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1. 高血压病人的臂踝脉波速度自动测量装置

21. 高血压病人的臂踝脉波速度自动测量装置

21. 高血压病人的臂踝脉波速度自动测量装置
21. 高血压病人的臂踝脉波速度自动测量装置

高血压病人的臂踝脉波速度自动测量装置

Masanori Muankata

背景:我们检查了用新开发的全自动仪器测量的臂踝脉波速度(PWV)是否可以代替颈股PWV。

方法和结果:这种仪器(AT-form PWV/ABI,日本科林公司)应用体积计描计方法,使用可选的张力传感器进行颈动脉波和股动脉波的测量,可以同时测量两侧上臂和脚踝的压力波形。我们检查了89个血压正常者和未治疗的高血压病人的右上臂-右踝和左颈动脉-左股动脉PWV。臂踝PWV和颈股PWV良好相关(r=0.755, p<0.00001)。但是这两个变量的Bland-Altman图表明,在整个测量范围内这两种方法的结果有显著差异。臂踝PWV的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的变异系数分别为6.5%±4.1%和3.6%±3.9%。为了确定影响臂踝PWV的因素,我们研究了治疗过和没有治疗的WHO I期(n=146)、II期(n=74)和III期(n=54)高血压病人。在多元回归分析中,年龄、臂踝PWV和是否有糖尿病是高血压器官损害程度的有意义的预报器。年龄、收缩压和高血压器官损害期是臂踝PWV的主要决定因素。

结论:虽然臂踝PWV和颈股PWV不一致,但这一参数仍可成为一个新的,有用的动脉僵硬度的量度。为了确定臂踝PWV的临床意义,还需进一步进行纵向研究。——————————————————————————————————————

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已经证明,由动脉脉波速度测量值所确定的动脉僵硬度是一般人群的心血管危险的独立预报器[1-3],也是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或晚期肾衰竭病人的心血管死亡的独立预报器[4、5]。最近Guerin等人[6]曾经揭示,血压下降时PWV没有相应的变化是晚期肾衰竭病人的独立的死亡预报器。因此,为了改善高血压病人的预后,不仅要降低血压,也要降低动脉僵硬度。传统上,颈股PWV被用于评估动脉僵硬度,这是因为1)这两个部位的压力波容易测量;2)这两个部位的距离足够大,可以准确地计算两个压力波的间隔时间[7]。但是,用手动方法来检测压力波形需要特别的训练和事后的验证[8]。为了使初级保健医生能普遍开展动脉僵硬度的评估,最好有一种不需专门操作技能的全自动仪器。

最近开发出了测量PWV的AT-form PWV/ABI仪器(日本科林公司)[9]。该仪器用体积描计方法测量上臂和脚踝的动脉压力波。根据上臂和脚踝部位之间的脉搏传递时间和传递距离测量值计算出PWV。用这种方法测量PWV既容易又省时,因为它不需使用探头的专门技能。最近Yamashina等人[10]已经证明,臂踝PWV和用有创方法测量的PWV之间有良好的相关关系。但是还需要澄清臂踝PWV是否可以代替颈股PWV,作为心血管危险的量度。本项研究的目的是1)将臂踝PWV与颈股PWV比较,评估它的有效性和和可靠性;2)在大的高血压人群中进行臂踝PWV测量,找出它的主要决定因素。

方法

AT form PWV/ABI仪器

AT form PWV/ABI仪器(日本科林公司)可以同时测量两侧肱动脉和胫动脉的压力波形、lead 1心电图和心音图。被测对象仰卧,与体计描计和振荡传感器相连结的箍带裹在他的双臂和双踝上。向所有的箍带充气,直到肱动脉和胫动脉完全闭塞为止。肱动脉压力波形数字化的采样频率是1200Hz,胫动脉波的采样频率是240Hz。这些信号通过50Hz低通滤波器,以滤掉高频噪声。

右肱动脉和双胫动脉之间的脉波传递时间(ΔTa)用波足到波足的方法确定。波足是根据波速度理论确定的。已经证明,频率大于2.5Hz时,平均波速是恒定的,等于波锋速度[11]。

因此我们可以用动脉波的高频分量作为相移的标志器。动脉波的高频分量来自于“波足”和“波槽”,大约为30Hz 。相应地,我们使用带通滤波器(低截止频率为5Hz ,高截止频率约为30Hz )提取高频分量[12]。用同时记录的心电图中的R 波为参照就可以识别出波足。采样频率为1200Hz 或240Hz 时,体积描计传感器的带宽为30Hz 。在频率范围为5-30Hz 时,设计的时间延迟为0.8333微秒。因此使用5Hz 以上的体积描计信号所产生的误差不会严重 损害PWV 测量值的可靠性。 右臂和脚踝之间的路径长度是根据病

人身高和日本人口统计数据确定的。 从胸骨上切迹到上臂(ΔDa )、从胸骨上切迹到大腿骨(ΔDb )和从大腿骨到

脚踝的路径长度(ΔDc )分别用下列公式计算:0.2195 x H – 2.0734,0.5643 x H

– 18.381和0.2486 x H+30.709。式中H 是病人身高(cm )。臂踝PWV 用下列公式

计算:(ΔDb+ΔDc-ΔDa)/ΔTa 。 有几种成熟的测量颈股PWV 的装置

[14]。在本项研究中,我们使用带多元件

张力测量传感器的仪器,进行颈股PWV 的测量。

论述该张力测量传感器的有效性和可重复性的文章已经公开发表[15]。因此我

们可以直接将臂踝PWV 和同一心脏周期

的胫股PWV 进行比较(图1)。也分别用1200Hz 和240Hz 的采样频率对颈动脉波

和股动脉波进行数字化,用相速度理论确定颈动脉和股动脉间的脉搏传递时间(ΔTb )。用下列公式计算从胸骨上切迹到颈动脉的路径长度(ΔDd ):ΔDd = 0.2437 x H-19.0。颈股PWV 的计算公式为 (ΔDb -ΔDd)/ΔTb 。报告中所有的PWV 数值都是一次10秒长的纪录中所有的数值的平均值。

