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拨备覆盖率

拨备覆盖率

拨备覆盖率
拨备覆盖率

拨备覆盖率(也称为“拨备充足率”)实际上银行贷款可能发生的呆、坏帐准备金的使用比率。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是衡量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是否充足的一个重要指标。该项指标从宏观上反应银行贷款的风险程度及社会经济环境、诚信等方面的情况。依据《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暂行)》,拨备覆盖率是实际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对应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比率,该比率最佳状态为100%。拨备覆盖率是银行的重要指标,这个指标考察的是银行财务是否稳健,风险是否可控。

一、简介

我国现行上市公司的应收帐款坏帐准备金的提取比率为9%,按应收帐款余额的9%计提坏帐准备金,提取的准备金进入当期损益。即银行对上市公司100万元的应收账款应当计提9万元作为坏账准备金。如果给该上市公司的贷款正好产生了9万元坏账,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就是100%,即完全覆盖;如果产生18万元坏账,拨备覆盖率就是50%:拨备覆盖率指标是银行贷款可能发生的呆、坏帐准备金,是银行出于审慎经营的考虑,防范风险的一个方面,也是反应业绩真实性的一个量化指标。此项比率应不低于100%,否则为计提不足,存在准备金缺口。比率越高说明抵御风险的能力越强。拨备率的高低应适合风险程度,不能过低导致拨备金不足,利润虚增;也不能过高导致拨备金多余,利润虚降。

这实际上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评价贷款损失准备是否充分,以至于判断谁的业绩水分最大。

二、计算方法

(一)公式

拨备覆盖率=(一般准备+专项准备+特种准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

举例

举例来讲,某银行贷款余额100亿,其中正常类90亿,关注类2亿,次级类5亿,可疑类2亿,损失类1 亿,则其不良贷款率为(5+2+1)/100=8%。假设不计提特种准备,按照现行规定,首先应当计提贷款一般损失准备金=100*1%=1

亿,然后按照规定比例应计提专项贷款损失准备:

2*2%+5*25%+2*50%+1*100%=3.29亿。加上一般准备,准备金总额应当达到4.29亿元。假设这家银行真的按规定计提了4.29亿元,则拨备覆盖率为4.29/(5+2+1)=53.63%,如果计提了8亿,则拨备覆盖率为100%;反之,如果仅计提了4亿,则拨备覆盖率为50%,且达不到按比例计提的最低要求,拨备严重不足。目前,对于一些银行,中国银监会要求拨备覆盖率达到150%,是比拨备充足(100%)更审慎的要求。

三、现行规定

根据我国《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规定,银行应按季计提一般准备,一般准备年末余额不得低于年末贷款余额的1%;银行可以参照以下比例按季计提专项准备:对于关注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对于次级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5%;对于可疑类贷款,计提比例为50%;对于损失类贷款,计提比例为100%。其中,次级和可疑类贷款的损失准备,计提比例可以上下浮动20%。特种准备由银行根据不同类别(如国别、行业)贷款的特种风险情况、风险损失概率及历史经验,自行确定按季计提比例。

四、投资运用

商业银行需要根据“一逾两呆”、“五级分类”,或更严格的“十二级分类”方法来估计贷款资产中的不良贷款比率,并根据成为坏账的风险高低计提准备金,既拨备。由于各家银行计提标准不尽相同,因此不同银行间的拨备覆盖率可比性不强,投资者应更多关注具体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和拨备覆盖率与自身历史数据的比较,看是否改善或恶化。由于计提的不良贷款拨备会直接记入损益表冲减当期利润,因此拨备还是影响银行业绩非常显著的一项因素。当不良贷款率上升时,计提的拨备也会上升,银行利润就会下降,相反,不良贷款率下降会减轻银行计提拨备的压力,对利润就会有积极贡献。鉴于此,有时银行也会通过改变计提拨备的标准来调节利润,投资者若发现银行不良贷款率和拨备计提出现不正常的快速下降而制造出“虚假”利润增长,不要被此蒙蔽。例如深发展(000001)2006年3季度净利润猛增197%主要就是靠调降拨备手段,而拨备前利润实际仅

增长27%,这种“高增长”不会给投资者带来真实回报,反而让人担心其未来业绩潜在风险加大。

六、计提拨备

中国银监会10日下发文件,要求银行将之前的银信理财合作业务中,所有表外资产在两年全部转入表内,并按150%的拨备覆盖率计提拨备。分析人士指出,如果下半年信贷额度维持不变,银监会此次要求银行将银信理财资产转入表内,将压缩未来新增信贷增长空间。

该文件要求大型银行按11.5%、中小银行按10%的资本充足率计提资本;信托公司融资类银信理财合作业务实行余额比例管理,即融资类业务余额占银信理财合作业务余额的比例不得高于30%;上述比例已超标的信托公司应立即停止开展业务,直至达到规定比例要求。

分析人士认为,银信理财资产两年内全部转入表内将加速商业银行资本消耗。下半年以来,商业银行通过多种渠道再融资来补充资本金。市场普遍认为,经过最近一轮融资潮,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可以满足未来2-3年的业务发展和资本消耗。但是“随着表外资产的陆续并入表内,商业银行的风险加权资产将会膨胀,即使给出50%的风险权重,考虑到银信合作理财产品存量规模为2.8万亿元,则商业银行将为此需要多计提1400亿元的资本金。”某银行分析人士表示。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表外资产转移到表内,并按150%的拨备覆盖率计提拨备,将会对商业银行盈利增长形成拖累,特别是中间业务的盈利将会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受此消息影响,10日银行股全线下跌,银行类指数跌幅2.29%。

此外,银监会要求信托公司开展银信理财合作业务,信托产品期限均不得低于一年。且商业银行和信托公司开展投资类银信理财合作业务,其资金原则上不得投资于非上市公司股权。为控制商业银行利用银信合作大规模地发放表外信贷,银监会7月初叫停了银信合作业务。

七、局限性

可以用一个极端的例子进行分析:假设有三家银行其不良贷款率都是5%,

但是A银行的不良贷款全部为损失类,B银行的不良贷款全部为可疑类,C银行则全部为次级类。如果按照标准法对不同类别的贷款计提相应比例的减值准备(损失类按100%计提,可疑类按50%计提,次级类按25%计提,正常贷款按1%计提),则通过计算可以看出,三家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分别为119%、69%和44%,A银行的拨备覆盖率水平最高,但是并不能反映A银行具有最好的资产质量和最强的信用风险防御能力。通过对拨备覆盖率指标的一般性分析和实证比较,该指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拨备覆盖率指标本身无法准确反映银行贷款的质量和拨备对损失的覆盖情况。由于不同类别的不良贷款损失程度不同,不良贷款不一定都是百分之百的损失,因此,用抵补预计损失的拨备除以不良贷款余额,就无法准确地反映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和拨备覆盖损失的能力。

