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Ⅰ(城市道路交通基本知识、城市道路设计)练习题集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Ⅰ(城市道路交通基本知识、城市道路设计)练习题集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Ⅰ(城市道路交通基本知识、城市道路设计)练习题集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Ⅰ(城市道路交通基本知识、城市道路设计)练习题集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Ⅰ》综合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面代表年平均日交通量的缩写正确的是(A)。

A AADT;

B ADT;

C MADT;

D WADT

2、在百分位车速中,在交通管理上常用(C)位车速作为某些路段的最高车速限制标准。

A 50%;

B 15%;

C 85%;

D 60%

3、根据机动车设计车辆的划分,下列不属于小客车的是(C )。

A、小型轿车

B、轻型普通货车

C、中型普通货车

D、车长小于6m的中型普通客车

4、根据机动车设计车辆的划分,下列属于大型车的是( C )。

A、轿车

B、轻型普通货车

C、中型普通货车

D、车长小于6m的中型普通客车

5、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宜大于或等于(A)倍的计算行车速度值;两反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宜大于或等于(A)倍的计算行车速度值。

A 6、2;

B 2、6;

C 4、2;

D 2、4

6、在百分位车速中,在交通管理上常用(B)位车速作为某些路段的最低车速限制标准。

A 50%;

B 15%;

C 85%;

D 60%

7、如下图所示的道路横断面型式为(B )。

A.一块板

B.二块板

C.三块板

D.四块板

8、用于描述交通流的宏观参数有哪些?( B)

A交通流、速度、密度 B交通量、速度、密度

C交通量、流率、密度 D流率、车头间距、车头时距

9、道路平面线形三要素:(A )

A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 B直线、缓和曲线、回旋线

C直线、圆曲线、回旋线 D 抛物线、直线、圆曲线

10、城市道路横断面中的路侧带由那几部分构成?( A )

A人行道、绿化带、设施带;B人行道、分隔带、行道树;

C人行道、绿化带、分隔带;D绿化带、设施带、分隔带。

11、下列关于城市主干道机动车道宽度的选择哪项是错误的?(A)

A.大型车道宽度选用3.25m

B.混合行驶车道宽度选用3.75m

C.公交车道宽度选用3.75m

D.小型车道宽度选用3.5m

12、如果一条自行车道的路段通行能力为1000辆/小时,那么当自行车道的设计宽度为4.5m时,其总的设计通行能力为( 4000辆/小时)。

A.3500辆/小时

B.4000辆/小时

C.4500辆/小时

D.5000辆/小时

13、为了保持平面和纵断面的线形平顺,一般取凸形竖曲线的半径为平曲线半径的( 10-20)倍。

A.5-10

B.10-15

C.10-20

D.15-20

14、立体交叉可分为两大类,(分离式立交和互通式立交)

A.分离式立交和环形立交

B. 分离式立交和互通式立交

C.互通式立交和半互通式立交

D.苜蓿叶式立交和半苜蓿叶式立交

15、地面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当车位超过(A)辆时,出入口不少于两个。

A.50

B.100

C.200

D.300

16、按照机动车设计车辆划分要求,下列划分正确的是( C )?

A、车长大于6m的卡车属于小型车;

B、车长大于12m的重型卡车属于大型车;

C、车长大于6m小于12m的公交车属于大型车;

D、铰接式公共汽车属于大型车。

17、三块板的道路横断面的道路适用的交通情况为( B )

A.机动车较少、非机动车多

B.非机动车较多、机动车较多

C.机动车少、非机动车少

D.机动车多、非机动车少

18、下列车辆停发方式中常用于公共停车场的是( B )。

A、前进停车,后退发车;

B、后退停车,前进发车

C、前进停车,前进发车;

D、平行式停车

19、机动车地面停车场用地面积,每个停车位宜为( A )。

A、25-30m2;

B、30-40m2;

C、16-20 m2;

D、15-25 m2

20、地下停车库与地上停车楼停车位建筑面积为( B )m2/标准车停车位。

A、25-30m2;

B、30-40m2;

C、16-20 m2;

D、15-25 m2

21、路边停车带每个停车位宜为( C )m2/标准车停车位。

A、25-30m2;

B、30-40m2;

C、16-20 m2;

D、15-25 m2

22、城市大型公共停车场停车位数量应为()。

A、>50个;

B、51-300 个;

C、301-500 个;

D、>500 个

23、某城市公共停车场停车位数量为60个标准停车位,属于()停车场,应规划()个出入口?

A、小型,1 ;

B、中型,2 ;

C、大型,2 ;

D、特大型,3

24、大、中型停车场出入口不得少于()个,特大型停车场出入口不得少于()个。

A、1,2;

B、2,3;

C、2,2;

D、3,4

25、某路段高峰小时通过小轿车100辆,轻型货车50辆,大型客车25辆,重型普通货车20辆,铰接公共汽车10辆,试问该路段的高峰小时交通量是()。

A、280;

B、300;

C、270;

D、320

26、将交通量换算为标准小汽车时,大型货车的换算系数为()。

A、1.5;

B、2.0;

C、2.5;

D、3.0

27、单幅路及三幅路采用中间分隔物或双黄线分隔对向交通时,机动车道路面宽度是()。

A、机动车道宽度;

B、机动车道宽度和两侧路缘带宽度和;

C、机动车道宽度和两侧路缘带宽度及中间分隔物或双黄线的宽度之和;

D、机动车道宽度和中间分隔物或双黄线的宽度之和。

28、在规划道路红线宽度时,如果是园林景观路,则绿地率不得小于()。

A、40%;

B、30%;

C、25%;

D、20%

29、在规划道路红线宽度时,应同时确定道路绿地率,当红线宽度大于50m 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

A、40%;

B、30%;

C、25%;

D、20%

30、在规划道路红线宽度时,应同时确定道路绿地率,当红线宽度在40-50m 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

A、40%;

B、30%;

C、25%;

D、20%

31、在规划道路红线宽度时,应同时确定道路绿地率,当红线宽度小于40m 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

A、40%;

B、30%;

C、25%;

D、20%

32、与机动车道合并设置的非机动车道,车道数单向不应小于()条,宽度不应小于()。

A、2,2m;

B、2,2.5m;

C、3,3m;

D、3,3.5m

33、非机动车专用道路面宽度应包括车道宽度及两侧路缘带宽度,单向不宜小于 3.5m ,双向不宜小于 4.5m 。

A、2.5m,3.5m;

B、3.5m,4.5m;

C、3m,4m;

D、3.5,5m

34、当道路纵坡较大且连续上坡或下坡,应在不大于规定的纵坡长度之间设置纵坡缓和段,且其纵坡应不大于(),其长度应符合规范的最小坡长的规定。

A、2%;

B、2.5%;

C、3%;

D、3.5%

35、两块板断面形式的城市次干路的中间分隔带的最小宽度是()。

A、2m;

B、1.5m;

C、2.5m;

D、1m

36、设计车速≤60km/h的城市道路的一条机动车车道最小宽度,当为小客车专用车道最小宽度为( )m,当为大型车或混行车道最小宽度为( )m。

A、3.5m,3.75m;

B、3.25m,3.5m;

C、3.5m,3.5m;

D、3.0m,3.5m

37、设计车速>60km/h的城市道路的一条机动车车道最小宽度,当为小客车专用车道最小宽度为()m,当为大型车或混行车道最小宽度为()m。

A、3.5m,3.75m;

B、3.25m,3.5m;

C、3.5m,3.5m;

D、3.0m,3.5m

40、城市道路半径不同的同向圆曲线构成复曲线,下列哪个条件不是需要符合的条件()。

A、小圆半径大于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圆曲线半径时;

B、计算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80km/h,大圆半径与小圆半径之比(R1:R2)

<1.5时;计算行车速度小于80km/h,大圆半径与小圆半径之比(R1:R2)<2.0时;

C、当计算行车速度小于40km/h时,且两圆半径都大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也可不设缓和曲线而构成复合曲线;

D、小圆半径大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圆曲线半径时。

41、设计车速为50km/h的城市道路平曲线,当圆曲线半径大于等于()时,可不设缓和曲线,将直线与圆曲线直接连接。

A、300m;

B、400m;

C、500m;

D、700m

42、设计车速为60km/h的城市道路平曲线,当圆曲线半径大于等于()时,可不设缓和曲线,将直线与圆曲线直接连接。

A、500m;

B、700m;

C、800m;

D、1000m

43、设计车速为50km/h的城市道路平曲线,当圆曲线半径大于等于()时,可不设超高。

A、200m;

B、300m;

C、350m;

D、400m

二、填空题

1、机动车停车场设计中,车辆的停发方式按其与通道的关系可分为前进停车、前进发车,前进停车、后退发车,后退停车、前进发车三种类型。

2、机动车停车场的车辆停放方可分为平行式、斜列式、垂直式三种。

3、路外机动车停车场出入口距离人行过街天桥、地道和桥梁、隧道引道须大于 50 米;距离交叉路口须大于 80 米;机动车停车场车位指标大于50个时,出入口不得少于 2 个;大于500个时,出入口不得少于 3 个。

