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现当代文学

现当代文学

现当代文学
现当代文学

现当代文学

一、名词

1.《骆驼祥子》: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主要是以北平(今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行踪为线索,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的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2.《女神》:郭沫若诗集。收入1919年到1921年之间的主要诗作。连同序诗共57篇。多为诗人留学日本时所作。其中代表诗篇有《凤凰涅磐》、《女神之再生》、《炉中煤》、《地球,我的母亲!》、《天狗》、《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在诗歌形式上,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我国新诗的奠基之作。

3.赵树理:现代著名小说家、人民艺术家,山药蛋派创始人。赵树理是我国真正熟悉农村、热爱人民的少有的杰出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乡土气息浓厚,真实地再现了我国农村几十年来的巨大变革,有一种新鲜活泼、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大众化风格,形成一个俗称“山药蛋派”的文学流派。代表作品有《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三里湾》等。

4.吴孙甫:茅盾长篇小说《子夜》的主人公。他是一个性格矛盾复杂,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在吴荪甫身上表现得十分鲜明。他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买办资产阶级不满,但又和他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不满蒋介石政府的苛捐杂税、军阀战争,但他又依靠国民党军警来镇压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吴荪甫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明强干,有雄心,敢冒险,是一个铁腕人物。同时他又是软弱空虚的。吴荪甫形象的创造,是茅盾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贡献。

5.“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三部连续性的长篇,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翻译家巴金的早期代表作。其中《家》的艺术成就最高。其中塑造了性格迥异的觉新、觉民和觉慧的形象。《激流三部曲》是巴金呼吁自由、民主、尊重人格、人性解放的最鲜明的一面旗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起着巨大的作用。

8.艾青:中国诗人,原名蒋海澄,生于浙江金华。早年留学法国,回国后积极从事革命活动。他的诗较多地把个人命运融合到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中去,传达了时代和人民的心声。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著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诗集。

9.繁漪:曹禺《雷雨》中封建大家族的家长周朴园之妻,与继子周萍有不伦关系,生有一子周冲。繁漪在周家受尽周朴园的欺压,精神上遭受被情人抛弃的痛苦,身心俱疲。人物本身性格体现出“坏”,却也让人“哀”。蘩漪这一悲剧形象,深刻地传达出反封建与个性解放的五四主题。

10.《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的成名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中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作品通过边区农村青年农民小二黑和小芹争取婚姻自主的故事,描写了农村中新生的进步力量同落后愚昧的迷信思想及封建反动势力之间的尖锐斗争,以主人公在新政权的支持下突破阻碍获得幸福婚烟显示出民主政权的力量和新思想的胜利。小说在刻画人物形象上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11.沈从文:是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突出,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代表作品《边城》《长河》等。散文集《湘行散记》。

15.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正红旗人,人民艺术家。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风格上:1、北京的风俗文化、市民形象、人生步履与作者的主观情愫水乳交融形成特有的“北京味儿”。

2、以通俗化的幽默为重要特征的讽刺色彩。

3、叙事语言和人物语言具有鲜明的北京特色。作家代表作品有:话剧《茶馆》、话剧《龙须沟》、及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断魂枪》等。

16.《寒夜》:是巴金解放前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作家在小说中成功地塑造了汪文宣、曾树生、汪母这三个人物形象,深刻地写出了抗战时期勤恳、忠厚、善良的小知识分子的命运。《寒夜》代表了巴金在小说写作上的最高艺术成就,尤其是在心理描写上达到很高的境界。

17.曹七巧:张爱玲作品《金锁记》中的人物,曹七巧是个人性异化的女人,她折磨从而逼死自己的两个儿媳妇芝寿和绢儿,她嫉妒自己的女儿,拆散了女儿的亲事,腰斩女儿和童世舫的恋情;拜金、贪财是她的另一个性格特点。她是金钱的奴隶,在金钱的枷锁下形成了敏感多疑的性格;曹七巧也有善良的一面:哥嫂每次来姜家,美其名曰看望她,其实都是想来索要金钱,面对贪财而把她推入火坑,葬送一辈子幸福的哥哥嫂嫂,她还是次次解囊。整个社会制度、出身决定论、龌龊势利的家族环境(家庭文化)、伦常和黄金枷锁、社会对于人格尊严的践踏、文化宰割——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曹七巧的性格异化、心理畸变,最终酿成了悲剧。

20.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茅盾是“社会分析派”的典型代表作家,其所开拓的革命现实主义对于中国新文学的发展有着卓越的贡献。茅盾生前把25万元稿费捐作奖金,用于设立“茅盾文学奖”。代表作品《子夜》《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和《蚀》三部曲。

21.周作人:周作人是鲁迅(周树人)之弟,周建人之兄。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周作人最主要的成就是散文小品的创作,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成熟的散文风格——“平和、冲淡”,对后世的散文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代表作品有《喝茶》《乌篷船》《故乡的野菜》等。

22.《原野》:曹禺的剧作《原野》通过一个复仇的命运悲剧故事,深刻地展示出作家对“人生困境”的困惑以及对神秘宇宙的哲学思考。为了戏剧化地传达这种认识,《原野》借鉴了西方表现主义的艺术手段,并结合本民族的欣赏习惯,成功地对戏剧文本的叙述方式进行了新的探索。

23.觉新:巴金小说《家》里面的人物形象。高觉新是巴金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树立的一个痛苦的灵魂的典型形象,在他身上表现出新旧社会交替嬗变中的复杂性、曲折性和艰巨性。揭穿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封建道德、封建文化的极端腐朽、残酷和虚伪。高觉新是一个受害者,同时他又间接损害和毁灭自己所爱的人。他的悲剧命运说明,在反封建斗争中,妥协、调和、屈从是绝无出路的,从而宣告了作揖主义、不抵抗主义的彻底破产。

二、简答

1,简述《边城》的文体风格

a、牧歌田园风格。作者以他特有的审美眼光,放开笔墨,绘出了一幅幅明媚秀丽的风景画,溪边的碾坊,河上的方头渡船,攀渡的缆绳等无不写得美不胜收,使人如置身湘西边地山光水色之中。

《边城》还充分地描绘了湘西边地风俗。元宵节的烟火,端午节的龙船,中秋节的赏月,和月下男女沟下对歌,都表现出湘西边地风俗纯真的美。

小说中的人物都具有淳朴、美好的天性。沈从文以一种美好而自然的人性建构了一个诗意的田园牧歌世界。

b、诗化小说。他实际上是把诗和散文引进了小说之中,打破了三者的界限,从而也就扩大了小说的表现领域及其审美的功能。他注意意境,表现凡夫俗子的日常生活时重在风俗,重在人情,使优美与平庸交织,淳朴,健康与原始,蒙昧并存。自然景物与人事民俗的融合、作者人生体验的投射、纯情人物的设置、流动的抒情笔致等,共同造成现实与梦幻水乳交融的意境。

c、出色的心理描写。作者关于以一种细致入微、逼真传神的心理刻画揭示人物内心的隐秘细腻逼真地刻画出一个情窦初开的山村少女丰富美好的内心世界,从而给人一种诗意般的回味和美的感受。

2.简述《雷雨》的戏剧冲突

一、戏剧冲突具有集中性的特点,周公馆作为这一切一切的爆发场所,一夜之间的各种矛盾,冲突纷纷上演,八个人物全部上场。从这一点上来说,一昼一夜之间,所有矛盾,全都上演,也在最后都取得了解决。蘩漪和侍萍的一夜痴狂,周冲,鲁四凤,周萍的死亡,鲁大海的出走,周朴园的苍老,周公馆的败落,一夜之间,世界仿佛都变了模样。

二、戏剧语言对于戏剧冲突也有很大的影响,其抒情和叙事只要是依靠戏剧人物的语言,表演来体现,对于戏剧冲突的到来具有提示作用。《雷雨》的戏剧语言潜台词充足,为戏剧冲突的爆发做了前戏准备,使得戏剧冲突地爆发更加具有激烈性。

3.简述朦胧诗的创作特点

1。注重诗的观念省略和诗的主题暗示,使朦胧诗作品的主题具隐约性和多义性。朦胧诗人采用这种若隐若现的表现形式,再加上象征、意象、通感、暗示、隐喻、变形等多种艺术手段的运用,从而使作品的主题体现了“不即不离,捉摸不行”的隐约性、“诗无达诂”的多义性。

2。注重以象征手法为中心的艺术创作方法。象征附丽并寄托着朦胧诗人自己漂泊不定的想象,具有着无可替代的暗指性,常用于表达多层主题,表达复杂感情,表达抽象的意识和情绪。

3。注重意象化手法和意象层面的立体组合,常常采用艺术通感(移觉)手法和艺术变形手法。

4。注重跳跃性情绪节奏和自由化的内在结构与韵律,以表达情绪为目的,以喧泄心灵为宗旨,因而不看重外在结构。重视诗行中的内在声音美以及其他各种内在的韵律美。尤其重视把外部的韵律和内部的韵律结合起来,从而使诗歌的韵律美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4.简述秦牧散文的创作特点

1.寓深刻的思想性于丰富的知识性中,是秦牧散文创作的宗旨。秦牧散文融知识性与思想性于一炉。他的散文被读者称为知识的“花城”,叙述着为人鲜知的掌故、轶闻、传说、故事以及中国和世界各地的风物人情。

2.秦牧散文把“形散”与“神聚”结合起来,做到寓控制于放纵。从放纵的一面说,丰富的想象、饱满的热情、说理的畅达这些因素构成放纵的张力,是他的笔如同奔马纵横驰骋;从控制的一面来说,叙述、描写、议论、抒情总是贯穿着思想的线索。

3..秦牧散文富有情趣性和幽默感。他的大多数散文,多少继承了无私以来杂文的一些传统和某些杂文的笔法。一些掌故、轶闻、传说、故事新颖、奇异、怪诞,使知识题材本身具有喜剧色彩,因而使散文富有情趣性和幽默感。

4.秦牧散文语言流利酣畅、凝练生动,采用“林中散步”和“灯下谈心”的行文作风,流露出直接面对读者的亲切感和语言氛围。

秦牧散文中也有美中不足,一些知识性材料在不同的篇目中反复使用,失去了新鲜感;围绕一个说理中心,过多的罗列材料,有时难免冗杂拖沓;强烈的政治宣传意识,是一些作品流露出说教气,所表现的哲理失之肤浅。