其次,拨备覆盖率指标在某种程度上高估了银行对信用风险的抵御能力。由于拨备覆盖率的分母是五级分类后三类贷款,而分子是对所有贷款(还包括正常类和关注类贷款)计提的减值准备。分子覆盖的范围大于分母覆盖的范围,在足额计提拨备的情况下,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高估商业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等于是把正常贷款提取的拨备也覆盖到了不良贷款上。

其三,作为监管指标,拨备覆盖率指标缺乏一致认可的标准。国内外商业银行公开披露的数据表明,中国银行业的拨备覆盖率一般高于国外商业银行;而国外的商业银行,不但在不同年份里拨备覆盖率水平不同,而且在相同年份里的差异也很大。

比如,花旗银行在这几年中拨备覆盖率水平都比较高,但是它在这一轮金融危机当中损失惨重,接受了450亿美元的政府注资,而且现在还没有真正恢复元气。因此,拨备覆盖率指标达到何种水平较为合理,如何设定拨备覆盖率指标的监管标准,尚缺乏统一认识。

其四,拨备覆盖率指标属于静态指标,无法前瞻性地考虑未来的风险。而众多学者和分析师实证研究发现,快速的信贷增长与随后的不良资产率上升成正相关关系:从时间关系上看,信贷高峰和不良贷款的高峰之间具有相对稳定的滞

后期,发达国家约为4年,我国约为2~3年,经济波动加剧将缩短经济滞后期;从数量关系上看,GDP增速每变化一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反向变动0.56~0.7个百分点,即在经济进入下行期时,上行期积聚的信用风险会在GDP增速放缓的过程中逐步暴露。

其五,拨备覆盖率作为监管指标,间接扩大了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的空间。从拨备覆盖率分子即拨备来源看,主要是信贷资产的预计损失。预计损失的计提有两种方式:单独计提和组合计提。由于单独计提的调整余地有限。所以,如果监管机构不断要求提高拨备覆盖率水平,就可能在某种程度上鼓励商业银行通过增加组合计提来提高拨备水平,这就为商业银行进行盈余管理扩大了空间。虽然盈余管理可以以丰补歉,平滑经营绩效,但降低了会计核准的准确性和对外披露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从国内上市银行披露的数据看,今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在不断提高,同时其组合计提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

其六,在特殊情况下,银行可能倾向于以减少分母的方式提高拨备覆盖率水平。一方面是信贷投放的大量增长,另一方面是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的不断提高,商业银行计提拨备面临双重的压力。从理论上来讲,这有可能使商业银行更加偏向通过减少分母的方式提高拨备覆盖率(如核销和回拨),特别是在拨备覆盖率指标超过100%的时候,由于减少同样的金额对分母减少的影响程度更大,操作的效果也更为明显.

八、意义

拨备覆盖率指标是银行贷款可能发生的呆、坏账准备金,是银行出于审慎经营的考虑,防范风险的一个方面,也是反应业绩真实性的一个量化指标。此项比率应不低于100%,否则为计提不足,存在准备金缺口。比率越高说明抵御风险的能力越强。拨备率的高低应适合风险程度,不能过低导致拨备金不足,利润虚增;也不能过高导致拨备金多余,利润虚降。

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是衡量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是否充足的一个重要指标。该项指标从宏观上反应银行贷款的风险程度及社会经济环境、诚信等方面的情况。依据《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暂行)》,拨备覆盖率是实际

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对应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比率,该比率最佳状态为100%。这实际上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评价贷款损失准备是否充分,以至于判断谁的业绩水分最大。

九、政策四建议

第一,对拨备覆盖率的定义进行微调。将拨备覆盖率的分母由不良贷款调整为减值贷款,使分子和分母定义的范围一致起来,避免高估的因素。

第二,辅以其他的指标进行信用风险的衡量。鉴于拨备覆盖率无法充分反映商业银行长期信用风险抵御能力,可以引入互补性的风险度量指标,建立综合性指标体系来衡量和监管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防御能力。在衡量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总体水平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方面,除了要特别重视资本充足率的监管外,建议增加两组指标:第一组指标包括贷款拨备率(贷款减值准备/总贷款)和信贷成本率(当年计提的减值准备/贷款平均余额)。第二组指标包括预计损失率(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和不良贷款形成率(新增不良贷款/年初贷款余额)。

第三,进一步加强前瞻性风险识别和拨备计提。拨备覆盖率监管有效性的核心,在于拨备制度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在风险识别和拨备制度的设置上应该考虑未来的信贷风险。具体措施包括:优化贷款分类制度(如多级分类)、推进内部评级法的运用、建设和优化全面覆盖的综合征信体系、实行动态拨备等。

第四,实行更加细致的分类监管。由于商业银行的客户群不同,其信贷风险水平及其合理的拨备覆盖率水平会存在差异。建议加强对商业银行实行更加细致的分类监管,根据贷款的投放情况,实行分行业、分地区、分客户群的拨备覆盖率监管措施。

此外,从风险监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来讲,监管部门应尽快研究制定拨备覆盖率指标的浮动监管区间,给商业银行营造稳定的、可预期的监管环境和政策导向,便于商业银行统筹考虑计提拨备和覆盖风险的要求,不断提高风险管理的水平。

商业银行流动性指标分析

商业银行流动性指标分析和比较 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对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而流动性风险是其中的最为基础和重要的一环。可以这样认为,流动性是保证商业银行生存和持续经营的关键。 为了有效监管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设置了很多指标。这些指标从不同角度衡量了流动性问题,但是每一个指标的侧重都有所不同。并且随着认识的深化和计量技术的提高,指标本身存在问题也暴露出来。 本篇文章选取了三个从过去到现在较有代表性的指标进行分析,并通过比较它们的优点和缺点,评估这些指标的优劣。然后,我们对银行的流动性指标选择给出自己的建议。 一、流动性指标分析 贷存比(静态指标) 指标构成:贷存比=客户贷款/客户存款*100%。 指标解释:贷存比越高,贷出去的资金就越多,银行面对的流动性风险可能也就越高;同样,贷存比越低,贷出去的资金就相对较少,银行面对的流动性风选也相对较低,但是资金的利用效率也会相对较低。中国的法定的贷存比上限为75%。 指标分析: 优点:贷存比指标的计量十分简单,可以很容易统计出来;其所包括的内容很多,反应的是一个总体的情况;同时,贷存比还反映了银行的资金利用情况。所以贷存比是一个较为多面的指标,也因此作为了国家法定指标。 缺点:1)存贷比只反映了存款和贷款在数量上的关系,并没有描述这些贷款存款的性质。其中有两个特别重要的因素没有细分出来:一是存款贷款的期限结构。如果存款贷款的期限结构匹配的较好,那么就算贷存比数值较高,银行的流动性也是较好的。反之,哪怕贷存比较低,如果存款贷款的期限结构不匹配,

