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精选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我们长大了2.悄悄发生的变化苏教版习题精选二十一

最新精选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我们长大了2.悄悄发生的变化苏教版习题精选二十一

最新精选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我们长大了2.悄悄发生的变化苏教版习题精选二十一
最新精选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我们长大了2.悄悄发生的变化苏教版习题精选二十一

最新精选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2.悄悄发生的变化苏教版

习题精选二十一

第1题【单选题】

不是男孩子青春期变化的是( )。

A、开始长出胡须

B、长出喉结

C、长出阴毛和体毛

D、声音变得高而尖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以下不属于青春期发育特点的是( )。

A、身高体重迅速增长

B、脑的重量迅速增加

C、男生声音变粗,女生声音变细

D、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增强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男孩子和女孩子青春期声音的变化一项是( )

A、男生声音变粗了;女生声音变嗓音高而尖

B、声音都没变化

C、男生声音变高而尖;女生声音变粗

【答案】:

【解析】:

第4题【判断题】

体育课上,老师要进行1500米跑步测试,而小红正处于月经期,对此,她应该将实际情况告诉老师。(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5题【填空题】

青春期是我们由儿童向______过渡的时期。

【答案】:

【解析】:

第6题【填空题】

______意味着他将要更加自觉地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答案】:

【解析】:

第7题【填空题】

青春期的______意识骤然增强,易对异性产生好感。

【答案】:

【解析】:

第8题【填空题】

要注意月经期的______,要适应符合卫生标准的______;避免______;适当______。

【解析】:

第9题【填空题】

______是少年健康的大敌。

【答案】:

【解析】:

第10题【填空题】

男孩在青春期时会出现______、______等生理现象,这些都是青春发育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答案】:

【解析】:

第11题【填空题】

青春期除了______之外,另一个特点是______。

【答案】:

第12题【填空题】

女孩大约从______岁开始,将陆续进入青春期,男孩子迟一些。

【答案】:

【解析】:

第13题【解答题】

什么叫做青春期?

【答案】:

【解析】:

第14题【解答题】

进入青春期,我们应当承担哪些责任?

A努力学习,培养独立意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孝敬长辈,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等等。【答案】:

【解析】:

第15题【解答题】

穿高跟鞋有什么害处?

A穿高跟鞋容易使足前部受到挤压,引起脚趾外翻造成扁平足,还会加重骨盆负担,造成盆处狭窄给日后生育带来困难。

【答案】:

【解析】:

最新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全册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 科 学 教 案

教科版修订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小学科学6年级探究题和参考答案

小学科学6年级探究题和参考答案整理者:莲都区大洋路学校陈建秋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下表是同学们在做斜面的实验时,在不同坡度的斜面上提升重物所得出的数据,请根据数据回答问题: (1)这一实验改变的条件 是:。 (2)这一实验不改变的条件 是:。 (3)从以上数据来看,坡度最大的是斜面_____,坡度最小的是斜面 ______。(4)这一实验告诉我 们:。 (1)斜面的坡度。 (2)斜面的高度。 (3)C,B,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杠杆的研究 要研究的问题: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材料:杠杆尺、钩码。 过程和方法: 1、在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后,首先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试一试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二、第四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杠杆尺会处于一种什么状态? 2、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观察杠杆尺的状态会有什么变化?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实验结果: 1、力点距支点的距离与重点距支点的距离一样远,且力一样大时,杠杆尺平衡。 2、力点距支点远,重点距支点近,这种杠杆可以省力。 3、力点距支点近,重点距支点远,这种杠杆不省力。 思考:自己还能用什么的哪些材料研究杠杆的平衡原理?(如:用直尺、橡皮、铅笔等材料,也能做这个实验吗?)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实验名称:轮轴的研究

