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科研方法实验法案例汇总

教育科研方法实验法案例汇总

教育科研方法实验法案例汇总
教育科研方法实验法案例汇总

论教育实验法

(一)教育实验法的概念

1.概念。教育实验法(education experimental method)就是为了解决某一教育问题,根据一定的教育理论或假设组织有计划的教育实践,经过一定时间,就实践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得出有关实验因素科学结论的方法。

(二)教育实验法案例分析

案例一

字词条件下聋生唇读汉字语音识别的实验研究

1实验目的:聋生唇读语音识别中词长效应和音素可见性的影响

2 方法

(1)被试:实验选取武汉某聋校聋生28名, 其中二年级学生10名, 五年级学生18名( 一班10名, 二班8名) ;男生11人, 女生1 7人; 28 名被试都为3岁前致聋。其中他们的听力损失程度为99 分贝( 听力损失最高的为11 0 分贝,最低的为78分贝) , 平均年龄为

11 .25 岁( 最小年龄为8岁, 最大年龄为15 岁) 。

(2)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分为单字测试组与词语首字测试组,每组包括声母测试单元、单韵母测试单元、复韵母测试单元, 每个测试单元包括 6 个目标识别音素, 每个目标识别音素提供5 个识别口形( 单字测试组提供单字口形, 词语首字测试组提供词语口形) 。在目标音素中, 目标声母中分别含有/b / 、/z/、/ t / 、/c h/ 、/q/、/k / ,目标复韵母中分别含有/a i/、/uo/、/ie/、/a n/、/on g/、/a o/。测试时间每组控制在 3 0 分钟, 共60 分钟。(3)实验设计:采用2×3 被试内实验设计,两个因素是: ( 1) 字词条件: 单字与词语首字; ( 2) 音素水平: 声母、单韵母、复韵母。

3.实验步骤

测试人员由3名普通话水平都达到国家普通话甲级标准的教师组成, 每班由1名教师施测。正式测试之前, 首先对3名教师进行了半小时施测培训, 要求默读并提供规范的单字口形。测试时,由教师以测试单元为单位随机默读测试单字并提供规范的口形,要求聋生进行唇读声母、单韵母、复韵母的识别,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然后以测试单元为单位随机默读测试词语并提供规范的口形,要求聋生进行唇读首字的声母、单韵母、复韵母识别,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为保证被试能理解测试意图,正式实验前通过指导语等提供操作示范,如进

行声母识别测试的指导语为,“请你注意看老师所读汉字的口形, 然后回答这个口形是否包含某个声母的发音, 如果含有这个声母的发音,就在答题纸的相应栏目上画√, 如果没有

这个声母的发音,就在答题纸的相应栏目上画×。例如,老师现在给出的第一个汉字“普”的口形,如果你看到其中含有声母“p”的发音,就在第一栏下面的第一个空格中画√; 老师给出的第二个汉字“不”的口形,如果你看到其中不含有声母“p ”口形,就在第一栏下面的第二个空格中画×。依此类推。测试结束后,回收答题纸,将各测试组识别结果以测试单元为单位分别计算唇读声母、单韵母、复韵母识别的正确率(计算公式:正确识别数/ 识别总数

( 30 )=正确识别率) , 输入计算机,运用SP SS 10 . 0 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分析。

案列二社会故事提升自闭症幼儿生活技能的个案研究

1、实验目的:通过社会故事教学,尝试改善自闭症幼儿存在的进餐问题,以此探索社会故事教学对于提升自闭症幼儿生活技能的现实效用。

2、方法:

(1)研究对象小乐,5岁1个月,就读于浙江省某自闭症康复中心强化班,持有自闭症诊断书,未接受过药物治疗,已接受专业教学超过一年,具有基本的与人交流及生活自理能力,表现出前阅读水平和一定的阅读能力。由研究者与多年从事特殊教育评估与教学的个训教师共同评估,得出其韦氏学龄前儿童智力测验( WPPSI-III)评分59,智商分数71。《皮博迪图片词汇测验》( PPVT-R) 智商分数97,百分位分数48,测试当中个案反应灵敏,注意力及努力程度一般。《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 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的分数为34。结合日常观察结果来看,小乐能够较好配合教师的指令完成相应的任务,偶有社会性功能的自发语言,认识的字词不多,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阅读,但能自发组织语言进行简单表达。很少有情绪问题,产生时能够在教师安抚下得以缓解。

与教师及家长进行访谈,再结合观察结果发现,小乐在进餐活动中,经常把手伸进同伴碗里从而影响他人进餐,自己还经常把饭放到勺子上再舀。教师和家长反映其习惯把自己不爱吃的菜用手抓放到桌子上,导致桌子非常不整洁。因此,亟需教会小乐怎样吃饭,提升其生活技能。

(2)研究架构

(3)实验设计

采用单一被试跨行为多基线设计,原则是发掘三个类似但彼此独立的进餐行为; 在实施干预之前,至少安排连续6 次的基线观察; 当第一个目标行为达到连续4个单位才进行第二个目标行为的干预。具体程序包括:(1)基线期(A),研究者通过录像拍摄小乐进餐过程,并按操作定义对目标行为做次数记录,通过对家长、教师的访谈和调查,获取相关资料,制定社会故事教学策略;(2)处理期(B),本阶段研究者每天进餐前对个案进行20至30分钟的一对一的教学,连续教学16天,教学内容见表1,处理阶段1期间,从第7、11、14天开始教授与三个行为目标相应的社会故事,并复习之前的内容,之后分别把阶段2的教学内容按从易到难进行分层,分别在第15、17、19天进行教学。

(4)研究工具

《自闭症评估量表》《儿童韦氏学龄前和学龄初期智力量表》《毕保德图画词汇测验(甲式)》《社会适应行为检核表》自编《儿童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社会效度问卷》

(5)目标行为的定义和数据的收集

采用事件取样法,首先确定所观察的进餐行为,并对其进行分类,确定目标行为,其具体操作定义见表2。

(6)教学材料及情境

教学材料包括社会故事书、视觉支架图、角色游戏的道具、自制社会故事教学视频。

3 实验结果:

研究对象小乐目标行为的变化如图2。以“观察次数”为横坐标,以“观察期内目标行为发生次数”为纵坐标,建立坐标系。以观察到的次数作为资料点,绘制折线图,并依据实验设计分为“基线期”、“处理阶段1”、“处理阶段2”阶段。

案例二

上海市青浦县“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研究

上海市青浦县从1977年开始进行的一项持续十余年的数学教改研究,主要有四个阶段:三年教学调查(1977年10月——1980年3月)、一年筛选经验(1980年4月——1981年8月)、三年实验研究(1981年9月——1984年9月)、三年推广应用(1984年9月——1987年8月)。

在“教学调查”阶段,在调查学生学习情况、班级特点、数学教师教学情况的同时,研究人员调查了许多有志于数学教学事业的教师的教学经验,从中积累了160余项经验。在这些调查中,他们主要采用的办法是:

(1)通过听汇报、查教学计划、看历年教学总结、抽查学生作业和试卷、开座谈会、个别交谈等取得调查素材;

