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十五节《口技》

第十五节《口技》

第十五节《口技》
第十五节《口技》

《口技》

主讲:黄冈中学优秀语文教师徐志莉

口技

一、导语设计

二、资料助读

1、《虞初新志》是古代笔记小说,由清代张潮编选,共20卷,多收录明末清初的文言短篇。编者的主旨是:“表彰轶事,传布奇文”。少数作品对当时社会现实有所反映。

2、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明未清初福建晋江人。著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本文选自他的《秋声诗自序》。

3、口技是我国的一种民间表演技艺,有悠久历史,又叫“学象声”“哨声”“象声”等,清代属“百戏”之一种。表演者用口发出模仿虫、鸟、走兽、器械的声音和某些人类生活活动的声音。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现在的相声即从口技发展而来。口技的一部分特点仍为杂技所保留。

三、诵读课文,疏通文意。

1、生字词梳理

少顷(shǎo) 呓语(yì) 叱(chì) 中间(jiàn) 几(jī)欲齁声(hōu)

曳(yè)屋许(hǔ)许声犬吠(fèi) 意少舒(shǎo)

2、重点字词梳理

京中有善口技者:词类活用,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擅长。

会宾客大宴:会,适逢,正赶上,恰好。宴:举行宴会。

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座寂然,无敢哗者:但,只。闻,听见。

以为妙绝:以为,认为。绝,极点。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乳,喂奶。呜,发出呜呜的声音。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少,稍微。稍稍,渐渐。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夹杂。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名,说出。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股,腿。走,跑。

四、梳理文章思路

文章以时间先后分序,可分为哪三个部分?每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1):介绍口技表演者和表演的时间、地点、设施、道具,以及演前气氛。

第二部分(2-4):写表演者的精彩表演和听众的反应。

第三部分(5):写表演结束时的情景。

五、研读与赏析

(一)研读第一部分

1、课文第一句“京中有善口技者”在全文起何作用?

2、写表演的场地在“八尺”屏障中,道具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这些数字的运用有何作用?

3、“满坐寂然,无敢哗者”一句在全文有什么作用?

(二)研读课文主体部分

1、这一部分描摹了几幅画面?请用四字短语概括这几个场面的内容。

2、诵读,根据提示画出文中描摹音响的语句,各场景的声音变化有何特点?。

(1)表现深夜的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由醒入睡的过程。

(2)表现从失火到救火的情形。

3、文中有哪些是表示时间的词语,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课文除直接描摹表演的内容和过程外,还多次描写听众的反应,试体会这些反应有何不同?

5、课文是怎样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

6、文中除了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还善于以动写静。请在文中找出这样的语句并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

(三)研读第三部分

课文结尾再次交代表演道具,“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是简单的重复吗?有什么作用?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学习《口技》一文,使我们领略了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我们为口技人高超的技艺和艺术创造力击节赞叹,同时也赞赏作者林嗣环高超的文字表达能力,可谓表演者“善”口技,介绍者“善”蓦状,文质兼美,相得益彰。

板书设计:

- 返回 -

同步测试

1、本文选自《》,这本书是_______朝的_______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

[]

2、给加线的字注音:

(1)屏障()

(2)呓语()

(3)齁声()

(4)曳屋许许声()

(5)几欲先走()

显示答案

píng yì hōu yè hǔ jī

3、解释加线的词。

(1)京中有善口技者

(2)施八尺屏障

(3)众妙毕备

(4)会宾客大宴

(5)宾客意少舒

(6)妇抚儿乳

[]

4、指出下列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及词性。

(1)众妙毕备以为妙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宾客意少舒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满坐寂然坐屏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手有百指指其一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选择恰当的表示时间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既而俄而少顷一时末几)

(1)(),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2)(),儿醒,大啼。

(3)当是时,妇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齐发,众妙毕备。

(4)()夫齁声起,妇拍儿变渐拍渐止。

(5)()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

6、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3)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7、下列词语中的“毕”字用法与“众妙毕备”一语中的“毕”字相同的一项是(c )

A.毕业典礼 B.毕生精力C.丑态毕露

8、“不能名其一处”中的“名”和下列词语中的“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

A.莫名其妙B.至理名言 C.有名无实

9、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本文侧面衬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开头和结尾部分对表演道具的交代,二是在表演过程中对观众的神情举止的描写。这样从正面表现,从侧面衬托,生动地表现了口技表演者出神入化般的表演所带来的巨大艺术魅力。

B.文中描写救火场面,连用五个“百千”,突出了火情急、火势猛的特点,也渲染出人们的紧张和慌乱。

C.全文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记叙的。即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来叙事的。

D.本文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虞初新志》是清代林嗣环编选的笔记小说。

10、本文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口技人的表演内容,抓住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正面描写_________________,直接表现其

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侧面写_______________;以听众的

_______________烘托____________________。在描写过程中,都是先写

_________________,先写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表演和效果有机结合。

]

11、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翻译句子。

(1)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2)“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这句话能去掉吗?为什么?

