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医药概论答案

中医药概论答案

中医药概论答案
中医药概论答案

中医药概论

一、绪论

一、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四大经典著作是什么?

答:分别是《黄帝内经》,《难经》,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又名(《本经》)。

二、“金元四大家”是指哪四位医家?其各自属于哪个流派?

答:分别为1、刘完素----寒凉派,代表作为《素问玄机原病式》;2、李杲----补土派,代表作为《脾胃论》;3、张从正----

攻邪派,代表作为《儒门事亲》;4、朱震亨----养阴派,代表作为《格致余论》。

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1、整体观念;2、辨证论治。

四、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及对世界本原持一元论、二元论及多元论的学说分别是?

答:1、分别是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

五、中医对正常人体的认识是什么?

答:中医认为,人体是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结合六腑、形体和官窍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个整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由经络把它们联系起来,在经络和脏腑中运行着气、血和津液。正是依靠气、血、津液的运行和滋养,人体的生命活动才得以维持。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一、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1、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为①精气是构成世界的本原;②气运动不息,变化不止;③气是天、地、万物之间的中介;④天地之精气化生为人。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为①阴阳交感;②阴阳对立制约;③阴阳互根互用;④阴阳消长平衡;⑤阴阳相互转化。3、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是①五行各自的特性;②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③五行的生克制化;④五行乘侮和母子相及。二、中医学中的精气、阴阳、五行的定义?

答:1、精气是指人体内有用的无形的不断运动的精微物质。

2、阴阳是指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属性概括。

3、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三、五行各自的特性是什么?其各自引申的意义是什么?

答:1、木的特性是“木曰曲直”,其引申的意义是指木有升发、生长、能屈能伸、喜条达舒畅的特性。

2、火的特性是“火曰炎上”,其引申的意义是指火有温热、光明、向上的特性。

3、土的特性是“土曰稼穑”,其引申的意义是指土有受纳、承载、生化、长养的特性。

4、金的特性是“金曰从革”,其引申的意义是指金有肃杀、潜降、收敛的特性。

5、水的特性是“水曰润下”,其引申的意义是指水有寒凉、滋润、向下、静藏的特性。

第二章气血津液

一、气、气机、气化的概念是什么?气的生理功能有哪些?

答:1、气是构成人体的和维护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2、气机是指气的运动,是不断地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

3、气化是指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

4、气的生理功能有①推动作用;②温煦作用;③防御作用;④固摄作用;⑤气化作用;⑥营养作用。

二、气运动的基本形式有哪几种?

答:气运动的基本形式有升、降、出、入。

三、人体之气根据生成的来源可分为哪两类?根据来源、分布的部位及功能特点可分为哪几类?其各自的概念、

功能是什么?

答:1、根据生成的来源可分为①先天之精气;②后天之精气两种。2、根据来源、分布的部位及功能特点可分为①元气;②宗气;

③营气;④卫气四种。3、元气又名原气,是人体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根源于肾。其功能有①推动人体的生长与发育,与机体的生、长、壮、老、已密切相关;②能激发调节各脏腑经络和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4、宗气是指有肺吸入的清气和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结合而成,聚于胸中的气。其功能为①走息道而司呼吸;②贯心脉而行气血;③与人体的视、听、言、动等机能相关。5、营气是指行于脉中富于营养作用之气。其生理功能为化生血液,营养全身。6、卫气是指行于脉外的具有护卫功能之气。其生理功能为①温养作用;②调节作用;③防御作用。

四、血的定义?血液的生成?血液的生理功能是什么?血液的循行正常必备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答:1、血是指运行于脉中而循环流注全身的富有营养和滋润作用的红色液体,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2、血液是以水谷精微中营气和津液为主要物质基础,在以脾胃为主,配合心、肝、肾等脏腑的共同作用下生成的。

3、血液的生理功能是①濡养滋润全身脏腑组织;②神志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4、血液的循行正常必备的三个条件是①血液要充盈;②脉管系统的完整而畅通;③全身各脏腑发挥正常生理功能,特别是与心、肺、肝、脾四脏的关系尤为密切。

五、津液的定义?

答: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的内在体液及其正常的分泌物。

六、津液的生成、输出分布与哪个脏腑功能有关?

答:1、津液的生成与①脾胃化生与运化;②小肠主液;③大肠主津的功能有关。2、津液的输出分布与①脾气散精;②肺主行水;

③肾主水液;④肝主疏泄;⑤三焦决渎等脏腑功能有关。

七、津液的排泄有哪几种方式?津液的生理功能是什么?

答:1、津液的排泄有①汗与呼气;②尿;③粪等三种方式。2、津液的生理功能是①滋润、濡养机体;②参与血液化生;③调节阴阳平衡;④排泄代谢产物;⑤运载全身之气。

八、气和血的关系?

答:气和血的关系表现在1、气对血的关系,其意义是①气能生血;②气能运血;③气能摄血。2、血对气的关系,其意义是①血能生气;②血能载气。总之,气与血,两相维附。气不得血,则散而无统;血不得气,则凝而不流,运血者则是气,守气者即是血。

第三章藏象学说

一、藏象、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定义?

答:1、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生理病理的征象与自然界相通映的事物和现象。2、五脏是指心、肝、脾、肺、肾五脏的统称。3、六腑是指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的统称。4、奇恒之腑是指脑、髓、骨、脉、女子胞、胆等六个脏器组织的统称。

二、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结构特点、生理特点及其生理功能?

答:1、五脏具有“藏而不泻”的共同特点和“化生和贮藏精气”的共同功能。2、六腑具有“泻而不藏”的共同特点和“受盛和传化水谷”的共同功能。3、奇恒之腑具有形态似腑而功能似脏“藏而不泻”的共同特点和“贮藏精、血、髓、胆汁等精微物质”的共同功能。

三、五脏各自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点是什么?及其与形、窍、志液的关系?

答:1、心的生理功能有①心主血脉;②心主神志(藏精);③心的气血阴阳作用。心在体和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心在志为喜;心在液为汗。2、肝的主要生理功能为①肝藏血(贮藏血液、调节血量、防止出血);②肝主疏泄(调节气机、调节脾胃的升降、调节情志、调节胆汁分泌、调节男子排精与女子月经);③肝的气血阴阳作用。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在志为怒;在液为泪。3、脾的主要生理功能为①脾主运化(运化水谷精微、运化水湿);②脾主升清;③脾主统血;④脾的气血阴阳作用。脾主肌肉;脾主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4、肺的主要生理功能为①主气、司呼吸;②通调水道(肺为水之上源);③宣散卫气;④肺朝百脉,主治节;⑤肺的气血阴阳作用。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志为悲(忧);在液为涕。5、肾的主要生理功能为①肾藏精;②肾主水液;③肾主纳气。肾生髓主骨,其华在发;肾开窍于耳和二阴;肾在志为恐;肾在液为唾。

四、五脏之间的关系如何?五脏与六腑共组成哪几对表里关系?

答:1、五脏之间的关系主要有①心与肺的气与血的关系;②心与脾的关系表现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③心与肝的关系表现在维持血液的正常运行和调节情志;④心与肾的的关系表现在心阳与肾阴之间,阴阳升降、水火既济的关系;⑤肺与脾主要表现在气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代谢的关系;⑥肺与肝主要表现在气机的升降的关系;⑦肺与肾主要表现在肾主水,肺主通调水道;肺司呼吸,肾主纳气;肺肾之阴阳互滋生的关系;⑧肝与脾主要表现在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肝藏血,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而统血;⑨肝与肾主要表现在肝藏血,肾藏精;肝主疏泄,肾主封藏;肝肾阴阳息息相通的关系;⑩脾与肾主要表现在先天与后天的关系。2、五脏与六腑共有①心与小肠;②肺与大肠;③脾与胃;④肝与胆;⑤肾与膀胱五对构成表里关系。

第四章经络

一、经络、奇经八脉的定义?

答:1、经络是人体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脉。2、奇经八脉是指督脉、任脉、冲脉、带脉和阴、阳跷脉和阴、阳维脉等既没有表里配对也没有配对络属关系的八条经脉的总称。

第六章病因

一、病因的定义?病因的现代分类方法可分为哪四种?

1、病因是指破坏人体阴阳相对平衡的正常生理状态而引起疾病的原因。

2、病因的现代分类方法可分为①外感病因;②内伤病因;

③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④其他病因四种。

二、中医探求病因的方法是什么?

答:中医探求病因的方法是①辩证求因;②审因论治。

三、六淫、疠气、内伤七情的定义?

答:1、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总称。2、疠气是指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邪,又称为“疫气、疫毒、戾气、异气、毒气等”。3、内伤七情是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

四、六淫各自的概念、性质和治病特征?

