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一、无机物

无机物通常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下面是无机物知识要点。

1、知识点:钠、铝、铁、铜、碳、硅、氯、硫、氮九种元素所涉及

到的单质和化合物。

2、重点:钠、铝、铁、硅、氯、氮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二、化学反应原理知识要点

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排列组合生成新物质的过程,称为化学反应,下面是化学反应原理知识要点。

1、知识点:焓变、热化学反应方程式、化学反应方程式、燃烧热、

中和热、化学反应 速率、化学反应平衡、等效平衡、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盐类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原电池、电解池。

2、重点:化学反应平衡 弱电解质电离平衡 盐类水解平衡 电化学

三、有机物醛的知识点

醛在有机中处于比较核心的地位,以下是有机物醛的知识点。

第一,醛作为氧化还原的中间环节,醛可以氧化成酸,同时酸又可以被还原成醇,在有机推断题中,最明显的线索要数醇醛酸的氧还还原一条链了,在考试中会经常有所涉及;

第二,醛中涉及到的有重要的有机实验,银镜反应,银镜反应涉及到银氨溶液的制取,银镜反应的现象,以此可以鉴别醛类化合物还有就是银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比较复杂但是是高考中经常会考察的方程

式,离子也要会写,注意量比关系。还有就是实验的注意事项,比如实验条件、成功的关键点以及试管上剩余银的处理等等都是要注意的地方;这是重要的化学实验,建议老师应该给学生看视频,落实方程式的书写;同时要将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的反应,这个实验现象、条件同样重要,环境是碱性,经常考察的酸性环境中做这个实验,是不能成功的。落实实验方程式。

第三就是醛是高考有机化学中信息题目的出题点,据我的统计,信息反应最多的内容出现在醛上。包括羟醛缩合、康尼查罗歧化反应、氢氰酸加成等等。对于课上教学,同步班的学生醛的一些重要信息反应浅尝辄止,但对于目标班的学生一定要重点落实。

教材上主要讲了醛的氧化和还原。但是实际上醛的化学性质应该体现在三方面,

一个是羰基的加成反应,大家注意,这个是羰基的性质,也就是说醛和酮都有的性质;

第二个是艾尔法氢的性质,由于羰基的吸电子效应,导致与羰基相连的碳原子上的氢易失去,也就是形成碳负反应,这样的话就可以进攻碳正,形成加成反应,既羟醛缩合的反应原理。

第三个是醛基上的氢反应,这也是醛的反应,加氢或加氧就是醛的还原与氧化。

下面我分别具体的介绍一下。

首先说,羰基的加成,考的比较多的是加上氢氰酸,这是有机合成中重要的碳链增长的反应,而且从中间物上来说,控制不同的条件,可以得到不同的的产物。失水可以变烯氰;酸性水解可以成羟酸或者进一步失水变成烯酸。再有就是就是还原变成羟胺,这个有点远了。亦可不讲。高考也考过(很少)羰基与格式试剂的反应,这个我在目标班讲过,讲格式试剂是制备特殊醇的一种方法,其实讲格式试剂也是一次很好的励志机会,格林尼亚获得1912年诺贝尔奖。之前是一个不学无术的,因为追求一个女士,而被人以无知粗俗拒绝后,痛定思痛立下决心,终于

十年寒窗苦,一朝天下闻。大家可以查查资料,好好地借助这个机会给学生进行励志教育。格林尼亚是典型的碳负试剂,可以进攻羰基的碳正,发生亲核加成的反应。在有机合成中有重要的意义。再有一个就是与醇的加成醇中氧是负的,氢是正的,可以加成到羰基上。这个反应高考没有出现过,但是在竞赛中出现过,就是形成缩醛,缩醛的意义在于对羰基的保护,在有机合成中有一定的意义。建议目标班的老师可以在有机合成的专题版块中的官能团的保护专题进行讲解。至于羰基与氨的衍生物肼和苯肼形成腙和苯腙的反应可以不讲。

再说a氢的反应,先说重点的,什么是重点呢?就是羟醛缩合的反应,高考中曾多次出现信息题,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落实这个反应,交给学生会写这个反应。我早就说过,方程式不是背出来的,而是写出来的,告诉学生谁正谁负,谁进攻谁,双键怎么打开?羟基怎么下去等等,其实高考考查的反应还都是比较基础的,比如说考察过邻羟基苯甲醛形成香豆素的反应。实际上就是乙醛和苯甲醛的羟醛缩合,题目难点除了考查羟醛缩合反应的书写,也考查了酚羟基的保护,成醚法保护。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此题还是比较好的一道有机综合题目,大家可以找来看一看。还有就是碘仿反应,是鉴别甲基酮的结构,因为有现代仪器的使用,所以这个实验的意义已经不大了,可以不讲。但作为老师最好要知道。

四、常见化学物质的颜色与状态

不同的化学反应的现象也是不一样的,以下为精品学习网整理的常见化学物质的颜色与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 NaOH、Ca(OH)

2、KClO

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 、HgO、红磷▲硫:淡黄色▲

Cu2(OH)2CO3为绿色

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不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 AgCl、BaSO4(也不溶于稀HNO3) 等②碱:蓝色↓:Cu(OH)2 红褐色↓:Fe(OH)3白色↓:其余碱。

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7、有毒的,气体:CO 液体:CH3OH 固体:NaNO2 CuSO4(可作杀菌剂 ,与熟石灰混合配成天蓝

五、非金属氢化物化学方程式

非金属在通常条件下为气体或没有金属特性的脆性固体或液体。以下为非金属氢化物化学方程式。

一、非金属氢化物(HF、HCl、H2O、H2S、NH3)

1、还原性:

