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诗歌赏析大纲

诗歌赏析大纲

诗歌赏析大纲
诗歌赏析大纲

《现代诗歌鉴赏》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ZR011428

课程名称:《现代诗歌鉴赏》

总学时数: 36

实验或上机学时:

一、说明

(一)《现代诗歌鉴赏》的课程性质:《现代诗歌鉴赏》是一门研究“五四”以来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历史的学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选修课。

(二)教材及授课对象:

张新颖:《中国新诗:1916-2000》,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一版)授课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三)《现代诗歌鉴赏》的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本课程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现代文学中诗歌演变的进程,熟知活跃在中国现代诗坛中的神圣歌者,透析中国现代文学中多样的诗歌流派,审视其独特的精神内蕴及艺术表现形式;探查中国现代诗歌和时代精神的关系,了解特定时代的社会意识形态,把握时代精神的整体面貌。

能力目标:本课程通过对中国现代诗歌的鉴赏,为另类文学体裁的赏析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增强对其它文学体裁的理解,形成宏观的知识框架;提高学生查找、阅读中国现代文学文献的能力,使之建立起严谨、科学、求实的学术精神,公正客观的对待、评价复杂的文学现象;培养学生高层次的审美鉴赏力,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写作诗歌的技能和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开拓意识。(四)《现代诗歌鉴赏》课程授课计划(包括学时分配)

(五)考核要求:以开卷考查的形式进行。

1、平时成绩占总分的10%,由阶段性测试成绩和学习表现成绩组成。

2、期中成绩占总分的30%,以学术论文形式考查。

3、期末成绩占总分的60%,以开卷考试的形式进行。

二、教学内容

第一编跨入现代的中国新诗(1917-1927)

第一章吹响诗歌革命的号角

主要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理解胡适诗歌理论的开创性,掌握胡适诗歌创作的不足之处和刘半农诗作的思想内蕴,掌握沈尹默诗歌的艺术特色,获得分析文本解读

文本的能力,达到提升学生文本解析能力的目的。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教师讲授、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提问式教学

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胡适所开创的诗歌理论;沈尹默的象征主义诗歌

(2)难点:胡适诗歌和传统文学的联系

第一节开风气之先的胡适

一、胡适诗歌理论的开创性

二、评价

(一)倡导写实主义诗风

(二)白话新诗论呈现出由文字弱化到精神凸现的趋势

(三)胡适与中国传统诗学有着密切关系

第二节其他新诗开拓者的功绩

一、刘半农

(一)白话诗《教我如何不想她》

(二)民歌诗集《瓦釜集》

二、沈尹默

(一)透露了萌芽形态的象征主义新诗诞生的信息

(二)用象征的手法写出了人格独立的要求

第二章异军突起的浪漫主义诗歌

主要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理解郭沫若诗歌中的泛神论体现,掌握郭沫若诗歌和日本文化的关系,掌握郭沫若《女神》的艺术价值,达到全面解析郭沫若诗歌的目的,应用于郭沫若诗歌的文本研究中。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教师讲授、提问式教学、多媒体教学

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郭沫若诗歌中蕴含的天人合一思想;郭沫若《女神》中的现代意识(2)难点:郭沫若对日本儒家、佛学、神道思想的汲取

第一节郭沫若浪漫主义诗歌的文化内蕴

一、泛神论

(一)泛神论的内涵

(二)泛神论的意义

(三)泛神论追溯

二、日本文化影响

(一)日本儒学的忠孝精神

(二)日本佛教

(三)日本神道

第二节新诗现代化的标帜——《女神》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给《女神》带来的的影响

二、《女神》中的现代意识

(一)开放意识

(二)城市意识

(三)博爱意识

(四)自我意识

(五)平民意识

第三章觉醒后的歌吟

主要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理解冰心诗歌中的海意象,掌握朱自清、周作人的诗歌特色,掌握冯至的《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的内容,达到熟知“为人生派”诗人思想倾向和艺术特质的目的,提升诗歌的审美分析能力,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诗歌的研究中。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讲师讲授、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提问式教学

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冰心诗歌中的海意象的内涵;冯至四首叙事诗的主题

(2)难点:周作人诗歌的艺术特质

第一节为人生的诗歌

一、朱自清

(一)肯定诗歌的实用价值

(二)在新诗诗歌形式上做出了规范性的探索

二、冰心

(一)海意象

(二)三大意象:海、浪、舟

(三)对自然的无限热爱

三、周作人

(一)以清俊笔墨,简练文字,描摹景物。

(二)注重对象征手法的运用。

第二节冯至的《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

一、《吹箫人的故事》

二、《帷幔》

三、《蚕马》

四、《寺门之前》

五、《北游》

第四章新奇怪丽的早期象征诗

主要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理解李金发诗歌的艺术特色,掌握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浪漫诗歌的基本知识,达到准确解读诗歌文本的目的,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早期象征诗派的研究中。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教师讲授、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

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李金发诗歌中的象征主义倾向;王独清诗歌中的哀伤基调

(2)难点:李金发诗歌中陌生化的语言形式

第一节李金发的早期诗

一、大量的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

二、流露出的浓郁的颓废的风格

三、陌生化的语言形式

第二节其他早期象征诗人

一、王独清

(一)主体形象

(二)情绪的主旋律:悲哀

二、穆木天

(一)诗的统一性与诗的持续性

(二)浪漫主义色彩

三、冯乃超

第五章新格律诗派

主要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理解闻一多的诗歌理论,掌握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达到熟知新格律诗派审美特质的目的,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诗歌研究和文本创作中,提升学生的学术研究意识和诗歌写作能力。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讲师讲授、多媒体教学、提问式教学