答:1、风邪是指自然界中具有风之轻扬开泄、善动不居特性的外邪。其性质和治病特征为①风性轻扬开泄,易袭阳位;②风性善行而数变;③风性主动;④风为百病之长。2、寒邪是指自然界中具有寒冷、凝结特性的外邪。其性质和治病特征为①寒为阴邪,易伤阳气;②寒性凝滞;③寒性收引。3、湿邪是指自然界中具有水湿之重浊、粘滞、趋下特性的外邪。其性质和治病特征为①湿为阴邪,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②湿性重浊;③湿性粘滞;④湿性趋下,易袭阴位。4、燥邪是指大凡自然界中具有干燥、收敛、清肃特性的外邪。其性质和治病特征为①燥性干涩,易伤津液;②燥易伤肺。5、热(火)邪是指自然界中具有火之炎热特性的外邪。其性质和治病特征为①热为阳邪,易伤津耗气;②热(火)性炎上;③热邪易生风、动血;④热邪易扰心神;

⑤热邪易致疮痈。6、暑邪是指大凡夏至以后,立秋以前,自然界中的火热外邪。其性质和治病特征为①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②暑性升散,最易伤津耗气;③暑多挟湿。

五、病理产物性病因包括哪几个方面?痰饮、瘀血、结石的其各自致病特点?

答:1、包括水湿痰饮、瘀血和结石。2、痰饮的致病特点表现在①阻滞气机、阻碍气血;②致病广泛,变化多端;③病势缠绵,病程较长;④易扰乱神明;⑤多见滑腻舌苔。瘀血的致病特点为疼痛、肿块、心悸、胸闷腹满、出血、紫绀、舌质紫暗、脉涩或结代。结石的致病特点为多发于六腑等空腔性的脏器;病程较长,症状不定;易阻滞气机,损伤脉络;甚则发生绞痛。

第七章发病

一、发病、正气、邪气的定义?发病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1、发病是指疾病的发生过程。2、正气是指人体的生理机能活动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抗邪能力,以及康复能力。3、邪气是指各种致病因素。4、发病的基本原理是正邪相搏。

二、发病的类型有哪几种?

答:发病的类型有感邪即发、伏而后发、俆发、继发、合病与并病、复发六种。

第八章病机

一、病机、基本病机的定义?

答:1、病机是指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2、基本病机是指机体对于致病因素侵袭或影响所产生的基本病理反应。

二、基本病机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主要包括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失常和津液代谢失常。

三、邪正盛衰、阴阳失调、虚、实的概念是什么?

答:1、邪正盛衰是指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致病邪气与机体抗病能力之间相互斗争所发生的盛衰变化。2、阴阳失调是指阴阳之间失去平衡协调的简称。3、虚是指不足。4、实是指有余。

四、阴阳失调病机的主要内容?

答:包括阴阳偏盛、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格拒、阴阳转化、阴阳亡失。

五、气的失常包括哪两方面?气机失调包括哪些病理变化?

答:1、包括气虚、气机失调。2、包括气机郁滞、气逆、气焰、气闭、气脱。

六、血的失常包括哪两方面?血的运行失常在病理状态上的体现?

答:1、包括血虚、血瘀。2、体现为血行迟缓、血行加速、血行逆乱、血液妄行。

七、津液与气血关系失调主要有哪些病理变化?

答:1、包括水停气阻、气随液脱、津枯血燥、津亏血瘀。

八、疾病传变包括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答:包括病位传变、寒热传变、虚实传变。

九、病位传变的具体规律?

答:包括经脉传变、卫气营血传变、脏腑传变。

第九章养生与治则

一、养生与治则的定义?

答:1、养生是指摄生、道生、保生等,也为保养生命之义。治则是指治疗疾病时所必须遵守的总的法则。

二、正治与反治的概念?正治与反治的主要内容?

答:1、正治又称逆治,是指逆疾病的临床表现性质而治的一种最常用的治疗法则。2、反治又称从治,是指顺从疾病外在表现的假象性质而治的一种治疗法则。3、正治主要内容为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4、反治的主要内容为寒因寒用、热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三、治病求本、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含义是什么?

答:1、治病求本是指治疗疾病时,必须寻求出疾病的本质,并针对其本质进行治疗。2、阴中求阳是指根据阴阳互根的原理,治疗阳偏衰时,在扶阳剂中适当作用滋阴药,使“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3、阳中求阴是指根据阴阳互根的原理,治疗阴偏衰时,在滋阴剂中适当作用扶阳药,使“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中医药概论下篇(中药学)参考习题

总复习题

一、何谓中药?

答:中药是指以天然物质(包括植物、动物、矿物)为主要来源,在中药医理论指导下认识和应用的药物,也是人们对我国传统药物的统称。

二、何谓中药学?

答:1、广义是指研究中药的来源、形态、产地、产季、栽培饲养、加工、鉴别、成分、性能、功用、药理等知识的一门学科。2、侠义是指研究中药性能、功效和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

三、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叫什么?问世何年代?载药多少种?以何方法分类?

答:叫《神农本草经》,问世于东汉末年,载药365种,以药物三品分类法分类》。

四、《新修本草》又叫何书?是我国第一部具有何性质的药学著作?作者是谁?全书载药多少种?

答:叫《唐本草》,具有药典性质的药学著作。作者为苏敬、李季,共载药850种。

五、代表明朝药学成就最高的药学书籍叫何名?作者是谁?载药多少种?

答:《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载药1892种。

六、《本草纲目拾遗》是何人所著?问世于何朝代?全书共载药多少种?

答:赵学敏所著,问世于清朝,共载药921种》

七、当今我国最大的药学著作叫何名?何年问世?全书共多少卷?载药多少种?

答:《中华本草》,问世于当代(1999年9月)。共34卷,载药8980味。

习题一

一、道地药材的含义?

答:是指在长期的生产和实践中形成的具有良好的品质和质量、产量大及疗效好的药材,并非一成不变的。

习题二

一、炮制的含义及炮制的目的?

答:1、含义是指药物在应用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2、目的为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改变药物的性能功效,使之更能适应病情的需要;改变药物的某些性状,便于贮存和制剂;纯净药材,保证药材品质和用量准确及矫臭、矫味,以便于服用。

习题三

一、中药性能的含义?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答:含义又称药性(偏性),是用中医药理论对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是药性理论的核心。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和毒性等。

二、试述四气五味的含义及具体作用?

答:1、四气是指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的四种特性。寒凉药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等作用,以清热为主;温热药具有祛寒、温中、助阳等作用,以祛寒为主。2、五味是指辛、甘(淡)、酸(涩)、苦、咸五种药味。辛能散、能宣、能通,表发散、行气、行血等作用;甘能补、能缓、能和,表补虚扶弱、缓急和中、调和诸药等作用;酸能收能固,表收敛固涩等作用;苦能泄、能燥,表通泄、降泄、清泄和燥湿等作用;咸能软,表软坚散结等作用。

三、升降浮沉是从哪方面阐述药性的?应用时从哪两点考虑?

答:从药物性味和药物效用两方面阐述药性的,应用时从顺着病位和逆着病势两点考虑。

四、归经的含义?归经以何理论为基础?以何为依据?

答:归经是指药物作用部位的性能,反映药物作用对机体的选择性。以中医的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所治疗的具体病症为依据。

习题四

一、何谓配伍?

答:配伍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按照用药法度,有选择地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配合在一起应用。

二、配伍的目的?

答:目的是适应复杂的病情、提高药物的疗效、消除或减少某些药物的毒副作用和扩大药物治疗范围。

三、试述药物“七情”的具体内容及含义

答:药物“七情”指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单行是指单味药能发挥预期治疗效果,不需其他药辅助;相须是指药性、效用相近似的药物,配合一起使用,可以互相提高疗效;相使是指药性不一定相近似,但治疗目的一致,有主次之分的配合在一起使用,能提高或增强主要疗效;相畏是指某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相杀是指某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的毒性或副作用;相恶是指两种药物合用,会互相牵制,使原有药效降低或丧失;相反是指两种药物合用,会产生毒性或副作用。

习题五

一、用药禁忌包括哪些内容?试述“十八反”的具体内容?

答:包括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十八反”具体是指甘草反甘遂、大戟、芫花、海藻;乌头反半夏、贝母、瓜蒌、白及、白蔹;藜芦反人参、丹参、玄参、沙参、细辛、芍药。

习题七

一、何谓解表药?解表药的分类?

答: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分为辛温和辛凉解表药。

二、分别写出紫苏、白芷、薄荷、葛根、柴胡的功效和主治要点?