(2)根据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内容组织、概念教学、能力培养、师生配合、方法特点和教学效果等七个因素综合考察一堂课;

(3)测验并研究学生成绩分布情况,将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进行比较,以了解他们学习分化的情况以及知识、能力的不同特征;

(4)专门的测量,如体质测定、思维测定、理解力测定等。通过比较分析,取得资料。

(5)其他特殊方法。例如,该县有个农村初中班,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很得法,学生间的讨论气氛很浓,教师又常抓住几个“小先生”带动全班。为了摸清这个情况,他们借用社会关系调查方法,绘制学生学习讨论关系图,由此进一步探讨如何发挥班级集体作用的问题。

在“筛选经验”阶段,研究人员在一所中学挑选两个试点班和两个对照班开展研究。当时,研究实验尚无现存方法可循,于是,他们从工作实践出发,探索了一种经验筛选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研究顺序一般是:

(1)分析和总结优秀的教学经验,了解学科教学以及与它有关的其他学科(如心理学、逻辑学和哲学认识论等)的研究成果,然后运用这些经验和成果,结合本县本校的现状和要求提出计划;

(2)按预定计划,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这些经验和成果;

(3)组织有经验的教师深入课堂,对执教情况进行系统的考察和评价;

(4)根据考察评价的结果,对原有的经验或成果进行淘汰、发展以及优化处理;

(5)再计划、再实施、再评价,多次往复,直至筛选出有效的教学措施。

这样,经过一年约50次循环,他们选得4条比较有效的教学措施:

(1)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

(2)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层次;

(3)指导学生亲自尝试;

(4)及时提供教学效果的信息,随时调节教学。

在“实验研究”阶段,研究人员又将筛选出的四条经验概括为“尝试指导”和“效果回授”,并探索它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在不同类型学校、不同程度班级中的可行性。他们的具体做法主要是:

(1)设置实验班和对照班,并在此基础上设置对偶比较组。

在初中入学时,将440名学生分成10个班,其中,实验班与对照班各为5个班。在分班时,学生的小学数学基础以及数学方面的思维能力水平经过预测,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预测成绩的平均分和分布状况几乎一致;同时,实验班与对照班教师的平均教学水平也比较接近。此外,实验班和对照班均采用全国通用教材,教学进度参照人民教育出版社编的教学参考书中的建议。

(2)在实验班采取实验处理措施,在对照班维持一般教学方法。

虽然实验班和对照班均采用全国通用教材,教学进度参照人民教育出版社编的教学参考书中的建议;但是,实验班运用“尝试指导”和“效果回授”的方法进行教学,对照班用一般方法教学。实验班的教学以培养学生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为目标,其方法是将教材组织成一定的尝试层次,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尝试进行学习;同时又非常注意回授学习的结果,以强化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这种教学方法大致可包括“诱导——尝试——归纳——变式——回授——调节”等步骤。

(3)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相同的检测

实验中,每个教学单元以及学期结束都进行统一的考试,每学年进行一次阅读能力与思维能力的测验。

实验班和对照班(各五个班)小学基础成绩的合格率、优秀率很接近;但在实验中,实验班的历次学期考试合格率、优秀率全部都高于相应的对照班。此外,在难度、区分度高于学期考试的单元考试中,实验班相对于对照班而表现出的提高从第1次就非常显著。就50对学生的对偶分析而言,实验班学生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学生;在19次单元统一考试中除1次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外,其余各次的差异都具有非常显著的意义。(注:在统计学上,“差异具有显著意义”的意思是说:在常态状况中,出现这种差异的概率低于5%,既然出现,就说明“差异显著”;也可以说,出现的差异有95%以上来自于实验措施。“差异具有非常显著的意义”则是说:在常态分布中,出现这种差异的概率低于1%,既然出现了,就说明“差异非常显著”;也可以说,出现的差异有99%以上来自实验措施。)

在三个学年的三次阅读能力测验中,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成绩差异、50对学生的成绩差异都非常显著。

在三个学年的三次思维能力测验中,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成绩比较情况是:第一次和第三次,差异非常显著;第二次,差异显著。就50对学生的成绩而言,第一次和第三次差异非常显著;第二次差异不显著,不过实验班的50名学生的均分仍比他们的50名对手的均分高1.33分。

这项实验研究表明:采用“尝试指导”和“效果回授”的教学方法,确实能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三

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方法的实验研究

(选自沃建中、申继亮、林崇德文,《心理科学》1996年第19卷)

研究问题:

(1)从发展教师自我概念入手,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2)探讨角色改变、摄像自我评价、现场指导三种方法对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3)教师课堂能力的不同维度及其发展速度研究

(4)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与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关系。

实验处理:对实验组进行干预训练。

(1)角色改变。教师参与科研,方法是:(a)专家提供6次关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讲座并组织讨论。(b)每学期承担2次观摩教学课。(c)参与学生测验的数据处理。(d)每一实验老师设计并进行一项教育实验,写出研究报告。

(2)摄像自我评价(上课录像进行自我评价)。

(3)现场指导。研究者尽可能多地提供不同类型的课堂行为模式供实验老师选择,帮助确定目标,教给一定策略,激发动机,增强自信心。

取样:北京市一所普通中学初中数学女教师18人。平均年龄为39.9岁,平均教龄为19年,学历都是大学本科。

所教班的学生数:实验组教师10人,学生442人(其中男220人,女222人),控制组教师8人,学生428人(其中男200人,女228人)。

因变量的操作定义(对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测定):

(1)中小学教师自我概念量表。包括三个测验:主体自我、镜像自我、理想自我。每个分测验四个维度:身体自我、社会自握、能力自我和人格自我。

(2)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能力测验。包括:认知能力、操作能力、监控能力。

另外,以学生数学思维品质测验(20题)和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评价问卷(20题)作为参照。实验设计:时间序列设计。