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闻一多诗歌理论中的三美;徐志摩诗歌中的传统文化因子

(2)难点:三美理论中的建筑美;徐志摩诗歌中的含蓄美

第一节闻一多和新格律诗

一、闻一多改造中国新诗的理念

二、三美理论

(一)音乐美

(二)绘画美

(三)建筑美

第二节徐志摩诗歌的审美性

一、哀而不伤的中和美

二、清水芙蓉般的自然美

三、秘响傍通的含蓄美

四、丰富奇特的比兴美

五、清新雅洁的意象美

第二编新诗多元化的发展格局(1928——1937年6月)

第一章政治鼓动诗的形成和发展

主要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理解殷夫诗歌的主题和艺术特色,掌握中国诗歌会的诗歌主张和蒲风诗歌的基调,达到全面勾勒中国现代早期政治鼓动诗的目的,使学生明确诗歌创作和时代的关系,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诗歌的文本解读中。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讲师讲授、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提问式教学

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殷夫诗歌中的鼓动性;中国诗歌会的时代性

(2)难点:殷夫的《血字》;中国诗歌会的大众化

第一节殷夫:红色诗坛的骄子

一、早期抒情诗

二、红色抒情诗

(一)风格粗犷激越、语言质朴自然

(二)《血字》

三、艺术特点

第二节中国诗歌会及蒲风的诗歌

一、中国诗歌会

(一)对现实题材的深入开掘

(二)形式上,全面推进于诗歌的大众化

(三)在理论上,批判了唯美主义诗风。

二、蒲风

(一)面临崩溃的动乱的农村:《茫茫夜》

(二)中国人民反帝的激烈情绪:《我迎着狂风和暴雨》

第二章趋向成熟的《现代》诗派

主要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理解戴望舒前后诗风的变化,掌握《雨巷》和《我用残损的手掌》两首诗歌的审美特性,掌握卞之琳智慧诗的文化因子,掌握何其芳《预

言》的审美风格,能够掌握诗歌文本分析的能力,达到熟知30年代象征诗派的目的,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诗歌文本分析中。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教师讲授、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

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戴望舒《雨巷》中的意象、主题和艺术;卞之琳智慧诗中的意象营造;何其芳《预言》中的情感基调

(2)难点:《雨巷》的主题意蕴;卞之琳的智性之美

第一节戴望舒的诗歌

一、《雨巷》

(一)情感基调

(二)意象分析

(三)主题内蕴

(四)艺术美

二、《我用残损的手掌》

(一)抒发了对灾难深重的祖国的关注和真挚的爱恋

(二)感情色彩

(三)押韵方式

第二节现代诗派的其他诗人

一、卞之琳

(一)诗的智性之美

(二)意象凝聚

二、何其芳

(一)爱情诗上的清新婉约空灵

(二)《预言》

第三编战争烽烟中的诗歌(1937年7月——1949年9月)

第一章民族的心音战斗的鼓点

主要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理解七月诗派的思想价值取向,掌握艾青诗歌的内容和

艺术特色,掌握田间的鼓点式的诗歌,通过学习,达到全方位认知40年代政治抒情诗基本概况的目的,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具体诗歌文本的解读,进而提升诗歌的写作能力。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讲授法、品读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艾青诗歌中的土地、太阳意象;七月诗派思想中对光明的向往(2)难点:艾青诗歌中独特的光和色

第一节艾青的诗作

一、生平介绍

二、诗歌创作

三、诗歌内容

(一)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与对不公道的世界的诅咒

(二)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

(三)抒发强烈的爱国之情和甘愿为国献身的精神

四、艺术特色

(一)具有独特的意象世界——土地和太阳意象

(二)忧郁的诗情

(三)具有独特的感受世界

(四)自由诗体的实践者,提倡诗的散文美

第二节田间——时代的鼓手

一、思想内容特色

(一)满怀爱国激情召唤战斗者

(二)以战地见闻来召战斗者

(三)以虚拟的情境和画面召唤战斗者

二、艺术形式方面的特色—鼓点自由体

第三节七月诗派

一、讴歌抗战,呼唤解放

二、抨击丑恶,揭露黑暗

三、赞美自然,赞美光明

四、形式上散文化,自由化

第二章曙前的沉思与讽刺

主要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理解袁水拍的抒情诗歌,掌握九叶诗派的主题,能够领略到九叶诗派的生命情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诗歌研究中,提升学生的学术研究意识。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教师讲授、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提问式教学

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九叶诗派主题中对生命的沉思;袁水拍抒情诗中的质朴

(2)难点:九叶诗派对中国新诗现代化的影响

第一节九叶诗派

一、内容主题

(一)战争题材的作品

(二)诅咒黑暗、反思历史的作品

(三)对现代人生存处境的思考

二、对中国新诗现代化的影响

(一)追求诗歌艺术与现实的平衡美

(二)表现现实与挖掘内心的平衡美

(三)追求理性与感性的平衡美

(四)追求中西诗歌艺术融汇过程中的平衡美

三、追求新诗戏剧化

第二节袁水拍的抒情诗

一、抒情性和口语化

二、人类共通的感情

三、中国味的口语

第三章解放区诗歌

主要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理解阮章竞《漳河水》的内容和陈辉诗歌中强烈的鼓动性,掌握李季《王贵与李香香》的内容和艺术特色,达到宏观审视解放区诗歌的目的,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诗歌文本的解析中,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教师讲授、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当堂测验