4、地面停车场停车位用地面积为 25~30 m2/标准车停车位,地下停车库与地上停车楼停车位建筑面积为 30~40 m2/标准车停车位,路边停车带每个停车位宜为 16~20 m2/标准车停车位,机械式停车库停车位建筑面积为 15~25 m2/标准车停车位。

5、交通流是指在道路上通行的人流和车流。

6、车辆通过道路特定地点的瞬时速度叫地点车速。

7、路段长度除以通过该路段的行程时间叫行程车速,又叫区间车速

8、在某一瞬间,单位长度道路上存在的车辆数即为交通流密度。

9、在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行的道路上,应以非机动车的爬坡能力来确定道路的最大纵坡。

1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将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类。

11、交通岛有方向岛 、分隔岛 、中心岛 和安全岛 四种形式。

12、反向曲线间最小直线段长为设计车速值的2倍。

13、车头间距是指同方向行驶的车流中,前后相邻两辆车的车头之间的距离。,车头时距是指同方向行驶的车流中,前后相邻两辆车驶过道路某一断面的时间间隔。

14、为保证十字交叉口排水,至少要保证有 一 条道路的纵坡离开交叉口。

15、道路平曲线要素有直线 、圆曲线 和缓和曲线 。

16、道路的圆曲线要素及计算公式分别是切线长T=Rtan ??

? ??2a 、 外距E=R ??? ??

-12sec a 、弧长L=Ra 180π、半径R=Tcot ??

? ??2a 。 17、一般而言,城市道路的路面由面层、基层和垫层等三个结构层构成。

18、设计车速小于40km/h 时,城市道路的缓和曲线可用 直 线代替。

19、一般情况下,平面交叉口范围内的设计车速应按各级道路设计车速的0.5-0.7倍取值,直行车取 大 值,转弯车取 小 值。

20、当道路条件一样时,通常将会车视距简化为停车视距的 2 倍计算。

21、红线宽度小于40m 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22、沿道路宽度方向,垂直于道路中心线所作的竖向剖面称为道路横断面。

23、城市道路横断面由车行道、人行道、绿带和道路附属设施用地等组成。

24、机动车道路面宽度应包括车行道宽度及两侧路缘带宽度。

25、通常一条自行车道路,单向有两辆自行车并列行驶时,宽度为 2.5m ;有三辆车并行时,宽度为3.5m ;其余以此类推。

26、与机动车道合并设置的非机动车道,车道数单向不应小于 2 条,宽度不应小于 2.5m 。

27、非机动车专用道路面宽度应包括车道宽度及两侧路缘带宽度,单向不宜小于 3.5m ,双向不宜小于 4.5m 。

28、在道路车行道两边到道路红线之间的用地为路侧带,它可由人行道、绿化带、设施带等组成。

29、人行道宽度、绿带宽度与设施带宽度之和即为路侧带总宽度。

30、保护性路肩宽度自路缘带外侧算起,快速路不应小于 0.75m ;其他道路不应小于0.50m ;当有少量行人时,不应小于1.50m 。当需设置护栏、杆柱、交通标志时,应满足其设置要求。

31、当快速路单向机动车道数小于 3 条时,应设不小于3.0m 的应急车道。当连续设置有困难时,应设置应急停车港湾,间距不应大于500m,宽度不应小于3.0m。

32、分车带按其在横断面中的不同位置及功能,可分为中间分车带及两侧分车带,分车带由分隔带及两侧路缘带组成。

33、交叉口车流间的基本矛盾可以分为:分岔、交汇与冲突。

34、平面交叉口转角部位红线应作切角处理,常规丁字、十字交叉口的红线切角长度宜按主、次干路20m-25m、支路15m-20m的方案进行控制。

35、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应检验总体、分区规划阶段所定交叉口转角部位红线切角长度是否符合安全停车视距三角形限界的要求。

36、各类交叉口之间的最小间距,在规划控制时,宜不小于150m。

37、行人步行速度分布范围较宽,从30m/min到130m/min,但一般集中在60-78 m/min的范围之间。

38、改建、治理交叉口规划,道路外侧规划用地建筑物机动车出入口应符合下列规定:

a.主干路上,距平面交叉口停止线应不小于100m,或设在地块离交叉口的最远端。

b.次干路上,距平面交叉口停止线应不小于80 m,或设在地块离交叉口的最远端。

c.支路上,距离同干路相交的平面交叉口停止线应不小于50 m,距离同支路相交的平面交叉口停止线应不小于30 m。

d.干路上地块出入口的进出交通组织应规划成只准右进右出的方案。

39、进、出口道部位机动车道总宽度大于16m时,规划人行过街横道应设置行人过街安全岛。

40、常规环形交叉口中心岛的形状宜采用圆形。中心岛曲线半径宜为15m-20m,中心岛内不得布置人行道。

41、根据交通功能和匝道的布置方式,立体交叉分为分离式和互通式两类。

42、车辆类型是指根据机动车规格术语和机动车结构术语相加确定,规格术语在前,结构术语在后,如大型普通客车、中型普通货车。

43、机动车设计车辆应包括小客车、大型车、铰接车三类。

44、机动车设计车辆在外廓尺寸上应符合小客车总长小于等于6m,大型车总长大于6m小于等于12m,铰接车总长大于12m小于等于18m。

45、非机动车设计车辆应包括自行车、三轮车两类。

46、停车场车辆停放方式按汽车纵轴线与通道的夹角关系,可分为平行式、垂直式、斜列式三种。

47、城市公共停车场规模按照停车位数量划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四类,特大型停车场停车位数量>500 个,大型停车场停车位数量301-500 个,中型停车场停车位数量51-300 个,小型停车场停车位数量≤50 个。

48、城市公共停车场的选址要考虑合理的服务半径,与主要服务对象的距离在城市一般地区不宜大于300m ,市中心地区不宜大于200m 。

49、大、中型停车场出入口不得少于 2 个,特大型停车场出入口不得少于 3 个,并应设置专用人行出入口,且两个机动车出入口之间的净距不小于15 m。

50、将交通量换算为标准小汽车时,各车辆类型的换算系数为:小客车 1.0 ,大型客车 2.0 ,大型货车 2.5 ,铰接车 3.0 。

51、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宜大于或等于倍的计算行车速度值;两反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宜大于或等于倍的计算行车速度值。

52、当道路纵坡较大且连续上坡或下坡,应在不大于规定的纵坡长度之间设置纵坡缓和段,且其纵坡应不大于 3% ,其长度应符合规范的最小坡长的规定。

53、城市道路横断面的基本形式根据交通组织方式不同分为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和四幅路。

54、机动车道路面宽度应包括车行道宽度及两侧路缘带宽度,单幅路及三幅路采用中间分隔物或双黄线分隔对向交通时,机动车道路面宽度还应包括分隔物或双黄线的宽度。

55、与机动车道合并设置的非机动车道,车道数单向不应小于 2 条,宽度不应小于 2.5m 。非机动车专用道路面宽度应包括车道宽度及两侧路缘带宽度,单向不宜小于 3.5m ,双向不宜小于 4.5m 。

56、在规划道路红线宽度时,应同时确定道路绿地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1)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

2)红线宽度大于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

3)红线宽度在40-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 25%;

4)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 20%。

57、分车带按其在横断面中的不同位置及功能,可分为中间分车带及两侧分车带,分车带由分隔带及两侧路缘带组成。

58、设计车速≤60km/h的城市道路的一条机动车车道最小宽度,当为小客车专用车道最小宽度为 3.25 m,当为大型车或混行车道最小宽度为 3.5 m。

59、设计车速>60km/h的城市道路的一条机动车车道最小宽度,当为小客车专用车道最小宽度为 3. 5 m,当为大型车或混行车道最小宽度为 3.75 m。

60、当快速路单向机动车道数小于 3 条时,应设不小于 3.0m 的应急车道。当连续设置有困难时,应设置应急停车港湾,间距不应大于 500m ,宽度不应小于 3.0m 。

61、展线的类别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划分为自然展线、回头展线和螺旋展线等几种形式。

62、平曲线与竖曲线组合时,平、竖曲线应相互重合,且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平、竖曲线顶点重合,且平包竖。竖曲线的起终点最好分别放在

平曲线的两个缓和曲线内,其中任一点都不要放在缓和曲线以外的直线上。

63、城市道路最小纵坡不应小于 0.3% ;当遇特殊困难纵坡无法满足时,应设置锯齿形边沟或采取其他排水设施。

64、道路平面线形设计时,当设计车速 < 40km/h 时,平曲线以圆曲线为主;当设计车速≥ 40km/h 时,平曲线宜为缓和曲线+圆曲线。

三、名词解释

1、交通量

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或道路上某一条车道)某一地点或断面的车辆数量或行人数量。前者称车流量,后者称人流量。

