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闻采访复习大纲

新闻采访复习大纲

新闻采访复习大纲
新闻采访复习大纲

新闻采访学复习大纲

第一部分

一、单项选择(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答案填入括号内。每题1分,共10分)

1. 我国把新闻采访当作一门学问进行系统研究开始的年代是()

A .1918年 B.1921年 C.1945年 D.1978年

2. 中国近代最早出现“记者”称谓的报刊是()

A.《中国日报》

B.《民报》

C.《新民丛报》

D.《清议报》

3. 无产阶级第一批杰出的记者代表是()

A .倍倍尔和李卜克内西 B.马克思和恩格斯 C.列宁和斯大林 D.毛泽东和周恩来

4. 记者首要的职责是()

A .发行报纸 B.采写新闻报道 C.反映情况 D.做群众工作

5. 新闻记者采访中最基本与最常用的观察是()

A .同步观察 B.事前观察 C.现场观察 D.闯入性观察

6.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讲出这句至理名言的是()

A .毛泽东 B.邓小平 C.周恩来 D.刘少奇

7. 下列采访活动中不运用眼睛观察法的是()

A .采访重大庆典 B.在线网络采访 C.采访运动会开幕式 D.采访交通事故

8. 在采访艺术中,“吃透两头”的“上头”指的是()

A .中央和地方党委的政策指示精神 B.国内大局 C.当前工作的全貌和发展趋势

D.国际形势

9. 穆青曾指派记者到辉县与当地农民同吃同劳动三个月,这种采访叫( )

A .隐性采访 B.蹲点采访 C.巡回采访 D.易地采访

10. 新闻的基本社会功能是( )

A .交流经验 B.传播信息 C.公共服务 D.文化娱乐

11. 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是( )

A .采访决定写作 B.写作决定采访 C.采写分离 D.二者同等重要

12. 20世纪30年代在我国,曾经冒首生命危险,采写出《中国的西北角》的著名记者是( )

A .邹韬奋 B.戈公振 C.孟秋江 D.范长江

13. 采访中提倡上下结合、点面结合,是因为它可以( )

A .谈话有针对性 B.抓住主要矛盾 C.提高写作效率 D.了解的情况全面深入细致

14. 为全面了解警察,记者以警察身份工作了一天,这种采访方式是( )

A .蹲点采访 B.易地采访 C.体验式采访 D.巡回采访

15. 采访中的抓问题就是( )

A .采访反面问题 B.针对现实提出或解答问题 C.写批评性报道 D.要把采访的情

况集中到一个问题上

16. 在各种采访形式中,被记者使用得最普遍的是( )

A .直面采访 B.开座谈会 C.参加新闻发布会 D.现场观察

17. 记者进行采访工作的组织原则是( )

A .依靠各级党委政府 B.依靠得力的干部 C.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D.依靠知情人

18. 提倡记者写独家新闻,这是希望记者具有( )

A .未来意识 B.监督意识 C.竞争意识 D.信息意识

19. 下面哪一点不能直接体现记者的受众意识( )

A .报道看读者对象 B.满足读者正当需求 C.重视读者参与 D.搞批评性报道

20. 根据新闻媒体的现实需要,下列哪一条不属于采访重点内容( )

A .抓新动向 B.抓新事物 C.抓新人物 D.抓新线索

21. 要采访某个名人,对该名人的认识首先是从( )

A .与该名人直接接触开始的;B.与该名人直接接触前的间接渠道已经开始 C.报道发表后,听到读者的反馈信息 D.采访后,又听到权威人士的正式评介之后。

22. 一名长期从事农业口报道的记者,接到通知要采访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医学教授,他最应做的临时准备工作是( )

A .明确采访目的;熟悉采访对象;充实新知识;B.明确采访目的;学习党的政策;物质准备; C.学习党的政策;设计采访方案;物质准备; D.立即与教授电话联系,向教授介绍自己。

23. 在日常采访中,“你配偶还好吗?”这句话较适合的提问对象是( )

A .一位90岁的农村老奶奶;B.一位50岁的图书管理员;C.一位40岁的行政干部 D.一位25岁的在读研究生。

24. 下面描写,属于正确提问技巧的是( )

A .“一俊遮百丑”,“为尊者避讳”,采访先进典型,只能提问正面的;B.“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要看对象提问; C.见到采访对象,提问要抓大放小,小的细节回去后可以凭想象添加; D.见了采访对象,就开门见山直率提出问题。

25. 观察术的首要一点是( )

A .要选择恰当的观察位置;B.要用眼睛调查数据; C.观察中要粗细结合,以细为主;

D.在比较中观察,在观察中比较。

26. 某家教育报社对如下问题最应该优先追踪报道的是( )

A .当地危房改造中的突出问题;B.当地农业税免除后,农民的负担问题; C.当地特产种植发展方向问题; D.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

27. 追踪报道的题材除了事件以外,主要还有( )

A .人物 B.山水园林 C.名胜古迹 D.桥梁建筑

28. 下列描述,符合对突发事件采访要求的是( )

A .平时外出采访,尽量把电话号码和钱物放家里存好,以免带在身上丢失;B.记者既要勇于冒险,又要善于保护自己; C.必须要等所在媒体安排好一切行程和手续后再出发,以免沿途受阻; D.隐藏好自己的意图和身份。

29. 为什么采取隐性采访方式( )

A .反映情况B.写深度报道 C.社会情况复杂D.批评揭露

30. 有经验的记者眼里到处都是新闻,“人情练达皆文章”,最主要是靠( )

A .语言功力 B.生活的积累 C.妙笔生花 D.社会关系

第二部分

二、名词解释(解释要简明扼要,请参看答题举例)

1.《实际应用新闻学》

2.新闻采访学

3.记者

4.无冕之王

5.斯诺

6.信息

7.未来意识

8.预测性新闻

9.独家新闻10.直面采访11.视觉采访12.采访主动权13.上下结合14.点面结合15解剖麻雀16.下马观花17.走马观花18.蹲点采访19.采访基点20.新动向21.采访前准备22.观察23.隐性采访24追踪采访25突发事件

答题举例

《实际应用新闻学》:邵飘萍著,1923年出版,我国第一本新闻采访学专著,是我国新闻采访学开始形成的标志。

第三部分

三、简答(复习题下仅是提示了答题要点,考试答卷时需适当展开)

1.新闻采访学为什么以记者的新闻采访实践作为研究对象?

要点提示

(1)新闻采访学是指导记者进行采访的学问;

(2)记者的新闻采访实践便于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

2. 19-20世纪西方新闻记者队伍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要点提示

(1)17-18世纪欧美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

(2)18世纪欧美国家的工业革命;

(3)通讯社的建立;

(4)电子媒介的崛起。

3. 采写新闻报道记者为何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

要点提示

(1)新闻报道的信息、宣传、监督、教育、战斗等功能性质决定;

(2)历史经验证明新闻报道的好与不好对党和国家、对人民的影响很大。

4.采访与写作的关系如何?

要点提示

采访决定写作,既要深入采访,又要精心写作,二者都不能偏废。但是,同写作相比采访毕竟是第一位的工作。离开了深入采访,记者纵有生花妙笔,也无用武之地。5.影响记者深入的思想障碍是什么?如何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要点提示

从记者的采访实践看,记者的思想障碍主要是态度问题。具体来说,要摈弃以下态

度:

(1)把深入看作是一种短期行为;(2)要深入就得讲条件;(3)有个人打算。需从三个方面努力:(1)要下决心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深入到群众中去,深入到实际中去。

(2)要深入新闻发生的现场。(3)要正确处理深入的几个关系。

6. 直面采访要掌握哪些基本原则?