5、分析梁斌《红旗谱》中朱老忠的人物形象。(简答)

朱老忠的性格集纳了中国农民英雄的传统要质,形象醒目:①家族乃至阶级的世仇,孕育了他强烈的反抗性。燕赵遗风和少年时的遭遇,滋生了他阶级本能的反抗性,并贯穿一生,铸成他嫉恶如仇、刚正不阿的主导性格。②20年闯荡江湖的经历,造就了他“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侠义性。对乡人的救危扶困,冒险探监等都体现了他的慷慨仗义。③不寻常的人生磨难,曲折的斗争历程,使他加深了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养成了“出水才看两腿泥”的坚韧性。总之,朱老忠是一个生活在20世纪初叶,新旧两个时代交替时期的农民英雄的典型形象,其身上既保留了旧时代豪侠的特征,又融入了新时代英雄的精神。他的生活道路、斗争经历和性格特征,集中概括了20世纪初期,新旧时代交替时期的中国农民,由草莽好汉成长为农民革命英雄的历史踪迹。

6、简析《红日》的艺术特色。(简答)

《红日》是战争题材中长篇小说的精品,它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在应和时代的同时,体现了艺术上的创造性。具体而言:①以宏大的战争场面的描绘代替了传统战争小说中的传奇性故事;②小说对战争环境中的人物性格有较好的刻画;③小说在战争与和平场景的相互对照转换的描写中,既在叙述上体现了适度的节奏感,又在战争观念上隐含了对时代共鸣的某些偏离;④在谋篇布局上做到了有张有弛,疏密相接,战争场面的描写做到了点面结合,同时塑造了一系列血肉丰满的军人形象,尤其对高级将领的塑造是一个突破;

⑤缺点是缺乏含蓄,情感倾向过于外露,以至叙述上留下较大疑点;常常混淆客观叙述与主观叙述的界限,有损于叙述方式的和谐统一。

7、分析茹志鹃《百合花》的的思想主题及其艺术特色。

思想主题:《百合花》通过对人民战争广阔背景下前沿包扎所里通讯员和新媳妇这两个平凡人物精心的描绘,从一个侧面热情地讴歌了子弟兵对人民的忠诚和人民对子弟兵的热爱,表现了军民团结一体、生死与共的思想主题。

艺术特色:①构思新颖独特,选取生活激流中的一片微澜-----通过一床绣有百合花的被子的故事,表现了拥军爱民的重大主题;②语言精练、流畅、委婉而饱含情感,同时运用第一人称叙事,表现出浓浓的抒情味;③全篇结构严密,层次清晰,自然而巧妙地安排了一系列前后呼应的细节,充分表现了人物风貌;④擅长于针脚细密的心理描写。通过通讯员与新媳妇之间在借被子过程中引起的细微、隐蔽的感情波澜,层层揭开了他们的内心世界之美。

8、闻捷的诗歌创作有哪些基本特点?(以《苹果树下》为例)(简答)

《苹果树下》写得极有生活情趣,诗人从欢快的劳动画面中,表现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其艺术特点:①构思新颖,灵巧地以苹果代表爱情,通过从开花到结果的过程,表现了爱情的孕育、发展和成熟;②感情细腻,突出了姑娘的心理;③富含民族韵味的音乐美,带有明显的地域色彩,创造了浓重的牧歌情调。

9.简述郭沫若诗歌的创作特点

1想象新奇而优美,如《炉中煤》用新颖的比喻,托物言志,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又如《凤凰涅槃》中运用象征手法用凤凰象征永生的中华民族,先抑后扬,诗情炽烈地体现“五四”革故鼎新的精神。

2·诗歌的音乐美,复沓、排比手法的运用不仅使句子读起来琅琅上口,有时还直接起

着结构篇章的作用。

3·浪漫的诗情。如《天狗》中直抒胸臆的声势浩大,不可阻挡的感情;和《匪徒颂》

中的郁怒的感情;再到《炉中煤》中隐蔽却深刻的情感,不论是缠绵而强烈的感情,还

是隐蔽,不易察觉的深情,带给读者的冲击力都是热烈而感人至深的,使人深受感染备受鼓舞的!

10.请以具体作品为例简述茅盾长篇小说创作的特色。此处以《子夜》为例

1、塑造人物的典型化和类型化手法

作者把人物安置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上,通过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多侧面多层次地刻画人物性格。如吴荪甫就是通过他在政治斗争、经济活动以及家庭生活各个方面的纠葛等方面细致地表现了他的各种心理活动,突出他的色厉内荏的性格。2、生动细腻的人物心理

既善于以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人物心理状态,又善于对人物进行心理分析,同时还善于用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例如当吴荪甫听说公债投机失败后与老妈子苟且的场面的叙述,典型反衬出一贯严谨的强人吴荪甫的颓唐的心理和脆弱的性格。

3、个性化的语言

一是人物语言的口语化,但由于某些人物身份的关系,在—定的场合也使用文言及半白半欧化语言,二是人物对话大多有个性特征;吴荪甫语多专横尖刻;赵伯韬则老辣机诈;屠维岳则舒缓自如,语中有刺;

4.宏大严谨的结构

作品“采用多线交叉发展,然后两条主线先后发展的结构方法”,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十分紧凑,时间跨度小,而人物众多,但作者采用了开门见山和盘托出的手法。一开始就在吴老太爷的吊唁仪式上把几乎全部的重要人物都推上前台,组成复杂的人物关系网络,以及设下情节因果关系的伏笔,从而经纬交汇地构成了长篇小说《子夜》的网状结构。

5、强烈的理性色彩

从写作过程到作品的架构等体现了理性控制的成分。作品中对赵伯韬的丑化和对吴荪甫社会性格两面性的刻画都体现了很强的无产阶级革命观念。

11.简述《红旗谱》的创作特点

1、整部作品凸显了浓郁的民族风格。这种浓郁的民族风格主要表现在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在内容方面,一是描写了具有民族特点和气魄的农民革命斗争。小说着力描写的锁井镇农民几代人的斗争,特别是“反割头锐”和“保二师学潮”,无论从内容或斗争方式上,都带有民族的传统色彩;二是小说所塑造的农民英雄形象,都植根于广袤的冀中大地,都继承了“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的民族传统精神,闪耀着我们民族的性格风采;三是小说以冀中平原为深广的背景,充满了浓厚的地方色彩,那滹沱河、千里堤、高高的白杨树,那瓜棚、柳巷及坦荡的大平原,都充满着诗情画意,那地方风情,民风民俗,都洋溢着乡土气息和民族感情,构成富有魅力的冀中风景画和风俗画。

2、在形式方面,一是继承古典小说写人的传统技法,善于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对话来刻画人物性格。如朱老忠回乡在保定客店遇严志和及安家后春兰探望一节,人物的动作和对话,活脱脱地表现了他们不同的性格。二是学习古典小说的章法结构。在表现手法上,小说以传统白描为主,又适当采用了西方的心理透视法,可谓取中西文化融会之精华,这本身也表明民族化是不排斥学习世界先进文化的。

3、某些章节又可各自独立、自成格局,与某些古典小说一脉相承。在结构布局上,小说以中国古典小说艺术手段精心组织全篇,但又没有完全模仿古典小说的章回体写法,而是保持人物的集中、故事的独立;

4、在语言的民族化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作品在大量采用精彩的群众语言的基础上,熔古典文学与新文学语言之精华于一炉,通俗简练,自然流畅。不但人物对话口语化,叙事写景也简洁明快,洋溢着浓厚的冀中乡土芬芳。语言方面有朴实明快、浑厚粗犷的民族色彩。

12.简述郭小川诗歌的思想内涵

①充溢着强烈,真挚的革命激情。郭小川对党和革命事业有着无限深情,他的诗歌热情歌颂党,祖国和革命事业。

②富于哲理性。他善于把自己对人生,社会,现实生活的观察提炼成具有真知灼见的哲理,以此作为诗篇的主题。他还善于提炼富有哲理性的警句。

③他的诗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郭小川被认为是“时代的歌手和号手”。他擅长表现时代生活主流的题材。

④在艺术上,郭小川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他继承中国古典诗歌“感物言志”的传统,同时也借鉴"楼梯式"的长句和民歌的清新。

13.简述老舍小说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探讨。此处以《骆驼祥子》为例

社会层面:通常认为这部小说反映旧中国城市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样子的悲剧中主要体现社会批判包括国民性批判的内涵;

文明与人性关系的层面:一个纯朴的农民与现代城市文明相对立所产生的道德堕落与心灵腐蚀的故事,含有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思考。老舍试图揭示文明失范如何引发城市中的人性的污浊,对病态的城市文明给人性带来的伤害深深忧虑。

祥子曾经是个正直、热爱生活的劳动者。随着生活愿望的破灭,他成了截然不同的另一个人。拉车曾经是他唯一的指望,后来却憎恨拉车,厌倦拉车。连他的外貌,也变得肮脏了。小说结束时他已经沦为一个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而在祥子前后判若两人的变化中,最重要的是生活态度的改变。在这里,美好的东西的毁坏不是表现为一个品格高尚的英雄在肉体上的死亡,而是人物的高尚品格的丧失殆尽,即精神上的毁灭。在这里,阶级对阶级的压迫,表现为深入人物身心的摧残和折磨。

14.简述《青春之歌》的创作成就

第一,作者严格地遵循革命现实主义的原则,以丰富的细节和细腻的画面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如作者把林道静放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特定的生活条件下,按照这一个人物自身的规律和内在逻辑的发展来表现她,给读者带来形象生动、真实可信的审美感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第二,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既有同类相比较、不同类反衬的横向对照,又始终贯穿着同一人物前、后期变化的纵向对比。

第三,作者独具匠心地安排人物关系和情节结构。小说中所有人物故事的开展都紧紧联系着“林道静的道路”这一中心主线,其中卢嘉川和江华是林道静的领路人;林红是林道静的表率,暗示着林道静成长的目标;余永泽、白莉萍从反面衬托“林道静道路”的正确性;王晓燕的单纯幼稚反衬林道静的老练沉着等。小说结构虽然是以林道静的成长过程为线索,以学生运动为主要内容,但为了表现“林道静道路”这一主旨,作者在题材处理上还灵活地描写了学生运动以外的某些章节。如小说第一部的前六章,写林道静流落北戴河时苦闷的心境;第二部的前十四章,写林道静在农村的生活和斗争。这样安排使林道静具有更深广的社会活动空间,也拓展了小说的主题意义。

