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从一段伪造的胡适名言说起

从一段伪造的胡适名言说起

从一段伪造的胡适名言说起
从一段伪造的胡适名言说起

从一段伪造的胡适名言说起

新浪新闻新闻专栏作者:羽戈

“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空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反之,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谈高尚,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规范,人人大公无私,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

沉浮于微博时代与微信时代的朋友,想必对这段话不会陌生。倘若记性好,还能叫出作者名字:这不是胡适说的么!

这不由令我想起两位美国人小保罗?F?博勒与约翰?乔治合著的《名言,他们从没说过》。我读美国人的书,有两本最有同感,甚至发出“彼可取而代也”之慨:一是詹姆斯·洛温《老师的谎言: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错误》,二即这本书。此书所胪列的伪造名人名言的案例,在我们所置身的微博时代与微信时代,几乎可一一找到对应,只需把亚当斯换作张爱玲、把爱迪生换作白岩松、把伏尔泰换作陈丹青、把伯克换作王朔;甚至为作伪行为辩护的借口,中西都有异曲同工之妙:约翰·罗金斯哀叹那些伪造的名言是“人类杰出的谎言”,我的一位律师朋友针对质疑,振振有词:这句话到底是胡适还是储安平所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有没有道理,对社会、对历史、对人类有没有贡献——揣摩他的意思,一句话是不是谎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表达的理念杰出与否。

如果给被伪造名言所伤害的名人排排坐,胡适估计不在前列。他被强加、栽赃,仅见两例,一是把储安平谈1947年中国政局的名言,移花接木,挂在他的名下;二即这段谈规则与道德的名言,不仅冠名于他,还纳入胡适语录,甚至安排了出处,号称来源于《介绍我自己的思想》一文。

在胡适文章当中,《介绍我自己的思想》并不冷僻,反而常见人谈论、援引。譬如那句脍炙人口的自由之声:“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便出自此文。检索这篇作于1930年的文章,可知并无一言谈及规则与道德的关系。作伪者的手段实在不够高明,选择出处,自然越冷僻越好,或者干脆胡编一个篇目,纵使有人质疑,则可宣称,这是胡适先生的佚文。胡适一生著述数千万字,有一二佚文,再也正常不过。

非但《介绍我自己的思想》没有这段话,翻遍《胡适文集》(我用的是北大版十二卷),你也难觅踪迹。说白了,这压根不是胡适的言论。我生怕自己疏忽,特地请教大陆青年一代最优秀的胡适研究者、被誉为胡适传人的林建刚兄,他的答案是:伪。

抛开出处,且谈文本。从修辞上讲,像“人味儿”“没事儿”这般带有儿化音的词语,无论作文还是演讲,胡适都极少使用。儿化音属于北方话,胡适的口语,则系吴语(其青少年时期,主要成长于绩溪和上海,这二地,都是吴语片区),两者几乎风马牛不相及。由此大抵可以证伪。

再说思想。这段话的立意非常明确,把规则与道德对立起来,扬规则而抑道德,正迎合了一批受众的简化思维:谈道德而色变,视规则如解药。然而这里有一根本问题:规则与道德并不完全对立,甚至无法构成二元关系,而是交错、互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譬如说规则的发明,源于道德;规则的推行,有赖于道德,遵守规则本身,常被视为一种德行;一个肮脏的国家,可能不讲规则,然而一个干净的国家,必然是规则与道德并重,缺一不可;道德也要讲,只是讲道

德不能流于绑架,规则也要讲,只是讲规则不可疏于人情。就此而言,可见这段伪造的名言立论之狭隘。

胡适思想,以通达著称,偶尔浅薄,绝不狭隘。我们不妨回顾他的文章。就我的粗略印象,他直接谈规则,并不多见,反而常谈道德。不过他谈道德,不会泛泛而谈(他一直提醒不要“让名词代理了思想”,这里的名词,指一些宏大而抽象的词语),而有其确定所指。以《易卜生主义》一文为例。他首先辨析道德的定义。通常以为,“合于社会习惯的,便是道德;不合于社会习惯的,便是不道德”,可是,何谓社会习惯,难道不该好好考量一番么?他举例道:“我们中国的老辈人看见少年男女实行自由结婚,便说是‘不道德’。为什么呢?因为这事不合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社会习惯。但是这班老辈人自己讨许多小老婆,却以为是很平常的事,没有什么不道德。为什么呢?因为习惯如此。”由此可见,当社会习惯把持于有权阶级、既得利益者之手,作为一种偏见,一种压迫的工具,那么所谓道德,本质上可能不道德,所谓不道德,表面上则是道德。

胡适抨击的便是这种虚伪的道德:“这种不道德的道德,在社会上,造出一种诈伪不自然的伪君子。面子上都是仁义道德,骨子里都是男盗女娼。”他还高呼:“人生的大病根在于不肯睁开眼睛来看世间的真实现状。明明是男盗女娼的社会,我们偏说是圣贤礼义之邦;明明是赃官污吏的政治,我们偏要歌功颂德;明明是不可救药的大病,我们偏说—点病都没有!却不知道:若要病好,须先认有病;若要政治好,须先认现今的政治实在不好;若要改良社会,须先知道现今的社会实在是男盗女娼的社会!”

