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

《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

《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
《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

《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能够知道体积和容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以及利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学生的合作交流中,注意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体积与容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体积与容积两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课前准备】课件、实验器材。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在很久以前,一个小镇上有一家面条店,面条店的老板非常狡诈,对伙计也非常苛刻。眼看又要到月底了,该给伙计们开工资了,老板心里非常不舒服,总想找点茬难为伙计们。一天早上,他把一碗面条盛得满满的,让小伙计给客人端去,不允许小伙计洒一滴面条汤。如果溢出一滴汤,小伙计的这个月的工钱就一分不给。小伙计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他胸有成竹地去端面条了,结果真的一滴也没洒。同学们,你们知道小伙计是怎样解决这个

难题的吗?(如果没有学生说出答案,教师揭示答案:小伙计一只手用筷子把一些面条挑起,另一只手端面条碗。)

师:这其中蕴藏着什么数学知识呢?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就会明白。

(设计意图:利用故事导入,激兴设疑。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同时也暗示了“体积”和“容积”两个概念之间的联系。)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物体有大小。

师:你们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一大、一小的两个纸箱,教师边说边从纸箱中拿出量杯、石头等物品。)生:发言。

师:你认为纸箱和量杯哪一个比较大?

生:发言(纸箱大,量杯小。)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比较大,哪些物体比较小呢?(学生例举生活中的物体,并指出谁大谁小。)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感知物体的大小,为下面的探索活动打下基础。)

2、提出问题,小组合作研讨解决方法。

师:你们说两块石头比,谁大?

生:猜测。(不一定,因为它们的形状不一样不好比较。)

师:谁说得对呢?你们能想出办法让大家知道哪个大,哪个小吗?

(1)学生独立思考想办法。

(2)指名说。

(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引导。)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不仅增强了学生探索的兴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能力。)

3、演示实验,感知体积的意义。

师:你们说得很好,我们可以把它们放到量杯里,哪个水杯水涨得高,哪个就大,好,老师现在就来给大家演示一次。

师:为了能很公正的知道两块石头哪个大,应该在两个相同的量杯里放入同样多的水,而且放入的水不能太多,以免水溢出来,无法正确判断。请大家在下面注意观察,两个杯子的水面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师把两块石头分别放到两个装有同样多水的量杯里。)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师:水面为什么会升高呢?

生:发言(因为两块石头会占一定的位置,水并没有增加。)

师:那就是说两块石头在杯子中都会占一定的空间。

师:为什么水面的高度不同呢?

生:发言(因为两块石头的大小不一样。)

师:你现在认为两块石头,谁大?说出你的理由。

学生独立思考。

(2)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

(3)全班交流:

师:从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两块石头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它们占空间的大小是不一样的。其实,所有的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如,粉笔占有一定的空间,数学书也占有一定的空间,你能再举出一些物体占有空间的例子吗?

(学生举出各种实例说明物体是占有一定空间的。)

教师揭示概念并板书: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所占有空间的大小不同。学生经历了实验、观察、交流等探究过程,感知了体积的实际含义。)

4、设计实验方案,感知容积的意义。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这么多的教具,它们都是放在哪里的?

生:老师把它们都放在纸箱里的。

师:像量杯、纸箱这样能容纳物品的器具叫容器。你还知道哪些容器?哪些容器放的东西多,哪些容器放的东西少?(学生例举生活中的容器。)

师:(出示大小不同的两个水杯)这两个水杯哪一个装水多呢?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说一说实验方案。)

学生可能有以下方法:

①先把一个水杯装满水,再倒入另一个水杯,如果第二个量杯中

的水不满,说明第二个水杯大;如果第二个水杯中的水正好也满了,而且没有剩余,说明两个杯子一样大;如果第二个水杯中的水不仅满了,还有剩余,说明第一个水杯大。

②先把两个水杯都装满水,再分别把水倒入第三个水杯,以第三个水杯里的水的多少来判断谁装的水。

师:两个杯子装得水不同,说明两个杯子所能容纳物体的大小是不一样的,容器所容纳物体的体积,叫作容器的容积(板书)。杯子里所能容纳的水的体积就是这个杯子的容积。

师:谁能举例说一说什么是容器的容积?

生:发言(纸箱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就是纸箱的容积。冰箱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就是冰箱的容积。)

(设计意图: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探索的欲望。为学生提供实物进行直观操作演示,使学生充分感知容积的意义。)

5、区别体积和容积。

(出示:魔方和装满大米的木盒)

师:比一比,它俩谁的体积大?谁的容积大?

(交流中使学生明白:只有能够装东西的物体,才具有容积。)师:木盒的体积和木盒的容积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木盒的体积是木盒所占空间的大小,木盒的容积是它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木盒的容积就是盒子里所盛的大米的体积。木盒的体积

比它的容积大。引导学生发现:一般情况下,物体的容积比体积小。)(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让学生感知“容积”和“体积”的联系和区别,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师:现在谁能说一说,故事中的小伙计运用了什么数学知识?