研究设计

分别进行了两项研究,参试者互不相同。

研究I :臂踝PWV 的有效性和可重复性

89个血压正常者和未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参加了研究(年龄60±14,37男)。研究了这些人的臂踝PWV 和左颈动脉-左股动脉PWV 。用相关分析法和Bland-Altman 作图法研究了臂踝PWV 和颈股PWV 的相符性[16]。分别对47个健康人(年龄在30到81岁之间,平均年龄64±11,20男)和52个被试对象(年龄31-83, 平均年龄61±14,16男)进行了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的臂踝PWV 差异的评估。由两个不同的测量者在同一时间进行重复的测量,以确定观察者间的可重复性。由一个观察者在不同的日子里但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量,以评估观察者内的可重复性。用Bland-Altman 作图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可重复性数据格式为成对测量值之间差异的平均值±标准偏差。

研究II :临床应用:

我们测量了治疗过的(n=153)和没有治疗过的(n=124)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臂踝PWV 。

心电图

心音图

左总颈动脉脉波

右肱动脉脉波

左股动脉脉波

右胫动脉脉波

左胫动脉脉波

图1. 同时纪录的一个24岁女性的心电图、心音图、左

总颈动脉脉波、右肱动脉脉波、左股动脉脉波和两侧胫

动脉脉波。许仙A,B,C,D,E,F 和G 分别指示第二心音起

点、左总颈动脉波波槽、右肱动脉波波足、左股动脉波

波足、左股动脉脉波。

这些病人如总胆固醇>240 mg/dl ,或服用降胆固醇药,则被定义为患dyslipidemia ;如空腹血糖>126 mg/dl ,或服用降糖药,则被定义为糖尿病患者。患继发性高血压、癌症、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或肾功能不全(血浆肌氨酸酐>3.0 mg/dl )者不参加本项试验。踝臂指数小于0.9的周边动脉病患者也被排除,因为这些病人的胫动脉压力波难以精确测量。这一群人中包括器官未受损害组(WHO I 期,n=146),器官轻度受损组(WHO II 期,n=74)和器官明显受损组(WHO III 期,n=54)。WHO III 期组包括38个患脑血管病的病人,13个患缺血性心脏病的病人,和3个因肾硬化而轻度肾衰竭的病人。每个组的病人特征列于表1。在禁食一夜以后抽取所有参试者的静脉血样,进行血糖和血脂检查。

统计分析

数据格式为平均值±标准偏差。变异分析用于检验高血压器官损害期的若干参数平均值的差异。Student t 检验法用于比较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X 2检验法用于确定频度的差异。多元回归分析法用于找出哪个参数能预测高血压器官损害的严重程度。我们也检查了臂踝PWV 的决定性因素。所有统计分析都是用市场有售的软件(Stat Flex Version for Windows ,日本)进行的。P<0.05被认为是统计上有意义的。

结果

AT Form PWV/ABI 仪器所测臂踝PWV 的有效性

臂踝PWV (右:1553±264 cm/s ;左:1578±305 cm/s )显著大于颈股PWV (左右:1066±249 cm/s ;p<0.000001)。平均差异分别为488±180和512±192 cm/s 。颈股PWV 和右臂-右踝PWV (r=0.755,p<0.000001, 图2a )和右臂-左踝PWV (r=0.778,p<0.000001)都良好相关。右臂-右踝PWV 和颈股PWV 的Bland-Altman 图都表明它们在整个测量范围内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图2b )。

右臂-右踝PWV 的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的差异分别为 -22±111和 -1±83 cm/s 。相应的变异系数分别为 6.5%±4.1% 和 3.6%±3.9%。图 2c 、2d 分别为右臂-右踝PWV 的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的可重复性。在任何分析中都没有可重复性随着测量值的变化而变化的倾向,也没有证据表明有系统偏差的存在。

表1汇总了每一组的人口统计变量和心血管变量。WHO III 期病人的年龄大于其它两个组 (p<0.001)。收缩压伴随着高血压器官损害的加重而上升(p<0.001)。WHO II 期病人的舒

表1. 各组的人口统计学和心血管变量

WHO I 期 WHO I 期 WHO I 期 p 年龄 性别(男%) 吸烟者(%) 糖尿病(%) dyslipidemia (%) 收缩压(mmHg ) 舒张压(mmHg ) 空腹血糖(mg/dl ) 总胆固醇(mg/dl ) HDL 胆固醇(mg/dl ) PWV (cm/s )

56±12 30 22 3.4 10 136±16 84±10 106±20 211±39 57±14 1525±245

58±12 54+ 46++ 6.7* 12 143±18+ 88±18+ 106±20 203±39 58±16 1627±238+

71±9++!

25§ 28§ 16.7# 24+§ 145±19- 81±11! 106±16 212±35 59±13 1880±398

<0.000001

<0.001 <0.0005 ns ns ns <0.000001

WHO :世界卫生组织。Ns=无意义。

*p<0.05; +p<0.01; ++p<0.001对WHO I; §p<0.05; -p<0.01; !p<0.001对WHO II

有被-右踝P W V (c m /s )

两个测量值的差异(c m /s )

左胫-左股PWV(cm/s)

测量值平均(cm/s )

两个测量值的差异(c m /s )

两个测量值的差异(c m /s )

测量值平均(cm/s )

测量值平均(cm/s )

图2. a) 左颈-左股PWV 和右臂-右踝PWV 之间的关系;b) a 中数据的Bland-Altman 图。纵轴和横轴分别代表臂踝PWV 和颈股PWV 之差和二者的平均值; c,d) Bland-Altman 图,表示右臂-右踝测量值的观察者内差异和平均值的关系, 以及右臂-右踝测量值的观察者间差异和平均值的关系

张压高于WHO I 期病人(P<0.01)。但是WHO III 期病人的舒张压低于WHO II 期病人(P<0.01)。63% I 期病人、59% II 期病人和86% III 期病人都接受过高血压治疗。糖尿病和Dyslipidemia 的治疗率伴随着高血压器官损害的加重而上升。三个组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和HDL 浓度之间没有差异。右臂-右踝PWV 伴随着高血压器官损害的加重而上升(p<0.000001)。根据步进回归分析的结果,影响高血压器官损害严重程度的因素为年龄(p=0.0004)、右臂-有踝PWV (p=0.02)和糖尿病(p=0.04)。如果将右臂-右踝PWV 作为独立变量,则年龄(p<0.00001)、上臂收缩压(p<0.00001)和高血压器官损害严重程度(p=0.01)就是主要决定因素。