这似乎呼应了那段名言的结论:“……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不过对比二者,出发点显然不同:一者在批判虚伪的道德,主张回归真实,一者在批判“大谈道德”,号召“讲规则”。我无意分辨此中高下与是非,只是试图提醒一点:胡适从不反对道德,更不反对谈道德,他的思想体系,多元是最大特色,道德建设与规则建设,或者说文化建设与制度建设,一贯并行不悖,相得益彰。明乎此,便可知胡适,无论青年胡适,还是老年胡适,都不会说出那样的名言。

《介绍我自己的思想》一文结尾,胡适坦言:“我这里千言万语,也只要教人一个不受人惑的方法。被孔丘、朱熹牵着鼻子走,固然不算高明;被马克思、列宁、斯大林牵着鼻子走,也算不得好汉。我自己决不想牵着谁的鼻子走。我只希望尽我的微薄的能力,教我的少年朋友们学一点防身的本领,努力做一个不受人惑的人。”我愿善意理解,有人伪造名人名言,目的也是使世人“不受人惑”,然而其方法已经丧失了正当性,譬如托胡适之名,以其为绳索,牵起了“少年朋友”的鼻子。

胡适送给大学生的毕业赠言

胡适送给大学生的毕业赠言 一胡适:中国公学十八年级毕业赠言-不要抛弃学问 诸位毕业同学: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罢。 这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以前的功课也许有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毕业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决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进少年淘汰掉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须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 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方才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 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撙衣节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十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三千六百多页书;三十年读十一万页书。 诸位,十一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三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工夫;四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半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 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 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十年之后成什么器。 附: 胡适先生的演讲是1929年,在中国公学18年级毕业典礼上。 1906年4月10日,中国公学在上海正式开学。 1906年2月,因大批留日学生返抵上海,没有着落,留学生中的姚洪业、孙镜清等各方奔走,募集经费,在上海北四川路横浜桥租民房为校舍,筹办中国公学。两江总督端方每月拨银1000两,派四品京堂郑孝胥为监督。校务实际由王抟沙主持。革命党人于右任、马君武、陈伯平等任教员。 4月10日开学后,共招学生318人,分大学班、中学班、师范速成班、理化专修班 胡适先生给大学生的毕业赠言2 这一两个星期里,各地的大学都有毕业的班次,都有得多的毕业生离开学校去开始他们的成 人事业。 学生的生活是一种享有特殊优待的生活,不妨幼稚一点,不妨吵吵闹闹,社会都能纵容他们,不肯严格的要他们负行为的责任。现在他们要撑起自己的肩膀来挑他们自己的担子了。

高考作文中那些经典的名人名言

高考作文中那些经典的名人名言 外国文学类: 1.思考时,要像一个智者;但讲话时,要像一位普通人。——戴尔·卡耐基《人性的智慧》 2.奇怪得很,人们在倒霉的时候,总会清晰地回忆已经逝去的快乐时光,但是在得意的时候,对厄运时光只保有一种淡漠而不完全的记忆。——叔本华 3.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尼采 4.山不过来,我就过去。——《古兰经》 5.一棵橡树的生长并不是茫无方向的,而是橡树本性的实现。——亚里士多德

6.我将归来,万马千军。——斯巴达克斯 7.茅草屋顶下住着自由的人,大理石和黄金下栖息着奴隶。——塞涅卡 8.叶芝想起他的茵佛岛:“每夜每日,我总是听见湖水轻舐湖岸的微音,伫立在马路上,或灰色的人行道上时,我都在内心深处听见那悠悠的水声。” 9.我游荡如一片孤云。——华尔华兹 10.虚荣是一件无聊的骗人的东西;得到它的人,未必有什么功德,失去它的人,也未必有什么过失。——莎士比亚 11.我们每个人都有别人不知道的创伤,我们战斗,就是为了摆脱这个创伤。——卡尔维诺 12.在权力的游戏中,你不当赢家,就只有死路一线,没有中间地带。——乔治·马丁《冰与火之歌》 13.贪婪会让人类拥有最好的嗅觉,嗅到金钱的醉人气息,哪怕是一枚铜板。——宗教裁判所 14.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尼采

15.要把地面上的人看清楚,就要和地面保持距离。——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 16.令她反感的,远不是世界的丑陋,而是世界所戴的漂亮面具。——米兰·昆德拉《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17.一个人有两个我,一个在黑暗中醒着,一个在光明中睡着。——纪伯伦 18.爱自己是终生浪漫的开始。——王尔德 19.我是个百依百顺的孩子,至死不变,但只顺从我自己。——萨特 20.他们用勇于献身的大无畏精神,书写人类历史上的篇章的同时,又让我们看到无耻下流、尔虞我诈的另一面,其中又包含着真正值得敬佩的荣誉感、历史使命感。——茨威格《人类群星闪耀之时》,评巴尔沃亚 21.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米兰·昆德拉《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22.人的伟大在于他扛起命运,就像用肩膀顶住天穹的巨神阿特拉斯一样。贝多芬的英雄,是托起形而上之重担的健将。——米兰·昆德拉《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23.这世上所有的伟大壮举,都是悄无声息地完成的,世上所有智者无一不是深谋远虑。——茨威格《人类群星闪耀之时》