实验阶段一二三四五六

实验组控制组OX

12

O

OX

123

OX

12

OX

123

OX

12

OX

123

O

O

X 1角色改变,X

2

摄像自我评价,X

3

现场指导

研究方法之观察法

课程概述 了解教育观察研究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了解教育观察法的优缺点 了解观察法的类型掌握教育观察研究的记录方式教育观察研究的一般步骤观察是人们对周围存在事物的现象和过程的认识。“观”是看,“察”是分析研究。强调“自然发生”的条件下,对观察对象不加任何干预控制。 日常观察是对自然存在的现象的随机的、自发的感知,无一定目的和计划,也不要求严格的记录。 优缺点:信息丰富但是具有自发性、偶然性和零碎性,不能系统的说明问题。 一、教育观察法概述 1. 教育观察法:是教育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学生或教育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教育观察法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1)直接性 (2)情感性 (3)重复性教育观察法与日常观察法的区别教育观察法虽然也通过研究者的亲身感受或体验来获得研究对象的感性材料,即以日常观察为基础,但它 (1)不是自发的、偶然性的活动,而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 (2)观察对象与方法不是随意的、自发的,而是经过选择与策划的; (3)是需要作严格详细的观察记录的。 因此,教育观察法是日常观察法的高级形式。 1 、缺乏控制观察法的行为发生在天然环境里,在天然环境中,观察研究者往往对可能影响资料的外部变量难以控制。 2、难以用数量表示观察研究中的测量一般采取非数量表示的知觉形式,而不采用调查研究和实验法中常用的定量测量法。 3、样本数小调查研究法可以选择较大的样本,而观察研究很难选择很大的样本。研究结果容易带有片面性和偶然性 例子:孔子和颜回的故事 4、需获准进入 5、研究敏感性问题缺乏匿名性 2. 教育观察法的类型 (1)自然观察法与控制观察法 自然观察法:观察研究是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在对观察对象不加变革和控制的状态下进行的,如实地观察法,这种观察法称为自然观察法。控制观察法:观察研究是在控制情形下进行,如实验室观察研究法,这种观察法称为控制观察法。 例: 研究中的反应性(实验观察法)罗森塔尔效应:实验人员的期望会影响实验的效果。霍桑效应:被试因知道自己参加实验而引起的积极性提高。约翰. 亨利效应:对比组师生对实验组实验措施的暗中模仿或“较劲” 。生成效应:由于教育实验过程较长被试身心成熟产生的效应。 (2)直接观察法与间接观察法直接观察法:直接通过感官考察研究的方法。间接观察法:人的感官通过仪器观察研究对象的方法。 (3)结构性观察法与非结构性观察法结构性观察法: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明确的观察指标体系以及有系统的一种可控制性观察。 非结构性观察法:大多没有周密的观察计划和观察提纲,观察目的也只限于对观察

第四章“实验法”案例

第四讲(第四章“实验法”)案例 一、一个案例:上海市青浦县“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研究 上海市青浦县从1977年开始进行的一项持续十余年的数学教改研究,主要有四个阶段:三年教学调查(1977年10月——1980年3月)、一年筛选经验(1980年4月——1981年8月)、三年实验研究(1981年9月——1984年9月)、三年推广应用(1984年9月——1987年8月)。 在“教学调查”阶段,在调查学生学习情况、班级特点、数学教师教学情况的同时,研究人员调查了许多有志于数学教学事业的教师的教学经验,从中积累了160余项经验。在这些调查中,他们主要采用的办法是:(1)通过听汇报、查教学计划、看历年教学总结、抽查学生作业和试卷、开座谈会、个别交谈等取得调查素材; (2)根据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内容组织、概念教学、能力培养、师生配合、方法特点和教学效果等七个因素综合考察一堂课; (3)测验并研究学生成绩分布情况,将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进行比较,以了解他们学习分化的情况以及知识、能力的不同特征; (4)专门的测量,如体质测定、思维测定、理解力测定等。通过比较分析,取得资料。 (5)其他特殊方法。例如,该县有个农村初中班,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很得法,学生间的讨论气氛很浓,教师又常抓住几个“小先生”带动全班。为

了摸清这个情况,他们借用社会关系调查方法,绘制学生学习讨论关系图,由此进一步探讨如何发挥班级集体作用的问题。 在“筛选经验”阶段,研究人员在一所中学挑选两个试点班和两个对照班开展研究。当时,研究实验尚无现存方法可循,于是,他们从工作实践出发,探索了一种经验筛选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研究顺序一般是:(1)分析和总结优秀的教学经验,了解学科教学以及与它有关的其他学科(如心理学、逻辑学和哲学认识论等)的研究成果,然后运用这些经验和成果,结合本县本校的现状和要求提出计划; (2)按预定计划,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这些经验和成果; (3)组织有经验的教师深入课堂,对执教情况进行系统的考察和评价;(4)根据考察评价的结果,对原有的经验或成果进行淘汰、发展以及优化处理; (5)再计划、再实施、再评价,多次往复,直至筛选出有效的教学措施。 这样,经过一年约50次循环,他们选得4条比较有效的教学措施:(1)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 (2)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层次; (3)指导学生亲自尝试; (4)及时提供教学效果的信息,随时调节教学。

观察法案例

观察法案例 对真维斯专卖店的暗访调查 真维斯在武汉市区开设了20多家专卖店,为了督促各专卖店提高服务质量,真维斯经常派出调查员对各专卖店进行暗访调查,作为评比依据。以下是为此专门设计的调查评比表 格。 神秘人暗访调查表 店铺地址: 店铺编号 访问日期: 进店时间: 店内顾客人数: 访问员: 调查表编号: 总得分: 调查项目等评分标准 级 1(营业员的礼貌 (1)顾客进店时,有优有营业员立即面对顾客热情自然地打招呼营业员立即面对顾客良有营业员面对顾客打招呼,但不自然、热情打招呼中有营业员打招呼,但不面对顾客 差不打招呼 (2)营业员衣着统一、优衣着统一,佩带胸卡,发饰整洁,化妆自然佩带胸卡、发饰整洁、良四项中有一项欠缺 化妆自然中四项中有二项欠缺 差四项中有三项以上欠缺或其中一项严重欠缺 (3)营业员各就各位,优营业员各就各位,无倚靠、聊天、干私事现象无倚靠、聊天、干私事良四项中有一项欠缺 现象中四项中有二项欠缺

差四项中有三项以下欠缺或其中一项严重欠缺 (4)能用普通话接待优礼貌用语、面带笑容(顾客讲普通话时,营业员也讲普通话) 顾客,礼貌用语、面带良四项中有一项欠缺 笑容中四项中有二项欠缺 差四项中有三项以下欠缺或其中一项严重欠缺 (5)当顾客只想看看优营业员态度热情,并适当推荐一些特色商品时,营业员没有板起面良营业员态度热情,但未推荐商品孔的现象中营业员态度有较大变化,也未推荐商品差营业员板起面孔 (6)收银员的态度和优态度亲切、和蔼,唱收唱付,并说“谢谢” 蔼,唱收唱付,并说“谢良态度一般,并说“谢谢” 谢” 中态度一般,不说“谢谢” 差态度差 2(营业员的推销技巧 (7)同停留在货架前优店员主动过来打招呼并询问需求挑选货品的顾客主动良店员主动过来打招呼但不询问需求打招呼并询问其需求中店员未主动打招呼,但顾客招呼时,能迅速过来 差店员未主动打招呼,当顾客招呼一遍以上时才过来 (8)主动热情地介绍优全面详细地介绍商品的特性、面料及洗涤方式商品的特性、面料及洗良顾客询问后,一问二答或以上 涤方式中顾客询问后,被动解答,一问一答 差顾客询问后,因反感而不答 (9)鼓励顾客试穿,优鼓励顾客试穿,陪同顾客到试衣室,并将待试的服装准备好乐意陪顾客到试衣间,良鼓励顾客试穿,陪同顾客到试衣室,但未将待试服