(引导学生联系体积和容积的知识来理解小伙计的策略,并适时揭示课题:体积与容积)

三、巩固应用。

1、第1题

通过操作验证一样大。

2、第2题

通过观察、讨论感知体积不变。

3、第3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

4、第4题

观察后交流。

5、第5题

学生通过计算小正方体的个数,得出笑笑搭的长方体体积大。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对体积和容积的知识,你还想知道什么?

五.作业

完成练习册2、4题

【板书设计】

体积与容积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是物体的体积。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是容器的容积。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9课时容积和容积单位

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9课时容积和容积单位 【教学内容】 教材第38~39页例5,第40~41页练习九的第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容积意义,掌握常用的容积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2.掌握容积和体积的联系与区别,知道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3.感受1毫升的实际意义,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容积的观念。 难点:掌握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物体的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_________。 3.一个长方体的纸盒,长2dm、宽 1.8dm、高1dm,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小组交流检查。

二、新课讲授 1.教学容积的概念。 (1)教师把长方体的纸盒打开,问:盒内是空的可以装什么? 学生交流后汇报。 教师:我们把这个纸盒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它的容积。 如:金鱼缸里面可以放满水,水的体积就是鱼缸的容积。 (2)学生举例说一说什么是容积? 教师引出课题并板书:容积 (3)比较物体的体积和容积的异同。 请学生想一想,体积和容积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学生 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全班反馈。 相同点:体积和容积都是物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一样。 不同点:①体积要从容器外面量出它的长、宽、高;而容积要从 容器的里面量长、宽、高。 ②所有的物体都有体积,但只有里面是空的,能够装东西的物体,才能计算它的容积。 (4)容积的计算方法。 教师:容积的计算方法与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里面量出长、宽、高。这是为什么呢? 教师出示一个木盒。演示为什么容积应该从里面量出长、宽、高。 2.教学容积单位。 (1)教师:计量物体的容积,需要用到容积的单位。(完成课题

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

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体积和容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教材中是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理解他们的意义。教材首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交流物体的大小和容器盛放东西的多少,感受“物体有大有小,容器盛放的物体有多有少。”接着,教材围绕“土豆和红薯哪一个大”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活动。从中发现两个物体放入水中后都占据了一定的空间,而且水面上升的高度不一样,说明这两个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一样。然后,教材揭示体积的概念。最后,教材通过学生实验研究“哪个杯子装水多,”在学生感受容器所能容纳物体体积的大小打基础上,揭示容积的概念。随后,教材还设计了搭物体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体积和容积的意义。这节课的重点就是形成体积和容积的两个具有抽象性的概念。概念形成一般采用不完全归纳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个步骤:(1)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教师所提供的感性材料,或者从学生已有的经验中,作出新的探讨。(2)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从各种属性或特征中,找出本质的属性或特征,舍弃非本质的属性或特征。(3)由这些本质属性或特征,抽象概括成一般的概念。 二、学情分析 《体积和容积》是学生学习几何体积的开始,在学习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具备了许多关于体积和容积的具体的感性积累,本节课老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主要充当了一个“先行组织者”为学生的有意义的学习呈现典型材料,在学生已知和未知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帮助学生自主建构正确的概念。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②能够知道体积和容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②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以及利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生的合作交流中,注意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理解体积与容积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体积与容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五、教学用具:课件、两个容积一样的烧杯、土豆、红薯,纸杯,和纸杯差不多大的瓶子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提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一定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乌鸦是用数学方法来解决问题的。你们想知道乌鸦用了什么数学方法吗?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下乌鸦喝水的故事吧!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容积和容积单位》说课稿

《容积和容积单位》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与正方体》中的《容积和容积单位》,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容积和容积单位》属于小学第二学段“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内容。依据课程标准,本课的具体目标是了解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升和1毫升的实际意义。 《容积和容积单位》是这一单元的第5个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一节数学概念课。意图就是让学生用体积的知识学习容积的知识,因为学生会混淆体积就是容积,容积就是体积。在升与毫升的体验比较肤浅,认识也模糊;为了进一步学习容积单位和计算方法的基础。 因此,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出发,寻找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容积的概念。同时也多次提供了实践机会,让学生自己操作实验的过程,在操作中感知1升、1毫升的大小和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二、说教学目标 1、理解容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感知1升和1毫升的实际大小,并掌握容积单位、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2、通过实验的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究容积单位、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的过程。 三、教学重难点: 1、建立容积和容积单位概念,知道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关系。 2、会计算容积。 四、说教法 为了使课堂的主人能活跃起来,我用了自主探究式发现问题、谈论交流和实验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也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说学法: 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在自主尝试、观察、讨论和探究中获取知识。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是复习导入 1、回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找学生背出它们的体积公式,激发它们的学习兴趣; 2、进行2道单位换算题,其目的在于,巩固复习换算单位的方法,为后面的单位换算做铺垫。 第二环节是新授。 第一步,先通过实际中的木盒能装东西,引出“容器”概念,在让学生们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都是容器。 第二步,出示容积和容积单位的概念,多次强调了,只有容器才有容积,例如“电视机”它有容积吗?学生们能清楚的回答问题,也能理解哪些物体是有容积的。 第三步,说明,容积就是容纳物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和体积计算方法一样。 第四步,出示容积单位,一般用体积单位;特殊情况下,会用L和mL。在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上标有升和毫升的字样,从中也无形中再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五步,学生动手实践,探究2升水倒入量杯中,会有多少毫升。我之所以这样做,有两个原因。 1、我手头上没有现成的1升的容器。 2、我这样设计,学生们也能推导出1升等于多少毫升,又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六步,学生动手实践,探究1升的水与边长1分米的正方体之间的关系,并让一位学生读要求,回答边长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这样可以锻炼他们的口答能力。 第七步,通过1立方分米=1升,1升=1000毫升,而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得出1升=1立方分米。 第八步,趁热打铁,练习单位换算。 最后一步,如何计算物体的容积。让学生说出,容纳物体,必须要让长大于等于里长,高、宽也一样。也就是说,量出物体的里长、里宽和里高,运用体积