2、流率

在不足1h的时间段内(常取5或15min),通过道路(或道路上某一条车道)指定地点或断面的车辆数经过等效转换得到的单位小时的车辆数(当量小时流率)或行人数。

3、高峰小时交通量

是指一天内的车流高峰期间连续一小时的最大交通量。

4、第30位小时交通量

将一年中8760h交通量的观测值依大小顺序排列,排在第30位的小时交通量称为第30位小时交通量。

5、设计小时交通量

指的是根据交通量预测所选定的作为道路设计依据的小时交通量。

6、高峰小时系数

高峰小时内的小时交通量与最大流率的比值,称为高峰小时系数。一般来说,高峰小时系数值在0.70到0.98之间,较低的值意味着流量变化较大。

7、车头间距

同向行驶的一列车队中,相邻车辆车头之间的空间距离。

8、车头时距

同向行驶的一列车队中,相邻车辆车头之间的时间间隔。

9、机动车设计车辆

用于控制道路几何设计,符合国家车辆标准的,具有代表性质量、外廓尺寸和运行性能的机动车辆,称之为机动车设计车辆。

10、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

设计高峰小时交通量与年平均日交通量的比值,参考范围取值 7%-12%。

11、地点车速

12、行程车速

13、行驶车速

14、交通流密度

在某一瞬间,单位长度道路上存在的车辆数。

K = N / L

式中:K——某瞬间的交通流密度;

N——车辆数;

L——观测路段长度。

15、基本通行能力

在一定的时段,在理想的道路、交通、控制和环境条件下,道路一条车道或一均匀段上或一交叉路口,不论服务水平如何,期望能通过人或车辆的合理的最大小时流率。

16、可能通行能力

在一定的时段,在具体的道路、交通、控制及环境条件下,道路一条车道或一均匀段上或一交叉路口,不论服务水平如何,期望能通过人或车辆的合理的最大小时流率。

17、设计通行能力

在一定的时段,在具体的道路、交通、控制及环境条件下,道路一条车道或一均匀段上或一交叉路口,在指定的设计服务水平下,最大服务交通流率。

18、服务水平

衡量交通流运行条件及驾驶员和乘客所感受的服务质量的一项指标,即道路在某种交通条件下所提供的运行服务的质量水平。

19、道路定线

就是在红线设计或初步设计的基础上,结合细部地形、地质条件以及现状城市建设条件,综合考虑平、纵、横三方面的合理安排,确定道路平面、竖向线形及其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并绘制平、纵断面设计图,是道路技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有纸上定线和实地定线两个阶段。

20、展线

在山岭地带,由于地面自然纵坡大于道路设计容许量最大纵坡,加上工程地质条件限制,就需要顺应地形,适当延伸线路长度沿山坡逐渐盘绕而上,以到达路线终点。这种减缓纵坡,延长起、终点间路线长度的设计定线,称为展线。

21、会车视距

当往返车辆行驶于同一车道相遇而无法错让时,双方均需制动停车以保证安全。这时所需最短距离即为会车视距。包括:①双方汽车反应时间内的行驶距离;

②双方汽车制动后的行驶距离;③完全停止后的最小安全距离。通常将会车视距简化为停车视距的2倍计算。

22、视距三角形(可绘图解释)

为保证交叉口的行车安全,需要让驾驶人员进入交叉口的前一段距离内看清驶来交会的车辆,两车各自的停车视距和视线就组成了交叉口视距限界(或称视距三角形,是确定交叉口转角红线的必要条件)。按最不利情况,考虑最靠右的一条直行车道和相交道路最靠近中间的直行车道的组合确定视距三角形。此限界内要清除1.2m高的障碍物。

23、交通饱和度

指交通量与通行能力之比,即V/C 比。

24、复曲线

不同半径的两同向曲线直接相连、组合而成的曲线则称为复曲线。

四、简答题

1、如何理解机动车交通量和流率,二者有何区别?

交通量是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或道路上某一条车道)某一地点或断面的车辆数量;流率是指在不足1h 的时间段内(常取5或15min ),通过道路(或道路上某一条车道)指定地点或断面的车辆数经过等效转换得到的单位小时的车辆数(当量小时流率)。

两者的主要区别是交通量是实际观测值,流率为等效换算值。

2、如何应用设计小时交通量计算路幅宽度?(写出表达式即可)

1

12DDHV n C W W n =?=?

1C →每一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

3、对照车速累计频率曲线图(如图1),回答85%、50%以及15%位车速的含义?

图1 车速累计频率曲线图

(1)85%位车速表示所观测到的车辆中,有85%的车辆具有这种速度值或者在这个速度以下。在交通管理上常用此速度作为某些路段的最高车速限制标准。

(2)50%位车速(常称中位车速)表示在该车速以下行驶的车辆数等于在该车速以上行驶的车辆数,又称为中值速度。

(3) 15%位车速表示在该车速及低于该车速行驶的车辆数占被观测车总数的15%。常用此车速作为观测路段的最低限制车速,认为车速低于该速度时,往往会妨碍交通,导致发生事故的危险。

4、何为交通流?用于描述交通流的参数有那些?

在道路上通行的车流和人流统称为交通流。宏观参数交通量、速度、密度;微观参数车头间距和车头时距。

5、简要说明城市道路横断面综合设计一般包括那些内容?

道路交通状况分析、地下管线埋设的需求,与沿街建筑高度的协调、与周围环境卫生景观等的关系、分期建设的要求等。

6、停车场的车辆停放方式有哪些?简要回答各停放方式的优缺点与适用条件。

停车场车辆停放方式分为平行式、垂直式和斜列式三种。

平行式停车所需停车带较窄,驶出车辆方便,但占地最长,单位长度内停放的车辆数最少,常用于路边停车;

垂直式停车单位长度内停放的车辆数最多,用地比较紧凑,但停车带占地较宽;

斜列式停车停车带的宽度随车身长度和停放角度而异,宜在场地受限时采用。停车及车辆出入均较方便,利于疏散,但是三角用地出现较多,土地利用率不高,特别是30度停放方式,用地最费,一般较少采用。

7、简要回答常规环形交叉口的适用条件

常规环形交叉口不宜用于城市干道相交的交叉口上,仅在交通量不大的支路上为美化环境或其它特殊需要时,可考虑选用环形交叉口。新建道路交叉口交通量不大,且作为过渡形式或圈定道路交叉用地时,可设环形交叉。

8、简述消除交叉口冲突点的措施。

1)在交叉口处实行通行管制;

2)渠化交通(把冲突点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

3)修筑立体交叉;

4)规划上控制入口数量。

9、交通量和通行能力有什么区别?

交通量是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或某一断面的车辆数量或行人数量。前者称车流量,后者称人流量。

通行能力是指在一定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道路上某一路段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最大车辆数或行人数量。

道路通行能力与交通量概念不同,交通量是指某时段内实际通过的车辆数或行人数量。通行能力是指某时段内最大可能通过的车辆数或行人数量。一般交通量均小于道路的通行能力。

10、停车视距有哪几部分组成/?

停车视距指车辆在行车方向前面遇到障碍物(如行人过街、待修路面坑洞、违章堆放物等),必须及时制动停车所需的可见距离。包括:①反应距离;②制动距离;③安全距离。

11、简要回答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形式有哪些?

①喇叭形立体交叉②菱形立体交叉③苜蓿叶形立体交叉④环形立体交叉⑤定向式立体交叉

12、什么叫高峰小时系数?它的值高低代表什么意思?

13、某路段高峰小时通过小轿车100辆,轻型货车50辆,大型客车25辆,重型普通货车20辆,铰接公共汽车10辆,试回答机动车设计车辆及换算成标准小汽车的相应换算系数,并计算该路段的高峰小时交通量是多少?。

14、道路空间构成要素有哪些?

①道路:是形成道路空间、景观的主体要素,包括道路线形的方向性、连续性及道路断面形式、路面材料色彩等景观元素。

②道路边界:指道路两侧视觉空间的界定要素,可以是水面、山体、建筑、广场、公园、植物或以上若干要素的组合体。

③道路景观区域:由道路及两侧景观边界共同构成的,具有不同特征的空间区域。

④道路节点:主要指道路交叉口、交通路线上的变化点、空间特征上的视觉焦点等,它构成了道路的特征性标志,同时也往往形成区域的分界点。

15、道路景观构成要素有哪些?