要点提示

要搞好直面采访,须把握和实行三个原则:(1)平等。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是平等关系,没有尊卑之分,上下之别。(2)因人而异。访问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不仅因人而异,还要因时、因地、因事而异,切忌用一个模式去套。(3)主动权。记者在访问时要有很强的主动意识,自始自终掌握采访主动权。

7.新闻舆论监督的意义、主要形式、特点是什么?

要点提示

(1)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职能决定的,也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使命。(2)新闻舆论监督的主要形式是批评报道,其突出特点是公开性、揭露性、扩散性。

8.为什么说传播信息是新闻的基本职能?

要点提示

不传播信息的新闻,严格来说不能称作新闻。在开发中传播、在传播中进一步开发,这便是新闻工作者的责任。记者跑的地方多,接触的面广,是开发信息(了解、收集信息)和传播信息的一支重要力量。

9.记者如何开发和传播信息?

要点提示

(1)广辟信息源;(2)增大信息量;(3)传播正确的信息;(4)提供含金量高的信息;(5)让信息增殖;(6)快速传递信息;(7)重视信息反馈;(8)加强对信息的综合利用。

10.记者怎样做好预测性报道?

要点提示

预测性新闻的写作,需要记者长期的积累,同时要把握以下几点:(1)重根据;(2)重比较;(3)重辩证。

11. 采访前记者如何做好临时性准备工作?

要点提示

(1)明确采访目的;

(2)熟悉采访对象;

(3)学习党的方针政策;

(4)充实新知识;

(5)准备一些问题;

(6)设计采访方案;

(7)做好物质准备。

12. 提问的技巧有哪些?提问中为什么要看对象?

要点提示

(1)看对象;

(2)由近及远,由易及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

(3)抓住要害,提出对方不得不回答的问题;

(4)提问具体;

(5)两面问;

(6)提问要讲究方式。

提问要看对象,主要是内外有别;年龄有别;知识有别,所以接受能力和程度也有

别。

13. 在观察时应该重视哪些方面?

要点提示

(1)选择恰当的观察位置;

(2)粗细结合,以细为主;

(3)用眼睛调查数据;

(4)在比较中观察,在观察中比较;

(5)观察中联想。

14. 搞好人物追踪采访要注意哪些事项?

要点提示

(1)人物追踪采访的对象,基本上有两类,一是名人,二是普通人,不要只关注名人、领导、权威;普通人也出新闻;

(2)人物追踪有两类:单一的人物追踪;众多的人物追踪。众多的人物追踪,要靠多个记者协同作战来完成;

(3)人物追踪采访成果的报道形式,要注意形式创新。

15. 突发事件采访对记者有哪些基本要求?

要点提示

(1)要关心形势;

(2)反应灵敏;

(3)有紧迫感;

(4)既要不怕危险,又要善于保护自己。

16. 在新闻实践中,媒体采用隐性采访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要点提示

(1)处理好两个关系:暗访与明察;勇于冒险与善于保护自己;

(2)要受到两个制约:法律制约和道德制约。

第四部分

四、综合(考试答题要论点全面,材料具体,体现出综合概括能力。)

1、中国共产党记者队伍发展概况及其特点如何?

要点提示

(1)概况:党的新闻事业随着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党的记者队伍就是在这种发展中不断地发展壮大。党的记者队伍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从编采合一到编采分工,从只有报刊记者到有通讯社、广播、电视等多种新闻媒体的记者过程。

(2)特点:是有觉悟的能战斗的队伍;是受到革命的进步影响的队伍;是在党的关怀下成长壮大的队伍。

2、怎样正确认识记者三个职责间的辩证关系?

要点提示

(1)把采写新闻报道放在首位,这是抓住了主要矛盾。

(2)把采写新闻报道放在首位,就能把反映情况和做群众工作带动起来,这三项职责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3、如何理解当前的新闻竞争?

要点提示

(1)对于新闻媒体来说,竞争可以提高政治质量和业务质量,办出特点,满足广大受众的需求,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出人才,出知名度。

(2)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可以提高效率,出成绩,出精品,上水平,成为新闻战线的强者。

(3)对于新闻事业来说,可以注入活力,优胜劣汰,更好地促进新闻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目前,我国的新闻竞争表现在各类媒体之间,呈相互交错之势,而且是全方位的。

认识竞争的态势,有利于记者为自己定位。

4、为什么要强调记者深入新闻发生的现场?

要点提示

(1)、要不要深入新闻发生的现场,是衡量记者是不是真正贯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采访路线的一个重要标志。

(2)、深入现场,从根本上讲,就是记者直接接触新闻源。这是记者认识采访对象,掌握第一手材料的需要。

5、范长江在内蒙古大草原采访时,他的汽车惊动了野马,范长江在报道中说那些惊跑的野

马“鬃飞、尾直、眼回视”。请以此论认识视觉采访、视觉新闻和两者的关系?

要点提示

(1)范长江的报道如画面或像电视、电影的镜头,不但真实、具体、形象地表现出

马跑得飞快,而且显示出马的惊恐心理,让人感到如在眼前。

(2)所谓视觉采访就是用眼睛采访。

(3)所谓视觉新闻就是形象化、立体化,有典型细节、生动画面,读来如临其境的报道。

(4)视觉采访是视觉新闻的基础,要写出视觉新闻、好新闻,必须在视觉采访上

狠下功夫。

6、“解剖麻雀”对新闻报道的意义和正确的方法如何?

要点提示

(1)经验证明,蹲点调查,解剖麻雀,能使记者深入了解社会情况、认识社会。

(2)要正确解剖麻雀,除蹲点外,记者还应该花费力气建立一两个采访基点。

7、结合实例,谈谈新闻记者应如何报道热点问题?

要点提示

(1)所谓热点问题,一般指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又为广大群众关注、并议论纷纷的问题。

(2)善于引导,是抓热点问题的一条重要经验。记者要做到善于引导,头脑必须冷静,要热中有冷,对热点作冷静分析,要把道理寓于对事实的恰当分析中。

8、结合自己的采访实践,谈谈对先进人物的宣传报道应注意些什么?

要点提示

当前,先进人物的宣传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人物多样性;(2)协同作战,形成合力;(3)把宣传与学习结合起来。

发现先进典型是宣传报道好的前提,记者发现先进典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识别真伪;(2)考虑典型性;(3)较强的针对性。宣传重大典型还要把握好度:过多过少都会影响社会效果。

9、结合采编实践,谈谈新闻记者如何才能在为读者服务中发挥作用?

要点提示

(1)报道要看读者对象;

(2)报道要满足读者正当需求;

(3)报道要对读者负责;

(4)报道要重视读者参与。

综合三

10、问与看结合,对于纸媒体记者的采访成功有何重要意义?