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李季《王贵与李香香》的创新处;陈辉《为祖国而歌》中强烈的战斗性

(2)难点:《王贵与李香香》中信天游的使用

第一节民歌体叙事诗的创作

一、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

(一)主题思想

(二)运用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

二、阮章竞及其《漳河水》

(一)主题:女性解放

(二)运用了漳河两岸的各种民间歌谣小调

第二节陈辉的诗歌创作

一、诗歌主旋律:对祖国的爱、对侵略者的恨

二、排比叠句和重复回环的格

三、创造优美的意境

三、参考文献

1、林焕标:《中国新诗的流变与建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第一版)

2、张新颖:《中国新诗:1916-2000》,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一版)

3、刘树元:《中国现当代诗歌赏析》,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第一版)

4、孙玉石:《中国诗歌艺术》,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1月(第一版)

5、孙玉石:《中国现代诗学丛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1月(第一版)

6、孙玉石:《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史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1月(第一版)

7、谢冕:《中国现当代诗歌名作欣赏》,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8月(第一版)

四、教研室:汉语言文学课程主讲负责人:院长审核签名: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历年真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历年真题及答案 【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2019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15.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 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

高考现代诗歌赏析专题训练

现代诗歌赏析专项训练一、赏析《日子是什么》(梅绍静)完成后面的题目: 日子是散落着泥土的小蒜和野葱儿是一根蘸着水搓好的麻绳 是四千个沉寂的黑夜 是驴驮上木桶中撞击的水声 日子是雨天吱吱响着的杨木门轴忽明忽暗地转动我疲惫的梦境日子是一个含在嘴里止渴的青杏儿是山塬上烈日下背麦人的剪影 日子是那密密的像把伞似的树荫正从我酸痛的胳膊上爬向地垅 日子是储存着清甜思绪的水罐儿正倒出汗水和泪水来哽塞我的喉咙 1、作者把日子比做什么? 2、为什么说“日子是储存……喉咙”? 3、这首诗的结构有什么特点?有何作用? 4、日子是四千个沉寂的黑夜写出了作者怎样的经历和感情? 5、作者将日子描绘成什么样子? 二、赏析下面的诗歌节选,完成题目: 《矛盾常伴心中》 窗外的秋景多么诱人,想去但功课牵住了向往的心 童年,那么多的稚气,多美如今,心内太复杂, 想念回到那时的童年, 未来的梦想牵住向往的心;夜晚的棉被多么诱人,始终最爱静夜时的沉思。 目光受到作业的牵绊; 何时才能做完这该做的作业?或许面对老师的眼神时, 会多一些欣慰吧! 1、矛盾常伴心中,小作者到底遇到了那些矛盾? 2、请按“,牵住向往的心”的句式再写一句。 3、请展开联想,小作者“静夜时的沉思”“思”的是什么? 4、选文中流露出小作者怎样的情感? 5、读完本诗,你心里有什么感想?有什么话想对作者说? 我的感想: 我想说的:

三、阅读下面艾青的诗歌《太阳的话》,完成题目 打开你们的窗子吧打开你们的板门吧让我进去,让我进去进到你们的小屋里 我带着金黄的花束我带着林间的香气我带着亮光和温暖我带着满身的露水快起来,快起来 快从枕头里抬起头来 睁开你的被睫毛盖着的眼 让你的眼看见我的到来 让你们的心像小小的木板房 打开它们的关闭了很久的窗子让我把花束,把香气,把亮光温暖和露水撒满你们心的空间。 1942年1月14日 1、诗中的“我”是谁,“你们”是谁? 2、全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3、用第一人称有什么好处? 4、诗中的太阳象征着什么? 5、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 让你们的心像小小的木板房 打开它们的关闭了很久的窗子 四、阅读《“代沟”上握手》(辛迪),完成题目: 过午的阳光照亮林荫里 灰鸽白鸽跳跃在绿色草坪我边在诗页上题字 边听你絮语低声 我忘记了你是我学生的女儿你忘记了我祖父般的年龄你谈论你青春的梦想 我心灵上响起驼铃 隔代人共同来找生命的支点鸿沟能不能就美好地犁平 (1981年5月在加拿大多伦多市) 1、对这首诗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不仅勾画出交谈时的环境,烘托出一种和谐、温馨的气氛,而且也为全诗定下了明朗的基调, B.中间六句接连使用了对比的写法,反差鲜明,既表现了隔代人间的友情,也表现了他们不同的理想和追求。 c.最后两句提出弥合“代沟”的方法,“生命的支点”可以理解为追求真善美的共同目标和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 D.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节奏急促,激情昂扬的语言同时使读者可以品味到一种宁静、甜蜜的韵味,受到美好情愫的感染。 2、这首诗写了隔代之间亲切对话的情景,诗中那个词语表现了交谈的气氛融洽? 3、“青春的梦想”和“我们心上的驼铃”分别指什么? 4、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愿? 5、怎样理解这首诗的题目? 、 6、你是怎样处理和父母之间的代沟的?

