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学生就业选择“新一线”城市

大学生就业选择“新一线”城市

大学生就业选择“新一线”城市
大学生就业选择“新一线”城市

大学生就业选择“新一线”城市八月款款而来,一大批应届大学生人潮涌动般出现在职场中,每年八月也成了大学生就业最热的时期,随着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就业热潮直线降温,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更倾向于挤身“新一线”城市,中国大学生就业趋势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

大学生就业新宠“新一线”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宁要大城一张床,不要小城一套房”成了大学毕业生最真实的心声,但随着社会的变化,这一说法似乎也在面临极大的转变。根据2017最新招聘报告和人才供给报告显示,中国大学生就业前十的城市中,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已经不再被专宠,而“新一线”城市,包括成都、长沙、西安、郑州等地成了大学生就业最新选择。

“新一线”城市吸引力守则

一线城市有它独有的特色和广阔的施展机遇,但弊端却是高昂的房价、房租以及消费水平,相比来说,那些“新一线”城市,多是省会城,虽是二线或三线城市,则拥有更多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环境舒适、雾霾不重,还拥有较低的生活水平以及不断上涨的就业机会,都是大学生就业更好的选择。

“新一线”城市吸引人才政策

越来越多的二三线城市认识到人才是城市发展的根基,为了吸引更多人才的加入,实行相应的人才优惠政策,比如:武汉就出台了政策,支持百万大学生就业并留汉创业,还推出18项户口迁移调整政

策,从就业和落户留住人才。相比,北上广深老一线城市也正面临着人才饱和溢出的现状,正好可以满足二三线人才缺失的需求。

无论是从当下还是放眼未来,由大学生就业引申出的一系列问题,一定会带动整个城市的人文和发展。我们说,一份好的工作要拥有广大的施展空间和上升空间,但同时,还需要具备更加舒适的环境。大学生就业选择留在北上广深的“老一线”,还是二三线城市的“新一线”,要知道适合自己最重要。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教育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摘要:大学生就业形势偏紧和就业层面下移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大学生就业是世界性的难题,关系着大学生本人的发展、家庭的稳定、社会的和谐,因此政府、社会、家庭要高度重视,尤其是高校大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与环境,要有客观的认识和评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占据有利地位。 一、引言 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关系着大学生本人的成长成才与发展、家庭的稳定幸福、社会的和谐。大学生就业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大学生就业难的呼声近年来持续上涨。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陡增,人才市场中竞争力度越来越大。2013年我国经济形势不乐观,2013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毕业生人数达699万,号称“史上最难就业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然而,这个数字在不断刷新,20l4年的毕业生人数729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毕业生数量非常大。据权威机构数据统计显示,美、英等国大学生就业也不乐观,青年人就业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因此高校教师和学生一定要对就业形势、环境,要有客观的认识和评价。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走向市场化,为高校毕业生自主择业奠定良好基础。但随着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总体来说,大学毕业生就业大环境中,机遇与挑战都有。 (一)从统计方面看,社会人才供给总量与社会需求总量差距较大,

未能落实就业的大学生总人数持续增多,就业压力巨大 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每年平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2000万,但是“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2300万,每年将会有300万多余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差距,估计我国未来几年内在人才需求总量上将出现供大于求、人员过剩的现象。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与就业的大环境联系密切,大学生就业也呈现出数量不匹配的特点。10年来,因为高校扩招力度加大,大学生数量增加走高,加上毕业时间、就业程序的同步造成了“一致”效应。统计显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稳中有所下降,随毕业生数量增加而有所下降。如2010年到20l5年,我国大学毕业生的人数由630万增加到了729万,6年里,毕业生数量增加幅度很快。 (二)从地域视角看,随着国家促进就业优惠政策的大量出台,二线、三线城市人才吸引能力将逐步增强 近几年,由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开始面临土地和环境承载力的制约,城市的公共服务发展水平与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精英移民在一线城市的增加速度无法实现同步发展,如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供给不足,尤其是房价上涨等造成一线城市生活成本加大。与此同时,由于政府相关政策的宏观调控,大量“西部开发、中部掘起’’等政策出台,促进了一批二、三线城市的发展,经济规模、创业环境等方面都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水平的提高,二、三线城市就业机会增多,对人才的吸引力将显着增强。 (三)从就业产业结构视角看,三大产业的就业空间各有优势,战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状况与国家政策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高等教育的普及。在这种教育渐趋普遍化的社会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俨然成为了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状况与国家政策。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国家政策 大学生是社会发展进步必不可少的人才资源。随着高校的扩招,高等教育已经逐渐转变成大众化教育。这样一来这个教育政策成了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使更多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提高了国民整体素质;另一方面也给大学生造成了较大的就业压力。在此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已经不仅仅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关系到千万个人和家庭的民生问题。 1.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状况 大学毕业生中流传着“毕业即失业”这一略带调侃的流行语,但无疑从一定程度上说出了当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而这一问题是否能够得到解决直接影响国家社会的稳定,经济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无论是毕业生和高校还是政府部门都在迫切关注这一问题,具体来讲有以下几种情况。 毕业生人数增加 自从改革开放以后,高校逐年扩招,大学生就业与社会需求的矛盾日益增加。现今大学生的数量又创历史新高,人力资源市场供远远大于求,这也就直接造成了当下严峻的就业形势。从1999年全国高校开始扩招以来,大学生毕业生人数就逐年增加。而据教育部最新统计的数据,201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已经达到795万,而预计今年的毕业生人数要远远大于这个数目[1]。 就业市场供需矛盾大 就业市场的供需矛盾在这里不仅仅是指人数和职位数量上的矛盾即人数远少于