讨论

我们检查了的新型PWV 测量值——它基于上臂和脚踝动脉压力波分析——的有用性。右臂-右踝PWV 和左颈-左股PWV 良好相关 (r=0.755,p<0.00011)。但是Bland-Altman 图却显示:在整个测量范围内臂踝PWV 都显著大于颈股PWV 。这意味着臂踝PWV 不仅反映了主动脉僵硬度,也反映了周边肌肉动脉的僵硬度。

在大的高血压患者人群中,较高的臂踝PWV 值与较严重的高血压器官损害是独立地相关联的。不但如此,将臂踝PWV 当作一个因变量,则年龄、收缩压和高血压器官损害的严重程度就是主要的决定因素。因此,我们的数据就与过去的下述发现相符:在治疗过或没有治疗过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中,颈股PWV 与年龄、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存在强相关[17]。这些数据提示:臂踝PWV 有可能成为一个新的,有用的动脉僵硬度的量度,虽然它和颈股PWV 不一致。

有两个方法学上的特性值得提一提。第一,过去是用对颈动脉波和股动脉波进行相关分析的方法来确定这两者之间的时间差。使用我们的新仪器后,就根据波锋速度理论来确定该时间差[11]。已经证明,动脉脉波相速度在低频范围内变化较大,在高於2.5Hz時变化小,或无变化。大于2.5Hz的谐波的速度平均值与波锋速度一致。由于动脉脉波的高频分量主要来自波脚和波槽,所以我们使用波脚——它是用带通滤波的方法提取的——作为时间迁移的标志器。第二,在大人群中,我们使用由病人身高和人体统计数据来确定路径长度,代替实际测量。

实际上随着年龄增长,动脉就变得更长和更曲折,用体表测量方法侧到的数据常常偏小。因为动脉树的构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身高,因此根据身高来估计路径长度看来是合理的。我们发现了高血压病人的臂踝PWV和器官损害程度之间有独立关联关系。还有,用我们的新方法测定的臂踝PWV 的调节因素和用传统方法测定的颈股PWV的调节因素是相似的。这些数据支持了下述看法:我们的新方法和传统方法一样可靠。

用新方法进行的PWV测量有几个实用方面的好处。第一,和颈股PWV测量项比较,臂踝PWV测量不需要专门技能,这样可以减少观察者的偏差,节约时间。实际上,臂踝PWV 的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的差异分别为-22±111 和-1±83cm/s。因此臂踝PWV有比颈股PWV更好的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可重复性[18]。不但如此,测量臂踝PWV所需的时间还不到测量颈股PWV所需时间的一半[9]。第二,测量臂踝PWV不需暴露腹股沟区,使病人不致产生隐私被侵犯的感觉。在对一般人群中进行PWV测量时,这些好处可能是重要的。

但是还有两件重要的事需要处理。第一,现在还缺乏有关臂踝PWV预后意义的数据。因为臂踝PWV比颈股PWV更全面地检查了动脉僵硬度,它的预后意义可能与颈股PWV的预后意义不同。为了确定臂踝PWV作为心血管危险预报器的临床意义,我们需要在更大的人群中进行前瞻式纵向研究。第二,计算路径长度的公式是以日本人的人体数据为依据的。因此我们必须检查,这些公式是否可以推广到其它人群,从而推出世界普遍适用的全自动臂踝PWV测量仪器。

总之,用我们的新仪器测量的臂踝PWV和颈股PWV不一致。但是这一参数仍有可能成为动脉僵硬度的新量度。这种新方法不需要专门技能,使普通医生也能够在日常接诊中评估动脉僵硬度。为了确定臂踝PWV的临床意义,还需要在更大的人群中进行纵向研究。

脉搏波分析与脉搏波速度

脉搏波分析与脉搏波速度(综述) [日期:2007-06-19] 来源:作者:[字体:大中小] 脉搏波分析与脉搏波速度 ——Korotkov后的一百年对于血压解释的回顾 刘景林杨栓平 摘要:血压(如,脉压)由搏动产生的,作为一个重要的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子,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在预测心血管事件上,测量升主 动脉或者颈动脉的中心动脉血压要比测量传统的肱动脉脉压更有意义, 这是因为靶器官承受的压力来源于中心动脉压力而不是肱动脉压力。而 由于波的反射,上肢的血压并不能真实反映中心动脉血压;因此,知名 学者把焦点放在了一种无创检测中心动脉血压的方法上,并寻求主动脉 僵硬度产生的原因。直到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评定主动脉的 性质上,测量中心动脉血压要比测量传统的肱动脉血压更准确和更具优 越性。在此我们通过两种主要的方法对“中心”指数进行评定,即“脉 搏波分析”和“脉搏波速度”。在这篇综述里我们对此进行了总结,目 的在于把中心动脉血压和大动脉僵硬度应用到临床研究和临床实践中。 关键词:动脉僵硬度;中枢血压测量;波反射 最近一个时期,关于袖带式血压计检测脉压(肱收缩压和舒张压)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质疑。其关注远远超过人们熟悉的问题如“白大衣”高血压,静态测量和血压24小时动态监控,并逐步淘汰水银为基础的设备。这些关注关于所有袖带设备通过肱动脉检测脉压的不准确性,在肱动脉和中心动脉之间压力的差异,和对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的解释。 从上下文可以看到目前的问题是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中当医师对高血压病史的检测和评估。Richard Bright最早开始研究“高动脉血管张力”与肾病,心脏衰竭和中风的关系。他的评估是从触诊手腕上的脉搏以及临床认识的情况下脉搏需要相当大的阻力才能消失,而脉搏在收缩压的后期还在持续。在十九世纪末期开始使用图形的方法记录桡动脉脉搏,并被英国心血管疾病的先驱Mackenzie和