15、简析莫言《透明的红萝卜》的思想主题。(简答)

《透明的红萝卜》是《红高粱家族》系列之一,小说反映的是“文革”动乱年代里的一段农村生活。黑孩的形象,既是对苦难现实的真实写照,又具有童话般的、超现实的象征色彩。作品依托黑孩形象,借助他奇异的感觉,写出了艰难时世中现实生活的压抑在其心灵中的折射,同时又幻化出一个明丽温煦的童话世界,在现实与想象世界的强烈反差里,表达了对那个时代的否定与批判,对在苦难中生存的黑孩以及菊子、小石匠、小铁匠、老铁匠等的同情。

16、简析《致橡树》主题意蕴及主要艺术特色,“木棉”所蕴涵的意义。(简答)

主题意蕴:《致橡树》透露出的女性的自豪心理及对爱情的理想追求,是新时期女性文学的重要主题,反映了人格价值观念的觉醒,表现了知识女性的自觉与自强。“木棉”

体现着具有新的审美气质的女性人格,她脱弃了旧式女性纤柔、抚媚的秉性,而充溢着丰盈、刚健,独立的生命气息,与诗人所歌咏的女性独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互为表里。

艺术特色:①手法上,运用整体象征构造意象,表达深刻的主题。“木棉”是柔中带刚的现代女性的象征,而“橡树”是男性伟岸、刚强的象征;诗歌采用了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便于坦诚地直抒诗人的心灵世界。②风格上,以情取胜,热烈和冷静相结合,既闪烁理性的光芒,又使诗的感情在委婉细腻中见出深沉与苍劲。③全诗韵律舒畅而有节奏感,读之琅琅上口,韵味售永、悠长。

17、谈谈余秋雨文化散文的意蕴。(论述)

余秋雨散文突破了传统游记散文移步换形、借游说理的简单套路,而是将游历过程退居为某种断续的、或隐或显的情节框架或开启情感闸门的触点,凭借山水风物以探求和透视民族文化底蕴、传统文化精神及人生真谛,反省民族文化和古代知识分子的人格构成。

①其笔下的山水并不仅仅是自然山水,更是人文山水,是镌刻着历史名人印迹的文化场所,作为一种文化象征符号,承载厚重的文化内涵。比如《道士塔》、《阳关雪》等。②其散文常常通过在荒漠与闹市、往古与现实的追寻,最终触探文化人格这块民族心理的暗礁,构筑起一座透出无限生机的“精神道场”,为读者解读历史提供一个新鲜的视角。如《风雨天一阁》,由天一阁的“风雨”写出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探寻中国古代文人的“基于健全人格的文化良知”。

三、论述

1.论述《茶馆》的艺术成就

A.宏大主题侧面透露法。在“葬送三个时代”的主题下只是聪明地截取了三个横断面,三幕戏相对独立,多达70多个人物长达半个世纪的命运变迁,浓缩在“裕泰”这所普

通的茶馆之中。

B.采用“人像展览式”的结构:以人物活动为结构要素,主要人物从中年到老年贯穿

全剧;次要人物两代相承;龙套闲人根据剧情需要来去自由;每个角色自说其事,在时代大背景下事事相连,成功地表现了重大的主题。

C,民族化风格,浓郁的“北京味儿”。剧中的人物都是地道的北京人,其性格特点、

心理状态、精神气质、语言习惯都是我们民族在特定时代的产物;而环境则是典型的北京茶馆,茶馆的陈设、布局,人物间的对话,都是地道的北京味儿。

D,新旧社会的对比,《茶馆》写得虽然是历史题材,但作者是立足于今天来反映过去的。作者让在人们看到往昔苦难的同时,更珍惜今天的幸福,热爱我们的新社会。这同老舍建国后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一样,出发点仍然是歌颂社会主义的光明。

2、试述《青春之歌》的思想主题及主要的艺术特色,对林道静这一形象如何评价?(论述)

思想主题:《青春之歌》是一部探索民主革命时期青年知识分子道路问题的长篇小说,反映了从“9?18”到“12?9”运动这一历史时期爱国青年学生为抗日救亡所进行的顽强不息的斗争。其特殊价值,不在一般地展示知识分子道路,而在独辟蹊径地探索和表现了中国一类知识女性充满矛盾的追求解放之路。

艺术成就:①以林道静为中心,组织情节解构,贯穿众多的人物、复杂的事件和纷繁的生活环境,从而概括大量的社会内容。同时,简笔勾勒了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群像,揭示了时代对人物性格和命运的深刻影响。②浓郁的抒情笔调。笔墨含情,情景交融,显示了女作家特有的阴柔情愫。

人物形象:一方面,林道静出生在官僚地主家庭,受过封建的、资产阶级的教育,不

可避免地烙上了资产阶级思想的印记;另一方面,她的生母被迫害而死,从小失去母爱,受尽封建家庭的折磨,又形成了她富于反抗的性格。这种特殊的生活经历,使她有可能走上革命之路,同时又注定了她革命化过程的艰难。为了反对包办婚姻,她毅然离开了封建家庭,走向社会,但又摆脱不了黑暗势力的包围,因而想以死来表达对黑暗世界的最后诅咒。这种不幸遭遇,典型地反映了当时广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共同命运,说明了个人反抗奋斗的软弱无力。后来她被余永泽搭救,并与之相爱、同居,但仍然不时感到人生的苦闷。在共产党员卢嘉川的引导下,她逐渐投身于革命运动,最后,终于走出了狭窄的金丝笼,走上新的人生之路。林道静所走的道路,可以说是对中国知识分子摸索前进过程进行的一次总结,她的成长道路,十分准确地概括了 30 年代知识分子的总体趋向,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和深刻的教育意义。

3、具体分析《茶馆》的艺术特色。(论述)

《茶馆》是老舍戏剧代表作,也是中国当代戏剧的经典之作,其艺术特色有:①构思独特,使用“反描法”,生动而精炼地描绘了三个时代和三个社会:戊戌政变后清末社会、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抗战后国民党统治时代,展现了旧中国将近半个世界的历史画卷;②采用“侧面透露法”,“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反映出社会的变迁(选择茶馆的原因:首先,中国的茶馆极富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其次,旧中国的茶馆是五方杂处的地方,可以同时聚集各色人等;再次,茶馆活动着中国社会各阶层人士,相应地反映出各阶层,以及各派政治力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最后,茶馆具有象征意味,是旧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③有意识地舍弃中外传统戏剧的“一人一事”的方法,采用“人像展览法”来结构全剧、展开场面和刻画人物;④艺术结构上采用纵横交错、虚实结合的“坐标式”结构,具有“史”与“象”结合、“虚”与“实”结合,广度和深度相结合的特点和优越性;

⑤每一幕都要穿插描写一件怪异的事件,以自身非同一般的荒诞性,表现社会的荒诞性和怪异性。⑥人物众多,性格鲜明。使用“单纯个性化语言”来塑造人物,“三言两语就勾出一个人物形象的轮廓来”;不绝对排斥在冲突中塑造人物,在人物间偶然碰撞的火花中刻画形象;精心选择人物某几个最能体现其思想性格的“闪光点”,进行简洁的刻画。⑦亦悲亦喜的内在感情基调。全剧内在感情基调统一,在喜剧因素下面,隐藏着深刻的悲凉情调;在悲凉和绝望之中,又包含着对光明的确信。

4.《狂人日记》的思想艺术成就

在思想上,《狂人日记》表达了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封建精神;在表现“礼教吃人”的同时,还表现出了强烈的反叛和变革的精神。

在艺术上,鲁迅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首先,在结构上,采用日记体,借鉴西方横截面式结构,按照狂人的病情和意识的流动来组织小说,打破了中国传统小说注重故事情节的结构方式(线性叙事方式)。其次,在艺术表现上,大胆采用了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第三,在叙述视角上,《狂人日记》的“日记本文”部分采用的是白话,叙述者是白话文的第一人称“我”,“序言”部分采用的却是文言,叙述者是文言文的第一人称“余”,这样在文本中就出现了两个对立的叙述者(“我”与“余”),形成了两重叙述和两重视角。第四,成功地塑造了丰富复杂、蕴藉深厚的狂人的艺术形象。狂人是表面上的疯子,实际上的战士。

5.分析阿Q的形象

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一个落后不觉悟的、带有精神病态的流浪雇农典型,是“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

阿Q的性格是复杂的:首先,从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来看,是一个被剥夺得一无所有的流浪雇农形象,“有农民式的质朴、愚蠢,但也很沾染了些游手之徒的狡猾”;

其次,从思想上来看,深受封建观念的侵蚀和毒害,具有小生产者狭隘保守等特点,有

着不少符合圣经贤传的思想意识:如“不肖有三,无后为大”、“严于男女之大防”、“女人是祸水”等,也很有排斥异端的正气和守旧的心态。第三,具有落后的革命观。第四,“精神胜利法”是阿Q形象及思想的核心内容和突出特征。阿Q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最著名的、艺术成就最高的一个艺术典型。

6.论述鲁迅小说的艺术特色

一、语言准确、形象、精练、辛辣。

二、人物形象生动、逼真,具有极强的社会概括性。(阿Q形象不少人对号入座)。

三、文风精练、朴实,具有极其鲜明的独树一帜的个性特征。

7.汪曾祺小说的创作成就

1.汪曾祺的小说同时兼具散文化与诗化的特征。他的小说读起来平和淡泊,但细细地咀嚼却意味无穷,寓人生哲理于凡人小事的叙述之中,寓真善美于平庸琐碎的事件描写之中,化神奇为平淡。他的小说里每一个人物描写都可以看作是一首诗,散发出迷人的诗情画意。他的小说处处均似闲笔,实则处处精心设计。他在"酿造'情调',雅化人物。让人物带上自己的文化心理从而显出丰美的氛围气上却显得谨严而功力厚重"。与好的散文一样采用传统的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一个活脱脱的人物形象来,然其人物又有诗的神韵--潜藏着真善美与假恶丑对立的底蕴。