岗位数量,在这里更多的是指结构性失调。比如毕业生无法找到理想的工作,工作单位找不到合适的人员,这形成了一个比较滑稽的现象:毕业生没有工作,而用人单位的许多岗位空缺。 个人以及社会观念问题 很多大学生有着眼高手低的心态,对于一些工资比较低或者工作比较辛苦的岗位都不愿意从事。但是我国由于当前的经济市场的影响,高薪岗位人数需求较少,大学生与研究生和博士生竞争相对又处于劣势,如此一来本科生能获得高薪职位的人数少之又少。除此之外,社会观念也有着很大的影响,一方面用人单位开始对求职人员在文凭学历上有更高的要求,例如一些单位在招聘时只要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这就造成了大学生为取得获得更高学历而放弃找工作选择继续深造,考研人数的逐年增加就是这一有力验证。但是若考试失利之后,毕业生又必须面临就业问题,这时就失去了许多好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一些公司对于工作经验也有要求时,只有文凭没有工作经历的大学生无疑又成了“孤儿”。 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由于工作相对稳定而被称为“铁饭碗”,因此一直是毕业生希望的出路之一。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投身于公务员以及事业单位招录考试当中,但是因为公务员的考试和考研一样竞争非常激烈,如果考试没有通过选拔,毕业生同样会失去许多就业的好机会。 2国家有关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分析 从2000年以来,我国对待大学生就业问题主要采取的是“市场导向、政府调控、校企联合、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此外,政府非常重视对于毕业生就业的引导和鼓励。前总理温家宝指出当前政府要把大学生就业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在2009年全国“两会”中如何促进大学生就业成为了“两

大学生职业选择的调查报告

------------------------------------------------ 大学生职业选择的调查报告 90年代新好青年,独生子女第一代……现在的大学生们即将走上工作岗位。11月20日后,各招生单位将会蜂拥进入各高校抢人才。那么究竟大学生们最喜欢去什么企业?他们的就业价值观是什么?他们怎么找工作?大学生最希望从事什么职业? 不同单位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别,而同一个单位内部职位也是千差万别的。就像计划经济时代工厂里“坐办公室”与“进车间”一样,这中间不仅有工作环境、工作待遇的差别,同时还有工作地位的差别。这次调查的职业问卷栏中专业技术(26%)、管理(24%)和策划(19%)等位于前列,而这三种职业也是目前社会上比较吃香、发展前景较好的,现在大学生在职业的选择上更加趋于实际,也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理想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在职业价值观方面大学生对社会的趋同。其结果必然造成学生择业期望值居高不下,择业与毕业生本身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前三位之下顺延为销售人员8%、行政人员8%、公关人员7%、财务人员4%和其他4%。 大学生选择职业的标准是什么? 高校学生职业价值观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几年有了较大的变化。据1995年浙江大学学生就业价值调查和1996年《北京大学生毕业生的调查》,收入高是影响毕业生选择职业的第一因素。而对这次大学生首选企业调查结果分析表明,影响毕业生就业的第一因素为发展前景(19%),其次为施展才干(18%)、薪酬福利(16%)。虽然收入(薪酬福利)依然是影响毕业生选择就业的主要因素,但已退居第三位。这种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是双方面的,对学生来说,就业的心态理性化,心理上比较稳定;对用人单位来说,则个人事业发展前景上更多,变提供高薪福利为提供人才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从而迎合毕业生在事业成功和实现个人价值上的追求。 除前三位外,工作环境占13%、经济效益占11%、所在城市占9%、专业对口占 4%、出国机会占4%、解决户口占4%、知名度占2%。 ---------------------------------------------------------精品文档-------------------------

2020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2020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调研背景:虽然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问题一直存在,但只有今年,这个问题成为需要中央领导重点解决的问题。的确,全球金融风暴的愈演愈烈已经是超过半数的企业蒙受损失,毕业生就业的形势更加 ___。为了更好的帮助我校学生解决以后的就业问题,现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调研思路:参考已有的“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我们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院应届毕业生进行分析: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见第2、19、14、25题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见第5题 3>与是否专业对口,见第7题 4>地域意愿,见第10、11题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见第16、17、20题