要点提示

(1) 问的技巧:a.看对象;b.由近及远,由易及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c.抓住要害,

提出对方不得不回答的问题;d.提问具体;e.两面问;f.提问要讲究方式。

(2) 看的技巧:a.观察访问对象;b.观察访问对象置身的环境。

(3)纸媒体的特点:a.记者要采访文字稿和新闻图片,问得好,才能挖掘出细节;b.观

察得好,才能抓到感人的真实的现场,才能抓到精彩的新闻图片。

11、农民冯某携带家人来到省会城市,在一家饭店打工。在给孩子办理在省会城市借读入学手续时,按规定要出示孩子父母与打工单位签的劳动合同,可是饭店老板却百般推脱不予办理劳动合同。冯某的孩子没法入学,冯某投书报社求助。报社老总派记者张某前去追踪采访,而张某认为冯某是普通人,没有追踪价值,就装病不去。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张某的认识。

要点提示

(1)人物追踪采访的对象,基本上有两类,一是名人,二是普通人,不要只关注名人、领导、权威,普通人也出新闻;

(2)从新闻价值角度看,第一,孩子入学难,是现在中心城市尤其是省会城市的老大难问题,这是关系千家万户的“民生”大计,是三贴近新闻;同时,农民工的务工环境很差,劳动手续极不健全,一旦出现纠纷,农民工就处于弱势。媒体有必要履行自己的监督职责和职能,为农民工鼓与呼,为构建和谐社会尽职责。

12. 记者王某怀疑他们的一位女副市长有腐败行为,他就决定采取隐性采访进行调查。过一段时间,王某没有发现这位副市长的劣迹。记者就把在采访中偷拍的她的多幅生活照片卖给一家商业网站,供其在网上大肆传播。请评价记者王某的行为。

要点提示

(1)答出隐性采访的概念和意义;

(2)隐性采访要受到两个制约:法律制约,道德制约。不能借口隐性采访,任意侵犯公民的名誉权和隐私权;

(3)“偷拍”的概念和法律界定。王某的行为已经违反了法律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侵犯了女副市长的权利。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笔记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笔记 一.新闻与事实的关系 新闻来自事实,由事实构成,是事实的记录和再现。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一个是源,一个是流,先有事实后有新闻,再者的关系不容分离,更不容颠倒。 二.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从本质而言,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具体表现在: 1.只有认识事实,才能反映事实,而对客观事实的认识,尽管可在贯穿整个采访写作过程, 但是,认识事实的任务基本上在采访阶段完成; 2. 抓新闻就是抓事实,写新闻就是写事实,新闻写作有赖于对事实的采访; 3. 采访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关系到写作的深度和广度; 4.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内容。新闻写作的基础在于采访,采访决定新闻写作,这是人 们对客观事实认识的规律,也是新闻采写经验的总结。 5.在事实成为新闻的转化过程中,新闻写作是一个必经阶段和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采访 活动也要受写作的制约和检验,新闻的写作对于采访有能动作用。 总之,按照唯物主义的辩证观点,采访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写作是采访的表现和结果,既要深入采访,又要讲究写作,二者不可偏废。但从采访写作关系的实质来看,应该说是采访决定写作。 三.采访写作的两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更加强调实践性; 二是有鲜明的政治性。 四.新闻采访和写作要特别注意的两个"正确"对待: 一是要正确对待我们党的新闻工作在采写方面的传统经验;

二是要正确对待西方新闻界的采访写作经验。 五.新闻采访艺术: 主要研究如何运用唯物辩证观点、求实观点和群众观点,正确处理好新闻采访中的微观与宏观、个性与共性、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记者和采访对象的关系,并运用心理分析加以调节和控制,使采访逐步深化,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正确地把握事实和报道事实。六.新闻采访的概念和性质 采访--是指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的一项特殊的调查究活动。 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看问题,采访的性质是主观认识客观并把握客观,是记者向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活动",但与一般的调查研究又有不同。采访是以新闻事实为对象、以新闻报道为目的的一种专业性极强的调查研究。 七.采访的特点: 采访是一项特殊的调查研究活动,它与一般的调查研究比较,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表现在: 1. 都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2. 都以正确态度和科学方法,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获得真实的、有说服力的材料,弄清 事物的真相,探求其本质与规律; 3. 都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 不同点表现在: 采访这种调查研究活动有其特殊性:新闻性、突击性、广泛性、灵活性、持续性八.采访的目的、任务与作用: 采访的目的就在于获得新闻;

新闻采访提纲及范例(1)

新闻采访提纲 1、采访主题:雾霾天安全防护措施调查 2、采访目的 介绍雾霾天气对人体的危害,针对雾霾天气防护问题进行采访,了解大家在雾霾天气是否采取一定措施进行自身防护, 3、事件相关背景 据了解,目前我国法律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比较薄弱,基本上属于一种“间接保护”。由于缺乏法律保护,我国公民个人信息被泄露和滥用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程度。个人信息被泄露,不仅干扰了许多人的生活秩序,甚至个人财产和生命安全也受到威胁,但是由于苦于凭个人力量难以抓住证据等原因,很多隐私遭到侵害的当事人不知道到哪里去讨说法。很多公民感觉自己受到了一些特别“关注”。自己的生活中时常有形形色色的人唐突闯入,他们对自己个人资料了如指掌,甚至比他们自己还了解自己,这样他们感觉自己如同生活在透明玻璃钢里的金鱼,一举一动都被人窥视着,丝毫没有隐私可言,面对这样的现状,加强立法,健全个人信息保护法制体系已经迫在眉睫。 4 、采访对象 (1 )(愿意接受采访的)当事人 (2)参与者 (3)兜售含有私人信息资料的相关人员 (4)私人信息来源的单位和个人 (5)相关法律专家 5 、采访形式:个别访问(五个以上采访对象,一对一采访) 6、问题设计 (1)(愿意接受采访的)当事人 a、您是如何了解到自己的隐私被泄露的呢,当您知道后,反应是什么呢? b、您认为是什么人泄露了您的隐私呢,又是出于何种目的? c、隐私泄露给您和您的家人带来哪些困扰和伤害呢? (2)参与者 a、你是如何看待隐私被泄露的问题呢? b、如果你的隐私被泄露了,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是选择沉默,还是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c、你有没有有意或无意泄露别人的隐私呢? (3)兜售含有私人信息资料的相关人员 a、你的这些个人信息资料的来源是哪里? b、这些信息对购买者有什么用途,它的价格又是多少呢?你能从中获得多大利润? c、有没有人购买这些资料,买得人多吗? d、你有没有意识到这种买卖会给别人带来多大困扰和伤害呢? e、你知不知道这是侵犯别人的隐私,是法律所不允许的?

如何写人物采访提纲

怎么写人物采访提纲 一般的新闻报道在采访之前很重视前期工作,记者应该善于研究分析资料,并以此为据写出采访提纲。 人物的采访提纲说白了很简单,就是你要采访对象要回答的一些题目的罗列。这些题目又不简单是干巴巴的罗列,需要的是你对他本身的熟悉。 人物采访提纲,至少应该包含采访对象、采访目的、采访时间、背景资料、注意事项、问题设计、采访方式、采访内容、采访准备这九个方面的内容。如何写人物采访提纲?具体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确定采访主题 一般媒体在派记者进行采访之前实际上已经确定好了采访主题,而记者需要做的就是围绕主题进行相关背景调查,快速翻阅资料,做到心中有底。 某记者在进行中国文化为什么要走创新之路这个采访主题时整整看了一个下午关于文化创新方面的报道。记者要采访首先要比被采访者在这方面还懂得要多,虽然你不可能是专家,但你可以借着快速充电成为半个专家,不然去采访,可能人就丢大了。 二、熟悉被采访人资料 举例来说,你采访的是某个事件的某个人,那么你需要了解围绕这个人曾经发生过什么样的事情做个一个全面调查,比如有着自己的经历、读过什么样的学校、有着怎样的性格、办事风格是什么?最近他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需要说明的是,也许有些资料对记者来说可能根本就用不上,但我觉得这很难说,其实采访的过程就跟上战场一样,也讲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三、深入了解采访背景