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特色

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特色是? 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对大自然风光“钩深索隐,穷态极妍”(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惨淡经营而反于自然,不可及处在新、在俊”(沈德潜《说诗晬语》)。他的诗极尽雕琢刻画之能事,对极难描摹的形象能描摹出它的形、态、神,让读者自然而然地首肯、会心。如: 岩峭岭稠叠,洲萦渚连绵。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过始宁墅》) 前两句写舟行江中所见远景,是一种扫描式的写法;后两句则是定点式的写法,一个“抱”字,一个“媚”字,就赋予了自然形态的生趣和感情。在过去的诗歌评论中,这两个字就叫“诗眼”。以一字的锤炼而领起全句,以一句的刻镂而带活全篇,在谢诗中可以经常遇到。最为人所熟悉的是《登池上楼》这首名作。全诗二十四句,写他在永嘉冬天生病,初春病愈以后登楼眺望: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嶔。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池塘”两句是谢诗中流传最广的名句。宋朝人叶梦得在《石林诗话》里做了解答说:“世多不解此语为工,盖欲以奇求之耳。此语之工,在无所用意,猝然与景相遇,借以成章,不假绳削。”这一解释合于实事求是的要求,但还可以作一点补充,即诗人的心中情猝然与登楼所见眼前景相遇,无意的景诱发了有意的情。当时谢灵运贬出建康,早春二月,自然界的欣欣生意猛然扑向诗人,和离群索居的心情恰恰形成鲜明的反差,于是一向以工于刻画著称的谢灵运就吟出了这毫不费力的两句诗。就像李后主的“小楼昨夜又东风”一样,看似写景,实为写情。而全诗由于这两句警句,承上启下,就通篇流宕。谢诗中的写景名作,多数能做到情景交融,并且在情景之中十分自然地推导出“理”。

高考全国卷语文诗歌鉴赏大全

2016-2017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诗歌鉴赏汇编 2017全国卷Ⅰ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2017全国卷Ⅱ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 2017全国卷Ⅲ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诗歌鉴赏思维导图93809

精品 羁旅诗 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野菊、梅花……)形象? 1、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人物形象)? 题型 手法 形象 情感 大方向 描写 手法 抒情 手法 小方向 1、这首诗(某句诗)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2、简要赏析这首诗(某句诗) 1、这首诗是如何描写(海棠、红梅、月色、雪景……)的?空间、时间、色彩、动静、虚实、对比、修辞等。 2、分析这首诗描写景物的特点? 3、同样写海棠,这两首诗在描写海棠上有何不同? 1、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2、这首诗在表达情感上有何特色? 3、同样是思乡怀人,这两首诗表达情感上有何不同? 4、请从情和景的关系分析这首诗 点出手法+分析手法+手法效果+(诗人情感) 意象 物象 人象 1、这首诗描写了那些景物(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 2、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 诗眼 概括画面内容+结合诗句分析 +概括意境特点+(诗人情感) 概括形象特点+结合诗句分析 +诗人情感 语言 1、请从语言风格的角度鉴赏这首诗。 2、一般认为顾炎武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 炼字 炼句 风格 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是哪个字(一句)?为什么 2、某字(某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1、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 2、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释义+翻译+点出手法+分析手法+手法效果 判断风格+结合诗句分析 找出诗眼(一般是形容词或动词)+炼字答题模式 提问方式 答题模 题材 诗歌鉴赏思维导图 咏物诗 边塞诗 田园诗 送别诗 怀古诗 闺怨诗 标志 梅、兰、竹、菊、莲、柳、松、柏、蝉、鹰、雁…… 情感 ①不愿媚俗、同流合污,坚守节操,保持清白 ②人生感悟,生活哲理 ③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愤金陵、台城、石头城、乌衣巷、赤壁、乌江、…… ①对朝代兴亡,物是人非的感慨 ②借古讽今,批判统治者荒淫无度、劳民伤财 ③追念古人,自伤身世,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愤慨 ①孤独、寂寞之情 ②思乡怀人 ③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愤慨 月、霜、驿站、江、船、孤雁、沙鸥、蟋蟀、飘蓬、节日 ①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 ②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③环境的恶劣,思家之情 金鼓、旌旗、 烽火、胡、羌、楼兰、大漠、烽烟、黄沙、孤城、雪山 ①依依不舍深情厚意 ②情真意切的劝勉、安慰 ③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 金鼓、旌旗、烽火、胡、羌、楼兰、大漠、烽烟、黄沙 ①歌颂祖国大好河山 ②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③厌弃官场,不与时同流合污 斜阳、炊烟、 草屋、、 白云、绿树、 山川、松、竹 ①对远方恋人或丈夫的思念 镜、窗台、屏风、红豆、闺中物品、亭 意象 意境 1、描写那些景物;找出诗歌中的意象。 2、分析某个意象的作用或内涵。 罗列意象(名词) 意象作用或内涵+诗人情感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题及答案