浅析胡适的文学翻译思想

学术视点总第期 MangZhong Literature 429 浅析胡适的文学翻译思想 ◎张亚楠 (南阳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南阳473004) 胡适(1891—1962)是20世纪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一位中心人物,是现代中国的一个文化巨人,他在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过程中,有着多方面的、创获性的文化成就。胡适大力提倡外国文学名著的翻译,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性的文学翻译思想。梳理这些散见于胡适论著、书信以及译序中的翻译思想,可以管窥中国现代文学翻译理论的发端,对于今天的翻译理论建设和翻译实践活动也不无借鉴意义。 一、文学翻译的目的和翻译文学的功能 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革命的首举义旗者,胡适非常重视外国文学名著对中国新文学建设的借鉴作用,1916年他在写给陈独秀的信中说:“今日欲为祖国造新文学,宜从输入欧西名著入手,使国中人士有所取法,有所观摩,然后乃有自己创造之新文学可言也。”[3]具体到改造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的方法问题,他主张通过翻译西方文学名著引进外国的文学方法,“……怎样预备方才可得着一些高明的文学方法?我仔细想来,只有一条法子:就是赶紧多多的翻译西洋的文学名著做我们的模范”,阐明上述主张的理由之后,他再次强调说,“我们如果真要研究文学的方法,不可不赶紧翻译西洋的文学名著,做我们的模范”。在一封有关戏剧翻译的答信里,他明确提出:“我们的宗旨在于借戏剧输入这些戏剧里的思想……在于输入‘范本’。” 二、翻译选材 在翻译的选材问题上,胡适主张只译名家著作,不译第二流以下的著作。他痛感当时中国的文学翻译充斥着二三流乃至不入流的外国作品,因此在给曾孟朴的信中说:“中国人能读西洋文学书,已近六十年了;然名著译出的,至今还不满二百种。其中绝大部分,不出于能直接读西洋书之人,乃出于不通外国文的林琴南,真是绝可怪诧的事……这也是我们英美留学生后辈的一件大耻辱”,并与曾氏共勉“各依性之所近而力所能勉者,努力多译一些世界名著,给国人造点救荒的粮食”。 胡适提倡多译小说、戏剧和散文,他认为,“最近世界文学的趋势,都是由长趋短,由繁多趋简要……‘写情短诗’‘独幕剧’‘短篇小说’三项,代表世界文学最近的趋向。” 另外,对于文学作品的主题,胡适认为要响应时代、人心的需要,赞同多翻译健全的,鼓舞人生向上的文学作品,并且在给陈独秀的信中指出奥斯卡·王尔德的The Ideal Husband虽好,但《青年杂志》所载译文“似非吾国今日士夫所能领会也”。 可见,胡适在翻译选材上非常注重原著的质量和权威性,主张翻译作品的主题要响应时代、人心的需要,体裁要紧跟世界文学的趋势。同时也可以看出,以启蒙为己任的胡适,在翻译选材观上表现出来的功利性和紧迫性。 三、直接翻译和转译 关于直接翻译和转译的问题,胡适认为“不应该多费精力去做‘转译’的事业”。梁实秋在1928年《翻译》一文中也提到:“据胡适之先生说,法文、俄文作品译成中文的大半是自英文转译的;懂英文的人所以不直接译英文名著而要转译法俄文作品者,是因为英文名著的文字难,成语典故、俗话等等,都是我们一般略识ABC者所难得懂的,而法俄作品译成英文的率皆浅显易明”。 1933年胡适在其《短篇小说第二集》的译者自序里又说:“我深感近年翻译外国文学的人,多是间接从译本里重译,很少是直接翻译原文的。所以我前几年在上海寄居的时候,曾发愿直接翻译英国和美国的短篇小说”。 赵文静在《翻译的文化操控———胡适的改写与新文化的建构》一书的第五章第一节谈到转译的时候认为:“对转译的批评本质上基于一种忠实于原文的思维。历史上不忠实的翻译作品似乎对目标文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更加重大的影响,如中国近代的林纾和美国的庞德。”鲁迅先生也曾经撰文指出,如果不通过转译,我们将和世界上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无缘。值得玩味的是,胡适翻译的短篇小说大多是由英文本转译的。 四、翻译的语言形式 胡适提倡使用白话翻译西方文学名著,他说:“用古文译书,必失原文的好处。”胡适肯定严复是介绍西洋近世思想的第一人,林纾是介绍西洋近世文学的第一人,还说林译的小说往往有他自己的风味,但因为他们用古文译书,结果“终归于失败”;并以鲁迅兄弟的翻译作品为例,说“他们的古文工夫既是很高的,又都能直接了解西文,故他们译的《域外小说集》比林译的小说确是高的多……这种文字,以译书 044