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

《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 ——铜川市大同路小学付亚慧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1页至42页《体积与容积》。 教材分析: 体积与容积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内容是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使学生理解物体体积与容积的意义。 学情分析: “体积与容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在此之前,学生只学习掌握了平面图形的面积和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与计算方法。体积概念的初步建立是学生空间概念的一次飞跃,其实在生活中学生经常遇到物体占据空间的事例,只不过不会用体积这一数学语言来描述它,而是用“占位置”描述这一现象。从学生的认知水平看,这部分内容从平面到空间,知识跨度大、难度高,教学中学生较难理解。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理解物体的体积与容积的意义。 2、使学生建立体积概念,理解体积的大小与形状变化无关的道理。 3、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理念:本课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对于十岁左右的孩子来说,空间观念是在经验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所以在教学中我首先通

过再现《乌鸦喝水》的故事把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然后再通过实物观察活动、想象活动、操作与表达等活动让学生感知和体验体积与容积的意义,发展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烧杯、豆子、苹果、梨、墨水瓶、粉笔盒等。 教学过程: 一、理解体积的意义 (一)认识物体占空间 1、师:同学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其实,这个故事里还蕴藏着许多数学知识,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能明白其中的道理。现在让我们一起随着电脑动画再去重温一下这个故事好吗?(师出示电脑画面学生欣赏。) 师:这只乌鸦动动脑,想了个什么办法喝到瓶底里的水呢? 师:为什么石头丢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面就会升高呢? 随着学生的回答小结:原来石头要占一定的空间。 2、认识任何物体都要占空间 师:课桌和讲桌比,谁比较大? 师: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比较大,哪些物体比较小? 师小结:只要是物体它都要占一定的空间。(板书:占空间)其实同学们说的物体比较大,是指它占的空间比较大,物体比较小,是指它占的空间比较小。 (二)认识物体占空间有大小之分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与容积》教 学设计 课标要求: 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 内容分析: 本课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测量”范畴,主要内容是认识体积、容积。教材首先让学生交流物体的大小和容器盛放东西的多少,借助生活经验,感受“物体有大有小、容器盛放东西有多有少”。然后,教材提出了“土豆和红薯哪一个大”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两个物体放入水中后都占据了一定的空间,且水面上升的高度不一样,说明这两个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一样。这样,教材通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动手实验,在学生有了比较充分的感受之后,揭示体积的概念。随后,教材又通过引导学生研究“哪个杯子装水多”,使学生感受容器容纳物体的体积,再揭示容积的概念。在引入这两个概念之后,教材又设计了搭物体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学情分析: 通过对70名学生进行相关前测发现: 1、仅有13%的学生能完全正确理解“物体占空间”的意思,60%的学生认为某个较小物体放在较大空间内才占有一定的

空间,另外还有23%的学生认为所占空间指占地面积。 2、约30%的学生通过课外班、家长辅导或自己看书预习对体积有一定了解,知道两个物体比大小比的是物体的体积(即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但还有不同比例的同学认为物体比大小比的是面积、表面积等其它特性,或者说不清究竟比的是什么。 3、近80%学生知道什么是容器且能举例,但所举例子大都是盛放液体的容器,说明学生对容器的认识有局限性。 4、约70%的学生理解容纳的意思,但个别学生提到容纳的物体的质量。另不理解容纳意思的学生,经了解全部是语文学习存在障碍,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 学习目标: 1、通过“说一说教室里哪些物体比较大、哪些物体比较小、哪些容器放东西多、哪些容器放东西少”的活动,初步感受体积、容积的实际含义。 2、借助“测量土豆、红薯哪个大”和“哪个杯子装水多”两个实验活动,通过交流讨论理解体积、容积的概念,并能准确复述,进而举例说明什么是物体的体积、什么是容器的容积。 3、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生活中有关体积与容积实际问题。学习重、难点: 理解体积、容积的含义。