①自然景物,包括山、水、树等。

②人工景物,包括两侧建构筑物、道路铺装、设施、小品、绿化、广告牌等。

③人文景物,包括道路自身历史、空间肌理、承载的活动与集会等。

16、简述道路展线的基本过程。

展线的方法一般是先确定路段容许的平均设计坡度,然后,据此计算相邻两等高线间所应有的长度(宜等于等高线间距与平均坡度之比值),并按地形图比例尺将其换算成图纸上应表示的已缩小的长度,以此缩小的长度为准,自路线起、终点开始分别向上、向下在两等高线之间依次作截距交会于各等高线上成若干平面转折点。最后将各转折点相连成平面上的转折线,并在有关转角点间布置必要的平曲线和回头曲线。

17、简述城市道路定线的基本原则。

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明:

1)因地制宜确定路线位置

2)掌握好各项技术标准

3)正确选定平面和立面上的控制点

4)合理布设直线、弯道以及相互之间的衔接

5)全面综合地考虑其他因素

18、简答道路平曲线中省略缓和曲线的条件。

1)当计算行车速度小于40km/h 时,缓和曲线可用直线代替;

2)当圆曲线半径大于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圆曲线半径时,直线与圆曲线可直接连接。

五、综合题

1、画图解释交通量、速度与密度的基本关系。

2、在一条24km 长的公路段起点断面上,在5min 内测得60辆汽车,车流量是均匀连续的,车速V =30km/h ,试求交通量Q ,车头时距h t ,车头间距h s ,密度K 。

3、分析说明基本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与设计通行能力之间的关系。 基本通行能力:在一定的时段,在理想的道路、交通、控制和环境条件下,道路一条车道或一均匀段上或一交叉路口,不论服务水平如何,期望能通过人或车辆的合理的最大小时流率。

可能通行能力:在一定的时段,在具体的道路、交通、控制及环境条件下,道路一条车道或一均匀段上或一交叉路口,不论服务水平如何,期望能通过人或车辆的合理的最大小时流率。

设计通行能力:在一定的时段,在具体的道路、交通、控制及环境条件下,道路一条车道或一均匀段上或一交叉路口,在指定的设计服务水平下,最大服务交通流率。

基本通行能力是理想、理论上的值,可能通行能力是基本通行能力经过修正获得的实际通行能力,而设计通行能力则是指定服务水平下的道路允许的通行能力,是道路规划、设计的依据。

4、已知某城市主干路,设计车速60km/h ,预测得到规划期末的AADT 为48000(pcu/d ),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k 为10%,方向不均匀系数kd 为0.6。试确定该道路所需双向车道数。 答:)/(28806.010.048000h pcu K K AADT DDHV D =??=??= N 设计=1400 (pcu/h)

所需车道条数N =DDHV /N 设计=2880/1400=2.06

确定车道数最少为单向3条车道,双向最少为6车道。

5、画图并分析一快板、二快板、三快板和四块板道路横断面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1) 单幅路(一块板):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不大、非机动车较少、红线较窄的次干路;交通量较少、车速低的支路;以及用地不足、拆迁困难的老城区h h /辆72060/5辆605min 辆06Q 交通量===

辆5s//h 辆7203600s Q 3600s h 车头时距t ===辆42m/5*3.630h 3.6V h 距间车头t s ===/km 2442

1000h /1000s 辆密度===K

道路;

优点:占地少,使用机动。

缺点:交通混杂、相互干扰严重、不安全、通行能力低。

(2)双幅路(两块板):适用于单向两条机动车道以上,非机动车较少的道路,对绿化、照明、管线敷设均较有利。如中心商业区、经济开发区、风景区、高科技园区或别墅区道路、郊区道路、城市出入口道路。对于横向高差大、地形特殊的道路,可利用地形优势采用上、下行分离式断面。

优点:消除了对向交通的干扰和影响;中央分隔带可作行人过街安全岛或在交叉口附近通过压缩以开辟左转专用车道;便于绿化、道路照明和市政管线敷设。

缺点:机非混行,影响道路通行能力的主要矛盾未解决,且车道使用灵活性降低。

(3)三幅路(三块板):适用于机动车及非机动车交通量大,红线宽度大于或等于 40m 的道路。主辅分行适用于两侧机动车进出需求量大,红线宽度大于或等于50m 的主干路。主、辅路或机、非之间需设分隔带,可采用绿化带分隔。适用于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交通量较大的主干路;需设置辅路的主干路;红线宽度较宽的次干路。

优点:消除了混合交通,提高了通行能力;有利于交通安全、绿化、道路照明和市政工程管线的敷设;减弱了交通公害的影响。

缺点:占地多、投资大,在公汽停靠站产生上下车乘客与非机动车的相互干扰和影响。

(4)四幅路(四块板):适用于需设置辅路的快速路和主干路;机动车及非机动车交通量较大的主干路。

优点:实现了双向机动车分向行驶和机非分离,避免了机非干扰,保证了行车安全与行驶速度。

缺点:投资高,占地面积大。

6、试分析城市道路景观的构成。

城市道路景观的构成要素包括道路空间构成要素和道路景观构成要素。

1)道路空间构成要素

①道路

道路是形成道路空间、景观的主体要素。包括道路线形的方向性、连续性及道路断面形式、路面材料色彩等景观元素。

②道路边界

道路两侧视觉空间的界定要素,可以是水面、山体、建筑、广场、公园、植物或以上若干要素的组合体。

③道路景观区域

由道路及两侧景观边界共同构成的,具有不同特征的空间区域。

④道路节点

道路节点主要指道路交叉口、交通路线上的变化点、空间特征上的视觉焦点,它构成了道路的特征性标志,同时也往往形成区域的分界点。

2)道路景观构成要素

①自然景物:山、水、树等

②人工景物:两侧建构筑物、道路铺装、设施、小品、绿化、广告牌等

③人文景物:道路自身历史、空间肌理、承载的活动与集会等

7、根据下面的地点车速调查统计表,大致手绘画出速度频率分布曲线和累积频率曲线图,并进行简要的分析。

8、阐述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基本内容。

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基本内容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1)确定城市道路系统景观的总体构思。

可从明确道路景观的总体风格定位、实现道路景观的变化与统一、做到城市道路与城市景观的结合、城市道路景观与城市功能融合几个方面展开说明。

(2)进行道路景观分析与设计,简要说明景观分析内容与需协调的关系。

(3)简述沿路园林绿化规划内容。

(4)简述沿路建筑景观分析内容。

(5)简述城市道路设施和小品设计。

9、根据城市交通总体规划,某城市主干路,设计车速为50km/h,分配在这段路上的交通组成及交通量如下:小汽车1700 辆/小时,大型公共汽车180 辆/小时,小公共汽车80 辆/小时,重型卡车300 辆/小时,轻型卡车500 辆/小时,自行车2200 辆/小时,三轮车200 辆/小时,道路双向不均匀系数为1.1。如果该主干路规划为机非分行的三块板的断面形式,试确定单向机动车道最少为几条?非机动车道单向最少应设几条车道?非机动车道路面最小宽度应为几米?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Code for transport planning on urban road GB 50220-95 主编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5年9月1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4]808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先批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上海同济大学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5年1月14日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道路管理,保障城市道路完好,充分发挥城市道路功能,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城市道路,是指城市供车辆、行人通行的,具备一定技术条件的道路、桥梁及其附属设施。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养护、维修和路政管理。 第四条城市道路管理实行统一规划、配套建设、协调发展和建设、养护、管理并重的原则。 第五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城市道路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城市道路管理的科学技术水平。 第六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城市道路管理工作。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道路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道路管理工作。 1 总则 1.0.1 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1.0.3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以市区内的交通规划为主,处理好市际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市域范围内的城镇与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 1.0.4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必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满足土地使用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发挥城市道路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1.0.5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两个组成部分。 1.0.6 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应包括下列内容: 1.0.6.1 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 1.0.6.2 确定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 1.0.6.3 确定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的客货运设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