生物实验教学案例

实验教学案例 课题:真菌 实验: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八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教学案例 课题:第四章第三节——真菌 实验: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一般呈圆形、椭圆形,无性繁殖以芽孢为主,也有少数是裂殖,有些酵母菌能产生囊孢子,有的能形成假菌丝。酵母菌的菌落似细菌菌落,但较大且厚,多呈白色,少数为红色。酵母菌在液体中生长可形成菌膜、菌环、沉淀和浑浊。酵母菌的细菌结构较完善,即有壁、膜、质、核等结构。酵母菌的细胞形态、繁殖方式和培养特征均为菌种鉴定的依据。 酵母活细胞新陈代谢旺盛,活力强,还原力也强,若无毒的染料进入细胞,既被还原脱色,但死细胞及代谢作用缓慢的老弱细胞无此还原力。美兰是无毒染料,且能被活细胞还原成无色,故可用来区别细胞的死活。 霉菌是一些小型丝状真菌、单细胞(根霉、毛霉)或多细胞(曲霉、青霉),其细胞结构与酵母类似,同属真核细胞。 霉菌形态较复杂,个体较大,具有分枝的菌丝体和分化的繁殖器官。其菌丝分为气生菌丝与营养菌丝(菌丝比放线菌粗得多)观察时请注意菌丝是否具有横膈膜、有无假根、无性繁殖时形成何种孢子,孢子着生方式以及孢子头的构造等,以区别各种不同霉菌的形态。 霉菌菌落由分枝状菌丝组成,较疏松,呈毛状、棉絮状、绒毛状或毡状。由于不同霉菌形成的孢子均有不同颜色、构造、性状,故菌落表面呈现出不同的结构和色泽特征。菌丝一般呈白色或灰白色,菌落中心的菌丝较老,先产生孢子,故常形成同心圆。 教材分析: 《酵母菌和霉菌》实验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真菌”教学单元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于帮助学生把这些知识运用于生产、生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 1、八年级同学对生物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实验探究积极主动,愿意与同学合作性探究学习,敢于大胆质疑。 2、八年级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对酵母菌和霉菌的

知识产权法案例分析(经典案例)

1.大磨坊公司于1991年1月由我国商标局核准注册取得了“大磨坊”注册商标专用权,核定使用的商品为面包。1992的10月大磨坊公司与太阳城商场签订了为期3年代销协议,约定由太阳城商场设专柜出售面包,由大磨坊公司提供名、优、特、新的注册商标商品。1993年4月起,大磨坊公司停止向太阳城商场供货。同年6月大磨坊公司发现太阳城商场在大磨坊专柜上,仍在销售与其类似的面包,商品价签上注明产地大磨坊。大磨坊公司以侵害其商标专用权为由诉至法院。 请回答: (1)太阳城商场在大磨坊公司不供货时,仍在其大磨坊专柜销售商品价签上注明产地为“大磨坊”的面包,是否构成对大磨坊公司商标专用权的侵犯?为什么? (2)大磨坊公司是否构成违约? (3)商标的使用方式与构成侵权有关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1题.[参考答案] (1)被告太阳城商场对大磨坊公司构成侵犯商标专用权。 (2)大磨坊公司构成了对双方协议的违约。 (3)商标的使用方式与构成侵犯商标专用权无关。因为商标权利人可以根据商品特点,自由选择注册商标的使用方式,他人无权干涉。 2.1994年12月,H化工研究院工程师梁某在一次技术洽谈会上与G化工厂厂长张某结识。张请梁帮助解决污水净化重复利用的技术难题,梁某答应试试。1995年春节,梁某与其在大学读书的儿子在H化工研究院院内一个废弃多年的人防工程里,用三个箩筐、一堆渣土、扫帚、水桶等工具,还自费购买了十余种试剂、试纸、电炉等物品,对G化工厂的污水水样进行净化实验。实验结果达到了G化工厂的技术指标要求。 梁某将实验资料交给H化工研究院一份,院里认为梁某为该院工程师,污水净化又是其业务研究范围,此成果应是职务技术成果,便以研究院的名义于1995年5月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交了“HI—PQ703污水净化方法”专利申请。1998年7月,研究院获得专利权。在此期间,梁某一直认为自己的成果是非职务发明,故强烈要求办理专利权人变更手续。双方争执不下,梁某诉至法院。 请分析:梁某和H化工研究院,谁的主张成立?为什么? 2题.[参考答案]梁某的主张成立,即该发明为非职务发明,梁某享有专利申请权和专用权根据我国专利法(第6条):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 本案中,梁某虽然是H化工研究院的在编职工,污水净化也是他的业务研究范围,但案中涉及的发明创造既不是梁某在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时完成的,也不是主要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梁某做实验的时间是在1995年春节期间,他本人和他的儿子利用休息时间而非工作时间从事的实验活动并取得成果,不是执行本单位任务,而是个人接受他人委托完成的技术成果;再者从他的实验条件看显然不是利用其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发明创造。所以,梁某要求变更自己为专利权人的主张是有法律依据的。 3.《休闲》为国内一份文摘杂志,请一学生L翻译了美国5年前在X报纸上发表的一篇署名为S的散文,登载在该文摘杂志上,署名作者S。另一家国内文摘报《饭后茶余》转载了《休闲》杂志上的这篇译文,注明转载自《休闲》。S发现后,认为《饭后茶余》报及《休闲》杂志未经其同意,翻译并使用了其作品,也未向S支付报酬,遂诉至中国法院。《饭后茶余》报辩称,《饭后茶余》报转载《休闲》杂志上的译文属于法定许可范围,只要向供稿人支付报酬即可,无须向S付酬。《休闲》杂志社辩称,S散文首先发表于国外,不受我

演示实验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探究

演示实验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探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它的发展与实验分不开的,化学实验中演示实验是进行直观教学的有效方法,是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活泼、最有效的手段;而且通过有计划地、周密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以及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也有利于对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提高演示实验教学的效益,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下面从演示实验的教学创新问题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1.演示实验的教学创新策略 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发挥主体作用 学生不是一个机械的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只能通过学生的主体性才能转化为学生的自觉的学习行为。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小组之间能够相互讨论和交流,互相倾听和沟通,在这样的充满生命力的课堂中,教师从监督者变成了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认真进行演示实验操作,观察现象,分析成功与不足,探

讨和发表自己的意见,真正体验到实验带给他们的乐趣,这种积极的情感促进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挖掘出演示实验对学生的各种素质。 让教师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 验证性实验教学中,教师只作为一个主宰者、评论者;而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作为一个咨询者、服务者和提问者,教师在讨论和辩论时往往有意持不同意见,以引导和促进学生去创造发现。探究性实验有利于理解科学过程和培养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思想方法、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演示实验教学中应该由教师的演示向引导学生动手实验的探究式教学转变,从而不断尝试培养学生敏锐、精确的观察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现代化教育媒体辅助教学 把微观问题宏观性,抽象问题具体化,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原因,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达到演示实验教学的优化。例:观察Fe(OH)2沉淀的颜色,由于Fe(OH)2白色沉淀很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Fe(OH)3,学生难以观察到稍纵即逝的Fe(OH)2白色沉淀现象。教学时可用暂停镜头,把现象定格在屏幕上,就能清晰的观察到白色现象。若用慢镜头放映,可观察到Fe(OH)2被氧化的白色→灰绿色→红褐色的颜色变化过程。因此用媒体代替演示实验具有趣味性、效

