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word版,六年级上科技制作教案

完整word版,六年级上科技制作教案

完整word版,六年级上科技制作教案
完整word版,六年级上科技制作教案

六年级科技制作活动上册教案

主备人:王小娇

1.风力发动机模型

活动目的:绿色的田野上,风车滴溜溜地转个不停,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快去寻找废旧材料做一个风力发动机模型,研究它是怎样工作的。

活动准备:细铁丝、吸管、饮料瓶、塑料杯、纸杯、胶、剪刀、小刀、锥子、钳子

活动方法:

一、用锥子在纸杯底部中心钻一个小孔,杯壁剪成8等份,折成叶片超同一个方向倾斜的风叶轮。

二、将细铁丝做转轴固定在风叶轮上。

三、在饮料瓶上钻眼,装上吸管,精风叶轮转轴套上一个塑料挡片。

四、在瓶中装上沙子或小石头,保持瓶身稳定。

活动提示:

1、用风力发电挥舞彩带。将铁丝轴末端弯折,系上一根彩带,彩带会随着叶轮飞舞。

2、做一个带传动装置的风力发动机。

3、想想,风力发动机转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你能利用本课学习的方法,自己设计制作一个有创意的使用作品。

活动评价:

1、我的发送机做成了,我的创新设计是:

2、要使风力发动机转动快,我的办法是:

板书: 1.风力发动机模型

风叶轮塑料挡片

保持瓶身稳定。

课后反思;

2、光导水柱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光导水柱的科学概念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欣赏能力。

重点、难点:

初步理解什么叫导光水柱。

教具:

易拉罐.饮料瓶.吸管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般情况下光是直线传播的,光在水里是怎样传播的呢?今天我们做个光导水柱研究研究。

二、准备好

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好实验所需材料。

易拉罐.饮料瓶.吸管等。

三、动手做

1、在易拉罐的下部挖一个硬币大小的孔,粘上一块透明粘胶带。

2、在孔的正对面挖一个小孔,插一节吸管,周围用橡皮泥封实。

3、往盛水罐中注入清水,放在水槽中。

4、手电筒光直射在孔A上,松开夹子,手电筒光怎么了?

四、活动升华

将吸管换成长长的软管,是什么效果?

提问:大家看到了什么景象?

五、活动评价

小组里演示、自评

六、板书:

2、光导水柱

易拉罐.饮料瓶.吸管

课后反思:

3、小孔成像机

一、教学目标

1、利用废旧物品做一个小孔成像机。

2、使用自制小孔成像机探究小孔成像规律。

3、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4、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5、激发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利用废旧物品做一个小孔成像机,并使用自制小孔成像机探究小孔成像规律。

三、教学难点

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玩过照相机吗?

你们知道照相机成像是根据什么原理吗?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做个小孔成像机好吗?

板书课题小孔成像机

(二)活动实施

1、开书P6

自学小孔成像机制作方法

2、自学反馈

通过自学,你们明确了制作小孔成像机的步骤吗?

请学生归纳

3、明确制作步聚

a做镜头

瓶盖钻孔蒙半透明塑料膜

b做机身

挖小孔、去掉、盒内用墨水涂黑

c组装完成

用瓶盖拧紧固定镜头

4、学生动手制作

5、师巡视,强调注意安全,可以互相协作

6、制作完成,进行作品评比

a 制作完成,进行作品评比

b 集体推荐优秀作品(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c 师表杨制作中的闪光点鼓励创新之处

7、探究成像规律

a探究目标一:通过小孔成的什么样的像?

①请同学们用自制相机观察亮的物体(如窗户、灯)

②分组汇报,成像有机何特点?

③师生共同归纳小孔成像规律:

通过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虚像。

④师用小孔成像演示仪演示

b 探究目标二:小孔的大小与成像质量有关吗?

①你们的相机成像都清楚吗?、

②学生再次进行实验,组内讨论

③汇报实验结果

小孔的大小与成像的质量有关

太大或太小成像都不清晰

8、开书P13,填写实验结果

9、活动小结

a 在这次活动中你们有收获吗?有什么收获?

b 师表扬同学们动手实践,并主动探究的科学态度。并号召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多观察,多思考,勤实践!