(完整word版)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资料整理版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资料(上册) 1、交通的定义: 一般:人与动物的流动,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 广义:人、物、信息的流动,以一定目标方式通过一定空间。 2、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公路可分为干线和支线,其中干线公路可分为几类:(1)国道(2)省道(3)县道(4)乡道。根据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3、按照道路在交通功能、对沿线建筑物服务功能的地位,可分为(1)快速路(2)主干路(3)次干路(4)支路。 4、行人静态空间:主要是指行人身体在静止状态下所占用的空间范围。 满足行人通行的道路最小净空高度为2.5m。 5、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R min):是指汽车前外轮中心的转弯半径。 车辆的转弯半径可作为停车场、回车场、公交车站通道设计的依据。 6、交通量(Q):在某一时间内实际通过的车辆(或行人数)。 7、通行能力:是度量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车辆或行人的能力。 交通量一般总是小于通行能力的。 8、道路横断面:沿道路宽度方向,垂直于道路中心线所作的竖向剖面称为道路 横断面。 9、城市道路横断面由车行道、人行道、绿带、道路附属设施等用地组成。 10、路幅宽度:城市道路横断面的总宽度。(规划道路的路幅边线常用红线绘 制,是道路交通用地、道路绿化用地与其他城市用地的分界 线)。 11、路侧带:在道路车行道两边到道路红线之间的用地为路测带。 12、路肩:在城市郊区的道路上采用边沟排水时,在车行道路面外侧至路基边 缘所保留的带状用地称路肩。路肩分为硬路肩(包括路缘带)和保 护性路肩。 设计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4km/h时,应设硬路肩。其铺装应具有承受车辆荷载的能力。硬路肩中路缘带的路面结构与机动车车行道相同,其余部分可适当减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习题集及答案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习题集 结构 1. 章节序参照<<城市道路与交通>> 2. 题型分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论述题.综合题(含作图题.设计等) 3. 参考书目 绪论 一. 简答题 1. 城市道路的功能有哪些? 由哪些部分组成? 2. 为什么说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是城市建设的百年大计? 3. 城市道路分类的目的和依据是什么? 试举例说明其必要性。 4. 为何要进行城市道路红线规划? 5. 城市道路应如何分类?试举各类道路的功能.特点与技术指标说明之? 6. 城市交通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7. 公路与城市道路在设计标准和技术要求上有什么不同? 二名词解释 1. 绿波交通 第一、二章 一. 填空题 1. 设计车速指。 2. 车流密度指。 3. 交通量是指。 4. 道路通行能力指。 5. 小型汽车的外廓尺寸:总长米,总宽米,总高米.。 6. 一条机动车道可能通行能力一般为辆/小时。 7. 一条自行车道可能通行能力一般为辆/小时。 8. 一米人行道可能通行能力一般为人/小时。 9. 在平面交叉的道路网上,一条机动车道的实际通行能力常为辆/小时。 10. 常见公共汽车的车身宽度为米,道路交叉口上空,无轨电车架空线净空不得低于米。 11. 自行车行驶时,左右摆动的宽度各为米,一条自行车道净高为米。 12. 交通量观测资料可应用在, , 三方面,其中高峰小时交通量是设计的依据,而年平均昼夜交通量是设计的依据。

1. 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车辆的行驶长度被:(1)平均车身长度(2)车头间距长度(3)停车视距除得的数值。 2. 车辆在高速行驶时, 驾驶员的视野:(1)越来越宽阔(2)越来越近(3)越来越狭窄。注意力的集中点也(1)越来越近(2)越来越远(3)越来越高。 3. 道路上车速越高,车流密度(1)越大(2)越小(3)先小后大。 三. 名词解释 1. 交通量 2. 一条机动车道理论通行能力 3. 服务水平 4. 服务流量 5. 动力因素 6. 停车视距 三. 简答题 1. 城市道路交通的特征如何? 2. 城市交通运输的工具有哪些?它们的特点如何? 3. 交通工具的尺寸与道路设计的哪些方面有关? 4. (结合图示)说明车流密度.车流量.速度三者的关系如何?何者起主要影响作用? 5. 外白渡桥宽为三条机动车道,以往两边各一条车道上下行,中间一条车道为自由使用,实际效果不好,后改为上坡两车道,下坡一车道(在桥中央换位),效果较好。试从车辆动力特征的观点来解释这样做的原因. 6. 何谓通行能力?它与交通量的关系如何? 7. 为何道路的实际通行能力要比理论通行能力小?它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8. 在城市道路设计中,为何希望采用C级服务水平?而在公路设计中,希望采用B级服务水平? 9. 交通量观测资料有何用途? 10. 设计小时交通量的确定方法有几种? 11. 何谓高峰小时交通量? 何谓通行能力? 两者有何区别? 在设计道路时,它们之间关系如何? 12. 停车视距与车头间距的关系如何? 13. 对道路的路段,十字交叉口和环形交叉口的交通量观测方法,有何不同? 14. 一条常见的城市主要交通干道,在平日高峰和紧急状态时,每小时可以疏散多少人?(包括步行,乘车或骑车) 15. 试画出车速,纵向附着系数与通行能力的关系图。 16. 试画出汽车动力因素与车速的动力特性图。 第三、四章 一. 填空题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1总则 1.0.1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1.0.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以市区内的交通规划为主,处理好市际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市域范围内的城镇城镇与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 1.0.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必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满足土地使用对规划的需求,发挥城市道路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1.0.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两个组成部分。 1.0.6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6.1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 1.0.6.2确定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 1.0.6.3确定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的客货运设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 1.0.6.4.提出实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经济对策; 1.0.6.5提出有关交通发展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建议; 1.7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7.1确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各种交通的衔接方式、大型公共换乘枢纽和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分布和用地范围; 1.0.7.2确定各级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主要交叉口的形式和用地范围,以及广场、公共停车场、桥梁、渡口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1.0.7.3平衡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输能力和运量; 1.0.7.4对网络规划方案作技术经济评估; 1.0.7.5提出分期建设与交通建设项目排序的建议。 1.0.8城市客运交通应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结合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组成公共交通、个体交通优势互补的多种方式客运网络,减少市民出行时耗。 1.0.9城市货运交通宜向社会化、专业化、集装化的联合运输方式发展。 1.0.1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 2.1标准货车 以载重量4-5T的汽车为标准车,其他型号的载重汽车,按其车型的大小分别乘以相应的换算系数,折算成标准货车,其换算系数宜按本规范附录A.0.1的规定取值。 2.2乘客平均换算系数 衡量乘客直达程度的指标,其值为乘车出行人次与换算人次之和除以乘车出行人次。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期末重点

一、城市道路与交通基本知识 1、城市综合交通的含义 “大交通”是指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它涵盖了道路交通、轨道交通、水上交通、空中交通和管道交通五大方式。 “小交通”只是指道路交通系统,道路交通系统是城市交通的最基本组成部分;道路交通系统依附于道路网络,是反映城市格局、面貌和活力的窗口。 2、城市交通系统的要素 (1)人和物的流动(交通需求) 人流、物流,包括无形的流动,是城市活动的体现。 (2)交通设施(交通) 运载工具(包含汽车、火车、船舶等),运路(道路或轨道等),站场(terminal、车站、停车场等)。 (3)经营管理系统(联系需求与供给) 组织交通供给服务、经营管理交通设施和运营系统的系统。 (4)交通空间 是发生交通服务行为的空间,包含交通设施周围的空间、道路空间、交通站场空间。 3、城市交通的基本因素——用地、人、车、路 (1)城市用地:是产生交通、吸引交通的“源”和“泽” 确定不同性质的城市用地产生和吸引交通的数量的指标称为交通生成指标,不同性质的用地应该有相应的交通生成指标。交通生成指标的用地相关因素有:城市用地性质、面积,居住人口密度,就业人口密度(就业岗位密度)等。 (2)人:出行目的:包括上下班出行(含上学放行)、生活出行(购物、游憩、社交)、公务出行三大类。 出行方式:出行方式的选择:时间、线路、价格、目的等——成本 平均出行距离:居民平均每次出行的距离。也可用平均出行时间和最大出行时间来表示。 与城市规模、城市形态、用地布局、人口分布、出行方式有关。 日平均出行次数:与生活方式、生活水平有关。 (3)车:机动车和自行车是构成城市道路交通的主要内容。无论是对机动车或自行车都需研究以下因素:车辆(可折算成标准车)的保有量、出行率、空驶率、平均出行距离(平均运距);车流速度、密度、流量。 机动车可以归纳为几种“设计车辆”,以便根据设计车辆的外廓尺寸、载重量、运行特性等特征作为道路设计的依据。 a 小型汽车:包括小汽车、三轮摩托车、轻型越野车和2.5吨以下的客货运汽车。 b 普通汽车:包括单节式公共汽车、无轨电车与载重汽车。

《重庆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送审稿)

基本符号 一、交通 ADT:年平均日交通量 DHV:设计小时交通量 K:DHV与ADT之比值 D:交通量方向分配 N基本:一条机动车道理论通过能力 N可能:一条机动车道考虑各种修正系数后通过能力 N设计:多车道考虑影响和道路分类后,设计建议通过能力取值 r1:通行能力车道宽度修正系数 r2:通行能力平交口间距修正系数 r3:通行能力平曲线修正系数 r4:通行能力道路纵坡修正系数 r5:通行能力沿途条件修正系数 l1:交叉口间距 λ1:交叉口有效通行时间 v/c:理想条件下,最大服务交通量与基本通行能力之比值 二、建筑限界 Wc:机动车车行道宽度或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车行道宽度(m)Wmc:机动车路缘带宽度(m) Wa:路侧带宽度(m) Wb:非机动车车行道宽度(m) Wbm:非机动车路缘带宽度(m) Wp——人行道宽度(m) Wg——绿化带宽度(m) Wf——设施带宽度(m) Wl——侧向净宽(m) Wsc——机动车行安全带宽度(m) Wdm——中间分隔带宽度(m) Wsm——中间分车带宽度(m) e——建筑限界顶角宽度e=w1 j——隧道内检修道宽度(m)最小值0.75m r——隧道内人行道宽度(m)最小值1.0m hc:机动车车行道最小净高(m) hb:非机动车车行道最小净高(m) hp:行人最小净高(m) Wr:道路红线宽度(m) Ws:路肩宽度(m)