材料2.1实验法案例

实验法案例 案例一现场实验帮助A公司胜诉 美国的A公司生产著名的运动包,该公司发现B公司(一个大型的中心商业集团)引进一条生产线,生产的运动包与A 公司生产的运动包形状几乎完全一样,消费者很难区分。A公司指控B公司,说B公司误导消费者,让消费者觉得自己买的是A 公司的产品,而实际买的却是B公司的产品。为了证实这一点,A公司进行了一次现场实验。试验中选择了二组妇女,给第一组妇女看的是A公司生产的包,包面上的所有标签都去掉,所有的标识、说明都印在包的内层。给第二组妇女看的是B公司生产的包,包面上的商标明显可见,所有的标签和悬挂物都按出售现场的样子保留。A公司希望通过这种实验了解妇女们购买包时的选择标准。例如,她们能否区分出包的不同来源和品牌,她们依据什么进行识别或辨认,如果靠某些东西来辨认的话,那么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 每组样本都是200人,实验分别在芝加哥、洛杉矶和纽约的大商场进行。调查采用拦截式面访,被调查者是配额样本,即按妇女不同的年龄比例分配样本单位。 实验结果表明,大多数消费者无法区分两种包的不同来源,她们购买包时的依据主要是包的款式,而A公司生产的包是名牌商品,这种包的款式是人们所熟悉的。这个结果支持了A公

司的立场。调查数据帮助A公司在法庭上胜诉,B公司同意停止销售自己公司所生产的包。 案例二科普节目效果实验 为了提高儿童(4岁~7岁)对天文学基本知识的了解,培养家长和儿童对天文学和观察天象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对天文学的鉴赏能力,有关部门制作了一套天文学科普节目,在天文馆展出。为了了解这套节目的效果,需要调查在天文馆的观看经历对儿童产生了什么影响。这种影响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短暂的影响,这可以通过受访者对观看节目的感受得到反映;另一个是长期影响,即看完节目后采取了什么相关行动。所以这项节目效果实验调查的设计是这样的:在儿童观看节目前和观看节目后的几分钟时间内对他们进行短暂的调查,然后,在观看节目一个月以后,进行另一项跟踪调查。接受调查的样本量为儿童500名,家长500名。 首先的调查是在天文馆现场进行的。在该节目演出期间,每个被抽中的儿童在观看节目前接受访员大约5分钟的谈话调查。访员所询问的问题与被访者年龄相适应,知识问题与天文学相关,同时还要询问观察天象的经历(如果有观察天象经历的话)。观看节目前询问的问题有看电视节目的习惯,例如,询问是否看过“我们的宇宙”(一个在电视上播过的天文学科普节目)、家庭学习资源(如电视、望远镜、电脑等)以及以前是否参观过天文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及案例说明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及案例说明

中学物理实验常用方法 一、观察法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总结和思索得来的。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实验,如长度、时间、温度、质量、密度、力、电流、电压等物理量的测量实验中,要求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进行规范的实验操作,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实验技能。大部分均利用的是观察法。 观察是学习物理最基本的方法,是科学归纳的必要条件, 学生对学习活动 的外部表现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记录, 能够为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知识的理解、物理规律的探究提供信息和依据。常用观察方法有: 1.观察重点, 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如做气体膨胀对外做功的实验时,学生只听到“嘭”的一声, 看到瓶塞跳得很高, 对真正需要看的现象———塑料瓶口出现的酒精烟雾却视而不见, 这就需要教师及时交待, 提醒学生, 然后再进行分析。 2.前后对比观察, 抓住因果关系。如学习密度一节时, 我首先让学生区分铜块、铁块、铝块、石块、酒精、水等物体, 通过观察它们的颜色、状态、软硬来辨认。然后出示用纸包住的相同体积的铜块、铁块、铝块, 怎样区分它们? 学生通过实验发现, 它们的质量不同, 因而得出相同体积的物体质量不同, 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从而引入密度概念。 3.正、反对比观察, 深化认识。在指导学生观察时, 多采用一些正反对比的方法, 可以加深学生理解知识, 拓宽思路。如探究声音的产生, 即无声又有声;探究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时, 即增大气压, 沸点升高, 减小气压, 沸点降低。 二、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指一个物理量与多个物理量有关, 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 分别加以研究, 最后再综合解决。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有利于扭转“重结论、轻过程”的倾向,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使学生学会学习。如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都有关系, 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时, 控制导体的电阻不变, 改变导体两端电压, 看导体中电流的变化, 通过学生实验, 得出欧姆定律I=U/R。另外,研究导体的电阻大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液体压强的大小、浮力大小、动能和

实验法案例

实验法案例 案例一 巴克希尔食品公司的销售经理迈克?吉尔正在与公司的广告代理商讨论巴克希尔咖啡的广告战略前景。此刻讨论的焦点转向杂志广告和这些广告的设计样式。 吉尔先生刚刚参加了一个关于心理感应的会议。会上指出,尽管有“不能以貌取人”这个格言,但在实际的人际交往中,还是这样做。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第一感觉和反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外表的吸引力。其研究结果简单地说就是“美的就是好的”。会议上用来引证这个观点的例子,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然而给吉尔先生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一个人对另一个外表吸引人的人的好感并不取决于与其的实际交往。如果我们把外表吸引人和不吸引人的照片都给判断者看,这种现象就会发生。 吉尔认为对这个现象的认识有利于巴克希的广告设计。他建议在广告中应出现一个很有想力的女性的形象。而广告代理商则持相反的观点,他认为应用外表并不出众的人做广告而使得广告更为可信和有效。另外,代理商还建议用男性而不是用女性形象来做广告。经过充分讨论后,广告代理商建议进行如下的研究以回答这些问题: 应该用外表吸引人的还是一般的人做广告, 应该用男性形象还是女性形象, 实验设计: 准备四种不同的广告。四个广告其它都一样,只是手拿咖啡的人不同。四种分别是:有魅力的男士,有魅力的女士,普通的男士,普通的女士。四种形象的吸引力是这样确定的,让一组样本看,,张照片,男女各,,张,然后评分,,分最低,,分最高。最高分和最低分被选作实验广告中采用。

然后,四种彩色的广告和设计好的杂志就产生了。接着,在纽约市的电话号薄上通过随机抽样产生参加实验的样本。联系上的被告知邀请参加一项市场研究的实验。并给予报酬,到广告代理商总部的车费可以报销。 96名愿意参加者到广告商总部后,被随机地分派到某个广告的实验组中。首先,48名男士和48名女士被随机地分为12组,每组八人,每组中每一人分派到四个广告中的一个。每个人看到且只看到一个实验的广告。然而,另外还有三个虚构的广告,用来掩盖那个我们感兴趣的广告的独特性。每个参加实验者所看到的虚构广告是一样的。在实验开始时,我们对每个参加实验者作以下介绍:我们希望得到你们关于实验广告的观点;每次将向你们出示四个广告,看过之后,将询问你们对广告及广告中的产品的反应。请注意这个实验并不是比较哪一个广告更好,你们在评价时无须把四个广告相互比较,仅就各个广告本身评价。 在回答完问题之后,实验者把第一个广告给受实验者。受实验者看完 之后,广告被拿走;实验者再给受实验者一份样本调查表(表,)。填完表后,再给第二个广告,重复上述过程,在实验过程中,受实验者不能再回头看已经看到的广告。为了使受实验者适应这种工作,实验的广告通常放在第三个。 表, 巴克希尔咖啡的样本调查表 在下面的空格上,选择最佳的程度描述你所读到的广告。 有趣的: ————————乏味的 不吸引人的: ————————吸引人的 不可信的: ————————可信的 印象深的: ————————印象浅的 信息性强: ————————信息性弱 清楚的: ————————模糊的 惹眼的: ————————不惹眼的您对以上广告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实验教学研究方法(1):测量与评价