如果采访的是一个事件,那么你同样需要对事件先做一番调查。如何调查?你需要调阅大量的资料,你可以看电视上的事件回放、需要看其他媒体对它从各个角度进行的报道,媒体不一样报道的角度也会有不同,同时,你要将各个媒体不同角度进行的采访和报道做个总结,他们各表达出了什么东西,有着怎样的观点,被采访人又是怎样回答这些问题的,他的回答是否一直都是统一的,也就是说从他的回答里理解他的内心所想。把这个事件做到烂熟于心,而且需要将事件里的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弄明白弄清楚,然后站近了看站远了看,是不是还缺少一些东西?你是不是还有不明白的地方,而这些不明白的地方,就是你本次所要采访时要提问的地方。 四、整理线索 通过对被采访人和采访事件的了解,整理出已经成型的一些观点和看法,以及还未成型的观点,寻找本次采访线索,也即突破口。 五、设计问题 通过对人和事件的了解以及对线索的整理,进行问题的设计。需要说明的是,问题的设计是需要环环紧扣的,它们之间并不是分散的关系,采访就是一条流水线,记者需要做的是沿着这条流水线向下走。什么称为向下,就是深入挖掘事件的本质,尽力想办法让事件的参与人告诉人们事件的本来面目是什么,他本来想收到什么样的效果。让读者读完之后也觉得还是有所收获的,如果你的读者看完之后觉得不知所云,好的证明你本次的采访是失败的,其实从源头上已经失败了,在于你的问题设计不合理。 六、罗列你的问题 将问题设计之后你就可以在纸上罗列你的问题了,罗列完之后你需要

新闻采访笔记重点

党报突破口:注重“南风效应”的宣传艺术 1.“官方”时政头向“大众”的宣传转变 2.“长、空、假”的文风向“短、实、新”的文风转变 3.“呆板单一”的版面向“生动活泼”的版面转变 1、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 1. 真实性(重点记):新闻的生命和灵魂 真实:新闻真实性: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和经过都经得起核对。 关于“真实”的规范: 对于记者:保证确有其事;保证新闻的基本要素真实;标注新闻出处;写作中避免片面性,描写要有分寸,避免渲染和夸大。 对于编辑: 坚持核实原则;确保权威的、多方求证新闻来源;慎用匿名、化名报道。 2. 客观性: 3.公正性原则: 二、新闻角度的选取方法: 1. 以小见大选角度:不能贪大求全,典型角度小一点 2. 从群众关心的问题出发选取新闻角度,从报道中找出与人民相关 的报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从读者关切点找角度。 3. 从新闻事实的特殊性中选取新闻角度 4. 从事物的侧面找角度 三、什么是用事实说话 指在忠实地报道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对事实的适当选择与表述,巧妙地表达报道者的立场观点的一种报道手法 两个要素:事实、观点 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都离不开两个要素:“事实”和“观点”(说话)。它的特点在于两者结合的方式。 如何用事实说话 1.通过选取典型事实说话 2.通过借助直接引语说话 3.通过运用背景资料说话 4.通过再现场景说话 用“精华”说话,借助新闻人物之口表达记者的观点 四、新闻跳笔的特点: 1.在文体结构上是多段体

2.与一般文字作品所要求的上下文衔接、具有连贯性、讲究起承转合不同,它主张词句要“跳”着走。在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可以有、甚至必须有比较大的跳跃 3.表面上彼此好像没有很大联系的段落,实际上有内在的逻辑。 如何使用新闻跳笔: 使用新闻跳笔的技巧(了解): 1.形式上短段落,多分段 2.运用细节、场景、背景、引语等事实,进行不同组合,注意用事实说话。 3.通过小标题的使用和版面编排的方式体现新闻跳笔。 五、新闻标题的构成 1.主题:主题是新闻标题中最主要的题目,是标题的核心部分,用以说明最主要的事实或者观点,所用的字号也最大,地位最突出 2.引题(肩题、眉题):引题是位于主题之前,用于引出主题的一个辅助性的题目。引题又叫眉题和肩题,字号一般小于主题 3.副题(子题):副题是位于主题之后,对主题进行补充和说明的辅助题目。副题又叫子题,字号小于主题和引题 六、消息头的种类: 主要有“讯”和“电”两种。 “讯”:以邮寄或书面递交的形式向报社传递的新闻报道。凡是报社通过自身渠道所获得的本埠消息,一般都标有“本报讯”。若稿件来自外埠,一般应标明新闻事实的地点,如“本报德州讯” “电”:通过电报、电传、电子邮件、传真或电话形式向报社传递的新闻报道。 消息头的作用: ①可以表明新闻稿的发出单位,借以显示消息的“身份” ②有了消息头可以承担发表新闻作品的责任,接受社会监督 ③电头注有发稿的地点、时间,可以说明新闻的来源、时效,借以传达某种信息 七、导语的类型: 直接导语:在导语中开门见山地叙述新闻要点,通常用于报道时间性较强的硬新闻。这是新闻导语的主要形式,大多数消息都采用这种导语。简言之是直笔陈述。 间接导语:在导语中以一种含蓄、委婉的方式交代新闻要点,通过解释、描写、渲染等手法引出或暗示出新闻事实。多用于时间性不太强的软新闻。简言之是曲笔铺垫

新闻采访提纲实例学习资料

新闻采访提纲 1、采访主题:维护公民的隐私权 2、采访目的 通过采访,认清自己身边存在的隐私威胁和隐患,了解侵犯别人隐私带来的伤害,使大家对维护隐私的问题有较清晰的认识和提高。让大家树立隐私意识,并且增强尊重他人隐私的责任感。 3、事件相关背景 据了解,目前我国法律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比较薄弱,基本上属于一种“间接保护”。由于缺乏法律保护,我国公民个人信息被泄露和滥用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程度。个人信息被泄露,不仅干扰了许多人的生活秩序,甚至个人财产和生命安全也受到威胁,但是由于苦于凭个人力量难以抓住证据等原因,很多隐私遭到侵害的当事人不知道到哪里去讨说法。很多公民感觉自己受到了一些特别“关注”。自己的生活中时常有形形色色的人唐突闯入,他们对自己个人资料了如指掌,甚至比他们自己还了解自己,这样他们感觉自己如同生活在透明玻璃钢里的金鱼,一举一动都被人窥视着,丝毫没有隐私可言,面对这样的现状,加强立法,健全个人信息保护法制体系已经迫在眉睫。 4 、采访对象 (1 )(愿意接受采访的)当事人 (2)参与者 (3)兜售含有私人信息资料的相关人员 (4)私人信息来源的单位和个人 (5)相关法律专家 5 、采访形式:个别访问(五个以上采访对象,一对一采访) 6、问题设计 (1)(愿意接受采访的)当事人 a、您是如何了解到自己的隐私被泄露的呢,当您知道后,反应是什么呢? b、您认为是什么人泄露了您的隐私呢,又是出于何种目的? c、隐私泄露给您和您的家人带来哪些困扰和伤害呢? (2)参与者 a、你是如何看待隐私被泄露的问题呢? b、如果你的隐私被泄露了,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是选择沉默,还是拿起法律武器保