Wsh:硬路肩宽度(m) Wsp:保护性路肩宽度 i(%):路拱设计坡度 三、平面与纵断面设计 V:设计车速 i:道路中心线纵坡度(%) r:道路中心线转角(O) S:停车视距、会车视距或道路侧向视距 R:机动车道中线圆曲线半径 Lc:超高缓和段长度(m) b:超高施转轴至路面边缘的宽度 ε——超高渐变率 △i——超高横坡度与路拱坡度的代数差 μ——横向力系数 △W:车道曲线加宽值 Wc:平曲线段车道宽 Wn:直线段车道宽 N:车道数 Uc:弯道上车体几何宽 Cc:弯道车侧净距 ic:弯道富裕量 iH:合成纵坡 ih:横向超高坡度或路面横坡 iz:纵向坡度 四、平、立交设计 S1、S2、S3:导游岛端部偏移距 Q1、Q2:导流岛内移距 R0、R1、R2:导流岛端部半径 Wa、Wb、Wc:导流岛宽度 La、Lb、Lc:导流岛长度 Vd:转向弯道设计车速 Lw:交织长度 re:进口道缘石半径 reg:出口道缘石半径 A:回旋线参数 Ls:回旋线长度 NC:分流前或合流后主线车道数 NF:分流后或合流前主线车道数 NE:匝道车道数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doc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4]808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五年九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上海同济大学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一九九五年一月十四日 1总则 1.0.1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1.0.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以市区内的交通规划为主,处理好市际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市域范围内的城镇与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 1.0.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必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满足土地使用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发挥城市道路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1.0.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两个组成部分。 1.0.6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6.1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

1.0.6.2确定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 1.0.6.3确定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的客货运设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 1.0.6.4提出实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经济对策; 1.0.6.5提出有关交通发展政策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建议。 1.0.7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7.1确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各种交通的衔接方式、大型公共换乘枢纽和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分布和用地范围; 1.0.7.2确定各级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主要交叉口的形式和用地范围,以及广场、公共停车场、桥梁、渡口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1.0.7.3平衡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输能力和运量; 1.0.7.4对网络规划方案作技术经济评估; 1.0.7.5提出分期建设与交通建设项目排序的建议。 1.0.8城市客运交通应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结合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组成公共交通、个体交通优势互补的多种方式客运网络,减少市民出行时耗。 1.0.9城市货运交通宜向社会化、专业化、集装化的联合运输方式发展。 1.0.1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1总则 1.0.1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知识点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知识点总结 交通:广义:交通是人物信息的流动,是以某种确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方式,通过一定的空间进行的。通常含义:交通是人和物的流动,是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 城市交通系统:是由城市运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组成的。城市道路系统是为城市运输系统完成交通行为而服务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则是城市交通系统正常,高效运转的保证。 城市交通规划的任务1、根据城市性质、用地功能分区与布局、工作与居住地点的分布,分析在规划年限内的城市客运量与货运量,车辆出行次数和流向;通过数学方法计算出行在用地分区之间的分配。2、根据国民经济水平、城市规模、用地布局,分析城市交通特点、研究和选择城市运输和交通方式,及所占比例3、配合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初步方案或旧城道路系统改造规划方案,提出城市货运与客运交通的流量、流向分布图,为修正道路系统提供依据 城市道路的特点:1功能多样,组成复杂2行人非机动车交通量大3道路交叉口多4沿路两侧建筑物密集5景观艺术要求高6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影响因素多7政策性强

城市道路的运输特点:1机动灵活性大2普及面广适应性强3速度快,造假低4运量大 缓解我国城市交通拥挤堵塞的基本途径:1必须认识交通的社会地位2必须要有适当的城市交通投资3解决城市交通的堵塞,必须要有科学理论4城市总量消减5交通流量均分6交通连续7交通分离 人行道设计:a:适用于人行道宽度不足反种植单行行道树,尤其适用于两边商店多,公共文化机构多的主干道上,是目前最常见的形式。b:适用于过街行人量大,行车密度高的路段,行人与车行道之间设绿化带在人行横道处设断口,这种形式有利于行人安全,有利于交通组织,车轮溅起的污泥和扬起的尘土对行人影响较小。C:适用于支路或住宅区道路上,布置有两条绿带,一条是花卉丛绿带,布置在建筑物前,另一条是行道树,沿路缘石布置须沿屋檐墙角散水地带,筑砌护坡,以免积水影响房基的稳定。d:在人行道上布置两条绿化带靠近建筑的一条供就近行人或进出商店的人使用;另一条供过路行人使用,避免相互干扰,适用于城市中心地区商业文化设施比较集中的街道上。 城市道路的分类分级的目的在于充分实现道路的功能价值,并使道路交通运输更加有序 城市道路的分类分级:国标的分类:1.快速路 2.主干路 3.次干 路 4.支路按道路功能的分类:1交通性道路(交通性主干路,交通

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2004-5-9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4]808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五年九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上海同济大学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一九九五年一月十四日 1总则 1.0.1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1.0.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以市区内的交通规划为主,处理好市际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市域范围内的城镇与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 1.0.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必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满足土地使用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发挥城市道路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通综合网络规划两个组成部分。 1.0.6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6.1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 1.0.6.2确定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 1.0.6.3确定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的客货运设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 1.0.6.4提出实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经济对策; 1.0.6.5提出有关交通发展政策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建议。1.0.7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7.1确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各种交通的衔接方式、大型公共换乘枢纽和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分布和用地范围; 1.0.7.2确定各级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主要交叉口的形式和用地范围,以及广场、公共停车场、桥梁、渡口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1.0.7.3平衡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输能力和运量; 1.0.7.4对网络规划方案作技术经济评估; 1.0.7.5提出分期建设与交通建设项目排序的建议。 1.0.8城市客运交通应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结合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组成公共交通、个体交通优势互补的多种方式客运网络,减少市民出行时耗。 1.0.9城市货运交通宜向社会化、专业化、集装化的联合运输方式发展。 1.0.1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1总则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oc 104页)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 (doc 104页) 部门: xxx 时间: 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

1 总则 1.0.1 为了更好地反映重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和设计特点,适应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山地城市交通效率,并使山地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结合实际,特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重庆市行政辖区内的新建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道路设计。新建道路应按本规范进行设计。在既有城市道路改建设计中,参照执行。 1.0.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设计必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满足土地使用对交通需求,体现城市道路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1.0.4 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应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的客货运设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提出实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经济对策;提出有关交通发展政策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建议。 1.0.5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应确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各种交通的衔接方式、大型公共汽车换乘枢纽和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分布和用地范围;确定各级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主要交叉口的形式和用地范围,以及广场、公共停车场、桥梁、渡口的位置和用地范围;平衡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输能力和运量;提出分期建设与交通建设项目排序的建议。 1.0.6城市道路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道路类别、级别、红线宽度等进行道路设计。 2、应按交通量、交通特性进行道路设计,并应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3、在道路设计中应处理好近期与远期、新建与改建、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重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 4、在道路设计中应妥善处理管线问题,避免反复开挖。道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应相互协调。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精华