不要抛弃学问(胡适)翻译

不要抛弃学问1(胡适) 诸位毕业生同学2: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罢。 这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以前的功课也许有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依自己的心愿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3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4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时,要做学问5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决不会辜负人的6。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来的少年淘汰掉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也太晚了。 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需解决,哪有功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方才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7。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撙衣节食8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9。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作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10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3600多页书;30年可以读11万页书。 诸位,11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三种小报纸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功夫;四圈麻将10也得费你一点半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11! 易卜生12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们自己。 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13要看你们十年之后成什么器14。 Notes: 1.《不要抛弃学问》是胡适先生在1928~1930年在上海任中国公学校长时为毕业生所作的赠言。胡适(1981~1962)是新文化运动中很有影响的人物。1946年曾任北京大学校长。除学术著作外,他写过不少富有洞察力和启发性的小品文,本文就是其中一例。 “不用抛弃学问”若直译成:Never Give up Learning,意思不明确,统观全文可以了解到这句话的意思是“不用放弃对学问的追求”,必须加字:Never Give up the Pursuit of Learning 更为准确。 2. “毕业生同学”是指即将毕业的学生,所以应该译为:students of the graduating class,而不是graduates。 3. “年富力强”,指年纪轻,精力旺盛,在英文中可以表示为:in the prime /flower of life。 4. “少年”通常用来指人在十岁到十五六岁的阶段,即:early youth,但在这里不是确指,而是泛指人们青春年少的时光,即:youth。 5. “做学问”可以译为:to go into scholarship /to devote oneself to scholarly research /to engage in learning。 6. “即为吃饭计”的意思是“即便从维持自己生活的角度考虑”,其中的“吃饭”是使用具体的意象来指代抽象的概念,在翻译时应该做抽象化处理,宜译成:in terms of making a living /as a means of subsistence。“学问绝不会辜负人的”译为Knowledge will do you a good return. 7. “凡是……也……,凡是……也……”是一个对仗工整句型,翻译这个句子时应注意通过对主语进行选择(如 those who refuse to ...)和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而采用的补偿手段(如 to do so),从而使译文尽可能简洁。 8. “撙衣节食”即“省吃省穿”,“撙”即“节省”,这里可译成:cut down on food and clothing /to economize on food and clothing /to live frugally。 9. “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可以译成:Time is not a problem,或使用英语习语:Time is no object。 10. “麻将”,根据约定俗成的原则,应该采用通用的音译译名:mah-jong. 11. “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可以译成“the choice lies with you / It is up to you to make the choice”。 12. 易卜生(Henrik Ibsen,1828~1906),挪威著名戏剧家、诗人。其代表作是《玩偶之家》。 13. “眼睁睁地”,通常是指“无可奈何地”,这里可以理解为“热切而充满期待地注视着”,故译成:watch eagerly。 14. “成器”一词在文中出现两次,第一次是因为用在比喻句中与“材料”相照应,故而译成:a useful implement,以突出其形象性;第二次出现在结尾句中,直接译出其内涵意义即可,故而译成:what will become of you。 Never Give up the Pursuit of Learning (Hu Shi) Translated by Zhang Peiji (张培基)

胡适《毕业赠言》全文

胡适《毕业赠言》全文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诸位毕业同学: 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吧。 这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以前的功课也许有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毕业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去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疲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决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进少年淘汰掉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方才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损衣节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十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三千六百多页书,三十年可读十一万页书。 诸位,十一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三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工夫;四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半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 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 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

你们十年之后成什么器。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胡适:中国公学18年级毕业赠言

胡适:中国公学18年级毕业赠言 胡适(1891-1962),安徽绩溪人,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本篇发表于1929年,中国公学18年级毕业典礼上。 诸位毕业同学们: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罢。 为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以前的功课也许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毕业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也决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3年5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进少年淘汰。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需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方才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

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撙衣节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作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10页有用有书,每年可看3600多页书,30年读11万页书。 诸位,11万页书足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三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工夫;四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 易卜生说:“你的最大的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 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10年之后成什么器。

胡适名言警句大全

胡适名言警句大全 1:我受了十年的骂,从来不怨恨骂我的人。有时他们骂的不中肯,我反替他们着急。有时他们骂得太过火,反而损害骂者自我的人格,我更替他们不安。如果骂我而使骂者有益,便是我间接于他有恩了,我自然很愿挨骂。 2:咱们要深信:今日的失败,都由于过去的不发奋。咱们要深信:今日的发奋,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 3:读古人的书,一方面要知道古人聪明到怎样,一方面也要知道古人傻到怎样。 4:大胆的假设,留意的求证;认真的做事,严肃的做人。 5:对人事可疑处不疑,对原则不疑处存疑。 6、无目的读书是散步而不是学习。 7、读古人的书,一方面要知道古人聪明到怎样,一方面也要知道古人傻到怎样。 8、为学有如金字塔,要能广大要能高。

9、科学精神在于寻求事实,寻求真理。 10、从前禅宗和尚曾说,“菩提达摩东来,只要寻一个不受人惑的人。”我这里千言万语,也只是要教人一个不受人惑的方法。被孔丘、朱熹牵着鼻子走,固然不算高明;被马克思、列宁、斯大林牵着鼻子走,也算不得好汉。我自己决不想牵着谁的鼻子走。我只希望尽我的微薄的能力,教我的少年朋友们学一点防身的本领,努力做一个不受人惑的人。 11、也想不相思,可免相思苦。几次细思量,情愿相思苦。 12、依我看来,中国的教育,不但不能救亡,简直可以亡国。 13、朋友们,在你最悲观最失望的时候,那正是你必须鼓起坚强的信心的时候。你要深信: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14、无目的读书是散步而不是学习。——胡适 15、也想不相思,可免相思苦。几度细思量,情愿相思苦。——胡适 16、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认真的做事,严肃的做人。