总第234期 2016年1月实验教学研究方法(1):测量与评价 艾 伦 摘 要:测量与评价是实验教学问题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形成科学判断的基础。掌握测量与评价相关的一系列问题才能更好地达成实验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实验教学;测量;评价;正交性;完备性;指标 Research Method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1):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Ai Lun Abstract: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is the basic methods in the study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it is the basis of forming scientific judgment. Master the problems of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in order to better achieve the teaching goal of experiment teaching. Key words: experiment teaching; measurement; evaluation; orthogonality; completeness; index 中小学实验教学实施后的教学效果如何需要通过科学的判断得出,而科学的判断不应该是主观臆断,它依靠精确的测量和客观的评价。 图1 本文逻辑思维导图 一、实验教学的评价 实验教学问题是教育学问题,而教育学属于社会科学(即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处理社会问题),对教育教学活动优劣的判断需要科学判断,科学判断应该是“价值无涉”[1]的,它的意思是科学判断应该与人的价值取向无关。 1.科学判断与评价 人们对事物的评价,由判断依据的主体区分可分为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而由判断依据的强度区分可分为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于是就存在4种不同的评价方式:主观定性评价、主观定量评价、客观定性评价以及客观定量评价。其中,主观定性评价与主观定量评价属于价值判断,客观定性评价属于认知判断,客观定量评价则属于科学判断。科学研究一般应避免使用属于价值判断的主观评价方式,因为这种评价方式受到评价者知识背景、阅历大小、经验多少、文化习俗、价值取向等主观条件的限制,甚至评价者评价时的社会关系、身体状况 与心理情绪等都会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为了说明科学研究应避免使用价值判断的原因,这里举出一个较为极端的例子。一位中国玉雕艺术家将他的一个作品放到国际展会上参加评选,他的作品表现了一位翩翩起舞的古装少女含笑地手拿一个丝帕遮住下巴。所有的外国专家都给该作品以95分以上的高度评价,但在场的中国专家却都给它打了零分,原因是作品中少女口下有一巾,在汉字里表示上吊的“吊”字,是中国文化中不吉利的象征。截然不同的评价结果是由中外专家完全不同的价值观决定的。艺术不是科学,对艺术作品人们主要考虑其艺术价值,对它的评价完全不使用科学判断,所以中 国专家的评价是无可指摘的,但是若将这种评价方式用于科学研究就是不恰当的了。 2.对实验教学的评价 实验教学问题属于教育学范畴,是社会科学,所以应该使用科学判断进行客观定量的评价。对中小学实验教学效果的评价存在着两方面内容:第一是对实验教学实施情况的评价,评价的对象为授课教师;第二是对通过实验教学后学生能力提高程度的评价,评价的对象是学生。当然,从逻辑关系上分析,只要学生实验教学相关能力提高了,实验教学的目标达到了,教师的授课情况就已经十分清晰,不必再做其他评价。但是,学生能力提高是一个长期的效果,而对教师的评价是对一节实验课或一门实验课的评价,是对短期情况的判断,所以对实验教学实施情况的评价还是非常必要的,它也是使最终的实验教学目标得以达成的有力保障。 对实验教学实施的评价需要有一系列的变量,并具有一个规定的指标;对学生能力提高的评价,同样有一系列的变量和规定的指标。这些变量中要有输入变量(自变量或投入变量)和输出变量( 因变量或产出

案例研究方法的定义(精)

一、案例研究方法的定义 从研究范式来说,案例研究是一种实证研究。它在不脱离现实生活环境的情况下,研究当时当地正在进行的现象,研究现象与其所处的情境之间的界限并不十分明显。从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来看,案例研究要根据理论假设来引导资料的收集和分析,依靠多个资料来源,通过三角互证的方式,最后得到一致的结论。因此,案例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并不只是一种资料收集的方式,也不仅仅起到研究设计的作用,而是一种全面而完整的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中的案例研究方法与其他学科领域的案例研究方法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研究对象上。教育案例研究的研究对象可以是一名学生、一个班级、一所学校、某一教育制度、政策或某一教育事件等。( 又称为“个案研究”) 二、案例研究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分类 在决定采用某种研究方法之前所必须考虑的三个条件是:(1)该研究所要回答的问题的烈性是什么;(2)研究者对研究对象及事件的控制程度如何;(3)研究的重心是当前发生的事,或者是过去发生的事。(表1:不同研究方法的适用条件) 表1:不同研究方法的适用条件(资料来源:COSMOS公司)1 研究方法研究问题的类型是否需要对研究 过程进行控制研究焦点是否集中在当前问题 实验法怎么样、为什么需要是 调查法什么人、什么事、在哪里、有 多少 不需要是 档案分析法什么人、什么事、在哪里、有 多少 不需要是/否 历史分析法怎么样、为什么不需要否 案例研究法怎么样、为什么不需要是案例研究方法适用的范围是:(1)研究“怎么样” 或“为什么” 的问题;(2)在研究者对事件没有控制或控制极少的情况下;(3)研究的问题聚焦在现实问题1(美)罗伯特.K.殷,周海涛主译,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P7。

实验研究案例分析

一、前实验:对无关变量的影响小 例子1-1:一作文实验的实验设计 一位语文教师深感小学生作文言之无物,于是设计了“情景作文”方法在班上试行,经一段时间后发现学生作文质量有较普遍的提高。 自变量:学习“情景作文”的方法 因变量:作文质量 前实验,单因子实验,自然实验 条件控制:同一教师教学 例子1-2:范文在习作训练中的作用 某学校4个班149名学生,先让学生写作文并评分,然后给学生提供范文模仿,让学生独立阅读,分析、理解范文,然后进行仿写。对仿写后的作文进行评阅,比较两次作文成绩的差异。 自变量:学习“情景作文”的方法 因变量:作文质量 准实验,多因子实验,自然实验 条件控制:同一教师教学,作业练习时间统一,统一测试训练前作文能力。 特点:增加了一个前侧;单组、无对照组;不是随机试验 例子1-3:学习方法指导的固定组比较实验 某校2个班,在第一班由教师每周上1节学习方法的指导课,第二班不开展任何学习方法指导活动,一学期结束时,比较两个班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习能力。 自变量:是否进行学习方法指导 因变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习能力 准实验,单因子实验,自然实验 条件控制:作业练习时间统一,一学期。 没有进行同一教师教学,没有统一测试入学前能力和情况。 特点:有对照组;不随机和随意分配 二、准实验:对无关变量的影响有所加强 例子2-1:记数教学的结构—定向教育实验 某小学一年级两个班各41人,实验班按照实验教材和教学指导书进行万以内计数教学,对比班按照全国统一的教材和教学指导书进行万以内计数教学; 自变量:不同的教材和教学指导书 因变量:分段数学成绩; 条件控制:同一教师教学,作业练习时间统一,统一测试入学前数学能力和智力情况。 统计分析:实验班和对比班因变量增值比较,即O2-O4和 (O2-O1)-(O4-O3),对两组增值分数平均差进行t 检验以考核其差异的显著性。 特点:不等控制组设计:实验组有前后测、控制组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有前后测 O1XO2;O3-O4