2、毕业生对就业信息的获取(包括获取方式和程度两方面),见第8、9题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见第3、6题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见第4、15题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含要求学校校,见第21、22题;要求自己,见第23、24、2 6、12、13题) 通过对以上五大方面共25道问题的调查,我们希望分析出我院毕业生对就业的选择、认知的程度以及作为院方应当做什么样的工作来帮助毕业生应对就业问题。 调查分析: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大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2%,其中选择就业的占51%。特别注意到有9%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11%的同学选择。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研究生毕业能获得更高的收入、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

82%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15%的同学坚决不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13%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虑过。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逾八成的同学以找到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于专业对口性不很关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生源地,有11%的同学没有固定意向。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工作待遇和发展机会要大。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他选择比较平均,没有人选择自主创业。对于首份工资75%同学选择1500--3000,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5%,不关心的占5%;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学校就业网站和网上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各占17%,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

大学生毕业后应该优先选择就业

谢谢主席,尊敬的评委\对方辩友\以及各位观众大家好!我方观点是大学生毕业后应该优先选择就业。首先,我们来明确以下几个概念,毕业大学生是已经接受过高等学校教育的人,是社会技术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具有劳动愿望和劳动能力的人才,在此我们需要强调大学生包括高职高专毕业生。然而事实证明我国大学毕业生专业素质和能力仍然很欠缺,正因为如此大学毕业生优先需要的是一个可以检测自己学习成果、认清自我的一个平台,而这个平台优先的选择就是就业。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且具有劳动愿望的人参加社会劳动,并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的过程。而大学生所具有的劳动能力与劳动愿望恰恰是与就业的需要相吻合的。这就更加证明了大学生毕业应该先就业。然而创业则不然,创业是创业者对自己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出更大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过程。从何者能够使大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社会,使生活更平稳的角度来讲,我方认为大学生毕业后应该优先选择就业。 那么,大学生毕业为什么要优先选择就业呢?我方认为有三点原因: 第一点,对于个人来说,现实生活中毕业大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还十分有待积累,想要在人生中有所建树、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必须有扎 实的基础,获取足够多的经验,因此就需要我们先就业,了解社 会工作实际情况并在社会中得到锻炼,通过就业的多种选择性, 确定自己适合哪方面工作,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二点,对于家庭来讲,大学毕业生承担了父母多年来寄予身上的太多希望,他们希望孩子能过上一种平稳的生活,但大学毕业生一旦选 择创业,却让父母也背上了不必要的压力,大学毕业生面对社会 虽然缺乏的很多,但却是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愿望的群体,既然 已经步入社会就要通过自己来获得自我的基本生活保障,每个人 在社会上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面对现实需要我们考虑到自己 以外的人。 第三点,对于社会来说,大学生毕业后就已经步入了社会,当一个人不能为社会创造价值时,实际上就是增加社会负担,当大多数毕业生 不具有成为社会领导者的能力时,那我们就要虚心的成为社会工 作的参与者,因此大学生毕业以后优先选择就业既可以为社会减 轻负担,又能够尽快的融入社会,从而更稳定的积攒自己所需的 东西逐步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综上所述,所以我方认为大学生毕业以后应该优先选择就业。从而达到大学毕业生尽快适应社会,使生活更平稳的目的。

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与分析汇编

关于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背景 中国提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方针后,各高校积极响应党及教育部号召,加快高等教育发展步伐。从1999年开始,高校开始大面积扩招,招生人数以每年60~70万的速度增加,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难得的机遇,也是一次全新的挑战。在长达十几年的扩招长征行程中:文化底蕴方面,国民整体文化素质显著提升,高龄大学毕业生已见怪不怪;政治方面,国家公务员、政府官方人员,文聘最低限度——大学文聘;经济方面,无论国企还是外企及其他类型的企业,文聘是衡量一个职员合格的重要标准。什么事情都有两面性,有利也有弊高校扩招也不例外。其中就业问题尤为突出。 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02年高校毕业生145万,本科生一次就业率为65%;2003年为212万,受非典影响本科生一次性就业率不到50%,后来经过党中央、国务院的全面统筹,最后本科生就业率为70%;2004年为280万,本科生一次就业率为61.3%;2005年为340万。2006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毕业377.47万人。2007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毕业447.79万人。2008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毕业512.0万人。2009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毕业531.1万人。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毕业575.4万人。2011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毕业608.2万人。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毕业624.7万人。 毕业时间(年)人数(万)待业人数(万)就业率(%)2001 115 34 70 2002 145 37 74 2003 212 52 75 2004 280 69 75 2005 340 79 76 2006 377 91 77 2007 447 145 70