4HCl(浓) + MnO2 === MnCl2 + Cl2 + 2H2O

4HCl(g) + O2 === 2Cl2 + 2H2O

16HCl + 2KMnO4 === 2KCl + 2MnCl2 + 5Cl2 + 8H2O

14HCl + K2Cr2O7 === 2KCl + 2CrCl3 + 3Cl2 + 7H2O

2H2O + 2F2 === 4HF + O2

2H2S + 3O2(足量) === 2SO2 + 2H2O

2H2S + O2(少量) === 2S + 2H2O

2H2S + SO2 === 3S + 2H2O

H2S + H2SO4(浓) === S + SO2 + 2H2O

3H2S + 2HNO(稀) === 3S + 2NO + 4H2O

5H2S + 2KMnO4 + 3H2SO4 === 2MnSO4 + K2SO4 + 5S + 8H2O

3H2S + K2Cr2O7 + 4H2SO4 === Cr2(SO4)3 + K2SO4 + 3S + 7H2O H2S + 4Na2O2 + 2H2O === Na2SO4 + 6NaOH

2NH3 + 3CuO === 3Cu + N2 + 3H2O

2NH3 + 3Cl2 === N2 + 6HCl

8NH3 + 3Cl2 === N2 + 6NH4Cl

4NH3 + 3O2(纯氧) === 2N2 + 6H2O

4NH3 + 5O2 === 4NO + 6H2O

4NH3 + 6NO === 5N2 + 6H2O(用氨清除NO)

NaH + H2O === NaOH + H2

4NaH + TiCl4 === Ti + 4NaCl + 2H2

CaH2 + 2H2O === Ca(OH)2 + 2H2

2、酸性:

4HF + SiO2 === SiF4 + 2H2O

(此反应广泛应用于测定矿样或钢样中SiO2的含量) 2HF + CaCl2 === CaF2 + 2HCl

H2S + Fe === FeS + H2

H2S + CuCl2 === CuS + 2HCl

H2S + 2AgNO3 === Ag2S + 2HNO3

H2S + HgCl2 === HgS + 2HCl

H2S + Pb(NO3)2 === PbS + 2HNO3

H2S + FeCl2 ===

2NH3 + 2Na==2NaNH2 + H2

(NaNH2 + H2O === NaOH + NH3)

3,碱性:

NH3 + HCl === NH4Cl

NH3 + HNO3 === NH4NO3

2NH3 + H2SO4 === (NH4)2SO4

NH3 + NaCl + H2O + CO2 === NaHCO3 + NH4Cl (此反应用于工业制备小苏打,苏打)

4,不稳定性:

2HF === H2 + F2

2HCl === H2 + Cl2

2H2O === 2H2 + O2

2H2O2 === 2H2O + O2

H2S === H2 + S

2NH3 === N2 + 3H2

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比较

电解质是溶于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状态下就能够导电(自身电离成阳离子与阴离子)的化合物,下面的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比较。

注意: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答题规律大总结

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答题规律大总结! 一、考点分析 无机化工题实际上是考查考生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及相关知识来解决工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解此类型题目的基本步骤是: ①从题干中获取有用信息,了解生产的产品 ②分析流程中的每一步骤,从几个方面了解流程:A.反应物是什么;B.发生了什么反应;C.该反应造成了什么后果,对制造产品有什么作用。抓住一个关键点:一切反应或操作都是为获得产品而服务。 ③从问题中获取信息,帮助解题。 了解流程后着手答题。对反应条件的分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对反应速率有何影响?对平衡转化率有何影响?对综合生产效益有何影响?如原料成本,原料来源是否广泛、是否可再生,能源成本,对设备的要求,环境保护(从绿色化学方面作答)。 二、工业流程题中常用的关键词 原材料:矿样(明矾石、孔雀石、蛇纹石、大理石、锂辉石、黄铜矿、锰矿、高岭土,烧渣),合金(含铁废铜),药片(补血剂),海水(污水) 灼烧(煅烧):原料的预处理,不易转化的物质转化为容易提取的物质:如海带中提取碘 酸:溶解、去氧化物(膜)、调节pH促进水解(沉淀) 碱:去油污,去铝片氧化膜,溶解铝、二氧化硅,调节pH促进水解(沉淀) 氧化剂:氧化某物质,转化为易于被除去(沉淀)的离子氧化物:调节pH促进水解(沉淀) 控制pH值:促进某离子水解,使其沉淀,利于过滤分离 煮沸:促进水解,聚沉后利于过滤分离;除去溶解在溶液中的气体,如氧气趁热过滤:减少结晶损失;提高纯度 三、工业流程常见的操作 (一)原料的预处理 ①粉碎、研磨:减小固体的颗粒度,增大固体与液体或气体间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研磨适用于有机物的提取,如苹果中维生素C的测定等) ②水浸:与水接触反应或溶解。 ③酸浸:通常用酸溶,如用硫酸、盐酸、浓硫酸等,与酸接触反应或溶解,使可溶性金属离 子进入溶液,不溶物通过过滤除去。近年来,在高考题出现了“浸出”操作。在化工生产题中,矿物原料“浸出”的任务是选择适当的溶剂,使矿物原料中的有用组分或有害杂质选择性地溶解,使其转入溶液中,达到有用组分与有害杂质或与脉石组分相分离的目的。 ④灼烧:除去可燃性杂质或使原料初步转化,如从海带中提取碘时的灼烧就是为了除去可燃性杂质,将有机碘转化为碘盐。

高考理综化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1 高中化学所有知识点整理 一.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①实验室蒸馏石油。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 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②苯的硝化反应。 三.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 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 热KMnO4制氧气 制乙炔和收集NH3 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四.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高考化学知识点全集