还是会有流动性风险。二是贷款的信用程度。如果贷款的信用程度较高,那么就算贷存比数值较高,银行到期的资产业务还是可以提供预期的流动性,来支付匹配的银行负债。反之,哪怕存贷比较低,如果贷款的信用程度低,发生违约的话,银行还是会有流动性风险。所以,贷存比所表征的流动性情况很笼统。2)贷存比只涵盖了银行的存款放贷业务,忽略了其他的资产业务,是不全面的。比如,银行可能还在货币市场上开展同业拆借业务和债券的买卖、回购业务。这些业务资产的流动性也要计入分析。 ●流动性比例(静态指标) 指标构成:流动性比例=流动性资产/流动性负债*100% 指标解释:流动性比例越高,流动性资产就越多,将流动性资产变现以支付流动性负债的能力也就越好,或者说拓展新的资产业务的能力越好;反之,支付流动性负债的能力就较低,拓展新的资产业务的能力也越低。中国监管的标准为不低于25%。 指标分析: 优点:直接分析流动性供给储备和流动性需求,在偿还能力的层面上做出评估会更有针对性;撇开了中长期负债和资产的干扰。 缺点:1)不同流动性负债的期限存在差异,流动性负债并没有评估未来某一时间段的现金流出情况,而这恰好是我们关注的;2)流动性资产是以当前的市场价格估算而来的,但是未来的资产价格会因为市场变化有所不同,所以变现能力可能要打折扣,实际的流动性比例要偏低。 ●流动性覆盖率LCR(动态指标) 指标构成: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未来30日的现金流出量*100% 指标解释:该指标评估了商业银行在未来30天满足流动性需求的能力。是个更加具体、更加严格的指标。流动性覆盖率越高,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就越小;反之,流动性风险就越大。中国监管的要求是不低于100%。 指标分析: 优点:该指标更具体。直接考虑了银行未来30天的流动性需求满足能力,这是银行正常经营的根本关注点;该指标更严格。流动性供给从一般的流动性资产变为了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要求变现的无障碍和低损失。

(完整word版)G2501(流动性覆盖率(银监统0027号)填报说明

G25 《流动性覆盖率及净稳定资金比例情况表》填报说明 第一部分:引言 本表根据《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制定。流动性覆盖率反映在银监会规定的流动性压力情景下,填报机构是否具有充足的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变现以满足未来至少30天的流动性需求。净稳定资金比例收集填报机构各项权益类和负债类资金来源以及各类资产、表外风险暴露情况,反映银行在未来1年内,在设定的压力情景下,用稳定资金支持表内外资产业务发展的能力。 第二部分:一般说明 1.报表名称:流动性覆盖率及净稳定资金比例情况表 2.报表编码:银监统0027号 3.填报机构(第I部分):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在2000亿元以上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法人银行。其他机构根据相应监管部门具体要求确定。 填报机构(第II部分):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外资法人银行、村镇银行。 4.报送口径、频度及时间: 法人汇总数据(季报)为季后18日、合并报表数据(半年报)为半年后40日。此外,第I部分(流动性覆盖率)每月报送法人口径报表,不晚于月后18天。 5.报送方式:月度报表以电子报表形式手工报送主监管员,暂不纳入非现场监管系统报送;法人(季度)及合并报表以电子报表形式通过非现场监管系统报送银监会。 6.数据单位:万元。 7.四舍五入要求:金额保留两位小数,百分比保留两位小数。 8.填报币种:本表要求以本外币合计人民币填报。银行业金融机构将外币折算为人民币时,应按照报告期末最后一天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人民币兑美元、欧元、日元和港币的基准汇价进行折算。美元、欧元、日元和港币等四种主要货币以外的其他货币对人民币的折算汇率,以报告期末最后一天美元对人民币的基准汇率与同一天上午9时国际外汇市场其他货币兑美元汇率套算确定。 第三部分:具体说明 本表中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合作信用社、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邮政储蓄机构等银行业金融机构,

如何分析银行的真实不良率和拨备率

如何分析银行的真实不良率和拨备率 ■利檀投资总经理黄建平 银行不良贷款存一定操作空间 市场对银行股最大的担心之一是预期银行坏账继续大量爆发,净利润大幅下降甚至亏损,如果没有足够的坏账拨备,可能会侵蚀银行的净资产。所以,拨备是否充足是分析银行股的关键指标之一,那么如何分析银行业真实的拨备情况呢? 以招行为例,今年上半年,招银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3.5%,但净利润只增长8.2%,原因是减值拨备计提了291亿元,2014年上半年计提了163亿元,同比增长78.5%。2015年上半年,招银逾期贷款也增长较多,新增302亿元逾期贷款,比减值拨备计提额多出11亿元,不良贷款余额增加117亿元,加上核销的135亿元,共新增不良贷款252亿元,上半年拨备计提量超过新增不良贷款约40亿元。 虽然上半年计提的坏账拨备额比新增不良贷款多出约40亿元,但这并不能判断招商银行的拨备充足与否,半年甚至一个季度的数据也不能说明问题,关键得看真实的拨备覆盖结果,同时横向比较才能看到差别。 从2015年半年报披露的数据看,招商银行超过90天逾期贷款为389亿元,不良贷款为396亿元,不良贷款/超90天逾期贷款的比例为1.02,中信银行为0.81,兴业银行为0.66,民生银行为0.64,浦发银行为0.56,华夏银行为0.45,平安银行为0.37。 也就是说,不良贷款可以高于超90天逾期贷款,也可以低于超90天逾期贷款,这个比例有很大的自由度。为了平滑利润表,银行可能会让真实不良贷款少于超90天逾期贷款,

从而少计提拨备,以提高报表显示的净利润。另外,一些不良贷款会以重组贷款的形式存在,使得不良贷款看起来比较低(需要重组的贷款应至少归为次级类)。 所以,仅从公司年报还看不出来真实的不良率和拨备情况,因为不良贷款额某种程度上是有操作空间的。 三指标判断银行资质优劣 对于已经逾期的贷款,如果没有计提坏账拨备,该贷款就会归入已逾期未拨备贷款中。对于已逾期未拨备贷款,通过分析担保物的公允价值和已逾期未拨备贷款的比例,可以观察担保物是否充足以及不良贷款是否分类合理。因此,对于银行的真实贷款不良率、真实贷款拨备率和不良贷款分类合理与否,我们可借助3个指标的结合来判断(以2015年半年报数据为例): 1,为了保守估计银行的真实不良率,可以重点考察超90天逾期贷款+重组贷款,用来代替报表显示的不良率。该比例越低,说明银行资产目前产生的不良贷款比率越小。分析结果显示,在7家股份制银行中,招商银行的真实不良率处于最低水平。 2,要观察真实拨备率,可以看拨备余额/(超90天逾期贷款+重组贷款),以此来代替报表显示的拨备率。该比例越高,说明拨备越充足。分析结果显示,在7家股份制银行中,招商银行的真实拨备率处于最高水平。 3,另一个辅助指标看担保物/已逾期未减值贷款的比例,用来衡量已逾期未减值贷款是否有充足的担保物,并间接观察不良贷款是否分类合理。该指标越高,说明担保物越充足,且说明不良贷款分类越严格。在今年上半年,招行担保物/已逾期未减值贷款的比例为2.05,