《体积和容积》的教学反思

《体积和容积》的教学反思 《体积和容积》的教学反思提要:我在课上,在教授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时,先让学生跟着我说一些话“老师占据了教室的一部分空间”“粉笔占据了粉笔盒的一部分空间 更多精品试题 《体积和容积》的教学反思 概念要注重形象化 更要注重再抽象 认识体积和容积是北师大版五年下学期的内容。主要是通过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体积的意义;通过让学生比较两个大小不同的书盒里所装书的体积,形象而直观地揭示容积的意义,知道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联系。一节课的容量相对较少,但是一节课下来,还是觉得时间有点紧张,学生的空间想象里还是没有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升华。针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真实的常态课老师是怎么样进行教学的?舞台上的研讨课教师又是怎么样进行教学的?研讨课与常态课的距离有多远?等疑惑,我对此内容进行了构思设计。 这节课的重点就是形成体积和容积的两个具有抽象性的概念。概念形成一般采用不完全归纳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个步骤: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教师所提供的感性材料,或者从学生已有的经验中,作出新的探讨。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从各种属性或特征中,找出本质的属性或特征,舍弃非本质的属性或特征。由这些本质属性或特征,抽象概括成一般的概念。 我在课上,在教授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时,先让学生跟着我说一些话“老师占据了教室的一部分空间”“粉笔占据了粉笔盒的一部分空间”,先让他们初步感受一下,然后让学生模仿老师自己说一说类似的话,然后引出体积直接说出体积的概念。在教授容积的概念时,我也是先拿出两个透明的立方体盒子,分别装了24个和8个小立方体,让他们说一说“这个正方体能够容纳24立方厘米体积。这个正方体能够容纳8立方厘米的体积”,然后比一比讷河容器容纳的体积多,之后引出容积概念。当时我是针对本班学生的特点,想让他们能够更加形象化的了解,其时体积的概念也好,容积的概念也罢,不但应联系生活实际,使这些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同时还要能够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加以升华抽象出本质的概念,由此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 儿童的认知规律,一般来说是由直接感知到概念的形成。而直观演示就是学生直接感知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学生概念理解的重要环节。在帮助学生认识体积概念时,老师动手做了一个实验,就是把西红柿和橙子放入两个水面高度相同的杯中,通过观察水面升高来理解西红柿占有空间,通过两杯水,水面高度上升的不同来理解西红柿和橙子占有的空间有大有小,这样的过程,学生就非常容易的理解了体积的概念。 根据以上的思考,我觉得如果再上这节课,或是类似的要求学生理解抽象概念的课的时候,我不仅仅要让他们能够体会出概念,形象地感知,在此基础上,还应该能够引导学生归纳出概念的本质特征,并且让知识能够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

六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08体积和容积的认识苏教版 (1)

体积和容积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学习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和单位,初步认识并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2.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 数学思考。 3.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激发探究立体图形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操作活动中初步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教学难点: 同一物体的体积和容积在生活的实际运用。 教学准备: 1.做实验用的杯子和不同的水果。 2.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方块若干。 一、预习方向标——“仙”人一步! ⒈阅读课本P 19页例6: ⑴第一组中,两只同样大的杯子,将左边杯子里的水倒进右边杯子中,因为桃子占去了一部分的 ,所以尽管两个杯子一样大,还是 了一些水。 我推理:任何物体都占有一定的 。 ⑵第二组中,两只同样大小的杯子中都放进了水果,但水果的 不一样,所以 号杯子倒进的水要多些,因为这只杯子里的荔枝比较 ,相反 号杯子倒进的水要少些,因为这只杯子里的桃子比较 。 我总结:物体都占有一定的 ,但所占 有 之分。 ⑶第三组中,三只杯子同样大,但三种水果所占空间不一样,即 直 击 教材魂

所占空间> 所占空间> 所占空间反过来,现在将水果放入杯子中,水在杯中所占的空间也不一样,即号杯水所占空间> 号杯水所占空间> 号杯水所占空间我概括:物体所占的,叫做物体的体积。 我运用:电视机所占的空间就是电视机的,录音机所占的空间就是录音机的,飞机所占的空间就是飞机的。相比较,的体积最大,的体积最小。 ⒉阅读课本P20页例7: 因为两只书盒都是用来装书的,但左边书盒里书的体积比较,而右边里书的体积比较,所以左边书盒里书的积比较大,由此可以推理出左边书盒的积比较大。 我总结:容器容纳物体的积,就是这个容器的积。 二、与课堂同行——“圣”人一绝! ⒊用“体积”或“容积”填空: ⑴盛满一杯牛奶,杯子的就是牛奶的。 ⑵装满沙子的沙坑,沙子的就是水坑的。 ⑶酒杯装满酒,酒的就是酒杯的。 三、当日练兵场——“快”人一刻! ⒋这瓶可口可乐上标有“净含量250毫升”,这说明这瓶可口 可乐的是250毫升,而瓶子的容积要比250毫升 些,这是因为,而瓶子的体积要比250毫 升更些,这是因为瓶子有一定的。 我总结:同一个容器,它的积一定比它的积要大,这是因为做容器的材料本身就有一定的积。 四、挑战陈景润——“悠”进一步! ⒌⑴从外面量长、宽、高都一样的包装箱,它们的积一定是相等的。如果所用材料的厚度也是一样的,那么它们的积也一定是相等的;但如果所用材料越厚,那么它们的积就越,如果所用材料越薄,那么它们的积就越。