数学趣味实验案例

13 亿粒米到底有多大 一、实验目的:1、在课堂教学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渠道利用趣味式教学法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自主探索、实验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感、提高探索、发现和创新能力。 二、实验器材:米粒、天平、量筒、计算器、1 立方厘米的容器、边长为1 厘米的正方体. 三、设计说明:有一个数学趣味故事: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这位大臣的一个要求. 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 上放一些米粒吧.第1 格放1粒米,第2 格放2 粒米,第3格放4 粒米,然后是8粒、16粒、32粒.............. 一直放到第64格”“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 粒?”国王哈哈大笑,大臣说:“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的米!”你认为国王的国库里有这么多的米吗?为此,在学习了数的乘方后,我组织了学生开展“13亿粒米到底有多大”的估算活动. 通过数学实验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参与猜测、动手操作、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的全过程,在亲身的体验和思考过程中,去主动地发现,构建新的知识,逐渐地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身边的事实,用数学的头脑来分析周围的世界. 四、实验步骤:步骤一:创设情境,合理猜测师:学校政教处老师发现同学在学校吃午餐时,浪费粮食的现象十分严重,他想写一张宣传标语,张贴在校园内,告诫大家不要浪费粮食但是,标语中有些数据不知道该怎么填,你能帮帮他吗? 学生活动:结合生活常识,多角度、多方面地进行猜测(如可能是 10吨、1.3立方米、20车、可供10位灾民吃3年…)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大胆猜测. 步骤二:实验操作,验证猜测师:我们有了不同的猜测结果,这些猜测是否可信呢? (不一定,要验证) 建议大家小组合作,通过实验的方法来验证“13亿粒米到底有多大”. 活动要求: ①先设计估算步骤,再根据步骤操作; ②动手实验时,合理分工协作; ③填写估算报告,并作好汇报准备? ④合理评价实验过程及结果 实验器材:米粒、天平、量筒、计算器、边长为 1 厘米的正方体. (学生开展活动) 小组1 的实验报告: “13亿粒米有多大”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可供10 位灾民吃多久 实验工具:米粒、天平、计算器 实验步骤及过程: 1、数出200 粒米 2、称出它的质量是4 克 3、算出平均每粒米的质量: 4^200=0.02 克4、13 亿粒米的总质量:0.02 X1.3 X=2.6 X克=26000 千克5、一般地,若1 位灾民每天吃0.5 千克,则10 位灾民每天吃5 千克,26000 廿=5800 天,约

最新观察法案例及分析

观察法案例及分析 小学教育张颖 案例一:帕顿(Parten)关于“儿童游戏的研究”——时间取样法1926年10月——1927年6月,观察了2岁至5岁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参与性行为,设计了6种反映儿童参与社会性集体活动水平的预定类型指导观察,并赋予操作定义(表1),设计了时间取样表(表2)和观察记录表(表3)表1 表2 时间取样记录表 表3 儿童社会性活动观察记录表

分析:这是一个典型的时间取样法的运用,通过观察记录可以得到儿童在一段的时间段内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行为发生的变化。 优缺点:较之描述法,时间取样法由于赋予了操作定义,可以克服观察者一定的主观看法,也比较省时省力;但是在观察之前需要大量的准备,也可能只得到表面现场无法知道深层原因。这个观察实验中如果给操作定义用符号来代替的话,可能记录时更加方便及时。 对教师来说,这种观察方法的运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心理发展的状态,从而对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 案例二:达维(Helen C.Dawe)关于“儿童争持事件的研究”——事件取样法达维(Helen C.Dawe)对学前儿童的200例争执事件的研究分析,是在自然情景中运用事件取样技术的经典研究。这项研究是在幼儿园的自由时间里,对儿童的自发发生的争执事件做了观察描述。观察者对25个月至60个月的40名观察对象(女19人,男21人)进行了58小时的观察,记录争执事件200例,平均每小时3-4次。 主要观察内容 ①争执者的姓名、年龄、性别; ②争执持续的时间; ③争执发生的背景、起因; ④争执什么(玩具、领导权等); ⑤争执者把扮演的角色(侵犯者、报复者、反抗者、被动接受者等);

观察法相关知识点

观察法 一、观察法的定义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观察一般利用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去感知观察对象。由于人的感觉器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观察者往往要借助各种现代化的仪器和手段,如照相机、录音机、显微录像机等来辅助观察。 二、观察法的优缺点 (一)观察法的主要优点是: 1.它能通过观察直接获得资料,不需其他中间环节。因此,观察的资料比较真实。 2.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能获得生动的资料。 3.观察具有及时性的优点,它能捕捉到正在发生的现象。 4.观察能搜集到一些无法言表的材料。 (二)观察法的主要缺点是: 1.受时间的限制,某些事件的发生是有一定时间限制的,过了这段时间就不会再发生。 2.受观察对象限制。如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有些秘密团伙一般不会让别人观察的。 3.受观察者本身限制。一方面人的感官都有生理限制,超出这个限度就很难直接观察。另一方面,观察结果也会受到主观意识的影响。 4.观察者只能观察外表现象和某些物质结构,不能直接观察到事物的本质和人们的思想意识。 5.观察法不适应于大面积调查。 三、观察法的要求、原则及实用 (一)要求 1.养成观察习惯,形成观察的灵敏性;集中精力勤奋、全面、多角度进行;观察与思考相结合。 2.制定好观察提纲。观察提纲因只供观察者使用,应力求简便,只需列出观

察内容、起止时间、观察地点和观察对象即可。为使用方便还可以制成观察表或卡片。 3.按计划(提纲)实行观察,作好详细记录,最后整理、分析、概括观察结果,作出结论。 (二)使用原则 1.全方位原则在运用观察法进行社会调查时,应尽量以多方面、多角度、不同层次进行观察,搜集资料。 2.求实原则观察者必须注意下列要求。 第一,密切注意各种细节,详细做好观察记录 第二,确定范围,不遗漏偶然事件 第三,积极开动脑筋,加强与理论的联系 3.必须遵守法律和道德原则。 (三)使用范围 观察法可以在以下情况下使用: 1.对研究对象无法进行控制。 2.在控制条件下,可能影响某种行为的出现。 3.由于社会道德的需求,不能对某种现象进行控制。 为避免主观臆测和偏颇应遵循以下四条: 1.每次只观察一种行为。 2.所观察的行为特征应事先有明确的说明。 3.观察时要善于捕捉和记录。 4. 采取时间取样的方式进行观察。 四、观察法的分类 (一)按观察的情景条件,可分为自然观察和控制观察 1.自然观察也称现场观察,通常采用纸和笔对偶然现象或系统现象作描述性的记录和分析。 2.控制观察又称实验室观察或条件观察。通常要求观察程序标准化,观察问题结构化。 (二)按是否借助仪器和技术手段,可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调查案例:市场实验法