商业银行流动性覆盖率信息披露指引

商业银行流动性覆盖率信息披露指引 (草案) 第一条为强化市场约束,提高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和《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根据《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适用流动性覆盖率监管要求的中资商业银行、外商独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应当按照本指引的规定披露流动性覆盖率信息。 第三条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对商业银行流动性覆盖率信息披露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经银监会批准实施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的银行(以下简称高级法银行)应当按照发布财务报告的频率,在财务报告中或官方网站上披露流动性覆盖率信息。若只在官方网站上披露,高级法银行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提供查阅上述信息的网址链接。 第五条高级法银行应当按照本指引所附模板、说明和下列要求,按照并表口径披露最近一个季度流动性覆盖率及各明细项目的平均值: (一)在2017年前,披露季内三个月末数值的简单算术平均值。 (二)自2017年起,披露季内每日数值的简单算术平均值,

并同时披露计算该平均值所依据的每日数值的个数。 第六条高级法银行还应当披露与流动性覆盖率有关的定性信息。根据相关性和重要性原则,高级法银行可以考虑披露以下信息: (一)流动性覆盖率的季内及跨季变化情况。 (二)流动性覆盖率计算中的各构成要素对流动性覆盖率的影响及其变化情况。 (三)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构成情况。 (四)融资来源集中度情况。 (五)衍生产品头寸和潜在的抵(质)押品需求情况。 (六)流动性覆盖率中的币种错配情况。 (七)本行流动性管理的集中程度。 (八)集团内各机构间流动性相互影响情况。 (九)其他对本行流动性有重要影响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 第七条高级法银行应当在官方网站上至少保留最近4个季度的流动性覆盖率信息。 第八条其他商业银行应当至少按照发布财务报告的频率和并表口径,在财务报告中或官方网站上披露流动性覆盖率及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未来30天现金净流出量的期末数值。 第九条商业银行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时披露流动性覆盖率信息的,应当提前向市场公告。 第十条商业银行董事会应当保证所披露的流动性覆盖率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并就其保证承担相应的责任。

银行各类计算公式更新

银行各类计算公式更新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银行各类计算公式 一、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主要构成是存放央行及现金,不包括存放同业资金)。下表为目前最新的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水平。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中央银行规定的,存款性金融机构必须保有的存款准备金对其存款负债总额的比率。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中央银行可通过提高或降低法定准备金率直接地改变货币乘数,从而达到控制货币供给量的目的。所以,在货币乘数的各个决定因素中,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基本是一个可由中央银行直接操作的外生变量。目前央行实施的是平均法考核存款准备金水平。 超额备付金是银行短期流动性管理工具,是日常清算必要头寸,具有一定刚性。目前银行业超额备付金率平均在2%左右,总体来看,大行超额备付金率较低,而城商行相对较高,最高在4% 左右。银监会2016年披露的季报显示,商业银行人民币超额备付金率为%。 二、资本充足率 根据巴塞尔协议的要求,银行资本划分为核心一级资本、其他一级资本以及二级资本三个部分。三类资本的共同特点是,在危机发生时可用来弥补银行损失,即便二级资本也可核销或转化为普通股。 根据以上三类资本,可将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划分为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扣减项/风险加权资产)、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扣减项)/风险加权资产)与资本充足率((总资本-扣减项)/风险加权资产)。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的资本 充足性要求,分别为5%,6%和8%。 三、信用风险指标 信用风险是指商业银行面临的违约风险,资本充足率部分已对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计量进行了简单概述,此部分将介绍信用风险的监管指标,包括不良资产率、单一客户授信集中度和全部关联度。 1.不良资产率与不良贷款率

流动性覆盖率指标简介

流动性覆盖率指标简介 (中国建设银行郝宏海) 一、背景 始于2007年中期的全球金融危机为重新审视以金融自由为核心的金融监管框架提供了一个契机。商业银行是否应该为过度的金融创新买单呢?G20领导人对此展开了激烈讨论,最终在2008年华盛顿峰会上就金融市场改革的基本原则达成一致:加强透明度和问责,强化监管,提高金融市场完整度,加强国际合作以及改革国际金融机构。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随即开展综合改革的研究工作,2010年12月发布了Basel III协议文本,详细描述了对银行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性的全球性监管标准,并在G20领导人首尔峰会上得到批准。其中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变化便是强调商业银行对短期流动性危机的抵御能力,引入了流动性覆盖率,以提高商业银行流动性危机下的生存能力。 二、流动性覆盖率 设置流动性覆盖率指标的目的是确保银行有足够的、无障碍变现的高质量流动性资产(HQLA)储备,包括现金及无减值或减值很小的资产,满足未来30日的流动性需求。 流动性覆盖率包括两部分:a.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b.资金净流出量。可表示为: 流动性指标覆盖率=HQLA储备÷未来30日的资金净流出量

≥100%。 虽然说“短存长贷”是银行获得利差的惯用手段,但监管层仍然希望商业银行能认识到未来30天潜在的期限错配风险,并确保在此期间内有充足的HQLA满足现金流缺口。 三、HQLA储备 根据巴III标准,商业银行必须持有无障碍变现的优质流动性资产用以覆盖在特定的流动性压力情景下未来30日的资金净流出。在流动性压力下,HQLA应该在市场上仍具有流动性,并且大部分资产在进行市场操作时符合央行管理要求,但是HQLA中的某些类型的资产要进行一定程度的估值折扣。 HQLA由一级、二级资产组成。一级资产通常包括现金、央行准备金、一定的有国家或央行背景的市场化证券。这些资产的特征是拥有最高等级的质量和流动性,并且中央银行对持有量没有限制。二级资产包括2A和2B级资产。2A级资产主要指政府证券,包括债券、公司证券等。2B级资产包括低利率公司债券、满足一定条件的住房抵押支持证券和股权。二级资产占银行HQLA储备的总比重不高于40%,2B级资产占比不高于15%。 HQLA储备的最低值应能保证银行在30日的压力情景下生存下来。通常认为,在此期间内中央银行和监管部门将会采取合适的,正确的行动解决问题,或者该银行已经被有序的分解,从而不再对未来银行体系的经营产生负面影响。退一步讲,该指标至少给中央银行采取措施争取了更多的时间。