1、交通: 广义:交通是人、物、信息的流动,是以某种确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方式,通过一定的空间进行的。 狭义:交通是人和物的流动,是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包括航空、水运、铁路、道路上的交通。 2、城市对外交通:泛指城市与其他城市间的交通,及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镇、乡村间的交通。 3、城市交通系统:城市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体现了城市生产、生活的动态功能关系。由城市运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组成,是城市的社会、经济和物质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 4、TOD模式:以公共交通线路为轴线,以轴线上公交站点为轴心的点轴式的完整社区型的集约发展,源于带型城市的理论思想。 特点:不能适应城市中心地区密集型、高强度综合发展的客观实际,不符合形成功能基本完备的城市基本组合体所需的合理规模要求,也忽视了城市双向和多向发展的必然性,是与一般城市发展规律不符的。 5、田园城市:使工业区之间的货运交通在城市外围呈环向流动;居住区之间的生活性交通在居住区内呈环向流动;工作与居住间的交通在城市外半部呈放射性流动;居住与购物游憩间的交通在城市内半部呈放射系流动;各类性质不同的交通因用地的合理布局而互不干扰,实现了道理的功能分工。 6、工业城市:作为生产单位的城市应该靠近原材料产地,要从工业生产对交通的需要去布置道路;工业区应该设在交通运输最方便的地方,靠近铁路和码头,道路密度较低;生活居住区应该靠在环境最优美的地方,道路采用密方格网形式;工业区与生活居住区应用交通干路和地铁相连。 7、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和目的:分析城市用地产生的不同性质的交通,按照其特点和功能要求把他们组织到不同的运输系统中去,并通过城市用地和道路交通系统的调整,合理的组织城市交通;使城市用地的布局、交通的性质要求道路的功能和能力相互协调,做到城市交通快捷、方便、安全、经济,取得整个城市布局和运转的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8、交通分流的3种基本形态: (1)交通性交通与生活性交通的分流,表现为城市道路按交通性和生活性的分类或按疏通性和服务性的分类,把骨干性的繁忙交通与枝节性的宜人交通分离开来。 (2)快速交通与常速交通的分流,表现为城市道路分为快速道路系统和常速道路系统,以及道路客运交通与路外轨道客运交通的分离 (3)机动交通、非机动交通和步行交通的分流,表现为城市道路系统中设置机动车专用道、自行车专用道和步行专用道。 9、城市道路的分类: 1、快速路也叫快速干道——-快速、长距离交通;全市性干道 2、主干路也叫主干道——以交通功能为主;全市性干道,连接各主要分区 3、次干路也叫次干道以交通功能为主,兼有服务功能; 4、支路也叫一般道路或地方性道路——以服务功能为主;连接次干道与街坊路,解决局部地区交通。 城市道路分级:主干路、次干路、支路按城市规模分Ⅰ、Ⅱ、Ⅲ级。 特大、大城市——Ⅰ级,中城市——Ⅱ级,小城市——Ⅲ 11、城市道路按功能分类: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1.1 道路几何设计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1.0.3 在道路设计中应考虑残疾人的使用要求。 2.1.2除快速路外,每类道路按照所在城市的规模、设计交通量、地形等分为I、II、III。大城市应采用各类道路中的I级标准;中等城市应采用II级标准;小城市应采用III级标准。有特殊情况需变更级别时,应做技术经济论证,报规划审批部门批准。 2.2.1计算行车速度的规定见表2.2.1。当旧路改建有特殊困难,如商业街、文化街等。经技术经济比较认为合理时,可适当降低计算行车速度,但应考虑夜间行车安全。 2.4.1城市道路建筑限界见图2.4.1。顶角抹角宽度应与机动车道侧向净宽一致。最小净高见表2.4.1。建筑限界内不得有任何物体侵入。

2.5.1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设计年限规定如下:快速路、主干路为20a,次干路为15a;支路为10~15a。(代表年) 2.5.2路面结构达到临界状态的设计年限规定如下: 二、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碎石路面与沥青贯入式碎(砾)石路面为15a。支路修筑沥青混凝土等高级路面时,可采用10a。 三、沥青表面处治路面为8a。 四、粒料路面为5a。 2.8.1地震区的道路工程及重要的附属构筑物应按国家规定工程所在地区的设防烈度,进行抗震设防。 4.3.2快速路应设中间分车带,不得采用双黄线。 4.5.2路侧带各组成部分的宽度确定如下: 一、人行道宽度必须满足行人通行的安全和顺畅。 5.1.3道路的圆曲线半径应采用大于或等于表5.1.3规定的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值。 5.1.6圆曲线半径小于表5.1.3中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时,在圆曲线范围内应设超高。 5.1.9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m时,应在圆曲线内侧按表5.1.9的规定加宽。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Code for transport planning on urban road GB 50220-95 3.1.4 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的规划拥有量,大城市应每800-1000人一辆标准车,中、小城市应每1200-1500人一辆标准车。 3.1.5 城市出租汽车规划拥有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大城市每千人不宜少于2辆;小城市每千人不宜少于辆;中等城市可在其间取值。 3.1.7 选择公共交通方式时,应使其客运能力与线路上的客流量相适应。常用的公共交通方式单向客运能力宜符合表的规定。 公共交通方式单向客运能力表 3.2.1 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网应综合规划。市区线、近郊线和远郊线应紧密衔接。各线的客运能力应与客流量相协调。线路的走向应与客流的主流向一致;主要客流的集散点应设置不同交通方式的换乘枢纽,方便乘客停车与换乘。 3.2.2 在市中心区规划的公共交通线路网的密度,应达到3-4km/km2;在城市边缘地区应达到km2。 3.2.3 大城市乘客平均换乘系数不应大于;中、小城市不应大于。 3.2.4 公共交通线路非直线系数不应大于。 3.2.5 市区公共汽车与电车主要线路的长度宜为8-12km;快速轨道交通的线路长度不宜大于40min的行程。

3.3.1 公共交通的站距应符合表的规定。 公共交通站距表 3.3.2 公共交通车站服务面积,以300m半径计算,不得小于城市用地面积的50%;以500m 半径计算,不得小于90%。 3.3.4 公共交通车站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在路段上,同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50m,异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100m;对置设站,应在车辆前进方向迎面错开30m; 在道路平面交叉口和立体交叉口上设置的车站,换乘距离不宜大于150m,并不得大于200m; 长途客运汽车站、火车站、客运码头主要出入口50m范围内应设公共交通车站; 公共交通车站应与快速轨道交通车站换乘。 3.3.6 快速路和主干路及郊区的双车道公路,公共交通停靠站不应占用车行道。停靠站应采用港湾式布置,市区的港湾式停靠站长度。应至少有两个停车位。 3.3.7 公共汽车和电车的首末站应设置在城市道路以外的用地上,每处用地面积可按1000~1400m2计算。有自行车存车换乘的,应另外附加面积。 4.1.3 在城市居民出行总量中,使用自行车与公共交通的比值,应控制在表规定的范围内。 不同规模城市的居民使用自行车与公共交通出行量的比值表 4.3.1 自行车道路路面宽度应按车道数的倍数计算,车道数应按自行车高峰小时交通量确定。自行车道路每条车道宽度宜为1m,靠路边的和靠分隔带的一条车道侧向净空宽度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三、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一)我国城市交通特征 1.我国大部分城市是沿交通干线逐渐发展起来的,公路既是交通运输的通道,又是市(城)区街道及市场。城市过境交通量一般与城市规模大小有关。 2.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杂行驶普遍。过境交通一般以货运交通为主,主要交通工具有卡车、拖挂车、客车、小汽车等;市(城)区内交通以本地居民为主,由于出行距离较短,主要交通工具除了小汽车、摩托车、拖拉机以外,还有自行车、马车等非机动车。同时,居民的交通出行方式大部分还以步行为主。由于交通混杂,相互干扰大,造成各类交通车辆通行的困难,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 3.交通流向和流量在时间与空间上呈非平衡状态分布。随着商品经济和乡镇企业的发展,有许多农民进城从事各种非农业生产,造成交通流量在各个季节、一周及早、中、晚高峰时段呈钟摆式单向运动,变化较大。在一些有较大集市日活动的城市,其集市日客流量远远大于平均日客流量。 4.道路交通基础设施较差。道路性质不明确,道路断面功能不分,技术标准低;人行道狭窄或被占用,造成人车混行;缺乏专用交通车站及停车场地,道路违章停车多;丁字路口、斜交路口及多条道路交叉的现象也比较多。 5.交通管理和交通设施不健全,普遍缺乏交通标志、交通指挥信号等设施,致使交通混乱、受阻。 (二)城市对外交通类型及布置 城市对外交通的类型主要包括铁路、公路和水运三类,各种交通类型都有它各自的特点。铁路交通运输量大、安全,有较高的行车速度,连续性强,一般不受季节、气候影响,可保持常年正常的运行。公路交通机动灵活,设备简单,是适应能力较强的交通方式。水运交通运输量大,成本低,投资少,耗时长。 1.铁路交通及布置 铁路由铁路线路和铁路站场两部分组成。大多数城市中的铁路站是中间车站,客、货合一,多采用横列式的布置方式。铁路站的布置往往与货场的位置有很大的关系。为避免铁路分隔城市、互相干扰,原则上铁路站场应布置在城市一侧的边缘,并将客站和货站用地布置在城市的同侧方向。客站宜接近城市居住用地,货站则接近工业、仓库用地。 站场用地规模取决于客、货运量及场站布置形式,应适当留有发展余地。站场用地长度主要根据站线数量及其有效长度来确定,可参见表8.3-2、8.3-3。 表5-1 Ⅰ、Ⅱ级铁路站坪长度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学习心得