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笔记

《新闻采访与写作》 丁柏铨 绪论 第一节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 一.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 1.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传媒对广大受众所进行的以新闻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传播,其对象是有需求的受众,内容是各类新闻信息。新闻传播是一种大众传播,必须以大众传播为基础,必须是传播者对经过调查采访和仔细核实的事实所作的负责任的报道。新闻传播所传播的信息必须具备新闻价值,而发现发掘事实的新闻价值,离不开调查采访所奠定的坚实基础。 2.使新闻写作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调查采访的目的是获得关于报道对象的真实的、丰富的素材。 3.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新闻记者的职责在于发现新闻线索,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调查采访,并制成新闻作品在媒体上刊播。新闻采访在本质上来说是新闻记者为了准确认识客观世界所进行的一种调查研究工作,目的是从事新闻写作,关注的是可以作为新闻加以报道的事实,最后形成的成果是新闻作品用于新闻媒体刊播。 二.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新闻写作的过程就是精心选择并表现新闻事实的过程。新闻写作对采访所得的原始材料进行整理。 三.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新闻写作需如实记录,秉笔直书,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 第二节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新闻采访为新闻写作提供原材料,是后者的认识基础。两者又是一个完整过程的两个联系十分紧密的段落。一.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正确认识报道对象,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采访:掌握有新闻价值的素材,获得对报道对象的正确认识;写作:依据采访材料客观叙述事实,向受众提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满足其新闻需求,实现新闻作品的兼职。认识论角度上的一致性:为了使采访主体和写作主体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二.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在真实性、深刻性和丰富性方面制约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要写得好,唯一可取的办法是:通过深入采访,掌握丰富的真实的有新闻价值的素材。 三. 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一是对通过采访所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加过,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二是对采访材料进行整体把握,做到对其的本质认识正确、理解深刻;三是对采访材料进行理性认识,做到能够发现材料中的深刻、耐人寻味、意蕴丰富之处。 第三节新闻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一.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敏锐发现生活中的异常;对异常现象进行价值判断(新闻价值衡量的是有关事实的信息满足受众新闻需求的程度,社会价值则是有关事实的信息对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有益程度。);发现异常并不是一味搜异猎奇。 二.勤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解决新鲜的报道内容和模式化的报道方式形成的矛盾。求异、求新、求变,特立独行,另辟蹊径;发挥想象能力,进行积极有效地联想;不断探索新方式、方法。 三.长于沟通:具有与人交流的能力。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从交流沟通中发现线索,与被访者碰撞出思想火花。 四.精于表达:具有驾驭语言的能力。用简洁的语言将事实叙述清楚,用准确的语言叙事、抒情和评论,用生动的语言实现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新闻采访要点重点及注意事项

新闻采访的特点: 1.新采访的目的——公开报道 2.新闻采访的过程——广泛性、伸缩性与独立性 3.新闻采访的内容选择——新鲜性、新闻性、典型性、真实性 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 1.新闻写作依赖于采访获取的事实材料。 2.采访的深度和广度决定写作的深度和广度。 新闻写作多新闻采访的影响: 1.新闻主题影响采访方向。 2.新闻体裁影响采访的深度和广度。 记者的职责: 1.和生活在各个阶层的普通读者交朋友,从他们那里了解社会生活的原泰,获得丰富的新 闻线索。 2.主动为群众释疑解惑,排忧解难,通过自己的言行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从而在帮助 读者的过程中获得新闻线索。 3.给通讯员讲课,让生活和工作在各个领域的通讯员学会与记者一样发现和采访新闻变一 人采写新闻为众人帮自己采写新闻。 4.与通讯员合作采写新闻这是最经常联系方式。 5.做好来电,来信,来访工作,这是读者送上门来的新闻线索。 记者的角色失调主要表现在:1角色不当。2角色冲突。3角色不清。4角色中断 及角色失败。 采访权: 1把采访权解释为自由收集新闻信息源。2把采访权解释为自主调查权。3把采访权解释为知情权和出版自由。 采访权的内容: 1自由采访的权利。2人生财产安全的权利。3消息来源隐秘的权利。 记者的素质要求: 1政治素质。2理论素质。3知识素质。4道德素质。5意志品质。 新闻事实的类型: 1行为事实与观念事实。2单一事实与综合事实。3过去事实与现在事实未来事实。 行为事实:主要是指自然界,个人或群体施行的某种具体可感的行为的事实。 观念事实:主要是指某种具有特殊身份的人提出的观点。 新闻事实的特征: 1新闻事实是所有内容都客观发生的事实。

新闻采访提纲示例

新闻采访提纲示例 1、采访主题 维护公民的隐私权 2 、采访目的 通过采访,认清自己身边存在的隐私威胁和隐患, 了解侵犯别人隐私带来的伤害, 使大家对维护隐私的问题有较清晰的认识和提高。让大家树立隐私意识,并且增强尊重他人隐私的责任感。 3、事件相关背景 据了解,目前我国法律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比较薄弱,基本上属于一种 “ 间接保护” 。由于缺乏法律保护,我国公民个人信息被泄露和滥用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程度。个人信息被泄露,不仅干扰了许多人的生活秩序,甚至个人财产和生命安全也受到威胁,但是由于苦于凭个人力量难以抓住证据等原因,很多隐私遭到侵害的当事人不知道到哪里去讨说法。很多公民感觉自己受到了一些特别“关注”。自己的生活中时常有形形色色的人唐突闯入,他们对自己个人资料了如指掌,甚至比他们自己还了解自己,这样他们感觉自己如同生活在透明玻璃钢里的金鱼,一举一动都被人窥视着,丝毫没有隐私可言,面对这样的现状,加强立法,健全个人信息保护法制体系已经迫在眉睫。 4 、采访对象 (1 (愿意接受采访的)当事人 (2 参与者 (3 兜售含有私人信息资料的相关人员 (4)私人信息来源的单位和个人 (5)相关法律专家 5 、采访形式 个别访问(五个以上采访对象,一对一采访) 6、问题设计 (1)(愿意接受采访的)当事人 1 、您是如何了解到自己的隐私被泄露的呢,当您知道后,反应是什么呢?

2 、您认为是什么人泄露了您的隐私呢,又是出于何种目的? 3 、隐私泄露给您和您的家人带来哪些困扰和伤害呢? (2)参与者 1、你是如何看待隐私被泄露的问题呢? 2、如果你的隐私被泄露了,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是选择沉默,还是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3 、你有没有有意或无意泄露别人的隐私呢? (3)兜售含有私人信息资料的相关人员 1、你的这些个人信息资料的来源是哪里? 2、这些信息对购买者有什么用途,它的价格又是多少呢?你能从中获得多大利润? 3、有没有人购买这些资料,买得人多吗? 4、你有没有意识到这种买卖会给别人带来多大困扰和伤害呢? 5、你知不知道这是侵犯别人的隐私,是法律所不允许的? (4)把私人信息泄露出去的单位和个人 1、您为什么要把那些个人信息当商品出售呢?这对您有什么好处? 2、您个人认为隐私和权益哪个更重要呢? 3、您了解国家相关法律规定里有没有允许私人信息买卖这种行为的存在呢? (5)相关法律专家 1、您认为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隐私泄露行为呢?导致的后果是什么? 2、隐私泄露和公民的知情权有什么界限和标准呢? 3、目前法律条文是如何规范公民隐私不受侵犯的? 4、遇到隐私侵权事件,公民应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 5、如何尊重和保护隐私,对此,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重点总结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重点总结---------------编导102班杨洪江-------------------- 一、1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①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②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③采访使新闻写作在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④新闻采访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 2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 3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1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 2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①在真实性②在深刻性③在丰富性 3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①去伪存真,去粗取精②整体把握、科学认识③理性认识、深刻发掘 三、新闻采写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1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 2善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 3长与沟通,具有广交善结的能力:①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推心置腹,促膝长谈②善于从沟通中发现线索③善于与被访者撞出思想火花 4精于表达,具有语言驾驭的能力:简洁、准确、生动 四、新闻采访的涵义: 1采访是信息搜索活动 2搜集的对象是可能收到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想知道而不知道的事件 3目的是出于大众传播 4手段有观察和访谈等 五、新闻采访活动的特点: 1以大众传播为目的,满足大众的新闻需求 2以平等的沟通为手段:采访从根本上说是采访者与采访对象在认知层面上和情感层面上的平等的相互沟通 六、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 1信息符号互动包含三个方面:采访对象、大众传播、反馈 2确保新闻采访成功的必备条件:①双方对于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共同理解。语言符号如:同志、老实等词汇的含义。非语言符号如:表情、苦笑所代表的含义②采访者应以前台形象示人,并结合采访的具体情境表现出合适的行为③学会换位思考,这样才能写出深刻感人的报道 3新闻采访是一种社会交换活动 七、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双主体: 1采访者:新闻采访的重要主体:①社会守望者(监督政府)。它的主要职能是要发现那些典型的,对社会发展,对人民生活,对社会利益意义比较重大的新闻事件,提交给社会,以引起公众的关注,最终推动和促进社会的各个机制加以协调②信息传播的角色③文化传承的角色★必备素养:①政治②法律道德③科学精神④专业素养 2采访对象:复杂性专业性目的性 八、新闻线索与报道策划 1获得新闻线索是采访的起点:①新闻线索的含义:新近发生事实的简要信息②新闻线索的特点:简略、零碎、稍纵即逝,一定的偶然性 2新闻线索的一般来源渠道:①记者招待会:早到,根据规模确定早到时间,两会提前2个小时,衣着注意②党政机关及其召开的会议③企事业单位④重大文体活动⑤社会网络⑥其他媒