(3)“无不变色离席”中的“变色离席”与“几欲先走”在意思上是否重复?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END-

课外拓展

口技起源甚早。可以一直追溯至上古时代,人们为了狩猎,经常必须要模仿鸟兽的叫声来欺骗并引诱它们,或以恐吓的吼叫声驱赶围猎野兽,以利捕之。至于那时的“寻声问路”,就是用不同的吼叫声在山涧森林里寻找、区分同伴,它也是人类最早的语言,但那时的“寻声问路”只是口技的萌芽,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技。

据史书记载在公元前298年的战国时期就有《孟尝君夜闯函谷关》的口技故事。战国孟尝君的门客学鸡鸣使孟尝君脱险出函谷关的故事是关于口技的最早历史记录,可以说口技起源于战国,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但那时的口技还未用于演出。齐国孟尝君田文因才能享誉六国,遭嫉妒,秦昭襄王准备杀害他。他使门客学狗叫,盗得狐面裘,贿赂宠妃,取得“通行证”;又使门客学鸡叫,使守关官吏打开城门,因而逃脱。

口技作为表演艺术不晚于宋代。宋人《杂记》中说在京城的游艺场里,有“学乡谈”和“百鸟鸣”,可能都是口技。宋元戏剧中的“犬吠”、“鸡叫”之类的舞台效果,大多是表演口技的人在后台完成的。

到了清代,口技从单纯模拟某一声音,发展到能同时用各种声音,串组成一个故事,被列为“百戏”之一,即“口戏”,俗称“隔壁戏”。它表演“军旅狩猎”、“群猪争食”,无不惟妙惟肖。

古代称口技为“相声”,取仿声之意,是一种仿声艺术,至今仍流行。但“口戏”已经消亡。一是因为“口戏”需表演者有高超技艺,二是“口戏”的许多条件和作用,已为现代技术设备所代替。

中国的口技技术可源远流长,技术精湛。清代属“百戏”之一种,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后边,俗称“隔壁戏”。且其中还有腹语术。运用嘴、舌、喉、鼻、等发音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如火车声、鸟鸣声等,表演时配合动作,可加强真实感。

2010年5月18日,中国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新入选项目)。由北京市宣武区申报的“口技”入选,列入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项目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口技的用途越来越广,不仅仅作为杂技节目表演,还用于相声、小品、评书、四川相书、东北二人转等曲艺和地方剧种节目中,也被使用在手影戏、皮影戏、音乐广播剧、影视剧的配音、拟音等艺术形式中、特别是被经常使用于即兴表演。好的口技作品,其作用的意义就是能使听众产生丰富的联想和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欢乐中潜移默化的得到教育和美好的

艺术享受。

口技是一种绝活。不是每个人都能表演好口技的,能学好、表演好口技的人实在太少,大家都学不像,口技演员却能学的非常像。要真正把口技学好、学像、演好是非常不易的事。喵喵,汪汪,学猫叫狗叫,人人都会,算不了什么,要达到能登台表演的水平,就要把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河里游的,草棵里蹦的都学好、学像。你比别人模仿的声音种类多,别人模仿不了、模仿不像的你却能模仿的以假乱真,达到“没有人味”的境界,你与动物对话,动物只知多了一个同类,却不知是人模仿的,那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口技。

-END-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口技》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20.口技 第一部分 1、《口技》的作者是朝的,这篇文章节选自朝编选的笔记小说。 2、课文对声音的描述可谓惟妙惟肖: ⑴描述一家四口深夜被犬吠惊醒之后,各种声音有。 ⑵描述突遭大火时“百千齐作”的声音有。 3、课文中有三处描写了听众的神情动作: ⑴在口技人摹拟四口之家的生活图景时,听众表现出全神贯注并听得细致入微的样子: ⑵在表演者摹拟一家人醒而复睡以后的情形时,听众的神情动作的变化是: ⑶在表演者摹拟火灾时,听众“如临其境”,其表现为: 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京中有善口技者(善:) ⑵会宾客大宴(会:) ⑶施八尺屏障(施:) ⑷众宾团坐(团:) ⑸妇拍而呜之(呜:) ⑹奋袖出臂(奋:) ⑺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几:) 5、文中前后两次清楚地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这有何作用? 6、文中总领全文,集中表现口技表演者技艺精湛的一个词是。 7、下列各组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A、指: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B、善:京中有善口技者择其善者而从之 C、毕:众妙毕备群响毕绝 D、坐:满坐寂然口技人坐屏障中 8、下面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京中善口技者的高超技艺。 B、本文既可以当作场景描写的记叙文来读,也可以作为摹写口技特色的说明文来读。C、听众的反应烘托了口技表演之善,属正面描写。 D、文章结尾处道具的重现,强调其表演工具的简单,突出其技艺在“口”,点明题意。 9、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时间词语: 表示突然发生: 表示同时发生: 表示相继发生: 表示在特定时间内发生: 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 10、翻译下列句子: ⑴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⑵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⑶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第二部分: (一)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