对于想考取重点大学的学生来说,基础知识都比较扎实,能力上略有欠缺。因此,调整好心理状态、掌握好解题技巧将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 适当的压力是一种正常现象,过分压力就不正常了,而且过分压力肯定会影响高考成绩. 对于同学来讲调整好心态是高考成功的一半,复习来讲,回归基础、回归课本,考试策略来讲,以简单题、中等题取胜的战略心理。对家长来讲,努力做到平常心对待高考。第二,不要唠叨孩子。第三,给孩子说一句话:只要你尽力就行了。 1 高中化学所有知识点整理 一.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高中化学全部知识点(化学口诀+总结)

高中化学全部知识点(化学口诀+总结) 一、化学计算 化学式子要配平,必须纯量代方程,单位上下要统一,左右倍数要相等。 质量单位若用克,标况气体对应升,遇到两个已知量,应照不足来进行。 含量损失与产量,乘除多少应分清。 二、气体制备 气体制备首至尾,操作步骤各有位,发生装置位于头,洗涤装置紧随后,除杂装置分干湿,干燥装置把水留; 集气要分气和水,性质实验分先后,有毒气体必除尽,吸气试剂选对头。 有时装置少几个,基本顺序不可丢,偶尔出现小变化,相对位置仔细求。 三、氢气还原氧化铜 试管被夹向下倾,实验开始先通氢,空气排尽再点灯,冷至室温再停氢 先点灯,会爆炸,先停氢,会氧化,由黑变红即变化,云长脸上笑哈哈。 一、化合价口诀 一价钾钠氟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 二、溶解性口诀 钾钠铵盐溶水快①硫酸盐除去钡铅钙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硝酸盐溶液都透明。③口诀中未有皆下沉。④ 注:①钾钠铵盐都溶于水;②硫酸盐中只有硫酸钡、硫酸铅、硫酸钙不溶;③硝酸盐都溶于水; ④口诀中没有涉及的盐类都不溶于水; 三、1—20号元素顺序口诀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 青孩你别蹦,炭蛋养沸奶,那妹雨归淋,牛鹿鸭呷莱。 四、金属活动性口诀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制氧气口诀: 二氧化锰氯酸钾;混和均匀把热加。制氧装置有特点;底高口低略倾斜。 集气口诀: 与水作用用排气法;根据密度定上下。不溶微溶排水法;所得气体纯度大。 电解水口诀:

正氧体小能助燃;负氢体大能燃烧。 化合价口诀: 常见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氟氯溴碘负一价;正一氢银与钾钠。氧的负二先记清;正二镁钙钡和锌。正三是铝正四硅;下面再把变价归。全部金属是正价;一二铜来二三铁。锰正二四与六七;碳的二四要牢记。非金属负主正不齐;氯的负一正一五七。氮磷负三与正五;不同磷三氮二四。有负二正四六;边记边用就会熟。 常见根价口诀 一价铵根硝酸根;氢卤酸根氢氧根。高锰酸根氯酸根;高氯酸根醋酸根。二价硫酸碳酸根;氢硫酸根锰酸根。暂记铵根为正价;负三有个磷酸根。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初中)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高中)钾钙钠镁铝锰锌、铬铁镍、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化合价口诀二: 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氮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以二价最常见。 盐的溶解性: 钾钠铵硝皆可溶、盐酸盐不溶银亚汞;硫酸盐不溶钡和铅、碳磷酸盐多不溶。多数酸溶碱少溶、只有钾钠铵钡溶 初中化学知识记忆方法 学习初中化学,“记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下面谈一下记忆的方法。 一、简化记忆 化学需要记忆的内容多而复杂,同学们在处理时易东扯西拉,记不全面。克服它的有效方法是: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几个关键的字或词组成一句话,或分几个要点,或列表来简化记忆。如:用六个字组成:“一点、二通、三加热”。这一句话概括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在研究氧气化学性质时,同学们可把所有现象综合起来分析、归纳得出如下记忆要点:一、燃烧是否有火或火焰。二、是燃烧的产物是如何确定的看到、嗅到或通过其它辅助实验。 三、所有燃烧实验均放热。抓住这几点就大大简化了记忆量。氧气、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同学们第一次接触,新奇但很陌生,不易掌握,可分如下几个步骤简化记忆。一、原理用什么药品制取该气体;二、装置;三、收集方法;四、如何鉴别。如此记忆,既简单明了,又对以后学习其它气体制取有帮助。 二、编顺口溜记忆 初中化学有不少知识容量大,记忆难,很适合用编顺口溜的方法来记忆。如刚开始学元素符号时可这样记忆:碳、氢、氧、氮、氯、硫、磷;钾、钙、钠、镁、铝、铁、锌;溴、碘、锰、钡、铜、硅、银;氦、氖、氩、氟、铂和金。记忆化合价也是同学们比较伤脑筋的问题,也可编这样的顺口溜:钾、钠、银、氢+1价;钙、镁、钡、锌+2价;氧、硫-2价;铝+3价。这样主要元素的化合价就记清楚了。 三、关键字词记忆 这是记忆概念的有效方法之一,在理解基础上,找出概念中几个关键字或词来记忆整个概念。如:能改变其它物质化学反应速度一变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变二不变这一催化剂内涵可用“一变、二不变”几个关键的字来记忆。 对新旧知识中具有相似性和对立性的有关知识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如:学习“离子”概念时,可用第二章中所学过的“原子”概念在结构方面、所带电荷方面、性质方面、表示方面以及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方面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及联系,从而防止混淆加深记忆。另外离子的表示方法和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也易混淆,应注

高考化学选择题答题方法与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选择题答题方法与知识点总结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三化学选择题备考策略与方法指导 2