大学生对就业区域选择的影响因素

大学生对就业区域选择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环境因素 人们生活所在地的软环境,包括风俗习惯、社会就业观念、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以及当地的高等教育水平等对人的形成和发展进化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人类活动给予社会环境以深刻的影响。中国正处在深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时期,社会的各个方面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从人口、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环境污染、基础设施、人类发展八大社会发展指标看,无论是相对差距还是绝对差距,我国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地区差异,这种差异对毕业生的流向具有较强的冲击力。 1.区域的生活质量 那些在社会软环境方面令人满意的地方才会使人留下来长期生活和发展。生活质量是大学毕业生们选择自己的就业流向时,考虑的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城市的居民收人、居住质量、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公共安全、人居环境、就业率等”都是考察一个城市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生活质量高的城市很显然对毕业的大学生有着更大的吸引力。因此,社会环境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区域选择有影响作用。 2.地区的就业观念 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也导致各地社会观念的差异,表现在就业方面,就是就业观念的差异。经济发达地区,人们的就业观念比较开放,对职业的高低贵贱之分比较轻微,而且社会舆论对于各种就业的价值取向比较包容。只要是通过个人努力获得职业成功,不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都会得到社会的认可。相反,在就业观念偏保守的地区,对职业区分比较看重,只有那些在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或其他大型企业等所谓“主流”单位就业才会得到认可。这种保守的就业观念限制了人才潜力的发挥,阻碍了人才的流动,进而削弱了区域的就业吸引力。 3.高等教育水平 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逐步扩大本科招生量。高校的大幅度扩招为大学生在就业流向区域上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也正是这种学习迁移消除了人们迁移的障碍。一方面,欠发达地区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才在毕业时绝大部分流向了经济发达地区另一方面,教育水平发达、经济发达地区对毕业生流向的选择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这就造成了在短时间内,高校扩招越多,欠发达地区人才流失越多,而经济发达地区人才流人越多的现象。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大学生价值取向、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性的不平衡,就会导致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产生差异。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区域差异又会挫伤高校投资主体的积极性,也不利于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二经济因素 1.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对于大学生就业吸引力的影响 中国地域广博,区域之间经济发展一直以来存在着较大的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的差距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省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南北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而改革开放的实施大大转变了中国政府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使其从平衡发展战略转向不平衡发展战略,优先发展沿海地区,发展和开放的政策明显

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

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 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 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201X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X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201X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1X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 二、201X年与201X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201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人,比XX年年增加50万人。然而,201X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困难日趋显现,201X年毕业的611万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着更加严峻挑战。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 、08 09年的就业率对比分析: 201X年就业蓝皮书指出,201X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有所下降,而职高院校学生就业率与往年持平。统计研究数据表明,201X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比起XX年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201X届211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89%,非211本科院校为87%、高职高专为84%;而XX年届半年后就业

率211院校为93%、非211本科院校为90%、高职高专院校为84%。其中,201X届大学毕业生约三分之一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完成的。 按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中国201X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为559万,其中大学毕业生总数约为529万,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201X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就在国内外读研究生的人数21.43万,毕业半年后的就业人数达到约434万人。在毕业半年后的73.56万的失业大学毕业生中,有51.59万人还在继续寻找工作,有5.46万人无业但正在复习考研和准备留学,另有16.51万无工作无学业没有求职和求学行为者。 、201X届毕业生就业地点分析: 201X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济南、苏州;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苏州、杭州、成都、郑州、青岛。 、 201X届毕业生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 、201X年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 201X年从本科专业大类来看,就业率最高的依次是工学、管理学、经济学,但工学大学生就业形势预测 再者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科研所联合浙江大学就业与服务指导中心,对201X年高校就业趋势也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是:201X年我国总劳动力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大。 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的数据显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年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1800万,但“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XX万,每年将出现200万富余劳动力。根据中国人事科

关于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调查报告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一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社会、用人单位、高校及大学生本身都是其中的因素。作为大学毕业生,应该增加对当前就业形式的了解,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培养自身素质、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并以低姿态进入就业市场。 随着全国各地高校连年不断扩招,毕业生的数量也日益增长,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现如今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众人关注的话题。虽然政府也在不断扩大社会市场的就业面,为大学毕业生增加了许多就业机会,然而面对日益增加的就业人群,这些机会只能说是九牛一毛。在这种形势下,大学毕业生要与形形色色的就业人群进行激烈的竞争,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谈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归根结底,大学生的就业与当今社会的就业形势密切相关。说到这里,就谈谈我对于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的结果,这里分为三个方面: 一、大学生就业的现状 (一)待就业人数增长 我国自1999年大学开始扩招以来,招生人数增速很快。最近,据中国媒体援引人力和社会保障部的最新统计数据,2009年毕业生611万,2012年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超675万创历史新高。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就业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尤其是这几年来,人们普遍感到找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了,加上往届未能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 (二)毕业生向大中城市流动趋势加强 随着我国沿海及周边城市的快速发展,这些发达城市与发展相对缓慢的一

