、由近及远、就事论理,使他们真正领悟和掌握正确的观点、原理和方法;要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生理心理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还要重视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必须坚持科学性。知识技能及其所渗透的观点与方法,都应当正确反映客观现实,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事例和数据要真实可靠,规律和原理要提示事物的本质,说理要实事求是、合乎逻辑、贴切自然,不牵强附会、不生搬硬套、不“穿靴戴帽”随意发挥。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只有坚持方向性和科学性和统一,才具有说服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体现学科特点的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有其共同的地方:都是以知识为载体,寓德育于知识的学习和训练过程之中。由于中学各门学科所研究的对象和范围不同,学科的性质也不一样,课程的内容构成以及教学的方式方法自然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各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在内容、形式和方法上也就有自身的

中学学科德育渗透方案

中学部学科渗透德育方案 德育教育是学校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新课程的深入实施中,德育教育不仅仅是德育处的专利,它涉及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贯穿在每个学科之中,特别是在新课程理念下,为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以及各个学科之间的有机整和,促使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因此学校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依据上级有关德育工作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文件精神和颁布的《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指导,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和谐、进步”为主题,确立德育为首的思想,坚持与时俱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创新德育方法,拓宽德育渠道,优化德育层次目标,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不断开创我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国家教委指出,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首先是对整体培养目标来讲的;其次是要求每一个教师成为德育工作者;最后是要每一门学科都应当从本学科的实际和特点出发,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具体目标如下: 1、在教案中三维目标的确定是教师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更要详细具体,在教学流程中处处要体现德育教育的目的,学校将定期检查教师在教学中的执行情况。 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是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参 与学习,动手实践,培养高尚情操的引领者,改变以往教师只是教 书,育人是主管德育领导的事情。

3、在作业改革工作上,将改变常规作业的弊端,改变只注重知识的积累,忽略人性化的管理,忽略道德情操的培养,我校确定“全面成长,分层递进,展示特色”注重学生动手操作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4、充分发挥各个学科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主阵地的教育功能,结合社会、校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利用学校红领巾广播等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政治立场,和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工作措施: (一)、学科教学渗透德育要求 1、明确掌握知识与加强德育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引导他们把个人的学习与祖国的前途联系起来,培养他们爱祖国的品德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就能给学生以巨大的学习动力,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亦是说学科知识是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基础,而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反过来会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产生积极的影响。 2、注意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指导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的,是知、情、意行的统一发展过程。其中“知”是指对思想、道德的认识,是一个学习掌握基本道德概念、原理的认识过程。因为课堂教学是完成智能的主要途径,当然也是向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途径。因此,学科教学加强德育工作,最主要的还是通过课堂教学这一环去完成。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欲望是影响学习效果的直接原因。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教师教育的结果。教学中思想教育因素的发掘,学生正确思想观点的形成,思想觉悟的提高无一不是教师教育指导的结果。因

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

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

德育工作学科渗透计划 德育工作是学校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在新课程理的深入实施,德育工作不仅仅是德育工作者的专利,它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惯穿在每个学科之中,不同时期,不同的重点工作,确定符合学校特点的德育工作的新内容,特别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以及各个学科之间的有机整和,促使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因此学校特制定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教育工作计划。 一、目标与措施 1.在教案中三维目标的确定是教师必须掌握的 重要内容,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更要 详细具体,在教学流程中处处要体现德育教 育的目的,学校将定期检查教师在教学中的 执行情况。 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者,是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参与学习,动

手实践,培养高尚情操的引领者,改变以往 教师只是教书,育人是主管德育领导的事情。 3在作业改革工作上,将改变常规作业的弊端,改变只注重知识的积累,忽略人性化的管理,忽略道德情操的培养,我们确定“全面成长,分层递进,展示特色”增加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测试内容。 4充分发挥政治,语文,等学科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主阵地的教育功能,结合社会、校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利用学校电视台,学生答辩会等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政治立场,政治水平,和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的特点,充分发挥健康课,心理咨询室等不断提升学生的养成教育,挫折教育,失败教育,利用假期去行众拓展集中培训。 6结合中央8号文件精神,把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列入当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使之在校园内外处处达到教育功能。

创新小学学科德育渗透方法的研究(实施计划方案)