13 元素周期律 与元素周期 表——元素 推断 化学实验方 案的评价 溶液中的离 子平衡—— 离子浓度、 平衡常数 溶液中的离 子平衡—— 稀释曲线的 理解 化学实验的 操作、现象 与结论 一、有关化学与社会、生活、技术类选择题 1.PM2.5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 物。受PM2.5污染的空气不一定是胶体。 2.一级能源与二级能源 一级能源是指在自然界中能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例如:天然气,煤,石油,水能,太阳能,风能;二级能源是指需要依靠其他能源(也就是一级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例如:电能,一氧化碳等。 3 环境问题污染物 酸雨SO 2 (主要)及NO x 光化学烟雾NO x及碳氢化合物 臭氧层空洞氟氯代烃及NO x 水体富营养化含氮、磷的化合物 温室效应CO 2及H 2 O、CH 4 等烃类化合物 白色污染有机难降解塑料 废电池重金属盐 4.STSE 5.解答STSE试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回归生活:掌握蛋白质的盐析与 变性,维生素C的还原性,聚乙烯和聚氯 乙烯的区别。 (2)了解环保知识:酸雨是指pH<5.6的 降水而非pH<7的降水;CO 2 既不会导致 酸雨,也不属于大气污染物,是引起“温 室效应”的气体。 (3)掌握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如氯 水的性质、漂白粉的作用、明矾净水原 理、纯碱的工业制备等。 6、化学基本概念较多,许多相近相似的概念容易混淆,且考查时试题的灵活性较大。如何把握其实质,认识其规律及应用?主要在于要抓住问题的实质,掌握其分类方法及金属、非金属、酸、碱、盐、氧化物的相互关系和转化规律,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基础。 3

高考化学知识总结

回归课本高考化学知识总结人教版 必修一 P8:有些能源比较的丰富而淡水短缺的国家,常利用蒸馏法大规模地将海水淡化为可饮用水,但这种方法的成本高。 P8:萃取在天然香料、药物的提取及核燃料的处理等技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P27:丁达尔效应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在日光从窗隙射入暗室,或者光线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入密林中时,可以观察到丁达尔效应;放电影时,放映室射到银幕上的光柱的形成也属于丁达尔效应。 P29:有的胶体体系,如大气中的飘尘、工厂废气中的固体悬浮物、矿山开采地的粉尘、纺织厂或食品加工厂弥漫于空气中的有机纤维或颗粒等都极为有害,均可以利用胶体粒子的带电性加以清除。工厂常有的静电除尘就是根据胶体的这个性质而设计的。胶体化学的应用很广,是制备纳米材料的有效方法之一。 P38:氧化还原反应广泛地存在于生产和生活之中。例如:金属的冶炼、电镀、燃料的燃烧,以及易燃物的自然、食物的腐败钢铁的锈蚀等。 P42(T2):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在人体内有重要的功能。例如:能帮助人体蒋食物中摄取的、不易吸收的Fe3+转表为易吸收的Fe2+,这说明了维生素C 具有还原性。 P44:20 世纪铝合金成为了仅次于铁的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对于促进生产的发展、改善人类生活发挥了巨大作用。 P49(资料卡片):铝的氧化膜使得性质活泼的金属铝成为了一种应用广泛的金属材料。 P50:当火灾现场有大量活泼金属钠存放时,不能用水灭火,必须用干燥沙土。P51:酸、碱还有盐可以直接侵蚀铝的保护膜(氧化铝也能与酸或碱反应)以及铝制品本身,因此铝制餐具不宜用来蒸煮或长时间存放酸性、碱性或咸的食物。P53(科学视野):钛被称为继铁、铝之后的“第三金属”。冶炼钛要在高温下进行,而高温时钛的化学性质变得很活泼,因此,要用惰性气体保护,还要使用不含氧的材料。(必修二P94 ) P56:过氧化钠可用于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作为氧气的来源。

(完整版)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二、复习要点 1、原子结构 2、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3、共价键 4、分子的空间构型 5、分子的性质 6、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层和能级 (1)能层和能级的划分 ①在同一个原子中,离核越近能层能量越低。 ②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能量由低到高依次为s、p、d、f。 ③任一能层,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 ④s、p、d、f……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3、5、7……的两倍。 ⑤能层不同能级相同,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 (2)能层、能级、原子轨道之间的关系 每能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2(n:能层的序数)。 2、构造原理 (1)构造原理是电子排入轨道的顺序,构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2)构造原理是书写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的依据,也是绘制基态原子轨道表示式的主要依据之一。