答:1、紫苏具有发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解鱼蟹毒。主治外感风寒兼有气滞的要药。2、白芷具有散风解表,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主治阳明头痛的要药。3、薄荷具有疏散风寒,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4、葛根具有发表解肌,解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主治项背强痛的要药。5、柴胡具有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主治肝胆疾患和少阳寒热的要药。

三、麻黄与桂枝、桑叶与菊花的功效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

答:1、麻黄与桂枝均性温而能发散风寒,治风寒表证及风寒湿痹证。不同点为麻黄发汗力强,惟以风寒表实无汗为用,且善宣肺平喘,能利水退肿;而桂枝发汗力弱,又能助阳,风寒表实无汗及表虚有汗皆宜,且善温通血脉、温阳化气、温中散寒等。2、相同:均善疏散风热、平肝明目。不同:桑叶性寒,疏散力较菊花强,作用偏于肺,长于清肃肺气而止咳,还能凉血止血;菊花性微寒,作用偏于肝,长于清泄肝火而明目,兼治肝风头痛,还能清热解毒。

习题八

一、何谓清热药?清热药的分类?

答:凡药性寒凉,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分为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热解毒、清热凉血和清虚热药。

二、写出栀子、生地黄、夏枯草、地骨皮功效及主治要点?

答:1、栀子的功效为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和消肿止痛。主治热病烦闷的要药。2、生地黄的功效为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和润肠。主治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要药。3、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和降血压。主治肝阳眩晕、目珠夜痛和癗疠肿结的要药。

4、地骨皮退虚热、凉血止血、清肺火和生津。主治有汗骨蒸的要药。

三、黄连有哪些功效?应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它和黄芩、黄柏主治重点有何不同?

答: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应注意过量或服用较久易伤脾胃,胃寒呕吐或脾虚泄泻者忌用。不同为其偏走中焦,善清中焦燥湿,以泄胃火为长,功效较黄芩、黄柏强。

四、分别叙述蒲公英、鱼腥草、白头翁、山豆根的主治要点?

答:1、蒲公英主治内外各个疮痈,为治疗乳痈的要药。2、鱼腥草主治肺痈咳吐脓血,肺热咳嗽痰稠的要药。3、白头翁为治热毒血痢里急后重的良药。4、山豆根为治咽喉肿痛,肺热咳嗽的要药。

五、石膏与知母、金银花与连翘的功效及主治要点各有何异同?

答:1、同:均归肺胃经,均能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治热病高热烦渴及肺热咳嗽。不同:生石膏具有降火力强,并兼解肌,重在清解,有善治肺热咳嗽、胃火头痛、牙痛及口舌生疮;煅用具有收湿敛疮,治疮疡不敛、湿疹浸淫及水火烫伤。知母为植物药,味苦甘而性寒,质润兼归肾经,重在清滋,又能滋阴润燥通肠,治燥热咳嗽、阴虚劳嗽、骨蒸潮热、内热消渴及阴虚肠燥便秘等。

习题九

一、大黄有哪些功效?应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大黄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止血,活血祛瘀。应注意妇女怀孕、月经期、哺乳期慎用或忌用,脾胃虚寒者忌用。

二、大黄与芒硝、巴豆在治疗便秘上分别有什么不同?

答:大黄善治湿热积滞泻痢初起见里急后重者;芒硝善治燥屎坚结难下或热结旁流着;巴豆善治寒积便秘腹满胀痛者。

习题十

一、何谓祛风湿药?

答:凡是能祛除肌肉、经络、筋骨间的风湿之邪,以解除痹痛为主要的药物。

二、木瓜、威灵仙、秦艽、桑寄生各有何功效?各有何特长?

答:1、木瓜有舒筋活络、化湿和中、生津开胃的功效;善治风湿痹痛筋脉拘挛。2、威灵仙有祛风湿、通经络,消痰水、治骨鲠的功效;善治风寒湿痹和痰饮积聚及诸骨鲠喉。3、秦艽有祛风湿、舒筋络,清虚热、利湿退黄的功效;善治风湿热痹。4、桑寄生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功效;善治痹痛日久、腰膝酸痛。

三、比较独活与羌活的同异点?

答:同:均辛散苦燥温通,均善祛风散寒、胜湿止痛、发表,主治风寒湿痹、风寒表证、表证夹湿及头痛等证。不同:独活药力较缓,主散在里之伏风及寒湿而通利关节止痛,主治腰以下风寒湿痹及少阴伏风头痛;羌活则药力较强,主散肌表游风及寒湿而通利关节止痛,主治上半身风寒湿痹及太阳经头痛及项背强痛。

习题十一

一、何谓化湿药?

答:凡是具有化湿运脾作用的药物。

二、藿香、厚补的功效与主治特点?

答:藿香有化湿、解暑,发表、止呕的功效。为化湿和中的要药。厚朴有行气、燥湿,消积、平喘的功效。为行气消积除胀的要药。

习题十二

一、何谓利水渗湿?利水渗湿的含义?

答:凡能通利水道、渗利水湿,以治疗水湿内停为主要作用的药物。利水渗湿是指水湿内停。

二、分别写出茯苓、海金沙、萆薢、茵陈、金钱草的主治要点。

答:1、茯苓是治疗脾虚湿盛的要药;2、海金沙功专通利水道,为治诸淋涩痛的要药;3、萆薢为治膏淋要药;4、茵陈为治湿热黄疸的要药;5、金钱草主治砂淋、石淋的要药和湿热黄疸、肝胆结石的佳品。

习题十三

一、温里、回阳的概念?

答:1、温里是指温里散寒、温振的作用;2、回阳是指补火助阳、回阳救逆。

二、分别写出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的功效与主治要点。

答:1、附子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为补火助阳、回阳救逆的要药和寒湿诸痛。2、干姜具有温中散寒、回阳救逆、温肺化饮的功效。为温中散寒的要药。3、肉桂具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的功效。为治下元虚冷、虚阳上浮诸证的要药。4、吴茱萸具有散寒止痛、疏肝下气、燥湿止泻的功效。为治中寒肝逆或寒郁肝脉诸痛的要药。

习题十四

一、何谓理气?何谓理气药?

答:1、理气是指疏畅气机。2、理气药是指凡以疏畅气机,治疗气滞或气逆证为主要的药物。

二、分别写出橘皮、枳实、木香、香附、薤白的功效与主治要点。

答:1、橘皮具有理气、调中,燥湿、化痰的功效。为理气健脾的要药。2、枳实具有破气消积、化痰除痞的功效。为治胃肠积滞及痰滞胸痞的要药。3、木香具有行气、调中、止痛的功效。为行气调中止痛的要药。4、香附具有疏肝理气、调经止痛的功效。为疏肝理气解郁及调经止痛的要药。5、薤白具有通阳散结、行气导滞的功效。为治胸痹的要药。

习题十五

一、写出山楂、鸡内金的消食特点?

答:1、山楂具有消食化积能力强,尤善促进肉积的消化,为治油腻肉积的要药。2、鸡内金消食化积能力较强,为消食运脾的要药,尤善磨谷消积。

习题十六

一、写出使君子、槟榔的功效及驱虫特点?

答:1、使君子具有杀虫消积的功效。为治小儿蛔虫病及小儿疳积的要药。2、槟榔具有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的功效。为治多种寄生虫的要药,尤善治绦虫。

习题十七

一、分别写出大蓟、三七、白及、艾叶的功效及主治要点。

答:1、大蓟具有凉血止血、散瘀消痈的功效。为止血凉血的要药。2、三七具有化瘀止血、活血定痛的功效。为治出血、淤血诸证的良药。3、白及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功效。为收敛止血的要药。4、艾叶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为治虚寒性出血,尤宜妇女崩漏、胎漏的要药。

习题十八

一、何谓活血祛瘀药?活血祛瘀药分几类?

答:活血祛瘀药是指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淤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分为活血止痛药、活血调经药、活血疗伤药和破血消癥药共四类。

二、写出川芎、延胡索,丹参、牛膝的功效及主治要点。

答:1、川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为妇科调经和头痛的要药。2、延胡索具有活血行气、止痛的功效。为治心腹疼痛的要药和佳品。3、丹参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的功效。为活血祛瘀、凉血清心的佳品。4、牛膝具有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引火下行、利尿通淋的功效。为治肝肾亏虚筋骨痿软诸证及引血下行的要药。

三、比较下列药物功效及主治要点的异同点:乳香与没药、莪术与三棱。

答:1、同:均源于橄榄科植物树脂,均苦辛芳香走窜,均善活血止痛、消肿生肌,治瘀血阻滞心腹诸痛、跌打伤肿瘀痛、血滞经闭、癥瘕、痈疽疮肿。治疮肿使用的一般原则是:痈疽未溃可服,溃后勿服;无脓可敷,脓多勿敷。其中,乳香性温,优于活血伸筋;没药性平,优于破血散瘀。2、同:均归肝脾经而为行散走泄之品,均善破血行气、消积止痛,治血瘀气滞之癥瘕积聚、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跌打瘀肿及食积胀痛;均多用醋炒,以加强止痛之力;孕妇及月经过多者忌服。不同:莪术性温,偏于破气;三棱性平,长于破血。

习题十九

一、写出半夏、旋复花、川贝母、瓜蒌、苦杏仁的功效及主治要点。

答:1、半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和消痞散结的功效。善治湿痰、寒痰,尤为湿痰和呕吐的要药。2、旋复花具有消痰行水、降气止呕的功效。为治肺胃气逆病证的要药。3、川贝母具有清热化痰、温肺止咳和清热散结的功效。为治疗热痰燥痰的要药。4、瓜蒌具有清肺润燥化痰、利气宽胸、润肠通便的功效。为治胸痹的要药。5、苦杏仁具有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的功效。为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的要药。

习题二十

一、何谓安神药?