新闻采访提纲怎么写

首先要用较多的时间寻找线索、收集资料,并拟订一个完善的采访提纲 一般的新闻报道也很重视采访的前期工作,记者应该善于研究分析资料,并以此为据写出采访提纲。但这种资料分析是有限的,采访提纲也是粗略的。因为一般新闻采访最主要的目的是得到一个相对独立的事实。所以,只要记者精于提问,往往就会有收获。然而,单个的、相对独立事实的深度对于深度报道是不够的。在why(原因)和how(怎么样)上的探究,使背景资料的收集和研究成为深度报道采访前期工作中新闻工作者耗费大量精力的地方。 首先,通过对社会现实状态和发展变化的研究分析,找准受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能否准确、敏锐、富有远见地选择报道题材直接关系到深度报道的成功与否。这就要求记者对现实生活要有敏锐的嗅觉,对社会动态有明智的把握。《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是以深度报道见长的专栏,那些看似冷点的新闻事件,却正是一段时间内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冰山一角,新闻记者通过艰苦的调查研究在凌乱琐碎的线索中找到适宜的报道题材。 其次,作好背景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新闻事件的背景大致包括:补充性的历史资料、展示事物间相互关系的资料、提供人物必要经历的资料、数据性的事实等,收集并分析这些背景材料对深度报道采访的前期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对报道的全过程也有深远的推动作用,包括帮助记者获得采访机会、迅速进入采访角色和取得采访对象的信任。中央电视台记者水均益为了能独家采访基辛格博士,就在准备了大量相关背景材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基辛格博士的性格特点,然后直接打电话同基辛格的办公室联系采访事宜,还当面向办公室工作人员阐述了基辛格接受采访的种种好处,最终使基辛格接受了独家访问。 最后,拟订一个全面的、深入的、思路清晰的采访提纲。采访提纲是记者逻辑思维和思考问题层次的体现,一个好的采访提纲,能够帮助记者坚定信心,临阵不乱、掌握采访的主动权,使采访得到完善的结果。杜骏飞在《深度报道原理》一书中提到,美国内华达新闻学教授拉鲁·吉尔兰德曾在拟定采访提纲方面推出了设计问题的辅助公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他提醒记者在设计提问时应该涉及到下列一些具体的问题: 目标你们(或组织)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障碍你们遇到过什么难题吗?目前的阻力是什么? 解决你们是怎样对付这些难题的?是否有解决矛盾的计划? 开始这一设想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是根据谁的意见提出的? 当然,采访提纲的拟订还和记者本人的采访习惯、交流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但确保问题的独特、准确、连贯、创意、引人入胜是更为重要的因素。 归根结底,一次采访无非是一场生动活泼而富于思想的交谈,具体的提问技巧包括: 1、抓住核心问题,开门见山,切中要害。这种方法是一开始就提出硬性的、紧扣主题的问题,然后扩展为比较笼统的问题。它适用于采访那些善于言辞、敏于思考、感觉自信的对象。开门见山会让对方觉得你坦率有效率,切中要害可以使对方觉得你懂行,值得交谈。 2、由浅入深,追问问题,发掘未知的细节。深度报道的提问有许多尖锐的问题,有时难免让记者碰壁,采访对象要么拘谨不安,支支吾吾,谈不到要害,要么有心拒绝,闪烁其辞,加以敷衍。这就要求记者具备追问的毅力和技巧。可以先用一些宽泛的话题缓解气氛,逐渐引入正题;或旁敲侧击,追本溯源,引出未知的细节。 3、诱导性的提问,引出生动活泼、论点鲜明的谈话。在诱导性提问中,采访对象得有较好的敏感性,并肯于争辩,而记者则需要掌握好谈话的时机,运用语气、声调或措辞来引诱对方作肯定性回答。诱导性提问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取决于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建立融洽关系的程度。因为诱导性提问容易使谈话达到互不相让的地步,但只要融洽关系得以保持,便可能引出意想不到的真话。 4、适度的沉默。沉默也是深度报道采访提问中的一个重要的技巧,因为深度报道的提问多是要点性、针对性、独家类的提问,需要给采访对象留出思考和阐述问题的时间。聪明的记

《新闻采访与写作》(丁柏铨)笔记-背诵版

新闻采访与写作 绪论:新闻写作对新闻采访有很强的依赖性 1、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 1)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 ①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 ②采访使新闻写作在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 ③新闻采访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 2)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新闻写作的过程就是精心选择并表现新闻事实的过程。新闻写作对采访所得的原始材料进行整理。 3)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新闻写作需如实记录,秉笔直书,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 2、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新闻采访围绕事实为新闻写作提供原材料,前者是后者的认识基础。两者功能又有着明显区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是一个完整过程的两个联系十分紧密的段落。 1)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有着一致性:都是为了使采访主体和写作主体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2)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有制约作用:在真实性、深刻性和丰富性方面制约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要写得好,唯一可取的办法是:通过深入采访,掌握丰富的真实的有新闻价值的素材。 3)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 一是对通过采访所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加过,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二是对采访材料进行整体把握,做到对其的本质认识正确、理解深刻; 三是对采访材料进行理性认识,做到能够发现材料中的深刻、耐人寻味、意蕴丰富之处。 3、新闻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1)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 ①敏锐发现生活中的异常; ②对异常现象进行价值判断; ③发现异常并不是一味搜异猎奇。 2)勤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解决新鲜的报道内容和模式化的报道方式形成的矛盾,唯一方法就是提倡新闻创新思维。 ①求异、求新、求变,特立独行,另辟蹊径; ②发挥想象能力,进行积极有效地联想; ③不断探索新方式、方法。 3)长于沟通:具有与人交流的能力。 ①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 ②善于从交流沟通中发现线索, ③善于与被访者碰撞出思想火花。 4)精于表达:具有驾驭语言的能力。 ①用简洁的语言将事实叙述清楚, ②用准确的语言叙事、抒情和评论, ③用生动的语言实现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5)不畏艰辛:具有战胜困难的能力。