七年级口技原文翻译和注释

口技① 原文:京中有善口技者。会②宾客大宴,于厅事③之东北角,施④八尺屏障⑤,口技人坐屏障中,一 桌、一椅、一扇、一抚尺⑥而已。众宾团坐⑦。少顷⑧,但闻⑧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⑨,无敢 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⑩,其夫呓语⑾。既而⑿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⒀儿乳(37), 儿含乳啼,妇拍而呜⒁之。又一大儿醒,絮絮⒂不止。当是⒃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 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⒄齐发,众妙毕备⒅。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⒆,微笑,默叹 ⒇,以为妙绝。 未几(21),夫齁(22)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23),盆器倾侧(24),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25),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26)力拉崩倒(27)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28),抢夺 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29)。虽(30)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31);人有百口,32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33,两股○34战战○35,几○36欲先走。口有百舌,不能名○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注释:①节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北京温雪古籍刊行社1954年版)。题目为后人所拟。《虞初新志》是清代涨潮编选的笔记小说。林嗣环,字铁崖,福建晋江人,清代顺治年间进士。②会:适逢,正赶上。③厅事:大厅,客厅。④施:设置,安放。⑤屏障:指屏风、围帐一类用来隔断视线的东西。⑥抚尺:艺人表演用的道具,也叫“醒木”。⑦团坐:围绕而坐。⑧少顷:一会儿。 ⑧但闻:只听见。但,只。⑨满坐寂然:全场静悄悄的。坐,通“座”。⑩欠伸:打呵欠,伸懒腰。⑾呓语:说梦话。⑿既而:不久,紧挨着。⒀抚:抚摸,安慰。⒁呜:指轻声哼唱着哄小孩入睡。⒂絮絮:连续不断地说话。⒃是:这。⒄一时:同时。⒅众妙毕备:各种妙处都具备,意思是各种声音都模仿得极像。毕:全、都。⒆侧目:偏着头看,形容听得入神。⒇默叹:默默地赞叹。(21)未几:不多久。(22)齁(hōu):打鼾。(23)作作索索:老鼠活动的声音。(24)倾侧:翻倒倾斜。(25)意少舒:心情稍微放松了些。少:稍微。舒:伸展、松弛。(26)中间:其中夹杂着。(27)力拉崩倒:劈里啪啦,房屋倒塌。力拉:拟声词。(28)曳(yè)屋许许(hǔhǔ)声:(众人)拉塌(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曳:拉。许许:拟声词。(29)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应有尽有。形容声音之杂。(30)虽:即使。(31)不能指其一端: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形容口技模拟的各种声响同时发出,交织成一片,使人不能一一辨识。一端:一头,这里是“一种”的意思。(32)名:说出。(33)奋袖出臂:扬起袖子,露出手臂。奋,扬起、举起。(34)股:大腿。(35)战战:打哆嗦,打战。(36)几(jī):几乎。(37)乳:喂奶 翻译:京城里有一个擅长表演口技的人。一天,正发碰上(有人)大摆酒席请客,在客厅的东北角,设置(安放)了八尺宽的屏风,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屏风里面,里面只放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宾客们围绕而坐。过了一会儿,只听到屏风里醒木一拍,全场安静下来,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的。 远远地听到幽深的巷子里有狗叫声,接着便听见有个妇女被惊醒,打哈欠,伸懒腰,她的丈夫说着梦话。不久,小孩子醒了,大声啼哭。丈夫也醒了,妇人拍着小孩子给他喂奶,小孩子含着乳头仍然啼哭,妇人一边拍着孩子一边轻声哼唱哄小孩入睡。又有一个大一点的孩子醒了,唠唠叨叨说个不

口技教学设计

《口技》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积累常见实词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从口技表演中感受和领悟中国民间艺术的精深奇妙。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 积累常见实词 教学难点: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口技是一种传统技艺,表演者运用口腔发声技巧,同时借助一些简单道具,模仿出各种声响,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妙不可言。今天,我们将在林嗣环的生花妙笔的引领下,去感受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 二、生字词:下面我们就来读这篇文章,读之前我们先解决一下生字词,幻灯片展示生字词,请一位学生来读,其它学生纠正,齐读。 三、初读,读准字音,读得沸沸扬扬。师:解决了生字词,我们就来初读这篇文章,两个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的沸沸扬扬。学生自由读,大声读,熟悉课文内容。 学生集体读第一段,要求大声读。读准字音, 四、再读,读出层次,读出情境。师:接下来我们来读第2段,这次要求读出层次,提示一下,第2段分为两层,什么地方是第一层,什么地方是第二层,老师不知道,你们知道。下面请男生读第一层,读完后要不约而同停下来,女生读第二层,要不约而同接上。 学生读 读完后,请问男生为什么在这个地方停,女生为什么在这个地方接着读。 明确:因为前面是口技人模仿的声音,后面是在座宾客的感觉和赞赏。从描写角度来讲,前面是正面描写,后面是侧面描写。 师:那么大家再读一下第三段,上等这次我们再把要求提高一个等级,要求不仅要读出层次还要读出情境。大家自由读,体会一下,同组之间讨论一下,怎么样才能读出情境,提示一下,从语速、语调两个方面把握。 学生自由读,讨论。 请学生谈应用什么样的语速、语调读。明确语速渐缓,读出夜深人静时的安宁。 学生读,点评。 师:同学们读的不错,接下来同样的要求,从语速、语调两个方面把握,读第四段。自由读,同组讨论,体会。 学生自由读,讨论。 请学生谈应用什么样的语速、语调读。明确“火起”要语调突起,语速渐促,读出表演情景中的混乱、喧哗的气氛和宾客们紧张、惊恐的情绪。 (生齐读) 点评。 师:经过了第四段的惊心动魄,全场的气氛达到了高潮,正当观众们想拔腿跑掉时,抚尺一下,表演结束了。这个时候应该怎么读? 现在请大家读一读最后一段, 第二课时 一、学生读二、三、四段,完成下表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声》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教科版八年级《第三章声》单元测试题2(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请把正确选项前面的字母代号写在各题后的括号里。 1.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 A.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B.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 C.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小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发生了变化2.下列四个句子:(1)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2)引吭高歌;(3)她是唱高音的;(4)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 ) A.(1)(2) B.(2)(4) C.(1)(3) D.(3)(4) 3.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发声的物体不一定在振动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利用回声可以测海底的深度D.声音在空气中比在水中传播的快 4.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5.在图1给出的城市道路交通标志中,表示“禁止鸣笛”的是() A B C D 6.正在拉二胡的一位同学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这样做的目的是()A.使二胡发出不同的音调B.为了获得更好的音色 C.为了获得更大的响度D.阻止琴弦振动发音 8.图2中,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 音的( ) 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C.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D.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语文《口技》优秀教学设计