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

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 物理小组的几位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分别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1)实验中,他们还需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有 和 ,该实验的原理是 。 (2)实验时,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并尽量使它保持较 (填“大”或“小”)的坡度,这是为了减小测量 (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3)小车从斜面顶端自由滑下,将做 运动,斜面坡度不变时,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将越 (填“大”或“小”);若保持通过的路程不变,斜面的坡度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将越 (填“大”或“小”). (4)如图乙所示为小红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和小车通过该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情景,则小车通过的路程为 cm ,时间为 s ,该段路程中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m/s 。 (5)小明让小车从斜面的A 点由静止滑下,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 点和C 点的时间,从而测出小车在斜面上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如图丙所示。实验中测得t AB =1.6s ,t AC =2.5s ,则AC 段的平均速度为 m/s 。若AB 、BC 、AC 段的平均速度分别为ν1、ν2、ν3,则它们从大到小排列依次是 ,由于AB=BC ,可得ν3= (填“”或“”)。 (6)如图丙,小明在测量小车到达B 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 点才停止计时,则所测AB 段的平均速度ν1会偏___________。 (7)如图丙,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小明让小车从B 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 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 乙 起点 终点 点 丙

光电门测速度加速度

测试技术应用案例光电门测速度和加速度 班级: 机1301-1 学号: 20130767 姓名: **

光电门测速度和加速度 一、测试物理量及测试方法 测试物理量:速度和加速度 测试方法及测试目的:用气垫导轨和存储式计时计数测速仪测量速度和加速度。通过对速度和加速度的测量,熟悉光电门传感器的使用 二、测试方案 (1)实验方案: 1、检查光电门,使存储式数字毫秒计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给气垫导轨通气。 2、导轨水平调整。由于斜面高度h 是相对于水平面而言,因此测量前首先应把导轨调整水平。水平调整分二步完成 (1)粗调。在导轨中注入压缩空气,在形成气垫后,将滑块放在导轨中部,利用观察滑块的运动方向来判断导轨的倾斜方向。调整导轨支座独脚螺丝,使滑块在导轨上基本稳定。 (2)利用计时器进行细调。如果导轨水平,那么滑块经推动后滑过P1和P2两点的速度应相同,也就要求1t ?与2t ?相等。但考虑到空气阻力的影响,即使导轨真是水平了,那么在 滑块从P1向P2运动时,应使P2处的速度2V 略小于P1处的速度1V (或者讲2t ?略大于1t ?),且满足%20112

测量平均速度

测量平均速度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和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过程与方法】 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纪录数据、分析实验数据的全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教学重点:使学生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 教学方法:演示法、观察法、分析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放学回家骑车行驶在斜坡上,感觉车越往下运动速度越快。小明想:车在斜坡上向下运动的速度究竟有没有变化呢?同学们,证明自己或别人的看法是否正确,需要收集有说服力的证据才行,大家想一想,(测量出速度)那我们现在出去测量你觉得合适吗?想想能 否通过设计一个模型,做个实验来研究呢? 二.研究新知 出示一个这样的模型,这个模型是研究什么问题的呢?或者说通过这个模型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提出问题:如小车从斜面上滚下来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现在你们猜想一下会是什么情况?(猜想与假设)。猜想后不行动永远只能是猜想,所以我们要 设计实验来证明我们的猜想(设计实验) 课本上已经设计了一个实验,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23页内容,带着问题去阅读,明 确: 实验目的:学会测量平均速度(板书课题) 实验原理:v=s/t 实验器材:刻度尺(测量s),停表(测量t),斜面、小车、金属片教师视频演示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仔细听,思考: 1.斜面上下滑的小车做什么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2.怎样表示小车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 3.怎样测量小车的速度? 用刻度尺测出小车运动的路程s,用停表测出小车运动的时间t,由公式v=s/t可算出小车的平均速度。 4.小车运动的距离(也就是s)测量哪里到哪里的距离? 车头到车头或车尾到车尾 5.实验的过程中,斜面的坡度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为什么 将斜面调整好坡度,坡度既不能太陡,这样会使小车下滑的时间太短;也不能太小,由于摩擦,小车可能无法自行下滑。所以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小车运动的时间长一些,主要是为了便于记录小车运动的时间.减少误差的产生

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导学案)

第二章 第3节 测量物体的速度(04) 班级 姓名 评价 命题人: 审题人: 【学习目标】 1.能区分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能用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2.会用图像法表示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 第一环节 自主学习——见龙在田 【自学教材】阅读教材P27——P30填写《探究丛书》P25页和P29页“知识要点” 第二环节 合作探究——飞龙在天 【导学点拨】 一.测量斜面小车的平均速度 1.测量原理的公式: 2.测量所需要的仪器: 和 3.实验操作要求 ①.检查器材后组装斜面。(调整斜面倾角在20°左右使小车能缓慢的滑下) ②.确定小车在斜面的初始位置和理想的终点位置并装上金属片,测量出路程S 1。 ③.用停表测量小车运动路程S 1的时间t 1 。 ④.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 金属片的距离S 2。 ⑤.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路程S 2 的时间t 2. ⑥.计算平均速度并填在表格中。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s 1= t 1= v 1= s 2= t 2= v 2= 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小车做__运动。(填“匀速”或“变速”) 根据上表的数据,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 二.匀速直线运动 时间t 0 1s 2 s 3 s 4 s 5 s 距离s 0 0.6m 1.2 m 1.8 m 2.4 m 3.0 m 速度v 想一想: 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即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即:一个物体若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它的运动路径是 ;二是它的速度大小保持 。 t/s s/m t/s v/(m/s )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知识讲解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学习目标】 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能理解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 2.掌握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 3.会算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4.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要点梳理】 要点一、匀速直线运动 一个物体沿着直线运动,在任意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相等,这样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要点诠释: 1、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①匀速直线运动是运动状态不变的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②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保持不变。 ③在任意一段相等的时间内和任意一段路程内速度都是相等的。 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的大小可以由v=s/t来计算,但速度的大小与s、t无关。 要点二、平均速度 1、如果测出了物体运动的距离s和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t,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的计算: s v t = 要点诠释: 1、生活中变速运动比较常见,我们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指的是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表示运动物体通过某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要点三、平均速度的测量 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 2、实验原理: s v t = 3、实验过程: (1)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 (2)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底端,测量小车要通过的路程S;(3)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4)根据公式: s v t =算出平均速度; (5)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点,再次测量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小车从斜面的顶端滑下,撞到金属片的时间。然后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时的平均速度。 4、表格:

第一章 速度、打点计时器、光电门

第一章第三、四节:速度、打点计时器、光电门 【学习目标】 速度、打点计时器(Ⅱ)、光电门(Ⅰ) I: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与课程标准中的“了解”和“认识”相当 Ⅱ: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应用。与课程标准中的“理解”和“应用”相当 【学习过程】 任务一阅读课本15页和16页相关内容,写出速度的定义式,说出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 典型针对性习题:⑴2015年3月14日热带风暴“巴威”以22 km/h左右的速度向北偏西方向移动,于3月16日傍晚到夜间在惠来到台山之间沿海地区登陆我国,在登陆时,近中心最大风速将达到38 m/s。上文中的两个速度数值分别是指() A.平均速度,瞬时速度B.瞬时速度,平均速度 C.平均速度,平均速度D.瞬时速度,瞬时速度 ⑵短跑运动员在100m比赛中,以8m/s的速度迅速从起点冲出,到50m处的速度是9m/s,10s 末到达终点的速度是10.2m/s,则运动员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9m/s B.10.2m/s C.10m/s D.9.1m/s ⑶在伦敦奥运会中,牙买加选手博尔特是公认的世界飞人,在男子100m决赛和男子200m决赛中分别以9.63s和19.32s的成绩获得两枚金牌。关于他在这两次决赛中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0m决赛中的路程是100m决赛的两倍 B.200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35m/s C.100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38m/s D.100m决赛中的最大速度约为20.76m/s 任务二阅读课本19页相关内容完成以下两个问题 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的有何异同?怎样应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平均速度和估算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的测量练习题及答案

平均速度的测量练习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实验探究题 1.如图所示,是实验小组的同学们用斜面和滑块做“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的实验情 形.当滑块自顶端A出发开始计时,分别滑至B和斜面底端C时依次停止计时,显示时间的数字钟的时间格式是“时:分:秒”. (1)除了数字钟,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还有______ . (2)滑块由A滑至C的过程中平均速度是______ m/s. (3)滑块在AB段的平均速度v AB和在BC段的平均速度v BC的大小关系是______ . 2.某组同学在研究小车沿斜面运动时的速度变化,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把小车放在斜 面的顶端。 (1)实验时把金属片放在斜面的底端,用______ 测出斜面的长,又用 ______ 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达底端撞击金属片的时间,那么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______。 (2)把金属片移到斜面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中点处的时间,那 么小车在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______(保留两位小数)。 (3)斜面的作用是为了让小车获得动力自由滑下,做_____直线运动。 (4)金属片的作用是能够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测量_____________ 。 (5)在测量过程中,发现小车下滑时间较难测出,可采用的措施是______ 。 3.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 度尺(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脉搏波速度的相关分析

对脉搏波速度估计的相关分析 摘要 本文提出用phonocardiographic(PCG)信号延时评价的方法来估计人体的心血管系统的脉搏波速度,尤其是动脉段动脉树的脉搏波速度。这种测量方法是完全无创伤的。电子扩音听诊器-压力/声波转换器被用作信号传感器。脉搏波速度估计法是利用了PCG信号,PCG 原信号的平方和PCG 第一类派生进行相关分析。可以在Matlab环境下使用创建的应用程序进行信号处理,即过滤、标准化等。把五个年轻健康的志愿者分为一个实验组来进行验证。 关键字 相关分析PCG信号脉搏波速度心血管系统血压 1.引言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心血管系统包括两个主要部分:脉冲泵(心)以及弹性管(动脉树)。机械和几何是人类动脉树的动态属性,脉搏波速度与其心血管系统的状态密切相关[1]。在系统性动脉脉搏波循环出现在心脏收缩阶段的活动,特别是在左边心脏心室的收缩。在心脏收缩,低血容量的较高压力注入一个输入动脉体循环的主动脉。该过程会使人体系统血压升高,局部动脉扩张,血流速度增加。脉搏波动速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具有准周期性的特点,即所谓的心率变异性。 目前,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风险是显著的;因此,监测,甚至是长期监测,会和心血管系统的状态的关系是越来越密切。无创伤式监测方法尤其适用于这一活动。整个系统的采集测量主要基于评估的压力曲线,换句话说评估相应的压力脉冲之间的时间距离[9、10],如图1所示,就是一个信号坐标(切线的交叉点)的距离。信号脚的位置对动脉血管的力学性能和回血流量的影响是最小的。整个体系中会使用其他方法直接测量血液配送速度,如超声波设备用多普勒测量模式。本研究的另外一个目的是通过扩音听诊器实现无创伤的血液采集来测量人类心血管系统和信号处理,即使用phonocardiography(PCG)的相关分析。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_第三节_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习题(含答案)

第三节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1.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由速度公式v =s t 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 .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 .速度与路程、时间无关 D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2.“频闪照相”常用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如图是某小球运动时每隔0.1 s 的频闪照片,A 、B 、C 是小球运动过程中连续的三个位置,由图可知小球从A 位置运动到C 位置通过的路程是__3.84__cm ,此过程中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是__19.2__cm/s 。 3.甲、乙两辆小车在平直的路面上向东运动,小明测出它们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由图知小车甲做__匀速直线__运动,速度大小为__1__m/s 。若以甲为参照物,乙车向__西__运动。 4.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它在前2 s 的平均速度是4 m/s ,后4s 内的平均速度是7 m/s ,求该物体在6 s 内的平均速度。 解:物体在前2 s 内通过的路程:s =vt =4 m/s ×2 s =8 m , 后4 s 内的路程s =vt =7 m/s ×4 s =28 m , 则物体通过的总路程是28 m +8 m =36 m,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 =s t = 36 m 4 s +2 s =6 m/s 。 5.一些常见物体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C ) A .刚离开站台的公共汽车 B .草地上向前滚动的足球 C .商城自动扶梯上的顾客 D .机械闹钟匀速转动的指针 6.关于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 A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不变 B .根据公式v =s t ,可知物体速度与物体通过的路程成正比 C .运动得快的物体速度一定大 D .跳水运动员跳水的全过程不可以看成匀速直线运动