中国商业银行的各类监管指标及内部管理指标总结大全

[农信讲堂]中国商业银行的各类监管指标及内部管理指标总结大全 2016-05-11 农信之声 在一般客户或者银行员工眼里,银行似乎只是在吸收存款、寻求融资需求客户,管理信贷风险,并从中赚取手续费和利差。但你看到的只是表象,远没有真正体会到在如此简单的操作流程背后,银行要面临的各类监管和风险指标约束。正如以下的情景案例。 某银行客户经理小明想帮客户申请一笔贷款,从银行角度除正常信用风险审核之外,还需审查以下内容:①是否有足够的个人或公司存款支撑,即是否符合存贷比,资产负债委员会;②是否有足够的央行根据合意贷款规则核准的信贷额度;③是否有足够的银行资本支撑这样的风险资产扩张,即须符合计财办或巴办的资本充足率要求;④银行净资本是否足够大,确保该笔贷款占净资本比例不超过10%(单一贷款集中度,信审部);⑤需要审查该客户所在集团的整体授信是否超过银行净资本的15%;⑥如果该客户是关联方,对该关联方的授信又不能超过银行净资本10%; (商业银行对全部关联方的授信余额不得超过商业银行资本净额的50%。) ⑦如果是并购贷款,则不能超过并购价款的60%,且单一借款人并购贷款余额不超过一级资本的5%;⑧如果吸收存款,大额人民币存款在月末或季末,恰巧又是小银行,可能得问问财务这边存款偏离度;

(3%)⑨如果是外币,而且又是境外个人或公司的存款,需要首先看看本行有没有足够的短期外债额度,而且该额度通常都是使用率非常高,剩余空间非常小。 尽管上述只是一个案例,看得有些眼花缭乱,实际管理过程中并不是都像小明一样一个个跑部门自己核对,但总体管理逻辑大致如此。鉴于这些基础概念的重要性,且近期网上一份严重过时的“100个银行有关会计指标及其计算公式汇总”广为流传,里面信息错误百出,借此文希望能够给予纠正。 1、存款准备金率:存放央行款项÷各项存款余额×100% 存款准备金,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主要构成是存放央行及现金,不包括存放同业资金)。目前法定存款准备金是:5大行最高,其次一般商业银行(股份制、外资),最后涉农涉小微银行(农商行,城商行)。 大额清算系统在工作日17:00关闭以后,账户余额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银行总行法人所在地央行开立)的部分就是超额备付金,如果清算账户和法定存款准备金账户是分开管理的,则还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账户余额超过应缴部分。 目前银行业超额备付金率平均在1.5%-2%之间,一般大行最低,城商行最高,主要因为超额备付金是银行短期流动性管理工具,用于日常清算必要头寸,具有一定刚性。大行的支付体系发达,多数支付甚至可以行内系统轧差,相对预留的支付头寸比例较低。超额备付金率反应一家银行流动性管理的效率,也是银行间支付系统必不可少的润滑

银行类指标

1、非利息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汇兑收益+其他业务收入; 2、营业收入=利息净收入+非利息收入; 3、非经常性损益按照《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 号—非经常性损益》(2008)的要求确定与计算; 4、证券投资包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应收款项债券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 5、每股股息=股息总额÷期末股本总数; 6、每股净资产=期末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期末股本总数; 7、总资产净回报率=净利润÷资产平均余额,资产平均余额=(期初资产总计+期末资产总计)÷2; 8、股本净回报率(不含少数股东权益)=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期初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期末归属 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2; 9、股本净回报率(含少数股东权益)根据《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及相关监管指引》(银监发【2006】22 号)的规定计算; 10、净利差=生息资产平均利率-付息负债平均利率,生息资产平均利率=利息收入÷生息资产平均余额,付息负债平均利率=利息支出÷付息负债平均余额,平均余额为本行管理账目未经审计的 日均余额; 11、净息差=利息净收入÷生息资产平均余额,平均余额为本行管理账目未经审计的日均余额; 12、贷存比=期末发放贷款总额÷期末吸收存款余额; 13、非利息收入占比=非利息收入÷营业收入; 14、成本收入比=业务及管理费÷(营业收入-其他业务成本); 15、不良贷款率=期末不良贷款余额÷期末发放贷款总额,根据《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及相关监管指引》(银监发【2006】22 号)的规定计算; 16、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期末贷款减值准备÷期末不良贷款余额,《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及相关监管指引》(银监发【2006】22 号)的规定计算; 17、信贷成本=贷款减值损失÷发放贷款平均余额,发放贷款平均余额=(期初发放贷款总额+期末发放贷款总额)÷2; 18、集团员工总数包括劳动关系用工和劳务关系用工; 19、本期会计报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中的报表格式进行列报,比较期间若干数据相应进行了重分类。

关于流动性覆盖率的说明

附件2 关于流动性覆盖率的说明 一、压力情景 流动性覆盖率所设定的压力情景包括影响商业银行自身的特定冲击以及影响整个市场的系统性冲击,如: 1.一定比例的零售存款流失; 2.无抵(质)押批发融资能力下降; 3.以特定抵(质)押品或与特定交易对手进行短期抵(质)押融资的能力下降; 4.银行信用评级下调1-3个档次,导致额外契约性现金流出或被要求追加抵(质)押品; 5.市场波动造成抵(质)押品质量下降、衍生产品的潜在远期风险暴露增加,导致抵(质)押品扣减比例上升、追加抵(质)押品等流动性需求; 6.银行向客户承诺的信用便利和流动性便利在计划外被提取; 7.为防范声誉风险,银行可能需要回购债务或履行非契约性义务。 二、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 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是指在流动性覆盖率所设定的压力情景下,能够通过出售或抵(质)押方式,在无损失或极小损失的情况下在金融市场快速变现的各类资产。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应当具有以下基本特征,并满足相关操作性要求: (一)基本特征 1.属于无变现障碍资产;

2.风险低,且与高风险资产的相关性低; 3.易于定价且价值稳定; 4.在广泛认可、活跃且具有广度、深度和规模的成熟市场中交易,市场波动性低,历史数据表明在压力时期的价格和成交量仍然比较稳定; 5.市场基础设施比较健全,存在多元化的买卖方,市场集中度低; 6.从历史上看,在发生系统性危机时,市场参与者倾向于持有这类资产。 (二)操作性要求 商业银行应当具有变现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的政策、程序和系统,能够在流动性覆盖率所设定的压力情景下,在30天内随时变现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以弥补现金流缺口,并确保变现在正常的结算期内完成。 1.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应当由商业银行负责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部门控制。负责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部门持续具有法律和操作权限,可以将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作为应急资金来源单独管理,或者能够在流动性覆盖率所设定的压力情景下,在30天内随时变现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并使用变现资金,而且不与银行现有的业务和风险管理策略相冲突。 2.商业银行应当具有相关政策和程序,能够获得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所在地域和机构、托管账户和币种等信息,并且每天能够确定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的构成。 3.商业银行可以对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的市场风险进行套期保值,但应当考虑由于套期保值提前终止而引发的现金流出。 4.商业银行应当定期测试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的变现能力,确保其具有足够的流动性,并避免在压力情景下出售资产而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必要时应当加大测试频率。