城市道路学习总结 中国古代营建都城,对道路布置极为重视。当时都城有纵向、横向和环形道路以及郊区道路并各有不同的宽度。中国唐代(618~907年)都城长安,明、清两代(1368~1911年)都城北京的道路系统皆为棋盘式,纵横井井有条,主干道宽广,中间以支路连接便利居民交通。 巴基斯坦信德省印度河右岸著名古城遗址摩亨朱达罗城(Mohenjo Daro,公元前15世纪前)有排列整齐的街道,主要道路为南北向,宽约10米,次要道路为东西向。古罗马城(公元前15~前6世纪) 贯穿全城的南北大道宽15米左右,大部分街道为东西向,路面分成三部分,两侧行人中间行车马,路侧有排水边沟。公元1世纪末的罗马城,城内干道宽25~30米,有些宽达35米,人行道与车行道用列柱分隔,路面用平整的大石板铺砌,城市中心设有广场。 随着历史的演进,世界各大城市的道路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自发明汽车以后,为保证汽车快速安全行驶,城市道路建设起了新的变化。除了道路布置有了多种形式外,路面也由土路改变为石板、块石、碎石以至沥青和水泥混凝土路面,以承担繁重的车辆交通。并设置了各种控制交通的设施。 1949年以来,中国城市道路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全国许多大城市改建、兴建了大量道路,铺筑了多种类型的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新兴的中小工业城镇也新建了大批整洁的干道。如北京市展宽了狭窄的旧街道,修建了二、三环路及通达卫星城镇的放射性道路,并修建了一些互通式立体交叉及机动车、非机动车分行的三幅车行道的道路,既改善了市内交通状况又便利了对外联系,改变了旧北京的交通面貌。又如中国工业城市上海,建国以来也新建改建了大批道路,并建成横跨黄浦江的大桥和黄浦江打浦路隧道,两岸交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城市道路与交通课程设计

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课程设计 专业:土木道桥 班级: 学号: 姓名: 时间:2013.12.30 对交叉口拥堵的优化对策

摘要:当前我国很多一线、二线城市的交通规划管理工作面临着交通拥堵、秩序混乱等问题,而城市道路中出现的大部分问题存在于道路交叉口。本文通过回顾巴黎,北京,上海,杭州等国内外城市交通布局的原则与策略,并结合合肥实际交通道路建设,来分析和阐述交通道路在城市设计建设中得问题,辩证地予以比较,总结其各自的优缺点,从而得出一套因地制宜、安全合理的城市道路规划方法。 关键词:交叉口、城市道路、安全、设计方法 0引言 对于城市而言,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道路是城市赖以生存和运行的基础。截止2011年底,中国公路总里程突破400万公里,向500万里的目标跃进,比新中国成立之初的8万公里增长了45倍,但道路的增长速度远远跟不上城市的发展速度。目前,我国很多大中城市面临着由于道路建设滞后于城市人口和车辆增长带来的交通拥挤问题,交通供需矛盾制约着城市的发展进程。 平面交叉口为城市道路交通网络的重要枢纽,其中的交通组成、特性十分复杂,亦是交通事故的多发地点。据交通机构的数据统计,美国平面交叉口事故数占总交通事故的36%;欧洲国家德国交通事故的60%~80%发生在道理交叉口;亚洲国家日本发生在交叉口及附近的事故数占总事故数的43%;在我国城市中,政府机构的统计资料表明,大约30%事故发生在道路的交叉口。 综上所述,平面交叉路口对于整个城市的道路发展有着十分重要

的影响。因此,建立和完善城市道路交叉口的规划设计方法,对于合理分配交通资源,提高道路的整体安全性和快速通行能力,保证城市的交通通畅都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 城市道路交通的主要问题 传统道路交叉口的概念是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道路相交处,是车辆与行人汇集、转向、疏散的必经之地,是交通的咽喉。城市道路交通平面交叉路口汇集了来自多个方向的车流和人流,是道路使用人群转换行驶路线的枢纽,在城中道路网中处于核心的位置。交叉口作为城市道路的枢纽,城市的其他路段相比,更容易收到来自车流、人流、交通环境的影响。据国家交通主管部门统计,大中城市中,机动车行驶的1/3时间用在平面交叉路面上,64%的交通事故发生在交叉路口上,在与非交叉路口对比,汽车的通行人流在交叉口处下降46%,我过城市在几何构造、导流、交通控制方面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1 几何构造 由于我国历史上对于道路规划的重视程度较低,在许多城市的建设中,尤其是在一些城市的老城区中,道路交叉口存在许多弊端,如多岔路交叉口、不规则交叉口大量存在。在新道路的建设中,在建设时期,建设者对建成后城市交通量的预测不准确、不充分,设计过程中对交叉口的几何设计不合理,如进出口车道设计不合理、交叉口面积过大、驾驶视距不足等,使得交叉口的交通通行能力大大下降,造成了城市的道路拥堵状况。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 历年名词解释汇总

行车视距:是指为了行车安全,在道路设计中应当保证驾驶人员在一定距离范围内能随时看到前方道路上出现得障碍物,或迎面驶来的车辆,以便及时采取刹车制动措施,或绕过障碍物。这个必不可少的距离称为行车视距。 停车视距:汽车行驶时,司机看到前方障碍物后,紧急、制动至达到障碍物前安全停车所须的最短行车距离称为停车视距。 会车视距:指对向行驶的车辆在同一道路上相遇,又来不及错让时,必须采取制动刹车所需要的最短安全距离。 回头曲线:山区因地形地质条件自然展现困难时,为盘旋上下山需设置“回形针”形状的曲线,其圆心角接近或大于180度。 路拱:为防止雨水渗入路基降低路基强度以及减少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摩擦力,路面常做成中间高并向两侧倾斜的拱线。 纵坡:道路中心线的纵向坡度,以百分率表示。在保证排水要求的条件下,设计中应尽可能采用较平缓的纵坡。 合成纵坡:在有超高的曲线上,路线纵向坡度与超高横向坡度作组成的矢量和。 路缘石:路面边缘与其他结构物分界处的标石。 路肩:公路或郊区道路上,位于车行道外缘至路基边缘,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部分,称为路肩。 视距三角形:最靠右侧的直行机动车与右侧横向道路上最靠中心线驶入的机动车在交叉口相遇的冲突点起,向后各退一个停车视距,将这两个视点和冲突点相连构成的三角形称为视距三角形。 道路服务水平:以道路上的运行速度和交通量与可通行能力之比综合反映道路的服务质量。交织:行驶方向相同的两股或多股交通流,沿着相当长的路段,通过驾驶改换车道使交通流彼此穿插对方路径进行的交叉运行。 交织长度:可以使进环和出环的两辆车在环道上互换一次车道,完成一次交织,在这个交织时间内车辆行驶的长度。 分岔点:交叉口内同一行驶方向的车辆,向不同方向分开行驶的地点。 交汇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小的角度向同一方向汇合行驶的地点。 冲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或接近90°)相互交叉的交会点。 道路用地面积率:城市道路用地包括停车场用地的面积,占城市总用地面积的比例,一般为8%~15%。 面控制:又称区域控制,是城市道路交通控制的高级形式,可对某区域道路网内的交通流进行联网协调控制。 渠化交通:在交叉口合理地布置交通岛、交通标志、标线等,把不同行驶方向和车速的车辆分别规定在有明确轨迹线的车道内行使,避免相互干扰,从而减少车辆之间以及车辆与行人之间碰撞的可能,提高交通安全性和通行能力。 绿波交通:指在一系列交叉口上安装一套具有一定周期的自动控制的联动信号,使主干道上的车流依次到达前方各交叉口时均会遇上绿灯。 绿色交通:广义上是指采用低污染,适合都市环境的运输工具,来完成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种交通概念。狭义指为节省建设维护费用而建立起来的低污染,有利于城市环境多元化的协和交通运输系统。从交通方式来看,绿色交通体系包括步行交通、自行车交通、常规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 绿信比:指交叉口红绿灯在一个周期内显示的绿灯时间与周期长的百分比。 公交线路重复系数:是指公交线路总长度与公交线网总长度之比,μ=L线/L网。通常公共汽车线路的μ值约在1.25-2.5之间。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与及路线设计

重庆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

前言 本规范系根据重庆市规划局关于重庆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编写要求和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立项申请》建标[2005]第3号要求编写。 本规范是针对《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对山地城市实用性不足而编制的地方规范。规范总结了重庆市近年城市建设经验,借鉴和吸收了国内外最新规范和研究结果,是国家规范针对山地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内容的增加、补充、完善。山地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宜采用本规范。其他关于道路路基、路面、照明、排水、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等内容仍采用国家标准。 在规范条文初稿完成后,通过了多种方式广泛征求了重庆地区有关单位和专家意见, 最后完成送审稿。经重庆市建委组织专家审查通过,现已完成报批搞。 本次规范主要有变化内容: 1、道路规划设计理念变化而引起规范内容变化。引入道路设计交通功能为确保汽车通行、进入、停留空间和行人、通行、进入、停留功能的设计理念。调整减小车行道宽度、减小交叉口转弯半径和增加路网密度等内容。 2、增加和细化了设计小时交通量及道路通行能力的定义和计算要求,增加和明确交通量作为道路规划设计基础控制条件的要求,使道路设计基础条件更明确。 3、废除计算行车速度作为道路设计基本参数,引入了设计速度作为道路几何设计最重要的控制参数,使之概念更清晰。并针对城市道路建设特点引入的运行速度对设计路段标准分段进行校核概念,使道路设计更安全。 4、引入道路设计服务水平初步评判标准,使道路建设目标和标准选取更明确。 5、修改了设计车辆的选用类型,增加设计车辆性能图示,使设计对设计交通特性有更清楚直观认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