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析矽卡岩型铁矿

浅析矽卡岩型铁矿

浅析矽卡岩型铁矿
浅析矽卡岩型铁矿

浅析矽卡岩型铁矿

摘要:矽卡岩型铁矿是一种重要的铁矿类型,占我国已探明富铁矿石的一半左右,本文概述了矽卡岩型铁矿的地质特征、找矿标志及针对矽卡岩型铁矿较为有效的勘查技术手段。

关键词:矽卡岩型铁矿;找矿标志;勘查手段

“矽卡岩”(skarn)一词概念最早是焦涅邦(Törnebohm,A.E.)在1875年和1880年对瑞典Norborg铁矿床研究的论文中提出[1],后来广泛应用于中酸性侵入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形成的一套蚀变硅酸盐矿物组合。矽卡岩型铁矿是我国重要的铁矿床类型之一,其储量约占全国铁矿床总储量的10%,富矿石占全国已探明富铁矿石的一半左右。矽卡岩型铁矿床在我国分布很广,除天津、台湾、重庆和贵州以外的各省、市、自治区均有产出。所以,研究这种类型矿床的找矿思路具有重要意义。

1 矽卡岩型铁矿的地质特征

矽卡岩型铁矿床大多产于中酸性岩浆岩与碳酸盐类岩石的接触带上,一般不超过接触面100~200m范围内。矿体的产状、形状均比较复杂,矿体连续性也差,常呈似层状、透镜状、囊状以及豆荚状、楔状和其它不规则状,主要受接触带、断裂及层间破碎带、俘虏体等构造控制,与围岩多呈渐变关系,其规模大小不等,以中型规模居多,部分储量可达一亿吨以上,矿石品位较富,含铁一般为40%~50%,常可综合利用Zn、Pb、Cu等元素。

矽卡岩矿床常具有分带性,尤其是矽卡岩的矿物种类繁多,往往呈不同的矿物组合产出,在空间上常具带状分布,特别是在接触带附近,这种分带现象尤为明显。按出露位置,可分内带和外带二个带:内带是指交代岩浆岩形成的矽卡岩带,外带是指交代碳酸盐岩等围岩形成的矽卡岩带。内带主要由较高温矿物组成,如石榴石、辉石等,次要矿物有符山石、方柱石等。外带主要由高-中温矿物组成,如石榴石、辉石、角闪石、绿泥石、绿帘石、阳起石等,次要矿物有硅钙硼石等。距接触带较远的围岩中,温度降低,广泛发育有石英、方解石,有时有萤石、重晶石。与矽卡岩分带特点对应,矿化也具有明显的分带性,金属氧化物(磁铁矿、赤铁矿等)主要分布在接触带附近,很少产于远离接触带处,常富集于透辉石、石榴石矽卡岩带内。金属硫化物(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等)主要分布在靠近围岩一侧的外接触带上,和外矽卡岩带共生,少数可直接产于碳酸盐类围岩中[2]。其成矿过程具有明显的多期性和多阶段性。

2 矽卡岩型铁矿的找矿标志

(1)构造环境标志。矽卡岩型矿床多产在地槽及活动性较强的地台边缘或凹陷带,就世界范围来说,矽卡岩型铁矿床大多产于大洋岛弧地带。这些地带在地质历史上曾经过长期的大幅度沉降,堆积了巨厚的碳酸盐岩建造,区内构造活动频繁,且常伴有岩浆活动。矿体一般产于中酸性侵入体与碳酸盐围岩的接触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