胡适

一国家的大学可比此邦之哈佛,英国之康桥、牛津,德之柏林,法之巴黎,吾死瞑目矣。嗟夫!世安可容无大学之四百万方里四万万人口之大国乎!世安可容无大学之国乎! 在中国建立一所世界一流的大学,这是胡适终生的夙愿。从他1913年初写《非留学篇》,到他1947年9月发表《争取学术独立的十年计划》,胡适的梦想仍未实现。 《非留学篇》,顾名思义,就是批判中国留学政策的不当。胡适开宗明义:“留学者,吾国之大耻也!留学者,过渡之舟楫而非敲门之砖也;留学者,废时伤财事倍功半者也;留学者,救急之计而非久远之图也。”他说留学只是达成再造文明的手段而已,结果在中国是本末倒置:“一国之派遣留学,当以输入新思想为己国造新文明为目的。浅而言之,则留学之目的在于使后来学子可不必留学,而可收留学之效。是故留学之政策,必以不留学为目的。” 留学只是“救急之图,而非久长之计”,“久长之计乃在振兴国内之高等教育。是故当以国内高等教育为主,而以留学为宾;当以留学为振兴国内高等教育之预备,而不当以国内高等教育为留学之预备”。 与其多,不如精 胡适振兴中国高等教育的做法,是要设立国立、省立、私立的大学与专科学院。大学的设立,他强调与其多,不如精。以国立大学为例,他说:“大学之数,不必多也,而必完备精全。今不妨以全力经营北京、北洋、南洋三大学,务使百科咸备,与于世界有名大学之列。然后以余力增设大学于汉口、广州诸地。日本以数十年之力经营东京、西京两帝国大学,今皆有声世界矣。此其明证,未尝不可取法也。” 事实上,胡适的梦想并不止于大学的教育。四年的大学教育只是学问的初基,用胡适的话来说:“以四年毕业之大学生,尚未足以语高深之学问。”建设国之大学的目的既然是再造文明,他更重视研究所、研究院的设置。这研究所,胡适在《非留学篇》里称之为“毕业院”,是直接从英文的graduate school 翻译过来的。他说:“各国于学问,其有所成就者,多由毕业院出者也。鄙意宜鼓励此种毕业院。美国大学毕业院有两种学位:一为硕士,至少需一年始可得之,一为博士,需三年始可得之。” 《非留学篇》里的根本观点,35年以后,他再度在《争取学术独立的十年计划》里提出:“今后中国的大学教育应该朝着研究院的方向发展。凡能训练研究工作的人才的,凡有教授与研究生做独立的科学研究的,才是真正的大学。凡只能完成四年本科教育的,尽管有十院七八十系,都不算是将来的最高学府。” 他所谓的争取学术独立的十年计划,就是“在十年之内,集中国家的最大力量,培植五个到十个成绩最好的大学。使他们尽力发展他们的研究工作,使他们成为第一流的学术中心,使他们成为国家学术独立的根据地”。他说:“这个十年计划也可以分做两个阶段。第一个五年,先培植起五个大学;五年之后,再加上五个大学。” 标准已降 留学时候,还不是北大成员的胡适,动辄以国之大耻来形容无国之大学的中国,甚至以死不能瞑目这样重的字眼来形容他的耻辱感。然而,到了北大才四年的光景,胡适的标准已经降到只要维持北大存在的地步。 1921年6月3日,北京国立专门以上八校为教育经费请愿,在新华门被卫兵用枪柄刺刀攻击。教育界与北京政府相持不下。胡适在7月中南下,到上海为商务印书馆作评鉴的工作。到8月初,双方仍然为经费而僵持着。胡适在8月8日的日记里,说明了他为什么主张勉力维持北大的想法:“我主张暂时容忍。我走到南方,才知道现在中国只有一个北京大学可以大有为,弃了真可惜。” 一年以后,在北大25周年校庆的纪念特刊里,胡适发表了他对北大的回顾与反省的一篇文章。他表扬了北大在制度组织上的稳固,特别是教授治校理念的落实;他也批评了北大在学术方面的贫瘠。胡适总结北大创校以来的成绩说:“开风气则有余,创造学术则不足。”他以