些中小城市及乡镇的差距逐渐拉大,高薪高待遇的工作吸引着大学毕业生流向经济发达城市寻求发展方向和发展机会,逐渐形成了向大中城市流动的趋势,造成了人才集中超过了就业市场的需求。 (三)毕业生的期望值过高 由于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校学生的专业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因此他们对于就业方面的期望值也很高。很多毕业生对自己理想的工作薪资的期望值过高,他们一直在寻找符合自己理想条件的工作,没有关注其他本应适合自己的工,从而丧失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毕业生自身的原因 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总是期望找到一份轻松且高薪的工作。既不愿从事高付出的工作,(比如一些比较辛苦、伤身伤神的工作)又想获得丰厚的薪资,在此过程中却忽略了对自身能力和水平的合理评估。部分学生对对自己的求职过程和结果抱有想当然的想法,认定了高薪高待遇高福利的工作且未曾考虑到求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对自身的评价过高,但理想状态毕竟和社会现实相去甚远,正是由于这种对自身能力不合理的评估,导致部分学生找不到符合自己要求的工作,在求职过程中也与一些好机会擦肩而过。 (二)高校扩招的原因 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知识型人才,同时也为毕业生就业造成了严重影响。待就业的毕业生人数远远超过了社会市场的需求,“供过于求”的现状使得原本的“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其次,当今社会需要的是综合型人才,而我国的教育体制还不够健全,我国高校培养

大学生就业城市调研报告1

调研报告 时间:2011年5月 报告人:XXXX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班级:XXXXXXXXX 学号:XXXXXXXXXXXXXXXX

目录: 大学生就业城市调研报告 (3) 一.调研时间: (3) 二.调研地点: (3) 三.调研目的: (3) 四.调研内容: (3) 1.历年大学招收及就业分析 (3) 2.调研报告数据分析 (5) 3.一线、二线城市人均年收入及房价对比 (6) 五.调研体会: (8) 【附录1】 (9) 【附录2】 (10)

大学生就业城市调研报告 一.调研时间:2011年05月 二.调研地点:上海海事大学 三.调研目的: 通过对上海海事大学部分学生对于毕业后的就业城市的调研,初步推算当代大学对于将来在一线城市还是在二线城市就业的趋向。到底是繁华的一线城市吸引人,还是有潜力的二线城市更能获得当代大学生的青睐。 四.调研内容: 1.历年大学招收及就业分析 (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面对当代大学近几年的扩招,导致现在大学生的数量急速上升,从有关数据可以看出,从03年到10年大学生毕业数量已经翻了个倍,但就业形势却不容乐观。而2011年的最新预测也显示了今年的大学生招生人数已经逼近700万大关。今年全国平均录取率比去年增加近4个百分点,达到72.3%。每年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对于市场需求来说都是供大于求,再加上往年待业的大学毕业生,竞争就变的尤为激烈。我们来看看全国近5年的高考报考人数以及录取人数的变化。从下表可以得出高考人数一直处于下滑趋势,但录取人数却在不停

(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高录取率的背后其实隐藏着高失业率。2010年,《商业周刊》撰文指出,中国将有超过25%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据统计呢,自2003年以来大学生的累计失业人数已经突破2000万。考上大学时信心满满,顿感前途一片大好。但毕业了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这样的心理落差谁来填补呢?当然,就业难的问题是由社会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但大学毕业人数过多并长期积累,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达不到要求,这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而这种情况的产生与大学的常年扩招,高录取率无疑关系密切。所以毕业后的就业问题是当代大学生的首要问题之一。当然在解决就业问题之前,我们应该对就业城市做个谨慎的选择。因为它有可能会影响你一生,以及下一代。 在我们所调查的500名大学中,很76%的学生决定毕业后从事于相关专业无关的行业。在他们看来原因各式各样,有人说所学专业并不是自己所最喜欢的,有人说所学专业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学习,但更有甚者看到了大形势下的一些就业难专业,所以无奈之下才不去选择该专业就业。从大形势来说,有相关麦克思的数据表明,上海市2008届本科毕业生的半年后就业率较2007届(93%)出现明显下降。麦可思数据表明,上海市2008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8%,其中,2008届“211”院校毕业半年后非失业率为89%,非“211”本科院校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88%。就业的上海市2008届本科毕业生中,有26%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完成就业的。同时,《2009年上海市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上海2008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为2746元、而2007届为3080元;2008届平均月收入下降幅度为11%,本科毕业生的收入较上一届明显下降。上海市2008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最高的专业大类为文学类,最低为理学类。2008届本科毕业生在上海市就业最多的三大行业为电信及电子信息服务业、文化体育教育和娱乐业、制造业;其中,电信及电子信息服务业为2008届本科毕业生在上海市就业比例最大的行业,有17%的本科毕业生就业于该行业。民营企业和个体企业是上海市2009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最多的雇主类型,雇用了46%的本科毕业生。上海2009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最多的雇主规模是300人以下,其次是3001人以上;有50%的本科毕业生被企业规模在300人以下的雇主雇用。 从就业城市类型期待来看,上海市2010届大学毕业生对就业地域的期望不是完全合理的。上海2010届大学毕业生最愿意去的是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最不愿意去的是区县和地级城市。麦克思的专家王伯庆博士指出:当前,大学生选择大城市就业的择业观遭到广泛诟病,但其实他们并不是贪图大城市的享乐,很多毕业生住在大城市简陋的出租房甚至地下室,也没有经济基础去消费到大城市的文化娱乐。之所以“宁要大城市一张床,不要小城市一套房”,原因之一是缘于对事业的追求。他们渴望成功,渴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大城市由于经济和科技发达,总体来看有更多的发展机会,而成为大学生的首选。中等城市和大城市的两家公司,给出相同的薪酬,很多学生还是会选择大城市的公司,希望能够进一流的公司,做一流的产品。这无可厚非。但是,他们没有考虑到大城市不断攀高的生活成本,以及日益激烈的竞争带来的机会的稀释以及发展空间的挤压,使得一般高校、单枪匹马的年轻人很难