2.汪曾祺的小说强烈地传达出了一种清新隽永、淡泊高雅的风俗画效果。他对故乡苏北水乡的风土人情烂熟于心,这些涌入笔底时,作家在游刃有余的叙述中显得得心应手,潇洒自如。《受戒》和《大淖纪事》之所以吸引了众多的读者,其中重要的因素是它们那种富有别种风情的风俗描写,就像《受戒》结尾处那充满着生活情越的水荡景色描绘那样楚楚动人,犹如一幅美丽的画画恒久地定格在读者的视觉之中。

3.汪曾祺的小说语言简洁明快,纡徐平淡,流畅自然,生动传神,是一种"诗化的小说语言"。作者善用口语叙述.但连续起来阅读却韵味十足。他擅长于用短句,往往两三字一句,既简洁又生动。其人物对话的描写也往往采用短句,极富有诗的含蕴。如《受戒》中明海烫戒后与小英子隔河相对的话语,《大淖纪事》中十一子养伤时和巧云的一段悄悄话,都极为简洁平常.然而仔细回味,其中韵味绵长,不仅精到地刻画出人物内心世界的微妙变化,同时使你读出了叙述中的诗意美来。

8.为什么《呐喊》与《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成熟的标志

一、.表现的深切——独特的题材、眼光与小说模式。

A、题材方面:鲁迅开创了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主要题材。

鲁迅创作抱着启蒙主义的目的,所以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并由此开掘了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两类题材。

鲁迅表现劳动人民(农民、妇女)有以下特点:1、对下层劳动人民深重苦难的真挚同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2、沉痛揭示和批判下层人民的精神弱点,提出和表现了改造国民性的历史主题。

鲁迅《呐喊》、《彷徨》中有大量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鲁迅所写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有各种类型,但仍可分为传统知识分子和现代知识分子两类。但鲁迅着力描写的,倾注了更多艺术心血的,是现代知识分子形象,即那些在中国民主革命中寻找道路,彷徨、苦闷与求索的知识分子,他们是一些具有一定现代意识,首先觉醒,然而又从前进道路上败退下来,带有浓重的悲剧色彩的人物,如《在酒楼上》的吕纬甫、《孤独者》中的魏连殳、《伤逝》中的子君与涓生。

B、独特的眼光:重在表现病态社会里的人(知识分子与农民)的精神病苦,以及对现代中国人的灵魂的"拷问"。

1、农民题材的视角:在《药》里,鲁迅仅用一床"满幅补钉的夹被"暗示了华老栓一家生活的拮据,正面展开描写的是他们一家的精神愚昧;在《故乡》里,最震动人心

的不是闰土的贫困,而是他一声"老爷"所显示的心灵的麻木;《祝福》的深刻性正是在于描写了样林嫂在封建神权下所感到的恐怖。

2、知识分子题材的视角:也是着眼于揭示他们的精神创伤与危机:《在酒楼上》中辛亥革命独战多数的英雄吕维甫摆脱不了孤独者的命运,在强大的封建传统压力下,像一只蝇子飞了一小圈子,又回来停在原地点,在颓唐消沉中无辜消磨着生命;甚至进而变为《孤独者》中的魏连殳,"躬行先前所憎恶,所反对的一切,拒斥先前所崇仰,所主张的一切",借此"复仇",虽"胜利"了,却又"真的失败了"(《孤独者》)。

C、小说模式:常见的两种情节结构模式,即"看/被看" 与"离去--归来--再离去"。

1、看/被看:一面"看别人",一面"被别人看",由此构成了"看/被看"的二元对立。小说不着意刻画人物或描写,而主要写一种具有象征意味的氛围、情节,这反而使它具有了极大的包容性,内含着多方面的生长点,甚至可以把《呐喊》、《彷徨》与《故事新编》里的许多小说都看作是《示众》的生发与展开,从而构成一个系列。如《狂人日记》、《孔乙己》、《明天》、《头发的故事》、《药》、《阿Q正传》、《祝福》、《长明灯》、《铸剑》、《理水》、《采薇》等等。

2."离去一归来一再离去"的模式,也称为"归乡"模式。在这一模式的小说中,无论是《祝福》、《故乡》,还是《在酒楼上》、《孤独者》,叙述者在讲述他人的故事(例如祥林嫂的故事,闰土的故事,吕纬甫、魏连殳的故事)的同时,也在讲述自己的故事,两者互相渗透、影响,构成了一个复调。

二、"格式的特别"--在小说叙述形式、艺术手法、艺术表现、艺术风格、情节设置、人物塑造方面"创造新形式的先锋"。

A、小说叙述形式:《狂人日记》所采用的是第一人称的主人公独语自白13则(日记体)的叙述方式,在中国小说艺术的发展上显然是一个首创;《孔乙己》通过截取人物生平片断的方式来概括人的一生;《药》从事件中途起笔;《离婚》则主要写了船上和慰老爷家这两个场面。这些写法,打破了中国传统小说有头有尾、单线叙述的格式。特别是《狂人日记》和《孔乙己》尤富创新精神。

B、艺术手法:《呐喊》、《彷徨》所建立的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式,是自觉地借鉴外国小说艺术手法的结果。鲁迅小说创作所受的外来影响主要是来自俄罗斯文学、东欧弱小民族文学与日本文学。俄罗斯作家果戈理、契诃夫对小人物、灰色人物的病态心理的现实主义刻画以及"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人道主义创作思想给鲁迅以深刻启悟。鲁迅欣赏陀思妥耶夫斯基对病态心理的挖掘,"显示着灵魂的深",是"在高的意义上的写实主义者"鲁迅翻译了日本厨川白村建构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苦闷的象征》,作为文艺理论课的教科书。鲁迅以"拿来主义"态度融和了这些外来艺术营养,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现代现实主义小说艺术。

C、艺术表现:《呐喊》、《彷徨》在艺术表现上做出了多方面成功的创造。借鉴了诗歌、散文、音乐、美术,以至戏剧的艺术经验来从事小说创作,并且试图将它们熔为一炉,于是出现了"诗化小说"(《伤逝》、《社戏》等),"散文体小说"(《兔和猫》、《鸭的喜剧》),以至"戏剧体小说"(《起死》),等等。

D、艺术风格上:《呐喊》、《彷徨》中的小说也显示出了多样化的特点:鲁迅作品在整体上注重白描,但也有出色的抒情小说(如《伤逝》、《孤独者》、《在酒楼上》等)和杰出的讽刺小说(如《高老夫子》、《肥皂》等),以及荡漾着乡情和乡风的乡土小说(如《故乡》、《风波》、《社戏》等)。

E、情节的提炼和设置:鲁迅强调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他并不追求情节的离奇与曲折,而是注意情节的深刻蕴含。他严格依据表达的主题和塑造的人物性格的需要来设置和提炼情节,使之显出了严谨、凝练、蕴藉深厚的特点。

F、人物塑造方面:1、鲁迅注重采用"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办法,对生活中的原型进行充分的艺术集中和概括,使人物形象具有较为广泛的典型性。例如,阿Q这个

人物形象,具有很大的包容性,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人都能在阿Q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从而使阿Q形象能在读者心目中产生非常广泛的影响。

2、鲁迅强调写出人物的灵魂,要显示灵魂的深,因此他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常常是以"画眼睛"的方式,或采用直接揭示人物心灵秘密的手法。前者如《祝福》中前后几次对祥林嫂眼神的描画,非常传神地写出了人物的精神状态。后者则如《兄弟》、《肥皂》、《白光》等对人物潜意识的描摹,带有心理剖析色彩。

3、鲁迅在写人物时,还注重以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有时即使"并不描写人物的模样,却能使读者看了对话,便好像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

4、鲁迅小说在塑造人物时,还特别注重将人物摆在一定的环境中来加以表现,这种环境大到时代背景,小到人物具体生活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氛围,从而使作品对人物性格形成原因的揭示和对人物性格社会意义和时代意义的揭示都得到了强化。

中国现当代文学

第一章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 第一节概述1.现代文学:不仅指时间,同时是指这期间文学作品具有现代性,是一个性质标志。用现代文学语言和文学形式来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和心理文学。表明中国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学之间的联系。(展新型文学语言、形式)。2.1917年事中国现代文学开始的时间。3.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chu议》首次提出文学应该改良标志文学革命开始。4.五四文学革命:文学语言以白话为主,废弃文言文。5.文学革命带来文学观念、内容、语言载体、形式各方面全新的革新与解放,其实绩体现在创作上。6.文学社团:各种团体中,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事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7.文学研究会;在创作上提倡“为人生”的文学,在创作方法上强调写实主义。8.创造社:五四期间富有创新精神,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大都侧重自我表现,带有浓厚的个人主观抒情色彩,不关注外部世界。9.湖畔诗社:1922年成立,以写作爱情诗闻名。闻一多、徐志摩倡导新格律诗。 二.论争(斗争):与文学旧势力 五四文学革命与守旧的文学思想发生了冲突和斗争:1.1919年初,新文学阵营开展对以林纾为代表的守旧分子的争斗。(林蔡之争)蔡元培2.1922年,新文学阵营又与“学衡”派进行了斗争。3.与《学衡》相呼应的有章士钊的《甲寅》上的复古调。 三.文学革命的史绩:1.白话文普及2.外国文学涌入,新文学社团风起3.文学理论取得初步成果。4.出现引人瞩目的作品。但是具有局限性,它一味的对西方文化接受。 第二节鲁迅与现代小说的开端 一.20年代(三类小说)活跃在文坛上:1.以文学研究会作家为主体的问题小说 2.以文学研究会作家为主题的乡土小说 3.以创造社作家为主题的自叙传抒情小说 二.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字豫山,现代小说之父,受进化论的影响。 1.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发表了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2.评价《狂人日记》: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1918年5月发表在《新青年》上,它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伟大开端。它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自一问世就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在思想上,《狂人日记》是中国五四新文学的一篇总序,它体现了文学上的彻底反封建的总体倾向。《狂人日记》对封建制度和礼教的揭露与批判是多层次展开的。(表现深切)。在艺术表现上,《狂人日记》冲破了传统手法,大胆采用了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格式特别) 三.现代小说作品 1.《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其中《呐喊》中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两篇。《阿Q正传》是鲁迅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小说创作上的一个杰出成就。(形喜事悲)悲剧。 2.题材:a.在《呐喊》《彷徨》中,农民题材的小说占有重要的位置。(对农村妇女的关注)《离婚》写农村女性的。b.在《呐喊》《彷徨》中还有大量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伤逝》唯一一部爱情作品。 3.《故事新编》鲁迅自己认为,这是一部“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的总集。特点:a.《故事新编》的写作上的鲜明特点之一是依据古籍和容纳现代。(有鲜明的艺术风格)b.不是“将古人写的更死”,而是将古人写活,这是《故事新编》有一个重要的艺术特色。C.运用“油滑”手段,在穿插性的喜剧人物身上,赋予现代化的细节,为“借古讽今”服务,这是《故事新编》的重要手段。 四.小说(27页): 文学研究会以“为人生”为基本创作宗旨,“为人生”而艺术。出现“问题小说”最早的问题小说家是:罗家伦同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还有:冰心的《斯人独憔悴》卢隐的《海滨故人》许地山的《商人妇》王统照的《沉思》 五.乡土文学:到20年代中期,“问题小说”逐渐式微,“乡土文学”则走向勃兴。乡土文学突破五四文学的局限。乡土文学作家崛起于1923年左右,代表作家有王鲁彦、废名。许钦文等。王鲁彦《柚子》《黄金》。废名(冯文炳)《竹林的故事》抒情写意小说。许钦文的《鼻涕阿二》乡土文学的成就:(20年代)乡土文学小说家们还为中国现代文学提供了许多富有色彩的地方风俗画,大大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学画廊。 六.郁达夫与艺术派小说:创造社的特征是“为艺术而艺术”,创造社小说作品呈现出浓烈的表现色彩,对自我心灵的强烈抒发、对生活的浪漫叙写,以及对于个性解放的热烈追求,是创造社小说创作的显著特征。(30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