自学考试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

自学考试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二) 31.评论式导语写的好坏,是与记者的目光是不尖锐,分析问题是否深入,见解是否深刻中肯息息相关的。 32.评论式导语缺点 ①可能使新闻拉长 ②稍不注意,容易掩饰报道中事实的不足 ③过分着眼于抓结论 33.提问式导语 把新闻报道中已经解决的问题先用疑问句式鲜明地提出,然后用事实加以回答,这实际上是设问手法,在叙述性写导语作中的运用。 34.设问是为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用提问或反问方式把确定的思想表达出来一种积极修辞手法。 35.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提问 ①抓住读者关心或是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来提问 ②抓住读者未知而欲的新鲜事来设问 ③提问时可从读者已知的引出未知的,从读者熟悉的事物引出他陌生的新闻事物来,这更会激起他了解新闻的兴趣。 36.提问式导语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提的问题别太多 ②回答问题时别拖泥带水,经干脆利索为好 ③无论是提问还是回答,内容不空洞,应具体 ④别不问场合的应用 37.对比方式导语具有什么效果 ①使事实的变动显得更加鲜明 ②显示新闻事实的意义 ③突出矛盾,产生悬念 ④京戏平板为跌宕有势 38.发现新闻线索的渠道 ①党的文件 ②各种重要会议 ③报纸 ④读者采访,电,稿 ⑤记者招待会 ⑥自己细心观察 ⑦广播,电视,互联网 ⑧领导人讲话 ⑨专业消息来源 ⑩广交朋友,建立关系网 39.怎样培养新闻的敏感 ①新闻敏感来自熟悉,理解党的方针政策,吃透两头,上头方针政策 ②来自熟悉掌握各方面情况 ③来自研究,分析,连贯对比的思索 ④来自于政治责任感,探索精神,勤奋精神 ⑤来自于记者磨炼,刻苦,认真探索本身的精神

⑥来自于记者敢于破除陈旧的框框 ⑦来自于记者善于积累材料 40.准备工作有临时常性和经常性两种相辅相成 41.如何做好临时性准备工作 ①明确采访目的 ②熟悉采访对象 A. 对象大致经历 B. 主要成就 C. 性格,爱好 D.情绪,亲友关系 ③学习有关政策 ④知识方面准备 ⑤准备一些问题 ⑥设计作战方案 42.什么是访问 是记者通过与被访问者的谈话,向客观事实进行调查研究的一种重要方式 ①从形式上分为:现场访问,正式、非正式访问 ②从内容上分为:因人访问,因事访问,因经验访问,因问题访问 43.如何选择被采访对象 ①唱主角的,他本人是新闻中的主角,或者是他虽不是新闻的中心主角,但他提供的材料将构成新闻主要事实 ②唱配角的,他本人在新闻中处于次要地位,或他提供的材料只构成新闻事实的一部分。首先,先把唱主角的访问对象选择好,也不能忽视选择唱配角访问对象。 44.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性质 ①繁杂性 ②双向性 ③对等性 45.愿意接受采访的种类 ①社会代言人 ②团体或个人利益出发,希望大众媒介为其主持公道 ③交往的应用 46.怎样使采访融洽 ①选好适当的采访时间与地点 ②注意第一印象 ③自尊自信 ④寻找媒介,消除隔合 ⑤态度热情,诚肯 47.提问的艺术 ①因人而异 ②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 ③抓住要害,提出对方不得不回答的问题 ④提问具体 ⑤两面性 ⑥提问讲方式:正问,反问,追问,侧面提问

采访提纲范文

新闻采访提纲范文 采访提纲范例《07年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的采访提纲》 采访目的: 1、了解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 2、了解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的作用 3、了解哪些人参加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为什么参加? 4、参加考试者复习的情况。 采访要求: 1、言简意赅。 2、用词适当。 采访步骤: 1、采访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相关专业人士 2、采访参加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的人员 采访方法: 1、专访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相关专业人员 2、随机采访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参考人员 采访时间:10月10日 采访对象: 1、国家广电总局人教股股长 2、资格考试网站站长 3、参加考试的大学生、已参加工作人员 采访问题:(注:这是采访提纲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1)采访国家广电总局人教股股长 1、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全国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是一个什么样的考试? 2、国家广电总局为什么要设立这样一个资格考试? 3、哪些人员可以参加资格考试? 4、过了资格考试就可以得到编辑记者证或者播音员主持人证吗?如果不能还需要些什么步骤? 5、目前,这个资格考试已经进行了几届?每届参加考试的有多少人?主要是哪些职业的人员参加? (2)采访记者考试网站长 1、大概有多少人光顾你的记者考试网?他们主要面临的问题有哪些? 2、据记者考试网的统计来看,主要是些什么人参加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有在校大学生吗?有其他行业的人吗? 3、他们对这个资格考试了解多少?(引导他举例说明,比如考试内容、考试步骤等等) (3)采访参考人员 A、参加资格考试的应届毕业生(2人新闻专业,2人非新闻专业) 1、为什么会想到参加这个考试? 2、参加这个资格考试有什么作用?考试步骤是怎么样的? 3、你们的资格考试资讯和资料、模拟题题来源是哪儿?有到过记者考试网找这些资料吗? 4、目前的复习情况如何?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

新闻采访与写作 一、新闻线索的特点 简略:没有过程、没有细节 零碎:只是信息碎片 稍纵即逝:有时效性,像新闻一样 偶然性:可以出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 家乡与真相混杂:有时可能是虚假的信号 二、新闻线索的一般来源渠道 a、跳出会议程式,找出群众感兴趣的事A、会议 b、体会报道插话,注意即兴发言 c、会议材料是线索库 B、其他的媒体的报道 (1)与其他媒体向比较 (2)捕捉报道相关联的因素 (3)留意通话不经意之处 C、聚焦“工作热点” D、留意生活小事 E、社会网络 要求记者多交朋友,搞好自己的网络、朋友圈 三、采访准备 1、平时的积累准备: 政策上的准备 知识上的准备 业务技能上的准备 情况上的准备 2、临时准备: A、进一步学习同这次采访相关的政策 B、尽快熟悉和研究采访对象 ①基本情况 ②分析采访对象已有的报道材料

C、努力寻找并分析已有的报道资料 D、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采访计划 采访的范围和对象 采访的时期和步骤 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应急问题 E、做好必要的物质准备,如介绍信、稿纸、采访笔等 四、善“问”的要求 要问得自然:指提问的态度和气氛,注意态度要诚恳亲切,切忌高人一等,问题应在脚套中自然而然地提出 要问得合适:指问题的目标导向,注意记者提出的问题应是只有采访对象本人回答才合适的问题 要问得有策略:指提问的战略战术,既要将先准备好的问题以逻辑顺序提出,又要注意从实际出发随机应变,尤其对敏感棘手的问题必须掌握原则,注意分寸 要问得简明:指提问的表达形式,要明白无误,让人容易理解,又要注意简练、切忌啰嗦五、观察的内容与方法 现场观察: 对事物的基本情况和现场的情景,气氛灯要观察清楚 对事物的“动态”和细节要注意观察 要注意学会“透视” 要注意选择适当的观察位置和角度 人物观察: 要注意观察人物的外貌 要注意观察被采访人物的有个性特征的动作和语言 要注意观察人物的内心世界 六、事件性新闻采访 是指报道那些有一个明显的起止时间,有一个有型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界限的相对独立的时间所进行的的采访活动 事件性新闻采访的类型 突发性事件采访:是指事前没有任何预告,突然发生的时间的采访,如飞机失事、货车相撞、地震、台风等。具有急、乱、快的特点。