测量平均速度-练习题

1.4 测量平均速度 练习题 学习目标:能利用速度公式及变形公式进行各种计算。 一、选择题 1、关于平均速度,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B. 平均速度是用来精确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快慢的 C. 平均速度等于物体通过一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 D. 平均速度是几个物体运动速度的平均值 2、某同学从甲地到乙地,前200m 以4m/s 的速度步行,后1000m 以10m/s 的 速度乘车,则该同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 、7m/s B 、5m/s C 、8m/s D 、9m/s 3、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 段路程的最后3m 时,用了2s ,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 )A .1.5m/s B .2m/s C .1m/s D .2.5m/s 4、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下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 ) A .甲图和丙图 B.甲图和丁图 C .乙图和丙图 D.乙图和丁图 二填空与实验题 5、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图中a 、b 、c 三 人同时从同一起 跑线开始运动,则甲图中运动最快的是 ,其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是 ; 乙图中运动最快的是 ,其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是 6.、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两电动小车在一条直线上运动的路 程和时间,并根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1)观察图可知,甲车通过0.6 m 的路程所用的时间是 s. (2)观察图可知,乙车运动1min 通过的路程 m. (3)比较图像可知,甲车的速度 乙车的速度.(填“大于”、“等于”或 甲 乙 c 图1 a b a b c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3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学案

单县实验中学初二物理学案 主备:鹿时魁审核:初二物理组 课题:§2.3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学习目标☆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学习过程☆ 一、实验探究:气泡的速度 通过看实验视频和课本27-28页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装置:取长约80cm、内径10mm的均匀玻璃管||,管内注满水||,留一个小气泡||,两端密封||。 2、实验原理:v=____________||。 3、实验操作:倒转玻璃管||,保持___________||,观察气泡在管内的运动||,从某一位置开始用停表计时||,每______s在玻璃管上用记号笔记录小气泡的位置||,最后用_______测量||,将实验数据填入以下表格中||。 4、数据分析:计算气泡在每段时间内运动的速度||,填入表格||,看看气泡的运动有什么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像研究:还可以用_________来记录数据||,这样易于直观了解物理过程||,找出其中的规律||。 画图方法:在以上直角坐标系中||,描述出气泡的位置||,将这些点用________ 第1页/共5页

连接起来||,就得到了一幅关于气泡运动的路程-时间关系的图像||。 看图可知:这是一条_______线||,表示该气泡做____________运动||。 二、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 阅读课本28-29页内完成下列内容||。 1、在物理学中||,一个物体沿着________运动||,在________时间内||,通过的路程________||,这样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就是速度____________的_______线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 2.思考与讨论: (1)一个物体若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它的运动路径是;二是它的速度大小||。 (2)嫦娥二号卫星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吗? (3)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第1min钟内通过的路程是30m||,在第2min 钟内通过的路程是30m||,在第3min钟内通过的路程也是30m||,则物体在这3min 内所做的运动() A.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B.一定做变速直线运动 C.可能做变速直线运动D.以上选项都不对 3、观察课本29页图2-3-5||,把这位同学百米赛跑的数据填入下列表格||。 数据分析:计算运动员在每段时间内运动的速度||,填入表格||,你会发现不同时间段的速度是__________||,我们把这样的运动叫______________||。这就是我们在实际中常见到的情形||。 3、在许多情况下||,我们不需要精确地考察每一个时刻的运动||,也可以用

速度的测量

速度的测量 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原理: 1.两种打点计时器当接通50 Hz 的交流电时,都是每 隔0.02 s 打一次点. 2.当纸带跟运动物体连在一起时,打点计时器打在纸 带上的点就相应地表示出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线段 上各点之间的间隔就表示出运动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的 位移,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v =Δx Δt ,当Δt 很短时,可以认为Δx Δt 等于t 时刻的瞬时速度. 注意事项 1.电源电压要符合要求,电磁打点 计时器应使用6 V 以下交流电源 2.实验前要检查打点的稳定性和清 晰程度,必要时要进行调节或更换器 材. 3.使用打点计时器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时再用手拉纸带. 4.手拉纸带时,速度应快一些,以防点迹太密集. 5.复写纸不要装反,每打完一条纸带,应调整一下复写纸的位置,以保证打点清晰. 6.打点计时器不能连续工作太长时间,打点之后应立即关闭电源. 例1 关于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点迹均匀,说明纸带做匀速运动 B .点迹变稀,说明纸带做加速运动 C .点迹变密,说明纸带做加速运动 D .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相等 练习1.某同学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得到了如图1-4-10所示的纸带,从O 点开始,每隔0.1 s 取一个测量点.测得OA =3.20 cm ,AB =3.90 cm ,BC =5.86 cm ,CD =7.58 cm ,DE =9.72 cm. 则可判断纸带的运动是________. D 段上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 →D 段上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 练习2.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我们可以不利用公式计算就能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 A .时间间隔 B .位移 C .速率 D .平均速度 练习3.打点计时器所用的电源是50 Hz 的交流电,其相邻点的时间间隔是T ,若纸带上共打出N 个点,这纸带上记录的时间为t ,则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A .T =0.02 s ,t =NT B .T =0.05 s ,t =(N -1)T C .T =0.02 s ,t =(N -1)T D .T =0.05 s ,t =NT 例2、某同学在做“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实验时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每两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来,图中上面的数字为相邻两点间的距离,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 Hz. (1)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为________s. (2)打第4个计数点时纸带的速度v 4=________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测量平均速度说课稿