(三)活动延伸

你们明白了小孔成像规律,能把这个规律加以发挥,做出其它形式的小孔成像机的吗?(如书上反射式小孔成像机)

五、板书:

3、小孔成像机

做镜头做机身组装

课后反思:

4、改正液的研究

一、教学目标:

1、在整个活动中,通过交流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通过组织学生查阅

资料,汇报交流,体现教师的指导者、支持者。

2、通过实验,知道改正液有毒。

3、在汇报和交流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二、活动准备:水、涂改液,小瓶子,实验对象

三、活动时间:1课时

四、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法

五、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

同学们一定都有这样的感受,当我们使用改正液的时候,尽管适用的是

标有“环保型”的涂改液,但还总能闻到一股刺鼻的特殊气味,有时涂改液

用多后,还会感到头晕、恶心,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个问题的确值得我们探究下去。改正液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具,因其具有方便修正的功能而备受小学生青睐,然而修正液的含毒成分却鲜为人知,其危害性不可小觑。尽管对改正液危害的报道,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出现了,但是目前仍有不少小学生对它爱不释手。教高的改正液使用率和学生们对相关常识的漠视实在令人担忧。在此,我们郑重提醒小学生慎用改正液,莫让改正液“涂改”健康。(二)、研究方法:

1、实验研究法:按书p8的实验方案具体试验,并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得出结论,了解正正液的危害性。

(三)、研究过程

1、调查采访发现修正液的害处,少人知晓。

2、搜查资料发现小小改正液,易出大问题近些日子,我十分留意搜集有关修正液危害性的资料,通过网络资源搜索获悉:小小改正液,可能会导致慢性中毒,小学生必须慎用。

3、指导学生实验研究验证改正液是否含毒:

小组讨论,研究方案,汇报方案

(四)结论:改正液是一种化学合成物,我们小学生做作业时若需要涂改,可使用改正纸,以减少或避免改正液对身体的伤害。改正液的危害性不可小觑,我们根就没有理由继续盲目使用改正液了!

(五)建议:

1、改正液是一种新型的文具,它会对我们的身体造危害,所以,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强制性的学生用品安全标准,确保小学生安全使用文具。

2、学生一旦出现异常症状,要及送医院就诊,防患于未然。

3、我们要注意自我保护,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杜绝不良学习方式,告别改正液,防止依赖心理的产生。

(六)、活动拓展:科技发展了,还有哪些用品有新的问题。说一说。

六、板书:

4、改正液的研究

小小改正液,可能会导致慢性中毒,小学生必须慎用。

课后反思:

5、蚯蚓监测土壤污染

学习目标

1.能结合自己的探究经历分析案例,体会案例中的过程与方法的科学性,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2.深入认识科学探究的各个重要环节。

教学重难点重点:

能结合自己的探究经历分析案例,体会案例中的过程与方法的科学性,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难点:深入认识科学探究的各个重要环节。

评价任务能够总结出对蚯蚓的探究过程。

教学准备小科学家记录本、教学课件等。

教材过程

一、激趣导入师生谈话,教师向学生介绍弗罗蕾斯女士和她的《对蚯蚓的探究》一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教材,了解“对蚯蚓的探究”的一般过程。教师适时加以指导。

2.学生在自读教材的基础上思考教材中的问题,小组交流。教师参与学生的小组学习。

3.学生代表提出问题,其他同学进行解答。师生共同评议小结。

三、总结师生共同总结对蚯蚓的探究经历了哪几个过程。

板书设计

5、蚯蚓监测土壤污染

对蚯蚓的探究对土壤的观察

教学反思

6、动脑筋“变一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分割组合的方法,产生变形的画面效果。

2.指导学生初步掌握割纸、粘贴组合的技巧。

3.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将图片,切成长条后排列,产生变形的效果。

教学难点:割纸、粘贴组合技巧的应用。

教学准备:教师:范例,图片,裁剪后的图片若干。

学生:自己的照片,图片,美工刀、直尺,垫板,胶水,图画纸,卡纸、剪刀、铅笔。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出现范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两张相同图片,一张经过处理产生变形,引导学生观察,感受变化的美感;也可通过课件演示,产生变化动感,效果更加理想。

2.引导学生自学技法点击:利用教科书中的“技法点击”培养学生自学意识。

3.请学生介绍操作方法。

引导指出制作要点、难点。板书:制作要点——分割:直线组合:直线等距

4.提出问题:还有其它的分割、组合的方法吗?