答:是指凡具有安定神志功效的药物。

二、写出朱砂、磁石、酸枣仁的功效及主治要点。

答:1、朱砂具有镇心安神、外用清热解毒的功效。为治心火亢盛的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的要药。2、磁石具有潜阳安神、聪耳明目、纳气平喘。为潜阳安神、聪耳明目、纳气平喘。3、酸枣仁具有养心安神、敛汗的功效。为专攻养心益肝而安神的要药。三、朱砂在应用上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应注意本品有毒,内服不宜过量、久服,以免汞中毒;肝肾功能不正常者慎用。火煅则析出水银,毒大增,故忌火煅。

习题二十一

一、何谓平肝息风药?平肝息风药分几类?

答:是指凡具有平抑肝阳、息风止痉作用的药物。分平抑肝阳药和息风止痉药共两类。

二、写出石决明、牡蛎、牛黄、天麻的功效及主治要点。

答:1、石决明具有平肝潜阳、清肝明目的功效。为治肝阳上亢和肝热目疾的要药。2、牡蛎具有平肝潜阳、软坚散结,收敛固涩、制酸止痛的功效。为平肝潜阳的要药。3、牛黄具有息风止痉、化痰开窍和清热解毒的功效。为息风止痉、化痰开窍和清热解毒的要药。4、天麻具有息风止痉、平抑肝阳和祛风通络的功效。为治肝阳眩晕和头风头痛的要药。

习题二十二

一、何谓开窍?

答:是指具有辛香走窜之性,通闭开窍,苏醒神志。

二、写出麝香、苏合香的功效及主治要点。

答:1、麝香具有开窍醒神、活血散结,止痛、催产的功效。为寒闭、热闭、痰闭及回苏醒神的要药。2、苏合香具有开窍辟秽、止痛的功效。为治疗寒闭的要药。

三、使用开窍药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应注意虚者即脱证,宜回阳救逆、益气固脱,非本章药所宜。本类药为救急、治标之品,只宜暂用,不宜久服,以免耗泄元气。开窍药大多辛香,易于挥发,故内服多入丸散,仅个别可入煎剂。

习题二十三

一、何谓补虚药?补虚药分几类?

答:是指凡能补充人体物质、增强机能,以提高抗病能力、消除虚弱证候的药物。分补气药、补血药、补阳药、补阴药四类。二、写出人参、黄芪、鹿茸、紫河车、当归、熟地黄、阿胶、麦冬功效及主治要点。

答:1、人参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的功效。

三、比较下列各组药物的功效及主治要点:白术与苍术、龟甲与鳖甲。

答:

习题二十四

一、何谓收涩药?

答:

二、写出五味子、莲子、山茱萸的功效及主治要点。

答:

习题二十五

一、写出雄黄、硫磺的功效及主治要点。

答:

二、砒石有哪些功效?其内服最大用量是多少?

中医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并将英文字母填入括号内,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与血的循行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 A、肺脾肾 B、肝心肾 C、肺肝脾 D、心肺肝脾 2、诊断肺病最有意义的是( ) A、咳喘 B、少气 C、自汗 D、胸闷 3、实的含义主要是指() A、阳邪中人 B、阴寒内盛 C、体质壮实 D、邪气盛实 4、以下哪一项与心有关() A、开窍于舌 B、开窍于耳 C、开窍于目 D、开窍于唇 5、属于阴虚症状的是 A、自汗 B、气短 C、盗汗 D、水肿 6、五脏生理功能的特点是: A、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B、藏精气而不泻,实而不能满 C、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D、传化物而不藏,满而不能实 7、心血虚证与心阴虚证的共见证是( )。 A、心烦 B.舌淡 C、盗汗 D、失眠 8、下列哪项不属内真寒外假热证( ) A、真寒假热证 B、阴盛格阳证 C.、戴阳证 D、阳盛格阴证 9、藏象学说以何为中心( ) A、五脏 B、六腑 C、脏腑 D、以上都是 10、七情致病,最易损伤的内脏是() A、心肝肾 B、肺脾肾 C、肝脾肾 D、心肝脾 11、燥邪致病最易损伤人体的是() A、津液 B、气血 C、肾精 D、肝血 12、“用热远热”是指( ) A、因时制宜 B、因地制宜 C、因人制宜 D、以上都是

13、具有调节女子月经、男子排精功能的两脏是 A、心与肺 B、心与肾 C、肾与肝 D、肝与脾 14、气血两虚证的舌象是() A、舌体淡瘦 B、舌淡齿痕 C、舌尖芒刺 D、舌暗瘀点 15、不属于津液范畴的是() A、胃液 B、肠液 C、血液 D、泪液 16、下列各项,不属“八法”范畴的是() A、吐法 B、和法 C、攻法 D、温法 17、下列各项中,属于母病及子的是() A、肺病及肾 B、肝病及肾 C、肺病及心 D、心病及肝 18、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药物属于() A、反佐药 B、引经药 C、佐制药 D、佐助药 19、人体之气的运动,称作() A、气机 B、气化 C、升降出入 D、气机调畅 20. 主要与正气的强弱有关的是() A、居住的地域条件 B、工作环境 C、精神状态 D、以上均非 二、多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个或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并将英文字母填入括号内,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面色发黑所主的病证有( )。 A、肾虚 B、血瘀 C、寒证 D、失血 E、水饮 2、下列哪些是肝脾不调证的临床表现( ) A、善太息 B、苔白腻 C、脉象细涩 D、胁肋胀闷疼痛 E、便溏 3、阴阳学说中阴阳相互关系有( ) A、消长平衡 B、相成 C、相互转化 D、绝对平衡 E、对立制约 4患者正气未虚,以单纯祛邪法治疗有( ) A、表邪亢盛 B、食物中毒 C、食积胀满 D、崩漏难止 E、痰涎壅塞 5、属于中药七情配伍有以下哪几种()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中医学概论概论习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1 (一)A型题 1.古代哲学认为,宇宙的构成本原是:E A.水 B.天 C.地 D.风 E.气 2.气的根本属性是:D A.上升 B.下降 C.外出 D.运动 E.静止 3.精气生万物的机理是天地阴阳二气的:C A.互根互用 B.对立制约 C.交感合和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4.精气神学说中所谓的“精”主要指:D A.生殖之精 B.后天之精 C.自然界之清气 D.肾中所藏之精 E.水谷精微 5.天、地、万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中介是:A A.气 B.气机 C.气化 D.彼此感应 E.神 6.精气神学说中的“神”主要指:B A.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表现及其内在规律 B.人体内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 C.一切生物生命力的外在表现 D.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E.以上均是 7.精气神学说中特别重视:C A.精的作用 B.气的作用 C.神的作用 D.精气互化的作用 E.精气生养神的作用

8.阴阳属性的征兆是:B A.动静 B.水火 C.上下 D.晦明 E.寒热 9.阴阳比较完整而简要的概念是:E A.事物的对立 B.事物的对立统一 C.事物的一分为二 D.事物内部的一分为二 E.事物特定属性的一分为二 10.阴阳交感是指:D A.阴阳二气的和谐状况 B.阴阳二气是运动的 C.阴阳二气的相互运动 D.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 E.阴阳二气的对峙 11.天地阴阳二气交感是万物发生和变化的:B A.结果 B.根由 C.形式 D.物质 E.现象 12.“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阴阳的:B A.交互感应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13.“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说明阴阳的E: A.制约 B.交感 C.消长 D.互根 E.互用 14.“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说明阴阳的:C A.交互感应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15.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阳的脏是:C A.心

自学考试《中医学基础(一)》模拟试题及答案

自学考试《中医学基础(一)》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20题,每题1分,计20分) (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 D ) A.隋唐时期 B.金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战国至秦汉时期 E.春秋战国时期 2.金元四大家中,“养阴派”的代表人物是(D) A.刘完素 B.李杲 C.张从正 D.朱震亨 E.张元素 3.以下属于阴中之阳的是(C ) A.心 B.脾 C.肝 D.肾 E.肺 4.“佐金平木”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B ) A.五行相生 B.五行相克 C.五行相乘 D.五行相侮 E.五行制化 5.脏腑之中,被称为“孤府”的是(C) A.胆 B.胃 C.三焦 D.脾 E.脑 6.五脏与五窍的关系密切,其中肾开窍于(B ) A.鼻 B.耳 C.口 D.舌 E.目 7.“罢极之本”是指(A) A.肝 B.肾 C.脾 D.胆 E.心 8.五脏中,与全身气机调节关系密切的是(A) A.肝与肺 B.心与肺 C.脾与肺 D.肾与肺 E.心与肾 9.具有“贯心脉行血气”功能的是(C) A.元气 B.心气 C.宗气 D.营气 E.卫气