研究的问题:轮轴什么情况下是省力的? 实验材料:螺丝刀、线、钩码。 实验过程:将线扎在螺丝刀刀柄上,另外一端挂一个钩码,用手握住刀把, 旋转螺丝刀将钩码向上提起。反过来,将线扎住刀把,手握刀柄,旋转螺丝刀将钩码向上提起;比较两次实验的感觉,说明了什么? 思考:实验中,螺丝刀哪部分是轮、哪部分是轴。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实验名称:斜面的作用 设计目的:通过科学实验,收集证据,认识到斜面的省力原理。材料:木板(长度不同)、木块、重物、测力计。 过程和方法:1、将一块木板的一头支在桌面上,另一头架在木块上,使其成为一个斜面。把不同的重物分别放在斜面下端,通过测力计拉着它沿斜面向上提升,观察用多少力?2、还用那个木块支着,换用其他长度的木板搭一个斜面,选择一个重物,沿着这些长度不同的斜面逐一拉上去,分别观察用了多少力? 实验结果:1、发现物体不管是有轮子的还是没有轮子的,是大的还是小的,表面是粗糙的还是光滑的……从斜面拉上去用的力都小于直接把物体垂直提上去用的力。 2、发现木板越长即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直接垂直向上提重物相当于坡度为90度,一点都不省力。 注意事项:注意沿斜面向上拉重物是否省力,要与垂直提起重物时用的力相比较才能知道。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一、填空: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记忆)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在我们的感觉器官(眼、耳、鼻、舌、手)中,(眼睛)能收集到比其他感官更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的微小物体。(了解)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自制放大镜的方法有:广口瓶、玻璃杯、烧瓶、烧杯、塑料袋(盒)装水,冰块、水滴、透明玻璃球都有放大功能。(注:横向放大,纵向不放大)。(记忆) 4、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少;反之,凸度越小,放大倍数越少,视野越大。 5、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凹透镜)。(了解) 6、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了解) 7、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昆虫是自然界中人类肉眼看得见的最小的动物之一,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昆虫的(口器)、(触角)、(翅膀)等特殊的构造。会画昆虫的各种触角。(了解)

8、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了解) 9、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记忆) 10、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记忆) 11、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玻璃、松香、琥珀、珍珠等不是晶体)。晶体形状(多种多样)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的针)等,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记忆) 12、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记忆) 13、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在世界上第一个看了(细胞) 14、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记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会用) 15、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记忆) 16、(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鱼缸里的水发绿,原来是(绿藻)的作用。 17、生命体细胞具有(消化)(呼吸)(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功能。(了解) 18、我们还可以利用(干草)培养微小生物。(记忆)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课文中的问题答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课文中的问题答案 11、请你设计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 答:材料:铁盒、土豆泥、番茄酱、铁架台、酒精灯等。 步骤:(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 (2)往洞里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3)将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受热后番茄酱的外溢现象。 现象:番茄酱向外溢出。结论:这个实验说明,火山是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 12、请你设计蜡烛变化的实验。 答:材料:蜡烛、烧杯、澄清的石灰水、三脚架、酒精

灯、燃烧皿(白瓷)、石棉网等。 步骤:1、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2、将另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重新罩在火焰上方。 3、将一只白瓷的燃烧皿盖在蜡烛火焰上方,过一会儿取下白瓷燃烧皿,观察它的底部。现象:感燥的烧杯内没有什么;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有浑浊(像雾);白瓷燃烧皿底部有黑的。 结论:蜡烛燃烧后生成一种新的物质。 13、除了下表列出的,你认为还有哪些实验条件的组合方式? 答:还有两种组合方式,一种是寒冷、潮湿的条件组合;一种是寒冷、干燥的条件组合。 实验名称:探究霉菌适宜在什么样的环境条件下生长繁殖。