公开课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

《体积与容积》教学教案 一、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创造,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放手让学生直接参与和探求知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是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这节课相对于以往的数学课来说,其特殊之处是以体验为核心。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有强烈的动手愿望,因此,设计了开放式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游戏中获得愉快的数学体验,并在体验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发展。 二、教材简析 体积和容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教材中是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理解他们的意义。教材首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交流物体的大小和容器盛放东西的多少,感受“物体有大有小,容器盛放的物体有多有少。”接着,教材围绕“土豆和芒果哪一个大”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活动。从中发现两个物体放入水中后都占据了一定的空间,而且水面上升的高度不一样,说明这两个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一样。然后,教材揭示体积的概念。最后,教材通过学生实验研究“哪个杯子装水多,”在学生感受容器所能容纳物体体积的大小打基础上,揭示容积的概念。随后,教材还设计了搭物体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体积和容积的意义。这节课的重点就是形成体积和容积的两个具有抽象性的概念。概念形成一般采用不完全归纳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个步骤:(1)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教师所提供的感性材料,或者从学生已有的经验中,作出新的探讨。 (2)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从各种属性或特征中,找出本质的属性或特征,舍弃非本质的属性或特征。(3)由这些本质属性或特征,抽象概括成一般的概念。三、学生分析 《体积与容积》是学生学习几何体积的开始,在学习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具备了许多关于体积和容积的具体的感性积累,本节课老师在充分了解学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不完整圆柱的容积》

小学六年级(数学)导学案课题不完整圆柱的容积 执教教师学生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究不完全的圆柱体容器的容积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的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渗透数学思想,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 3.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在数学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重难点预测重点探究不完整的圆柱体容器的容积计算方法。 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流程学法指导 一、自主学习,个性指导 任务1: 观察下面的瓶子。 ⑴思考:这个瓶子是一个不完整的圆柱,可以直接计算出瓶子的容积吗? ⑵再仔细观察这个瓶子,可以把瓶子的容积分为几部分? ( )体积+( )体积=瓶子的容积 ⑶瓶子中水的体积呈圆柱形,我们很容易计算出它的体积,而瓶子中空气部 分体积是一个不完整的物体,我们不能直接计算出它的体积。请你仔细想,怎样计算出瓶子中空气部分的体积? 任务2: 倒置瓶子后观察。 ⑴观察倒置后的瓶子,瓶子的容积变了吗?瓶子中的水和倒置前比 较,()变了,()不变。空气部分的体积呈一个()。 ⑵由此,我们将前面瓶子中的空气部分转化成了一个()。这样,我 们就可以计算出瓶子中空气部分的体积。 ⑶所以,瓶子的容积就可以用倒置前瓶子中圆柱形水的体积加上倒置后瓶子中圆柱形空气的体积。 即:( )的体积+( )的体积=水的容积 任务3: 例7:一个内直径是8cm的瓶子里,水的高度是7cm,把瓶盖拧紧倒置放平,无水部分是圆柱形,高度是18cm。这个瓶子的容积是多少? ⑴瓶子的底面积:⑵水的体积: ⑶空气的体积:⑷瓶子的容积: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对于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 二、合作释疑、互助研讨(对学、群学) 任务1: 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任务2: 说说体积和容积的关系。 任务3: 例7:一个内直径是8cm的瓶子里,水的高度是7cm,把瓶盖拧紧倒置放平,无水部 小组代表参与班上的交流讨论,教师进行适当的总结。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说课稿体积与容积

体积与容积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体积与容积》 说教材,对教材进行分析: 《体积与容积》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物体大小的感知能力,也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同时,本课的学习也为以后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做好了铺垫,也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 说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童话故事和具体的实践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与容积的概念。 2、在操作,交流中,感知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3、在童话故事和操作活动中,感受数学生活及语文学科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说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情况拟定如下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难点是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说教法。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由于学生空间想象力的水平有限,教学要更加注重丰富学生对知识的感知。本节课将采用演示与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更加形象,深刻地指导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

说教学准备,教具。课件,两个相同的水杯,两个大小不一的土豆,两个大小不同的水杯。学具:24个小正方体。 说教学过程。为了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设计了如下的几个教学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新课开始前,用多媒体展示《乌鸦喝水》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石子占了空间,把水“挤”上来了。向学生提出问题,“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哦,原来是乌鸦放进了小石子。那么,乌鸦为什么要放入小石子呢?原来是小石子占据了空间,使得水面上升了。通过这两个问题,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到对问题核心的思考和理解上来。和学生一起对问题进行分析和交流,原来是石子占空间。板书关键词:占空间 环节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此环节,我设计了如下几个活动,来达成教学目标 活动一:比一比。 出示两个相同的量杯,倒入等量的水,分别将两个大小不一的土豆放入量杯中,让学生们认真观察变化,提出问题:“同学们看看有什么变化?”(杯子中的水升高了);“那么水面为什么会升高?”(放入了土豆);“它们之间还有什么不同?”(水面升高的高度不同);“为什么水面升高的高度不同?”(土豆一个大,一个小)。让学生明白物体都占又有空间,占所占空间有大有小,板书体积的概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容积和容积单位》教案