(3)不同能层的能级有交错现象,如E(3d)>E(4s)、E(4d)>E(5s)、E(5d)>E(6s)、E(6d)>E(7s)、E(4f)>E(5p)、E(4f)>E(6s)等。原子轨道的能量关系是:ns<(n-2)f <(n-1)d <np (4)能级组序数对应着元素周期表的周期序数,能级组原子轨道所容纳电子数目对应着每个周期的元素数目。 根据构造原理,在多电子原子的电子排布中: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 (5)基态和激发态 ①基态:最低能量状态。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基态原子。 ②激发态:较高能量状态(相对基态而言)。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跃迁至较高能级时的状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称为激发态原子。 ③原子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电子跃迁时会吸收(基态→激发态)和放出(激发态→较低激发态或基态)不同的能量(主要是光能),产生不同的光谱——原子光谱(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利用光谱分析可以发现新元素或利用特征谱线鉴定元素。 3、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1)电子云:电子在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没有确定的轨道。因此,人们用“电子云”模型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电子云”描述了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是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形象化描述。 (2)原子轨道:不同能级上的电子出现概率约为90%的电子云空间轮廓图称为原子轨道。s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球形对称,ns能级各有1个原子轨道;p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纺锤形,n p能级各有3个原子轨道,相互垂直(用p x、p y、p z表示);n d能级各有5个原子轨道;n f能级各有7个原子轨道。 4、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能量最低原理:在基态原子里,电子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能级里,然后排布在能量逐渐升高的能级里。 (2)泡利原理:1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方向相反。 (3)洪特规则: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各个轨道时,优先占据不同的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 (4)洪特规则的特例:电子排布在p、d、f等能级时,当其处于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即p0、d0、f0、p3、d5、f7、p6、d10、f14,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最稳定。 能量最低原理表述的是“整个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而不是说电子填充到能量最低的轨道中去,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都使“整个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 电子数 (5)(n-1)d能级上电子数等于10时,副族元素的族序数=n s能级电子数 (二)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由原子结构决定:原子核外的能层数决定元素所在的周期,原子的价电子总数决定元素所在的族。 (1)原子的电子层构型和周期的划分 周期是指能层(电子层)相同,按照最高能级组电子数依次增多的顺序排列的一行元素。即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横行为一个周期,周期表共有七个周期。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除稀有气体外),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2)原子的电子构型和族的划分 族是指价电子数相同(外围电子排布相同),按照电子层数依次增加的顺序排列的一列元素。即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列为一个族(第Ⅷ族除外)。共有十八个列,十六个族。同主族周期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原子的电子构型和元素的分区 按电子排布可把周期表里的元素划分成5个区,分别为s区、p区、d区、f区和ds区,除ds区外,区的名称来自按构造原理最后填入电子的能级的符号。 2、元素周期律

高考化学选择题总结

高考化学选择题总结 题型一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帮助 对有多种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要注意反应的顺序问题,按“强先弱后”的原则来书写或判断,即氧化性(或还原性)强的优先发生反应,氧化性(或还原性)弱的后发生反应。一般说,氧化性强的物质能够制取氧化性弱的物质,还原性强的物质能够制取还原性弱的物质。 步骤1:认真审题,首先看离子反应哪些离子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给参与反应的离子按氧化性或还原性排队。 (1)常见物质氧化性顺序:KMnO4(H+)>Cl2>浓HNO3>稀HNO3>浓H2SO4>Br2>Fe3+>Cu2+>I2>H+>Fe2+。 (2)常见物质还原性顺序:Mn2+<Cl-<NO2<NO<SO2<Br-<Fe2+<Cu<I-<H2<Fe。 步骤2:离子按照“先强后弱”的原则依次反应 (1)常见离子氧化性:Fe3+>Cu2+>H+>Fe2+ (2)常见离子还原性:I->Fe2+>Br- 步骤3:根据质量守恒、元素守恒、电荷守恒以及电子转移守恒定律配平离子方程式。 题型二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帮助 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取决于得失电子的难易,与得失电子的数目无关。元素的化合价处于最高价态只具有氧化性,元素的化合价处于最低价只具有还原性,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步骤1: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转移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特征是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步骤2:分析化学反应的遵循的原理和本质,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规律进行判断。步骤3:通过举反例,验证各选项是否正确 题型三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帮助 对于复分解反应,按“以少定多”的原则来书写,即以量少的反应物(离子)确定量多离子前面的系数。关键是要判断不足的物质是什么,以不足的物质完全反应为根据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改写成离子方程式,防止出差错。一般书写量不足的物质发生的离子反应,其参与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要与它的化学式相符合,而足量的物质其参与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不一定要与它的化学式相符合。 步骤一:审清题目,明确有哪些离子参加反应,哪种反应物用量不足。涉及氧化还原的离子反应,还要根据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断反应的先后顺序。 步骤二:按照不足量的反应物离子配比书写离子方程式。 步骤三:根据电荷守恒、元素守恒、得失电子守恒配平离子方程式,最后检查气体、沉淀符号、反应条件等。

高考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全总结

高 中 化 学 重 要 知 识 点 一、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小苏打:NaHCO3大苏打:Na2S2O3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CaCl2(混和物)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铁红、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黄铁矿、硫铁矿:FeS2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菱铁矿:FeCO3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