实验准备:新鲜馒头(也可以是其他容易发霉的食品)、烤干的馒头、透明塑料袋、电冰箱 实验过程:选用下表中实验条件的组合做对比试验,观察那种实验条件下的馒头最容易发霉? 序号条件组合实验方法 1温暖潮湿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2温暖干燥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3寒冷潮湿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电冰箱里 4寒冷干燥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电冰箱里 实验结论:霉菌适宜在温暖、潮湿的环境条件下生长繁殖。。 14、如果你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每天行走8小时,当你绕行赤道一圈后,你的年龄该有多大?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过程与方法:使用放大镜观察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作业本答案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作业本答案 微小世界单元 一、放大镜 1、判断题。 (1)√(2)√(3)√(4)×(5)×(6)√2、选择题。 (1)C(2)C、D 3、小制作。(略) 二、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1、判断题。 (1)√(2)√(3)×(4)√(5)×(6)√2、观察小报告。(略) 三、放大镜下的晶体 1、填空题。 (1)晶体(2)矿物晶体(3)规则 2、判断题。 (1)√(2)√(3)×(4)√(5)× 3、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1)A(2)B(3)C 四、怎样放得更大 1、填写观察记录。(略) 2、判断题。 (1)√(2)√(3)√(4)×(5)√ 3、选择题。 (1)A(2)B(3)B 五、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1、填图题。 BEDAC 2、判断题。 (1)×(2)√(3)×(4)×(5)√(6)√3、连线题。

2、小制作。(略) 单元练习 1、填空题。 (1)厚、薄(2)细毛、足、复(3)晶体、规则(4)触角(5)细胞2、判断题。 (1)×(2)√(3)×(4)√(5)√(6)√(7)√(8)× 3、选择题。

(1)A(2)C(3)A(4)C(5)B、C(6)A(7)C(8)A 4、排序。 2、4、 3、5、1、6、7 物质的变化单元 一、我们身边的物质 1、判断题。 (1)×(2)√(3)×(4)√(5)√(6)√ 2、简答题。 (1)自然界中的岩石,在长期的自然作用下,会发生风化现象。具体表现在大小、形状、成份等都会发生变化。 (2)火柴燃烧时会发出光和热,燃烧后火柴变成了灰烬;木条折断后,只是形状发生变化。 二、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1、选择题。 (1)A(2)A(3)C(4)A(5)B 2、观察记录。(略) 三、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1、实验记录。(略) 2、判断题。 (1)√(2)√(3)×(4)×(5)× 四、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1、选择题。 (1)C(2)A、C(3)B(4)C(5)B(6)A 2、简答题。 答: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有以下特点:无色透明,比空气重,能火焰熄灭。 五、铁生锈了 1、填图。 铁的特点:B、C、F、H、I、L 铁锈的特点:A、D、E、G、J、K 2、填表。(略) 六、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1、选择题。 (1)C(2)B、C(3)B 2、连线题。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试卷答案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试卷答案 一、填空题(每个空格2分,共20分): 1.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 2.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3.凸透镜镜片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且透明的。 4.昆虫头上的触角其实是它的鼻子。 5.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6.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有一定的要求,物体必须制成玻片标本。 7.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的。 8.绿色植物的一些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氧料,它们像一个个微小的工厂。 9.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二、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20分)。1.雪花是由( C )集合而成的。 A、雪花 B、尘埃 C、雪花晶体 2.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放大镜的( B )有关。 A、厚度 B、凸度 C、大小 3.( A )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A、细胞学说 B、动力学 C、仿生学 4. 蟋蟀的耳朵在( B )。 A、头部 B、足内侧 C、腹部 5.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 C ) 倍。 A、200 B、2000 C、2000000 6.显微镜物镜上显示“×10”、目镜上显示“×40”,那该显微镜放大的倍数( B ) 。 A、10倍 B、400倍 C、40倍

7.凸透镜的凸度越小,它的 ( A ) 越小。 A、放大倍数 B、焦距 C、视野 8.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 B )对足。 A、2 B、3 C、4 9.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观察物体,可以获得 ( C ) 的信息。 A、更少 B、同样多 C、更多 10.下面透明玻璃镜片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B )。 A、 B、 C、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共20分): (√)1.水滴也有放大功能。 (×)2.放大镜放大的倍数同它的面积大小有关。 (×)3.自然界中的晶体都是从液体中诞生的。 (√)4.鱼缸里的水变绿是因为其中有绿藻的缘故。 (×)5.微生物对人类只有危害,没有好处。 (×)6.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3毫米的微小物体。 (√)7.生物是由细胞组成。 (√)8.蝴蝶的翅膀上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9.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洋葱表皮细胞的形态像砖墙、像一个个小房间。 (×)10.碱面呈粉末状的,它不属于晶体物质。 四、连线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将下列人物同他的成就连起来。 袁隆平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 列文虎克利用微观技术对水稻进行改良,培育出了杂交水稻 罗伯特.胡克第一个指出微生物同人类健康的关系 巴斯德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答案