10.“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础是(D ) A.气能生津 B.气能行津 C.气能摄津 D.津能载气 E.津能化气 11.内脏下垂的主要病机是( C ) A.宗气虚 B.胃气虚 C.脾气虚 D.肾气虚 E.肺气虚 12.经络系统中,具有加强十二经脉在体表联系的是(D ) A.正经 B.经别 C.经筋 D.别络 E.奇经 13.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的交接部位是(D ) A.拇指端 B.食指端 C.中指端 D.小指端 E.无名指端 14.平素畏热喜凉、好动易躁,易感暑热邪气的体质类型属于(B) A.偏阴质 B.偏阳质 C.痰湿质 D.阴阳平和质 E.气虚质 15.六淫邪气中,具有伤津而不耗气致病特征的是(D ) A.风邪 B.火邪 C.暑邪 D.燥邪 E.以上都不是 16.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B ) A.怒则气上 B.思则气缓 C.悲则气消 D.惊则气乱 E.劳则气耗 17.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是(A) A.正气不足 B.邪气侵袭 C.正邪相争 D.体质虚弱 E.气候异常 18.真寒假热证的病机是(C) A.阴损及阳 B.阳损及阴 C.阴盛格阳 D.阳盛格阴 E.阴盛转阳 19.临床上气虚病变以下列哪项为多见(D ) A.脾肾 B.肺肾 C.心肺 D.脾肺 E.心肾 20.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C ) A.阴偏盛 B.阳偏盛 C.阴偏衰 D.阳偏衰 E.阳胜则阴病

中医药学概论试题与答案

中医药概论 1、简述中医药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答:中医药的起源是由于人类生存的需要,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疾病和伤痛,就需要医药知识和技能来疗伤治病,就有了中医药学。有了中国人就有了中医药学,中医药学起源于原始社会,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创造的,是实践的产物。 历经先秦、秦、汉时期,中医药学无论在人体结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治则、治法等基础理论方面,还是中药在临床的运用等各个领域都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积累,四大经典著作的问世,意味着中医药基本理论的确立和完整理论体系的形成。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中医药理论不断丰富,治疗技术日益提高,临床各科逐渐形成,中医药理论体系也进一步成熟和发展。宋金元时期,中医学派蜂起,学术氛围浓厚,新理论、新方药层出不穷,使中医药学的发展进入一个蓬勃发展时期。明清时期,中医药学理论体系更趋完善,藏象理论更加充实,临床各科辨证进一步提高,尤其是温病学迅速发展。近百年来,随着西医在中国广泛地传播,形成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并存的局面。 2、简述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答: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3、说出中医四大经典、金元四大家、温病四大家的名称?答: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金元四大家:“寒凉派”刘完素,“攻下派”张子和;“补土派”李东垣;“养阴派”朱丹溪。 温病四大家:吴鞠通、叶天士、薛生白、王孟英。 4、什么是整体观念?什么是辨证论治? 答:整体观念:是整体思维方法在中医学理论中的体现,即强调在观察、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时,必须注重事物本身所存在的统一性、完整性和联系性。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密切相关,人与社会不可分割,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和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称为整体观念。这一思想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养生等各个方面。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过程,就是辨证论治的过程。 5、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是什么?共收载多少种药品? 答: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是《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共载药850种。 6、什么是阴阳、五行? 答: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着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相对属性的概括,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 五行: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7、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应用? 答: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①阴阳交感;②阴阳对立制约; ③阴阳互根互用; ④阴阳消长平衡;⑤阴阳相互转化。 阴阳学说的应用:①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②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③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④用于疾病的诊断;⑤用于疾病的防治; ⑥分析和归纳药物性能的阴阳属性。 8、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应用? 答: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①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②五行的相生、相克; ③五行的相乘、相悔和母子相及。 五行学说的应用:①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②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③用于疾病的诊断;④用于疾病的治疗。 9、什么是藏象学说?什么是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答: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五脏:心、肝、脾、肺、肾,合称为“五脏”。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合称为“六腑”。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10、为什么说脾为后天之本?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答:由于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水谷精微都依赖脾的运化,饮食水谷是人出生以后主要的营养来源,也是生成气血的物质基础,所以称“脾为后天之本”“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11、为什么说肾为先天之本? 答:肾藏精,精是构成人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和生殖繁衍基本物质。精化气,称为肾气。肾中精气的生理作用概括为肾阴肾阳,肾中精气对机体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濡养、滋润作用的成为肾阴;肾中精气对机体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推动、温煦作用的称为肾阳。肾阴、肾阳是全身阴阳的根本,五脏六腑阴阳都离不开肾阴、肾阳的供养,肾阴、肾阳又是肾先天之精气生理功能的概括,所以称“肾为人体先天之本”。 12、五脏的生理功能分别是什么? 答:心:主血脉,主神志;心合小肠、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志为喜、在液为汗、与夏气相通应。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肺合大肠、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上系于喉、在志为忧(悲)、在液为涕、与秋气相通应。 脾:主运化,主统血;脾合胃、在体合肉,主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与长夏之气相通应。 肝:主疏泄,主藏血;肝合胆、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

中医内科护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医内科护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二。填空:(每空1分,共14分) 1.胸痹的主要病机是_______;病位以_______为主,然发病多与____、____、____三脏功能失调有关。(心脉痹阻;心,肝,脾,肾) .中风在临床上分为______与______;两者的区别在于_____________.(中经络,中脏腑;神志清与不清)。 3.呕吐的基本病机为________________.(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4.治疗郁证的基本原则是理气开郁,调畅气机与__________.(移情易性)。 5.消渴的病机总属________,其中以______为本,_______为标,两者互为因果。(阴虚燥热;阴虚,燥热)。 6.呕吐的基本病机为________________.(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三。问答题:(每题6分) 1.如何护理胃痛伴消化道出血的病人。 (答:胃痛见消化道大出血时,多起病急,变化快,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让患者去枕平卧,保持安静,少动病人,吐血时将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排出物,必要时用吸痰器吸出,以保持气道通畅,防止排出物阻塞气道引起窒息,吐后予淡盐水漱口。临时可服三七粉1.5克,白芨粉1.5克,温开水送服,每日二次,亦可配合针刺止血,取合谷、内关、足三里、涌泉等穴位。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与医生联系,并做好抢救准备。) 2.虚劳的调摄护理应注意哪些内容? (答:1.慎起居,避外邪,适寒温,尽量减少伤风感冒。 2.调饮食,戒嗜欲,根据体质和脾胃状况,酌配食疗;阴虚、血虚者宜清补,阳虚、气虚者宜温补;少食或忌食辛辣厚味滋腻、生冷不洁之物,并应戒除烟酒。 3.适劳逸,生活有规律,动静结合,劳逸适度,参加体育活动,增强御邪能力。 4.畅情志,少忧烦,保持情绪乐观,稳定。节制房事,以免耗伤真精。 5.彻底治疗各种慢性疾病,防止脏腑气血损伤而病发虚劳。) 3.如何鉴别阳黄与阴黄。 (答:黄疸在临床上有阴黄与阳黄的不同,阳黄由湿热蕴结所致,起病急,病程短,黄色鲜

1《中医学基础)习题及答案

1《中医学基础)习题及答案

《中医学基础》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1.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 A.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 B.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 C.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D.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2. 中医学“证”的概念是 () A.疾病的症状与体征 B.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调查过程 C.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分析过程 D.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3.属于“阳中之阳”的时间是 () A.上午 B.中午 C.下午 D.前半夜 4. 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

A.寒与热 B.上与下 C.动与静 D.邪与正 5.五行中具有“润下”特性的是 () A.木 B.火 C.土D.水 6. 五行中,火的特性是 () A.曲直 B.炎上 C. 润下 D.从革 7.五行中,木的特性是 () A. 润下 B. 稼穑 C. 炎上 D. 曲直 8. 五脏生理功能的特点是: () A.传化物而不藏, 实而不能满 B.藏精气而不泻, 实而不能满 C.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D.传化物而不藏, 满而不能实 9.六腑生理功能的特点是: () A.传化物而不藏, 实而不能满 B. 藏精气而不泻, 实而不能满