图文丨一文读懂商业银行盈利性指标

图文丨一文读懂商业银行盈利性指标 盈利能力2017年1月25日,银监会发布了《2016年银行业运行情况快报》,《快报》显示2016年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16490亿元,同比增长3.54%;平均资产利润率为0.98%,平均资本利润率13.38%,盈利能力较强。本文以杜邦分析法,详解银行盈利能力相关监管指标。 杜邦分析法杜邦分析体系对一般企业和银行分析方法略有 差别,本文讲解用于分析银行的方法和逻辑。需要注意的是,杜邦分析体系多为静态时点指标,未计算净资产的平均余额,因此相关指标用其他名称代替,以示区别。 第一层,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又称权益报酬率、权益净利率、是综合性最强的财务分析指标,是杜邦分析系统的起点和核心,位于金字塔最顶层。净资产收益率=营业净利润/总权益资本 第二层,总资产净利率和权益乘数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总资产)×(总资产÷总权益资本)=总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 第三层,营业净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和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净利率=(净利润÷营业净收入)×(营业净收入÷总资产)=营业净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 权益乘数=总资产/总权益资本=总资产/(总资产-总负债)=1÷

(1-总负债/总资产)=1÷(1-资产负债率) 第四层,净利润、营业净收入、总资产、总负债营业净利润率=净利润÷营业净收入=(收入总额-成本总额)÷(收入总额-营业外收入)总资产周转率=营业净收入÷总资产=(收入总额-营业外收入)÷总资产资产负债率=总负债÷总资产第五层,收入、成本、资产和负债细项相关细项分别从《G01资产负债项目统计表》和《G04利润表》中采集。 税后利润 1指标定义税后利润是指在利润总额中按规定交纳了所得税后银行的利润留成,一般也称为净利润。银行的收入第一大来源主要是利息收入,第二大来源主要是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也是我们传统所说的中间业务收入,表外业务和中间业务相统一后,也可以称之为表外业务收入。第三大来源为投资收益,随着大资管时代的到来,投资收益有取代中间业务收入成为银行第二大收入来源,但也有可能亏损,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汇兑收益则属于不确定性损益。银行收入来源还有一小块为营业外收入,主要是贷款核销后又收回的资金。银行的支出最主要是利息支出,其次是业务及管理费,其中的工资薪金支出在业务及管理费中占比较高,增值税及相关应税事项也是银行必不可少的支出事项之一。除此之外还有少量手续费及佣金支出、营业外支出。 上述的收入减支出就得到银行计提资产减值前的利润总额,

存贷比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比例比较分析完整版

存贷比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比例比较分析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近期,市场上关于存贷比(LD)去留的争论颇多,主要是因为一旦引入巴塞尔协议III中的两个新的流动性指标(流动性覆盖率(LCR)、净稳定资金比例(NSFR)后,LD的去留自然就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2]。 本文具体分析这三个指标的内在关联和各自优缺点。针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现有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的特点,本文提出,为了有效管理和监管银行流动性风险,LD仍然有维持的必要;LD具体计算时,分子分母项可以审慎调整,但任何调整都应该要反复论证,以防范新的监管套利和市场扭曲行为的产生。而LCR和NSFR两个新指标引入以后,还需要相当一个时间不断验证,以确保其能够真正发挥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的作用。 定义与计算公式 1.存贷款比(LD)是指商业银行各项贷款余额与各项存款余额之间的比率,它用来反映银行总体流动性状况和存贷款的匹配情况。 *LD的计算公式为:各项贷款余额/各项存款余额 其中各项存款是指填报机构吸收的单位和居民个人的存款,主要包括企业存款、私营及个体存款、居民储蓄存款、保险公司存放等。

各项贷款是指填报机构对借款人融出货币资金形成的资产,主要包括贷款、贸易融资、票据融资等。 LD的监管要求为不高于75%。 2.流动性覆盖率(LCR)是银行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除以未来30日的资金净流出量,它主要反映短期(未来30天内)特定压力情景下,银行持有的高流动性资产应对资金流失的能力。 *LCR的计算公式为:流动性资产/未来30日内资金净流出, 其中流动性资产=∑各类流动性资产金额*折算率; 未来30日内的净现金流出=现金流出量—min (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的75%)。 LCR的监管要求为不低于100%。 3.净稳定资金比例(NSFR)是计算银行一年以内可用的稳定资金与业务所需的稳定资金之比,它主要衡量一家机构在特定压力情景下,可用的长期稳定资金支持业务发展的能力。 *NSFR的计算公式为:可用的稳定资金/业务所需的稳定资金, 其中可用的稳定资金(ASF) =∑各类权益和负债*相应的ASF系数;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实施对我行的影响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 实施对我行的影响 人民银行货统科: 接你科《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对银行业影响的调研通知后,我行立即对近三年我行流动性风险的基本状况和《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实施以后对我行的影响展开了调研,现就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流动性的基本情况 1、2008年-2011年上半年流动性指标情况 2008年第一季度我行流动性资产占比为49.6%,较2007年末上升10个百分点,较2006年末上升2.8个百分点;超额储备率为27.6%,较2007年末下降11.1个百分点,较2006年末下降13.5个百分点;存贷比为72.3%,较2007年末增加8.1个百分点,较2006年末增加3个百分点;流动性覆盖率为145.2%,较2007年末减少24个百分点,2006年末减少5.6个百分点。 2011年上半年我行流动性资产占比为38.32%,较2008年第一季度末下降11个百分点;人民币超额储备率为3.42%,较2008年第一季度末下降24.18个百分点;存贷比为

70.79%,较2008年第一季度末降低1.51个百分点;流动性覆盖率为135.51%,较2008年第一季度末减少9.69个百分点。 2、流动性变化情况分析 上述数据表明,近三年中央银行全面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对我行流动性变化的影响不是很大,我行流动性资产占比均大于6%的预警界线;资金营运较为合理,存贷比率从未超过75%,较2008年还有所降低;流动性覆盖率均超过100%,就2008年、2011年两年对比而言,无论从超额储备率还是流动性资产占比或是流动性覆盖率来看,2011年均比2008年有所下降,这就说明今年以来紧缩银根、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宏观政策的调控,不同成度的对我行流动性资产生了影响,特别是资金不能够充足营运,从而影响我行的利润增长及盈利水平。 3、资金来源与运用的主要构成情况 我行资金来源主要是存款,截止六月份各项存款616487万元,较年初增加96376万元,增幅为18.53%,其次为所有者权益77400万元,较年初增加14598万元,增幅为23.24%。 资金运用主要是发放贷款,截止六月份各项贷款436417万元,较年初增加91720万元,增幅26.6%,存贷比70.79%。其次为了增加收入,寻求更多的利润增长点,我行与***、