测量平均速度说课稿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测量平均速度》说课稿 美溪一中甘涛涛 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首先分析教材。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说“承上”是因为速度的概念是本章知识的核心,通过测量平均速度,加深学生对速度、平均速度的理解。说“启下”是因为本节是第一次分组实验课,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等自主活动来提高实验能力,体会间接测量物理量的方法,培养合作精神。由于本节课是学生的第一次分组实验课,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遵守实验室的要求,认真按照规则做好实验的习惯。 在认识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后,分析本节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路程,并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2)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精神。 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确定本节的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难点:从实验原理、仪器使用、实验步骤设计、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到记录数据得出结果,对学生进行全面实验能力的训练。 二、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以及初二学生年龄特点,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按照“提出问题——实验探究——交流评价——分析应用”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它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验证假设、交流评价、归纳总结、最后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把科学知识的获得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获取物理知识、培养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结合学生实际,为了增强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借助已有的实验设备,在任课班级完成教学。 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讨论法与实验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说过程 教学环节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用数字计时器记录下挡光片经过光电门的时间Δt,那么可以

器记录下挡光片经过光电门的时间Δt,那么可以用v=Δd/Δt计算出挡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的平均速度,由于挡光片宽度比较小,可以近似认为此平均速度即为挡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为了实验更精确,完全可以进一步缩小挡光片的宽度,实验室利用光电门测瞬时速度时,所采用的挡光片宽度一般为2cm,此时已经可以比较准确的测出挡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了。 2、答:从数学角度来说,代数是人们已经熟悉的概念,但是,代数无法处理“无限”的概念。所以为了要利用代数处理代表无限的量,於是精心构造了“极限”的概念。在“极限”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知道,这个概念绕过了用一个数除以0的麻烦,而引入了一个过程任意小量。就是说,除数不是零,所以有意义,同时,这个过程小量可以取任意小,只要满足在Δ的区间内,都小于该任意小量,我们就说他的极限为该数。 物理上,当我们用v=Δd/Δt计算出的只能是挡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的平均速度,而瞬时速度则是对应着是物体在某一位置(某一时刻)的速度,也就是说只有当挡光片是“一个没有线度的点”时,才可能测出的是光电门处的真正的瞬时速度。但显然从数学上这是行不通的,引入极限概念,回避了Δd=0、Δt=0的问题,其比值无限接近光电门处的瞬时速度,当这种“接近”到了用测量工具都无法分辨的时候,可以说测出的就是光电门处真正的瞬时速。

记录下挡光片经过光电门的时间Δt,那么可以用v=Δd/Δt计算出挡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的平均速度,由于挡光片宽度比较小,可以近似认为此平均速度即为挡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为了实验更精确,完全可以进一步缩小挡光片的宽度,实验室利用光电门测瞬时速度时,所采用的挡光片宽度一般为2cm,此时已经可以比较准确的测出挡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了。 2、答:从数学角度来说,代数是人们已经熟悉的概念,但是,代数无法处理“无限”的概念。所以为了要利用代数处理代表无限的量,於是精心构造了“极限”的概念。在“极限”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知道,这个概念绕过了用一个数除以0的麻烦,而引入了一个过程任意小量。就是说,除数不是零,所以有意义,同时,这个过程小量可以取任意小,只要满足在Δ的区间内,都小于该任意小量,我们就说他的极限为该数。 物理上,当我们用v=Δd/Δt计算出的只能是挡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的平均速度,而瞬时速度则是对应着是物体在某一位置(某一时刻)的速度,也就是说只有当挡光片是“一个没有线度的点”时,才可能测出的是光电门处的真正的瞬时速度。但显然从数学上这是行不通的,引入极限概念,回避了Δd=0、Δt=0的问题,其比值无限接近光电门处的瞬时速度,当这种“接近”到了用测量工具都无法分辨的时候,可以说测出的就是光电门处真正的瞬时速。

实验练习,测量平均速度

1.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1>. 本实验的原理:; 2>.本实验除图2所示的器材外,还缺; 3>.用刻度尺测出S=78cm,用停表测出t=2S,则 本实验中的平均速度= m/s。 2.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闪频照相机每隔0.1s 拍摄一次,记录小球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图3所示。 则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用时_____s,平均速度 为__ _m/s,小球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越来越 __ ___。 3.如图所示,这是小明设计的“测平均速度的 实验”装置,利用这个装置测小车在斜面上做变 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这个实验的原理是,实 验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是和.如图,若秒表每格为 1s,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v=m/s,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小 车通过下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填“大于”、“小于” 或“等于”). 4.如图是某实验小组做”测平均速度”的情形. (1)测平均速度的原理是 (2)小车从位置A开始沿直线运动到位置B为 止,通过的距离是cm. (3)小车从位置A出发开始计时,到位置B时, 所用时间如数字钟所示,小车从A到B所用时 间是s. (4)小车的平均速度是m/s. 5.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 实验. (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测平均速度. (2)该实验原理是. (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 面底端的运动是直线运动.(选填“匀速” 或“变速”) (4)实验中测得路程s1上的平均速度为v1,路 程s2上的平均速度为v2,路程s3上的平均速度 为v3.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 (选 填>、<、=) 6.在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平均速度”的实验 中,请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原理是; (2)在实验中,除了用到如图所示的器材外, 还缺少; (3)所测路程为m. (4)假设所用时间为7s,那么小车的平均速度 m/s. (5)实验时,斜面的坡度应很小,其原因是为 了. 图3 图2