语文《口技》优秀教学设计 语文《口技》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口技艺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 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正确朗读翻译全文,重点理解表示时间的词语。 4、揣摩语言,体会文中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生动逼真的描写,并注意本文层次清晰、有条不紊的特点,以及正面描写与侧面 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5、通过想象,关键抓住口技表演的艺术构思,深入思考,体会 文章的精彩片断。 二教学时数 2课时 三、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知。 口技是杂技的一种,运用口部发音技巧模仿各种声音,它是一种流传技艺,是艺人们长期在实际生活中仔细观察、认真揣摩、勤学 苦练而获得的。 在中华民族灿烂多姿的表演艺术宝库里,就有这样一颗璀璨明珠口技。它用人的声音模仿大自然及人类生活的万事万物,惟妙惟肖,妙不可言。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口技》一课,就记叙了古代一位

不知其名的口技表演艺术家的一场精彩的表演。同学们读后一定会 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感觉。 (二)了解作者、出处。 林嗣环,字铁崖,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清顺治初进土。《口技》一文选自《虞初新志》。 《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以铺写故事记叙人物为中心。全书20卷,所收多为明末清初访拟传奇故事之作,形 式近于搜奇志异,并加评语,实际上是一部短篇小说集。林嗣环的《口技》一文被收入《虞初新志》。 (三)朗读全文,注意划出不会读、读不准的字,并标上注音。 少顷(shǎo)犬吠(fi)呓语(y)夫叱大儿声(ch)夫齁声起(hōu) 意少舒(shāo)中间(jin)曳(y)屋许许(hǔ)声几欲先走(jī) (四)了解全文大意及结构。 很明显,全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进行记叙的。也就是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来叙事的。 全文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介绍口技表演的时间、地点以及表演的道具、演出前的气氛。 第二部分:第2、3、4段,描绘口技表演的精彩场面。 第三部分:第5段,写表演结束,再次强调所用道具的简单。 (五)研读第一部分。 1、朗读第1段找出表演的地点、道具、气氛。 2、思考: ①第一段中写表演的场地在八尺屏障中,道具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这些数字的运用有何作用?

香玉教学设计

《聊斋志异》之《香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和作者蒲松龄的相关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学习本文生动丰富的语言。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香玉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在文中的表现的思想倾向。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 难点:鉴赏神鬼小说的艺术手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如果没有女性,我们将失去百分之五十的真,百分之六十的善,百分之七十的美。——当代著名女作家冰心女士 《聊斋志异》的问世,为中国文学史上增添魅力四射的女性形象。 二、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属淄博)人。 蒲松龄出身在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蒲家号称“累代书香”童年时跟着父亲读书,由于勤奋和颖慧而深得父亲钟爱。他19岁初应童予试,以县、府、道三个第一名补博士弟子员,颇受当时主持山东学政的著名诗人施闰章的赏识,赞他“观书如月,运笔成风”,一时文名颇高。 蒲松龄长期在乡间作塾师。他设馆的主人家藏书丰富,使他得以广泛涉猎。他不但研究经史、哲理和文学,而且对于天文、农桑、医药等等也有很大的兴趣。 蒲松龄一生刻苦好学,但自19岁“卉冕童科”之后,屡试不第,直到71岁高龄,才援例成为贡生。康熙五十四年农历正月二十二日,也就是在他的夫人去世的两年之后,依窗危坐逝世。 三、《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倾力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是作者的书斋名。“志异”就是记述花妖狐鬼及其他一些荒诞不经的奇闻轶事。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所收作品将近500篇。故事的来源非常广泛,或者出于作者的亲身见闻,或者是借鉴过去的故事,或者采自民间传说,或者是作者的虚构。虽然有些故事有明显的模仿痕迹,但因为加入了作者丰富的想像和创作理念,所以能够旧瓶装新酒,传达出独特的意蕴。 《聊斋志异》第二单元谈神说鬼寄幽怀《聊斋志异》中的故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抒发公愤,刺贪刺虐 这是《聊斋志异》中很有思想价值的部分。当时社会政治的腐败、官吏的贪虐、豪强的横行霸道、民生的痛苦无奈,在作品中都有所反映。