大学生就业情况报告doc

大学生就业情况报告 篇一: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总结报告 中国经济不断发展,整个社会对高等学校毕业生的要求进一步扩大。近些年,大学生就业市场出现了新的形势。随着高校不断扩军、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压力大,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已经成为了现状,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已经打破“由国家包分配工作”的观念和机制,正在建立起“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因而大学生求职之路不轻松。为了在今后的就业竞争中取得领先,大学生必须早做准备。现今,应届大学生现在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局面:是回到学校继续深造,还是在社会中继续寻求自己的一席之地呢?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大学生就业形势和大学生就业准备情况,为了更好的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心态,我们组织了这次实践调查,以便为广大同学在求职时提供更好的参考意见。 目录 社会实践方案拟定书……………………………………………………1 社会实践调查日志(一)……………………………………………… 4 社会实践调查日志(二)………………………………………………6 社会实践

调查日志(三) (7) 社会实践调查总结............................................................9 社会实践调查问卷 (24) 社会实践方案拟定书 调研背景:随着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XX年是高校扩招后本科生毕业的第一年,毕业生人数比上一年增加了44.6%,XX年毕业28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32.1%,XX年毕业达到了338万人,但市场需求没有明显的增加,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就业压力大。从XX年起,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已经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极大影响。据统计,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了610万,近两年沉积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约有480万人,XX年需就业的大学生高达千万人。从数字看来,就业问题已经引起毕业生重视,但一半左右的毕业生希望在校期间就能找到工作,也反映出当前大学生在就业上的理想化、浮躁的现象。种种迹象表明,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已很不容乐观,就业压力仍然很大。 1、调研题目: 关于大学生就业准备情况的调查 2、调研时间: XX年5月9日至XX年5月16日