《在小学学科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东源县义合镇中心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来源、背景分析及研究意义 本课题是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提出来的。 关于德育课程的研究,在国外都是受到重视的。特别是在国,从事该容研究的单位及个人较多,近10年来,引起了、、、等基础教育发达地区学校、科研机构的关注,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从已有的研究和实践证明,德育研究从德育理论到德育实践均能有所突破,探索并构建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和谐德育新模式,对提高学生自身的判断能力,道德选择能力,自我做人能力,完善学生品德,升华学生人格均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其次,国外的许多工作国家也特别重视德育教育。美国、法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在学校德育容方面,从整体上看是围绕公民教育进行的。以约翰?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被尊为美国的“官方哲学”,因而学科教学中的德育也是“个人主义”为第一的;英国和德国一样,学校德育或者说是德育相当稳固,但没有专门的道德课,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只是在其他学科或活动中有些德育渗透;日本学校的德育渗透及培养方式和方法异常丰富,大量地引进中国的儒家思想和西方的主义思想,并融会于各学科中,形成崭新的个性教育。 古代教育家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道出了教师的职责——传道是置于首位的,必须突出德育的地位。发展和探索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教学理念和手段,能促进教师的德育水平和学生的终生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科学地处理学科教学和德育的关系是关键,武装教师更多的德育知识和方式。但是,为顺应科技的发展,学生要掌握很多科学文化知识,势必占据学生更多时间,而解决这个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工作势在必行。 二、研究目的、理念及策略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

20xx小学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3673 (计划范本系列) 20xx小学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详细版 When The Goal Is Established, It Analyze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nditions Of Organiz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Organizational Goals To Be Achieved And The Ways To Achieve Them.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20xx小学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详 细版 提示语:本计划文件适合使用于目标确立时,根据对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分析,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组织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案途径。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一、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在各学科教育活动中都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文化知识、态度技能、价值观念和道德人格的全面、和谐、均衡的发展。加强道德教育在新课程各学科中的渗透,有利于"整体育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在语言技

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培养中潜移默化、点滴浸润实现的。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课外英语等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子,积极实施德育渗透。下面就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谈几点体会。 二、德育渗透的途径 1、结合词汇和句子学习渗透 德育是一种文化教育,文化内容很多是直接与词义相关的。任何一种语言的词汇、句子、习语本身就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内容。这就意味着在词和句的教学中可以进行道德意识的渗透培养。 2、结合课文学习渗透 小学英语教材中,有些课文内容在德育意义上很有代表性,有些课文内容本身就是介绍英语国家的文明礼仪。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课文内容向学生传输道

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

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 篇一:各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英语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吴向阳 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本学期我在教育活动中都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文化知识、态度技能、价值观念和道德人格的全面、和谐、均衡的发展。加强道德教育在新课程各学科中的渗透,有利于"整体育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培养中潜移默化、点滴浸润实现的。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课外英语等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子,积极实施德育渗透。下面就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谈几点体会。 1、结合词汇和句子学习渗透 德育是一种文化教育,文化内容很多是直接与词义相关的。任何一种语言的词汇、句子、习语本身就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内容。这就意味着在词和句的教学中可以进行道德意识的渗透培养。

2、结合课文学习渗透 英语教材中,有些课文内容在德育意义上很有代表性,有些课文内容本身就是介绍英语国家的文明礼仪。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课文内容向学生传输道德文化知识,解释中外礼仪差异,使学生中西合璧。英语教育属跨文化教育。跨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形成对待外来文化和本国文化的合理的跨文化心态,既不可形成妄自尊大、闭关锁国的心态,也不可形成崇洋媚外、妄自菲薄的心态。整套小学英语教材在介绍英语国家文化的同时,注重介绍中华文化,以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与热爱,养成合理的跨文化心态,并形成运用英语向外国人介绍中华文化的初步能力。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特别加强国情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3、结合课堂操练应用渗透 在语言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目的是使学生能更得体地使用目标语进行应用交际,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学生仅有目标语、道德文化知识是不够的,还要训练运用目标语的思维方式思维,按目标语的社会道德规范行为进行交际的能力。为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活动时,要多创设交际情景,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要求他们按特定的环境和人物角色使用相应得体的语言和行为规范。也鼓励学生在课外生活中积极大胆应用,养成习惯,提高自己的道德情