高中古诗文鉴赏题答案 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题。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日耕者 苏辙 阳气先从土脉知,老农夜起饲牛饥。雨深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晓饷①迟。 妇子同来相妩媚,乌鸢飞下巧追随。纷纭政令②曾何补,要取终年风雨时。【注】①晓饷,指送早饭到田间。②政令,指当时王安石变法所颁布的各种法令。(1)请对颈联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3、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小题。 放慵陈与义 暖日薰杨柳,浓春醉海棠。 放慵真有味,应俗苦相妨。 宦拙从人笑,交疏得自藏。 云移稳扶杖,燕坐独焚香。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本诗第二句哪个字用得好?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结合全诗,请作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唐叔良溪居 【明】张羽 高斋每到思无穷,门巷玲珑野望通。 片雨隔村犹夕照,疏林映水已秋风。 药囊诗卷闲行后,香灺灯光静坐中。 为问只今江海上,如君无事几人同? 【注】灺(xiè):灯烛灰,此指香灰。 (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2).本诗虽无惊人之笔,但措词亦值得品味,颔联中“犹”“已”就颇见功力,请分析这两词语的妙处。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早行 (宋)刘克庄 店妪明灯送,前村认未真。 山头云似雪,陌上树如人。 渐觉高星少,才分远烧新。 何烦看堠子①,来往暗知津。 【注】①堠(hòu)子:标记里程的土堆。 (1).本诗颔联运用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早行途中景物__________的特征。 (2).本诗围绕一个“真”字落笔,反写正写,构思巧妙,试作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题。 海棠 (宋)王安石 绿娇隐约眉轻扫,红嫩妖娆脸薄妆。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 一、高中诗词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捣衣诗 柳恽 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 亭皋①木叶下②,陇首③秋云飞。 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 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 【注释】①亭皋:水边的平地,此处暗指思妇所在的江南。②“木叶下”化用《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意境。③陇首:陇山之巅,此处泛指北方边塞之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是一首闺怨诗,捣衣的劳作,最易触发思妇怀远的情感。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抒发的也是这种情感。 B. 首联用虚笔,女主人公想象丈夫久久不归,可能是因为风波之阻,丈夫不得不滞留他方,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 C. 颈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夕阳西下,鸟儿归巢,反衬游子有家难归;秋虫对户悲鸣,悲伤的叫声烘托思妇的惆怅。 D. 尾联照应题目,由眼前想到来年,慨叹来年春天,游子应穿上轻薄的春服,脱下破旧的冬衣。表现边塞环境的恶劣,寄托关切思念之情。 (2)《梁书》中记载,南朝文学家王融对这首诗的颔联“见而嗟赏”,请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颔联的精妙。 【答案】(1)D (2)①想象(或虚实结合):思妇由眼前“亭皋木叶下”的深秋景象,联想起丈夫所在的陇首一带,此刻也应是秋云飘飞的时节,表达了对游子的思念之情。②用典:“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写湘君虔诚地盼望湘夫人的到来,颔联化用此典故,含蓄而生动地写出思妇在秋风起而木叶下的季节盼望游子归来的情景。③对仗(或对偶):内容上,上句写南方的女子思念丈夫,下句写北方边塞的丈夫迟迟不归。词性上,“亭皋”与“陇首”相对,都是表地点的名词;“木叶”与“秋云”相对,皆为秋天的意象;“落”与“飞”则皆为动词,两词使画面具有动态美。音韵上,上下两句平仄相反。④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选用“木叶下”“秋云飞”等具有悲秋色彩的意象,生动表现了怀人的主题。 【解析】【分析】(1)D项,“表现边塞环境的恶劣”错误。“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最后两句是思妇的内心独白:眼下已是木叶纷飞的深秋,等到裁就寒衣,寄到远在千里之外的陇首塞北,那里已是春回大地,应当穿上春装了,哪里能及时见到我寄去的御寒的冬衣呢?这一设想,不仅显示了南北两地的遥隔,而且透露出思妇对远人的体贴与关切,将捣衣的行动所包含的深情蜜意进一步表现出来了。故选D。 (2)上句是思妇捣衣时眼中所见之景。下句是思妇心中所想之景。陇首,此处即泛指北