胡适寄语北大毕业生原文

胡适寄语北大毕业生原文 导读:胡适是中国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下面是相关的寄语,希望对你有帮助。 胡适寄语北大毕业生原文:天下绝没有白费的努力 这一两个星期里,各地的大学都有毕业的班次,都有得多的毕业生离开学校去开始他们的成人事业。 学生的生活是一种享有特殊优待的生活,不劣稚一点,不脸吵闹闹,社会都能纵容他们,不肯严格的要他们负行为的责任。现在他们要撑起自己的肩膀来挑他们自己的担子了。在这个国难最紧急的年头,他们的担子真不轻!我们祝他们的成功,同时也不忍不依据自己的经验,赠他们几句送行的赠言,虽未必是救命毫毛,也许做个防身的锦囊罢! 你们毕业之后,可走的路不出这几条:绝少数的人还可以在国内或国外的研究院继续做学术研究;少数的人可以寻着相当的职业;此 外还有做官、办党、革命三条路;此外就是在家享福或者失业亲居了。 走其余几条路的人,都不能没有堕落的危险。堕落的方式很多,总括起来,约有这两大类: 第一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求知识的欲望。 你们到了实际社会里,往往学非所用,往往所学全无用处,往往可认完全用不着学问,而一样可以胡乱混饭吃,混官吃。在这种环境里即使向来抱有求知识学问的人,也不免心灰意懒,把求知的欲望渐

渐冷淡下去。况且学问是要有相当的设备的;书籍,实验室,师友的切磋指导,闲暇的工夫,都不是一个平常要糊口养家的人的能容易办到的。没有做学问的环境,又谁能怪我们抛弃学问呢? 第二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理想的人生的追求。 少年人初次和冷酷的社会接触,容易感觉理想与事实相去太远,容易发生悲观和失望。多年怀抱的人生理想,改造的热诚,奋斗的勇气,到此时候,好像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了。渺小的个人在那强烈的社会炉火里,往往经不起长时期的烤炼就熔化了,一点高尚的理想不久就幻灭了。抱着改造社会的'梦想而来,往往是弃甲抛兵而走,或者做了恶势的俘虏。你在那牢狱里,回想那少年气壮时代的种种理想主义,好像都成了自误误人的迷梦!从此以后,你就甘心放弃理想人生的追求,甘心做现在社会的顺民了。要防御这两方面的堕落,一面要保持我们求知识的欲望,一面要保持我们对人生的追求。 有什么好方法子呢?依我个人的观察和经验,有三种防身的药方是值得一试的。 第一个方子只有一句话:“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问题是知识学问的老祖宗;古往今来一切知识的产生与积聚,都是因为要解答问题,--要解答实用上的困难和理论上的疑难。所谓“为知识而求知识”,其实也只是一种好奇心追求某种问题的解答,不过因为那种问题的性质不必是直接应用的,人们就觉得这是无所谓的求知识了。

解读毕加索阅读答案-毕业阅读题答案

解读毕加索阅读答案-毕业阅读题答 案 毕业赠言阅读题答案 毕业赠言阅读题答案 毕业赠言 胡适 诸位毕业同学: ①你们现在就要离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吧。这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 ②以前的功课也许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减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

吃饭计,学问也决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来少年淘汰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③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需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④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图书馆才能读书,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就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节衣缩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⑤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10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3600多页,30年可读`11万页书。⑥诸位,11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到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工夫;4圈麻将也得废你一点半钟的光阴。

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 ⑦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⑧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 ⑨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xx年之后成什么器。 10 这篇演讲的中心话题是(2) 11 全文思路明晰,行文流畅,层次分明,请在下面横线上进行填写,以显现全文思路:提出赠言 表达希望与祝愿。(2) 12 第2段中有一个句子能实现全段的主要意思,这个句子是(2) 13 阅读2、3、4、5 段答题(6) (1) 这部分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2)作者在这一部分中就“做学问“表达了怎样的看法? 即使,既,也。2(1)若是错过了青春,时间也不会再重来。(2)你们会被认为是进步较慢,水平较低,学识资历浅