单元测试卷答案

2013—2014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卷答案 第一单元 一、1.C 2.B 3.①精巧②从容③果然④清澈如洗 4.①比喻,拟人②比喻,反问③排比 5. B 6.C 7.A 8.略。 二、9.对比的写法。点出石榴树非同寻常的品格,总领全文。 10.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 11.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12.写石榴由骨朵到花的演变。 13.略(提示:可从语言表达方面去谈) 14.交待了我喜欢石榴的原因和对石榴的向往。 三、(一)15. 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16. 老羚羊以身体支撑年轻羚羊飞跃山洞。 17. 动物在危急之时的举动令人肃然起敬。 18. 保护野生动物……善待我们自己;议论 19. 老羚羊以死亡做桥石墩搭起生命桥和众羚羊逃生时井然有序。 20. 比喻,拟人,设问,排比。(举例略) 21.略 (二)22.扔摘扔抛 23. “那朵花”说明花只有一朵,而前面写的是还各摘了一朵花。 24. 对比手法,表现了对这种破坏优雅,秀丽环境的行为的强烈谴责。 25.略 26. 略四、作文。(略) 第二单元 一、1. C 2.A.结—接 B.题-提 C.贻—怡 D.妄—忘 3. ①心理描写②神态描写③语言描写 4. B 5. A 6.林黛玉贾宝玉 7.②④①③ 8.D 二、9.因为这些书都是宣传“反上”内容的书,在当时看来,这些内容的书是该禁止的。(意近即可) 10. 先生让我们读的一些经书 11. 叛逆 12. 毛泽东接受了这些小说中的选择精神,学会了对旧社会的不满与反抗。 13. 略 三、(一)14.一个礼物是指教练的爱心------足球,另一个礼物指小男孩的爱心或报恩之心-------为教练挖圣诞树坑和一个足球天才。 15.不久,他就能准确地把球踢进远处随意摆放的一只水桶里。 16. 表现在教练的爱,妈妈的爱,我的爱。 17.贝利是个挑战自我的人。18.理解:天才的造就需爱心。包括他人的爱心,提拔,以及慧眼识英雄或被造就者的爱心、感恩热情(略)。 (二)19.D (“打量”突出寻找的仔细,照应写作内容,其他词语无此作用) 20.示例:还是不要让她知道这事最好。(答出大意即可) 21.比喻。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先直写农妇的普通,使下文所表现出的主旨——母爱更突出,更强烈,更让人震撼。 22.是全文中最让人动容的一句,它集中书写了母爱的伟大——无私、忘我,照应了文章标题,使文章主旨更突出。23.B (提示:本文写作主旨单一,即赞扬母爱;写第七段,是从侧面反映母爱的伟大与动人,照应主旨。) 四、作文。(略) 第三单元 一、1、B 2、A 3、狮,狼,虎,马,驴,牛,羊,鸡,鸭。 4. 米妮清洗了桌子上的许多杯子 5. C 6. A 7. 略 8、以上顺口溜内容表现月亮的变化。后半个月月亮变化的规律是:廿三廿四月半边,廿五廿六峨眉月,廿七廿八一根线,廿九三十不见面。 二、课内阅读。 9. B 10. 非常自私;充满爱心 11. 悄悄轻轻托 12. “孩子们,这是你们的

口技练习题

《口技》总复习 一、文学常识 《口技》的作者是朝的, 字, 这篇文章选自朝编的小说,以叙写故事为中心。 二、通假字 满坐寂然()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 三、词的积累 ①重点词语 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 施八尺屏障() 众宾团坐()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其夫呓语() 妇抚儿乳() 众妙毕备() 宾客意少舒()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虽人有百手() 不能名其一处也()

变色离席() 奋袖出臂() 两股战战(。) 几欲先走() 曳屋许许声() ②词类活用 京中有善口技者() 妇抚儿乳() 宾客意少舒() 不能名其一处() 会宾客大宴.() 侧目.() ③古今异义 会宾客大宴()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两股战战() 几欲先走() 虽人有百手()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古义:只。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古义:听。今义:用鼻子嗅。) 宾客意少舒(古义:稍微。今义:数量少。) ④一词多义

1.手有百指(名词,手指) 2.不能指其一端(动词,指出) 绝: 1.以为妙绝(副词,极) 2.群响毕绝(动词,消失) 妙: 1.众妙毕备(名词,妙处) 2.以为妙绝(形容词,美妙,奇妙) 指: 1.手有百指(名词,指头) 2.不能指其一端(动词,指出,指明) 作: 1.有鼠作作索索(拟声词) 2.百千齐作(动词,开始,文中是发出声音)间: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动词,夹杂) 2.遂于外人间隔(动词,间断) 是: 1.当是时(介词,这) 2.问今是何时(判断动词) 坐: 1.满坐寂然(名词,通“座”) 2.众宾团坐(动词,坐)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20课《口技》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口技》 【文本解读与利用】 一、文本解读 本文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虞初新志》是清朝人张潮(康熙时安徽歙县人,曾任职翰林院)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共20卷,收集的大多是明末清初时人的文言短篇。虞初为人名,西汉人,汉武帝时曾任侍郎。他曾根据《周书》写成通俗的周史,共有九百多篇,已散失。《汉书.艺文志》将虞初列为小说家后,后世常用他的名字作为笔记小说的代称。《虞初新志》所收篇章大多是真人真事,题材广泛。不少篇章采用小品文的笔调,写平凡的人物故事,引人入胜。 《口技》作者林嗣环,生卒年不详,约清世祖顺治末前后在世,福建晋江人,好铁崖,顺治6年(1649年)进士。曾因事谪戍边疆,后遇赦,客死于武林(即杭州)。著有《秋声诗》、《铁崖文集》、《湖舫存稿》等。 《口技》是林嗣环为其《秋声诗》写的序言的一部分。作者的本意并不是写口技,而是为其诗集写的前言,他在写完《口技》后说:“嘻,若而人者,可谓善画声矣!遂录其话以为《秋声》序。”显然,作者是借口技人“善画声”说明《秋声》“善画声”,即善于绘声绘色地描写自然万物和社会生活。姑且不论他的《秋声》如何,但他的这篇《口技》不仅没有写口技这种艺术的名称、特点、起源和发展,甚至连那口技人的状貌、衣饰、年龄、性别以至姓名都没写;他既没为口技人的表演鼓掌叫好,也没用华丽的词藻形容口技如何如何了不起,而是通过具体描绘,把口技人的表演生动地再现了出来。读了这篇短文,仿佛身临其境,听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受到深深的感染。所以张潮认为《秋声诗自序》是“奇文”,其评语是:“绝世奇文,复得此奇文以传之,读竟(完),辄浮大白(就喝一大碗酒)。”《口技》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一位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文章先交代口技表演者和表演的时间、地点、设施、道具,以及开演前的气氛。为下文叙述精彩的表演作铺垫。主体部分(第二段至第四段)描叙表演者的精彩表演和听众的反应。主要描写口技艺人所表演的两个场面:一是一个四口之家在深夜由睡而醒、由醒复睡的情形;二是发生在这个家庭附近的一场大火的情景。第二段写口技人表演一家人深夜被犬吠惊醒的情形,以及宾客对口技表演的由衷赞叹;第三段写口技人表演一家人由醒复睡的情形,以及宾客情绪的变化;第四段写口技人表演一场大火突然而至的情形,以及宾客以假为真的神态和动作。最后写表演结束时的情景。再次交代表演道具仅“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首尾呼应。 本文之所以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 首先,层次井然,有条不紊。全文先写表演前的准备及表演即将开始的情形,交待口技表演者和演出时间、地点、设施、道具以及听众的情况、开演时的气氛,为下文写口技人的精彩表演作渲染和铺垫。主体部分写口技人的精彩表演和听众的反应,以一个家庭为中心,