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大胆提出自己的设想

5.教师根据学生的设想边小结边出示范例,对学生的设想,及时的展示,是一种激励,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将被激发。

制作要点:分割:直线、曲线……组合:直线等距,直线不等距、曲线排列……

二、发展阶段怎样来实现我们的设想呢?

1.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操作难点和要点,讲解演示操作的方法

分割:先用铅笔画出裁剪线。另曲线分割必须先用硬纸皮做一把特殊的尺子,再画线;用尺子对准线,左手压实,右手持刀裁剪。(也可用剪刀剪出)组合:在底纸上,标出粘贴的位置;将裁剪好的纸条,排列起来达到满意的效果后,粘贴完成。

2.作业要求:

用自己的照片或其它图片,切成长条排列粘贴,产生变形的效果。

A、使用工具刀注意安全。

B、要求切割平整、排列组合有新意。 3.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督促学生安全使用剪刀,鼓励学生进行有趣的排列。及时展示学生的创意。)

三、展示评议:

1.开辟展示小平台,让学生互相欣赏,评出最佳造型奖、巧手奖……

2.你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你认为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

四、课后拓展:完成一个小发明

五、板书:

6、动脑筋“变一变”

分割:直线、曲线……组合

课后反思:

7、逆风行驶的小车

教学目的:

1、了解掌握利用风能逆风行驶的小车的原理及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探究能力,及制作技巧,浸透环境意识,增强制作兴趣。

教学重难点:制作中材料的选择及尺寸大小安装等过程。

课型与方法:结合课文,动手实践。

教学过程:

一、活动准备(提前布置)

硬纸板若干张,细铁丝,细棉线,胶水,剪刀,铅笔,圆规等。

二、活动方法

1、简介逆风行驶小车的原理及结构。

风能是大自然赐给人类诸多能源中的一种干净、环保、便宜的能源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做一辆能靠风能提供动力而逆风行驶的小车。

2、各部件的制作。

a、制作风轮,将一块硬纸用圆规划一稍大的圆,(必须能提供带动车轮转动的动力,否则须加大),然后将圆六等份,用铅笔绘出如图1的六片梯形,六片叶略斜对称,将每片旁条形剪下,每片叶底剪开一部分,同一个方向倾斜,然后用胶水固定,再在叶片装上一根铁丝做轴,如图2。

b、制作车轮。用硬纸剪出八片圆形,每两片加一纸条做成一个如图3的纸饼,注意两片纸板间的粘接一定要紧,共做四个纸饼,再剪一个长形纸板,卷成纸筒,周长略小于纸饼大小,然后将纸筒与纸饼两端连接粘好如图4,圆心穿一根铁丝作轴。

c、制作车身。将硬纸做一个长方形有底纸箱(宽略大于两轮宽),底部应高于车轮位,在长方形的长边上各挖两个凹槽,在短边用较厚纸粘贴二片长方形作支架,如图5。

d、组装。将两车轮装于车厢下,(可用手推小车看两轮是否能转动自如,若出现轴于两轮间隙小而不转,应加大间隙,然后装上风轮,将风轮轴放于两支架上,若是风轮过重,应将其中一支架的凹槽用纸封住,防脱落,同时在

风轮轴与后轮之间,装上细绳做的传动带,可在风轮轴上先装一个较大的的圆形塑料简固定,塑料筒外圈刻一凹槽,将细绳带放入凹槽内),如图6。

将各部件装了后,将风轮转动,看是否能带动小车行走,若不行看是否风力过小或细绳与风轮轴打滑等,改进后若能行驶,则可以比赛了。

三、小车比赛:

1、选一平地,划上跑道,分1米、2米、3米、4米,用一台风扇作风能动

力,然后,参赛选手分组A、B、C组,每次3—4人,记成绩,看谁的跑的距离远和速度快慢两项,得出结果。

2、小结。

本节课通过制作,同学们学到了不少知识,尝到了制作的乐趣,也锻炼了自己动手动脑的能力,同时,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克服了困难,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勇气。

三、拓展:

(1)写一写本次制作你的感想,你得到了什么,遇到什么困难是如何解决的?