胡适语录:偏偏月进窗来,害我相思一夜

1、胡适先生写信给长子祖望:“做人要做最上等的人,这才是有志气的孩子。但志气要放在心里,要放在功夫,千万不可放在嘴上,千万不可摆在脸上。无论你志气怎样高,对人切可不可骄傲。无论你成绩怎么好,待人总要谦虚和气。你越谦虚和气,人家越敬你爱你。你越骄傲,人家越恨你,越瞧不起你。” 2、余英时先生谈到:一九五八年胡适就“中研院”院长之位,蒋来致辞,恭维他因为崇高道德以致在大陆上受到批判。胡答词,开头便用“总统错了”四字,并解释他受批判是由于提倡科学方法云云。这四个字等于当面打了蒋一个耳光。蒋虽极怒,却不便当众发作。此事也可见蒋有相当修养,至少还有雅量。 3、记者问:您相信大陆清算您的思想,可以成功吗?(胡适)答:我相信他们清算胡适思想,是不会成功,是要大失败的,古人有两句诗,说得很好:“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大陆是不会明白这一点点常识的,你看是不是?问:我想是的。您的短短十分钟的谈话,可以给大陆同胞永久深刻的印象。 4、李敖1961年作文《播种者胡适》,其言曰:“一个稍有现代化头脑的人,一看就知道胡适思想只不过是一个“开放社会”所应具有的最基本的必要条件。想不到这些平淡无奇的起码言论居然还不为人所容,这真是中国社会的大悲哀!胡适之不过时证明了我们四十年来没进步。” 5、1962/2/24,胡适先生忌日。陈之藩作《在春风里》纪念适之先生:“并不是我偏爱他,没有人不爱春风的,没有人在春风中不陶醉的。因为有春风,才有绿杨的摇曳。有春风,才有燕子的回翔。有春风,大地才有诗。有春风,人生才有梦。春风就这样轻轻的来,又轻轻的去了。” 6、胡适先生在给国立北洋大学在读学生陈之藩的信里写道:"我二十岁时,初次读新约圣经,读到耶稣在山上,看见大众前来,祂大感动说:?要收的庄稼多,作工的人少,所以你们当求庄稼的主,打发工人出去,收他的庄稼。?我不觉掉下泪来。"(陈之藩着《在春风里》,第十五章:纪念胡适之先生之五) 7、1600/2/17,布鲁诺在罗马百花广场被处以火刑。胡适作《容忍与自由》:一切对异端的迫害,一切对”异己”的摧残,一切宗教自由的禁止,一切思想言论的被压迫,都由于这一点深信自己是不会错的心理。因为深信自己是不会错的,所以不能容忍仅何和自己不同的思想信仰了。 8、他的意思是要说,我们是来救火的,不是来放火的。照他的教育训练看来,用暴力的革命总不免是“放火”,更不免要容纳无数“趁火打劫”的人。所以他只能期待“少数里的少数,优秀里的优秀”起来担负改良政治的责任,而不能提倡那放火式的大革命。——胡适《丁在君这个人》 9、【音频:也是微云(1926)】胡适作词,赵元任谱曲,白玉光男高音独唱:"也是微云,也是微云过后月光明,只不见去年的游伴,只没有当日的心情。不愿勾起相思,不敢出门看月;偏偏月进窗来,害我相思一夜。" 10、“二十一条”发,胡适力劝一起留学的朋友理性爱国:“让我们先克尽己责,那就是求学。我们不要被新闻报导的鼎鼎沸沸冲昏了头,而忘却了我们严肃的使命。我们必须要严肃、心如止水、坚定不移地求学。我们必须要卧薪尝胆,以求振兴祖国…而即令祖国这次不幸而覆亡,我们也要让它从死里复活!” 11、胡适:即使文凭能够暂时混得一支饭碗,分得几个钟点,终究是靠不住保不牢的,终究要被后起的优秀人才挤掉的。打不破的铁饭碗不是父兄的势力,不是阔校长的荐书,也不是

差不多先生传_胡适_英汉对照翻译

Do you know who is the most well-known person in China? This person is well known over the world. His surname is Cha and his given name is Buduo, which means “About the Same”. He is a native of every province, county and village in this country. You must have seen him or heard about him. His name is on the lips of everybody every day, because he is representative of the whole Chinese nation. The physiognomy of Mr. Cha Buduo has same as you and I. He has a pair of eyes, but does not see straight. He has a pair of ears, but does not hear clearly. He has a nose and a mouth, but does not smell and taste well. His brain is not too small, but he has a bad memory and careless think. He often says, “Everything just needs to be OK, why to be so serious about them?” When he was a child, his mother let him buy some brown sugar, but he brought some white sugar instead. H is mother scolded him, he shook his head and said, “Brown sugar or white sugar are about the same, aren’t they ?” In school,his teacher asked him, “Which province borders Hebei on the west?” He answered, “Shaanxi.” The teacher sai d “You are wrong. It’s Shanxi, not Shaanxi.” He retorted, “Shaanxi or Shanxi are about the same, aren’t they?” Later he worked as a waiter in a shop. He could write and calculate, but his mathematics were often wrong. He also made mistake that wrote the Chinese character 十for 千or 千for十. The shopkeeper was angry and often scolded him. He just only apologized with a smil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aracter千and十is one short stroke.Chinese character 十or 千are about the same,Aren’t they ?” One day, for an urgent business,he went to Shanghai by train. But he went to the railway station unhurriedly,when he arrived the railway station,the train already gone, because he was two minutes late. He stared at the smoke belching from the train, and shook his head, “ I have to leave tomorrow,however, today and tomorrow are about the same. But the railway company is too serious? 8:30 or 8:32 are about the same, aren’t they?”He walked home slowly and talking to himself why the train hadn’t waited for him for two minutes more.He did not understand. One day he fell in ill suddenly, he told his families to fetch Dr.Wang of East Street immediately. His families went in a hurry, but he couldn’t find the Dr.Wang on East Street. So instead of Dr.Wang on East Street he fetched Vet Wang of West Street .Lying on his sickbed,he knew that his families fetched a wrong person. But, with pain and worry, he was seriously ill and he could not wait any longer. So he said to himself, “Luckily, Vet Wang is about the same as Dr. Wang. Why not let Vet Wang have a try?” Then, the vet walked up to his bed, with the medical method of cow, treating Mr.Cha Buduo . In the end, Mr.Cha Buduo is died less than an hour. When Mr. Cha Buduo was about to breathe his last, he uttered intermittently in one breath,”Live or die, it’s about… about… the same…. Everything just…needs to be…OK, why to be…so serious…about them”As soon as he finished his motto, he stopped breathing. After his death, people all praise him for his way of seeing through things and thinking through all things. They say that all his life, he refused to work seriously and that he was never calculating or haggle over every ounce. He is virtuous man, So they honored him with the posthumous name Master of Easy-Going.. As time goes on his fame has spread wide and become more and more famous. Thousands of people follow his example, thus everybody has become Mr. Cha Buduo,however, China will be a sluggard nation!