论鲁迅对文学的影响 寻常的人,都是在歌颂和期盼黎明的曙光驱赶走夜的黑暗,而鲁迅,却在深夜里思索,夜幕让他的思想有了惊人的穿透力。他用自己的心血和生命所创造的不朽的文学作品,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他的思想精神和气节人格,使鲁迅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不仅仅是在文学造诣方面,更是在他对革命,对整个中华民族文化与精神的不懈努力和奋进之心,鲁迅是属于整个中华民族的。他在中华民族新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峰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先生的第一篇文章《狂人日记》,正是对那个封建专制,人吃人的社会的最强的反抗之音,他以自己的笔写下对那些,亦或明哲保身,委曲求全,亦或扮演吃人角色的人最有力的控诉。而在这样的社会中,只有疯子,才是最不受那些封建礼教束缚的人,因为他的疯,使他摆脱了封建礼教的对心灵的摧残和压迫,也只有疯子才有权利拥有纯净的灵魂,希望这社会都是疯子! 而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一篇文章便是家喻户晓的《阿Q正传》,这篇文章之所以这么家喻户晓,是因为他写出了“一个现代我们国人的灵魂”,即表现国民性的弱点。阿Q性格极其复杂,充满矛盾。他质朴而又愚蠢,受尽剥削欺凌而又不敢正视现实,妄自尊大;对权势者有着本能的不满,而又受到封建传统观念和正统思想的严重影响。但作为他的主要性格特征的是他的“精神胜利法”(通称“阿Q精神”),即在接连不断的失效中随时幻想自己是胜利者,用以自宽自解,自欺欺人。这种精神胜利法使阿Q不能正视自己的悲惨地位并沉溺到更为屈辱的奴隶生活中去。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全(现当代)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 新青年: 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上最重要的刊物。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创刊号发表的《敬告青年》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反封建思想的革命主张,1917年初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其上。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机关刊物,1926年终刊。 文学改良刍议: 1917年发表于《新青年》,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对文学革命在理论上作出了重要贡献。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文章宣扬的是一种反拟古主义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从不同角度针贬了旧文坛的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流弊,粗浅的触及了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学的时代性与社会性以及语言变革等问题,初步阐明了新文学的要求和推行白话文的立场。 "人的文学": 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在《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于人生上,提出"普遍"与"真挚"的原则,并申明"以真为主,以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为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双簧信:

(完整word版)现当代文学备考题库

一、填空 1、中国现代文学开始于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和 是推动文学革新的两个代表性人物。是当时主要的文学期刊。 (陈独秀、胡适、《新青年》)2、鲁迅的是现代文学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它揭露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狂人日记》) 3、巴金的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是由三部中篇组成的。(《雾》、《雨》、《电》) 4、郭沫若的《三个叛逆的女性》包括 (《卓文君》、《王昭君》、《聂荌》) 5、戴望舒是三十年代的代表诗人。(“现代派”) 6、艾青,现代著名诗人。一诗抒发了对抚育他的保姆的深 情的追怀。(《大堰河我的 保姆》) 7、现代女作家丁玲的代表作有日记体小说和长篇小 说。(《莎菲女士 的日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8、老舍的作品很有北京韵味。他最著名的作品有长篇小说和话 剧。(《骆驼 祥子》、《茶馆》) 9、张天翼是现代文坛杰出的作家。他写的短篇小说不仅是中国现代短篇小说史上的名篇,还被列入世界优秀短篇小说之林。 (讽刺、《华威先生》) 10、茅盾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和短篇小 说 。(《子夜》、《林家铺 子》) 11、赵树理是中国农村题材的优秀小说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中篇小说。 (《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12、中国当代文学是指年以来的中国文学史。(1949)

13、舒婷是新时期的新诗潮的代表诗人之一,代表作 有、 。(《致橡树》、《双 栀船》) 14、《人生》的作者 是。 (路遥) 15、《尘埃落定》描写的是族的事。(藏) 16、《林海雪原》的作者是。(曲波) 17、顾城的《一代人》中有一句富有哲理的诗句 是: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18、林语堂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作家,他用英文创作的长篇小 说曾获诺 贝尔文学奖提名。(《京华烟云》) 19、张恨水是通俗社会小说家,他的作品语言精练、明白晓畅,其代表 作是三十年代销售量最大 的长篇小说。(《啼笑因缘》) 20、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是长篇。(通讯) 二、选择题 1、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是() C A陈独秀《文学革命论》B李大钊《孔子与宪法》 C胡适《文学改良刍议》D周作人《平民文学》 2、现代最早的白话新剧是胡适的() D A《新潮》B《少年中国》C《尝试集》D《终身大事》 3、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是() A A文学研究会B新潮社C少年中国社 D创造社 4、郭沫若历史剧的代表作是() B A《孔雀胆》B《屈原》C《虎符》 D《高渐离》 5、最早发表白话新文学作品的刊物是() A A《新青年》B《时事新报》C《小说月刊》 D《京报》 6、下列哪一个不是老舍笔下的人物() C A祥子 B觉慧 C四凤 D鸣凤 7、下列哪部小说不是金庸的() B A《连城诀》 B《萍踪侠影录》C《飞狐外传》 D 《白马啸西风》8、8、《海瑞罢官》是()的作品 A

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记知识点及作品作家人物

中国现当代文学常识填空题 现代文学部分 1.1915年9月,由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1916年9月第二卷更名《新青年》)。 2.《青年杂志》1915年第一卷第3、4号上连载陈独秀的《现代欧洲文艺史谭》,揭示了文艺进化论是文艺发展的基本规律。 3.文学革命正式发难的标志是1917年1月《新青年》上发表的胡适论文《文学改良刍议》,深入地阐述了他的“八事”,提出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作为新文学的工具。 4.1917年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 5.1918年4月胡适发表了《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出以“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作为革命文学的宗旨,强调“国语的文学”也就是文学工具的革命,是新文学建设的第一步。 6.林纾连续发表了两篇文言文小说《妖梦》和《荆生》,以影射的形式痛骂陈独秀、胡适、钱玄同等人的文学革命的主张。 7.五四新文化运动高潮时期的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是新文化激进派的大本营,五四退潮后南京的东南大学和《学衡》杂志是新文化保守派的根据地。 8.胡适在1920年出版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尝试集》。 9.周作人的《小河》被胡适称为“新诗的第一首杰作”,是新诗摆脱旧诗集窠臼的标志性作品。 10.1918年4月《新青年》第四卷第4号上开始设立《随感录》栏目,从此诞生了中国文学体裁的一个新品种—杂文。 11.1919年3月,胡适的独幕话剧《终身大事》在《新青年》上发表,宣告了中国自己创造的第一部话剧剧本的诞生。 12.1921年1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纯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在北京诞生。 13.王鲁彦是“乡土写实派”的代表,废名是“乡土抒情派”的代表。 14.在中国的话剧史上,第一个值得纪念的话剧团体是春柳社,由李叔同、曾孝谷、欧阳予倩等组成。 15.1922年,田汉创办了《南国》半月刊,从此进入了他的长达8年之久的“南国”艺术时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整理后)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第一编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 第1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一) 1.“新民体” 答:“新民体”是梁启超在?报章杂志上?创立的新的?散文体裁,因发表于早?期《新民丛报》而得名。新民体是中?国传统文体?的一次解放?,打破了古文?、时文、散文、骈文、的界限和宗?派家法的束?缚,是文言文变?革为白话文?的一种过渡?性的文体。新民体的特?点是半文半?白,半雅半俗,洋洋洒洒,感情饱满,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鼓?动性。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新文体的影?响逐渐消退?,而其精华则?为白话文运?动所继承。 2.《新青年》 答: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上?最重要的刊?物。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 “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创刊号发表?的《敬告青年》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反封?建思想的革?命主张,1917年?初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其上?。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机关刊物?,1926年?终刊。 3.新潮 答:新潮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新潮?社,二是指新潮?社创办的刊?物《新潮》。 (1)新潮社 新潮社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社团?之一。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1918年?末,北京大学学?生成立了新?潮社,以其创办的?刊物《新潮》为阵地,提倡民主与?科学,旨在为中国?新文明的建?设打下基础?。新潮社代表?人物有傅斯?年、罗家伦、杨振声和俞?平伯等人。新潮社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站在新?文化运动的?立场上,与陈独秀等?师长们的《新青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互成掎角之?势,与旧势力、旧传统、旧思想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2)《新潮》 《新潮》是北京大学?新潮社主办?的综合性月?刊。1919年?1月创刊于?北京,先后由傅斯?年、罗家伦主编?。1922年?3月出至第?三卷第二号?停刊,共十二期。撰稿