《容积和容积单位》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升和毫升,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以及它们和体积单位间的关系,理解容积与体积的区别和联系。 经历容积概念的探究与理解过程,通过比较,明确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的区别与联系。 2、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小组合作意识,体会合作的乐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及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建立容积的概念,掌握容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理解容积与体积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和实践法。 教学用具 长方体塑料盒、水、投影仪、量筒、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口答。 (1)什么是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出示课件)。 3、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的体积和体积单位,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内容——容积和容积单位(板书课题)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1、建立容积概念。

每个小组准备一个长方体塑料盒、水。 利用学具,计算出长方体塑料盒的体积,在把水倒入长方体塑料盒中,把盒装满,计算水的体积。 学生按要求操作计算。 (3)集体汇报操作,计算结果。 (4)概括。 (5)归纳: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 2、认识容积单位。 (1)计量容积,一般用体积单位。 (2)讲述:当计量液体的体积,如水、油等,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也可以写成l和ml。 板书:升(l)毫升(ml) (3)出示实物,让学生感受1l、500ml、10ml的大小,想一想,1ml有多大。 3、感受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 用实物进行试验得出(板书):1升=1000毫升1l=1000ml 学习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间的关系。 演示:把1升的水倒入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盒里,你发现了什么? 得出(板书):1升=1立方分米 演示验证得出(板书):1毫升=1立方厘米 计算物体的容积。 说明: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容器里量长、宽、高。 (1)板书教材38页例5。 (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3)独立计算。 (4)订正时明确:求这个油箱可以装多少升,就是求油箱的容积。计算结果要换算单位。 1、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像橡皮泥、梨、石块等形状不规则的物体,怎样求得它们的体积呢? 2、教学教材39页例6。 (1)出示例6; (1)学生阅读理解。 (2)小组活动。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量杯,不规则物体(西红柿、土豆、苹果等)。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四单元《长方体(二)》第一课《体积与容积》,教材第36、37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活动,体验和感知体积和容积的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数学思考:经历猜想、实验、归纳结论等活动过程,形成空间观念,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 3、问题解决: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运用生活经验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学会与人合作交流,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4、情感态度:养成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难点: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体会体积与容积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准备] 2个大小相同的烧杯,土豆,红薯,小球,橡皮泥,外观大小差异较大的杯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媒体播放乌鸦喝水视频) 师:真是一只聪明的乌鸦,它想了什么办法喝到水的呢?谁来说说。师:为什么,石子放进去,水面就上升了呢? 生:石子放进水里,占了水的空间,把水给挤上来了。 师:那么石子和水占空间吗?(占) 师:看来石子和水都是占空间的。 (板书:占空间) 二、认识体积,理解体积的意义

(一)结合实际例子,体会物体都占有空间,明确概念 师:刚才大家说石子占了空间,假设我把它拿出来,它还占空间吗?仍然占。 师:也就是说物体无论放在哪里,它都会占空间。 师:在你的课桌周围还有哪些物体占空间? 生自由回答。 师小结:看来,所有的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板书:物体)(二)结合实物明确体积的概念 师:(出示土豆)那老师手上这个土豆也一定占空间了。(请生上台,)你能比划一下指出它占的空间是什么样的吗? 预设生用手包围土豆。(从生手中拿出土豆)请大家看,这就是土豆所占的空间。(土豆还原到手里)大家看看,这个同学是怎样表示土豆的空间的。(生:沿着物体的轮廓) 再请一生上台表示小球的空间。 师:请大家观察你能看出这两个物体所占空间有什么差别吗?(大小)师:看来物体不但占空间,所占空间还有大小之分。(板书:大小)那么我们就把土豆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土豆的体积。 这个小球的体积是什么呢?谁会说一说? 请生说一说身边物体的体积是什么? 师:我们说了这么多东西的体积,大家认为什么是物体的体积呢? 生发言(你同意吗?谁再来说说)板书完整概念。齐读。 (三)探索比较体积大小的方法。 1.现在我们知道什么是物体的体积了。那土豆和小球谁的体积 大呢?你是怎么知道的?(直接观察) 出示长条橡皮泥,它和小球谁的体积大呢? (请生上台来比,预设将橡皮泥搓成圆球来比) 刚才我们把橡皮泥搓成和小球一样的形状方便比较,是因为我们改变了橡皮泥的形状,但是它所占的空间也就是它的体积不变。 我们把它叫做等积变形。 2.(出示大小比较接近的土豆和红薯) 师:刚才,我们通过“观察”便判断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体积与容积 说课稿