和CuSO4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水煤气:CO和H2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电石:CaC2电石气:C2H2 (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酒精、乙醇:C2H5OH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醋酸:冰醋酸、食醋CH3CO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甘油、丙三醇:C3H8O3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石炭酸:苯酚蚁醛:甲醛HCHO 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蚁酸:甲酸HCOOH 葡萄糖:C6H12O6果糖:C6H12O6蔗糖:C12H22O11麦芽糖:C12H22O11淀粉:(C6H10O5)n 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3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草酸:乙二酸HOOC—COOH 使蓝墨水褪色,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2和水,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二、颜色 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Fe2+——浅绿色Fe3O4——黑色晶体Fe(OH)2——白色沉淀Fe3+——黄色Fe (OH)3——红褐色沉淀Fe (SCN)3——血红色溶液 FeO——黑色的粉末Fe (NH4)2(SO4)2——淡蓝绿色Fe2O3——红棕色粉末FeS——黑色固体 铜:单质是紫红色Cu2+——蓝色CuO——黑色Cu2O——红色CuSO4(无水)—白色CuSO4·5H2O ——蓝色Cu2 (OH)2CO3—绿色Cu(OH)2——蓝色[Cu(NH3)4]SO4——深蓝色溶液 BaSO4、BaCO3、Ag2CO3、CaCO3、AgCl 、Mg (OH)2、三溴苯酚均是白色沉淀 Al(OH)3白色絮状沉淀H4SiO4(原硅酸)白色胶状沉淀 Cl2、氯水——黄绿色F2——淡黄绿色气体Br2——深红棕色液体I2——紫黑色固体 HF、HCl、HBr、HI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 CCl4——无色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KMnO4--——紫色MnO4-——紫色 Na2O2—淡黄色固体Ag3PO4—黄色沉淀S—黄色固体AgBr—浅黄色沉淀 AgI—黄色沉淀O3—淡蓝色气体SO2—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SO3—无色固体(沸点44.8 0C)品红溶液——红色氢氟酸:HF——腐蚀玻璃 N2O4、NO——无色气体NO2——红棕色气体NH3——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 三、现象: 1、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 2、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熔、浮、游、嘶、红) 3、焰色反应:Na 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 绿色、Ca砖红、Na+(黄色)、K+(紫色)。 4、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5、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6、Na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7、P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8、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9、NH3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 1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烧生成白色粉末(MgO),产生黑烟; 12、铁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13、HF腐蚀玻璃:4HF + SiO2 =SiF4 + 2H2O 14、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由白色变为灰绿最后变为红褐色; 15、在常温下:Fe、Al 在浓H2SO4和浓HNO3中钝化; 16、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FeCl3溶液,溶液呈紫色;苯酚遇空气呈粉红色。 17、蛋白质遇浓HNO3变黄,被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 18、在空气中燃烧:S——微弱的淡蓝色火焰H2——淡蓝色火焰H2S——淡蓝色火焰 CO——蓝色火焰CH4——明亮并呈蓝色的火焰S在O2中燃烧——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19.特征反应现象: 20.浅黄色固体:S或Na2O2或AgBr 21.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SO2(加热后又恢复红色)、Cl2(加热后不恢复红色) 22.有色溶液:Fe2+(浅绿色)、Fe3+(黄色)、Cu2+(蓝色)、MnO4-(紫色) 有色固体:红色(Cu、Cu2O、Fe2O3)、红褐色[Fe(OH)3] 黑色(CuO、FeO、FeS、CuS、Ag2S、PbS)蓝色[Cu(OH)2] 黄色(AgI、Ag3PO4)白色[Fe(0H)2、CaCO3、BaSO4、AgCl、BaSO3]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四、考试中经常用到的规律:

高中化学知识规律总结

高中化学知识规律总结 一、中学化学中提及的“化”名目繁多.要判别它们分属何种变化,必须了解其过程.请你根据下列知 识来指出每一种“化”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1.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室温和干燥的空气里失去部分或全部结晶水的过程.注意:自然条件. 2.催化——能改变反应速度,本身一般参与反应但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应了解中学里哪些反应需 用催化剂.如 8.氢化(硬化)——液态油在一定条件下与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固态脂肪的过程. 作用:植物油转变成硬化油后,性质稳定,不易变质,便于运输等. 9.皂化——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的过程.产物——高级脂肪酸钠+甘油 10.老化——橡胶、塑料等制品露置于空气中,因受空气氧化、日光照射而使之变硬发脆的过程. 11.硫化——向橡胶中加硫,以改变其结构(双键变单键)来改善橡胶的性能,减缓其老化速度的过程. 12.裂化——在一定条件下,分子量大、沸点高的烃断裂为分子量小、沸点低的烃的过 程.目的--提高汽油的质量和产量. 13.酯化——醇与酸生成酯和水的过程. 14.硝化(磺化)——苯环上的H被—NO2或—SO3H取代的过程. 二、基本反应中,有一些特别值得注意的反应或规律.现分述如下: 1.化合反应:思考:化合反应是指单质间生成化合物的反应吗? 结论:不一定!化合反应即“多合一”的反应,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化合反应又可分为 三种. (1)单质+单质→化合物 (2)单质+化合物1 →化合物2 2FeCl2+Cl2 =2FeCl34Fe(OH) 2 +O2 +2H2O =4Fe(OH)3 2Na2SO3 +O2 =2Na2SO4 (3)化合物1 +化合物2 →化合物3 ①酸性氧化物+水→可溶性酸碱性氧化物+水→可溶性碱 稳定性:碳酸正盐>碳酸酸式盐>碳酸 分解条件:(高温) (加热) (常温 )

高考化学选择专题练习经典总结带答案

1、中学化学中很多“规律”都有适用范围,下列根据有关“规律”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反应物浓度 结构和组 2、室温下,下列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Na2S溶液:c(Na+)>c(HS-)>c(OH-)>c(H2S) B.Na2C2O4溶液中:c(OH-)=c(H+)+c(HC2O4-)+2c(H2C2O4) C.Na2CO3溶液:c(Na+)+c(H+)=2c(CO32-)+c(OH-) D.CH3COONa和CaCl2混合溶液:c(Na+)+c(Ca2+)=c(CH3COO-)+c(CH3COOH)+2c(Cl-) 3、为实现下列实验目的,依据下表提供的主要仪器,所用试剂合理的是 仪器 4、下列有关Fe2(SO4)3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溶液中K+、Fe2+、C6H5OH、Br-可以大量共存 B.和K I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3++2I- Fe2++I2 C.和Ba(OH)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3++SO42—+Ba2++3OH- Fe(OH)3+ Ba SO4 D.1 L0.1 mol·L—1该溶液和足量的Zn充分反应,生成11.2 g Fe 5、CO2的的资源化利用是解决温室效应的重要途径。以下是在一定条件下用NH3捕获CO2生成重要化工产品三聚氰胺的反应:NH3+CO2→ +H2O 下列有关三聚氰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3H6N3O3 B.分子中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 C.属于共价化合物 D.生成该物质的上述反应为中和反应 6、某原电池装置如右图所示,电池总反应为2Ag+Cl2=2Ag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为AgCl +e-=Ag +Cl- B.放电时,交换膜右侧溶液中有大量白色沉淀生成 C.若用NaCl溶液代替盐酸,则电池总反应随之改变 D.当电路中转移0.01 mol e-时,交换膜左侧溶液中约减少0.02 mol离子 7、下列关于0.10 mol·L-1 NaHCO3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高中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学科,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它的成就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以下是为你整理的全国高考化学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希望能帮到你。 低价态的还原性 2SO2 + O2 === 2SO3 2SO2 + O2 + 2H2O === 2H2SO4 (这是SO2在大气中缓慢发生的环境化学反应) SO2 + Cl2 + 2H2O === H2SO4 + 2HCl SO2 + Br2 + 2H2O === H2SO4 + 2HBr SO2 + I2 + 2H2O === H2SO4 + 2HI SO2 + NO2 === SO3 + NO 2NO + O2 === 2NO2 NO + NO2 + 2NaOH === 2NaNO2 (用于制硝酸工业中吸收尾气中的NO和NO2) 2CO + O2 === 2CO2 CO + CuO === Cu + CO2 3CO + Fe2O3 === 2Fe + 3CO2 CO + H2O === CO2 + H2 2020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氧化性 SO2 + 2H2S === 3S + 2H2O SO3 + 2KI === K2SO3 + I2