中国现当代文学阅读作品

矛盾: 1.《春蚕》 《春蚕》以江南农村为背景的。它通过农民老通宝一家人蚕花丰收,而生活却更困苦的事实,无可辩驳地证明了,旧中国农民须在年成丰收之外,去另找真正的出路。作品采用虚写的手法把人物放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上:“一二八”的上海战争刚刚过去,由于外货倾销,民族丝织工业陷于破产的境地,因而江南一带农民的主要副产品——蚕丝也就没有了销路;封建地主阶级的高利贷剥削更加残酷;资本家也乘机压低蚕丝的收购价格。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面,老通宝一村人经过一个月的辛勤紧张的养蚕劳动,虽然取得了多年未有的蚕茧丰收,但是丰收给他们带来的不是富裕和幸福,而是更多的贫困和灾难:“因为春蚕熟,老通宝一村的人都增加了债!老通宝家……白赔上十五担叶的桑地和三十块钱的债!一个月光景的忍饿熬夜还都不算!”老通宝是一个勤劳忠厚而又保守落后的老一代农民。他凭着“活了六十岁,反乱年头也经过好几个”的经验来分析和对待眼前的事物。他限约地觉察到,世界之所以“越变越坏”,都只因为有了“洋鬼子”的缘故,因此他不仅痛恨“洋鬼子”,而且仇视一切带有“洋”字的东西。他热爱劳动,相信只有田地熟和蚕花丰收,才可能使他们的日子变好。他也相信命运和鬼神,虔诚地遵守、而且要他的儿子阿多也遵守养蚕时的一切禁忌。时代变了,周围环境变了,而他的思想却一直未变,这是他成为悲剧性人物的一个重要原因。他的儿子阿多,性格与他不同:他不相信田地熟或者蚕花丰收,就可以改变他们穷苦的命运;他没有老通宝的那种忧愁,对世事永远乐观;他开始对社会现象作更深一些的思索,“他觉得人和人中间有什么地方是永远弄不对的”,虽然他还“不能明白想出来是什么地方或是为什么”。这样,小说就在如何摆脱自己贫困处境的课题上描写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旧中国农村中两代人的冲突。而阿多一代农民的逐渐成长和老通宝一代农民的逐渐觉醒,也就成为旧中国农村向前发展的必然趋势。 2.《蚀》 《蚀》包括三个略带连续性的中篇:《幻灭》、《动摇》、《追求》,以大革命前后某些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经历为题材。《幻灭》写的是革命前夕的上海和革命高潮中的武汉。女主人公章静情感脆弱而富于幻想。她缺乏斗争的勇气;意志软弱。她对生活容易燃起希望,也容易感到失望。章静讨厌上海的喧嚣和“拜金主义化”,在读书和爱情两方面都感到了幻灭。为革命形势所鼓舞,她到革命中心的武汉。她换了三次工作,但是每次都“只增加些幻灭的悲哀”。章静抱着这种脆弱的感情和幻想,寻求个人心灵的寄托和安慰,结果是一次又一次地感到幻灭,这些都反映了革命浪潮冲击下某些知识分子共同的特点和命运。 《动摇》写的是大革命时期武汉附近一个小县城的故事。作为革命联盟的国民党县党部负责人方罗兰,在革命形势急剧变化的时候,动摇妥协,助长了反革命的气焰。他知道混入革命内部的胡国光的罪恶而不敢揭露和斗争。他害怕人民群众的力量。当革命遇到挫折的时候,他不但束手无策,而且为了个人的安全而决定离开革命。胡国光是一个“积年的老狐狸”,他利用种种卑污手段混进革命阵营,用伪装的革命面具掩盖自己的投机破坏行为。关于革命者李克,用墨不多,但多少勾勒出了他的敏锐果断、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当革命危机已经显露的时候,李克以特派员的身分来到这个县城,是他指出了这个县过去工作的病根,是他冒着生命的危险去说服那些被胡国光所欺蒙和煽动了的群众,是他当革命遭受了失败,把革命的武装力量转移到南乡去准备继续战斗。正是由于这些斗争生活的反映,由于李克这个人物的出现,《动摇》成为三部曲中低沉气氛最少的一部。 《蚀》的第三部《追求》,如茅盾在《读〈倪焕之〉》中所说,意图在于“暴露一九二八年春初的知识分子的病态和迷惘”。其中所写的人物,在革命高潮期间都曾有过一度的昂奋,当革命处于低潮、白色恐怖笼罩全国的时候,他们既不肯与反动派同流合污,但又囿于阶级的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诞生:由古典走向现代 从单纯的时间性概念来看,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指1917年至现在的文学,近年来人们一般又把它称为中国20世纪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它的诞生之初被叫做中国新文学,这一称谓不仅是一个单纯的时间性概念,而且是中国文学史乃至思想史上一种革命意义的显示。其发展过程既是中国文学本身现代化的过程,又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过程的艺术显示。因此,中国现当代文学又是一种具有“现代意义”的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源头是五四文学。五四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本质性变异,它划定了从传统文学到现代文学的不同历史时代。它的发生与发展有着复杂的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的深刻背景。 首先,五四文学的诞生有着深刻的外来文化背景。从作品的翻译介绍开始,到文学观念的倡导、文学创作的出现和文学思潮的形成,都与外来文化的影响有着直接的关系。 对外国文学和文化的译介中,严复和林纾的贡献功不可没。严复被胡适称为“介绍西洋近世思想的第一人”(1),他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等西方近代社会科学的名著,对近代中国的知识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林纾在五四之前,共译介西方文学名著170多种,1200余万字。在此之后,王国维、蔡元培、鲁迅等人介绍和引入了西方文学和美学理论。而对中国新文学发生具有本质性影响的还是西方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的思想主题和写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文艺思潮,这使中国新文学具备了真正的反封建的“现代意义”,成为中国文化大系统现代化转化的先期完成形态。与思想主题、文学思潮的进入相一致,在外来文学的示范下,各种与传统文学相异的文学样式应运而生,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历史。诗歌从古典走向现代白话诗;小说由章回体的故事小说走向多样的性格小说和心理小说;戏剧从传统戏曲经“文明新戏”走向现代话剧;散文由文言文走向白话杂文和美文。各种文学流派和社团迅速丛生和更迭。 其次,传统文学和文化对新文学的诞生有着复杂的影响。从五四文学的发生前提来看,传统文学和文化的影响在表层上是一种相反的刺激,新文学以现代意识为尺度,以传统为批判对象,形成了新的文学观念和思想主题。而其积极的影响则是潜层的,并且后来逐渐显现和加强的。作为传统文学的组成部分,对于新文学的形成而产生积极影响的是中国近代文学。黄遵宪倡导的“诗界革命”和梁启超所主张的“小说界革命”和“新文体”运动等,从文学观念、文体语言等诸方面对新文学的初生构成了重要的影响。(1)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 从文学发展的多样性、主题的走向以及与中国社会的关系来看,中国现当代文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一)1917年~1927年文化整体批判时期 (二)1927年~1937年政治分野与文化批判时期

(完整word版)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试题及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分) 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废名的第一部小说集是他于 1929年年在北大外文系任教时出版的 2.四铭是鲁迅小说中的主人公。 3-曾文清这个人物形象出自曹禺的《》 4.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是指《秋收》和《残冬》 5.周作人的小品文多以“言志”为主。早期“浮躁凌厉”的作品;多收《》、《谈虎集》中。 6.鲁迅一生中只出版过三部小说集。即〈呐喊〉、《彷隍》和 7.穆旦是现代以来中国最杰出的诗人和翻译家之一,解放后;,穆但的名字逐渐被翻家的名字所取代。 8.对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产生较大影响的作家除了通俗作家张恨水以外。还有也带有通俗倾向的“新文学”作家 9.关于“京派”的命名,与30年代初发生在上海与北京两个城市作家之间的一场论争有 关,当时论争的主要人物是北京的沈从文和上海的——,后来又加入了鲁迅等人。 10.新文学以来最令人遗憾的是“没有描写广阔气魄深厚的作品”,而最能弥补这一缺憾 的杰出代表作家是——· 11.曾以一部《女神》开中国现代诗歌浪漫主义先河的郭沫若,So年代以后诗风大变,从一 位旧时代的诅咒者变成了新时代的热情歌手,但他这时的诗歌多为应制之作,艺术上已不足 观,但也以惊世骇俗的新观点创作了两部历史剧《蔡文姬》和《——》o 12.在“五四”初期,缜密漂亮风格的散文广受欢迎,尤其可以——与朱自清为代表。 13.鲁迅多次在他的小说写到群众蜂拥观看杀人场面的情景,除了小说《示众》以外,还有 他以华老栓为主人公的第三篇小说《——》。 14.“语丝派”集中了鲁迅和周作人等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散文大家,是现代文学史上的 重要的散文流派,它得名于——年成立的语丝社:和他们创办的《语丝》周刊。 15.“九叶诗派’’的诗人曾创办过两个诗刊,一是《诗创造》,一是《中国新诗》,所以,这个诗 派又被称为“——派”。 16.最早对老舍的创作进行评论,并肯定其创作具有现代品质的是——的《(老 张的哲学)与<赵子曰>》. 17.在“革命文学,,e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 (以钱理群版《中国文学三十年》和朱栋霖版《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为基础) 第一章 20年代文学思潮与运动(依钱版名称) 一、名词解释: 1、晚清文学革新运动: 1、在维新运动直接促助下,出现了突破传统的观念和形式,以适应社会改良与变革要求的尝试,其中包括提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新诗派,让诗歌“适用于今,通行于俗”的“诗界革命”,将小说的政治宣传与思想教化功能极大提高,企求达到“改良群治”和“新民”目标的“小说界革命”。以及要求打破桐城派古文藩篱,推广平易畅达的“新文体”的“文界革命”。 2、在晚清,裘廷梁呼吁提倡过白话文,为后来的文学革命大力倡导白话文造成一种蓄势。 3、清末民初,域外小说翻译大盛,打破思想封闭状态,开始参与世界文学“对话”,晚清域外小说输入造成的开放态势被文学革命承续并扩展。 2、“人的文学”: 1、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 2、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 3、在《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强调文学须应用于人生上,提出“普遍”与“真挚”的原则,并申明“以真为主,以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为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3、鸳鸯蝴蝶派: 1、始于20C初,盛行于辛亥革命后,得名于清之狭邪小说《花月痕》中的诗句“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因其容多写才子佳人情爱,又因鸳蝴派刊物中以《礼拜六》影响最大,故又称“礼拜六派”。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涵秋、定夷等。主要刊物有《礼拜六》《小说时报》《眉语》等。 2、他们的文学主,是把文学作为游戏、消遣的工具,以言情小说为骨干、情调和风格偏于世俗、媚俗的总体特征。代表作有徐枕亚的《玉梨魂》、涵秋的《广陵潮》。 3、这股文学思潮存在时间较长,到1949年才基本消失。这一流派的出现有社会和文学自身原因,在从古代小说到现代小说的过渡期间起过一定的承前启后作用。 4、文学研究会: 1、1921年1月在成立,是文学革命后第一个纯文学团体,主要成员有周作人、雁冰、振铎、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等12人,后来发展到170多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新文学。 2、其文学宗旨为"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明显表现出对"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倾向。他们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特别注重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和灰色人生的诅咒,表现新旧冲突。写法上一般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也借