小学科学德育渗透计划_共3篇.doc

小学科学德育渗透计划_共3篇 第1篇:科学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在学校里德育渗透贯穿于所有的学科。我们科学教育是培养有良好品德的高素质学生,因此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德育教育,各科教师都要在所教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科学的德育渗透,不能仅把科学教育作为一种求知、求真的活动,而应有科学精神的支撑,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人格培养融为一体。 一、抓住教育契机,培养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是人对客观世界,自然规律的看法。实事求是和尊重自然规律是最基本的科学态度,也是科学教学中要重点培养的。结合教材,开展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养成的重要途径。譬如在观察事物或现象时老师应要求按科学程序进行,先整体再局部或先局部再整体,由表及里;在做连续测量,月相观察,养植物,养蚕等等必须长期进行的观察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坚持按时观察,及时记录,定期汇总,以便分析研究。而在实验当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按照步骤动手操作,如实记录实验结果。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比较,培养他们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二、结合教学活动,培养意志品质。 在我们科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孩子们才刚刚接触到新课程,所以他们兴趣盎然,有时一节课上完后还是意犹未尽,但这种兴趣最终还是维持不了多久,往往不能把观察研究活动进行到底。如果此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监督,对学生要完成的学习任务

做全程追踪,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他们参于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最终能完成学习任务。让他们感受到克服困难后取得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样既能培养他们完成任务的责任感,也能不知不觉地磨练了他们的毅力,培养了他们的意志品质,达到了科学教学的目的 三、注重常态教学,培养良好习惯。 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习惯主要是通过不间断地反复训练来实现。良好的习惯于平时的点滴积累,课前的准备,实验器材的整理与摆放,倾听别人的回答,耐心细致的观察……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勤提醒常要求,通过严格训练来实现。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优良品德的训练要有严格的要求,正确,积极地引导,从一点一滴抓起,既注意循序渐进,又贯穿始终。实验中,交给学生如何维护教室卫生和个人卫生,怎样正确倒取清水、处理污物,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成立合作小组,培养合作精神。 任何一个人都不能作为个体而独立存在的,人是社会的人。一个人的存在、生活、学习和工作都必然要和我们这个社会发生各种关系。学会正确处理好这些关系,建立并维持一个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对一个人将来的生活和事业的成功与否有重大影响。而要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社会和人际关系必须具备一个健全的人格,必须拥有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精神。我们科学教学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大大缩小了学生之间的距离,便于沟通;在评比时以小组为单位,减少对个别同学的奖惩,使学生产生集体荣辱感,增加合作意识,逐渐树立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增加了团队意识。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五、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学科德育渗透方案

长布镇蒲江小学 学科渗透德育方案 德育教育是学校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新课程的深入实施中,德育教育不仅仅是德育处的专利,它涉及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贯穿在每个学科之中,特别是在新课程理念下,为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以及各个学科之间的有机整和,促使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因此学校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依据上级有关德育工作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文件精神和颁布的《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指导,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和谐、进步”为主题,确立德育为首的思想,坚持与时俱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创新德育方法,拓宽德育渠道,优化德育层次目标,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不断开创我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国家教委指出,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首先是对整体培养目标来讲的;其次是要求每一个教师成为德育工作者;最后是要每一门学科都应当从本学科的实际和特点出发,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具体目标如下: 1、在教案中三维目标的确定是教师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更要详细具体,在教学流程中处处要体现德育教育的目的,学校将定期检查教师在教学中的执行情况。 ; 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是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参与学习,动手实践,培养高尚情操的引领者,改变以往教师只是教书,育人是主管德育领导的事情。 3、在作业改革工作上,将改变常规作业的弊端,改变只注重知识的积累,忽略人性化的管理,忽略道德情操的培养,我校确定“全面成长,分层递进,展示特色”注重学生动手操作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4、充分发挥各个学科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主阵地的教育功能,结合社会、校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利用学校红领巾广播等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政治立场,和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工作措施: (一)、学科教学渗透德育要求 1、明确掌握知识与加强德育的关系