《体积与容积》说课稿 【说教材】 “体积与容积”是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的第一课时内容.本课时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内容是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对以后学习长方体体积的计算以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有着铺垫的作用.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经过小学前四年半的数学活动与科学课中经常训练的实验操作,动手操作是一件平常的事,所以这节课,我们主要采取实验活动,来帮助孩子们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这也是我们这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和突破的重难点. 【教学目标】 遵照“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根据《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目标的制定应该是多元的,结合本课的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技能目标: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教法、学法】 本课属于概念教学,为了使抽象概念具体化,我主要采用直观试验的方法,辅以“情境探究”法、“观察法”、“演示法”、“比较法”等,进行教学。 为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与合作交流等活动,逐步建立体积的概念,发展空间观念。觅取联系生活实际,举出实例,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理解概念,这也是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的。 【教学程序】 本着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识过程。为此,我主要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 今天我们做一个活动“比大小”,在这活动中有两环节: 1、故事导入,再现情景,在激趣中质疑。 2、老师手中拿了两个铅笔盒,哪个大?哪个小? 3.谁能“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大,哪些物体小? 第二环节实验探索,获取新知(由三个活动) 一.提出问题 物体有大有小,老师手中有两个土豆,请同学们猜测一下谁大谁小? 二.演示实验 实验时,在两个有刻度的量杯中放入同样多的水,第一次让学生观察水面在哪里,了解两杯水是一样多的。然后,慢慢将两个物体放入杯中,再让学生进行第二次观察,并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观察后让学生讨论两个问题:“两个杯子的水面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两个杯子现在的水面不一样高,又说明了什么“。让学生在讨论中逐步明白,物体放入水中占了一定的空间,所以水面上升了;而水面上升的高度不一样,说明大小不同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也不一样。在体验的基础上,可以再举一些实际例子,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随后提示体积概念。 三.自己设计实验 又提出”哪个杯子装水多“的问题,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来解决。

长方体与正方体复习导学案

长方体与正方体复习导学案 学习目标:1、熟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含义。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4、结合实物,提高观察、想象、推理能力,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学习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学习难点:根据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 导学路线图: 、【知识馆】: 1、从一个方向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个面。 2、长方体的特征:()个顶点,()个面,()条棱,相对的面面积(),相对的棱长度()。 3、正方体(立方体)的特征:()个顶点,()个面,()条棱,6个面面积(),棱长长度()。 4、长方体的长、宽、高: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与摆放位置有关。 5、表面积: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叫做它的表面积。 6、物体所占空间的()叫做物体的体积。 7、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叫做它们的容积。 8、体积的单位与进率:1立方米=()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9、容积单位与进率:1立方米=()升,1升=()立方分米,1毫升=()立方厘米, 1升=()毫升。 【运算营】:1、【棱长计算】:1)、正方体的棱长是8分米,这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是()分米。2)、一个长方体长10分米,宽5分米,高4分米,这个长方体棱长之和是()分米。 2、【表面积计算】:

1)、标准计算:一个长方体的纸包装箱,长30厘米,宽和高都是20厘米。做10个这样的包装箱,需要纸板多少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2)、实际计算:一个教室的长是8米,宽是6米,高是4米。要粉刷教室的屋顶和四面墙壁。除去门窗和黑板面积25.4平方米,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体积计算】:1)、规则物体计算:一段方钢,长2米,横截面是一个边长是5厘米的正方形。这段方钢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已知1立方厘米钢的重量是7.8克,这段方钢重多少克? 2)、不规则物体:把一个苹果放进长15厘米,宽10厘米,水深10厘米的水槽里,水位上升到12厘米,苹果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自我训练馆】1、一座办公楼的门厅有4跟同样的长方体的水泥柱,长和宽都是4分米,柱高4米。在每根柱子的四壁刷上油漆,刷油漆的面积一共有多少平方分米?(计算出四个面的总面积) 2、一个长方体的大衣柜,长0.9米,宽0.5米,高1.8米,在它的正面和左右两面刷油漆,刷油漆的面积至少是多少平方米?(三个面的面积) 3、一个长方体蓄水池长8.5米,宽4米,深1.5米。这个蓄水池最多可容水多少立方米?【自我检测站】 1、 3.2立方分米=()立方厘米500立方分米=()立方米 2、9立方米500立方分米=()立方米=()立方分米 3、 3.6升=()毫升=()立方厘米 4、一个蓄水池,长10米,宽4米,深2米。(1)蓄水池占地面积多大?(2)蓄水池的底面和四周抹水泥,抹水泥面积多大?(3)这个蓄水池最多可容水多少立方米? 七、学后收获与质疑:本复习的内容,你记住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体积与容积》说课稿

《体积与容积》说课稿 韩马小学王爱玲 一、说教材 《体积与容积》是九年义务教育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体积与容积》,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和表面积计算,形成一定的空间观念。本课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也为将来学习体积、容积的单位和计算奠定良好的基础。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使学生认识体积和容积的实际意义,掌握体积和容积的概念,理解“形状变了,体积不变”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在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新知的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意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而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并感知体积和容积的实际意义,建立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依据教材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体积和容积的区别。 二、说学情 “体积与容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在此之前,学生只学习掌握了平面图形的面积和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与计算方法。体积概念的初步建立是学生空间概念的一次飞跃,其实在生活