(完整word版)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简答论述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简答论述题 1鲁迅《呐喊》,《彷徨》,与《故事新编》从三部作品之中分析鲁迅的写作内容及其艺术手法。 答:鲁迅是以启蒙主义精神从事文学创作的,在“立人”的出发点上,揭露封建礼教对于人性的束缚与摧残,他的小说立足于为人生,改良人生,努力“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以其独特的呐喊与彷徨,或揭示封建礼教,或针砭麻木灵魂,或抨击冷漠的社会,或讴歌诚与爱,呈现出执着的反封建精神。 内容:(1)鲁迅的小说揭示封建礼教。中国历史上第一篇短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把吃人的内容和仁义道德的表面看得清清楚楚,揭破了那些戴着礼教吃人的滑头伎俩。其思想忧郁深广。这篇小说揭露了社会到家庭的“吃人”现象,从而抨击了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吃人”的本质。这篇小说体现了他小说彻底反封建的总体倾向。 (2)鲁迅的小说抨击冷漠的社会。社会环境的冷漠是孔乙己悲剧的重要原因。孔乙己是一个不幸者,他生活在一个麻木而冷酷的环境之中,人们自私冷漠,无情无义,给人一种冻僵了的感觉。这种社会是孔乙己悲剧的催化剂。对于孔乙己这样一个弱者来说,社会不仅没有关爱他,更为严重的是人们还把他当作笑柄。老板的无情,长衫的不屑,伙计的鄙视,甚至短衣帮的讥笑,都深深地伤害了孔乙己本来就千疮

百孔的心,这种社会正是鲁迅所批判的冷漠社会。 (3)鲁迅的小说针砭麻木的灵魂,小说《药》这是其中的代表之作。《药》所描绘的是辛亥革命之前清末封建社会的现实,封建势力猖獗,人民群众在封建势力重压之下处于麻木落后,不觉悟的精神状态,他们不懂得反抗自救,不理解革命者为之奋斗,流血牺牲的目标是什么,更谈不上以实际行动支持革命。一句话,《药》暴露了人民群众在封建压迫下麻木愚昧的精神状态,呼吁人们寻找唤醒他们的“药方。(4)鲁迅的小说努力讴歌诚与爱在一件小事中,鲁迅先生把一位平凡的人不能再平凡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车夫写的那样的光辉伟大,事情是这样的:一天,鲁迅先生有急事鼓了一辆车去S门,但路上,人力车的车把碰到了一位衣衫破烂的老妇人,当时,鲁迅先生不以为然,认为她并没有受伤,于是,挥挥手让车夫快些走,但车夫却完全不理会鲁迅先生,而是“傻傻的”跑过去把老妇人扶起来,并关切的问她的伤势,再把她送到警署去做检查,当时,鲁迅先生看着车夫的背影,心里觉得他不再低微,而是变得伟大起来,而鲁迅先生觉得自己又是那样的渺小,心里的愧疚感便油然而生。 《一件小事》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内容警策深邃。在歌颂下层劳动人民崇高品质的同时,还反映了知识分子的自我反省,表现出真诚向劳动人民学习的新思想。在五四运动时期能有如此认识是很不寻常的,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阅读

现代阅读书目: 《鲁迅全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朝花夕拾》《野草》《坟》 《郭沫若全集》(文学编):《女神》《三个叛逆的女性》《屈原》 胡适:《尝试集》《终身大事》《叶圣陶短篇小说选》:《倪焕之》《潘先生在难中》《新月派诗选》 《郁达夫文集》《郁达夫小说集》《冰心选集》《朱自清散文》《周作人散文》《闻一多文集》 《死水》《徐志摩诗集》《丁西林剧作全集》(上下)《象征派诗选》《(语丝)作品选》《茅盾全集》:《子夜》《蚀》《虹》《腐蚀》《农村三部曲》《林家铺子》 《老舍文集》:《骆驼祥子》《月牙儿》《四世同堂》 《巴金全集》:《家》《憩园》《寒夜》 《沈从文文集》:《边城》 张恨水:《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八十一梦》 柔石:《二月》《为奴隶的母亲》 叶紫:《丰收》 《张天翼小说选》:《华威先生》 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淘金记》 艾芜:《南行记》 李劼人:《死水微澜》 钱钟书:《围城》 《张爱玲文集》:《金锁记》《倾城之恋》 《赵树理文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孙犁文集》:《荷花淀》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秦瘦鹃:《秋海棠》 徐訏:《鬼恋》《风萧萧》 周立波:《暴风骤雨》 路翎:《财主的儿女们》 萧军:《八月的乡村》 萧红:《生死场》《呼兰河传》 曹禺:《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田汉:《获虎之夜》《名优之死》

洪深:《五奎桥》 夏衍:《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包身工》 陈白尘:《升官图》 贺敬之等:《白毛女》《新感觉派小说选》《中国诗歌会作品》《山药蛋派作品选》《殷夫诗选》 《艾青诗选》《戴望舒诗选》《田间诗选》《冯至诗选》《穆旦诗选》《臧克家诗选》 李季:《王贵与李香香》阮章竟:《漳河水)袁水拍:《马凡驼的山歌》《现代派诗选》《七月派诗选》《白色花》《九叶集》《林语堂散文》《梁实秋散文》何其芳:《画梦录》丰子恺:《缘缘堂随笔》 王一川等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大师文库》(共8册) 《中国现代各流派小说选》 《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一1927)(1一10) 《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1—20) 《中国新文学大系》(1937-1949)(1—20) 当代文学阅读书目 小说: 梁斌《红旗谱》罗广斌/杨益言《红岩》杨沫《青春之歌》柳青《创业史》杜鹏程《保卫延安》 欧阳山《三家巷》周而复《上海的早晨》吴强《红日》赵树理《登记》《“锻炼锻炼”》《三里湾》 李准《不能走那条路》《李双双小传》《黄河东流去》孙犁《风云初记》《山地回忆》《铁木前传》 马烽《我的第一个上级》王愿坚《党费》茹志鹃《百合花》《剪辑错了的故事》峻青《黎明的河边》 刘心武《班主任》《钟鼓楼》 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春之声》《蝴蝶》《布礼》《活动变人形》 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赤橙黄绿青蓝紫》 谌容《人到中年》 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祖母绿》《沉重的翅膀》 徐怀中《西线轶事》 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 汪曾祺《受戒》《大淖记事》 阿城《棋王》 高晓声《陈奂生上城》 铁凝《哦,香雪》《麦秸垛》《玫瑰门》 张贤亮《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邓友梅《那五》《烟壶》 张承志《黑骏马》《北方的河》《心灵史》 路遥《人生》《平凡的世界》 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

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读书目

汉语言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 必读书目 现代文学部分 作品类: 鲁迅,建议通读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 小说类:《狂人日记》、《孔乙已》、《在酒楼上》、《示众》、《阿Q正传》、《阿长与山海经》、《无常》、《死火》、《影的告别》、《蜡叶》、《我怎么做起小说来》、《〈野草〉英文译本序》、《灯下漫笔》、《这个与那个》、《“友邦惊诧”论》、《二丑艺术》、《捣鬼心传》、《奇怪》、《病后杂谈》、《阿金》、《铸剑》、《采薇》; 杂文类:《灯下漫笔》、《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我之节烈观》、《二丑艺术》、《爬与撞》、《为了忘却的记念》、《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 郁达夫:《沉沦》、《薄奠》、《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古都的秋》、《钓台的春昼》;叶绍钧:《潘先生在难中》、《倪焕之》 冰心:《超人》,诗歌集《春水》、《繁星》,散文集《寄小读者》 庐隐:《海滨故人》 王鲁彦:《菊英的出嫁》 台静农:《拜堂》 许地山《命命鸟》、《缀网劳蛛》、《春桃》 王统照《沉思》、《山雨》 冯文炳:《竹林的故事》、《十二月十九日》(废名) 胡适:《蝴蝶》、《一颗星儿》(建议通读《尝试集》),独幕剧《终生大事》 郭沫若:《凤凰涅磐》、《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地球,我的母亲》、《夜半十里松原》、《天狗》、《太阳礼赞》;《瓶·第十六首:春莺曲》、《瓶·第三十七首》、《我想起了陈涉吴广》、《屈原》、《论诗三札》、《我的作诗的经过》、《〈少年维特之烦恼〉序引》(建议通读《女神》) 沈尹默:《月夜》 刘半农:《叫我如何不想她》 汪静之:《伊底眼》

宗白华:《夜》 李金发:《弃妇》 闻一多:《忆菊》、《死水》、《发现》(建议通读诗歌集《死水》、《红烛》) 徐志摩:《雪花的快乐》、《再别康桥》、《沙扬娜拉》、《翡冷翠山居闲话》 朱湘:《采莲曲》 周作人:《故乡的野菜》、《喝茶》、《苦雨》、《北京的茶食》(建议通读散文集《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 俞平伯:《清河访》 朱自清:《背影》、《荷塘月色》、《春》 梁遇春:《观火》 田汉:《获虎之夜》 丁西林:《压迫》、《一只马蜂》 茅盾:《蚀》、《子夜》、《春蚕》 老舍:《离婚》、《骆驼祥子》、《月牙儿》、《断魂枪》、《四世同堂》 巴金:《家》、《寒夜》、《春天里的秋天》 沈从文:《萧萧》、《丈夫》、《边城》、《八骏图》、《绅士太太》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1930春上海》、《夜》、《在医院中》、《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柔石:《为奴隶的母亲》 沙汀:《代理县长》、《在其香居茶馆里》、《随军散记》 艾芜:《山峡中》 吴组缃:《一千八百担》 李劼人:《死水微澜》 萧乾:《雨夕》 林徽因:《九十九度中》、《别丢掉》 施蛰存:《春阳》 张恨水:《啼笑因缘》、《八十一梦》 张天翼《包氏父子》、《华威先生》