胡适的白话诗

胡适的白话诗 新文化运动中胡适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鼓吹白话文学的“八不主义”:一不言之无物,二不摹仿古文法,三不讲求(拘泥)文法,四不作无病呻吟,五不用滥调套语,六不用典,七不讲对仗,八不避俗字俚语。他以创作许多白话诗歌实践着自己的文学主张。1916金年8月23日胡适写了首诗叫《朋友》,据说是我国第一首白话诗,发表于1917年2月号《新青年》杂志上,诗题改为《蝴蝶》:“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这首诗,讲平仄,讲对偶,行文自由,意象清新,诗意浅露,格调不算高雅,但在当时封建禁锢几千年余威未尽的情况下,的确是难能可贵的大胆创新。所以后来胡适干脆把他的白话新诗集命名为《尝试集》。 胡适是一位著名的文字学家,他写过一首关于文字方面的白话打油诗:“文字没有雅俗,却有死活可道。古人叫做欲,今人叫做要;古人叫做至,今人叫做到;古人叫做溺,今人叫做尿;本来同一字,声音少许变了。并无雅俗可言,何必纷纷胡闹?至于古人叫字,今人叫号;古人悬梁,今人

上吊;古名虽未必佳,今名又何尝少妙?至于古人乘舆,今人坐金轿;古人加冠束帻,今人但知戴帽;若必叫帽作巾,叫轿作舆,岂非张冠李戴,认虎作豹?……”(见《胡适文存》第一卷)这样深入浅出、诙谐幽默地介绍古今文字知识,将文言文与白话文对照,确实妙趣横生。 胡适还写过政治白话诗。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前后,蒋介石和汪精卫联名邀请全国各界名流学者到江西庐山开谈话会。7月11日谈话会上,蒋、汪发言后,胡适慷慨激昂,发表了一通抗日救国演讲。在座的胡健中听后,即席赋诗一首:“溽暑匡庐盛会开,八方名士溯江来。吾家博士真豪健,慷慨陈辞又一回!” 言语中颇含戏谑之意。胡适也随手写了一首白话打油诗回赠:“哪有猫儿不叫春? 哪有蝉儿不鸣夏?哪有蛤蟆不夜鸣?哪有先生不说话?”四句反问,信手拈来,类比生动,饶有风趣。据说后来《中央日报》登出这首诗,蒋介石看了,也忍俊不禁。看

胡适当年寄语大学生

胡适当年对大学生的毕业赠言 转眼已到毕业季,各个高校的校长或院长都会留给毕业生一些意味深长的话。 近日,小编找到了教育家胡适的几篇毕业演讲。从他的演讲中我们看到,学问VS谋生,物质VS理想,不管到什么时候都是每个人要面对的问题。 胡适寄语毕业生:“我心里要说的话,想来想去,还只是这三句话:要寻问题,要培养业余兴趣,要有信心。”这样的劝告现在看来仍然十分中肯。 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关注一下胡适的演讲内容。 1932年6月2日,也就是日本人占了东三省的大半年之后,时任北大文学院院长的胡适发表了一篇演说,叫做《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原载1932年7月3 日《独立评论》第7号,收入《胡适文存》第四集第四卷),为青年学子总结了毕业出路。 要保持我们求知识的欲望,要保持我们对人生的追求 这一两个星期里,各地的大学都有毕业的班次,都有很多的毕业生离开学校去开始他们的成人事业。 学生的生活是一种享有特殊优待的生活,不妨幼稚一点,不妨吵吵闹闹,社会都能纵容他们,不肯严格地要他们负行为的责任。现在,他们要撑起自己的肩膀来挑他们自己的担子了。在这个国难最紧急的年头,他们的担子真不轻!我们祝他们成功,同时也不忍不依据自己的经验,赠他们几句送行的赠言虽未必是救命毫毛,也许做个防身的锦囊罢! 你们毕业之后,可走的路不出这几条:绝少数的人还可以在国内或国外的研究院继续做学术研究,少数的人可以寻着相当的职业。此外,还有做官、办党、革命三条路。再有,就是在家享福或者失业了。 走其余几条路的人,都不能没有堕落的危险。堕落的方式很多,总括起来,约有这两大类:第一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求知识的欲望。你们到了实际社会里,往往学非所用,往往所学全无用处,往往可以完全用不着学问,而一样可以胡乱混饭吃、混官做。在这种环境里即使向来抱有求知识学问的人,也不免心灰意懒,把求知的欲望渐渐冷淡下去。第二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理想的人生追求。少年人初次和冷酷的社会接触,容易感觉理想与事实相去太远,容易发生悲观和失望。多年怀抱的人生理想,改造的热诚,奋斗的勇气,到此时,好像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了。渺小的个人在那强烈的社会炉火里,往往经不起长时期的烤炼就熔化了,一点高尚的理想不久就幻灭了。抱着改造社会的梦想而来,往往是弃甲抛兵而走,或者做了恶势的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