最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

最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临江仙·寒柳① (清)纳兰性德 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②。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湔裙③梦断续应难。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注】①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悼亡之作。②相关:关心。③湔(jiān)裙:溅湿了衣裙。这里用遇柳枝姑娘的典故,柳枝表示三天后将涉水湔裙来会。 (1)这首词押韵的字数正确的一项是() A. 4 B. 5 C. 6 D. 8 (2)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杨花飞絮飘泊零落。又遭冰雪摧残,以物喻人,形象写出凄苦命运。 B. “春山”往往比喻女子眉毛,这里指代女子,由咏柳引出怀念之人。 C. 两人无缘相会,面“梦断”之后连梦中的欢会也不可得,更添愁苦。 D. “眉弯”即柳叶,这是拟人修辞,言西风有恨却无法吹去枝头柳叶。 (3)鉴赏上阙划线部分的景物描写。 【答案】(1)C (2)D (3)“疏疏”正面描写寒柳萧条、稀疏的形态,又以“憔悴”刻画其弱不禁风、惹人爱怜的情态。“五更寒”“明月”写出夜阑天寒,明月映照的环境,侧面烘托寒柳的萧瑟之状。写明月关心寒柳,运用拟人手法(移情),更表现作者对寒柳的挚爱之情(也可以说:以树喻人,寄托词人的深切怀念之情)。 【解析】【分析】(1)本词押韵的字是“残”“寒”“关”“山”“难”“弯”,共六个。故选C。(2)D项,“‘眉弯’即柳叶,这是拟人修辞”以及“言西风有恨却无法吹去枝头柳叶”错,“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意思是“再强劲的西风也吹不散我眉间紧锁的不尽忧愁”,可知“眉弯”并不是柳叶,也没有用到“拟人”。故选D。 (3)用词方面:“疏疏”“憔悴”刻画寒柳萧条、稀疏、弱不禁风、惹人爱怜的情态。侧面描写:“五更寒”“明月”侧面烘托寒柳的萧瑟之状。手法方面:“爱”“相关”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作者对寒柳的挚爱之情。 故答案为:⑴C;⑵D; ⑶“疏疏”正面描写寒柳萧条、稀疏的形态,又以“憔悴”刻画其弱不禁风、惹人爱怜的情态。“五更寒”“明月”写出夜阑天寒,明月映照的环境,侧面烘托寒柳的萧瑟之状。写明月关心寒柳,运用拟人手法(移情),更表现作者对寒柳的挚爱之情(也可以说:以树喻人,寄托词人的深切怀念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诗歌常识的赏析能力,注意平时多了解诗歌常识内容和特点。读题目要求,明确考查的常识内容及特点,然后阅读诗歌来分析答案。 ⑵本题考查的是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注意从作者、注释来理解诗歌。读作者,了解诗歌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完整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教案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一、诗歌鉴赏之形象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诗文在高考中的常规考点、题型。 2、掌握阅读古代诗文的方法及技巧。 3、鉴赏诗文当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阅读古诗的方法,鉴赏诗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及方法。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 在浩瀚的诗海中,伟大的诗人们为我们塑造了很多不朽的艺术形象:如夕阳下断肠的游子,南宫中卧听滴漏的宫女,悠然采菊东篱下的隐者,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将士,哀民生之多艰的爱国爱民者……今天我们一起来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板书课题) 二、朗读宋诗,探究阅读方法。

次石湖书扇韵①(全国卷Ⅰ)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波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问题:同学们读完这首古诗,我们应注意些什么? 三、诗歌鉴赏一般解题方法。 1、要注意题目。 2、要注意作者。 3、要注意注释。 4、要注意题材。 5、要注意意象。 四、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1、人物形象: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形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的“事物”和送别诗中的细节。 五、人物形象鉴赏: 1、明确什么是诗歌人物形象。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 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 二是诗人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 2、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非常丰富,但比较常见人物形象可以分为下面几种类型: (1)英雄的形象:既可以描写客观的人物形象,又可以塑造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塞下曲》 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2)羁人的形象:主要是写羁旅在外的乡思之情。

谢灵运与山水诗

第七讲谢灵运与山水诗 一、唐代前我国山水诗的发展历史 1. 发轫期:先秦时期 《诗经》、《楚辞》中出现的山水景物,往往只是作为人物生活的衬景或比兴的媒介,而非作为一种独立的表现对象。 2. 形成期:汉代末期 曹操《观沧海》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3. 发展期:两晋时期 (1)左思《招隐诗》 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石泉漱琼瑶,纤鳞亦浮沉。 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2)郭璞的游仙诗 琼林笼藻映,碧树疏英翘。丹泉溧朱沫,黑水鼓玄涛。 (3)东晋的玄言诗 由于老庄“自然”学说的盛行,借山水体玄悟道,成为当时一种普遍的风气。 玄言诗,流行于东晋时期阐述玄佛哲理的诗歌。 玄言诗常寓玄理于山水之中,或借山水以抒情,可以说玄言诗本身就孕育了山水诗。 4. 高峰期:南朝时期 山水诗的开创者——谢灵运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 “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俪采百句之偶,争价一字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 谢灵运改变了山水在诗中依附于玄理的地位,使山水不再是玄思的载体而成为审美的对象。 二、谢灵运其人 谢灵运,名公义。祖父为东晋名将谢玄。因从小寄养在外,故小名客儿,世称“谢客”。谢灵运18岁袭封康乐公,后降为康乐侯,故又称“谢康乐”。曾任永嘉太守,临川内史等职。晋宋之际的著名诗人。 谢灵运自恃门第高贵,兼负才华(“江左第一”,“名动京师”,晋宋之际诗名最高),养成我行我素、傲慢自负、任性尖刻的习性。 谢灵运生活于晋宋易代、政局混乱、社会动荡的时期。刘宋政权采取压抑士族的政策。 谢灵运自恃高才,不肯小就,因而屡被征用,却屡不尽责。然而又不甘于寂寞。在他身上时时表现出士族大家的骄横和名利、权力的贪欲。他一生实际上一直处于热衷于竟进和失志的愤慨中。 由于进退失据,内心矛盾,谢灵运转而纵情山水,肆意遨游,一方面以此举对抗当政,发泄不满,同时也在山水清音之中得到心灵的慰藉。他也因此成为一代诗歌巨匠。 《资治通鉴》:谢灵运“好为山泽之游,穷幽极险,从者数百人,伐木开径,百姓惊扰,以为山贼”。 三、谢灵运的山水诗 1.《登池上楼》 永初三年(422)秋,谢灵运被逐出京都,迁为偏僻的永嘉郡太守。这是谢灵运首次在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 《登池上楼》写久病初起时登楼所见,同时也表现了不得志的郁闷情绪。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诗歌鉴赏牛刀小试 一、诗歌鉴赏,请仔细阅读,细细揣摩,认真作答。 《早梅》 (唐)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1、对于“一树寒梅白玉条”中的“白玉条”三字,有人说不恰当,不符合梅花呈朵状的形态特征。试谈谈你的看法。(2分) 2、“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两句语言质朴,但包含着不尽的意蕴。请简要赏析。(3分) 《舟过谢潭三首(之一)》 (宋)杨万里 风头才北忽成南,转眼黄田到谢潭。 仿佛一峰船外影,褰帷①急看紫巉岩。 【注释】①褰(qiān)帏:掀起帘子。 1、本诗第二句中的“转眼”与诗中一字相呼应,写出了。(2分) 2、本诗最后一句中的“急”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丰乐亭游春(其一)》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注释】此诗作于庆历七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的第三年。丰乐亭在琅琊山幽谷泉上,距醉翁亭不远,为欧阳修所建。 1.诗歌的开头两句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丰乐亭景色怎样的特点?(2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浣溪沙》 宋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注释】欧阳修早年被贬颍州,晚年又隐居于此,州城西北,有一天然水泊,人称西湖,风景优美,是当时的名胜之地。欧阳修常来此游览。六幺,为唐代琵琶曲名。 1、词的上片中“逐”和“出”两个字用得极其精妙,请任选一个字进行赏析(2分) 2、词的下片描绘了一幅湖上宴乐图,从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态?(2分) 《冰壶洞》(明)胡应麟 一线悬崖鸟道通,石床钟乳斗玲珑。 飞流万尺无人到,谁宿庐山此洞中。 1.“石床钟乳斗玲珑”中的“斗”字用的很有意思,说说你的理解。(2分) 2.诗歌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梅花》陈亮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玉笛休三弄①,东君②正主张。 【注释】①三弄:指笛曲名“梅花三弄”。古有笛曲谢梅花之说。②东君:司春之神。 1.诗中梅花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2分) 2.这首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愿望?(2分) 《绝句》(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训练汇总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训练汇总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①语言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首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渲染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②后人评价“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在全诗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对这一评价请简要阐述你的鉴赏体会。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两题(6分) 清平乐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 (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