小学六下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资料五)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一放大镜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 节)。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 息)。(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的构造:镜片、镜架(包括镜框和镜柄)。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 缘薄)。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 的(放大)功能。 4、透过放大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5、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 放大的倍数也越大,视野越少)。(球形透明体)放大倍数是最大的。 6、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 7、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 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8、人的视力最高可以看清楚1/5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9、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的共同特点是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10、举例说明哪些工作需要经常用到放大镜? 答:(1)公安人员观察现场找到的纤维和指纹等;(2)农业科技人员用来观察植物的花或种子,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3)珠宝商鉴定珠宝;(4)精密仪器修理工;(5)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查用到放大镜。 二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1、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 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2、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 多。触角具有嗅觉、听觉和触觉的功能。在放大镜下观察可以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的形状(不同)。 3、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4、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汁液),蚜虫的大小如(针眼),蚜虫的天敌是(草蛉),草蛉吸食蚜虫 的体液。 三放大镜下的晶体 1、(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 (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如食盐、白糖等。 2、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 3、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玻璃、松香、琥珀、珍珠等不是晶 体)。晶体形状(多种多样)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的针)等,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4、制造晶体的方法有(减少水分)和(降低温度)两种。 5、雪花晶体的形状是(六边形)。 6、你能举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晶体吗? 答:食盐、白糖、碱面、味精,花岗岩中的长石、云母、石英等。 四怎样放得更大 1、在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一

2019年小学科学六年级答案

2019年小学科学六年级答案 一、对号入座(将科学关键词填写在合适的横线上)。(12分) 大家在这一单元的科学学习中一定接触到了很多科学名词,认识了许多有趣的科学现象和丰富的客观事物。请将它们对号入座吧! 科学关键词: 正确的写字姿势、生长发育、婴儿期、能力的提高、成长的证据、身高、身体的变化、体重、青春期、测量身高、注意个人卫生、讲究营养、体重秤、注意饮食卫生、老年期、加强体育锻炼 科学现象和客观事物: 1.测量体重的工具:体重秤 2.鞋子挤脚了,衣服袖子短了:身体的变化 3.小的时候骑四轮车,现在会骑自行车了:能力的提高 4.出生时的脚印、身高体重的数据、从小到大的照片、小衣服、小鞋子、成长日记、每年的体检卡片:成长的证据 5.生长发育最重要最常用的指标:身高、体重 6.我们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青春期 7.勤洗澡、勤洗手、不挖鼻孔:注意个人卫生 8.胸离桌一拳、眼高书本一尺、握笔的手与笔尖一寸:正确的写字姿势 9.游泳、跑步、踢球等:加强体育锻炼 10.合理安排每天进餐的次数和时间、不挑食、不偏食:讲究营养注意饮食卫生 11.人的一生需要特殊照顾的时期:婴儿期、老年期 12.脱掉鞋子,身体直立、眼平视、压板轻压头顶的最高处:测量身高 二、火眼金睛(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看谁找得又快又准)。(8分) 1.对于青春期的心理特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BC )。 A.性意识骤然增长,易对异性产生好感; B.智力水平迅猛提高; C.兴趣爱好日益广泛,求知欲和好奇心强烈; D.身体形态发生巨大变化 2、正在快速生长、刻苦学习的人生时期是(B) A、幼年期 B、青少年期 C、成年期 D、老年期 3、在成长过程中,我们的身体会发生一些变化,对待这些变化正确的方式是(ABD)。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修订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KCG高温齿轮泵新使用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ZYB系列渣油泵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试题及答案