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反射波增强指数相关性分析

专 论FEATURES 引言 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大杀手,对公众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动脉硬化病变是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础,因此人们对动脉硬化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深入认识,做到早期发现并干预,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至关重要[1]。人们不断寻求更确切地反映心血管疾病的生理信号,如动脉硬化发生发展过程出现的信号,采用无创方法检测动脉僵硬度,其中脉搏波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是最常用的动脉弹性功能检测指标之一,测定的PWV是测定动脉系统两点之间的脉搏波速度,被公认为“金标准”的是颈—股动脉速度(carotid-femoral Pulse Wave Velocity,cf-PWV),但测量cf-PWV操作相对复杂,需要患者暴露腹股沟区域[2],故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颈—股动脉之间距离在腹部肥胖者测量存在困难,股动脉处脉搏波信号在肥胖、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外周动脉疾病中测量也存在困难[3-4]。桡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Radial Augmentation Index,AIr)比cf-PWV 更能方便测量,然而在评估动脉硬化性能方面,AIr还存在局限性,以桡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为中心的丰富数据形成鲜明对比事件中,由反射波引起的舒张期增强指数受到了很少的关注。反射波增强指数(Augmentation Index,AI)是另一项常用的无创评价动脉系统弹性功能的指标[5-6]。目前,无创的计算方法主要是根据传递函数等方法先估测中心动脉的脉搏波形,然后从估测的波形上再计算主动脉的增强指数(Augmentation Index,AIx)[7]。虽然传递 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反射波增强 指数相关性分析 刘文彦a,王璐b,姚阳a,徐礼胜a,周树然a,张良钰a 东北大学 a.中荷生物医学与信息工程学院;b.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沈阳 110169 [摘 要] 探究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桡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Radial Augmentation Index,AIr)及桡动脉舒张期增强指数(Diastolic Augmentation Index,AId)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对AIr和AId有相同影响的因素。本文采集133名健康人的数据,使用澳大利亚AtCor公司的SphygmoCor Px脉搏波形分析系统采集颈、股动脉的压力波形;使用中国泰盟科技有限公司的BL-420S生物机能实验系统,采集桡动脉压力波形;然后对波形进行去噪、特征提取,并计算PWV、AIr和AId。通过统计分析,发现cf-PWV与AIr之间显著相关(R=0.5,P<0.001),cf-PWV与AId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R=-0.15,P=0.0908);心率是AIr和AId的共同影响因素。 [关键词]脉搏波传导速度;桡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桡动脉舒张期增强指数;心率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Pulse Wave Velocity and Augmentation Index LIU Wenyan a, WANG Lu b, YAO Yang a, XU Lisheng a, ZHOU Shuran a,ZHANG Liangyu a a.Sino-Dutch Biomedical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chool; b.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169, China Abstract: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among pulse wave velocity (PWV), radial augmentation index (AIr) and diastolic augmentation index (AId) and their influencing factors, we selected 133 health subjects to measure the pressure waveforms of the carotid and femoral artery by using the SphygmoCor Px pulse waveform analysis system (AtCor, Australia). The radial artery waveforms were collected by BL-420S Data Acquisition & Analysis System (China Pacific Technology Co., Ltd.). Then the waveform was denoised and some feature parameters such as PWV, AIr and AId were calculated. There wa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cf-PWV and AIr (R=0.5195, P<0.001), and cf-PWV was not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AId (R=-0.1472, P=0.0908). Heart rate is the common in?uence factor of AIr and AId. Key words: pulse wave velocity; radial augmentation index; diastolic augmentation index; heart rate [中图分类号]N945.14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674-1633.2018.08.004 [文章编号] 1674-1633(2018)08-0021-04 收稿日期:2018-02-04 修回日期:2018-03-0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773110,61374015);中 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N161904002)资助。 通讯作者:王璐,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图像与信号处理。 通讯作者邮箱:wanglu@https://www.wendangku.net/doc/bd18970616.html, 中国医疗设备 2018年第33卷 08期 V OL.33 No.0821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方法(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方法:用停表测出物体在某路程上运动的时间,用刻度尺测出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利用v=s/t 求出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提出问题: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时会越来越快,怎样计算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呢?各段的平均速度有什么关系呢? 假设猜想:平均速度越来越大。 实验设计探究:[实验设计方案] 1.实验目的:练习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小车沿斜面滑下时的平均速度。 2.实验原理:用刻度尺测量小车通过的距离,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用公式v=s/t 计算小车的平均速度。 3.实验器材:斜面、木块、小车、金属片、停表和刻度尺。 4.实验方法与步骤:(1)如图所示,把小车放在斜面的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斜面的距离s 1,把s 1和后面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

路程(米) 运动时间(秒) 平均速度(米/秒) s 1=2.4 t 1= v 1= s 2=1.2 t 2= v 2= (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1。 (3)根据测得的s 1、t 1,利用公式v 1=s 1/t 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 1。 (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 2。 (5)用停表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 2所用的时间t 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2。 实验点拨:1.测量小车通过的距离要用刻度尺,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分度值、量程和零刻度线,使用时要做到“放对、读对、记对”。 2.测量时间要用停表,实验前教师可先带领学生练习用停表计时,使用熟练后可减小测量时间时的误差。 考点:测小车的平均速度 【例1】 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测量平均速练习题

测量平均速度练习题 1.公路上,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它用30s追上了它前方450m处的一辆匀速行驶着的自行车,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 A.5m/s B.10m/s C.15m/s D.20m/s 2. 小明在班上给同学们讲了新的“龟兔赛跑”故事:乌龟和兔子由起点出发后,兔子很快 把乌龟落在后面。它看到乌龟跑的太慢了,就在半途的一棵树下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乌龟离终点很近了,兔子急忙去追,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在小明讲的这个故事中,关于乌龟和兔子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乌龟和兔子的平均速度相等 B.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 C.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兔子的平均速度要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 D. 兔子睡觉时肯定是静止的 3.关于速度,以下各种说法正确的是 ( ) A 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 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 大 C 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越长,速度越大D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长,速度越 大 4. 甲、乙是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甲、乙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2,则甲、乙的速度之比是() A.3∶2 B.3∶1 C.3∶4 D.4∶3 5.关于平均速度,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 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B. 平均速度是用来精确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快慢的 C. 平均速度等于物体通过一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 D. 平均速度是几个物体运动速度的平均值

6.某同学从甲地到乙地,前200m以4m/s的速度步行,后1000m以10m/s的速度乘车,则该同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A、7m/s B、5m/s C、8m/s D、9m/s 7.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下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 A.甲图和丙图 B.甲图和丁图C.乙图和丙图 D. 乙图和丁图 8. 一位同学骑自行车行驶在一段公路上,前5 min行驶了1200 m,然后又用0.5 h行驶了8 km,最后用5 min行驶1000 m。这位同学骑自行车前5min的平均速度是 m/s,中途8 km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km/h=________m/s ,通过整段公路的平均速度______m/s。 9.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 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方框内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__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__。(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_______cm,=_______s,=________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偏_______。(填“大”或“小”) (5)通过计算可知:________Vbc。(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