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3分)。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3分) 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夜别友人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1)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描绘了一个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景,句中的“吐”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神情?(2分) (2)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果。(4分) 5、阅读下面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送人归东温庭筠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见日,尊酒慰离颜。 [注]首联“戍”字,名词,堡楼。颔联“汉阳渡”系长江渡口(旧址属今武汉市),由此向西北千里,南岸有“郢门山”。 清朝有位文学批评家称这首诗的首联“起调最高”;其意思是,起笔便显露了不凡的格调。请参考这一评价,写出你对首联(“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的理解和评价。 6、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浅析谢灵运的山水诗及其文化心态解读

六盘水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第I页 目录 一、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 (2) 二、山水诗的出现——时代影响下的必然趋势 (3) 三、谢灵运走向山水的路程 (4) 三、谢灵运的思想 (9) 五、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六盘水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第0页 浅析谢灵运的山水诗及其文化心态 赵丽云 摘要: 中国的文人墨客们从很早开始就关注山水,但山水真正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却是从山水诗的鼻祖谢灵运开始的。山水诗的出现不仅为诗歌创作增加的了一个新的题材,而且还扭转了东晋以来清谈寡味的玄言诗风。由谢灵运开辟的山水诗从一开始就不是一种纯粹的对山水的欣赏,而是一种在将个人意愿、人生理想、个人抱负等寄托在山水中的审美心态,这种心态影响着后来的山水诗人。而从谢灵运的山水诗中我们又可以窥探出一个复杂而又真实的个体。这种复杂不仅是个体的表现,跟多的是一个时代的体现,因此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六朝文化思想、文化性格,并影响后来的山水文化。 关键词:谢灵运,山水诗,文化心态 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山水以其独特的姿态成为中国历代文人墨客的审美对象,并在他们的手中继承发展并构筑成中国特有的山水文化,山水精神。山水诗可以说是中国山水文化山水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文人墨客们从很早开始就关注山水,但山水真正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却是从山水诗的鼻祖谢灵运开始的。山水诗的出现不仅为诗歌创作增加的了一个新的题材,而且还扭转了东晋以来清谈寡味的玄言诗风。由谢灵运开辟的山水诗从一开始就不是一种纯粹的对山水的欣赏,而是一种在山水间透露着个人意愿、人生理想、个人抱负等,这种审美心态影响着后来的山水诗人。而从谢灵运的山水诗中我们又可以窥探出一个复杂而又真实的个体。这种复杂不仅是个体的表现,更多的

2018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汇编----诗歌鉴赏

2018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汇编----诗歌鉴赏 一、诗歌鉴赏(共7题;共59分) 1.(2018?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野歌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弯弓射鸿,麻衣冲锋、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 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2)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2.(2018?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副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 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 诗人把书法创作过程中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 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2)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2018?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精卫词 王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最新初三语文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解析

最新初三语文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解析 初三语文诗歌鉴赏习题(一)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与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相比,同为渔父,本诗