小学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

小学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 小学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 2020-04-08 学校要将德育中的学习目的的教育,学习习惯教育和辨证启蒙教育等内容在贯穿在各个科目的教学之中,通过德育教育来提高学生思想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你知道具体的计划要怎么制定吗?下面是小编带来关于小学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小学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一)一、指导思想: 努力从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两方面入手,系统地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等教育教学理论,按要求上好每一堂课,不断探索符合学生实际而又能促进其长远发展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不断充实自己的教学思想,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培养目标: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续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天生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针对学生的德育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德育教育。因此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有责任也应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培养,以期能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品性,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具体措施:

(一)识字与写字方面。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学习爱好,引导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学会使用字典、词典,锻炼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二)阅读方面。结合学校的“文化阅读”活动,发动学生多些朗读,规范学生发音,使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引导学生初步学会默读,独立思考,学会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引导学生诵读优秀诗文,留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 (三)习作方面。引导学生留心四周事物,乐于书面表达,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留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正确的标点符号,能够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并且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四)口语交际。引导学生用普通话与他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引导学生学会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感动他人;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扼要转述。 (五)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题目,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题目。 四、具体方法:

2020-2021学年度小学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计划【精选】

小学各个科目教学的目的就是不光要求学生围绕目标进行训练,而且还要求学生从学习中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你知道具体的渗透计划要怎么制定吗?下面是带来关于20xx-20xx 学年度小学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计划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一、指导思想 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品德优良的学生。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也包含着这一层意思,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进行实施的,而素质教育又是把德育放在一个很大的位置上加以考量的。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成为新课程下的一个崭新的话题。德育渗透是基于科学课程标准的育人因素。《课程标准》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中就体现初德育方面的目标,在"科学探究"和"科学知识"两大目标中也有具体的体现。在进行科学教学时,我们要发挥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责任,更重要的是不要在科学教学中带上沉重的"镣铐",偏离教学的根本。要处理好教学和德育教育的问题关系,这也是科学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的一门艺术。 二、具体措施 1、利用教材文本渗透德育教育 就目前的科学教材而言,如果牵强附会的话,每一课都可以挖掘德育教育内容。然而,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那种挖掘很容易让课堂的情感付之东流。因此,在这里强调应该是"科学的利用"而并非是"努力的利用"文本来实施德育教育。要上好一堂科学课,最重要的是把握好教材,把握好教材文本,寻找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可以这样说,教师在课堂上的调控,渗透能力完全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钻研和解读。所以,教师要研究教材文本的依托性、前瞻性和德育的渗透性。我们要钻研教材,寻找文本的德育切入点,不能光停留在"文本说了什么"的层面上,更应让学生知道"文本为什么这样说"。科学课程的德育价值就蕴藏在我们使用的教材之中。把握好每一个蕴含的教育契机,并扑捉到它,使它成为最有效的德育教育。 如三年级《我看到了什么》一课,安排了"看图上的大树"、 "回想以前在大树前看到什么"、 "到一棵真正大树前看到什么"、"和同学们交流"等内容,通过经历上述活动教育学生做事要细心,要实事求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到中高年级又转向情感价值的培养上来。在物质的溶解性实验时,在这方面就落实的好了,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好,养成了一个比较好的道德素养。教材中不同的课例文本体现出不同的德育价值,不同单元也体现出特有的德育价值。 2、在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科学是由一个个有趣的活动组成,学生在学习的前提就是参与一个个探究活动。小学的科学教育是一个启蒙的教育,也是一个人学习科学知识的开端,它可以让一名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更为可贵的是能培养了学生的集体精神,因为学生参与探究活动所经历的这些活动以小组出现,或以群体活动出现。学生在活动中必然要和周围的环境和同学相处在一起,互相合作,但会受到一定的制约和激励,在教学同时更会增强同学们之间的合作意识,逐渐树立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在活动展示中就会以小组为单位。这样,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就能在德育价值中体现出来。