中学生经常遇到物体占据空间的事例,只不过不会用体积这一数学语言来描述它,而是用“占位置”描述这一现象。从学生的认知水平看,这部分内容从平面到空间,知识跨度大、难度高,教学中学生较难理解。 三、说教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根据这一理念,教学中我采用实验操作法、主体教学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把课堂完完全全地还给学生。 四、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学法的选择上,我采用让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 五、说教学准备 教学中要用到的课件、量杯、红薯、土豆杯子、文具盒、水、大小量杯魔方、粉笔盒、橡皮泥等是我这节课要准备的教具。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我用乌鸦喝水的故事来引入新课,在学生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之后,我提出两个问题:这只乌鸦动动脑,想了个什么办法喝到瓶底里的水?为什么石头丢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升高了呢? 学生通过思考得知原来是小石子占了一定的空间,把水挤上来了。紧接着,我又提问:教室里还有像小石子这样占有空间的物体吗?引出空间的概念。哪些物体所占的空间大,哪些物体所占的空间小?引出大小。这样用学生非常熟悉的故事引入,既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新知的强烈欲望,也体现出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

北师大版数学《体积与容积》公开课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体积与容积》公开课教 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体积和容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教材中是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理解他们的意义。教材首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交流物体的大小和容器盛放东西的多少,感受“物体有大有小,容器盛放的物体有多有少。”接着,教材围绕“土豆和红薯哪一个大”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活动。从中发现两个物体放入水中后都占据了一定的空间,而且水面上升的高度不一样,说明这两个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一样。然后,教材揭示体积的概念。最后,教材通过学生实验研究“哪个杯子装水多,”在学生感受容器所能容纳物体体积的大小打基础上,揭示容积的概念。随后,教材还设计了搭物体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体积和容积的意义。这节课的重点就是形成体积和容积的两个具有抽象性的概念。概念形成一般采用不完全归纳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个步骤:(1)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教师所提供的感性材料,或者从学生已有的经验中,作出新的探讨。(2)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从各种属性或特征中,找出本质的属性或特征,舍弃非本质的属性或特征。(3)由这些本质属性或特征,抽象概括成一般的概念。

二、学生分析 《体积和容积》是学生学习几何体积的开始,在学习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具备了许多关于体积和容积的具体的感性积累,本节课老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主要充当了一个“先行组织者”为学生的有意义的学习呈现典型材料,在学生已知和未知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帮助学生自主建构正确的概念。 三、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 ①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②能够知道体积和容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技能目标: ①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②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以及利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在学生的合作交流中,注意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说一说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容积和容积单位(2)导学案

第7课时容积和容积单位(2)

二、实验探究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求法。(20分钟) 1.启发引导。 (1)观看一段“曹冲称象” 的视频,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自己 的学习收获。 (2)引导学生思考:看了 这段视频,你有什么启发? 出示课件例6。 2.探究橡皮泥体积的求法。 (1)出示形状不规则的橡 皮泥,让学生估一估它的体积是 多少。 (2)引导学生说一说通过 什么方法可以求出它的体积。 (3)鼓励学生小组合作, 动手实验。 (4)引导学生汇报各自的 解决方案。 3.探究梨体积的求法。 (1)出示梨,引导学生思 考:能不能用刚才的方法求梨的 体积? (2)鼓励学生说说自己的 想法。 (3)鼓励学生小组合作, 用量杯来量梨的体积。(动手操 作前说一说注意事项) (4)学生汇报操作步骤以 及测量结果。 (5)小结。 1.(1)认真观看视频,并交流 自己的收获。 预设曹冲很聪明,他将大象的 质量转化为石头的质量,然后通过 逐次称石头的质量,得到石头的总 质量,进求出大象的质量。 ()先独立思考老师提出的问 题,再集体交流。 预设我们能不能也用这种替换 的方法来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呢? 2.(1)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估 测橡皮泥的体积。 (2)积极动脑思考老师提出的 问题,互相交流。 (3)小组合作,动手实验,并 把实验的步骤记录下来。 (4)汇报自己的实验过程。 预设我们组的方法是先将橡皮 泥放入长方体盒子里,接着把橡皮 泥压平,再把橡皮泥倒出来最后量 出橡皮泥的长、宽、高,算出体积。 3.(1)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讨论后得出“把梨放到水里求体 积”。 (2)交流自己的想法。 预设因为梨是不规则的物体, 所以不能直接求体积。 =1026(cm3) 1026cm3= 1.026dm3=1.026L 1.026L<1.5L 答:这个包装盒 不能装下1.5L的牛 奶。 2.平均每个西红 柿的体积是多少立方 厘米? 答案:200mL= 200cm3 350mL=350cm3 350-200= 150(cm3) 150÷2=5(cm3) 答:平均每个西 红柿的体积是75cm3。 3.一个长100cm, 宽80cm的长方体水槽 中,放入一个长方体 铁块。铁块完全浸入 水中时,水面上升了 4cm。如果铁块的长是 40cm,宽是20cm,那 么它的高是多少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