NO2 + 2KI + H2O === NO + I2 + 2KOH (不能用淀粉KI溶液鉴别溴蒸气和NO2) 4NO2 + H2S === 4NO + SO3 + H2O 2NO2 + Cu === 4CuO + N2 CO2 + 2Mg === 2MgO + C (CO2不能用于扑灭由Mg、Ca、Ba、Na、K等燃烧的火灾) SiO2 + 2H2 === Si + 2H2O SiO2 + 2Mg === 2MgO + Si 2020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与水的作用 SO2 + H2O === H2SO3 SO3 + H2O === H2SO4 3NO2 + H2O === 2HNO3 + NO N2O5 + H2O === 2HNO3 P2O5 + H2O === 2HPO3 P2O5 + 3H2O === 2H3PO4 (P2O5极易吸水、可作气体干燥剂 P2O5 + 3H2SO4(浓)=== 2H3PO4 + 3SO3) CO2 + H2O === H2CO3高考化学知识点大全1.碱金属元素原子半径越大,熔点越高,单质的活泼性越大 错误,熔点随着原子半径增大而递减 2.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有机酸则较难溶于水 3.在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加入足量浓硫酸产生蓝色固体

高中化学知识点规律总结《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高中化学知识点规律大全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1.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和共用电子对的偏移)或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如2Na+ C12=2NaCl(有电子得失)、H2+ C12=2HCl(有电子对偏移)等反应均属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电子对偏移)。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在反应前后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反应特征可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某一化学反应中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则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否则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概念含义概念含义 氧化剂反应后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 反应物 还原剂 反应后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 反应物 被氧化还原剂在反应时化合价升高的 过程 被还原 氧化剂在反应时化合价降低的 过程 氧化性氧化剂具有的夺电子的能力还原性还原剂具有的失电子的能力 氧化反应元素在反应过程中化合价升高 的反应 还原反 应 元素在反应过程中化合价降低 的反应 氧化产物还原剂在反应时化合价升高后 得到的产物 还原产 物 氧化剂在反应时化合价降低后 得到的产物 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1)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处在最高价的物质只能得到电子,只具有氧化性,只能作氧化剂(注:不一定是强氧化剂)。重要的氧化剂有: ①活泼非金属单质,如X2(卤素单质)、O2、O3等。②所含元素处于高价或较高价时的氧化物,如MnO2、NO2、PbO2等。③所含元素处于高价时的含氧酸,如浓H2SO4、HNO3等.④所含元素处于高价时的盐,如KMnO4、KClO3、K2Cr2O7等.⑤金属阳离子等,如Fe3+、Cu2+、Ag+、H +等.⑥过氧化物,如Na2O2、H2O2等.⑦特殊物质,如HClO也具有强氧化性. (2)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处在最低价的物质只能失去电子,只具有还原性,只能作还原剂(注:不一定是强还原剂).重要的还原剂有: ①活泼金属单质,如Na、K、Ca、Mg、Al、Fe等.②某些非金属单质,如C、H2、Si等.③所含元素处于低价或较低价时的氧化物,如CO、SO2等.④所含元素处于低价或较低价时的化 合物,如含有 2- S、 4+ S、 1- I、 1- Br、2+Fe的化合物H2S、Na2S、H2SO3、Na2SO3、HI、HBr、FeSO4、 NH3等. (3)当所含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的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H2O2、SO2、Fe2+等. (4)当一种物质中既含有高价态元素又含有低价态元素时,该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例如,盐酸(HCl)与Zn反应时作氧化剂,而浓盐酸与MnO2共热反应时,则作还原剂.