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姓名 一、积累运用( 4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簇拥(cù)附和(hè)阔绰(chuò)腼腆(tiǎn) B、后襟(jin)羼水(chàn)俯瞰(kàn)避讳(huì) C、攥拳(zuàn)桑梓(zi )星宿(xiù)作揖(jī) D、侥幸(jiǎo)打折腿(she)恐吓(hè) 商酌(zhuo) 2、下面词语中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栩栩如生无精打采B、纹丝不动意想天开 C、死心塌地面面相觑D、五彩斑斓扣人心弦 3、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尽管计算机是高科技工具,但拥有它并不意味着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 B、扬州茱萸湾公园成立了野生动物救助中心,一些遭伤害的野生动物又栩栩如生了。 C、“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把我国首位航天员成功送入浩瀚的太空并安全返回,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又一空前绝后的成就。 D.从风格看,李白的诗飘逸豪放,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各有千秋。 4.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 3分) A.着眼于扩大内需的积极财政政策,确实实现了繁荣经济、活跃经济、拉动经济的初衷。B.今天,团中央青工部发出通知,要求在全国青年职工中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实践活动。 C.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副局长鲍遂献透露,应对公民起名中越来越多的冷僻字和重名等问题,公安部正在研究起草《姓名条例》,以立法手段来解决身份证制发中存在的诸多问题。D.把管理干部的一些规章制度和干部的思想道德公布出来,让广大群众监督,就可以达到以昭昭之理扬正气、以严峻之法惩腐败。 5、《水浒传》中有一个人物,原来是个“浮浪破落户子弟”,只因踢得一脚好球,受到皇帝的赏识,没到半年时间,直抬举他做到殿帅府太尉职事,他把持朝政、无恶不作,这个人是( )。( 3 分) A.高俅B.蔡京C.高衙内 D. 王进 6、默写。(30分) (1)山不在高,;水不在深,。 (2),乃凝于神。 (3),小桥流水人家,。 (4)俱怀逸兴壮思飞,。 二、阅读 (一)口技(节选)

2014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口技》练习题

《4。5口技》练习题 【课内四基达标】 一、选择题 1。下列加黑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夫齁(hōu)曳(zhuài)屋呓(yì)语 B。絮絮(xù)不止夫叱(chí)犬儿深巷大吠(fěi) C.几(jǐ)欲先走撤屏(píng)视之大啼(tí) D.许许(hú)声宾客意少(shǎo)舒中间(jiàn)力拉崩倒之声 2。选出与“众宾团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项( ) A.口技人坐屏障中 B.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C。满坐寂然 D.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3.本文在词语运用上最大的特点是( ) A。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结合。B。具体、形象地选取拟声词。 C。大量、准确地运用表示时间的词语。 D。首尾呼应,结构井然有序。 4.选出下列加黑的字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①众妙毕备( ) A.毕业典礼 B.毕业精力 C.丑态毕露 ②宾客意少舒( ) A.心情舒畅B。动作舒缓C。舒筋活血 ③不能名其一处( ) A.莫可名状B。至理名言C。有名无实 二、简答题。 《口技》一文运用了哪些描写方式,试一一指出并加以说明。 三、语段阅读。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呼呼风声;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解释下列加黑词的含义。 ①中间②曳屋 ③两股④名其一处

七年级下册《口技》课文

七年级下册《口技》课文 口技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地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