新闻采访笔记 全

新闻采访笔记 1、新闻采访的内涵 2、新闻采访的性质 新闻采访的性质在于它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特殊性在于(1)特殊的目的—向大众传播新闻(2)特殊的活动方式—社会活动。主要不靠行政的手段进行工作,而是主要依靠社会交往和个人交往,靠独立活动和朋友式的平等交谈。 3、新闻采访的方法 新闻采访的方式、方法是指记者为完成采集新闻的任务所采取的手段及表现出来的形式。 (1)个别采访: 概念:指记者选准某个具体的采访对象进行相互交谈从而获得新闻素材的采访。 优点:1)采访方式十分灵活方便,只要被采访对象合作,随时随地可以进行采访,时间上也可长可短,比较自由。 2)一次采访不成功,还可以进行重复采访或者补充采访,在时间紧急的情况下,找不到某知情人,还可以设法采访另一知情人。 3)记者可以根据采访的需要和可能,与被采访者建立经常的联系,随时随地观察,了解被采访对象,掌握比较生动、具体的材料。 4)个别采访在没有第三者参加的情况下倾谈,能敞得开,谈得细。记者如能获得对方信任,谈话就能够比较深入。 难点:要能抓住关键和要害的问题。 要求:在采访之前作大量的、细致的准备工作 (2)现场观察: 概念:指记者亲临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通过观察获得新闻素材的采访。个别采访主要通过口头提问,现场采访则主要依靠眼睛观察。 优点:1)有利于获得第一手材料,增强新闻的权威性和可信度。第一手材料指直接来自

原始来源,不经过中间环节得来的材料。 2)有利于增强记者的现场感受,获得切身体会,是新闻报道具有真情实感。 3)有利于采写“视觉新闻”,克服新闻“假大空”的弊病。 4)有利于鉴别新闻事实的真伪,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5)有利于缩短采访的认识过程,利于记者用通俗、形象的语言报道深奥、抽象的专业领域的复杂知识。 6)用眼睛进行观察,是记者不可剥夺的“采访武器”。 (3)召开座谈会: 概念:指记者通过座谈的形式,同时向多个人了解情况,搜集和核实新闻材料的一种采访方式。 优点:1)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多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搜集到来自各方面的资料。 2)可以同时听取正反两个方面的不同意见,有利于记者比较准确的分析事实材料。 3)座谈会把不同的人召集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互相启发,共同回忆,有利于把事实真相弄清楚。 召开座谈会的注意事项: 1)根据采访任务的需要确定参加会议的人选和人数。 2)会前要做好准备,拟好座谈的提纲。 3)要善于启发引导,牢牢抓住会议的“缰绳”。 4)记者要有虚心求教的态度,不能自以为是,发号施令。 5)把召开座谈会和进行个别采访结合起来。 (4)蹲点调查: 概念:指记者选择某一地点,针对某个重大题材而进行的较长时间的定点采访。 优点:1)能掌握大量生动的第一手材料。 2)是记者深入基层、深入生活、培养社会活动能力,改进采访作风的有效方法。 (5)交叉采访:

新闻采访与写作

新闻采访与写作(讲课稿) 小溪/文 讲课现场设计: 1、把200多名营员分成A、B、C、D,4个小组,进行课堂PK。 每个小组推选2名小组长做统计员,两个小组之间相互统计监督。小组成员每回答一次问题,统计一次,(以提问先举手的同学为原则)最后按统计的数量,发白小葱粘贴作为奖励。 锻炼小组的团结协作能力。 PK结果,看哪个小组累计回答的问题最多,为获胜方。冠军队的组长最后发言,讲述互动或者听课心得。 2、模拟采访,小记者相互采访,5分钟内采访身边的同学。每个小组推选名2名同学发言,口述采访内容,每位同学限时 2分钟。(以介绍采访对象为主)。 此环节用时是20分钟左右,锻炼小记者的语言表达能力 亲爱的小记者和准小记者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和你们相聚在美丽的山青世界,今天小溪姐姐浅谈一下《新闻采访与写作》,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讲课之前,先说明一下,上课的安排——PK的方式) 鼓励一下:随堂会有很多问题,只要大家的思维跟上讲课的节奏,每个人都可以回答问题,只要举手回答,无论回答正确与否,你的名字都会被小组长记下来,为你的小组争光。 ●首先我们先了解两个概念和一个关系

1、第一个概念是——什么是采访 提到采访,同学们会想到什 么提问① 关键词:记者(身份)提问(采访)照相机(设 备)…… 概念记者为取得新闻材料而进行的观察、调查、访问、记录、摄影、录音、录像等活动。是一种媒体信息的采集和收集方式,通常通过记者和被获取信息的对象面对面交流。 用眼睛观察用嘴巴问用耳朵听用笔记录借助音像设备 2、第二个概念是——什么是新闻报道(写作) 新闻报道,就是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报道。(用文字或者声音、影像纪录资讯、表达意向) 真实的新鲜的有价值的 3、采访与写作的关系 此处的写作不同于语文课堂上的习作,它是指新闻写作。 (1)、只有采访没有报道,新闻活动就没有意义。 (2)、只有报道没有采访就是杜撰。 (3)、十份的新闻,七份靠采访,三份靠写作。新闻采写,有句行话叫“成在写作,功在采访”。即采访是第一位的,写作是第二位的,。

人物采访提纲汇总贴

人物采访提纲汇总贴 用较多的时间寻找线索、收集资料,并拟订一个完善的采访提纲 一般的新闻报道也很重视采访的前期工作,记者应该善于研究分析资料,并以此为据写出采访提纲。但这种资料分析是有限的,采访提纲也是粗略的。因为一般新闻采访最主要的目的是得到一个相对独立的事实。所以,只要记者精于提问,往往就会有收获。然而,单个的、相对独立事实的深度对于深度报道是不够的。在Why(原因)和How(怎么样)上的探究,使背景资料的收集和研究成为深度报道采访前期工作中新闻工作者耗费大量精力的地方。首先,通过对社会现实状态和发展变化的研究分析,找准受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能否准确、敏锐、富有远见地选择报道题材直接关系到深度报道的成功与否。这就要求记者对现实生活要有敏锐的嗅觉,对社会动态有明智的把握。《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是以深度报道见长的专栏,那些看似冷点的新闻事件,却正是一段时间内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冰山一角”,新闻记者通过艰苦的调查研究在凌乱琐碎的线索中找到适宜的报道题材。其次,作好背景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新闻事件的背景大致包括:补充性的历史资料、展示事物间相互关系的资料、提供人物必要经历的资料、数据性的事实等,收集并分析这些背景材料对深度报道采访的前期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对报道的全过程也有深远的推动作用,包括帮助记者获得采访机会、迅速进入采访角色和取得采访对象的信任。中央电视台记者水均益为了能独家采访基辛格博士,就在准备了大量相关背景材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基辛格博士的性格特点,然后直接打电话同基辛格的办公室联系采访事宜,还当面向办公室工作人员阐述了基辛格接受采访的种种好处,最终使基辛格接受了独家访问。 最后,拟订一个全面的、深入的、思路清晰的采访提纲。采访提纲是记者逻辑思维和思考问题层次的体现,一个好的采访提纲,能够帮助记者坚定信心,临阵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