2018年高考理综化学选择题第七题常识类知识点总结

2018年高考理综化学选择题第七题常识类知 识点总结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考理综选择题第七题常识类知识点总结 高考理综选择题第七题常识类知识点总结 一、现代仪器 1.核磁共振仪:有机物中处于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种类; 2.红外光谱仪:主要测定有机物中官能团的种类; 3.紫外光谱仪:有机物中的共轭结构(主要指苯环); 4.质谱仪: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对测定结构也有一定的帮助; 5.原子吸收(发射)光谱仪:测定物质的的金属元素,也可测定非金属元素; 6.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中物质的成分以含量,重点是测反应速率; 7.色谱分析仪: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分配比的不同,对物质进行分离,主要分类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相近的物质,纸层析就是其中的一种; 8.李比希燃烧法:测定有机物中C、H、O、N、Cl的有无及含量,CO2、H2O、N2、HCl; 9.铜丝燃烧法:测定有机物中是否含卤素,火焰为绿色说明含有卤素; 10.钠熔法:测定有机物是否含有X、N、S,NaX、Na2S、NaCN; 11.元素分析仪:测定物质中元素的种类; 12.扫面隧道显微镜:观察、操纵物质表面的原子和分子; 二、化学史 1.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 2.汤姆生:在阴极射线实验基础上提出“葡萄干面包式”模型; 3.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基础上提出“核+电子”模型; 4.波尔:在量子力学基础上提出轨道模型; 5舍勒:发现氯气; 6.维勒:人工合成尿素; 7.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 三、材料及成分 1.火棉:纤维素与硝酸完全酯化的产物; 2.胶棉:纤维素与硝酸不完全酯化的产物; 3.人造丝、人造毛、人造棉、黏胶纤维、铜氨纤维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4.醋酸纤维:纤维素与醋酸酐酯化后的产物; 5.光导纤维:成分为SiO2,全反射原理; 6.Al2O3:人造刚玉、红宝石、蓝宝石的主要成分; 7. SiO2:硅石、玻璃、石英、玛瑙、光纤的主要成分; 8.硅酸盐:水泥、陶器、瓷器、琉璃的主要成分; 9.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氧化铝陶瓷、氮化硅陶瓷、碳化硼陶瓷、光纤等;具有耐高温、强度大的特性,还具有电学特性、光学特性、生物功能; 10.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水泥、玻璃、陶瓷; 11.新型高分子材料:高分子膜、尿不湿、隐形眼镜、人造关节、心脏补片、液晶材料等; 12.三大合成材料: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四、能源问题 1.石油: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

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氧气 【常考点】①性质:(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一定条件下,可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固化成淡蓝色固体。(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是一種常见的氧化剂。 ②常见制法:加热高锰酸钾;过氧化氢(双氧水)分解,二氧化锰催化;加热氯酸钾,二氧化锰催化。实验室制取氧气时,需要从药品、反应原理、制取装置、收集装置、操作步骤、检测方法等多方面考虑。 氯气 【常考点】①性质:(化学性质)氯气在常温常压下为黄绿色,是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易压缩,可液化为金黄色液态氯,可作为强氧化剂。 ②常见制法: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共热;高锰酸钾与稀盐酸反应;氧气通入浓盐酸的饱和食盐溶液制备氯气。实验室制取氯气时,需要了解氯气的验满方法,还需要了解在制取氯气时尾气的处理。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常考点】①概念:电解质是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金属氧化物等: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如有机物、非金属氧化物等。 ②性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电解质本身可能不导电,在水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即可;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难溶性化合物不一定就是弱电解质。 ③常见易溶强电解质:三大强酸(H2SO4、HCI、HNO3),四大强碱NaOH、KOH、Ba(OH)2、Ca(OH)2],可溶性盐。 金属 【常考点】①共性与特性:(共性)多数金属有金属光泽,密度和硬度较大,熔沸点较高,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导电、导热性。(特性)铁、铝等多数金属呈银白色,铜呈紫红色,金呈黄色;常温下多数金属都是固体,汞却是液体;各种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密度、熔点、硬度等差异较大。

【记忆】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考点一 把握分类标准,理清物质类别 1.物质常见的分类情况 2.氧化物的常见分类方法 氧化物?????? ? 按组成元素????? 金属氧化物:如K 2O 、CaO 、Fe 2O 3非金属氧化物:如SO 2、CO 2、SO 3、P 2O 5按性质????? 成盐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如CO 2、SO 3碱性氧化物:如Na 2O 、CuO 两性氧化物:如Al 2O 3 不成盐氧化物:如CO 、NO 特殊氧化物:如Fe 3O 4、Na 2O 2、H 2O 2 3.正误判断,辨析“一定”与“不一定” (1)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2)强碱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盐也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3)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4)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5)能电离出H + 的一定是酸,溶液呈碱性的一定是碱(×) (6)在酸中有几个H 原子就一定是几元酸(×) (7)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一定不含离子键(√) (8)盐中一定含金属元素(×) (9)能导电的一定是电解质,不导电的一定是非电解质(×) (10)强电解质的导电性一定大于弱电解质的导电性(×)

4.识记常见混合物的成分与俗名 (1)水煤气:CO、H2 (2)天然气(沼气):主要成分是CH4 (3)液化石油气:以C3H8、C4H10为主 (4)裂解气:以C2H4为主 (5)水玻璃:Na2SiO3的水溶液 (6)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物(体积比3∶1) (7)波尔多液:主要成分是CuSO4和Ca(OH)2 (8)肥皂:主要成分是C17H35COONa (9)碱石灰:NaOH、CaO (10)铝热剂:铝粉和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 (11)漂白粉:Ca(ClO)2和CaCl2的混合物 考点一洞悉陷阱设置,突破阿伏加德罗常数应用 一、抓“两看”,突破“状态、状况”陷阱 一看“气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 二看“标准状况”下,物质是否为“气体”(如CCl4、H2O、Br2、SO3、HF、己烷、苯等在标准状况下不为气体)。 题组一气体摩尔体积的适用条件及物质的聚集状态 1.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2.24 L C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3N A(×) (2)常温下,11.2 L甲烷气体含有的甲烷分子数为0.5N A(×) (3)标准状况下,22.4 L己烷中含共价键数目为19N A(×) (4)常温常压下,22.4 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 (2012·新课标全国卷,9D) (5)标准状况下,2.24 L HF含有的HF分子数为0.1N A(×) 二、排“干扰”,突破“质量、状况”陷阱 题组二物质的量或质量与状况 2.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常温常压下,3.2 g O2所含的原子数为0.2N A(√) (2)标准标况下,18 g H2O所含的氧原子数目为N A(√) (3)常温常压下,92 g 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为6N A(√) 三、记“组成”,突破“物质组成”陷阱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