C .传化物而不藏,满而不能实 D . 藏精气而不泻, 满而不能实 10. 具有运化水液功能的脏腑是() A. 脾 B. 三焦 C. 肝 D. 肾 11. 藏神的是 ( ) A.心 B.肝 C.脾 D.肺 12. 主统血的是 ( ) A.心 B.肝 C.脾 D.肺 13. 与脾关系密切的是 ( ) A.喜 B.怒 C.思 D.忧 14. “在窍为目”的是 ( ) A.肝 B.心 C.脾 D.肺 15. “受盛之官”指 ( )

中医药学概论试题与答案

1、简述中医药学得起源、形成与发展?答:中医药得起源就是由于人类生存得需要,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疾病与伤痛,就需要医药知识与技能来疗伤治病,就有了中医药学。有了中国人就有了中医药学,中医药学起源于原始社会,就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步积累与创造得,就是实践得产物。历经先秦、秦、汉时期,中医药学无论在人体结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治则、治法等基础理论方面,还就是中药在临床得运用等各个领域都有丰富得经验与知识积累,四大经典著作得问世,意味着中医药基本理论得确立与完整理论体系得形成。 随着时代得不断进步,中医药理论不断丰富,治疗技术日益提高,临床各科逐渐形成,中医药理论体系也进一步成熟与发展。宋金元时期,中医学派蜂起,学术氛围浓厚,新理论、新方药层出不穷,使中医药学得发展进入一个蓬勃发展时期。明清时期,中医药学理论体系更趋完善,藏象理论更加充实,临床各科辨证进一步提高,尤其就是温病学迅速发展。近百年来,随着西医在中国广泛地传播,形成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并存得局面。 2、简述中医学得基本特点? 答:中医学得基本特点: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 3、说出中医四大经典、金元四大家、温病四大家得名称? 答: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金元四大家:“寒凉派”刘完素,“攻下派”张子与;“补土派”李东垣;“养阴派”朱丹溪。 温病四大家:吴鞠通、叶天士、薛生白、王孟英。 4、什么就是整体观念?什么就是辨证论治?答:整体观念:就是整体思维方法在中医学理论中得体现,即强调在观察、分析、研究与解决问题时,必须注重事物本身所存在得统一性、完整性与联系性。认为人体就是一个有机得整体,人与自然界密切相关,人与社会不可分割,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与内外环境得统一性得思想,称为整体观念。这一思想贯穿于中医学得生理、病理、诊断、治疗与养生等各个方面。 辨证论治:就是中医认识与治疗疾病得基本原则,就是中医对疾病得一种特殊得研究与处理方法。中医学认识疾病与治疗疾病得过程,就就是辨证论治得过程。 5、世界上最早得药典就是什么?共收载多少种药品?答:世界上最早得国家药典就是《新修本草》 (又名《唐本草》),共载药850种。 6、什么就是阴阳、五行? 答:阴阳:就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着得事物与 现象对立双方相对属性得概括,含有对立统 一得概念。 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得运动变化。 7、阴阳学说得基本内容及应用? 答:阴阳学说得基本内容:①阴阳交感;②阴 阳对立制约;③阴阳互根互用; ④阴阳消长平衡;⑤阴阳相互转化。 阴阳学说得应用:①说明人体得组织结构;② 说明人体得生理功能; ③说明人体得病理变化;④用于疾病得诊断; ⑤用于疾病得防治; ⑥分析与归纳药物性能得阴阳属性。 8、五行学说得基本内容及应用? 答:五行学说得基本内容:①事物属性得五行 归类;②五行得相生、相克; ③五行得相乘、相悔与母子相及。 五行学说得应用:①说明五脏得生理功能;② 说明五脏病变得相互影响;③用于疾病得诊 断;④用于疾病得治疗。 9、什么就是藏象学说?什么就是五脏、六腑、 奇恒之腑? 答:藏象学说:就是研究人体脏腑得生理功 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得学说。 五脏:心、肝、脾、肺、肾,合称为“五脏”。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合 称为“六腑”。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10、为什么说脾为后天之本?脾为气血生化 之源? 答:由于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得水谷精 微都依赖脾得运化,饮食水谷就是人出生以 后主要得营养来源,也就是生成气血得物质 基础,所以称“脾为后天之本”“脾为气血生 化之源”。 11、为什么说肾为先天之本? 答:肾藏精,精就是构成人体、维持人体生命 活动与生殖繁衍基本物质。精化气,称为肾 气。肾中精气得生理作用概括为肾阴肾阳,肾 中精气对机体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濡养、滋润 作用得成为肾阴;肾中精气对机体脏腑组织 器官起着推动、温煦作用得称为肾阳。肾阴、 肾阳就是全身阴阳得根本,五脏六腑阴阳都 离不开肾阴、肾阳得供养,肾阴、肾阳又就是 肾先天之精气生理功能得概括,所以称“肾为 人体先天之本”。 12、五脏得生理功能分别就是什么? 答:心:主血脉,主神志;心合小肠、在体合脉, 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志为喜、在液为汗、 与夏气相通应。 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主宣发肃降,通调 水道;肺合大肠、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 于鼻,上系于喉、在志为忧(悲)、在液为涕、 与秋气相通应。 脾:主运化,主统血;脾合胃、在体合肉,主四 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 涎、与长夏之气相通应。 肝:主疏泄,主藏血;肝合胆、在体合筋,其华 在爪、开窍于目、在志为怒、在液为泪、与 春气相通应。 肾:主藏精,主水,主纳气;肾合膀胱、在体合 骨,生髓充脑、开窍于耳及二阴、其华在发、 在志为恐、在液为唾、与东气相通应。 13、什么就是气?气得分类?气得生理功能 就是什么? 答:气:就是极其细微、活力很强、不断运动 变化着得,就是构成人体与维持人体生命活 动得最基本物质。(精微物质) 气得分类: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气得生理功能:①推动功能②防御功能③固 摄功能④温煦功能⑤气化功能。 14、什么就是气机?基本形式就是什么? 答:气得运动,称为“气机”。基本形式有四种: 升、降、出、入。 15、如何理解气与血在生理方面得联系? 答:气与血得关系可以用“气为血之帅,血为 气之母”概括。 气为血之帅包括: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 摄血。 血为气之母包括:血能养气、血能载气。 16、什么就是病因? 答:病因:破坏人体阴阳平衡状态而引起疾病 得原因。简称为“邪”。 常见得病邪有六淫、疠气、七情、饮食失宜、 劳逸过度、外伤、药毒、先天因素、痰饮、 瘀血、结石等。 17、六淫与六气得区别? 答:六淫:指风、寒、暑、湿、燥、火(热)六 种外感病邪得统称。(六气得异常变化) 六气:指风、寒、暑、湿、燥、火(热)本就是 自然界四季气候变化。 18、中医七情与七情内伤有什么区别? 答:中医七情:就是人体对客观外界事物得反 应,属于正常得精神活动范围。即喜、怒、忧、 思、悲、恐、惊七种得情志变化。正常人都 有七情,一般不会使人致病。 七情内伤:可以引起疾病或加重病情得异常 精神情绪。如果七情过于强烈或持久,超过人 体得生理承受能力时,就会引起体内阴阳、气

《中医学》试题及答案(五)

《中医学》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并将英文字母填入括号内,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将温病分为新感与伏气两大类进行辨证施治的医著是:( C ) A.《温热论》B.《温病条辨》C.《温热经纬》D.《温疫论》E.《湿热病篇》 2、五行相生的顺序是 ( B ) A. 火、木、土、金、水 B.木、火、土、金、水 C. 金、火、木、土、水 D. 火、木、金、水、土 3、“实”的含义主要是指( D ) A、阳邪中人 B、阴寒内盛 C、体质壮实 D、邪气盛实 4、以下哪一项与心有关( A ) A、开窍于舌 B、开窍于耳 C、开窍于目 D、开窍于唇 5、属于阴虚症状的是( C ) A、自汗 B、气短 C、盗汗 D、水肿 6、五脏生理功能的特点是( C ) A、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B、藏精气而不泻,实而不能满 C、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D、传化物而不藏,满而不能实 7、心血虚证与心阴虚证的共见证是( D )。 A、心烦 B.舌淡 C、盗汗 D、失眠 8、下列哪项不属内真寒外假热证( D ) A、真寒假热证 B、阴盛格阳证 C.、戴阳证 D、阳盛格阴证 9、藏象学说以 ( A ) 为中心 A、五脏 B、六腑 C、脏腑 D、以上都是 10、七情致病,最易损伤的内脏是( D ) A、心肝肾 B、肺脾肾 C、肝脾肾 D、心肝脾 11、燥邪致病最易损伤人体的是( A ) A、津液 B、气血 C、肾精 D、肝血 12、“用热远热”是指( A ) A、因时制宜 B、因地制宜 C、因人制宜 D、以上都是 13、具有调节女子月经、男子排精功能的两脏是( C ) A、心与肺 B、心与肾 C、肾与肝 D、肝与脾 14、气血两虚证的舌象是( A ) A、舌体淡瘦 B、舌淡齿痕 C、舌尖芒刺 D、舌暗瘀点 15、不属于津液范畴的是( C ) A、胃液 B、肠液 C、血液 D、泪液 16、下列各项,不属“八法”范畴的是( C ) A、吐法 B、和法 C、攻法 D、温法 17、下列各项中,属于母病及子的是( A ) A、肺病及肾 B、肝病及肾 C、肺病及心 D、心病及肝 18、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药物属于( D ) A、反佐药 B、引经药 C、佐制药 D、佐助药 19、人体之气的运动,称作( A )