德育学科渗透方案

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德育学科渗透方案 在信息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要理论联系实际。要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现实生活的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选取那些意义重大、说服力和感染力强、具有时代气息和新鲜感,学生普遍关心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渗透的切入点;要正面引导、透彻说理、有的放矢、因势利导,避免盲目性;要把明理、激情、导行结合起来,创造条件,使他们把领悟的观点和方法变为实际行动,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1、课堂讲授中渗透。所教学科在课前必须深入备课,既要弄清教材的知识内容,又要对教材的教育因素深入体味,授课时应力求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思想教育于一体。这样,伴随着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使教学闪现出教材固有的思想火花,发挥育人的整体效益。比如,在讲解网络安全一课时,我就引入了当时的热点问题“熊猫烧香”引发的网络安全方面的影响,给社会造成的重大损失,以及制造本软件的个人受到的严厉处罚,给学生很好的灌输了网络安全道德问题。 2、课堂训练、在任务布置中渗透。在布置任务时,要注意增强思想性,发挥其教育功能。如在上机操作中的任务布置时,我们也进行了德育观点的渗透。在课堂上的举例应用时,也很好的渗透德育教育,比如在湖南省信息技术赛课比赛中,引入的游戏环节,既用到了即将学习的知识点,又很好的体现了同学间的团结性,团队之间的协作重要性。所以两次赛课都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4、在教学的日常性活动中渗透。新任教师在课堂管和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中,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随机教育,以自己的仪表态度,言谈举止和处事待人,发挥表率作用,要求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风、意志品质和文明作为习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5、随机引导教育中渗透。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思想教育的某些契机,如果教师能即时抓住,也能产生极好的教育效果。除了有心之外,

如何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

如何在小学语文学科 中渗透德育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如何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 语文是传情达意的工具,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在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的同时,受到思想政治、道德情操、人文素养等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德智全面发展。因此挖掘语文教学的博大教化力量,提高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是深化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重要途径。下面笔者就个人体会,谈谈在语文学科中如何更好的渗透德育。 一、挖掘教材内容,充分发挥课文的德育功能。 小学语文课文涉及的内容广泛,文章体裁多样化,任何知识的教学,老师都可以在适当的范围内创造出一个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声情并茂的散文,老师可通过朗读把优美的声音形象呈现于学生面前;平淡如水的说明文,可借助形象风趣的话语解说其中的事理;说理性文章,可用通俗的哲理把学生引入严密的逻辑世界。教材是进行思想教育的凭借。因此,教师应充分、全面、深入地探讨教材,准确把握教材中蕴含的教育因素,注重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的内在联系,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适时、适度地进行思想教育,把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课前深入备课,挖掘品德教育素材。 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深入钻研,挖掘每篇课文的德育因素,确定每一课的教育点,即每篇课文可以运用文中哪些内容(字,词,句,段)对学生进行哪一方面的思想教育,教师要做到心中有

数,胸有成竹,确保在教学中做好既教书又育人。如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让学生感受周恩来强烈的爱国之心与对帝国主义的愤懑时,可以提高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二)提供写作背景,感受作者创作心态。 要使作者的情感内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首先要缩短学生和作者的心理差距,要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使他们置身于作者所处的时代之中,去感受作者写作时的特殊心态。 (三)利用电教手段,强化课文情感渲染。 教师要创造特殊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情境渲染之中。在一种心理场的影响下,去感受课文的内容,以产生强烈的情境感应效果。如《长城》一课的教学,教师可播放长城的景点剪映,让学生大饱眼福,感受长城的宏伟之美,再加上配乐情感朗读,使学生沉醉于美感之中,一种爱美情趣,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便油然而生,由衷而发。使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爱国之情随之倍增,立下把祖国建设得更美丽的雄心壮志。 (四)抓住关键词句、深化学生情感体验。 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如果我们抓住课文的关键字、词,句深入剖析品味,就容易领悟文章的主旨及其深刻的思想内容,迸发学生的感情火花。 二、引导课外阅读,逐步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

小学学科德育渗透计划3篇

小学学科德育渗透计划3篇 篇一:小学语文学科德育渗透计划(1507字) 小学语文学科是基础性工具学科。语言文字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在完成德育任务方面具有许多的优越条件。我们要研究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的特征,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通过形象感染、感情陶冶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来实施德育,培养高尚的情操,提高思想觉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一、小学语文渗透德育的途径 (一)课堂教学 语文教育通常指的是关于自己祖国语言的教育活动。祖国语言负载着自己祖国和民族的思维方式、思想感情,传承着自己祖国绵延不息的文化,具有深刻的底蕴。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要场所,它以教材为本,教材中有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诸如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民族自豪感等。所以,应该把语文教学与德育工作相结合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 (二)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