你认为还可以如何做。

(2)你能否将风能动力改为小电机动力,作一次尝试。

四、板书:

7、逆风行驶的小车

制作风轮制作车轮制作车身

课后反思;

8、仿真纸飞机“运—20”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技术设计具有一定的程序;技术设计需要运用科学概念、相互交流和执行程序。通过纸飞机模型的仿真特点讲解空气动力原理和飞机控制原理等理论知识,通过投掷纸飞机模型在实验中验证这些理论知识。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和制作纸飞机的过程;认识纸飞机各部分名称及作用,初步掌握试飞及调试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对技术设计和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

二、教学准备:

1、学生制作纸飞机用的广告传单。

2、各种飞机挂图。

3、制作好的纸飞机模型一架。

三、教学过程:

1、向学生们演示纸飞机模型,并投掷放飞,引起学生们的兴趣。

2、向每名学生发一张纸飞机模型图纸,在老师指导下,统一按照步骤制作纸飞机模型。

3、持纸飞机模型向学生介绍各个部位名称,注意这时只需要介绍主翼、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即可。

4、讲解飞机为什么会飞。

⑴因为地球有空气。鸟类依靠翅膀扇动空气的反作用力产生升力飞翔,飞机的机翼依靠速度产生升力飞翔。翱翔时鸟类滑翔的空气动力原理与飞机完全相同。⑵机翼如何产生升力。机翼产生升力的条件是机翼下方空气的压力大于上方的压力。要满足这个条件,机翼需要有迎角。

实验:调整纸飞机向上打升降舵时投掷纸飞机向上爬升,这就是因为机翼有了迎角。

5、讲解飞机控制知识。

(1)介绍机翼可动的各部位名称:副翼、水平尾翼(水平舵、升降舵)、垂直尾翼等。

(2)介绍水平尾翼(水平舵、升降舵)的作用。压低或抬高机尾,改变纵向平衡,用于起飞、降落、转向。手持纸飞机模型模拟飞机起飞和降落的过程,讲解水平尾翼压低机尾抬高机头的作用。

实验:调整水平尾翼向上或向下倾斜,投掷出去看实际效果。

(3)介绍垂直尾翼,主要作用是防止偏航或者调整偏航,保持纵向稳定。着重讲述垂直尾翼的作用并不是转向,用垂直尾翼转向是灾难性的,因为方向舵在上方,所以产生的力不平衡,会使飞机侧倾并向下飞。如果上下都有一样的水平舵就没这个问题了。实现转向需要副翼和水平尾翼配合,特别是机动转向时,垂直尾翼没有任何动作。大半径偏航式的转向才需要方向舵控制。

实验一:轻微调整方向舵投掷出去,纸飞机模型飞出去后开始向一侧偏航。向左侧和右侧各偏航投掷一次。

实验二:加大调整方向舵投掷出去,纸飞机模型飞出去后开始偏航并侧倾然后栽向地面。

(4)介绍副翼。

横向旋转:两侧副翼反方向转动控制横向旋转。问学生们一个问题:副翼为什么在翼梢呢?这是杠杆原理。

实验:调整纸飞机模型的两侧副翼,逆时针旋转投掷一次,顺时针旋转投掷一次。实验:调整好副翼和水平尾翼的角度投掷出去,纸飞机模型盘旋一圈滑翔回来。左右各转向投掷一次。

6、学生动手实践,学习调试飞机的方法。

7、重新设计,二次制作。

8、分组进行比赛,看谁的纸飞机飞得最远。

9、学生互相评价。

10、教师评价。

四、总结:今天学习到了两大知识:

1、如何制作一架纸飞机模型。

2、飞机的飞行和控制原理。

五、板书:

8、仿真纸飞机“运—20”

主翼水平尾翼垂直尾翼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