中医学基础知识题及答案解析

《中医学基础》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1.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A.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B.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 C.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D.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2. 中医学“证”的概念是() A.疾病的症状与体征B.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调查过程 C.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分析过程D.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3.属于“阳中之阳”的时间是()A.上午B.中午C.下午D.前半夜 4. 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 A.寒与热 B.上与下 C.动与静 D.邪与正 5.五行中具有“润下”特性的是()A.木B.火C.土D.水 6. 五行中,火的特性是() A.曲直 B.炎上 C.润下 D.从革 7.五行中,木的特性是() A. 润下 B. 稼穑 C. 炎上 D. 曲直 8.五脏生理功能的特点是: () A.传化物而不藏, 实而不能满 B.藏精气而不泻, 实而不能满 C .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D.传化物而不藏, 满而不能实 9.六腑生理功能的特点是: ()

A.传化物而不藏, 实而不能满 B. 藏精气而不泻, 实而不能满 C .传化物而不藏,满而不能实 D . 藏精气而不泻, 满而不能实 10. 具有运化水液功能的脏腑是() A. 脾 B. 三焦 C. 肝 D. 肾 11. 藏神的是( ) A.心 B.肝 C.脾 D.肺 12. 主统血的是( ) A.心 B.肝 C.脾 D.肺 13. 与脾关系密切的是( ) A.喜 B.怒 C.思 D.忧 14. “在窍为目”的是( ) A.肝 B.心 C.脾 D.肺 15. “受盛之官”指( ) A.胆 B.胃 C.小肠 D.大肠 16. “血府”指( ) A.脑 B.髓 C.骨 D.脉 17. 朝百脉的是( ) A.心 B.肝 C.脾 D.肺 18.“精血同源”指的是( ) A.心肺关系 B.肺肝关系 C.肝脾关系 D.肝肾关系 19.“先天之本”是指( ) A.心 B.肝 C.脾 D.肾 20.“后天之本”是指( )

《中医学》试题及答案(一)

《中医学基础》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根据十二经脉流注次序,手少阳经应流注至() A.手厥阴经 B.足少阳经 C.足厥阴经 D.手少阴经 2.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 A.寒与热 B.上与下 C.动与静 D.邪与正 3.按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以下哪一条是错误的? () A.木为水之子 B.水为火之所不胜 C.火为土之母 D.金为木之所胜 4.《素问·五脏别论》称为“满而不能实”者是指() A.五脏 B.六腑 C.奇恒之腑 D.脏腑 5.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A.肺主气,司呼吸 B.肺主升清 C.肺主通调水道 D.肺主治节 6.脾统血的含义是() A.脾有推动血液在经脉中流行的作用 B.脾有调节经脉中血流量的作用 C.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的作用 D.脾有贮藏血液的作用 7.对机体各脏腑组织起着推动温煦作用的主要是() A.心阳 B.肺气 C.脾气 D.肾阳 8.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A.脉 B.筋 C.髓 D.骨 9.干咳少痰,或痰液胶粘难咯,多因感受哪种病邪? ()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燥邪 10.下列属于“用寒远寒”治法的是() A.阴盛慎用寒药 B.阳虚慎用寒药 C.冬季慎用寒药 D.假寒慎用寒药 11.能产生天癸的物质是() A.水谷精微 B.肾精 C.冲任气血 D.命门之火 12.五行中土的特性是() A.生发、柔和 B.阳热、上炎 C.长养、化育 D.清静、收杀 13.膀胱贮存和排泄小便,主要依赖于() A.肝的疏泄作用 B.肺的宣发肃降作用 C.膀胱的气化作用 D.肾的气化作用 14.气的上升运动太过,称为()

中医药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中医药学概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题 1、阴阳: 2、气机: 3、津液: 4、解表药: 5、七情: 二、写出下列药物的功效题 1、麻黄: 2、石膏: 3、茯苓: 4、人参: 5、川芎: 三、填空题 1、对世界本原持一元论、二元论、多元论的学说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中医认为人体是以_____________为主宰,_____________为中心,结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奇恒之腑形态上似_______,功能上似____________。 2、中药“四大热药”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五行相生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应用升降浮沉应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气的最基本运动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体之气根据生成的来源可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单项选择题

略 五、问答题 1、试述五味的定义及其具体作用 2、心的生理功能是什么心与形、窍、志液的关系 《中医药学概论》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 1、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属性概括。 2、气的运动。 3、人体内一切正常体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内在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4、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5、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 二、写出下列药物的功效题 1、发汗,平喘,利水。 2、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收敛生肌。 3、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4、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5、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三、填空题 1、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心,五脏,六腑,形体官窍,腑,脏。 2、附子、肉桂、干姜、吴茱萸; 3、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4、顺着病位、逆着病势。 5、升、降、出、入。先天之精气、后天之精气。 四、单项选择题 略 五、问答题 1、五味指辛、甘(淡)、酸(涩)、苦、咸五种不同的药味。 辛:能散、能宣、能通。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等作用。 甘:能补、能和、能缓。具有补虚扶弱、缓急和中、调和诸药、缓急止痛的作用。某

中医学基础期末试题(2016-2017)及答案

灵台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护理一年级《中医学基础》试题(卷) 一、名词解释(2×5=10) 1.阴阳 2.藏象 3.胃气 4.主诉 5.大汗 二、填空题(1×20=20) 1.土之母为,之子为。 2.脏腑是人体内脏的总称,包括、、奇恒之府。 3. 、、、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4.经络系统是由、、连属部分组成。 5.面部赤色主和戴阳证。 6.脉诊时常采用“寸口诊法”,寸口脉分寸、、尺三部,两手共六部脉,分候各脏腑,左寸候,左尺候,右关候,左关候。 7.我国大部分人属黄种人,其正常的面色是、明润含蓄。 8.正常舌象常概括为“淡红舌、”。 9.以寒邪为病的四肢关节疼痛称为痹,以湿邪为病的四肢关节疼痛称为痹,以风邪为病的四肢关节疼痛称为痹。三、单项选择题(30×1=30分,注意选准后请将答案依次写在下面的方框内,否则不得分) 1.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是() A.《黄帝内经》 B.《针灸甲乙经》 C.《难经》 D.《脉经》 E.《本草纲目》 2.属于阴中之阴的时间是() A.上午 B.前半夜 C.下午 D.后半夜 E.以上说法都不对 3.五行学说中木的特性是() A.炎上 B.稼穑 C.润下 D.从革 E. 曲直 4.阴阳的转化是() A.绝对的 B.有条件的 C.偶然的 D.必然的 E.以说法上都对 5.五行相侮正确的是() A.木侮土 B.水侮火 C.金侮火 D.水侮木 E.土侮金 6.下列哪一项不是心的生理功能() A.主神志 B.主血脉 C.主藏血 D.其华在面 E.开窍于舌 7.与水液代谢相关的脏腑是() A.心肝肾 B.肺脾肾 C.心肝脾 D. 肝脾肾 E.脾胃肾 8. 有“后天之本”之称的是() A.肝 B.心 C.脾 D.胃 E.肾 9.具有调节体温,维持体温相对恒定的气是() 第 1 页共6 页

中医学试题及答案(1)