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特别是评价与欣赏的方法,使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能培养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三)教师的影响 学生的思想品德主要由教师来培养。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是学生直接的榜样,教师的情感、态度对学生有着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品德教育,在课后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以优雅的仪表、文明的谈吐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就会对学生道德风貌的健康培养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成为学生的镜子。 二、实施小学语文德育的方法 1、平等待人,润物无声 小学语文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熟悉和了解学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使他们感到教师的心和他们的心是息息相通的,彼此便要互相尊重,相互信赖。对每个学生应该有正

信息技术学科渗透德育的教案

信息技术优质教案 课题:网络安全(学科:信息技术,年级:五年级下册,教学理论依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有关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了解计算机网络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及产生这些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了解病毒防治、防火墙等安全技术。)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的脆弱性。 2、了解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安全隐患产生的原因。 3、了解防范安全隐患的常用措施。 4、了解常用的安全技术:病毒防治及防火墙。 5、加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认清网上信息的精华和糟粕,做遵守网络道德的网民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隐患及其产生的原因、防范安全隐患的常用措施。 教学难点:对病毒防治和防火墙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信息安全是当前阻碍信息技术进一步深入我们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最大的阻力,由于网络的不安全性,使得人们对网络的应用有所顾忌和保留,达不到理想的交流效果。请同学根据自己的体验,谈谈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工作和学习的存在哪些安全问题,以及有何解决的方法? 通过创设情景,提出相关问题,“QQ是我和朋友联系,和同事探讨问题的好工具。可今天却怎么也登入不上去了,并提示密码错误,可我输入的密码肯定是对的,很着急,请大家替我想想办法。”经过对问题的具体分析,即引出今天的教学内容——计算机的安全问题。 (二)用语言感化学生。 1.设问:同学们,人的生命是脆弱的,很容易受自身因素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而生病甚至一命乌呼,其实计算机网络在安全上也是很脆弱的。同学们,你们知道计算机网络脆弱的原因吗? 学生活动:学生对此问题展开讨论,各说其词。

教师活动:首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然后完整阐述造成计算机网络脆弱性的两大因素:计算机本身问题和计算机网络问题。计算机本身的问:(1)软硬件系统的复杂性(2)测试的不完整(3)安全漏洞存在的必然性。计算机网络问题:(1)自然的损坏(2)人为的破坏。 2.设问]请同学们归纳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分析产生隐患的原因? 教师活动:查看学生归纳情况,观察学生活动,并参与探讨,最后列出产生安全隐患的原因: (1)系统自身原因(2)自然环境影响(3)人为原因 3.设问:同学们,你们在使用过程中有没有碰到过这类事情呀?如果碰到过,那么你们又是怎么来解决的? 学生活动:学生说说自己的情况,请学生代表说说碰到的一些典型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以自我推荐的方式讲述自己的解决之道。 教师活动:认真倾听,归纳小结,适当加以表扬。 最后老师分别从计算机系统、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等三个方面系统介绍防范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的一般措施,并强调学生在以后的计算机网络建构时要注意这几方面的因素。 4.设问:通过以上知识的学习,同学们对计算机网络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我们来思考一下如何构建一个安全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呢? 学生活动:以小组形式展开,学生提出自己的方案,发表自己的想法,小组共同商讨方案的可行性。 教师活动:教师了解各小组情况,进行归纳和总结,提取几个典型方案进行全班分析、讨论。 5.常用的安全技术:要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安全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还必须掌握一些常用的安全技术,如病毒防治、防火墙等。 问题1:同学们,你们知道计算机病毒是什么吗,它与生物病毒有关系吗?以及我们应该如何来防治计算机病毒呀?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网络搜索查看有关病毒特性、病毒种类及、