"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所表达出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9.请结合对全词的理解,赏析"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一句的妙处。 初三语文诗歌鉴赏习题答案 8.①同样是退隐,张志和做渔父,表现出的是归隐后的释然自安和恬然自得的快意。②本诗通过描写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出的是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 本题考查以对比鉴赏方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这首诗歌开头两句塑造了由山、水、鸟、花、鱼构成的一个垂钓的优美环境,为人物出场作好了铺垫。后两句写烟波上垂钓的情景。通过对自然风光和渔人垂钓的赞美,表现了作者向往自由生活的心情。陆游诗歌中"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当年与自己一起饮酒的人,至少有一半已经封侯进爵,可是自己却落得病老乡里,成了一个靠打渔为生的衰老渔夫。封侯、渔父,感慨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遭遇,荣辱升沉。写出了作者的壮志难酬的无奈之情。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一、诗歌鉴赏之形象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诗文在高考中的常规考点、题型。 2、掌握阅读古代诗文的方法及技巧。 3、鉴赏诗文当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阅读古诗的方法,鉴赏诗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及方法。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 在浩瀚的诗海中,伟大的诗人们为我们塑造了很多不朽的艺术形象:如夕阳下断肠的游子,南宫中卧听滴漏的宫女,悠然采菊东篱下的隐者,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将士,哀民生之多艰的爱国爱民者……今天我们一起来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板书课题) 二、朗读宋诗,探究阅读方法。 次石湖书扇韵①(全国卷Ⅰ)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波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问题:同学们读完这首古诗,我们应注意些什么? 三、诗歌鉴赏一般解题方法。 1、要注意题目。 2、要注意作者。 3、要注意注释。 4、要注意题材。 5、要注意意象。 四、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1、人物形象: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

浅析谢灵运山水田园诗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浅析谢灵运的山水田园诗韵 学校:国家开放大学 专业:汉语言文学 班级:2015级 学号: 1552001257125 学生姓名:刘洪明 指导教师: 2017年4月15日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一、身世遭遇与山水诗创作 (3) 二、谢灵运山水诗的表现手法 (4) 三、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风格 (5) 四、谢灵运山水诗与玄言的关系 (6) 参考文献: (8)

浅析谢灵运的山水田园诗韵 (国家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2015秋刘洪明学号:1552001257125 ) 内容摘要:谢灵运(385--433),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附近),世居会稽(今浙江绍兴)。谢灵运这位淝水之战前敌指挥之一谢玄的孙子,是东晋南北朝最重要的门阀士族谢家的子弟,从小受着特殊的厚待和众人的瞩目。因为谢家三代单传,为了使谢灵运顺利成人,信奉道教的家庭就把他送到钱塘杜明师的道馆中寄养。于是,谢灵运就有了“客儿”“阿客”的小名,后代人也习惯称他为谢客。寄居钱塘时,笃志好学,博览群书,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谢灵运是我国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在谢灵运之前,山水草木一直是诗歌的一种点缀,山水只作为背景出现。谢灵运开始以山水为主要描写对象,用精致工整的语言刻画山水的秀美,创造出真正的山水诗,成为我国山水诗的鼻祖。谢灵运的山水诗,形式绮丽,声色并妙,在题材、内容、诗歌语言以及表现手法上别开生面,开拓了诗歌的新境界,对古典诗歌的发歌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关键词:谢灵运田园诗诗歌创作情感诗歌意义 [Abstract]:Xie Lingyun (385 - 433), native of Chen Jun Yang Xia (now in Henan Tai Hong in the vicinity), traditional homelands Hueiji (now Shaoxing, Zhejiang). Xie Lingyun Xie Xuan, one of the Battle of Fei River Front Command's grandson, is the Eastern Jin Sou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of the most important Nobles Xie children of the powerful family, childhood, and everyone is being affected by the generosity of special attention. Because Hsieh three generations of a single pass, in order to make a smooth Xie Lingyun adults, believe in Taoist family sent him to Qiantang Du Road Museum in foster care division. As a result, Xie Lingyun there will be a "guest children" "A guest" pet name, future generations are also often refer to him as a thank-you. Qiantang dwelling when Atsushi studious, well-read, for his future literary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Xie Lingyun is China's first writing a lot of landscape poems of the poet. Prior to the Xie Lingyun, landscape vegetation has been a kind of poetic embellishment, landscape only as background to appear. Xie Ling-yun began to describe landscapes as the main object, the language of fine neat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beautiful landscape to create a real landscape poetry, and has become the originator of landscape poetry. Xie Lingyun's landscape poems, form Qili, sensual and wonderful, in terms of subject, content, poetic language and technique of expression break new ground, opened up a new realm of poetry, classical poetry of the Song of the development of hair

诗歌鉴赏思维导图

砀山二中高三语文专项训练(二十六)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中的“蓑笠翁”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诗人刻画这一形象的用意是什么? 答: 2.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州,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简析上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答: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注)崇光:美艳的光彩。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两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 答: 4.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严郑公宅同咏竹 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步,受封郑国公。箨: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试分析本诗描写了竹子怎样的形象?诗人借竹告诉了我们什么? 答: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题李世南画扇① 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 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 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

而中央低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请简单描述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答: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变述。 答: 7.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答: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 答: 9.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有人说诗里的“凉”字是诗的诗眼,试作赏析。 答: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干行·其一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请简要分析。答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