拨备及拨备覆盖率相关概念

拨备 拨备是进行财政预算时,估计投资出现亏损时所预留的准备资金。帐目中的拨备预算,最终可能与最后结果出现差异:假如实际的损失少于拨备预算,便可视为盈利,反之则是亏损。 简介 拨备是对企业经营中可能已经构成的风险和损失作出准备,反映企业承担的风险和成本,直接冲减净资产,更真实地反应企业的经营水平和资产质量。比如老婆叫你借1000块钱给小舅子,你知道这个小舅子的信用不是那么好,那么你就会先做好思想准备,想他要是能还我600快就满意了,那么你就提了400元的拨备。那么你再算你这个月的收入时,你只能把这笔钱算做600元计,也就影响了你的收益了。 银行拨备 银行拨备,是指的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和银行资产损失准备。银行拨备对提高银行消化不良资产的能力具有关键性作用,所以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银行拨备的分类 银行拨备,包括一般拨备、专项拨备和特种拨备。 1、一般拨备(亦称一般准备)用于弥补尚未识别的可能性损失的拨备。一般拨备主要用于信用卡透支、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垫款、信用证垫款、担保垫款、进出押汇、拆出资金、应收帐款、投资(包括股权、债权)等。计提标准银行原则上应不低于风险资产的期末余额的1%。 2、专项拨备(亦称专项准备)是指根据《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对贷款进行风险分类后,按每笔贷款损失的程度计提的用于弥补专项损失的拨备。根据人民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及财政部有关文件规定,在五级分类中,按关注2%、次级25%、可疑50%、损失100%的拨备率计提;正常贷款是否计提拨备由银行自主决定。 3、特种拨备(亦称特种准备)是指针对某一国家、地区、行业或某一类贷款风险计提的拨备。由银行根据不同类别贷款的特殊风险情况、风险损失概率及历史经验自行确定。 银行拨备的作用 事实上,银行拨备的作用在于真实反映资产的公允价值。银行拨备是利润还是费用的实质取决于拨备是否能够弥补未来贷款可能出现的损失,银行拨备不充足下的利润是高估的。对于目前的商业银行而言,大多数银行的专项拨备不足以弥补未来贷款

银行行业专题研究报告

银行行业专题研究报告

目录 1. 流动性管理—商业银行生存的根本 (4) 1.1. HQLA 的计算 (5) 1.2. 现金净流出量的计算 (6) 2. 股份行及部分城商行LCR 指标压力较大 (12) 3. MLF 对商业银行LCR 的影响简析 (14)

LCR(Liquidity Covered Ratio)即流动性覆盖率,该指标意义在于确保单个银行在监管当局设定的流动性严重压力情景下,能够将变现无障碍且优质的资产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这些资产可以通过变现来满足其30 天期限的流动性需求。一般认为,如果足以支撑30 天时间,届时管理层和监管当局能有足够的时间采取适当的行动,使这家银行的问题得到有序处置。LCR 指标来自Basel III, 银监会在2014 年发布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引入了LCR 指标,并于2015 年对该“办法”进行了一定的修改。该“办法”规定,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覆盖率应当在2018 年底前达到100%。在过渡期内,应当在2014 年底、2015 年底、2016 年底及2017 年底前分别达到60%、70%、80%、90%。在过渡期内,鼓励有条件的商业银行提前达标;对于流动性覆盖率已达到100%的银行,鼓励其流动性覆盖率继续保持在100%之上。流动性覆盖率(LCR)=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未来30 天资金净流出量,其中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主要包括现金、超额准备金或者高等级债券等。LCR 不仅是央行MPA 考核要求,更是银监会监管要求。MPA 考核要求由于LCR 指标占流动性大项的40 分,若其他项目达标,则该大项依然能够达标。但是,作为银监会监管要求,LCR 指标必须达到银监会的监管要求。央行MPA 要求按季度报送,银监会监管要求按月报送。

银行流动性覆盖率指标简介

流动性覆盖率指标简介 一、背景 始于2007年中期的全球金融危机为重新审视以金融自由为核心的金融监管框架提供了一个契机。商业银行是否应该为过度的金融创新买单呢?G20领导人对此展开了激烈讨论,最终在2008年华盛顿峰会上就金融市场改革的基本原则达成一致:加强透明度和问责,强化监管,提高金融市场完整度,加强国际合作以及改革国际金融机构。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随即开展综合改革的研究工作,2010年12月发布了Basel III协议文本,详细描述了对银行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性的全球性监管标准,并在G20领导人首尔峰会上得到批准。其中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变化便是强调商业银行对短期流动性危机的抵御能力,引入了流动性覆盖率,以提高商业银行流动性危机下的生存能力。 二、流动性覆盖率 设置流动性覆盖率指标的目的是确保银行有足够的、无障碍变现的高质量流动性资产(HQLA)储备,包括现金及无减值或减值很小的资产,满足未来30日的流动性需求。 流动性覆盖率包括两部分:a.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b.资金净流出量。可表示为: 流动性指标覆盖率=HQLA储备÷未来30日的资金净流出量≥100%。 虽然说“短存长贷”是银行获得利差的惯用手段,但监管层仍然

希望商业银行能认识到未来30天潜在的期限错配风险,并确保在此期间内有充足的HQLA满足现金流缺口。 三、HQLA储备 根据巴III标准,商业银行必须持有无障碍变现的优质流动性资产用以覆盖在特定的流动性压力情景下未来30日的资金净流出。在流动性压力下,HQLA应该在市场上仍具有流动性,并且大部分资产在进行市场操作时符合央行管理要求,但是HQLA中的某些类型的资产要进行一定程度的估值折扣。 HQLA由一级、二级资产组成。一级资产通常包括现金、央行准备金、一定的有国家或央行背景的市场化证券。这些资产的特征是拥有最高等级的质量和流动性,并且中央银行对持有量没有限制。二级资产包括2A和2B级资产。2A级资产主要指政府证券,包括债券、公司证券等。2B级资产包括低利率公司债券、满足一定条件的住房抵押支持证券和股权。二级资产占银行HQLA储备的总比重不高于40%,2B级资产占比不高于15%。 HQLA储备的最低值应能保证银行在30日的压力情景下生存下来。通常认为,在此期间内中央银行和监管部门将会采取合适的,正确的行动解决问题,或者该银行已经被有序的分解,从而不再对未来银行体系的经营产生负面影响。退一步讲,该指标至少给中央银行采取措施争取了更多的时间。 四、资金净流出量 资金净流出量是指在特定的压力情景下,未来30日预期总资金