A型题(共60题,1分/题): 1.下列哪部著作的成书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A. 《伤寒杂病论》 B. 《黄帝内经》 C. 《千金要方》 D. 《中藏经》 E. 《诸病源候论》 2.我国第一部针灸学专著是() A.《针灸大成》 B.《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C.《针灸甲乙经》 D.《黄帝内经》 E.以上都不是 3.中医四大经典著作是() A.《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B.《黄帝内经》、《伤寒论》、《类经》、《难经》 C.《素问》、《灵枢》、《神农本草经》、《伤寒论》 D.《黄帝内经》、《类经》、《难经》、《脉经》 E.《素问》、《灵枢》、《神农本草经》、《中藏经》 4.金元四大家中,主张“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治疗以养阴清热为主的是() A.刘完素 B.张从正 C.李东垣 D.朱震亨 E.以上都不是 5.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A.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 B.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 C.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D.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E.阴阳五行和五运六气 6.同病异治之“异”,是指() A.证候之异 B.病因之异 C.病因和证候之异 D.病因和病位之异 E.病性和病位之异 7.“阴盛者胜之以阳”所说明的阴阳关系是() A.阴阳交感 B.阴阳对立 C.阴阳互根 D.阴阳消长 E.阴阳转化 8.以阴阳概括说明事物,下列属阳的是() A.青,白 B.晦暗 C.黄,赤 D.呼吸微弱 E.声音低怯 9.属中医学一般思维方法的是() A.整体观念 B.五行学说 C.精气学说 D.阴阳学说 E.比较,演绎,模拟 10.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体现了() A.阴阳对立 B.阴阳消长 C.阴阳交感 D.阴阳互根 E.阴阳互用 11.五行特性中,火曰() A.曲直 B.炎上 C.稼穑 D.从革 E.润下 12.木之“所不胜”是() A.火 B.土 C.金 D.水 E.以上都不是 13.下列“五脏”中,五行属“木”的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14.属于“相侮”的是() A.肾病及肝 B.肝病及肾 C.肝火犯肺 D.肝病及脾 E.以上都不是 15.下列既属于“六腑”又属于“奇恒之府”的是() A.胆 B.胃 C.女子胞 D.骨 E.髓 16.肺主一身之气取决于() A.生成宗气 B.肺气通于天 C.朝百脉 D.宣发卫气 E.肺的呼吸功能 17.具有化湿而恶湿特点的脏腑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中医学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学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客观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根据十二经脉流注次序,手少阳经应流注至 A.手厥阴经 B.足少阳经 C.足厥阴经 D.手少阴经 2.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 A.寒与热 B.上与下 C.动与静 D.邪与正 3.按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以下哪一条是错误的? A.木为水之子 B.水为火之所不胜 C.火为土之母 D.金为木之所胜 4.《素问·五脏别论》称为“满而不能实”者是指 A.五脏 B.六腑 C.奇恒之腑 D.脏腑 5.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肺主气,司呼吸 B.肺主升清 C.肺主通调水道 D.肺主治节 6.脾统血的含义是 A.脾有推动血液在经脉中流行的作用 B.脾有调节经脉中血流量的作用 C.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的作用 D.脾有贮藏血液的作用 7.对机体各脏腑组织起着推动温煦作用的主要是

A.心阳 B.肺气 C.脾气 D.肾阳 8.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A.脉 B.筋 C.髓 D.骨 9.干咳少痰,或痰液胶粘难咯,多因感受哪种病邪?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燥邪 10.下列属于“用寒远寒”治法的是 A.阴盛慎用寒药 B.阳虚慎用寒药 C.冬季慎用寒药 D.假寒慎用寒药 11.能产生天癸的物质是 A.水谷精微 B.肾精 C.冲任气血 D.命门之火 12.五行中土的特性是 A.生发、柔和 B.阳热、上炎 C.长养、化育 D.清静、收杀 13.膀胱贮存和排泄小便,主要依赖于 A.肝的疏泄作用 B.肺的宣发肃降作用 C.膀胱的气化作用 D.肾的气化作用 14.气的上升运动太过,称为 A.气滞 B.气逆 C.气不降 D.气脱 15.分布于面颊部的经脉是 A.足阳明胃经 B.足少阳胆经 C.手少阳三焦经 D.手太阳小肠经

中医药概论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整体观念。 中医整体观念包括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和人与环境是一整体。 1.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中医认为人以“心”为主宰, 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五脏、六腑、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有机的联系,构成表里相连,上下沟通井然有序的统一整体,并通过精、津、气、血的作用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1.2人与环境是一整体(天人相应)。包括人与自然的统一性和人与社会的统一性。 1.2.1人与自然的统一性。自然界是人类生命的源泉, 人类依靠天地之气和水谷精微而生存, 并随着四时寒热、温凉、生长收藏的规律及地理环境的变迁而生活着。 1.2.2人与社会的统一性。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人能影响社会,社会的变动对人也发生影响。其中,社会的进步、社会的治与乱,人的社会地位变动,均对人体有很大的影响。 2.辨证论治 “辨证”是分析、辨别、认识疾病的症候。用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 根据中医理论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 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 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因此,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 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与方法。辨证论治的本质在于注重疾病的个体差异和疾病的动态变化。 3.证 答:证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它包括病因(风寒、风热等),病位(表、里), 病的性质(寒、热), 邪正的关系(虚、实), 反映了疾病发展过程中, 该阶段病理变化的情况。如肺热咳嗽、风寒感冒等。 4.经络

答: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络是人体组织结构的一部分;是人体运行气血, 联络脏腑形体官窍, 沟通内外上下的通路。 5. 四气(四性) 答:四气为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药性的寒、热、温、凉是由药物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不同反应和所获得的不同疗效而总结出来的。 寒凉药分别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除蒸、泻热通便、清热利尿、清化热痰、清心开窍、凉肝熄风等作用,治疗热证。温热药则分别具有温里散寒、暖肝散结、补火助阳、温阳利水、温经通络、引火归源、回阳救逆等作用,治疗寒证。 6.简述脏、腑、奇恒之腑生理功能特点。 五脏(心、肝、脾、肺、肾)的生理功能特点:化生和储藏精气。 六腑(小肠、大肠、胆、胃、膀胱、三焦)的生理功能特点:受盛、传化水谷和排泄糟粕。 奇恒之腑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生理功能特点:奇恒之腑在组织结构上类似腑为中空的,但在生理功能上又类似于脏的储藏精气的作用,如胆是中空的,所藏胆汁不是糟粕,而是清净之液。除胆外,均无五行配属,生理功能隶属五脏。 7. 相乘、相侮 答:相乘、相侮是五行之间的异常克制现象,原因:五行之中任何一行太过或不及都可引起相乘、相侮的变化。 相乘: 乘 :凌 ,欺负,过度的相克,如肝木乘脾土。 相侮:反克为病,逆原先相克顺序的病理传变。如肝木侮肺金。 8.心主血 答:指心气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营养全身。 心气旺盛:面色红润光泽,脉搏和缓有力,节律均匀

中医试题及答案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试题 一、选择题: 1、六腑共同的生理特点是:C A、化生精气 B、储藏精气 C、实而不满 D、藏而不泻 E、满而不实 2、小肠的功能是:A、 A、受盛化物 B、排泄糟粕 C、受纳腐熟 D、运行水液 E、通调水道 3、胃的生理功能是:D A、受盛化物 B、传化糟粕 C、主持诸气 D、受纳腐熟 E、通调水道 4、“主液”的腑是:C A、胆 B、胃 C、小肠 D、大肠 E、膀胱 5、与血液生成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是:C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6、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的是:E A、精 B、气 C、血 D、津 E、液 7、元气运行的道路是:E A、心脉 B、胸腔 C、全身 D、脉外 E、三焦 8、机体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是:C A、精 B、气 C、血 D、津 E、液 9、具有行气血作用的气是:B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经气 10、具有司呼吸作用的气是:B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经气 11、血瘀致痛的特点是:B A、胀痛 B、刺痛 C、重痛 D、空痛 E、走窜痛 12、久病畏寒的主要病因是:D A、风邪袭表 B、寒邪内侵 C、湿邪外袭 D、阳气虚衰 E、阴液亏损 13、酸痛的常见病因是:C A、火邪窜至经络 B、寒邪阻滞经络 C、湿侵肌肉关节 D、气血亏虚 E、风邪窜至经络 14、脾胃气虚的面色是:A A、面黄虚浮 B、面色萎黄 C、面目一身俱黄 D、面色青黄 E、面色青灰 15、满面通红的病机是:C A、阴虚火旺 B、虚阳上越 C、邪热亢盛 D、真寒假热 E、阳气暴脱 16、面色发黑的主病是:B A惊风B、寒症C、气虚D、血虚E、热证 17、病人肢体软弱,行动不便属:C A、瘫痪 B、痹病 C、痿病 D、痫病 E、中风后遗症 18、囟填的原因是:B A津液亏损B、肾精亏损C、邪热亢盛D、外感风邪E、先天不足 19、按“五轮学说”心属:A A、血轮 B、风轮 C、气轮 D、水轮 E、肉轮 20、劳力过度主要伤及:A A、气 B、血 C、精 D、神 E、津液

中医药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药学概论》试卷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属性概括。 2、气机:气的运动。 3、津液:人体内一切正常体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内在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4、解表药: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5、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 二、写出下列药物的功效题(每题2分,共10分) 1、麻黄: 发汗,平喘,利水。 2、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收敛生肌。 3、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4、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5、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对世界本原持一元论、二元论、多元论的学说分别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医认为人体是以_____________为主宰,_____________为中心,结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奇恒之腑形态上似_______,功能上似____________。 2、中药“四大热药”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五行相生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应用升降浮沉应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气的最基本运动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人体之气根据生成的来源可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茵陈是治疗______________的要药;蒲公英是治疗______________的要药; 鱼腥草是治疗_____________的要药;金钱草是治疗_____________的要药。 8、活血祛瘀药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