调查案例:市场实验法 先选定一两个试验地区刊播已设计好的广告,然后在同时观察试验地区与尚未推出广告的地区,根据媒体受众的反映情况,比较试验区与一般地区之间的差异,就可以对广告促销活动的心理效果作出调查。 美国史达氏公司(Starth)与盖洛普.鲁滨逊公司 (Gallap&Robinson,简称G&R)是两家广泛运用出版物调查广告心理效果的公司。其做法是:先把调查的广告刊登在杂志上;广告登出后,便把杂志发给消费者中的调查对象;随后公司同这些被调查者接触,并与之就杂志及广告问题同他们谈话;回忆和认识的调查结果可用来确定广告效果。史达氏公司采用此法时制定三种阅读评分标准: 注意分。即声称以前在杂志上看过这则广告的人数在目标读者中所占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 注意分=被调查者中看过某则广告的/被调查者总人数×100% 领悟和联想分。是指能正确地将广告作品与广告主对上号的人,在读者中所占的比例。计算公式如下: 领悟和联想分=被调查者是能准确叙述广告内容的人数/被调查者总人数×100% 大部份阅读分。即声称读过广告文案一般以上的人在读者中所占的比例。计算公式为: 大部份阅读分调=被查者中知晓广告大部份内容的人数/被调查者总人数×100% G&R公司在调查广告心理效果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截止1990年,该公司已对120000则印刷媒体广告和6000则电视广告进行了效果调查。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G&R公司进行广告心理效果调查时的步骤为; 第一:评估市场上各广告的表现。 第二:分析整个广告策划活动及其策略的效果,并与该产品以前的广告宣传活动或者与其它相同产品的广告宣传活动作比较。 第三:针对同一类型产品或某一行业销售效果进行评估。 G&R公司的调查人员每次抽样调查样本约150人(男女均有),年龄在18周岁以上,分布在美国各地。被调查者均可以选择自已常看的杂志广告接受调查,他们必须看过最近四期(杂志广告)中的两期,但没有看过最新的一期。调查人员不事先告诉媒体受众调查的内容,同时要求被调查者不要在访问的当天阅读有关杂志。电话访问时,首先询问被调查者在某一杂志的所有广告中,记得哪几则广告,以便确定这些广告的

教学方法案例

教学方法案例 案例1:教师对于每一个概念都须逐字逐句地给学生分析讲解,不要求死记硬背,而是牢固掌握“要点”,从本质上理解概念的含义。比如“垂直平分线”概念,教材上是这样定义的:“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或中垂线。”它有四个要点“垂直”、“平分”、“线段”、“直线”,缺一不可,叫学生用黑点表示,并提问:⑴这个概念若删去“平分”二字,可以吗?删去“垂直”二字呢?⑵将“线段”二字改为“直线”可以吗?应当指出的是,教材中给概念下定义采用的形式是“……,叫做……”,其“叫做”就是它的本质属性。在概念的叙述中若没有专门词语“叫做”相连结,则就不是给概念下定义。比如对“直角”这个概念,教材中是这样定义的:“当一个角等于平角的一半时,这个角叫做直角。”若说“900”的角叫做“直角”,只是描述性的表示。(傅道春,情境教育学,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24)(讲) 案例2:《青蛙的眼睛》(六年制六册)第二自然段写了一奇怪而有趣的试验:给青蛙吃许多静止的死苍蝇,青蛙却活活饿死,但只要把死苍蝇拴在线上,在青蛙眼前掠过,青蛙立刻就会跳起来把死苍蝇吃了,跟吃活的一样。这是一个特殊的例子,作者的目的是想通过青蛙吃动的死苍蝇,不吃静的死苍蝇这一特例,告诉人们这样一个普通的道理:不论死活,青蛙爱吃动的昆虫,不吃静的昆虫。教学中怎样体现出这一特殊和普遍的联系呢?一位老师是这样处理的: 师:这个奇怪的试验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死的苍蝇青蛙也要吃,不过死的苍蝇要动起来它才会吃。 师:如果不用动的死苍蝇,而用动的死蚊子、死白蛉、死蚌蜢等,青蛙也爱吃吗?为什么? 生:爱吃,因为这些东西都在动。 生:因为这些东西都是昆虫。 师:那么,这个奇怪的试验,说明了一个什么普遍的道理呢? 生:说明只要是动的昆虫,不管是死是活,青蛙都爱吃。 通过青蛙吃动的死苍蝇这一特例使学生懂得了青蛙吃动的昆虫这一

实验法案例

案例一 巴克希尔食品公司的销售经理迈克·吉尔正在与公司的广告代理商讨论巴克希尔咖啡的广告战略前景。此刻讨论的焦点转向杂志广告和这些广告的设计样式。 吉尔先生刚刚参加了一个关于心理感应的会议。会上指出,尽管有“不能以貌取人”这个格言,但在实际的人际交往中,还是这样做。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第一感觉和反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外表的吸引力。其研究结果简单地说就是“美的就是好的”。会议上用来引证这个观点的例子,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然而给吉尔先生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一个人对另一个外表吸引人的人的好感并不取决于与其的实际交往。如果我们把外表吸引人和不吸引人的照片都给判断者看,这种现象就会发生。

吉尔认为对这个现象的认识有利于巴克希的广告设计。他建议在广告中应出现一个很有想力的女性的形象。而广告代理商则持相反的观点,他认为应用外表并不出众的人做广告而使得广告更为可信和有效。另外,代理商还建议用男性而不是用女性形象来做广告。经过充分讨论后,广告代理商建议进行如下的研究以回答这些问题: 应该用外表吸引人的还是一般的人做广告? 应该用男性形象还是女性形象? 实验设计: 准备四种不同的广告。四个广告其它都一样,只是手拿咖啡的人不同。四种分别是:有魅力的男士,有魅力的女士,普通的男士,普通的女士。四种形象的吸引力是这样确定的,让一组样本看20张照片,男女各10张,然后评分,l分最低,7分最高。最高分和最低分被选作实验广告中采用。

然后,四种彩色的广告和设计好的杂志就产生了。接着,在纽约市的电话号薄上通过随机抽样产生参加实验的样本。联系上的被告知邀请参加一项市场研究的实验。并给予报酬,到广告代理商总部的车费可以报销。 96名愿意参加者到广告商总部后,被随机地分派到某个广告的实验组中。首先,48名男士和48名女士被随机地分为12组,每组八人,每组中每一人分派到四个广告中的一个。每个人看到且只看到一个实验的广告。然而,另外还有三个虚构的广告,用来掩盖那个我们感兴趣的广告的独特性。每个参加实验者所看到的虚构广告是一样的。在实验开始时,我们对每个参加实验者作以下介绍:我们希望得到你们关于实验广告的观点;每次将向你们出示四个广告,看过之后,将询问你们对广告及广告中的产品的反应。请注意这个实验并不是比较哪一个广告更好,你们在评价时无须把四个广告相互比较,仅就各个广告本身评价。 在回答完问题之后,实验者把第一个广告给受实验者。受实验者看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