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译文: 京城里有一个善于表演口技的人。一天,正好碰上有一家大摆酒席请客,在客厅的东北角上安放了一个八尺宽的围幕,这位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幕中,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客人们围坐在一起。过了一会儿,只听得围幕里醒木一拍,全场都安静下来,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的。 只听到远远的深巷里一阵狗叫声,就有一个妇人被惊醒,打着哈欠,伸着懒腰,她丈夫说着梦话。一会儿小孩子醒了,大声哭着。丈夫也被吵醒。妇人拍着孩子,给他喂奶,孩子口里含着乳头还是哭,妇人一面拍着孩子,一面呜呜地哼唱着哄他睡觉。又一个大孩子也醒了,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这时候,妇人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口中呜呜哼唱的声音,小孩子含着乳头啼哭的声音,大孩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大声呵斥大孩子的声音,同时都响了起来,各种声音都表演得惟妙惟肖。全场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凝神地听着,微笑着,暗暗赞叹着,认为妙极了! 没隔多久,丈夫的鼾声响起来了,妇人拍孩子的声音也渐渐地拍一会儿停一会儿。隐隐地听到老鼠悉悉索索的声音,盆碗等器物打翻的声音,妇人在梦中咳嗽的声音。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身子渐渐坐正了。

《口技》测试题及答案

《口技》复习检测题 (满分100分) (一)(26分)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1、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4)(8分) (1)会宾客大宴()(2)施八尺屏障() (3)众宾团坐()(4)但闻屏障中() 2、翻译句子(3*2)(6分) (1)京中有善口技者。 (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3、统领全文的关键字眼是____________,作者是通过______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______描写来体现的。(2*3)(6分) 4、“满座寂然,无敢哗者”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体现了观众怎样的心情?(6分) (二)(29分)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5、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4)(8分) (1)深巷中犬吠()(2)妇抚儿乳() (3)众妙毕备()(4)妇抚儿乳() 6、做个小翻译,将下列语句译成现代汉语。(3*2)(6分) (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2)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7.“众妙毕备”一语中的“毕”字和下列词语中的“毕”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毕业典礼B.毕生精力C.丑态毕露 8、选文第1段描写口技人表演的声响,其顺序是什么?(8分) 9.“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表现了听众听表演的哪些内心感受?(4分) (三)(37分)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暴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七下口技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七下《口技》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够正确翻译课文 2、能够流利顺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过程方法: 1、了解细腻生动的描写、清晰明了的思路 2、体会作者从多方面表现表演者的高超技艺的写法 情感态度: 赏析文中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生动描述,感受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精神奇妙 教学重点: 1、了解细腻生动的描写、清晰明了的思路 2、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有机结合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描写层次的有条不紊;理解侧面描写与烘托手法的作用。 教学设想: 1、本文虽是一篇文言文,但是在掌握了重点词语的前提上,借助注释学生不难通读全文,而且较容易被口技艺人带入奇妙的声音世界。 2、通过自读→讨论→点拨式的教学方法,抓住重点问题:即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区别与各自的作用。 3、运用表演的方法进一步了解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口技》的作者是清朝的林嗣环,这篇文章节选自清朝涨潮编选的笔记小说《虞初新志》。集中表现表演者技艺高超的一个词是“善”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少.顷(shǎo )犬吠.(fèi )呓.语(yì)夫叱.大儿声(chì)夫齁.声起(hōu)意少.舒(shāo)中间.(jiàn)曳.(yè)屋许许.(hǔ)声几.欲先走(jī)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会宾客大宴…… 会:适逢,正赶上,恰好。宴:举行宴会。 (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座寂然,无敢哗者。 但:只。闻:听见。 (3)、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乳:喂奶。呜:发出呜呜的声音 (4)、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少:稍微。稍稍:渐渐。 (5)、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虽:即使。名:说出。 (6)、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臂出袖,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股:腿。走:跑。 4、找出本文表示事物的数量的词,比较古今的不同用法,并填上适当的量词。 一(个)人一(张)桌一(把)椅 一(把)扇一(块)抚尺两(个)儿 百千(个)人百千(条)犬百(只)手 百(条)舌百(张)口 5、齐读课文,能背诵的同学可以试着背诵。 二、分段探究,研习课文 1、第一段中统领或连贯全文的关键字眼是哪一个?第一段列数口技人的道具,对表现全文的中心有什么作用? “善”字统领全文,全文的展开都紧紧扣住“善”字。 列数口技人的道具,四个“一”字,暗示道具简单,衬托了表演者的高超技术。 2、第二段口技人摹仿四口之家深夜被犬声惊醒的过程,是按怎样的声音变化顺序来写的?这段中描写宾客的神态有什么作用? 口技人是按照声音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顺序表演一家人深夜被犬惊醒的过程的。 这段末描写听众的神态。是对口技表演的侧面烘托。“伸颈”“侧目”,是写宾客听得入了神,唯恐有所遗漏;“微笑”,表示宾客对表演心领神会,感到满意;“默叹”,写宾客为表演者的技艺所折服,但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态。这些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把口技表演和它的效果有机的联系起来,从而突出口技者表演之“善”。 3、第三段所写的内容在表演中起什么作用? 这一段写的是一家人由醒到又睡的经过和宾客的情绪变化。这一段既是四口人吵醒之后