《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课题总结

《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课题总结 在周校长、唐校长等领导的科学决策和大力支持下,在课题组成员的全面参与和积极探究中,学校课题研究在本期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真正开创了课题工作求真务实的良好局面。 一、采取了多种有效办法 1、规范了研究过程 工作组规定参研教师一般采取“发现问题——申报方案——行动研究——反思总结”的究模式开展小专题研究。把教师的眼光引向自身,引向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关注自己,审视自己,研究“真”问题,从中提炼出一个值得研究的小专题。好词好句每个研究小组将专题研究与学生现阶段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结合起来,与自己急需解决的教学问题结合起来,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期初有研究计划(或方案),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学习理论学习、问题讨论,提交研究小结或研究过程资料,参研教师每期至少上一节高质量的专题研讨课,并组织相关参研教师集中听课、评议、反思。谚语这些措施,规范了老师们的研究过程,归纳出“小专题研究”的“五化”特点——切口问题化、内容个性化、方法通俗化、周期短小化、承担者个别化。鼓励教师多写读书笔记、教学后记、教育叙事等,避免他们在研究中走弯路。 2、发挥科研骨干的作用 根据老师们申报的小专题,精心挑选,重点扶植,细心指导一批业务精、能力强、富有创新意识的骨干教师开展小专题研究,并让这些教师发挥辐射作用,提高小专题研究的整体水平。例如刘老师的《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案例研究》,张洪英老师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李红琼老师的《语文学科渗透德育之我见》,杨琼老师的《课堂教学中环保教育的德育渗透》、谢慧兰老师的《课堂语文活动在育人中的作用》等,在促进参研教师养成反思教学的习惯,获得解决困惑的策略,转变教师的德育思维方式方面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3、坚持以小专题研究为主,同时开展多种类型的研究

小学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

小学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 二、培养目标: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续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天生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针对学生的德育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德育教育。因此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有责任也应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培养,以期能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品性,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具体措施: 识字与写字方面。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学习爱好,引导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学会使用字典、词典,锻炼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阅读方面。结合学校的“文化阅读”活动,发动学生多些朗读,规范学生发音,使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引导学生初步学会默读,独立思考,学会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引导学生诵读优秀诗文,留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

诗文。 习作方面。引导学生留心四周事物,乐于书面表达,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留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正确的标点符号,能够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并且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口语交际。引导学生用普通话与他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引导学生学会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感动他人;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扼要转述。 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题目,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题目。 四、具体方法: 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德育过程既是说理、练习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

德育渗透品德学科实施方案

德育渗透品德学科实施方案 (总5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德育渗透品德学科实施方案 德育教育是学校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新课程的深入实施中,德育教育不仅仅是德育处的专利,它涉及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贯穿在每个学科之中,特别是在新课程理念下,为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以及各个学科之间的有机整和,促使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因此,我校思品教研组制订的方案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1、在品德教案中三维目标的确定是教师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更要详细具体,在教学流程中处处要体现德育教育的目的,学校将定期检查教师在教学中的执行情况。 2、在品德课堂的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是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参与学习,动手实践,培养高尚情操的引领者,改变以往教师只是教书,育人是主管德育领导的事情。 3、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的特点,充分发挥品德教育课的教育作用,提升学生各个方面习惯及品质的养成教育。 4、充分利用课内、课外等时间,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关注学生成长动态,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成长过程。 二、工作措施: 1.明确掌握知识与加强德育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引导他们把个人的学习与祖国的前途联系起来,培养他们爱祖国的品德和热情,给学生以巨大的学习动力,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亦是说学科知识是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基础,而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反过来会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产生积极的影响。

2.注意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指导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的,是知、情、意行的统一发展过程。其中“知”是指对思想、道德的认识,是一个学习掌握基本道德概念、原理的认识过程。因为课堂教学是完成智能的主要途径,当然也是向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途径。因此,学科教学加强德育工作,最主要的还是通过课堂教学这一环去完成。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欲望是影响学习效果的直接原因。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教师教育的结果。教学中思想教育因素的发掘,学生正确思想观点的形成,思想觉悟的提高无一不是教师教育指导的结果。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引导学生知识学习的同时,加强德育指导,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3.深入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因素 学科教学内容是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要把德育渗透于品德学科的教学之中,就要根据学科实际,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把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德育渗透的内容: 1.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2.渗透良好学习、生活和劳动习惯教育 3.渗透社会美德教育 4.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四、各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要求: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通过课堂教学和学生的社会生活,对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