银行竞争力指标

一、比较分析体系构建 目前,对商业银行竞争力内涵的定义还没有达成共识,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有“能力整合论[1]”、“组合论[2]”和“构成要素论[3]”。我们认为,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内涵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商业银行竞争力是在市场竞争中,与其他商业银行在竞争中比较而产生的结果,它可以从银行的资产规模、盈利能力、安全性、流动性、人力资源素质、内部控制能力等方面来考察。第二,商业银行竞争力不仅反映商业银行已经表现出来的整体实力,还应该体现商业银行潜在发展的动态趋势,这与仅仅从财务指标和绩效评估方面对商业银行进行评价是不同的。第三,商业银行竞争力是个复杂的体系,其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基于以上考虑,我们将商业银行竞争力内涵定义为:商业银行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遵循“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的原则,在向市场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相对于其竞争对手所表现出来的生存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根据商业银行竞争力内涵的定义,对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分析不仅要考察当前的竞争力状况,即现实竞争力,作为一个要持续发展的金融企业,还要研究其竞争力的可持续性,即潜在竞争力。但潜在竞争力大多涉及战略、管理、文化、品牌、公司治理、科技等,往往难以量化。为避免“都认为自家孩子好”现象,本报告仅分析直接能够比较的现实竞争力。 我们认为,商业银行现实竞争力是指在现在的报告期时点上能够清晰展现出来的显性竞争实力,主要反应报告时点实际创造财富的能力,由一系列清晰的可以直接量化的显性指标组成。根据这些指标对商业银行影响方面的不同,报告将其划分为价值创造能力、市场拓展能力、风险防范能力、经营效率、业务转型能力五大类。 价值最大化已成为国际先进银行普遍认同的经营最终目标,价值创造是银行实现价值最大化这一最终目标的必由之路。银行要实现价值最大化,就必须实现经营过程中的价值创造。从国内外对银行竞争力的研究来看,反映价值创造能力的财务指标都是银行竞争力评价的主要内容。报告选取净利润复合增速、资产利润率(ROA)和资本利润率(ROE)来衡量银行的价值创造能力。其中资产利润率是利润总额和资产总额的比率,用来衡量商业银行单位资产获取收益的能力;资本利润率是利润总额与资本总额的比率,用来衡量商业银行单位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这两项指标越大,说明商业银行的价值创造能力越强。 商业银行是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风险防范能力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报告选取了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以及贷存比来衡量银行的风险防范能力。其中,资本充足率是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核心资本充足率是核心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两者衡量商业银行的防范风险的清偿能力;不良贷款率是不良资产与全部贷款余额的比率,拨备覆盖率是计提的准备金与不良资产的比率,两者衡量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防范能力;贷存比是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之比,衡量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防范能力。 商业银行是充分的规模经济行业,其市场拓展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其在市场上现实的竞争力。报告选取资产占比、核心负债占比和网点数量衡量银行的市场拓展能力。资产占比是某银行国内资产与中国银行业总资产的比率,核心负债占比是某银行存款与中国存款总额的比率。 经营效率反映了一家银行的经营管理能力,而经营管理能力是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报告选取了成本收入比、人均效能、网均效能衡量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成本收入比是经营成本与收入的比率;人均效能是税后利润与员工总数之比;网均效能是税后利润与网点总数之比。 图1商业银行现实竞争力指标体系 价值创造能力 风险防范能力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评价研究

我国主要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评价的实证研究 钟永红曹丹蕊 一、引言 我国商业银行从1994年开始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并建立了由流动比率、存贷款比率、法定准备金率、拆入资金比例和拆出资金比例组成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体系。许建华(2000)指出,该体系中总体指标过多,评价银行负债流动性管理能力的指标过少,并建议增加即时流动比率和拆出拆入资金差比例指标,将存贷款比率由≤75%调整为≤85%。2005年,《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中重设了流动性比率、超额准备金率、核心负债率和流动性缺口率四个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但杨锦、曾鸣(2007)认为,应建立以考核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限搭配是否合理为基础的流动性监管指标体系,使特定时期的资金运用有相应的同一时期资金来源。该文观点符合我国银行业现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文中并没有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法以及合适的指标。刘妍、宫长亮(2010)通过R型聚类分析设立了比较全面的流动性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以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进行评级。此文选取的指标不仅全面且运用R型聚类的方法剔除了指标间的强相关性,具有可取性,但熵值法是以指标在样本间的差异度为基础来确定指标权重,而指标的差异性可能来自于样本银行的规模不一、经营特点不同等因素,不能完全反映为流动性差异,故应用此方法进行流动性风险评级还有待商榷。 鉴于此,本文具体思路如下:(1)根据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因素,并考虑指标的可获得性,选取33个原始指标,再运用R型聚类方法筛选出13个代表指标,作为风险评价模型的基础。(2)采用因子分析方法,从13个代表指标中提取出5个公共因子,将公共因子视为流动性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各因子得分及加权综合因子得分对样本银行进行排序。(3)根据模型结果分析2010年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状况,并评价因子模型的有效性与适用性。 二、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评价指标选取 (一)选取基础指标 合理选择监测指标是构建流动性风险评价体系的基础,在选取指标时应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真实有效、客观全面、科学实用、灵活可比。本文按照以上原则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同时考虑了数据的可得性,从以下几个方面选取了33个指标,如表1所示。 表1:流动风险影响因素的原始指标

银行风险拨备实证分析

银行风险拨备实证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及简要的文献回顾 商业银行的风险拨备是银行运作中的重要方面,不但反映了资产风险 状况,而且影响财务状况,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主要的要素之一。风 险拨备作为补充风险资产预期损失而计提,实质上是商业银行经营活动 中的成本,依会计制度的规定理应在缴纳所得税前得到即时准确的扣除。随着商业银行的发展,我国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 理委员会都制定了商业银行风险拨备提取的相对应法规,同时国家税务 总局也制定了关于拨备税收待遇的相关规定,各商业银行根据这些规定 制定各自准备金提取的具体方法。不过,税收制度出于公平税负、增加 财政收入以及调控宏观经济的需要,往往对商业银行风险拨备的税前扣 除规定一些限定条件。不同的税收激励会影响商业银行风险拨备计提 的积极性,税收待遇成为影响商业银行风险拨备有效性的重要政策因素。所以,本文从税收中性原则的理论入手,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现行风险 拨备的税收待遇实行实证分析,提出改善风险拨备的税收待遇、提升风 险拨备有效性的相关政策建议。 在风险计提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风险拨备的计提方法以及针对我国 商业银行的现状提出建议。温信祥在银行信贷周期和资产损失之间的 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两种通行的风险拨备计提方法:现金流贴现 法和压力测试方法,而后对我国商业银行采用现金流贴现法计提风险拨 备的现状提出应该提升商业银行风险拨备与风险损失的匹配度1。温信祥、王刚和郭晓贇在结合上市银行计提减值准备的实际情况,对贷款、 投资和应收款项减值准备计提相关问题实行分析,并提出在实施全风险 拨备管理过程中应注意转变观点、规范操作、增强审计和监管力度、 增大配套环境和制度建设2。孙连友、周海鸥则指出我国采用的五级分类法计提信贷损失是一种后顾的方法,对于金融稳定和宏观经济稳定是 很不合适的,所以银行需要一种前瞻性的信贷损失准备计提方法3。李 文宏、侯梦春通过对银行贷款损失税收待遇的国际比较认为过于优惠 的税收政策会鼓励银行多提准备金,过于严格的税收政策又可能导致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