最新毕业大学生应该选择就业还是创业辩论赛一辩稿

亲爱的来宾,大家晚上好。对于今天的辩题。我方认为就业比创业更好。至于原因,请听我细细道来。 第一、大学生普遍掌握资本不足,这资本包括了金钱,专业知识,人际关系网,社会经验等等。一个人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必须要有这些资本。创业更是如此。而刚毕业的大学生普遍掌握的资本匮乏。大部分人都不是比尔盖茨,不像他既有点子能力,还有有一个IBM董事长的母亲。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也很难拥有各种商业能力,了解市场,推销自己的产品,保证资金链不断裂。与创业要求的巨大资本不同的是,就业要求的综合素质较低,大学生就业的同时更是累积资本的过程。 第二、创业的风险过大。大学生不仅缺乏创业的资本,更难以克服社会环境因素。中国的赋税痛苦率世界第二,对于刚成立的小公司。各项税费占到企业成本三成左右。其次目前市场的竞争十分的激烈,很多领域出现饱和现象。在高税负高竞争的双重挤压下,创业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小。而就业则不同,就业可以非常低的风险找到谋生的手段,为以后寻得更好的发展打好基础。 综上,我方坚决认为大学生就业比创业好。 2较高的专业技能和广博的知识都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积累,而综合素质的完善,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要遵循一定的客观原则,这是一个有步骤、有条理的过程。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没有厚积,何来薄发? 3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和头脑来创业了吗? 4风雨过后是否还能静下来在课堂上继续读书学习这仍然是一个对方辩友的乐观假设? 5那些创业的公司大部分都是有技术特点的,那么让对方辩友分析一下全国上下又有多少人是搞技术的?剩下的人怎么办?文科类的怎么办?这个理论适合绝大多数的人吗?只能说对特殊的群体利大于弊,而对大多数来说弊大于利! 6你有足够的金钱,足够的时间去创业吗??不要忘了:你是学生!!!不是商人!!! 一将功成万骨枯,一个比尔站起来,无数个无名创业者倒下去。 7如果大学生创业那么简单,多少大学毕业生还是失业?深思啊!大学生毕业后都要辛苦好几年,才能作出一点成绩。成功的花环凭什么轻松戴到大学生的头上? 8对方辩友连自己的专业知识都没有学好,知识与实践的统一又从何谈起? 9这个时代乃至就扬大而言,又有几个能够完美结合的人呢?我们说我们绝大多数的人谁又能断定自己是能处理好两全的事? 10怕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吧。针对这些无法逃避的问题,难道只要有梦想就能面对解决吗? 3、失败率很低,你们还提倡大家去做,而你们之中没有一位去做?这是什么道理? 4、那请对方辩友告诉我们一下创业的流程?你是否有信心去走好每一步? 5、我这边有本创业计划书,麻烦对方辩友告诉我们这本出自学生之手的策划书要花多少精力和时间去做?怎么去做?应该注意什么? 6、从策划书而到真正的创业行动到底有多远?存在什么困难? 7、有哪家投资公司对你的计划感兴趣并且要投资呢? 大学生个别创业成功的例子的确让人心动,让我们的思想有倾向于大学生创业利大于弊的那一方,但是个别成功案例并不能掩盖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极低的事实 3%!·!!的 3,现在经济危机还没过去,本来国家就已经够艰难了,市场哪有那么多资源给这些练手的大学生去糟蹋、去浪费!这种盲目创业之风,会导致一批想要辍学创业的浮躁青年更加有理由不去学习了,辜负老师与父母亲人的厚望,会在社会上造成一种盲目创业的跟风攀比心理,社会负面影响极为严重 5那些创业的公司大部分都是有技术特点的,那么让对方辩友分析一下全国上下又有多少人是搞技术的?剩下的人怎么办?文科类的怎么办?这个理论适合绝大多数的人吗?只能说对特殊的群体利大于弊,而对大多数来说弊大于利!

2016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2016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时间:2016-08-30 来源:阳光美文网 2016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2016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随着近几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家对2016年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格外关注,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最新信息,2016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65万超越2015年的749万,高校毕业人数创历史最高,堪称史上更难就业季。 关键词:复杂而艰巨,仍难好转 又是“最难就业季”,765万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多难? 根据人社部的毕业生数据,如果加上中职毕业生和15年尚未就业的学生数量,今年待就业的加在一起约有惊人的1500万。 月末,2016年应届毕业生招聘渐入尾声。比起大型招聘会,这场招聘会规模显得小了不少。80家公司的招聘窗位依序隔出的通道中,摩肩接踵的应聘者似乎都带着背水一战的决心。不论男女,显然都经过了一番精心打扮,以使自己更富职场气质。在与招聘方的礼貌克制交谈之中,应聘者们仍有一些相似的复杂情感:急切、倦怠,期待中掺杂着焦虑。

就业难 在当下国内化解过剩产能造成一部分职工下岗、经济下行压力下企业用工不足等大背景下,“2016年就业形势复杂、任务非常艰巨”,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今年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 今年考研报考人数达到177万,以7%增长终结持续两年的报考颓势。最近的一份调查显示,考研人群中56%的出发点是为了“更好的工作”。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考研大军中往届毕业生占了足足四成。经济下行背景下,压力正逐步向考研和就业传导。 以前老师老说我们专业工作难找,我想能有多难呢?但是就真的难到了这个地步,你不体验根本没法理解。”聂少卿说。他就读的专业是安全生产,如果毕业对口就业,则负责大型施工企业、大型厂矿、生产型企业等企业的安全生产。但最近两年来,受“去产能”等宏观政策影响,相关职位需求人大幅减少、就业紧张。 2016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就业城市选择取向调查:省会城市和二线城市变热门 长期以来,毕业后能留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大城市工作往往是大部分应届毕业生的梦想,这些城市因政治、经济等因素形成罕有的顶端优势资源,且足以让父母亲属们倍觉

大学生就业形势及就业方向调研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大学生就业形势及就业方向调研报告 为深入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及存在问题,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国家统计局湘潭调查队于xx年4月—5月组织专题调研,实地走访了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工程学院、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等五所在潭高校,与就业指导部门负责人和部分大学毕业生就当前的就业形势与就业方 向开展座谈、交流,并和市人事局、教育局、劳动局等部门有关专家进行了深入探讨。调查中,向应届毕业生发放了无记名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36份。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 据有关部门统计,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559万,比xx 年增加85万,xx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破纪录的611万,预计今后三年内高校毕业生人数还将以每年50万的数量递增,还有100多万历年没有就业的大学生和社会上庞大的失业人