最新现当代文学重要知识点

重要知识点 ▲一直称自己是“乡下人”的作家是沈从文。 ▲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社团主要是太阳社和后期创造社。 ▲“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喊出这妇女个性解放呼声的人物是子君。 ▲“第三种人”的代表人物是苏汶。 ▲被鲁迅赞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的诗人是冯至。 ▲宣称“我只想造希腊小庙”,“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把人性当作文学表现的终极理想的作家是沈从文。▲《雷雨》的一组人物是周朴园,鲁大海,四风。 ▲《长河》是沈从文的长篇小说。 ▲爱姑这一人物,出自鲁迅小说《离婚》。 ▲施蛰存一般被认为是心理分析派作家。 ▲《七月》杂志和“七月”诗派抗日战争时期活跃于国统区。 ▲“袋里无钱,心头多恨”、“于世无补”、自卑颓唐的“零余者”形象较多出现在郁达夫笔下。 ▲以“平和冲淡”风格的美文小品见称于世的作家是周作人。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新青年》。 ▲老舍所属的民族是满族。 ▲《马凡陀的山歌》属于政治讽刺诗。 ▲无名氏的两部小说是《北极风情画》、《塔里的女人》。 ▲1938年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战协会成立于武汉。 ▲周树人一生使用过的笔名无数,但第一次使用“鲁迅”笔名发表的作品是《狂人日记》。 ▲“温柔诚挚乃朋友中朋友,纯洁天真是诗人中诗人。”指的是徐志摩。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是《冲积期化石》。 ▲早期小说以异域色彩、宗教氛围和爱情线索的交织融合为特征的作家是许地山。 ▲小说《啼笑因缘》的作者是张恨水。 ▲胡适1917年1月发表于《新青年》的《文学改良刍议》的中心议题是提出文学改良“八事”主张。 ▲抗战时期的“南玲北梅”所指的两位女性作家是张爱玲,梅娘 ▲郭沫若《风凰涅槃》采用的诗体形式是自由体. ▲中国现代第一个“讲组织,讲纪律,讲方法”的话剧团体是戏剧协社 ▲丁玲对知识女性性爱的矛盾心理进行大胆、细腻描写的作品是《莎菲女士的日记》。 ▲曹禺描写复仇的一部话剧是《原野》。 ▲陈独秀1917年2月发表于《新青年》的《文学革命论》的中心议题是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于1930年。 ▲1921年1月成立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是文学研究会。 ▲认为“和平静穆”是诗的极境,是美的最高境界,是人生哲理的“最高理想”文学理论家是朱光潜。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是《冲积期化石》。

现当代文学知识总结大全

现当代文学 ●伤痕文学代表作:刘心武《班主任》 ●寻根文学的特征: 1.以现代意识关照现实与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 的可能性 2.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现鲜明的地域特点 3.在表现手法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 手法,丰富和加深了作品的文化底蕴 ●新写实小说的基本风格: 情感态度的“零度介入”,描写“原生态”,“生活流”,客观冷静的呈现人类生存本相 ●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的区别: 1.以鲜明的“欲望叙事”而不同于传统的批判现实主义 2.以“原生态”,“生活流”的琐细笔触而不同于传统现实主义的“典型化原则 3.以“零度情感”而不同于传统现实主义重情的叙事风格 ●改革文学思想内涵: 改革文学作为新时期文学中最早回到当下,以及最为本世纪文学发展进程中最后一次功利主义色彩,突出功利化与审美话语结合的较为完美,表现得较有力度的小说思潮,含蓄的较为丰富的美学内容。 ●朦胧诗的思想内涵: 1.揭示黑暗和社会批判,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反思与探求意识以及浓厚的英雄主义 色彩。 2.是在觉醒对人的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对人造主义和人性复归的呼唤,对人的自由心灵奥秘的探险构成了朦胧诗的思想核心。 ●朦胧诗的艺术创新: 1.朦胧诗对传统诗歌艺术规范的反叛和改革为诗歌创作提供了新鲜的审美经验,写 印象化,象征化和立体化是朦胧诗艺术表现上的重要特征。 2.朦胧诗高扬主题意识,以意象化方式追求主观真实而抛弃客观再现意象的瞬间撞 击和组合,语言的变形与隐喻构成整体象征,使诗的内涵具有多义性。捕捉直觉与印象,用情感逻辑取代物理逻辑。 3.朦胧诗意味着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探索的再出发,意味着诗坛恢复了与世界现代诗 坛的某些联系。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赵树理小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乡土气息具体表现在: 1.在小说艺术结构上:本着文学为工农民兵服务的艺术原则,认真考查群众普便 的欣赏习惯和阅读期待 2.小说语言方面:具有亲切质朴,明快风趣的特色 3.具有浓厚的东南乡土民俗色彩 ●赵树理的文学地位: 1. 赵树理是第一个塑造解放区历史变革中农民形象的作家,被称为“农民作家”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 赵树理小说表现新政权下农民的生活与斗争,塑造了“小字辈”的新农民形象, 与鲁迅,茅盾笔下的农民形象不同 3. 赵树理的作品乡土气息浓厚,真实地再现了我国农村几十年来的巨大变革,有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作品专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考研笔记 ——现当代文学·作品专题 (考研期间根据根据[《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钱谷融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 整 理) 第一编小说部分 1,鲁迅:《在酒楼上》 (1),学术界对《在酒楼上》的潜在作者、叙述者与人物的关系,主要有两种分析: ①"认为吕纬甫是鲁迅投射了反思和批判目光的人物,而小说叙述者'我'则更多地代表了鲁迅的立场,'我'对吕纬甫在五四落潮期的'敷敷衍衍,模模胡胡'的颓废状态采取的是审视和批判的态度。而吕纬甫也在见证着自己当年的革命热情的同路人--叙述者'我'的面前表现出一种自省的心态。从这个意义上看,鲁迅在小说中坚持的是五四式的启蒙主义话语,吕纬甫的声音是作者力图压抑甚至摆脱的声音"。 ②"关注吕纬甫讲的故事本身,就会感到这其实是两个十分感人的故事,有一种深情,有一种人情味,笼罩着感伤的怀旧情绪","吕纬甫身上是有鲁迅的影子的,吕纬甫的声音可能比小说叙述者'我'更代表鲁迅心灵深处的声音","小说中的'我'不仅是吕纬甫故事的倾听者,同时也更是一个审视者,,吕纬甫一遍又一遍的自我嘲讽、自我申辩、自我否定,正因为他一直感受着'我'的潜在的审视的目光。从而'我'与吕纬甫之间呈现为一种内在的对话关系,这可以看作是作者两种声音的外化。'我'与吕纬甫的辩难,正是作者内在的两种声音在冲突,在对话,在争辩,最终很难说哪一种是主导性的声音。这种辩难性正是鲁迅小说思维的体现,是鲁迅认知和把握世界的基本思维在小说文本层面的印证。" 细读小说文本,作出你自己的分析。 (2),这篇小说关于"废园"里的"老梅"的描写是历来最为人们所称道的;细读这段文字,体会它的写法的精妙处,并结合上下文的描写,体会它在小说中的作用。 (3),有进一步研究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思考一个问题:1956年,曹聚仁北上访问已72岁的周作人,谈到鲁迅的作品。曹聚仁表示自己最喜欢的是《在酒楼上》,周作人同意曹聚仁的看法,”这是最富鲁迅气氛的小说"(参看曹聚仁:《与周启明先生》)。--你同意周作人的评价吗?能否结合文本的描写,谈谈你对"鲁迅气氛"的理解,并以这样的眼光去重读鲁迅的其他小说,看看会不会有新的发现。 【扩展性阅读书目】 《孤独者》、《伤逝》。均收《彷徨》,是《在酒楼上》同时期的关于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 【参考书目】 吴晓东等:《现代小说研究的诗学视域》,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9年1期。 严家炎:《复调小说:鲁迅的突出贡献》,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年3期。 卢今:《〈在酒楼上〉讲解》,收《走进鲁迅世界》(小说卷),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 2,鲁迅:《铸剑》 (1),重点阅读(最好能朗读)小说中关于"铸剑开炉"、"以头相搏"的场面描写,细心体味鲁迅丰富的想象力,诡奇而绚丽的文字。对比你原来读过的鲁迅作品,你对鲁迅的语言风格有什么新的体认? (2),"三头相搏"的场面无疑是小说情节发展的顶点,在大多数作家的笔下,小说都到此嘎然而止;但鲁迅却偏要精心安排"复仇完成以后"情节的新的发展,于是出现了"辨头"的闹剧,"三头并葬"的滑稽戏,到最后的"大出丧"变成全民"瞻仰"“狂欢节 ",小说又出现了一个高潮。请想想,小说的前后两个高潮之间,构成了怎样的关系? 请细心比较前后的文字,作者的叙述语调(以及内在的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你或许会意识到鲁迅的这篇小说原来存在着两个调子,再去重读全篇小说,体会这"两种调子"在小说中的相互纠缠,渗透,对峙,消解,起伏,激荡,并由此体味作者深广的忧愤和内心的矛盾与痛苦。 (3),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进一步分析"黑的人(宴之敖者)"的形象,还可以联系鲁迅作品中的其他人物,例如《理水》里的夏禹和他的弟子,《非攻》里的墨子,《过客》(见《野草》)里的主人公,《孤独者》里的魏连殳--他们都是鲁迅作品中的"黑色家族"的成员,从外貌到内心世界和性格都有相似之处,并注入了鲁迅的主体精神("宴之敖"本是鲁迅的笔名,鲁迅还说过:"我就是魏连殳")。可以就此写一篇小论文。 【扩展性阅读书目】 《补天》、《理水》、《非攻》。都是《故事新编》里的小说,并且都可以从"两个调子"的角度去阅读。 【参考书目】 钱理群:《试论鲁迅小说中的复仇主题--从〈孤独者〉到〈铸剑〉》,收《走进当代的鲁迅》,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