六年级下册《微小世界》单元试题 学校: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20分) 1. 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是透明和()。 A.中间厚边缘薄 B.中间薄边缘厚 C.一样厚 2. 下面哪个细节是用放大镜观察不到的() A.蝴蝶翅膀上美丽的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B.洋葱表皮的细胞里有细胞核。 C.电视机屏幕上的图像是由色彩点组成的。 D.食盐的晶体很有规则,都是立方体。 3. ()发现并命名了细胞。 A.格罗斯泰斯特 B.列文﹒虎克 C.罗伯特﹒胡克 D.奥斯特 4. 细胞是生命体最基本的()。 A.结构单位 B.功能单位 C.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5. ()制作了最早的放大300倍的金属结构显微镜,并发现了微生物。 A.格罗斯泰斯特 B.列文﹒虎克 C.罗伯特﹒胡克 D.奥斯特 6. 下图是放大镜的三种镜片(侧视图),放大倍数最大的是()。 7. 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生物时,发现视野左下角有两个草履虫(左图)。为了能在视野中 心看到草履虫,你可以把装片进行移动,右图中的()箭头指示的移动方向最符合。 8. 显微镜正确的使用步骤是()。 A.安放、对光、装片、调焦、观察 B.安放、装片、对光、调焦、观察 C.安放、对光、调焦、装片、观察 D.装片、安放、对光、调焦、观察 9. 电子显微镜最高可以把物体放大到()倍。 A.100万 B.200万 C.300万 D.400万 10. 下列物质中只有()是晶体。 A.小苏打 B.玻璃 C.琥珀 D.珍珠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20分) ()11.清晨出现在树叶上的小露珠,能把叶脉的图像放大。 ()12.放大镜的镜片直径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13.使用放大镜时,在上下移动放大镜时,不能改变肉眼与观察对像之间的距离。()14.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15.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叫做晶体。 ()16.显微镜能把图像放得更大,是因为用一个放大镜把另一个放大镜放大后的图像再次放大。 ()17.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我们应该把它们全都消灭。 ()18.玻片标本的移动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是相反的。 ()19.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十九世纪三大自然科学发现之一。 ()20.各种动物的卵(比如鸡蛋)也是一个细胞,看来细胞并非都小得肉眼看不见。 三、综合题(10分) 21. 观察下图:4分 制作洋葱表皮的玻 片标本的正确顺序 是: 22.请在气泡图中填出细胞的各种作用。(6分)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人教版最新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 “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希望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人类通过不断的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环境和我们”单元,从垃圾和水两个主题出发,学生将探究垃圾的来源、成分和处理方法;将探究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等,从而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真切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并且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通过以上不同视角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学生将会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等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世界是变化着的,多样的;世界是物质构成的,人无时不刻不在与之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我们应当保护地球环境。 在本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教学目标 1.过系列化的探究活动,较全面地收集证据。在本册,学生除了通过观察、实验方式外,还将学会用统计、调查、收集资料等方式来收集证据。比如对垃圾问题、水资源问题的研究。 2.各种证据进行处理,尤其是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如根据资料对水中微生物的研究,根据八大行星数据表建立太阳系模型等。 3.习对现象进行科学解释,获得概念性理解。本册将让学生学习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对探究的结果进行解释,如画出通过显微镜观察出的结果,画日食成因图,建立环形山模型,形成垃圾问题的解决方案等。 4.对探究的理解。如在“物质的变化”单元中,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认识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等。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探究题和参考答案

小学科学6年级探究题和参考答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下表是同学们在做斜面的实验时,在不同坡度的斜面上提升重物所得出的数据,请根据数据回答问题: (1)这一实验改变的条件是:。 (2)这一实验不改变的条件是:。 (3)从以上数据来看,坡度最大的是斜面_____,坡度最小的是斜面______。(4)这一实验告诉我们:。 (1)斜面的坡度。 (2)斜面的高度。 (3)C,B,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杠杆的研究 要研究的问题: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材料:杠杆尺、钩码。 过程和方法: 1、在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后,首先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试一试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二、第四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杠杆尺会处于一种什么状态? 2、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观察杠杆尺的状态会有什么变化?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实验结果: 1、力点距支点的距离与重点距支点的距离一样远,且力一样大时,杠杆尺平