群,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加之金融危机导致部分企业发展不景气,据xx年2月16日新华网报道,仅广东就有7万家出口导向型企业倒闭,很多企业招聘岗位锐减,甚至开始裁员减压,给处于寒潮中的大学生就业雪上加霜。针对严峻的现状,到4月30日止,北京、上海、天津等23个省(区、市)陆续出台了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政府文件。6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重要措施进一步加强大学生 就业;各高等院校更是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宣传指导,力促学生就业。但是,各高校就业指导机构负责人普遍反映,求职人数的激增、经济增长的放缓,使得09应届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面临着不同以往的难题。 1、企业进校招聘明显萎缩,签约率大幅下降。 据了解,往年10月,各大企业都早早地启动了校园招聘计划,各大高校内也因此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而09届毕业生的校园招聘在启动期便寒意阵阵。在走访调查中,校方人员介绍,xx年10-12月的校园招聘跟往年相比冷清了许多,部分往年的招聘大户和积极分子不见了身影,甚至有企 业宣布取消了校园招聘计划。据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统计,截至xx年底,来校招聘的单位约有200家,需求人数不到1500人;上年同期,招聘单位有300多家,需求人数超过

影响大学生就业选择区域的因素分析

影响大学生就业选择区域的因素分析 【摘要】随着高校扩招的展开,大学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上升,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同时由于高校毕业生价值观念的引导等原因,高校毕业生就业区域选择也呈现出不平衡的特征。这势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本文主要研究大学生就业区域选择问题,以东北财经大学毕业生为例,分析东北财经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选择特征,探讨影响大学生就业区域选择的影响因素和引导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影响因素;引导机制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制度也在不断的完善。目前“市场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基本形成。然而,由于大学的扩招,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上升,而社会提供的岗位又很有限,供给大于有效需求,使得大学生出现了就业难的问题。这里的就业难是指就业结构的不合理,在一些东部发达的区域呈现“人满为患”的情况,而另外一些西部较落后省市的就业岗位却“无人问津”。如果这种不合理的就业选择长期持续下去的话,会进一步拉大东西部的差距,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本文在问卷调查和文献阅读的基础上采取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大学生主要是东北财经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向的特征和影响本校大学生就业区域选择的因素,从而提出一些引导大学生就业区域选择的可行性机制。 二、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的状况和特征分析 (一)东北财经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向的状况 我们把全国分成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四个经济地区。四大经济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和资源状况的不同,因而有不同的发展状况和发展特点。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中部地区包括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西六省。西部地区则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广西和内蒙等12个省、市和自治区。 本次调查共填写问卷100份,调查对象为东北财经大学2009级的学生。其中男生占得比例是42%,女生的比例是58%,这个比例与东北财经大学男女比例较为符合。 1.我们在对东北财经大学大学生生源地调查数据显示,来自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一线城市的学生占4%,来自省会级副省级城市的学生占12%,而来自

层次研究分析法在大学生就业选择问题应用

层次分析法在大学生就业选择问题应用

————————————————————————————————作者:————————————————————————————————日期:

层次分析法在大学生就业选择问题应用 对于一个大学毕业生来说,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个毕业生在找工作时,通过投简历,面试等方法,现有三个单位可以供他选择。即:C 即上海钢铁有限公司B1、联想电脑(广州)有限公司 B2、三一重工集团B3。如何从这三个工作岗位中选择他比较满意的工作?这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通过研究,最终确定了四个准则作为参照依据,来判断出最适合且最让他满意的工作。 准则:准则层A ,即发展前景A1、经济收入A2、单位信誉A3、地理位置A4;通过这四个标准来评判出最满意的工作。 第一层:目标层Z ,即对可供选择的工作的满意程度Z ; 第二层:准则层A ,即发展前景A1、经济收入A2、单位信誉A3、地理位置A4; 第三层:方案层B ,即上海钢铁有限公司B1、联想电脑(广州)有限公司 B2 、三一重工集团B3。 建立结构图为 构造成对比较矩阵 首先,我发三份调查给我们寝室的同学,统计比较分析目标层与准则层成对比较矩阵,三人各自写出目标层与准则层成对比较矩阵分别为: 对可供选择的工作的满意程度Z 经济收入A2 上海钢铁有限公司B1 地理位置A4 单位信誉A3 发展前景A1 三一重工集团B3 联想电脑(广州)有限公司 B2

(每一格表示/ij i j a A A ,即横行对应值比竖列对应值之比) 调查1意见 调查2意见 Z A1 A2 A3 A4 A1 1 1 5 5 A2 1 1 3 5 A3 1/5 1/3 1 2 A4 1/5 1/5 1/2 1 Z A1 A2 A3 A4 A1 1 2 3 5 A2 1/2 1 3 3 A3 1/3 1/3 1 2 A4 1/5 1/3 1/2 1 Z A1 A2 A3 A4 A1 1 3 2 3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