口技练习题及标准答案--译文-文学常识-文章理解.doc

一、疏通文意 京中有善( )口技者。会( )宾客大宴( ),于厅事( )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 ),无敢哗( )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其夫呓语( )。既而( )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 )啼,妇拍儿( )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 )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 )齐发,众妙( )毕( )备。满坐( )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微笑,默叹,以为妙( )绝( )。 未几( ),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 )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 )少( )舒(),稍稍( )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 )力拉崩倒( )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又夹百千求救声,曳( )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不能指( )其一端(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 )其一处也。于是( )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奋:),两股( )战战( ),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 )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 二、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此书是____代__________编选的_______小说。本文作者______,字_______,______代顺治年间进士。 三、字词句积累 (一)、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 无敢哗者() 犬吠()呓语( ) xùxù不止()夫叱大儿() hōu声() 几()欲先走中间( )力拉崩()倒yè( )屋许许()声意少()舒?(二)、一词多义?1、善:京中有善口技者()王曰:“善哉”()2、乳:妇抚儿乳()儿含乳啼() 3、绝:以为妙绝()群响毕绝( )4、指: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 5、意:宾客意少舒( )醉翁之意不在酒( )目似瞑,意暇甚() 6、名:不能名其一处也()名之者谁() 7、坐:口技人坐屏障中()满坐寂然()8、妙:以为妙绝()众妙毕备( ) (三)、古今异义词 1、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 3、两股战战 4、几欲先走 5、虽人有百手? 6、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四)、词类活用? 1、会宾客大宴?2、京中有善口技者?3、 不能名其一处也 4、众妙毕备 (五)、通假字:满坐寂然 (六)重点句子翻译? 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3、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5、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6、凡所应有,无所不有?7、不能名其一处也8、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口技课文注释

口技 1 林嗣环 京中有善2口技者。会3宾客大宴4,于厅事5之东北角施6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7。众宾团8坐。少顷9,但闻10屏障中抚尺二下,满堂寂然11,无敢哗12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13,便有妇人惊觉欠伸14,其夫呓语15。既而16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17,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18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19大儿声,一时20齐发,众妙毕备21。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22,微笑,默叹23,以为妙绝24。 未几25,夫齁26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27,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28,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29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30力拉崩倒之声31,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32,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33。虽34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35;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36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37,两股38战战39,几40欲先走41。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42。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注释】 1.本文选自《虞初新志》。作者林嗣环,清代人。 2.善:擅长,善于。 3.会:适逢,正赶上。 4.宴:举行宴会。 5.厅事:大厅,客厅。 6.施:摆放,布置。 7.而已:罢了。 8.团:聚集。 9.少顷:一会儿,片刻。 10.但闻:只听见。11.满坐寂然:全场静悄悄的。坐,现在写作“座”。 12.哗:喧哗。13.犬吠:狗叫(声) 14.惊觉欠伸:因惊吓而醒,打哈欠,伸懒腰。15.呓语:说梦话。 16.既而:一会儿,不久。17.乳:喂奶。 18.絮絮:连续不断地说话。19.叱:大声呵斥。 20.一时: 同一时候。 21.众妙毕备:各种妙处都具备,意思是各种声音都模仿得极像。毕:全、都。备:具备。 22.侧目:偏着头看,形容听得入神。 23.默叹:默默地赞叹。 24.绝:极。25.未几:不久,没多久。 26.齁(hōu):打鼾。 27.作作索索:老鼠活动的声音。 28.意少舒: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意:心情。少:稍稍,略微。舒:舒畅、松弛。 29.俄而:不久,一会儿。 30.中间(jiàn):其中夹杂着。间,夹杂。31.力拉崩倒之声:噼里啪啦,房屋崩裂倒塌的声音。 32.曳屋许许(hǔhǔ)声:(众人)拉塌(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曳:拉。许许:劳动时共同出力的呼声。33.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不具备的。形容声音之杂。 34.虽:即使。 35.不能指其一端: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形容口技模拟的各种声响同时发出,交织成一片,使人来不及一一辨识清楚。36.名:说出。 37.奋袖出臂:挽起袖子,露出手臂。奋,举起。 38.股:大腿。 39.战战:哆嗦的样子。 40.几:几乎。 41.走:逃跑。 42.绝:消失。

《口技》《武技》阅读练习

(二)《口技》《武技》对比阅读(8分) (甲)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林嗣环《口技》(乙)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三月,艺颇精,意得甚。僧问:“汝益乎?”曰:“益矣。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僧笑,命李试其技……既而支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僧抚掌曰:“子尚未尽吾能也。”…… 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①有其对。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尼乃曰:“既是憨师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李诺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尼乃起。少间,李腾一踝去,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②不能起。尼笑谢曰:“孟浪迕客,幸勿罪!”李舁③归,月余始愈。 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僧惊曰:“汝大卤莽!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 ——蒲松龄《武技》注:①罔,无。②蹶仆,跌倒。③舁,共同用手抬。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不能名其一处也名:②有薄技,请以相授以: ③馆之客舍馆:④然以其文弱故,易之易: 11.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3分) 12.在为学、行事、成才等方面,你从两文身怀技艺者身上获得了怎样的教益?(3分) 参考答案: 10.答案:①说出②把③安排居住④轻视 评分:每小题 0.5 分,共 2 分。意思对即可。 11.答案:①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作用:宾客反应和一年后憨师所说为侧面描写,鲜明突出地表现两文中人物技艺的精湛、武功的高强,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②脉络清晰,张弛有致。作用:无论以口技所演绎的故事的发展为序,展现表演的疾徐转接及宾客反应,还是以李超经历为线索铺设悬念,都使行文起伏跌宕,摇曳多姿,都产生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评分:答对一点得3 分,写法1分,作用2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12.答案:①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深厚的功力、深邃的造诣,靠勤学苦练获得。没有汗水心血的浇灌,技艺之花不会灿烂绽放。②持恒不懈,滴水穿石。锤炼口技、武功,必须专心致志、坚持不懈。滴水穿石,绳锯木断,既要积聚力量于专一目标,又要坚持始终。③进无止境。“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自满必会固步自封,也就不会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 评分:答对一点得 2 分,答对两点得3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