衡。 2、力点距支点远,重点距支点近,这种杠杆可以省力。 3、力点距支点近,重点距支点远,这种杠杆不省力。 思考:自己还能用什么的哪些材料研究杠杆的平衡原理?(如:用直尺、橡皮、铅笔等材料,也能做这个实验吗?)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实验名称:轮轴的研究 研究的问题:轮轴什么情况下是省力的? 实验材料:螺丝刀、线、钩码。 实验过程:将线扎在螺丝刀刀柄上,另外一端挂一个钩码,用手握住刀把,旋转螺丝刀将钩码向上提起。反过来,将线扎住刀把,手握刀柄,旋转螺丝刀将钩码向上提起;比较两次实验的感觉,说明了什么? 思考:实验中,螺丝刀哪部分是轮、哪部分是轴。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实验名称:斜面的作用 设计目的:通过科学实验,收集证据,认识到斜面的省力原理。材料:木板(长度不同)、木块、重物、测力计。 过程和方法:1、将一块木板的一头支在桌面上,另一头架在木块上,使其成为一个斜面。把不同的重物分别放在斜面下端,通过测力计拉着它沿斜面向上提升,观察用多少力?2、还用那个木块支着,换用其他长度的木板搭一个斜面,选择一个重物,沿着这些长度不同的斜面逐一拉上去,分别观察用了多少力? 实验结果:1、发现物体不管是有轮子的还是没有轮子的,是大的还是小的,表面是粗糙的还是光滑的……从斜面拉上去用的力都小于直接把物体垂直提上去用的力。 2、发现木板越长即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直接垂直向上提重物相当于坡度为90度,一点都不省力。 注意事项:注意沿斜面向上拉重物是否省力,要与垂直提起重物时用的力相

最新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 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 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5,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6,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 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7,(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如 食盐,白糖等. 8,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9,(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0,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

(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11,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2,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 结构. 13,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 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14,(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 位). 15,(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6,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17,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18,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19,(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 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20,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 子). 21,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如:(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制服疾病(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4)利用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试题及参考答案

小学六年级科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苏教版】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 得分 一、我会填空(共30分) 1、青春期男女_________最先出现快速生长。 2、_________与_________就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 3、科学用脑五要素就是:反复强化、课程_________、勤于_________、_________结合、适当_________。 4、如果把不同年代的_______比作一本书,那么_____就就是书页中的特殊文字。 5、_________生物化石群的发现对达尔文的经典进化学说提出了挑战。 6、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_________斗争,______者生存下来,而________者则被淘汰掉,这就就是自然选择。 7、化石就是在地层岩石中保存的几百万年以前死亡生物的_____或_____,如骨胳、外壳、叶子等。 二、我会选择(共16分) 1、对于青春期的心理特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就是( )。 A、性意识骤然增长,易对异性产生好感; B、智力水平迅猛提高; C、兴趣爱好日益广泛,求知欲与好奇心强烈; D、身体形态发生巨大变化 2、我们已经跨入青春期,每天需要保证( )小时的睡眠。 A、8 B、9 C、10 D、11 3、子女与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 )。 A、遗传 B、变异 C、变态 D、传承 4、动植物的后代与亲代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特征,叫做( )现象。 A、遗传 B、变异 C、变态 D、传承 5、第一块恐龙化石就是在( )被发现的。 A、1822 B、1859 C、1884 6、达尔文出版的震世巨著就是( )。 A、《物种起源》 B、《天体运行论》 C、《天文、地质、古生物》 7、( )被人们称为现代遗传学之父。 A、孟德尔 B、袁隆平 C、达尔文( ) 8、5000万年前,马的脚趾有( )个。 A、1 B、2 C、3 D、4 三、我会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共20分) ( )1、父母双方都就是高个的,因为遗传的缘故,所以子女一定就是高个子。( )2、生物的每一个特征都就是能遗传的。 ( )3、太空椒就是因为它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异,所以才长得果大色艳,籽少肉厚的。( )4、古代的长颈鹿因为经常吃高处的树叶,因而颈部不断地变长了,才变成了我们今天瞧到的长颈鹿。 ( )5、在自然选择过程中,凡就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就是适应环境的。 ( )6、凡就是能在大自然中生存下来的动物都有保护自己的方法。 ( )7、化石就是生物进化的最直接、最可靠的证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